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眼中的科学教学
我眼中的科学教学
摘要:新课改下,科学教学中良好的科学素养是必不可少的,因为科学促使人进步;同时教学语言是教师传递知识、技能的工作语言,还是充分展现独特个人风采的工具,它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而作为科学课,它有有别去其他课程,对教师的教学语言提出理趣、情趣、乐趣的要求;说科学教学是抽象的,枯燥的也不对,因为从古至今伟大的发明都离不开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对科学的热忱,所以德育情感又显得尤为重要。
一 新课改中的科学素养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良好的科学素养对每个人都是必不可少的。科学教育之所以有必要,不仅仅是因为它能让人获得科学知识、技能、方法,更是因为科学能促进人本身的进步,提高人类生活的质量与境界。人们希望科学不仅要求真,还要求善、美。科学课的重点不在科学研究和认识上,而重在掌握基本科学认识的基础上,提升情感体验和价值观,重在让学生在亲历探究过程中增强情感体验,从而引起心灵的触动和感悟,最终形成科学的情感态度及科学素养。
科学不是脱离实际的抽象理论,它来自于现实生活,真切的情感,也产生于真实的生活。儿童只有在对生活进行了敏锐的观察,认真的思考,深刻的领悟后才能在自己头脑中留下疑问,从而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教师须有意识的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
第二篇:我眼中的科学发展观(演讲稿)
我眼中的科学发展观(演讲稿)
篇一:科学发展观最新演讲稿
秋风送爽,硕果累累,走进十月如同走进一幅世纪的画卷。
十月是我们伟大祖**亲诞生的月份,是又火红又馨香的日子。
追逐十月,是因为十月留下了光辉的诗篇;我们赞美十月,是因为十月是一首震撼人心的壮歌!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胡锦涛同志强调:坚持科学发展观,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是在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根据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它是总结了国内外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吸收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成果,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提出的一种新型发展观!这是一个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主线的社会整体进化,它远远超过了“满足人类生存”这一简单的道德诉求。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我们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为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我们必须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强调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贡献是把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强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努力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协调,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共同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在深刻总结我国长期以来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吸收人类现代文明进步新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凝结着几代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心血,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升华。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要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进一步转变经济体制;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要进一步转变各级干部的工作作风。惟其如此,科学发展观才能真正落在实处,才能真正有利于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下去!今天的祖国,成熟伟健,铁骨铮铮,雄姿英发,铿锵的足音令世界惊叹,每当我们听到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响起,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我们无比骄傲,我们激情飞扬,我们意气风发!十月,你无言地召唤我们永远向前,向前!篇二:科学发展观演讲稿科学发展观就在我们身边
科学发展观就在我们身边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同志们:
大家好!
我是来自于 局的,我演讲的题目是《科学发展观,就在我们身边》。
近期,我带着对“科学发展观,到底离我们有多远”的疑问投身到学习实践活动中来。下面就是我对这一问题的思考。
我们知道,科学发展观,是实现科学发展的灵魂。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就是要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这里,提到了一个人的问题。
是的,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人,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之路,实际上是一种集体行动的呈现。
具体说来,在发展的目标上,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理念,从物质财富的增长到人的发展,共享和分享改革与社会进步的成果,共同创造和谐与富裕的社会发展新阶段。在发展的内涵上,体现的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理念,转变“增长等于发展”的陈旧观念,做到统筹兼顾、公平正义。在发展的道路上,体现的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探索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的模式,探索低投入、高产出、又好又快的发展道路。篇三:大学生科学发展观演讲稿
践行科学发展观,让理想风帆远扬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谈理想并不是什么新鲜道理了,也许有人会说这是“老调重弹”,然而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理想的执着追求,才孕育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沿着历史的河床溯流而上,共产主义理想的源头,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懈追求的脚步。从上海石库门房简易的陈设,到南湖渡船上宁静的桌椅;从天安门城楼上荡涤历史阴霾的伟人之音,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们热泪盈眶的面容?对风雨多经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正是对共产主义理想的不懈追求,将她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过去的30年,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精神,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我们忘不了,南方冰灾和四川地震,面对天灾,全国人民手牵手,心连心,众志成城!我们忘不了,北京20xx奥运会开幕的那一夜,每一个中华儿女无不骄傲自豪,举国上下一片欢腾!我们忘不了,甘肃酒泉,身披五星红旗的“神州七号”载人飞船划破长空,向茫茫天宇带去了中华民族拥抱复兴的澎湃之音!
今天的中国已处在改革大潮的风口浪尖,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如何将中国这艘巨轮导向更为广阔的天地?面对这一连串的发问,不由得想到了作为毕业生的我们。据最新数据表明,20xx年的高校毕业生的人数将突破600万。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我们又将做出着怎样的选择呢?天地之间人为本,我相信在这个改革开放、和谐发展的时代,有用的人才绝不会被时间的洪流所淹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我们不怕到基层,我们不怕到边疆,我们自信有我们的地方就会闪光!
朋友们,新形势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代呼唤新的使命。践行科学发展观,呼唤着我们要肩负起与时俱进、创新图强的人生理想和时代重任!
“风雨多经人未老,关山初度路犹长”。美好的理想不可能一蹴而就,践行科学发展观,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宏伟工程,征途漫漫,任重道远。如果说理想是石,让他敲出创新的火;理想是火,让他点燃科学的灯;理想是灯,让他照亮实践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辉煌的人生。让我们扬起理想的风帆,走科学发展的创新之路,将中国这艘东方巨轮,在劈波斩浪的征程中驶向光明。
第三篇:眼中的科学
什么是科学?眼中的科学
1979年版的《辞海》中这样解释道,“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它是适应人们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它是人们实践经验的结晶。”而20年后人们在原来的基础上改进了一下,“科学: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的规律的知识体系。”然而直到今天大家还是不能很明确地给其下一个定论,并非大家不过了解它,只是不同角度的它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
对于科学家来说,科学是一种坚持,一份信念。执着的他们常常会被不经意的小意外所吸引,哪怕只是一颗小小的不知名的石头也足已成为他们摆弄几天、几个星期甚至是几个月或者更久。从来都不计报酬,从来都没有怨言,抱着一颗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心前进。不会因为旁人的目光有所迟疑,也不会因为条件的不利而放弃,更不会因为功名利禄才投身其中,纯粹只是为了真理,这便是科学家们对科学的解读。
对于学者来说,科学是一种精神,一种态度。他们总是能从平凡的小事中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是他们身上特有的,与生俱来的。一个不经意的举动,一句不经意的话语都能成为他们口中念念不休的话题。因为这种精神促使他们的质疑态度接踵而来。科学不就应该是抱着一种大胆提问,勇于质疑的态度去寻求科学世界所带来的那份乐趣?学者之所以甘于为学者,我想道理应该就在这吧。
然而对于我们这些平凡的人来说,科学并非离我们遥不可及。细心的人不难发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科学处处可见。马路上飞驰的汽车;天空中穿梭的飞机;海上航行的轮船等等都是科学的结晶。而这些结晶早已成了我们生活中密不可分的,息息相关的。科学在我们看来就是发现和创造。
科学究竟是什么,想必大家都有自己心里的一个谱,那么就请大家抱着最初的心去理解科学,欣赏科学吧!
第四篇:我眼中的教学常规
我眼中的教学常规
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而落实常规教学工作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保证。可见常规教学工作不落实的老师至少是一位不称职的老师,更谈不上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下面对常规教学工作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以引起大家的共鸣。
新时期教育教学工作面临新的形势、新的任务。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教育工作者,通过自学、集体学习、讨论、作学习笔记以及“我离有效教学有多远”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等多种活动,我感觉受益匪浅。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有效教学行动的研究与实践对于促进自身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并明确了今后有效教学行动研究和实践的目标与任务,进一步增强了开展有效教学行动研究与实践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1、备课
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新课程理念赋予了备课新的内涵和要求。作为学科教师,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理解并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联系学生实际,大胆改造教材,整合学科知识,把教材变成学生乐于探索研究的素材和情境,选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体验成功的快乐。
(1)备课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思维水平、爱好特长和个性差异,做到“目中有人”
(2)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做到“胸中有书”
(3)备课是对教学过程的总体策划,既要创设便于学生思考、探索的情景,又要搜集多方面的信息应对开放性提问;既要分析学生可能出现的多种思路,预见可能发生的问题,又要灵活驾驭课堂,精心设计引导、点拨、讲解总结的时机、内容及听采取的形式。
(4)设计体现创造性的、具有自己风格的、简单易行的教案。
(5)加强集体讨论备课,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2、上课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核心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既体现了教师的素质,也体现了教师的智慧。如何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这是新课程背景厂每位教师都必须思考的现实问题。
(1)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准确、精炼、清晰,具有启发性。语气、音调、语速要抑扬适当,适合教学内容和情感的需要。
(2)板书设计规范化,做到字迹工整、简明扼要,文字使用规范、重点突出,设计合理巧妙,使之成为学生获得知识的思路源泉和纲要信号图。
(3)对学生一视同仁,充分尊重学生,兼顾好、中、差各个层次的学生;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时耐心倾听,不粗暴急躁,不随意打断学生的发言,更不挖苦、讽刺学生。
(4)若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采用及时适当的方法提醒、引导,不听之任之、视而不见,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对学生的批评采用适当的语言和方式,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5)更新教学观念,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课堂上精讲点拨,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机会,让每一个学生在探索研究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6)课堂上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客观、公正、积极地评价每一个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7)对教学过程及时调控,把握好讨论、点拨、引导、总结和升华的时机,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3、作业布置与批改
作业布置力求做到:
(1)作业内容符合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有日的性、针对性,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能启发学生思考。
(2)作业布置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兼顾全体学生的水平,并力求按学生水平分类布置作业。
(3)布置作业时对格式、书写、交作业时间等提出明确的要求,对作业中的难点和疑点进行必要的引导,重启发过程,不直接将答案告诉学生。
作业批改力求做到:
(1)批改作业认真细致,对作业中出现的错误或不足用一定的符号或文字明确标注,以引起学生注意。
(2)对学生作业评分时,力求统一标准、客观公正和宽严适度。需要写评语的,写在适当位置上并指出缺点。
(3)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讲评,充分发挥其反馈作用,不能漏批。
4、教学质量分析与评价
教学质量是教学工作的生命线,加强教学质量分析势在必行教学质量分析一般分三个层面:一是教师自身对教学质量的分析;二是学生在教师帮助下对学习质量的分析;三是领导对管理质量的分析。分析既要有量化的指标和参数,也要有总体评价,特别要找出存在的间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时制定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同时,加强对学生的评价管理。
教师作为学生评价的执行者,要进一步丰富评价内容,规范评价程序,并严格按照既定的工作计划组织实施。
总之,教学的有效性要关注学生的发展。高效的教学就是学生获得充分发展。而教师的反思与评价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学而不思则罔”,落实常规的同时应该更多地思考。只有不断思考与探索,才能取得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进步。
第五篇:我眼中的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次写话内容是“我熟悉或喜爱的一种植物”。文题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可以把“我眼中的”补充完整,也可以自拟。写话的要求包括:1.写前要按照一定顺序认真观察;2.可以查找有关的资料;3.重点要写出植物的特点(样子),表达出你的喜爱之情。教材配有一幅带有花草树木的插图,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设计理念
“习作的内容和动力,源于生活与阅读。”“第2学段是观察活动的敏感期。”因此,本设计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紧密结合本单元主体课文,利用和激发学生已有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提炼可借鉴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尊重学生自悟,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达到本课训练要求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2.培养学生搜集、处理材料的能力。
3.能按照一定顺序写出一种植物的形态和它所象征的品格,并表达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按一定顺序写出一种植物的特点(样子),并能与人物的品格联系起来。
2.表达出对这种植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1.有代表性的植物的图片或课件。
2.布置学生查找有关植物的实物或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回顾课文,导入新课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一些描写花草树木的文章,在作者笔下不管是梅、兰、竹、菊,还是小草、松树,或是海棠、水仙花、樱桃花,都写得栩栩如生、美丽动人,使我们深受启发,并学到了一些新的写作方法。你们一定也有一些熟悉或喜爱的植物,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我们眼中的植物。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读题目、提示,看插图,明确要求。
2.生汇报对提示的理解,提炼出习作要求。
(1)按顺序认真观察。
(2)查找资料。
(3)外形和习性特点。
(4)表达喜爱之情。
(5)补充题目。
三、创设情境,确定选材
1.出示一些植物图片或课件请学生欣赏。
2.生汇报自己熟悉或喜爱的植物,说明喜爱的原因,确定要写的内容。
四、引导构思,拟定提纲
1.同桌说说本次习作应该写清哪几方面,指名回答。
师随机板书整理:我眼中的2.小组讨论怎样才能写好这些方面的内容。指名汇报,师随机在投影上整理。
3.编写提纲,出示范例。
(1)明确写作的重点,也就是本次习作要表达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是什么。(喜欢某种植物的品格。)
(2)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写形态、特点、品格)
(3)指导学生如何安排材料。(突出文章中心的段落详细写,重点写喜爱之处,表达喜爱之情。)
教师应出示提纲范例,以降低难度。
4.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拟定提纲。
五、充分练说,准备习作
1.学生根据完善后的提纲自己说说习作内容。
2.小组内互说互评,教师出示评议要点。
3.教师指名说,全班同学参与评价,教师适时适度地进行点拨、指导,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写话过程、注意要点。
小结:这节课同学们说得很好,相信大家下节课一定能写得更好。
第2课时
一、回顾要求
动笔成文
1.引导学生回顾习作基本要求。
2.指导学生抓住植物特点,突出中心——喜爱。
3.引导学生写后认真读一读,把不通顺的句子修改过来。
4.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修改不恰当的地方并发现典型。
二、交流习作,合作提高
1.把整理好的习作在小组内交流,请同学帮助修改一下。
2.小组推荐一篇习作,进行朗读欣赏。
3.通过比较、欣赏、借鉴,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提高要求,深化主题
1.在互相交流的基础上重新修改整理自己的习作。例如,在立意方面能否更深刻一些;开头、结尾能否更新颖一些;用词上能否更生动一些,恰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方法。
2.选一篇典型习作进行评改示范。
四、完善成文,教师小结
最后整理习作,誊写上交。
小结:同学们,通过你们细心的观察,丰富的想象,你们把自己喜欢的植物写得充满了灵性。希望你们以后继续努力,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