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在管理中的惩罚和对学生的关爱

时间:2019-05-15 04:25: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班主任在管理中的惩罚和对学生的关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班主任在管理中的惩罚和对学生的关爱》。

第一篇:班主任在管理中的惩罚和对学生的关爱

EL765895497CS 这是补发单号 请记录 送的头戴 我一起放里头

班主任在管理中的惩罚和对学生的关爱 1简述:惩罚和关爱的重要性 2关键词 3惩罚 A什么事惩罚 B惩罚的重要性 C惩罚的方式 4关爱 A什么是关爱 B关的重要性 C关爱的方式

班主任在管理中的惩罚和关爱

摘要: 表扬和批评是教育管理中的常用的两种手段。表扬实际上就是鼓励,让人产生一种向上的欲望,给人以前进的动力,表扬还会使人产生一种精神上的愉悦感、成就感。批评可以说是一种帮助,一种修正。该批评的不批评就会使被批评者失去了一次改正的机会,批评有时也是一种鞭策,能使你知道自己的错误并努力改正,不断地完善自我,发展自我,从中得到进步。但两者如果运用不当,也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该表扬的不表扬,会使人没有信心,底气不足;表扬多了,会使人过分骄傲;该批评的不批评,会使人有错不知道改,而以恶小而为之;批评的多了,会让人产生自卑的心理,从此一蹶不振。看来,在教育管理中要正确运用表扬和批评,掌握好尺度才是关键。

对学生批评和表扬,教师要把握好一个度。虽然现在都在推行赏识教育,但也不能对学生一味地表扬和鼓励,适当中肯的批评和惩罚是必要的。否则孩子容易产生自大易满的情绪,受不得半点批评和委屈。每个人都喜欢被别人鼓励和表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很多人都过多地对孩子进行表扬和鼓励,而很少批评教育。长此以往,学生不仅会对单一的表扬产生疲劳,同时因为缺乏必要的批评而变得心理脆弱,经不起别人的批评。表扬比批评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差生,差生也应有闪光点,在我们教师的心目中,每个学生都应有天才的一面。我们要及时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着力引导、渲染,不应吝惜激励性的评价语,多给他们一点关爱。学生经过努力,成绩提高了,就该赞扬他经过努力而成绩提高这件事。因为赞扬他努力,让他知道受赞扬的真正原因,他就会继续发扬光大。而赞扬他聪明,就可能导致他产生沾沾自喜、骄傲自满的情绪。微笑是一种不着痕迹的赞扬,微笑能给学生带来亲切感。作为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千万不要吝啬你的微笑。但是我们不能否定批评对学生的激发作用,因为一味地表扬,会使学生产生自满情绪,造成学习懒惰、拖沓,会对表扬产生耐受性,表扬也不起作用了。所以,适度的批评可以使人产生一种高度的警觉,而去做不懈的努力。当学生犯了错误,应及时批评。教师在批评学生时,要时时为学生着想,把自己假设成学生,以心换心,处理的方法才会更加合理,更加科学。表扬与批评在教学中的运用不是绝对的,而应结合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对于经常受批评很少得到表扬的学生,宜采取衷心的表扬;对易骄傲的学生在表扬的同时,还应提出新的要求;对敏感的学生,提出要求时要尽量含蓄些;对自尊心强,而性格内向的学生,要从侧面启发诱导学生,宜采取委婉式的批评;对于惰性较强而且依赖心理严重的学生,宜采取触动式的批评;对于脾气暴躁而自我意识较强的学生,宜采取讨论式的批评。教师对孩子进行表扬与批评,一定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根据孩子的性格、志趣、爱好和接受能力等不同特点,采取最佳的方式方法,有针对性地施予表扬与批评。每位教师必须掌握并用好表扬与批评这两把教育的标尺,当用则用,当弃则弃,积极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予以辅导,最终会使学生不断进步,成为一个人格健全、心态健康、习惯良好的人。

我认为教育惩罚是一种行为、一种手段;

教育惩戒是带有手段和目的的一种教育方式。教育惩罚是为了“罚”,比如说体罚、变相体罚等,强调了“罚”的教育行为本身。

许多教师都有一个体会,学生越来越难教了,那是因为教师能约束学生的权力越来越少。错了不能批语,不能罚,不能这个,不能那个。。。只是我国国民个个都是贵族,国家强制要使用象对待贵族的教学方法去教育,不能让他们做错事之后有任何风吹雨打,有任何的挫折,就象温室中的鲜花一样。做了错事不用负责后果,长大之后做错事也理所当然也这样认为。韩国就把惩罚作为一种法律手段,规定得非常仔细。而中国,孩子出错了应该如何呢?怪不得中国成立五十多年还有些地方吃不上饭呢?

我认为教育惩罚是一种行为、一种手段;

教育惩戒是带有手段和目的的一种教育方式。

教育惩罚是为了“罚”,比如说体罚、变相体罚等,强调了“罚”的教育行为本身。

教育惩戒是为了“戒”,即戒除、预防是目的。它强调了教育结果和目的的达成。教育惩戒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其目的是为了学生的进步,在惩戒活动中手段与目的并存,教师往往通过给学生身心施加某种影响而带来教育效果,使其感受到对错、荣辱、愉悦、痛苦等,以激发其悔改,从而达到矫正的目的。

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要建立某种良好的行为,消除不良的行为是需要相应的强化的。前者需要正强化,即肯定、表扬、奖励等;后者需要负强化,即否定、批评、惩戒等。负强化是加强某种适当行为,惩罚是制止某种不当行为,这是两者的主要区别。惩戒的目的除了制止某种不当行为的消极目的外,还带有使受惩罚者知错改正的积极目的。如果学生因犯错而受到惩罚,事后非但不再犯错,而且在同样情景下学到以适当行为代替不当行为,则可谓对该生实施的惩戒在性质上就带有负强化的意义。

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要建立某种良好的行为,消除不良的行为是需要相应的强化的。前者需要正强化,即肯定、表扬、奖励等;后者需要负强化,即否定、批评、惩戒等。负强化是加强某种适当行为,惩罚是制止某种不当行为,这是两者的主要区别。惩戒的目的除了制止某种不当行为的消极目的外,还带有使受惩罚者知错改正的积极目的。如果学生因犯错而受到惩罚,事后非但不再犯错,而且在同样情景下学到以适当行为代替不当行为,则可谓对该生实施的惩戒在性质上就带有负强化的意义。

适当的惩罚是爱的表现,也是规范孩子行为的有效手段。惩罚远远不是打孩子小屁屁几下那么简单的事情,惩罚是一门艺术。

容忍孩子的不良行为,甚至为孩子的不良行为寻找诸如“他累了”、“他没有午睡”、“他情绪不好”之类的借口,都是父母对孩子“不负责任”的表现。特别是现在的独生子女,我们的家长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六个围着一个,搞得我们的教育基本是5+2=0!

新西兰父母冷处理:让孩子体验后果

新西兰 Bernny儿子2岁半,女儿半岁

在新西兰,打孩子是一种违法行为,因此,父母一般都不会体罚孩子。如果儿子在公共场所闹腾,只要不影响到别人,Bernny一般都会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对待孩子,比如随他闹去。如果影响到别人,Bernny会将孩子抱走,将他放在一个比较开阔而安静的地方,让他继续闹,直到他闹够。Bernny认为,孩子闹是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或者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他的某些目的。

如果孩子看到自己的闹腾没有效果,他自然会选择放弃。

有段时间,老大总喜欢往花园的鱼池里扔鹅卵石,并且屡教不改。Bernny会对儿子说:“你看看,你把小鱼砸痛了,把水池弄乱了。水池不漂亮了吧?”然后Bernny会要求儿子把水池里的石头捡出来。有的时候,儿子可能也会耍赖,不肯去捡石头。如果儿子耍赖,Bernny一般不会强迫他去,他会自己下去把石头捡出来给儿子看。如果正好碰上儿子闹着要跟爸爸玩,Bernny就会借机对儿子施行教育:“你看看,你把石头扔进水池了,现在我要去捡石头,没有时间陪你玩。”这时候,儿子会体验到他不良行为的后果。于是,他会明白,他真的不能把石头扔进水池。

Bernny认为,孩子并非我们想像的那么不懂事,他只是控制能力差一点而已,因此,Bernny主张父母把孩子当成人看,从孩子小的时候起就教他学会承担责任,学着约束自己。

日本父母避免当众处罚:给孩子留下尊严

日本 TsukuBa儿子2岁半

对日本家庭来说,父亲是绝对的权威。正是因为习惯了服从,所以日本人才成为最守纪律、最富于集体主义精神的民族。如果孩子犯了错误,日本父母会采取各种措施惩罚孩子。比如取消孩子外出玩的计划,甚至让孩子饿上一顿,或者进行适度的体罚等等。

但是,如果孩子在公共场所犯错,父母一般不会当众处罚孩子。

TsukuBa像大多数的日本父母一样,她认为在公共场所处罚孩子是不符合礼仪规范的行为,而且也会损害孩子的自尊。因此,她会在回家之后再对孩子的表现进行点评,或者给孩子一些惩罚。

韩国家长惩罚有新招:没收孩子的手机!

对于那些任性不听话的孩子们,作为惩罚,父母如果不希望使用体罚或者把他们和活章鱼一起关进衣橱的话,可以考虑没收孩子们的手机。

韩国一家广告公司的研究表明,手机现在已成为韩国青少年最钟爱的私人用品,没收他们的手机无异于让他们抬不起头来。

Cheil Communication的调查结果显示,对于13到15岁的青少年,有77.5%认为手机是一项“必不可少”的装备,对16到18岁的年龄阶段,这一数字是76.7%。

调查表明如果失去手机,青少年会感到孤独无助。没收他们的手机,将是一种很有效的惩罚。

美国家长的法宝:“计时隔离”

在美国的家庭及幼儿园中,父母和老师常常用一种叫做“计时隔离”的方式来“惩罚”一时不守规矩的孩子。例如:当孩子在家不听话瞎胡闹,或者和别的小朋友打架时,父母就会把他抱进他自己的卧室,让他独自呆上3分钟。3分钟后,父母会准时把他抱出来,并借机对他进行说服教育,督促其改正缺点。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幼儿园,这种教育方法都很有效而且对孩子具有一定的威慑力。这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美国法律规定,小孩必须随时有成人陪伴和保护,在这种环境下,孩子很少被冷落或孤立无援的情感体验。因此,一旦被隔离而受到“冷落”,必然会从心理上产生强烈的震撼。其次,孩子一般都具有较强的从众心理和群体意识,把孩子从群体中隔离开来会使他们感到自己被区别对待了,从而产生一种“不平等”的感觉,孩子对此是非常敏感的。

这也暗示他们:淘气是不为大家所接受的。另外,让淘气的孩子暂时离开,可以缓解大人和孩子的紧张气氛,使孩子能够冷静地反思自己的行为。

关爱别人就是关爱自己,因为只有你关爱了别人,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别人才会回报你。关爱别人其实就是在关爱我们自己,关爱别人是我们得到别人关爱的前提。关爱不是怜悯,更不是同情,而是快乐地以一己之力助他人成长,并让受助人也感到快乐,这才是关爱的本质。

2.如果世界是一间小屋,那关爱就是小屋中的一扇窗;如果世界是一艘船,那关爱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盏明灯。被人关爱是一种美好的享受,关爱他人是一种高尚美好的品德。我们需要别人的关爱,别人同样需要我们的关爱。只要你细心观察,你就会发现你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人都需要你去关爱。关爱,就是关心和爱护,它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关爱,生活上也少不了关爱,别人给予我们关爱,那我们更应该去关心爱护他人,这样世界上才会充满了爱!

当老师的,总是想当个好老师,都知道要对学生付出爱心。但如何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贯彻老师的爱呢?

1.严格要求学生。古人云:教不严,师之惰,严是爱,松是害,学生是有思想的个体,懂得什么是对他们好,怎样对他们是不好。老师的爱,不是对学生的纵容,而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

当然,老师的严格不是一种苛求,一种容不得学生犯任何错的苛求,老师的严格是体现在对学生思想品质,行为规范,组织纪律的正确引导,体现在教会学生为人处世,培养创新精神的真诚付出。

2.尊重理解学生。讲台不是上下尊卑的界线,学生有他们自己的人格。他们也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许。老师若放开架子,走进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尊重他们的建议和意见,理解他们的思想。这样,就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明白、理解和接受老师的教育思想,在尊重学生的言行举止中,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给学生留下自由的空间和时间,获得发展的主动权,让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来描绘他们的未来。这就是理解和尊重,这就是师爱。

当然,理解和尊重他们的人格,不是让他们自由地形成和发展他们的人格,而是在老师的爱心引导下,使学生自觉地形成和发展健康的人格。

3.宽容学生。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是一种人格完善的过程。老师不仅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他们怎样做人。学生是个鲜活而又有丰富内涵的个体。学生犯了错,老师要怀有宽容的心。该批评的就善意批评,该规劝的好言相劝,该谅解的就诚心谅解。慈祥的面孔,温柔的笑容,亲切的言语,文雅的举止,以及善解人意的目光,比声色俱厉的严格,更能贴近学生的心理,更能取得教育的实效。教师,应以宽容、博大的胸怀,诲人不倦的精神,用人格的力量,来影响学生的言行举止,照亮学生的心灵。

宽容,是一种博大无私的爱。

当然,宽容不是一种无原则的纵容,不是漠视学生的缺点和过失,宽容是要求我们将心比心去包容、去化解、去引导他们,教育他们。

4.关心学生。学生在一天天长大,理解能力、辨别能力正逐步形成。成长有成长的烦恼,为学习,为生活,为朋友,为家庭,甚至为一件小物品、某人一句话等等,学生都会出现困惑,甚至困扰。老师年长于学生,老师有着比学生更多的生活经历和经验,有着更强的理解能力和辨析能力。不妨多留心,多观察,多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惑、困扰,指导他们如何学会学习、学会休息、学会自强自立、学会处理人际关系,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关心是一种师爱表现。

师爱,吞吐着遥远的过去,呼吸着灿烂的未来;师魂在爱心和敬业这一神圣的洗礼中升腾呼啸,那是对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的咏叹,让我们以“关爱学生”的活动为契机,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争取一流的教学业绩。

采取什么方式去关爱学生,学生才会接受呢? 采取什么方式去关爱学生,学生才会接受呢?

采取什么方式去关爱学生,学生才会接受呢?我在生活中得到了启示:人在感情上总希望别人重视自己,待自己与众不同。我附近一商店老板经营有方,每次我去买东西,他都能便宜几角钱。虽然几角钱算不了什么,但我心理却产生了优越感,别人买同样的物品要比我多花几角钱。因此,我尽量光顾那里。只要他店内有的,哪怕是绕道,我都一定去他那儿买。我还介绍一些朋友光顾那商店。我占了点小便宜,他更没亏,生意越来越红火。我想:当老师的对待学生,也应像商人对待顾客一样,对他们表现出诚挚的关怀,给他们一些特殊的对待。也能引起他对你的尊重。并按你的要求去做的,从而你就能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我记得有一名学生,英语成绩很落后,一连几个单元的单词默写,正确的总只有三五个。要他利用课余时间背好再来默写,效果不佳。一天,我发现他自己的房间布置得很得体。一次家长会,我想将教室布置一番,在商量如何布置的班干部会上,我特意邀请了他,并请他和几个班干部一起布置。放学后,同学喊他一起回家,他说:“你们先走,我还有事。”语调显得特别自豪。他们花了很长时间,把教室布置得比我想象的还要好。家长会上得到了肯定,他的家长很满意,回家又鼓励了他。

同学们来校上课,教室里面貌一新。我特别指出某同学功劳最大。同学们对他刮目相看。几天后,又默单词,他只错了一个。我问他为什么取得这么好的成绩。他说:“这几天我规定自己每天背五个单词,我发现我的记忆力不是很差。”我鼓励他:你本来就很聪明。只有坚持下去,一定会取得自己满意的成绩。学期末,果然进步很大,他的信心更足了。

我在一本书上看到被教育学上称为皮革马利翁效应一事:美国哈佛大学一群研究员来到某中学,对教师说,经过测验,他们发现有五名学生智力超群。这五名学生有的本来成绩就好,但有的只是一般。一年后,这五名学生的成绩果然都出类拔萃了。教师惊叹哈佛的鉴定准确。而研究人员说出了这五名学生只是在花名册上随意选的,并没有作任何鉴定。

那么这五名学生为什么成绩都能突出呢?这在于教师相信了哈佛的鉴定,而对他们投入了特殊的关切。

由此,我得到启示,只要你对某人表现出你内心深处的关爱,有时采取一些特殊的对待,有时也不需要什么特殊对待,只要你的言谈举止之间渗透的热情,就能影响学生。

市场经济生活中,肯定还有许多事例,可供我们借鉴过来用于教育教学。只要我们去发现、去探求学生容易接受的关爱方式,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第二篇:管理中的宽容和惩罚

管理中的宽容和惩罚

核心提示:管理中必须讲宽容。尤其是领导人,如果小肚鸡肠,那就绝不可能成为十分优秀的管理者。“宰相肚里能撑船”是对领导人必须具有宽容品质的经验总结。一个人如果心胸狭小,不会妨碍他成为一名出色的技术人员,但是,对管理者尤其是领导人来说,心胸狭小就是致命缺陷。

管理中必须讲宽容。尤其是领导人,如果小肚鸡肠,那就绝不可能成为十分优秀的管理者。“宰相肚里能撑船”是对领导人必须具有宽容品质的经验总结。一个人如果心胸狭小,不会妨碍他成为一名出色的技术人员,但是,对管理者尤其是领导人来说,心胸狭小就是致命缺陷。为什么领导人特别需要宽容?这同领导工作的性质有关。任何工作,无非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同物打交道,二是同人打交道。不宽容,不影响同物打交道。一个科学家,性格怪癖,但他的工作只是一个人在实验室里同仪器打交道,那么,不宽容无伤大雅。一个车间里的员工,只是同机器打交道,那么,即使他同所有人都合不来,也不妨碍他施展技艺制造出精美的产品。但是,任何管理者,都必须同人打交道。有人把管理定义为“通过别人做好工作的技能”。一旦同人打交道,宽容的重要性立即就会显示出来。

人与人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更没有一模一样的两个人。按照孔茨的观点,在管理中试图把人进行平均化处理,是最常见的失误之一。所谓宽容,本质就是容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不同性格、不同特长、不同偏好的人能否凝聚在组织目标和愿景的旗帜下,靠的就是管理者的宽容。

宽容的本质,是对差异的理解和认可。比如急性子对慢性子的忍让,内向者对外向者的理解,甚至包括英俊者对丑陋者的善待,都属于宽容。一般情况下,高管层表现出的性格差异和行为差异越大,就说明这个团队越宽容。

高管尤其是最高领导人一旦不宽容,就会出现“武大郎开店”现象。所谓“武大郎开店”,一般都理解为妒贤嫉能,实际上,不宽容除了对强者的嫉妒外,还有对弱者的歧视。不仅容不得比自己强,还见不得比自己弱。比如阿Q,打不过王胡,但又瞧不起小D。是不是持有一种对弱者“理解的同情”,以至于对强者之弱的容忍,即不仅欣赏和发展强者的优势,而且还体谅和照顾强者的弱点,是宽容心态的重要表现。说到底,宽容不是“皇恩浩荡”,而是以真诚加善意对待或强或弱的差异。

但是,管理又离不开惩罚。许多人一谈到宽容,就把宽容和惩罚对立起来,甚至认为惩罚就是不宽容,这是一种极大的误解。惩罚是针对工作中的错误和失职的,宽容是针对员工的缺点和弱势的。有缺点不等于犯错误,有弱势不等于会失职。法约尔在论证指挥职能时,特别强调必须淘汰不称职者。如果领导人不能淘汰不称职者,就等于放弃指挥权。所以,以宽容为名,庇护错误和失职现象,只会对经营管理造成损害。所以,宽容不是纵容,更不是怂恿。把握这一界限,对领导行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实生活中,杰出的领导人,往往能够在宽容的同时又厉行惩罚。比如,斯隆在通用公司时,高管层的种种特性甚至怪异都可充分展现,但是对失职现象则决不留情。曾经担任过武汉柴油机厂厂长的德国人格里希,对青年工人的种种缺陷不足都能十分体谅,甚至爱护备至,但是对违纪现象则坚决惩处。厂党委书记曾为了不处分某个违纪青工而说情,但这个老外并不买账。在这些领导人眼里,宽容是人性的体现,而惩罚是职责的要求,二者不但不矛盾,反而是高度一致的。没有对他人的尊重和理解,就不能形成宽容;而正是这种宽容心态,才能形成对事业的真正追求。反过来,没有对错误的惩罚,就无法推进事业。

第三篇:班主任如何对待和关爱特殊学生

班主任如何对待和关爱特殊学生?

在正常的班级中,不是每次都能遇见智力有些问题的特殊学生,大多数这样孩子的家长都是很不愿意把孩子送到特殊学校的,尤其是在农村,家长本身素质不高,家庭条件不好,经济也制约他们把孩子送到特殊学校去接受教育。其次,这些孩子长大后总是要同正常人打交道的,让他们从小生活的一个大的群体当中,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利于他们心智的发展的,也可以在与同学的相处中锻炼他们与人打交道的能力。但是,如果一个班级有一两个这样的智障儿童,那就意味着会给班主任工作和班级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进而对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和个人素养提出了很大的挑战。班主任如何对待这样的特殊的学生呢?这也是源于自己的困惑,第一年走上工作岗位,我就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班上有六个学生留级下来的(我们学校是这年才合并的,比较特殊,我接手一年后,二年级有李老师担任!)只有一个成绩很好,是家长要求的,有五个成绩很差很差,不守纪律,上课吵闹,这些我觉得都是次要的,主要是其中的三个在生活中的表现,太令我大吃一惊了,经常到垃圾堆里捡垃圾,教师的垃圾筒里,学校的垃圾堆,马路上别人随手仍的垃圾,都去看看,看看有什么好吃的,可以吃就塞到嘴里。刚开始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办,通过自己的努力。一直教育他们,垃圾很脏,吃了对身体不好,也叫同学们时时刻刻看着他们,不准他们接触垃圾及脏的东西,经常跟家长联系,慢慢的他们的习惯还是改正过来了,至少在学校没有了。这是一个很大的难题,更大的难题的在后面。我一直以为其中的一个男孩是害羞,不肯说话,第一次编位置的时候就发现他不怎么说话,也没在意啊,后来发现他上课总是不肯开口说话,我觉得奇怪,在同其他老师交流的才发现他智力有问题,是个智障学生。从我知道以后,我就在思考如何对待这个学生,使他能够在学校学到一定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健康快乐的成长,拥有一个健全的心理!

在教育这个孩子中,我发现了以前我不曾注意的品质,在与学校李老师交流的过程中,我觉得对待有点智障的这样的弱势群体,这样做比较好!

(一)要有一个博爱的爱心。吕渭源教授曾经说过:爱是教育的起点,爱就意味着教育,爱是教育艺术的源泉,爱是启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智障儿童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弱势群体”,对于班主任来说,多给这些一点关爱显得尤为重要。他们可能看不懂书本上的文章,听不懂老师教的课文,但她们一定能体会老师对他们的爱。这个孩子叫周涛,我把他跟其他的孩子一样对待,无亲疏、,平等对待他,对待其他一切学生。没有因为他们缺点多,就冷淡疏远他们。而是要抱着一颗爱心去亲近他们,多给他们一点温暖和体贴,要从思想、学习、生活方面真心真意地去关心爱护他们,发现他们的长处和短处,使其扬长避短。发现他们他们善意的地反。周涛就用他的善良与纯真感动过我,让我发现了他身上的闪光点.他吃饭吃的慢,不怎么会夹菜,我就经常帮他夹菜,常常别的同学吃完了,他还没有吃完,有时碰到那个老师有时,来的迟还在吃,他就会跑过来爬上凳子跟老师坐在一起,那天我和朱校长都还没有吃完,他跑过来,跟朱校长并排坐在一起,朱校长跟他加了一些菜,他拿起筷子,我俩都以为她准备大口大口地吃饭,但接下来的一个动作,让我感动的留下了泪,他夹起朱校长给他的菜就像我们给他夹菜一样,放进朱校长的碗里。脸上带着纯真的笑容,我顿时呆住了,你们知道吗,我从来就没有想过其实他也可以有帮助别人,关心别人的你能力,更不用说去做了,但他确实做了。还有很多次,我看他跟我们班一个差生一起走回家,背着书包走在走廊上,他都会帮那个女孩整理一下背包的肩带,好让书包背起来舒服!啊,这就是这位智力有点问题的男孩给我带来的美丽画面,我想拍下来,可是手机没有这个功能!李老师也说周涛虽然智力受损,但他知道关心别人,有很善良的一面,这比单纯的记忆知识重要多了。一旦你发现某个人的闪光点,你就会发现他真的很可爱,对他你更多的欣赏,也更愿意付出更多的爱心在他们这类孩子的身上,你会发现你的付出很值。我想他会体会到老师对他们源自内心无私的,博大的爱的,教师的言传身教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他们,哪怕他们对此的反应很慢,我们也应该要有耐心,等待他们成长!

(二)包容也要严厉。当然我们不能只是简单的去包容他们,更不是说我们就可以无视与他们的缺点,与他们的过失。对他们同样要严格对待!不仅如此,还要做到区别对待!他们不知道为自己辩解,做错了什么,老师先要问清楚是怎么回事,如果某某同学告状他打了同学一定要问清楚,不要只听健全学生的一面之词,慢慢的引导他,不要对他们大喊大叫,也不要因为他们迟迟吃不说话而气急败坏,给他们时间吧,他们会慢慢地,一字一字的说清楚的,如果你用很严厉的话语责备他们,通常的结果是他们被老师吓坏了,更加说不出来了,得不到解决他们对老师的信赖就会减少,心理也能会受到伤害,不利于他们的成长。但如果真的他们错了,我们不能因为他们他们是智障儿童就不给他们批评教育,告诉他们这样是错的,不应该这样!

(三)平等的对待他们。这主要是在学习上,给他们一定的要求。刚开始,我觉得周涛没有这个能力读书,在学校也是获得与大家相处的能力。在学习上不重视他,有一次我叫全班同学读黑板上的生字,看到他也慢慢的在跟读,才发觉他们也有学习的能力!其实,对待智障儿童,归根结底,就是,智障儿能否与正常孩子一样享受平等的教育权利。对于平等地受教育权的问题,可能从理论上大家是能够接受的,而具体到现实中,真正做到这一点,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于班级管理和班主任工作而言,最大的挑战是必须面对应试教育背景下班级成绩排名的压力。那就是,在这些学生身上,无论班主任、任课教师花费再大的努力,他们的成绩是永远不可能与正常孩子相比的,而且这样的比较对于这些学生、对于他们所在的班级、班主任都是不公平的。在无奈之下,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达成了这样的共识,那就是有选择地放弃他们,主要是在成绩方面。但是我们仍然不能灰心,不能随便丢弃一个孩子,成绩差点没有关心,我们做教师的不要忘记一点,我们是在教书育人。教书很重要,育人更加重要!教师给孩子们树立一个优良的榜样,那是与利于传承优秀品质的,有利于发扬中国传统的高尚风格!

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艰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我们要有爱心,信心,恒心,耐心,和无悔的奉献之心!

作者:大邑县韩场镇学校:龚永彬来源:大邑县韩场镇学校:龚永彬点击数: 年11月22日

202 更新时间:2011随着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出生的独生子女,目前已逐步升入到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学学习。伴随他们的成长,除了生活上的问题外,接踵而来的是中学学业问题。由于中学阶段学习任务重,压力大,因此许多学生产生厌学、逃学等教育问题。在中学阶段,通过长期的厌学,学习不努力,父母外出,由爷爷奶奶看管,孩子的学习成绩得不到家长的重视,导致成绩下降,最后成为班上的学困生。这些中学生教育问题严峻地摆在了我们班主任的面前。特别是现在农村中学更为普遍,并且呈现一种上升趋势。去年我当七年级班主任工作时就遇到了这样一个教育案例:

学生晓凌,女,13岁,韩场镇学校2013级一班学生,家住韩场镇,单亲家庭,随母亲。母亲初中文化,经常外出打工,和外婆生活在一起。学生性格孤僻内向,不顽皮。在晓凌父母没有离异前,父母对其管教较严格,读小学时学习也很认真努力,成绩一直很好。在父母眼里是个聪明的“乖孩子”,老师眼里是个“好学生”。进入初中后,由于父母的离异产生的阴影,性格原因,不愿和同学交往,学习上也没有朋友,一个人独来独往。自己也暗自下定决心调整自己,刻苦学习,但坚持了一段时间,成绩上不去,心里带着一种无所谓的学习态度学习。英语默写多次重默,书写也不规范,经常被英语老师叫到办公室交流谈心。有一天上语文课开小差受到语文老师严厉批评。为此心烦意乱,课堂上也提不起兴趣,注意力不集中,以至于该生学习态度变极差,作业经常不完成,成绩直线下降,变成了班集体的一名学困生。如若该生在中学阶段的第一学期中得不到班主任及时的教育、关心和帮助,必将对其今后的人生道路带来极其严重的不良影响。

对于晓凌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是什么呢?我通过走家访和母亲电话交流。得出了这些原因:据小学班主任老师反映,该生在父母没有离异前,是一名优秀学生。父母离异后该生在班内人际关系变的极差,对集体生活疏离感比较明显,同时该生对老师的教育总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在各方面都表现得非常随意。由于父母三年前的离异,给晓凌心理带来了阴影,失去了父爱。母亲为了她的学习生活常年外出打工,得不到有效的母爱。晓凌一直与外婆住在一起,隔代的管理,造成今天性格孤僻、内向。晓凌进入初中后,没有学习上的朋友,得不到同学的帮助,成绩一直在班上最后几名。晓凌还经常受到了老师批评和教育,每天带着情绪上课,不愿意学习。所以她难适应中学的学习环境,缺少人际沟通。对此,为了晓凌走出困境,融入到班集体的学习生活中去,感受集体的温暖,使她在学习生活中健康的成长。因此,对晓凌的教育我采用以下三步进行:

(一)、和学生进行交流谈心,用爱心关爱学生。

我为了清楚地了解她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家庭情况等因素;每周星期一早会课,都会单独和她进交流谈心,问她这一周在生活、学习上有什么需要帮助。在与晓凌的交谈中我是这样做的:

谈心记录:

师:“肖× ×你给老师讲讲爸爸、妈妈没分开前家里的生活场景吧。和你的小学学习成绩”

生:(陷入了沉思)

师:不要怕,有什么事情,给老师说,老师想法帮助你。

生:“爸爸、妈妈没离婚前,他们经常吵架,甚至有时深夜都还在吵,吓得我直哭„„” 师:“那么你想想,假设现在爸爸、妈妈重新在一起,会怎样呢?”

生:“可能爸爸会很痛苦、妈妈也会很痛苦。他们又会像以前一样大吵大闹„„”(她很急动,不愿在想下去。)

师:“是的,现在你把爸爸妈妈强拉在一起,会让他们过的都很痛苦,生活又会像以前一样,家庭又会因为他们的吵架而鸡犬不宁。这是你不希望的吧?”

生:(沉思)“嗯”

师:“那你想过这样的家庭生活吗?” 生:“不想!”

师:“那你也希望生活在这校班集体吗?” 生:“不想!”

师:“那你也希望你的学习像今天这样?” 生:(又陷入了沉思)

生:“我想努力学习,可没有人帮助我?我也无法静下心学习。” 师:“那你请教过成绩优秀的学生吗?” 生:“没有”

师:那么你为什么不主动去问呢? 生:(再次陷入了沉思)

生:我想问,但怕同学不理我,瞧不起我。心理怕„„ 师:你怎么不问老师呢?

生:她看老师这样的关心她,她流出了眼泪。„„

通过谈话交流,主要目的:第一是拉近师生的距离;第二是调整了她的认知从不同视角看待人和事,使情感发生了变化。让她认识到父母离异比强忍着生活在一起好。让她正确的认识了父母离异这件事情。第三是要使晓凌知道,要改变她自己的现实状况,必须的努力学习,把成绩提高,考上理想的高中,圆自己的大学梦,来改变自己的人生。除了主动找她谈天聆听外,还不放弃平时的细微观察,准确诊断出根源所在,然后通过谈心、交流、走家访等方式帮助她、关心她,使她感受到老师的爱心。

(二)、赏识学困生,增强学困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每上一节课我都会提一些比较简单而适合晓凌的问题,并让其她回答,只要她回答,不管对与错,我都会让班上同学给她以最热烈的掌声。通过几节的试验,她开始认真听课做好笔记,并举手回答问题。我下来观察其它的课,她也是如此,我也和其它科任老师一一进行交流,对其它的学困生也不放弃,用爱心关爱他们。几周后,晓凌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以后每一节课我都不断地赏识、表扬、鼓励,给她成功的体验。在课堂上创造机会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她回答、慢慢培养她的信心,使她增强信心,更主动自觉地学习,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三)、学会与同学合作学习,融洽集体,加强人际关系。

对晓凌这种情况,我特别精心组织了一次上复习课。我把学生分成6一7人一组,让每一小组长对单元内容总结复习后,将要掌握的内容发给每个小组成员。要求各小组成员共同思考练习,相互提问检查,直至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为止。由于每个同学的表现都会影响本组得分,所以小组集体将努力帮助其成员尽其所能,每一成员也会设法使自己有更出色的表现而努力,复习的效果要比一个人单独学习好得多。我特意把晓凌安排在学习委员和班长一组,要求学习委员和班长帮助她的学习,果不其然,肖学生在学习委员和班长的帮助下,把复习课内容全部掌握,而且每一道题都会做。这种做法,让她体会到了合作学习的快乐,也感受学习在同学的帮助下所起的作用,更加深了同学与同学之间的友谊。

经过一个月对晓凌爱心帮助,晓凌学会了与同学如何相处,晓凌不再是一个性格孤僻、内向的学生。学习一天天在进步,也受到了其它科任老师的表杨。看到一个学困生的转变我由此感到高兴,说明我所付出的得到了回报。我相信晓凌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总有一天会变成一名优秀的中学生。

一学期后,晓凌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心理上,由“孤独自弃”变为“乐观进取”;在行为上,由“我行我素、自暴放纵”变为“尊师守纪,关心集体”;在学习上,取得了各科均在及格线以上的较好成绩。晓凌的转变,道出了一个朴实的真理:中学生的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将显示出愈来愈重要的地位和价值,中学生教育的研究和推广,势在必行!总之,中学生教育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系统地学习新课标教育知识,在教学中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培养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维护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使他们具有愉快的情绪,健全的意志和协调的行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每天进步一点点

殷亚平

他是一个坐不到教室里的孩子,也是一个让很多老师都头疼的孩子。从小学到初中,他的成绩在班里都是倒着数的。初中毕业后,他连一所高中也没考上。他的家人于是很无奈地把他送到了当地一所私立学校。

临走,家人找到这所学校的校长,希望校长能够帮孩子一把。

校长先是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了这个孩子的情况,知道他酷爱长跑。于是,第二天早上,校长就有意出现在那条跑道上。他理所当然地见到了这个孩子,还一下子叫出了他的名字。孩子很是惊讶,从小到大,除了接受别人冷漠的目光,他还从来没有被哪个人———尤其是这个看起来像老师模样的人热切地关注过。那一刻,他的心里起了一种很微妙的感动。

一个又一个星期过去了,他们每天早上都很自然地相逢在那条跑道上,两个人的距离也在不知不觉中拉近了许多。

一次跑步的时候,校长装作很不经意地对孩子说:“孩子,我想给你提个小小的建议,如果一个月后你做到了,我就满足你一个愿望!———从今天开始,你能不能坚持坐在教室里!当然,只要不影响别人上课,你在教室里干什么都成。”

孩子心想,就这样一个要求呀,于是很爽快地答应了。

接下来的一星期里,孩子真的都坐在了教室里。不过,他基本上也没怎么听课!因为,他从来没有听课的习惯。

第二个星期来临了。校长说:“从今天开始,你是不是开始写点东西了?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你不能只是坐在那儿,要不,多难受呀!

孩子想,就找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抄抄吧!第三个星期到了。校长说:“从今天开始,你可以找自己喜欢的学科听一听,顺便记一下笔记,好吗?”

孩子就照着做了。

到第四个星期的时候。校长说:“从今天开始,你试着去听听你不喜欢的课吧,其实有些东西听起来也蛮有意思的。”

不知不觉中,孩子在一天天地变化着。唯一不变的,是他们每天早上的长跑。

终于到了满足孩子愿望的时候了,校长问孩子有什么愿望。孩子此时已经知道,每天陪自己跑步的是校长大人。而且,他们一起跑步的情景让班里的同学很是羡慕!孩子就说想和校长照张相。校长说,这好办!不过我希望与你的第二张合影是你考上大学的时候!凭我干了一辈子教育的经验,我相信你一定能行的!

听到校长最后一句话,孩子心想,校长真会和学生开玩笑。不过,能让校长有这想法,也绝对不是什么坏事。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校长有事没事的时候,都会找这个孩子谈谈心,偶尔也会询问一下班主任和他的科任老师这个孩子的表现。大家都说:这个孩子的变化大得让人不可思议!

三年时间过去了,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这个孩子竟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某个重点大学的体育系!

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河南郑州一所私立学校。

其实,一个孩子,不管他基础如何,只要每天进步一点点,就会有一种结果超乎我们的想象。

如果你是这个孩子的家长或者老师,你有耐心让孩子这样做么?这位校长做到了,相信你也能够,只要你愿意。

《数学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强调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课堂上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特别是班级中的学困生,他们的学习成绩差,习惯差。如何在课堂上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益,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是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必须关注的问题。下面就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教学过程中力求让学困生体会宽容与善待别人是一种美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与学困生交朋友。实践证明,中学生也往往因为喜欢哪位教师,也就喜欢他教的那门学科。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并理解他们,对学生感到有亲切感、信任感、期望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为学困生创设能充分展示学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到成功之乐,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积极参与到自主学习的活动中来。同时,也让学生体会了如何宽容与善待别人,这是一种美德。

二、关注学困生,教师的教学重心要下移。

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的抽象性的学科,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造成了学困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只是数学知识的一名搬运工,把知识硬灌给学生。教师应该是课堂学习过程的一名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学生也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而是知识产生过程的探寻者、讨论者、参与者,因此,教师给学生多创设活泼有趣、在课堂上能有机会参与知识的探讨、探寻、讨论的自主活动课,加强数学直观性的教学。多设置一些生动、形象、直观、具体的数学课,帮助学生学习。创造积极的课堂气氛来消除学困生的焦虑,在课堂上多给予他们一些机会展示自己,树立他们学习上的信心,才有可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1、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激发,抽出时间作思想工作,见缝插针地对学生进行点化,以热情、欢迎、接纳的态度鼓励学生,不能歧视、讽刺学生。

2、多给他们提供参与机会。如课堂发言、讨论、提问等,都给学困生一定的优惠,让他们有机会也能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逐渐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迎头赶上的学习信心。

三、教学过程设计力求通俗,易懂。

学困生大多知识基础差,课堂中难以接受新知识。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掌握情况,才能对症下药。如:在教学《异分母分式加减》时,我班大部分学生对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掌握不好。在教学例题时,首先放手让学生去尝试。教师让出现不同错误的学生板演。然后,让学生去发现错误,除了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外,进一步强调找最小公倍数和通分的方法。在练习中,有意识检查学困生作题情况,及时引导。

四、教学过程中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

学困生因学习不好,自信心不强。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才智的机会,用“真不错、你真行、多好啊”等语言,对学生在学习中取得的成功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首先,课堂小组合作讨论时,教师要深入到各个小组中去,特别关注学困生的思考、发言,引导、帮助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倾听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想法。其次,小组合作讨论结束后,在小组的汇报时,把教学的目标直接指向学困生,让他们代表小组来汇报合作学习的结果。并提问:“通过刚才的讨论,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样想的?”、“你为什么这样想?”、“还有没有其他的想法”等这样的问题。有的学困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想回答又怕回答时,这时,老师要给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你能行”的鼓励。会使学生的思维发生质的飞跃。这既是检查小组讨论的情况,又可检查学困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为教师及时调控课堂有很大的帮助。

五、评价检测,要让学困生有成就感

现在,绝大多数地方和学校还是用一张试卷来检测同一个班的全体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时候,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效果就明显地拉开距离,考试结果使那些学困生感到羞愧、害怕。我认为,我们老师不仅要尽可能地保护他们,减少考试对他们造成的伤害,而且要想办法让他们有成就感。

首先,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隐私权,不能公布学生的成绩,不宜张扬地把好差成绩放在一起对比,多些个别心理沟通,少些集体的评价。

其次,教师要为学困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比如:教师可以给不满意自己成绩的学困生在评讲试卷后再次检测的机会,只要通过评讲他们有提高也应该给予鼓励。另外,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将统一的试卷变得多样化。比如将试卷中难度较大的试题删掉,再让学困生做,或者将试卷设计为A、B、C类,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来做,这样,既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又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理念

最后、教师要艺术地评价考试结果,从一刀切的僵化局面中走出来,重视学生评价中的个性反应,以激励评价为主,鼓励进步,以关怀的态度提出缺点和不足。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卷面成绩和平时表现来给学生综合评价打分,对于那些学困生虽然他们卷面成绩不理想,但只要平时主动参与数学学习,学习自觉性强、学习习惯好,在不断进步,教师就可以给出一个能调动其积极性的成绩。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多一分细心,多一分留意,多一分思考,多一分宽容,多一分耐心,多一分责任,学困生就会更快乐,就更能促进他们爱数学,会学数学,学好数学,进而使班上的学生全面发展。只有通过教师的不断帮助,学困生的成绩才会提高,才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免责声明:除正式文件通知外,好研网所有文章及所有评论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好研网及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任何观点,所有文章文责自负,若有任何非法及不当信息,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作出相应的处理。[好研网] 检查是否有新评论

第四篇:在关爱和尊重中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本站推荐)

在关爱和尊重中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一、尊重送给每一位学生

教师要以良好的心境、和蔼的态度,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不能总是板着面孔像法官一样训斥学生,教师对待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学习上应以赞许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成功,以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的学习失败,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学习的困难。只有这样,尊重学生的成功和失败,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特别是对于某种原因,一些学习成绩暂时后进的学生,我们要蹲下身来,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从学习上、生活上关心他们、帮助他们,采取多表扬少批评的方法,想方设法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课堂上让他们多说,培养他们勤学好问、多思多想的好习惯;课后多跟他们接触,谈一些轻松随意的话题,引导他们能心贴心的与老师交谈。在交谈过程中,教师要做有心人,对学生谈话中反映的正确的东西要肯定,不正确的看法要给予正确引导,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成功的赞许,看到希望,增强自信心。

二、把批评渗透到关爱和尊重中

小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做错事。学生有了缺点就象一长白纸上的一个黑点,我们不能光看到黑点,而看不到白纸,我们要帮助学生擦去黑点,把批评渗透在关爱、尊重中。

教师要在批评中闪现出微笑。对于有的学生偶尔犯了一次错误,在批评中要闪现出微笑,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做的不对,而又感受老师对他们的爱,学生们会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

老师在批评中蕴含鼓励。有时明明发现学生做错了事,不是直接对他们进行批评,而是从另一方面进行鼓励。就会使学生意识到自己退步了,也意识到老师还非常尊重他,他会努力改掉自己的不良习惯。

教师要在批评中凸现出平等。如有的学生上课打瞌睡,教师要以平等似朋友的口气和他谈话,是不是老师的课上得不好,提不起你听课的兴趣?希望你给老师提意见。这样一问,学生感到了老师先检讨自己,使对他谦虚的诚意,同时也会为自己没有认真听讲而感到惭愧。教师要在批评前提醒学生。当学生违反了纪律而自己没有意识到时,不要毫不留情地严厉指责或无情处罚,而是提醒学生,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也会及时改正。

要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往,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不忘自己也曾是个孩子。爱成绩好的孩子更要爱成绩不好的孩子,因为后者更需要老师的爱,如果对前者的爱是锦上添花,那么对后者的爱就是雪中送炭。我们教师不仅要会锦上添花,更要会雪中送炭,对暂时的弱势者,应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理解,多一份爱心,多一份鼓励,宽容铸就自信,理解传递真情,爱心成就希望,鼓励放飞理想。让我们对成绩差的学生多一份关爱,多一份尊重,少一点批评,让他们在教师的关爱和尊重中成长。

第五篇:班主任如何关爱学生

班主任如何关爱学生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师爱是教师的理智感、道德感和美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教育情操,在内容上的表现是教师对全体学生每一个人的关爱、尊重、理解和期待。关爱学生是班主任的天职,只有关爱学生,才能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教育活动得以在宽松的氛围中进行,进而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亲其师,信其道”。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主张对学生施以“仁爱”,他说“仁者,爱人”,要做到“诲人不倦”。法国自然主义教育家卢梭指出:“热心可以弥补才能之不足,而才能不能弥补热心”。关爱学生,是每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努力工作的原动力,也是保证班主任工作顺利开展的根本条件。

1关爱学生是对班主任提出的基本要求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教育者和组织者,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都离不开班主任的配合与支持,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班主任要有敏锐的改革意识,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的同时,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必须真正树立学生观,坚持“以学生为本”,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学生是不断发展中的人,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有血有肉有思维,有个性有情感有未来。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他的“需要层次说”中指出:“青少年时期的需要主要处于爱和归属的层次。在这个阶段,青少年在需要方面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社交、归属、认可、得到爱和给予爱、自尊和来自他人的尊重等”。班主任必须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

生的主体地位,切实尊重学生的人格,并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鼓励他们勇于实践,积极探索,开拓创新。

2关爱学生是培养新人的客观要求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国内环境下,人们的竞争观念、自主意识日益增强。与此相适应,呼唤人的主体精神,是时代精神的核心内容。无论是适应环境变化的加速,还是作出真确的选择,都要由具有自主精神的人实现,社会的发展同样要靠有自主精神的人来实现。青少年必须适应日益激烈的国内外竞争的挑战,担负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任。班主任在实现个体社会化和促进个性和谐发展中起特殊的主导作用,必须与时俱进,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一代新人。经过20多年的全面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领域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学生也表现出新的特点,典型地表现在其自主自立意识的增强。可以说,学生的自主精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表现得更为突出,这是时代进步的产物和表现。另一方面,由于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错综复杂的原因,现阶段的学习、人际交往、升学、就业等方面压力越来越大,让身心尚且稚嫩的青少年难以承受。自主意识与多重压力的并存在学生内心形成冲突,使他们感到郁闷、彷徨、孤独。如何让学生正视压力,如何帮助学生减轻压力,从而让他们的自主意识健康成长,个性和谐发展,这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并应加以认真解决的新课题。一个有爱心和责任心的班主任,一方面要加强对心理学的学习研究,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研究,多给学生以关爱,多与学生交流、沟通(如个别谈

心、座谈会、主题班会,也可发动同学相互帮助,必要时可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关爱网络),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分析、认识和对待各种压力。学生的心理压力只有得到适度释放,才能愉快学习,健康成长,以自尊自主的良好心态珍惜现在,开创未来。

3关爱学生是沟通班主任与学生心灵的桥梁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力量的唤醒,是美好心灵的塑造,这是教育核心之所在。教师之所以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在学生健全人格、美化心灵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必须指出,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是其他任何角色都无法代替的,在教育教学中不仅起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而且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情绪情感、意志品格、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且,这种影响可能是终生的。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时期往往要经历一段特殊的“心理闭锁期”,不愿意向包括家长与教师在内的成人敞开心扉。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班主任应给予他们满腔热情的关爱,灵活运用各种教育途径和手段,努力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实践证明,班主任对学生身心的巨大感染力,常常直接来源于班主任对学生的关爱,这种爱可以启发学生的心灵,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和误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感受到来自班主任和教育集体的温暖。班主任对学生的关爱是一种带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更为全面的爱,因此,这种爱又是引导和发展学生高尚社会性情感的重要基础。

4关爱学生是对学生博爱情怀的需要日常工作中,可能有不少教

师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了一种定势,即偏爱品学兼优的学生,不太关注甚至忽视了中等以下的学生。这种思想或做法显然是不妥的。作为一名班主任,应该拥有博爱思想。孔子说“有教无类”,对学生的关爱更应如此。我们既要关爱品学兼优的优等生,更要关爱中等生与后进生,而不能允许有被师爱遗忘的角落。从某种意义上讲,那些中等生与后进生更加希望得到老师的关爱与赏识,这一点可以从他们平时的言行中观其一斑,甚至在他们的一些非正常言行中都潜藏着这样的动机。如果班主任对这部分学生关爱不够,就可能造成这些学生心理失衡,自暴自弃,进而影响整个班级和谐而全面地发展。

诚然,由于个性、兴趣爱好、学习基础、家庭环境等不同,每个学生的情况都尽不相同,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区别对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特别的爱献给特别的您”。作为班主任,要建立一份尽可能翔实的学生个人档案。这份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学生的学习情况(入学总成绩、单科成绩、优秀科目、蹩脚科目等),学生的家庭情况(住址、经济收入、父母受教育程度、从事的职业等),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不良倾向等。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做到“特别的爱献给特别的您”。在处理问题时,把人和事具体结合起来,把“爱”落到实处。如对下岗职工的孩子、单亲家庭的孩子、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的孩子、“网吧生”等应区别对待,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般说来,对待品学兼优的学生在肯定他们长处的同时,班主任要帮助他们分析自己的不足,以便促使他们获取更大的进步,这是一种关爱。对待那些存在这样那样“问题”的学生,班主任则要善于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给他们以肯定性的评价,少用并且最好不用否定性评价,帮助他们找到前进的方向和动力,这更是一种关爱。

关爱学生是班主任感情的崇高境界,班主任对待学生的感情只有升华到爱的高度,才能对学生的教育行为步入到无私的境界。班主任对于学生的关爱,肯定都希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能有所进步,有所发展。但是,育人工作是一项极为复杂、艰苦的系统工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们一定要持之以恒,不可急躁,否则,极易产生“恨铁不成钢”的态度,或者会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同时,师爱一定要真诚,与学生沟通要推心置腹,将心比心,努力达到共鸣的理想教育效果。

下载班主任在管理中的惩罚和对学生的关爱word格式文档
下载班主任在管理中的惩罚和对学生的关爱.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班主任如何关爱学生

    班主任如何关爱学生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师爱是教师的理智感、道德感和美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教育情操,在内容上的表现是教师对全体学生每一个人的关爱、尊重、理解和期待。......

    试论惩罚在教育中的运用

    试论惩罚在教育中的运用惩罚虽然是教育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育手段,有时甚至可以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它所带来的消极作用,我们同样也不能忽视。惩罚如果运用得当,它可......

    安全管理中的惩罚与惩戒

    安全管理中的惩罚与惩戒 新修改的《安全生产法》在第三条中规定:“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这一定位体现了政府职能由当初的管理型政府向指导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彰显......

    浅谈在教学中如何做到关爱学生

    浅谈在教学中如何做到关爱学生周窝镇西章明德小学:高凌飞 *** 邮编053300【摘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爱心教育是教育教学的核心,首先爱学生的基础是尊重学生;第二,在教学......

    新学期学生管理细则和班主任管理细则

    班级管理方案 一、 卫生 1、 卫生区一日三扫,早读、午习前完成。教室一日一扫,每天放学后打扫。 2、 发现每处垃圾(包括教室及卫生区)扣1分,不超过5分。 3、 被查到有垃圾的卫......

    班主任在中考前如何有效的管理学生-班级管理

    班主任在中考前如何有效的管理学生初三学生学习的压力之大我们是有目共睹的。在这一背景下,初三的班主任在这一过程中,就承担着更重要的责任。那么如何做好初三的班主任,如何在......

    关爱每一位学生(班主任论坛)

    班主任论坛 关爱每一位学生 姚玉华 我的理想是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之所以不想当老师,是因为自入学第一天起就与老师打交道,觉得老师太平凡、太普通了,最后又当了老师那还是因......

    班主任如何关爱留守学生

    班主任如何关爱留守学生 一、解决生活的后顾之忧。 留守学生在家,生活成了他们的主要顾虑的问题。那么,我们就要像新娘一样对待他们,解决孩子的生活问题。我们这样做不是为了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