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理咨询中的移情与反移情
心理咨询中的移情与反移情
在心理分析学中,移情指本应是对他人(通常是父母,但也可以是兄弟姐妹、配偶等)的情感和态度转移到了分析家身上。心理热线不可能一点心理分析意味也没有,也因此常常容易遭遇移情。我现在不谈负向的移情,即因为憎恨等负向情感而对热线主持人进行攻击(谩骂、羞辱、拒绝等)以图渲泄,专谈正向的移情,即来访者某种程度地喜欢、甚至爱上了主持人的现象。
在正向移情中,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于真正喜欢主持人的“人格魅力”而造成的爱的倾向。这种基于鉴赏的情感,与正常情感很相似,只是发生在热线主持人身上,就显得不同一般了。如果是这样,与一般处理被人不适当地爱上没有什么不同,第一,要表示你的理解与感谢;第二,指出这种感情不可能转化为现实,从而消除对方的爱的幻想。喜欢,往往是信任的相互关系的最好的说明。所以,在你这样做的时候,不能过分伤害对方的情感,以使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咨询关系受到损失或破坏。也许这类人是很能与你共鸣的,这也是心理分析有成效的具有重大意义的一个内在因素。
为了能保持良好的相互关系,以利于深人开展咨询,主持人还要一如既往地用冷静来处理对方的热情。保持中立地位对于不 1 涉人太深的情感陷井是必要的。
另一类移情,则是由于不安全感而想有力地表达其对主持人的依赖的。来访者害怕失去咨询者的支持,就以这种方式来表示主持人对她(他)的重要性。其实这种人通常有严重的人格缺陷,即属于“依赖型人格”。她需要你给予更多的安慰,更多的保证,更多的理解与体贴照顾。也从某一方面说明了她在现实生活中的爱严重缺少或匮乏。对于这类移情,你所能做的,恐怕只有把移情作用及时地挑明,并说明自己井不喜欢的态度,以防范向深度发展。一旦这种人陷进移情的深处,则她自己的生存也会很大可能都要你负责了,那就是说,如果你不能答应她不合实际的要求,如此与她作亲密的朋友,她可能就不想活了、这是相当危险的事情。在抑郁症的来访者中这种移情的发生可能性最大。
主持人自身如果有个人英雄主义倾同,喜欢当“救世主”,则很可能与移情者一同陷入情感的漩涡。这样咨询者关系就会产生质变,这是需要严加防止的。
主持人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在面对移情时,也难免会动心的。一旦动心,就称为反移情,即反向移情,反移情对于咨询来说是有害的。主持人要有充分的理性来避免它的发生,如果真的来访者是可爱的,而自己义不能不现实地考虑把这种掺和了个人悄感的关系厂断,最好的办法是介绍一个与自己同性的另一主持人或热线给对方,让对方到那里接受继续的咨询。这种办法是 2 一种无奈的选择,不是万不得已不要采用。因为这样也许对方要怀疑你对她的不够真诚了,因而过去已有的咨询效果也容易大打折扣。但是,在你觉得自己也难以把握的情况下,也只能这样了——因为要是害怕,就断然拒绝继续友好地与来访者对话,而是简单粗暴地结束相互关系,不仅有悖于咨询的宗旨,也会极大地伤害来访者的感情。
爱是无辜,不管是移情者还是反移情者,因此都不能加以指责。但不能不顾及与爱相应的责任,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愿热线主持人人人自重,又人人善待移情的每一个来访者。
过了移情期之后的相互关系平稳得多了,那时,咨询如果还能维持,完全有双倍的效用,但这样的情况是不多见的。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要尽量避免移情,不论是第一类的,还是第二类的。
(心理医生点评)心理咨询中,咨询者移情别恋心理咨询师的情形是多见的怎样在咨询过程中做到平等、中立、热情、有效而又适时地消除咨询者隐藏的情结,这就要求咨询师有良好的人格结构和高尚的职业道德,以抵御咨询者的移情,巧妙地进行移情转移,当然,对这一行业的职业督导恐怕也是避免移情的有效方式之一。(编辑:点评曹卫洁)
第二篇:移情能力训练要点
移情能力训练要点
认识移情能力
移情能力是一种理解能力。
移情能力是针对他人,或其他某个群体而言的。
移情能力关注的是他人的感受。
移情能力是一种情感或者情绪的转化能力,即把他人的情感或者情绪转化为自己的一种理解。
移情能力是建立在丰富人生阅历基础上的。
移情能力是管理者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即便是家长,也需要有一定的移情能力,才能与自己的孩子有很好的沟通。
优秀的领导都能够理解部下的感受。
理解他人,并不是认同他人,理解和认同是两回事。
移情能力的具备,既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后天的训练成分。
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有更好的移情能力。
只有具备较好的移情能力,才能跳出情感漩涡,客观理性地分析他人。
移情能力,就是能够将心比心。
训练移情能力
可以把移情能力归类为一种心智技能。
所有的技能都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获得。
可以把移情技能划分为认知技能和交往技能。
训练倾听,通过倾听来挖掘,追忆自己的情感,获得与对象相近的情感体验。
训练表达,通过适当的、适时的话语,表明情感关切,使谈话能够顺利进行。
训练分享,包括情感的分享和体验的分享,由于分享是自发的、自愿的,激发分享的感受,有利于提高移情能力。
训练交换,包括情感的交换和体验的交换,站在对方的角度看待、思考、体验问题,获取与自己不同的认知。
训练引导,通过启发自觉,激发良知、良能,获得善意,化解和消融敌意。
营造积极环境
移情能力的根本作用在于改造环境,尤其是情绪和情感的环境。
情绪和情感都是容易得到共鸣的,恶劣的情绪和情感产生恶劣的人文环境。
发挥移情能力的作用,有利于营造积极的、善意的环境。
认知和态度影响动机和信任。
风气是一种群体性的感受,是群体性的短期体验。
积极的环境能够使个体有着更好的自我感觉。
良好的移情能力有助于建立公正、包容、合乎道德的风气。
公正意味着平等相待,机会相等,没有特权。
信任是宝贵的,是合作的基础,良好的移情能力有助于赢得信任。
第三篇:《移情草木—花鸟画》教学设计
《移情草木—花鸟画》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培养目标:
了解中国花鸟画的社会意义及审美价值和多种体裁、表现手法。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
理解花鸟画家缘物寄情的特点,认识花鸟画的欣赏价值不在于形似,而在于得意,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激发人们爱美、爱生活的感情。
3、创新能力目标:
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开阔眼界。
教学重点:中国花鸟画注重寓意,但画家的艺术表现、情感的表达是更为主要的。
教学难点:花鸟画的表现技法。
教学关键:教师的知识面以及引导、堂演示和学生的投入程度
二、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调试多媒体、检查教具、师生问候。
(二)导入:
教师:以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不蔓不枝,亭亭净植”的生长特点,另人联想到洁身自律的高尚人品,因而受人们喜爱,也是花鸟画中常见的体裁。
(三)新授:
1、欣赏以荷花为主的典范作品:《出水芙蓉图》
《映日》潘天寿
《荷塘》齐白石
教师介绍齐白石、潘天寿的作品和各自的特点,从而引出花鸟画的一些特征
并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喜爱的荷花题材的作品及其喜欢的原因。
2、通过“胸有成竹”启发学生说出古代画竹著名人物以及文人画中“四君子”
请学生分组讨论几幅美术作品。图片展示有
(北宋)文同《墨竹图》(清)郑燮《兰竹石图》
(明)徐渭《墨葡萄图》(明)徐渭《牡丹蕉石图》(五代)黄荃《写生珍禽图》(清)虚谷《松鹤》
(每作品都提出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回答。)
教师通过放映一个小短片让学生了解花鸟画的特点
3、花鸟画的最高境界“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以古代画家画虾出名是谁?引出本重点移情草木--花鸟画家齐白石,简介生平及绘画特点。
欣赏齐白石的作品《青蛙》、《虾》、《花卉册页》
古代画论:绘事不难于写形,而难于意,得其情而点出之,则万物之理挽于尺素间矣(教师解释)
4、小结(学生做,老师补充):中国花鸟画家以其高深的画技把自己热爱生活的情愫,寄托于草木“得其情而点出之”。使欣赏者获得启迪,激起爱美,爱生活之心
第四篇:教学艺术的移情体验
教学艺术的移情体验
所谓移情体验是指这样一种富有感情的体验现象:并非仅仅是稍瞬即逝的兴奋之感受,而是指借助感受,改变或者确认自己对他人的认识,改变对自身的看法以及处世态度等等,总之,是改变或者重新确认自己对世界的认识,从而迸发出实现自我的意志、自觉和决心的力量之体验。日本的高濑常男等人曾研究分析了师生在教学中的移情体验,并归类如下:①
由上可见,高濑常男等人的研究着眼于师生关系的建立,揭示了师生各自的移情体验的内容和表现,且所归纳的五种类型间是依次递进的关系,这都给我们以有益的启发。
我们认为教师的移情体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所教学生的移情体验
与学生的长期接触,可使教师产生深厚的“教师爱”。对自己的学生,无论是听话的还是调皮的,是尖子生还是差等生,总是以欣赏的目光看待他们的优点,以医生的目光看待他们的缺点,以期待“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出现。对所教学生的热爱,甚至会成为教师教学生涯的幸福回忆。做了60年教师的84岁高龄的克洛赛谛先生,晚年时面对当年学生的成绩单,充满感情地说:“这是我的纪念品。每学年,我把各学生的成绩各取一纸这样地留藏着。其中记有月日,是依了顺序排列在这里的。把这打开了,一一翻阅,心里就追忆起许多的事情来,好像我已回复到那时的光景了。啊!已有许多年数了,却是一把眼睛闭拢,就像有许多的孩子,许多的班级在眼前。那些孩子,有的已经死去了吧!许多孩子的事情,我都记得,像最好的和最坏的,格外明白地记得,使我快乐的孩子,使我伤心的孩子,这是尤其不会忘记的。许多孩子之中,很有坏的哩!但是,我好像是在别一世界,无论坏的好的,在我都是同样地爱他们。”①教师对所教学生的深厚感情,往往是学生不断进步和健康发展的动力源泉。
二、对所教学科的移情体验
长时间教某门学科的教师,往往对自己所教的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特殊的感情。而教师对所教学科的移情体验在言谈举止中表现出来,会对学生学习这门学科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学校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个有优秀的语文教师讲课的班级里,语文就成了这个班级最喜爱的课程;一个有优秀的物理教师任课的学校里,许多学生都会高兴地参加物理小组活动;一个学校里有位优秀的音乐教师,那个学校就会歌声荡漾。教师往往能体验到所教学科给自己带来的巨大成功和乐趣,甚至形成所谓“学科思维”(即遇事喜欢从自己所教学科角度考虑问题)和“学科敏感”(即凡遇到和自己所教学科有关的东西都能灵敏感知)。教师对所教学科的移情体验,又会反过来促进他不断加强这门学科的修养,为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地进行教学艺术创造活动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因为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①
三、对所从事的教学活动的移情体验
长年累月的教学生涯,会使教师对所从事的教学活动倾注进自己的感情。凡与教学有关的事物,都能使教师感到亲切。如熟悉的教室与讲台、翻得破损的备课本、学生听课时的眼睛、自习课上宁静的气氛、准时响起的上课铃声、学生写得整齐洁净的作业等等,无不牵动教师的思想感情,从而构成教师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功的教学活动本身,会给教师带来无穷的乐趣,因为教师从中看到了自己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有些教师一走进教室,就如同演员登上舞台,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活动,进入艺术创造的世界,沉浸在与学生进行的思想感情的交流中,忘记了现实生活中的诸多不快和烦恼,甚至于正患着病的痛苦。学生在听课中会心的微笑和认同的颔首,都会使教师体验到莫大的欣慰与幸福。《爱的教育》一书中因年老而退职的老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留恋,让我们深受感动。他说:“那一天,我从做教师以来第一次把墨水流落在学生笔记簿上的那一天,真是穿胸似地难过啊!虽然这样,总还是暂时支持着。后来,力真尽了,遂于做教师的第六十年,和我的学校、我的学生、我的事业分别,真难过啊!”①
四、对教师职业和教育事业的移情体验
17世纪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指出:“我们对于国家的贡献哪里还有比教导青年和教育青年更好、更伟大的呢?”②他认为教师的职业是太阳底下再没有比它更高尚的职业,教师从事的职业是最伟大、最豪迈的事业。教师职业和教育事业在社会中所居重要地位和所起重大作用,使广大教师自甘淡泊,“只是许身孺子”,并从中获得别人体验不到的人生价值实现带来的精神充实感。这正如教育家徐特立所指出的:“教书是一种很愉快的事业,你越教就会越爱自己的事业,当你看到你教出来的学生一批批地走向生活,为社会做出贡献时,你会多么高兴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来居上,这里不正包含着你的一份辛勤的成绩在里面吗?”③我国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对教师职业和教育事业有着深厚的感情,为了能做一名教师,他曾先后向当时任职的电机厂领导递交过150次从教申请,以实现自己“我以我心付童心”的夙愿。在他看来,教师劳动是有三重收获的——收获人才、收获学生的真情、收获科研成果。所以教师职业和教育事业虽苦犹乐,对于热爱它的人来说,甚至是其乐无穷的!
学生的移情体验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对教师的移情体验
学生自然的向师心理,使他们对教师的爱护与关心有着细致入微的感受,而对教师的热爱之情便会油然而生并通过行动表现出来。全国优秀班主任任小艾同志曾在《我的班主任工作》一书中谈到:如果我们和学生之间,真正做到了理解的双向畅通,那么,双向的爱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有一位老教师说得好,你给学生一分爱,学生就会报答你十分爱,这种爱是一种无价之宝。比如,天色一黑,在我回家的路上,总有几个学生在暗地里护送。自行车放在车棚里,不知谁会经常给你擦干净,有的学生为了使老师的车更好看些,特意买来贴画,把车子整个贴遍。每当我的身体稍有不适,办公桌上就会有不知名的学生送上的药品。我们班的宁燕同学,几次在下雨天为我准备了雨具,可每回不是因为我带了,就是因为别的同学抢在了她的前面,为此,她经常心情不快。当我知道此事后很是感激,就对她说:“宁燕,下一次雨天,我一定穿你的雨衣好吗?”时过几日,她在日记中写到:“我真太不幸了,每次下雨都轮不上我关心老师一次,这几天,天晴得好蓝好蓝,我的老天呀,你怎么就不替我流一次泪呢”。每逢遇到这种情况,我内心都难以平静。我认为这是教师的最大的幸福!①而这从另一方面,不也表现了学生对教师的移情现象吗?学生从教师那儿感受到尊重、信任、关心和爱护,也会对教师以尊重、信赖、亲近和爱戴相回报的。
二、对所学学科的移情体验
通过深入学习,学生往往对所学学科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感情,以至成为“学科迷”(如“语文迷”、“数学迷”等),达到欲罢不能的程度。当然,这也是有个发展过程的。如有位中学生谈到自己对物理课产生移情体验的过程,他说:①一开始,我对学习物理很认真,但那只是因为学校开设了物理这门课。由于我的学习成绩较好,老师要我超过课堂教学的进度,先学一步。我也照老师说的去做了,但那只是因为老师叫我这样做。后来,我看了《趣味物理学》这本书,感到自然界中有许许多多有趣的现象。„„对于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学了物理以后,有些只要用一两条简单的物理定律就可以解释清楚了。于是我学物理的劲头越来越大,即使老师没要求我学的我也迫切想学。当我学到一点东西,开始能解释一些现象时,我觉得物理学简直是妙趣无穷的精彩世界,自己再也离不开物理学了。学生对所学学科产生移情体验,对丰富其精神世界、充实其学习生活,都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三、对学习活动的移情体验
学习的成功可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本身产生移情体验。凡与学习活动或学习成绩有关的事物,均能唤起学生积极的感情。如仔细地端详考试成绩单上优异的分数或作业本上老师的鼓励性评语,脸上浮起笑容;正为一道难题苦思冥想,突然灵感降临想起一种绝妙的解决办法,禁不住叫出声来;刚发下的教科书还散发出油墨的清香,拿鼻子闻过之后再郑重地给它包上书皮,翻开学习参考书,就为其吸引,甚至爱不释手;上课预备铃响过之后,将课本打开,摆放好文具,期待教师的到来;随着教师的讲课进程耳听目看心想,不知不觉响起了下课铃声„„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有了移情体验,就不再将听课、做作业当成负担,而是自觉地将教师的教学要求转化成为自己学习的需要。这样一来,学生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走上乐学的道路了。于那些苦学、厌学以至辍学、逃学的学生,则都是因为对学习活动缺乏移情体验,才不堪其苦而走上弃学道路的。两相对照,很是发人深省。
四、对未来人生的移情体验
通过在教师指导下的不断学习和修养,学生对未来人生充满信心,对职业选择和个人前途充满憧憬,以积极创造的态度迎接未来生活。对未来人生的移情体验,将促使学生珍惜当前的学习机会,多学知识与本领,为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奠定基础。正如梁启超所云:“人之能有自信力者,必其气象阔大,其胆识雄远,既注定一目的地,则必求贯达之而后已。而当其始之求此目的地也,必校群长以择之;其继之行此目的地也,必集群力以图之。”①学生对未来人生及自身力量的移情体验,也是教师教育的结果。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的教育智慧,正是在于让孩子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对自己的力量失去信心、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感到自己什么事也干不成。教师的每一次工作都应该推动学生哪怕前进一小步。”②所以,要使学生的移情体验具有高品位、健康性的特点,教师必须注意多做引导工作,在教学艺术的交流中,使学生获得丰富而强烈的移情体验。
第五篇:课题:移情草木 ——中国花鸟画
高中美术鉴赏之《中国古代花鸟画》教学研究(2):收获与建议
本节视频课中的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中国画,不同于传统的以教师为课堂主体的教学。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花鸟画的基本知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每个小组的学生在展示研究成果时,采用了课堂剧的形式,学生兴趣高涨,踊跃发言,在互动中学习,课堂气氛活跃。从赏析画家的花鸟画作品活动中,可以看出学生能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及画家的生平来理解作品的内涵,已从单纯的绘画语言、艺术形式的评价上升为从文化层面上去鉴赏作品,这是学生情感的最好体验。在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整节课体现学生从以往传统课堂被动地接受到现在主动地参与的特点,整个教学过程贯彻了以学生为主的学生观,教与学相结合的教学观,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理念。
这一课程不局限于现行教科书,拓宽了学习的知识面。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后半部分,教师利用讲授法,既让学生掌握了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的特点,又了解了花鸟画的产生、发展的脉络,同时还能对一些重要的、具有时代性的画家、名作进行鉴赏。使学生明白了中国花鸟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适应中国人的社会审美需要,形成了以写生为基础,以工笔和写意为主的花鸟画传统绘画格局。在摹写客观对象的过程中,画家们倾注了自己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所以,花鸟画便成了画家拟人化的观照,审美化的再现。因此,花鸟画也有了象征的寓意,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功能。从而使学生懂得了传统花鸟画的人文内涵,并寓德育于审美教育之中。当然,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建议:在网络时代,学习课堂离开网络,似乎与时代脱节。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让学生自主利用网络资源来丰富课程的学习内容,特别是鉴赏课,更是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