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知音教学反思
《知音》教学反思
伯牙摔琴祭知音作为一个凄美的故事流传了很多年,历朝历代的人都为此歌咏、寻觅。但学生对知音因为年纪小的缘故,体会还是很肤浅的。如何让学生既弄懂什么是知音,又要让学生体会伯牙子期间知音难得之境,还得为学生理解破琴绝弦作铺垫,只有做好这三个方面的准备,才能让学生对深刻的内涵有所体会,有所感悟。所以在课前伊始,我就收集了很多资料及相关诗句,作为学生理解文本的辅助。从教学反馈来看,这样做对学生帮助是很大的。它一方面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认识;另一方面,扩大了学生视野,增加了他们的积累。这一堂课下来,学生明白了:心有所念,就知道你心所想的人,就称为知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有灵犀一点通。知道伯牙所念子期必得知就是知音。但是在引导学生理解知音难觅时做得不够好。学生只知道,世再无知音之痛,但这究竟有多痛,痛得让伯牙破琴绝弦,学生还理解不够,造成了在有感情朗读伯牙破琴绝弦时,情感没有自然地流露。另外,语文是一种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学科,在教学中我只注重了伯牙为知音而绝弦一种情感体验,其实在实际生活中,有人也认为伯牙不一定因知音不在了就要破琴绝弦,而应该有许多种选择。如何让教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才是我们为师应该教给学生处世的方法。
第二篇:知音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知音》是快乐读槲葜械囊黄课文,讲述的是俞伯牙断琴谢知音的故事。古琴师俞伯牙在乘船游览时遇到了知音钟子期,并相约来年再见。再见时得知钟子期已病逝,俞伯牙悲痛至极,断琴发誓,终生不再弹琴。文章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感情,整篇故事情节曲折、悲戚感人?
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应以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贯穿整个教学,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教学目标
1.反复品读,体会俞伯牙、钟子期的深厚友谊,懂得“千金易得,知音难求”的含义。
2.认识课文中的12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理解“千金易得,知音难求”的含义。
教学准备
1.《高山流水》乐曲。
2.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高山流水》乐曲,谈话导入新课。老师板书课题:知音,学生齐读课题。
2.你知道“知音”是什么意思吗?“知音”一词是怎么来的?这中间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呢!
(用乐曲和谈话导入新课,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情境。)
二、初读,了解内容
1.借助拼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3.指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通过初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细读,理解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俞伯牙为什么称钟子期为“知音”?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品读文本。
(1)读第1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俞伯牙的孤独寂寞。
(2)读第2自然段,重点朗读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对话,体会俞伯牙因为遇到了“知音”而欣喜的心情。
2敝幼悠谌ナ篮螅俞伯牙为什么再也不弹琴了?
读第3自然段,体会俞伯牙失去了知音的痛苦。找出表现他痛苦时动作、语言的句子反复读。
(1)“一曲终了,他突然举起琴,狠狠地摔在地上……一辈子再也不弹它了!”(俞伯牙的这些行为,表现了他失去知音的巨大痛苦,令人感动。)
(2)“俞伯牙果真再也没有弹过琴……这样的知音了。”(印证了题头明示的这篇课文的主旨——“千金易得,知音难求”。“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感慨也自在其中了。)
(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感悟重点句子和重点词语,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理解“知音”一词,体会“千金易得,知音难求”的真正含义。)
四、读文,落实认字
1鼻胪学们再读读课文,进一步感受愈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感,体味“千金易得,知音难求”的含义。
2北究我求认识的字,你都认识了吗?
(1)自己练习认一认,还没记准的再看看课文中的注音。
(2)同桌之间互相考一考。
(3)出示生字卡片,以不同形式反复认读、巩固。
五、拓展、延伸阅读
1倍亮苏飧龉适拢你觉得该怎样与朋友相处?
2笨文谕卣埂T亩痢缎⊙в镂脑亩磷试础分械目挝摹兑徽藕乜ā贰
(1)读后回答课后问题。
(2)如果是你,会怎样写呢?和同桌说一说。
3笨瓮庠亩痢缎⊙в镂脑亩磷试础分械目挝摹渡峡吻暗挠岩辍罚读后回答文后问题。(江西省于都县城关小学兰永红张金香)能说会写
第三篇:15《知音》教学设计
湘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大观完小蒋霞收集整理
15《知音》说课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有感情地朗读重点段落,学习这种写法。
2.用不同的方法理解“知音、密匝匝、行当、一唱一和、互唤互答、应和”这几个词语。
3.组块阅读,感悟人、动物之间建立“知音”关系就能实现人和动物之间和睦相处。
教学过程
一、聊“知音”
1.看老师写字。(板书:知音)
2.看到这个词语你想到了什么?
3.历史上的“知音”指的是俞伯牙和钟子期间的故事。(老师讲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若是有学生知道就让学生讲,教师再相机补充。)
4.现在你知道“知音”的含义了吗?(请同学说自己所理解的“知音”的意思。)
(设计意图:由词语“知音”联想开去,这个词语就成为了打开词语世界大门的钥匙,孩子就发现了一个阔大的洞天所在。再加上教师有意识的撑展,孩子更是在“知音”的世界里游弋。“猜想”一环节,由单个词语过渡到词语链,拓展了想像的空间,同时也在为明确此次阅读的方向、重点做着迁移。因为“知音”同时也是凝练了作者万般思绪的文题。更重要的,“猜想”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欲望,使学生能对接下来要进行的阅读兴致更高。)
二、读“知音”
(一)了解学情
1.默读短文时你碰到了哪些不认识的字?请同学将自己不认识的字权圈起来。(预设:密匝匝的“匝”、多矣的“矣”……)
2.现在老师、同学告诉你这些字的音。但是,若是你自己在家中阅读时也碰到这样的问题该怎么办呢?
3.读准这些字词的音。能理解他们的意思吗?
先想想,你还知道哪些和“密匝匝”构词方式相同的词?(板书学生所举词语——红彤彤、白花花、蓝盈盈……)再看看,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只是抓住每个词中的哪个字?那你知道“密匝匝”的意思了吗?读一读这四个词语,和“密、红、白、蓝”比,感觉上有什么不一样?(明确这种构词方式中词根和词缀的作用。)
4.有些字的音你真的读准了吗?(出示:做操的,打拳的,练功的,学唱的,各选各的位置,各操各的行当。重点是读准“行当”。)这句话中提到了哪几种“行当”?你还知道哪些行当?
还有这句——(出示:有人学着鸟叫,吹起了口哨,鸟声哨声一唱一和。重点是读准“一唱一
湘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大观完小蒋霞收集整理
和”。)这句话中“一唱一和”的情景你见过吗?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这种“一唱一和”的情景。比如,爸爸妈妈“一唱一和”地教育你。我想和一位同学来表演一下。谁敢试试?再比如,同学之间平时的交谈。哪两位同学来试试?
浏览短文,找找,还有哪两个词和“一唱一和”的意思是一样的?(互唤互答、应和。)根据“一唱一和”,你就知道“应和”的读音了吧?
5.朗读短文,若是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有疑问的地方就做个标记。
(设计意图:必须了解孩子理解的难点在哪儿,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真正为提高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服务。“了解学情”也就是力争真正做到“目中有人”,关注学生的视角、思维。处理的重点在词语上,因为教学的对象是中年级的学生。只有读懂了词语,才能更深入地读懂句子,读懂段落,读懂篇章,因为词语是文章的基本单位。)
(二)整体感知
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鸟?鸟的知音你认为应该是谁?为什么?请你认真地朗读短文。
三、明“知音”
(一)欣赏小画眉
1.默读,画出描写画眉的句子。交流。(“尤其是那只画眉,不仅长得漂亮,叫得也最亮,音色也最动听,观众围了密匝匝一圈儿。”“老人将那鸟儿逗弄一番,那鸟叫得更欢更响了,并扑扇了几下翅膀,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笼外的世界。”)
2.自由朗读画出来的句子。(读出对画眉的喜爱。)
(二)走近小树林
1.这片小树林给你什么印象?你从哪儿感受到的?(学生交流,目的是感受小树林里的自由、热闹的氛围。)读出这种自由、热闹。
2.“而最招人耳目的,要算鸟语园了。”这句话用在这里的作用是什么?(感受过渡句的作用。)
3.如果你此时就是笼里的这些鸟儿中的一只,看到这种情景你会有怎样的想法呢?(引导学生把自己当成画眉、云雀、百灵、鹦鹉……说自己的看法、体会,真正走进这些鸟儿的内心世界。)
(三)走进鸟语园
1.谁最了解它的这种想法?朗读少年的话。(“你看,这鸟在笼里惶恐不安,东张西望,生活再笼子里,是它最大的痛苦和不幸!”)
2.养鸟老人和少年都是爱鸟之人,而为什么说少年才是鸟的“知音”呢?从文中找出养鸟老人和少年爱鸟的句子。
3.对比品味,体会养鸟老人的爱是表面的,少年的爱是发自内心的。
4.想象延伸:老人听了少年的话后会怎么做呢,心里会想什么?
四、做“知音”
1.那我们要不要做画眉的知音呢?
2.拓展延伸:我们只做画眉的知音吗?学生想象——笼中的沉思。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想象,将对画眉鸟的爱拓展到对动物的保护,既巩固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帮助学生丰盈对“知音”意蕴的建构,更有利于发挥课文内容对学生思想、情感的
湘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大观完小蒋霞收集整理
净化、熏陶作用。)
第四篇:《知音》教学设计
15* 知音
小学2班 潘定刚
龙山县乌鸦乡九年制学校
教学目
知识与技能
1、用不同的方法理解“知音、密匝匝、行当、一唱一和、互唤互答” 这几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有感情地朗读重点段落,学习这种写法。
3.组块阅读,感悟人、动物之间建立“知音”关系就能实现人和动物之间和睦相处。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劝告人们真心爱护鸟儿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体会少年才是鸟的“知音”;理解文中知音的含义。
2、体会作者真心爱护鸟儿极其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向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突破方法:引导学生朗读,读中感悟。
难点:体会为什么说少年才是鸟儿的“知音”。突破方法:引导学生比较朗读,感悟交流。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法
学法: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收集了解有关俞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聊“知音”
1.听音乐导入。(高山流水觅知音)
2.理解“知音”的含义了吗?(请同学说自己所理解的“知音”的意思。)
3.若是人和鸟之间也形成了这种“知音”关系,你猜猜,这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二、寻“知音”(初读课文)
1、打开课文15*《知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读课文,设疑: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些什么?还有那些没读懂?
3、学生质疑。
4、学生交流。
5、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说说谁是谁的知音。
三、明知音(品读课文)
1、究竟谁是画眉的知音,为什么?
2、找出下列不同的句子,比较朗读:(1)、面对养鸟老人的问题:我这鸟儿叫得怎么样?围观的观众和少年不同回答的句子。
(2)养鸟老人和围观者听到少年背古诗前后不同的表现。
3、先自读自悟,再小组讨论,最后汇报交流。
4、深入文本,品读感悟,指导朗读(1)、读句子,体会文中标点符号的用法。第一组:我这鸟儿叫得怎么样?
我怎么听着这鸟唱得不是美歌呀? 第二组:真是美鸟唱美歌呀!
唱的是忧愁的歌,痛苦的歌!(2)、让学生换位思考,假设你就是笼中的画眉鸟。老人和少年对自己的歌声、生活有截然不同的看法,你会怎样想呢?让学生找出关键词句,也可超越文本设身处地去体会,感同身受之后学生自然就会明白少年描绘的自由自在的生活才是符合鸟的内心需求。
四、做“知音”
1、学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
2、(播放图片:像画眉这样渴求知音的生灵)是啊,在你我们的身边,还有多少像画眉这样渴求知音的生灵啊!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去关注这些身边的动物!
2、总结:我想,不管是人类还是动物,大概都会希望成为对方的知音吧!这样,人和动物之间就可以和谐相处,这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了!附:板书设计
养鸟人—— 怔住了
知音
观 众—— 没做声
少 年—— “自在啼”
教学反思:
课文通过叙述在鸟语园发生的故事,告诉我们鸟儿也有自己的语言、欢乐和忧愁,只是蓝天、白云、森林是他们的理想之地,让我们去爱护他们,去给他们自由。本文采用了先扬后抑引用掲题、人物对比的写作手法,在描写上多运用对话的形式来展示任务的内心活动;在结构上,作者采用“此地无银三百两”的独特结尾方式,给人以想象。
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导入,向学生讲述“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让学生理解“知音”一词的含义,即指真正了解对方的人。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文感悟交流。在自读感悟过程中,运用多种朗读方式;比较朗读,感悟到少年才是画眉的知音,最后分角色朗读,读出画眉对笼外世界的渴望,读出为观者的情感变化,读出少年坚持说服老人,不依不饶的坚定态度。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升华情感。
第五篇:《过路知音》
过路知音
有一种朋友,他们与你大鱼大肉与你三句话不离兄弟,与你勾肩搭背与你花天酒地,然而真正有患难之时,却全部人间蒸发转身离开。
有一种朋友,他们与你出生入死与你并肩面对各种大风大浪,仿佛世间万物在坚固的友谊下皆为幻影。然而真正的太平安康来临之时,却总是因为各种内在原因而分道扬镳,甚至是自相残杀。
有一种朋友,他们平时自称粉丝大呼崇拜云云,仿佛你是他的整个世界。但当你孤立无援,当你倒下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却如树倒猢狲散般离开,顺便再踩一脚。
有一种朋友,他们也许没有什么太多的话语没有什么太多的事迹,却总能在你最需要的时候给予你最需要的话语和动作。
有一种人注定只是你生命中的过路客,有些人却注定要与你走过无数个韶光。生命中的过路人,即使你再心有灵犀也逃不脱最后一拍两散的结局,只留给你无限的感慨与印记。注定与你并肩的朋友,即使表面再不和也终将会陌路同途。
是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些无法与别人倾听,只能自己一个人于夜深人静的时候反复咀嚼的往事。任何朋友也无法靠近,但他们可以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去安慰。
不用长篇大论,一句“我信你”就够了;不用华丽辞藻,一句“我帮你”就够了;不用矫情文字,一句“没问题”就够了,不用满脸堆笑,一句“我陪你”就够了。
“与你共富贵的人,不一定可以与你共患难;与你共患难的人,不一定与你共富贵。世事无常,夫妇共勉之。”
吴夫人对五爷说的话至今仍然适用,“世事无常”之后总是跟着“人心难测”云云。但真正的朋友会变卦会背叛吗?我们有理由相信不会。
不是锦上添花,不是画蛇添足,而是并肩同路的默契。一句话渗透一辈子,一生情斟进一杯酒,在并排沦陷时给予对方最需要的鼓励与关心,从开始之后到结束之前风雨同舟一路阳光同在,只有这样,才可谓称之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