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彩泥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的研究详解[最终版]

时间:2019-05-15 05:15: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班幼儿彩泥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的研究详解[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班幼儿彩泥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的研究详解[最终版]》。

第一篇:大班幼儿彩泥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的研究详解[最终版]

大班幼儿彩泥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的研究

陇县实验幼儿园 张银霞

内容摘要:教师的“导”和幼儿的“学”是我们教学中的关键。我们利用本园彩泥特色特色课程的优势,探讨教师在大班彩泥活动中的指导策略。该课题能顾及到每个幼儿具有不同认知水平、能力发展水平、认识活动的特点以及他们的兴趣、爱好、性格、习惯等实际,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每个幼儿的优势和潜能。

关键词:彩泥教学 指导策略 导语 回应策略 教学评价

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彩泥教学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受幼儿喜爱。大班幼儿由于知识面的开拓,他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造型活动,而对创作活动更加感兴趣,这就更需要教师的指导活动。

《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是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育问题的关键在教师。因此,我们认为我们应从自身寻找原因,认真开展自我剖析,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更好的为教育服务。

一、存在的问题:

我们结合我园的日常彩泥教学活动和区域活动中的彩泥教育,观察了解了教师的指导,发现了几个问题,如:注重导语运用的程式化,忽视其目的性、趣味性;注重模仿性操作,忽视起探索性操作等……这些现象与观点实质上反映了教师将幼儿主体与教师主导对立起来,重视幼儿主动探索性操作不够。

二、具体问题分析: 从教师组织彩泥教学活动中的指导策略来看,主要有以下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 共性问题:

1、教学内容来看:

很多的教师选用彩泥活动,因为彩泥颜色鲜艳,而且准备方便,大多数的作品都是做在泥工板上。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过于单调,呆板。彩泥活动形式也不够丰富。2、从教师的导语来看:

(1)简单重复:例如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经常会请很多幼儿来说一说。但当有的问题孩子回答不上来时,有些教师心里很着急,于是会请很多的孩子来说,直到说出教师心中的答案为止。“你说,你说,你说……”之类的所谓导语,初听起来,似乎也在引导,其实只在同一层面徘徊,没有任何指导价值。

(2)模棱两可:有时对幼儿回答的几种答案,一时不能下结论,似乎这样有道理,那样也有道理。其实在这些答案中,或是片面的,或有明显的错误。而教师受“多元”观点的影响,采取折中的办法,或用含糊其词的办法来掩饰心中的不安。

3、教师的回应策略:

(1)漠然处置:对幼儿的问题不闻也不问。

(2)蜻蜓点水:对幼儿的问题轻轻点过,没有及时抓住究底。

(3)避重就轻:对有价值的问题捕捉不到而对无关问题穷追不舍。(4)束手无策:面临幼儿问题,不能进行价值判断,一脸茫然,不知所措。

(5)答非所问:没有针对幼儿的问题做出应答,而离题千里。因此,孩子缺少了必要的支持,丧失了活动的兴趣。4、教师解决问题的策略:

经常按部就班的开展泥工活动,对彩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缺乏观察、操作、思考、交流。有时对幼儿回答不出来的问题还有包办代替的现象。5、教师对教学评价:

(1)由于缺乏对彩泥教学评价重要性的认识,常常因幼儿完成作品的时间参差不齐,而放弃了评价这一重要环节。

(2)因教师对年龄阶段儿童的美术表现的心理特征的认识不够,不能根据幼儿的心理特征客观地评价幼儿的作品,只能作一些空而大的评价或说一些鼓励性语言。如:你捏得真好!真美丽!颜色真好看……等,很少有帮助改进的建议性意见。

(3)评价的方式非常单一,多以教师讲评为主,幼儿自评和互评的机会很少,不能引起孩子的共鸣。使教学评价失去了应有的作用。(4)评价中缺少教学,往往把评价作为一种结束,而未认识到教师中很主要的反馈环节。个性问题:

从教师自身的观念我们认为还存在问题:主要是教师对新纲要理解的偏颇。

(1)有的教师认为:新纲要中注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发展幼儿的创造性,因此,指导的太多将束缚孩子的思维。对个别幼儿的指导缺少方法,照顾全体的能力较弱。(2)有的教师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较深,讲解示范过于具体细致,教学中灵活性、启发性成份更少。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反思是为了完善。面对我们教师在彩泥教学的指导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唯有“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一年来,我们以下几方面入手,作了积极的探索。

(一)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观念是灵魂,是行动的先导。因此,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彩泥教学牢固树立“以幼儿发展为中心”的美术教育观,充分利用教研活动,共同学习,共同提高,不断追求新的发现。

(二)自我反思,自我定位

所谓:“知已知彼,百战百胜”。教师越是能够认清自己,就越能更好地完善自己,实现自己。从而,结合自身实际,提出努力目标,制订切实可行的改进计划,促使每位教师在原有水平上有新突破。

(三)共性问题,重点突破

对教师中存在问题最严重、最普遍的共性问题。我们认真研究,制定了大班泥工教学的具体方法:

1、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

在彩泥活动中,我们不仅进行彩泥教学。我们还利用彩泥进行鱼缸装饰、服装装饰等。

2、组织活动的设计上:

我们利用集体教学、小组教学和区域活动,让幼儿有了更多自主活动的空间。我们保证每星期都精心设计一次集体教学,帮助幼儿获得技能上的支持。每周两次或两次以上的区域活动或小组教学,让幼儿自由选择。

3、教师引导策略(1)导语

幽默诙谐 教师应为幼儿交谈或讨论想法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教室里就可提供一个支持性环境。如让孩子们商量活动方案时,老师不妨用幽默的口吻说话,有时更会吸引孩子的注意。精练明确 语言太繁,一是孩子听起来太费劲;二是太费时。例如在彩泥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教师在活动的开始部分滔滔不绝,可留给幼儿操作的时间却很少。因此,我们要认真设计好教师的引导语,力求精练而又有意义。

丰富多彩 同一个意思,用不同的语言表达,使人听了后,不但没有厌烦之感,反而觉得新鲜有趣。(2)回应策略

深化策略 判断幼儿生成的问题有价值时,教师采取强化、鼓励的策略,并灵活调整原有计划,追随幼儿思维,求得意外收获。迁移策略 判断幼儿生成的问题有潜在价值时,教师应进行点拨,引向显性价值方向。

2、留疑策略 对幼儿提出的问题教师无法判断作出取舍时,可坦诚相告,建议师生共同对疑难问题探究解答。(3)指导策略

A、创设情境,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乃是激起学生对所学的内容的兴趣。”如:在彩泥《蝴蝶》活动中,我提出了“蝴蝶的身体是什么样子的?”“蝴蝶的头上有什么?像什么?”“蝴蝶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蝴蝶的家在哪儿?”“蝴蝶在干什么?”等问题。幼儿在问题的情境中,很自然地就带着问题去想象,自然而然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了。B、启发点拨,促进幼儿自主学习。

幼儿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困惑时,会对学习失去兴趣。教师及时给予点拨,能为幼儿扫清参与学习的障碍,以将鼓励幼儿以更高的热情参与学习。“点拨”不是传统的讲授法而是强调幼儿的主体性,注重启发式,在幼儿踮着脚且够不着的情况下,教师给予点拨。C、拓展升华,激活幼儿继续参与学习的兴趣。

如:活动《有趣的蜗牛》中,当幼儿制作了一只蜗牛的主体后,我就提出有趣的启发性的语言:“你做的这只蜗牛是蜗牛一家中的哪个成员?蜗牛宝宝和爸爸、妈妈在做什么?”“蜗牛宝宝为什么哭了?谁来帮助它?”“蜗牛喜欢在哪儿玩?”等等,幼儿在这些语言的启发下,思维得到拓展,出现了创作的高潮:“我现在要做蜗牛爸爸,蜗牛宝宝骑在蜗牛爸爸的背上去动物超市”“我是做蜗牛宝宝的图书破了在哭,小鸟、蝴蝶都来安慰它”“我做的是蜗牛一家去春游”。幼儿边说边做,其乐无穷,非常快乐。D、大胆放手,给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 a、给幼儿亲身体验感受的机会。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美术活动应以幼儿为本,应注重活动前的体验,让幼儿在实地、实物、实景、实情中进行情感受体验,发现环境、生活和艺术的美,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幼儿的感受力。因此,我们在制作活动,让幼儿有充分感知的机会。b、给幼儿自由创作的机会。

在一次食物制作活动中,教师没有传统的教授幼儿制作水饺,面条等,而是让幼儿自由发挥。可以制作出小动物,蔬菜或装饰食物等等。幼儿的创作欲望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c、给幼儿自由表现主题内容的机会。

在《狮子》泥工活动中,有的幼儿做的是《狮子在做杂技舞》;有的幼儿做的是《狮子睡觉》;有的幼儿做的是《狮子与小朋友游戏》等。

d、给幼儿自由结伴的机会。

在活动中,允许幼儿自由选择同伴进行合作,允许幼儿个人创作,幼儿在活动中的自由度大了,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4、评价策略

我们应重视作品的展示与交流。只有走进幼儿的心灵,才能发现孩子的特点,才能引发幼儿的创造潜能,教育才有效。而展示交流是最直接的方法,它可以帮助孩子互补缺陷,学习借鉴,求新求异,促进创造性思维发展。

(1)正面评价,增强幼儿自主学习的信心。

评价的科学合理,可以促进和提高幼儿学习积极性。对幼儿活动中的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2)突出优点,增强幼儿创新欲。

幼儿的彩泥创作是个性化的,其中有许多值得幼儿互相学习借鉴的成分,因此引导幼儿向同伴学习是十分重要的。(3)灵活多样,引导幼儿自由评价。

结合幼儿的表征水平、认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差异,将同伴间的讲评转变为相互欣赏,从关注幼儿的作品转移到关注幼儿的所思、所想、所说、所为的动态变化上来。将随机讲评与集中讲评更灵活的相结合,来实现由而相互交流、相互欣赏、相互提高的目标。

(四)个别原因,引导自纠。

由于教师的学历、资历及能力等因素的不同,教学中反应的问题也有所不同.我们一方面做到每节课后写评析,对照目标全面反思活动的整个过程。通过经常性自我反思,改进教学,达到自纠的目的。另一方面我们积极的利用互相观摩、相互学习的机会,在教师自主的相互学习交流中将自己所关心的问题一步步推向澄清,获得自我成长。

四、效果分析

1、教师的彩泥指导观念得到了明显转变,教师指导水平明显提高。教师进一步明确了以素质为中心的培养目标,针对幼儿的兴趣和心理特征,进行启发诱导,鼓励幼儿主动参与活动,主动寻找问题答案,并在实际操作中解决问题。总结出了:“观察——记忆——联想——创造”、“体验——回忆——联想——创造”、“欣赏——谈话——联想——创造”等效果较好的彩泥教学模式。在观摩活动中,教师所上泥工《装饰花瓶》和《制作相框》受到专家和同行的高度评价。

2、幼儿参加彩泥活动的兴趣很浓。

表现在我们班孩子喜欢彩泥活动,常常有小朋友问:老师今天做不做彩泥……只要听到下节是彩泥活动,就会高兴得跳起来,叫起来。在区域活动中,孩子们对彩泥活动的参与热情非常高。而在特色小组活动,孩子们更是不肯落下一次,表现出了对彩泥活动强烈的兴趣。

五、结论及反思:

在彩泥活动中,教师的指导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教师的指导策略还富有随机性,怎样利用彩泥教学提高教师的随机调控能力、教学和机智及生成孩子感兴趣的新课题的能力;怎样帮助教师提高反省意识和反省技能等问题,还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深入地进行研究与探索。

主要参考文献

1、《幼儿教育纲要》(试行)

2、《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年5月

3、《美国教师教育改革的六大原则》、《上海教育》2001年第6期(半月刊)赵慧

4、《对“如何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几点思考》王皓

5、《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学习方式的探讨与实践》林至元

第二篇:大班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初探

大班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初探

[摘 要]:美术活动的目的不在于培养多少个画家和艺术家,而是在于启迪幼儿的思维打开想象力,每个幼儿都具有创造的天赋和潜能,教师应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时间和丰富的材料,鼓励他们把想到的和感受到的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表现,使儿童的想象力逐渐丰富起来。并通过教师的指导教给幼儿绘画方面的简单技能,培养幼儿的个性心理品质。而且还要通过绘画活动去发展幼儿智力和创造才能。

[关键词]:绘画;幼儿教师;大班幼儿;指导

幼儿绘画活动主要是引导幼儿认识日常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以及从内容美到形式美的美术作品,逐步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还要通过各种途径使幼儿对绘画产生兴趣,《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明确指出:“在幼儿观察事物的形状、颜色、结构等基础上,培养他们用绘画充分表现自己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和情感。初步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对大自然、社会生活、美术作品中美的欣赏能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像力、创造力”。要达到这个目标,教师的指导是很重要的。

一、大班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指导存在的问题

绘画是一种艺术的表现方式,是使幼儿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幼儿创造力和丰富幼儿想象力的重要手段。绘画在幼儿健康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之大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合理的组织幼儿的绘画教学活动也非常的重要。而现在许多教师在组织绘画活动室都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教师过于看重创作的结果,而忽略了幼儿在创作过程当中的情感体验 绘画对于每个幼儿来说是一种游戏,是他们凭借手中的作画工具表现自己心理活动的一种表达方式,可能他们画画的初因仅仅是因为觉得好玩,所以画起来也是随心所欲,他们享受的和感受到的是这个过程带给他们的愉快情绪。

我们教师教幼儿绘画,并不是要把幼儿都培养成小画家,而是培养他们对绘画的兴趣,重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绪情感体验,让幼儿心情愉悦的参与绘画活动,通过绘画使他们的认知,并在情感、审美和智力等各方面能得到健康的发展,成为他们人生的宝贵财富。

(二)教师指导的次数过高

幼儿绘画的思维活动是属于具体的、活跃的、直观的形象思维,也是一种初级的形象思维。所以幼儿在自由创作时往往有很大的随意性,他们会边想边画,会边画边自言自语,不会有意识的去思考怎样构图、整幅图的比例、色彩的搭配及画面中的物体相互之间的关系等等。幼儿想象的形象都是比较零碎的、不完整的,他们往往会把实际中不可能存在的现象创造性的表现在画纸上,如:他们会在天空画上两个太阳,或者在水面上画上一辆卡车。这也是幼儿活跃的思维特点所决定的。

因此教师在指导幼儿绘画时要充分的尊重幼儿的思维特点,不该在幼儿创作时指责幼儿“你不能这样画”、“要那样画”,或者干脆握住幼儿的手根据教师自己的思路直接表现。要让幼儿无拘无束的发挥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教师不可随便的去打断幼儿的思路,过多的介入幼儿的创作,让绘画活动失去其重要的意义。

(三)指导中的语言和态度影响幼儿接受

在整个绘画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幼儿画画时态度要和蔼,语气要亲切。我觉得教师用商量的口吻比较容易被幼儿接受,比如:“你画的小鸟飞的真好,可是它好孤单,你能在它的旁边再画一只,好吗?”这样教师在肯定该幼儿的同时又提出了要求,幼儿就能愉快的接受。教师的语言直接影响孩子的情绪,也直接影响孩子创作的积极性,教师鼓励的语言、肯定的态度必定引起幼儿更多创作的激情,反之教师指责的语言、批评的态度就会使幼儿产生消极的情绪,同时让幼儿有挫败感,削减了幼儿创作的激情。

(四)过度使用范画,限制幼儿想像空间

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儿童是新时代的创作者,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可许多教师喜欢在活动前准备一幅范画,简单讲解后幼儿照着范画临摹,照样画葫芦。自然孩子们的完成的作品都非常接近,大部分甚至全部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唯一的区别在于孩子自身的画画技术上,有的画的好一些,有的画的乱一些。虽然按照老师的范画临摹可以使幼儿掌握粗浅的绘画知识和基本的技能,但教师这样过度重视范画的使用,就会束缚和限制了幼儿的想象力,使幼儿的绘画变成单一的临摹,也使整个活动变得枯燥乏味,缺乏创造性。

二、大班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指导问题成因分析

(一)教师本身教学理念偏差

《纲要》中指出:对幼儿绘画教学法进行新的探索,提倡运用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多种新颖的教学手法,并把幼儿的绘画活动贯穿于游戏中。幼儿对周围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对知识和技能无比的渴求。所以教师本身应不断的转变、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改变过去的教学方式,不断的创新教学方式,调动幼儿的学习热情。教师的指导也应有的方矢,做到因人而异,让每个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中都能学到东西,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幼儿在主动参与绘画活动中,并在活动中提高绘画的技能和表现能力。

(二)教师自身绘画技能不足

《纲要》的教育理念与精神的贯彻、实施关键在于教师,幼儿园的绘画活动也是如此。教师本身具备幼儿美术专业的认知水平、美术教学能力和教育水准,是进行有效教学,是让幼儿学习受益的有力保障。“要给人一瓢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所以教师应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要不停的学习,不断的提高,努力让自己的绘画技能水平在上一个新台阶,让绘画活动开展的更有实效,更加具体。

三、改进大班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

(一)注重引起和激发幼儿对绘画的浓厚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指导幼儿绘画时,关键在于培养幼儿绘画的兴趣。需要有强烈的刺激,促使他们有创作的欲望。幼儿只有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才会自愿的去探讨,去学习。所以在绘画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绘画主题的要求和幼儿的年龄特点,方式方法多样化,利用与主题相关的故事、儿歌、谜语、游戏或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等形式唤起幼儿作画的兴趣。让幼儿在画中乐,乐中画。如在教幼儿画《小鸭子》时:我边画边念有趣的儿歌来引起幼儿的兴趣:脑袋提溜圆,身体像小船,脖子上面嘴巴扁,眼睛是半圆。不知不觉中一个小鸭子就画好了,大班的幼儿语言发展已经比较的完整,能很好的理解儿歌的内容,有趣的儿歌引起了幼儿作画的兴趣,同时通过儿歌让幼儿掌握了作画的技巧。引起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也包括:

1.学习美术技能的愿望:如绘画材料的运用、设计的学习、对各种物体的敏感性。让幼儿知道形状、色彩、线条等基本知识。教师可以指导幼儿观察和发现物体的形状,颜色等。以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比如让幼儿收集各种树叶、石头等方便收集的物品,引导观察其形状的相似或差异。又如带领幼儿观察公园的花的颜色,有的红、有的黄、有的紫„„鼓励幼儿自己去发现并提出来讨论。

2.掌握知识的愿望:幼儿只有在经验丰富的基础上,才能画出生动的形象。比如要教幼儿画树,可以带领孩子们走出教室去参观园内外的树木,引发讨论: “树的外形是怎样的” ?、“看看每颗树一样高吗” ?“树干和树叶分别是什么颜色的”?等等。当幼儿对树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在请他们作画。

3.想象的愿望:教师要学会用各种方法来刺激幼儿的想象力,成功的想象促使幼儿成功的创造出奇特而新颖的画面。

总之,只要是能让孩子们感兴趣的事物,孩子们就具备了创作的热情,从孩子感兴趣的当前事物入手,激发绘画的热情,鼓励他们将热情付诸行动是很有效的教育途径。

(二)从幼儿生活经验中挖掘题材

在绘画创作时,必须让幼儿感到绘画是他自己的事情,是自己要画的,而且相信自己能够独立的完成。教师更是要选择适合于幼儿的生活经验、能力水平的适中课题,这是指导幼儿绘画的关键。平时幼儿生活中的各种角色或者是在生活中所看到的,听到的,让他们惊异和好奇的所有事情。都可以作为绘画的题材。如春天我们组织幼儿去春游,在这过程中老师有意识的提醒幼儿仔细的观察,然后让幼儿画“春天”、“美丽的须江公园”、“我们去春游”等等命题画,或者让幼儿意愿画。相信幼儿在作画时就会心中有物,画起来也就得心应手。再比如幼儿观看动画片《猪八戒吃西瓜》后,对猪八戒吃西瓜时的搞笑的样子有深刻印象,画起来自然就生动了。当然教师在选择内容时,应从幼儿最感兴趣的和最熟悉的事物,特别是那些具有情节性的内容出发,更容易激发幼儿的情感和作画的愿望。

(三)教师应重视培育幼儿生动的构想

在幼儿的绘画过程中,教师可以围绕主题创设一定的情景,提供各种与主题有关的资料,启迪幼儿的情感,使他们广开思路。教师精心的设计、周密的布置、巧妙的安排,能够使绘画的动机构想、扩展和生长。如幼儿画“马路上的汽车”,如果老师说:“把昨天在大街上看到的汽车画下来”。孩子们画的自然不会生动,而且肯定是千篇一律。现在我们不单带孩子到大街上看真的汽车,还要求孩子们收集各种汽车模型和玩具车,并投放在活动室周围,收集有关汽车的图片,粘贴在主题墙上。在绘画前的准备活动中还组织孩子们漫谈所看到的,所想的很多有关汽车的事件,这时幼儿的思想开始活跃起来,孩子们联想到的有“我想坐车”、“我当司机”、“开的飞快的汽车”、“救护车”、“公共汽车”„„等等十多种。在主题的特定条件的刺激下,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通过观察想像,然后经过头脑的加工改造,就很有可能出现内容丰富,构思独特的画面。

(四)提供丰富的作画工具以及交代涂色的要求和技巧

幼儿的作画工具有很多,如:油画棒、水粉颜料、棉签、荧光笔、水彩笔、绒线、记号笔等。提供多样化的绘画工具和材料可以有效的刺激幼儿的操作欲望。但不是每次美术活动都需要用到这些工具和材料,而是根据需要来提供的,从而提高绘画成功率,增强他们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色彩是造型艺术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所以作品的着色是整个绘画活动的重要环节。涂色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整个画面的美观。教师必须交代涂色的要求和技巧。不要只是笼统叫幼儿涂色要均匀。应具体的教给幼儿涂色的方法。教师可以用示范的方法,但要注意启发性,就是要幼儿在自己的思考的基础上掌握使用的方法。一般在初次涂色时,绝大多数幼儿涂不均匀,画面比较乱,这时教师应有意识地教幼儿按照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有规律的涂色方法。小块的地方要涂的更仔细些,涂色时不能留白,不能越过轮廓线,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幼儿在涂色能力上会有很大的提高。

(五)给幼儿提供一个宽松、愉快的创作环境

《纲要》中指出:“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 幼儿的无意识在创作中起着情感激发作用,因此教师首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的创作环境,让幼儿大胆地、不受拘束地、不受外界干扰地画他们心中想要画的东西,而不要交代过细,用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去限制他们。如:在幼儿画画时播放一些轻柔的音乐,允许幼儿作画时轻声交谈等都是能使幼儿放松的有效途径。又一次我让孩子们画公鸡,我先示范画了一只正在打鸣很神气的公鸡,然后让孩子们画,可是我在巡回指导时屡次发现徐思周和余欣彤总是在不停地讲话,还不时发出笑声,我用眼神制止她们,她们安静一会后又开始笑谈,我很生气的把他们叫到跟前刚想批评,徐思周很委屈的说:我们是在说有一天公鸡早上睡过头了,没有打鸣她心里很难过,这样的公鸡怎么画。原来是这样。我庆幸自己还没有批评她们,于是我摸摸她们的头说:老师没有生气,只是想告诉你们,说话小声一些,不要影响到其他的小朋友。回到位置后,这两位小朋友还是一边讨论一边画,不过声音很轻,后来她们交上来的画特别漂亮,画面丰富颜色鲜艳,一只垂头丧气的公鸡很逼真。

从这个例子我深深地感到在幼儿创作时不能死板的要求孩子不要讲话,保持安静。适宜的环境是幼儿发展的前提,特别是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平等的精神环境是幼儿获得各方面发展的先决条件。宽松使幼儿有自由想象的时间与空间,而平等能使幼儿充满自信,敢于大胆的想象与创造。

(六)对幼儿作品的正确评价

在绘画中,幼儿通过独立思考去表现自己的感受,对于他们的艺术创造,教师应给予理解和尊重,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和尺度去衡量儿童作品。如:在一次意愿画活动中,有小朋友告状说:周逸杰把河里的水和天空都涂上了黑色,我去看时确实画面没有美感,我刚刚想提醒他选错了颜色,这时周逸杰主动对我说:我画的是下雨前的天空,要下雨了天上有乌云,水里也有乌云。看看,孩子的观察是多么仔细啊。所以说在评价幼儿作品时,教师应尊重幼儿个体差异,让幼儿有机会说说自己的画,还要给予肯定的态度。并明确的表示:你画得很漂亮,老师很喜欢。教师的鼓励、表扬等正面的评价带给幼儿的是成功的体验,感受到的是绘画活动的乐趣,这种乐趣本身又会增加幼儿的自信心。相反教师的嘲笑、责备只会带给幼儿挫败感,失去自信心,产生自卑心理,最终对绘画活动失去兴趣。而老师的表扬应该是具体的、确实存在的,并不是泛泛的表扬。对孩子的失败之处,也可以讨论。如:孩子在给画上颜料时,在一个地方来回涂,结果纸破了。老师可以说:你画的很认真,老师知道你是不小心才弄破的,你愿意重新画一张吗?教师在提出改进意见的态度也应该是很诚恳的。如教师说:你的画面很丰富,颜色也搭配的也很好,如果上面的人画的大一些就更好看了。

总之,绘画活动不仅能提高孩子的绘画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得到长远的发展。且绘画活动是幼儿非常喜欢、易于接受的教育活动。因此,如果想要了解孩子,教育孩子,教师就应不断的摸索和总结,掌握如何指导这把钥匙,让幼儿在主题背景下的绘画活动中插上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翅膀自由翱翔。

参考文献:

[1] 李红.包豪斯艺术教育思想对幼儿美术教育的启示[J].云南教育, 2001,(08).[2] 林琳.运用艺术家的眼光看世界——谈幼儿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M].学前教育研究, 2004,(10).[3] 施卫红.解放——美术学期评价初探[J].当代小书画家,2004,(02).[4] 张桂木主编.美术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 胡晓月.绘画工具对中班幼儿绘画表征影响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07).[6] 王和琴.幼儿园个性化美术教学活动的行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01).[7] 刘乃华.幼儿生命教育教程编制和实施的行动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2007.[8] 陈迁.艺术感觉与儿童发展[M].南京师范大学,2005.[9] 陶亚萍.5-6岁幼儿绘画技能教学的探索[M].南京师范大学,2007.[10]cathy.A.Maichiodi.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解读儿童画[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11]孔起英.幼儿园美术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第三篇:大班彩泥活动计划

大班彩泥活动计划

彩泥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手工材料,泥工活动是一种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活动,这一活动之所以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是因为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人人可以动手,作品完成后个个都有成就感。同时在动手操作的时候,充分运用视觉和触觉感知物体的不同侧面,其空间立体感获得发展,小肌肉的协调性、灵活性逐渐增强,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很大的提高。激发幼儿对生活中自然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幼儿的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体验玩泥巴的乐趣。

本学期我将从孩子的年龄特征和发展需要出发,培养孩子良好的操作活动常规,引导孩子主动参与活动并收拾学具,能利用辅助工具来塑造陶泥形象。

一、本学期泥工要求

1.尝试运用已掌握的按压、拍打、搓、团、捏、盘泥条、等多种技能方法,以及能灵活选择各种辅助工具,创造、表现。

2.能大胆想象,大胆尝试、创造,发展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及与同伴的合作能力。

3.能积极参与创作活动,体验、感受玩泥活动的乐趣。

二、具体活动安排

泥工活动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主要是发展幼儿手部,手指小肌肉群的灵活性。这不是一次两次活动可以看到成绩的,这需要反复练习、巩固才能得到发展。我们坚持每两周围绕一个新内容开展一次活动,集体安排如下: 第一、二周:毛毛虫

瓢虫

第二、第三、四周:辣椒、南瓜

第五、六周:太阳 蘑菇

第七、八周:螃蟹、小鱼

第九、十周:手机 电视

第十一、十二周:拖鞋

第十三、十四周:水果园

第十五、十六周:海洋鱼

第十七、十八周:我是陶泥创作家

三、具体措施:

1.把握孩子的年龄特征,投放多种材料,提高幼儿对泥工活动的兴趣

首先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让孩子感受泥工作品的美,并陈列老师制作的作品、一些泥工作品的图片和一些实物,如:小动物、水果、生活用品等,激发孩子制作的兴趣。其次安排从简单到复杂作品制作的进度,通过特色活动时间指导孩子学习制作陶泥的一些基本技能。在指导过程中,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运用游戏化的方式,引导孩子运用各种陶泥工具制作不同的陶艺作品。如:搓长长的小棒,然后卷成小蜗牛;搓小小的圆子,然后变成小鸡、小鸭和毛毛虫;捏方方的图形变成手机、电视机、电脑等。孩子们制作的积极性提高了,彩泥制作的一些搓、捏、揉等技能也发展了。另外,还可提供一些贴有草地、树、花的背景的光盘,纸盘和CD盒子,让孩子把自己制作好的小动物、植物和生活用品布置到这些材料上,使得作品有情景,有艺术性。

2.注重孩子的个体差异,进行个别辅导。

本学期大部分幼儿玩过彩泥,有一定的泥工操作经验,还有部分幼儿从未接触过陶泥。因此,我考虑进行分组教学,根据孩子的能力选择适当的内容。集体教学时,对不同的孩子提不同的要求,如:能力强的幼儿要求他注意物体制作物体的立体感,以及作品的精细度;对能力稍弱的幼儿要求他能掌握基本的技能,能塑造出形体便可,对每个孩子的作品给予肯定和鼓励,让每个孩子都从中获得成功和快乐。另外,采取一帮一的形式,请能力强的幼儿帮助能力弱的孩子,他们之间更容易交流,更容易接受。

孩子们通过学习、讨论、尝试、评价等过程,将心中美好的事物以立体的形式表现出来,不仅仅制作出了一些渗透其个性特长的作品,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实践,将学到的知识得到自由广泛的运用,将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了极大个性化发挥,愿望变为现实,从而诱导孩子积极创造、将勇于求异的成就感。

第四篇: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摘要:幼儿绘画活动,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一种活动,幼儿绘画的过程是幼儿追求美、向往美、表达美的过程。本文以幼儿绘画作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幼儿绘画的定义和意义,描述了幼儿绘画能力的发展现状,并指出教师对幼儿绘画活动的指导策略。关键词:绘画;幼儿绘画;教师的指导策略

一、幼儿绘画的含义及意义

(一)含义

幼儿绘画是指3—7岁学龄前儿童所从事的造型艺术活动,反映幼儿对周围现实生活的认识和体验。幼儿绘画不仅具有浓厚的趣味性还具有强烈的情感性,既直观又形象,是最为幼儿喜爱和接受的一种艺术形式。一般说来,孩子的绘画往往早期就有显露,表现为对颜色的敏感,喜欢涂抹,能分辨线条曲直、方圆以及物体大小。幼儿的视觉感受和辨别能力相对较强,观察事物比较全面细致、准确,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日常生活中不难发现,孩子总是喜欢写字、画画。

(二)意义

幼儿是绘画教育的对象,是绘画教育活动的主体,幼儿绘画教育,在整个幼儿教育体系中,具有任何其他活动不能代替的意义。

1、绘画教育能够促进幼儿智力和能力的发展

据研究表明:人脑的左半部是抽象思维,右半部处理总体形象信息。而目前部分家长和教师重视的文字、数字这些教育内容,则使幼儿左脑负担过重,右脑锻炼不足。这种现象有损于幼儿正常的和谐发展。绘画教育就是用有趣、新奇的刺激,启发和诱导幼儿去感知事物的外形、结构,主要通过想象和形象思维,促进右脑的发育。

绘画教育还要求幼儿手脑并用,如在绘画活动过程中,通过手的操作,锻炼幼儿的小肌肉群,使手指和手腕协调配合,促进大脑的控制和调节能力,增强幼儿的动作灵活性和准确性,如画“金鱼”,幼儿先画圆形的头,再画半圆形的身体、最后画上三角形的尾巴,画的时候必须紧靠在一起,最后画上嘴和眼睛,再涂上颜色,这样在纸上就能画出一条美丽的金鱼。经常这样锻炼幼儿,可以促进幼儿大胆构思,进一步开发幼儿的智力,提高幼儿的创造性。

2、绘画教育能够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学画画要比学说话快的多,在绘画中表达的心态和对事物的感受,要比语言还要丰富。绘画可以直接刺激幼儿的右脑。

在教学中教师应以系统的形象思维训练为主要内容,以绘画为手段,以游戏活动为主要形式,与各学科有机配合,全面提高幼儿素质,培养幼儿勇于独创、具有丰富感情和审美情趣及良好个性品质。

3、绘画教育能够让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

幼儿对美的追求,不仅反映在对自然的评价上,也表现在对外界一切美的事物的热爱上,那些美的形象景色,无不引起他们的奇思遐想。正如郭沫若所描绘的那样:“幼儿看见一只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翻飞,使他心中发出一种快乐的情趣,他便连声叫到:啊,蝴蝶呀,蝴蝶呀,好看的蝴蝶呀!这是情趣的直写,这是幼儿的诗,但等他稍长大了,他便模仿着画只蝴蝶或者还要添些花草上去”。这段话十分概括地描述了幼儿对美的追求与情感的袒露,正是由于有了美的感受,幼儿才能把表现美的情趣的琴弦拨动起来。

4、绘画教育能够提高幼儿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要从小开始培养。一个人哇哇落地之时,犹如一张白纸,涂成什么颜色就是什么颜色,所以,家长、老师的责任重大。教育是个很大的范畴,绘画教育虽是其中的一个很小的部分,但是不可分割,至关重要。与其他教育相比较,绘画教育这一过程。它的独特功能表现为:通过具体、鲜明的美的形象来打动人、感染人、教育人,是一种情感的陶冶,它通过审美主体的情感体验产生对客观事物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从而得出道德上的判断,正是在进行绘画教育的过程中,儿童的心理素质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可以这样说:绘画教育 “潜移默化”的特点就像“和风细雨”之于禾苗,润物细无声,儿童就是在这感受美,发现美,追求美,表现美的过程中,心理素质逐渐提高了。

5、绘画教育能够形成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绘画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能有效地帮助幼儿形成积极的个性特征。如:在有趣的绘画活动中,幼儿会对问题更加敏感,对实践的成功抱有更强的信心,更多地体验到自己的力量。幼儿绘画教育活动,能增加幼儿对生活的热情。在绘画创造的活动中,生活对他们来讲是亲切而有趣的,这种活动会使他们感到兴奋,令他们向往,由多种材料构成的艺术造型千姿百态,往往会令他们感到惊喜并渴望通过美丽的图画描绘自己的未来。

二、幼儿绘画能力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的幼儿教育有了可观的发展,《幼儿园工作规程》的颁布也使幼儿教育上了一个更高层次。但是受长期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只有教师教,幼儿才在学”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尤其是在中班幼儿绘画教育中,教学内容仍以认知、注重技巧为主,教学方法也常采用教师示范,幼儿模仿的固定模式。教师的范例严重的束缚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这样画出来的作品往往是成人思想的翻版,缺乏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而我们所说的“儿童画”指的是幼儿自己画的画,一幅好的儿童画往往充满了童趣,画面上的每一根线条,形状、形式和色彩都传达了幼儿思维和情感,并且充满了想象和创造。每个幼儿的画应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有的敢于写实,有的富于想象,有的工整,有的粗犷,分别表现幼儿对生活事物的独特见解和感受。作为绘画教学是幼儿绘画教育中的最主要内容之一,绘画是促进幼儿想象和创造力发展的最有效手段之一,是幼儿借助绘画活动表现自己对生活、事物的态度,内心情感的一种表达手段。从幼儿绘画发展规律来看,幼儿的绘画创作能力大致分为涂鸦阶段(1.5-3岁),基本形状阶段(3-4岁)和初期图式阶段(4-6岁)。从这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实验调查分析中得出: 2-3岁小班幼儿在活动中不能表达自己的意愿,画面形象单一,似像非像;3-4岁中班幼儿已能把简单的形状与实物联系起来。但画中的物体之间联系性差,缺少想象的情节,这一时期的幼儿已有一定的绘画表现技能和欲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正处于良好的发展期。幼儿也正处于从象征中事物的象征期过渡阶段,且已不满足已有的水平,希望尝试探索更高级的表现形式,因此,原来“教师示范,幼儿模仿”的教学模式不适合在中班进行。

三、教师的指导策略

幼儿绘画教育是学前儿童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引导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并创造美的特殊艺术活动,是从小培养幼儿审美情感,陶冶幼儿美的情操,引导幼儿身心、意志、情感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幼儿绘画教学培养目标分为三个层次。

小班:以培养幼儿的感官能力,特别是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探索外界事物的认知能力为主,丰富幼儿头脑中的形象积累,让孩子多听、多看、多记,强化幼儿的形象记忆。

中班:以培养幼儿类比、联想、发散思维及在绘画中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思维能力为主。大班:以培养幼儿的再造想象、创造想象为主,让幼儿异想天开,幻想未来,创造未来。然而,现实状况却不容乐观,好多家长朋友认为绘画教育只仅仅是让幼儿画画,于是乎:“找个地方让孩子学点东西”、“找个地方约束他们,省得在外打闹出危险”„„孩子被送到了兴趣班学画画,家长们成了“主宰者”,到了兴趣班、包括平时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也成了“主宰者”,教学的模式一般是一张范画,幼儿跟着学,教师个别指导,很少顾及幼儿的个体差异与先前经验的激活与迁移,她们关注的是知识技能的传授与训练,忽视幼儿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摒弃了幼儿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从而会有许多枯燥的涂色练习和大量的临摹活动,幼儿缺乏想象和创造。幼儿作品完成后,教师可以通过“谁画得像,谁画得好”来评价幼儿的作品,忽视他们的情感需要与主观体验,那么作为教育者,我们应当通过教师根据幼儿绘画活动的要求,充分利用环境的有利条件,以积极运用感官为原则,灵活地运用集体活动与个别活动形式,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这样才能使幼儿在充分感知美的基础上,理解美和形成美的观念,产生表现美的情趣,初步具有判断和评价美的能力。表现为以下面三个方面:

(一)要重视幼儿的“心灵感悟”,采用多种绘画形式,让幼儿自由表现。

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绘画活动就是通过手的动作将眼睛所见的引起内心冲动描绘出一个“无中生有”的世界的活动。美国专家认为,幼儿的涂抹实际上包含着积极的视觉形象思维。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美景、美物、美的心灵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关键是我们如何引导幼儿走进自然,感受生活,让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实习中,我和指导教师一起组织了一次中班幼儿的春游写生活动,在目的地我们先组织幼儿先对周围的景致景物作详细的观察比较,再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闻闻花香,摸摸枝条,抱抱枝干,在充分的观察讨论、嬉戏娱乐后,让幼儿将看到的、想到的、自己的心情画下来,那次写生活动的效果特好,画面丰富且少有雷同。在幼儿讲述画面的内容时,幼儿更是踊跃发言,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所思所想。有了鲜活的生活体验,幼儿表现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在表现形式上,教师也应采用各种形式,不要局限于一支笔一张纸的绘画,不要采用固定不变的示范讲解模式,其实诸如刮画、彩墨画、手印画等等都可以作为手段,可采用写生、实物临摹、示范讲解等形式,手段为内容服务,只要幼儿能充分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就好。

(二)要注重幼儿绘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避免几种不妥的做法,使幼儿乐在其中。

绘画是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美的体验注重真正乐趣的获得,教师教幼儿绘画,不是为了培养小画家,而是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通过画画使幼儿的认知、情感等得到健康发展。在每一次绘画活动教师都应给幼儿创设轻松愉悦的环境,使孩子至始自终沐浴着温暖快乐的气氛,教师要重视他们在创作中的情感与态度倾向,方能促进幼儿心理健康,达到活动的目的。因此教师在开展绘画教学活动时,要避免几种不妥的做法。

1、不要墨守常规,每一次活动都以上课的形式进行,讲究过程的规范:观察——讲解——作画——评价。殊不知在这样的过程中,幼儿看似在安安静静、规规矩矩地作画,但是否全身心投入,是否从中得到愉悦就不得而知了,幼儿绘画的动机是出于游戏的愿望,教师只有充分运用游戏的手段,安排幼儿感兴趣的内容,不断变换形式,才能给幼儿的创作活动带来乐趣。

2、组织活动时,不要太注重结果,要善于抓住教育契机,注重过程体验,考虑幼儿的情感倾向。比如引导幼儿画一种小动物,我们在引导观察其外部形态特征,用线条勾画之外,还应在绘画过程中融入情感教育,让幼儿被激起的积极情感成为绘画的一种动力。

3、在幼儿绘画过程中,不要不时纠错、在结束环节则令还没完成作品的幼儿去听去看老师选出的几幅幼儿完成的作品讲评内容,其实事实情况又有多少人在看在听呢,他们有的心不在焉,有的意犹未尽,教师的纠错打断了幼儿的思路,教师对少部分作品的评价并给予表扬的同时,严重地打击了大部分幼儿的积极性,使他们对绘画的热情降低,对自己的作品丧失信心。我认为这些做法在幼儿绘画指导中应杜绝,否则艺术教育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三)要强调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读懂幼儿的作品,走进幼儿的心灵。

在绘画过程中,教师的评价对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情感影响很大,它直接影响着幼儿自信心、成功感的体验。传统评价只重视结果,注重对幼儿最终作品给予评价,而忽视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这种以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儿童的作品,是不能读懂幼儿作品的。这种不能用一颗童心去感悟幼儿作品的做法,不能对幼儿独特思维予以肯定的做法极易扼杀幼儿的创造力。对于评价幼儿的作品我认为合适的做法是:

1、遵循发展规律。幼儿绘画有一定的发展过程,从涂鸦——再现——创造,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逐渐扩散,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评价幼儿的作品应有不同的方式,教师如果采用不得当,可能会使幼儿的绘画兴趣从此被淹没,影响了今后的正常发展。

2、尊重个体差异。一个班的孩子其绘画水平不是一条线,个体差异在任何教育活动中都存在,在绘画中也不例外,有的聪明灵活,有的思维较呆板,绘画作品也就千姿百态。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点滴进步,给予正确的评价,促进整体提高。

3、注重激励保护。由于幼儿年龄小,认识不完整,思维没有定势,因而在绘画中会组成许多非现实的形象和样式,一幅绘画作品无论成败,教师都应站在保护幼儿创造性、自信心的基点上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既能鼓励幼儿的发展,又能增强他们对创作、对生活的信心。

总之,幼儿绘画教育不仅仅是美感教育,更是情感教育、创造教育与性格教育的整合体,教师应结合幼儿绘画学习的特点,随时观察幼儿的情绪,倾听他们的心声,对积极思考、大胆想象的幼儿及时予以鼓励,启迪幼儿的想象和创造,吸收当前幼儿教育中“以人为本、终身教育”的先进理论,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引导幼儿走向美的世界,为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

第五篇:大班幼儿合作学习的指导策略研究

绥化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大班幼儿合作学习的指导策略研究

学生姓名: 郑 亚 楠 学 号:

201252893

专 业: 学前教育 年 级: 2012级二班 指导教师: 胡雪 讲师

Suihua University Graduation Paper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kindergarten nurses

Student name

Student number

Major

Supervising teacher

Suihua University

摘要

现今我国在注重教育教学改革的同时也对幼儿教育给予了较多的关注。在幼儿阶段展开合作学习一方面能够促进幼儿在合作基础上获取更多的有用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幼儿养成互帮互助的学习习惯。本文基于此就幼儿阶段实施合作学习教育进行研究分析,从合作学习的实际概念进行着手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现今幼儿阶段合作学习存在的一定问题如以个人为中心、缺乏合作意识和缺乏合作能力等予以探讨,最后就提高幼儿实际合作学习效果提出合作情境的良好创设以及教育理念的良好转变等指导策略以及建议,以期为后续关于幼儿教学以及合作学习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上的相关参考依据。关键词:幼儿;合作学习;发展;策略

I

Abstract

Today's focus o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form of preschool education also paid much attention to.In the infant stage cooperation learning can promote children in cooperation on the basis of obtaining more useful knowledge, on the other hand can also help children develop mutual help and learning habits.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is is the infant stage implement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research and analysis, the practical concept from cooperative learning to proceed with an analysis, based on today's kindergarten cooperation learning certain issues such as personal as the center, lack of a sense of cooperation and lack of cooperation can force to be explored, and finally improve children's practical cooperation learning effect of cooperation of the situation of the creation of good and education, the idea of good change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in order for the follow-up studies o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cooperative learning provides theoretical parameters based on the test.Key words: children;cooperative learning;development;strategy

II

目 录

摘要..........................................................................................................................................................I Abstract.....................................................................................................................................................II 第1章 绪论.............................................................................................................................................1第1节 研究背景意义...................................................1

第2节 研究方法......................................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3节 研究目的意义...................................................1

第4节 国内外研究状况.................................................1 第2章 幼儿合作学习概述..................................................................................................................4第1节 概念界定.......................................................4

1.1合作学习.........................................................4

1.2幼儿合作学习.....................................................4

第2节 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及特点.........................................4

第3节 合作学习类型...................................................4

3.1正式合作学习.....................................................53.2非正式合作学习...................................................5 第3章 大班幼儿合作学习存在问题................................................................................................7

第1节 以自身为中心...................................................7

第2节 缺乏合作的机遇.................................................7

第3节 缺乏对合作要求的认知...........................................7

第4节 缺乏合作学习的评价.............................................8 第4章 大班幼儿合作学习指导策略................................................................................................9

第1节 转变教育理念改善幼儿自我为中心.................................9

第2节 创建合作情境提供合作机遇.......................................9

第3节 提高幼儿对合作要求的认知......................................10 第4节 全面实施合作学习的评价........................................11 结 论........................................................................................................................................................12 参考文献...................................................................................................................................................13

谢........................................................................................................................................................12

绥化学院2016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第1章 绪论

第1节 研究背景

通常来讲幼儿教育是一个国家教育工程的基石同时也是国家人才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现今科技技术的不断更新以及发展,国与国之间各方面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而在该种环境背景之下团队精神以及合作意识则对国家是否能够在国际竞争中取胜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而从个人发展视角来讲合作也影响着个人人际关系以及事业的发展。由此可见合作对于个体以及国家竞争影响深远[1]。基于此合作学习也成为了现今国家政府以及社会大众和各个学校关注的焦点。尤其是针对学前教育来讲,幼儿正处于认知学习的发展中阶段,在该阶段中对大班幼儿予以合作学习的实际教育教学则能够促进幼儿在学前阶段就形成合作意识,这对于其后续中学以及大学学习将带来积极的影响。但是现今幼儿中独生子女占有较大的比例,很多独生子女往往没有同伴同时具有较为强烈的自我意识,普遍缺乏合作行为以及合作意识。而在现今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新时代中怎样培养幼儿具备合作精神就成为了学前教育的重要工作内容。

第2节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涉及到的研究方法主要是以下两种:

一种是文献法。通过对中国期刊网以及相关的数据库进行资料的收集来大量的收集关于幼儿教育以及合作学习方面的资料,同时还查阅了关于两者之间相结合的以往的一些资料,其中包括了一些书籍以及一些文章目的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为后续写作中奠定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另一种是观察法,也就是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从已有的一些学术观点以及学术文章中进行总结以及分析同时来进行理论思想的探究,进而由此缓解研究过渡到理论实践的层面上,同时再此基础上对整个的结构进行一定的组成研究以及分析从而真正的为论文的撰写提供一定的严谨性[4]。

第3节 研究目的意义

本文对关于大班幼儿方面合作学习予以研究的目的意义主要是集中在两方面:其一,理论意义,现今针对幼儿学前教育方面的学术研究资料比较丰富,但是针对合作学习的实际研究就国内来讲还比较有限,因此本文将学前教育中合作学习予以研究能

绥化学院2016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够为该方面研究领域进行一定的补充,促进关于合作学习的文献资料不断丰富;其二,实践意义。合作学习不仅仅是需要理论教育的支撑,还需要教师具备较强合作学习方面活动组织能力以及活动设计能力。而本文也期望通过对合作学习的实际研究为学前教育相关教师提供合作学习方面教学活动开展的相关建议,促进其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以及教学目标的尽早实现[2]。

第4节 国内外研究状况

现今对于幼儿在合作学习方面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国内研究以及国外研究两方面,首先从国内研究来讲,针对合作学习重要性方面研究:陆雅雯(2014)认为,“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上的竞争与合作关系越来越密切,团队合作能力可以提升人们的素养,并且可以提升人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幼儿的发展而言,培养其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可以提升幼儿的全面素质,并且可以为幼儿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合作学习基于幼儿全面发展至关重要。”杨晨(2015)认为,“幼儿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因而加强幼儿实际教育不仅仅是有利于幼儿自身的良好成长发展,同时更有利于我国未来国力的强盛。而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将其应用在幼儿阶段的实际教学中不仅能够丰富幼儿教育教学方式,而且还能够促进幼儿教学目标的较快较好实现。”针对合作学习的教学教学方面研究:秦红(2012)认为,“现今的幼儿老师往往高估学生能力。纵使有些发育快孩子,他们毕竟还停留在幼儿阶段,要依赖教师正确引导,因此幼儿教师必须要对合作要求讲述清楚,方能帮他们构建良好合作平台,加强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孟繁慧(2012)认为,“现今针对合作学习方面流派有很多因而研究资料也较为丰富,从角色游戏视角出发可以将幼儿方面的合作学习实际划分为自发型以及组织型和相应的意向型四个层次。而不同年龄的幼儿则具有不同特点的合作学习。[3]”

其次从国外研究来讲,主要是侧重幼儿产生的合作行为方面研究:Chapman(2002)认为,“二十个月的儿童进行同伴之间的合作往往具有原始性以及零星性和相应的偶发性,而三十个月的儿童则具有较多协调技能能够对同伴行为活动予以观察和监控进而对自己位置以及行为予以调整,促使自己和同伴处于一致行为。而五岁到六岁的儿童则已经处于同伴文化中并能够成为一名合作者。”Celia A(2005)认为,“合作是建立在群体共同完成基础上实现的。而依据皮亚杰相关理论6岁儿童就已经能够形成

绥化学院2016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理智合作行为并能够主动完成合作任务。”Brownell(2008)认为,“在幼儿园中大部分的幼儿能够主动的开展合作活动85%均集中在游戏中,同时该种合作行为均属于意动情感类型的合作,而意动情感类型合作目前游戏中开展为主,大班幼儿能够在规则游戏以及构建游戏中实现理性与目的合作的发展”。

绥化学院2016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第2章 幼儿合作学习概述

第1节 概念界定

1.1合作学习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已经被引用在初中以及高中的实际教学中并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而将合作学习引用在幼儿实际教学中还处于一定的探索阶段。目前对于合作学习学术界还未有统一的定义,国内学者往往认为,“合作学习主要是指围绕特定的学习目标以两个及以上的幼儿组成合作小组,通过较为明确的分工协作进而有效解决学习实际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1”美国研究者戴维森则将合作学习内涵定义在七大方面,分别是形成小组并予以问题讨论、小组成员直接交流、形成小组互助氛围、小组成员承担各自责任以及任务、合作技巧的传授、组织成员相互依赖。而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学者对合作学习予以怎样的定义,该种学习方式能够促进幼儿在联合状态下进行新知识的有效构建,并且在新知识构建中逐渐发展其认知能力以及情感沟通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等功能是毋庸置疑的[5]。

1.2幼儿合作学习

目前“幼儿合作学习”主要指将幼儿划分成不同的小组,教师通过对幼儿予以一定的引导进而促进幼儿之间能够互助协作共同完成教师布置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策略。还有学者则认为,“大班幼儿相较于其他学龄期学生来讲在合作学习开展的内容以及形式等方面均不同,大班幼儿能够在游戏中实现新事物的接受与学习,因此对于大班幼儿其开展合作学习从其本质上也是开展合作游戏。其合作游戏的特征即是组织幼儿依据共同目标完成游戏活动。”此外国外大量研究学者也认同上述国内学者观点,认为幼儿出于天性对各种游戏充满了兴趣,在园期间基本以游戏作为主要活动,因此针对幼儿开展的合作学习其实也就是合作游戏,但是该种认识往往被教师所忽略[6]。

第2节 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及价值

合作学习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幼儿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相互协作的过程。合作学习是幼儿融入社会必须要掌握的技能之一。在幼儿的学习和生活中,如果幼儿想要在生活中得到其他幼儿的帮助,就需要不断的分析和思考。分析和思考的过程可以提升幼儿的理解能力,进而可以使幼儿在日常的生活中,不断的改善自身的不足。1 陆雅雯.浅谈幼儿园环境教育的重要性[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10(05):121-122.绥化学院2016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另外,合作学习有助于幼儿改善自身的缺点,由于幼儿年龄相对较小,其在生活中缺乏对其他幼儿的考虑,致使其难以有效的同其他幼儿展开交流。相比于小班幼儿,大班幼儿的合作意识有所加强,但是由于经验的缺乏,致使其在面临利益选择的过程中,依然会着重考虑自身的眼前利益。合作学习可以通过学习和生活中的合作,逐渐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经验,进而可以使幼儿不断的提升自身的能力[9]。开展大班幼儿合作学习的另一重要性在于对幼儿创造性的培养。通过开展合作学习,使幼儿在相互合作中探索知识的奥秘,并充分体会生活的乐趣,从而可以激发其自身的创造性,同时可以培养其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现今合作学习方面的研究理论提倡的是将技能以及知识充分的应用在互动合作活动中,并将互助合作当做是一种人生价值观以及生活态度。从该种角度来讲合作学习其内在的价值就不仅仅是习得技能以及提高成绩,而是学会合作并在合作中享受以及体验生活。不同的生命个体均具有其独特性,而较好的理解他人独特过人之处并将其转换为自身成长中的学习资源,在将自身生命价值予以提高的同时与其他个体产生相关依存的关系。同时能够在合作中学会欣赏他人与接纳他人,最终实现与他人的共同成长与进步。而这也可以说是现今合作学习的内在真正价值。人类之所以能够从原始社会发展到现今社会正是因为个体与个体之间存在的依存关系,有了这种彼此间的依存,个体获得了生存而社会也得到了长久发展。

第3节 合作学习类型

3.1正式合作学习

所谓的“正式”合作学习是指幼儿教师提前进行合作活动的设计,有目的性的进行合作活动的组织以及开展。通常“正式”合作学习以划分合作小组为开展主要方式,简单来讲就是幼儿教师依据幼儿数量将其划分为均等的活动小组,并对每个小组分配设计好的活动任务,幼儿依据教师的要求以小组的形式开展活动并完成任务[7]。而在“正式”合作学习中往往幼儿之间的协作互助具有被动性。

3.2非正式合作学习

所谓的“非正式”合作学习建立在具备广泛性互助活动基础上实现,而在学前教育中无论是探索活动以及生活活动还是相应的游戏活动中均存在互助合作的机会。简单来讲“非正式”合作学习并非是教师特意组织,而是具有较强的自发性以及自主性。幼儿与其他伙伴建立互助交往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能够在幼儿园的各个活动中自发产

绥化学院2016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生合作行为。一般相较于“正式”合作学习而言教师往往对“非正式”合作学习不够重视[8]。

绥化学院2016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第3章 大班幼儿合作学习存在问题

第1节 以自身为中心

在幼儿的合作学习发展中,大部分幼儿通常以自身为中心。主要是由于幼儿多数属于独生子女,其身上集中了全家人的关爱,幼儿处于长期的关爱之中,会养成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导致幼儿在日常活动中,目中无人,经常对其他幼儿发号指令,不利于幼儿间进行合理的沟通。虽然大班的幼儿经过一段时间的幼儿园学习得到一定程度的改进,但是这种改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我为中心的现象。

例如大班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已经具备了简单的合作意识,不需要教师的安排就可以组织游戏的进行,但是当游戏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时候,大班幼儿往往会将责任推脱给其他幼儿,即使是自身存在的错误,也不会主动承担。由此可见,大班幼儿已经具备简单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行为,可以主动去寻找其他伙伴进行合作学习,并且可以和其他伙伴进行简单的合作交流。但由于其缺乏一定的合作经验和能力,致使大班幼儿在合作过程中面临选择的时候,往往会着重考虑自身的利益。这种现象不利于开展合作学习,同时限制幼儿的全面发展。

[11]

。因此大班幼儿仍然存在以自第2节 缺乏合作的机遇

在幼儿合作学习的发展中,大部分幼儿缺乏合作学习的机会。具体来讲,现今随着城乡一体快速发展阶段,众多家长将重心放在生计与工作方面,对孩子给予关心陪伴非常少,很难花费时间与精力来陪孩子。而在高楼林立生活条件下绝大部分独生子女只能独自玩耍。同时在幼儿园的生活中,大班幼儿虽然可以进行简单的合作学习,但是由于幼儿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合作经验,致使其合作行为缺乏成效[11]。另外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学校过于重视幼儿技能的掌握,将大部分精力用于幼儿的技能提升,未能给幼儿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机遇,诸多因素导致幼儿缺乏合作机遇,不利于幼儿合作能力的提升。

第3节 缺乏对合作要求的认知

在大班幼儿的发展中,虽然已经具备简单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但是缺乏对合作要求的认知,难以理解在活动中具体需要做什么,进而导致合作学习的过程无组织,绥化学院2016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无纪律,不利于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并且不利于提升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进行教学活动时,有些老师怀揣只通过适当点拨与提示,幼儿便能清楚明了心态教学,他们认为没有必要花费时间反复讨论合作学习内容[12]。而这种合作学习方式,幼儿想要形成认知及体验感非常困难,因此合作动机与学习积极性难以被调动起来,导致合作学习最终只局限于表面文章,只是单纯为了达到合作目的而开展合作学习。

课堂教学放任自流太多,有些老师为对学习时间进行控制,在幼儿还没有走入到合作学习状态中时,或者幼儿正激烈讨论时,便草草了事,造成虎头蛇尾的现象,这样对合作学习随意开始与结束,最终良好学习效果自然得不到保障。

第4节 缺乏合作学习的评价

现今在关于大班幼儿方面合作学习中还存在缺乏合作学习评价的问题。即仅仅是注重合作学习的开展过程,不重视合作效果实际有效评价。具体来讲一些幼儿教师往往对合作学习的实际活动过程予以较高的关注,在活动中通过方法的创新以及活动主题的创新进而实施合作学习方面教育。但是对合作学习的实际效果往往不够关注。幼儿在划分小组基础上完成任务即合作活动结束,教师并没有对各个小组幼儿的实际合作结果与合作过程进行点评以及总结。

此外部分幼儿教师虽然对合作活动予以了一定的评价,但是往往是以自身主观判断进行评价,也就是说幼儿教师觉的哪个小组任务完成的好就予以表扬,对于任务完成较差的则予以批评[13]。其实对于合作活动任务的完成并不代表着合作效果较好,而对合作活动的评价则需要建立在多个角度层面的,例如小组成员之间配合以及小组成员是否具有组织性等等。忽视幼儿合作互动评价对幼儿合作活动的良好开展显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绥化学院2016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第4章 大班幼儿合作学习指导策略

第1节 转变教育理念改善幼儿自我中心问题

在幼儿的发展中,由于家长的宠爱,致使幼儿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不利于幼儿开展合作学习,并且不利于幼儿素养的全面提升。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和家长要不断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培养大班幼儿合作意识,从而可以使幼儿在同班级同学、教师和家长的合作与学习当中获得知识,并体会到生活的乐趣。对于大班幼儿而言,虽然在思想和行为方面要较中小班幼儿更加成熟,但仍然存在前文所述的以自身为中心的相关问题。因此,家长和教师需在充分认识到这点的前提下,加强和大班幼儿的沟通,了解幼儿的真实想法,在提高其合作学习意识的基础上,以良好的沟通环境为大班幼儿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同时为其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打下良好的铺垫。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和家长要起到榜样的作用,以便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幼儿的发展。例如在学校的教育中,教师可以对有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幼儿进行奖励,使其他幼儿可以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榜样幼儿的行为,进而可以更好的培养幼儿的合作学习能力。

在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方面,由于幼儿缺乏相应的合作学习机会,致使其缺乏相应的合作意识,不利于合理的开展合作学习活动。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该积极转变自身的观念,以便可以制定合理的措施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教师通过组织适当的活动,可以加强对幼儿的引导,进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例如,教师在日常活动中,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适当的增加活动的难度,如可以组织学生布置教室,教室可以组织幼儿搬桌子,并且不断的引导其寻找其他幼儿来合作搬桌子。通过这种分工合作的方式,可以逐步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使幼儿体会到合作带来的优势。

第2节 创建合作情境提供合作机遇

通常来讲合作学习的教学情境应该是建立在随意的以及轻松的和无拘无束教学氛围基础上实现的。在幼儿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由于缺乏相应的合作学习机会,致使幼儿缺乏相应的合作学习能力,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家长和教师要为幼儿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和情境。例如幼儿由于具有孩子的天性,相对喜欢玩耍,教师可以适当的组织游戏来培养幼儿的合作学习能力。

绥化学院2016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如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拼图游戏,教师将拼图的各个部分发给不同的学生,并且告诉学生想要完成拼图需要从其他人那里获取。而对于一些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交往、常常独自玩耍看书的幼儿,教师可以进行“娃娃家”学习情境的良好创设,引导幼儿成为“娃娃家”的主人,而教师则可以充当“娃娃家”的客人,这个时候幼儿作为“小主人”开心的接待“客人”,给“客人”分享蛋糕以及水果和玩具等等,并和“客人”进行良好对话,这个时候教师作为“客人”可以将其他小朋友引入“娃娃家”活动中,而其他小朋友同样以“客人”的身份和“小主人”进行一起玩耍学习。通过这样的情境,幼儿可以积极的同其他幼儿进行交流,继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幼儿的合作学习能力。另外,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倾听幼儿的心声,加强对幼儿的鼓励和引导。幼儿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不断的提升自身的合作技能,进而可以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发展。此外幼儿在合作学习中还能够赢得他人关注与尊重,最终实现合作技能的良好提高。

第3节 提高幼儿对合作要求的认知

在幼儿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中,由于幼儿缺乏相应的活动机会,致使幼儿不能合理的对合作学习进行认知,导致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知道如何开展活动。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工。在进行分工的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第一点是要遵循优势互补的原则,在进行合作学习分工的过程中,要保证同一组别中具备素质较强和素质较弱的学生,这样可以增加其合作的能力;第二点是遵循责任到个人的原则,为了避免幼儿半途而废,教师要制定合理的惩罚措施,以便增加幼儿的责任感;第三点是要选出组长。组长要具有合作的能力,并且要具备协调的能力;第四点是教师要加强对幼儿的引导,对于不知道该做什么的学生,要给予一定的鼓励和引导,使其可以更好的融入合作学习中。例如可以用绘画为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素质情况,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小组中要具有不同素质的幼儿,如绘画能力较强的可以负责绘画,认真仔细的学生可以负责涂色。在分组完成后,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素质情况,选出组长,组长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起到协调和管理的作用。在绘画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针对盲目的学生,要给予其鼓励,并且给予其适当的指导,使幼儿可以积极的融入到合作学习中,进而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绥化学院2016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第4节 转变教育理念

对幼儿合作学习的评价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不可否认的是在现在的教育模式中,快餐式的教育模式往往提高了技术能力上的进步层次。但是学前教育往往是需要大量时间的一种教育,更多的是一种长期认知能力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合作活动任务完成较好很多是个体幼儿能力的展现,小组成员之间是否进行了良好的配合,以及小组成员是否真正的体验了合作的过程,这些问题尚有待商榷。而要摆脱类似数学教育中1+1=2的教育模式,就需要幼儿教师能够对幼儿的合作活动的实际效果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对幼儿的合作学习给予多方面评价。

例如教师对活动过程中小组成员积极配合的小组予以良好评价,再比如教师对活动过程中小组成员有序开展活动内容的小组予以良好评价等。同时教师还应该从幼儿实际合作学习过程中看到每个幼儿的独特性并发掘其优点,给予幼儿不同方面的鼓励,可以鼓励幼儿活动中较为认真的态度,也可以是鼓励幼儿合作中的忍让以及配合等等,总之教师应该从注重幼儿合作学习并给予其合作学习实际效果多元化评价,这样才能真正的促进幼儿形成较好的合作意识。

绥化学院2016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综上分析可知,幼儿作为国家未来繁荣的重要实施载体,加强幼儿教育对于幼儿自身以及国家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合作学习作为幼儿阶段比较新型的一种学习方式对于幼儿的实际发展能够带来较为积极的影响。在大班幼儿合作学习的开展中,幼儿存在幼儿缺乏合作意识、缺乏合作能力和缺乏合作机会等问题,制约着幼儿素质的提升。针对这种现象,幼儿家长和教师应该制定合理的措施,运用科学的方式来提升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以期我国幼儿的素质可以得到全面的提升。

绥化学院2016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陆雅雯.浅谈幼儿园环境教育的重要性[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10(05):121-122.[2] 杨晨.大班幼儿合作能力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绥化市某幼儿园为例[J].学周刊,2015,07(04):218-219.[3] 秦红.培养幼儿集体合作精神的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2012,02(19):174-175.[4] 孟繁慧.促进幼儿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02(19):87-88.[5] 何敏宏.浅谈幼儿交往合作能力的培养[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11(15):129-130.[6] 车燕虹.试论幼儿合作交往技能的培养[J].学前教育研究,2001(2):14-16 [7] 汪艾桂,张倩.关于幼儿合作行为培养的研究报告[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4(5):149

[8] 刘振中.西方合作学习研究述评[J].上海教育科研,1997(4):18-22

[9] 裴娣娜.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发展性教学实验室研究报告[J].学科教育,2000(2):1-6

[10] 肖川.论学习方式的变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3):41-44

[11] 陈琴.4-6 岁儿童合作行为认知发展特点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4):14

[12] 陈琴.4-6 岁儿童合作行为认知发展特点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4):14

[13] 陈琴,庞丽娟.幼儿认知发展特点的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2(1):38-43

绥化学院2016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历时将近两个月的时间终于将这篇论文写完,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障碍,都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度过了。尤其要强烈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对我进行了无私的指导和帮助,不厌其烦的帮助进行论文的修改和改进。另外在校图书馆查找资料的时候,图书馆的老师也给我提供了很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在此向帮助和指导过我的各位老师表示最中心的感谢!

感谢这篇论文所涉及到的各位学者。本文引用了数位学者的研究文献,如果没有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帮助和启发,我将很难完成本篇论文的写作。

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予我较多素材,还在论文的撰写和排版灯过程中提供热情的帮助。

由于我的学术水平有限,所写论文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学友批评和指正!

下载大班幼儿彩泥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的研究详解[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班幼儿彩泥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的研究详解[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户外运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幼儿户外运动中的观察与指导 生命在于运动,在一个人的发展过程中,健康的生命是保证人的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的认知、情感、意志和个性等方面的发展,都需要建立在基本的身体健康......

    大班美术欣赏中教师指导策略

    大班美术欣赏中教师指导策略 艺术教育所指向的儿童艺术素质的培养越来越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而应是综合的。对包括技法在内的操作能力的培养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从这个意义......

    浅谈幼儿科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指导的策略

    浅谈幼儿科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指导的策略 裘村镇中心幼儿园韩飞珍 幼儿园科学教育,担任着向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所以在幼儿园加强科学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幼儿园的科......

    大班幼儿体育游戏指导策略研究(优秀范文5篇)

    大班幼儿体育游戏指导策略研究 大班幼儿体育游戏指导策略研究 ——以鞍山市铁西区某幼儿园为例 摘要 体育游戏可以使幼儿得到身体素质的提高,思维能力发展、动作协调性提......

    大班幼儿阅读活动的形式及指导策略

    大班幼儿阅读活动的形式及指导策略 一、大班幼儿的阅读特点 大班幼儿经过两年的阅读培养,对阅读已产生了较为浓厚的兴趣,并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如:能较自主地阅读图画故事书......

    大班幼儿早期阅读指导策略(五篇)

    大班幼儿早期阅读指导策略 作者:徐雯 来源:《上海托幼》2008.5 上传时间:2008-10-16 08:00:00 关键词:早期阅读,指导策略 大班幼儿早期阅读指导策略 早期阅读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

    浅谈幼儿科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指导的策略(模版)

    浅谈幼儿科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指导的策略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必然需要,它是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充分体现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幼儿来说,科学是......

    绘画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绘画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石榴班(大班张月华 幼儿绘画活动, 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一种活动, 幼儿绘画的过程是幼 儿追求美、向往美、表达美的过程。本文以幼儿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