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口风琴进课堂”有效促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研究与实践范文
“口风琴进课堂”有效促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研究与实
践
自建校以来,我校一直坚持“体验教育”特色,以“让每个生命因体验而精彩”为办学宗旨,围绕“勤行?乐知”的育人目标,提出“实践出真知,体验乐成长”的课程理念,构建了“体验教育”三级课程体系。口风琴校本课程是我校体验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力图通过“口风琴进课堂”探究口风琴校本课程的实施策略,使国家课程最大限度地实现校本化实施。
一、要解决的问题
音乐课堂未与体验教育特色很好地融合,学生缺乏“体验”的载体与机会;家长打工或务农,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学生音乐素养较低,缺少接触艺术的机会,缺乏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构建目标体系,编著校本教材
为了使口风琴校本课程系列化、科学化,我们确立了总目标,并从横、纵两个方向构建了吹奏目标体系。横向上主要从知识、技能、吹奏曲目方面构建1~5年级不同的学习目标。纵向采用“五级过关”形式,确立各年级过关要求及曲目。
学校还结合体验教育特色和国家课程标准,开发了《琴声飞扬》校本教材,从站姿、手势、呼吸、曲目、演奏技巧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使口风琴学习遵循学生认知,有章可依。
(二)多维立体教研,探索课堂模式
1.课题引领,打造教研平台
以《琴声飞扬》校本教材为依托,音乐教研组申报了小课题研究,交流并研讨在口风琴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在“自我反省,同伴互助”的基础上,让课堂更扎实、高效。
2.全员培训,调动团队力量
我校对全体教师进行口风琴吹奏培训,以点带面,从指法、气息、姿势等基础开始,人人过关,分组展示,确保每位教师都掌握口风琴吹奏技巧,建设全员参与的口风琴指导团队。
3.教学探索,打造特色课堂
同研一节课、汇报研讨课等课堂实践中,我们摸索出了三种口风琴特色课堂。
(1)吹奏、歌唱结合,提高歌唱效率
歌曲演唱是学生进行艺术实践和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可是单调的演唱会让学生嗓子疲劳,失去兴趣。而演唱中穿插口风琴吹奏,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又能帮助学生克服演唱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2)吹奏、欣赏结合,理解音乐内涵
“倾听”是音乐欣赏的主要方式。借助口风琴,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对乐曲的感受与理解。如欣赏课《森林的故事》,第一部分播放主题音乐,学生欣赏教师的口风琴吹奏,感受森林的美丽和动物的美好生活情景;第二部分播放歌声演唱,表现动物们恐慌逃跑的场面;剩下的部分,教师一边吹奏口风琴,一边播放歌曲,学生很容易想象出动物重获美好家园的情景。
(3)吹奏、乐理结合,攻克枯燥难点
口风琴学习利于音高、音准等基本知识的掌握,能够让学生在吹奏过程中直观、鲜明地感受音符作用。如在学习《阿喽喽》这首变换拍子的歌曲时,教师将学生分成三组,一组唱,二组吹奏二拍子,三组吹奏三拍子,学生在吹吹唱唱中自然而然地理解、内化了音符的作用。
(三)吹奏活动常态,提升综合素养
为使口风琴吹奏日常化、习惯化,成为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校每天固定一刻钟,全校集体练习口风琴,每月展示,每学期比赛,鼓励班级、学生采用独奏、合奏、齐奏、二重奏等方式练习曲目,琴声回荡在校园每个角落。在教师的引导、家长的支持下,孩子们还在社区自发成立了“小小演奏队”,三五成群凑在一起吹奏口风琴,丰富课余生活,提升了综合素养。
三、阶段性成果
一路辛苦一路歌。我校年轻的音乐教师在口风琴课程的实施中快速成长,先后在区、市音乐教师基本功、课堂大赛、优质课评比中获奖,毕业仅5年的崔兆锋获基本功市一等奖,被评为教坛新星。逐渐成熟的音乐教师,利用口风琴,灵活地实施音乐课程,口风琴体验课堂越发具有生命力,区教研员对我校毕业不足一年的赵婉男老师执教的口风琴课给予好评。口风琴有效地促进了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目前,口风琴吹奏在我校已经常态化,每个年级下来,学生都能熟练吹奏7~8首曲子。学校合唱队、口风琴演奏队多次走上区、市级的表演舞台,开学第一课孙述涛书记对我校的口风琴演奏给予肯定。学生在口风琴吹奏的“体验”中提高能力,收获了自信、乐观,又将这种积极阳光的心态迁移到其他学习中,综合素养得到大幅提升。
四、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结合我校体验特色发展目标和课程建设思路,口风琴校本课程下一步研究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口风琴教学如何在课时量固定的状况下促进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二是如何采取更有效的措施让学生在课内、课外都爱上吹口风琴,时刻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口风琴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且实践且思考,努力让每一位千小学子都能用琴声表达心中的美好,感受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感受艺术的魅力。
参考文献:
汪秀红.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编辑 赵飞飞
第二篇: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施感受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感受
玉泉路小学 梁颖
教书、育人是最教育的根本目标,教师工作是研究运用哪些有效的手段提高教学效益,更好的教书育人,更快的达到目标。《新课程标准》提出国家课程校本化,鼓励各地各校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研发校本课程,我的理解这是将设置课程权限达到各地各校,旨在调动各地各校的积极性,让更多的人投入到课程建设中来。我们要搞好国家课程校本化,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打破自己守旧的思想,社会的进步最先体现在意识形态,没有思想的进一步解放,也是搞不好校本课程建设的。国家课程校本化是课程改革解放思想成功的例子,他是最有活力、最有创新的举措。
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建设,要努力建设优质课程;开发并完善校本课程,努力建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体现学校办学思想的特色课程;鼓励教师创造性地运用统编教材,并能自行编制多种形式的教材。学校根据校本课程实施的特点,立足于本校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为校本课程的情境化实施创造条件。学校在开发校本教材方面做到努力把师生中的生活经验、特长爱好转化为课程资源,并注意发挥家长和社区资源的作用。学校为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经费保障,为开发校本教材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
我国是一个有着丰富地貌和风土人情的国家,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地理资源及人文环境影响,(即使同一个地区它的人文环境也不一样,如:我校小学学生家长以经商为主,古城第二小学的学生家长以行政单位为主,家长的职业不同,施予学生的影响也有肯定不一样,这些都是课程资源),结合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如何就近合理开发利用这些资源是我们国家课程校本化的第一步。
例如我校的“阳光阅读课程 ”。学生除了课堂学习之外,阅读书籍应占重要的位置。因为书籍为我们构造了一个缤纷的知识王国、生动的情感世界。古人云:“松声、涧声、琴声、鹤声……皆声之至清者,而读书声为最。”而今,时代的飞速发展使知识经 济已见端倪,我们越来越认识到读书的重要。因为,读书是积累、是储藏,是汲 取前人认识生活,认识社会,认识自然的精华。为了帮助学生有选择的阅读,领 略我们祖国五千年来的灿烂文化,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受到情感的熏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激起他们对书籍的渴望,我们特按年级选编了一套“赏读”教材。所选文章以儿童文学故事为主,按年级分为爱国篇、课余生活篇、校园篇、成语篇。这些都作为语文课堂的一阵补充阅读和课外延伸。
总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教育迎接新世纪挑战的一种回应,是贯彻落实中央《决定》,实施素质教育对学校提出的必然要求,是学校充分发展办学优势和特色,积极参与国家创新工程,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促使学生和谐发展继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培养和造就“创造新世纪的人”的一项基本建设。目标指向明确、内容多样、课程设置灵活的校本课程能使学生在掌握国家课程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在众多的课程的选择中得到个性发展的及时补偿,在选择中发现潜在能力的火花,在选择中培养学生的信息采集和加工的能力,学会学习,使学生在课程的自主选择和个性化知识的掌握过程中形成更多更广泛的能力,更好地认识学习的价值,塑造健全的人格,学会生存。这些,正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所在。
第三篇:2017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学习心得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培训心得
广州市南沙第一中学
郭欣
2017年4月12日,我参加了由区教育局和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关于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培训。在仅仅半天的培训活动中,我聆听了来自江苏十中的罗强校长的报告之后,感触颇深,下面就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新课改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要避免走入误区。
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施,意味着构建了国家——地区——学校这 三级课程体系,这是新课改发展的必然趋势。学校、教师通过将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的整合后,使教学内容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同时更具有区域和学校的特色。但是在国家课程校本化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对此项工作的片面理解,为了体现出所谓的“特色”而在实施过程中忽视了国家课程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指导作用,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因此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过程中,学校、教师一定要在整合教学资源方面进行科学的设计和处理。而在数学校本课程建设这方面,我个人认为江苏、浙江一带的学校和教师所采用的“模块化”、“微专题教学”等形式能够很好地将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的实施。因为这样的处理既体现出国家课程的主导地位,同时也根据学校的教学实际进行了整合,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容易上手,逐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进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从真正意义上体现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精神和理念。
二、在实施过程中争做“学者型”、“研究型”教师,真正地做 到教学相长,实现自我的专业发展
罗强校长在培训中通过几个实际例子来阐述了一个观点:国家课 程校本化这一教改对于广大的一线教师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校本化的过程对于教师来说实际是一个自我提升,实现专业发展的过程。
罗校长认为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究其根本,就是要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参与程度,而为了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参与程度,教师的工作态度与工作智慧是先决条件,只有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通过塑造良好的形象,营造和谐的气氛,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将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中,这样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另一方面,光有工作的热情还不够,教师还要在工作中运用智慧,结合教学实际设计出提升教学质量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最大的收益。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准确把握教学“双基”;另一方面不间断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对多媒体技术的学习,扩展自己的知识储存。提高自己的整合能力,将教学内容从过去的以教材为中心的单一书本知识转变为以教材为轴线,以课标为纽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和校本资源,充实教材内容。而教师也通过上述的教学工作实现自我的专业发展。
总之,经过这次的培训,我收获很大,希望今后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让自己有更大地提升。而在日后的工作汇总,我会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上好每一堂课,为新课改和自身的专业战法而努力!
第四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实践探索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实践探索
文题
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的方法选择和内容选择。
摘要
学校课程改革包括国家课程的科学实施和校本课程的资源的开发研究。面对时代的发展和未来的挑战,学校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抓好学校实施的课程整体优化,特别是在科学实施国家课程的前提下,努力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我校近年来在构建有自身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作了初步的研究和探索,进行了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系列化的研究与试验。
作者信息
姓名:杨魏
单位:江西省乐安县龚坊镇龚坊中心小学
职务:教师
电话:***
正文
一、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
我们认为“校本课程”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因此,我校近年来就从这两方面对构建有自身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作了初步的研究和探索。
(一)国家课程校本化与优化的探索
国家课程是国家规定的课程,它专门为培养未来的国家公民而设计,并依据未来公民接受教育之后所要达到的共同素质而开发的课程。国家课程强调基础性和统一性,但无法兼顾不同地域和学生的个性发展,这就要求学校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更为合理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因此,我校在全面落实国家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课程的同时,积极进行国家课程校本化与优化的探索试验。学校和教师通过调整课程计划和结构、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个性化的再加工、再创造,使课程结构更符合学生个性、学校和社会的特点和需要。
(二)我校校本课程系列化的探索
我校在进行国家课程校本化的研究与试验的同时,积极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进行校本课程系列化的研究。
我校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传统和优势,挖掘教师的潜力,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开发一些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校本课程。目前,一、二年级的科学与社会综合课,四年级的书法课,五年级的美术创意课,六年级的生活技能课,四到六年级的形体课,这些课程都深受学生的喜欢。
通过这些校本课程的开发,学校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给学生的发展提供广阔空间,极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同时也促使教师不断思索:怎样才能开发出学生喜欢的课程,从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对校本课程实施的实践与探索
(一)学校为校本课程实施提供必要条件
学校必须立足自身的人力资源、教育资源、学校环境,确立自己学校独特的发展方向,体现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或教育哲学,否则,学校是不可能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
首先学校要具有明确的办学理念。学校的教育哲学、办学宗旨、培养目标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条件。我校在“三个面向”指导下,确立了“全面发展打基础,发展个性育人才”的办学理念,这是我校新世纪办学的指导方针,也是构建我校校本课程体系的依据之一。
其次学校应有一定的课程改革和实践基础。我校作为一所教改试验学校,自建校以来在学制、课程、教材、教法、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的整体改革与试验,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和规律性的经验。最后要有课程资源开发的保障。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应对学校的师资、设施、经费、器材、场地等课程资源进行合理安排,充分利用。注意挖掘和利用学校现有的课程资源和社会资源,使其服务于课程改革。
(二)教师参与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条件
教师是教育实践的直接承担者和教育变革的实施者,“如果学校的课程发展有一线教师的参与,将有利于体现课程研制者的意图,有效地发挥新课程的作用。同时,由于教师的参与,课程可能会更为清晰、易懂,更容易被其他教师所理解与实施。”一切教育改革和发展都离不开教师的参与,而教师的发展水平又直接决定着教育改革的成败。因此,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将有助于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只有教师具有有课程改革的正确理念,有课程改革的愿望和动力,有开发校本课程所必要的知识、能力,校本课程开发才能得以顺利实施。
(三)校本课程开发需要专家的指导
通过综合课的研究,我们感到,我校教师与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专家携手合作,双方为实现试验目标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研讨、优势互补、相互推动,这是自主开发校本课程的上佳选择,也是一条可取的、愉快的途径。因此,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不是局限于学校自己内部的资源,而是要挖掘、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校内外教育资源,寻求教育专家的指导,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课程开发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课程开发走向科学、规范、完善。
结束语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也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和重要标志。课程改革是一个长期的实践探索过程,我们能投身这场改革,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任重而道远。只要我们坚持采取“学校领导、课程专家、实验教师”三结合的组织形式,坚持以科研为先导,以实验为基础,遵循继承、借鉴、改革、融合创新的原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最终会形成具有特色学校的课程教材新体系。
第五篇:“简易乐器(牧童笛、口风琴)进课堂,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 …
简易器乐进课堂,优化课堂教学
有效性的研究
--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器乐教学中的学生音乐素质与创造思维培养研究》子课题阶段研究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2004年教育部提出:在全国中小学全面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即通过学校组织的课内外体育教育和艺术教育活动,使每个学生在小学教育阶段,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技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国家新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要制定国家的、地方的和学校的三级课程管理体系,以提高课程的适应性,满足不同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需要”。
3、我校地处天河区东北边城乡结合部,学生主要是农村农民及外来工子弟,学生成长的社区缺乏艺术氛围。孩子向往音乐的学习,对简易器乐有一定的兴趣,市场上现在能够提供廉价适用的简易器乐(竖笛、口风琴等),这为我校开展简易乐器进课堂的教学研究提供了条件保障。4、2004年10月,在我校四年级(1)班开展了牧童笛进课堂的初步实验;于2005年3月开始全校二至六年级逐步普及了六孔牧童笛,把牧童笛引入课堂,辅助音乐课堂的教学;2006年9月“简易乐器进课堂,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获得了天河区立项(正在 研究中); 2007年4月获得全国“十一五”规划课题《器乐教学中的学生音乐素质与创造思维培养研究》的子课题立项。
二、研究目标
1、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爱好和兴趣,使音乐素质条件或嗓音条件较差的同学都得到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进步。
2、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器乐辅助课堂教学模式,探索提高学生综合音乐素质和创造思维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3、通过实验研究,使学生的音乐音准、节奏、表现和审美等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并掌握一定的演奏技巧。
二、理论依据
1、《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
2、奥尔夫教育理论。在课程方法上,奥尔夫体系推崇主动学习音乐,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注重简单的容易学会的乐器,和肌体相近的乐器进行教学。
3、柯达伊教学理论。教学以儿童的发展为本位,遵循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的一般发展规律,运用音节的节奏教学以及柯尔文手势。
4、暗示教学理论。保加利亚的心理学家洛扎诺夫认为,学生的学习不仅要重视有意的心理活动,而且要调动学生无意识心理活动的潜能,把有意认知和无意认知统一起来,使学生在思想高度集中有精神放松、愉快的情况下进行学习,便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由于学校的办学规模小,学生人数在500人左右,因此把全校学生作为实验研究的对象进行研究,并综合运用以下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1、采用行为研究为主的研究方法,以访谈法、实验法、测验法、问卷调查法、统计法和文献资料法。
2、主要采用纵向研究,不设对比班。
3、实验前,课题组根据研究需要,按以下项目进行常模统计、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前测,积累数据和资料,以备研究后期进行统计对照和问题分析时使用。
4、课题实验研究期间,将根据研究的内容,设计检测项目,进行后测验,获得充分的、有说服力的数据与资料。
四、课题的实施和进展情况
1、基本过程综述
根据研究方案中的实施步骤,课题共分为四个研究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中期评估阶段和总结阶段。目前已完成了前两个阶段的研究工作,即:准备阶段(2005年2月至2005年8月)和实施阶段(2005年9月至2007年8月),第三阶段中期评估阶段(2007年9月至2008年2月)正在实施过程中。
2、牧童笛辅助教学情况
1)课程时间安排:刚普及牧童笛的班级在该学期安排5-6节课的时间牧童笛教学课,教会学生基本的用气、指法、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其余时间,以及已普及的班级每学期牧童笛辅助课不低于80%。
2)教研工作安排:我校音乐科组为了做到教研和科研开展的有效性,充分利用每周三上午进行教科研相结合的研讨活动。一年来,集体研讨的牧童笛辅助课例《雪融花》、《我们是春天的早晨》、《音阶歌 》、《左手右手》等辅助教学课例12个,其中区级研讨课4个,校级研讨课8个;集体研讨的教学设计13个。
3、牧童笛的普及拓展情况 1)组建牧童笛演奏兴趣班活动。为了做到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作用,让部分水平较高的学生能进一步展现其能力,学校从2006年9月份开始组建了“学校牧童笛演奏队”,主要由中高年级的学生组成。队伍主要由音乐教师王文杰负责训练和指挥。今年6月,我校又购买了50人编配的牧童笛套笛,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演奏队伍。牧童笛演奏队多次在学校的大型活动中演出,如历届的体育艺术节活动。2)为了展现在牧童笛普及中优秀学生的水平,举行了每年一至两次的牧童笛演奏比赛活动,充分展现学生 的学习成果。
六、研究的成效与分析
1、统筹规划全校的教学内容
根据我校的学生的实际和简易器乐(普通的打击乐、竖笛、口风琴)的特点,对教学的内容做相应的设计。
表1 各年级段的学习内容(指课堂辅助学习)安排表
年段
简易打击乐(如铃鼓、沙锤、三角铁等)
一年级 √ 二、三年级 √ 四-六年级 √
学习内容安排
竖笛(牧童笛)
— √ √
口风琴 — — √
以上表格说明: “√”表示要开设项目的班级。内容的设计是让学生学习简易器乐的一种从感性到理性学习的过程,即从音乐最简单的“节奏”开始入门。
分析:上表的安排是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年龄特征进行了有效性的设计和安排。
1、低年级的孩子,处于好动、好奇、模仿性强,但注意力不太集中,对科学的音乐教学初步接触,比较适合把打击乐引入课堂,巧妙地运用打击乐,与教材中的旋律及节奏相配合,不但解决了开小差的问题,而且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节奏感。
2、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音乐和节奏的概念,比较适合学习吹奏简易的器乐(牧童笛),牧童笛构造简单、价格便宜、携带方便,有固定的音高,较适合我校学生选择的乐器。
3、高年级学生在学习了牧童笛的基础上学习键盘式的乐器(口风琴),它既具有一琴两用的功能,又达到键盘乐和吹奏乐双重的效果,使用单手弹奏,简单易学。能帮助学生 提高音准和演奏简单的和弦伴奏音乐。
2、学生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
我校于2005年3月开始逐步进行普及牧童笛进课堂,到2006年3月,全校二年级以上的班级全部普及牧童笛,并对刚普及的班级在一个学期中安排5-6节牧童笛教学课,保证牧童笛学习的时间。在牧童笛普及实施过程中我们对学生的兴趣程度作了调查,主要对即将接触牧童笛学习的初上二年级的学生和已学习过一年牧童笛的三年级的学生在兴趣情况上作了调查(如表2)。
表2: 实验前后学生对音乐兴趣调查统计表
项 目
我喜欢看音乐节目或各种文艺晚会
我喜欢观看交响音乐会或器乐比赛
我喜欢上音乐课 我喜欢唱歌跳舞 我喜欢演奏简单的乐器 喜欢拥有自己的乐器 我参加过学校或街道、区级的文艺比赛
实验前:二年实验后:三年级(%)级(%)68 67
39 42 55 52
50 63 76 46
增减情况-1% +15% +1% +11% +21% +21%-6% 从以上调查情况基本上可以看出,牧童笛进课堂辅助学习后,对促进学生对音乐及有关器乐的兴趣程度提高了,对吹奏牧童笛和希望拥有自己的乐器的同学也多了。特别在学校周边的农村家庭里,中午、傍晚常听到牧童笛悠扬的声音,有些同学利用牧童笛经常吹奏自己喜爱的课外歌曲,如《大长今》《茉莉花》等,学生喜爱音乐的程度日益增强,也给家庭带来了欢乐。
3、学生音乐技能及学习能力的改善 从2005学年普及牧童笛开始,课题组在每学年对各年级学生的音乐水平进行随堂考察,制定有针对性的考察登记表,并对前后两个学年的学生音乐水平的程度进行比较研究,我们提取了上届六年级(1)班的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对比(如表3)。
表3: 柯木塱小学学生音乐水平考察统计表
类别 牧童笛类 唱歌类 班级 内容 人数 优良率 内容 人数 优良率 识谱 16 47.1% 音准 15 44.1%
2005学年 五年(1)班 合作 17 50% 节奏 20 58.8%
技能 11 32% 表现 10 29.4%
识谱 30 88.2% 音准 34 97%
2006学年 六年(1)班 合作 30 88.2% 节奏 34 100%
技能 23 67.6% 表现 28 82.4% 分析:该班级是2004年10月开展牧童笛进课堂的实验班,也是我校最先开展课题研究的班级,2005学年期末考察时已有一年半的学习牧童笛的水平,到2006学年期末考察该班已有两年半的水平。从上表中可看出,该班级学习牧童笛两年多的过程中,学生在识谱、合作、技能、音准、节奏、表现等方面的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特别在音准和节奏的能力考察上,有了明显的提高。
4、在研究过程中取得的初步成果 1)2005年11月、2006年12月,我校牧童笛演奏队在“我校第三届、第四届体 育艺术节”的演出中得到了省、市、区及周边单位领导和学生家长的肯定和赞扬;
2)2006年4月,我校郑炳元、王文杰老师执教的天河区竖笛辅助音乐公开课《雪融花》、《螃蟹歌》,得到了好评;
3)2006年9月“简易乐器进课堂,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获得了天河区资助课题的正式立项;
4)2007年1月,我校郑炳元老师撰写的论文《简易乐器进课堂,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荣获天河区2006学年论文年会评比一等奖,并在全国基础教育器乐教学网上发表;
5)2007年4月,课题《简易乐器进课堂,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被批准立项为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器乐教学中的学生音乐素质与创造思维培养研究》子课题; 6)2007年9月,被天河区教研室评为优秀音乐课组; 7)2007年10月,王文杰老师的执教的天河区竖笛辅助音乐公开课《左手右手》得到了领导和老师们的肯定和赞赏。8)2007年10月,我校区级课题接受专家领导的中期检查评估。
9)教师得到充裕时间的学习和交流,有效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
七、经费使用的情况
经费来源主要是天河区教育局下拨及学校自筹两部分,经费总数额是:叁万捌仟元整(38000元)。开展课题研究工作以来主要使用项目情况如下:
表5 天河区柯木塱小学音乐科科研课题中期经费使用情况表
预算支出科目 使用人 业务培训费 郑炳元
金 额 计 算 根 据 及 理 由
(元)
2006年3月 1100 参加广东省中小学音乐课器乐
教学评选交流研讨会及器乐课
题交流研讨会
2007年9月 1800 参加广东省第四届中小学音乐
优质课交流活动
2007年6月 17000 牧童笛演奏队使用
500 200 8000 1200 1100 30900
教师培训使用 音乐科教学使用 高年级学生使用 课题指导及评估 稿费和整理资料费
2007年9月 2007年12月 2007年3-1
2月
使用时间
业务培训费 郑炳元、王文杰
购买乐队套笛 音乐科 牧童笛 课例光盘 口风琴 稿费、加班费 合 计 课题组 学生 老师 全体老师 2007年9月
专家指导费 聘请专家 2007年10月
七、下一阶段课题实施
1、进一步加强辅助课课例的研讨工作,提高辅助课的质量,真达到课堂的优化和有效的作用。
2、进一步加强牧童笛普及工作的研究分析,做到课题开展的实效性。
3、做好老师中的普及培训和考核工作。
4、撰写牧童笛辅助教学校本教材及套笛训练教材。
天河区柯木塱小学音乐科研课题组
执笔:郑炳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