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体育课堂现状文献研究综述(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5 05:11: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小学生体育课堂现状文献研究综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小学生体育课堂现状文献研究综述》。

第一篇:中小学生体育课堂现状文献研究综述

中小学生体育课堂现状文献研究综述

摘要: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采取一定的教学手段,选择一定的教学组织形式,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中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时期,他们活泼爱动,很喜欢体育课,乐意参加体育活动。中小学体育教师应抓住这个时机,为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打好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使你全身心地投入到某一项活动中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体育课堂教学,是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

关键词:体育课堂 现状 管理

一、当前体育课堂教学

现代教育中经常听到一个词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从小学就开始强调,但是没有多少个是真正全面发展,才会发展到现在每年都要学生进行“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新时期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素质教育等指导思想的提出,给体育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小学校园里,体育课一个星期大概有两三节,一上课就做准备运动,跑步一圈,然后粗略地教一些体育技能,而大多时间,体育老师让学生们自由活动,由此就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安全问题,体育兴趣问题,体育素养问题,等等。在中学体育课就是为了奔着升学考试进行的,完全忽略了体育课堂的真正意义。

体育教师在教学观念上,存在着重运动技能教学,忽视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教学上以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和增强体质为目的,忽视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和锻炼习惯的培养;重视少数尖子生的选拔和培养,忽视全体学生的发展;忽视终身体育的功能,学生学习了大量的运动技术,可是对他们未来的生活

第 1 / 7 页

和工作并无多大的作用,离开学校后依然两手空空。1

在我初三时期,每天下午都要准时进行考试项目训练,马不停蹄,只为了中考体育成绩能过关。在体育课上,由于多数项目满分而只有一项仰卧起坐不及格,老师并没有教会我技巧,便罚我跑操场。当时心里是又爱又恨又悲伤,老师惩罚我是为了希望我能够反省,但对我的仰卧起坐技能并没多大帮助,盲目练习也只会让我的腰部疼痛。从这里可以看出,教学片面强调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生跟着老师做,不必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只要能“依样画葫芦”便是最好的教学了。这种重技能的传授式教学方法助长了学生学习的依赖性,泯灭了学生的创造性,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学习兴趣的激发,造成许多学生喜欢体育活动,而不喜欢体育课。

体育教学作为教与学的统一活动,在教学中师生间随时都在进行着交往和互动,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构成了体育教学的主要过程。2

无论是哪个科目的教学,都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没有了这个过程便不能称之为教学。但是这个过程不能是盲目的,一旦盲目进行,就失去了教学的真正的意义,距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更是遥远。而体育教学,不应该是老师一味地加强训练,高强度地练习,为了要应付考试,应该是老师要学会去发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有很大部分的学生根本不喜欢体育课,每次都会抱怨老师让他们累趴,让他们腰酸腿疼。离开“体育课”这三个字,他们却会很积极很愿意去打打球,跳跳绳。由此可见,体育教学中,老师应该积极地参与学生运动中,激发他们的兴趣以完成有意义的体育教学。

二、体育教学发展

而非课改实验区对照班由于实施的是传统的体育课程和体育学习评价,因过分强调学生体能和运动技能的绝对水平,过于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因而在“以人为本” 的当今社会,其 1 佚名,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 郭芙茉,新时期中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操作现状及对策

第 2 / 7 页

最终的教育效应非常有限。3

中小学体育素质教育是以发展基础体育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它是以优选的有效的体育内容、手段和方法,对中小学生体育素质的形成、发展施加积极影响的一种教育,是促进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和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培养体育的参与意识、能力和习惯的一种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中实施体育素质教育能使体育锻炼更有利于开发全脑,挖掘人的潜能,使中小学体育的实施建立在脑科学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体育的功能和作用。

80年代以来,在改革开放方针的指引下,学校体育教学改革起步,运动技能教育与身体全面发展教育相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主动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思想形成了主流。4

体育教学的发展体现在学校每年都会开展“体育运动节”这一项目上,这是一个可以让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也可以缓解学生学习的压力。学校是本着发展体育教学的目的和倡导体育教学多元化的目标来开展的,而学生在这一时期比上体育课要积极得多,因为在这里他们可以找到竞争的动力与乐趣,发现合作的意义,他们会呼喊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等口号来扩大气势。这是一个很明显不平衡的趋势,没有了体育课堂上老师的约束,他们尽情地在赛场上挥洒汗水,体验运动的快乐。所以,我们是不是应该思考一下,虽然我们开展了多元化的体育教学模式,但是为什么学生在体育课上和体育运动比赛场中区别那么大呢?是不是我们的体育课堂教育存在着隐形的缺陷呢?

三、体育课堂管理

由于体育课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的课程,很容易产生疲劳感,另外由于受到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学生对体育课更是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上课是能逃则逃、能躲则躲。教师更是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往往把体育技术课上成竞技课,忽视理论课的教学,严重的影响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然而,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任何教学手段、方法的运用都要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而定。小学 3 汪晓赞,多元体育学习评价对中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影响,体育学刊,2008(12)4 李晋裕,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2001

第 3 / 7 页

生正处在长身体的时期,他们活泼爱动,很喜欢体育课,乐意参加体育活动。小学体育教师应抓住这个时机,为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打好基础。通过体育课,不仅可以锻炼人的体力,而且可以开发智力,提高文化素质,促进个性发展,培养优良品德,陶冶美的情操。体育活动内容丰富,生动活泼,对小学生富有吸引力,能把广大学生引导到健康有益的活动中去,从而抵制社会上不良风气对儿童少年的侵蚀和影响。而小学生是处于一个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的时期,他们有探险精神,往往在自由的体育课堂上好动,出现违反课堂纪律等现象。既然体育课这么重要,那么如何才能上好呢?

作为我国人民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身体素质一直都是我国中小学教育的重点。由于中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不同,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兴趣培养,是发展中小学生体育爱好与特长的关键。5

一、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课堂管理思想与理念 1.加强学习,转变落后的课堂思想与管理理念 2.灵活运用新课标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

二、提高教师基本素质,提升课堂管理能力 1.备课 2.讲解 3.示范 4.口令

5.社会体育知识

三、掌握体育课堂管理方法和技巧,提高课堂管理水平

四、保持良好的课堂管理环境,提高管理效能。6

任海波,浅谈中小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民营科技,2009 彭芳,易娟,刘勤,中小学体育教师课堂管理策略研究,教学与管理,2003

第 4 / 7 页

在传统的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学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体育知识、技能、技巧的学习与训练,维持课堂纪律和课堂秩序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随着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体育新课标的教学思想与理念不断冲击着传统的课堂管理模式。因此,中小学体育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在课堂教学管理中,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树立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思想与管理理念。不断变换管理方法和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不仅能通过体育活动获取体育知识、技能和技巧,还能体验到平等、尊重和信任,轻松愉快地上好每一节体育课。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其生理与心理上都很幼稚,很容易依赖人、亲近人。于是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语气以表扬、鼓励为主,激励学生不断的努力;语言要亲切,有激情,有感染力,好像电视里少儿节目的主持人一样,让学生感到很亲切,玩得开心,学到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使之知识丰富,语言幽默,能力全面。如在设计一个体育理论和健康保健知识的教学时,就像组织一次少儿节目一样,首先讲授理论,然后设计很多相关的问题,进行抢答、分组竞赛等形式,老师起主持作用,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活跃,知识得到巩固,使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竞赛性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体育与健康教育的育体与保健相统一的独特风格。7

体育教师应尽可能地和学生一起参与活动,有意识地多安排学生自主练习和合作练习,让学生在平等、民主、自由的环境下相互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体验体育课的乐趣。多选择趣味性、健身性较强的教学内容。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性格、爱好以及学生的实际需要,尽量选择趣味性较强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自主地参与锻炼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此外,多表扬。在课堂上,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多一些爱心和帮助,对课堂表现有进步的学生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

东旺小学,如何上好小学体育课,2008

第 5 / 7 页

教学内容太难,会使学生遭受挫折,内心产生紧张和焦虑;教学内容太易,则不能为学生的智力活动提供足够的刺激,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无所事事的情况下有愿望、也有机会表现不良行为,教师教学方法单调乏味也容易使学生厌倦。8

多方位的示范可以消除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在体育教学中,由于学生生理的发育和心理的逐步成熟,尤其是男女性别差异的增大,加之教学中动作技术难度的变化,导致学生在教学中动作学习发生困难,特别是在教授复杂的动作时,处理不好,往往会使学生产生一种不好意思或不愿学甚至害怕的心理障碍,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对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巧妙地安排队形,充分考虑动作的性质及安全要求等因素,来确定示范的位置和方向,尽可能做到多方位教学,以解除学生的不必要的思想负担。

体育运动场地布局应注重学习化、活动化。9

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对现有的场地、器材进行精心设计、合理布置,如跨栏教学课中栏架的摆放等,倘若经过教师的构思和设计,合乎学生学习活动的需要,必将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加强体育教育专业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紧密结合,调整体育教育专业学科结构,建立适应各地体育教学需求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10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要加强与基础教育学校的联系,结合实际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组织体育教育专业教师和本科生定期到中小学进行教育实践活动。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做好示范。体育教师应着力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主要方面,在当前基础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时期,中小学体育正在探讨学校体育的改革方向,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应尽快适应这种改革,不仅要更新教育思想,更要更新自身的专业素质,从传统的“专业教育”的局限中解放出来,发展自己的素质教育能力。应该认真学习89 刘军,中小学生体育课堂问题行为分析与管理优化,教学与管理,2003 钟晓华,张允蚌,浅谈中小学体育课堂文化的重组,科教视野,2007 10 包莺,刘海元,我国体育教师队伍现状及加强建设对策,体育学刊,2009(5)

第 6 / 7 页

和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及时更新观念,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自主性、创造性、能动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与爱好,为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形成奉献出自己应有的劳动。

参考文献

[ 1 ] 佚名.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 2 ] 郭芙茉.新时期中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操作现状及对策.[ 3 ] 汪晓赞.多元体育学习评价对中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影响[ J ].体育学刊,2008(12)

[ 4 ] 李晋裕.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2001 [ 5 ] 任海波.浅谈中小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J ].民营科技,2009 [ 6 ] 彭芳,易娟,刘勤.中小学体育教师课堂管理策略研究[ J ].教学与管理,2003 [ 7 ] 东旺小学.如何上好小学体育课[ J ].2008 [ 8 ] 刘军.中小学生体育课堂问题行为分析与管理优化[ J ].教学与管理,2003 [ 9 ] 钟晓华,张允蚌.浅谈中小学体育课堂文化的重组[ J ].科教视野,2007 [ 10 ] 包莺,刘海元.我国体育教师队伍现状及加强建设对策[ J ].体育学刊,2009

第 7 / 7 页

第二篇:新课改以来中小学生评价研究文献综述

浅谈新课改以来中小学学生评价

外国语学院学科教学(英语)王艳艳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对新课改以来我国的中小学学生评价情况进行述评。结合学生评价发展的特点和时代的要求,特别是新课程的全面发展的评价思想,作者收集了近几年我国中文期刊上关于学生评价的30余篇论文,内容主要涉及一下几个方面:树立正确的学生评价思想意识,发展性的学生评价观念,多元化学生评价方法与原则等研究学生评价的问题和未来发展动向。

关键词:新课改,中小学生,学生评价,多元化,发展性 学生评价指在一定教育价值观指导下,根据一定的标准,运用现代教育评价的一系列方法和技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成绩,身心素质,情感态度等的发展过程和状况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学生评价一直起着指挥棒的作用。科学、客观的评价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使素质教育更好地实施,教育部于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要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一、明确评价目的,树立正确评价学生的思想意识

素质教育不是以目前升学或就业作为自己的直接目标,它的立足点是面向21世纪的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应明确评价的根本目的,应把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作为最高目标。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是一种依据目标,重视过程,及时反馈,促进发展的评价。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应摆正评价的指导思想,强调学生是有个性、有情感的,通过评价能促使学生的个性和情感得到充分发展。[张秀玲2009] 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检查、甄别和选拔,而是在于如何通过评价 来促使被评价者改进,促进他们的发展。评价是教学工作一个不可缺 少的组成部分,它对教学工作起激励、诊断、反馈、调控、评定的积极作用。对学生的评价是对教学结果的评价,没有评价也就没有反馈的过程,没有反馈,也就不清楚教学过程是否指向目标,原来提出的目标也就失去了导向作用,整个过程将会成为一个失控的过程。具体地说,对学生的考核与评价,在教学工作中有以下作用: 1.对学生来说,它能督促学生复习巩固学得的知识和技能,有助 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对教师来说,它能提供教师教学效果的信息,是制定下一步教学措施、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

3.对于学生的家长来说,学生的评价是他们了解子女在校情况的依据。家长了解了学生的在校情况后,可以和教师密切配合,帮助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学生的评价工作做好了可以起到上述积极的作用,但是如果指导思想不正确,它会给学生和教师施加压力,加重课业负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做好学生的评价工作。[张乐林2009]

二、发展性的学生评价观念

发展性课程评价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 它要求课程评价中必须把 学生的发展作为根本目的, 使之贯穿在课程开发过程的始终。发展性评价的关键, 要求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重视过程, 评价是主客体之间的互动过程, 评价作为一项活动, 存在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中, 只有强调评价双方的沟通、协商, 评价才能促进人的发展。另外,发展性评价强调评价给多次机会, 重视评价对象在过程中的转变, 在形成终结性评价之前, 评价主体会对评价对象指导帮助,并给以再次改正、修正的机会。[张进成2004]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成长和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的研究”项目组在《关于学生评价改革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指出发展性评价的特征是:基于目标;关注过程;注重差异;重视自我。

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发展,淡化原有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关注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发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控制功能,激发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

评价方式多样化,将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丰富评价与考试的方法,如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情景测验、行为观察和开放性考试等,追求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评价主体多元化,从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强调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建立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社区和专家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

注重过程评价,发展性评价强调收集并保存表明被评价者发展状况的关键资料,对这些资料的呈现和分析能够形成对被评价者发展变化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针对被评价者的优势和不足给予被评价者激励或具体、有针对性地改进建议。

关注个体差异,个体的差异不仅指考试成绩的差异,还包括生理特点、心理特征、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不同特点,正确地判断每个被评价者的不同特点及其发展潜力,为被评价者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的有针对性地建议。[刘建2008(9)]

三、多元化学生评价方法与原则

学生评价的多元化是指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元 化、评价方法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元 化等方面.发展性学生评价在关注教师主体同时,更注重学生的自评,把外部评价和自我评价结合起来。运用自我评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评价,有利于评价的公正性;另外发展性学生评价也强调教师、同伴及家长对学生的评价。因为他们可以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发展性学生评价强调对学生发展的全过程进行不断关注, 而不只是对学生发展的结果进行评价。它既关心学生的现在, 也重视学生的过去, 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因此, 发展性学生评价重 视质性评价的作用, 强调通过在学生发展的各个环节给予关注, 如通过学生作业、学生反思档案袋、教师日常观察、师生交流等多种形式, 收集和保存所有能够表明学生发展状况的关键资料, 通过这些资料的呈现和分析, 对教与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诊断, 形成对学生发展变化的正确而全面的认识。在重视质性评价的同时, 发展性学生评价并不排斥和否定量化评价, 而是把它们统整于一身, 根据评价内容和情景选择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 以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钱迎,李秀琴2005] 新课程的评价观念强调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而且更注重对过程的评价。其实,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不矛盾, 只是关注点发生了变化, 即从过分关注结果逐步转向对过程的关注, 转向更多地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和努力的过程,更加关注学生、教师和学校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只有关注过程的评价,才能及时了解学生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所做出的努力以及获得的进步,才有可能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地指导,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与此同时,也只有在关注过程中,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才能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价值观的形成,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形成性评价的内容是全方位的,方法是多样化的, 因而对学生的评价也是比较准确和客观的。更重要的是它能使学生变被动的、强迫性的学习为主动的、有兴趣的学习,变死 记硬背的学习为轻松愉快的学习。它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思考,同时也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这无疑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智能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王爱兰2004]

四、总结与展望

发展性评价的关键, 要求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重视过程, 评价是主客体之间的互动过程, 评价作为一项活动, 存在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中, 只有强调评价双方的沟通、协商, 评价才能促进人的发展。另外,发展性评价强调评价给多次机会, 重视评价对象在过程中的转变, 在形成终结性评价之前, 评价主体会对评价对象指导帮助,并给以再次改正、修正的机会。[张进成2004] 新课程理念下的发展性学生评价更加关注学生的“明天”,它以现代教育思想为导向,通过多元化、多视角的评价促进学生各方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新课程改革的宏伟目标。在育人过程中,采用这样的发展性学生评价,将对学生发展和我们的教育事业都有很大帮助。

新课程的实施意味着从过分关注学业成就逐步转向对综合素质的考查。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爆炸、竞争加剧、网络与信息时代的来临,仅仅掌握知识与技能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对人发展的要求,学业成就作为评价单一指标的局限性突显出来。新课程提倡在关注学生学业的同时要关注个体发展的其他方面,如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从考查学生学会了什么到对学生是否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等进行考察和综合评价。只有评价方法多样化才能与之相适应。所以评价学生强调质性评价如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和情景测验等,并与量化结果整和应用。将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应用多种评价方法,将能更清晰、更准确地描述学生的发展状况。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吴刚平博士曾说过:教育不应只是一种技巧和方法,否则它可能将丢掉教育的灵魂。教育应是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丰富人生⋯⋯评价应以不伤害学生为底线,给学生一种真实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孔德英,尤书才 2007] 参考文献

[1]孔德英,苗贵芬,发展性评价—新课程评价的理念,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 [2]沈兴伟, 发展性评价—新课程评价观,中北大学学报,2006 [3]柯森,王凯,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学生评价改进策略,2006

[4]李辉,姚韵红,课改背景下基于学生发展的新评价观,2007 [5]王爱兰,论新课程改革进程中学生评价观的转变,2003 [6]李守义,浅谈新课程下学生评价的改革,2009 [7]张乐林,我看新课改的学生评价,2009 [8]熊梅,新课程背景下学生评价标准的研究,2004 [9]张其志,新课程理念下地学生评价,2006 [10]钱迎,李秀芹,新课程视野下的发展性学生评价观,2005 [11]张进成,论新课程倡导的发展性评价,2004 [12]李胜芳,新课程理念下学生评价方式的变革,2006 [13]朱虹,新课程理念下发展性学生评价的特点,2008 [14]孔德英,尤书才,新课程理念下对学生评价的思考,2007 [15]刘建,普通高中学生学业评价中的发展性评价策略研究,2008

第三篇:国内课堂教学方法研究文献综述

我国教学方法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一 前言

影响学校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维的,其中教学方法是重要因素之一。它直接关系到教学工作的成败、教学效率的高低和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方法的问题日益凸现。为了确保学校课堂教学质量,更好的解决研究课堂教学方法及其发展改革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我国已有很多学者对这方面进行了研究。而本文主要对现有研究中有关课堂教学方法的相关资料文献进行分析,了解现有研究主要从哪些方面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研究,笔者试图总结现有研究的成果,并相应的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为今后进行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提供参考。

二、我国教学方法研究的基本现状

教学质量主要由“老师—教—学生”这三个方面构成,并以“教”为中心。为了确保教学质量,那就必须在教学方法方面进行一些研究改革。

自进人90年代以来,我国对教学方法研究的成果更是明显增多。出现了各种不同角度对教学方法的研究。

关于教学方法的研究,许多论者多从不同的方法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如马玉龙、喻成成就对教师如何讲好课从互动教学、启发教学、语言运用技巧这三方面进行介绍如何更好的实行教学[1],把这三种方法放在任何一个学科的教学中都是有利的;王晓军在把握了教师和学生两个课题主体上,充分分析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特点的,探讨了教师教学的一些新方法[2],提高了一堂课的质量,也为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参考。

当然,也有学者介绍国外关于教学方法分类研究的新成果。如刘华的《谈香港课堂教学方法之借鉴》这篇文章中,首先回顾了香港课堂教学典型案例,然后又阐明了其对我国课堂教学的启示[3],为现有的教学方法提供了参考。汤婧、姚利民则介绍了国外几种教学方法,并说明了它们对高校课堂教学的启示[4]。最我国的改革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方法的研究中,许多教学论教材也开始对其分析,这方面的成果在现在有很多。如鲍德全老师,他结合自己多年的化学教学经验,顺应新课改的要求,为中学化学老师在新课改下如何组织课堂、如何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提出了几点见解[5],类似的文章还有倪文华的《优化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的若干思考》[6];结合自己的专业教学经验总结思考,分析了几张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的对整个教学的影响。

在教学方法的科学应用上,许多学者就教学方法的合目的性与适用性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杜慧慧结合自己的数学教学经验为我们呈现了实现高效课堂的方法

[7],类似的还有孙淑珍提出了多媒体、课堂讨论、课下实践这三种方法以提高学习质量的观点[8];

关于教学方法的改革及选用,有论者从改革角度对之进行了研究。顾沛就提出了把握研究性教学,推进教学方法改革的观点,深刻剖析了研究性教学在概念、特点以及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9],是高校教学改革的新方向,这是很有时代意义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知识的更新和创新性人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所以对于广大社会来说,学校的科研和人才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而为更好的传承教学方法在这里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科学、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对教学和科研影响的问题应该得到广大理论工作者和教师的关注。

三、总结:

(一)看到的现教学方法研究不足之处

1.教学方法的界定不规范,不明确。

纵观现有的研究,对于教学方法的定义明显存在不规范,不明确的问题。就国外研究来说就有三种代表性的定义:休金娜认为“教学方法是以解决教学任务为目的的师生共同活动的方法”[10],犯了“同语反复”的错误;达尼洛夫等人认为“教学方法是指教师的工作方式和由教师领导的学生的工作方式”[11],犯了“定义过窄”和“属种颠倒”的错误;巴班斯基认为“教学方法是师生相互活动的途径与办法”[12],犯了“定义过宽”的错误。

2.教学方法的分类标准混乱。

虽然有许多人主张对教学方法进行分类,但由于教学方法本身的复杂性,所提出的分类依据也各种各样,会有很多的学者认为由于各个的看问题的角度不

同,出现各种各样的方法分类也就不足为怪。但是,站在理解和学习的角度,避免各种教学方法不一,笔者认为教育方法的分类必须还得有一个科学的标准。

3.研究方法过于单一。

从搜集的文献中很容易看出,现在我国大多数学者的研究方法都是使用经验总结法,笔者认为这种研究方法主观性太强,权威性不够,可信度不高。

4.提出的一些改进策略实践性不强。

大多数学者提出的改进策略都是太多雷同的、范围很广的方法,这些策略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运用到实际中又显得难于下手,太过于空洞,实践意义不大,可用价值不高。

(二)启示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方法的的发展,一方面要求广大教师要以正确的教育思想和科学方法作为指导,进行教学。另一方面,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要立足于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让他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体会、感受、探索和和创新教学方法,更好的促进教育的发展。

2.在研究内容上,《国家中长期教育与改革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规定要优先发展学前教育,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

根据这条规定很容易看出我国现对学前教育的研究很有限,研究者可以适当的向这方面转,为学前教育阶段的教师科学合理的进行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指导;

3.现有研究写作风格大多是教师自身教学经验的总结,理论性太强,显得枯燥乏味。

笔者认为,对以后的论文,应该多加一些教学案例,说明具体做法,或者附带教学视频,化抽象为具象,真正务实得说明自己的观点和具体实施措施。增强其可操作性和内容丰富性。

4.从研究视觉上:笔者认为,后来的研究者眼光要开阔长远一些,多看看外面的世界,了解国外的经验,取其精华,结合实际,更好的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玉龙,喻成成.对课堂教学方法的探讨,新课程(教研)[J],2010(07)

[2]王晓军.课堂教学方法初探,时代人物[J],2008(04)

[3]刘华.谈香港课堂教学方法之借鉴,现代企业教育[J],2009(08)

[4]汤婧,姚利民.国外课堂教学方法对我国高校课堂教学方法的启示,大家[J],2011(08)

[5]鲍德全.对新课标下化学课堂教学方法的几点见解,学周刊[J],2011(11)

[6]倪文华.优化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的若干思考,新课程[J],2011(09)

[7]杜杜慧慧.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高效课堂教学方法,出国与就业[J],2011(19)

[8]孙淑珍.浅谈新课改中的课堂教学方法,华章[J],2010(06)

[9]汤婧,姚利民.国外课堂教学方法对我国高校课堂教学方法的启示,大家[J],2011(08)

[10]休金娜.中小学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11]达尼洛夫、叶希波夫.教学论[M],北京:民教育出版社,1991.[12]巴班斯基.论教学过程最优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

第四篇: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研究文献综述

农村小学英语学习现状调查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我国自2001年开始在小学开设英语课以来,英语教学在小学取得了一些成果,也为小学英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整体的教学和学习现状不容乐观,出现了师资问题、教师教学问题、学生学习问题、以及外部教学资源不足等问题,且这些问题在农村表现尤为突出,这影响了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我们有必要对农村小学英语学习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促进农村小学英语教育稳步向前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英语教育;现状;对策

英语课程在小学开设以来,引起了众多的关注和研究,现对已有的研究成果从课程总体现状、小学英语教学对象特点、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小学英语学习现状和教学的外部资源现状这几方面进行综述,并力求从中寻找农村小学英语教育研究的新切入点。

一、课程总体现状

尽管国家教育部在2001年《教育部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2001年秋季,全国城市和县城小学开设英语课程;2002年秋季,乡镇所在地小学开设英语课程。在许多地区,区县城所在地的小学几乎是从三年级开设的,而中心校及其以下的农村学校开设英语课程的学校较少。有的学校英语虽然排上了课程表,但实际没人上课;有的学校刚开学时有英语课,不久就停了;有的是班主任兼课;有的即使是乡镇中心小学也至今未开英语课。

袁长清在宣城市区小学调查发现小学英语课时数不够,结构不合理。每周只有2课时,难以完成教学任务,而且都是40分钟长课时,教学频率低,学生遗忘率高,不符合学生学习规律。此外,在农村小学英语课程开设情况的文献资料的研究中发现,农村小学英语课程课时开设严重不足,问题更为突出,农村英语课开设情况差于城市小学。小学英语教学工作正在城乡全面展开,镇乡级小学3一6年级大部分开设了英语课,但许多课时得不到保证,有些周课时能保证在3节,每周2节、1节的占大多数,有的1节英语课也未开。3.朱必前在其调查的县城中80%的农村小学英语周课时为2节,周课时为3节的学校仅占20%,课时开设严重不足。课时少,课时的间隔时间过长,课时安排不合理。4.而且在农村还存在着班级规模过大现象。李凌云在河南省新密市对来自全市各小学的108位小学英语教师及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在其硕士论文《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小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思考》通过统计分析得出:目前农村地区小学英语教学班级过大,最大的班级竟然达87人之多,而且大班多集中于条件相对较好的城镇学校,而偏远的山区小学由于校舍破旧、教学条件较落后、学生生活环境较差导致学生流失率高,班级人数过少,有的山区学校不得不2一3个学校合并为一个,甚至有的学校不得不采用复式班上课。5.2.1

二、小学英语教学对象的特点

教学包括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英语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体现在英语学习者身上。对小学生特点的了解有助于设计和创设出更加符合外语学习规律的英语教学活动和英语教学环境。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小学英语教师素质的独特性,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主要体现在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黄建华:《宜宾市小学英语教学问题的调查报告》,《纂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7年第4期。

2.衰长清:《小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思考___以宣城市市区小学为例》,《安徽教育》,2002年第6期

3.李莉,罗再香:《西部小学英语教学情况的调查》,《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l期。

4.朱必前:《区域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策略研究》,《沙洋师专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6期。

5.李凌云:《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小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思考》,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硕士学位论文,第11页

理和心理两个方面。

生理方面,小学生大多是7到12岁的儿童,自制力不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容易疲劳,对学习容易懈怠。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在课堂教学中注意知识学习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克服学生年龄的不足,使学生真正揉入课堂,把英语学习当作一门趣味课,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得到乐趣。另外智力特征也是教师应该考虑的一个方面,正常的智力是小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所必需的最基本的生理条件。在智力正常的条件下,小学生才能开展正常的学习活动。

心理方面,首先是小学生的记忆。小学生最初仍以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他们对一些有趣的事情能很好地记住,而对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有时记起来却感到困难。他们能记住一些具体的、直观的材料,而对抽象的词、公式和概念却难以记住。其次,小学生的想象从片面、模糊逐步向完整、正确的方向发展。小学生的有意想象增强,想象更富于现实性,想象的创造成分增多是小学生的想象力特点。另外,情绪容易冲动,多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小学生虽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小学生心理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教师要充分意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小学生的特点才能正确引导学生的英语学习。1.三、小学英语教学现状

(一)在师资力量方面,目前小学英语教师的师资力量相当薄弱。教师学历参差不齐,专业多种多样,有许多教师的最后学历是中师毕业,英语专业毕业的小学英语教师就是少之又少,小学英语教师的学历普遍较低。在小学英语教师中有许多教师是转岗教师,许多教师是兼职英语教师,小学英语教师队伍较为复杂。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中小学英语整体师资水平并不尽如人意。束定芳等人的调查显示上海合格的小学英语教师严重短缺,优秀的英语教师更是稀缺。2.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上海尚且如此,可想而知,其他地方的小学英语师资情况就更为严峻了。刘润在甘肃省平川区各小学的调查中发现现有的英语教师中只有一名是英语专业毕业的,而大多数是师范类或非师范类非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这些教师都没有接受过英语专业训练,语音语调不标准、课堂组织能力差。3.浦龙岩市的一份调查报告也反应了相同的结论:龙岩市小学英语师资力量十分薄弱,有关教师专业化水平很低。教师中学过语言学理论的只有13.8%;学过英语教学法的也只有50.5%。虽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小学英语教学很重视,有97%的教师参加过省、市、调查县级的英语教师岗前培训,但是,他们中76%的教师只是经过县一级的为期一至二天的岗前培训。4.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学历层次也是非常低,缺乏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更加缺乏英语专业的英语专任教师。英语教师缺乏正规英语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接受的是形式化的培训,许多教师缺乏最基本的教学能力,英语基本功差,语音、语调不准确,书写不规范等问题都很突出,对学生英语的学习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几乎所有的英语调查中都反应了相同的问题。陈跃娟在调查中发现:农村小学中92%的英语教师是通过各种类型的成人教育获得了专科学位或本科学位,而这其中拥有英语专业学历的教师仅为2%,多数英语教师本来是教其他科目的,是通过到进修校进行授课前的培训或寒假和暑假的短期进修获得英语知识进行 教学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英语的学习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刘影:《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现状调查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09硕士学位论文,第17页。2.束定芳,励哲蔚和张逸岗:《上海市小学英语教学情况的调查与思考》,《外语界》,2003年第3期。3.刘润:《自银市平川区小学英语教学情况的调查与思考》,《甘肃科技》,2004年第20期。

4.许智坚::《龙岩市小学英语教学状况调查报告》,《龙岩师专学报》,2005年第1期。

5.陈跃娟:《绥化市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2期。

(二)在教学任务方面,教师的教学任务普遍较为繁重。据庞昌凡的调查:62%的学校英语教师周课时在15课时以上,有些甚至超过18课时,而且教师多是跨年级教学,课时量大,教学任务繁重。教师缺少备课、研课的时间和精力,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1.张柏华、荆玉求和王儒红在吉林省开展的调查报告也反应了相同的问题:58%的英语教师周工作量为16一18节,还有26%的教师周工作量达到20节,65%的教师认为目前的工作量“过重”。学校按照语文、数学以外的学科标准核定英语教师的工作量。2.教师除了课时多以外,绝大多数教师进行跨年级教学,有的跨两个年级,有的跨三个年级,还有跨四个年级教学的。这在无形中也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

(三)在教学方法方面,我国小学外语课堂教学情况良芳不一,总体课堂教学情况不太3.理想,不令人满意。由于我国外语环境的限制,外语学习主要依赖于课堂教学。因此,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成效。然而有许多的调查研究表明许多教师采用传统的语法翻译方法,教学方法陈旧单一。小学英语课仍然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呈现型模式,课堂活动以教师讲解语言知识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能动作用的发挥。英语教学的重心落在应付考试.上,教学呈现出围绕考试这根指挥棒转的局面。教师这传统教授知识的角色并未改变,课堂活动单一,课堂上的互动性不强,尤其缺乏有意义、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交际活动,交际式教学和任务型教学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展。还有部分教师对于自己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竟然“不清楚”,教师极其缺乏相应的教学法理论知识。4.四、小学英语学习现状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笔者发现对学生英语学习情况的调查,绝大多数研究都是对学习兴趣的关注,涉及到学习动机的较少,个别调查涉及了学习方法和习惯。

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都喜欢英语,对英语有着天然的好奇心,对英语学习十分感兴趣。在上海市开展的小学英语教学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于英语学习有着较高的兴趣,学生的学习条件普遍较好,对英语感兴趣的学生占到了所有受调查对象的三分之二以上。5.然而,在黄建华和许智坚的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逐渐下降,不喜欢英语的学生数在逐步增长。据对教师的调查发现6%的教师认为他们的学生对英语“没有多大兴趣”。40%的教师发现学生的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下降。在对学生的调查中,三年级学生不喜欢英语和讨厌英语的占1.5%;四年级占

3.67%;五年级占7.27%;六年级学生占16.7%,也就是说,学生不喜欢英语课的人数每年都在成倍地增加。

1.庞吕凡:《关于小学英语教学现状的问题调查及其对策》,《黑河学报》,2007年第3期。

2.蔡晓颖:《新课标下小学英语教学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2期。

3.束定芳,励哲蔚和张逸岗:《上海市小学英语教学情况的调查一与思考》,《外语界》,2003年第3期;张柏华,荆玉求和王孺红:《吉林省小学英语教学及师资情况调查报告》,《吉林省教育学报学院》,2006年第2期。

4.崔晓明:《安康市小学英语教学状况调查》,《安康师专学报》,2003年第15期; 陆巧林:《广西小学英语教学状况的调查与思考》,《广西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

5.付习涛,杨小燕.:《一项小学英语教学现状的调查》,《基础教育》,2006年第4期

6.黄建华:《宜宾市小学英语教学问题的调查报告》,《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7年第4期。

7.许智坚:《龙岩市小学英语教学状况调查报告》,《龙岩师专学报》,2005年第l期。7.6.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上的问题。大部分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尚未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从统计数据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在课堂内外只是进行机械性的识记,准交际活动和交际活动的参与度较低,所以教学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学生的课后作业多为抄写或背单词和课文(占74%),仿照课文造句或进行情景表演的仅占15%。仅有9%的学生无论课堂内外尽量创造机会,以各种方式使用所学的英语知识。在课堂和课外活动中,远离用英语交谈的同学、把自己封闭于英语语言环境之外的学生占38%;36%的学生不能积极参与英语课外活动。在用英语进行交际活动(会话和听力)过程中,大部分学生(61%)感到焦虑;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学生占16%。可以看出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英语语言环境也不够理想。1.而且在学习效果上总体差强人意。林艳丽在对漂河市的小学英语教学与学习情况的调查中发现53%的学生认为自己英语学得好,47%认为一般,没有人认为自己英语学得不好;在听说方面有困难,有的孩子因性格兴趣等原因不适应英语学习的课堂环境;另外在语音和对话方面,孩子明显有机械背诵的痕迹,不能较好地把握所有的音标发音。大部分学生只是学到了一些相互间没有关联的单词、短语,没有基本的交际能力。刘润在对白银市平川区小学英语教学情况调查结果也反映了小学英语教学效果很差的问题。他指出:许多从三年级开始学英语的中学生普遍反映在小学英语几乎没学到什么英语,与其他从初中开始学外语的同学相比不仅无任何优势可言,而目还少了好奇和兴趣。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甚至由于英语得差,对英语课居然产生了畏惧心理。3.2.五、教学外部资源

教学辅助设施的配备普遍十分匾乏,有待进一步加强。大部分学校缺乏必要的教学设备和设施,只有极少数的学校有语音室,而且即便是有语音设备,在正常的教学中,教师也很少使用。有的学校语音设备名不副实,很多设备已经老化或落后,无法使用。其他如放像机、幻灯机、VCD、电视机等电教设备也严重缺乏,只有个别有条件的学校能拥有这些全套设备。即便是拥有上述设备,但录像带、幻灯片、影碟等配套资源也不齐备。其他相应的教具、实物、配套挂图、卡片等,学校也极其缺乏。4.袁长清、蔡晓颖、黄建华在各自的调查报告中也反应了相同的问题。5.在农村小学,小学英语教学的配套设备也是普遍很差,教学设施滞后,学校中与教学活动相配套的各项设施都还很不完备,急待更新。这是目前我国小学英语教学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部分落后地区的乡镇一级的小学连一台录音机也没有。部分学校没有录音机及试听设备以及相应的硬件资料。有些学校有录音机和幻灯机,但是质量差,而且己老化,基本没配备幻灯片。大多数农村小学电脑都是已经被淘汰了的型号,甚至不能开机,多数都不能使用,有的教学设备不过成了一种摆设。语言实验室也没有。学校中与教学活动相配套的各项设施都还很不完备。大部分学校英语教学所用的辅助手段就是与教科书相配套的磁带和几张 挂图。6.1.陆巧林:《广西小学英语教学状况的调查与思考》,《广西社会科学》,2001年第l期。

2.林艳丽:《深河市小学英语教学与学习情况的调查》,《中原工学院学报》,2002年13期。

3.刘润:《白银市平川区小学英语教学情况的调查与思考》,《甘肃科技》,2004年第20期。.4.付习涛、杨小燕.:《一项小学英语教学现状的调查》,《基础教育》,2006年第4期。

5.衰长清:《小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思考——以宣城市市区小学为例》,《安徽教育》,2002年第6期;蔡晓颖:《新课标下小学英语教学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第2期。

6.陈跃娟:《绥化市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2期;李莉,罗再香《西部小学英语教学情况的调查》,《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在家庭资源方面,调查显示部分地区学生家庭的英语学习环境、硬件基本还可以。林艳丽在调查报告中写到:77%的父母给孩子买课外英语读物,90%的学生有自己收音机;77%的学生参加英语兴趣小组或辅导班或是请家教。但是家长的家庭辅导能力较差,学生缺乏家庭辅导。

农村与城市的差距很大。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英语学习不够重视,对英语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明确,认为学习英语是初中的事。家长对孩子学习英语缺乏精神上的鼓励和物质上的支持。家长对学生英语学习所需要的录音机、磁带等学习用品投资很少。学生课外英语学习材料匮乏。2.综上所述,小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开展的较少,而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的调查更是少之又少。这些调查主要是围绕课程这个生态系统中的某些要素,主要是课程的基本开设情况、学生学习兴趣、师资、教学设施等方面进行的,其重点是调查在国家颁布《教育部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分后小学英语教学在全国范围内的课程实施情况。由于我国幅员辽阔,绝大部分的调查都是区域性调查,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这些调查在某些地方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调查所揭示的现状大部分是不令人满意的,尤其是农村的小学英语教学现状更是令人担忧。

1.林艳丽:《深河市小学英语教学与学习情况的调查》,《中原工学院学报)),2002年第13期;付习涛、杨小 燕:《一项小学英语教学现状的调查》,《基础教育》,2006年第4期。

2.陈跃娟:《绥化市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2期。1.

第五篇:中医药NGO发展现状研究文献综述

中医药NGO的发展现状研究文献综述 陈筱倩

NGO,是英文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的缩写,直译为“非政府组织”,指的是那些独立于政府之外、不以营利为目的、志愿性的社会组织。NGO在全球范围的兴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它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诸如环境、卫生、经济、反战、人权等等。[1] NGO作为一种公民组织,是西方公民社会理论发展的产物。经典的西方分析理论认为:公民社会与民主巩固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普特南在Making Democracy Work一书中认为,公民社会推动了民主的可持续发展。而民主巩固理论研究的集大成者戴蒙德也认为,公民组织作为公民社会的一种制度选择,对监督和保障政治民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中国,目前学术界对NGO的界定仍未形成共识,各种称呼并存,如非营利性组织(non-profit organization, NPO)、民间组织、第三部门(third sector)、志愿者组织(VO, volun-tary organization)等等。

至 2010 年底,我国正式注册的全国学术性社会组织有 198 个,约占全国性社会团体的 11%,其中团体会员单位 181 个。所属分支机构 3228 个,占全国性社会团体分支机构总量的 36.8%,以上统计数字显示,虽然我国的学会组织整体上呈现出一定的上升趋势,但总体数量偏少、且大多数学会机构设置不健全、半官方化和行政化等多种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会的健康发展。[2] 夏国美在《中国NGO的当代跨越》中分析了中国NGO发展的时代矛盾。她指出NGO的发展是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面临的时代性问题。所谓时代性问题,就是不以任何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具有历史必然性和社会结构性的问题,是社会复杂运动进程中由多元力量促进的不可避免的社会进程问题。从必然性看,中国实现现代化和市场化的进程促成了社会阶层结构和利益结构的分化,而各级政府对民众的利益和要求反映迟缓,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激增,出现了许多政府管不好、也管不了的事。在这种背景下,国家只有激发和调动NGO的积极性,承担起培育和完善公民社会的职能,才能弥补国家能力的不足并促进以政府-非政府合作为特征的治理和善治。于是中国NGO的发展从逻辑上讲就成为一种必然。

戴昌桥在《中国非政府组织现状探析》中运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从注册登记、草根组织、数量与发展速度、志愿性、独立性、税收制度等方面来对中国非政府组织现状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可以得出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现状为: 注册登记困难、数量少但增长快、草根式组织较多、志愿性低、独立性弱、资金来源的实质单一化、组织官僚色彩浓、税收优惠制度不完善。[3] 童红霞在《公共服务视域下我国政府与合作研究》中根据我国政府与的发展现状,指出目前我国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存在缺陷,而NGO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具有优势,这种优势互补为政府与开展合作提供现实的理由。[4]指出了目前我国政府与合作存在的障碍是什么,回答了政府与如何开展合作。

赵小平,王乐实在《NGO的生态关系研究—以自我提升型价值观为视角》中利用参与观察、深度访谈、焦点组座谈等方法,研究了四川地区草根组织联合体的成立与解体过程,得出两个结论。并非所 有的NGO对公民社会的发育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如果为自我提升型价值观所主导,它将倾向于对权力、社会声望以及项目资金等资源的占有和控制,在与其他主体出现对峙、冲突或控制的情形时,组织之间亦容易形成消极型生态关系,最终对公民社会的发育产生扭曲。自我提升型价值观下,资源和互动双方彼此控制的有效性共同决定着互动双方的生态关系是否朝向“互害”关系演化。当存在自我提升型资源且一方对另一方拥有绝对控制的能力时,的生态关系类型将取决于双方的互动行为利弊情况。[5]这篇文章以NGO自我提升价值为角度从正反两反面全面分析了非政府组织的作用,辩证地得出非政府组织发展可能存在的问题。

张海夫在《非政府组织在社会治理现代化中的作用》中分析了非政府组织对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推动作用。他从社会治理现代化需要非政府组织的嵌套引动和非政府组织推动社会治理方式的创新两方面论述了NGO的积极作用,即积极构建多元主体共治生态,大力推进社会治理机制创新,非政府组织可以承担公共服务的供给,非政府组织利于构建动态风险治理生态等。[6]但不足之处在于没有得出NGO在治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漏洞,以及对社会治理出现的负面影响。

龚凤兰在《NGO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构想》中通过对NGO产生的理论基础、NGO的作用、NGO面临的资财困境的分析,提出NGO走出资财困境的路径,即民办公助、与企联姻、透明运作、自创财源、建立共识。[7]这些理论的提出为促进中国NGO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裨益。

当前,对于NGO的理论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一、宏观分析国内NGO的发展现状。

二、NGO与政府的关系及合作。

三、NGO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四。NGO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分析。

中医药NGO的发展现状研究将以河南地区NGO为例,运用现代管理学的相关理论,以及文献法、分析法、归纳法等研究方法,分析河南地区NGO在功能定位和可持续发展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对特定行业的影响及作用。

针对现有研究,我们需要关注以下问题:

1、中医药NGO的独立性,是指组织相对于政府的独立。因为这种独立是相对来说的,所以在人力资源的构成,组织的多样化,和经费支出等方面和政府部门有着较大的区别。中医药NGO的经费来源问题值得探究。

2、中医药NGO的成员应该是同一学科、领域的从业人员,且在学术领域有一定的优势的成员,加入和退出是自愿的,自主的吗?

3、中医药NGO的基本职能?学术交流、科学普及、宣传教育

4、中医药NGO的组织机构是如何设置的?

5、中医药NGO的推广宣传有哪些渠道?

参考文献:

[1]王名.中国NGO发展现状及政策分析,公共管理评论,2005(6):133-150 [2] 夏国美.中国NGO的当代跨越.社会科学,2010,(3):50-57.[3]戴昌桥.中国非政府组织现状探析.求索,2012,(4):60-62 [4]童红霞.公共服务视域下我国政府与NGO合作研究

[5]赵小平,王乐实.NGO的生态关系研究—以自我提升型价值观为视角, 社会学研究,2013,(1)[6] 张海夫.非政府组织在社会治理现代化中的作用,学术探究,2016,2(2):80-84.[7]龚凤兰.NGO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构想,中国乡镇企业,2015,(6):158-160.[8]马长山.NGO的民间治理与转型期的法治秩序,法学研究,2005,4 [9]朱健刚.草根NGO与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开放时代,2004,6 [10]王名.中国NGO的发展现状及其政策分析,公共管理评论,2006,6 [11]陈旭清.中国 NGO 社会责任及实现模式,晋阳学刊,2010,(1):41-45 [12]李源晙.中国特色的非政府组织:挑战与应对,世界经济与政治,2008,(9)

[13] 王玉生,罗丹.国外 NGO 联盟研究述评,中国行政管理,2014,(30)

下载中小学生体育课堂现状文献研究综述(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小学生体育课堂现状文献研究综述(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高校体育俱乐部研究文献综述

    关于高校体育俱乐部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通过文献的收集和研究调研,对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概念, 特点,对学生的影响,以及发展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高校;体育俱乐部;综述 高......

    《课堂学案应用的有效性研究》文献综述

    《课堂学案应用的有效性研究》文献综述 信息技术学科 一号家庭CPU2组 综述整理:李欣孔小红 宋菲菲 刘少凯 摘要:学案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为达成一定的学习目标,由教师根据......

    关于国内翻转课堂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国内翻转课堂的相关文献的文献综述 李昊 现代教育技术 摘要:翻转课堂被认为是颠覆传统的新型教学模式,自引入国内以来受到了热捧和关注。翻转课堂并不是教学过程的简单变......

    中小学生课堂常规

    中小学生课堂常规 一、课前要准备好学习用品,书本、笔记、文具盒一律放在课桌的左上角。 二、上课铃响后,立即有秩序地进入教室,安静坐好。 三、老师走进教室时,老师喊“上课”......

    初中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在当今社会中,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素质的培养,关注身体健康的发展,因此在青少年阶段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受益一生的事情。所以针对此种情况,......

    体育课堂跳绳教学实践研究

    体育课堂跳绳教学实践研究 摘 要:跳绳是一项古老的民间体育运动,也是一项非常普及的大众运动,更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文章结合教学实践,从丰富跳绳花样、采用分层教学、鼓......

    体育现状

    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高中学科比较多,略显繁杂,但是体育学科已经成为高中学校教育学科中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一直都在响应教育发展号召,对高中......

    小学课堂文献综述

    摘要:课堂师生互动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在课堂教学情景中发生的具有促进性或抑制性的相互作用或影响。课堂上良好的师生互动不仅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更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