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运动与音乐完美融合

时间:2019-05-15 06:36: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让课堂运动与音乐完美融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让课堂运动与音乐完美融合》。

第一篇:让课堂运动与音乐完美融合

让课堂运动与音乐完美融合

南宁市良庆区良庆镇中心学校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要让孩子们喜欢音乐课,爱上音乐课,我觉得它可以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对于儿童来说,我觉得更要利用他们的年龄特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采用各种灵活的教学手段,从而更好地获得乐曲所表现的情感,理解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和形象。低年级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具有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因而在上这一阶段的音乐课时,我充分利用他们灵巧的形体、自然的嗓音,通过视听、绘画、剪剪贴贴、游戏、情境表演、节奏乐敲击等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激发和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体验音乐的美感。

一、情景相融,完美结合

音乐作品大多以模拟、象征等手法,将现实生活中的人物用音响表达出来,有时还借助直观的视觉来辅助听觉感知,刺激人们的大脑,产生思维联想和想像,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因而,我在组织教学时尽量多地运用情境教学,让孩子们直观地通过视觉效果感染、感受作品情感。例如:在欣赏《勤劳的小蜜蜂》时,我采用了情境教学。随着音乐旋律、节奏、力度的不断变化,用故事形式,描述美丽的田野,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采花蜜的场面;一场风雨过后,太阳在公鸡的啼叫声中升起,小蜜蜂继续劳动的情景;通过欣赏教学,有效地将视听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使孩子们受到作品美的感染,加深了孩子们对作品的理解和对主旋律的记忆。

二、全身参入,舞动音乐

随着音乐边听边动,边唱边动,能帮助孩子们感知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和情绪起伏,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和音乐美感,使孩子们能更好地投入到音乐的情景中。

1、拍一拍

拍手是儿童随着音乐节拍,进行有节奏动作的一种活动。能帮助儿童借助身体的动作来理解音乐的内容、风格和情绪,训练孩子的韵律感。例如:在教授孩子感受力度中,我先让他们听《一支短笛轻轻吹》,随音乐轻轻律动,感受催眠曲的风格特点,而后,再听《游击队歌》,请孩子们比较两首乐曲力度的不同,体验出《游击队歌》的雄壮有力。欣赏课中的律动不仅满足了孩子们好动的特性,而且帮助他们感受到了乐曲的内在情绪、风格特点。

2、敲一敲

在小学低年级儿童的音乐教学中,运用节奏乐,一方面可以复习巩固已经学过的节奏,提高孩子拍击节奏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敲击打击乐器模仿生活中的声音,培养乐感,增添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欣赏《春天举行音乐会》时,让孩子们用不同的乐器如三角铁、小铃、双响筒分别敲击节奏来表现大自然开音乐会的欢乐场面。又如:在欣赏美国儿童歌曲《我是小音乐家》时,我让孩子们用口琴、沙球、小铃分别模仿了各种动物的声音,加深了孩子们对乐曲的理解,培养了乐感。

3、画一画

一边倾听美妙的旋律,一边动手画出音乐的形象,可以让孩子们受到音乐的熏陶,如身临其境般地畅游在艺术的殿堂里。

例如:在教学欣赏《春天举行音乐会》的最后,我让孩子们拿出彩色笔,边听边在纸上画大自然的美景,顿时柳树、花儿、溪水、鸟儿、小草映入眼帘,有的小朋友还画出了小朋友们围圈跳舞,庆祝春

天到来的喜悦景象。通过听和画,让小朋友们明白大自然的活跃。不仅陶冶了他们的情操,还净化了孩子们的心灵。

4、演一演

儿童模仿能力强、有极佳的表演欲望、参与活动积极性高,因而让孩子们边听音乐,边分角色情景表演,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更能让他们感受到美的音乐、美的故事、美的课堂。例如:在歌曲《小小羊儿要回家》教学过程中,首先装饰一下教室,把它变成动物的家,黑板上粘贴动物画片,孩子们头戴小动物头饰,又根据音乐力度强弱、速度快慢、音色的变化,完整地展现了故事的起源、经过和结果,加深了他们对音乐故事的理解。

5、做一做

在音乐教学中,做一做音乐游戏,有利于小朋友们感受不同的音乐情绪。如:教唱《木偶的步态舞》中,我让孩子们边唱边跟着音乐节奏敲鼓,扭动身子,感受乐曲快乐、活泼的气氛。在音乐课中,运用形式多样的游戏是培养儿童认识音乐世界,提高音乐素质的良好途径。

三、音乐想像,巧妙结合

音乐和所有艺术审美活动一样,也必须从直观感受出发,通过节奏、力度、音色、旋律、节拍、速度、和声激起想像、联想,从而进入形象思维过程,对于低龄儿童尤其如此,因此在上音乐课中,我努力创造各种意境,让孩子们运用形象思维去想像。如教学《顽皮的杜鹃》一课时,我让孩子们展开想像的翅膀,完整的演绎故事情节。此时,想像架起了心灵与音乐的桥梁。

第二篇:《品德与生活》与信息技术的完美融合

《品德与生活》与信息技术的完美融合

内容摘要:

目前我国的信息技术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是当前教师们研究的方向,被广泛地应用与教学领域,作用日显。笔者在品德与生活课上尝试信息化教学,改变过去单

一、传统的灌输方法,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促使学生思维能力、认知能力等多种能力的提升。信息技术的优势明显,可将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化、形象化,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与教学效果。在实际的运用中,学生自主学习和收集资料的能力得到提高,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有一点要引起我们的注意,那就是其主体是品德学科,而不是信息技术,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恰当运用多媒体演示,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状态,引起学生情感共鸣,而不是一味地、全部地运用信息技术,不能脱离品德与生活教学的根本,计算机只是辅助作用。

正文: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以此来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信息技术与品德与生活学科的整合,也是通过信息技术的巧妙运用,使其教学内容充实,提高实效达到优化。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提供了条件,为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创造了大好机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其中强调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由此可见将来,课堂教学仍然会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学校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一条重要思路。我们知道,就信息技术与品德学科整合而言,其主体是品德学科,而不是信息技术,因此我们要不断研究与探索,以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目的为最根本出发点,达到改善学生学习,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才会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最好地发挥主体作用。低年级学生往往对形象、有趣的事物兴趣。而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中正好能弥补这一缺陷,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多媒体软件应用于品德教学,是现代信息技术在品德教学中的渗透,也为提高品德课堂教学提供了有效的载体。它有助于品德教学面向现代化,有助于优化品德课堂教学,使品德教学得以有声有色的开展,也有助于开发和发展学生的思维。信息技术是教学联系生活的手段。我们的课堂教学经常要再现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的各种场景。教师如果只凭一张嘴,一本书,教学将是十分空洞的说教。信息技术可以作为教学联系生活的手段,将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的各种场景重现于课堂。这些场景就是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当生动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就极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增强他们对道德认识的亲近感。多媒体软件有着其他的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它可以声音、图画、色彩同时交替进行,同时还可以人机交互。在人机交互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状态。

二、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品德与生活》学科是思想性教育性极强的学科,每篇文章都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或崇高的精神。光凭口头上说往往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如果能恰到好处地运用计算机丰富的动态画面,鲜艳的色彩来辅助教学,必然减少学生思维想象的困难,使课堂情感气氛浓烈。例如在实际教学中,不仅再现生活于课堂,而且可以挖掘学生心底的真切的感受,同时在一定意义上给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这样学生中的大量事实可以互相进行印证,开阔视眼,增强辨别力,不但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形象生动的录像画面,教师总结性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扫除了认识的障碍,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用信息技术展示的文字、图片、音像信息是其他手段不可比拟的。在信息技术的运用过程中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变得有力又有结。

三、应用多媒体整合渲染气氛,引起学生情感共鸣。

情感道德教育从教材内容上很难深入学生的心灵,如果适时地运用了多媒体软件,以精彩的声音图像直观地再现事物,给学生提供他们不可能直接接触的感性材料,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把声像的变化演示给学生听,就会促进学生对道德的认识和理性的发展,从而引起学生情感共鸣。例如:在讲《敬爱父母长辈》时,教师想通过父母对孩子的爱来教育孩子要敬爱父母。放了一段录像:班上一位同学的妈妈对孩子成长的回忆。妈妈慈爱的面庞,亲切的话语,打动了每一个学生,每一位老师,他们都流泪了。看过录像之后,孩子们看到自己手中的妈妈给自己的亲笔信,更是泣不成声。老师通过电脑软件的演示化无声为有声,化抽象为具体,从听觉上、视觉上感染学生,可谓“事半功倍”。

四、运用多媒体情景启导,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感知愈具体,表象形成愈清晰,越有利于促进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化,从而建立概念,培养能力。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在指导学生理解课堂教学所讲的道理的过程中,指引思考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网络的飞速发展,它给予学校,给予课堂教学的影响越来越大。网络资源复杂纷呈,种类繁多。对于教学来说,网络的发展更多的是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有了大量的可利用的资源,成为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内容。尤其是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中,学生要受到深刻的情感道德教育,需要大量的补充材料,这样学生就可以利用网络技术从不同资源中查找、搜集资料,经过加工整理,带到课堂上与同学们一起交流,从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在现代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中,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们多采取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的方法来学习。学生从课外书籍、报纸媒体等查找到大量资料,当然也不排除从网上下载内容。网上下载内容方便快捷,也是教师教学寻找资料的好方法、好地方。在课堂上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时解决学生问题,不仅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同时还教会学生如何搜索。可以说信息技术为品德课堂教学提供了方面,品德课堂教学也为信息技术提供了实践的机会。现在的课堂在内容、方法、理念、教材设置、师资方面都在不断改进。在品德课堂教学中,合理又有效的使用信息技术,利用网上资源指导师生学习实践,实现教学过程的民主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教学技术的信息化。

五、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分析信息、加工信息能力。

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前将所需的资源整理,可以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参考信息,如网址、相关人物等,由学生自己去Internet或资源库中去搜集素材,更能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学生根据学习主题在对大量信息进行快速提取的过程中,对信息进行重整、加工和再应用。尤其是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每个人都进行资料的搜集,集中到一起的资料众多,杂乱,小组要想有一个统一的论点,要想共同说明一个问题,必须学会分析信息、加工信息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得到十分有益的锻炼。

虽然我们强调对信息的加工、处理,以及协作能力的培养,但最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才是品德与生活教育的最终目标。

结语

在课堂教学不断改革的“阳光雨露”的滋润下,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中的师生关系更平等、更和谐,使师生之间增加更广泛、更民主、更有针对性的交流,进而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也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尤其在小学阶段信息技术与品德生活课程的整合,让学生不断的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学习、成长,得到信息的帮助,产生对信息的兴趣,逐渐学会获取信息,分析加工信息。这样既遵循了品德与生活教学的规律,又发挥了学生主体的作用,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第三篇:让音乐课堂“动起来”

让音乐课堂“动起来”

——浅谈小学音乐课律动教学的实践

摘要:“动”是学生表达自己对音乐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最喜爱的方式。小学生学习律动,不仅可以锻炼优美的体态,提高审美,更能开发智力,训练协调能力,使他们变得更聪明、更自信、更活泼、更健康。在音乐教学中坚持应用律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地有序地参与音乐律动,能使学生寓教于乐,让音乐课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也为音乐课堂打开了一扇智慧之门。

关键字:音乐 律动 实践

引言:律动,源自瑞士的达尔克罗兹创立的——体态律动教学法,是以有韵律的身体动作或姿态表达对音乐的感受。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特别是在激活学生创新潜能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在的学生活泼好动、善于模仿、接受能力也较强,但同时也存在着缺乏自控能力、注意力分散的弱点。因此,在一堂音乐课里,一味要求孩子们在掌握基础的音乐知识和技能的静态教学中进行,这无异于捆绑了学 生的手足,束缚了学生的头脑。而音乐教育中的律动教学形式,不仅能调动课堂气氛,引发学生兴趣,更适合小学生爱动的特点,是唱、动、表演等多门艺术的综合教学形式。作为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将身体中个器官都充分调动起来,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真正投入到音乐的美好境界之中,就是需要我们探讨和研究的重点。

一、律动教学的必要性

(一)音乐律动的概念

律动,源自瑞士的达尔克罗兹创立的——体态律动教学法,是以有韵律的身体动作或姿态表达对音乐的感受。达尔克罗兹认为:人对音乐的情绪体验及人对自身情绪体验的认识反映都是通过自己的身体和动作来进行的,在音乐训练中,只训练耳朵和嗓子是不够的,人的整个身体都必须经受到训练。音乐教学要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的魅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美感,感觉美,欣赏美。在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将音乐和律动相结合,运用综合化的艺术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良好素质。律动教学符合学生的性格特点

每个孩子天生都喜欢音乐,律动教学可以唤醒孩子最原本的音乐感觉。音乐内部所蕴含的各种运动,快慢、强弱、高低、长短、紧张与平静、欢乐与悲伤,这些都可以用律动来表达。小学生正处在对外部事物,特别是对音响刺激的敏感期,认识、理解事物带有明显的捕捉性,喜欢与具体形象联系在一起。在律动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被重视,有利于挖掘学生与生俱来的最原始、最自然的音乐感受。律动是一种运动感和音乐感之间的连结。在律动活动中,学生不仅学习用听觉去感受音乐,同时学习用整个肌体和心灵去感受、表现音乐的节奏疏密、旋律起伏及情绪变化的节律,这种音乐伴奏下的身体大肌肉动作,是一种自然、放松状态下的身体律动,这种身体的律动充满了分明的节律和音乐的动感之美。

二、律动教学的基本方法

(一)人体的基本节奏。

人体的基本节奏,就是用身体活动的自然动作,进行音乐基本节奏和速度的练习。这些动作应该以学生自己已有的体验为基础,决不是把教师的节奏强加给学生。这些动作分为十个方面:拍手、列队行进、走、跳、跑、单脚跳、摇摆、奔腾、唱。如“拍手”,这是最容易表达节奏的形式,通过拍手训练学生感觉任何节奏和跟随速度变换的能力。“列队行进”与“走”是不一样的,行进时需要膝盖抬高,脚步有力,而走的动作更易于平稳,“列队行进”必须用双拍子的音乐,而“走”就不一定。“奔腾”与“单脚跳”不能混淆。单脚跳是先一只脚落地,然后用同一只脚做一个单脚跳,两脚轮作。而奔腾的动作是一只脚在一个重拍上触到地面之前,在空中做一跃,因此它需要一个准备,在音乐中被称为弱起节奏,所以诗人联想到奔腾的马的音乐总是弱起的。

节奏训练是体态律动的中心。达尔克罗兹归纳了30余种基本节奏因素,主要以时间——空进——能量——重量——平衡作为基本定律和要求,包括速度、力度、重音、节拍、休止、时值、节奏型、切分、分句、单声部曲式、对位曲式、赋格、复合节奏等。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是: 第一,在开始阶段,主要使用即兴音乐材料。最好是那些包含学生所学过的音乐要素的即兴音乐。在学生对音乐的要素有了较深的了解之后,在使用经典的创作音乐。

第二,通过律动语汇来学习。律动语汇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为原地类型,包括拍掌、摇摆、转动、指挥、弯腰、旋转、语言、唱歌等;另一种为空间类型,包括走、跑、爬、跳、滑、蹦、快跑等。这两种类型可以结合成各种形式。如在律动中,可以用脚和身体的动作表示时值,用手臂表现节拍等。

第三,在上述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可以促使学生将运动与声音内在地结合在一起,发展内部听觉和运动觉得能力、动觉得想象力与记忆力。

(二)身体各个部分的配合。

可以把人的身体称为一个管弦乐队,它包含许多不同的乐器:

手指——小提琴

手——长笛

手臂——单簧管 脚——小号

脚趾——大提琴

脚跟——鼓;„„等等。

这些各部分肢体可以单独或一起做动作。训练后,学生们可以意识到这些不同的乐器的功能,并可以选择哪一种或几种乐器最适合于表达所需要表现的节奏或乐思。

(三)头脑和身体间的协调。

发展大脑与身体间的协调是体态律动学训练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之一。人们学习音乐或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智力(发出命令)和体力(执行命令)间绝对密切的控制和协作。如:让学生自由行走、按规定的方向和速度行走、随教师即兴弹奏的音乐节奏行走,当听到约定的信号(口令、打击乐、和弦、音区或调式的变化),立即做出约定的反应(停止、反方向、变速、变节奏行走等等),在这一训练的基础上进行更复杂的练习。如教师在琴上用左、右手同时弹奏不同节奏的音乐,让学生用脚走出教师左手所弹的节奏,同时用手拍出教师右手所弹的节奏(也可与此相反)。当教师所弹的节奏发生变化时,学生们的手、脚动作也要做出相应的变化。

训练中,如何利用空进来表现时间的延续,是完成大脑和身体间协作的重要因素。

(四)动作的控制和反应。几个部分要同时一起活动往往有困难,因此,训练和发展头脑的身体间灵敏的相互作用是非常有价值的。通过训练可以增进他们对各部分肢体动作的控制,使他们的反应能力更快。这一过程必须在他们听觉敏锐了,记忆力增进了的情况下,他们的动作才会变得更准确,得到控制,不然他们将出错。这类训练大部分是即兴进行的,改变的要素要不断出现,使学生们头脑始终处于警觉状态,他们的头脑学会敏捷地思考,他们的身体学会立即作出反应。

(五)时间和空间。

体态律动学之分重视活动场地这一因素,必须使学生在活动时相互间不发生任何冲突,即让每一个学生做出自己喜爱的动作,并且不能别人发生冲突地在其他学生中曲折穿行。一开始先用慢速进行训练,然后逐渐增快乃至跳或跑,直至真正感受到自由自在的活动。让学生闭上眼金,跑到教室的某一个位置,一声口令,他们必须返回。进行时,音乐要伴随着一过程,培养学生对音乐分句的感觉和理解。

(六)紧张和放松。

任何一个活动都不要继续的过长,要穿插采用放松的练习,或采用对学生的好奇心有直接吸引力,并能造成一个宁静状态的练习。让学生们闭上眼睛,同时演奏一首柔和可爱的乐曲如摇篮曲之类,然后检验他们的肢体看是否是放松的。

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学是音乐——听觉——身体——感情——头脑之间建立起的相互协作与反应。

三、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律动

教师必须注意到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体力、动作发展以及心理发展水平都不相同,因此我们也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法,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这样能保持小学生主动参与的热度,小学生不会以太简单而感到枯燥乏味,也不会以太复杂而感到缩手缩脚,比如一年级的学生好动、好玩、好奇、好模仿,情绪变化快,注意力易转移,兴趣短暂,善于从幼儿的已有的生活实践经验中,采取一些短小、形象、生动、鲜明、故事性强,情节简单、动作性强的音乐律动,而且需要手脚分解,像律动“拍手点头”,“拍球”,“小鸟飞等”,三年级的学生,随着各方面的发展,可以设计一些强度更大的律动。孩子们才会感到亲切,易学、易掌握,有了成功感,他们以后进行活动时,就会情绪欢乐,学习积极性高,兴趣浓极了。1~2年级

一年级第一册《其多列》,老师要解释歌词的名字是“快快来”的意思,然后让同学们一起快步跑一跑,感受一下,那么他们就理解了歌曲名字的意思了。这首歌一共有三段,每一段都不一样,一年级的学生不认识字,理解歌词比较困难,看着歌词都很难把三段完整唱下来,背唱就更加难了。给歌词设计恰当的律动,让学生理解每一段唱的是什么,学生记起来容易多了。例如第一段歌词是:”上山坡去拣竹叶,带上长刀砍竹筒”,老师带着学生一边唱一边做捡竹叶、拿着长刀砍下去的动作,学生理解了歌词的意思,很快就会背唱歌曲了。律动在唱歌教学中是一种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歌词很有效的方法。例如:在教学《草原就是我的家》时,通过跳蒙古族舞蹈,学习挤奶动作,体验策马狂奔,让小朋友们在律动中体验到了蒙古族的特有文化,使这首歌在表演起来时“蒙古味”十足。在进行二年级《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这一课的教学时,我让小朋友思考还可以用怎样的肢体动作来创编,然后让他们上来表演。由于思考,讨论,小朋友的创新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了起来。小朋友设计了很多的动作,加上他们爱表现的性格因而显得非常积极,创编的动作更是各种各样,有的用眨眼睛来表示节奏,有的用拍屁股来表示节奏,有的用伸舌头来表示节奏,有的用拉耳朵来表示节奏等等。因此,原来一直是用拍手来表示这一陈旧的模式被打破了,课堂教学气氛一下子变得活跃起来了,学生的创造力也一下子被充分激发起来了。3~4年级 三、四年级的学生,随着各方面的发展,可以设计一些强度更大的律动。运用体态律动也可以在训练学生的音准,让音的高低与身体的各部位构成有效的联系,在不断的身体运动中,达到训练音高的目的。让学生运用身体不同部位的高低帮助学生理解音的不同高低:do蹲下,re摸膝盖,mi做在座位上,fa手插腰,sol两手放肩膀,la双手摸头,si双手高举,do’站在小凳上。用这样简单并且易记的方法,让学生将音高与身体活动自然而然地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控制和运动的同时积极的掌握音高音准的概念。5~6年级 体态律动在高年级音乐教学中也具有优势:它使抽象的高年级音乐教学变得直观,呆板的教学方式变得生动。加深了学生对音乐情境的了解,提高了学生对音乐语言的感受,激发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对音乐形象的塑造。

五、六年级课时相对比较富裕一些,可以利用多出来的时间做一些趣味节奏游戏。例如学习枯燥的比较难掌握的切分节奏时,老师用广告语“酸酸的,甜甜的,有营养味道好。”来帮助记忆时同学们群情激奋。最后,引导全体同学把自己记录下来的创编节奏型语句用一个故事串连起加以表演的进行节奏大合唱。学生在兴趣盎然的联系时潜移默化地掌握知识,而且不容易遗忘。结语

综上所述,在音乐新课标的理念下,律动教学的有效渗透让我和我的学生们都受益匪浅,律动始终贯穿于音乐教学活动中,在“动中学、学中动”,律动在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是非常值得深入研究探索的一个教育领域,但是要真正将他运用得当,真正让学生在这一活动中提高音乐素质,还需要我们教师长期的、深入的研究和实践,不断在正确的教育思想下寻找新的突破点,不断创新和丰富教育手段才能使这一教育理念在当今教育中发挥出重大的功能。参考文献

[1]张巨斌:《音乐教师教育简论》,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7年版 [2]曹理 何工:《音乐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3]李重光:《怎样教孩子学音乐》,湖南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第四篇:让联想飞进音乐课堂

让联想飞进音乐课堂

———小学音乐教学案例

敦义小学

张凤鸣

音乐理论家修海林曾说过:“音乐意境既产生于音乐家对形象的审美感觉中,又存在于音乐的再现中。”,《音乐课程标准》也提出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鼓励音乐创造等崭新的音乐教育理念,给音乐教学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将新课标与“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相结合,突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乐于实践等能力,将丰富的课堂教学渗透到新教材教法中,形成“创设生动活泼的音乐,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感受音乐”。

案例描述:

上课了,我快步走向音乐教室,“赛拜努!”我热情的用蒙古语和孩子们问好,孩子们非常快的进入了学习状态。

“今天会有一些少数民族的小朋友们来到我们音乐教室想和大家交个朋友,瞧!是什么少数民族呢?”这时大屏幕上放起了蒙古族的录像片。

“蒙古族!”只听一个小男生回答道。

“真能干,那你是如何知道的呢?我反问道:

“从衣服上就可能看出,还有大草原,他们在骑马!”生答:“是的,蒙族的小朋友喜欢在草原上摔跤,赛马,挤牛奶。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蒙族小朋友放牧时唱的歌曲好吗?”在《赛马》的音乐伴奏下,学生兴致勃勃的跟着我学做骑马的动作。

“瞧,蒙族小朋友在大草原上玩的多开心呀,听!他们还高兴的唱起歌儿来了呢!”师说道。

“蓝天高,太阳照,草原好热闹,马儿跑,羊儿叫,这里风光好.........。”播放器中传来了美妙的歌声,这时孩子们也小声跟着哼了起来。

“我们蒙古族的小朋友非常热爱他们的家园,他们用歌声来表达他们内心的感受,你们听后觉得他们是用怎样的心情来演唱的呢?

“热情”“高兴”“还有自豪”多个小朋友举手说道。

“是的,大草原仿佛就是蒙族小朋友的家,所以他们唱起来总是笑眯眯的,声音也很整齐,就像从蓝蓝的天空飘来的,下面我们就跟着钢琴来学唱这首蒙族歌曲《草原上》。

师笑着说道:“蓝天高,太阳照,草原好热闹,马儿跑,羊儿叫,这里风光好┄┄”学生们用自豪的声音学唱了起来。“汉族的小朋友唱的可真好听,我们蒙族小朋友接下来想和你们比试比试,有信心吗?”这时教师拿着一只身穿蒙族服装的木偶玩具说道。

“有!”只听学生们异口同声的叫道,我正准备进入教学的歌曲表演环节时,只见一个小男孩急切的高举他那双小手,我不由的叫了他起来。

“老师,我们汉族小朋友也有自己的歌曲,我非常热爱我的家乡,我能改一改吗?”对于一位三年级的学生说出这句话使我非常惊喜。

“当然可以呀,那你怎样改呢?”我问道:

“蓝天高,开汽车,哼着新儿歌,敦义乡,我的家,这里风光好”只听这位学生流利的把歌词改了改,甚至还自己编唱,流畅的节奏从他口唱了出来,孩子们都热烈地鼓起掌来。

我在教学过程中并没设计让三年级的小朋友改歌词,编曲。没想到他们的想像力却如此丰富,民族意识也非常的强。最终我没按照我的教学设计上完这课,我无形中听着这小男孩的一句发言,顺着歌词编改,自己编小曲的方向生动有趣的完成了这节音乐课,在这节课上我感受到了课堂活泼,充满活力的氛围。当我送走三年级的孩子们之后,我却久久不想离开教室,脑海里不断涌现出这堂课的情形,孩子脱口出来的几句话让我明白音乐老师要勇于从传统的角色中跳出来,变“教书匠”为教学设计师、“指导者”、“合作伙伴”,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创造宽松、融洽的人际环境。在音乐课堂上给予孩子们一片想像发挥的空间。接着是上一年级学生的音乐课,我要打破传统“教”的方法,着重培养学生自编自唱的创新能力,这种形式的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而且也扩展了学生想象和思维的空间。

2012.9

读书心得

张凤鸣

前不久学习了陶行之先生的教学佳作《教学合一》一文,我觉得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为了能使小学生越学越有趣,越学越聪明,越学越爱学,然而去把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渗透到音乐教学中去。文章不仅开阔了我的专业知识层面,也让我的教学思想产生了更深远的影响,使我对新课改背景下的音乐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认识,结合自己的教学情况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下面我谈谈读后的感想。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是素质则其人教育的灵魂。兴趣是学习的情感因素,参与是学习的行动因素”。兴趣是参与的“向导”,参与是吹遍兴趣之花的春风。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把握好兴趣和参与这一对孪生的姐妹,其实质就是要确立好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一、以兴趣激发参与

我从事的是音乐教学,我认为音乐课的备课不同于其他学科,不需要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某些知识点或者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上。因为音乐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所以在备课中设计的反思还是以提高兴趣为主。如何提高激发学生的兴趣,结合《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观点和我所从事的小学音乐教学学科,设计了以下三个观点来阐述:

1、营造音乐氛围,激发学生想象。

音乐是抽象的,每个人听同一首作品都会产生不同的感受,教师讲述得太多或对意境描绘得太具体,既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思维,又阻碍了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所以老师大可不必多费口舌,而要把更多的想象空间留给学生,让其发挥主观积极性和参与教学的主动性,这样学生才会获得审美的愉悦体验。但是老师如果不加引导,一味让学生体会,学生也很有可能会摸不着头脑着就需要老师的牵引,使学生联系生活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正确领会音乐内容,如在欣赏乐曲《梦幻曲》时,让学生随着音乐展开联想,教师轻声启发:“夜,静悄悄的,天上的星星眨着眼睛,一位美丽的仙女出现在我的面前,她拉着我的手和我一起飞向遥远的夜空……”同学们在乐曲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个个身临其境,优美的旋律把孩子们带到轻柔飘渺的梦境中去了。

在学生开展的一些活动中,也积极引导学生恰当运用音乐,学生诗歌朗诵中配上音乐,会更能激起人们的情感;美术绘画过程中尝试去播放轻松愉悦的音乐等等,让音乐无时无刻在学生身边回响。音乐知识生动趣味化。音乐教学用生动的形式将知识内容装扮起来,创造了一种有节奏,有形象,既和谐又生动的教学气氛和情境。学生就情不自禁地投入到美的世界里。他们的表现欲望会被激发出来。

2、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激发学习的兴趣

在音乐教学中恰当选择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创造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引导学生在情境交融之中感受音乐。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上音乐课时,我充分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手段,通过“音画结合”的形式,有机地把音乐与图画结合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新鲜感,从而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在教学《快乐的节日》这首歌时,我首先利用幻灯幕显示出:“节日的晚上,大家围坐在红彤彤的火堆旁,一起跳舞唱歌的欢乐场面。”与此同时,播放活泼欢快的歌曲 ——《快乐的节日》萦绕整个教室,学生感受到节日那种欢快的气氛,很快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在愉快的气氛中学到该掌握的知识,收到非常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发挥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既激发了学习兴趣,也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通过音乐游戏、舞蹈,激发学习的兴趣

音乐课的形式是以动为主,以情引动,以动助学的。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儿童爱玩、爱动这一天性,运用音乐游戏、舞蹈、律动等,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和场面,将具有动感的音乐与儿童好动的性格特点相结合,让学生在唱唱、跳跳、玩玩、动动中去感受、理解、表现音乐。如在歌曲《小麻雀》这首歌曲教学中,由于面对的学生都是低年级的,年龄较小,我运用设置情景,曲后表演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学习中学习歌曲,感受音乐,发挥其主体作用。具体做法是:设置情景,让小朋友带上头饰,自由发挥想象力,表演小麻雀、小花猫的走路动作,在表演中让学生自己体会小麻雀、小花猫有礼貌的一面。表演结束后再问:“我们该学习小麻雀、小花猫的什么品质?”学生很快就能悟出对人要有礼貌的道理。

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心情舒畅,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敢想、敢说、敢问,敢于大胆创新,乐于发表意见。在教学中适当加入了游戏、歌表演、乐器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有益于学生淋漓尽致地发挥其主动性。

二、培养兴趣,以引导调动参与

目前,大部分老师已经注意到了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重要性,但有些时候还难免存在着机械式填鸭的做法,公式化的教学使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感受不到参与和思考的乐趣,自然会影响教学效果。在音乐课堂上,视唱练习是一个薄弱的环节,也是我一直头疼的问题,毕竟我们学校的学生都是没有任何基础的乐理知识,所以对于这块的教学,我想应该要重点抓。如之前看过很多优秀教师的教学,他们习惯的做法是介绍歌谱的旋律特点,该注意的某些音乐符号,歌曲中重难点拎出来做预备视唱练习,反复练习直到“学会”。这样做的优点是学生对于歌谱的认识和音乐理论知识由陌生和困难逐步了解会,弊端是学生由于预先知道了教学中的重点,课堂气氛很不活跃,甚至没有兴趣,而这本书《中小学音乐教育》书中是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尝试引导学生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想我可以试着去改变策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三、及时评价,肯定参与

音乐课堂上对学生恰当的评价是激励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对素质好的学生,因为它们的成功率比较高、自信心比较强,评价他们的学习可以严格一点,有利于促进他们更加勤奋,对于素质较弱的学要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如个别五音不全的学生,他歌唱得不好,但吹口琴、吹竖笛、敲打击乐比较好,教师应及时的评价“很不错,以后还要多练。”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自信心,促进了他们的参与意识。

教师的鼓励性评价应注意把握两个方面:一是参与态度的评价,教学中教师应用心观察学生参与的情况,及时进行评价。表扬态度认真的学生和小组并给以奖励──小红花,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以此激励每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对个别态度不端正的学生,教师应有意识的在以后的活动中给予适当的帮助,从而达到全体学生提高参与水平的目的。二是参与效果的评价,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参与教学,对他们在教学活动中取得的成绩,教师应给以充分的肯定和积极的鼓励,但对参与效果的评价要因人而异,让所有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一次在玩音乐游戏“寻宝”时,我们刚讲解完游戏的玩法及规则,他就高高地举起了小手。我们像发现宝贝似的请他上台“寻宝”。游戏开始了我们手里捏着一把汗,睁大眼睛看着他,没想到他是那样自如、敏捷,随着学生拍击节奏强弱的变化调整方向,节奏声强,他大步向着目标前进,节奏声弱,他立刻调整方向……最后成功地找到了“宝物”,他甜美地笑了,我们激动地迎上去,握住他的小手赞许地说:“你真了不起,真是个出色的寻宝家!”教室里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从此以后,这名学生变了,上课专心了,发言积极了,音乐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上次参与的快乐,正是下次参与的动力,如此循序渐进,会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心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读了这篇文章,让我感触很深,留给我思考的也很多。所以,我觉得结合以上三点来力求创把自己的教学提上一个台阶,而且要有创新,并且创新型的教师就应该主动反思、勤于反思,并在反思中看到自己的长处,修改自己的短处,扬长避短,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效能。

第五篇:让游戏走进音乐课堂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得到了全面落实,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成为了教育的重要目标。本文阐述了运用游戏进行音乐教学的方法,并总结了在音乐课堂中运用游戏的注意事项,以期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音乐课堂 音乐游戏

一、设计音乐游戏的方法

1.识谱游戏教学

对于小学生来说,识谱是学习音乐的难点。如何让枯燥的识谱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是每位音乐教师努力的方向。结合多年的实践教学,笔者发现,在游戏中教学识谱,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如在“小音符找朋友”这个游戏中,笔者把写有音符的头饰戴在学生的头上,让他们围成圈,然后去找自己的好朋友,只有准确唱出朋友头饰上的音符,两人才能结为好朋友。在这样的音乐游戏中,学生能轻松、准确地唱出同学头饰上的音符,从而更好地认识乐谱。

2.节奏游戏教学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训练学生的语言节奏和动作节奏。如在《哈里??》的节奏训练中,笔者让学生模仿火车“咔嚓、咔嚓”、汽车“嘀、嘀、嘀”的节奏,划船时人们“嗨„„哟„„嗨”的吆喝声,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声音和动作联想到歌曲节奏,最后把这些声音、动作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有趣味性的节奏练习。这样一来,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助于学生掌握整首歌曲的节奏。

3.听音游戏教学

小学低段学生不理解音高的概念,而练耳又是音乐课的重要内容,如果在练耳教学中,教师只是让学生枯燥地听音,则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只有把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形象、生动的游戏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教师可以把音阶比喻成“小猪爬楼梯”,把跳跃音程比喻成“小兔子在蹦蹦跳跳”等。这些比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使抽象的内容易于理解,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加深学生对听音的记忆。

4.音乐记忆游戏教学

音乐记忆游戏教学是训练学生记忆和分辨节奏及旋律的能力。如在教学《粉刷匠》时,笔者先开展随意贴的游戏,让学生根据节奏把1、3、5贴进音乐小屋,然后引导学生掌握53 53| 53 1|的旋律,最后让全班学生围成圆圈踏步走,由笔者弹奏《粉刷匠》的旋律,学生自己听辨记忆,当听到53 53| 53 1|的音乐时,学生就做靠拢动作。通过反复练习,就能提高学生对节奏及旋律的把握,提升学生的记忆和分辨能力。

5.创作游戏教学

创作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音乐思维的逻辑性,并促使发挥创作能力,把机械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如在教学完歌曲《拍皮球》后,笔者设计了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除了围成大圆圈来表现歌曲之外,还可以怎么表现?”于是,学生们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现歌曲,使用不同的玩法来拍皮球。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音乐学习效率,还有效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创作才能。

二、设计音乐游戏的注意事项

1.音乐游戏教学要有音乐性

音乐游戏只是音乐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一种手段,教师不能让学生仅仅关注游戏,而要从中获得知识。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明确音乐游戏只是音乐教学的一种手段,必须科学合理、灵活自如地设计音乐游戏。

2.音乐游戏教学要有目的性

在设计音乐游戏时,教师要明确游戏的目的和意义。如果一节课设计了太多质量不高的音乐游戏,不仅不能提高学生音乐学习效率,还会使音乐游戏教学显得画蛇添足。

3.音乐游戏教学要有过程性

只有形式没有内涵的音乐游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所以在设计音乐游戏活动时,教师一定要精心准备,高度重视游戏的每一个环节,使游戏的全过程都具有教育价值。

4.音乐游戏教学要有创造性

每个人听到音乐的感受是不同的,在设计这些游戏时,教师一定要设计能启迪学生创造力的音乐活动,或者让学生自主设计游戏,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音乐课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下载让课堂运动与音乐完美融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课堂运动与音乐完美融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让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让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课堂教学无疑占有无可替代的地位。传统教学方式单调而枯燥,尤其是科技水平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学生们不再“两耳不闻窗外事......

    音乐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音乐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自选课题(《牧歌》欣赏)案例自评 新建县第六中学 余江红 课型:综合课 年级:初二年级 教学目标:能够感受音乐的意境,以及根据音乐即兴创编表演。......

    音乐与美术的融合课

    音乐与美术的融合课《美丽的音符》说课设计 一、课程设计理念: 我们课程的设计是以体、音、美的实验课题《提高学生主体参与兴趣的研究》为基础,确立了本节的音乐与美术的整合......

    舞蹈的音乐与形体的融合

    舞蹈的音乐与形体 多年来,在舞蹈形体训练和对音乐的把握实践中,深知许多经典之作,出自舞者的身心与间乐完美融合的结果。真乃令人赞叹不已。 众所周知:“音乐是舞蹈的灵魂,旋律......

    古诗词教学与音乐的融合

    古诗词教学与音乐的融合 中国古典诗词的发展一直伴随着音乐的发展,处处体现出“诗中有乐”、“乐中有诗”的相融境界。因此,在古诗词的教学中融入音乐,能最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

    音乐与运动[精选合集]

    《音乐与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引导学生大胆、自信的参与音乐相关活动,并且在听赏、体验的过程中,感受运动与音乐之间的密切关系。 2、在欣赏体验的过程中,通过老师的......

    运动与健康课堂感悟

    运动与健康 在刚开始选课不久,就听学长学姐说,《运动与健康》这门课程不错,讲的内容比较有趣,老师也比较幽默,所以,毫不犹豫的选了。经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感觉收获颇丰。 首先,是......

    多元化教学让音乐课堂丰富多彩

    多元化教学让音乐课堂丰富多彩在新课程的指导下,音乐教学渗透了很多新的理念,内容、方法、手段更加丰富多彩,过程更加生动有趣味。歌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