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信息技术教学的软件和硬件(共5篇)

时间:2019-05-15 05:12: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效课堂-信息技术教学的软件和硬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效课堂-信息技术教学的软件和硬件》。

第一篇:高效课堂-信息技术教学的软件和硬件

高效课堂-信息技术教学的软件和硬件

[摘要] 高效课堂教学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使学生“爱学习”、“会学习”,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时代性的课程,本文提出从软件和硬件两方面来打造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做到让信息技术服务于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关键词] 高效课堂 信息技术教学

初中 “软”环境 “硬”环境

高效课堂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潮流,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给予革新、提升和深化。为了进一步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推进中小学课程改革、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德兴市教育局把2010年确定为“高效课堂建设年”,在全市中小学深入开展“高效课堂”创建活动,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随着这股高效课堂改革之风袭卷开来,我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从事教学十一年,也积极投入到“高效课堂”创建活动中去。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时代性的课程,随着信息技术学科的开设,大家都深知可以把信息技术作为每个人学习和认知的工具,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解决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由此可见,打造信息技术教学的高效课堂是当务之急。如何在有限的40分钟内提高课堂效率,在和谐的环境与氛围中构建信息技术教学的高效课堂是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共同探讨的课题。下面我将从“软”环境和“硬”环境两个方面来谈谈如何打造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高效课堂。

一、打造“软”环境,提高课堂效率

(一)、树立学生正确的学习观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不是主要考试科目,是副课,许多学生和家长不是很重视,在学生眼里,信息技术课就是他们玩游戏、上网冲浪的时刻,在他们的心中,或许想当然地就有这样的一个等式,那就是“信息技术课=上网+玩游戏”。这个等式显然是不成立的,上网和玩游戏只是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一些形式而已。初中信息技术课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知识来创新学习、辅助学习的能力。要想实现这个教学目标,首先必须解决一个问题,就是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让他们能够在快乐中学习,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要让学生明确,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一样重要,终生有用的基本能力之一。

(二)、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新课改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为落实新课改的培育目标,信息技术教学必须转变观念,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应该认识到,信息技术课是必修课,管理上要正规起来,一旦教学管理层面不重视,学生就很容易把它当作休闲课、玩耍课,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也变得很难了。信息技术教育是素质教学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素质的培养是各门学科教育共同努力的结果,各科学科的教学内容可以不一样,但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一点上不存在差别。在日常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多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引导学生进行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三)、创新授课模式,活用教学方法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感兴趣的信息资源,再现真实的情景,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良好氛围中自主、积极地学习,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眼界,增强了学生探索知识的强烈欲望。比如:在教学《Excel2003的函数计算》一节时,以“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求一组考试成绩数据的总分、平均分为开始来导入新课,师生之间开展计算竞赛,使学生亲身体验电脑计算的奇特,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带着炽热的追求和老师竞赛时的演示去自主探索利用电子表格进行公式计算的方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教无定法,但教定要有法”。这是各科教学必须遵守的一个通用原则。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能力,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Excel2003的公式》一课,课程的要求是让学生懂得利用Excel2003的公式计算日常工作的各种报表,教育学生要公正、准确地做好各种报表;不要弄虚作假,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使学生逐渐体会到“学有所用”的快乐。根据该课程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演示和讲授相结合的方法,中间穿插任务驱动、赏识教育等方法,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享受发现的乐趣。

(四)、运用评价激励,培养创新意识

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用激励式评价,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和学习目标的实现,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因此,我在计算机学习过程中以激励为主,多鼓励,少批评,通过各种活动来增加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决心。由于孩子喜欢听表扬,那老师就不要吝惜你的语言,多给他们一些鼓励的话语,如:“今天你做的最好”,“某某最出色”,“好样的”等。还要注意多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因材施教,适当降低操作任务的难度,让每个学生都有一种成功感,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增强自信心。总之,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成绩的进步,更要鼓励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对学生能积极地发言、认真地练习,及时完成作业等都要及时地鼓励。我们适当的激励,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让学生想学、乐学、爱学,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打造高效课堂。

二、改善“硬”环境,服务高效课堂 目前,虽然大家已经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但要让其开展起来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硬件设施的不足。比如我校组建的微机室,由于学生多计算机少,上课时经常是两、三个学生共用一台电脑,根本无法实现人手一机,部分学生只能“望机兴叹”。信息技术教学很难正常开展,更谈不上去打造高效课堂。要想打造信息技术课堂的高效性,首先要做到人手一机(每台电脑要有显卡、网卡、声卡、硬盘和光驱等配件),由于机房电脑不带声卡,学生经常会抱怨无法播放音频或视频资料;其次,要有投影仪和黑板,在以往的教学当中,没有投影仪,教师只能通过一张嘴,无法进行准确的演示操作,有的机房甚至连黑板都没有,在上理论课时,教师无法进行板书。

因此,我认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如果要顺利开展,机房硬件环境的改善事在必行,也希望在以后的学校建设中,我们的决策者们加大对信息技术教育设施的投入,不断改善信息技术教育的“硬”环境,从而解决信息技术教育设施的“温饱”问题。

总而言之,要上好初中信息技术这门课,真正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的高效性,首先我们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让他们不是单纯的“玩”,而是带有目的性的学习,从而使学生能够学到计算机的实用知识和技能,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实现信息技术课程开办的目的;二是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多与学生进行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三是充分考虑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等因素,根据课程本身的特征,充分利用灵活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将学生吸引到有意义的学习上面来;四是在教学过程中多用激励式评价;五是改善信息技术教育设施,为信息技术教学提供良好的“硬”环境。以上几点是本人归纳的粗略的意见,有很多的不足之处,要打造成功的信息技术教学的高效课堂,还有待我们不断去努力,去提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基[2000年]35号文,2000.11 2.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项国雄,2008.5

第二篇:学校建设硬件和软件

学校建设软件比硬件重要

谢谢主席,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们所说的学校建设中的学校包括小学、初中、高中、高职、高专和大学等一系列关于教育方面的学校建设.而硬件与软件是近年出现的一对新名词。根据教育部2号文件中的解释:所谓学校建设中的硬件指的学校投入大量资金所形成的物化环境,它包括:校舍、教学设施、设备,教学楼等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物质。软件是指与硬件相对的管理工作的人和相应的管理措施、相关的资料。它包括:师资的素质、教育系统、文化氛围、管理过程中的资料建设等一系列管理中的内在要素。

1938年,在那个历史动荡风雨飘摇的年代中,北大、清华、南开组成了著名的西南联合大学,其师资精英荟萃,人才济济,当时的联大在“学生宿舍全是茅草房,教室、办公室、学校的图书馆,都被日本飞机炸毁”等硬件设施及其恶劣的情况下,正是因为有了梅贻琦、蒋梦麟等数十位诲人不倦的学术大师,在师资力量和优秀的教育系统等软件设施十分充足的情况下,才谱写了当时联大弦歌不断的华美乐章。

今天我方的观点是:学校建设软件比硬件重要,但是需要明确的是今天我们判断何者更重要的标准在于:软件设施和硬件设施哪一个更有利于学校的建设、管理和发展,哪一个更有助于学生在学校达到求学目,同时也使学校的建设管理达到最优化。

首先从判断一个学校的建学目的来看,根据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育改革工程”中的解释:学校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的教育的组织机构,这就在一个硬性指标上突出了学校建设的意义在于人才教育培养,突出了一所学校本质核心的共同属性是在于教育。

其次从学校的教学功能来看,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曾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也,有大师之谓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关键全在于有没有好老师,有没有好的软件设施。当然,我们并不否认硬件在学校建设中所起到的作用,但2011年教育部办公厅2号文件中的解释却说:硬件设施能满足学生的基本要求即可,可对于软件的需求里面却不断的提到“进步、促进、创新、发展”等字句,可见在学校建设中更多的还是软件在发生作用。

一所学校如果拥有有高大的建筑,漂亮的校舍,大的教育规模,及所谓硬件方面的优越性,当然更好,但是如果一所学校只有这些,是不是显得太过于苍白,缺少了灵魂,缺少了生机呢?而拥有软件设备则不然:在师资软件方面,学校老师拥有更多的学术信息,具备更多的学术能力。他们是一所学校的绝对中坚力量,拥有强大师资的学校教学软件才能完美的推动一所学校科研的突破力,发展力和创新力。才能成就一所学校的学术之大。

拥有一流的硬件设备,三流的科研队伍,这样的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在面对社会竞争力、职场淘汰力、攻击力,真的能够很好的适应吗?真的能够很好的生存发展下去吗?这就需要打上一个问号了。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学校建设软件比硬件重要”

我的陈词完毕,谢谢大家。

第三篇: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们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们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专家的话给人以启迪,课堂教学就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然而当前,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暴露出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一些貌似遵循课改要求、实质偏离课改理念的教学行为应运而生,致使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许多低效或无效现象。因而,激活课堂,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现代教学的当务之急。那怎么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专题一得学习,体会如下: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虽然表现在不同的层次上,但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而高效的教学就是立足“新课标”: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同时,我们要努力做到:

一,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开展教学活动。学生的个性是有差异性的,我们不能使用权统一性和整齐性的练习,因为那样会使优等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消,因此我们应正视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促进各自不同地发展。教师可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自由选择。

第二,让课堂回归真实生活。

第三、让学生动手操作,是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基本要求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操作性、实践性是最主要的学科特点,这也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评价标准。只有亲自动手,亲自实践,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奥妙;只有积极思维,多动手操作,才能提高计算机水平。例如,对于刚接触电脑的学生,鼠标操作的基本技能,教师的讲解是非常好理解的,在实际操作中就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这时就需要学生多练,多动手。教师可以安排学生玩一些练习鼠标的小游戏,让学生在玩中练,练中玩,这样不仅寓教于乐,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操作鼠标的技能。对于画图过程中各个工具的使用方法,也只有让学生多画,临摹画,指定主题作画,自创主题作画,让学生运用各种方法,完成各种任务,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提高能力。

第四篇: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计划

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计划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教学显得越来越重要,信息技术课以它独特的魅力展现着它特独特的作用。信息技术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还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一般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初中、高中阶段开设的信息技术课,另一种是将信息技术内容整合到其他学科课程中去,使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与其他学科的教学过程紧密结合起来。两种模式各有优点,而且是紧密联系和相互依存的,信息技术与各科的整合,对于教学过程的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信息技术的“整合模式”将成为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应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尽量发挥现有信息技术水平,积极探讨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更好的完成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任务。

一、选用优质高效的教学模式与方法

传统的教学包括教师、学生、教材三个主要因素,有信息技术介入的现代教学又多了媒体这一因素。当今而言,教学模式就是指教学过程中的这四个主要因素的相对稳定的结构形式。教学方法是指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的方式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均是在一定的教育教学和学习的理论思想指导下,由教育任务、教学目标、学科教学内容很学生年龄特点、学习基础及情绪等因素决定的。信息技术课程虽然也有理论基础知识,但更多的是技术操作实践,其教学目标虽然也要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内容,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操作技能,并进而形成熟练的技巧。这样的学科性质和教学目标就决定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具有其独特性。总结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以来的实践经验可和研究成果,大都采用以下几种主要模式:

1、多媒体优化组课堂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即在通常的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使二者各展其长、相得益彰,使教学过程得以优化。这种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图、文、声并茂、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加强了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如在教学《詹天佑》这篇课文时,课文涉及到的“六个工作面”和“人字形铁路”学生未感知,也难以想象。因此,课堂上若在启发学生以后出示相关的课件,并且在课件展示的过程中伴随着声情并茂的相关课文的朗读,“六个工作面”和“人字形铁路”上行驶的列车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既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克服了语文学习中的难题,又培养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2、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即是以合作思想为灵魂,以小组学习为教学主体,辅以灵活快速的反馈矫正和合作性的激励手段等,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有利于全体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学习的良好环境。该模式的优势是:有利于学生主动合作学习的欲望和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交往和组织能力。采用这一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面向全体、交流合作的原则,要采用优化组织、优势互补、合作为主、竞争为辅的组织形式;要进行以教师精讲为辅,学生自学互助为主,并适时进行小组认可及评价等。

3、多媒体网络交互的教学模式

网络教学就是将计算机、多媒体、网络、超文本、超媒体技术运用于教学过程。该模式的突出特点是教学过程中实时交互性,即在网上的各个问题,不论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都可以及时问答交流。在师生交互中,学生可以得到教师的指点,在生生交互中,可以进行协作学习。在有相应课件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人机交互,在这种人机交互中,学生可以更有效地获得图、文、声、像并茂的教育信息。该模式的优势是能够有效的组织与管理教学信息资源,有利于信息交流与共享,有利于做到因材施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因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的重心在于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技能,并能形成熟练技巧,在教学方法方面,讲解阐述、探究研讨只是基础和前提,重点是选用操作示范、指导练习等方法,其中指导学生自主练习的教学方法应占更大的比重。

二、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所谓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以其他学科知识的教与学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去,使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又能培养学生解决其他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在信息技术课程整合中,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教学的总体能力目标是一致的。但对于不同学科定位,信息技术的作用是不一样的,为此可以将信息技术课程整合为三种基本课程模式。为更好的完成信息技术的教学任务,教学中,必须加强信息技术与各科的整合。

1、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对象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开设,主要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和基本工具的使用,然而,信息技术课程并不仅仅是为了学习信息技术本身,还要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同样要按照课程整合的理念,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整合到实际任务中进行学习。这些任务可以是其他学科的知识,也可以使社会性的问题。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灵活创新,即使相同的知识点,在完成所要求的学科目标的前提下,要根据不同的学校环境教师特长和社会背景等,创设不同的情景任务进行教学,不应拘泥于教材和参考书提供的材料。

2、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

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利用信息技术完全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服务。在这种整合模式下,教师和学生在信息技术帮助下,分别进行教学,首先,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决定用什么形式来呈现教学内容,并以可见或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或写作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教师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得到较大的体现,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通过整合的任务,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积极性。

3、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

学生作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以类似学科研究的方式,在信息技术帮助下,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并最终以电脑作品的形式完成研究任务。例如课件《太阳系》:上课前首先让学生收集关于太阳系的资料,经过重新组合调整连接,制作了一个新的网页。在上课时,进行完学生已有知识的学习后,让学生自由浏览网页寻找自己还想了解的知识。学生把自己想了解的知识或作手抄报或做成幻灯片。通过这一过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且体会到网上学习的过程,使他们不仅学到了现有的知识,而且体会到网上学习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性课题中的整合任务,一般不是教材中的内容,而是课后延伸,甚至是社会现实问题,如环境保护、旅游类问题等,课题的设置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年龄特点,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一般低年级以生活实践性活动为主,高年级以社会综合性课题学习为主。

鉴于以上几种整合模式,教师在整合课程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从其他学科或现实中的问题入手,借助这些有实际背景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加深对信息技术的理解与掌握;另一方面,还要安排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网络和其他手段获取信息,学会使用信息工具和信息手段来分析处理信息,并且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完成任务,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是教学资源和教学要求的有机结合。我们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各科课程的整合。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任务,不只是信息技术教师的任务,而是所有教师共同的责任。让我们携起手来,为更好的完成信息技术的教育任务而共同努力。

第五篇: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计划

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计划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教学显得越来越重要,信息技术课以它独特的魅力展现着它特独特的作用。信息技术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还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一般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初中、高中阶段开设的信息技术课,另一种是将信息技术内容整合到其他学科课程中去,使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与其他学科的教学过程紧密结合起来。两种模式各有优点,而且是紧密联系和相互依存的,信息技术与各科的整合,对于教学过程的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信息技术的“整合模式”将成为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应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尽量发挥现有信息技术水平,积极探讨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更好的完成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任务。

一、选用优质高效的教学模式与方法

传统的教学包括教师、学生、教材三个主要因素,有信息技术介入的现代教学又多了媒体这一因素。当今而言,教学模式就是指教学过程中的这四个主要因素的相对稳定的结构形式。教学方法是指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的方式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均是在一定的教育教学和学习的理论思想指导下,由教育任务、教学目标、学科教学内容很学生年龄特点、学习基础及情绪等因素决定的。信息技术课程虽然也有理论基础知识,但更多的是技术操作实践,其教学目标虽然也要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内容,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操作技能,并进而形成熟练的技巧。这样的学科性质和教学目标就决定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具有其独特性。总结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以来的实践经验可和研究成果,大都采用以下几种主要模式:

1、多媒体优化组课堂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即在通常的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使二者各展其长、相得益彰,使教学过程得以优化。这种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图、文、声并茂、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加强了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如在教学《詹天佑》这篇课文时,课文涉及到的“六个工作面”和“人字形铁路”学生未感知,也难以想象。因此,课堂上若在启发学生以后出示相关的课件,并且在课件展示的过程中伴随着声情并茂的相关课文的朗读,“六个工作面”和“人字形铁路”上行驶的列车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既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克服了语文学习中的难题,又培养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2、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即是以合作思想为灵魂,以小组学习为教学主体,辅以灵活快速的反馈矫正和合作性的激励手段等,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有利于全体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学习的良好环境。该模式的优势是:有利于学生主动合作学习的欲望和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交往和组织能力。采用这一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面向全体、交流合作的原则,要采用优化组织、优势互补、合作为主、竞争为辅的组织形式;要进行以教师精讲为辅,学生自学互助为主,并适时进行小组认可及评价等。

3、多媒体网络交互的教学模式

网络教学就是将计算机、多媒体、网络、超文本、超媒体技术运用于教学过程。该模式的突出特点是教学过程中实时交互性,即在网上的各个问题,不论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都可以及时问答交流。在师生交互中,学生可以得到教师的指点,在生生交互中,可以进行协作学习。在有相应课件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人机交互,在这种人机交互中,学生可以更有效地获得图、文、声、像并茂的教育信息。该模式的优势是能够有效的组织与管理教学信息资源,有利于信息交流与共享,有利于做到因材施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因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的重心在于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技能,并能形成熟练技巧,在教学方法方面,讲解阐述、探究研讨只是基础和前提,重点是选用操作示范、指导练习等方法,其中指导学生自主练习的教学方法应占更大的比重。

二、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所谓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以其他学科知识的教与学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去,使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又能培养学生解决其他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在信息技术课程整合中,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教学的总体能力目标是一致的。但对于不同学科定位,信息技术的作用是不一样的,为此可以将信息技术课程整合为三种基本课程模式。为更好的完成信息技术的教学任务,教学中,必须加强信息技术与各科的整合。

1、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对象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开设,主要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和基本工具的使用,然而,信息技术课程并不仅仅是为了学习信息技术本身,还要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同样要按照课程整合的理念,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整合到实际任务中进行学习。这些任务可以是其他学科的知识,也可以使社会性的问题。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灵活创新,即使相同的知识点,在完成所要求的学科目标的前提下,要根据不同的学校环境教师特长和社会背景等,创设不同的情景任务进行教学,不应拘泥于教材和参考书提供的材料。

2、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

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利用信息技术完全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服务。在这种整合模式下,教师和学生在信息技术帮助下,分别进行教学,首先,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决定用什么形式来呈现教学内容,并以可见或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或写作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教师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在整个教学过

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得到较大的体现,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通过整合的任务,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积极性。

3、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

学生作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以类似学科研究的方式,在信息技术帮助下,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并最终以电脑作品的形式完成研究任务。例如课件《太阳系》:上课前首先让学生收集关于太阳系的资料,经过重新组合调整连接,制作了一个新的网页。在上课时,进行完学生已有知识的学习后,让学生自由浏览网页寻找自己还想了解的知识。学生把自己想了解的知识或作手抄报或做成幻灯片。通过这一过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且体会到网上学习的过程,使他们不仅学到了现有的知识,而且体会到网上学习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性课题中的整合任务,一般不是教材中的内容,而是课后延伸,甚至是社会现实问题,如环境保护、旅游类问题等,课题的设置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年龄特点,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一般低年级以生活实践性活动为主,高年级以社会综合性课题学习为主。

鉴于以上几种整合模式,教师在整合课程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从其他学科或现实中的问题入手,借助这些有实际背景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加深对信息技术的理解与掌握;另一方面,还要安排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网络和其他手段获取信息,学会使用信息工具和信息手段来分析处理信息,并且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完成任务,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是教学资源和教学要求的有机结合。我们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各科课程的整合。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任务,不只是信息技术教师的任务,而是所有教师共同的责任。让我们携起手来,为更好的完成信息技术的教育任务而共同努力。

下载高效课堂-信息技术教学的软件和硬件(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效课堂-信息技术教学的软件和硬件(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硬件软件教学案(共5篇)

    2. 计算机组成 计算机系统由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构成。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是计算机运作的物质基础,它就好象一个人的躯体,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计算机的软件是各种计算机指......

    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共五则)

    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 根据学校“高效课堂”的计划和方案,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制订本学年信息技术学科高效课堂的方案如下:一、基本理念1、以人为本 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

    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探讨和体会(共5篇)

    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探讨和体会 [内容提要]新课标以学生发展为本,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进......

    怎样创建高效课堂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上高中时,刚刚学会思考,对各科的任课教师常有不同的评价与褒贬,印象最深刻的教师有两个,一个是教数学的老师,另一个是教物理的老师。老师的数学课曾最让我迷恋,因为这名教师,从不曾......

    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小学信息课是一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学科,出于这一点,许多信息教师都会觉得既然学生的兴趣很浓厚,那么课堂的效率自然会很高,因而忽略了建立高效课......

    巧用信息技术构建高效课堂

    巧用信息技术构建高效课堂 摘要:在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教师与时俱进,巧妙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恰当地运用于教学中,能......

    整合信息技术 实现高效课堂

    整合信息技术实现高效课堂 内容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结构,在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良好的语......

    运用信息技术打造高效课堂

    运用信息技术打造高效课堂 【关键词】 小学语文;信息技术;高效课堂【中图分类号】 G6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9―0096―0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