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漫谈彩绘佛像艺术中“雕”与“绘”特征
漫谈彩绘佛像艺术中雕与绘特征
独领风骚,光彩夺目。彩绘木雕艺术在中国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以独到的艺术色彩和风格,将雕、刻、绘、画四个特点集于一身,使彩绘木雕艺术作品更具神韵、审美质感和艺术魅力。艺术家们张开想象的翅膀,挥动巧夺天工的刻刀,与藏传佛教的精髓融合在一起,用另一种艺术手法与特色再现了神话的世界的精神与信仰。
彩绘木雕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漫长历史。它在发展的初始阶段表现得比较朦胧和混沌。在后来渐渐地在借鉴、吸收和运用其他种类的艺术表现形式风格过程中,逐步凸现出自己的个性,形成了被人们认可的艺术类型。彩绘木雕在西汉时期已经有了雏形,西汉古墓中出土的一批加彩木俑便提供了有力的历史证明。这些加彩木俑在雕刻技巧方面并未达到细腻与精致的境界,但在木俑的面部、衣饰上绘上了简单的线条,因此可以认定,彩绘木雕的创作萌芽在秦、汉时期已经开始了。秦汉之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艺术的审美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彩绘木雕艺术作品中可以看到神采飞扬的木雕作品,风格更加符合人们对色彩的喜爱和追求;同时,艺人们为了迎合当时社会的需求与审美趋向,内容表现形式不仅争奇斗艳,而且各显身手,因而到了唐宋时期,彩绘木雕发展到了鼎盛,并一直延续到元明清时期。在历史的长河中,彩绘木雕一直闪耀着迷人的光彩。从敦煌、麦积山的彩塑,到苏州东山紫金庵十八罗汉彩绘泥塑,山西双林寺的彩塑与壁画,宋代遗存的彩绘木雕观音菩萨坐像,从这些遗存下来的经典之作中,我们不难看到彩绘木雕在它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中走过的脚步,以及听到它呼吸的气息和跳动的脉搏。
佛教是一种思想体系,一种宗教,一种精神科学,一种生活方式。它合理、现实,包容一切,2500年来,它满足了世界上近三分之一的精神需要,它深深地被西方世界所吸引,它在坚持‘依靠自力’的同时,采取对其他观点的宽容态度,它包容了科学、宗教、哲学、心理学、伦理和艺术&&,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道。在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中,佛教是一朵神异的奇葩。通过佛教的折射,从灵光佛相中领略民族的风情习尚、瑰丽的艺术魅力以及不凡的聪明才智。而西藏佛教雕塑艺术作为中国美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目的在于创造一种广大、浩瀚、崇高而使人敬畏的宗教气氛,渲染一种震撼人心的强大力量,宣扬信仰的精神。历史中遗留的藏传佛像有一个特点:无论是巨型造像还是小型造像都大量使用一些纯金、纯银以及一些其他的贵重材料,使这些造像具有了丰富的层次、立体的轮廓以及绚烂斑斓的色彩,表达了一个民族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个性的追求。笔者在继承中华民族传统佛像雕刻的基础上,借鉴藏传佛教造像艺术的精髓,利用西藏天然矿物质颜料加以彩绘,使原本笼罩着神秘感的佛像色彩艳丽经久而不褪色,具有了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制作中利用雕与绘的工艺技巧,用笔细腻、风格华丽、构图讲究饱满、线条精细,看其造像笔触,不管布局有多繁杂、细密,依然能分辨出每条线条的清晰和均匀所在。用金缀于其间,金彩辉映,所画金丝用进口金粉加以研磨和烧制。当我们静心面对这些造像新颖的佛像时,能够感受到其色彩之绚丽,笔法之细腻,法相之庄严、神韵之所在。
彩绘佛像木雕中雕与绘的关系很微妙,它们都在表达作者的思想,抒发作者的感情。在雕塑与绘画的创作过程中两者不断地相互延伸,相互扶持,共同发展。绘画时可以通过雕塑更好地研究结构,为之后的绘画打好基础。同时绘画又是雕塑的框架与开端,雕塑前的框架需要用绘画表现出来,才会有成熟的雕塑产生。雕是木雕工艺部分,一般采用阴刻的线条手法来表现造像的面部五官神韵以及服饰衣褶,同时也运用半浮雕的手法,增加人物与事物之间的立体感和层次感。但从作品的视觉效果来说,绘是对于雕的另一种艺术依附和超脱。从彩塑佛像作品《财宝天王》中,我们可以看到雕与绘的完美结合,流露出造型严谨、构图饱满、刻工稔熟、线条流畅、色彩明丽等特点。财宝天王又叫多闻天王,是佛教的4大天王之一北方的保护神,又肩司财之职,是掌管财宝富贵、护持佛法的善神。财宝天王头顶上的伞盖以金为材质,金碧辉煌,同时点缀于金色的珠子,更加绚烂丰富。头戴五佛宝冠,粗眉大眼,耳珰垂肩、身穿五彩铠甲,右持宝幢,左手捧着口吐各种珍宝的宝鼠,脚蹬长靴、以菩萨如意坐姿态,坐于伏地狮子上,身上放射如十万旭日之光芒,财宝无尽之天库为其所有。同时加以精致的莲花宝座,莲瓣环绕四周,与地下的座基完美融合,使《财宝天王》造像富有层次感。在绘画上,色彩明丽而不妖艳,线条细腻而不呆滞,从而使雕像显得身姿妩媚绰约,神态生动有致,令人获得美的愉悦享受。显然,由于绘的元素,使木雕作品具有了一种特殊的艺术感染力和视觉享受。
从《财宝天王》藏传佛像造像中,我们可以看出彩绘雕塑的艺术特点:①丰富多样的用金技法。黄金色泽亮丽,熠熠生辉,散发着生命的热情,是人类对大自然光明的追求,象征着对世间万物生命之源的追求。笔者所彩画的佛像用金地方很多,对金的要求很严格,所用金粉都是由日本进口的纯真泥金,含金量在99.9%,其中金的运用有10多种色相,为了增加描金部分的亮度,还用玛瑙刀进行刮磨,从而透出厚重而温和的光线。如财宝天王的伞盖以及手掌、狮子身上的璎珞、底座等都采用金,使画面更显富丽堂皇,巧妙地将黄金之永恒、坚硬、华丽、富贵、光辉、神圣的特点与佛教教义的内涵珠联璧合。用金技巧多种多样,在研究藏传佛像时发现有研制金汁、涂金、描金、刻金、压金、立粉堆金等。②色彩材质的特殊性。
第二篇: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第一章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一、本章需要掌握的重要概念
1.客观精神说
2.主观精神说
3.模仿说(再现说)
4.形象性
5.主体性
6.审美性
二、本章的“思考与练习”
(1)回答艺术史上对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
(2)为什么说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是解决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3)艺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4)结合自身的艺术实践经验来理解和认识艺术的基本特征。
三、“思考与练习”解题思路
(1)中外艺术史上,对于艺术本质主要有“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再现说”)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2)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将艺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为解决艺术本质问题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3)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内容与形式、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艺术创作、艺术作品与艺术鉴赏均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性体现为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4)略。
第二章 艺术的起源
一、本章需要掌握的重要概念
1.“模仿说”
2.“游戏说”
3.“表现说”
4.“巫术说”
5.“生产劳动说”
二、本章的“思考与练习”
(1)关于艺术起源的五种观点是什么?
(2)如何理解艺术起源与人类实践活动的密切关系?
(3)你是怎样认识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的?
(4)如何理解艺术产生于非艺术,实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艺术起源于人类社会实践的历史发展之中?
三、“思考与练习”解题思路
(1)关于艺术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①“模仿说”、②“游戏说”、③“表现说”、④“巫术说”、⑤“生产劳动说”等五种。
(2)每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都不够全面。要有具体阐述(略)。
(3)艺术的起源或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艺术的发生虽然是多元决定的,但是巫术说与劳动说更为重要。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4)略。
第三章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一、本章需要掌握的重要概念
1.审美认知
2.审美教育
3.审美娱乐
4.艺术教育
5.美育
二、本章的“思考与练习”
(1)如何理解艺术具有多种多样的社会功能?
(2)为什么说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3)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是什么?
(4)为什么讲艺术的各种社会功能必须建立在审美价值的基础之上?
(5)简要概括德国18世纪著名美学家席勒的美育理论。
(6)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三、“思考与练习”解题思路
(1)艺术的社会功能有许多种,但其中最主要的是审美认知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审美娱乐作用三种。
(2)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当代社会生活中,艺术教育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3)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体理解:一是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人的艺术修养。二是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三是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
(4)艺术的多种社会功能也只有在审美价值的基础才能发挥作用。
(5)美育理论体系的建立,包括“美育”(即“审美教育”)概念,由 18 世纪德国美学家席勒正式提出。席勒在《美育书简》中,首次提出了“美育”这一概念,系统阐述了他的美育思想。席勒不限于仅仅从道德教育特殊方式的角度来看待美育,而是从自然与人、感性与理性等基本哲学命题出发,从改变近代人的存在方式,使人重新获得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实现人性的复归这一更加广阔的领域来论述美育。
(6)从广义上讲,“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为了培养专业艺术工作者。这种广义的“艺术教育”理论认为,世界上有各种不同的职业,俗话讲有三百六十行之多,但现代社会的人,不管他从事何种职业的工作,都不可能不涉及到艺术,他或者读小说,或者看电影,或者听音乐,或者看电视,或者欣赏舞蹈等等,总之,现代人必然涉及艺术,或多或少地与艺术有关。因此,广义的艺术教育强调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通过对优秀艺术作品的评价和欣赏,来提高人们的审美修养和艺术鉴赏力,培养人们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
第四章 文化系统中的艺术
一、本章需要掌握的重要概念
1.文化
2.哲学
3.宗教
4.科学
二、本章的“思考与练习”
(1)艺术与文化的关系是什么?如何理解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2)如何理解艺术与哲学、宗教、道德、科学等彼此间的相互关联作用。
(3)如何理解文化大系统与子系统的关系?
(4)艺术在文化大系统中的地位是什么?
三、“思考与练习”解题思路
(1)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或文化现象,在整个人类文化大系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一方面,艺术参与和推动着人类文化的历史发展;另一方面,每个民族或时代的艺术又深深植根于这个民族或时代的文化土壤之中。
(2)哲学主要通过美学这一中介对艺术产生巨大的影响。最突出的例证,便是西方现代哲学对于西方现代派艺术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宗教对艺术的产生与发展都有过直接的影响,与此同时,形形色色的宗教艺术几乎遍及各个艺术门类,成为世界艺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德与艺术的相互关系既体现在道德影响艺术,也体现在艺术影响道德。道德题材(家庭、婚姻、伦理等等)成为各门艺术永恒的主题。
艺术与科学之间既有密切的联系,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对立。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更是对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人类文化大系统从文化结构来看,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中介,精神文化是核心。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决定和制约精神文化。所以,经济、政治对于包括艺术在内的精神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仅仅从精神文化内部来看,艺术同哲学、宗教、道德、科学之间,也是相互关联、彼此作用的。艺术与它们之间的这种相互关系表现在:一方面,艺术要受到哲学、宗教、道德、科学等其它精神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艺术也反过来影响着它们。
(4)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或文化现象,在整个人类文化大系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艺术的起源同人类文化的起源一样古老,从那时起,艺术作为文化的独特组成部分,就始终参与和推动着人 4 类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体现和反映出人类文化的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作为文化的独特组成部分,从另一方面来讲,艺术又必然受到文化大系统的制约。艺术作为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只是整个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范畴。文化系统的整体性决定了它所属的子系统,必然从属和依附于文化大系统。对于艺术来讲,社会文化大系统作为一种总的文化氛围或文化条件,直接制约着作家、艺术家和读者、观众、听众等每一个人“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从而间接对艺术的合作与欣赏产生巨大的影响。
一、本章的重点概念
1.实用艺术
2.建筑艺术
3.空间
4.形体
5.比例
6.均衡
7.节奏
8.色彩
9.装饰
10.园林艺术
11.世界三大园林体系
12.工艺美术
13.现代设计
14.产品设计
15.环境设计
16.视觉设计
二、本章的“思考与练习” 第五章 实用艺术
(1)艺术分类是最基本的6种方法分别是什么?
(2)说出实用艺术的主要种类。
(3)请简要阐释实用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
(4)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理解建筑艺术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特征。
(5)为什么说在欣赏园林艺术时,不但要欣赏园林的自然美与建筑美,更应欣赏蕴藏其中的文化美。
(6)如何认识工艺美术品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思考与练习”解题思路
(1)略。
(2)从艺术分类的美学原则来看,可以将整个艺术区分为五大类别,即:实用艺术(建筑、园林、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造型艺术、表情艺术、综合艺术、语言艺术。
(3)实用艺术具有实用性与审美性、表现性与形式美、民族性与时代性等美学特征。
(4)略。
(5)作为实用艺术之一,毫无疑问,园林艺术的基本特征同样是实用性与审美性、技术性与艺术性相结合。一般来讲,园林的实用功能主要就是供人们游憩玩赏,这种特殊的使用功能要求园林更加侧重于审美性和艺术性。特别是中国传统的园林艺术,更是成为我们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文学艺术史上,古代许多动人的诗歌赋,往往是凭借着园林景物抒发出来的;许多流传至今的绘画,也是描绘园林的美景;许多文学作品同园林分不开,如《红楼梦》中的大观园等;甚至一些戏剧故事也是在园林中发生的,如明代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女主人公杜丽娘正是在后花园观赏春色时,触景生情,感梦伤怀的。可见,中国的园林艺术同中国绘画、中国诗词、中国戏剧、中国文学等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具有文化、历史、美学和艺术等多方面的价值。欣赏中国式园林,不但要注意欣赏它的自然美、建筑美,尤其要注意欣赏它的文化美。
(6)略。
第六章 造型艺术
一、本章中的重要概念
1. 造型艺术
2. 绘画艺术
3. 中国画
4. 雕塑艺术
5. 摄影艺术
6. 书法艺术
二、本章的“思考与练习”
(1)简要阐释造型艺术的主要种类,即绘画、雕塑、摄影艺术、书法艺术等。
(2)如何理解造型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
(3)从哪几方面说中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具特色?
(4)指出标志中外雕塑艺术的辉煌成就的几个高峰时期。
(5)摄影艺术的美学特征与表现手法是什么?
(6)书法艺术的基本技法和表现形式是什么?
三、“思考与练习”解题思路
(1)中国画与西方绘画各有自己的历史传统和基本特征。雕塑艺术更是在三度空间里创造出立体的形象。摄影艺术是一门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纪实性造型艺术。书法艺术则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样式。
(2)造型艺术具有造型性与直观性、瞬间性与永固性、再现性与表现性等美学特征。
(3)中国画,简称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具特色,成为东方绘画体系的主流。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表现在工具材料上,往往采用中国特制的毛笔、墨或颜料,在宣纸或绢帛上作画。因此,中国画又可称之为“水墨画”或“彩墨画”。第二,在构图方法上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多采用散点透视法(即可移动的远近法),使得视野宽广辽阔,构图灵活自由,画中的物象可以随意列置,冲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中国画营造的空间多种多样,但其中最主要的有三种,即:全景式空间、分段式空间和分层式空间。第三,绘画与诗文、书法、篆刻四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补充,交相辉映,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内容美和形式美。第四,中国画的特点来源于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美学思想。
(4)略。
(5)摄影艺术独具的审美特征主要集中在纪实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上。
摄影艺术的纪实性,首先表现出来在它运用的科学技术手段能够逼真精确地将被摄对象再现出来,使得摄影作品具有客观性、真实性,给人以逼真感。
其次,这种纪实性还表现在它必须直接面对被摄对象进行现场拍摄,如实地反映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人物、事伯和环境,摄影艺术又必须在纪实性的基础上具有艺术性,杰出的作品必然是纪实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
摄影艺术形象的创造,首先需要摄影师熟练掌握摄影的艺术技巧和艺术语言,熟练用画面构图、光线、影调(或色调)三种主要造型手段。
(6)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它主要通过汉字的用笔用墨、点画结构、行次章法等造型美,来表现人的气质、品格和情操,从而达到美学的境界。
形式上,它是一门刻意追求线条美的艺术;
内容上,它是一门体现民族灵魂的艺术。书法最早也是一门实用艺术。书法最初只是用于人们书写文字的日常活动,只是发展到后来才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门类。
此外,中国书法同绘画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渊源,“书画同源”正是对这两门姊妹艺术的形象概括,因此,造型性可以说是书法艺术与生俱来的最重要特点。
第七章 表情艺术
一、本章中的重要概念
1. 表情艺术
2. 音乐艺术
3. 声乐
4. 器乐
5. 旋律
6. 节奏
7. 和声
8. 交响乐
9. 舞蹈艺术
10. 抒情性
11. 表现性
12. 表演性
13. 形象性
14. 节奏性
15. 韵律美
二、本章的“思考与练习”
(1)表情艺术的主要种类有哪些?
(2)如何理解表情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
(3)如何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理解音乐舞蹈的抒情性与表现性,从而加深对表情艺术的理解和认识。
(4)怎样欣赏交响乐?
三、“思考与练习”解题思路
(1)包括音乐与舞蹈,能够最直接、最强烈地抒发和表现内心情感。音乐的分类方法很多,一般可将其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类。音乐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非常丰富。中西方音乐均有着悠久的历史。舞蹈也有多种分类,特别是艺术舞蹈、民族民间舞蹈、芭蕾舞和现代舞需要多加关注。
(2)表情艺术具有抒情性与表现性、表演性与形象性、节奏性与韵律美等审美特征。
(3)略。
第八章 综合艺术
一、本章中的重要概念
综合艺术
戏剧艺术
悲剧
戏曲艺术
电影艺术
蒙太奇
电视艺术
独特性
情节性
主人公
文学性
表演性
二、本章的“思考与练习”
(1)怎样认识综合艺术包括话剧、戏曲、电影、电视艺术等主要种类的特点。
(2)如何理解综合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
(3)中国戏曲独具的审美特征是什么?
(4)为什么说世界电影艺术发展史上三次重大变革均与现代科技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5)简要说明电视艺术的分类。
(6)通过西方话剧与中国戏曲的比较,阐释它们作为综合艺术的共性,各自具有的审美特性。
(7)阐述影视艺术基本的艺术语言、表现手法、文化特征和艺术特征。
三、“思考与练习”解题思路
(1)戏剧艺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仅西方话剧史上的悲剧,就有“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现代悲喜剧”等多种类型。
中国戏曲是世界上三种历史最悠久的戏剧艺术之一,戏曲艺术具有综合性、虚拟性、程式化的审美特征。
影视艺术是现代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当代最具有影响力的大众艺术。
(2)综合艺术具有综合性与独特性、情节性与主人公、文学性与表演性等美学特征。
(3)—(7)题请同学们参考本书有关部分做出归纳概括。
第九章 语言艺术
一、本章的重要概念
1.诗歌
2.抒情诗
3.叙事诗
4.格律诗
5.自由诗
6.散文
7.抒情散文
8.叙事散文
9.议论散文
10. 小说
11. 人物
12. 情节
13. 环境
二、本章的“思考与练习”
(1)语言艺术的主要体裁是什么?
(2)怎样理解语言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
(3)说出诗歌的分类方法。
(4)散文的重要特征主要是什么?
(5)小说的“三要素”的内涵是什么?
三、“思考与练习”解题思路
(1)文学采用语言作为媒介和手段,从而与其他艺术在性质上产生了重大的区别。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本身是一个艺术种类,它又可被分为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各种不同的体裁或样式。
(2)由于文学以语言作为媒介和手段,使得语言艺术形成了许多自身独具的审美特征,集中体现在情感性与思想性、间接性与广阔性、结构性与语言美等几个方面。
(3)诗歌分类方法多种多样,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一般情况下,按照作品的性质和塑造形象的方式不同,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按照诗歌的历史发展和语言有无格律,又可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
(4)一方面是自由灵活,另一方面体现在形散而神不散。
(5)主要包括人物、情节和环境。
第十章 艺术创作
一、本章的重要概念
艺术创作主体——艺术家
艺术创作过程
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
灵感思维
艺术风格
艺术流派
艺术思潮
二、本章的“思考与练习”
(1)艺术家作为艺术创作的主体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2)如何理解艺术创作的过程的几个阶段?
(3)解释艺术创作心理。
(4)简要阐释艺术风格、艺术流派和艺术思潮。
(5)如何理解形象思维的三个特点。
(6)什么叫无意识?
(7)艺术风格多样性的原因是什么?
(8)艺术流派形成的三种类型是什么?
(9)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的比较。
三、“思考与练习”解题思路
(1)艺术家是艺术生产的创造者,艺术家至少具有五个方面的特点。作为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家与社会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艺术家应当具有艺术才能与文化修养。
(2)艺术创作过程大致可分为艺术体验、艺术构思、艺术传达这样三个阶段。
(3)艺术创作心理中,以意识活动为主,但也有无意识活动;既以形象思维为主,又离不开抽象思维和灵感思维,使得艺术创作心理蕴藏着多种心理因素。
(4)艺术风格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艺术流派则是指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们所形成的艺术派别。几个或多个艺术流派则形成了艺术思潮。
艺术意境与艺术典型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意境在景物中也有人物,意境的产生本身就是情景交融的结果,它一方面以自然景物的意象描述为主,另一方面也必然熔铸进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美学情趣。简言之,如果说典型是在主客体统一中侧重于客体,那么意境却是在主客体统一中侧重于主体;前侧重于塑造人物形象,后者侧重于抒发艺术家自己的情感。虽然典型与意境二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但二者至少在有一点上是共同的或一致的,即,它们都是在有限的艺术形象中,体现出无限的艺术意蕴。艺术典型是在个别的有限艺术形象中,体现出无限的艺术意蕴。
(5)艺术意蕴,是指深藏在艺术作品中内在的含义或意味,常常具有多义性、模糊性和朦胧性,体现为一种哲理、诗情或神韵,经常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需要欣赏者反复领会、细心感悟,用全部心灵去探究和领悟,它也是文艺作品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
第一,艺术意蕴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就是艺术作品蕴藏的文化涵义和人文精神。
第二,艺术意蕴就是指艺术作品应当在有限中体现出无限,在偶然中蕴藏着必然,在个别中包含着普遍。
第三,艺术作品中的这种深层意蕴,有时由于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不但欣赏者意见纷纷、各说不一,甚至有时连艺术家自己也说不明白。
第四,艺术作品中的这种意蕴,并不完全是由艺术形象体现出来的主题思想。
第五,在艺术作品的层次构成中,任何一个作品都必须具有前两个层次,即艺术语言和艺术形象。作为第三个层次的艺术意蕴,(6)-(9)的解答请同学们参考本书有关部分自己思考、归纳。
第十一章 艺术作品
一、本章需要掌握的重要名词
1.艺术语言
2.艺术形象
3.视觉形象
4.听觉形象
5.文学形象
6.综合形象
7.艺术意蕴
8.典型
9.意境
二、本章的“思考与练习”
(1)从哪几方面说艺术作品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
(2)从中外优秀艺术作品的赏析来理解典型与意境。
(3)如何理解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4)解析艺术意境与艺术典型之间的不同与联系。
(5)什么是艺术意蕴。
(6)试通过唐代三位著名诗人的比较,了解儒、道、禅三家美学对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影响。
三、“思考与练习”解题思路
(1)如果对艺术作品进行分析,我们会发现文字、声音、线条、色彩、画面等构成了艺术语言的层次;艺术形象的层次则可区分为视觉形象、听觉形象、综合形象与文学形象等;优秀的艺术作品应当具有第三个层次,即艺术意蕴,它是作品具有不朽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
(2)典型,又称典型人物、典型性格或典型形象,是指艺术作品中塑造得成功的人物形象。
意境是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它是若有若无的朦胧美、有限无限的超越美和不设不施的自然美。
(3)中国传统艺术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丰厚土壤之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意识。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十分丰富,可大致将其概括为:道、气、心、舞、悟、和等六个方面。
(4)艺术意境与艺术典型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意境在景物中也有人物,意境的产生本身就是情景交融的结果,它一方面以自然景物的意象描述为主,另一方面也必然熔铸进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美 学情趣。简言之,如果说典型是在主客体统一中侧重于客体,那么意境却是在主客体统一中侧重于主体;前侧重于塑造人物形象,后者侧重于抒发艺术家自己的情感。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典型与意境二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但二者至少在有一点上是共同的或一致的,即:它们都是在有限的艺术形象中,体现出无限的艺术意蕴。艺术典型是在个别的有限艺术形象中,体现出无限的艺术意蕴。艺术典型是在个别的人物形象身上体现出共性、普遍性和本质必然性,艺术意境则是在情景交融的境界中让人们领悟出无穷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从有限中把握无限,正是艺术的极致境界。
(5)艺术意蕴,是指深藏在艺术作品中内在的含义或意味,常常具有多义性、模糊性和朦胧性,体现为一种哲理、诗情或神韵,经常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需要欣赏者反复领会、细心感悟,用全部心灵去探究和领悟,它也是文艺作品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第一,艺术意蕴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就是艺术作品蕴藏的文化涵义和人文精神。第二,艺术意蕴就是指艺术作品应当在有限中体现出无限,在偶然中蕴藏着必然,在个别中包含着普遍。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来传达出深刻的人生哲理或思想内涵。第三,艺术作品中的这种深层意蕴,有时由于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不但欣赏者意见纷纷、各说不一,甚至有时连艺术家自己也说不明白。第四,艺术作品中的这种意蕴,并不完全是由艺术形象体现出来的主题思想。第五,在艺术作品的层次构成中,任何一个作品都必须具有前两个层次,即艺术语言和艺术形象。作为第三个层次的艺术意蕴,则并不是每一个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某些偏重于娱乐性、功利性或纪实性的作品,常常就不存在这一层次。艺术作品的这三个层次具有相对独立的意义,其中每一个层次都有着自身的审美价值,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都会感受到。真正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在这三个方面都卓有成就,并且将这三个层次有机融合为一个整体。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样的作品才是传世不朽的艺术作品。
(6)略。
第十二章 艺术鉴赏
一、本章中重要的名词、概念
1.艺术鉴赏
2.注意
3.感知
4.联想
5.想象
6.理解
7.审美直觉
8.审美体验
9.审美升华
二、本章的“思考与练习”
(1)艺术鉴赏的意义与作用是什么?
(2)什么是接受美学?
(3)如何培养和提高艺术鉴赏力?
(4)阐释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
(5)阐释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
(6)艺术批评的作用和特征。
三、“思考与练习”解题思路
(1)艺术鉴赏是一种审美的再创造活动。
(2)接受美学认识艺术接受是整个艺术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3)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需要经过多方面的努力。
(4)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中包含着注意、感知、联想、想象、情感、理解等基本要素,形成了动态的审美心理结构。
(5)艺术鉴赏是一个完整的、动态的审美过程,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区分为审美直觉、审美体验和审美升华三个阶段。
(6)艺术批评的第一个作用就是帮助人们更好地鉴赏艺术作品,提高鉴赏能力和鉴赏水平。艺术批评的第二个作用就是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评价,形成对艺术创作的反馈。艺术创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生产,艺术家需要广大读者、观众、听众和批评家的帮助,才能深刻地认识自己,不断地提高自己,敢于攀登艺术的高峰。艺术批评的第三个作用就是丰富和发展艺术理论,推动艺术科学的繁荣发展。
艺术批评的特征,一方面,艺术批评具有科学性。艺术批评家需要在艺术鉴赏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哲学、美学和艺术学理论,对艺术作品和艺术现象进行分析与研究,并且做出判断与评价,为人们提供具有理论性和系统性的知识。另一方面,艺术批评又应当具有艺术性。艺术批评作为一门特殊的科学,与其它的科学不同,它既需要冷静的头脑,也需要强烈的感情,既离不开理性的分析,更离不开艺术的感受。从某种意义上讲,艺术批评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文艺体裁。优秀的艺术批评文章不仅应当逻辑清晰、论证严谨,而且应当文字优美、生动感人,给人们一种特殊的美感享受。
第三篇:巴洛克艺术的特征与发展
论巴洛克艺术的特征与发展
——对巴洛克艺术的分析与认识
班级:xxx 姓名:xxx 学号: xxx
摘要:巴洛克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主要流行于以天主教为主的一些国家里,并不是当时欧洲唯一的艺术风格。应该把17世纪的欧洲艺术风格看的多元化一些,并且是相互渗透的,当时与巴洛克艺术并存的还有古典主义和现实主义艺术。巴洛克艺术与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时的艺术既有某种联系,又有区别。巴洛克艺术既不是中世纪艺术的翻版,也不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延续和衰落,它是一种新的艺术。在西方美术发展史上它拥有独特的艺术地位。任何一种艺术风格都是对前一种艺术的反叛,如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风格是对黑暗中世纪神权艺术的反叛,而巴洛克艺术是对文艺复兴时期艺术风格的反叛。且一种艺术风格出现后会在音乐、绘画、建筑、服饰、文化等方面都产生影响。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风格是平衡、安祥、含蓄、严谨、节制,并且富有理性及逻辑性的。巴洛克艺术一反文艺复兴艺术的克制与平静、平衡与适中,而表现为戏剧性、豪华与夸张。这与十七世纪欧洲强权扩张,掠夺海外殖民地累聚巨富,生活上提倡豪华享受,也有关联。因此对建筑、音乐、美术也要求豪华生动、富于热情的情调。巴洛克艺术是动态的、标新立异的,喜欢追求无限及非完整性,追求感官刺激,强调光线的对比,并且敢于将各种风格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的混合在了一起。
关键词:巴洛克 ;艺术风格; 宗教 ;建筑 ;绘画 ;文艺复兴
在五彩斑斓,绚丽多彩的艺术世界里,有一种艺术风格独具特色,是当时贵族和艺术家们竞相追逐的时尚,它就是巴洛克艺术。
巴洛克是17世纪广为流传的一种艺术风格。巴洛克这个名称的由来,学术上较有影响的有两种说法,一些人认为,巴洛克一词出于意大利语Barocco,有奇特、古怪、变形等含义;也有人认为,巴洛克一词来自葡萄牙语Barroco或西班牙语Barrueco,意为不圆的珠子。此外还有其他一些说法。巴洛克艺术在当时还有一些别的名称,如独特的、狂想的、古怪的、创新的、现代的等等,不过这些名称并未流传下来。现在这个名称出现于十八世纪,是古典主义艺术理论家对于上一个世纪的一种艺术风格的称呼。这个词带有一定的贬意,即奇特、古怪,这无非是与古典艺术相对而言的。早在17世纪巴洛克艺术就曾受到当时古典主义理论家的贬抑和攻击。古典主义理论家贝洛里可能是第一个向巴洛克艺术发起攻击的人,他认为巴洛克是一种堕落瓦解的艺术。只是到了近代,才对巴洛克艺术有了较为公正的看法。
1.巴洛克艺术与宗教
巴洛克艺术产生于意大利,后扩散到整个欧洲,尤其是天主教流行的国家。其后又随着宗教的传播,其影响与安吉拉美和亚洲一些国家。我国圆明园里就有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建筑师就是从法国和意大利来的传教士们。
巴洛克艺术之所以能长生在意大利,与意大利的政治、经济、宗教等诸多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欧洲自从商路转移以后,意大利再也不能享受过路贸易的好处,毛纺工业开始衰落。加上国内**,缺乏统一的国内市场,商品经济受到了严重的阻碍,资本主义经济不仅不能得到进一步发展,反而走了回头路,即资本转向土地,从而使封建贵族的实力得到抬头的机会城市市民的民主势力相对减弱。当时主宰意大利的最大力量是教皇,从16世纪下半期起,1534年,西班牙人依·罗耀拉创立耶稣会,并在1540年经教皇保罗三世正式批准,从而成为维护天主教权威的急先锋。从1545年起,断断续续的共开了十八年的特兰托宗教会议,其主题突出了宗教改革的内容。为了进一步禁锢人们的思想,他们开列了大批禁书的目录,并在各地开办神学院,加强对神铺的培训。为了巩固宗教统治,试图消除文艺复兴带来的所有影响,打击一切新的思想和观念,并企图利用一切手段包括艺术这一工具来恢复教会的威信和地位,而巴洛克艺术就成为教会所看重的一个工具。巴洛克艺术虽然不是为宗教界发明的,但它为宗教所利用。罗马是天主教的中心地,那里自然也成了巴洛克艺术的发源地和中心。
还需要指出的是,早在16世纪下半期米开朗琪罗和丁托莱托的作品中,就已显露出巴洛克风格的端倪,而这种传统影响是别的国家所没有的。
2.巴洛克的建筑艺术
在巴洛克的艺术中,最能体现体现巴洛克风格的是它的建筑。巴洛克建筑风格曾风靡欧洲,意大利的罗马是这种建筑艺术的中心。巴洛克建筑风格在意大利出现大约是在1580年到1610年间,首先在罗马露头。罗马的耶稣会堂被认为是第一个巴洛克式的建筑,这个会堂是由维尼奥拉(G·Vignola,1507-1573)和波尔塔(G·della Porta,约1540-1602)共同设计建造的。1568年维尼奥拉设计了会堂的平面图,正门的立面是波尔塔在1575年设计的。平面图是拉丁十字形的,两侧有忏悔室,中室很宽敞。祭坛上面是一圆顶,光线来自这个圆顶上面,十分充足。立面分为两层,皆装饰着成对称的扁平柱子,柱子很华丽。这个会堂为后来的巴洛克建筑播下了种子。
在17世纪中叶,最有个性的巴洛克建筑家是博罗米尼(F·Borromini,1599-1667)。他是一位建筑家的儿子。据说博罗米尼曾在圣彼得大教堂工地上当过石匠。他性格古怪,不是权贵,为人倔强。他不参加竞赛,也不与别人合作,更不带徒弟。临死前,他把自己的设计手稿全部付之一炬,自杀身亡。他在建筑上寻求独特的语言,探索新的手法,力求每件作品绝不雷同,常用蜡及粘土做模型,以研究建筑物的构图及明暗变化。他最有名的代表作是圣卡洛教堂(1636-1640)。这座教堂的平面图是椭圆形的,它立面分为两层,没有清楚的分界线,上下两层相互交错在一起。波动的水平线曲折起伏,节奏十分紧张,明暗变化复杂。整个立面,装饰繁多,有看不完的细部,可以把它比作一部音节复杂的交响乐章。无怪乎这个教堂的主持曾说:“这样的教堂在世界上找不到第二个。”圣卡洛教堂可能是博罗米尼那复杂而悲伤心灵的反照,在一定程度上也曲折的反映了17世纪这个骚动不安的时代。
与博罗米尼同时代的贝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1598-1680)不仅是天才的雕刻家,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巴洛克建筑师。他的作品大都是结构严谨,不商夸张,颇有气派。贝尼尼当过教廷的总建筑师,曾受教皇委托建造圣彼得大教堂前的广场和柱廊(约1656-1667)。这个广场也是椭圆形的,很大,约有三公顷半,中间有一方尖塔,两边各有一个喷水池,他与一个小梯形广场相连接。倾斜的梯形广场就像个舞台,用于教皇作弥撒。大广场可容纳来自四面八方的善男信女,两侧有巨大的柱廊采用了气势雄浑的塔斯干柱式。每排有四根巨柱,共有柱子284根,柱子上边还有165个雕像。柱廊的柱与柱之间,相互掩映,造成复杂的明暗效果。这是贝尼尼的一件成功之作,它一的缺陷是,当人们站在广场上不能完全看到大教堂那华美的圆顶,这一点是它在设计时未曾料及的。
中后期的巴洛克建筑家还有瓜里尼、尤瓦拉、隆盖娜、瓦为杰里等一些比较著名的人物。
3.巴洛克绘画艺术
巴洛克的绘画成就主要表现在天花板方面。科尔托纳(P·de Cortona,1596-1669)是17世纪绘画中最走红的人物之一。他是一位多面手,既是建筑家又是画家。早年在家乡学习艺术大约在1612年前后来到罗马,受到了拉斐尔,米开朗琪罗、克雷乔等人的影响。这些文艺复兴大师们的艺术对于他创作宏大华丽的天顶画帮助颇多。他也去过弗罗伦萨,威尼斯,并在那里作画,但主要创作在罗马。他的作品很多,其中以巴尔贝里尼宫的天顶画尤为精彩。这幅天顶画是歌颂巴尔贝利尼家族而作,画面宏大,空间开阔。人们仰视天顶时,之间在天宫里,蓝天白云,人物在飞翔,画面充满了动感和激情,使观赏者引起无穷的幻想。他的天顶画大都采用了宗教或神话题材,很少有现实生活的内容,所描绘的场面具有神秘、奇幻的色彩。天顶画的色彩非常艳丽,证明他是色彩方面的高手。
在巴洛克画家行列中,还应提及焦尔达诺、高里和波佐。其中焦尔达诺是巴洛克后期的代表之一,在艺术史上也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4.巴洛克艺术的主要特征
巴洛克艺术的主要特征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4.1.巴洛克艺术的华丽性。由于服务的对象主要是教会上层人物和贵族,孤儿力求好话只能是他的一大特点。无论是教皇还是王公贵族,孤儿力求豪华之能是他的一大特点。无论是教皇还是王公贵族,他们为了宣扬宗教或是为了满足自身的享乐主义生活,在财务开支上从来都是不吝惜的。正因为如此巴洛克的建筑、绘画、雕刻都显得十分壮观豪华。为了表现这种奢华的风格,他们在建筑和雕刻上不惜使用贵重材料,如各色大理石、宝石、青铜、金子等。这个时期的教皇在观念上也发生了变化,对尘世的享乐主义东西不会也不想拒绝了。因此说教皇已不再是一个禁欲主义者,美术作品中一些希腊、罗马、的爱情故事也能被他们接受,并且还是此类作品的积极支持者和收藏者。
4.2.巴洛克艺术的浪漫性。巴洛克艺术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强调理性的宁静与和谐,而巴洛克艺术则强调非理性的幻想与幻觉,极力打破和谐与平静。巴洛克的绘画和雕刻都充满了紧张的戏剧气氛。它的建筑也表现了建筑师们丰富多变的构思,如喷水池的水流不规则的喷向四周,不让人知道水源藏在何处。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巴洛克绘画大师鲁本斯的作品成为19世纪浪漫主义艺术家学习的典范。
4.3.巴洛克艺术的激情性。巴洛克艺术作品总是充满激情的,有着强烈的感情色彩。作品上往往反映了作者感情上的内心世界——悲伤、欢乐、神秘、恐惧等。巴洛克艺术不仅外形让人激动,它的内容也是骚动不安的。这种骚动不安与激情有的是和宗教有关,有的与当时**不宁的局势有关。
4.4.巴洛克艺术的运动性。即它在内容上是充满激情的,而它的外在形式则强调运动感,运动可以说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一幅画、一件雕塑、一座建筑物都似乎是一瞬间的闪光,它在不停的运动着,有着复杂的旋律和节奏感。例如,建筑物大量使用曲线,建筑平面大量使用椭圆形的,这都是为了强调一种力的作用和动的效果。在巴洛克艺术作品中,常见的是它那强烈明暗对比,而光线的复杂变化更加强了事物的动感和不稳定性。
4.5.巴洛克艺术的空间性。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基本上都是平面的,而巴洛克艺术则非常注重表现空间和立体感。一幅画依靠光来造型,追求一种深度感。建筑与雕塑品也是这样,强调层次与深度,尽量打破平面感。这种突破平面强调空间的观念,不单为巴洛克艺术家所特有,卡拉瓦乔和他的追随者们也是如此。
4.6.巴洛克艺术的综合性。巴洛克艺术十分强调综合的特点,而且有多种综合的形式。一种是建筑和雕刻、绘画的综合,例如,在一座建筑上有着大量雕刻和天顶画作为装饰。,彼此的关系密不可分。另一种是建筑物本身各个部分的综合,如柱子、墙壁、门窗、圆顶等的综合。此外,巴洛克建筑特别讲究与周围建筑的综合,如与广场、街道、花园、喷泉等的有机联系,而这样的联系在文艺复兴时期则是不多见的。巴洛克建筑物是开放式的,这时的教堂及社会住宅全部都面向大街,不再处于孤立割裂的状态。谈到综合,就不能忽视巴洛克美术和文学、戏剧、音乐之间的联系,而这往往为人们所忽略。
4.7.巴洛克艺术浓厚的宗教色彩。巴洛克艺术与天主教有密切的关系,在作品的题材方面,一般多表现殉教、幻觉、神秘的故事和情节。在一些巴洛克建筑物的天顶画上面,艺术家热衷于描绘天国的场面,霞光万道,云雾缭绕,神祗在上,天使们飞翔期间等等,好像是在召唤人世间的上男信女。在这一点上,巴洛克教堂雨中世纪教堂的作用上是一样的,都企图把人们的理想引向对宗教的崇拜。巴洛克艺术并未放弃神话题材,不过从比重上看,宗教题材还是占有主要地位。
4.8.巴洛克艺术有一定背离现实生活的倾向,这也是巴洛克艺术非常主要的缺陷之一。这种倾向连最杰出的巴洛克艺术大师贝尼尼和鲁本斯都不可避免。当然他们终究与其他人不同,他们在一些艺术作品中又和现实生活有着曲折的联系,这是他们的价值所在。有些巴洛克艺术家,过分超凡脱俗,远离现实生活,如在一些天顶画中,人的作用已不明显了,人的形体如花问一样被点缀其间。这种抹杀人的形象,轻视人的内心活动,在巴洛克艺术重视常见现象。
概括起来,巴洛克艺术大致具有以上八大特点。当然,各国的巴洛克艺术还有其本民族的一些特点。
5.对巴洛克艺术的认识
巴洛克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主要流行于以天主教为主的一些国家里。有些人片面的把巴洛克艺术认为是17世纪唯一的风格,像卡拉瓦乔、普桑、维拉斯贵枝等人都划在巴洛克艺术的范畴中就较为牵强了。应该把17世纪的欧洲艺术风格看的多元化一些,并且是相互渗透的,当时与巴洛克艺术并存的还有古典主义和现实主义艺术。巴洛克艺术与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时的艺术既有某种联系,又有区别。巴洛克艺术既不是中世纪艺术的翻版,也不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延续和衰落,它是一种新的艺术。在西方美术发展史上它拥有独特的艺术地位。
任何一种艺术风格都是对前一种艺术的反叛,如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风格是对黑暗中世纪神权艺术的反叛,而巴洛克艺术是对文艺复兴时期艺术风格的反叛。且一种艺术风格出现后会在音乐、绘画、建筑、服饰、文化等方面都产生影响。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风格是平衡、安祥、含蓄、严谨、节制,并且富有理性及逻辑性的。巴洛克艺术一反文艺复兴艺术的克制与平静、平衡与适中,而表现为戏剧性、豪华与夸张。这与十七世纪欧洲强权扩张,掠夺海外殖民地累聚巨富,生活上提倡豪华享受,也有关联。因此对建筑、音乐、美术也要求豪华生动、富于热情的情调。巴洛克艺术是动态的、标新立异的,喜欢追求无限及非完整性,追求感官刺激,强调光线的对比,并且敢于将各种风格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的混合在了一起。
十七世纪欧洲有新旧教的权力之争。旧教势力用暴力镇压信徒,再积极利用巴洛克的艺术思想去征服人心,笼络信众。
巴洛克艺术不排斥异端的感官喜悦,同时忠实于基督教的世界观,可以说是是“基督教化的文艺复兴”。芬克斯坦在《艺术中的现实主义》一书中对巴洛克艺术的评价较为中肯,他写到:“巴洛克不仅包含了新兴民族的现实主义,也包含了一种由宗教改革所激发的反动运动,企图是艺术重新首先成为神学的奴仆,同时也是最有钱的豪尚和专制宫廷的仆从”。
参考资料:[1]李春;西方美术史教程 [M];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2](法)德比奇,徐庆平译 [M];海南出版社
[3](法)H·丹纳 张伟 沈耀峰译 [M];当代世界出版社
第四篇:浅谈国内外绘本中的插画艺术
内容摘要
绘本艺术,不仅对幼儿和少年的早期启蒙教育有着十分重要及深远的影响,有些意义非凡的佳作也会成为“给大人看的童话书”,给予成年人精神上的娱乐与享受。本篇论文通过对照国内外这一艺术形式的发展历史,并对不同时期的绘本作品做一简介,对其进行由表及里的观察与总结,并发现了许多国内外绘本艺术的不同之处。我国绘本艺术发展处于初期阶段,应该如何在参考、借鉴西方优秀作品的基础上,创造出具有浓厚中国艺术风格和民族内涵的绘本艺术。论文在对国内外绘本艺术的基本发展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个人绘本作品《水晶球里的海洋 Ocean in Crystal》(上)(下),进一步具体阐述个人在绘本创作中,对优秀绘本的借鉴学习,以及个人绘画艺术风格的探索。
关键词:绘本 国内外作品发展现状 绘本艺术原创
Abstract
Graphic art, not only on the early enlightenment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 and teens is very important and far-reaching influence, some significant good will also be a “give adults see fairy tale book”, giving adult entertainment and enjoyment in spirit.This paper by contrasting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his art form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and picture books of different period works do a brief introduction, carries on the observation and summary of its excellent, and found a lot of different graphic art at home and abroad.Painting art development at an early stage in our country, how should the reference and draw lessons from the west, on the basis of outstanding works, to create a strong ethnic connotation of Chinese artistic style and painting art.Papers on domestic and foreign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basic graphic art, on the basis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combined with personal painting book “Ocean Ocean in Crystal in the Crystal ball”(The first)(The last), further elaborates on the individual in this creation, the reference for good picture books to study, and the exploration of personal painting style.Key words: digital painting artwork: development sit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the original digital painting artwork
目 录
摘 要....................................................1 Abstract...................................................2
一、引 言.................................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绘本艺术在国内外的发展历史............................3
(一)绘本艺术在国外的发展历史............................3
(二)绘本艺术在国内的发展历史............................4
三、中国绘本艺术形式的发展历程............................4
四、绘本艺术对大众产生吸引的原因..........................5(一)文字与图片的完美契合..................................5
(二)故事内容充满趣味性...................................5
(三)主题富含哲理,具有一定教育意义........................5
五、国内外绘本研究的状况..................................6
(一)国外绘本艺术的研究状况...............................7
(二)国外绘本艺术的研究状况...............................7
六、个人创作绘本时艺术风格的形成过程........................8
浅谈国内外绘本中的插画艺术
一.引言
“绘本”,这一新兴词语,最初于中国出现于二十世纪初期,是用于讲述故事并传达一定内涵意义的,一种将文字艺术与绘画艺术二者融为一体的新兴艺术表现手法以及艺术形式。英文中与之对应的原义单词为“picturebook”,在日本被称之为“绘本”,“图画书”则是在中国被广泛熟知的称呼。绘本汇集了具有相对的连续性的精美绘图,和简短明了的对话语言与叙事语句,相对轻松而具有童话或寓言深意的内容,以及对于绘本外表整体装订的封面、封底设计。此类封面设计的相关知识领域涉及到整体系统的色调关系、整洁明了又不失艺术感的排版形式、绘图与文字的视觉布局,以及视觉与文字所呈现的心理感受对绘本故事整体的影响效果等等。
二.绘本艺术在国内外的发展历史
(一)绘本艺术在国外的发展历史
国外的绘本历史源远流长,其发展历史已有百年之久。多数欧美国家亦投资设立了多项国际大奖,以表彰影响深远的绘本佳作。在这些奖项之中,于1956年由国际少年儿童读物联盟设立,并经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赞助的,以童话大师安徒生的名字命名的安徒生奖(Hans Christian Andersen Award)。以及美国最具权威的绘本大奖——由美国图书馆学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ALA)于1938年创立,专为对英国十九世纪时家喻户晓的绘本插画艺术家——伦道夫·凯迪克(Randolph Caldecott 1846-1886)进行纪念与表彰而设立的。该奖项集中欣赏的目光于绘本图画的独具匠心的艺术价值和新颖非凡的故事创意,并对世俗有着“寓教于乐”一类良好影响的凯迪克奖(The Caldecott Medal),等等。
在西方世界,绘本艺术于欧洲的十七世纪正式诞生。可追溯到最早的一本插画儿童书,是1658年时,被称为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捷克教育家扬.阿姆司.夸美纽斯(Johann Amos Comenius,1592-1670)的《世界图绘》。该插画书曾一度被公认为是欧洲插图儿童书的雏形,亦是绘本插画艺术摇篮期的开端标志。到了十七世纪至十八世纪,伴随雕版印刷技术的普及,大量的黑白插图绘图书籍于西方城市内涌现。不过由于印刷原料和技术的限制,流行于当时的儿童绘本插图皆为单一颜色的木刻雕版画,并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颜色丰富的现代“绘本”。因此,至今仍有许多学者认为,最具有现代意义的“图画书”,还是出现在十九世纪的后半叶。处于绘本发展期的功臣,是当时英国的一位发明彩色印刷技术杰出画家、出版家——爱德蒙.埃文斯先生(Edmond.Evans)。他不仅仅改进技术,使机器能够印刷出彩色的图画,还将其印刷提升到艺术水准,因此造就了三位图画书的先驱者——伦道夫·凯迪克,凯特·格林纳威,以及波特。其中,伦道夫.凯迪克的贡献尤为突出,享有“现代图画书之父”的美誉。
其中的英国著名插画家与绘本艺术家伦道夫·凯迪克(Randolph Caldecott 1846-1886)和同国籍的英国儿童书籍插图画家凯特·格林纳威(Kate Greenaway,1846-1901年),波特都是才华横溢的著名绘本作家。许多其他同时期的著名绘本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时于美国传播开来,在老少读者间广受好评,并随之流行起来。由此契机,绘本图书迎来了黄金时代。
(二)绘本艺术在国内的发展历史
于同世纪的五六十年代,日韩等亚洲国家引入并出版译本,使得绘本艺术变得更加广为人知。之后,台湾也渐渐于七十年代左右出现繁体译本的绘本,并渐渐掀起了绘本阅读的浪潮。据众多读者和研究绘本艺术的专家的解说,绘本艺术不仅仅是帮助幼儿认识文字,培养图文结合的理解能力,众多绘本的丰富色彩,根据绘本故事内容的多样,部分绘本还可以起到教育作用。他们提出二十一世纪,绘本阅读已经成为全世界儿童阅读的时尚。
三.中国绘本艺术形式的发展历程
在我国,绘本的发展之初可以同我们平时阅读的图画书十分相似,其最初形态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初的“小人书”,或者是更为我们熟知的说法——“连环画”。连环画的内容排版,主要以上图下文的结构,来讲述一整个完整的故事。连环画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艺术,其历史可追溯到在宋朝,它在印刷术普及后被广泛流传开来。叙述故事、刻画人物,题材广泛,内容多样,是一种老少皆宜的通俗读物。中国绘本的整体发展历程较为复杂。按创作时间排列,可大致分成三部分,首先是1949年以前的作品,其中如张乐平大师家喻户晓的《三毛流浪记》和《东郭先生》,张光宇老师的《西游漫记》,以及享有中国现代漫画的开端之人的丰子恺先生的《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随笔二十篇》《画中有诗》 《白鹅》多幅作品,皆为中国连环画和本土绘本艺术的代表作,具有非凡的开拓性和时代意义。第二部分是1949年~1980年,如任率英老师的《白蛇传》《桃花扇》等连环画绘本。第三部分是1980年至今的绘本,既有上世纪80年代余理老师的《老鼠嫁女》,也有90年代刘巨德老师的《九色鹿》、杨永青大师的《神笔马良》等等,还有本世纪随着日本和欧美绘本不断引进,而纷纷涌现的许多我国本土原创新人的优秀绘本。如熊亮先生的《京剧猫》系列。许多后进的绘本作品被改编成动画,给众多新一代年轻人童年记忆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四.绘本艺术对大众产生吸引的原因
(一)文字与图片的完美契合
绘本是一种图文并茂的书籍形式。从文学形态上来剖析,它是文字和美术的结合、互补和丰富充实,甚至互相激发。图片与文字,不仅仅是单纯的说明与被说明的关系,二者是相互影响的。对于一本超凡的优秀绘本而言,故事中的所有文字,都无一不为绘本的情节、场景、故事发展变化而作以详尽周到而又不失巧妙的精心安排。其图画也保有着独特的艺术感,视觉冲击感和整体推进的流畅性与完整性,使整个故事情节看起来和谐连贯。文字可用于解释说明,或辅助以台词或特殊场景,氛围下带来的听觉效果,而画面多依靠于众多纷杂的视觉艺术原理,以表现多样丰富的故事内容。绘本以这两种不同的媒介,来向读者们充分展示绘本故事的内容,并且将二者完美地契合,最终产生美妙的艺术效果。
(二)故事内容充满趣味性
绘本之所以能够流行于人群,不只因为孩子,学生群体的热爱,很多步入社会的成年人也能够欣赏,其中不可替代的原因之一,就是绘本的故事本身特有的生动与趣味。绘本的图画,往往直观简洁,亦不失幽默诙谐,其文字内容具有的故事梳理,衔接,点题性,甚至部分文字会具有令人耳目一新的跳跃性,能带给读者新鲜的意外感,等等众多因素,都使年轻人和成年人可以在绘本的阅读过程中,找到吸引点,享受绘本艺术。
(三)主题富含哲理,具有一定教育意义
绘本有着直观形象的精美画面,与生动简洁的文字,这种较为通俗的艺术形式,却能够传达动人的故事和深邃的哲理。许多优秀的绘本作品,往往会将很多人生哲理通过有趣简洁又格外形象地传达给读者们。比如美国经典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一书,故事中用多种形象生动的绘画和精炼的文字将“爱”的概念,表现的真实而动人,令看者为之会心一笑或感动落泪。
五.国内外绘本艺术研究的状况
(一)国外绘本艺术的研究状况
在国外,绘本已经有了百年以上的的悠久历史,制作精良的绘本已成为幼儿以及青少年的第一阅读选择。早在1982年之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在世界范围内发起了呼吁。美国将“阅读优先”作为教育改革的主轴;英国教育部进行“把儿童的阅读教育进行到底”的呼吁;日本政府则积极开办“图书起跑线”等活动。由此可见,幼儿的阅读教育作为启蒙孩童智力发展的重中之重,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的认同,并实施了形式多样的众多活动。在这样的全球形势下,绘本,作为幼儿早期教育的阅读刊物被教育部门所广泛的认可。其艺术形式所具有的简易性、象征性、趣味性,以及广泛符合孩子们的审美需求以及好奇心理的满足。那些出自艺术大师之手的卓越非凡的绘本作品,往往能够留给世间独一无二的感动以及心灵上的震撼,也十分易发行不同的版本,使不同国籍、语言和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得以阅读同一个绘本故事,通过现如今社会的开放性和网络的发达性,传递阅读绘本绝不会被当作一件难事。在幼儿对绘本阅读的过程中,结合一体的图文能够循序渐进地培养儿童的阅读与看图能力,同时还能够促进儿童的智能发展,例如对幼儿大脑的思维、语言、情感能力的训练与提高。同时,优秀的绘本插画作品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孩子们的初步审美与品味。综上所述,绘本是幼儿启蒙教育的一个重要且出色的载体。
(二)我国绘本艺术的研究状况
在我国,大众对于绘本艺术的认知,以及绘本阅读的普及实际上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我国台湾对于绘本的研究阅读已有近二十余年的实践历程。近几年来,我国对于绘本的关注度不断提升众多儿童文学理论者们的重视,如儿童文学研究博士著的《孩子,让我陪你一起成长》(2004年9月第一版)是一份关于绘本阅读的亲子家庭完美阅读计划。浙师大儿童文学理论家方卫平教授,博士生导师梅子涵教授等多年来也一直呼吁让孩子阅读经典的绘本,认为经典的绘本应该是孩子的“人生第一本书”近年来国内的少儿出版社开始出版一些优秀的经典的绘本。特别是彭懿教授著的《图画书——阅读与经典》不仅推荐世界经典的64本图画书,而且对于如何从头到尾阅读一本绘本进行方法介绍,可以说是开创中国绘本的新纪元。
种种现象足以说明,国内的绘本场可主要划分为,可倾向为成人向的绘本和面向幼儿图画书的插图类型。尤其是近年来,国内面向成年人的绘本,已经呈现出更加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并随之引发了一场新的文化形象的更新潮流。这场热潮是得我国当今众多插画艺术家所创造的图画书书籍,读者的范围正不断的扩大。在中国,被称为“图画书”的绘本书籍,经常被公众误认为这是专为孩子们提供的阅读书籍,正有如“动画”一词所遭受的误解。但现代的“图画书”,大多是为了丰富传统的阅读形式而存在的,通过对图片和文本二者间的组织与结合,进行巧妙的排版,经过如此编排的书籍,不仅仅会吸引孩子的好奇心,而且也能够给予成年人焕然一新的阅读体验。绘本中的现代插图,通常通过表面图片所呈现的信息,来唤醒读者的深层情绪,刺激读者潜在的想象力。这种产生在心理层面以及文化层面的共同认知,使它相比于只有文字的文本书籍,能够带来不可小视的,更为完整立体的感官体验。
六、个人创作绘本时艺术风格的形成过程
由于个人对海洋环保相关的内容关注比较密切,所以在毕业设计的题材选择中,选择了以海洋为题材的绘本创作。在查阅了相关资料后,同小组成员探讨,最终确定了以人与自然,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心两个中心作为主题展开。通过编织一个发生在印度洋上的岛屿上的,一位女驯养员与海豚的朝夕相处的故事,以及另外一位原驯养员,现如今身份为环保组织一员的男士的经历。本绘本故事分为上、下两分册,简单对比二人的成长历程,并通过两人相遇前后的简短对话与性格描述,以及日常相处时的点滴细节,表现出二人对于环保问题所呈现的截然不同的态度。并经由二者观念的对比,进一步引起读者的深思:人类是否能真正做到与海洋生物和谐相处?利用海洋资源来发展社会经济,是否只是人类的自私自利?从海洋生物的角度看,是否放弃建设海洋馆与海豚训养场,让其回归自然,才是最正确的保护手段?等等众多疑问,也许得不到完美的回答。但绘本所表现这一故事的目的并非寻求唯一的答案,为是引起读者更多关于环境保护的反思,并使感情得以升华。
关于绘本整体的艺术风格,整体以类似油画手法的写实表现为主,运用电脑作画,主要使用的绘画软件为SAI 2代,后期使用Photoshop进行调色和修改。绘本内容结合文案,多以男女主人公绘图,岛屿小镇上的众多场景绘图,以及数量最多的海豚绘图。采用相对较为写实的表现手法,主要是为了直观的表现海豚的自然状态以及生活习性,并以此体现海洋的生机与无限魅力。关于色彩基调的界定,会根据具体故事内容的转折而带动读者的情绪波动,进一步参考色彩心理学的相关原理,对现实色彩进行主观的调整。例如,在小海豚于黄昏时分看到众多海豚跃上水面时,会突出表现明亮的暖色调画面,尽管实际颜色可能会由于缺少光照而显得偏灰偏暗。
结
语:随着中国近年来各类绘本艺术出版物数量与质量的不断增加,仍有部分品质略显逊色的出版书籍,以及来自国外众多优秀绘本的不断引进,等等众多因素不断冲击着国内的绘本市场,渐渐引起我国的原创绘本艺术工作者的不断反思和深入研究。如何使我国的绘本艺术风格更具民族特色、怎样将我国源远流长的传统艺术与传统文化巧妙地融合于绘本出版书籍中,已成为了国内众多插画艺术家不断探索并为之奋斗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浅析绘本插图的艺术美,《美术教育研究》[J].2015年20期
[2]靳琳,王祺.浅析当代插画艺术中的“大小众”存在表象,绘本读物插画《现代营销:学苑版》[J].2011 [3]李丝影.浅析当代插画艺术的演变,《读写算:教师版》[J].2015 [4]黄春怡,詹云.浅谈成人绘本插画的艺术情感,《美术教育研究》[J].2014 [5]郭锐锋.《阿努比斯》绘本创作,《上海大学》[J].2015
第五篇:探析客家民居门楼的艺术与文化特征
探析客家民居门楼的艺术与文化特征
刘敏陈出云
(昆明理工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专业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云南昆
明650093)
摘要:门楼是客家民居中最为人留意的突出部位之一。由于受特别的历史文明和天
文环境的影响,客家民居门楼充溢着浓厚的客乡风情,其内在的艺术展现方式往往
内在地蕴涵着深入的客乡文明,表现了客家人的生活消费方式、习俗习气、宗教信
仰及审美观念。
关键词:客家民居门楼;艺术;装饰; 文化特征
客家民居建造重要有围楼、走马楼、五凤楼、四点金、殿堂式、围龙屋和中西混合式等,围龙屋是其中最普遍也是最具特点的。它与南方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云南的一颗印合称为中国官方五大保守民居建造方式,被称作“中国古建造的奇葩”,“西方文明的一颗明珠”。“客家民居不光在外型上具有共同的“客”味,在详细的细节中也能突出地反 映“客”的文明特征。门楼乃客家民居的紧要构成局部,更是包含着浓厚的“客家”文明底蕴。客家民居建造的共同外形及其浓厚的客家文明特征早已遭到了中外客家学探讨者的注重”。①但是,客家民居门楼却似乎被疏忽,在对客家民居建造的探讨中简直未作研究。本文旨在对此做初步的研究,从客家民居门楼的设置及其装饰艺术,提醒其设计中的民俗与文明外延。
一、客家门楼的类型及影响门楼安顿的要素
门楼是一栋大型建造物的最重要乃至是整栋建造物的通道口,是人和物进出的重要通道。客家民居的门楼通常包括大门、侧门、斗门三大类。大门是全部民居的重心,其地位与造型、装饰都是十分紧要的。有平安、交通、分隔、采光、保温等功效,还具有风水、意味功效。围龙屋、五凤楼、土楼等全部的客家民居都必有大门。门的造型和颜色对客家民居的全体装饰效果影响很大,因而,普通都将其归入建造总设计的重中之重。围龙屋的大门两旁,设方形石座,有的设石狮。大门出来则是下厅,过天井之后则是上厅。
侧门是围龙屋、五凤楼等府第式客家民居特有的门类,是堂屋两侧横屋的外大门,呈对称在大门两边。小的民居有一对,大的民居有三对,按照两边的横屋排数而定。
有些客家民居正大门前有禾坪,其四周有高高的墙,在墙的两端各开一个大门,叫“斗门”。核心门楼的功效有如古代住宅小区的出口和捍卫室。客家民居经过房屋的外墙和围墙把整座民居、门坪、池塘等围成绝对独立、而紧骤的一个区域。普通来说,整座民居里寓居的都是叔伯、妯哩等亲戚。
一方水土养一方文明,因自然气候、天文环境等要求的不同而构成了各地域、各民族带有鲜明的、浓重的民族特点和位置颜色的文明。客家民居门楼的安顿不仅与客家人的生活与消费方式、环境息息相关,也与客家人共同的审美情味、心思有关,总体概况为五个方面:
1.百年开基观念
在客家人看来,客家民居的建筑将是百年立基的开端,而客家门楼的安顿则是全部建造中的关键事项,乃至被认定将影响全部家族将来开展能否兴盛的紧要确定要素。因而,它的朝向、它的安顿时辰、它的大小规格乃至于它纤细部分的装饰如色彩设计等,全部这些都有着严厉的规则性。
敬祖是中国保守家族制度的一个中心。客家人的敬祖思想展现得更明显更激烈,他们对祖宗的敬重在客家民居中有充沛的展现,不论是土楼、五凤楼,还是围龙屋,祖堂总是处在中轴线上,是整座民居的重心,祖堂正对大门人口,开间比环周的房间明显加宽,一进民居大门,一眼就能看见它显要突出的位置。
2.家族、宗族观念的影响
客家人有着激烈的家族聚居观念。客家地处山岭堆叠的山区,往往是八山一水一分田,其间溪流密布,山水之间大小不一的盆地便成为客家先民南迁时一族聚居的好位置。光绪《嘉应州志》说:“粤东“无平原广陌,其 田多在山谷间,高者恒苦旱,下者恒苦涝。”严酷的生活环境也往往请求他们共同开发耕作。为顺应事先外地的环境,客家人的民居建造也构成 了典型的集群寓居特征,通廊式方楼、圆楼突出地显示出了家族宗族的群体性。居于重心的祖祠显示着宗族的尊严,而防盗、防火、豢养、加工贮藏等各类生活设备综合在一同,血缘远亲聚居在一个屋顶之下,连为一体,到达在生活和消费中互助协作的目的。这种建造方式显然有利于家族宗族的安家立业和兴隆兴旺。而全部这些观念则都使全部建造处于一个微观的全体之中,使门楼往往成为全部建造的中心出口,维系着全部家族的大一致。
3.休息和生活要求的影响
客家生活除去出外营生的外,留下者多以农业为主,因而,农业生活对房屋布置也起着很大的影响。为了从事农业消费方便及就近看管农作物,住宅经常建于所垦种的田野中,形成住宅各个分散,并不严密陈列的布局。为了要处理农务,像打谷、晒谷、扬谷及其它杂粮整理的需求,普通住宅大门外就都有禾坪的设置。再外筑围墙、池塘和斗门,使之显得绝对独立与平安。
4.门楼突出的防护功效
客家民居的外墙很厚,围龙屋除两头大门及横屋前端的小门外,很少再设其他门户出入。土围楼就唯有一个大门出入。整座民居窗户开得少并且狭小,具有特殊强的进攻性。一方面则是由于客家人全部的“家当”都集中在楼内,必需给予很好的维护,另一方面是对“仇人”或许“外人”的防备。客家住宅大都建于高山山坡接壤的位置,前置禾坪、后设堂楼、左右夹峙横屋以及“围龙”、炮楼、枪眼,既能够护卫本身,又能够高高在上,击退仇人。为了防止仇人的侵入,全部民居在房屋外部的门却开得极多窗也很大,能够畅行无阻。这既使仇人难
于攻入,而本身却能快速分配力气。此外,春房、磨房、鸡舍、猪圈、牛栏、柴房、谷仓、水井等设于宅内,在必要时可做为老弱妇孺及名贵财物的避难场所。
5.天文环境和风水观念
客家民居十分注重天文环境,包括龙脉(山神天文走势)风水等,特殊是其中的风水观念,门楼则是其中的确定性要素。客家先民热衷于祈求本身住宅的平安与族人的安全。汉族原本就有信任风水先生的风俗,而客家人显得尤为热心。由于考究风水,必需慎重地观测探讨其来龙去脉,选择优越的位置。面向正南,能够人丁兴隆,因此建造大都采取朝南的方向。但在客家山区民居的方向依山形而定的多,理想的座北朝南并不多见。因此有些在天文环境上不能向南的,也都尽能够使大门独自朝向北方,使少许住宅显示大门与住宅自身方向不相同。此外,受门前有水可以“聚积财富”、“有财有势”的观念的影响,假如建造左近有河的,大门都面向河流下游,以示财势源源而来。没有河流的,则在禾坪后面砌筑鱼塘来意味它,希望获得吉利的兆头。当然,造夯土墙需少量的泥土,挖塘的泥土起到紧要作用。
二、客家民居门楼装饰的社会文明与审美特征
建造装饰是附加于建造构件上的一种艺术处置,如柱梁的雕饰、屋面脊饰、外檐装饰,大门入口装饰等。其艺术特征是充沛应用资料的质感和工艺特点实行艺术加工,恰外地选择我国保守的绘画、雕琢、书法、颜色、图案等多种艺术特点,互相联合,灵敏使用,从而到达建造作风和美感的协谐和一致在客家保守的民居建造中,全部这些装饰的目的除了丑化建造物外,也有着严肃的心思和文明意义,虽然它们在生活中不一定会影响建造自身的适用价值。
1.客家民居门楼装饰的普通社会意义
在我国保守封建等级社会中,民居建造的装饰是显示户主位置和财富的标志。据史料记载,民宅运用装饰装修的制度规则极严。宋制规则“非官室寺观,毋得彩画棱宇及朱黑漆梁柱窗雕。”明制规则,“庶民所居房舍只是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拱及黑色装饰”。直到清代,有关民居建造装饰的制度束缚才被放宽,南北各地民宅装饰有了很大开展,不光在木材上施以雕饰,并且充沛运用了保守的石雕、砖雕等出色工艺,各地各民族联合和发扬各地域的保守技艺和特点,缔造了具有浓重的民族作风和位置特点的装饰。
在客家民居的门楼装饰中,也深入地表现展现门第贫贱观念。门楼装饰中的各类木雕、石雕绘画装饰,其目的是把装饰部位显示出来为人们欣赏,也是展现门第贫贫贱贱的一个紧要部位,故户主都不惜破费资财,从用料、式样、题材到颜色、装饰等各方面,竭其才能而为之。有些在海内的客家华裔不惜花重金从海内运来资料,耗时多年建一客家民居。
客家民居主大门是客家礼仪、礼俗的紧要场所和必经之地,具有无足轻重的位置。普通地说,客家礼仪活动,如敬祖、嫁娶、做寿、乔迁、回乡等都首先要进大门。而平常则无所谓大门侧门,只需方便便可。因而,大门的装饰大都尽能够用木雕、石雕装饰梁柱,图画装饰墙 面。这足以解释大门的位置以及习俗特点。
2.客家民居门楼装饰与表达祈望心思的文明特征
现存的较完好的保守客家民居重要是清中期和清早期时的建造,典型的如粤东大埔县黄塘乡张弼士新居“光禄第”、大埔百侯的“通尔第”、黄砂乡的“进士第”、梅县松口铜琶村谢姓“荣禄第”等。这些建造外型堂皇美观,布局严谨,多采用我国民族保守建造工艺中最先进的“抬梁式”和“穿斗式”混合构造,且其用料考究,多采用三合土或青砖为墙,雕梁画栋,工艺精巧。清早期,客家华裔将保守的客家房屋构造联合西洋的建造艺术,在家乡建筑了少许中西混合式民居,典型的有梅县白宫的“联芳楼”、程江乡的“万秋楼”等,其外观上吸收了西洋的艺术装饰,外部则依然是道地的客家民居保守构造。
从现存完好的客家民居看,门楼装饰的一个分明特征,就是意匠特征。它的展现充沛运用了我国保守的意味寓意和祈望的手法,将客家人的哲理、伦理等思想和审美认识联合起来。门楼装饰的意味性,通常是形声或形态来表达。如用狮、麒麟表示吉利、瑞庆、势力,牡丹有贫贱之意义,用莲花托大斗(斗与升同形),斗中置三层,意为连升三级等。这些图案花纹大多反映了客家民众的吉利愿望,幸福追求,欣赏兴趣,美学观念以及习俗习气等。
在中国保守建造中,门楼的楹联、匾额是极有特点的建造装饰,也是民族肉体和文明在建造上的一种表现。这个保守随着客家人的南迁也带进了坐落在偏远山区的民居中,并生根开展。门楼上首先是楼名。在客家民居中,简直每一座楼都要取一个楼名。楼名大多用吉利文字配合,讨吉利祥和的兆头如梅州梁姓人的承德楼、梅县桥溪的继善楼、大埔百侯的通尔第等。其次是楹联,很多以楼名作藏头嵌字联,做为大门的对联,进一步说明涵义、催人奋进组成保守族训的中心。如大埔的方形石楼泰安楼恬然一室,安住层楼;怀永第:怀远于德,永享其隆维新楼:维系循良世泽,新绳教友家风;等等。客家民居内各户房门都张贴对联,能够说是有门必有对联。客家门楼的对联往往是无声的教导,它对遵守封建伦理与家族标准连续不停地起着灌输、训诫、警策的作用,教育子孙后代如何做人、如何处世、如何斗争、如何成才,从而构成客家民居外部共同的文明气氛,表现了客家人的价值观念与审美理想,是客家人重教思想在民居建造中的一个很有特点的展现。
此外,客家人在新屋建成,进住之前要“出煞”是为着净宅而实行的赶鬼驱邪典礼。新迁的第一日,当日清晨,正厅缩小桌一张,桌上有白米一斗,干谷二斗,泥刀、油尺、墨斗、大红包等。厅堂正中放八仙桌数张,摆到大门前,桌上用白棉布数丈,直铺到门口,风水先生头裹红巾,身穿素衣,左手抓雄鸡,右手握七星宝剑,口中念咒,把鸡杀死,鸡血洒在白布上,直出大门,把鸡丢在大门外,泥水匠、木匠用红木棒鼎力打布,齐出大门,随即鸣炮、打锣鼓,大闹助威送出大门。“出煞”终了后,早上吉时进新屋,进屋时,请本族知名望有多子多孙的老人夫妇 “开大门”,男左女右,站于大门,等候里面祭门神终了,由老夫妇开门,开门时,说吉利话:“左开门,财丁来”“右开门,贫贱来”。合说:“财丁贫贱一齐来”。主家即掌灯入门,家具随进。此俗,如今的客故乡村仍然盛行着。新迁时,大门的点缀最盛大,普通要贴乔迁对联,在大门上方还要挂大块红布,以镇凶避邪。
3.客家民居门楼装饰的审美情味
客家民居门楼装饰的目的,首先是为了使门楼建造物美观悦目,并不是随意运用装饰就能表达出来的。因此也是客家民居外观装饰最重点部位,不论在装饰题材,用料工艺、颜色,乃至尺度处置上都是最突出和盛大的。客家民居门楼外观属比拟严肃朴实的屋檐式。较富裕的住家常对大门两侧墙面实行装饰,墙裙、墙基、门楣用麻石雕饰。檐下梁枋用木雕,木雕装饰联合适用功效在建造构件上实行装饰,增长了建造的精巧与美观,大门上方的梁柱木雕
通常采用通雕或空雕法,外观展现俭朴粗暴,合适于近视。门屏等雕饰则用浅浮雕、工艺精致,合适于近观。门楼装饰中的收口部位,通常实行雕饰处置,既藏拙又美观。如大门梁架的桃尖粮头,有的位置称为楚尾或倒吊莲花。
由于客家民居很少大面积运用艳丽耀眼的颜色,而多以白、灰或以资料原色为主,因此在门楼装饰的颜色处置上,常以较为艳丽的颜色实行重点装饰。如红、黑、金、绿等,光芒耀眼,艳丽的颜色增长了立面变化,打坏了客家民居建造单一而朴素的颜色觉得。
总之,客家门楼在客家建造中是如此之紧要,乃至已然成为确定客家民居的最根本要素,它寄予着客家人对将来的神往,也成为他们对将来的决心之源。比方,全家人的生活似乎都遭到门楼朝向的指引。因而,当客家人建新居时,总爱去找风水先生,寻求的最佳朝向。当觉得家里人不太顺畅时也往往会归咎于门楼朝向。直到今日,客家乡村地域,乃至在十分古代化的城市两头的高等公寓中都经常能够看到经历特殊“纠偏”的门户朝向。客家门楼特别的建造进程、客家门楼的特别构成及其下面的少许装饰都有着特别的文明外延,如,门外的狮子具有特别的镇邪作用,门上的少许绘画亦有着一样的意义。显然,客家门楼稀释了客家文明特点,深入地反映了客家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或许,全部这些皆可称之为客家人的“门楼心态”,在客家人的生活中占据着十分紧要的位置。
参考文献:
[1]黄汉民.客家土楼民居 [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2] 房学嘉.客家源流探奥[M].北京 :初等教育出版社,1994.
[3]丘权政.客家的源流与文明探讨 [M].北京:中国华裔出版社,1999.
[4]房学嘉等.客家文明导论 [M].广州:花 城出版社,2002.
[5] 林爱芳.试论木雕艺术在客家民居中的使用 [J].嘉应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迷信,2005,23(2):75—77.
[6]杨赐文.论围龙屋与客家寓居文明[J].嘉应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迷信,1998,16(5):12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