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校党课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高校党课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发展大学生党员,是高校基层党建的一项重要工作,针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进行培养和教育是发展党员工作的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党课教学尤为重要。
所谓党课教学,是指针对要求入党的大学生积极分子,在各系进行培养教育的基础上,再选派优秀学员进入到学校业余党校培训班中进行一定课时的学习,学习期满,通过考试颁发合格证书的一种学习形式。党课教学,是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在迈进党组织大门之前的一次思想洗礼,高质量的党课教学,具有严把党员入口关的重要作用。提升党课授课质量,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区分党课教学与政治课教学,提升党课教学的高度。
1、党课教学与政治课教学的相同点有:
(1)、党课教学与文政治课教学都有严密的教学计划,有精心选定的教材,有一定的课时要求,都要通过严格的考试评定分数。
(2)、党课教学与政治课教学都以授课为手段,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2、两者的不同点有:
(1)、授课对象不同。政治课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有教无类,具有普遍性。党课教学面向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中的优秀学生,具有特殊性。
(2)、授课内容和授课目的不同。政治课教学通过《大学生修养和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社会主义科学体系》等课程,旨在培养当代大学生一定的法律意识,提升大学生的生活品味,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掌握一定的政治理论基础知识,进行爱国主义、拥护社会主义教育。党课教学是针对有更高追求的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通过系统的党史学习、党章等学习,进一步端正积极分子的入党动机,使其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尽快缩短与党员的差距,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
针对以上分析,授课教师在党课教学中,必须针对特殊的教学对象,在把握学生思想动态的前提下,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不能把党课讲成一般的政治课。对学生,要高标准,严要求;授课内容,要有深度、有高度。
二、引导大学生对党课的态度取向,是提升党课质量的前提。
尽管进入到业余党校中学习的学员都是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有着强烈的入党愿望,政治觉悟较高,思想素质较好,但还是不能忽视对大学生党课态度取向的引导。在近期对一所高校业余党校学习目的性、态度性的调研中,发现67%的学生认为进入业余党校学习能够进一步提升政治素养,提高政治觉悟,能够帮助自己早日迈进党组织的大门,所以能够认真听课;33%的学生认为听党课只不过是走走形式,没什么必要,对自己没有实际的帮助。其中,72%的学生为了能通过考试拿到合格证而听课;26%的学生只出勤不听课;2%的学生不出勤。由此,我们看到,虽然党课教学的出勤率很高,但对党课的态度取向还存在着很大的偏差。长此以往,就会出现考试分数合格,政治思想不及格的现象,党课教学将在很多同学身上流于形式,达不到党课教学的目的。针对于此,教师在讲授党课的同时,对学生党课态度取向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引导大学生对党课的态度取向是提升党课质量的前提,是严把党员入口关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理论联系实际,是党课教学的有效方法。
在讲授党课过程中,需要学生掌握马克思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党在当前阶段的重要政策和重大举措,掌握入党必备的常识和党章中基本的理论知识。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有的学生对理解知识得不够深入,有的学生对部分理论不太信服,有的学生记忆起来比较困难。如果把枯燥的理论知识和生动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就会事半功倍,化腐朽为神奇,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党员基本条件的时候,第二条是“党员是无产阶级的有觉悟的先锋战士”。很多同学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都望洋兴叹,觉得自身无论如何都达不到党员的要求。此时,如果教师列举郭明义、沈浩等一些生活中普通党员的动人事迹,学生就会感受到达到党员标准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事,只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再例如,讲到党的大政方针时,与学生的自身生活改善相联系,就容易被学生理解接受。总之,在党课教学中,随时随地把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就会使教学生动、亲切、易接受,有说服力,使党课具有鲜明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实用性。
四、重视党课课后讨论,是提升党课质量的有效途径。
党课教学,要求达到的教学目的标准很高,而课时有十分有限。有些问题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是无法完全解决的,这就需要在课外下功夫。实践证明,重视党课课后讨论,是提升党课质量的有效途径。例如,在讲授党员的权利和义务时,由于课时的限制,要使学生逐条深刻地领会和把握,就需要组织学生在课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逐条对照自身,寻找差距,讨论自己现在能够履行哪些党员义务,怎样履行,哪些是需要不断努力才能做到的,怎样做到。通过课外的学习讨论,就为下节课的教学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为解决问题和分歧提供了便捷的途径。再例如,在讲授”以自身实际行动争取早日入党”一节,也需要这种课后讨论的形式,达到升华教学内容的目的。
五、活用多媒体技术,是提升党课质量的重要手段。
多媒体教学,已广泛应用于各学科的教学中。在党课教学中,不仅要应用多媒体技术,还要活用多媒体技术。所谓’活用多媒体技术”,是指不仅应用多媒体反映教学内容,还能应用多媒体针对不同学科的教学特点,最大化地优化教学效果,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党课教学,内容繁杂,理论性强,这就加重了对多媒体技术的依赖。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是提升党课质量的重要手段。例如在讲授党史时,由于历史具有过去性和不可逆性的特点,再现历史情境就要借助多媒体技术。如果在不同历史阶段插入不同历史时期的红色经典音乐,就会达到渲染气氛,创设情境的作用,无疑会提升教学质量。再例如,在讲授建国后党在六十年代科技成就一节,当播放我国自行研究的原子弹、氢弹上天的录像时,教室里响起了阵阵热烈的掌声,同学们深切感受到了共产党的伟大,坚定了加入党组织的决心。
高校党课教学,具有接受群体的特殊性和授课意义的重要性,高度重视党课教学,不断提升党课教学质量,切实发挥党课在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中的有效作用,迫在眉睫。
第二篇:教学实施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教学实施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在课堂教学中应解决以下问题:
⑴ 在模块背景下,教学内容要以模块为整体,设计模块教学实施方案,教学活动围绕模块主题开展。倡导以任务型语言教学活动为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⑵ 致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探究符合新课程精神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⑶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并合理利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的英语教学资源,促进教学和学习方式变革。积极开发多样性的课程资源并加以合理的利用,以保障英语课程的顺利实施。
⑷ 改进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教学。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培养也要寓于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中,建议教师根据《标准》中教学实施要求,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法,提高词汇、语法、阅读的教学效益。⑸ 要从学生的终身发展出发,开展课堂教学评价和学生学习评价的研究。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应根据标准中的评价建议要求,努力实现评价主体及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和评价主体互动化,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⑹ 灵活地、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教学要结合学生的需要,把握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以教材为载体,帮助学生奠定终身发展所需要的英语语言基础。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在不影响教材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替换、调整、补充或者取舍,以提高高中英语新课程实施的效果。
第三篇:地理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高效课堂模式进行地理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宣汉县第二中学
摘 要: 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是新课改在实施过程中的标志性体现,为此,我校在多方考察和学习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开创性地提出了“361”高效课堂模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上师生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明显得到充分尊重,其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充分体现了这一核心理念,教学效果也大大提高。但是,有些老师由于认识上偏离主导思想,片面地夸大“学生主体作用”,在教学中出现了课堂过于活跃,甚至难以驾驭课堂,本文就这些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地理教学
教学改革
“361”高效课堂
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是新课改在实施过程中的标志性体现,随着改革步伐的逐渐深入,一些问题也相继出现,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尤为突出,新旧观念发生剧烈碰撞,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期待着新的模式的出现,宣汉县二中针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高度出发,总结出了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以“目标性”、“针对性”、“高效性”为特点,以“促进教师工作转变,变备教材、备教法为备学生、备学法,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教学效果好起来,师生负担减下来”为目的,“包括“预习、互动、测评”三大模块的课堂教学“361”高效教学模式产生。所谓“361”模式,即课堂45分钟分别按照3:6:1的比例,划分为“12+28+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3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6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
一年来,我校运用“361”模式进行地理教学,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大大提高,教学水平不断上升,但教学中也陈在很多问题我认为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着重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一、处理好新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观的关系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适合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环境,发挥平等中首席的作用。从以教材为主走向以学生发展为主;从以讲授为主走向以指导学习、回答疑问为主;从统一走向分散,这是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因此,地理教师在课堂上要屏弃陈旧的教学模式,努力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把握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契机。要渗透新课程理念,挖掘新教材内蕴涵的深层次的功能,不能就事论事,按部就班,错失“动态生成”的施教良机。
二、处理好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是地理教师备课时设计教学的主要出发点。从这个角度说,所谓的备课,实际上就是备学生,就是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所谓的教学设计,就是为不同的学生设计出符合他们需要的学习计划、学习方式和学习进度。教学设计应该只是一个教学构想,而不是一份施工蓝图。即使教师深入调查,也无法完全弄清所有学生的情况。所以,新课程的教案应该是动态性的,灵活多变的。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改变甚至完全抛开事先写好的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实际问题,凭借已有的经验,在构想的基础上展开教学活动。课后要及时反思和总结,进而修订和完善教案
三是要提高课堂讨论、辩论效果。
讨论与辩论都是合作学习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让学生之间交流,让他们表达自己的见解,可以让学生在讨论、辩论中展现自己,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是经堂能用到的较好的学习方法。也是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方法。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之中,老师设计的讨论问题讨论不起来,无法得到理想的效果。如何提高课堂讨论辩论的效果呢?我认为:一是讨论或辩论的内容要明确恰当,是学生未知的,想知道的。但通过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思考分析能达到的。二是在讨论或辩论过程中,老师要精心设计讨论的问题或是情境。要将材料给充足,时间给充分。让学生充分的参与讨论、交流、整合意见与观点。三是教师要组织好学生的讨论。让他们分工协作,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放手不管,可以给予指导,提示。在教学过程中,很多知识的学习我用了讨论与辩论的方法,效果很好。四 强化地图和区域地理教学
地图是地理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它可将知识化繁为简,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地理的空间观念,理解巩固学过的地理知识,获取新的地理知识,而且有利于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地理新课程中附有大量的插图,而且种类很多,有示意图、素描图、景观图、统计图、曲线图、柱状图、饼状图等。面对这些种类繁多的地图,作为教师,应该在地理教学中充分发挥这些地图的作用,利用传统的或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进行读图、析图、描图、绘图,逐渐地将地图变成学生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努力培养学生查阅地图、从中获取地理信息,并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我校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很多农村初中不重视地理,甚至没有开设地理课,基础薄弱,这样一来学生学习高中地理非常困难,并且高考与区域地理有关的题高达七、八十分,所以,在新教材时间紧的情况下一定要穿插区域地理的教学。
五、联系学生现实生活。
著名教育家陶行先生曾提到“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的确如此,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而地理教学更离不开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不仅使学生学得有兴趣,学得轻松愉快,而且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获得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提供内在动力,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地理新课程提供了许多与学生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注重学生经验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如感受多变的天气,根据天气预报安排生产与生活;看交通地图,乘公交车;看中国交通图和列车时刻表,安排旅游线路、乘车路线和出发时间;利用指南针或手表与太阳方位来确定东西南北方向;山区的学生可以根据山地的海拔、纬度,知道自家的山地适合种植的农植物和其它经济作物等。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对学生的生活经验心中有数,并充分发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作用,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分析掌握新的地理知识等。
六、处理好创设宽松氛围与学生自律的关系
新课程要求教师给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但所谓的“宽松”是心理上的、精神上的,而不是无组织无纪律的。课堂上既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这就需要地理教师在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中做到收放有度,成分利用自己的调控能力,将课堂调控艺术与学生自律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演绎到最佳状态。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随时监控合作学习的进程和质量,帮助学生掌握相互合作、交流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律作用,及时提醒学生自觉遵守学习纪律,调整学习状态,以饱和的学习热情投入到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多交流、讨论有价值的或有意义的话题,达到“控而不死,放而不乱”的效果。
七、在教学中应注意避免出现以下问题
1、在一些合作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机会不均等,仍然是部分优生独霸课堂。
2、个别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不大,少数学困生游离于小组之外,不参与学习与讨论。
3、小组交流时,作为优秀生的组长的意见具有先声夺人之势,影响或左右了其他组员的正常思维。
4、学生的注意力过于注重轰轰烈烈的活动,忽视和淡化了对知识的学习(预习)和双基训练。
5、作业、检测有抄袭现象,交流时有按资料书照本宣科的现象。
6、学生的自学能力、表现欲望、语言表达能力强了,但书写、答题等方面的规范性差了。
7、课堂有些失控,由过去的过于安静到今天的过于喧哗,以至于老师听不清学生到底在说些什么。
8、部分教师不作为或驾驭不了课堂,出现了不讲、不听、不评价、不纠正、不总结、不调控、不检测反馈的局面,失去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为此,在构建快乐高效课堂,对课堂结构和教学组织形式进行革命的同时,千万不可随意削弱教学常规,决不能随意降低教学要求。相反,对于备课、作业、训练、测试、反馈等环节,要在快乐学习的基础上得到强化,将教学环节的落实进行到底,贯彻落实堂堂清的基本要求决不动摇。才能保证铁的教学质量,否则,建设高效课堂就是一句空话。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全体都动起来,在学习小组中做到互帮、互学、互问、互答、互考、互改,在群体互动和自主探究中体验学习进步与成长的快乐,在学习组织中找到自己的归属,体现自身的价值,发挥应有的影响力,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以经常性的激励性评价刺激和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学习就会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学生就会由衷的喜欢课堂,热爱学校,使校园生活成为学生最快乐的人生经历。
第四篇:工程造价司法鉴定中应注意问题
浅谈工程造价司法鉴定中应注意的问题
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活动中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定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工程造价司法鉴定是指依法取得有关工程造价司法鉴定资格的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受司法机关委托,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中央和省、自治区及直辖市等地方政府颁布的工程造价定额标准、施工图纸、竣工资料或其他经当事人双方共同质证过的有效资料,客观独立地对建设工程造价提供鉴定结论的活动。
在建筑工程合同民事诉讼中,建筑工程造价纠纷类案件由于专业性强,人民法院可依法委托具有司法鉴定资格的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员对建筑工程造价进行鉴定。造价鉴定结果不仅仅是工程类的一个技术结论,更重要的是民事诉讼的证据之一,是司法审判证据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工程造价司法鉴定工程和结算审核,从技术角度上讲基本一致。但工作性质上却有着明显的不同,司法的严肃性是两者工作性质不同的根本原因。较之一般工程造价工作,司法鉴定更突显了“合法”的特性。也就是指鉴定主体、鉴定方法、适应标准、鉴定材料的收集,鉴定结果的出具必需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确保鉴定结论的合法性。
鉴定机构受理鉴定委托后,指定具有该鉴定事项执业资格的司法鉴定人进行鉴定。
合格的鉴定人员应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较强的专业技术实力,一定的组织才能,相关的法律知识,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及与接受委托的鉴定项目无应回避的关系。其中主鉴定人的确定至关重要,因为其将负责:选择其他鉴定人员,协调内、外关系,编制鉴定计划;组织现场勘测,撰写鉴定报告等工作。
最高人民法院法发[2001]23号《人民法院司法鉴定工作暂行规定》中第二章第七条规定:鉴定人权利:
(一)了解案情,要求委托人提供鉴定所需的资料;
(二)勘验现场,进行有关的检验,询问与鉴定有关的当事人。必要时,可申请人民法院依据职权采集鉴定材料,决定鉴定方法和处理检材;
(三)自主阐述鉴定观点,与其他鉴定意见不同时,可不在鉴定文件上署名;
(四)拒绝受理违反法律规定的委托。第八条规定:鉴定人义务:
(一)尊重科学,恪守职业道德;
(二)保守案件秘密;
(三)及时出具鉴定结论;
(四)依法出庭宣读鉴定结论并回答与鉴定人相关的提问。
4、工程造价鉴定计划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2001]23号《人民法院司法鉴定工作暂行规定》中第五章第二十一条规定:一般额司法鉴定应当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疑难的司法鉴定应当在60个工作日内完成。主鉴定人应根据委托人的鉴定期限,安排好鉴定的具体时间:
(1)阅卷、熟悉图纸、设计变更、现场签证、了解合同、协议等所需的时间;
(2)现场实地勘测所需的时间(较复杂的工程可能多次勘测);
(3)计算工程量、套取定额及计取材料价差所需要的时间;
(4)鉴定过程中对遇到的问题进行进行集中研究所需的时间;
(5)做好现场勘测记录及询问笔录(一般应对标的物摄影记录);
(6)当事人查阅记录并签字。
5、勘查记录与询问笔录
(1)注明时间、地点、勘验人或询问人、临场人或被询问人、记录入;
(2)记清问答情况、当事人承认确认或争议情况及关键语句,记准勘测数据。如需绘制勘测图时应做到清晰准确;
(3)结束时当事人查阅笔录后签字(不识字的按规定宣读按手印);
(4)记录必须存档备查。
6、鉴定资料需要验证和补充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搜集鉴定资料及现场调查等过程,都必须要求在委托人的组织下进行,这样可使委托人了解资料的取得过程,增强了取证过程的合法性、严肃性和权威性。
对无竣工图或鉴定部位图纸不符的,应根据建筑工程的特点,实地勘测并应以绘制勘测图、现场拍照、现场录像及有关的文字记录为主。由于工程造价鉴定所需的资料很多,多数不能一次搜集全。在对当事人双方询问时,最好先将询问内容列好,以免遗漏。
三、质证及询问笔录的内容
根据最高人民法律法释[2001]33号<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第四十七条: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由当事人质证。未经质证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实施的依据。工程造价鉴定所采用的全部证据,均应该由当事人质证。询问笔录一般应包括下列内容:
是否有补充合同或协议?
施工中采用砼是商品砼还是现场搅拌砼?如采用商品砼,是否有商品砼供货合同?
是否需要基础回填土(从外运入),运距是多少?硬骨料采用砾石还是碎石?
基础土方工程是否单独外委?土方运输距离是多少?
脚手架采用钢管脚手架还是木杆脚手架?本工程是否有甲供材和设备?若有请提供材料清单。
模板采用钢模板还是木模板?
挖土的方式?采用什么机械?
外围的装饰工程是否与土建主体工程同期施工?其合同额是多少(计取配合费)?
给排水、电气工程与室外工程的分界线在什么地方?
施工用水、电是否单表计量?
其他工程造价鉴定有关的情况。
四、计算工程量、套取定额及计取材料价差要做到准确合理与正常工程结算相同。(略)
五、向原被告出示初步鉴定结论。并根据实际情况修改鉴定结论
由于建筑工程的复杂性与工程造价鉴定准确、公正、公开的原则,在初步鉴定结论形成之后应向原、被告出示。如有遗漏与误差应根据实际情况修正鉴定结论。
六、确定鉴定结论形成正式的鉴定书(报告)
鉴定书的内容:最高人民法院法释[2001]33号<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第二十九条鉴定人出具的鉴定书应具有下列内容:
1、委托人姓名或者名称、委托鉴定的内容;
2、委托鉴定的材料;
3、鉴定的依据及使用的科学技术手段;
4、对鉴定过程的说明;
5、明确的鉴定结论;
6、对鉴定人鉴定资料的证明;
7、鉴定人员及鉴定机构签名盖单。
需附录资料的内容
1、鉴定委托书(应详细注明:受委托单位;鉴定要求;提供的材料;案情简介及委托单位);
2、涉案单位提供的工程预(结)算文件;
3、合同书、补充协议;
4、鉴定调查笔录;
5、鉴定单位资质证书与鉴定人员的资格;
6、其他有关资料。
七、出庭
最高人民法院发出[2001]23号《人民法院司法鉴定工作暂行规定》中第二章第四款规定:依法出庭宣读鉴定结论并回答与鉴定有关的提问。
代表中介机构出庭的鉴定人的注意:言语要得体,表述的要准确清晰,不与当事人争吵。由于在法庭上很多当事人情绪比较激动,因而常常语言过激。而诉讼代理人由于其职业习惯,其说话的方式、方法也异于常人。出庭的鉴定人要清醒冷静,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司法鉴定人的尊严与形象。
八、其它相关问题
1、鉴定人的回避。
最高人民法院法发[2001]23号《人民法院司法鉴定工作暂行规定》中第二章第九条指出:有下列情形之一鉴定人应当回避:
(一)鉴定人系案件的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近亲属;
(二)鉴定人的近亲属与案件有利害的关系;
(三)鉴定人担任过本案的证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
(四)其他可能影响准确鉴定的情形。
4、如何确认当事人出具资料的真实性。
需要当事人提供证据时,必须提供复印件,同时出具原件,对自己提供证据的真实性负法律责任,并要求当事人出具有效证明文件及承诺书。鉴定方不负责证据真伪的鉴别。
5.鉴定过程中,需要当事人提供有关汪据,但当事人认为出证据对自己不利,迟迟不予提供,或在鉴定初步结论出来后才拿出征据的,如何处理?
对在规定时间内不予提供证据资料厂又无任何书面文件申请延长提供时间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法释[2001]33号《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第三十四条:“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不提交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责任自负。对在规定时间内没提供,初步鉴定结论出来后才提供的,而且影响鉴定结论确定结果的,可以由委托方接收,并按新委托立案处理,并向鉴定单位下补充鉴定委托书。
6、工程造价鉴定的几种情况。
(1)鉴定资料齐全条件较好的情况。这种情况为最理想,一切可按正常鉴定程序进行鉴定。
(2)鉴定资料不齐全条件较差的情况。鉴定人应该以书面形式通知原被告双方在规定的时间内补齐鉴定所需的资料(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举证期限不得少于三十日)。
(3)鉴定资料几乎没有,条件很差的情况。这种情况在工程造价鉴定的中时有发生,具体以两种原因为主。
(一)由于建筑工程的建造周期较长,很多单位的档案管理较差,很难提供完整的竣工图及结算资料。
(二)原建筑物已改变使用用途,为新装修覆盖或正在使用中很难进行现场勘测。
如是设计图纸不全,当事人双方又均无法提供的情况,可根据工程项目名称去设计单位查底图。如是无设计图纸或无设计单位的情况,(1)可根据同类型同地点同时期的工程项
目比较(最好当事,人双方同意)。(2)现场勘测:测建建筑的外部尺寸,钻孔探测内部材料的厚度、标号等。(3)对无法探测内部材料的厚度、标号的建筑物,可采用无损检测方法(此种方法费用较高应慎重)。对当事人双方的举证相互矛盾时应如何处理?理论上应当由人民法院来判定,但实际鉴定工作中,由于工程造价的专业性,基本上还是以鉴定人的判定为主。以鉴定人的判定原则应是:(1)工程设计图有矛盾以设计规范标准(必要时可向专业设计人员咨询);(2)计取费用等级有争议,可根据施工合同、施工单位取费证或建筑物类别等为标准;(3)建筑材料价格有争议时,应以同期的市场价格信息为准;(4)施工措施有争议时,以正常的施工组织设计为准。
第五篇:浅谈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浅谈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如:学生,教师,教学内容,目标,方法等。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根本因素,占主体地位,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学内容、目标、方法是实质性因素。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是通过具体的内容、方法来实现的。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思想品行、个性修养、业务水平、教学观念教学能力等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
每一节课教学,教师都应根据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认知水平,认知规律去组织教学内容。不要用教师的眼光去看待数学知识,否则会造成没什么可讲的现象。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设计教学。例如:“平面”这一概念,教材只有半页内容,好象没什么可讲的,但对学生来讲,是由平面思维到空间想象的一大飞跃,所以很有必要仔细地给学生讲清楚。二,重视学生知识结构的不断完善
知识是人类经验的概括与总结,任何知识都有其形成发展过程。数学教学就是向学生展示知识结构的建立、发展的过程。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的提出过程,问题的探索和深化过程,不断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不仅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结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知识的形成过程。对学生来说,最常见的困难是:一个问题、一个发现、一个结论------很少以创始人当初所用的形式出现,他们已经被浓缩了,隐去了曲折、繁杂的思维过程,呈现出整理加工的严密、抽象、提炼的过程与结论。因而,教师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揭开数学这一严谨、抽象的面纱,将发现过程中活生生的数学“返朴归真”的教给学生。让学生亲自参与“知识再发现”的过程。经历探索过程的磨砺,汲取更多的思维营养。三,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在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中,适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中。知识的发生过程,实际上也是思想方法的发生过程。像概念的形成、结论的推导、方法的思考、问题的发现、规律的被揭示等过程,都蕴藏着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训练思维的极好机会。在思想方法的教学中应重视其形成过程的充分暴露,以揭示其深邃的思想基础。由于数学思想方法的呈现形式是隐蔽的。在教学时教师须站在方法论的高度才能挖掘出课本中字里行间蕴藏的“奇珍异宝”。需要教师“精心提炼、着意渗透、反复孕育、经常应用、小步推进、分层达到”去实施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四,加强数学思维训练
数学方法不是数学家的灵感创造,而是有着广泛的实际背景和深刻的哲理根据的,是体现于生活中的自然法则。知识是在思维活动中获得的。学生的思维不会自然的发生。亚里士多德曾说:“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学生的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疑问是思维的第一步。教学中,教师应当精心创设问题情景,如巧妙的导语,生动的开头,可以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的意境。使学生新的需要和原有的数学水平方法认知冲突。教师选择问题时要有适当的难度,应处于学生能力的最近发展区,太容易了,学生就会乏味。太难了,学生产生畏惧心理,无法思考。伸手就可摘到的桃子,吃起来总觉得乏味,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桃子吃起来才觉
得格外香甜可口。使学生处于“愤”、“悱”的心理状态。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再加上确有成效的启发引导,促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持续发展。五,精编例题、习题
例题、习题的选编,一方面要符合大纲精神,另一方面又要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潮流。纵观近几年的高考题,到处可见一批设计优美、构思巧妙的新颖题型。如生活应用题,开放探索型,阅读理解型等。数学题浩如烟海,令人眼花缭乱。虽然数学教材在例题、习题上都做过精心的设计与安排,为教学提供方便。但他只具有普遍性,并非适合不同学校,不同班级和不同学生的特殊性。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精选编例题、习题,可以使学生掌握解题的基本思想、方法,从题海中解放出来。选题时考虑:这道题起了什么作用?①在知识方面,题目中涉及哪些概念、定理、公式等基础知识,在解题过程中是如何应用这些知识的。②在方法方面:如何入手的,用到了哪些解题方法、技巧,怎样让学生熟练掌握和应用。③能不能把解题过程概括、归纳成几个步骤(比如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题目就有很明显的三个步骤)。④能不能归纳出题目的类型,进而掌握这类题目的解题通法。体现了什么数学思想方法等等。通过典型题的“解剖麻雀”,使学生掌握解题规律,解题思想方法,提高解题能力,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例、习题的选编要兼顾各个分支数学间的纵向渗透与横向联系,多角度、全方位的去观察,要具有灵活性,多样性,如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开放性习题,探索性习题等。分析、理解、充分提取已有的知识焦点。启迪思维,发展智慧,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概括性品质
六,注意分析与总结
解答任何一个数学题目之前,都要先进行分析。相对于比较难的题目,分析更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知道,解决数学问题实际上就是在题目的已知条件和待求结论中架起联系的桥梁,也就是在分析题目中已知与待求之间差异的基础上,化归和消除这些差异。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反映出对数学基础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理解程度和数学方法的灵活应用能力。例如,许多三角方面的题目都是把角、函数名、结构形式统一后就可以解决问题了,而选择怎样的三角公式也是成败的关键。最后,题目总结。解题不是目的,我们是通过教会学生解题来检验我们的学习效果,发现教学中的不足的,以便改进和提高。因此,解题后的总结至关重要,对于一道完成的题目的总结,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模仿 着题目套类型,巩固所学知识。随着教学的深入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总结、归纳题目类型,转化为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