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案 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
学案
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
一、两汉时期的对外交往 1.与朝鲜的关系
两汉时期朝鲜半岛南部的曾多次派人赴汉,先
后会见汉武帝和
,加强了双方的联系。当
时,中国与朝鲜保持着频繁的贸易往来。2.与日本、越南的关系
(1)汉武帝时,日本有三十多个国家通过朝鲜半岛
“
”。东汉光武帝赐给倭奴国使者“
”金印。通过不断交往,中国的铁器、铜器、丝帛传往日本,丰富了倭人的物质文化生活。三韩 汉光武帝 使译通于汉 汉委 奴国王
(2)两汉时期,中越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
切。3.丝绸之路
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大量丝帛锦绣沿着通道不断西运;西域各国的珍
奇异物也陆续输入中国。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
路”。汉武帝以后,开辟了与
及
等
地的水上交通线,从事经常性贸易往来,这就是
近世所说的“海上丝绸之路”。张骞 南海诸国 印度
4.与西亚、欧洲的往来
(1)公元97年,班超派副使甘英出使大秦,甘英
行至
,未能到达大秦。
(2)《后汉书》记载,166年,安敦王朝派
出的使者,终于到达东汉。这是正史中关于中国
同欧洲国家直接往来的最早记载。波斯湾 大秦
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如何?
答案(1)先陆路为主,后海路为主。西汉开辟了
陆地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加强
了与西亚等地的交往,唐代的陆路、海路商业通
道都很发达。宋元时期,我国的对外贸易的主要
通道已以海路为主。
(2)官方贸易不以营利为目的,而以加强友好交
往为主。
(3)外贸伴随着经济文化交流。西亚不少商人带
来了西方宗教,中国的科技也伴随着外贸外传。
(4)外贸促进了民族融合。回族的形成就是中外
民族融合的结果。
二、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 1.和新罗的往来
(1)唐朝的留学生中,以新罗最多。
(2)唐朝的长安和沿海城市设有“
”、“
”,接待新罗商旅。
(3)新罗立国,参用唐朝制度。
(4)新罗与唐朝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5)新罗在、、、风俗等方面,都
有浓重的中华文化色彩。新罗坊 新罗馆 姓氏 服饰 节令
2.和日本的交往
(1)隋朝时,中日互派使臣。唐朝时,日本十多
次派出遣唐使。
(2)日本的,是由留学唐朝回国的人策
动的,新政中的制度,大都以唐制为蓝本。
(3)日本都城的建造,完全仿照唐长安城的样式。
(4)日本的各级学校教授。
(5)日本同唐朝的贸易往来频繁。
(6)对中日交往有突出贡献的人物有日本的 和中国的 等。大化改新 儒学 吉备真备 鉴真
3.和东南亚、印度半岛、中亚、西亚、欧非各地的交往
(1)和东南亚、印度半岛各国的往来
①隋唐时,中国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有往来,彼
此互派使节,交换土特产。
②以
为纽带,中国和天竺的交往大大加强。
③在中印文化交流中,高僧
和
起了重要
作用。
(2)与中亚、西亚:中亚一些国家同隋唐往来密
切,一再遣使前来,带来名马、异药等特产。其
中与波斯的交往尤为密切。大食与中国通使持续
了一个半世纪。中国造纸术在唐朝时传到大食。佛教 玄奘 义净
(3)与欧洲:唐朝和东罗马有使节往还,东罗马
的医术、杂技传入中国。唐朝的、大量
运往欧洲。
(4)和非洲:唐朝时和非洲也有来往,中国史书
上有这方面的记载。丝绸 瓷器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答案(1)通过官方和民间贸易。汉唐时期,“丝
绸之路”水陆并举,明朝郑和下西洋等。
(2)官方派遣使节或留学生。唐朝时,日本派遣
13批“遣唐使”来中国;大食与中国通使达一个
半世纪;唐朝和东罗马有使节来往;日、朝都曾
向中国大量派遣留学生。
(3)宗教传播。西汉末年,佛教经中亚传入中国
内地。唐朝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游等。
(4)战争。隋炀帝对高丽的战争;成吉思汗的远
征;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清康熙帝时
期的两次雅克萨之战。
三、明清时期的对外交往 1.明朝
(1)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郑和七次航
海,出使西洋,访问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
区,最远到达
和
东海岸地区。
(2)华侨开发南洋:郑和下西洋后,更多的中国
人迁徙到南洋定居,成为华侨。华侨对南洋的开
发作出了重大贡献。
(3)戚继光抗倭:明朝中期,中国东南沿海的奸
商勾结倭寇,共同抢掠分赃,倭患愈演愈烈。戚
继光率戚家军,在九战九捷,并与
相
配合,重创倭寇。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
本肃清。红海沿岸 非洲 台州 俞大猷
(4)
殖民者租占澳门。
(5)明末,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2.清朝前期
(1)郑成功收复台湾:①1661年,郑成功打败荷
兰殖民者。②1662年,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2)雅克萨自卫反击战:①明清之际,俄国强占
了我国的雅克萨和
等地。②1685年和1686
年,康熙帝两次组织自卫反击战。③1689年,中
俄签订《
》,解决了中俄东段边界问
题。葡萄牙 荷兰 尼布楚 尼布楚条约
明清时期,中外关系有哪些新变化?
(1)欧洲殖民者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活动。主要
有葡萄牙、荷兰、沙俄等。
(2)中国开始介绍和引进西方的科学知识,徐光
启翻译了西方的科学著作,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方法。
(3)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几次下令禁止海外贸
易,妨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不利于中国的发展。考能提升
主题:论证、探讨问题的能力 【典例】(2008·上海单科)下图是发现于高昌古
城(位于今新疆吐鲁蕃地区)的一幅珍贵壁画
“圣枝图”。有人认为:“这幅壁画是公元5世纪
左右景教(基督教)传入高昌的历史见证。”观
察此画,回答问题。圣枝图
(1)请你从壁画中找出支持这种观点的证据。
(2)这种观点有哪些史实依据?
(3)如果要进一步证实这一观点,你该怎么做?
方法指导
本题考查学生论证、探讨问题的能力。
第(1)问要从图片中提取信息来论证设问观点。
第(2)、(3)问要从两汉史实和现实工作、学习中探讨、论证观点。
答案(1)壁画中人物的相貌、服饰,壁画中的场
景等。
(2)丝绸之路已经开通,东西方之间能够进行经
济、文化等交流,或从西汉到5世纪时期,匈奴活
跃在西域及欧亚广袤草原上,促进了东西方之间
的经济、文化交流,佛教就是通过西域流传到中
原的。
(3)关于景教传播的文献记载、该地区的其他考
古资料、专家学者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等。考向预测
考向一
发达的中国古代对外交通
【示例1】下图是一张未完成的中国古代对外交通路
线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与该图对应 的朝代是
()
A.西汉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地图信息,调动所学知
识判断问题的能力。地图关键信息“天竺”、“大食”“新罗”,这些是唐朝时期对周边国家
的称,故应选B。
答案
B 考向二
古代中国的对外友好交往
【示例2】2007年2月,印度天竺那烂陀举行玄奘纪
念堂落成典礼,中印两国领导人应邀出席。印
度举行这一盛大庆典是因为
()
A.玄奘长期生活于天竺那烂陀
B.天竺那烂陀是佛教的诞生地 C.唐代高僧玄奘曾去该地取经
D.玄奘促进了中印文化的交流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信息的解读和分析能力。
题干提供两个现象,一是那烂陀举行玄奘纪念堂
落成典礼,二是中印两国领导人应邀参加。能够
同时解释这两个现象的原因,只能是D项。A、B、C均只能满足第一个现象,与第二个现象无关,故
应排除。
答案
D
一、选择题
1.《后汉·东夷传》载:辰韩“其名国为邦,弓为弧,贼为寇,行酒为行觞,相呼为徒,有似秦语。”上
述材料表明
A.张骞通西域传播了先进文化
B.辰韩深受中国文化影响
C.秦朝语言中有外来词汇
D.秦朝的疆域东到大海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从文字材料中提取有效信
息论证、探讨问题的能力。从辰韩的语言称谓皆与
秦相似这一信息可判断辰韩深受中国文化影响。B 2.秦汉时期,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中
华文明都可以传播到的地区是
A.巴尔干半岛
B.印度半岛
C.地中海东岸
D.非洲沿岸
解析
秦汉时期,陆上丝绸之路的路线是:从长安
())
(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最南端的一条
通往印度,其余两条通往安息、大秦和大宛、康
居。海上丝绸之路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因此B
项符合题意。B 3.“舍生取义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郭沫若的这
两句诗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张骞打通丝绸之路
B.法显到天竺研究佛学
C.高僧鉴真东渡日本
D.郑和率船队七次下西洋
解析
注意题干材料中的“唐风”“奈良”等词,由此
判断此历史事件发生在唐朝,且与日本东京有
关,故选C项。C 4.唐玄宗派使者出使新罗时说:“新罗号为君子国,颇知书礼,有类中华,以卿学术,善以讲论,故选
使充此。”这反映出
①新罗文化比较发达
②新罗与唐朝关系密切
③中国文化对其影响大
④唐政府重视对外交往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
本题不仅要明确材料的含义,还要判断材料
反映的史实。其中“有类中华”反映③,“颇知书
礼”“善以讲论”反映①,“选使充此”反映②④。D 5.通过下图两枚同时期铸造的钱币(仿制图),说明
唐朝与日本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中日两国交往密切,贸易频繁
②中国文字对日
本文字的创造作出了贡献
③中国制钱对日本影响
较大
④中国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解答本题既要看到表面信息,也要看到深
层次信息,直接信息可从钱币的文字、形状上得
出,即②③;由间接信息可得出贸易往来和相互
影响,即①④。
答案
D)(6.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的交往历史悠久。上网搜索古
代中非交往史实,键入的有效“关键词”是
()
①杜环
②郑和下西洋
③吉备真备
④非洲黑
人陶俑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吉备真备是唐朝时对中日交往有突出贡献的 人物,与非洲无关,故应排除含③的选项,只能
选B。B 7.在印度尼西亚的三宝市有这样一副题联:“继张
(骞)班(超)立功异域,开哥(伦布)麦(哲伦)
探险先河”。此联称颂的杰出人物和事迹是
()
A.“玄奘西游”
B.马可·波罗来华
C.郑和下西洋
D.成吉思汗西征
解析
从题干中的“印度尼西亚”“立功异域”“探险”
等词可判断C项正确。C 8.2008年9月19日,“中国改革开放与日本”论坛在 北京举行,讨论今后中日经济合作发展的前景。
历史上中日两国很早就有密切联系。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
A.日本特产檀弓、果下马输入中国
B.汉武帝时朝鲜半岛国家通过日本“使译通于汉”
C.东汉光武帝赐给日本“汉委奴国王”金印
D.两汉时期,日本“嫁娶以礼”,语言、称谓与
汉相似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识记和再认再现历史知
识能力。A、B、D三项史实叙述错误,檀弓等是朝
鲜特产,“使译通于汉”是日本通过朝鲜半岛而
进行的,“嫁娶以礼”的是朝鲜。C 9.秦汉时期,中国与东亚国家政治关系非常密切。下
列史实中能说明这一关系的是
A.秦朝时朝鲜半岛北部的辰韩被称为“秦韩”
B.汉光武帝时日本有三十多个国家“使译通于汉”
C.1784年日本出土了“汉委奴国王”金印
D.中日两国流传的徐福东渡的故事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事实的能力。
A、B两项叙述错误,因为称“秦韩”应是两汉时
期,“使译通于汉”应是汉武帝时。D项徐福东渡故
事是民间交往。C 10.女性的裙子,在初唐流行高腰束胸、宽摆拖地的)(样式。这种裙式,至今还影响着朝鲜、韩国的女子
裙装风格;中晚唐时,流行多层广袖上衣,外面围
上宏大拖地的厚重裙子,日本著名的宫廷和服“十
二单”就是从此款礼服演变而来的。可见唐文化对
这些国家影响之深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日本的服饰、风俗等深受隋唐文化影响
B.朝鲜半岛上的辰韩服饰与唐服相似
C.伴随着丝绸之路的发展唐朝服饰传到罗马帝国
D.《大唐西域记》记载了唐服在天竺流行的状况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材
料中没有提到罗马和天竺的情况,只是提到唐朝
服饰对日韩服饰的部分风格产生很大影响,而不
是相似,所以应该选A。A 11.下列各项中,反映了唐政府对外开放成果的史实
的有
()
①海陆商路发达
②铁犁牛耕技术开始在越南
推广
③赐“汉委奴国王”印
④波斯人开设
“波斯店”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识记和再认再现历史知
识的能力。①④是唐代史实,符合题意;②③是
汉代史实。D 12.对外交通由汉唐的陆路为主转为宋元的海路为
主,其主要原因是
()
①北方战乱
②经济重心南移
③指南针应用
于航海
④阿拉伯帝国阻隔交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宋元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北方战乱较
多,陆上丝绸之路受阻,再加上经济重心南移、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因此宋元时期对外交往以海
路为主。D 13.梁启超曾感叹说: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
布„„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出现“郑和之
后,竟无第二之郑和”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受传统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的制约
B.中国再没有出现明成祖式的开明君主
C.伟大的航海家可遇不可求
D.中国造船工业比西方落后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中国航海)
事业不能延续的根本原因在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
济和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郑和航海不计经济效
益,缺乏生命力;闭关锁国使航海事业每况愈下。
西方受资本原始积累驱动,航海事业蒸蒸日上。A
二、非选择题
14.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之一是大开放,我国成功实
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食于651年遣使和唐朝通好。大食商
人频繁往来于亚欧之间。大食商人不少定居在唐
朝,其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受到唐政府尊重。
„„唐朝时,造纸等技术通过大食传到西方,唐
也从天竺学会了熬糖法等先进技术。
——《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用书》 材料二
„„1683年台湾郑氏降清,次年七月,康 熙帝曾决定废止海禁,开海贸易。„„与西方国家 的海上贸易也逐渐发展起来。„„(但)康熙帝又 在1716年实行禁海,对海外贸易规定禁条,严加限 制。„„实行海禁后,海上一片荒凉。西方国家的 贸易商船,清朝“听其自来,不许往贩。”每年来华 商船不过几艘。„„
广东普宁县蓝鼎元著《论南洋事宜书》,论
述闽广形势说:“闽广人稠地狭,田园不足于耕,望
海谋生,十居五六„„南海未禁之先,闽广
家给人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 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日
蹙„„今禁南海,百害无利,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蔡美彪等著《中国通史》
材料三
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便觉仿佛彼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退缩、逃避,抖成一团,又必想一篇道理来掩饰。
——鲁迅《看镜有感》(1)材料一中反映的唐朝对外政策是什么?有何重
大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清朝采取了怎样的政策?实行这
种政策的社会根源是什么?这一政策对我国有什么
影响?
(3)结合鲁迅的话,说一说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变
化和你的认识。
答案
(1)政策:对外开放(或兼收并蓄)。影响:这种政策促进了双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增进了唐朝与各国的联系和交往;提高了唐朝在世界上的影响和地位。(2)政策:海禁(或闭关锁国)。社会根源:封建 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影响:阻碍了中外正常贸易
和交往,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不利于国计民生与
社会安定;造成中国长期与世隔绝,逐渐落后于世
界发展潮流。
(3)变化:由对外开放、互相取长补短到闭关锁国、害怕接受外来事物。认识:闭关锁国必然导致落后挨打,对外开放才能富民强国。15.(2008·全国文综Ⅱ)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792年,英国以给乾隆皇帝祝寿为由,派马戛尔尼使团前往中国,并致函两广总督,通
报此事。
英方在信函中说,英国国王为了“与中国皇帝发生
友谊,并增进两国之邦交,扩充两国人民之商
业”,决定派遣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使团携带有英
国国王赠送给中国皇帝的许多精美礼物,以表达
英国国王的真诚心意,从而“发扬两国之得益,建
立两国永久之协和”。两广总督向朝廷上呈的信函
译文称,英国国王命“马戛尔尼前来,带有贵重贡
物进呈天朝大皇帝,以表其慕顺之心。
惟愿大皇帝施恩远夷,准其永远通好,俾中国百姓与外国远夷同沾乐利”。——摘编自《清史编年》等
材料二
乾隆皇帝接见马戛尔尼使团后,在给英方的回信中说:
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朕披阅表文,词意肫恳,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其实天朝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
又据尔使臣称,欲求相近珠山地方小海岛一处,商人到彼,即在该处停歇,以便收存货物。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址森然。即岛屿沙洲,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此事尤不便准行。
——摘编自《清实录》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陈述两国关系方面,两广总督上呈的译文与英方信函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时的英国国内背景。(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乾隆皇帝对英方要求的回应。
答案
(1)不同之处:①两广总督译文:视两国关系为蛮夷之邦与天朝上国的关系,视双方往来为朝贡关系。②英方信函认为马戛尔尼使团出使中国可增进邦交,扩大贸易。
原因:清朝长期闭关锁国,对外部世界缺乏了解,自认为是天朝上国,两广总督上呈的译文就是出于这种心态。
(2)工业革命;拓展海外市场;殖民扩张;中国成为其目标。
(3)乾隆拒绝了英方的各项要求,维护了领土主权;盲目自大,坚持闭关锁国政策。
返回
第二篇:《唐朝的对外关系》导学案
第5课 唐朝的对外关系
七年级历史下册学案 白喜娟 第5课时
教师寄语: 青春,是与七个自己相遇。一个明媚,一个忧伤,一个华丽,一个冒险,一个倔强,一个柔软,最后那个正在成长。
学习目标:
1.了解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东渡日本、隋唐与新罗的频繁的来往、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2.理解分析隋唐时期出现频繁交往高潮的原因和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3.感悟鉴真六次东渡、玄奘历时18年的西游和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中体现的奋斗精神;认识唐朝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进而产生对先人业绩的自豪感。
学习重点: 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学习难点: 封建时代对外交往如此频繁的原因;理解它与当今的对外开放的区别。
课程导入:
在东南亚、欧洲的许多城市,凡是华人聚集的地方大都有一条街叫做“唐人街”。你知道这个名字的由来吗?你知道隋唐时期与中国长期通好的有哪些国家吗?古代新罗、天竺、大食、波斯等国分别指的是今天的哪些国家和地区?
唐朝是亚洲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中心,在当时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许多国家的使节、商贾、学者、僧侣不断来到中国,进行交流、访问、求学、贸易。唐朝赴外使节和僧侣也很多,极大地密切了唐朝和世界各国的联系。想一想,这些人为什么会不远万里来到异地他乡呢?当时有哪几条交通路线?途中又会遇到什么艰难险阻呢?
日本是中国的近邻,两国在经济文化上早有密切关系。你知道隋唐时期两国友好交往的史实吗?你能举出日本文化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具体事例吗?
你喜欢看《西游记》吗?你一定知道孙悟空保护唐僧前往西天取经的故事吧!其实,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都是作者虚构出来的,只有唐僧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你知道在他身上究竟发生了哪些故事吗?《西游记》中关于唐僧的描述与历史上的真人真事又有哪些不同呢?
要想知道这许许多多问题的答案,就让我们来学习这一课吧!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
朝、日遣唐使
1.在唐朝,与我国交往的国家和地区遍及、、。2.在来唐朝的留学生中,留学生的人数是最多的。
3.唐朝时,日本派出的 有十几次,还有、。
鉴真东渡
1.中日交往史上两个重要人物是、。2.鉴真东渡
(1)时间:。
(2)概况: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至第 次才成功。
(3)贡献(评价):鉴真东渡,是。
既,又,对。
玄奘取经
1.唐朝与天竺的文化交流主要是围绕 进行的。
2.概况:从 出发,途径今、,访问了 等南亚国家。3.贡献(1)在天竺的佛学中心 研习佛学。
(2)翻译佛经,写成《 》一书,为后世研究这些地区的、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唐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1.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王朝之一。2.唐朝的疆域:东北抵达,西北到,北界包括 和
一带,南至。
3.唐朝时,为了有效管理海外贸易,设立了。4.大食是中国史书对 的称呼。5.天竺是中国史书对 的称呼。
二、合作探究
1、请说出唐朝时期对中外文化交流做出突出贡献的两个历史人物,你认为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哪些精神?你比较欣赏哪一位?讲出欣赏的理由。
2、我们经常用“一衣带水”来形容中日之间的邻近,在历史上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1)结合唐朝时中日交流的事实,你能举出几个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事例吗?
(2)唐朝高僧鉴真为传播大唐文化曾六次东渡日本,你从他的身上学到了那些精神?
三、拓展训练 阅读下列材料:
图一 图二
材料:“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渡出海,终抵东瀛。” 请回答:
(1)与图一图二有关的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是什么?这反映出唐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请再举一例说明唐朝对外友好往来的典型史实。
(2)唐朝对周边国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请你说说这是为什么?
(3)从材料三的描述和图一图二人物的事迹,你得到哪些启示?
四、达标测试
1.发生在唐玄宗统治时期的事件有()A、鉴真东渡日本
B、玄奘西游
C、南诏首领被封为云南王
D、任用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当宰相 2.今天 研究印度半岛历史、地理的重要典籍是()
A、《西游记》
B、《大唐西域记》
C、《大藏经》
D、《徐霞客游记》 3.被誉为中印文化交流中最杰出的使者是()A.鉴真和尚 B.玄奘 C.阿倍仲麻吕 D.崔致远
4.曾为中日两国的友好交往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人物,他是唐朝的()A.高僧玄奘 B.鉴真和尚 C.阿倍仲麻吕 D.马可•波罗 5.你想了解7世纪印度的历史,下列资料中最值得查阅的是()
A.《史记》
B.《大唐西域记》
C.《马可•波罗行记》
D.《资治通鉴》 6.能体现鉴真向日本传播佛教文化做出重大贡献的古迹是()
A.那烂陀寺
B.唐招提寺
C.敦煌莫高窟
D.麦加大清真寺
7.一班本月负责学校文化长廊的黑板报设计,他们选定的主题是“唐代的中外交往”,并拟定了如下四个标题,请你帮他们指出哪一项是不恰当的()A.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
B.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
C.玄奘西游天竺取经
D.日本派遣唐使来华
8.戒日王对玄奘说:“弟子闻彼国有《秦王破阵乐》歌舞之曲,未知秦王是何人?复有何功德,致此称扬?”你知道“秦王”是谁吗?
9.阅读郭沫若的诗作: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请回答:(1)“鉴真盲目航东海”发生在哪一朝代?他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郭沫若为什么说鉴真“一片精诚照太清”?
(3)“奈良城”属于哪一国家?哪一句诗体现了鉴真“传道义”的影响?
五、课后反思
第三篇:2014年中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练习题
2014年中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影响的对外友好使者。他体魄健壮,性格开朗,富有开拓和冒险精神,武帝时以军功封博望侯,旋拜中郎将,出使乌孙,分遣副使至大宛、康居、大夏等,自此西北诸国方与汉交通,使汉朝能与中亚交流,并打通前往西域的南北两条通路,引进优良马种、葡萄及苜蓿等。请你判断,他是
A.张骞B.班超C.甘英D.王昭君
2.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它的对外交往不包括
A.亚洲国家B.非洲国家C.欧洲国家D.美洲国家
3.“丝绸之路国际旅游文化节”将于2011年7 月下旬在兰州开幕。如果你在暑假打算沿着丝绸之路古道进行游览,将会游览到下列哪个著名文化遗址
A.都江堰B.龙门石窟C.承德避暑山庄D.敦煌莫高窟
4.比较法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学习鉴真和玄奘的相关史实,你认为他们的共同点包括①都是僧人身份②都是老死异国③都受政府派遣④都有顽强毅力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5.泰国香米在超市卖的非常火爆,宋朝时也从外国引进了优良品种占城稻,它是从哪个国家引进的?
A.越南B.泰国C.新加坡D.缅甸
6.小明想了解雅克萨之战的相关史实,他可以查阅的相关书籍是
A.《顺治皇帝》B.《康熙朝实录》C.《清世宗雍正》D.《乾隆帝》
7.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与世隔绝,在世界近代化进程中逐步落伍的政策是
A.休养生息B.重农抑商C.八股取士D.闭关锁国
8.每年7月11日是“中国航海日”,2010年7月是第六届中国航海日,庆祝活动在泉州举行,它是为了纪念曾同南洋、印度洋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的友好和平交流的A.玄奘西游B.马可•波罗来华C.郑和下西洋D.成吉思汗西征
9.1661年4月21日,郑成功亲自率领将士2.5万人,分乘战船350多艘,由金门出发,攻入澎湖。当时盘踞台湾的西方殖民者是
A.英国B.日本C.荷兰D.葡萄牙
10.中俄第五轮战略安全磋商于2011年1月24日在莫斯科举行。两国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彻底解决边界问题,有力地维护了彼此的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历史上中俄双方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尼布楚条约》 C.《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D.《中俄北京条约》
二、材料分析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贞观四年起,日本不断派“遣唐使”到中国来,至唐后期894年止,遣唐使到达中国的有十三次。随同大使、副使来的还有学者、学问僧、留学生、画师、医生、工匠、水手等。
材料二647年,天竺摩揭陀国遣使来中国;随即,唐太宗派人到天竺,“取熬糖法,即诏扬州上诸蔗,作沈如其剂,色味愈西域远甚。”
材料三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十四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了望,违者死无赦。──《台湾外纪》卷十二
材料四“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函
请回答:(1)从材料一、二中归纳唐朝政府实行的对外政策。它带来怎样的影响?
(2)材料三、四中说明清朝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政策?它带来怎样的影响?
(3)比较这两种对外政策,谈谈你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有什么好的建议?
习八年级部分之
第四篇: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丝绸织绣着中国早期的繁盛与光华,随着东方美丽的传说,沿着“丝绸之路”向西方播送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郑和
<2007年中考题>
2、自1405年到1433年间,一支船队历经亚、非30余国,涉10万余里,七次英雄式的远航,远及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这一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是()
A.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B.麦哲伦环球航行
C.鉴真东渡日本
D.郑和下西洋
<2008年中考题>
二、对号入座:
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文化的交流使中华文化更加辉煌.同时也丰富了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请将下列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事件前的字母符号填到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A.张骞出使西域 B.鉴真东渡 C.马可·波罗来华 D.玄奘西行
(1)1275年,一位意大利旅行家随父、叔抵达中国。他擅长辞令,学会了蒙古语和骑射,深得元世祖喜爱,故而得以留任元朝,多次奉命出使各地,因而游历了中国各大城市。小说家鲁恩梯切诺将他的口述笔录成书,这就是闻名于世的《马可·波罗行纪》
(2)唐玄宗时,一位江南佛学大师应日本僧人邀请,历经险阻,六次东渡,最终到达日本。他带去的不仅是佛学,还有中国的建筑、雕刻、医药、绘画等方面的知识。这些都深深地影响了日本的文化。
(3)公元前138年,为了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张骞从长安西行,在途中被匈奴人扣留了十余年,后来辗转返回长安。他向汉武帝报告了西域的见闻。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访问了西域的许多国家。西域各国也派使节回访长安。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
(4)贞观初年,一位僧人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在天竺他遍访有名的佛教寺院,并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贞观后期,他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专心翻译佛经,还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
(1)
(2)
(3)
(4)
<2009年中考题>
三、读图说史:丝绸是中华文明的鲜明特征之一。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之间往来频繁,我国工匠不断汲取西方纺织文化的营养,不仅改进了传统技术,而且创新了图案,从而使中国丝绸进入了光辉灿烂的黄金时代。着中国璀璨而精致的文明。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是()
隋·“胡王”联珠牵驼纹织锦
唐·团窠(kē)宝花水鸟印花绢
北朝·红地簇四云珠日神锦
(联珠牵驼纹织锦: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出土,汉字“胡王”、萨珊波斯风格的联珠纹饰与往来于丝绸之路上的沙漠之舟合在一起构成了整个图案。
团窠宝花水鸟印花绢:这件绢是典型的“陵阳公样”。“陵阳公样”是 唐太宗时一个叫窦师纶的花样设计师,在西方纹样的基础上创新的一种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图案。红地簇四云珠日神锦:青海省都兰热水出土,图案中的太阳神源出希腊神话中的赫利俄斯,但图案中的华盖和莲花宝座来自佛教,图案构成带有波斯风格,人物形象和汉字则是中国的传统。)
(1)从以上图片和文字介绍中,你能获得哪些方面的信息点?(写出3个)
(2)根据织品的图案你能得出怎样的历史结论?
四、材料解析
1、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对外国的态度是开放的,鉴真东渡、玄奘西行、遣唐使、外国人到长安任官和居住„„中外交往盛况空前,唐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
材料二:清朝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认为天朝“物产丰盈”,不需要与外洋货物往来,实行闭关政策,严格限制外来贸易,这一政策使中国落后于西方,一直到鸦片战争,中国国门被列强的炮火轰开。
材料三:20世纪70年代末(1978年)以后,中国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新一代领导人,重新审视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以主动的姿态学习世界先进技术和文明的精华,从沿海到内地逐步开放,使中国的经济复苏,逐步迈向富强。
①材料一反映出唐朝的对外政策是怎样的?唐朝时我国对外交流处于什么时期?请写出唐朝在中外文化交流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两位历史人物?
②材料三说明清朝政府对外采取的是什么政策?这种政策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③根据材料四回答我国现在的对外政策是怎样的?
④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国家的盛衰与采取的不同的对外政策之间有什么关系?
2、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的船队是一支规模庞大的船队,完全是按照海上航行和军事组织进行编成的,在当时世界上堪称一支实力雄厚的海上机动编队。著名的国际学者,英国的李约瑟博士在全面分析了这一时期的世界历史之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以致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可以说都无法与之匹敌。”
材料二:英国马嘎而尼使团1793年来到中国时的日记记载:经过广州时了解到虽有指南针,中国船的构造根本不适应航海,在广州港一个口岸,每年海上遇难人数达1万至1.2万人。„„(在定海时)惊奇地发现中国帆船很不结实。安德逊看了两个世纪以前的图画后发现:“帆船没有任何变化”。马嘎而尼写到:“他们毫不掩饰对我们航海技术的赞赏,然而,他们从未模仿我们的造船工艺或航海技术。他们顽固地沿用他们祖先的方法”。
-----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相撞》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明朝时我国的航海状况如何?
(2)根据材料二,指出马嘎而尼使团对清朝当时航海状况的评价。
(3)根据材料二,指出导致材料二所述情况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3、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玉门、阳关出西域,有两道:从鄯善傍南山北坡河,西行至莎车,为南道;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月氏、安息。自车师前王庭随北山波河西行,至疏勒,为北道;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宛、康居、奄蔡焉。
----------《史记·西域传》
材料二:“丝绸之路”横贯新疆,给新疆辽阔大地遗留了大量的文物古迹。
右图为人首马身纹裤图。新疆汉墓出土,图案中人首是西方人形 象和希腊艺术风格,马身则是中国画法。
材料三:楼兰是丝绸之路的交汇点,它吸纳了来自东西各交通和商业资源
潜力,曾经在丝绸之路上辉煌一时。然而人类活动的加剧以及水 系的变化和战争的破坏,使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最终导致楼兰地区由绿洲变成了荒漠。
(1)材料一所描述的是我国古代连接东西方的重要通道,它的名称是什么?
它的终点到今天的哪个洲?往西方贩运的货物主要有什么?
(2)材料二中提到的丝绸之路经过的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证据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人首马身纹裤”图案,分析丝绸之路的作用。
(4)根据材料三,指出楼兰王国消失的原因。
第五篇:对外金融关系
第十三章 对外金融关系
[教学内容]:
一、国际收支
二、外汇与汇率
三、利用外资
四、我国对外汇的管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国际收支、国际收支平衡表等基本概念,了解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掌握外汇、汇率的基本概念、分类方法、判断标准,掌握我国在外资利用方面所采取的几种常见方式,能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对外汇管理的政策性决定。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外汇、国际收支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外汇管理的方法手段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实例教学
第一节
国际收支
一、国际收支与外汇收支
1、国际收支
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由于各种经济交易和交往所引起的货币或以货币表示的财产的转移。
对外经济贸易促进了对外金融交往,使各国的货币和世界经济的变化和其他国家的货币联系在一起。
思考:中美贸易中,中国处于顺差,对中国经济和人民币的影响。
2、外汇收支与国际收支的关系
外汇收支是国际收支的重要内容。国际收支包括外汇收支,又包括外汇收支范围的财产转移。
国际收支的具体内容:
㈠ 债务债券清算
㈡ 单方面货币收付
㈢ 无偿支付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
1、国际收支表定义
在一定时期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国际收支情况的统计报表。《国际收支手册》指出,该表反映:
㈠ 一个经济体与其他经济体之间的交易;
㈡ 使各种外汇资产负债的变动情况;
㈢ 单方面资产和负债转移。
2、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特点
㈠ 该表反映的是流量而非存量
国际收支平衡表上的数据是“流量”而非“存量”,即表中数据所反映的是各账户在统计期内的发生额或变动额,而不是持有额。当某账户为零时,并非表示该经济体不拥有此账户的内容,而是表示该账户所瞎的经济交易在统计期没有发生变化或发生额相抵为零。
㈡ 按复式薄记原理编制
国际收支平衡表按复式簿记原理编制,收入项目记入贷方,或以“+”号表示;支出项目记借方,或以“-”号表示,原则上,国际收支平衡表全部项目的借贷方总额应该总是相等的,即平衡的。收入大于支出,出现贷方余额时,称为顺差;出现借方余额时,称为逆差。经常账户差额与资本和金融账户中的长期项目差额之和为基本国际收支差额,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国际收支顺差或逆差。
㈢ 记账单位为本币或美元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记账单位,可以采用本币,但通常情况下是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货币。我国采用的是美元。
三、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
1、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编制的历史
1981年开始编制,1985年包括的项目开始增多,1997年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收支手册》编制和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相一致
2、各账户内容
经常账户:反映经常发生的交易情况,包括: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性转移
资本和金融账户,包括: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储备资产变动 思考:区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意义
第二节
外汇与汇率
一、外汇
1、外汇定义:
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和资产。1996年2月国务院规定外汇包括:
㈠ 外国货币
㈡ 外币支付凭证
㈢ 外币有价证券
㈣ 特别提款权、欧洲货币单位
㈤ 其他外汇资产
2、外汇与外币的区别
㈠ 外汇包括外币,外汇不等于外币
㈡ 外汇包括外币,并非外国货币都是外汇。只有可自由兑换的外币才是外汇。外汇的本质是国际支付手段,不能自由兑换则不能成为国际支付手段,因此不能成为外汇。
3、外汇储备的利弊分析
持有外汇可以理解为持有外汇发行过的债权,外汇储备的大小可以理解为:
㈠ 国际支付能力强,对外汇发行国施加影响
㈡ 外汇发行国占用本国大量资源,并承担外汇贬值风险
二、汇率
1、汇率定义
是两国货币相互兑换的比率,是衡量两国货币价值大小的标准。
2、汇率分类
㈠ 按表示的不同
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基准来计算应收或应付多少本国货币。
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本币为基准来计算应收获应付多少外币。
美元标价法:美国以外的国家,以美元为基准来衡量各国货币的价值,并根据各自对美元的汇率来套算出各自货币的汇价。
㈡ 按银行对客户买卖外汇角度划分 买入汇价:银行买入外汇时使用的汇价 卖出汇价:银行卖出外汇时使用的汇价 中间汇率:买入汇价和卖出汇价的算术平均价 现钞买入价:银行买入外汇现钞的价格 ㈢ 外汇交易方式
外汇即期交易、外汇远期交易
人们经常提起的是外汇即期交易、中间汇价。
三、汇率制度
1、汇率制度
一国政府对汇率制度所制定的政策、确定的原则和采取的措施的总括。
2、汇率制度的演变
固定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
思考:固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度的优缺点分析。
四、人民币汇率制度
1979年以前,西方世界实行的是固定汇率制度,国内的外汇汇率相对稳定。国家统一掌握外汇。1981年外汇牌价和内部结算价同时运行。1985年取消内部结算价。1994年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经常项目项目有条件的兑换。1996年经常项目下可自由兑换。
五、汇率变动对进出口的影响
1、汇率对进出口的影响
汇率上升→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 汇率下降→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
2、进出口对汇率的影响
进口大于出口,外币需求增加,本币贬值 出口大于进口,本币需求增加,本币增值 汇率变动与进出口变动呈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3、汇率与资本流动层次的关系
短期资本(热钱)对汇率变动比较敏感。长期资本对汇率变动影响不大。
第三节
利用外资
注:此处外资不仅是外国货币资本,还包括外国的专利权、商标、工艺技术等资本。
一、出口信贷
这是一种国际信贷方式,是国家为支持和扩大本国大型设备的出口,加强国际竞争能力,以对本国的出口给予利息补贴并提供信贷担保的方法。
出口信贷主要包括两种:买方信贷和卖方信贷
鼓励刺激本国企业出口产品。买方的买价中包含利息在内的其它费用。
二、银行贷款
银行贷款是指向独立的第三方银行贷款,和商品的买卖无直接联系。出口信贷必须购买指定的商品。
按期限长短可以分为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
如果贷款金额过大,则需要由多家银行组成一个团队即辛迪加贷款,可以减小各贷款银行的经营风险。但对贷款人来说费用较高。
三、“三来一补”
“三来一补”指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等补偿贸易的简称。
补偿贸易指外商提供提供技术、设备、专利作为投资,在项目投产后,用项目生产的产品或其他产品来偿还本息。
优点:可以先用先进设备,增加就业。
四、外商投资(FIE)
包括:外商独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开发
第四节
外汇管理
一、外汇管理的含义
1、外汇管理
是一国政府为维护本国经济的发展、金融的稳定和对外交往的正常进行而对外汇的收支、买卖、借贷、转移以及国际结算、外汇汇率和外汇市场所实施的一种限制性的政策措施,又称外汇管制。
外汇管理既是一国对本国对外经济的干预,也反映了两国之间的关系。
2、外汇管理制度的种类
㈠ 全面管理:对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都进行管理,不实行浮动汇率制度。㈡ 部分管理:对经常项目不进行管理;对资本项目进行管理。一般实行浮动汇率制度。
㈢ 基本不管理:对经常性项目和资本项目都不进行管理,实行自由汇率制度。
思考: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外汇管理制度应考虑的客观条件。
二、我国外汇管理制度
1、我国外汇管理制度的变迁
上世纪80年代以前基本实行全面的管理制度,80年代后逐步放开,目前以处于部分管理的状态。
2、我国外汇管理制度的目标
目标是基本不管理。中介目标,资本项目下可自由兑换。这也是进入WTO的要求。
3、保税区的管理
三、外债管理
1、外债定义
一国居民对非居民承担的已拨付尚未清偿的具有契约性偿还义务的全部债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直接从国外筹借并以外国货币承担的具有契约性偿还义务的全部债务。(我国有关法规规定)
思考:两个定义的区别。
2、外债管理内容
外债管理包括建立债务管理制度、检查外债使用情况、及时反映外债信息等外债管理的体制:
集中统一的外债管理体制
分散协调的外债管理体制
3、我国外债管理体制
实行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