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如何做好就业导向下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
论如何做好就业导向下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
谭碧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51)
摘要: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标志,它的好坏也直接体现了高职教育质量水平的高低。作为高职传统且又新兴的会计专业,其实践教学内容、方法、条件和师资等因素的好坏大大影响学生将来上岗就业能力的强弱。本文根据对某高职院校会计毕业实习生问卷调查的分析,对如何做好高职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就业
大体上说,目前多数高职院校根据市场就业需要,已将其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面向中小型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从事日常会计核算,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有一定的职业判断能力和较好的职业道德的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上来。但由于会计职业的特殊性,用人单位往往更青睐于有工作经验,能较快上岗熟练工作的财务人员。而这正是高职会计专业应届毕业生所缺乏的。如何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缩短上岗后的业务能力差距,加强实践教学是条必由之路。
一、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调查及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高职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与就业对接的情况,2010年上学年年末,对某高职院校07级会计专业毕业生进行了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70份,回收有效答卷67份,回收率为95.7%。
1、会计专业实践教学重要性的分析
此次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于中小企业、个体单位就职或实习,且多数从事出纳、会计或其相关工作。在实习就业过程中,他们已普遍认识到了会计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有98.5%的学生认为教学环节很重要或重要,仅有1.5%的学生认为该环节重要性一般。这个数据十分明显地体现了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而在对“学校会计实践环节课程占总课程比重合理不?”的调查数据中显示:35.8%的学生认为比重合理;26.9%的学生则认为比重不合理;37.3%的学生认基本合理。这就从另个方面说明了有不少学生认为现有的实践环节教学还不够突出,实践课时安排不够充足,会计专业实践环节的教学仍需不断改进和加强。现在高
职会计专业在发展过程中已逐步认识到了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但由于时间短,缺乏经验等多方面原因,会计专业教育模式仍还处于进一步发展探索阶段,实践教学环节整体上还相对薄弱。
2、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和条件的分析
目前有部分高职会计专业现有的实践教学水平已基本能满足学生需要。该校有19.4%的学生很满意学校的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53.7%的学生表示满意,26.9%的学生则认为学校的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一般。而实践性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校内模拟实训和校外生产实习传统模式,尽管能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但由于形式相对单一,还有待进一步拓展。数据表明,64.2%的学生认为校外实习是最佳的实践性教学模式,20.9%的学生偏向于校内模拟实训,14.9%的学生则希望能与理论同步。而对学校的会计专业实践条件,11.9%的学生表示很满意,43.3%的学生表示满意,40.3%的学生认为一般,还有4.5%的学生认为较差。现在高职院校实践条件普遍略显落后,校内虽有一定的基本的实习、实训基地,但缺乏特色,而校外资源也相对匮乏,与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会计职业界的联系松散,没有一个固定长期的合作关系和联系机制,使得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不能形成一个良好而持久的运行机制。
3、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效果的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竞争的加剧,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在聘用会计人员时更加重视实际应用能力。具备扎实基本功、能熟练掌握会计职业技能、工作上手快的会计专业毕业生更容易受到企业的青睐。在此次调查中,仅有13.4%的学生认为在校实践教学对口,上岗后很快能适应;50.8%的学生认基本能适应;有7.5%的学生认为则在校实践教学不对口,与实际工作有差距,上岗后很难适应。19.4%的学生对老师实践课程教学实用性及针对性有认同感,表示很实用,50.8%的学生认为还可以,29.8%的学生则表示一般。在对教材、教学内容与财会岗位需求的结合情况方面,14.9%的学生表示很满意,53.7%的学生表示满意,31.4%的学生表示一般。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学生认为会计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材对专业职业技能的培养有着重要影响。但现行的会计实践性教学过于注重会计处理的全过程,而没有突出职业岗位,不够重视出纳、审计和税务会计岗位能力培训,使得学生对于其工作职责和内容分工不明确,实习后
仍然不清楚各个岗位职责,难以很快适应工作岗位。而教学过程中,许多会计教师由于长期从事理论教学工作,缺乏实践经验,对实际操作规程不是很熟练,导致实践性教学这一部分带有很强烈的理论色彩。教学方法也较为单一,不利于激发大多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思维能动性。作为主要教学工具的教材和教案,也缺乏高职特色,精品较少。
三、调查对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启示
企业所需要的是动手能力强、工作上手快、基本功扎实,具有一定职业判断能力和较好职业道德的应用性会计人才,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在做好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应了解企业人才需求、明确学生就业定位,加强会计实践教学。
1、合理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突显高职特色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在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素质教育、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三大模块中,往往专业实践模块比重偏轻。而这恰恰又有背于高职教育自身的特色所在。因此,应高度重视课程体系的调整,按照突出实践性、应用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合理增加实践教学比重。高职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课程实践、阶段实践和毕业综合实践三部分,每部分实践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设置,则应结合所学课程及学习阶段情况来科学制定和安排,切实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
2、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和内容,保证实践教学效果
针对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单一的缺点,应建立多样化的会计实践性教学形式,如单元练习、模拟实习、校外生产实习、社会调查、项目设计、论文撰写等,充分体现其灵活性和变化性,以便达到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目的。在教学内容方面,应突出高职“应用性”的特点,根据职业岗位的需要,合理增减,做到“必需、够用”,确保体系完整,内容适当,环节紧凑,注重实效。在体现“以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的理念下,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会计专业能力和会计方法能力。
3、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加强教材建设
结合成本效益、时间限制等多方面因素,尝试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充分考虑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和教学目的,实行组合选用。如在《基础会计》模拟实训中,可将学生个体独立操作与分组分工分角色操作相结合。即先由学生单独完成设置账户、填制并审核凭证、登记账簿等会计流程,再采取
分组分工形式,由学生分别担任出纳、会计、审计人员等角色,进行职业岗位模拟实践操作,实行岗位轮换制度,培养锻炼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教材方面,尽可能选用适合高职就业岗位需要的、与上岗联系密切的、实践性强的教材,也可以针对会计知识更新较快的特点,依靠本校的教师结合高职会计教育特色和学生自身特点,编写合适的实践教学教材。
4、完善考核制度,推行职业资格认证
建立与实践教学相配套的考核形式,真正反映学生实践技能的掌握情况。既使考核具有可操作性,又使考核能落到实处。采取多种形式的考核方法,增加一些实务操作和实践技能的考核。学生实践课程的成绩评定时,可选取与教学方法对应的考核方式进行组合,综合评价,以提高学生自我培养能力。与此同时,也可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和考核,其他证件如计算机等级证书、英语等级证书的取得要求纳入会计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中。学生在完成教学计划要求的学习任务后,即可获得毕业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和其他要求的证书,为学生就业上岗奠定坚实基础。
5.开发实践教学基地,优化实践教学条件
加大对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设施设备的投入力度,建立现代企业会计行业要求的校内模拟实践教学仿真实验室,设立模拟会计职业岗位,增强学生对各会计职业岗位的理解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应用能力。与企业合作,建立长期的联系机制,将一些有成果、有创新的股份制企业、三资企业、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到基地观摩实践,也可以将企业的财务主管、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请进课堂,加强学校与企业的沟通与交流。
6、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实践教师素质
高职院校可积极创造条件,为在校教师提供提高自身专业素质能力的实践进修机会;也可多渠道引进师资,聘请企业的高级会计师、企业财务主管、审计经理来担当技能训练的兼职教师,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增进学院与社会的联系;作为教师,则应该不断学习充电,在全面个人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多下企业实践学习,提高实际操作技能,丰富实践经验,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质,真正成为学生喜欢的双师型教师。
[1] 郑春龙.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高教研究,2007,(4)
[2] 刘晓辉.关于会计教学新模式的探讨[J].会计之友,2007,(4)
[3] 包惠群.不规范会计实践性教学对会计教学质量的影响分析[J].会计之友,2007,(03)[4] 黄麟.市场定位下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创新[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5)[5] 石红.信息化视角下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4)
第二篇:在就业导向下深化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论文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重要指导思想。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向大众化方向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无论在院校数量还是办学规模上,都已形成了前所未有的蓬勃态势。近年来,高职教育发展的重心由数量扩张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转变,要求高职院校加大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真正办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以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此类人才的急需。同时,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在接受高等教育方面的需要,在民族素质的全面提高上,做出应有的努力。
“以就业为导向”不仅体现了教育担负着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所应有的服务性质,而且更突出地反映了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应用型人才的特性。“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技术教育直接面对经济社会发展这一力、学性质所决定的。
就业是民生之本。来到高职院校就读的学生,首要目的就是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能够顺利就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以及用人单位是否给他们以“留得住、用得上”的较高评价,成为社会对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和质量最主要的评价标准。围绕就业办学,也是贯彻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满足广大民众当前实际利益和长远根本利益的具体实践。
在一定意义上,强调“以就业为导向”就是要反对“以文凭为导向”。在这里所说的“以文凭为导向”,有三方面的表现:一是较为单一地强调专业培养计划在课程设置、内容等各方面的学科性、系统性、完整性,当然也就必然附之以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二是全部的培养过程注重追求学生能够“修业期满、成绩合格”而取得毕业资格,与毕业后是否能够顺利就业缺乏有机的融合;三是实施人才培养的教学部门与实施就业指导的学生工作部门的相互脱节。
影响就业率的因素很多。当前,各高职院校都已经加大了对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力度。不过单纯地从就业抓就业是远远不够的。现提出以下问题,以更深人全面地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
一、决定就业率的实质是人才培养质量
在开拓就业渠道、抓好就业指导、建立稳定的人才输送渠道和关系的同时,必须认识到,影响就业率的根本在于人才培养的质量。当用人单位认识到我们的毕业生较好地适应专业岗位的要求时,在人才“供”与“求”的关系上,学院就由被动转向了主动。包头职业技术学院连续几年向厦门灿坤公司输送的高质量人才,在取得好评后,企业每年主动上门优选录用毕业生,这就建立起了稳定的联系。在此,起关键作用的还是人才质量。
质量高,就业率就逐年提高,学院的社会声誉也越来越好,生源也更加充足,由此形成了良性循环。
二、提高人才培养质蚤要靠教改的不断深化
教育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根据不断变化了的新情况而适时推进,做到常改常新。
较长时间来,高职教改在突出实践教学、实现课程综合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使得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特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体现。普遍认为,已很难挖掘出再进一步压缩理论教学时数的空间。如果不开拓新的思路,深化教改将陷入困境。在此起决定作用的是如何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对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再认识。
高职教育说到底是就业教育。从目前职业人才市场的实际出发,国家公布了数控等四个专业技术岗位紧缺人才情况。如果对这样一类人才的培养规律做一番认真研究,那就是必须完全打破原有的“几段式”模式,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让必须、够用的理论知识服从于这一主线.构建全新的培养模式。这时,原来意义上的“课程”连同所谓体系的完整性将被突破,服从于学生能够取得与所学专业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三、确实根据社会需求来办学
学校的功能是为社会培养适用人才,为民众提供教育服务、学校离开了社会需求就失去存在的意义。
社会需求有两个方面,一是来自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来自学生个人的需要这两者有时统一,有时并不协调所以对“热门专业”也就有多种解释,很多人愿意读的专业并不一定有大的实际需求,比如“会计电算化”;而很紧缺的专业又没有人愿意读。比如“焊接”、“铸造”。学校的目标应当主要瞄准来自经济发展方面的需要,对应于此开设专业,调整专业方向和办学规模。由于人才一培养要有较长的周期很多学校已采取大类专业招生,适当时候在调查基础上对社会需要的预测实行专门化培养方向,这是个好办法。
学校要每年进行一次人才需求的社会调查,把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的调整作为常规工作来抓,把专业办活。还要积极引导学生了解社会需求状况,调整自己的专业取向。
四、积极尝试“订单式”培养
学生能不能顺利就业,在很大程度上要看是不;是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现在我们的学校如同工业企业的批量生产,就这么几种产品,而且产品规格相同,很难满足具体单位的需要。一些学校尝试“订单-式”培养,由用人单位提出所需人才在知识、技能、素养等各方面的具体要求,共同制定培养方案,最后用人单位接收合格的毕业生二有时学生毕业后学校还要跟踪“服务”。这种方式对企业和学生都大有收益,使得“以就业为导向”十分具体化。“订单式”培养需要有校、企两方的积极性。当前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大多数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和人力资源部门很难愿意对两三年以后的事付出辛苦和代价,反倒外企要好得多。因此,不妨可以试行“半订单式”培养,亦即在培养中途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调整所选学生的培养方案,甚至提前进岗,实行校企联合培养。包头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就有不小比例的学生通过这一方式完成学业,很具推广价值。
五、就业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和培养全过程
就业教育包括职业(专业)选择指导、就业指导、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相关的素质培养等。就业教育的相当大部分应当通过日常教学和培养全过程来实现,而不只是依靠就业指导。每一位教师都要对学生顺利就业负担责任。
帮助学生做好职业(专业)的选择.是一件很难的事:学生大多不了解职业(专业),学校也无法对共年后某个职业岗位人才的供需状况做出准确的判断,甚至做出就业承诺。但对大体的形势还是可以预测的,也可以向学生、家长进行有关介绍,提供他们有价值的就职信息。一些高等院校适时向社会举办“开放日”,欢迎学生和家长来校参观、咨询.届时向他们介绍专业性质、办学条件、近年就业情况和社会职业需求,为学生更为理性地选择职业(专业)起到很积极的作用。这种做法值得借鉴。
在人才培养的各个阶段和环节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接触将要从事的职业实际,增进对职业的了解和情感。不仅传授知识和技能,还要十分重视科学严谨的作风、严格的职业规程、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克服困难和挫折的勇气等职业素质的锻炼和提高,将它们融人具体的培养过程之中。
六、重视对己从业者的职业培训
重视学历教育,忽视职业培训,这是目前高职院校普遍的倾向。发达国家的同类学校则将办学资源较多地用于职业培训,与之相比差别很大。
“以就业为导向”不单是要培养新的建设者,还要满足社会上凡需要提高职业适应能力或转岗人员的要求,实施非学历的职业培训。这对于高职院校,有着很大的服务空间。
国家和地方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布紧缺人才的职业(专业),起到导向作用。院校也应最大限度地整合和调动培训资源,经常地公开“我能在职业培训上做些什么”,供有关民众选择。培训目的和学习科目应十分具体,时间短则两周,长则几个月。如果与企业紧密结合,成为它的培训基地,就再好不过了。
七、毕业生跟踪调查要由教学管理部门主做
各院校都已经把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列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但这项工作基本都是以学生工作部门或就业指导工作部门为主来做,其不足是不易更敏感地触及培养方案中的缺陷,调查结果需要“二传”至教学管理部门和基层系部,难免折扣。
所以,主张由教学管理部门为主,各系部和学生工作部门协同,来进行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把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等各方面的适应程度列人调查范围,使教学与就业的关系更为紧密。
总之,在就业导向下,深化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而这正是高职教育所面临的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第三篇:浅谈就业导向下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探析
浅谈就业导向下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探析
本论文转载于论文天下:http://www.xiexiebang.com/product.free.10033328.1/论文关键词:就业;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学也应当围绕这一中心,本文以就业为导向,从四个方面阐述如何完善高职思政课教学体系改革。明确高职院校职业人才培养任务。提高思政课教师认识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一切围绕培养高技能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基本任务。其中,学生就业质量的提高是高职院校的生命线,学生的就业质量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如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取向不再以学历文凭为唯一的依据,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职业素质、人际交往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变得越来越被重视。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成为高职院校思政课不可回避,并且必须重视的问题。
思政课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一门时代性、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思想课的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思政课教师应该与时俱进、统一思想、统一认识,要充分认识到当前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和童要性,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加强对学生就业教育的渗透,指导学生就业,从讲大局的高度对待高职学生的就业问题。适应就业岗位的要求,突出定向性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形势与政策》三门课程。在讲授课程的同时,应该结合就业岗位的要求,结合不同课程的特点,充实与就业相关的内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和创业观。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中,侧重于对学生进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教育,适当增加简历设计、面试技巧、试用期的法律保护、劳动合同的订立、解除等相关知识,增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教学中,强化对市场经济理论教育,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武装学生的头脑,强化学生的市场经济意识,了解今后无论从事任何行业,都应该按照经济规律做事。完善竞争与协作意识,成为一个积极进取,同时善于合作、集体观念强的人才,成为一个深受企业欢迎的人才。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并且补充企业设立的条件、程序等相关信息。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立和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塑造求真务实、自强不息、与时俱进的新时期创新型人才。
在形势与政策的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了解高职学生就业面临的新形势,在毕业生总量增加和国际金融危机双重压力的情况下,毕业生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同时存在的情况下,高职学生如何完善自我,进行自身定位,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就业机会。与专业课实习相结合.完善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
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分为课内实践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不同专业的区别,把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课实习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实现“零过渡期”上岗。
本论文转载于论文天下:http://www.xiexiebang.com/product.free.10033328.1/课内实践教学方面,围绕学生就业,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开展企业面试情景模拟教学,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生活情景,学生自己设计面试问题,轮流担任主考官和应试人员,换位思考,使学生对问题的探讨变得具体、生动、引人入胜,知识性与趣味性并存,可以使教学获得较好的效果。围绕“人生的价值是奉献还是索取?”、“市场经济还需不需要集体主义?”、“企业最看重的是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还是职业道德素质?”、“企业注重个人进取精神还是集体协作精神?”等热点问题展开辩论,将学生分为两组进行讨论、辩论,使学生弄清楚一些复杂的理论问题,提高对各种行为辨别能力。
课外实践教学方面,利用假期社会实践的机会,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了解企业用人需求、社会就业岗位需求的信息,或者到企业调查参观、实地考察,亲身体验就业的压力,树立自己的择业的可行性目标。另外,聘请企业决策者、青年创业成功人士、劳动模范、律师等开展高职学生就业专题系列讲座,讲授他们成功的经验、创业的艰辛困境、创业中的法律、心理知识等,与学生进行促膝谈心,帮助学生分析就业形势,对学生进行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敬业勤业教育。
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的同时,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养成。学生在第三年结束了理论课和专业课的实习,进行进厂定岗实习。期间,学生与企业职工同吃同住同劳动,严格按照企业的作息要求和劳动规章制度行事,能够直观、深刻地提前体会就业岗位。这时,思想课教师应该定期深入到生产第一线,与学生一起学习、生活、工作,对他们进行爱岗敬业、遵纪守时、勤劳奉献等职业道德素质教育,一定会取得较好的效果。以就业为取向.实现多元化能力考评
思政课单一考评向多元化考评转移,从原来单一的期末考试决定最终成绩,转向对整个学期的教学过程进行考评。同时成绩的考核也包括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两部分,体现思政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行统一的特色。
理论考核可采用开卷考试、小论文、课堂讨论等形式,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观点的理解和掌握,并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实践考核应侧重考察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职业道德训导和日常行为表现等。表现为学生社会实践报告、社会调查报告、职业训导报告等。
其中理论考核要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实践考查要广泛听取班主任、辅导员、实训基地指导教师、社会实践单位、社会调查单位的意见,进行综合评定。
本论文转载于论文天下:http://www.xiexiebang.com/product.free.10033328.2/
第四篇:论高职财务会计实践教学
论高职财务会计实践教学
朱艳芳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的确立,各种涉外经济实体、股份有限公司和混合所有制企业大量涌现,给我国GDP增长注入新的活力。这种形势对传统财务会计提出了严峻挑战是不言而喻的,但就财会专业人员而言,其不适应性主要有二:一是传统记账式的财会人员相对过剩,应对新挑战能力急待提升,如:应对网络会计的知识能力、与相关部门的协调沟通能力、财务报告的分析表达写作能力等;二是熟悉并掌握现代财务会计知识和技能(通晓原则性导向的国际会计准则,具备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财会人员严重不足,人才供需“缺口”较大。严峻的形势给高职财务会计教学提出了挑战,如何培养出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级应用型财会人才,是高职财会教育急需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财务会计实践教学现状及原因
1、教学观念。对高职的财会专业学生来说,动手能力强是他们与财经类高校学生竞争的主要优势,也是他们在社会上的立身之本。然而,理论教学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想仍影响着高职教育,这无论在课程设置、教学课时安排,还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都表现的很明显。尽管高职会计教师已认识到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还存在着对会计实践性教学这样那样的片面性理解,致使目前的会计实践教学主要以模拟实习为主,这是远远不够的。
2、实践教学环境。财务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配有会计模拟实训室,以提供学生会计实验、实习需要。但是,就实训室的配置情况来看,远未达到仿真要求。由于实验经费短缺,实训室软、硬件滞后于目前的实际情况,没有完整的会计模拟数据系统,无法保证实验实训需求,有的院校甚至完全是手工实验操作,其实验实训能力、效果可想而知。另外,目前高职院校在校外建立实训基地的方式一般以给对方培养人才为条件设立,但每个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人员的需求是极其少的,而学校因为经费不足又不可能给对方在经济上予以补偿,这样对企业来说收入与付出不等同,不愿成为学校的会计实训基地。由于校外实训基地严重缺乏,使得学生的专业生产实习不可能真正落到实处,大多数学生利用这难得的机会去找工作,真正用于实习的时间非常少。
3、师资水平。从目前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师队伍的现状来看,脱离实践可以说是较为普遍的现象,现在的高职会计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他们缺乏实践经验是毋庸置疑的,进入高职教学岗位后,正值高职院校扩大招生规模,教学任务繁重,往往难以抽出时间参加社会实践。另一方面,大多数高职院校也没有把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纳入教学管理计划或形成制度,在时间上、组织上和经费上都没有相应的安排和保证,不可避免地出现教师脱离实践的现象。
4、实践教学方式。现今高职教师正逐渐地从“三个一”(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状态向多媒体教学转化,其教学手段越来越先进,但针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会计课件制作上没有突破,课件内容完全来自教材,缺乏来源于社会实践的案例创作。
二、改进高职财务会计实践教学的措施
1、更新观念,优化课程设置,调整课程设计,突出实践能力。要培养出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会计人才,其核心工程就是要设计出具有高职特点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国际化的社会,对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对能力要求而言,未来的财会人员必须具有传递和接受信息的能力,与他人一起共事的能力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像英语、计算机、MBA、演讲技巧等都要进入实践技能项目作为会计人才的硬件素质之一。对知识结构而言,应具有会计专业知识和企业管理知识。20世纪90年代,美国会计学会(AAA)提出了财会专业开设的第一门课程应是《会计学导论》,它把与财会密切的财税、金融、市场和公司经营等相关知识整合起来,帮助学生了解公司负责人整合和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处理和解决经济业务问题的能力,笔者认为此项建议值得我国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时借鉴。
2、提高会计教师的实践技能,重点培养“双师型”教师。(1)采取内引外联的方式,结合教学进行教师培训。向企事业单位、会计事务所聘请财务总监、注册会计师担任客座教授,让他们既到学校指导会计教学工作,进行教师培训,又让他们担任会计课程教学,弥补在校会计教师实践经验的不足。(2)采取上送下派方式,提高会计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技能。对未经过实践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差的教师,下派到业务部门、企业等挂职锻炼,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3)创造条件让会计教师平时经常到第一线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熟练掌握会计循环各个阶段的实务操作,并能够解答会计循环过程中出现的操作问题,熟练掌握会计核算中一些特殊会计事项的处理,具有综合会计信息、分析会计信息的能力。
3、改进实践教学方式,强化案例教学。必须将理论教学活动与实践有机结合起
来,一方面通过案例教学和社会调查活动提高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通过案例教学将会计理论教学活动与会计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查活动,搜集会计案例。通过教学过程中对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把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与会计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掌握理论,并用理论指导实践,达到较好掌握理论知识的目的,从而开动学
生的思维并激发其创造性,提高其处理会计实践问题的综合操作能力。
4、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保证学生有较多的实践机会。加大实验经费投入,建立仿真性强,能全方位模拟日后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的会计模拟实验实训室。同时拓宽建立校外实践基地的思路,把财会管理有创新、有成果的股份制企业、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作为首选目标,走校企合作办学的道路。这是因为:第一,这类企业是高职学生求职的主要去向。第二,股份制企业和三资企业会计比较贴近现代财务会计,教师通过调查和收集资料有利于实验教学尽可能贴近实际的要求。
第五篇:高职会计专业系统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高职会计专业系统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摘 要: 会计实践教学是会计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会计实践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 使得实践教学工作流于形式, 学生实践能力难以得到提高。本为对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提出了新的构建思路, 并指出了与之相配套的软硬件条件。
关键词:会计 系统性 实践教学 电算化
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1.1 缺乏系统性, 重理论轻实践
高职的培养目标是要强化职业技能训练,以职业素质培养为重点。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某项职业能力的形成过程。高职会计专业需要为社会培养具有较高会计技能的实用型人才。高职目前的教学状况是实践教学比重不足,实践面窄,大多停留在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上。往往是单门课程实习,模拟实习资料是一门课一换,相关专业课程的实习缺乏联系, 实践教学环节缺乏系统性。作为一个会计主体,其所发生的一系列经济事项会涉及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会计报表分析等等, 这就需要建立一套系统的实践教学资料, 让学生对企业的经济活动有一个全盘的了解,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 实践教学指导没能与时俱进
目前比较多的实践教学资料没能与最新的会计准则挂钩,07年新会计准则出台,更加强调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和对金融衍生品的驾驭能力,对非货币性交易的掌控能力, 对公允价值的灵活运用能力。但许多实训书籍没有及时更新, 即便是最新版本的资料也只是换个门面, 内容还是陈旧的内容, 比如一些会计科目, 对一些经济事项的处理方法,都没有及时地进行修正, 使得指导老师不停地走在勘误这条线上, 严重损害了专业教学的严谨性。实践资料中安排的都是顺序操作, 缺乏灵活性, 学生只会按照设定好的路线走, 缺乏主动性精神, 被动的操作与做作业无异,达不到实习的目的。会计所面临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 影响会计的因素是不确定的, 创新思维的培训严重不足, 这样的学生走向岗位是不合格的。.3 会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不足
实践教学绝不是课堂理论教学的辅助而应该是专业学习的重点。进行实践指导的老师必须是具备“双师”资格或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而现在很多高职学校的会计教师是刚毕业的大学生, 实践能力本身很欠缺,何谈指导系统会计实习。而且会计制度近几年变化的比较频繁,会计制度、准则等不断地修改和添加, 对教师的继续学习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都需要不断地更新。当前的师资力量亟待加强。
1.4 实践教学条件不足
受高等教育连续扩招的影响, 高职院校的实践条件普遍不足。学校的基本建设花费了大量的财力,教学资源不足欠缺,校内模拟实验室建设举步维艰,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流于形式,变成了纸上谈兵,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
实践教学新思路构建
2.1 基础能力训练基础能力的训练集中在《基础会计》的课程实习中。重视学生基本功的培养,掌握基本的操作规范。在实验资料选择上,应首选企业真实业务和数据。实践过程中一定要准备大量的原始凭证的仿真样品, 最好能收集大量真实的原始凭证, 以便学生辨别真伪。
这一系列基础能力的培养包括:
(1)珠算能力的培养,由于计算机的大力普及,现代学生的珠算水平急剧下滑,殊不知这是会计人员的一项基本功, 不可忽略;(2)现金收支业务的处理,点钞等技能的训练,及真伪钞的鉴别;(3)独立鉴别、分析原始凭证的能力。认知并能处理各种原始凭证式会计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尤其在工作中会碰到虚假的发票、单据等,会计人员一定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把好原始凭证关;(4)正确编制凭证、登记账簿的能力,更正错帐的方法的掌握等;(5)财产的清查盘点,不能光停留在纸面的数字计算上,一定要亲自去现场才行。
2.2 会计流程的训练
会计流程的熟练掌握通常集中在《财务会计》的实习中,以制造业企业为实践主体,采取手工状态和电算化状态两种形式。
(1)手工状态。
熟练掌握一般企业会计处理的流程。
可以先采取个人独立完成一套实训资料的方式,虽然不太符合实际,但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掌握从建账开始经过凭证填制、账簿登记等业务处理, 对账, 财产清查, 期末处理,会计报表编制等一系列的固定程序,使每一位同学对账务处理的流程有一个清晰的脉络。
在此基础之上, 可以若干个同学编成一个小组,进行会计的分岗位实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提升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加深对会计处理程序的掌握和理解。
基本的会计岗位设置一般包括:会计主管、出纳,往来结算、成本核算、工资核算、总帐报表、审核、档案管理等岗位。在进行岗位分配时要注意内部牵制、工作量的均衡等因素, 可以一人一岗、也可以多人一岗。小组人员确定后,岗位可以定期轮换。采用岗位轮换的实践教学方法, 可以解决学生多重身份的尴尬, 也能够使其理解凭证帐簿之间的传递过程, 不同岗位之间的协调配合以及相互牵制。通过岗位轮换共同合作,能有效地完成实践任务。
(2)电算化状态。
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方向。
熟练掌握市场占有率较高的金蝶、用友等财务软件的操作。可以将手工状态下的一整套账务处理用软件操作的方式从头至尾做一遍。通过手工和电算化两种模拟实验操作的对比, 充分理解两种不同状态的差异及各自特点,既掌握了传统的操作技能,又具备了运用现代技术管理的能力。会计电算化的岗位设置一般包括电算化主管、凭证录入、审核记账、系统维护、数据分析等岗位。学生可以一人一机兼顾不同身份进行操作, 使学生扎实掌握电算化的操作技能。这样经过手工状态的训练过渡到采用先进设备的操作, 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3 会计系统知识处理的训练
会计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决不仅限于手工和利用软件进行账务处理。会计是一门系统学科, 它涉及到一个会计主体的方方面面,学生需要掌握一系列的相关课目,比如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管理会计、统计等。不同的课程之间会有一定联系,尤其在实践工作中需要我们灵活地运用各种专业知识。如财务管理、审计、管理会计等都与财务会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开展课程的整合,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培养学生自己搜集、分析、利用信息资料的能力尤为重要。决不能养成教师将所有信息资料提供齐全,学生照葫芦画瓢、按部就班分析的被动局面。
具体做法是: 在《会计基础》、《财务会计》实践完成的基础上,拓展思路,进行《管理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课程的实习, 这些课程的实习所需的很多信息来源于《财务会计》的各个流程, 教师负责确定实习的专题, 学生要学会自己从《财务会计》实践流程和企业的其它部门查找搜寻有用的信息资料, 运用专业知识去解决财务管理、审计等各方面的问题。
为实践教学配备合适的软硬件
3.1 校内模拟实验室的建设
会计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大力发展校内的会计模拟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综合实验室的建设。同时要改革现有的教学手段,推广多媒体等现代授课方式。模拟实验室是校内教学实践的主要场所, 它在培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和协调配合能力方面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模拟实验室必须满足手工和电算化状态的各种操作需求而且要具有高度的仿真性。最基本的全套模拟手工操作的软硬件应该配置:工作台、电脑、投影仪、打印机、点钞机、装订机、每人一套完整的办公用具,图章各种帐册、凭证、表格、报表耗材等。很多学生在完成经济业务时习惯于文字性的描述,这在实际工作中是不可能发生的, 所以具有真实性的原始票据的选择就很重要, 原始凭证的认知教学也很重要。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应该一人配备一台电脑, 安装最新的会计软件。通过模拟实习可以更好地配合课堂的理论教学, 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必须根据课程的要求建立起点高、设备先进、仿真性强的会计模拟试验室, 不断丰富实践教学的形式和内容。.2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的一个纽带, 要将校外的实习与就业紧密联系起来, 使学生的校外实习不再是走过场而是让学生提前认识现实岗位,认识社会。但是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质,很多单位是不愿意接纳学生实习的, 所以学校需要大力支持, 否则校外实训很可能流于形式。学校要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联系相关单位, 建立适合学生实习的校外实习基地。包括采取投入资金,订单教育, 互惠互利, 人员培训等形式与企业、事业、会计师事务所等进行合作, 重点选择一批用工需求大、企业规模大、生产管理规范, 技术先进的企业作为学校的校外实训基地,努力建立起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一方面可以为企业服务,提供财务, 税务等方面的咨询建议, 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出谋划策,也可以为企业代为培训人才,提高企业的人员素质。另一方面借助企业的良好平台可以解决学生无处实习的问题,使关系单位变成学生实习的良好场所。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严格、务实的企业化要求弥补校内试验实习的环境虚拟性的缺陷,使学生充分领略到现实生活中的“职业化”要求的氛围。
学生如果能够在实习单位顶岗实习,那将是最理想的一种状态, 模拟的实习仿真度再高, 也没有让学生亲自办理业务来的真实, 顶岗实习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与会计主体的相关单位打交道, 怎样与银行打交道, 办理存、取、贷款及各种结算业务;如何与税务部门打交道,办理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缴纳税款等业务,如何与内部的核算单位和各部门打交道等。
3.3 提高教师素质, 走出去、请进来
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实践教学指导工作的质量。是不可忽视的软件因素。高校会计教师普遍理论水平扎实, 实践能力却严重缺乏,尤其是部分年轻教师,出了校门就上了讲台, 缺乏操作真实经济活动的经历, 在实践课的教学指导中也就缺乏举一反
三、灵活运用、列举实例的能力。因此,加强对教师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从总体上提高整个教学团队的实践水平是整个体系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整个实践教学工作单纯依靠校内教师是不现实的, 学校本身的师资力量需要提高, 同时也可以采取走出去, 请进来的方式。可以聘请那些在基层工作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财务主管、中高级会计师、经济师、注册会计师等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既可以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工作, 又可以对实践能力偏弱的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实践教学的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蓉辉.关于高校会计实践教学的探讨[ J ].会计之友,2009.[2] 邓金娥.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研究[ J ].财会通讯(学术版),2009.[3] 吴涛.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之构建[ J ].会计之友,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