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舞蹈编导教学中的空间研究
舞蹈编导教学中的“空间”研究
舞蹈的创作总是孕育在一定的社会领域里,舞蹈创作要出新,首先要力求与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客观条件相适应,必然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演变。所以,舞蹈编导教学必然带着时代的烙印,并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变化。从舞蹈编导教学的过程看,创作主体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展开和运动。在编导教学中不断地创造属于自己的舞蹈,创造了数不胜数的人体运动形式、人与物的组合方式等,呈现出千姿百态、千奇百怪的变体。如果把舞蹈划定在空间艺术的范畴内,那是因为不论是何种风格的舞蹈,都有其存在的空间形式。空间的变化属于舞蹈创作的基本要素之一,舞蹈作品的成功与否,与空间环境的创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提到空间,人们立刻会想到方向、距离、位置等,这些概念都是确定特定物体运动过程的参量,参量越多,描述物体运动空间状态就可能越具体、越深刻、越丰富。因此,在舞蹈编导教学中首先要对空间这一概念以及它的特质给予分析和研究。舞蹈编导教学中对“空间”的认识
首先看一下对“空间”概念的解释。空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是一切物质运动的外在表现,空间时刻围绕着我们,但它是无形的,是不依赖于人们意识的客观存在。一定性质的物质形态,是以一定的时空为其特征的。任何空间都是具体物质对象的空间,是与具体物质对象的运动范畴联系在一起的,是具体物质对象的存在形式,不存在一个普遍的、共同的、绝对的空间。人们可以无休止地任意构筑空间或者呈现空间。空间又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态。在舞蹈编导教学中所讲的空间概念有内外两层含义:首先,是以人体为结构内容的空间,称内空间;其次,是以人体外部的结构为空间,称外空间,舞蹈的编创要着意于形态内空间结构的理解,着眼于物态外空间、即物表与环境关系的刻画。舞蹈是诉诸视觉空间的艺术,因此,舞蹈被称为空间的艺术。
在教学中,对于空间理解表现为多维性的层次。美术中的线是一维空间,面是二维空间,体称三维空间。而舞蹈的三维空间则为地面是一度空间,以人体身高为水平的空间位置为二度空间,人体双脚腾空离开地面为三度空间。人体动作在三维空间中以直观可感的形式,这在编导教学中得到最为广泛的认同和运用。学生在空间练习的过程中按动作运动的规律,运用各种对比和时间及力量的变化,编织出各种形态的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前、后、远、近的纵深层次,造成真实可感的空间效果。
再进一步把空间延伸到舞蹈的实际创作。编舞家可以根据作品内容的需要,按主观设想对物象(动作)进行选择,对主次关系加以调度,对画面形态位置大小作以安排,对空间层次予以支配,以突出舞蹈作品主体要旨,尽可能使空间富有真实可感的具体性因素。在抽象舞蹈风格或形式舞蹈艺术中,空间的概念已被转化为编导者纯粹人为的主观__形态,空间处理是作为实现视觉经验的内视心理意象的表现。在中国传统的编舞教学中,空间处理体现为高度的表现规整。现代编舞教学则不受规整局限,给予充分的空间自由,不受瞬时时态的约束,不受光影虚实空间客观的具体性约束,以虚为实的空间处理,把动作画面大片空间做对比处理,留给观众以想象的余地,使不同的空间产生了多维层次的艺术感染力。对舞蹈运动“空间”特征的分析
众所周知,几何学事先设定了空间的概念,并假设了空间中各种建构的基本原则。几何学最著名的改革家雷建德认为空间首先要从一般“量”的概念中建立“多元延伸量”的概念。“多元延伸量”是可以容纳若干度量关系的,人们所处的空间只不过是三元延伸量的一种特例。由此可以看出,几何学中的定理并不能由“量”的一般概念中导出,而是要源自经验和能够将空间从其它易知的三元量属性区分出来。如果把几何学对空间特征的描述,移植到舞蹈编导教学中来,同样可以得到一个道理。就是建立多元空间的想象,“多元延伸的量”同样可以容纳更多人体动作,可以塑造更多的人物形象、更广的情感表现空间,这样以空间表现的“量”来丰富舞蹈创作者的思想与创作手段。
下面来分析一下人在幼年时期的无意识空间运动。人类在早期与周围世界的接触中,就开始获得形状与空间结构的体验,从儿童就开始探索、识别与描述各种形状并通过探究进行观察。如,幼儿1 ~ 2 年级就可以用各种形状认识到“矩形”很有用,因为它们有四个“完美的角”,这是人本能的空间认知。那么,在编导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空间的想象、描述、表现、分类、变换与探究的技能,可通过纯动作发展和形成。这样可使学生体验大量各种三维空间的相互联系,这些技能训练随着动作及运动过程中力量相互关系的转换,依次感受空间和运用空间。
舞蹈中“空间”,是一个较为复杂,涉及面宽泛的命题。这是因为舞蹈里的空间不仅有具象的和抽象的空间形象,而且还由舞台以外观者的想象空间、思维空间特点来决定。在整个舞蹈表演过程中,让观众所能看到的那个部分,就只是在舞台上呈现出来的空间,从空间特性的角度来看,对于空间的组织和运用主要是取决于编舞者的自身愿望和技术手段的运用。舞蹈属于突出“动势”的艺术,谁想要跳舞首先就要考虑到动作。舞蹈又是用有节奏的身体动作表现感情的艺术,换句话说,是艺术家们通过“动觉”表现自己思想的一种艺术形式。所以,编导教学主要还是靠开发动作来完成所要塑造的舞台形象,何谓“动作”呢?动作可理解为人体在空间中的运动。因此,编导教学中对空间的运用和理解必须明晰动作和空间的相互关系。空间的调度特征是指教师通过学生的运动方向、所处的位置的变动、以及学生之间发生交流的动态与静态的变化而产生的。空间调度是通过运动方向与位置的变动来实现的,虽说千变万化,但仍有规律可循。如纵向、横向、环形、斜向、上下等空间调度,以上所举的几种空间调度形式,应该和整个练习或作品的场面调度设计统一起来考虑,局部应服从整体。假如从单个的人物空间调度来看是可取的,而放在整个的场面调度中,如果不协调,则是不可取的。这时,就应该调整和改变单个的人空间调度,以适应整体的需要。编导教学中对于空间调度要做充分的练习,它具体地规范了教学的思维活动,但也制约了教学的创造,既要要求学生在舞台空间范畴中思考,同时也在不断地考虑摆脱它们的束缚,努力突破空间给予他们的限制,以期获得创造上的自由,展现广阔的生活,揭示更为深邃的思想。舞蹈编导教学中应该把握的两种“空间”形态 3.1“真实”的空间
观众在舞台画面中感受到的内容皆为真实的物质空间,也就是人物的活动空间。舞蹈作品里各类型人物之间或人物个体发生矛盾冲突的物质空间环境,其中包括天然的自然景观和人为建筑空间的总体结构、平面装饰、环境气势、风格类型、民族特色等;人物的形态、服饰构成关系、人物间的行为色彩对比与协调、人物群体与个体的组合关系等。其美学作用是衬托舞蹈人物思想、性格等方面特征,交代地点和时间、引发矛盾冲突等美学作用,也是构成或生化为心理空间、心灵空间的母体或载体。
舞蹈编导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感受真实的空间。人们所认识的物质空间具有延伸性或区域性两个__方面的内容。物质空间的度量关系是由相关的定理进行推理后所得,学生选择了一定的物质空间是依赖其编排的经验,在这里,创作中物质空间的延展关系和度量关系差就不难理解了。前述第一种延伸性的特征在动作编排的时候,他的状态可能状态是离散的,而第二种可能状态是连续的,这样的理解虽未必完全确定,却是相对准确的。对于空间感受经验准确率再高,仍不如物理或数学的精确运算,这种分别将经验扩充到观察所不能及的大范围和小范围时,会特别重要,对物质空间的实际运用具有极大意义。
当物质空间的建构推广到超乎量度之大时,要求学生要注意“无界”与“无限”之别,一个是延展关系的,一个是度量关系的。空间是一个无界的三元流形,是被用于所有对外在世界理解的一个假设。动作在扩充感官认知时要用到它,身体在探索物体的可能位置时也要用到它。所以,要从这些用途中不断肯定这个假设,空闲无界的性质,其确切性比任何一种外在的经验都强,那么,编导教学对于舞蹈真实空间的探索就更是无限的。3.2“虚幻”空间
虚幻空间是指反映人内心活动的形象空间,或因观众的情感动因而形成的空间形象。所谓“虚幻”,是指人头脑反映客观现实的思维过程,也就是人通过心理作用的感觉、知觉、情绪等。舞蹈是表现以人物为主体的艺术,不同的人物对客观现实都有其不同的反应过程和思维内容。在舞蹈编导教学过程中运用特殊的空间造型加以形象地描述,是教学技术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因此,使学生深入研究和探索心理空间的造型、动作的特点和规律,对于提高我国当代舞蹈编导教学水准是非常有必要的。
虚幻空间是要通过动作空间的结构内容和关系,与舞台的环境氛围相结合,或通过大量的别的空间对比、重复、变化、细小道具的表现等,形成某种象征意义,或形成特定的舞蹈造型风格,揭示人物内心活动的空间形象。同时,在观众心理上就会自然形成与他们对某一环境所预想的艺术效果或想象,达到和谐的、统一的、完全出乎人意料的空间意识和艺术效果。虚幻空间是因人情绪结构,因人设计,因动作运动规律的多种不同而有多种不同的造型形态,这是舞蹈编导教学重点突破的地方,也是研究和探讨当代舞蹈观众对舞蹈艺术审美的心理要求。
具体练习中,学生首先明白虚幻空间是在舞蹈中是揭示或表现人物思想情感变化和心理活动的抽象空间,必须以(动作)具象空间为基础,再具体到人物的内心、精神、思想情感的美与丑、正与邪、真与假、善与恶等的具体内容。在人类生活中,人们皆以不同的形式,和各种不同的方法顽强的表现着自己的品格与特性。因此,一定要深入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中,细致的观察研究,发掘对人物心灵富有表现力的素材,加以集中提炼,形成典型造型或丰富的动作语言,这样对观众也能有极强的艺术冲击力,因此,作品也就有血有肉,空间理解也自然深刻许多。
学生对以上两种空间的把握还要靠丰富的想象。按照心理学的解释,想象是指原有表象或经验为基础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一般分为再造想象与创造性想象。想象空间则是指舞蹈创作活动的主体调动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经过艺术加工创造出艺术形象的心理过程。编导教学中的想象则是艺术想象,它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发现与创造的过程,是一种纯粹的认知活动。学生在练习想象时,想象要具有形象性、主观性、创造性三大特征,它是在舞蹈创作过程发挥重要作用的基本心理机制之一。想象空间与实际的物质空间相比,想象空间具有主观性、模糊性、形变性等特性,所以在舞蹈编创的具体运用中,想象空间占有极大比重,因为有了想象空间,才能动手编创具体的舞蹈动作空间。
另外,想象力并不是舞蹈编导家的专利,优秀的批评家同编舞家一样,依靠其超人一筹的想象力征服别人。不过想象力的方向和体现,在不同的情况下并不一致,编舞家的想象力是形象想象力,意象想象力,情感想象力。编舞家通常想象常常把数个单纯的自然的形象结合在一起,使他们具有呈现不同造型和状态。对于空间的想象也必须要建立一、二维和三维物体的表象并从不同方面认识同一物体。想象的另一个方面也包含造型与动作性质的变换,想象可以用来作为形成推断或论证的动作工具,如果您把“菱形”看作旋转一个角度,它实际上是一个正方形。空间推理有助于动作的开发与创造,所以编导教学中空间想象与空间推理不但经常广泛应用,而且还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通过对空间的想象理解与分析,学生以获得解决舞蹈编创过程动作创造问题的重要使用工具。4 舞蹈编导教学中“空间”的灵活运用在舞蹈编导教学中,到底如何运用呢?在困惑的质疑与现实的创作过程中,促使人们不断的探索与挖掘,人与空间的关系、空间与空间的相互渗透性、动作与空间、身体与空间、心理与空间??,由高压到低压,求取平衡的张力,而这种平衡是复合性的、自发性的。空间不是理性的几何空间,或单一的同价空间,而是一个连续的客体,是难以从人类的心智抽离的,如果不能在物理环境中获得,就必须在舞蹈创作中宣泄出来。
作为未来的舞蹈编导要以动作创造为标记,呈现其敏感内心视像缠斗的洞察力,更是反映现实体现自身的无限需要。舞蹈空间中隐含着一种历久弥新的奇妙光彩与引人入胜的动感质素,无论新兴媒材如何发展,均难以取代。对于空间的运用是伴随着真实与虚幻,俨然浩瀚形成一个独立思想脉络持续发展着的。之所以编导教学选择表现的自由,是为免于陷入粗犷物质入侵的偏执以及企图从简约的空间表达无限的想象,来延续舞蹈艺术创作的轨迹,教学中对于空间的灵活运用犹如在私密修炼的结构中工作,具有相当程度的灵活性与自主权。
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于空间的运用,并非一句口号或是阐述就能完成舞蹈编排,那样可能会清楚的就说明白,提供给了观者可资探访的线索,但它的产生绝非瞬间偶然反映,而是侧重于无数次的练习在顺应逻辑思维之下,自然凝聚而成的,是个人心智活动的冲击过程。空间无所不在而具有扩张性的温润气质,它接受转化空间性的选择,并从中浮现蹈创作者的心智。也试图屏除陷入约定俗成的造型语汇,在一种可挖掘和探讨的方式上,留下个人符号的轨迹,进而扩展它,使之变形、概念化,反复推衍各种变化系数,渗入最跃动的空间变化可能。教学与创作的过程一样,是介于传统和叛逆的双向妥协,既要全神贯注,又要保持适当的度,从而避免自恋于沉溺的情境,当创作空间思维态度养成时,所有的意念皆有可能聚焦,题材无关乎崇高与卑微,动作与造型也不再受限于具象或抽象之别,创作者的主观创造新鲜视像的思维,艺术意蕴因而被视为无止境界。
教学中对于空间运用是随机的,混乱而相对于秩序。拆解相对于其重构,会呈现出有机且无数的可能性,事实上,这个概念同动作的“放松”与“收缩”一样,放松是在纵深的感知中探索,在同一空间意识中回归自然形态。收缩则是身体的某一分解动作,平行往前后左右移动,令其身体进而重叠压缩,同时也是试图用意识削平空间定义限制,经过平行与纵深以及收缩与放松的过程之后,您会惊觉发现虽然看不见周围空间的界限,却隐约感受到这些界线阴影处所引发的无限空间,您必须将无限空间转化为刚柔并济的动作锁链,分散于无边际的思维体系之中,将编创的动机蕴涵拓延至更深层的空间想象,从而给舞蹈编创更广阔的天地。总之,通过以上对空间四个方面的分析研究,或许对舞蹈编导教学的空间有一定的认识与了解。但是,编导教学与所有艺术的创作一样及社会的发展同步,都是在不断的创造和发展的。那么,不同的学生对空间的认知与运用也是因人而异的,就智力方面说,需要观察力、想象力、逻辑思辨力、空间智能、身体的匹配与协同。而在非智力因素方面,更需要学生丰富的情感、强烈的意志、广泛的兴趣和鲜明的个性作为支持与推动。同时,既要对社会文化生活有精深的体悟和洞察,又要通过空间的动作来提高这种文化的扩张力和表现力,还要去协同音乐、舞美、灯光、服装道具等等。这么多复杂的系统因素,既非完全规则也非完全无规则,其间一个微小的涨落都可能导致作品的成功与失败,只有从宏观上控制和把握,才能从无序走向有序,在有限的时空状态中创造出无限的舞蹈作品来。在这里,笔者只是谈一下在舞蹈编导教学中对空间的感受与认识,希望有更多的同仁关注和研究舞蹈编导教学。
第二篇:舞蹈编导教学
舞蹈编导教学
舞蹈编导的专业职能
舞蹈编导的专业职能是指编导创作成功作品的必备条件,这主要有三个方面: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摹仿能力。一个舞蹈编导,在具备艺术家那种共同的认识生活,感受生活,表现生活的创作活动外,是否有能力将头脑中对于生活现实的情感感受转化成适合于舞蹈构思的“动作素材”,并通过加工构思搬上舞台,成为衡量一个编导专业能力的尺度。一,观察能力。舞蹈创作建立在深厚的社会生活基础上,编导创作的舞蹈作品是否在形式上不断创新,从根本上取决于他的作品内容是否具有“新意”。在深入生活的时候重要的是找到一起编导创作情感冲动的最初的生活起点,这就取决于编导所具备的观察能力,观察能力是舞蹈编导的一项重要专业职能。深刻的观察能力,不可能只建立在个别生活现象之上,编导的眼睛应广泛地深入每个生活领域,辩证地历史地把握生活,认识社会,这边是编导自身对生活的积累。观察能力有两点特殊要求:1舞蹈创作对于生活的形象把握,舞蹈编导应该将自己置身于生活感情的汪洋大海中,进入生活中的内在本质,寓理于情,以情动人。2形象形式艺术的共性,舞蹈是用身体动作表现内容,这种“动作性”的基本特征,从一开始就应该体现在编导观察生活的形象思维过程中,舞蹈编导的眼睛,应该是具有专业特征的眼睛,他对于生活的分析感受始终应是透着“动作感”的并以此来达到主观的记忆。观察生活是舞蹈创作的起点,因此观察能力是对舞蹈编导专业职能的最基本的要求。二,理解能力。理解能力实在广泛的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舞蹈编导在把握生活过程中,准确地观察,记忆与积累是同准确地理解分不开的。在丰富多彩的生活形象面前,舞蹈编导如何择其具有典型意义的形象,手机在记忆的仓库里,必须依靠编导对生活的理解能力才能进行。对生活的理解,要求编导具有深刻的思想水平。三,摹仿能力。摹仿能力,是舞蹈编导一项特有的专业职能。首先,摹仿是编导创作指向现实的唯一途径;其次,在舞蹈创作中,动作的摹仿是编导对生活的情感感受,文学式感受转化为舞蹈创作的动作感受的契机。对于舞蹈编导来说,摹仿本身就是学习。
如何培养和加强编舞的能力
掌握舞蹈素材,努力学习知识,具有良好乐感,善于启发演员,强化舞蹈思维和充分运用想象。
第三篇:舞蹈编导》教学大纲
《舞蹈编导》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31002
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
课程名称:舞蹈编导
英文名称:The Class of Choreography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舞蹈编导专业方向的主干课程。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舞蹈编导的技术、技巧,引导学生广泛地吸收各种门类的创作方法和优长,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和创作思路,发掘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动作的开发和创作思维的开发是本课程的主要训练内容。为培养学生们即兴的创作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本课程将舞蹈编导的基本理论知识、编导技法及创作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配合,融会贯通。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细致、分步骤地完成训练。本课程的宗旨是为舞蹈事业培养出高级的舞蹈编导人才。
一、说明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为培养我国舞蹈事业发展及东北地区各个阶层所需要的高级编创人才以及具备一定教学能力的新型高级人才,舞蹈编导(本科)专业教学在理论同实践紧密结合的原则指导下,将编导艺术的基础理论同基本的技巧、技法训练及创作实践三部分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达到毕业时能够独立进行艺术创作的要求。
舞蹈编导(本科)的教学任务是把想象力的训练和编创能力的提高放在核心地位,将编舞技法、结构训练同排练操作结合起来,为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创作出一批有较高质量的舞蹈作品。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与基本功训练课、舞蹈素材课、舞蹈欣赏课等课程相衔接。
(三)开课学期:第一至七学期
(四)周学时/总学时=周学时×16周(含艺术实践)×开课学期:
8/10学时/928总学时
(五)学分:
(六)教学形式:集体授课
(七)检课方式:课堂回课
(八)考试安排:
考试方式:每学期期末观摩会
考试标准: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内容和达到的程度进行测评
二、本文
(一)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
第 一 学 期
1、即兴舞
(1)节奏训练
(2)造型训练
(3)即兴表演训练
(4)身体各部位动机训练
(5)双人即兴
(6)三人接触即兴
2、捕捉形象
(1)捕捉人物形象
(2)捕捉动物形象
(3)捕捉物象形象
(4)形象扩张设计
(5)体验艺术形象
舞蹈理论:舞蹈艺术的专业特征
重点、难点
解放身体动作,建立新的动作观念。打破动作规范。
教学程度
从认识身体动作入手,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对动作有个新的认识,达到闻乐起舞,千姿百态,并能够以编导的眼光观察生活,捕捉形象。
讲授学时
128学时
第 二 学 期
1、动作分解变化
(1)动作分解与节律变化
(2)动作分解与力度变化
(3)动作分解与空间变化
2、动作发展变化
(1)单一元素变化
(2)多元素变化
(3)动作的对比及连接
3、编舞技法
(1)力度转换
(2)主导部位
(3)选姿造舞
(4)节奏变化
(5)限制引动
(6)相反对比
(7)穿越包围
(8)统一流向
(9)交响技术——主题变奏
(10)卡农
(11)赋格
4、舞蹈语言技术
(1)舞句练习——以音乐的乐句为依据进行编舞练习
(2)舞段练习——以音乐的乐段为依据进行编舞练习
编导理论:舞蹈编导的职责
重点、难点
动作发展与变化与动作质量
教学程度
以纯动作的分解组合,发展变化来完成句段的练习。在此基础上,通过表现因素引导学生学会从动作符号本身去阐释色彩、情感、形象。完成动作到语言和表现情感的形象的初级阶段。讲授学时
128学时
第 三 学 期
1、舞蹈语言技术
(1)双人练习
(2)三人练习
2、调度
(1)聚散
突聚突散、突聚缓散、缓聚突散
(2)直线
(3)曲线
编导理论:舞蹈编导的知识结构
重点、难点:
树立形象
教学程度:
在巩固和深化第一学年教学成果的基础上,导入双人舞、三人舞的编舞技法练习。在练习中采用“形象”、“戏剧性”因素,使学生从动作技法编排到表现人的感情、形象的动作技法编排,能力上要求学生达到能够独立编创舞蹈小品。
讲授学时
128学时
第 四 学 期
1、结构
(1)以一首乐曲为依据进行舞蹈结构
(2)以文学作品为依据进行舞蹈结构
(3)观察现实生活进行舞蹈结构
(4)舞蹈编排练习
编导理论:舞蹈编导与舞台各部门的合作
重点、难点
结构的创新
教学程度
对舞蹈作品整体把握能力的训练和实际编排操作的锻炼。
讲授学时
128学时
第 五 学 期
舞蹈小品编排练习
1、情绪小品
(1)单一情绪
(2)复合情绪
重点、难点
舞蹈的创编
教学程度
进入多人舞、音乐编舞,在此基础上继续推进编舞课的力度和深度,能力上要求学生能够编排比较完整的各类舞蹈作品。
讲授学时
128学时
第 六 学 期
1、情节小品
(1)矛盾冲突
(2)喜剧情节
(3)悲剧情节
(4)正剧情节
重点、难点
编创与排练
教学程度
在巩固上一学期的教学成果的基础上,继续编创比较完整的各类舞蹈作品。
讲授学时
128学时
第 七 学 期
1、舞剧
(1)传统戏剧式
(2)神话式
(3)时空自由变化式
重点、难点
戏剧性的把握,人物的塑造
教学程度
进入中小型舞剧编创教学阶段,并在教师指导下进入舞剧创作练习。内容包括舞剧文学台本写作,舞剧结构以及舞台美术、灯光、服装、音乐等。成熟把握舞蹈、舞剧的结构形式、人物情感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讲授学时
160学时
第 八 学 期
毕业实习、论文撰写、答辩
(二)实践、作业:排练、观摩、实习演出
(三)教材: 《 舞蹈编导教程》
(四)参考资料:《舞蹈创作心理学》胡尔岩编著
《中国双人舞编导教程》张建民编著
《舞蹈编导基础教程》李承祥编著
《舞蹈编导常识》阎成立编著
执笔人:阎成立初培林
第四篇:舞蹈编导法则在群众艺术中
舞蹈编导法则在群众艺术中.txt等待太久得来的东西多半已经不是当初自己想要的了。一层秋雨一阵凉,一瓣落花一脉香,一样流年自难忘,一把闲愁无处藏。幸福生活九字经:有希望,有事干,有人爱。女人和女人做朋友,要之以绿叶的姿态,同时也要暗藏红花的心机。舞蹈编导法则在群众艺术中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艺术鉴赏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茶余饭后,更多的人开始喜欢看一些高雅的舞蹈艺术作品。告别秧歌、龙鼓等普遍的艺术表演,优秀的专业剧目开始在普通群众中大量演出。
群众文化是具有特殊性的,所以,在编排群文作品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也就比较多。首先,是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再去谈舞蹈的结构和作品的意义。我们来了解一下编舞的步骤。
首先是选材。怎样的题材才是比较适合的,这很关键。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了,群众文化是具有一定特殊性的,包括演员的水平不能按专业演员来要求,所以有很多作品不适合他们表演,同样,很多题材也就不适合。比如,首先古典舞对于他们就有很多局限了。我们三明地处山区,有大量的劳动题材作品可供参考。而且我们还有深厚的文化基础,作品可挖掘的深度还有很多。
选好题材,接下来就是“构思” 了。“构思” 是所有编舞工作的基础。“构思” 有时很具体,有时仅是一种感觉。它就像一个安装在发动机上的启动开头一样在我们这些愿意创作的人身上起作用。对于“构思” 我是这样界定的:它不是类似剧情的故事梗概,不仅仅受戏剧主题的支配。它更属于情感、感觉和思想世界。对世界人、事、物产生疑问或感受、印象,“构思” 必然地会显现出来,最终迫使自己像马达那样投入创作。
构思,在我的感觉中,它来自这一或那一瞬间感受到的激动:听一段音乐,看一幅画,领略一片风光、日常生活的情景。我常以劳动为例来阐明怎样观察能够促进我们进入创作:“„„看吧,人们怎样劳动„„男人、女人„力量„创造„„ 这样就有了节奏、方向、活力、各种表现力„„
这个例子向我们挑明了我们的创造力取决于我们对世界的敏感性。世间万物千象中蕴含着无数的暗示和信息。懂得如何去听、去看、去感觉、去触摸,用你的身体和心去倾听围绕在我们周围的一切:领悟了!于是就可顺着许多条路自由自在的地进入创造!其次就是舞蹈的即兴。
“构思” 有了,怎样把这个“构思” 发展成舞蹈呢?光有灵感是不够的,第二阶段就在于面对“构思” 的各个方面进行思考和通过身体的研究找到相对应的素材。素材包括元素动作和组合。
这时的元素动作在选材时就应该已经同时想清楚了,它可能包括部分选材前采风得来的动作,这些动作可能来源于劳动时动作的艺术化,也可能来自于想象中,或者来自于已经存在的动作组合。
对于这一阶段来说,即兴舞蹈的运用是最重要的,它能使“构思” 呈现出来,并赋予其活力。通过即兴舞蹈,人们能看到“构思” 找到它身体动作的载体和估计出这一构思的潜力。这时的舞蹈直接把动作连接起来,成为一个一个段落或直接成为一个舞蹈作品的雏形。
对我来说,我把即兴舞蹈视为最主要的、必须的创作手段。因为它给舞蹈者完全的自由。他们能无节制、无限止地舞蹈,他们的动作经常超出他们的意识之外,就如人们所说:“身体会不由自主地发出一些动作。” 根据即兴舞蹈的特性,即兴舞蹈通过游戏激发自发性。它包括运动性的和情景性的瞬间不品,在没有任何方式方法准备的情况下进行。根据编舞者的建议,舞蹈者遵循各种引导启发地他探索的指令,用身体去寻求。最初的“构思” 作为主题,所有的建议都服务于这个主题。我们就这样从技术性和情感性的各个不同的方面涉足将来的舞蹈。每个建议都为阐明主题服务,帮助接近我们最初所选择的主题。即兴舞蹈练习是为舞蹈作品找到有用的素材,而不打算就此把它作为已经编成的舞蹈。
用身体探索,即兴舞蹈能由编舞者自己练,或由编舞者引导一批舞蹈演员进行。在大量的练习和齐心协力的研究中,编舞者和舞蹈演员之间会形成一种默契。
想象展开了,动作就会自发地产生。但不是所有的动作都有同样的价值,同样的用途。有些将很快被忘掉。相反,有些则明显地表现出来。编舞的材料有了,但舞蹈还不存在。为了使它取得形式,应该在各种素材中确认出能够用于作品的成分,发及将它们有机地纵使起来。需要提示的是,这一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我们编排的作品是要面对怎样水平的演员,并根据这些演员的水平和条件来合理设计动作。
在舞蹈编排工作中,还有道具和布景的运用,道具和布景能帮助涉及“构思”。这是一种能吸引观众注意力的,给他们充当参照物的有功效的物质性装置。它将编导的意图最直接地体现出来,它使“构思” 具体化。
道具和布景可能是各种属性的:木质、皮质、金属、织物等等。它们或是实用的或是不实用的,或是大型的,或是小型的:椅子、石块、一种塑料模型„„。运用道具或布景的舞蹈作品的特征,体现在编舞者所设计的舞者与这些物品的接触形式上。比如秧歌中大量使用到扇子或手绢花,古典舞中大量使用到的长绸或剑等,这样的作品包括《东北秧歌》、《红绸舞》、《弈》等。
根据物体的性质、形式、大小挑选出来的道具已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物品了。舞蹈创作在于将改变它的用途,达到超越这一物体的生活原型的目的。艺术的语言赋予所展现的艺术行为以普遍的价值。比如,不再感兴趣于舞蹈者(作品中的人物)仅仅坐在椅子上,而致力于表现他的疲劳和产生这种疲劳的原因。以上我们陈述了有关编舞的主要因素。显然,创作不仅是各种不同因素拼凑在一起的“烹饪”。创造性的一个方面取决于完全无法检验的品质。然而,编舞的最系统的知识能获得行为的自由,能帮助克服在确定特征和创造中必然碰到的困难。最后才是组织编排。
以上工作都完成后,开始进行作品和音乐的完整合成。最后这一阶段在于选择。在挑选中有所取舍。在即兴舞蹈中出现的这些素材是否都将被运用、加工和进一步开发呢?
这是困难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对于很多人来说,靠能力发挥作用。一个明智的方法,就是在选择中编制舞蹈:选择动作,选择舞者之间、舞伴之间的联系,把这一切置于空间,然后整体平衡,规定舞段的长度„„。杰出的、决定性的做法就是应避免“我不知道做什么” 的盲目性,使舞蹈作品不只是表现一个简单运动系列。
群众文化的舞蹈作品通常都大量地使用群舞形式,也就是常说的“人海战术”,这一方法虽然存在不少缺点,但同时也可以避免了水平差异带来的一些作品缺陷。所以,在合成作品时,多考虑队形变化及音乐的协调配合非常重要。
同时,可以考虑编排意境强的舞蹈,这样的作品适合演员多的作品。舞蹈作品的意境,从字面上解释,意是指作品所表现感情和思想,境是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客观环境。舞蹈作品的意境,就是舞蹈作品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舞蹈意境的创造主要是通过形象的情景交融艺术特写与描绘,把观众引入到艺术想象的空间,进而获得更丰富的审美感受,从视觉冲击到灵魂感受。在舞蹈意境创造过程中,情景交融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其结构层次表现为:景-情形-象-境(意境)。
意境强的舞蹈比较容易被群众所接受,而且,可以在很多场合大量地使用或演出。
需要强调的是,不管什么样的作品,都需要知道这个作品是要表现什么或要传递什么,不能是一个单一的动作串联而已。为了避免编导工作的盲目性和无目的性,建议我们的编导工作者应该经常去田间地头工矿企业等各地去熟悉情况,多体验生活,编排出有灵性的作品,有人性化的作品,为人民多留下一些宝贵的文化财产.
第五篇:幼儿舞蹈编导心得体会
生活艺术的源泉幼儿舞蹈编导心得体会舞蹈,是一门人体动作的艺术,它通过艺术的提炼、组织来美化人的动作和造型,通过塑造形象的物质表现手段来表达思想感情。这是人们给舞蹈下的定义。我觉得舞蹈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去付出的,因为众所周知,跳舞是很好的有氧运动,不仅能塑造她们的体形,让她们举手投足间充满艺术的气质。还能通过音乐与舞蹈动作的和谐达成动作协调性的训练,并且使孩子更有节奏感。又能磨练毅力,从基本功开始训练能培养孩子不怕吃苦的精神,磨练坚强意志。更能培养审美情感:舞蹈是通过音乐、动作、表情、姿态表现内心世界,使孩子潜移默化地接受到艺术表演的熏陶,使孩子们热爱生活,并能欣赏美、体验美。所以,我们就得需要一个好的作品,但是一个好的舞蹈作品更需要一个好的编导,幼儿舞蹈编导,需要熟悉和研究幼儿的心理特征,除了要具备成人舞蹈编导的素质之外,还必须根据幼教专业的特点及其自身发展的工作规律,尊重幼儿个性发展特征,关注幼儿心理、生理特征,成为热爱幼儿、具有爱心和富有责任感的教师,使幼儿天性活泼、好动、好奇、易幻想的特点与舞蹈艺术表现性的特点相吻合,借用舞蹈这一活动来诱发孩子纯真、质朴的情感,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