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给图像添文字》教学设计
我给图像添文字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活动中,须体现从需求出发对信息进行加工的特点,充分体现信息技术的工具性,让学生体验并尝试使用简单的图像工具对图像信息进行初步加工。本节课能够通过适当裁剪时图像主体更加突出,能够教学重点:对“添加文本”编辑面板进行观察、分析、应用。本节课一要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需求为图像添加文字信息的动手能力;二要培养学生扩充信息容量的意识及对图像信息认真观察、合理想象的能力;三要培养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字跟图像的主次关系。
二、学生分析
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兴趣很浓,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操作软件适应快,充分利用学生渴望成功,体现自我价值心里,鼓励学生完成作品。
三、教学目标
1、能够给图像适当的标题、人物对话等形式的文字,了解特殊效果文字的应用。
2、体验如何让图像更具说服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图文进行信息加工的意识。
3、体验文本、图像的不同用途,提高审美能力
四、教学流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片,请看:(出示图片,学生观察)师问:你们知道图片的内容吗?(预设:我们能看出大体内容,但是再具体一点呢?你譬如说:这是哪儿的学生在什么时间因为什么而做了这些事情?)师:不知道是正常的,如果把图片上加上恰当的文字描述,是不是就可以让看图片的人能够更准确、更全面地了解其中的信息那?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怎样给图片添加恰当的文字信息。(板书:我给图像添文字)
课下让学生搜集相关自己跟亲人的合影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大家请看(出示合影)这张图片,如果让你添加文字信息的话,你会添加什么?说一下理由。(生3答)(“重阳节当日,献爱心小队与敬老院老人们合影留念”)。但是,有一点同学们要注意,我们这个文字是为图片内容服务的,既要概况出图片包含的重要信息,又不能过多而影响图片的完整性。所以,标题一定要符合画面内容,并且要精炼、准确。
标题的内容确定好了,那标题应该怎样去设置呢?老师给出了几种设置方法,同学们看下合适吗?第一组:颜色比较鲜艳、醒目,与图片相协调;第二组:位置;第三组:大小;第四组:虽然我们的图片里包含了代表着活波、朝气蓬勃的同学们,但是这毕竟是合影,文字是为图片内容服务的,所以文字的字体应略显庄重、正式一点会比较好,所以选第二个比较好。同学们觉得呢?我们在添加标题时,不但(要对文字信息进行提炼和归纳,还要注意根据图片的主题和版面布局,选择恰当的位置、字体、大小、颜色。)--PPT 那同学们想不想自己亲自为图片添加文字?那就请同学们根据你的电脑桌面上“我给图像添文字”这个文件夹下的“素材一”文件夹中的素材,选出你喜欢的图片,快利用我们的ACDSee对其添加文字标题吧!(边提示边观察学生)
巡视指导。根据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示学生:(1)、我们在做之前,想一下我们前两节课学习的关于在ACDSee中怎样找到的“调整大小的编辑面板、裁剪的编辑面板”相应的找到你喜欢的那张图片的“添加文本编辑面板”。
(2)、如果需要添加多组文字,则要综合考虑在全部文字设置满意后,再点击完成。当然我们可以利用撤销功能进行修改。
好了同学们,做的差不多了吧?哪位同学起来跟同学们分享一下你的作品?(这个标题怎样?谁起来评价一下他的作品(准确、精炼、位置、颜色、字体、大小);还有哪位同学想起来展示一下,恩,也不错,很好!那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怎样操作的?一边简单操作,一边说一下步骤(同时板书操作步骤:标题型文本:编辑图片->添加文字->设置颜色、字体->调整位置、大小->应用->完成->另存为),对这个操作步骤,还有没有想补充的?除了设置颜色、字体,还可以设置什么?那接下来请同学们再次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
同学们,课下请大家互相交流,继续完善作品。(自主探索跟小组合作探究)
(三)拓展思维,发展创新 刚才我们学会了添加“标题型文本”,能够概括出图片要表达的主要信息,但是却无法生动活波的呈现出活动中的具体细节。同学们看这张图片(出示教师节图片),大家想象一下,此时此刻,这位同学和老师都说了些什么?这些想法跟谈话,如果用刚才的方法添加标题型文本,就不合适了。大家回想一下,以前在PowerPoint和Word中,我们用什么工具给人物添加对话或者思考内容? 对,“自选图形”的“标注”功能。请同学们利用ACDSee打开桌面上“我给图片添文字”文件夹下的名字为“素材二”的图片文件的添加文本的编辑面板,认真观察此面板,试一试哪一个选项能够添加“标注型”的文字信息。小组合作,看看哪个小组添加的文字内容合理,形式美观,好,开始。巡视指导。(对话设计要合理、生动、精炼;要调整好气泡的一些属性(大小、位置、指针角度、颜色搭配、边线粗细);操作中出现失误要及时撤销。)
好,我刚看到同学们基本上已经做完,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优秀作品展示一下,首先一组,这个怎样?谁起来评价一下?还有那个组想展示的?五组,恩,这个如何?好在哪里?那你说下你怎样操作的吧?一边简单演示,一边解说(板书:气泡型文本:编辑图片->气泡文本->设置气泡样式->应用->完成->另存为),恩,你太棒了!
学生操作并随时提出问题
(四)课外延伸、布置作业
那最后请同学们根据你电脑桌面上“我给图像添文字”这个文件夹下的“素材三”文件夹中的素材,选择你喜欢的主题,利用ACDSee创作作品,下课前小组评出优秀作品进行展评,优秀作品将有机会在学校网站上展示!开始吧!
从本节课的学习和这些优秀作品中你有哪些收获?
小结:恩,同学们的收获还真不少,其实和谐才是最美的,恰当添加文字信息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是一定要注意文本信息与图像信息的有机融合,这样才能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学生交流,自评跟互评)
第二篇:《我给图像添文字》教学反思
本节课直接导入主题,直指学习的内容,通过任务的驱动对所学内容的操作方法进行了整体介绍,然后让学生完成一个个任务。之所以采用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操作的时间相对来说就多一些,重视了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与其同时学生作品的展示也让学生有了一种成就感。
其次,教学过程中,老师先让学生观看视频,学习如何给图像添加文本和人物对话,不同的视频让学生完成不同的任务,完成任务之后,及时展示学生作品,最后总结,让学生谈学习收获。因此整节课教学设计清晰,教学任务一个接着一个,具有挑战性,考验了学生的能力。设计任务时不但要考虑任务的难度,还要考虑到时间是否够用,是否真的能让学生保质保量完成这节课的学习任务。
另外,对于机房硬件的问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视频的播放要求高清,能否顺利地通过诸如红蜘蛛、极域等机房管理软件流畅播放也有待验证。教学资料的准备工作还缺乏对学生实际课堂表现的考虑。最终能否让学生保质保量完成这节课的学习任务还有一段路要走。
第三篇:化学平衡图像教学设计
化学平衡图像教学设计(800字)
第三节 化学平衡图像分析 教学设计
渤海石油第一中学 刘兰芳
【背景分析】
化学平衡图像将数字知识和化学平衡理论融为一体。有关化学平衡的图像试题涉及知识面广,灵活性大。题目大多注重对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的考查,是考查学生能力的常见题。考查的图像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化学平衡建立过程中有关量随时间的变化图像;第二类,是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或它的逆向思维图像;第三类,是反应物或生成物物质的量(或浓度或质量分数)与时间关系的图像,此类图像既要考虑反应速率的大小,又要考虑化学平衡移动、反应物的转化。【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图像分析能力,但还未有系统的知识结构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首先复习基本要点,让学生对平衡图像有个知识回顾,然后系统复习图像分析的一般方法,最后给出示例具体分析,从而得出一般的分析方法。【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多媒体教学结合学生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化学平衡图像的意义,掌握化学平衡图像题的解法。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图像以及“化学反应的过程图
像”的分析,提高学生对图像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加工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同学之间对图像题的解题方法的讨论分析,体会同伴间互
助学习的必要性。
【重点和难点】
平衡图像解题思路、方法与技巧 【教学过程】
遇到图像曲线的题目,首先应看懂后观察曲线的形状和走向,弄清曲线所代表的是哪些量的关系,明确曲线的起点、终点、交点、折点及零点,用以分析其特点和变化趋
势,再结合题中给定的化学反应和数据,以便进行推理和判断。
一、解题思路(1)、看懂图象
面:图象形状,横、纵坐标的含义 线:走向,变化趋势
点:起点、终点、交点、拐点 是否需作辅助线(等温线、等压线)定量图象中有关量的多少(2)、联想规律,作出判断
①______浓度、______压强、______温度、加_______都可以使速率增大。②增加反应物浓度,减少生成物浓度,向_____反应方向移动, 增大压强,向_______反应方向移动,升高温度,向_______反应方向移动。
二、典型的化学平衡图象
c v 1 2 浓度-时间图(c-t图)
速率-时间图(v-t图)
【典型的化学平衡图像题】
1、物质的量(或浓度)—时间图象
此类图象能说明各平衡体系组分(或某一成分)在反应过程中的变化情况。解题时要注意各物质曲线的折点(达平衡时刻),各物质浓度变化的内在联系及比例符合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关系等情况。
【例1】:某温度下,A、B、C三种物质的浓度随着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则(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A的转化率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练1】
4321 【练1】:某温度下,A、B、C三种物质的浓度随着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则(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求反应物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速率—时间图 此类图象定性地揭示了v正、v逆随时间(含条件改变
对速率的影响)而变化的规律,体现了平衡的“动、等、定、变”的基本特征,以及平衡移动的方向。
【例2】:观察下列图像特点,并描述出改变平衡的条件分别是什么?
(1)下述图线的特点是:有一速率是____________改变的,另一速率是_________改变的。
这是改变____________引起化学平衡移动的特征。
1写出化学1)2)求反应物
A V B D(2)下述图线的特点是:正、逆速率都是_________改变的,且改变的_______不同。
这是改变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引起化学平衡移动的特征。若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都突越增大,若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都突越减小。
【练2】:对mA(g)+nB(g)pC(g)+qD(g),引起平衡移动的因素可能是: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可判断出:△H 0 m+n p+q(填>、<、=)【练3】:对于反应mA(g)+ nB(g)pC(g)+ qD(g)
达到平衡后,改变其中某一条件,反应速率变化图象如图所示,则t1时刻改变的因素可能是:
a.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物质的转化率(或百分含量)-时间-温度/压强)图 这类图象反映了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在不同温度(压强)下对时间的关系,解题时要注意一定条件下物质含量不再改变时,应是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的特征。【例3】:对于反应:mA(g)+ nB(g)pC(g)+ qD(g),A的转化率和温度的关系、B的转化率和压强的关系分别如图所示,则可判断出:
T1____T2, 正反应____热
P1 ___P2 m+n___p+q A的转化率
【练4】:对于反应:mA(g)+ nB(g)?P1 ___P2m+n___p+q pC(g)+ qD(g),A的百分含量和温度的关
系、C的百分含量和压强的关系分别如图所示,则可判断出:
A% ?T1____T2, 正反应____热?P1___P2 【例4 】:对于反应mA(g)+nB(g)t m+n p+q pC(g)+qD(g),在不同温度(T1和T2)及
压强(p1和p2)下,反应物B的百分含量(B%)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
(1)判断压强高低:
P1_______P2,m+n_________p+q(2)判断温度高低:
T1_______T2,正反应_________热
4、某物质的转化率(或百分含量)-温度(或压强)图
B
该类图象的纵坐标为物质的平衡浓度或反应物的转化率或百分含量,横坐标为温度或压强。
【例5 】对于反应 mA(g)+nB(g)pC(g)+qD(g)(1)A的转化率和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可判断出:
正反应_________热 m+n____________p+q(2)A的转化率和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可判断出:
正反应_________热 m+n____________p+q A
三、归纳整理
7PaPa解答图像类题目的注意事项:(1)注意物质的转化率与其百分数相反。(2)注意图像的形状和走向是否符合给定反应。(3)注意图像是否过原点。
(4)注意坐标格的数据,也可由它判断反应物或生成物在方程式里的系数,或据此求反应速率。
(5)注意抓两个变量间的关系,判断图像正确与否,可加辅助线,常在横坐标上画垂直线为辅助线来判断图像是否合理。
板书设计
第三节 化学平衡图像分析
六、化学平衡图像分析
1、浓度—时间
2、速率—时间
3、转化率(或百分含量)-时间-温度/压强)
4、转化率(或百分含量)-温度(或压强)6 7 荐上教版
九
年
级
化
学
教
案
全
套
荐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很实用)荐化学
教
学
设
计
范
例
荐中学化学教学设计、案例与反思(3000字)荐初三化学教案
第四篇:《图像合成》教学设计
图像的合成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五章第三节第二课时的内容。这一课时介绍了图像的简单合成。前一课时对图片的处理做了详细的讲解,通过这一课时的学习让学生可以进一步体验photoshop软件强大的图像处理功能,并能制作一个完整的作品,为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提供技术支持。
【学情分析】
前几节课主要介绍了图片的处理(包括旋转、亮度对比度、裁切、缩放和滤镜),学生已具备处理单幅图像的能力,但缺乏“整合”多幅图片形成新作品达到化腐朽为神奇的实际经验。这节课通过解决一个具体问题,制作个性化桌面,让学生切身体会制作一个作品,从无到有,从庸到精的过程。在制作中学习到知识点,又让知识点指导实际操作。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学会使用 Photoshop进行简单的图像合成和美化。
2、过程方法:通过教师讲解、学生探究获得新知识,任务驱动与评价贯穿整个学习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团结互助的精神,以及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的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Photoshop合成图像及美化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图层概念的理解
【教法与学法】
教学方法:讲解与演示相结合、启发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法 学习方法:模仿学习、自主探究学习,小组交流合作学习
【设计思想】
尊重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模拟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情感体验,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架构下,搭建以生为本的学习的平台,帮助学生通过学与练,以不断解决问题为手段,一步步完成学习任务。
新课标中提出了信息技术课程要以进一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提高学生总体的信息素养。而在本节课中就坚持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发展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主线的启发式教学思想,努力为学生创设了开放式的学习环境。
本节课以一个学生感兴趣的任务——制作个性化桌面为主线,其间又分解为四个小任务:体验图像的初步合成、加入个性化元素、调整修饰作品、文字的添加。在完成任务的同时穿插介绍了:图片的移动、羽化、自由变换、图层等。整个过程环环相扣,学生操作性强,再辅以“小助手”软件,让学生切身体会制作一个作品,从无到有,从庸到精的过程。在制作中学习到知识点,又让知识点指导实际操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我们先来欣赏一组图片
师:这些图片是通过相机直接拍摄得来的吗? 生:不是!
师:那这些图片是怎么得来的呢? 生:合成的!PS的。师:看来图像合成已经深入人心了。请同学回想一下我们经常会在哪里看到合成的图像?
生:杂志封面、海报、网页等。
师:对,请同学一起来看一看教师机的桌面,这也是一个合成的图像。今天我们也来PS一下,为我们的电脑量身定做一个桌面。
二. 新授教学
1、巧选素材,体验合成
师:(演示)首先我们需要用一幅漂亮的图片作为背景(打开目录:浏览、选择),其次我们选取本月的月历,这样你的“桌面”就装饰性和实用性兼备了。选好素材后,我们可以开始制作了,点击文件→新建,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名称:个性桌面,高度和宽度:我们以像素为度量单位的话,请问图片的尺寸为多少呢?
生:1024*768(如果学生不能给出答案,教师应演示如何查看本机显示器的分辨率。)
师:先布置好背景(利用移动工具,拖放进来),再加上月历信息,桌面的雏形就已经完成了,待会儿同学们操作时如果碰到技术性问题,可以参考提供的小助手,也可以和同学互相讨论。(简单演示小助手的用法)【活动一】:体验图像的初步合成
生:浏览素材,确定作品风格。简单模仿:新建一个1024*768像素的图像,依次添加背景图和月历表(技术:拖动)
设计意图:活动一的操作任务相对简单,学生容易上手,能够顺利完成图像的初步合成。让学生体验图像合成的过程,揭开图像合成的神秘面纱。
师:展示学生作品,给予适当评价。
师:(总结)刚才我们利用PS做了一张“桌面”,首先将背景图放进来,然后又将月历放进来,其实这就是图像的初步合成。同学们想不想加入点自己个性化的元素进去呢?下面的学习可以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2、加入个性化元素
师:(演示:在原来的桌面图片上,添加一幅合影图)我们这里只需要照片的一部分,可以使用工具把这部分选出来。PS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的选区工具,有:选框工具、套索、魔棒等。这里我们利用椭圆选框工具选出我们的头像,利用移动工具,拖过来。大家觉得怎么样啊?(突兀,合成痕迹太明显)人物图像的边缘和背景颜色对比度太大,所以最好能将边缘柔化,使我们的身影很自然的溶入到背景中。这里啊,有个参数值的设定可以帮我们解决问题,先来撤消刚才的操作,(技术:历史记录)我们做过的所有操作都留在历史记录里,现在回到拖动之前。选好对象之后,右击,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有一选项——羽化,输入羽化值,30。将羽化好的对象拖拽到原来的桌面图片上,大家看看现在的效果怎样?很神奇,是吧?合成图像时利用羽化可以实现各个图片的无缝组合。
【活动二】:加入个性化元素
师:(巡视)①大家可以改变羽化值看对于选区的影响(具体来说羽化值越大,虚化范围越(大);羽化值越小,虚化范围越(小))②大部分同学都已经完成了,请同学们保存你的作品并将图片应用到桌面上看看实际效果吧!(文件的保存:保存位置、文件名、类型;可看小助手;必要时要演示讲解)
[师生共评]:(展示某个同学的桌面,请其他同学评价,发现问题)最初我们制作桌面时并未考虑到桌面左侧的图标,同学的合影被图标挡住了。(所以在下面制作中我们要不断的根据实际应用效果实时修改作品)
设计意图:为制作属于自己的个性化桌面,要求学生在图像中加入个性化素材。操作过程中,发现图像画面不协调、合成痕迹明显,引出羽化值的设置;并让学生探究羽化值的大小对选区虚化范围的影响。
2.3精益求精,成品出山
师:请展示同学根据评价同学的建议调整你的作品(同学在修改作品时,发现问题)合影的位置不能移动(引出图层)大家仔细观察界面,看能不能发现哪里出了问题?—图层面板
师:(讲解图层概念,并帮助实现各图层内容的位置调整)我们发现刚才加入到新文件中的几个元素被分别放置了不同的图层上(图层缩览图)。打个比方:图层就相当于一张张透明的玻璃纸,我们在每张玻璃纸上作画,最终作品就是所有玻璃纸叠加显示的效果。通常每个图层放一个图像元素或一组类似的图像元素,这样我们要对某个图像进行操作的时候,可以选定它所在的图层,对它单独
加工,会不会影响其他图层啊?(不会)。现在我们要移动合影的位置,首先应该怎样?对,先选中合影所在的图层,再实现合影位置的移动。
师:在巡视过程中老师发现还有些同学作品上的各个元素大小比例也不是很协调,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效果适当调整各元素的大小和位置。(通过自由变换工具实现大小或角度的调整。参考小题板中的技术技巧)
[实践]:学生调整作品中各元素的大小和位置。
【设计意图】:为使作品整体布局合理,学生需要及时调整图像的大小和位置。在调整位置时,发现某些图像选不中,教师适时提出图层的概念,并通过PPT,加深学生对图层概念的理解。并通过自由变换命令实现图像的合理布局。
2.4活动四(自主探究):添加文字
师:我们刚才选用的几个素材都是图片,虽说ps是专业的图片处理工具,可是它处理起文字信息也丝毫不逊色,我们一起来为这个图片添加一个文字说明吧。请同学们参考小助手上的操作提示完成活动四:文字的添加。添加的内容可以是你的座右铭、个性宣言、甚至是你喜欢的一首小诗。
[实践]:学生添加文字信息(可参考范例)
师:(巡视)提醒同学注意:①当文字内容较多时,应使文字信息在格式上保持一致,不要作过多的变换,否则易显得花里胡哨,杂乱无章。②在用色上,文字的颜色可以和背景的颜色是同一色系的,也可以互为补色,还有一个小技巧是直接用拾色器选取图片上现有的颜色,但无论你选择什么样的颜色,都要使文字的颜色和背景的颜色对比要大一些,这样才能更好的突出文字内容。
3、展示作品,课堂总结
师:经过同学们三番五次、精益求精的修改后,作品怎么样呢?我们选取几幅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共同赏析。(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评)
师: 图像合成概念的升华:今天我们DIY了一个漂亮又实用的桌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图像的合成并不是多幅图像简单的拼凑,整个过程涉及到作品的布局设计、素材的选取、设计过程中还要考虑怎么组织、处理、修饰和融合,只有这些都处理好了,才能设计出好的作品,才能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设计意图】: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自评、互评,并通过这个环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意识到互助协作过程中,交流、协作的重要性。
第五篇:正比例图像教学设计
《正比例图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58页例2,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十三的第4、3题 教学目标:
1、认识正比例的图象,并借助直观的图象加深对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的认识。
2、能利用给出的具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相应的直线,能根据具有正比例关系的一个量的数值看图估计另一个量的数值。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正比例的图象,并借助直观的图象加深对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的认识。
2、能利用给出的具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相应的直线,能根据具有正比例关系的一个量的数值看图估计另一个量的数值。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1、正比例的意义?
2、如何确定两个相关的量成正比例关系?
3、有没有更直观的方式来展现正比例?(板书课题--正比例的图像)
二、学习新知
(一)理解横轴、纵轴表示的含义
1、谈话:像例1的表格中的数据有时候也可以用图像的形式来表示。
2、请同学观察黑板上的只标有横轴和众轴的图。
提问:图上的横轴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时间)横轴上的每一段表示多长时间?(都表示1小时)纵轴呢?(路程,每一段都表示80千米)
3、教师先示范描一两个点(边讲解边示范),你们会描点吗?
4、提问:例1表格中第一列的数据应该在图上的哪一个位置?你是怎么想的?
追问:表示3小时行的路程的点肯定在哪一列?5小时呢?7小时呢?
(二)根据图像,类推判断
1、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刚才所描出的点,这些点的排布有没有什么规律?
(所描的点在一条直线上)
根据学生的回答请同学们将自己所描的点用直线连起来验证。
2、根据图像判断,这辆汽车2.5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行驶440千米需要多少小时?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再交流。必要时指导:
(1)先在纵轴上找到表示2.5小时的点,并从这点起作纵轴的平行线,与已知图像相交与疑点。
(2)再从交点起作横轴的平行线,与纵轴相交得到一点。
(3)最后依据与纵轴的交点进行估计。
(4)行驶440千米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
(1)根据表中数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2)用描点法画出表中两种量的正比例图像。
(3)利用图像进行估计,体会正比例图像的意义和作用。
2、练习十三第4、3题
第4题的第(1)题,学生可以根据图像的特点来说明判断理由,也可以从图像上选取几个点,根据这些点所表示的路程与时间分别求出比值,再作判断。
第4题的第(2)题,要求学生根据图像进行估计,答案有些出入是允许的。
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通过组织交流帮他们进一步明确方法,加深认识。还可以让学生再提出一些类似的问题,并进行解答。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正比例图像是一条直线)
五、课堂作业:
基础训练及相关练习
六、板书设计:
正比例图像 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直线
七、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