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幼儿了解传统节日--过年
过年是我国民间最热闹、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在我国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每年除夕,家家都要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
吃年夜饭是过年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时,家人准备了一桌丰盛的年菜,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一家人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小神童幼教系列课程总部] 放爆竹是孩子们最兴奋的时候。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劈劈啪啪”,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放爆竹还有一个传说。传说在很古的时候,世界上有一种最凶恶的野兽叫“年”。它一出来,见人吃人,见畜伤畜,它一年出山一次,人们发现了“年”有“三怕”——怕红颜色、怕响声、怕火光。于是,有一年腊月三十晚,大伙在门口贴上红纸,不断地敲锣打鼓、放鞭炮,晚上屋子里彻夜点上灯。“年”晚上来了一看,家家灯光通明;一听,处处放炮声,吓得它不敢进村。白天它又偷偷下山来,见还是户户门上红,遍地咚咚响,吓得它胆颤心惊,调头又跑回去了。人们才把防“年”、“驱年”,变成安安稳稳地过年了。“年”没有了,但是过年的习俗仍保持着。鲜红的春联,辉煌的灯火,清脆的爆竹,响亮的锣鼓,年年如此。
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是一项整合家庭伦理关系的民俗活动。
第二篇:小学三年作文传统节日-过年
中国的传统文化-过年
我国有许多传统节日,但我最喜欢过年。每到新年前夕,爷爷奶奶就给我买好看的衣裳,还有许多好吃的东西。到了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人们都喜贴春联,张灯结彩,来送旧迎新,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里面有着一个美妙的神话传说,让我来讲给你们听听吧!
中国古时侯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每到“除夕”,“年”这个怪兽就会去袭击山寨和村庄。因此每到“除夕”,人们知道“年”这个怪物会来,就把门锁得紧紧的,可是不管怎样,“年”都能进来,偷吃村民的东西,伤害人畜,大家都害怕极了,但又无能为力。第二年的“除夕”,一大清早,人们纷纷收拾好东西准备逃到山里,这时,一位仙翁走过来,他告诉大家:“年”害怕红色和响声,人们听了,连忙找人书写红色的对联贴在门上。到了晚上,“年”又来了,它一见到红色的对联,又听到阵阵锣鼓声和燃响的爆竹声,便吓得赶紧逃跑了。从此村庄太平了。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色的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春节作文
写春节作文前,我们可以先回忆下过春节是我们参加过的活动,如贴倒福、分压岁钱、吃饺子、掸扬尘、贴年画、贴剪纸、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挂千千结、贴春联等,然后挑一个我们印象深刻的上网查些资料,可以到百度搜春节的八个习俗,春节的由来与传说等,也可以上作文网作文素材频道找到相关资料再进行介绍。
作文题目可以自拟,如欢度春节,春节游文庙,除夕之夜,美丽的春节,春节花会
开头部分:大致介绍一下春节,及春节的一些习俗,点明你所要介绍的习俗。(略写)
第二部分:介绍这一习俗的来历、象征意义等,像剪纸、年画、千千结等还可以写写这些物品的种类、样子等。(详细)
第三部分:回忆自己参与这一活动的情景。(详细)
结尾结尾部分:写写自己对这一习俗的感受。
每个部分举例:
开头部分:大致介绍一下春节,及春节的一些习俗,点明你所要介绍的习俗。(略写)
例:元宵节是我国的四大节日之一,元宵节一过,春节也就算过完了,所以这一天是非常隆重和热闹的。过元宵节的节目丰富多彩,有充满乐趣的看花灯猜灯谜,有喜气洋洋的舞龙,还有热闹非凡的赛龙船。不过,最吸引我们小孩子的却是那多姿多彩的烟花。
第二部分:介绍这一习俗的来历、象征意义等,像剪纸、年画、千千结等还可以写写这些物品的种类、样子等。(详细)
例:春联代表着欢乐祥和。在我们中国,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在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的气氛。一幅幅春联不仅带来了吉祥和祝福,还带来了中国古老的浓浓的文化气息。瞧!“大地春光好,长天晓日红”、“岁岁皆如意,年年尽平安”、“江山万里如画,神州四时皆春”、“春风送春处处***美,喜鹊报喜家家喜事多”…… 幅幅春联让千家万户喜气盈门。春联的种类比较多。按照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批、春条、斗方等。因此,贴的位置也不同,如“门心”贴在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横批”贴在门楣的横木上。
第三部分:回忆自己参与这一活动的情景。(详细)
例:记得去年元宵节的晚上爸爸妈妈带我去工人体育馆看烟花。八点整,只听见几声沉闷的声音,一个个烟花带着红红的火星窜上了天空,几声脆响,夜空
绽放出几朵美丽的花朵。它们的形状和颜色各不相同,有五颜六色的满天星,金黄色的蒲公英,紫色的牵牛花,火红的玫瑰花,粉红的月季、银色的百合,真是绚丽多彩。随着一声声的炮响,人们在惊呼,在赞叹,夜色中,人们微微扬起的脸上也变幻着多姿的色彩,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结尾结尾部分:写写自己对这一习俗的感受。
例:我看着那散发着传统文化芳香的中华结,仿佛品味到了中华民族远古的神秘和东方的灵秀。它的古香古色,它的千变万化,让我神往,让我遐想……
《春节的街头》
今天,是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早晨我还没醒,就听到了鞭炮的声音。平静的社区,今日显得热闹非凡。这热闹的喧嚣,把我的睡意一股脑的全都打撒开来。于是,起床穿上了新衣服连早饭都来不及吃就冲到门外,看着各家各户的炮竹,烟花。接着就是跟爸爸妈妈一起去走街串巷——拜年!
“李伯伯,新年快乐”“王阿姨,工作顺了”“刘奶奶,身体健康”〃〃〃跟所有的长辈们拜过年之后,妈妈提议说:一会,去街上看看,感受下新年的气氛。一上街,街上可就更热闹了。人们手里有提着大袋大袋的菜,身边的孩子手上握着一大把小花炮,蹦蹦跳跳地跑着。看!我左边的一位四、五岁左右的小女孩,跑到前面去。一下子又转过头对一位满手是鼓鼓的袋子的大人喊着:“爸爸,快点!我要回去放炮玩呢!”。有拿着那边超市发的小气球的,红的,黄的,绿的,还有蓝的。也有三五成群,手挽着手说说笑笑的姑娘们,小伙子们,忙绿了一年,辛苦了一年,我想这个时候应该是大家最放松,最高兴的时候。你看,路灯上还挂着两个小红灯,喜气洋洋的。就像在说,“我们也要过新年,我们也要过新年”。
一进菜市场,那才更热闹呢!人流窜动,一眼望去,什么也看不见,全是人。还有那翠绿的黄瓜,可真新鲜哪,你看,那金黄色的小花在太阳的照射下显得多么的生机勃勃啊。那鲫鱼,鲢鱼,青鱼,草鱼等等在水里游来游去,真是印证了我们中国的老话:年年有鱼(余)!黄的韭菜,红的番茄,黑的木耳,白的萝卜〃〃〃真是要什么有什么呀。“哎哟!可真够挤的。”我嘀咕了一句。跟着妈妈买了几个我爱吃的菜,结完帐就走出了菜场。超市里的收银台前也早已排起了长龙。傍晚时分,街上,又渐渐安静下来。店主们把店子关了,超市也比往常早了些许关门。大家都提着东西回家过年去了。
到了晚上6点左右,社区渐渐安静,孩子们都回家吃团圆饭去了。吃完团圆饭7、8点的样子社区又重新热闹起来。孩子们全都出来放花炮了。这个放个“降落伞,”那个又放个“天女撒花”〃〃〃〃各式各样的花炮全有。每放完一个都会聚集好几个孩子,他们在讨论谁的花炮最美丽,谁的花炮颜色最多,之后又是阵阵欢笑。大人们或几个坐在一起打牌,打麻将;或几个坐在一起嗑瓜子,剥花生;或看着自己的孩子放花炮,偶尔还要帮他们一下。大多数的孩子,都是自己独立操作完成。
夜,更深了。人们陆陆续续的回家了,有些不肯回家的孩子也在父母的劝说下,不情愿的回了家,一天的热闹景象渐渐被夜幕包围。我不禁感叹又是一年到,时间过得可真快呀!
春节见闻
“当、当、当”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家家户户的门上早已贴上了或火红或金黄的对联,每一家的老老少少都乐得合不拢嘴。兴奋的孩子们有的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品尝着一年一度的晚会大餐――春节晚会;有的急着给自己的长辈拜年,发短信,打电话,所有新年的祝福话语仿佛怎么也说不完;调皮的孩子正在向自己的父辈们 “讨要”压岁钱;屋外的鞭炮声此起彼伏,炸开了锅,五彩的烟花更是把这个特殊的夜晚点缀得绚丽多姿。
正月初一,农历新年的第一天迎着人们的喜悦祥和而来。我这个平时最赖床的懒汉,今天却起了个大早,因为我极想穿上我那美丽的新衣,出去好好炫耀一翻。我要去走亲访友拜新年了,这无疑也是一件高兴的事。我们小孩子走在拜年队伍的前面,见到长辈们拜个年,说几句吉利话,就可以收获一大把的压岁钱,然后拿到街上去买自己喜爱的东西――玩具、零食、鞭炮……,家长好像变了个人似的,对我们的放纵是那么的宽容,一切都有了!这就是过年的感觉。
“放鞭炮喽!”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小孩子们很快都聚在了一起。一串串鞭炮在人们手中点燃,响声震天,四处飞溅,仿佛要把一个个美好的愿望送到千家万户。一阵阵炮竹声接连不断,热闹非凡。
到了吃饭的时候,望着满桌子平时最爱吃的菜肴,我们小孩子却一点儿也不觉得饿。大人们在推杯换盏之间,谈论最多是:今非昔比啊!今天的幸福生活从餐桌上最能说明问题,现在人们生活好了,天天就像在过年!
奔波在走亲访友的路途上,我见到了春意盎然的田间大地,一条条新修的高速公路缩短了我们的行程,通往乡村的泥巴路也被“村村通”的水泥路所覆盖,城市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一年一个变化……
春节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那就是一切都在变化,一切都是新的!
第三篇:小学生需要了解的中国传统节日
1.中国传统节日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头牙(农历二月初二)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
清明节(节气清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七夕(农历七月初七)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九)
冬至(节气冬至)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
尾牙(农历腊月十六)祭灶(农历腊月廿四)
除夕(农历十二月卅日)
2、新历节日
1月1日,放假一天);春节(农历新年,除夕、正月初
一、初二放假三天);清明节(农历清明当日,放假一天);国际劳动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植树节(3月12日);国际劳动节(5月1日,放假一天);中国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端午节(农历端午当日,放假一天);国际护士节(5月12日);儿童节(6月1日,不满14周岁的少年儿童放假一天);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7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8月1日,现役军人放假半天);教师节(9月10日);中秋节(农历中秋当日,放假一天);国庆节(10月1日,放假三天);记者节(11月8日)。
3、旧历补充
春节:正月初一,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种名称 元宵节:正月十五,又叫上元节
春龙节:头次作牙,二月初二,又叫龙抬头#青龙节
清明节: 春分后十五日,一般在阳历4月5日,闰年在4月4日
端午节: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
七夕:七月初七,又叫七月七,乞巧节,中国传统的情人节
中秋节:八月十五
重阳节:九月初九
冬至节:冬至当天,传统祭祖之日
腊八节:十二月初八
除夕:十二月的最后一天为除夕日,又叫大年夜、大节夜、大尽等,民间称年三
十、大年三十
第四篇:让孩子爱上传统节日
让孩子爱上传统节日
赣榆县宋庄镇中心小学 222144 刘入侠
【内容摘要】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感情,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它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方特色,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元素,是一潜在的巨大教育资源。挖掘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内涵,了解传统节日的时代内容,让学生感受、喜爱传统节日,是传统节日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提出了语文活动课中传统节日的课例研究,力求通过开展各种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活动,加深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让孩子爱上传统节日,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魅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传统节日教育 庆祝活动 实践与途径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把关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放在了突出位置。明确提出要“发挥重要节庆和习俗的积极作用”,“不断地创新形式和丰富内容,改造和发展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间传统节庆内容、风俗、礼仪,维护民族文化的基本元素”。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提出了语文活动课中传统节日的课例研究。通过开展各种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活动,加深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让学生感受传统节日文化魅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具体做法如下:
一、巧妙结合语文教材,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语文的灵魂。语文教育必须重视文化内涵的挖掘及其教育,尤其要重视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运用和语感的培养,也要承担起“体认中华文化、厚植传统精神”的重任。教学中,我结合语文教材努力挖掘教学资源,积极探究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促其发挥最大的教育效益。如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古诗时,我布置学生搜集重阳节的来历,了解我们当地过重阳节的习俗以及自己感兴趣的民族是如何过重阳节的。学习《但愿人长久》时,师生一起了解中秋节的来历、相关风俗以及吟诵描写中秋佳节的优秀诗文。当然,现行小语教材还有很多蕴含传统文化的课文,教学时我注重营造强烈的“节日意识”,广泛进行资料搜集、精心策划活动方案,利用多种形式让学生知道有关传统节日,如重阳节、中秋节、端午节和春节的来历、相关的过节风俗以及品读文人墨客描写传统节日的佳作,让孩子感受到中国传统节日的丰富多彩及蕴含的丰富的人文内涵,孩子们在学习教材中优秀篇章的同时和老师家长或吟诵诗篇、或创作佳句、或在节日这一天制作节日食品或用品等。结合传统节日多种渠道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相机利用传统节日,深化传统文化认识 1.贺卡传真情
春节是我们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也是全家团聚、共享亲情的时刻。所以每当春节来临的时候,我会引导学生开展“给长辈送祝福”活动,让孩子亲手制作一张贺卡送上一句祝福给家中的老人,很多时候孩子都记得给父母、老师做贺卡,却很少想到给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做。结合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我让孩子们在自己亲手制作的贺卡上写上稚嫩的祝福语:祝爷爷奶奶身体健康,长命百岁;祝外公外婆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我相信老人收到孩子的祝福一定会觉得比什么礼物都珍贵。
一张小小的贺卡,拉近了孩子与长辈之间的关系,使家庭更加充满温馨。其实静下心来想想,老人为子孙付出的真是太多了!很多家庭风雨无阻地接送孩子的是他们,孩子生病守候在医院陪同孩子挂水的更多的也是他们,等我们下班回家,端上热腾腾饭菜的还是他们。对于这些,我们都习以为常,也觉得理所当然。其实,我们为他们付出的实在是太少。通过传统节日的教育,不仅可以让孩子懂得感恩,也使我们成年人意识到平时要多给予老人更多的关心。
2.活动促认识
结合传统节日开展庆祝或纪念活动,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比如,清明节时,我要求学生借着清明扫墓,搜集诗句开展诵读清明小诗和写心得体会的活动,也可以举行网上祭祖活动,在网上为心中的英雄敬献花圈、写写感言,表达缅怀和思念。春节时,在班级中开展写春联、贴春联活动,还可举办演讲比赛或知识竞赛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活动中提高了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兴趣和能力;同时,又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加深了同学们对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了民族自豪感。通过一系列活动,也锻炼了同学们的组织能力、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对个性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开展主题教育,传承传统文化精髓 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部等部门发布了《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它提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感情,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整个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得以立足于世界的重要基础,是中华民族团结与进步的源泉之一。2008年起中国的三个传统节日——清明、端午和中秋首次被国务院列为法定节日,学生虽然能享受到因传统节日放假带来的休闲时光,但因不知道该怎样过节而享受不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所以,通过开展语文主题活动,教会学生过内涵丰富的传统节日,显得是十分重要。下面以端午节为例设计一系列主题活动。
1.了解起源,探寻端午传统文化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其中以纪念屈原的传说流传最广。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拥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个渔夫拿出准备好的饭团、鸡蛋等食物 “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用药酒晕倒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因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赛、吃粽子、喝雄黄酒等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的由来、习俗等传统节日的知识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是比较缺失的。因此在端午节主题活动前,我要求学生搜集资料:了解有关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的传说、端午节的习俗,了解端午节期间的各种活动等。学生通过搜集资料,逐步了解了端午节的文化习俗,从活动中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丰富内涵,增加了学生的文化知识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亲身体验,感受端午传统文化
为了让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到端午传统文化,我在班级营造节日氛围,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①在教室内外的墙壁上悬挂与端午节节日相关的诗词,或告示牌,写上传统节日友情提示。②开展中国端午节讲故事比赛,鼓励学生探讨其内蕴。③组织有意义的活动:举行拔河比赛、赛龙舟、跑旱船等游戏活动。其实,每个节日都可以举行相应的活动。如:重阳节时可组织小学生为老人做件有意义的事,如打扫卫生、整理房间、读报等;中秋节时如有条件,可让小学生到田野去观察丰收的景象,和农民伯伯分享丰收的喜悦,去欣赏大自然的魅力。这样坚持不懈,就会在小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增强小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同感。
另外,我们课题组还开展了“我们的端午,我们的文化”绘画创作比赛、手抄报展示活动。学生参与热情高涨,纷纷拿起画笔,描绘自己所了解的端午文化。学校还进行了评选并选取优秀作品进行了展示,目前我们校园的画廊、橱窗还张贴了学生的优秀作品。
在端午小长假中,我们课题组还布置了实践性作业,引导学生亲身体验端午传统习俗文化。在大人的帮助下学习粽子的各种制法;到田间地头采集菖蒲、艾草,挂在门上;动手制作小小香袋„„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民俗文化。我们相信,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活动,他们一定能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折射出的浓郁的文化气息,并在活动中展现了自我,张扬了个性。
3.弘扬民俗,传承端午传统文化
解读端午节的精神内涵,可以让我们明白它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而开掘端午节的现实意义,则能让我们以积极、能动的态度去传承和创新。端午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在端午节期间,我引导学生开展端午民间传统习俗活动、制作一份风俗小报、进行一次习俗大讨论等活动,给学生一个理性思考的空间,让端午的精髓得以传承。
活动片段:
师:今年的端午节在我们一系列的活动中过去了,相信通过各项活动,明年端午节同学们再次吃粽子时,心中定会情不自禁地涌起别样的情怀。请大家思考个一问题:“今天我们过端午节的意义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相机渗透积极健康的价值引领)
明年端午节打算怎样过好?(进一步引导:要有对待过洋节圣诞节的新奇感一样对待过端午节,要过得热闹,同时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从而让端午节过得更有人情味。尽可能地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让文明、健康、进步的过节方式走进校园,让校园文化多点传统气息。)
爱国要爱节,端午节的重要属性在于:弘扬爱国爱民、讴歌执著奉献。通过活动,让学生明白,作为一名当代小学生更要同舟共济、团结拼搏,共创美好未来„„
总之,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是全民族的大事,是一种社会责任。为此,重视民族传统文化教育要从小学生甚至幼儿园孩子抓起。为其搭建课程和节日活动平台,让孩子从小就了解、熟知中国传统节日。这样才能起到强化小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文化意识和加强其传统文化情结之效。
参考文献:
1.《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 国家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民政部和文化部联合发表
2.杨
琳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 3.宋兆麟、李露露 《图说中国传统节日》,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4.《教师论坛》 2010第四期
第五篇:关注幼儿、了解幼儿、满足幼儿
关注幼儿、了解幼儿、满足幼儿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的一些设计体会 张 丽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目的和《纲要》精神,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幼儿学习是学习活动中的一个类型。
在主题背景下,如何去把握主题背景下的集体活动,帮助幼儿通过集体活动提升经验,这是我在寻找与设计中首先要思考的。其次,在活动中去努力尝试学习回应孩子的提问。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以下小结。
一、寻找适合幼儿年龄特征的主题
本学期,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在年级组老师的指导下找了与早期阅读相匹配的主题活动,如“三只熊”的主题。通过“大熊山”、“三只熊”图书的集体阅读,孩子们认识并了解了大、中、小熊,同时在故事中幼儿也知道了关于大、中、小事物的描述。更在阅读之后,结合主题制作出有关大、中、小的动物的图形,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给动物以大、中、小来排队,同时给动物搭配大中小三个层次的物品,满足了幼儿在集体活动之后的兴趣和需要,在活动中又一次区分大小,认识大小。
二、根据幼儿已有经验设计活动
在主题背景下,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经验设计有关的教学活动,这也是活动生成的一个途径,在开展《动物是我的好朋友》的过程中,我发现我班的孩子都很喜欢小动物,亲近小动物,每当有孩子带动物玩具来幼儿时,其它的同伴都会前去摸一下,而如何让幼儿真正地了解动物,我和级组老师设计了“动物的花花衣”这一教学活动。针对小班孩子对动物的认知水平比较浅显,他们对动物的外形特征、皮毛颜色等方面比较感兴趣。因此,我通过多种方式,让孩子们在猜猜、看看、说说、找找中来认识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动物,从而激发幼儿亲近动物,喜欢动物的情感。然而在活动中我发现现有的教学材料还不足以满足幼儿认识、了解动物皮毛的明显特征,我和级组老师又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寻找动物图片,并且利用休息时间对动物的明显特征进行图像处理剪切,然后制作成PPT,利用PPT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活动。为了让幼儿能由浅入深地认识、了解动物皮毛的特征,我在课程中尝试运用层层递进的教学。如:通过观察认认这是哪个动物的皮毛,通过谜语猜猜是哪个动物的皮毛。在看看、猜猜之后,我还启发幼儿仔细观察,找找动物花花衣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请幼儿进行比较,在这样的过程中,不仅让幼儿认识了小动物,说出它们皮毛的特征,而且让幼儿更深层次的认识动物皮毛的明显特征。
三、在教学现场发挥师幼互动
西方学者德加默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这种看法不无道理,教师准确、恰当的提问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动物的花花衣》这节集体教学活动中,我将提问侧重于观察动物的皮毛特征,使孩子们在仔细地观察中去找动物皮毛的异同点,在观察发现中学习。她们在看看、猜猜、说说的过程中兴趣较高,参与度也都很高。我觉得活动过程中一个好的提问,能够引发幼儿认真思考。我班的孩子有时还会发表和其它孩子不同的意见,这个时候我就要学习如何回应,如何使师幼互动游刃有余。记得在认识长颈鹿的花花衣时,我想用PPT截取它的一块来请幼儿猜猜。但是有幼儿猜那是乌龟的花花衣,可想而知它的回答不是我预期要的答案。而这个时候,我班有的孩子就在下面说:错。根据同伴的幼儿反应,我没有否定说乌龟花花衣的幼儿,而是请那些不同意见的幼儿来说说为什么他们觉得是错的,理由是什么?因为我感到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是老师首先要做到的。从孩子口中讨论出来的结果更具说服力,这样宽松的学习氛围也增强了幼儿的积极性与自信心,提升师幼之间的互动质量,促进幼儿更好的发展。
主题背景下的集体教学活动其价值之一在于提升幼儿的经验,促进幼儿的多元发展,教师要不断优化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我会更多的积累经验,使自己的回应能做得更好,让自己真正成为孩子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使集体活动得到有利、有效的进行与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