和谐—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时间:2019-05-15 04:19: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和谐—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和谐—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第一篇:和谐—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和谐——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解读新课程标准,大家不难感受到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语文学习更是一个追求美的过程。那么,如何在“语文”中实践美呢?我认为,作为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语文课堂教学,应努力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主旋律,从而,让学生去发现美的足迹、去领悟美的语句、去欣赏美的画面、去体验美的哲理„„

一、师生关系的和谐美——平等对话

一切可以称之为美的作品、美的话语、美的行为等等,都无不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如果师生不是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心灵上达不到沟通,心理的距离必然会增大,这将极大地阻碍学生的学习发展、人格建立。

马斯洛健康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健康人心里都有一些需要,当满足了基本需要,一个更高的需要才得以出现。当学生满足了师生间的平等、互尊、合作的需要,学生才会发展自尊、自重。学生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这有赖于和谐的学习环境,因为,在和谐中,他们才能感到自身的价值、人格得到尊重、承认,从而才会轻松地、愉快地投入学习,避免了无谓的争端、烦恼、恐惧。因此,现代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应“以自然的坦率代替了做作的尊严”,应“保持像木匠、管道工一样普通的本色”(马斯洛语),让师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语文的学习是学生与作者、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感情互相交流的过程。我们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尊重每一个学生,师生关系应亦师亦友。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更尊重学生的不同的思维模式、思维的技巧,乃至求新、求异的思维。对一篇文章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考,师生可以一起谈观点,论认识,说感情,一起沉浸在作品的情感中,同悲欢,同离合。在平和的气氛中,师生一起学习,一起去发现和探求,才会有创造。

二、学习方式的和谐美——合作共享 在我们的教学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德育工作中是非常重视集体主义教育的,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班集体,遇到问题,组织全体同学来讨论,发挥集体每个成员的力量来解决。而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学习中,我们更多的是强调要靠个人钻研,独立完成;没有重视群体之间的互相切磋,各展所长,乃至不同见解的碰撞、互相启发。

语文课堂应该是活跃的思想交流场所,是表达和表现自己的场所。善于让别人理解自己,也善于理解别人;善于帮助别人,也乐于接受别人的帮助,既是未来融入社会的需要,也是成长的需要,这种需要的满足,就是一种快乐,一种美的享受。我们不要在语文学习中把学生变成“鲁滨逊”。

新课程倡导的“合作学习”作为一个新型的学习方式,在形式上是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它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其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比如在讲《负荆请罪》这一课时,我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一开始就分组,第一步同学们自由读,读时选择喜欢哪个角色;第二步选择角色,分角色朗读,之后同学们评价;第三步课堂讨论:你对蔺相如(廉颇)的哪句话有感触?简单地说说理由;第四步进行排演课本剧的试验阶段。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融洽且充满生机,我想这和谐的氛围就是合作学习方式带来的效果。

当然,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看起来非常热闹,实际学生交流得怎样?这时老师要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在学习中合作和共享,是学习心理的一种需要,如能得到满足,将使教师和学生都感到愉悦、甜美。

三、教学过程的和谐美——流畅通达

完美的教学过程应该是行云流水式的,其间没有任何的阻隔,没有任何的块状感,它给人的感觉是高山流水,一泻千里,洋洋洒洒,一气呵成。

语文教学过程的流畅,讲究的是能否从整体出发将教学内容有机融合,能否用一条主线将教学内容串起来,能否在步骤过渡间用精妙的语言把它连接起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有宏观的把握,也有微观的艺术。在教学时,我总是先让学生总通览课文,感知文章主要内容,把握文章概要,初步了解作者思想感情,使学生跟教材的距离缩短。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所得提出想解决的问题,老师根据教材内容,筛选有价值的、全班学生必须掌握、解决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再次细读课文,甚至多次品读课文,使学生跟课文的距离缩短到最小,让学生的情感自然融入教材的情理之中,使我中有书,书中有我,达到合一的境界。在读中理解文章,掌握知识,感悟情感,品味语言,增强语感,解决问题。整个过程呈线型,而这条线就是学生的读、问、思、读、悟、解。

当学生提出的问题一般比较多、跳跃性比较大的时候,处理不好,教学过程就会出现块状的感觉。这就要求我们在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时,应精心面对,巧妙地启发与诱导,从而让预设与生成在和谐中绽放智慧的“火花”。

四、学习内容的和谐美——丰富有效

课堂教学内容的单一性、简单性,只会令学生觉得索然寡味。要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并使之长久地保持下去,终生不弃,甚至发展为研究的动力、方向,内容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语文教材内容赋予文学、人生、自然、科学等方面的丰富性,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教材内容的丰富性,还没有达到尽善尽美,还有许多尚待完善的地方,这也留给老师许多发展的空间。

例如:我在组织学生回味《碧螺春》一文后,顺势利导,就本文让学生讨论: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茶的内容,你还想知道什么?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有的说:我知道古代名人喝茶的故事;有的说:我想知道喝茶有哪些好处„„趁热打铁,我帮学生设定了一个新的活动主题:去探究一下我国的茶文化。

几天内,学生有的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有的上网冲浪,有的去茶庄采购„„大家从茶叶的起源、茶叶命名的方法、茶叶的分类、各民族的茶俗、怎样鉴别茶叶的质量、饮茶对人体有哪些好处、残茶的妙用、茶忌等方面展开了活动,人人兴致勃勃。经过三天的准备,令人兴奋的成果汇报会终于露面了:各个小组采用编小报、扮导游、讲故事、搞展览、现场泡茶品茶等方式进行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果。其间,一共展示了“茶史溯源”、“茶叶的分类”、“名茶介绍”、“茶艺茶道”、“茶界名人”、“茶俗茶趣”、“茶具鉴赏”、“茶与健康”、“茶诗走廊”等十多个内容。气氛热烈,场面引人。交流过程中,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虚心倾听别人的发言,教育学生学会理解和宽容,赞美与欣赏,同时,也鼓励他们学会敢于争辩,增强语言表达与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许多老师还停留在对教材的传授、分析上,而对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性还没有引起很多的思考,许多老师以为完成了对教材的教授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是对教学的片面理解。我以为教学内容的丰富,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养成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语文能力。为此在课堂教学里,应重视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尽可能地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增广学生的知识面,扩大阅读量,激发对问题的思考,以期达到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趣味盎然的和谐境界。

如教授《村居》时,当学生被《村居》里的优美语言,作者饱含激情、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以及纯真的童心深深感染时,可以不失时机地引入古今中外有关描摹春天的诗文: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作者以声写春,描写了春光、春风、春雨,表达了诗人对春光的喜爱之情;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静写春天;杜甫的“迟日江山丽,春风化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描写春天阳光照射下美丽如画的江山;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描写春游踏青的乐趣;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作者以色写春天„„这些诗文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容量增加,同时也让学生感性地认识到,春天历来是人们歌咏赞美的对象,春天在人们心目中,是值得永远向往、盼望的季节,爱春之情油然而生。

总之,平等、合作、流畅、丰富,是语文课堂教学和谐美的主旋律。或许,我们不可能每堂课都做好,但是,我们可以去努力!如果我们把它们看作是一种教育理念,当作是一种美的境界的追求,就一定能逐步地做得更好。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吧!身心陶醉于其间,为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奏出最美的音符!

第二篇:唱响和谐主旋律

唱响和谐主旋律

——中阳县交通征费稽查所市级文明和谐单位申报材料

巍巍凤凰山,清清南川河,昭示着“五新”中阳的新风采;铮铮铁骨汉,悠悠征稽情,展示着中阳和谐征稽的新风尚。近年来,山西省吕梁交通征稽分局中阳所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在所长武利君和所党支部书记薛莹的带领下,大力打造学习型机关,全面提升团队素质,积极构建文明和谐征缴关系。全所工作人员紧紧围绕“创一流征稽管理,建文明诚信征稽”的奋斗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和谐征稽为目标,以科学管理为手段,创新服务方式,紧扣交通规费征收这个中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真抓实干,铸造诚信品牌,唱响和谐征稽主旋律,被省征稽局多次授予“先进党支部”的光荣称号,获首届吕梁市“文明单位”称号,以及县级“文明单位”、“巾帼英雄示范岗”多种荣誉,跨入全县各行业的先进行列。

一、以征稽文化武装团队,创建文明示范窗口

中阳交通征费稽查所共有10名职工,担负着辖区内2804台6259个吨位的“两费”征管任务,点多面广,业务量大,专业性强。为切实推进文明和谐创建工作,该所提出了“征费业绩要上新台阶,各项管理要有新提高,基础工作要有新面貌,和谐创建要有新进展”的目标,全所职工敢学敢超,敢比敢拼,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开展优质服务。

在创建活动中,该所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全新理念,把重视员工、尊重员工、理解员工、依靠员工作为发展征稽事业的根本,把建设学习型机关、培养员工成才作为征稽建设最大的成本,把优化员工配置、构建和谐单位、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作为征稽文化建设中最佳的资本。

在所长武利君的带领下,该所突出抓党建,全员讲学习,每年征订各类理论书籍、报刊杂志,做到学习时间、人员、笔记、效果“四到位”。坚持每周一、三、五上午两小时学习制度,集体学习和个人学习相结合,统一安排内容,定期检查笔记,集中交流体会,注重学习效果,增强执政和执法效能,学先进、赶先进,创先进蔚然成风。

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赖以生存的精神纽带。一流的单位,必须拥有优秀的行业文化。中阳征稽所按照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要求,把征稽文化建设作为创建文明单位、锤炼一流队伍的重要手段。2008年,该所组织员工开展了敬业爱岗、献身征稽事业的自我教育活动,忆历史、讲传统,回顾征稽历程,展望征稽未来。

通过该次活动,指明了今后征稽工作文明和谐、创新发展的前进方向。除此之外,利用业余时间开展了乒乓球、羽毛球、象棋、扑克等文体比赛,坚持每年给职工做全面体检,保证员工身体健康,使每个员工都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征稽工作。每逢员工过生日,所里都要送花篮和礼品,遇到员工家中有婚丧嫁娶之事,迪志刚所长都要带领大家上门帮忙,体现大家庭的温暖。

精神文化的学习落实给工作带来了活力。同志们精神振奋,心情愉悦,工作上争先恐后,个个力创佳绩,形成了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大大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全所人心向上,士气高涨,充分体现了文明和谐的时代风范。

二、以科学管理促进创新,加快标准化所站建设

本着分局确定的“创新永无止境,目标孕育辉煌”的发展理念和规范高效、公正透明、和蔼友善、廉洁诚信、服从命令、遵规守纪的征稽守则,中阳所以人本为主体,以费收为中心,按照瞄准一个“高”,实现硬件形象标准化;体现一个“新”,实现公开、公示标准化;贯穿一个“细”,实现岗位设置、岗位职责、百分考核标准化;着眼一个“优”,实现服务标准化;坚持一个“严”,实现操作流程标准化的目标要求,突出重点,把握好关键环节,坚持稳妥操作,有力地推动了标准化建设进程,从而使全所管理步入了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为了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树立新形象,该所狠抓管理,多措并举。

一是实行首问责任制。建立了严格的接待、登记、督办、反馈程序。谁接待、谁负责协调处理,一包到底。对接待办理的每一件事进行专项登记,及时将处理情况反馈给当事人,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应。

二是实行业务办理告知制和限时办结制。把办理业务应具备的条件、依据、手续等,专门印制成告知单,发放给车主,方便车主按照要求备齐资料,一次办结业务。对于公开的办事项目明确时限,严格按时限办结,逾期未办结的,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三是实行工作人员评议制。在办事场所设置意见箱,让办事对象对办事人员的服务态度、办事时限、职业道德、工作作风等情况进行评议,把评议结果作为考核工作人员的重要依据之一,实行奖优罚劣。

四是推行服务承诺制。向社会公开八项服务承诺,公布举报电话、监督信箱,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为了切实加强行业作风建设,所领导班子不定期走访车主,广泛征求意见,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形式,认真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

该所以建设标准化所站为目标,有力地推动着文明示范窗口的创建活动,“五大”亮点引人注目:一是在全员学习上,创立了每月一次“政治、业务学习小测验”制度,巩固了学习效果,提高了全员整体素质。二是在规范管理上,创建了《工作日志》,自警自励,认真干好每一天工作。三是在整治环境中,创立了“文明环境提示牌”,提醒大家事事注意文明,处处营造和谐。四是是在文明活动中,创立了“每月文明创建大事记”。五是在征稽文化方面,在分局各所站首建“文体娱乐中心”,极大地活跃了员工业余生活,产生了“文体娱乐促健康,创造和谐与文明”的积极效应,给全所带来了勃勃生机,为优化机关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以诚信服务铸造品牌,构建和谐征缴关系

在开展“三学四建一创”和“征稽先锋奖”活动中,中阳所坚持“征稽是管理更是服务”的征稽理念,紧紧围绕“三个服务”这一主题,为铸造服务品牌,该所连出四招,招招领先:

第一招“洗脸”,就是擦亮服务窗口,树立全新形象。在征费大厅更新了便民服务台,悬挂了业务流程图和服务监督台,增设了车户告知牌、办费手续样表,印制了车户联系卡,处处为车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第二招“清肠”,就是清理一切不方便车户的设施和措施。整治办公环境,提高办事效率,先后废除了十多条陈规陋习,推行首问责任制,开展一站式服务。

第三招“换脑”,就是转变执法观念,坚持执法为民。全面推出十项便民措施和服务车户双五联系制,编印了《车户手册》和《车历》,及时传递征稽政策信息,快速反映车户要求,加强了双向交流,增强征稽服务的亲和力和感召力,体现了亲民、便民、为民、爱民的人性化服务内涵。

第四招“充气”,就是纠正不正之风,树立一身正气。该所在县各新闻媒体公布了服务承诺条文和监督电话号码,全力整治部分征稽人员吃、拿、卡、要的不正之风。同时,设立了“文明监督岗”,每人“上岗”一周,相互监督,纠正了各种不文明行为。建所以来,全所人员无一人收受车户礼品,无一人徇私舞弊,实现了行风零投诉、违纪零报告、安全零事故。

四、以满腔真情奉献社会,展示中阳征稽风采

“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是该所不变的信念。几年来,在吕梁征稽分局的指导下,该所本着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办实事的目标,锐意创新,争先创优,用真情演绎着神圣使命,谱写了一首首以“团结、奋进、廉洁、奉献”为主旋律的壮丽诗篇。

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以苦为乐。针对区域内外挂车辆日渐增多,造成国家交通规费大量流失这一严峻形势,该所及时把查扣和治理外挂车辆作为整治重点,精心部署,连续作战。两位领导各带一班人马,24小时轮流守候在重点路段和出口,渴了喝口矿泉水,饿了啃口干饼子,确保了国家规费应征不漏。

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回报社会,充分展示征稽人的风采。立足中阳,奉献中阳是中阳征费所一贯奉行的原则。把征稽人的温暖洒向社会,把征稽人的怀情敞开于群众,以实际行动奉献社会,报效群众,播洒文明。历年来,中阳所先后为中阳教育事业捐款,捐物三万多元;向中阳社会福利事业捐款一万多元;向中阳公益事业,捐资捐物八千多元。先后与郝家畔、刘家坪村结对扶贫6年,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20件。结束了两村“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喊”的历史,为该村开通了公路,安装了程控电话,维修学校,送米送面,送科技,送知识,送农资,从根本上使该村脱贫致富奔上小康路。

创新永无止境,目标孕育辉煌。如今,中阳所工作业绩喜人,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希望与困难并存,机遇和挑战同在,成绩只能属于过去,让历史永远铭记,等待我们的是开拓,是创新。我们必将站在新的起跑线上,投入到改革开放的洪流中继续建功立业,为吕梁市公路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创建工作简介

中阳交通征费稽查所是吕梁交通征费稽查分局在中阳的派驻机构,位于中阳县城新城区。全所共有10名职工,担负着辖区内2804台6259个吨位的“两费”征管任务,多年来,该所始终致力于文明和谐单位的创建工作,各项工作的完成和发展在全分局当属一流。在创建工作中该所主要体现出以下几方面的亮点和特色:

1、以武利君书记、薛莹纪检组长为领导班子的全体职工创建意识强,创建积极性高,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把创建文明行业活动列入交通发展的整体规划,提在重要议事日程;

2、结合当前行业发展形势,以科学发展观教育为契机,以人本为基础,以费收为中心,认真抓好职工队伍建设,思想作风建设,加强职工队伍教育,提高职工文化素质,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

3、进一步加强开展创建学习型、文明型、服务型、创新型机关活动,周密部署,科学规划,健全制度,明确标准,规范行为,强化服务意识;美化环境

4、突出高、新、细、优、严五个字,抓规范化管理,实行首问责任制、业务办理告知制、业务办理限时制、工作人员评议制和服务承诺制,全所业务管理呈现出五大亮点。带动全所职工全力抓好规费征收工作,强化目标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确保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同步发展;

5、通过落实洗脸、清肠、换脑、充气思想措施,完善规章制度,规范执法行业,整顿执法队伍,强化执法监督,严格执行执法人员的“八不准”、“六禁令”

6、牢固树立为国家分忧、为车户服务、为群众谋利思想,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

第三篇: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读书,这是语文教学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但如今不少教师忽视朗读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导致一些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却不能流利通达地朗读它,从而影响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那么为什么要重视朗读呢?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朗读,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教学大纲指出: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

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使朗读真正落到实处呢?

一、给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

我们不难发现常常在语文课堂上“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雁掠过,且又“雁过无痕”。如预习性的朗读,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教师就示意学生马上停下,转入下一程序,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而已。对于教学中存在的这个问题,我们该怎样解决呢?教师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走走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

二、让学生广泛地参与朗读

平时听课时常有这样的感觉,不管是检查性的朗读还是讲析、答问之余的所谓感情朗读,教师往往盯住几个尖子,读来读去,就是那四、五个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规规矩矩地坐着当听众,这种多数学生得不到朗读练习的现状,怎能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为此,我大胆探讨:1.以强带弱。把朗读能力强的同学安排到各个小组,让他们来帮助朗读比较差的同学,通过小组表演朗读或以组与组竞赛的方式带动他们读起来,逐渐培养起他们的语感、兴趣、悟性。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如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也可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等。

每个班的学生都不是整齐划一的,其水平、能力都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朗读教学中也应体现层次性。复杂程度不同的语段要因“材”而读,对不同要求的朗读练习也应量“材”录用,对朗读的评价也要因人而评,让学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悦。同时,多为“丑小鸭”创造登台亮相的机会,要知道美丽的白天鹅也有丑小鸭的经历。

三、在理解基础上朗读和感悟

朗读要以理解为基础,通过朗读又可促进对文章的感悟品味,它们相辅相成的。如朗读《丰碑》一课前,我们应先让学生了解其主要内容。《丰碑》一文主要叙述了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一位红军的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表现了这位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贵品质。从中得知《丰碑》的基调是庄严、悲痛的。同时,我还让学生明白文章的主人公是军需处长,而军需处长的高大形象却在有关环境和将军的描写中突现。因此,要让学生体会将军神态的变化以及这些神态变化所体现的不同的思想感情。学生了解了文章思想内容后,在朗读时,就会特别注意朗读出将军神态变化时应有的语气、语调等。在朗读第7自然段时,学生就明白要怀着对冻死的老战士的崇敬、怀念,读出一种庄严、悲痛的情调,所以朗读中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四、要多种方式示范朗读技巧

教师需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适当的指导,如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例如在指导朗读《燕子》一课时,我示范第1自然段,让学生注意老师在朗读时的适当停顿、语气变化,使他们在自己朗读时能准确运用朗读技巧。教师也可利用多媒体、录音机进行示范朗读,让学生从视觉上、听觉上感受朗读技巧在朗读中的运用。

五、朗读形式应该多种多样

朗读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并要充满激情,特别是低年段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朗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所以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但要注意的是:1.范读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必须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读。一节课中范读不能太多,要尽可能多地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练读。2.慎用齐读。齐读虽有造声势、烘气氛之妙用,但也是“滥竿充数”和产生唱读的温床。

总之,在课堂上要做到多读少讲,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练习朗读,使朗读和理解密切结合,在理解的基础上准确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而学生一旦爱上了朗读,就能激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这不但能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也能使他们在以后的写作中,将词汇运用得更好,从而写出更加真情实感的文章。

第四篇: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读书,这是语文教学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但如今不少教师忽视朗读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导致一些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却不能流利通达地朗读它,从而影响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那么为什么要重视朗读呢?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朗读在教学中多么重要。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环。通过朗读,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教学大纲指出: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培养朗读的兴趣。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使朗读真正落到实处呢?

一、应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

我们不难发现常常在语文课堂上“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雁掠过,且又“雁过无痕”。如预习性的朗读,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教师就示意学生马上停下,转入下一程序,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而已。“教学任务比较紧张,必须要完成后面的教学内容,所以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给学生朗读。”这是许多教师课后的共同解释。对于教学中存在的这个问题,我们该怎样解决呢?教师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走走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时间哪儿挤?那就得精心设计问题,让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读。让花俏形式的,没有实效的小组讨论让位给读。

二、扩大朗读面,让学生广泛参与 平时听课时常有这样的感觉,不管是检查性的朗读还是讲析、答问之余的所谓感情朗读,教师往往盯住几个尖子,读来读去,就是那四、五个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规规矩矩地坐着当听众,这种多数学生得不到朗读练习的现状,怎能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又怎能落实语文教育中最基本的---会读.,朗读教学岂不只剩下空口号了。该怎么办呢?本人的做法是:(1)以强带弱。把朗读能力强的同学安排到各个小组,让他们来帮助朗读比较差的同学,通过小组表演朗读或以组与组竞赛的方式带动他们读起来,逐渐培养起他们的语感,培养起他们的兴趣,培养起他们的悟性。(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如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也可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等。有一次,我教《台湾的蝴蝶谷》一课,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跟学生说:“台湾的蝴蝶谷风景迷人,经常有外宾慕名前来一睹它的风采,谁能做个出色的导游,为外宾作介绍?”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我顺势引导要想做好导游,首先要把课文读熟,并要读出感情来——读出蝴蝶谷的绚丽多彩,这样在介绍时,才能眉飞色舞,生动精彩,让外宾听了赞叹不已。几句话激活了学生的读书欲望,连平时不爱读书的学生也有滋有味地朗读起来。

每个班的学生都不是整齐划一的,其水平、能力都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朗读教学中也应体现层次性。复杂程度不同的语段要因“材”而读,对不同要求的朗读练习也应量“材”录用,对朗读的评价也要因人而评,让学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悦。同时,多为“丑小鸭”创造登台亮相的机会,要知道美丽的白天鹅也有丑小鸭的经历。

三、在理解基础上朗读,在朗读中促进感悟

在阅读教学中,把朗读与理解截然割裂的现象并非罕见,分析前读一遍,讲解完后再朗读一遍,甚至根本没理解课文内容,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毕竟只有极个别的学生能做到,其他的很难做到。所以朗读要以理解为基础,通过朗读又可促进对文章的感悟品味,它们相辅相成的,必须有机结合。如朗读<<丰碑>>一课前,我们应先让学生了解其主要内容。《丰碑》一文主要叙述了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一位红军的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表现了这位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贵品质。从中得知《丰碑》的基调是庄严、悲痛的。同时,我还让学生明白文章的主人公是军需处长,而军需处长的高大形象却在有关环境和将军的描写中突现。因此,要让学生体会将军神态的变化以及这些神态变化所体现的不同的思想感情。学生了解了文章思想内容后,在朗读时,就会特别注意朗读出将军神态变化时应有的语气、语调等。在朗读第7自然段时,学生就明白要怀着对冻死的老战士的崇敬、怀念,读出一种庄严、悲痛的情调,所以朗读中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四、精心选择训练点,教给学生朗读技巧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然而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需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适当的指导,如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等。但这些指导不可能课课皆有,次次具备。因此,要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每次训练有个侧重点,锤锤敲打,锤锤有声。在指导朗读《燕子》一课时,教师可示范第1自然段,让学生注意老师在朗读时的适当停顿、语气变化,使他们在自己朗读时能准确运用朗读技巧。教师也可利用多媒体、录音机进行示范朗读,让学生从视觉上、听觉上感受朗读技巧在朗读中的运用。

五、朗读形式多样化

朗读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并要充满激情,特别是低年段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朗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所以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但要注意的是:(1)范读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必须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读。一节课中范读不能太多,要尽可能多地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练读。(2)慎用齐读。齐读虽有造声势、烘气氛之妙用,但也是“滥竿充数”和产生唱读的温床。

六、反复练习,熟至生巧

熟能生巧,只有反复地练习,才能真正体会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感情,而且朗读技巧的掌握和运用不是一用就会的,要由知道到运用,由生到熟,熟能生巧。因此在课堂中,我们要让学生多读,从读中掌握朗读的技巧,从而更好地体现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课堂上,我们教师要做到多读少讲,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练习朗读,使朗读和理解密切结合,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准确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从读中加深学生对文中写得好的词句的记忆,为写作积累词语。

总之,学生一旦学会了朗读,就能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也能使他们在以后的写作中,将词汇运用得更好。

第五篇:朗读,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朗读,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442623湖北省郧西县景阳乡泥沟中心小学 陈昌明 手机:*** 湖北省郧西县景阳乡泥沟中心小学 赵胜兵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培养语文能力应当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工夫。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的训练的现象。特别是读的训练,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变成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一、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说要读通句子。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如《草原》一文,老舍先生用新身的经历向读者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以及生活在草原上的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反复的朗读,从草原蓝蓝的天、绿绿的草,蓝天上的朵朵白云,草地上白色的羊群,这些明丽的色彩深刻体会“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体会“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同时也认识了“那么„„那么„„”、“既„„又„„,既„„又„„”的句式。又如教学《桂林山水》,通过朗读描写桂林山水的句子,漓江静、清、绿的水,桂林奇、秀、险的山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认识到用这种句式表情达意的妙处。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的语言表达方式,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

二、朗读有助于审美教育

在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火烧云》、《观潮》、《草原》等,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学时,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入情入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自然的美。如《火烧云》“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天空着了火。”“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通过朗读,学生脑海出现:晚霞斜照大地的瑰丽的画面。“火烧云的变化极多,红通通的、金灿灿的„„”“又像这个„„又像那个„„”诱发学生去观察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又如《观潮》,潮来了“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于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抖起来。”教师用绘形绘色的朗读,让学生感到这的确是“天下奇观”啊!文中作者把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教师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朗读中,感染学生,使学生入境入情,不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唤起美的共鸣,使学生领略到自然美,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朗读再现自然美,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诱发他们去想象,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

三、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诵”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想象、体会熊熊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烧的危急和痛苦。再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我”对战友被火烧的极度痛苦焦急的心情。而此时此刻邱少云为了整个班,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像千斤巨石一般,一动也不动,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邱少云的意志是何等的坚强,他严守纪律和献身的精神让人钦佩。让学生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又如《凡卡》,也是一篇情感浓郁的课文。在教学时,可指导学生在朗读上下工夫。如凡卡再给爷爷写信时,多次哀求爷爷带他离开莫斯科,写到“这儿的人都打我”、“我的生活连狗都不如”、“我就要死了”、“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以及以及凡卡在写信时的神态描写,都暗示了凡卡的悲残的学徒生活。学生朗读时老师在节奏、语调、语速、语气方面加以指导,就能激起学生对凡卡同情,对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憎恨。学生对邱少云的崇高精神的赞美,对凡卡的同情,是学生的认识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学生不断提高认识,同时也发展了思维。学生思考时,自然地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去判断事物。此时,教师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分辨真善美、假丑恶的能力,更能收到“教书育人”的整体效益。

在教学中,由于学生认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的差异,各年级的训练要求不大相同,其侧重点也不同。但从训练手段上来说,小学阶段不管哪个年级,都应当突出读的训练。其中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必不可少。有效的朗读指导,使学生从中受感染,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叶老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朗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下载和谐—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和谐—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唱响富民和谐党建主旋律

    商南:唱响富民和谐党建主旋律 六月的商南,党旗飘扬,红歌嘹亮。六月的商南,干群同心,创先争优。六月的商南,麦香溢漾,硕果满枝。 走进鹿城商南,一面面鲜红的党旗迎风招展,一排排......

    共奏“品牌。和谐”主旋律

    共奏“品牌.和谐”主旋律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获得者湛江市邮政局 四月的湛江,天蓝海碧,绿意盎然,生机勃勃。“五一”前夕,湛江市邮政局喜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喜讯传来,全......

    弘扬主旋律 高奏和谐曲

    弘扬主旋律 高奏和谐曲 公司文联体协百花园姹紫嫣红在着力建设坚强党组织、着力打造过硬战斗堡垒、着力锤炼党员先锋模范,为加快推进千万吨油气田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和保证的同......

    和谐是班级的主旋律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初二四班的班主任,今天我与大家分享的话题是“和谐是初二4班的主旋律”。 和谐,令人惊艳〃令人回味〃令人追求,这是一种可以吸引目光的美; 这个......

    奏响和谐发展的主旋律(五篇)

    奏响和谐发展的主旋律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组成部分,创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我校在创建和谐校园建设中,以学生发展为主体,以建设......

    让师生互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让师生互动成为高效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要求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提倡“以人为本”,培养......

    发现与分享,课堂教学的主旋律(五篇)

    发现与分享,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取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

    构建和谐课堂教学

    构建和谐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数学发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以“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其对数学的兴趣,让他们体验成功并萌发创新等”,为学生发展性教学目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本,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