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强中小学学科建设的意见
白山教基字[2008]26号
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学科建设的意见》的通知
各县(市)区教育局(文教局、教文体局),市直各中小学: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切实提高中小学学科建设整体水平,突出办学特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和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市教育局制定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学科建设的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地、各学校认真学习领会《意见》精神,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全面加强中小学学科建设。
附件:关于加强中小学学科建设的意见
二00八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附:
关于加强中小学学科建设工作的意见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切实提高中小学学科建设整体水平,突出办学特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和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现就加强全市中小学学科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中小学学科建设的重要意义
学科是传授知识与技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依托和基础。在我国当今大学发展中,注重并加强学科建设已经成为大学发展最重要的基本建设。长期以来,在中小学学校管理与学校发展中,学科建设战略还没有成为中小学领导的学校管理行为,还没有成为中小学“内涵式发展”的基本保障。加强中小学学科建设是将学校的总体培养目标和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及特长落实到具体学科教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学科素养、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学校抓内涵、抓质量,上台阶、上水平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是提高中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突出办学特色,促进全市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和办学水平整体提升的一项基础性和战略性工作。
二、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
遵循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内在规律,以提升学科教育品质为目标,以提高教师的学科素养和教育能力为重点,抓好学科教师队伍建设;抓实学科教研活动,严格学科常规管理,优化学科教学过程;培育优 势学科和特色学科,加强薄弱学科,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学科建设的总体目标:
用三到五年时间,在全市打造一批代表白山基础教育学科建设水平的学科建设示范学校,充分发挥其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实现“四个促进”的目标: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形成一批学科核心力量;促进教学方法改革和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抓内涵、抓管理,把握教学改革研究方向,营造研究与创新、交流与合作、开放与多元的教学文化;促进学科教学资源共享,实现全市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和办学水平整体提升。
(二)学科建设的主要任务:
1、进一步加强学科教研机构建设。学科教研机构是学校实施教学管理、开展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是学校教学指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科教研机构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合理设置学科教研组。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以有利于教学和开展教学研究为原则,设置学科教研组。同一学科有3名及以上任课教师者应成立学科教研组。规模较小的学校,可以相关学科合并设立综合教研组。跨学科教师编入其主要任课的学科教研组,同时必须参加一定的兼课学科的教研活动,学校领导按专业和兼课情况编入相应的教研组。乡(镇)学校设立学科中心教研组,村小教师编入所隶属乡(镇)学校相应学科教研组。实行年部制管理的规模较大的学校,要成立两级 学科教研机构。每个年部要分不同学科设教研组,学校按学科设教研组。二是注重教研组长的选拔和任用。教研组长是教研组工作的组织者和引领者,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力量,也是学校领导联系教师的重要纽带。学校应选拔思想品德好、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有一定组织和协调能力、能团结群众的骨干教师担任教研组组长。要明确和落实教研组长的相应待遇,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加强对教研组工作的管理。学校要根据本校实际,进一步明确各学科教研组的工作职责,健全教研组工作制度。由教研组独立开展的教研活动,每周不得少于2小时。集体备课纳入教研组活动统计。以年级组集中办公的学校,开展教研组活动以年部教研组为主,学校每学期组织不少于两次的全校学科教研组活动。
2、加强基础建设,建构和完善有利于学科课程实施的基本框架。如何实施学科教学、学科教学的目标要求等,国家、省教育行政部门都提出了比较详细的规定和要求。但是到学校这一层面,面临许多自己的实际情况,目前各学校在实施学科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师各教各的,学校统一的不够的问题。特别是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又给学校许多自主的空间。要求学校必须对国家、省有关课程实施方案进行再创作,再具体化,形成符合本校、本学科实际的学科课程实施的基本框架。一是形成学科教师达成共识的课程实施价值观。①增强学科课程意识。超越原有的只是把课程做为学习材料或学科看待的做法,要意识到有了学生才有课程。课程是有计划安排学生学习机会的过程,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知识、参与活动、增加体验。课程不仅指学习材料、不但是学科科目,它还是一种过程、一种意识等等。②对各自学科课程标准要吃透、拿准。特别是不能忽视学科课程目标的把握。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阐述本门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学段目标。是检验课程实施效果的最终标准,学科建设的最高标准就是学科教学是否较好地实现了学科课程目标。③切实实现教育理念的转变。确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追求教育机会均等,关注学生差异,尊重学生个性。既注重学生的认知方面的发展,又注重学生情意和价值、态度等方面的发展。要通过必要的教育、讨论,使以上的理念和价值观在广大教师中产生共鸣,形成共识。二是,制定和完善学科课程实施工作计划。要根据国家、省的学科教学方案和指导意见,制定完善本校本学科课程实施工作计划。学校的课程实施工作计划,不能简单地照抄照搬上级的计划,要充分发挥学校在实施课程中的权利,要突出本校特点,要符合本校实际。通过工作计划的制定,国家课程的要求得以满足,必要的学习脉络、连续性、广度、平衡和分化得到关照。工作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决定在哪些年里教学科的知识、概念和技能的哪些方面”的整体计划;“为每个教学单元明确理念、学习目标、适当的教学活动和学习结果”的中期计划。授课教师据此,制定周或天授课计划。三是,注重积累,建立本校、本学科的《教学指南》。积极培育教师间的“合作、共享、共赢”意识,号召老师把自己平时教学中积累的经验,解决问题的办法写出来,提供给本教研组的同事共享。各学校要投入一定的精力,把这些“验方”整理成册,形成本 校的《学科教学指南》,并不断丰富和完善。使那些好的经验、成功的办法得到推广。这样即有利于学科教师间合作精神的培养,更有利于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3、加强学科能力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科能力建设包括教师能力和学科教学设施两方面建设。核心的关键的是教师能力建设。教师能力的核心是教学能力。教学工作即是一种重复性劳动,更是一种创造性劳动,要求广大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反思,慎重行动。在教师能力建设工作中要突出解决:“加深专业理解、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自身经验”三个层次的问题。一是要积极开展学科专业知识的再培训。要通过定期不定期的、集中或分散的形式进行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教师要系统、扎实的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知识,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和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清楚本学科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及学科前沿的发展状况。二是深入开展技能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渠道,让名师引领,提升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使教师能将教材中的知识成功地转化为有思路、有目标、有观点的教学程序,并通过最优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会学习。三是开展教学反思活动,提升教师自身经验。反思是提升教师自身经验最有效的途径,要使反思活动制度化、习惯化。号召广大教师写教学反思笔记、开展反思交流,让老师主动反思、主动积累经验、主动提升自身经验。
4、扎实开展教学研究,生成以探索为实质的合作教研文化。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之间的互动要求更迫切了。教研组进行集体备课、问题研讨的作用更突出了。各县、(市)区各学校要认真梳理多年来开展教研工作的好形式和作法。要把“教本教研”落实到学科上,突出“合作、共亨、共赢”的理念,实现由外在的强制要求,转化为教师的自觉习惯,形成以探索为实质的合作教研文化。一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认真总结几年来学习洋思、杜郎口等地先进经验所进行的合作学习、“导学稿”等课堂教学新模式的得与失,成功的、有效的要坚持下去。要注重发挥学科教研组和教师的积极性,方法要来自基层,来自一线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二是积极推广主题教研,每个学科都要在老师广泛参与的基础上,确定学科的、学段的教研主题。通过组织专题学习、课堂实践、主题研讨、总结提高等过程,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培养老师的研究意识、合作精神。三是注意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从教学内容上看,学科间是有区别的,但从教学方法上看,学科间是相通的。在开展教学研究,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上,要加强学科间的沟通与配合,分享优秀成果,规避问题,少走弯路。
5、加强学科教学质量监控。一是要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各有关要素进行有效的监控。认真总结几年来,通过期中、期末统一抽测,分析高、中考成绩等教学质量评估、分析经验,积极探索平时考试、随堂检测等更广泛的渠道、手段,使质量监控与评价的信息采集面更广,更全面反映学生学习实际。二是要重视阶段性质量检测。质量检测是教学环节的重要部分,要通过阶段性质量检测,及时发现教学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加强教学薄弱环节。对在每学年的学科抽样检测和学科竞 赛活动中,连续两次,或多个学科同时位居后三名的,或者成绩退步明显的学校,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教研员和相关人员到学校进行调研,与学校一起分析原因,找出问题,提出对策。三是要建立三个层级的教学质量分析报告制度,即:学校教研组长每学期要向学校提交一份高质量的本学科的教学质量分析报告;学校业务领导每学期要向校长和全体教师提交一份高质量的全校各学科教学质量分析报告,开好一次质量分析会;市及县(市)区教研部门每学年要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提交一份高质量的教学质量分析报告,并开好质量分析会。
四、加强领导,采取得力措施,确保学科建设工作取得实效
1、加强中小学学科建设是基础教育今后较长一段时期面临的重要任务,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学科建设的重要性,把学科建设放到突出位置,加强领导,制定相关政策,采取有力措施,在教研时间、教研场所、教学仪器、器材、图书资料、经费等方面予以保障。
2、教研部门要以学科建设为突破口,整体推进教育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各级教研部门要经常深入学校,帮助学校制订学科建设规划,修订和完善学科教学常规;通过听课调研、学科教研活动、网上教研、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等途径,对全市学科建设工作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进行总结和推广。对所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的意见和措施,为学科建设提供有力的专业支持。各级教研部门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转变观念,转变职能。由教研工作的领导者,转变为教研工作的指导者、服务者。真正面向基层学校学科教学的实际需要,提 供优质服务。要为学校、教师牵线搭桥,帮助学校建立学科教研协作区、片,帮助教师解决学科教学中的问题。
3、各学校要建立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学科建设工作机制。一是校长要亲自抓学科建设。根据本校实际,特别是各学科师资队伍、教学设施等基础情况的实际,制定本校的学科建设工作方案。二是校长在宏观领导的基础上,要深入重点学科,可以是自己业务专长的学科,可以是本校的优势学科,也可以是本校的弱势学科。校长要确定自己深入学科的建设工作目标,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学科建设目标纳入校长的考核内容。三是实施重点突破战略。校长要认真分析本校各学科在全市、全县(市)区的位置,选出1-2个学科做为本校学科建设的重点学科,给予重点学科倾斜政策,优先扶持这些学科建设。通过重点学科建设,带动全校各学科建设上水平。
4、实施学科建设示范校带动战略,整体推进学科建设。市教育局从明年起开展中小学学科建设示范校、学科首席教师的评选工作。评选出的学科建设示范校、学科首席教师要给一定的待遇,实行动态管理,每三年重评一次。学科建设示范校、学科首席教师要发挥作用,做全市中小学本学科建设的引领者、示范者。每年要举办一次辐射全市本学科的教研活动,学科建设经验介绍等,为推进全市的学科建设做贡献。市教育局要给学科建设示范校、首席教师确定帮扶、包保学校和教师,明确包保工作目标、完成时限等,带动弱势学校、弱势学科,促进全市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5、建立学科建设的检查、指导和激励机制。一是加强对学科建设 的指导。组建各学科建设指导组,成员由教育行政部门有关领导、有关科室人员,教研部门教研员及各学校领导组成,各学科建设指导组要经常深入所联系的学科建设学校指导学科建设工作。各学校也要成立相应机构,指导本校的学科建设工作。二是加强对学科建设的检查评估验收工作。学科建设周期为三年,制定学科建设检查和考核验收办法,实行学期、学年检查,年度报告和验收制度。三是建立学科建设激励机制。制定学科建设奖励办法,对考核验收成绩突出的学校及个人给予必要的奖励。
第二篇:中小学英语学科建设标准
中小学英语学科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
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和有关英语教育理论为指导,激励和帮助全体中小学英语教师转变英语教育观念,提高英语素养、英语教学和英语教研教改水平,激励和帮助英语教研组提高教学教研的组织管理水平,促进中小学英语课程改革和大面积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学科建设目标
1、学校领导重视英语学科建设,且领导方法和教学教研管理方法符合英语教育规律。
2、英语教研组机构健全、工作努力、发挥作用好。
3、英语校本教研有计划、有制度、内容具体,管理科学有效,组织教研活动和学生英语文化活动积极有 效。
4、英语教师队伍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爱学习、爱研究,积极投入校本教研 并初有成效。
5、英语教学的物质条件能保证教学教研和教改的开展。
6、英语教学质量较好。
三、学科建设标准
(一)组织结构
1、有学校中层以上机构负责人分管英语学科建设,分管者定期参与英语学科建设活动并进行指导。
2、师生比不超过1:100。
3、设有英语教研组且机构健全、相关制度齐全配套,活动定时并实施好。
4、平行班在3个以上的学校设有年级备课组,相关制度齐全配套,活动定时并实施好。
(二)师资素质
1、英语教师人人取得教师资格,学历均在专科以上。
2、老、中、青年龄结构合理。
3、有校级以上英语学科带头人。
4、人人爱学习、爱研究,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开展课程改革,教学教研水平不断提高。
(三)教学物质条件
1、教学参考资料
学校应为每位英语教师配发英语课程标准,图书室配有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全套现行教材的《教师用书》配备充足。
2、教具、学具
学校应配备全套现行教材的教学挂图。
3、图书、报纸、刊物
学校图书馆应配备语文学科的书籍(不含教材和练习册)英语教师人均10册以上。
4、英语资源库
计算机局域网络资源、文本资源、音像教材。学校应配备全套现行教材的音像资料,有内部局域数学资源库(其中包含本校教师全套的教学计划、教学设计、教学心得、多媒体课件、教师论文等。)
(四)教学管理
1、课程设置
各年级按课程计划开足教学课时,不任意增减课时,根据教材编排上足英语实践活动课,积极探索开发英语类校本课程或在别类校本课程中渗透英语内容。2.备课管理
教学设计中有单元备课;能准确把握课时教学的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设计中能体现教与学的方式,有突破重难点的策略,有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环节;作业设计有针对性、有层次、数量与难度适合;板书设计简明扼要、有逻辑性;能经常写教学后记反思教学行为。3.课堂管理
遵守作息时间,按时上课,不拖堂;课内教师形象符合师德与学校纪律要求;认真实施教学设计;能根据课堂情况灵活调整原有设计;师生关系民主和谐,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习惯好;教学效果好。4.减负提质
作业布置有针对性、有实效性,作业适量、难易适中、形式多样(含英语习题、英语实践活动等。)中学平均每周至少有三次以上课堂书面作业,且全批全改并更正回批。小学生课外作业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内,中学生课外作业时间控制在40分钟以内。每月都有与所学内容相关的实践作业。
英语测试与考试次数适当,积极探索、实施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题型设计。每学期书面检测不超过4次,试卷题型灵活,能达到检测不同层次学生英语素养发展全面情况的目的。5.教学监督与反馈
学校有英语教学(含课堂教学与数学实践活动)监控机制。每期有两次书面的备课检查,能体现各位教师备课的优、缺点。每期有两次教学质量分析及反馈,定时评估教与学的情况,及时进行教学质量分析,诊断教学中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
(五)校本教研 1.校本教研制度 建立了一套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学教研水平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2.常规教研 每四周进行一次业务学习,有记录、有主讲稿。
能以备课组(或教研组)为单位集体备课,中学每周进行集体备课研讨,小学每两周进行集体备课研讨;定期组织教学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教研活动有主题,做到时间、地点、中心发言人、内容四落实,活动有记录并存档。
积极探索符合课改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经常开展课堂教学研讨、听课评课、经验交流等活动。教师每人每学期组内公开课不少于1次,有听课、评课记录。每期组内全员参与的课例研讨不少于2次。相关人员按要求完成听课任务。各项工作记录完整、及时。
在学科内形成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教研组帮扶结对工作开展正常,骨干教师有明确的帮扶对象,目标、任务明确落实,成效显著。3.课题(专题)研究
结合教学实际,开展小专题研究。组内有研究课题,至少开展一个校级以上课题的研究,每学期要有实施计划和阶段小结。有区级以上获奖课题。每个教师每期有自选课题开展研究。4.承担活动
学校、教研组、教师积极承担区级以上各类教研活动的任务。5.特色推广 初步形成了有本校特色的学科校本教研模式,善于总结和提炼教研组或个人教学经验,并有一定影响。在课程改革实验中能探索学科评价改革,并取得初步影响。其他特色。
(六)英语文化
1.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富有情趣的英语活动 2.学科综合 在学校其他活动中,渗透英语的学习与运用。
(七)教学质量
1、学生学习英语有兴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2、学生英语学习成绩呈常态分布,期末笔试中98%以上的学生考试成绩合格,在区或市级调研检测中位列中等以上。
(附件一:中小学英语学科建设评价细则)
附件一: 2011年荷塘区中小学英语学科建设评价细则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评分要点 分值 备注 自评 区评 市评
师资队伍(6分)组织机构
教研组机构健全,师生比例恰当。2 教师素质 人人取得教师资格,学历达标;学习研究风气浓,教学教研水平不断提高。2 有本学科市、区级学科带头人1人以上。2 教学条件(10分)教学资料
全册现行教材的教师用书、教学用杂志、图书、报纸、刊物等参考资料齐备。4 现代教育技术设施
具备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设施。教具、学具
有配套使用的全册现行教材的教学挂图、教具模型、学具,由专人负责保管、发放,登记造册。教学管理(24分)常规工作
按课程计划开足教学课时。根据教材编排上足数学实践活动课。2 备课符合要求,教学过程设计有突破重难点的策略,有学生动手实
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环节,能体现教与学的方式。2 有随堂课监控制度,学校行政、教研组长每期听每位教师随堂课1节以上。每期有两次备课检查,两次教学质量分析,定时评估教与学的情况,及时进行教学质量分析,诊断教学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6
课堂教学
课堂民主和谐,气氛活跃。开展多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经历概念形成、知识探究的过程。学习方式有效、多样,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机会。问题设计有针对性,能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重难点,启迪学生思维。客观评价学生。面向全体,教学效果好。6
提质减负 按要求布置和批改作业,作业设计有针对性、有实效,作业量适中,作业形式多样。4
英语测试与考试次数适当,形式多样,题目难易适度,能与生活实际相联,呈现方式多样。4
校本教研(40分)
教研制度
建立一套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有学期教研计划,有固定的日常教研活动安排并能逐项落实。4
学习
有计划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专业知识,集体组织和个人自学相
结合,积极开展网上教研和读书活动,有学习记录。举行行之有效的教学论坛,读书心得,好书推荐及交流活动。3
积极参加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及时传达交流有关教研教改信息动态。2
常规教研
能以备课组为单位集体备课,定期召开教学教研活动,每学期集
体备课研讨不少于8次;集体备课、教研活动有主题,做到时间、地点、中心发言人、内容四落实,活动有记录并存档。5
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推动课改进程。经常开展课堂教学研讨、听课评课、经验交流等活动。每人每期上组内公开课1节,每学期组内全员参与的课例研讨不少于2次。相关人员按要求完成听课任务。记录完整、及时。5
在学科内形成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帮扶结对工作开展正常,骨干教师有明确的帮扶对象,目标、任务明确落实,成效显著。2
课题研究 结合教学实际,开展小专题研究。组内有研究课题,至少开展一个以上区级课题的研究,每学期要有实施计划和阶段小结。有区级以上获奖课题。2
承担任务 积极承担各级各类教研活动,有20%以上教师在各级各类教研、培训中承担公开课、讲座等任务;在有关教育网站上传资源篇数多。3
能承担校级以上公开课,并能随时接待外来人员听“推门课”。2 教研水平组内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竞赛,教育教学成果包括论文、著作、课件、案例、反思、活动设计、课题研究等。学科内20%以上的教师每年获得市级以上成果。4
特色推广
初步形成了有本校特色的学科教研模式,善于总结和提炼教研组或个人教学经验,并有一定影响。3
在课程改革实验中能探索学科评价改革,并取得初步影响。2
本学科积极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并有成果。3 数学文化(5分)数学活动
每班每期都开展2至4次形式多样的英语活动,加强英语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用英语思维方法解决问题。活动参与面100%。每学年以年级为单位开展的英语活动在2次以上。3 学科融合 在学校其他活动中,渗透数学学科融合。2 教学质量 学生学习英语有兴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三篇:山东省重点学科建设实施意见
山东省重点学科建设工程实施意见
时间:2011年5月24日 来源:山东省教育厅
根据《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鲁发[2010]20号)、《山东省高等教育内涵提升计划(2011—2015年)》(鲁教高字[2011]1号)和省委、省政府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战略部署,为适应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的新要求,必须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引导高等学校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之路,全面提升高校的综合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十二五”期间,我省决定实施“山东省重点学科建设工程”(以下简称“省重点学科工程”)。为切实做好省重点学科工程组织实施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鲁战略、人才强省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面向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实施省重点学科工程。重点加强学科的凝炼、学科群打造、学科团队汇聚、人才培养、科学技术研究和基地构筑等方面建设,形成优质学科群,提高学科学术水平、自主创新能力和服务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智力支持和社会服务。
(二)基本原则。省重点学科工程,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使命;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任务;以改革创新为发展动力;以团队建设为基本依托;以服务社会为重要职责。突出需求、强化服务,培育优势、彰显特色,优化结构、科学布局,整合平台、创新机制。
1、突出需求,强化服务。高等教育要适应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紧紧围绕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等区域重点带动战略对各类学科人才的需求,重点倾斜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空白学科、应用学科;大力支持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积极扶持优势传统学科的创新与发展。克服学科发展的同质化倾向。坚持地方性和应用性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充分发挥重点学科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助推器”作用。
2、培育优势,彰显特色。各高等学校要准确定位,要主动与区域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和科技创新的目标相对接,有所为,有所不为,建设并形成鲜明的服务区域特色和学科优势,创出自身的品牌,提高学科领域在国内外学术界的地位和影响。
3、科学布局,优化结构。要正确处理好国家、省和单位三级重点学科的关系。科学定位、分层建设,优化学科布局、院校布局、区域布局。优化学科资源配置,加大学科调整、重组的力度,拓展优势学科建设方向,加大学科交叉、融合力度,形成优势学科、支撑学科协调发展的重点学科群。
4、整合平台,创新机制。大力支持高校与科研院所、社会企事业单位共建重点学科,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学科、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平台,充分发挥省重点学科在创新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强化动态管理,逐步建立适应我省高等教育实际的重点学科管理新机制。
二、目标与任务
省重点学科工程建设的总体目标是:
通过实施省重点学科工程,促进我省高等学校内涵建设与发展,引导高校科学定位,优化结构,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办学风格和办学特色,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各安其位、各尽其能,努力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争创一流,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建设的特色重点学科综合实力显著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学术队伍建设成绩突出,学科基础条件明显改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科技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一)从全省省属本科院校和研究生培养单位中,遴选建设300个左右省级重点学科,从中遴选强化建设100个左右特色基础应用型和地方品牌技术应用型重点学科。经过5至10年的建设,在人才培养以及科技开发、产学研结合、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形成各自办学优势、学科特色和专业品牌,部分学科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学术水平、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逐步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产生一批国内外领先的原创性、创新型、技术技能型重大成果,服务国家和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提升。
(二)大力支持和鼓励各普通本科高校和研究生培养单位(以下简称“建设单位”)根据自身实际和发展定位、服务面向,建设本单位的重点学科,形成自身的优势和特色、自我完善与自我管理的运行机制。
省重点学科工程建设的主要任务是:
——团队建设。引进、培养、培育一批在重点学科领域有一定影响的领军人物和学术骨干,逐步形成若干个学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结构合理、富有团结协作精神的学术团队,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在建设期内保持相对稳定。
——学术建设。重点学科要选准学科方向,在特色、优势上下功夫,承担更多的重大科研攻关课题,在基础理论、应用技术研究与科技开发等方面产生标志性成果;通过研究与开发,为社会提供工程、技术、管理咨询和决策服务;不断拓宽应用成果转化渠道,提高科学技术对社会的贡献率;发挥对外学术交流窗口作用,建设成为本学科领域的学术交流和资源信息基地。把重点学科建设成为新兴产业的助推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囊团和思想库。
——平台建设。充实和改善实验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网络电子信息等其他软硬件条件建设,建立起校内外教学、科研创新平台与研发基地,为创新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
——质量建设。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培养质量。大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和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建设成为我省高水平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基地。——制度建设。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并建立有利于凝聚学术队伍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管理机制;有利于整合资源、优化组合、突出优势的学科组织制度;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科研管理体制;有利于提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机制;有利于学术发展的科学评价机制。建立健全重点学科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三、实施步骤
(一)单位遴选,择优申报。各建设单位根据省重点学科工程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以及建设目标和任务,组织做好“十二五”重点学科建设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认真评审、择优申报省重点学科和省特色重点学科。
“211工程”、“985工程”建设高校,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省重点学科工程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目标与任务以及申报要求,由学校自评确定省重点学科和省特色重点学科(不含国家重点学科与培育学科),经省审查后,纳入“十二五”省重点学科工程。
省重点学科和省特色重点学科,按二级学科进行申报。学科名称和代码按照《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1997年颁发)填写。为便于学科建设工作,部分学科名称和代码可参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发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和《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二级学科自主设置设置实施细则》(教研厅[2010]1号)的有关规定。
(二)科学评审,确定项目。省教育厅、省财政厅根据省重点学科工程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与任务,结合各建设单位“十一五”重点建设项目的终期评估验收情况和“十二五”申报意见,统筹考虑全省学科调整优化、院校布局、区域布局等因素,采取专家评审和省决策相结合的办法,确定省重点学科和省特色重点学科。
(三)制订规划、协议建设。省重点学科建设规划,由建设单位组织专家进一步进行科学论证,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科建设目标和实施措施。按照建设规划,由省教育厅与建设单位签订学科建设任务书。
(四)强化评估,目标管理。建立省重点学科退出机制,对“十二五”省重点学科和省特色重点学科实行目标管理,加强学科建设的检查与监督。对项目建设力度大、成效显著的加大支持力度;对建设不力、成效差的要限期整改,直至终止项目建设。“十二五”中期和“十二五”末,省将根据项目建设任务书进行中期评估和终期评估验收。
四、政策与措施
(一)统筹管理,自主建设。省重点学科和省特色重点学科由建设单位根据省重点学科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以及学科建设任务书,统筹管理,自主进行学科建设。
(二)集中财力,重点建设。省财政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省属本科高校特色重点学科以及国家重点学科(含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的优质资源建设,创新团队建设、人才培养及科研创新等。根据学科建设类别、项目建设内容、项目预算情况等因素,综合确定资助额度,分进行拨付。
(三)广开渠道,加大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政策、资源、经费支持。一是各建设单位要切实调整预算支出结构,加大对重点学科建设的投入力度;二是多方争取国家有关部委、市地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资源投入和政策支持;三是积极争取纵向与横向重大科研课题经费;同时引入市场机制,鼓励社会资金积极参与高校学科建设,创建资源共享学科建设平台。
(四)健全管理制度,提高建设效益。建立学科遴选制度、中期检查与终期验收制度、末位淘汰和动态管理制度、学科建设责任制度。制定科学的学科建设绩效评价体系,激发学科建设与管理的活力,提高学科建设效益。
五、组织实施
(一)省重点学科工程,由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组织实施。省教育厅负责制定省重点学科工程实施意见、管理办法,组织项目申报、论证与审批立项,统筹实施与检查、评估、验收等管理工作。省财政厅负责省财政专项资金的筹集、管理和监督检查。
(二)省重点学科工程,由建设单位具体组织实施。各建设单位要建立由主要领导总负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相关职能部门和项目单位负责人及项目负责人组成的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并组建项目实施工作机构,具体组织推进项目实施工作。
各建设单位是实施省重点学科工程的主体。要始终把学科建设作为全面落实《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山东省高等教育内涵提升计划(2011—2015年)》和省委、省政府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战略部署,适应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的新要求,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不断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战略举措,将省重点学科工程列入本单位整体建设和发展实施的重要议程,制定好建设规划,落实组织、政策、经费等保障措施,为实施省重点学科工程创造良好的政策、人文环境。要加强协调与合作,充分调动广大教学、科研与管理人员参与省重点学科工程的积极性,不断总结经验,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切实把省重点学科工程组织实施好。
省重点学科工程,是高等教育内涵提升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奠基工程。各建设单位要把实施省重点学科工程与其他相关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特别要与“211工程”、“985工程”、“泰山学者”建设工程、“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紧密结合,充分发挥重点学科建设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引领社会中的战略作用,为全省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智力支持和科技服务,全面提升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
第四篇:关于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的实施意见
关于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的实施意见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确保我院五年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的实现,更好的贯彻、落实党中央“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走好“科技兴国”之路,进一步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科研积极性、创造良好的科学研究条件和学术环境,吸引和聚集国内、外优秀人才,在医学科学技术的前沿领域开展高水平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促进新兴、交叉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培养造就高层次的医学科技人才,将我院办成具有国内或国际一流水平的医院,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第二章 学科建设
第二条:学科建设是我院发展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医院2010年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争取1-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因此要突出重点、加大投入,重点扶持我院优势学科,使之在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和防病、治病的重点、难点方面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争取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促进科技成果的应用,从而使我院医疗水平不断提高,进一步提高我院的竞争力,为此医院将业务总收入的1%作为科研预算专项经费,实行专款专用,当年余额转入下年使用。
第三条:建立一流实验中心。生物工程中心为医院重点扶持单位,为使之成为国内一流研究中心,达到资源共享、物尽其用、建立开放性实验中心的目的,医院将对生物工程中心每年拨款50万元人民币,购买仪器等设备,连续五年。
第四条:设立重点学科及重点实验室建设基金。1. 每年资助国家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50万元人民币。2. 每年资助部、委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30万元人民币。3. 每年资助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20万元人民币。4. 每年资助厅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10万元人民币。5. 每年资助校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5万元人民币。以上资助,均连续三年。
第五条:鼓励主办学术会议。为扩大我院的学术影响,提高我院的学术地位,达到争创全国一流医院的目的,对我院主办的学术会议,医院将提供适当的交通工具和会议地点。
第六条:加强对外交流 为进一步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达到医院与国际接轨的目的,鼓励各学科进行对外交流与合作,对于根据专业发展需要,需聘请外国专家及省外著名专家来院讲学或技术指导者,医院负责安排食宿及省内旅游、招待费。
第七条:重点学科管理
一、加强重点学科管理,严格按重点学科管理规定执行,实行专款专用。
二、对重点学科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晋升及科室人才引进给予政策倾斜。
第八条:设立科研课题申报及中标课题奖。
一、对当年申报的国家自然基金一般项目、卫生部一般项目,经通过答辩,推选上报的,每份标书给予200元的奖励。对于国家攻关项目,863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及卫生部重点项目,每份标书给予300元的奖励。
二、对于中标的上级项目,将根据中标层次的不同,对课题申报者进行奖励。具体比例是:国家攻关项目,863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及卫生部重点项目按争取到经费的7%给予奖励,国家教委、国家中医局、国家计生委及卫生部一般项目按5.6%奖励,省内重点项目、省科委普通项目按4.2%奖励,厅局级按2.8%奖励,并分别按经费的3%、2.4%、1.8%、1.2%作为科研管理费)。
第九条:对获国家、国家部委、省等资助的课题进行经费匹配
一、对中标的国家攻关项目、863项目、国家自然基金、国家教委、国家中医局、国家计生委及卫生部项目按1:1进行经费匹配。
二、对中标的省科委项目按1:0.5进行经费匹配(立项无资课题资助5000元)。
第十条:科研项目要按期、完满完成。对未按期结题者,自第二年起按逾期时间每年扣总经费的10%;对无故拖延三年及以上者,经过专家论证后撤题。
第十一条:科研成果奖励
一、对于当年通过上级鉴定并向上级申报成果的项目,医院对每项给予500元人民币奖励;
二、对获上级奖励的科研成果,医院根据获奖级别的不同,再给予相应的奖励。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的成果,医院再颁发上级奖金额两倍的奖金;获部省及厅局级奖成果,医院再颁发与上级奖励金额相同的奖金;同一项目获不同层次科技进步奖的成果,奖金就高不就低,不重复授奖。
三、对于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的课题负责人,在科室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应制定出科研计划,安排一定的科研时间,但总数相加不得超过全年工作时间的1/6。
第十二条:科技成果转让奖励
根据知识产权有关规定,科研成果及专利转让后,主要研究人员及相关人员可从转让费中提取30%作为奖励金,20%作为课题负责人的科研经费,余50%归入院科研经费。第十三条:优秀教研室奖励。医院每年评选优秀教研室一次,当选者奖励1万元。
第三章 人才培养
第十四条:重点培养中青年业务技术骨干。根据医院2010年发展规划目标,培养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人才队伍,争取20名在国内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1-2名院士,医院对思想素质好的业务技术尖子积极培养、重点扶持。
一、对省部级拔尖人才每年1万元科研经费(无科研经费者)。
二、校级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后备人才及院中青年拔尖人才每年给予补充3000元科研经费(无科研经费者)。
三、在各级科研课题立项过程中,优先考虑以上重点人才的资助。
第十五条:加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
有计划分期分批派学科带头人到国外进行培训或专业进修学习。从2001年开始,医院筹措经费每年选送5-10名业务骨干赴国外进修学习。
第十六条:设立研究生人才培养奖励基金。为培养出一批高水平的后备人才,达到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目的,特设立研究生培养奖励基金。
一、每培养一名博士后出站,奖励导师300元。
二、科室每毕业一名博士研究生,奖励导师人民币200元。
二、科室每毕业一名硕士研究生,奖励导师人民币100元。
第十七条:归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为鼓励海外学子学成归来、报效祖国,吸引国外优秀医学科技人才,并为其创造良好的科学研究条件和学术环境,特设立此科研启动基金:
一、对在国外获博士学位的归国工作人员一次性给予归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人民币3万元。
二、对在国外获硕士学位的归国工作人员一次性给予归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人民币1万元。
第十八条:优秀论文发表奖。学术论文的数量及质量为衡量科研单位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为国际公认杂志学术水平衡量尺度。为鼓励科研人员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达到与国际接轨的目的,根据文章对学术界影响的大小,对论文作者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
一、在影响因子大于20的杂志,如细胞、自然、科学(非分册)等杂志发表1篇论文,奖励人民币20万元。
二、在影响因子大于
10、小于等于20的杂志发表1篇论文,奖励人民币5万元。
三、在影响因子大于
5、小于等于10的杂志上发表1篇论文,奖励人民币1万元。
四、对于其他SCI、CR收录学术期刊、核心及统计源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医院按100%报销版面费;在其他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按80%报销版面费。
第十九条:著作奖
为鼓励主编、参编卫生部、教育部规划教材,撰写有影响的学术专著,特设立下列著作奖。
一、给予卫生部规划教材主编、副主编5000元人民币奖励,编委1000元人民币奖励。
二、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医学类著作,凡100万字以上者,给予第一主编1万元人民币奖励,多于等于50万字、少于100万字者,给予第一主编5000元人民币奖励;多于等于25万字、少于50万字者,给予第一主编3000元人民币奖励,小于等于25万字者,给予第一主编2000元人民币奖励。
三、其他国家级及各省级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医学类著作,凡100万字以上者,给予第一主编5000元人民币;多于等于50万字、少于100万字者,给予第一主编3000元人民币奖励,多于等于25万、小于50万字者,给予第一主编1000元人民币奖励,少于25万字者,给予第一主编500元人民币奖励。
第二十条:各级学会任职津贴。
为促进我院各科室学术水平的发展,培养国内、省内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特实行中华医学会(国家及省级)及其他一级学会(国家级)任职津贴制度:
一、对在中华医学会各分会和其他一级学会任委员(或理事)者,给予每年1000元津贴;任常务委员者,给予每年2000元津贴;任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顾问及名誉主任委员者,每年给予3000元津贴。
二、对省医学会各专业委员会任副主任委员者,每年给予津贴300元;任主任委员者,每年给予津贴500元。
三、对任中华医学系列杂志(核心期刊)编委者,每年给予1000元津贴;任常务编委者,每年给予2000元津贴;任主编、副主编者,每年给予3000元津贴。
第二十一条:博士导师奖。我院是一所综合性教学医院,担负大量教学工作,除大学本科教学外,还为国家培养了大量博士、硕士研究生。为促进研究生教学工作、提高研究生导师带教积极性及带教质量,鼓励培养高素质的研究生,特设立博士导师奖:对于每位新遴选的博士研究生导师,除执行有关政策外,一次性奖励人民币2000元。
第二十二条:优秀教师奖。获省部级、校级、院级优秀教师分别奖励5000元、2000元、1000元。第二十三条:人才引进与管理。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其根本为人才的竞争。抓好与疾病诊治相关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是不断带动医院医疗水平提高的动力,科技人才是医院发展的先决条件。为努力营造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的良好氛围,加大力度吸引国内外优秀科技人才,特制定如下管理办法。
一、在培养院士的同时,医院将根据人事制度改革规定,加大力度,引进院士来我院进行长期或短期工作。
二、聘请一批全国知名专家为我院名誉教授。
三、对我院急需的各种科技人才,医院将以招聘的形式,引进国内具有一定学术地位或在国外确有造诣的学者来我院工作。
四、对于所引进人才,医院将在生活条件及工作环境上给予优厚待遇。
五、医院每三年评选一次青年拔尖人才,并进行动态管理。
六、经过努力使医院拥有一批业务技术好、医德医风优的业务技术骨干,使医院人才梯队趋于合理。
第四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以上资助及奖励均由所分管的处室做计划,统一报科研处,由院长及分管院长签字后,送计财处。除立项奖(从项目上级拨款支出)及卫生部重点项目经费匹配外,均从院科研经费支出。
第二十五条:本实施意见解释权归科研处。
第二十六条:本实施意见自通过之日起施行。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2001年5月17日
第五篇:强化学科建设
强化学科建设 倡导先进文化 努力推进医院持续健康发展
在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第六届职代会第九次会议暨二〇〇九年医院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李孟雄
(二〇〇九年一月九日)
(讨论稿)
各位代表、同志们:
受大会主席团的委托,我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一、二〇〇八年工作回顾
二○○八年,在医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院按照第六届第七次职代会确定的战略目标,紧紧围绕各项中心工作,坚持科学发展观,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充分发挥规模效应,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以人为本,和谐建院,使医院发展出现新一轮腾飞,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稳步提高,出色地完成了全年的工作任务。
(一)主要工作成绩
1、齐心协力,高歌猛进创佳绩
元至12月完成门急诊67.8万人次,同比增长4.87%;出院人次4.47万人次,同比增长23.82%;病床平均利用率91.1%;手术台次1.2万人次,同比增长12.11%。完成业务收入3.2亿元,同比增长29.2%,超额完成年初制定的目标。同时完成了年初制定的节支300万元目标。增加职工收入1526万元,增长幅度达22.38%。
医院荣获湖北省“三级优秀医院”称号,荣获荆州市“工资福利先进单位称号”;肿瘤科荣获湖北省“巾帼文明示范岗”称号,儿科荣获荆州市“青年文明号”称号;张继恩同志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李勤同志荣获卫生部“抗震救灾先进个人”、“湖北省抗震救灾先进个人”,杨继元同志荣获荆州市“5·1”劳动奖章,徐莉同志荣获荆州市“巾帼英雄标兵”称号。
过去的一年,无论是从工作量到业务收入,从绝对值到增长幅度,各项指标均刷新了历史记录,精神文明获得可喜丰收,在医院建设与发展的进程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绩鼓舞人心,形势催人奋进,这是医院规模扩增、专科发展、科学管理与环境改善的结晶,是全院职工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硕果,它必将进一步坚定我们持续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2、励精图治,发展学科建品牌
(1)确立目标,重奖功臣,确保学科建设见实效
医院认定长期坚定不移地发展专科建设是强院兴院的必由之路,制定“学科建设发展规划”及“学科建设2008工作计划”,明确提出学科发展目标,推进学科向科教研转型,提出多学科协作的管理模式,促进专业可持续发展,营造出浓厚的科技兴院氛围。
修订“学科建设管理办法”,制定“专科建设考核细则”,组织院级重点专科评审,遴选了15个院级重点专科加以建设。对全院专科建设进行年初评估、年底结账,出资50万元,重奖科研、教学、业绩全面达标的优秀科室和学科带头人,鼓励科技创新和人才进步。
(2)发挥优势,大力投入,铸就专科专病新靓点
充分发挥传统强势科室的规模优势与技术优势,肿瘤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骨科、耳鼻咽喉科、眼科、泌尿外科等科室业绩大幅增长。大力扶持心胸外科,购置人工心肺机,选派人员培训进修,成功实施荆州市首次“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术”;更新购置1.5磁共振成像设备、血液透析机、彩超等设备近2千万元,为临床业务和科研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开设疼痛专科病区,成立肛肠外科、小儿与血管外科,发展特色专科,满足就医需求;成立消化内镜诊疗中心,实施多学科协作,广泛开展无痛内镜,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开设住院部超声室,超声介入治疗发展迅速。通过不断创新,打造出一批新的品牌专科与特色专科。
(3)院校合作,协力共建,拓展教学科研新平台
抓好教学医院内涵建设,按照教学骨干外出轮训方案完成教学骨干教学进修工作,增强带教人员教学能力,提高教学查房质量,高质量完成临床医学院教学任务。积极推进医院科研工作,全年获得湖北省卫生厅青年科技人才基金项目1项、血吸虫专项基金项目1项、充分利用院校资源,通过长江大学获得省教育厅优秀中青年人才项目2项,获得荆州市第五届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科研项目的数量、质量和项目经费均得到历史性的突破。
按照《新业务新技术管理办法》,对2008立项的62项新业务新技术进行立项审查、中期评估、结题评价,确保其安全高效开展。经验收,28项完成并达到项目设计目标,填补医院技术空白,发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3、同心同德,持续改进创优质
(1)巩固三级优秀医院成果,保障医疗质量安全
为巩固医院管理年活动成果,坚持质量督查不放松、每月通报讲问题,不断检查、评价、反馈,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针对医院管理年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加强终末质量控制,优化病历质控管理体系。在省卫生厅“医院管理年”活动中期督导检查中,我院建立的医疗质量长效管理机制,得到专家一致好评;在全省护理质量专项检查中,我院的护理管理质量、工作水平及服务体系建设均得到评审专家一致肯定。
以奥运为契机,开展以持续改进医疗质量、防范医疗风险为主题的“迎奥运,保平安”百日竞赛活动,通过全面培训、严格考核、结果公示等形式,在全院树立了“比质量,重安全”的良好风气,有效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树立医院质量安全品牌。
(2)开展合理用药专项整治,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针对临床科室抗菌药品使用不合理的现象,医院开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按照“抗菌药物使用指南”,制定专项整治方案,建立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办法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制,全面核查药品分级使用的规范性,抽查大额医疗费用患者用药合理性,每月公示,奖惩兑现。
通过下功夫动真格,规范了抗菌药品使用,保障了患者用药安全,降低了患者不合理药品支出,全年药品收入比例控制在37%,减轻了病人负担,得到患者一致好评。
(3)着力改善就医诊疗环境,提升服务质量品质
调整门诊科室布局,在现有条件下完成门诊专业分区,畅通患者就诊流程;全面实现一医一患一诊室的目标,患者隐私权得到保障;增设候诊区域,减少患者拥堵;分流住院超声检查患者,增设划价收费窗口,实行门诊财务、药剂弹性排班,缓解了病人排长队现象。
发挥支助中心功能,全方位服务住院患者,让患者和家属时刻感受医院的人文关怀;深化护理星级评价,举行优质服务主题竞赛,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满意度竞赛,提高护理服务美誉度;加大医患沟通力度,规范沟通形式和内容,评价沟通效果,充分尊重患者权益;坚持周末健康大讲堂,宣教健康知识,坚持义诊下乡村,送医送药到田间,坚持移动课堂入乡镇,传播医疗新理念,此举得到患者欢迎和社会好评。
4、创新机制,推进管理促发展
(1)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构筑员工进步平台
科学规划,制定未来五年医院人才发展战略,构建学科合理梯队;筑巢引凤,招聘博士2人,硕士23人;积极培育院内拔尖人才,选送3人定向委培攻读博士,12人参加在职博士学习;提高高学历人才待遇,考核发放博士津贴。讨论通过《关于员工合同解除和终止的暂行规定》,维护医院与员工双方合法权益,辞退6名两次执业考试不合格的医护人员;落实《劳动合同法》,按法规解聘临时用工近300人。
制定医技、护理、行管后勤一线人员的考核办法,明确岗位要求,通过综合评价工作质量、业务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对核心部门、骨干员工给予嘉奖,让优秀的员工在自我发展过程中快乐工作,为其他员工树立榜样,初步构架出岗位建功管理新机制。
(2)调整绩效考核分配机制,全面提升综合效益
建立科室综合目标考评机制,积极调控经管政策导向,加大医疗服务质量和专科建设指标的权重系数,引导科室抓好内涵建设与质量控制,增强综合实力。
完善一系列物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健全管理体系,堵塞管理漏洞。降低药品耗材比例,强化高值耗材管理,全程监控,材料成本增长低于收入增长三个百分点,改善经济收入结构;建立大中型设备使用档案及成本效益分析机制,客观分析评价投入产出比,公示评价结果;扩大院内招标采购管理的覆盖面,节约200余万元;门诊各科室实行成本核算,消灭管理死角;落实能源管理办法,在业务量大幅增长的情况下,水电费、行政开支与去年持平。
严格执行物价标准,优化收费结构;调整挂号费、诊查费及特需病房收费标准,全年创收近百万元。强化审计部门职能,对物资采购、基建、维修、装饰工程项目等审减金额110余万元;审计科室二级分配,发挥科室民主管理小组作用,切实维护广大职工利益。
(3)理顺后勤物业管理机制,创建保障服务品牌
成立后勤“110”,制定工作流程,畅通支持保障绿色通道,提高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规范后勤服务的三项制度,每周工作通报、每月后勤物业协调、每季临床医技沟通,全方位提升保障能力,创建后勤服务新品牌。
进一步推进物业社会化管理,对社会化项目制定标准,严格考核,扣减兑现,确保服务专业性和及时性;医院食堂引进公司化管理,宿舍区实施电网改造,增设门禁系统,院内车辆停放更加规范,使医院工作和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创新了后勤服务方法,提升物业服务品质。
5、挖掘历史,秉承传统倡新风
(1)启动“五个一”工程,提炼人文精神
以迎接院庆六十周年为契机,策划“五个一”文化建设工程,即编纂一部《一医院志》、拍摄一部《纪实影片》、编印一本《文化手册》、编印一本《纪念画册》、筹建一个“院史展馆”,提炼传统人文精神,彰显先进医院文化,增强爱院意识,弘扬一医精神,促进医院科学和谐发展。
(2)开展评优表模活动,营造人文氛围
开展“科技创新先进科室”、“十佳管理干部”、“十佳医生、十佳护士”竞赛评选,评选医院先进模范人物,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提供境内外学习考察机会,让优秀人才充分享受医院发展成果,发挥示范作用,形成学习模范、赶超先进、自我进取的文化氛围。
(3)丰富群体文化生活,传递人文气息
为庆祝国际护士节,医院在健康休闲广场举办《天使之夜》露天晚会,将颁奖活动与贯彻学习《护士条例》以及“祈福奥运、喜迎圣火”的活动相结合。同时还开展英语演讲比赛、“创优质服务展天使风采”普通话演讲赛、“第四届夕阳红”强生之夜重阳节晚会、“庆八
一、迎奥运”消夏纳凉电影晚会等系列活动,营造了一个个隆重热烈的节日氛围,充分展示了一医人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
6、坚持宗旨,文明建设塑形象(1)真抓实干,力创省级最佳文明单位
创建工作是医院确定的2008年六项重点工作之一,也是党建精神文明工作的主要载体,全院上下全力以赴,将创建工作与工作目标、科室综合目标以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相结合,加强班子建设,完善院务公开,建立与完善干部管理机制,建设服务品牌,美化医院环境,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提高,通过开展建设“三型”医院主题活动,强化“纪律、作风、效率”,反对自由主义,提高执行力,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推动了省级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深入开展。
(2)强化教育,促进行业作风建设
组织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党员先进性教育和行业作风教育常抓不懈,廉政纠风专项治理工作真抓实干,制定《中层干部问责制》、《干部聘后管理补充规定》,免去三名违纪中层干部的职务;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整治,宣讲“两高”司法解释;建立医德医风建设网络体系,完善《医德医风考核评价标准》,解决服务投诉20余次,收集服务改进意见24项,逐步落实,患者满意度达97%。
(3)落实责任,突出医院公益性
今年全国卫生应急任务繁多,从冰冻灾害到四川地震,从手足口病到毒奶粉事件,从防范美坠星到迎接奥运圣火,医院高度重视,全力以赴,制定工作实施方案,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手足口病流行以及婴幼儿结石群发期间,无一例重症或死亡病例发生;汶川大地震后我院6名急救司机及2名医务人员先后参加荆州市赴川紧急救援,圆满完成救治任务,受到了卫生部和卫生厅的表彰;广大医务人员纷纷爱心捐助,向灾区捐献20余万元,交纳特殊党费24100元,体现出一医人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精神风貌。
(二)存在的不足与困难 回顾一年的工作,在总结成绩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工作上存在的问题和现实中面临的困难:
1、部分工作未能完成,一是门诊量和业务量指标没有达到年初目标;二是未能完成省级重点专科创建任务;三是虽经多方努力,由于国家政策原因,修建职工宿舍的方案未能通过;四是因为指标原因,省级最佳文明单位没有评审。
2、医院专科建设虽有进步,但整体实力不突出,尚存在差距;部分学科带头人主动性不够,科研意识不强,学科发展动力不足;
3、国家卫生体制改革及地方医保政策中对医院不利因素,影响医院的生存与发展。
4、干部队伍综合素质虽然明显提高,但主动性、创新性工作不够,管理水平和执行力还有待提高,团结奋斗、奉献精神还需进一步加强。
过去的一年,我们出色地完成了各项极其繁重而艰巨的工作,实现医院全面、高速的发展,做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宏伟业绩。在此,我代表院党委,向全院干部职工尤其是奋战在一线的医务人员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由衷地感谢!向一贯关心和支持医院发展建设的上级领导、各界朋友表示诚挚的感谢!二、二〇〇九年工作思路和奋斗目标
二〇〇九年工作总体思路是:积极顺应医疗体制改革,精心打造文化品牌,强力推进专科建设,持续创新医院管理,促进医院科学健康发展,巩固我院在省内同级医院中的领先地位。
总体目标:
完成门急诊诊疗70万人次,出院病人超过5万人次,医院收入突破3.6亿元。
重点工作:
1、全面落实医院管理年活动要求,高质量通过省厅检查;全面推进单病种质控与临床路径管理工作;
2、完善学科发展机制,重点投入5~6个专科,以点带面大力推进医院学科建设;
3、办好医院六十周年大庆活动和国际学术交流会议;
4、动工修建肿瘤大楼,打造肿瘤医院品牌;
5、实施医院信息系统升级改造工程,提升现代医院管理效率;
6、创建无痛医院;
7、成立美容医院;
8、职工分配水平与医院效益同步增长。
三、主要工作任务
(一)狠抓学科发展,增强现代化医院的竞争力
按照“强化意识,完善机制,搭建平台,重点突破,全面提高”的工作思想,举全院之力强力推进专科建设,是今后一段时期医院工作的核心之一,全院上下必须要有充分的认识,各学科带头人必须认真履行这一职责,带领团队开拓创新,不断提高。
1、全力以赴,推出学科持续发展新举措
按照分层分类协调发展原则,在巩固2008年专科建设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建设包括省级重点专科在内的5~6个代表医院学科建设水平、具有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专业,确定学科方向,加大投入力度,将其建设成为省内同级医院中学术地位、技术水平、工作业绩、服务质量最有影响的品牌学科。
对于其他专业发展,我们将按照《医院专科发展规划》细化2009各专业建设计划,继续执行《专科建设管理办法》,明确科主任是学科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加大考核力度,跟踪学科建设进度,每季度通报业绩,在2008年只奖不罚的基础上,全面落实奖惩措施,促进专科建设全面发展。
2009年是湖北省第三轮重点专科评审,所有评审目录内专科必须提高认识、尽早着手、认真筹备,寻找短板,不断改进,确保在评审中脱颖而出。
2、携手共建,合力拓展医疗科教新领域
与长江大学合作共建临床中心实验室,构筑学科发展基础平台。在长江大学临床分子医学中心实验室的基础上,投入设备、人员、资金,开展医学基础与临床科学研究项目,为技术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力争在创新性科研项目上取得突破。
充分发挥临床医学院教研室职能,增强临床教师教学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科研方面有所建树;加强研究生带教工作,高质量完成我院第一批面向全国招收的7名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为进一步申请博士点授权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加大开展新技术新业务的工作力度,落实新技术新业务管理办法,兑现奖惩措施,鼓励多学科合作开展新业务新技术,全面推动医院学科群建设。
3、打开视野,创新现代医疗技术新品牌
加大肿瘤专科建设力度,一是改善肿瘤患者住院环境,修建一万余平方米的肿瘤大楼,力争在年内动工,明年投入使用;二是加强肿瘤相关专业的技术联合,规范肿瘤诊断、治疗、康复流程,解决制约肿瘤疾病规范化、系统化诊疗的瓶颈问题,全面提高肿瘤患者诊疗质量;三是加大肿瘤诊断、治疗设备投入,争取今年完成肿瘤早期诊断设备的购置、调试和使用,为广大市民带来健康福音。
创建“无痛医院”,让病人在没有痛苦和恐惧的环境下就诊、检查和治疗,提供给病人全新的医疗理念和服务模式。从无痛内窥镜检查(胃镜、肠镜、宫腔镜、阴道镜、膀胱镜、纤支镜、ERCP)、围手术期无痛技术、慢性疼痛治疗等八个项目入手,因地制宜,落实规章制度、技术方案、操作流程,广泛进行社会宣传,大力打造“无痛医院”新品牌。
为更好地发展医学整形美容事业,创新运作机制,扩大专业规模,更新医疗设备,拓展技术范围,健全医疗美容服务体系,努力提升医学美容专科水平,满足社会人群个性化服务需求。
(二)强化质量管理,增强现代化医院的生命力
以进一步深化管理年活动为载体,努力做好急诊急救管理、医疗安全管理、单病种质量控制、抗菌素合理使用和青年医师岗位技能培训竞赛五方面工作,落实院感管理职责,完善医疗管理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1、继续深化管理年活动,完善医院管理长效机制
认真落实卫生部及省卫生厅提出的2008管理年活动方案,对照《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08年版)》有关要求和管理年活动重点工作,加强医院管理,通过自查自纠,不断整改提高,进一步完善医院在质量控制、安全管理、服务品牌建设方面的长效机制建设,力争在省厅组织的各项检查评比中取得优异成绩,展现三级优秀医院风采。
持续做好基础质量管理工作,以青年医师、护士岗位理论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为切入点,抓好“三基”培训工作。制定并落实急救知识继续教育培训规划和方案,以提升岗位技能为重点,加强基本功训练,力争在全国、全省的竞赛中取得好成绩。继续深入加强合理使用抗菌素管理,分级使用抗菌素,提高病原学检测率;加强院感管理,落实各级院感管理人员职责,规范院感控制方法,改善院感控制条件,杜绝院感事故发生。
2、推进临床路径管理,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
以推行临床路径管理为突破口,规范医疗全流程,加强单病种管理,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遏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全面提高医疗护理质量,解决百姓看病贵问题。依照卫生部《病种质量控制标准》,对15种常见病多发病开展病种质量管理和费用控制,从患者入院开始进入标准化诊疗流程,规范医疗与护理服务内容,执行医疗文书要求,评价医疗效果,力求让患者满意。
完善并认真落实医患沟通制度,做到“就诊入院、术前术后、病情变化、患者出院”这四个重点环节的有效沟通,取得患者的理解与配合;加强对医疗过程监控,严格执行各项查对制度,加强医疗风险防范,完善医疗风险评价机制,对高风险患者及早发现、及早干预;完善医疗纠纷处理程序,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减少医疗纠纷,杜绝医疗事故发生。
3、强化门诊急诊管理,畅通诊疗救护绿色通道
强化总院门诊人员管理责任,实施分科包干、分片负责的管理办法,各科室主任要切实承担起门诊管理任务,将本专科门诊管理的好坏与科室绩效考核挂钩、与科主任考核挂钩。推进门诊信息化管理,完成门诊医师工作站建设,引进一卡通管理模式,条件合适的科室配置叫号系统,对门诊流程进行全面升级优化,提高患者就诊效率,解决看病难问题。分院门诊要依托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扩大病人就诊率,发挥应有的作用与功能。
革新医院急诊急救模式,实行院前急救、院内急诊、ICU一体化管理,解决院前急救质量不高、ICU功能发挥不充分、急救通道不畅通的问题,有效地发挥我院在荆州市急诊急救工作中的作用与地位。
(三)优化管理机制,增强现代化医院的推动力
加快人力资源管理改革步伐,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升级改造医院网络系统,以现代化信息管理为手段,创新行政办公、临床医疗和后勤保障管理,推进医院管理模式变革。
1、定编定岗,优化人力资源管理 围绕省市有关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要求,加快医院人事制度改革,科学实施定岗、定编,按照管理、技术、工勤进行分类,遵循各级人员职称比例要求,定职、定责,建立岗位考核体系,推行岗位管理,加大考核力度,建立岗位、考核、薪酬系统管理体系。
按照医院五年人才发展战略,制定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配合医院专科建设要求,院内培养与外院引进并举;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考核办法和标准,建立人才梯队,实行动态管理,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优良环境。落实员工培训计划,建立不同类别、不同阶段人员培训体系,不断提高医院员工素质与能力。
2、考核聘用,促进干部队伍建设
加强干部聘后管理,干部任用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要强化干部队伍的事业心、责任感。落实《干部绩效考核管理办法》、《中层干部问责制》、《干部聘后管理补充规定》等“三项制度”,加强对干部的日常工作考核,对工作不到位、不作为和过失行为要进行问责和诫勉谈话,不能胜任岗位工作要淘汰,管理人员定期轮换岗位,逐步形成干部能上能下能流动的机制,使干部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
中层干部队伍要进一步提高管理能力和执行能力,加强学习与培训,发挥管理才能和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医院将有计划地开展现代医院管理培训,从管理基础到管理实践,全方位提高中层干部队伍素质与能力。
3、改良手段,提升信息管理水平
对我院已经使用八年的HIS信息管理系统全面升级换代,更新部分硬件设施,人力资源管理模块、物资固定资产管理模块、全成本核算子系统和LIS系统、HIS系统全面融合,充分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链接畅通业务流程与管理流程,为医院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撑,并建立高水平的医院管理平台。
由于管理手段和方式的变化,我们要加强学习,更新理念,积极参与,充分发挥新网络平台作用。要适应门诊流程的巨大变化,克服各种困难,圆满地完成门诊工作站建设任务,把门诊服务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四)坚持改革创新,增强现代化医院的源动力
医疗体制改革试行方案预计在今年元月推出,09年医院经济工作还存在着许多变数,我们要积极应对,把医院经营好,管理好。
1、完善医疗保险与市场营销运作机制 城镇居民医保的逐步推行,国家和地方对医疗投入的增加,为医院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医疗费用适度控制势在必行。必须加强与医保、合医管理部门协作,建立友好互信的关系,争取有利政策;必须实施病种管理,提供合适的医疗技术手段,严格监管药品耗材的合理使用,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根据市场变化,转变营销观念,调整营销模式,加大品牌营销、技术营销的力度,加快“患者关系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应用,完善与市场竞争相适应的组织结构、管理程序、经营系统、激励制度,将工作业绩、管理成本与绩效考核挂钩。加快解放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基本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全面履行社会服务功能。
2、完善资产管理与成本核算调控机制
进一步健全并落实资产管理与成本控制规章制度,加大控制力度,堵塞管理漏洞,使成本意识深入到医院工作的每一环节。一是严格执行预算制度,将事后管理转变为事前控制;二是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实行固定资产归口管理,建立岗位责任制和任期责任制;三是论证大型设备投入产出,购置设备必须承诺设备效益,对设备闲置的科室再次申购予以限制;四是进一步规范招投标工作,优化和完善招投标流程,加大对中标后执行情况的监控力度;五是严格控制药品、耗材、试剂比例在合理的范围之内,监控高值耗材领取、使用、费用回收情况;六是实施行政后勤成本核算,降低行政开支和水、电、气、能源支出。七是多部门协作,降低手术室运行成本。
3、完善岗位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机制
强化综合目标考核,落实综合目标责任制,增加工作量考核权重,在成本核算基础上加大对病人收治量的奖励,引入医疗风险系数、技术系数和资本投入概念,使分配趋向公平,创造条件实行医生系列和护士系列的分别考核,行管后勤科室打破大锅饭,建立定岗定薪的分配机制。
加大二级分配指导和监督力度,引导科室建立科学、合理的分配机制。在护理岗位进行绩效改革尝试,护理岗位绩效分配由护理部按照工作量、工作质量、服务质量进行二次分配。
(五)推进文化建设,增强现代化医院的凝聚力
以文化兴发展,以党建促发展,以廉政保发展,用先进的文化理念引领医院可持续发展。
1、着力建设医院文化,弘扬优秀人文传统
2009年为“医院文化年”,我们要以文化建设作为医院持续健康发展的源动力。今年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一是完成文化建设的组织机构设置,成立医院文化建设委员会,组建文化建设办公室;二是制定医院文化发展战略规划,确定今年文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三是完成“五个一”工程,将医院宗旨、精神、理念等价值观进行挖掘、总结、提炼和升华,并以不同的信息载体让每一员工认可,让广大市民感知。
今年最重要的一项文化活动是办好医院“六十周年”庆典,将庆典活动办出一医人的风采。按照“隆重热烈、勤俭节约”的指导思想,落实庆典各项安排与要求。同时举办好以国际学术交流会为主轴的系列学术活动,并将国际学术交流会办成一项学术地位高、生命力强、影响力大的学术年会,成为体现医院学术地位和对外交流实力的盛会。
2、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改进医疗行业作风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形成坚强核心,为医院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障。坚持党委委员(院领导)深入科室制度、院长热线、职工留言版等制度,密切联系群众,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增强领导班子的向心力。切实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健全和完善支部工作目标责任制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从规范组织生活着手,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把广大干部职工凝聚到医院党委的周围,确保医院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坚持以“构建反腐倡廉长效机制、营造廉洁文化环境、促进和谐医患关系”为工作目标,把反商业贿赂与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化为工作重点,推进行风廉政建设。一是加大行风廉政建设责任区的督导与考核力度,与科室绩效考核、中层干部考核、各级各类人员考核挂钩,将监督机制纳入日常工作;二是切实加强对科室二级分配和高值材料使用的监控,做好医疗费用合理性评价,严肃查处损害患者利益与医院形象的违纪违规行为,强化行业作风;三是认真落实领导干部“一岗双责”,落实民主决策制度,做好领导、干部廉政档案管理,进一步推进院务公开。
3、深化优质服务模式,倡导人文和谐新风
进一步打造“一二三四五”服务品牌,把医疗服务做到“四个到位”:一是服务设施到位,加大基础设施投入,进一步改进就诊环境,完善儿童乐园、肿瘤患者康复活动室等患者休闲场所建设;二是流程管理到位,通过门诊信息化改造,以服务患者为中心,设计就诊流程,增加便民措施,逐一落实到位;三是医患沟通到位,加强医患、护患沟通,促进医患之间的相互信任,共同努力战胜病魔;四是服务病人到位,以病人服务中心为平台,做到服务病人及时、专业、热情、耐心,尽力满足患者的需求。
继续开展“评先表模”活动,推行精英文化,弘扬正气,表彰在医疗战线上救死扶伤的英模、在科研教学上硕果累累的典型、在后勤保障上无私奉献的先进、在医院管理上勇于创新的精英;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老干、民主党派作用,深化节日文化品牌建设,开展新年迎春、五月采风、八月战歌、中秋咏月、冬雪掠影等文化精品活动;打造人文关怀品牌,做好走访慰问、扶贫帮困等“五必访”工作,开展百岁华诞庆寿、整生集体祝寿等爱心工作,切实丰富离退休老同志生活。全面完成综合治理及计划生育目标任务。
今年是医院建院六十周年大庆,六十年来,我们几代一医人栉风沐雨,和衷共济,顽强拼搏,一路高歌,在荆楚大地上创造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辉煌业绩,我们为之骄傲,为之自豪,更为之奋发。2009年我们将开启医院发展历程的新纪元,背负先驱者的期望,从这里再次出发,昂首阔步,跨越一座又一座事业的巅峰,继续书写一医新的辉煌。
让我们紧紧团结在院党委周围,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全面完成2009年工作任务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