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即墨二中生物学案必修三2.1
装 订 线 即墨二中2011-2012学年度高生物暑假导学案 编号:
3使用时间:2011.9.14 编制:孙东滨 审核:张晓东 领导签字: 班级: 小组: 学生姓名:
2写出下列神经中枢的主要功能。○第二章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下丘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说明】1.先通读教材,划出重点。概述分析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再读教材或查阅资料,解决问题。
脑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层学生完成掌握学案,并完成课后题的相关内容。B层学生掌握好学案的内容,C层学生完成好学案。
大脑皮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完成时间20分钟。
小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脊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5.人脑的高级功能 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1位于人大脑表层的大脑皮层,○有_______个神经元,组成了许多_______,是整个神经系统中_______能力目标: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的部位。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_______以及控制机体的_______外,还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情感目标:合作学习,激情投入,体验与他人合作学习的乐趣。
和_______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课前预习2观察人类大脑皮层的言语区,写出各区的功能 ○
W区:此区发生障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学导航】
V区;此区发生障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S区:此区发生障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______________
H区:此区发生障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具体过程是指:____________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__________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3学习和记忆的关系:学习和记忆是脑的_______之一。学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______________
记忆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和记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3)反射弧的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短期记忆和永久记忆之间的联系 ○(4)兴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短期记忆主要与_______的活动及_______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兴奋的脑区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_______的建立有关。
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习自测】
(2)兴奋传导的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通过膜内外电位的变化
()
(3)兴奋的传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电荷
B.局部电场
C.局部电流
D.电势
(4)影响兴奋传导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神经冲动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是通过________来完成的。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突触
B.突触小体
C.突触前膜
D.突触后膜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轴突是神经细胞的()
(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一种细胞器
B.保护结构
C.分泌物
D.突起
(2)请简述突触的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于兴奋的传导叙述正确的是
()
(3)神经递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神经纤维兴奋时电位变为“外正内负”
神经递质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神经纤维兴奋时产生的电流是从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
(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突触前膜释放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兴奋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传至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
(5)某些杀虫剂能影响神经递质的生理作用,其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现于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测到动作电位的位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1)简述神经系统的组成:
1脊椎动物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组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们含有大量的_________,这些神经元组合成许多不同的_________,分别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
功能。
A.a和b处
B.a、b和c处
C.b、c、d和e处
D.a、b、c、d和e处
教师寄语:争取时间就是争取成功,提高效率就是提高分数。——孙东滨 6.某外伤病人,会讲话,会书写、,也能看懂文字,但却听不懂别人的谈话。该病人受损伤的部位在 5 .右图为反射弧简图,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传导,这是因为
()A.运动性语言中枢 B.听觉性语言中枢 C.视觉性语言中枢
D.运动中枢 A.在②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我的疑惑: B.在③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C.在④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课内探究 D.以上说法都对
探究:1.阅读课本17页和18页相关的内容,然后总结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是怎样产生和传导过
程?
6、人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
A.下丘脑
B.脊髓
C.大脑
D.垂体
7、人体中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递质实现的。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 是
()
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再转化为电信号 2.阅读课本19页相关的内容,然后总结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的过程? 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D.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8.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 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9.与激素调节相比,高等动物神经调节具有的特点是
()3.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的关系是什么? ①调节速度快 ②调节速度慢 ③作用范围广 ④作用时间短 ⑤作用部位准确 ⑥作用时间比较长A.① ④⑤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②③⑥
10.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时,球员踢球瞬间,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
()
A.静息电位
B.动作电位
C.突触传导
D.反射弧
概括总结:
如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为了研究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方向和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方向,进行了相关实验。联系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____________,能代表反射弧的结构为(用图中序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
(2)刺激图中b点,则b点发生的膜电位变化是______,图中_____点可发生兴奋;(3)若刺激d点,图中_____________点可发生兴奋;
(4)由图中可看出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小体与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____相接触而形成突触,图中共有突触_______个。(5)由此说明: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是__________。兴奋在两个神经元间的传递是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还存在的疑惑是:
当堂训练
选择题:(1——4ABC级)
1.在下列反射中,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1)飞虫进入眼中流泪(2)熟睡中蚊子叮咬,手去拍打(3)婴儿闻到母亲的体味吮吸乳汁
(4)看到老虎感到害怕(5)司机见到红灯停车(6)听故事听到紧张时,手心出汗
2.手不小心摸到滚烫的开水壶,缩手反射的发生与疼痛的时间是
()A.先感到疼痛,后进行缩手反射
B.感到疼痛并同时缩手
C.先缩手反射,后感到疼痛
D.变化不定
3.下列现象属于高级神经活动的是
()A.婴儿吮奶
B.排便反射
C.谈虎色变
D.躲避飞来的物体
4、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5——10AB级)
教师寄语:争取时间就是争取成功,提高效率就是提高分数。——孙东滨
第二篇:即墨二中生物学案必修三1.2(范文模版)
即墨二中2011-2012学高二生物导学案 编号:
2使用时间:2011.9.5 编制:周钿安 审核:张晓东 领导签字: 班级: 小组: 学生姓名:
第一章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使用说明】1.先通读教材,划出重点。概述分析现代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再读教材或查阅资料,解决问题。
装 订 线 2.A层学生完成掌握学案,并完成课后题的相关内容。B层学生掌握好学案的内容,C层学生完成好学案。3.完成时间20分钟。
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________。
2、细胞外液与外界环境的关系:内环境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图示: 呼吸系统
③↓↑④
消化系统→ 循环系统 → 内环境 → 组织细胞
① ↓②
泌尿系统
图中①—④分别代表什么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出图中箭头有几处错误,应如何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图表明:细胞通过细胞外液(内环境)不断从外界环境中获取所需要的物质,同时又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从而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预习自测】 1.(A级)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
A.血浆、体液、体液 B.血液、体液、淋巴 C.血浆、组织液、淋巴 D.血液、细胞外液、体液 2.(B级)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A.CO2、血红蛋白、H+、尿素 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 C.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 D.Ca2+、载体、氨基酸 3.(A级)人体肌肉细胞直接从下列哪种液体中吸收葡萄糖 A.血浆 B.组织液 C.淋巴 D.血液
4.(A级)大气中的氧气要与人的血红蛋白结合,需要穿过几层磷脂分子 A.B.5
C.6
D.10
5.(B级)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
A.外界食物→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环境→细胞 B.外界食物→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细胞 C.外界食物→内环境→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细胞 D.外界食物→循环系统→内环境→消化系统→细胞 6.(A级)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血浆成分渗出毛细血管就成为组织液 B.组织液渗入毛细血管就成为血浆
C.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 D.淋巴渗出毛细淋巴管壁就成为组织液 我的疑惑:
课内探究 探究:
1、稳态调节的机制是什么?
2、为什么说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
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2、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能力目标: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的讨论。情感目标:合作学习,激情投入。
课前预习
【自学导航】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1、不同________、不同________的人,体温不同;同一年龄同一性别的同学体温也________;即使同一人在一天内的体温也是________,但一般不会超过1度;尽管外界气温变化大,但健康人的正常体温始终接近________。
2、同体温一样,内环境的每一种________和________在机体的调节下,都处于动态平衡中,即稳态。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________,使各个________、________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________。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1、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协调一致的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________。如果某种器官的功能出现障碍,就会引起________。如肾功能衰竭时,就会出现________,最终引起死亡。
2、稳态的实现,是机体在________调节下,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的结果。最初,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推测,内环境稳态主要依赖于________的调节;后来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内环境稳态是在________和________的共同调节;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发现________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是:发现并清除________、________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目前普遍认为,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机制是________。
3、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________,若外界环境变化太剧烈,或自身调节出现障碍,稳态就会被________。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1、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其代谢只有________、________等都在适宜的范围内,酶才能正常的发挥________作用;正常的血糖水平和血氧含量是供给机体所需________的重要保障。因此内环境稳态是机
教师寄语:当你们梦想伟大成功的时候,你有没有刻苦的准备?。——周钿安
概括总结:
11.(B级)如图所示是人体某局部组织的模式图,箭头表示物质交换方向,A、B、C表示结构,a、b、c、d表示液体,请据图分析回答
当堂训练
1.(A级)人体中小肠的氨基酸进入骨骼肌细胞的正常途径是 A.血液→组织液→肌细胞 B.淋巴→血液→组织液→肌细胞
C.血液→淋巴→组织液→肌细胞 D.淋巴→组织液→肌细胞
2.(B级)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降低,会引起组织水肿,其原因是 A.血浆渗入组织液的速度降低 B.组织液回渗速度降低,造成组织液积累 C.淋巴液的生成率降低 D.淋巴循环受阻 3.(A级)组织细胞产生的CO2,进入血浆需穿过几层膜结构 A.3层 B.4层 C.5层 D.6层
4.(B级)下列有关稳态的实质叙述中,正确的是:
A.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泌尿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 B.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 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5.(A级)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腔进入内环境 B.H2CO3/Na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C.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变化而变化
D.人体的内环境即体液 6.(A级)维持血液pH恒定的缓冲物质
A.都是由强酸和强碱盐组成的 B.都是由弱酸和弱碱盐组成的 C.都是由强酸和弱碱盐组成的 D.都是由弱酸和强碱盐组成的
7.(B级)高等动物和人的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与内环境的稳态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通过汗和尿排泄废物 B.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C.血液运输氧气和废物 D.血浆中的二氧化碳增加会使呼吸加快 8.(A级)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B.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从肺排出
C.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 D.Na,K以重吸收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 9.(A级)细胞内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需要的重要条件是
A.血液酸碱度的稳定 B.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变化 C.酶和稳态 D.温度和渗透压的不断变化 10.(A级)下列哪项叙述适于描述稳态的生理意义 A.使体温维持相对稳定
B.使体液的PH值维持相对稳定 C.使内环境的渗透压维持相对平衡 D.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教师寄语:当你们梦想伟大成功的时候,你有没有刻苦的准备?。——周钿安
+、、+
(1)图中A、B、C分别表示的结构是、、。
(2)a—d中不属于内环境组分的是。试以图示表示a—d四者的物质交换概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a—d中, O2的浓度最高、最低的分别是 , CO2的浓度最高、最低的分别是 ,试写出人体内利用O2并产生CO2的反应式 _________。
(4)a—b之间既彼此分离,又相互联系,a—b之间隔以,b—d之间隔以,b—c之间隔以,b的来源有 _____,b的去向有 _____________。(5)试以简洁语言概括a与人体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具体而言,a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系统有直接联系。
小结:
1.内环境稳态的实质:
(1)稳态不是绝对稳定而是相对稳定。
(2)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动态的稳定。
2.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是一种反馈调节。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3.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4.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我还存在的疑惑是:
第三篇:生物必修三教学计划
生物必修三教学计划
为构建有效(高效)生物教学课堂,更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生物学学习兴趣和生物科学素养、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在有限的课时内更快更好落实教学进度,完成教学任务,以提高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特制定此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为准则,践行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基本理念。全面贯彻落实知识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目标三个维度课程目标。认真钻研教材,理解教材的编写思路,把握好重点难点,了解本校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兴趣愿望和发展需求,结合本地课程资源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创造性的开展教学,并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教学效益。
二、教学任务
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是完成必修三模块《稳态与环境》的内容,具体内容为: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三章植物激素的调节、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本模块是高考重点考查内容,知识点多,概念抽象,应用性强,是生物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上通过详讲、精炼来完成本模块的学习。
三、具体措施
1、设计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资源,将传统教学模式和现代教学模式进行有机的结合,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地位,积极实践“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模式,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
2、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
认真组织课堂教学,精心上好每节课。课堂教学采取灵活生动的教学方式,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做到精讲多练;突出难点,突破重点,澄清疑点;结合教学内容,做好反馈练习,使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学扎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要使学生懂得如何才能学好生物,要引导学生掌握生命科学的本质规律,促使学生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习惯。生物教师要发挥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结合生产、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和开展生物学实验课,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生物课堂教学充满激情和活力。
3、重视学生能力培养
重视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是新一轮改革的一个特点。对生物科学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对生物科学基本知识的应用能力。构建知识网络,弄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重视知识迁移,培养学科能力,是学科能力向综合能力转化的知识基础。要求学生能够解释和说明所学生物科学基本知识的含义,并能用适当的形式(如文字、图或表)进行表达。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知识仅仅停留在理解上是不够的,还要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应用这些知识去指导生物科学的研究、社会的生产和人类的生活,必须懂得生物科学知识的实用性和社会价值。4.加强对《新课程标准》和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分析研究
要结合教材对《新课程标准》作深入细致的探讨,深刻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和教材的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及早制定出措施具体、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学业水平考试命题是依照《新课程标准》中的内容和要求;认真分析掌握学业水平考试试题体现着的要求和动向,要从长远着手,及早加强对学业水平试题的分析研究,从中找出会考命题的方向和规律。
四、具体的教学进度
章节 课题 课时数 周数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总计5课时 第1—2周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2课时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课时 单元训练与测试 2课时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总计12课时 第3—7 周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2课时 第2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 2课时 第3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1课时 第4节 免疫调节 2课时 单元训练与测试 2课时
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总计8课时 第8—10周 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2课时 第2节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课时 第3节 其他植物激素 1课时 单元训练与测试 2课时
期中复习考试 3课时 第11周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总计12课时 第12—15周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2课时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2课时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1课时 第4节 群落的演替 1课时 单元训练与测试 2课时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总计12课时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1课时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2课时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课时 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1课时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课时 单元训练与测试 2课时
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总计6课时 第1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课时 第2节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1课时 单元训练与测试 2课时期终复习考试 5课时 第22--23周
第16—19周 第20—21周
第四篇:生物必修三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
上梅中学
侯彬
新的学期开始了,我将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端正的教学态度,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在有限的课时内更快更好落实教学进度,以提高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具体措施如下:
一、设计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的原则:大课堂、大容量、低难度、主动参与、落实三讲三不讲
课堂教学的模式:预习检测——情景引入——目标展示——学案导读——自主学习——思考体验——合作探究——迁移应用
二、强 化 基 础 知 识 教 学。
高考主要测试考生在中学所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基础 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要使学生做到深入理解所学知识,清晰地熟悉某个知识与其他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知道使用这些知识的条件和 步骤,引导学生学会组织相关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 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要使学生 懂得如何才能学好生物,要引导学生掌握生命科学的本质规律,促使学生形成适合 自身发展的学习习惯。生物教师要发挥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结合生 产、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和开展各项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让生物课堂教学充满激情和活力。
四.加强对《新 课 程 标 准》和高考试题分析研究。
要结合教材对 《新 课 程 标 准》作深入细致的探讨,深刻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和教材的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及早制定出措施具体、切实可行的教 学计划,高考命题是依照《新 课 程 标 准》中的内容和要求 ;因此我们一定要杜 绝轻视《 新 课 程 标 准》,或仅仅了解其中的知识要求,其他要求一概不看的错 误 做法。高考试题体现着高考的要求和动向,从长远着手,及早加强对高考试题的分析研究,从中找出高考命题的方向和规律。
五.具体的教学进度
章
节
课
题
课
时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总计8课时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3课时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3课时
单元训练与测试
2课时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总计15课时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3课时
第2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
3课时
第3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2课时
第4节
免疫调节
3课时
单元训练与测试
3课时
第3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总计7课时
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3课时
第2节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2课时
第3节
其他植物激素
2课时
期中考试
3-4课时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总计14课时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2课时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3课时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3课时
第4节
第5章
第1节
第2节
第3节
第4节
第5节
第6章
第1节
第2节
群落的演替
单元训练与测试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单元训练与测试
生态环境的保护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3课时
3课时
总计14课时
2课时
2课时
3课时
2课时
2课时
3课时
总计6课时
2课时
2课时
2014年8月31日
第五篇:数学必修三学案
数学﹙必修三﹚学案
高
一
数
学
备
课
组
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