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被忽略的原因和对策探析

时间:2019-05-15 05:14: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被忽略的原因和对策探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被忽略的原因和对策探析》。

第一篇: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被忽略的原因和对策探析

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被忽略的原因和对策探析

我国的幼儿教育向来是以群体为单位进行的集体式幼儿教育。在国内集中表现为幼儿园分班教学。由于集体性教学的原因,往往会造成幼儿园教师太过于重视一个班级的整体性,而忽略了个别幼儿的情况。要对于这一现象有正确的认知和理解,并且在了解这种行为的背后原因和实际情况下,尽可能地避免对幼儿的忽视,并对消极幼儿进行鼓励呵护与正确对待。

幼儿教师教学回应教育工作者教育的初始阶段是从幼儿教育开始,我国目前的幼儿教育多以集体式教育为主流方向。因为人数过多和班级过多的现象在现今的幼儿园里是常态。所以,每当幼儿教师对于整体的关心程度超过对单一幼儿的关心时,忽略个别幼儿的现象可以说是无法避免的。那么我们需要做的是看清楚这种现象和它的本质。

一、幼儿被忽略的产生及原因

(一)幼儿被忽略现象的发生

当教师组织集体活动或者在课堂提出问题时,基本上整个幼儿集体大多都会做出回应。教师在每次进行课堂提问和活动时,都会点起那些参与度高的幼儿,抑或热情积极的幼儿,这是教师的教学常态。对其他的幼儿教师偶尔也会点起他们进行互动。但是对于小部分幼儿来说,这样的教学互动几乎是没有的。因为教师会把机会留给那些主动举手的,或者说有回答倾向的幼儿们,从而造成一个现象:被点起来的幼儿们会越来越有自信,于是开始主动举手和参与互动。而长期没有被点到的则会有一种心理暗示,暗示自己不会被点到,从而他们不会举手,也自然不会被教师点起。如此一来,就形成了恶性循环:积极的幼儿被点的概率大大增加,自信心也不断成长;消极幼儿由于长期不被点名而愈发消极,进而就更不会被点起来。

(二)幼儿教育的整体性概念

早在1950年始,“学前教育”这一全新的教育理念被引入我国。而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所以以幼儿园的方式进行集体式幼儿教育。结果证明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多,幼儿及儿童数量大的复杂社会家庭结构来说,集体式教育的效果非常显著。以高效率的课堂传播方式让大多数幼儿都可以接受到教育,结合我国的社会实际来看,的确非常优秀的教育方法。

凡事都具有两面性,集体式教育固然是效率高,传播快,但同时也有着它的缺点和隐患。由于大家都是同处一室,教师为了进度和效率问题,会以班级的整体性为前提进行教学。这样带来的后果就是,教师容易一味的追求效率和速度,从而忽视了幼儿们每个人自身不同的受教育素质。按照同一种教学模式下的教育方法去进行提问和活动,势必不能令所有的幼儿都能产生共鸣和回应。所以这样的教育互动从一开始就是有局限性的。而这也并不是完全因为我国自身的原因,国外的幼儿教育也是以集体式教育为主的。在国外曾有过教育学家做过实验。统计结果表示:只有10%左右的幼儿是“尤其受欢迎”,而有15%~20%的孩子属于“易受忽略”的类型中。这是一个国际性的教育难题。

二、幼儿教育需要注意和避免的事项

对于幼儿和教师,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师生,而因为这种身份带来的差异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因为身处的身份地位决定了双发的权利。总的来说,是由教师来掌握决定权。教授掌握着的这一权利是直接由幼儿们自己见证的。所以存在非常大的权威性。而在这样巨大的权威性下,教师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会给幼儿们留下非常强烈的心理暗示。举例来说,如果一个老师长时间对一个幼儿不闻不问,甚至冷淡对待。他所影响的不仅仅是一个幼儿,而是通过这个行为给其他幼儿传达了一个不良的信号:老师不喜欢这个孩子,说明这个孩子很差。那么带来的将是一系列的恶果。他会被其他孩子孤立、远离。同时因为这种孤独产生的自卑感又会让他更加封闭自我,使他更不讨人喜欢。所以,教师往往因为自己的一个决定,而决定了更多长远的事。

三、保障幼儿不会产生被忽视感受的具体措施

(一)公平对待每个人

虽然现在的幼儿园班级多且难以管理,而且幼儿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但是作为幼儿教师的教育工作者们还是要尽量保证照顾到每一个孩子。毕竟对于幼儿的心理成长需要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至少现在所处在幼儿时期环境是需要身边掌握着决定权的人们去营造出一个美好的、没有歧视的、公平的小环境。教师有必要保障一个至少在教学环节中不出现个别歧视、差别对待、表露个人情绪的公平课堂。

(二)教育环节时多留意不积极的幼儿表现

在课堂活动中不突出的幼儿,在课堂提问时总不愿意举手的幼儿,这些总是带有一点消极情绪的孩子们。教育工作者在进行以上环节时,既要照顾到大多数孩子们的喜好,要鼓励他们继续积极向上,回答问题,参与活动。但也要开始点起那些沉默的幼儿进行回答。有些不主动的幼儿在活动中尽量以集体名义召开活动。要让每个人参与其中。不要总是漏掉个别幼儿在一旁。在集体这个环境中,更要时刻鼓励那些较为低沉消极的幼儿,以唤起他们的自信心,摆正他们的态度,要靠教师对他们的关怀。

(三)细节之处见真章

细节决定成败,放在哪个行业都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在教育行业也是如此。教师把前戏做得再充足,一旦在其中一个环节显露出了不当,之前的努力也会付诸流水。例如,在之前的一系列活动中,较为消极的幼儿小明在活动时表现积极,老师格外表扬了他。正当他自信满满的时候,老师在一次随堂讲课时,忽视了他的举手而点起了另外一位孩子来回答问题。虽然老师清楚小明已经找回自信并且开始积极主动,但是却因为平常另一个孩子回答问题更好更主动而放弃了点起小明回答问题。这对于其它孩子们来说没有不良影响。但是,对于小明本人来说,却是一个重大的打击。他刚刚建立起的自信,由于教师无意点起他来回答问题遭到了严重的自我质疑。他有可能会因为自我认知混乱而重新陷入消极。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细节中隐藏魔鬼”的例子。

四、结束语

公平,是缔造一个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因素。而教育的公平,则是每一个人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因素。瑞典学者有这样一句话:教育的公平,包括三种公平。一是起点公平,二是过程公平,三是结果公平。幼儿园属于学前教育,它作为幼儿接受的第一层教育,会对幼儿今后的人生发展产生非常重要的隐性作用。

教育方法决定了教师的教学公平程度。幼儿教育在知识层面是最浅显的层面教育,但是对于每一个经历过学前教育的人来说,幼儿教育是他经历的第一步教育,而幼儿教师自然也是除开父母外的第一位教育工作者。所以,教育的第一印象在这个时期就开始养成了,而教育工作者的行为、态度和教育方法也潜移默化的带给幼儿们“教育是什么”的思想。所以,幼儿们的学前教育,最重要的是对于他们传输一种“平等”的教学态度和“每个人都是好样的”积极思维。

第二篇:幼儿集体教学活动中导入环节的设计

幼儿集体教学活动中导入环节的设计

“万事开头难”,想必我们大家对这句话是深有体会的,教学活动亦是如此。若要使教学活动一举成功,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那么精彩的导入必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了。根据平时对导入活动的重视与经验积累,总结出以下几点体会:

一、明确导入活动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地位。

导入活动的目的是吸引幼儿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或了解幼儿原有经验,或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同时,又起到了顺利过渡的作用。虽然,它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不可或缺,但是要把握它的配角地位,绝不可喧宾夺主。一般来说,在活动中只占三分之一比例,更多地时间要留给幼儿学习新的内容,让孩子有充足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否则会失去导入活动的作用,比如,在有一次的看图说话的教学中,老师设计的导入环节过度暴露了图片内容,过于繁琐,冗长,使得幼儿对随后的看图环节丧失新鲜感和兴趣,情绪懒散,当然使活动效果大打折扣。

二、从针对性入手,体现导入活动的个性化、艺术化。

(一)要针对目标。集体教学活动时间紧凑,导入活动应防止信口开河的现象,一定要根据教学的既定目标精心设计,与教学目标无关的不要硬加上去,不要使导语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浪费有限的教学时间。

(二)导入方式要符合领域及具体内容的特征。

导入形式丰富多样,有谜语导入、解题导入、复习导入、游戏导入、设置悬念导入、讲述故事导入、直接导入等等,我们要根据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教育价值,充分展现教材中所蕴涵的教育价值,而选择合理的导入方式。

比如,一般来说,歌曲引入、情景导入、诗歌及故事导入就不适合于数学和科学的教学活动,因为科学、数学活动要求幼儿的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比较高,活动本身的探索性强,并且要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做准备,但由于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还未较好发展,仍以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所以,在组织这类教育活动时,比较适合的是经验导入、材料导入、环境导入、复习导入这些导入方式。比如:我们可以联系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尽管孩子们积累的只是些比较直观、肤浅的经验,但是幼儿亲身感受的,和他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总能很好地激活幼儿的兴奋点,使探索活动顺利展开。也可以由复习已学过的知识点出发,让幼儿自然而然地进入活动。也可以先给出材料,幼儿通过看看、摸摸、捏捏、敲敲等摆弄活动,会产生很强的探索欲望,可增强活动的有效性。在组织《蜗牛》这一活动中,我请幼儿回忆:你在哪里找到蜗牛的?你捉蜗牛的时候它正在干什么?蜗牛是怎样爬的?你在蜗牛爬过的地方发现了什么?由于课前老师布置过请孩子利用周末捉蜗牛的任务,所以孩子对这些现象都不觉得陌生,有话可说,幼儿回答很积极,通过互相的交流,也帮助幼儿了解到蜗牛的生活环境。当幼儿注意到这些问题后,再引导幼儿探究其中的原因,对更深层次的或自己还不知道的一些问题,有了探究的愿望,探究活动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又如在《沉和浮》这一活动中,我为幼儿准备了纸、塑料积木、木头、铁钉、棉花、石头、弹珠、小船、乒乓球、装满水的玻璃盆等许多材料,爱玩水是每个孩子的天性,看到这些材料,许多孩子就已经跃跃欲试了。我赶忙说: “小朋友,请把这些东西放在水里玩一玩,你会发现什么?”幼儿很高兴,纷纷挽起袖管玩了起来。通过导入部分的操作,幼儿积累了丰富的有关沉与浮的感性经验,这就为教师接下来分析材料的质地和沉浮之间的关系作了准备。

又如:谜语导入、谈话导入、欣赏介绍导入比较适合艺术领域。在美术活动《春姑娘》中,我先向幼儿介绍:传说天上有位美丽的春姑娘,黑头发,圆脸蛋,穿着漂亮的衣服,随着微风飘呀飘,她飘到哪里,哪里就会变出绿色的草地,美丽的花朵,树叶也发芽了,因为她有一条奇妙的裙子。然后展开讨论:春姑娘的裙子和我们的裙子有什么不一样?她有一条用什么做的裙子?你觉得她长得怎么样?她会给我们带来什么?这样自然进入了画春姑娘的主题和意境中去,使孩子不仅明确要画春姑娘,还知道可以用柳树、绿草地、小花、蝴蝶等添加美化画面,通过想象绘画美丽的春姑娘的同时,让孩子有一个美丽的享受。在美术活动《蜻蜓》中,我先请孩子们猜个谜语:“一双眼睛圆又鼓,身体就像细细棒,翅膀两对薄又轻,飞得高来又飞低,水面一点画个圈,还是捕蚊的小能手。”孩子们的兴趣一下被调动起来,在猜谜的过程中,对蜻蜓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当老师拿出范图的时候,大家齐刷刷地把目光都集中在蜻蜓上,仔细地观察以求对证,因为谜面里揭示了蜻蜓的身体特征,还对生活习性有了一定的描述,所以就能自然进入示范画画环节,并且不用作生硬的讲解,而是扼要明了,孩子们最后的画面不拘一格,丰富多彩。

当然,各种导入方式在各领域中的运用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这里要把握相对的特征性问题。比如,情景导入比较适合于健康领域、社会领域的教学,但也同样适用于某些艺术领域、语言领域的教学,甚至也可运用在某个科学、数学的教学活动的导入部分。而即便同样是故事教学,也可以选用多样的导入方法,比如,在主题《我家和我家附近》的其中一个语言活动《大黄猫进城》中,由于这个故事对中班孩子来说,情节发展较为繁复,为了减少琐碎、麻烦的程序,我就采用了直接导入法,即将故事直接呈现出来给幼儿欣赏。让幼儿完整地了解和体验故事的发展脉络,在全神贯注地完整倾听和观察图片中,了解故事的内容,并能跟着故事的进展,细心注意画面上的标志、路标、招牌、建筑等。特别是对一些篇幅较长、蕴意丰富的故事来说,这种方式可减少不必要的铺垫导入,如在欣赏儿童文学《胡桃夹子》时,我直接讲故事,把孩子带入到了故事本身的意境和悬念中,重点去体验贯穿在整个故事中的情感变化,从开始到发展、**,直至结束,这样将更有利于保持其参与活动的专注性和注意力。但直接导入方式也不是在所有些故事教学中都是万能的,如在组织幼儿开展《猴子学样》活动时,老师若还是采用直接导入方式,那么孩子在听完故事后容易失去对故事的新鲜,而情绪兴奋,不能很好地静下心来思考老师所提的问题,所以我就对这个表演性强的故事采用了故事表演导入法。先在活动前编排好情景表演剧,请一名幼儿扮演老公公,请另外几名幼儿扮演猴子,让大家观看。通过观看表演,幼儿对故事的整体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老师可以再提问:“表演的对象是谁?”“看到了什么?哪些地方最有趣?”“猴子在做什么?”…… 幼儿在表述时会在所看到的情景剧中又加入自己的思考,这时老师只需让幼儿完整欣赏一遍故事内容,在幼儿对故事情节、故事语言都能很好地理解以后,就可以请幼儿参与表演故事了。故事表演导入法不仅可使幼儿在专注观看表演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故事的结构和氛围有所了解,同时还能通过贴近幼儿年龄特点的小猴子表演,将幼儿的兴趣点更大程度地激发和调动起来,让活动真正建立在幼儿的兴趣之上

(三)导入方式体现不同的年龄特征。

不同年龄的孩子注意力及感兴趣的事物和思维特点等都会有所不同,教师在导入活动中应予以充分考虑。

比如:在体育游戏《跳高跳低》中,要求小朋友能学皮球拍得重,跳得高,拍得轻,跳得低,发展相对应的跳跃能力,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由于3—4岁孩子对皮球的这种特性还未能充分建立起相关的经验,这个阶段的孩子的思维是直觉行动思维,导入中最好能借助具体的实物或形象的图片、手偶或情景表演直观呈现,如果以谈话的方式不能迅速集中注意力,不能有效唤起以往经验的记忆。所以我在活动时向孩子们呈现了一只有眼有嘴巴的皮球宝宝,并以拟人的口吻介绍:“我呀是一个听话的皮球宝宝,拍一拍,跳一跳,拍得重,跳得高,拍得轻,跳得低”。“皮球宝宝”一下子激发了孩子活动的兴趣,孩子们都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地愿意与皮球宝宝交朋友。这下就能顺利过渡到让孩子们都作皮球宝宝,来参加游戏的目的,达到了理想的活动效果。4岁孩子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他们能理解生活中熟悉的和生活经验相联系的事情。所以可以试着从凭借教具导入转入到语言导入,引导孩子积极联想。比如:在分享阅读《小狗的一天》,我用读本联系法来设计导入活动:“亲爱的小读者,今天又到了阅读时间,在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读本《毛毛虫去散步》、《小海龟》的内容,这两个读本讲的都是某个小动物的所做的事情,今天读本中的主人公在《跑呀跑》中出现过。”这样孩子就会积极思索该读本的主人公是——小狗,然后请孩子们回忆你见过的小狗是什么样子的?孩子们都愿意分享有关小狗的经验的。这个导入既对以前的读本有概括性的回忆,又一下子激发了幼儿产生学习新读本的兴趣,也促进了幼儿的联想能力。岁的孩子思维时依赖的是表象,具有了一定的概括性,但只是概括事物的外部特征,6岁的孩子开始认识事物发展的逻辑或因果关系。所以对于中大班的孩子在导入设计中可以有意识地加入概括、逻辑思维为特征的导入活动。比如在数学活动《认识梯形》中,我采用复习导入法:我们已经学过了长方形,观察这些长方形,你能说出他们的共同特点吗?然后教师指着梯形,请幼儿辨认:这个图形和长方形相比,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根据幼儿的回答,就将长方形和梯形重叠起来,进行比较。

所以导入时若根据不同幼儿年龄发展水平,客观的分析幼儿素质和能力,并适时的进行引导,满足各阶段幼儿的发展需求,符合最近发展区的规律,不仅能受幼儿的喜欢,顺利导入主题,而且能促进幼儿分析、比较、理解、抽象和概括能力的发展,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三、导入设计要注意语言的输入和输出,不能追求表面上的热闹。

有一位老师在上分享阅读《我爱运动》时,足足花了6分钟时间播放了一个介绍运动项目的专题片,该片激发了孩子的兴趣,但播完后,教师并没有针对该片组织语言实践活动,仅仅轻描淡写地说道:“今天我们要学一本有关运动的读本《我们爱运动》”。这样使导入与孩子与读本没有产生互动,如同虚设。在这里,我们还要特别注意导入部分问题的设计,我们往往会出现把握不好问题的指向,有时还会重复提问,以至于产生“看似热闹,却没有什么价值”这一现象,有时,我们设计的问题指向太过笼统,指导不明确,使孩子不知道如何回答,有的脱离了幼儿生活的积淀和知识经验,更使他们无从着手,不知道从什么角度去解决;有时指向太过狭窄,使得幼儿回答呆板,禁锢了他们思维,抑制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所以在课堂活动的开端要注意问题设计的把握,从问题设计的开放性、启发性、层次性方面去考虑,在教学实际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回答,步步深入提问,巧妙设问,从而引导幼儿很有兴致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四、导入活动也要注意“情绪状态的铺垫”。

有次在期中开课时,我听了两位老师进行的《小海龟》这个读本教学。两位老师以出示一张图片或玩偶进行导入:“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是谁呀?”然后在一番问候之后,老师说:“今天我们要看的书就是讲了有关小海龟的事。”然后出示第一页:看到了什么?(蛋)蛋怎么了?怎么看出来的?紧接着看第二页:看到了谁?(小海龟)有只小海龟出生了。可能我们的两位老师都看了教师指导手册,但是这样的导入似乎有些平白,如果再能考虑到情绪的导入就会更好些。因为这个读本从意境和语言上来讲都是非常优美的,尤其是小海龟刚出生,它对周围的一切是陌生的,是带着新奇的眼睛去发现周围的一切。所以我们不妨这样设计:课前先请家长们像宝宝谈谈宝宝是如何出生的?宝宝出生时的样子怎么样?让孩子对出生问题产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先直接出示第一页:你们看到了什么?(蛋)这个蛋在哪里?(让孩子观察背景)蛋怎么了?你是怎么发现的?这时,教师可以边防浪花的背景音乐,边讲述:在大海边,沙滩上,有一枚大大的蛋,过了好久好久,有一天,啪,蛋裂开了!原来有一个宝宝要出生了!你们猜,蛋里面会出来哪个宝宝呢?小孩子都会很愿意猜,老师可以请3、4个幼儿来猜,不做肯定或否定。然后出示第二页:看,谁出生了?(小海龟)这个时候,孩子们会拍手欢呼小海龟的出生。小海龟刚出生时是怎么样的?慢慢地,眼睛睁开了,会看到些什么?这样就调动了孩子对作品保持优美、新奇的这份状态,其实,情感是进入读本学习的基础,如果,孩子与读本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然后才会有更多地自主的思考和遐想,虽然现在孩子或许还不能完全地表达出来,但避免了这种为看图而看,为读而读的外在性的阅读现象。

在故事、儿歌、歌曲等一些作品中,教师要反复地通过吟诵,与文本与作者对话,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寄予的思想情感,了解作品的情绪基调:或欢快、或喜庆、或优美、或轻柔、或悲伤、或缓慢……..并自然运用于导入活动中,使老师的情绪与创设的意境、氛围都与作品本身相交相融,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理解作品的情感,并正确运用情感表现作品。在这里,老师要学会跟着孩子的发现、跟着孩子的惊喜要一道惊喜。

五、面对同一批孩子,导入设计要讲究风格、形式、语言上的变化和新颖。

很多老师喜欢或已经惯用了“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画”,“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或“嘿,大家好,我是小熊。”“今天,我们的教室来了两位客人”等等,每天雷同,缺少激情和变化,也必定影响孩子对活动的兴趣,情绪懒散。

六、从细节处入手,追求导入活动的更精彩。

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要成竹在胸,导入活动也不例外,但不能照案宣科,也许孩子的回答或孩子的已有经验跟自己的设计不一致,所以教师要提前作好充分的“应急预案”。

如果把整个教学活动比喻成船的航行,那么设计好精彩的导入活动,就如船儿扬起了美丽的帆,它将充满激情,满载美好的向往,或一帆风顺或激流勇进,愿小船在海上一路留下亮丽的风景线,一路无限精彩,最终驶向理想的彼岸!

第三篇:集体活动中如何照顾特殊幼儿)

马山县加方乡中心幼儿园

教研活动记录

时间:

地点:教师办公室

教研内容:在集体活动中怎样指导好特殊幼儿 主持人:

应参加学习人员:全体教师 活动流程:

一、学习保教指南十四条十五条。

二讨论:在集体活动中怎样指导好特殊幼儿

俞梦安:性格内向、孤僻,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很少和大家交流,不喜欢和小朋友一起游戏。我首先做的是:用爱来温暖他孤独的心,耐心倾听他的心声,同时我还会想办法吸引他们参加集体游戏和小组游戏。

毛宗红:对于孩子交往能力较差的,在游戏中不能与同伴很好的配合,常被同伴嫌弃,这也是造成他们内向、孤僻的原因,所以我在教育孩子们互相帮助、团结友好的同时,还利用各种机会,如:请他们分牛奶、发点心等等,从此来锻炼这类孩子的能力,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凌娟:不同的孩子有导致孤僻、不合群的不同因素,有的孩子自理能力很差,每次吃饭时都会撒饭、弄衣服,久而久之,小朋友都不愿跟他在一起了。对这样的幼儿,我会跟家长沟通,家园共同努力,帮他提高自理能力,使小朋友对他转变看法。

周宇红:关于多动症的幼儿,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求必须切合实际。

2、把过多的精力引导起来。

3、加强集中注意力的培养。

4、培养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5、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袁佳丽:利用每次机会,及时给予他肯定,多给他一些在小朋友面前展示他优点的机会,让他们在自豪中,在孩子们关注他的目光中自律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特殊幼儿常常是被人们忽视或歧视的对象,甚至被认为是社会的累赘,而对于这些特殊幼儿的教育,如果得当,他们同样是社会的宝贵财富。

第四篇:集体教学活动中的问题与对策

问题

一、教学程序呈现茫然状态

案例:集体教学活动“水”的教学重点是让幼儿感知水的基本特征,分为三个环节进行。环节一为看一看,目的是感知水是无色透明的。环节二为玩一玩,目的是感知水是流动的。在这一环节中,一幼儿不小心将积木筐里的积木打翻在水里,幼儿纷纷问:“老师,为什么积木会漂在水里呀?”“老师,为什么有的积木会沉到水底呢?”„„教师不仅没有解答幼儿的问题,反而制止道:“你们都别讲了。我们先上课吧。”幼儿的提问没有得到回答,失望极了,对接下来的第三环节失去了兴趣。

分析:教师对幼儿已有学习经验的了解和认知比较缺乏。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基本上都能够感知到水是无色透明的、流动的等特征。再进行相关经验的传授,已无必要。“积木落水”这一突发事件吸引了幼儿的兴趣,使幼儿急欲了解新的知识点——水的沉浮问题。但是,由于教师在预设教案的过程中没有料及,所以教师没有追随幼儿的兴趣开展教学。

对策: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时,教师必须研究幼儿的学习经验,找准幼儿的学习兴趣点,从幼儿需要出发,充分预设,尽可能多地预想到在执行教案时可能出现的情况,只有这样才能随时接准幼儿抛过来的球。

在具体教学时,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执行预设的教案,还要根据随时出现的情况,有目的、有根据地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弹性展开教学。随即生成教学内容,不必过分拘泥于教案。如本案中,教师可以对幼儿的疑问迅速做出判断,顺势引导幼儿做有关“水的沉浮”实验,使幼儿在探索中得到答案。

问题

二、教学示范运用不恰当

案例:体育活动“投掷沙包”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幼儿初步掌握半侧身肩上投掷的基本动作。环节一是先让幼儿自由尝试,探索如何投掷沙包。环节二是教师请幼儿天天展示投掷动作,天天用力将沙包向上抛出,结果沙包只落在离他约两米的地方。教师先是否定了天天的动作,接着向幼儿示范正确的动作。

分析:由于投掷动作是新授内容,难度较大,所以需要教师的示范讲解。在幼儿自由探索后,教师不宜安排动作错误的幼儿来展示,错误的动作展示会给幼儿接受正确动作带来干扰。因为首次的印象占第一位,尤其是错误的印象。这样无形中会增加教师新授动作的难度,削弱教师示范讲解的有效性。

对策:教师可直接采用示范教学法进行教学,必要时可以请个别做得比较好的幼儿来做示范。但不应请做得差的幼儿做示范。尤其不应直接否定幼儿,以免让幼儿当众受挫。

问题

三、介入时机把握不精确

案例:在手工操作活动“贺年卡”中,玲玲小朋友给自己的贺年卡粘上了许多漂亮的图案,都已制作成功了。可她却在着急地找着什么。教师便问找什么。玲玲说要在贺年卡上放些彩带,可是材料里没有彩带。教师就拿出了皱纹纸条,告诉她可用此来代替。整个活动中,有许多幼儿选择了使用皱纹纸条代替彩带。

分析:在操作活动中,幼儿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如案例中玲玲不知用什么来做彩带。对于幼儿遇到的困难,教师介入得太急,直接告诉幼儿用皱纹纸来做彩带。没有留给幼儿自由探索的空间,导致许多幼儿纷纷效仿。

对策:当幼儿在活动中出现困难时,教师不要急于介入,而是要给予幼儿想办法解决困难的等待时间,让幼儿通过充分的操作探索,尽可能自己解决问题。在幼儿的探索热情降低时。可以适时介入。拓宽幼儿的探索途径,使幼儿直接对准问题的焦点进行探索,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如案例中玲玲实在不知用什么来代替彩带而要放弃时。教师则可介入:“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来代替彩带?”“工具箱里有什么是和彩带相似的?”等,让幼儿在问题情境中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五篇: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的学习与发展2

活动名称: 美术——牙膏盒滑梯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剪、折、贴和画等方法做牙膏盒滑梯。

2、体验自制玩具的乐趣。活动重点与难点:

尝试用剪、折、贴和画等方法做牙膏盒滑梯。活动准备:

1.收集牙膏盒、瓶盖若干。2.范例1个,制作用图示,轻音乐。3.硬纸板、勾线笔、双面胶、剪刀。活动过程:

一、欣赏范例,激发制作的兴趣:

1、教师出示玩具:

师:小朋友,昨天老师听到了一首奇怪的儿歌,你们听:瓶盖呀瓶盖真稀奇,要找牙膏盒做游戏,他让牙膏盒变滑梯,牙膏盒乖乖变滑梯。你们看,这就是牙膏盒变成的滑梯。

2、幼儿观察玩具:

小朋友,你认为牙膏盒是怎样变成滑梯的呢?(请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原来,瓶盖要玩滑滑梯的游戏。咦,我们桌上也有好多瓶盖想玩这个游戏,可是滑滑梯太少了,我们也来做一个吧。

二、学习牙膏盒滑梯的制作方法:

1、示范讲解牙膏盒滑梯:那到底怎么做呢?(出示制作图示)1)把牙膏盒一个盖子打开。

2)用剪刀沿着牙膏盒的折痕剪开,但要注意,不能剪到顶部,顶部要留一个台阶的距离。

3)四条折痕都剪开后就要折台阶,从顶部往下折,像折扇子一样,往上折向下折,直到一个面都折完。

4)折完松开后就要在相邻的两个面上各剪下一块纸做顶部的栏杆放在边上备用。5)固定滑梯:把相邻两个面看好台阶的高度折一下用双面胶粘住,再把滑梯固定粘在硬板纸上,接着把台阶和滑板也固定在硬板纸上。

6)装上栏杆:就是打开上盖,把里面两个纸舌头拉出牙膏盒滑梯就完成了。

2、强调制作方法:请幼儿自己看看说说,指出不懂之处加于强调。

三、幼儿自由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1、教师交代要求:先做滑梯再与瓶盖做游戏。1)剪的时候要沿着折痕剪,顶部要留出一个台阶; 2)折纸台阶时要折得均匀一些; 3)滑梯一定要固定好。

2、幼儿制作,教师指导幼儿完成作品。

教师观察幼儿制作滑梯的情况,引导幼儿做好滑梯,帮助有困难的幼儿(折台阶、固定滑梯)。

四、瓶盖与滑梯做游戏。

教师小结:

1、今天,我们小朋友用牙膏盒做了滑梯,我们来看一看,你的滑梯的台阶折得是不是很均匀,你的滑梯有没有固定好?

2、我们小朋友做的真不错,那么,我们还可以用牙膏盒做什么呢?(幼儿讨论)

3、小结:除了牙膏盒,其他盒子也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玩具,你想做一做、玩一玩吗?那么,我们下个星期就来做一个小小设计师,把各种各样的纸盒变成各种各样的玩具,好吗?

4、现在,请小朋友带着瓶盖和滑梯到阳台上去玩瓶盖滑滑梯的游戏吧。(结束活动)活动延伸:

1、变废为宝纸盒造型。

2、小魔盒。

3、自制纸盒玩具。案例中游戏与教学的关系:

游戏和教学就好像血液和身体的关系,血液渗透在身体的每一部位,当血液的供应充足时,人的生命力会非常旺盛,当血液出现毛病时,人就会显得苍白无力。而游戏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之相似,它渗透在教学设计、组织实施和评价之中。游戏作为一种内容和形式融入幼儿教育,不应是孤立的、分割的,它以反映幼儿完整的经验为目的。安排游戏不是为游戏而游戏,而是为了借助游戏这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来促进幼儿的发展。

牙膏盒滑梯通过废物利用自制玩具进行教学,而最后用自己制作的玩具进行游戏。这样的活动面向了全体幼儿,我要让全体幼儿在教学与游戏中都得到发展。帮助幼儿树立信心,从简单到复杂,从全体到个别,这样的孩子才会更加快乐。所以,从某种意义来说,幼儿园教学的实施就是设置一个丰富而相互联系的整体环境,将教学中相互渗透的各领域内容和经验迁移到游戏中来,增加游戏主题,丰富游戏情节。这样,不仅用教学滋养了游戏,增加了游戏自身对幼儿的吸引力,而且使幼儿的经验在游戏中得以延续,不断为游戏注入新的内容,帮助幼儿学习和过滤经验,促进幼儿智力和道德的成长

总之,游戏与教学有机联系、相互融合,游戏保持自身的基本特征,又发挥出教育价值,将游戏与教学相融合是在这个特定的教育环境中发生的游戏活动绝不等同于自然游戏活动,在这个环境中的教学活动也绝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教学活动。

下载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被忽略的原因和对策探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被忽略的原因和对策探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园集体活动中的提问对策(五篇)

    幼儿园集体活动中的提问对策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的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互动活动。西方学者德加默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这种看法不无道理,教师准确、......

    让幼儿在有效的集体教学活动中绽放精彩

    专题四作业:让幼儿在有效的集体教学活动中绽放精彩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同样的一份经典的活动方案,由不同的教师执教会产生不同的活动状态。由此可见,一个......

    班级中幼儿行为问题的形成原因及对策研究

    班级中幼儿行为问题的形成原因及对策研究 导读:对于幼儿行为问题的干预,目标是改善孩子情绪状况和主观不适,纠正不良个性心理特征和消除行为问题反应,使孩子身心健康发展。针对......

    集体阅读活动中有效提问促进幼儿有效学习

    集体阅读活动中有效提问促进幼儿有效学习 朱春花2008、12 提问是集体阅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巧妙的提问,能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幼儿思维发展,还能及时反馈幼儿的学习信息,发现幼儿......

    幼儿教学中常见问题及对策[合集5篇]

    幼儿教学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摘要:幼儿教学对于幼儿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其研究具有很大的意义,本文以下内容将对幼儿教学中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以供参考。关......

    幼儿教师随笔:有效组织幼儿集体教学活动

    幼儿教师随笔:有效组织幼儿集体教学活动幼儿集体教学活动是作为和“生活活动、户外活动、游戏活动“相配合、共同构成幼儿园一日生活的一类活动。因此幼儿集体教学活动在整个......

    幼儿活动组织和教学启示

    幼儿活动组织和教学启示1.丰富幼儿的表象。(让幼儿多积累一些生活经验和表象能够促进其具体形象性思维的发展。)2.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如:小班幼儿处于直觉行动性思......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5篇模版)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 -----因教师有效提问与应答而精彩 重庆市北碚区七彩滨江幼儿园 李君 【摘要】目前提问和应答是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园教师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