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956年高级中学文学教学大纲
1956年 高级中学文学教学大纲(草案)
说明
一 高级中学文学的教学任务
文学反映社会生活,是帮助年青一代认识社会生活的重要手段,是对年青一代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的有力工具。高级中学的学生,身心发展已接近成熟时期,世界观逐渐形成,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解复杂现象的能力不断提高,要求扩大对社会生活的认识,为人民为祖国服务的高尚愿意不断增长。因此,高级中学要在初级中学文学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更为系统化阅读范围更为广泛的文学教学。
高级中学文学的教养任务是:(一)指导学生依据文学史的系统学习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指导学生学习外国的某些重要作家的作品;(二)指导学生学习经典性的文学论文,结合所有的文学作品的教学讲授一些文学理论基本知识,结合中国文学作品的教学讲授系统的中国文学史基本知识;(三)在指导学生学习文学作品和文学论文的时候,指导学生熟悉文学作品的语言,使学生初步认识中国文学史各主要阶段的作品的语言特点,指导学生学习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明确地描述客观事物和表达比较复杂细致的思想感情。
通过这样的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阅读文言著作的初步能力,提高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巩固学生经常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和习惯,进一步扩大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
高级中学文学的教育任务也就在完成上述教养任务的过程中完成。
高级中学文学的教育任务是:在初级中学的基础上继续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培养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共产主义道德,特别是爱国主义精神,共产主义劳动态度,集体主义精神,自觉地遵守纪律的精神,爱护公共财物和坚韧、勇敢、谦逊、诚实、俭朴等品德,热爱祖国语言和文学的感情;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发展他们的想象能力;培养正确的审美观点,特别是对于社会生活的明确的是非、善恶观念和热烈的爱憎感情。
高级中学文学教学完成上述的教养任务和教育任务,就能在初级中学的基础上,继续同别的学科互相配合,达到“以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学生,培养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成员”的教学目的。
二 高级中学文学教学大纲规定的
教学内容和教材编排体系
高级中学文学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有中国文学作品(包括少数民族的文学作品)和结合作品讲授的系统的中国文学史基本知识;有外国文学作品;有文学理论的基本知识。文学作品包括各种体裁,有诗歌、小说和戏剧,有各种形式的散言:书信、游记、传记、随笔、杂文和富有文学风趣的论文等。
中国文学中国文学包括中国文学作品(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在内)和结合作品讲授的系统的中国文学史基本知识。我国文学有三千多年的光辉历史。纪元前一千多年的时候,我国已经有了收集在“诗经”里的那样优秀的诗歌。三千多年以来,我国产生了许多富于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的优秀作品,其中有好些,例如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白居易、施耐庵、罗贯中、吴敬梓、曹雪芹、鲁迅等作家的作品,就思想内容的丰富和艺术形式的优美说,都具有世界意义,成为世界人类文化宝库的一部分。我国“五四”以前的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真实地反映了我国人民千百年来在劳动生产里和阶级斗争里的伟大史迹,是我国宝贵的文学遗产和丰富的思想宝藏。学生不仅需要通过艺术形象认识现在的社会生活,也需要通过艺术形象认识过去的社会生活。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正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祖国的过去。我国“五四”以来的现代文学,是“五四”以来的文化战线上一个重要的有成绩的部门。它沿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方向逐渐发展成长,特别在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后,获得了辉煌的成绩。“五四”以来的优秀的现代文学作品,真实地反映了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方面,用革命的民主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民。学生在初级中学的时候,对我国古典文学作品和现代文学作品已经学习了一些,对我国文学发展的历史也有了一些认识。到了高级中学,学生应该在这个基础上熟悉更多的著名作品,有系统地研究这些作品,初步认识我国文学的发展概况和基本规律,认识我国文学的独特性和创造性。教学大纲规定,高级中学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的四个学期要按中国文学史的系统分期学习各个时代的文学,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学习秦代以前的文学和两汉魏晋南北朝的文学,第二学期学习唐代和宋代的文学;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学习从元代到“五四”的文学,第二学期学习“五四”以来的文学。
每一个时代的中国文学的教学内容都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个是按文学史系统排列的一系列的“专题”,一个是这一时代的“文学史概述”。例如,第一学年第一学期的秦代以前的文学部分,有“诗经”“战国策”等六个专题和列在这些专题之后的一篇文学史概述“秦代以前的文学”。
列入教学大纲的专题有两种,一种是以作家为中心组成的,一种是以作品(一部作品或一类作品)为中心组成的。前者以作家之名标题,如“屈原”“鲁迅”等;后者以作品之名标题,如“左传”“南北朝乐府”等。
“专题”的内容,主要是分析列入专题的文学作品,其次是结合文学作品讲授的文学史基本知识(评述作家的生活和创作,论述列入专题的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有些专题,还列入结合文学作品讲授的文学理论知识。
“文学史概述”的内容,是系统地讲述这一时代的文学发展概况,是把在有关的各“专题”里讲过的文学史知识系统化,并且扩大和加深这些知识。
外国文学的个别作品 世界文学的著名作品,是全人类珍贵的艺术宝藏之一。这些作品,特别是苏联文学作品,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艺术形式,对我国人民有巨大的教育作用。教学大纲规定,高级中学的学生,要在第三学年学习用现代汉语翻译的外国文学作品。第三学年第一学期学习批判的现实主义作品,第二学期学习以苏联文学为主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品。
文学理论基本知识 掌握文学理论的知识是研究作品的前提。学生在初级中学的时候已经学了一些文学理论的常识,到高级中学,应该在初级中学的基础上提高。教学大纲规定,要选读经典性的文学论文,如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列宁的“论党的组织和党的文学”等。此外,还要结合各专题里的文学作品讲授下列的文学理论基本知识:
(一)文学的起源,民间口头创作同文学的关系;(二)形象和典型的概念;
(三)文学中的人民性、阶级性、党性;(四)各种体裁的艺术特点;(五)文学语言的概念;
(六)批判的现实主义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概念;(七)评价古典文学作品的历史主义原则;(八)我国文学的独特性和创造性。
这些理论知识都要结合专题里的文学作品讲授,哪些理论结合哪些专题讲授,教学大纲有明确的规定。
进行教学的时候,必须有同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材,这就是课本。列入专题的文学作品,文学史概述和经典性的文学论文,都编入课本。结合作品讲授的中国文学史知识和文学理论知识,不编入课本。每篇文学作品的课文都附有练习和注解,有的文学作品还有插图。文学史概述的课文,只附注解,不附练习。
三 关于高级中学文学教学法的一些指示
高级中学文学教学的方法和方式,基本上同初级中学的一样。但是,教师应该根据高级中学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理解水平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方式。例如,由于高级中学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注意力也比较稳定,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多用讲述法,而且每次讲述的时间一般地也可以比较长一些。又如,由于高级中学学生在初级中学已经作过各种练习,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也比较高,教师在指导他们作练习的时候,就可以要他们作比较复杂的练习;要他们编提纲的时候,就应该要他们多编人物评介提纲和情节发展提纲;要他们回答问题的时候,就应该要他们多回答内容比较复杂的问题。同时,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应该富于创造性,培养他们独立工作的能力。此外,根据高级中学文学教学的特点,还应该注意下面的问题。
甲 中国文学的教学
高级中学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的中国文学的教学,是通过专题和文学史概述的讲授进行的。
专题 讲授专题,一般应该先就专题作全面的评述(以作家为中心组成的专题,就全面地评述这个作家。以一部作品或一类作品为中心组成的专题,就全面地评述这部作品或这类作品),然后分析列入专题的作品,有时还要结合专题讲授文学理论知识。例如,讲授“诗经”这一专题,应该先全面地评述“诗经”这部作品,说明它是我国古代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大部分是古代人民的口头创作,它的主要内容及其人民性,它奠定了我国文学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的基础,它对后代文学发展的影响,它的风、雅、颂三个名称的解释,它的语言的特征等;然后分析列入专题的“关雎”“氓”“黍离”“伐檀”“蒹葭”“无衣”等作品;最后,结合这个专题讲授文学理论知识“文学的起源”。又如,讲授“司马迁”这一专题,应该先全面地评述司马迁,说明他的出身,他博览群书和周游南北对他的创作的影响,他因李陵事件受刑后坚持著作的精神,他的伟大著作“史记”的主要内容、文学价值和对后代文学的影响等;然后分析列入专题的“信陵君列传”“荆轲传”两篇作品。
全面地评述作家,就是评述作家的生活和创作的道路。评述作家,应该让学生知道作家的一生有些什么重要事迹,有些什么重要作品,知道应该用历史主义的观点揭示作家的作品的总的倾向,研究作家的世界观、社会理想、政治倾向和对人民、对祖国的态度。作家的生活和创作的道路往往是曲折复杂的。教师在讲授中应该阐述这种复杂情况,应该说明作家的思想和创造的具体的发展情况,避免公式主义的评述。介绍作家的生平事迹,应该介绍那些可以显示作家的个性和人格的、同作家的创作有关的、同评定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有关的和对学生具有教育意义的材料。评述作家,讲到作家的重要作品的时候,如果这些作品没有列入专题,只要简单地介绍一下就够了,不必详细分析。
评述作家,主要应该用讲述法,有时可以用谈话法。别的方法方式也可以灵活运用,例如让学生欣赏作家的画像和描绘作家生活的图画,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作家的其他作品,作家的自传或别人写的作家传记,让学生在课外看有关作家的电影或戏剧,参观有关的展览馆和纪念馆等。
全面地评述某一部或某一类作品,就是说明它的内容和形式的特点。评述作品,应该让学生知道作品的产生时代,作品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有的作品,还应该让学生知道它对后代文学发展的影响和后人对它的整理研究等。评述作品,讲到同作品有关的事项的时候,应该简要明确,例如说明作品产生的时代,只要结合作品说明时代的主要特点就够了,不要脱离作品去讲社会史;又如说明后人对某些作品的整理研究,只要说明那些有助于理解作品或有文学史意义的材料就够了,不要漫无选择地列举各家的说法或做繁琐的考证。
评述作品。主要也应该用讲述法。
进述各专题的时候,分析列入专题的文学作品是非常重要的。对这些作品的分析,是专题讲授的主要内容,分析作品,主要是分析作品的艺术形象,阐明作品的思想内容。分析作品,必须在学生了解作品大意的基础上进行。教师要指导学生事先在课外参看注解阅读这些作品。在课内还应该朗读作品的全部或一部分。
分析作品的方法应该多样化,不要千篇一律。哪些作品应该采取哪些适当的方法,要从作品的思想内容的特点和艺术形式的特点出发,还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水平。分析作品,应该中肯地深入地扼要地阐明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要点,保证艺术形象的完整,不要只作简单的抽象的概括,也不要作过于琐碎的分析。
编入高级中学文学教学大纲的作品,有许多是古典文学作品。古典文学作品,语言文字比较难懂。教师讲授这些作品,应该多用一些时间帮助学生了解词句的意义。首先,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作好预习。学生的预习,主要是参照注解了解作品的词句的意义,掌握作品内容的大意,为课堂教学作好准备。布置学生预习,应该具体地估计学生的课外时间,使学生有充分时间预习。需要有较多的时间预习的作品,应该早些布置。教师应该用课内的一些时间对学生的预习加以指导,例如挑选作品里几个较难的词句参照注解解释一下,给学生示范;又如把作品的大意概括地叙述一下(或拟出段落提纲),使学生有个完整的印象,预习时容易掌握全文的意思;再如给学生作一些提示,指出在预习时应该特别注意哪些地方。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检查预习情况,可以用各种各样的方式,例如由学生提出疑难、要学生叙述、教师提问等。如果学生对某些词句还没有很好地了解,教师就应该解释这些词句。如果学生了解了词句,但不能把句子连贯起来了解全文的意思,教师就应该向他们逐段讲解。只有在学生了解了作品的全文以后,才可以进行分析。
分析古典文学作品,应该特别注意历史主义观点的运用。古典文学作品是反映我国过去的社会生活的。各个历史阶段的社会生活,各有不同的时代特点。生活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属于不同阶级的人,各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感情。生活在同一历史时代、属于同一阶级的人,由于具体生活环境、生活经历和所受的教育等的不同,各人的性格也有所不同。因此,分析古典文学作品的时候,应该根据时代的特点,从作品的具体内容出发,分析作品的艺术形象,阐明作品的思想意义。作品的艺术形象是完整的,分析作品的时候,不要割裂形象把作品内容的某一点孤立地联系时代特点任意附会。评价古典文学作品里的人物和事件,不应该完全用现在的标准去评价。
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有高度的艺术性。分析这些作品,应该分析它的艺术特点,使学生更好地领会作品的思想内容,学习它的艺术技巧。但是,古典文学的某些体裁和古典文学作品里某些现在已经不用的词句,不要让学生摹仿和滥用。
分析列入专题的富有文学风趣的论文,应该通过论文的结构和语言的分析来阐述思想内容。
教学大纲规定的各个专题讲授内容,文学作品编入课本,结合作品讲授的文学史知识和文学理论知识不编入课本。教师讲授这些没有编入课本的知识的时候,应该事先拟定提纲,根据提纲讲授,并指导学生记下讲授的主要内容。如果有可能,最好把讲授提纲和讲授的主要内容事先印发给学生。
文学史概述 文学是社会观念形态的一种。文学的发展同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学以外的其他观念形态的发展有密切关系。研究文学的历史,应该注意社会经济、政治和其他的观念形态的情况,注意它们对文学史各个阶段的影响和文学对它们的影响。但是,文学史是一种独立的科学,它研究文学发展变化的独特规律,不是研究一般社会历史的规律。讲授文学史概述的时候,不应该反客为主,脱离文学史去讲述社会经济、政治和其他的观念形态。在阶级社会里,文学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文学史上的各种派别和集团,往往自觉地或不自觉地代表着不同阶级或集团的利益或愿望。这些派别之间的斗争,往往是文学发展史的重要内容。讲授文学史概述,应该适当地阐明文学史上各个派别和集团的阶级基础,阐明它们之间的斗争所反映的阶级利益和愿望。
研究文学史,主要是通过评述作家和分析作品来阐述文学发展的规律,离开作家评述和作品分析就谈不到文学史的研究。
“文学史概述”课文,是比较简单的有重点的文学史知识。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掌握这些课文的重点,作明确而扼要的讲授。讲授文学史概述的时候,应该联系编入教学大纲的作家和作品,没有编入教学大纲的某些有关的作家和作品,也可以适当地提到,但是不必详细地分析。文学史各阶段的各篇“文学史概述”课文是前后连贯的,讲授的时候,应该前后照应,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
乙 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
高级中学第三学年要学习某些外国文学作品。
外国文学作品的讲授,也是通过专题讲授进行的。讲授这些专题,主要是分析作品的艺术形象和思想内容,简单地评述作家的生活和创作,不是研究外国文学史。编入教学大纲的专题,苏联文学的比较多。这些苏联文学专题,依历史系统排列,这样,可以使学生对苏联文学的历史有个大致的了解。
丙 文学理论基本知识的教学
学生在初级中学学过一些文学理论常识。高级中学专题里讲授的文学理论基本知识,有的是学生在初级中学学过的文学理论的扩大和加深,有的是没有学过的。这些列入专题的文学理论,是根据教学原则排列的,不是根据文学理论这门科学本身的严格系统排列的,因此,教师教学的时候,要结合作品讲解这些理论。为了使学生对于文学理论的某些基本问题有深入的系统的理解,教学大纲编入了一些经典性的文学论文。讲授这些论文的时候,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联系学过的作品和文学理论知识领会和运用论文里的主要论点。在布置学生家庭作业的时候,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在作业里恰当地运用文学理论。
丁 文学教学中的语言教学
高级中学的文学教学,应该指导学生熟悉作品的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高级中学教学大纲规定的教材,在语言教学上提供了充分的材料。在讲授依历史年代排列的各专题里的文学作品的时候,教师应该使学生认识这些作品的语言的特点,并向学生指出祖国语言的词汇和语句形式不断增加和丰富的情形。例如,从“论语”、“史记”、宋人评话、“红楼梦”和鲁迅的小说等一系列的作品里,就可以看出我国语言的词汇和语句形式的不断变化和不断丰富的情形。
古典文学作品的语句,有许多地方不同于现代的语言。讲授这些作品的时候,教师不但应该解释这些语句的含义,还应该从语言同当时的社会生活的关系和语言不断发展的观点加以适当的说明和分析。
高级中学的文学教学,应该继续提高学生阅读、说话和写作的能力,并且通过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教学,培养学生阅读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初步能力。为了提高这些能力,教师应该使学生熟读作品,掌握作品里的词句的含义,了解作品里的某些词句在结构上的特点。在说话能力方面,应该注意训练学生说普通话。为了提高学生说普通话的能力,教师应该用普通话教学,并且要求学生用普通话作各种口头练习如叙述、回答问题等。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方面,书面作业有很大的作用,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作各种书面作业。在各种书面作业里,作文是很重要的一种(注)。
注如何指导学生作文见“中学作文教学初步方案(草稿)”。
戊 课外阅读和课外文学活动的指导
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有系统、有重点地阅读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进一步扩大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培养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培养独立地阅读、理解、欣赏文学作品和运用语言的能力,配合课堂教学完成高级中学文学教学的任务。
为了便于教师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教学大纲后面附有各年级课外阅读参考书目。教师可以参考这份书目,每学期选出一定数量的书介绍给学生阅读,并且把选出的书分为必读书和选读书两类。必读书是学生必须阅读的,选读书可以由学生自行选读。一般地说,学生每学期课外阅读的书不宜少于四本。
教师向学生介绍课外读物,应该同课堂教学有一定的配合。例如,高级中学一年级讲授秦代以前的文学、两汉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和唐代宋代的文学,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这些时代的重要作品以及介绍重要作家、作品的书。又如,高中三年级讲授外国文学,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外国文学的重要作品。但是,每个学期的课外读物,都应该包括我国的古典作品、现代作品和外国作品。每个学期需要向学生介绍哪些课外读物,哪些应该列为必读,哪些应该列为选读,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学期开始,教师就应该把选定的课外读物向学生介绍,并且说明阅读的要求、进度和方法。在学期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课外阅读谈话课进行指导。另外,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在课外进行多种多样的文学活动,例如,文艺晚会,阅读报告会,参观,看电影,看戏,讨论看过的电影或戏,编文艺墙报等。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组织文学小组进行各种课外文学活动。
学校的班主任应该经常注意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协助文学教师督促学生阅读作品。学校图书馆应该有计划地供应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籍,并且协助文学教师做些课外读物的介绍工作。
第一学年第一学期教学大纲(72课时)
一 诗经(5课时)诗经
“诗经”是我国古代的诗歌总集,其中大部分诗歌是古代人民的口头创作(可能经过文人的加工)。“诗经”的主要内容及其人民性。“诗经”奠定我国文学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的基础。“诗经”对后代文学发展的影响。
“诗经”的风、雅、颂三个名称的解释。“诗经”语言的特征。关雎
这首诗表现古代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渴望。氓
这首诗描述一个热情女子被弃后追忆恋爱经过和诉说自己的痛苦心情。作品反映古代社会里妇女遭受压迫和生活无保障的情况,控诉男子骗取妇女爱情而又任意遗弃的罪行。
自然景物的描写对抒发感情的衬托作用。黍离
这首诗描写诗人目睹故都已成废墟而感到内心的痛苦,表现诗人的深刻的爱国感情。伐檀
这首诗描述被奴役的劳动人民的辛苦和愤恨,表现他们对剥削者的强烈的反抗情绪。蒹葭
这首诗描述诗人希望见到他所爱慕的人的殷切心情。深秋水滨晨景的描写。无衣 这首诗表现战士同心协力,抗敌御侮的精神。文学理论 文学的起源
二 论语(3课时)论语
“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的书。“论语”语言的特点。颜渊、子路侍等九章
节选的这九章表现孔子的社会理想和处世态度、颜渊和子路的不同性格,表现孔子及其弟子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精神、孔子对弟子的教育和他们师生之间的感情。
第一章描述孔子、颜渊和子路三个人的不同的志向。第二章描述孔子的处世态度和他对弟子的教育。第三章描述孔子在教育上的公正无私的态度。第四章描述孔子说明自己为人的态度。第五章描述孔子赞扬颜渊安于贫困的精神。第六章描述孔子赞美颜渊的好学深思的学习态度。第七章表现颜渊对孔子的爱戴。第八章描述孔子批评子路的好勇自恃。第九章表现孔子戒骄、戒吝的思想。
三 左传(4课时)左传
“左传”是我国古代的一部编年史,记载春秋时代列国兴亡、会盟、征伐的重要史事,记载重要政治人物的活动和言论,记载古代的历史传说。“左传”的文学价值。
晋公子重耳出亡
简述有关重耳出亡的史实:晋献公宠骊姬,杀申生,迫害重耳。这篇散文描述重耳周游各国所受到的不同的待遇和他所表现的态度,反映各国之间的相互利用、相互排斥的复杂矛盾。重耳在流亡期中受到的政治锻炼。
齐姜的政治远见。
四 孟子(3课时)孟子
“孟子”是记录我国战国时代思想家孟轲的思想和政治言论的一部书。“孟子”里的民主思想。
庄暴见孟子
这篇散文指出国君应该关心人民,与民同乐;不应该只顾自己享乐,不顾人民痛苦。孟子谓戴不胜曰
这篇散文借环境对学习语言有很大影响一事为喻,说明国君必须广用贤人、不受坏人包围,才能使政治清明。
运用具体事例和比喻阐明道理的表现方法。
五 屈原(5课时)屈原
屈原的社会环境。他的改良内政和联齐抗秦的政治主张。楚国统治集团里亲秦派的得势。楚怀王不接受屈原的忠谏,被骗入秦,死于秦国。屈原被放逐的不幸遭遇和悲愤心情。伟大的抒情长诗“离骚”表现屈原的远大政治理想、坚决不同恶势力妥协的战斗精神和他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他在流放期间的其他抒情诗篇:“天问”“九章”。他的作品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屈原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也是世界上杰出的诗人之一。
“楚辞”产生的社会基础和“楚辞”的特征。屈原的作品在“楚辞”里的地位。国殇
“国殇”是一首追悼阵亡将士的祭歌。
这首诗描述古代车战情况和战士们的英雄气概,赞扬战士们英勇无畏、誓死卫国的爱国精神。
涉江
这首诗的写作时期。
作品描述诗人在流放途中的彷徨、悲愤和不同恶势力妥协的决心,体现了他的高洁的志行、远大的理想和顽强的战斗精神。
衣冠的描写对表现诗人性格的作用。行船和途中景物的描写对表现诗人心理活动的作用。
文学理论
作品的人民性。
六 战国策(4课时)战国策
“战国策”的内容和编辑成书的时代。“战国策”在我国古代散文中的价值。触说赵太后
简述同这篇散文有关的战国形势:秦国侵略六国;六国互相猜疑。
作品描述君臣意见不合。触利用父母爱怜少子的感情,申述利害,说服赵太后以国家为重,使长安君出质齐国。
作品批判封建统治者缺乏政治远见,赞扬触说服统治者挽救国家危难的爱国精神。触见赵太后一段的描写。冯谖客孟尝君
这篇散文描述冯谖寄食孟尝君门下受冷淡待遇的情况。他矫命烧券一事的意义。他为孟尝君巩固地位的周密策划。
作品反映封建贵族剥削人民的事实,赞美出身贫寒的门客深谋远虑的才智和利用机会减轻人民痛苦的正义行为。
七 秦代以前的文学(2课时)秦代以前的历史情况和文学发展的情况: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文学起源和神话传说;殷商人的生活和文化;周代的文化发展和历史变迁;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形势和文学发展的基本情况。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的分类和“诗经”同民歌的关系;这些民歌所反映的当时被压迫被剥削的劳动人民的生活;“诗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
历史文学的成长和学术散文的发展:“左传”的人物描写和思想内容;“国语”“战国策”的简单介绍;诸子著作的特点;“论语”“孟子”“庄子”“韩非子”的文学价值和它们对后代散文的影响;诸子著作里的“寓言”。
我国古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和他的创作:屈原所处的时代和他一生的遭遇;屈原的代表作品的简单介绍;他的作品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他的作品对后代文学的影响。
秦代以前的文学对后代文学的巨大影响:秦代以前的文学是我国现实主义的良好开端;它在艺术表现方面给后代文学开辟了领域;它对我国文学语言的创立做出宝贵的贡献;它在题材方面给后代文学创作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八 司马迁(6课时)司马迁
司马迁的出身。他博览群书和周游南北对他的创作的影响。因李陵事件受刑后坚持著作的精神。他的伟大著作──我国第一部通史“史记”的内容。“史记”的文学价值和“史记”对后代文学的影响。
信陵君列传
这篇传记描述信陵君礼贤下士的谦恭态度、窃符救赵的义勇行为和返魏破敌的爱国精神。他的政治远见和一再挫败强秦的功绩。他对群众的信赖和对群众意见的重视。侯嬴、朱亥和毛公薛公对信陵君事业的帮助。
作品赞扬信陵君的政治远见和爱国精神,揭露战国时代各国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信陵君的死所显示的统治阶级迫害爱国志士的罪恶。
荆轲传
这篇传记时代背景的简单介绍:强秦对六国的侵凌吞并;燕国当时的处境;游侠的大量产生。
荆轲的流浪生活。他的救人急难、反抗强暴的义士品质。他的沉着和勇敢。田光以死激励荆轲一事所表现的义士行为。高渐离反抗强暴的顽强精神。作品赞扬古代义士的侠义行为。
作者对侠义人物的歌颂,体现人民反抗强暴统治者的思想和愿望。易水送别和秦廷行刺两个场面的不同气氛的描写和这种描写的作用。
九 汉乐府(7课时)汉乐府
乐府诗的来源。汉乐府的内容。陌上桑
这首诗赞扬拒绝无理要求的聪明勇敢的妇女,讽刺诱骗妇女的统治者。采桑一段对罗敷的美丽的描写。夸耀夫婿一段的意义。羽林郎
这首诗揭露封建社会里权贵家奴仗势欺人的罪行,歌颂妇女反抗恶势力的坚强意志。作品对胡姬美丽形象的夸张描写。十五从军征
这首诗描写古代兵役和战争的残酷,反映人民在战乱里的痛苦。对主人公垂死还乡所见的家破人亡的悲惨景象的描写。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杰出的长篇叙事诗。它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这首诗的写作年代问题。主要人物兰芝的才能和勤劳。她的坚定不移的爱情和刚强不屈的意志。她是封建社会家长制度压迫下的牺牲者,是具有反抗性的妇女的典型。
仲卿的忠于爱情和委屈求全。他的后来的反抗。焦母和刘兄的专横、顽固和冷酷无情。作品表现封建社会里妇女地位的卑微和遭受迫害的青年男女的反抗,揭露封建家长制度的罪恶。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两句的意义和作用。色彩鲜明的词句的运用和繁华场面的铺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结尾一段表现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愿望。
一○ 古诗十九首(2课时)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的写作时代和作者。“古诗十九首”在五言古诗里的价值。行行重行行
这首诗表现爱国志士被迫远行、思念故土的感情。“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二句的比喻意义。青青陵上柏
这首诗描写宛、洛的繁华景象,表现诗人愤世忧时和及时行乐的复杂感情。庭中有奇树 这首诗表现怀念远行久别的朋友的深厚感情。迢迢牵牛星
这首诗表现男女相爱横遭压迫不得自由的苦闷。运用牛郎织女故事的意义。叠字的运用。
一一 曹植(2课时)曹植
曹植一生所受的政治迫害。他在文学上的成就。白马篇
这首诗赞扬壮士从军杀敌、奋不顾身的忠勇,表现诗人渴望立功的思想。“控弦破左的”等六句对壮士形象的生动描写。
野田黄雀行
这首诗用黄雀投罗获救反衬自己对遇难的朋友无力援救,表现诗人处境的困难和内心的苦闷。
黄雀的描述的民歌色彩。七步诗
用煮豆燃萁比喻骨肉相残的讽刺意义。这首诗的广泛流传。
一二 陶渊明(4课时)陶渊明
陶渊明出生的时代。陶渊明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出任参军,因不满军阀暴行而退休;出任彭泽令,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归隐。晚年的田园生活。他在作品里表现的高尚志趣和美好理想。鲁迅对陶渊明的评论。
归去来辞
这篇赋表现诗人对仕宦生活的鄙弃,对归还田园重获自由的喜悦,对农村景物和劳动生活的热爱。
饮酒(二首)这首诗表现诗人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和不愿随俗浮沉的高洁胸怀。移居(二首)这首诗表现诗人移居后同好友往还的乐趣和力耕自给的劳动生活。咏荆轲
这首诗描写荆轲入秦行刺的悲壮情景和慷慨牺牲的义侠精神,表现诗人不忘现实、反抗强暴的思想。
一三 搜神记(2课时)搜神记
“搜神记”是记述东晋以前人鬼怪异故事的笔记小说,其中一些故事表现人民反抗残暴统治者的思想和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愿望。
李寄
这篇笔记小说赞扬幼女定计斩蛇、为民除害的智慧和勇敢,指责统治阶级的愚昧和残暴。干将莫邪
这篇笔记小说表现古代被压迫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斥责统治者残酷嗜杀的罪行。客代莫邪的儿子报仇一事表现人民痛恨统治者、渴望报仇的思想。
一四 世说新语(2课时)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记录从汉末到东晋士大夫的遗闻轶事的笔记小说,反映这一时期士大夫阶级的思想和生活。
荀巨伯
这篇笔记小说赞扬荀巨伯不肯败义求生坚决同朋友共患难的高尚行为。管宁
这篇笔记小说赞扬管宁蔑视金钱和权势同华歆绝交的高贵品质。郗超
这篇笔记小说赞扬郗超认识人才的眼力,特别赞扬他抛弃私怨、推荐谢玄的正直态度。周处
这篇笔记小说赞扬周处接受群众意见为民除害、改过自新的卓越行为。
一五 南北朝乐府(2课时)南北朝乐府
南北朝乐府产生的时代和地区。它同民歌的关系。南朝乐府和北朝乐府的不同的内容和风格。子夜歌(四首)“子夜歌”在南朝乐府里的地位和对后来的五言诗的影响。
四首“子夜歌”细腻地表现了少女思念爱人的感情:思念的殷切;感情的真挚。华山畿(四首)民歌“华山畿”的来源。
四首“华山畿”表现少女恋爱不自由,被迫同爱人分离的痛苦和对爱人的深厚感情。表现深情的夸张写法。陇头歌辞(三首)这三首诗表现远道服役思念乡里的痛苦。水势和水声的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寒不能语,舌卷入喉”对西北酷寒的逼真描写。李波小妹歌
这首诗描写李波小妹熟练的骑射技巧,反映北方人民的尚武精神。文学理论 五言诗的形成
一六 两汉魏晋南北朝的文学(2课时)两汉魏晋南北朝的历史情况和文学发展的情况:两汉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汉末的农民起义和魏、蜀、吴三国鼎立;西晋初年的统一;北中国各民族的混战和南北朝对峙的局面;汉赋的产生;主要的作家和作品;这些作品的主要内容;抒情的小赋的出现。
伟大的历史文学家司马迁和他的创作:司马迁的生活和他的伟大的历史著作“史记”;“史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史记”里表现的司马迁的思想倾向;“史记”对后代散文的巨大影响。
班固的“汉书”的简单介绍。
汉乐府的产生和汉乐府的艺术价值:乐府的设立;汉乐府同民歌的关系;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产生的经过和它的艺术价值;汉乐府对五言诗的影响。
五言诗的产生和发展: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建安时代文学的发展;曹植的成就和他在建安文学里的地位;晋初阮籍、左思的抒情诗;东晋末年伟大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和创作的道路。陶渊明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谢灵运的诗;齐、梁时代诗的特点和形式主义倾向;小结──五言诗发展的基本情况。
传留下来的南北朝乐府的不同内容和风格:南朝乐府的两大部分──“吴声歌曲”“西曲”的形式和内容;“吴声歌曲”特殊的表现方法──谐音隐义的“双关语”的用法;北朝乐府里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木兰诗”的写定时代和思想意义。
魏晋以来骈体文的发展,小说和文学批评的产生:骈体文的特点和代表作品;笔记小说“搜神记”和“世说新语”;文学批评的产生,系统的文学批评的著作的出现──“文心雕龙”和“诗品”。
结束语。
高级中学第一学年第一学期有十四个专题和两篇文学史概述。这个学期的教学时间共七十二课时(十八周,每周四课时)。五十五课时用于专题和文学史概述的教学,十六课时用于作文、作文评讲和课外阅读指导(全学期作文四次,每次二课时,共八课时,另外八课时用于作文评讲和课外阅读指导)。一课时用于教师上第一堂课的时候对学生说明同本学期文学教学有关的一些问题。
第一学年第一学期背诵的作品
(这里所列要背诵的作品,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的增删。)诗经:黍离伐檀蒹葭
论语:第一、第四、第五和第九章 孟子:庄暴见孟子 屈原:国殇
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司马迁:“信陵君列传”里从“魏有隐士曰侯嬴”起到“侯生遂为上客”止 汉乐府: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里从“孔雀东南飞”起到“二情同依依”止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青青陵上柏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 曹植:白马篇 陶渊明:归去来辞
第一学年课外阅读参考书目
〔书名〕
〔作者、译者〕
〔出版者〕(一)“五四”以前的古典文学
诗经选
余冠英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诗经选译
余冠英选译
作家出版社 东周列国志(二册)
冯梦龙编
作家出版社 屈原赋今译
郭沫若
人民文学出版社 乐府诗选
余冠英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三国演义(二册)
罗贯中
作家出版社 儒林外史
吴敬梓
作家出版社 杜甫传
冯 至
人民文学出版社 唐诗三百首文学古籍刊行社(二)“五四”以来的现代文学
彷徨
鲁 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故事新编
鲁 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屈原
郭沫若
人民文学出版社 家
巴 金
人民文学出版社 雷雨
曹 禺
人民文学出版社 山雨
王统照
人民文学出版社 骆驼祥子
老 舍
人民文学出版社 还乡记
吴组缃小说散文集
种谷记
(三)外国文学
在人间
毁灭
夏伯阳
日日夜夜
勇敢
收获
安东诺夫短篇小说选
绞刑架下的报告
沙 汀
人民文学出版社
吴组缃
人民文学出版社
柳 青
人民文学出版社
高尔基著
楼适夷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法捷耶夫著
鲁 迅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富曼诺夫著
郭 定一译
光华书店
西蒙诺夫著
昌浩等译
外国文书籍出版局
凯特玲斯卡雅著
关予素译
中国青年出版社
格·尼古拉耶娃著
王民泉译
时代出版社
安东诺夫著
刘辽逸等译
作家出版社
伏契克著
陈敬容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二学年课外阅读参考书目
〔书名〕
〔作者、译者〕
〔出版者〕(一)“五四”以前的古典文学
西厢记
王实甫撰
吴晓铃校注
作家出版社 西游记(二册)
吴承恩
作家出版社 今古奇观(二册)
北京宝文堂书店 红楼梦(三册)
曹雪芹
作家出版社 桃花扇(二册)
孔尚任撰
梁启超注
文学古籍刊行社 官场现形记(二册)
李伯元
北京宝文堂书店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二册)吴沃尧
通俗文艺出版社(二)“五四”以来的现代文学
鲁迅小说集
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鲁迅杂感选集
鲁迅著
瞿秋白选
上海出版公司 郭沫若选集
郭沫若
人民文学出版社 子夜
茅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倪焕之
叶圣陶人民文学出版社 闻一多选集闻一多人民文学出版社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丁玲人民文学出版社 回忆鲁迅 冯雪峰 人民文学出版社(三)外国文学 茨冈普希金著
瞿秋白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猎人笔记 屠格涅夫著
丰子恺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高尔基短篇小说选集 高尔基著
瞿秋白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列宁马雅可夫斯基著
余振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铁流绥拉菲摩维支著
曹靖华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顿巴斯戈尔巴托夫著
草婴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幸福 巴甫连柯著
草婴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远离莫斯科的地方(三册)阿扎耶夫著
刘辽逸等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茹尔宾一家 柯切托夫著
金人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吉诃德先生传塞万提斯著
伍实译作家出版社
〔附注〕1956—1957学年度教师选定课外读物的时候,也可以用一年级的书目。
第三学年课外阅读参考书目
〔书名〕〔作者、译者〕〔出版者〕(一)“五四”以前的古典文学 史记选 司马迁著
王伯祥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古诗源 沈德潜选文学古籍刊行社 唐宋传奇集鲁迅校录人民文学出版社 警世通言冯梦龙编著作家出版社 京本通俗小说 中国古典文学出版社 聊斋志异蒲松龄 作家出版社(二)“五四”以来的现代文学 鲁迅选集(三册)鲁迅开明书店
瞿秋白文集(第一卷)瞿秋白人民文学出版社(三)外国文学
上尉的女儿 普希金著
孙用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死魂灵果戈里著
鲁迅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奥勃洛摩夫(二册)冈察洛夫著
齐蜀夫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父与子屠格涅夫著
巴金译平明出版社
怎么办?(二册)车尔尼雪夫斯基著
蒋路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安娜·卡列尼娜(二册)托尔斯泰著
周扬谢素台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复活托尔斯泰著
汝龙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契诃夫著
汝龙译中国青年出版社
母亲 高尔基著
夏衍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好!马雅可夫斯基著
余振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被开垦的处女地 萧洛霍夫著
周立波译作家出版社
青年近卫军 法捷耶夫著
水夫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罗密欧和朱丽叶莎士比亚著
朱生豪译 作家出版社
威尼斯商人 莎士比亚著
朱生豪译
作家出版社
鲁滨逊飘流记笛福著
徐霞村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大卫·高柏菲尔 狄更斯著
董秋斯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高老头 巴尔扎克著
傅雷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可怜的人雨果著
方于等译商务印书馆
莫泊桑中短篇小说选莫泊桑著
李青崖译新文艺出版社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海涅著
艾思奇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附注〕1956—1957学年度教师选定课外读物的时候,也可以用一年级和二年级的书目。
补充说明
“高级中学文学教学大纲(草案)”(包括“说明”和第一学年第一学期教学大纲)已于1956年七月出版,并于九月开始在全国各中学使用。现在印发第一学年第二学期的教学大纲。大纲(草案)的“说明”,是适用于各学年各学期的教学大纲的。在实施第一学年第一学期教学大纲的过程中,发现一些困难。因此,在拟订第一学年第二学期教学大纲的时候,参考了第一学期大纲的实施情况,针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实际困难,采取如下的措施:
一、大纲规定编入课本的课文,根据课文本身的特点,针对汉语文学分科教学之初全国中学文学教学实际情况,在保持学科体系完整的条件下,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必讲课文,第二部分是机动课文,第三部分是参考课文。必讲课文必须全部讲授。机动课文可讲可不讲;可以讲全部,也可以讲一部分。保留机动课文,是因为:第一,全国文学教学水平不一致,分量固定的课本,适用于甲地,未必完全适用于乙地。第二,全国文学教学水平将不断提高,没有机动课文,课本适用于今年,未必完全适用于明年或后年。第三,使教材充实。机动课文,即使暂时不能在课堂上讲授,也可供学生课外阅读。参考课文,供教师教学和学生预习、复习参考,不在课堂上讲授。在大纲里,必讲课文后面附有教学时数,机动课文后面附有三角号(△),参考课文后面不附教学时数,也不加符号。在最近二三年内,这三部分课文将随全国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变动,机动课文和参考课文将陆续变为必讲课文。如果实践证明大纲规定的必讲课文分量还重,不能适用于全国各地,也可以重新调整。
必讲课文,根据课文的深浅难易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应该用较多课时来讲授的课文,教学的时候,一般都要进行朗读、分析、指导学生做练习、复习等工作;有的要背诵全文或篇中某一部分;古典作品中语言文字艰深的,还应该逐句讲解。这类课文,大纲里用两个星号**()标明(加在题目右上角)。第二类是应该用较少课时来讲授的课文,教学的时候,一般要求有重点地分析,要求学生着重领会课文的主要内容;不必逐句讲解;较长的课文,也不必全部朗读;可以指导学生做较少的练习;不要求学生背诵。这类课文,大纲里用一个星号(*)标明。
二、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课时,第一学期比第二学期多。每学期,除了学期末的总复习,实际上课时间是:第一学期十八周,第二学期十六周,每周都是四课时。大纲规定第一学年第一二学期的教学课时分配如下。
第一学期第二学期
1.第一堂课谈话1 1 2.课文教学48 42 3.机动 4 4 4.课外阅读指导4 4 5.期中复习3 3 6.作文12 10
共72课时共64课时
第一堂课谈话,主要是向学生说明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和与学习有关的事项(必要时,还可以结合上学期或上学年的教学情况来谈)。如果一课时用不完,余下的时间应该移用于课文教学。
课文教学课时,全部用于必讲课文的教学。机动课时,一般应该用于课文教学。课外阅读指导课时,用于课外读物或教师指定的机动课文的阅读指导。期中复习课时,用于学期中的阶段复习(每课的复习,应该用课文教学课时),可以集中一次使用,也可以分散几次使用。作文教学课时,不移作他用。
以上的课时分配,未必切合于全国各地各校的实际情况,各校可以灵活运用。必讲课文,各课的教学课时如果有的太多或太少,可以取多补少,针对具体情况调整。但是,要尽可能在课文教学课时总时数以内调整。有些作品,教学课时少了,就讲不透;多了,也容易产生旁征博引、节外生枝的缺点。大纲规定的第一类课文的教学课时,一般偏多,这是因为考虑到目前全国教学水平不很一致,课时订得多一些,才便于灵活掌握。教学条件较差的学校,应该努力在课文教学的总时数以内讲完必讲课文;如有可能,争取讲授一些机动课文。教学条件较好的学校,应该适当缩减必讲课文的课时,以便多讲些机动课文。如果课文教学的总时数不够讲授必讲课文之用,可以使用机动课时;再不够,可以移用课外阅读指导课时。必讲课文的课时,如果刚好够用,可用机动课时讲授机动课文;如果有余,就把多余的课时和机动课时并在一起,讲授机动课文。在这种情形下,应该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如果因有实际困难,一时不能指导课外阅读,也可以把课外阅读指导课时用于机动课文的教学。期中复习,如果教师认为没有必要,可以把期中复习课时移用于课文教学。
三、如果除了讲授必讲课文,还要讲机动课文的一部分或全部,最好在开学之初作通盘计划,事先安排。机动课文的教学课时,大纲没有规定,各校可参考必讲课文的课时自行规定。
四、学校考试,以本校讲授的课文为范围。升学考试,以教学大纲所列的必讲课文为范围。
第一学年第二学期教学大纲(64课时)
一 李白(4课时)李白
李白所处的时代。早期的生活。奉召入长安,诗名卓著。对当时权贵的蔑视。离开长安以后的十年漫游生活。同杜甫会见。安史之乱中,激于爱国热情,参加永王幕府。流放夜郎,中途遇赦。晚年的贫困生活。李白诗中所表现的对自由生活的爱慕,对权贵的鄙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对战乱中的祖国和人民的关怀。李白是我国古代的伟大诗人,他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
△梦游天姥吟留别
这首诗描述想象中的天姥峰的奇丽景象,表现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追求自由的精神。诗的内容和形式所受的楚辞的影响。
**子夜吴歌(二首)
这两首诗表现妇女对出征战士的思念,表现人民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反映诗人的反战思想。
**送友人
这首诗描述送别的情景,表现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登金陵凤凰台
这首诗表现诗人吊古伤时的忧郁心情。凤凰台附近景物的描写。
二 杜甫(5课时)杜甫
杜甫所处的时代。壮年的漫游。同李白的友谊。长安十年的贫困生活。对国家前途和人民苦难的深切关怀。安史之乱中的颠沛流离。忧国忧民的伟大诗篇的创作。入蜀以后的生活和创作。晚年的漂泊生活。杜甫是我国古代的伟大诗人,他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
**兵车行
简述开元、天宝年间唐朝开拓边疆的史实。
这首诗描述当时人民被迫出征的悲惨景象和终身服兵役的痛苦,反映封建统治者穷兵黩武的罪恶。
△羌村三首
这三首诗描述诗人在安史之乱中幸得生还,家人团聚和邻里慰问的情景,反映当时人民的乱离生活。
乱后骨肉重逢悲喜交集的复杂感情的深刻描写。
△旅夜书怀
这首诗描写孤舟夜泊所见的江景,表现诗人对半生漂泊的感慨。
**登高
这首诗描写大江边的深秋景象,抒发诗人半生艰难的悲凉心情。
三 王维 孟浩然(3课时)王维 孟浩然
长于描绘自然的两大诗人:王维和孟浩然。他们所处的时代和彼此不同的生活。王维的艺术成就。孟浩然同王维的友谊,他隐居山林的生活。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这首诗描写辋川秋日的山水景色,表现诗人村居闲适和啸傲自得的心情。
△观猎
这首诗描写初春行猎的情景,表现将军控弦跃马的英武气概。
**过故人庄
这首诗描写乡村环境的清幽和朋友情谊的淳厚,表现诗人对田家生活的热爱。
四 高适 岑参(2课时)高适 岑参
长于描写边塞的两大诗人:高适和岑参。他们的军旅生活。他们的诗所表现的豪壮气概。
△燕歌行
这首诗表现远征战士深入大漠作战的艰苦及其思乡心情,指责边师骄纵、不恤士卒的行为,反映作者思得良将为国守边御敌的思想。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这首诗描绘塞外的雪景和雪后的严寒,表现边疆军旅生活的艰苦。雪景的生动描写。
五 白居易(4课时)白居易
白居易所处的时代。他的政治抱负。贬官浔阳后的苦闷生活。他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这种主张在“秦中吟”“新乐府”里的实践。他的诗歌语言的特色:平易通俗。白居易是我国古代的伟大诗人,他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
**琵琶行
这首诗描述弹琵琶女子的弹奏技艺和她从“名属教坊第一部”到“老大嫁作商人妇”的经历,反映封建社会女艺人的悲凉生活,表现诗人对她的同情,同时抒发自己对谪居生活的感慨。
乐音的生动描写。
△买花
这首诗描写当时京城中竞买牡丹的风习,通过田舍翁的感叹表现诗人对剥削阶级穷奢极欲的不满。
六 韩愈 柳宗元(5课时)韩愈 柳宗元
韩愈提倡散文反对骈文的时代意义和对后世散文的影响。柳宗元所处的时代和他获罪被贬的经过。他在唐代散文发展中的作用。他的描写风景和讽刺时事的散文的文学价值。
**原毁
这篇论文比较古今君子待己待人的不同态度,指出当时一般士大夫不乐与人为善的现象及其思想根源,揭露他们道德的堕落,同情后进之士立身行事的困难。
△钴潭记
这篇游记描写钴潭的水势和附近景物,抒发作者谪居的郁闷心情。
**小石潭记
这篇游记描写小石潭的水、石、树木、游鱼,表现作者对自然的热爱。
七 唐人传奇(3课时)唐人传奇
唐人传奇的产生背景和文学价值。唐人传奇的主要作家和作品。唐人传奇对后代小说、戏曲的影响。
*柳毅传(原文△和现代汉语译文)这篇传奇描述柳毅龙宫传书、拯救龙女脱离苦难和龙女感恩图报的故事。柳毅的见义勇为。龙女的忠于爱情。钱塘君粗率、刚烈而能采纳善言。
作者对封建社会被压迫妇女的同情,对挺身救人、正直无私的行为的赞扬。龙宫宴会的盛大场面的描写。用神话故事反映现实的表现方法。
八 欧阳修(2课时)欧阳修
欧阳修所处的时代。他在宋代散文发展中的作用。他的散文和诗词的成就。
**醉翁亭记
这篇散文描述醉翁亭周围的四时景色和滁州人民熙来攘往的情形,表现作者游宴的愉快心情。
九 司马光△
司马光
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一部内容丰富的完整的编年史。他编写“资治通鉴”时坚持工作的精神。
赤壁之战
简述同课文有关的重要史实。
这篇历史记载,叙述赤壁之战以前孙、刘联合的经过和赤壁之战的情况,指明这个战役决定了三国鼎立的局势,赞扬诸葛亮、鲁肃、周瑜的卓越见识。
对话里表现的人物性格。
一○ 苏轼(3课时)苏轼
苏轼的家庭。他在当时党争中的态度。他的诗、词、散文的成就。他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前赤壁赋△
这篇赋描述月夜泛舟,凭吊古迹,叙说作者对人生的看法,表现作者谪居寂寞而仍达观的复杂心情。
**念奴娇
这首词描写赤壁的月夜景色,表现作者对当年周瑜谈笑破敌的雄姿的想象,抒发作者因凭吊古迹而引起的感慨。
水调歌头△
这首词描述中秋望月时候的想象,表现诗人热爱生活、怀念兄弟的心情。
一一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所处的时代和他主张变法的缘由。他实行新法的措施和遭到的阻挠。他的诗和散文的成就。答司马谏议书
这封信反驳司马光对新法的偏见,反映作者与司马光不同的政治立场,表现他不顾旧党反对而坚持变法的识见和魄力。
用犀利而又委婉的语句阐发论点。
一二 柳永(2课时)柳永
柳永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他的生活。他的词在宋词中的地位。
**雨霖铃
这首词描述秋天傍晚的江上景色和惜别的心情。八声甘州△
这首词描述登楼所见的深秋景色和思乡怀人的心情。
一三 李清照(1课时)李清照
李清照的家庭环境。她早年的幸福生活和晚年的孤寂生活。她的词在宋词中的地位。
**如梦令(二首)
第一首词描写日暮归舟所见的情景,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第二首词描写作者在风雨后的惜春心情。醉花阴△
这首词描写重阳时节的景色,表现作者的寂寞心情。
一四辛弃疾(3课时)辛弃疾
辛弃疾所处的时代。青年时期在山东起义抗金的英雄行为。到临安以后对恢复中原的建议和遭到的种种阻挠。
他的词所表现的爱国热情和对腐朽的统治者媚敌求和的愤慨。他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摸鱼儿△
这首词借春老花残寄托作者对国事的感慨,借宫妃争宠来讽刺小人弄权,表现作者对腐朽的统治者的不满,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永遇乐
这首词描述作者对古代英雄的追慕,对长期沦陷的国土和人民的关心,对自己有志恢复中原而不被任用的失望,表现作者的爱国热忱和痛恨偷安苛活的统治者的心情。
**菩萨蛮
简述同这首词有关的金兵南侵的史实。
作品表现作者对祖国河山惨遭蹂躏的痛心,对统治者媚敌求和、阻挠恢复中原的愤慨。
一五 陆游(2课时)陆游
陆游所处的时代。他一生坚持恢复中原、反对和议的主张。入蜀后的生活和创作。他的诗所表现的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他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关山月
这首诗描述议和后军备的废弛,边疆戍卒和沦陷区人民的悲愤,表现诗人对忍辱苛安、醉生梦死的统治者的斥责。
金错刀行△
这首诗通过赞美宝刀,表现作者矢志为国立功的激昂心情。书愤△
这首诗描述作者回忆早岁热望从军,感叹时光已逝而壮志未遂,表现他渴望兴复的爱国思想。
一六 宋人平话(3课时)宋人平话
宋人平话的产生和盛行。平话的种类。平话对后世小说的影响。碾玉观音* 这篇平话描述养娘秀秀对碾玉工人崔宁的爱情和他们遭受的迫害,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赞扬被压迫人民争取婚姻自由的斗争精神。
这篇平话的形式上的特点。
一七 文学史概述(三)唐代文学
唐代的历史情况和文学发展的情况:唐代初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安史之乱以后的藩镇割据。晚唐时期复杂的党争。文学发展的基本情况。
唐代是我国诗歌的光辉时期。初唐诗人对律诗形成的贡献。陈子昂在初唐诗人中的特殊地位。盛唐时期出现了伟大诗人李白、杜甫。李白的生活和创作,他的创作的思想、艺术价值。杜甫的生活和创作,他的创作的现实主义精神,他对后世的巨大影响。盛唐其他的著名诗人:王维、孟浩然的写景诗,高适、岑参的边塞诗。中唐时期的伟大诗人白居易和他的创作:他的“秦中吟”和“新乐府”的思想、艺术价值,他对诗歌创作的明确主张。同白居易接近的诗人、元稹、刘禹锡和张籍。韩愈诗的特点和影响。晚唐时期的代表作家:杜牧、李商隐。词的体裁的兴起。
唐代散文的革新。韩愈反对骈文、提倡散文的主张和他在唐代散文发展中的领导作用。柳宗元的优美的游记。
唐代传奇小说产生的背景。传奇小说的特点。传奇小说的艺术价值。唐代文学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巨大影响。
一八 文学史概述(四)宋代文学
宋代的历史情况和文学发展的情况:宋代社会的两个主要矛盾──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这两个矛盾的错综复杂的关系。文学发展的基本情况。
词起源于唐。晚唐五代词的面貌。北宋慢词的产生和柳永词的特点及影响。苏轼进一步扩大了词的内容。周邦彦词的声律和文字的技巧。女作家李清照词的成就。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和他的创作:他的恢复中原的抱负和艰难的遭遇,他的词的主要内容。南宋其他词作家。
宋诗的革新和北宋初期的主要诗人:梅尧臣、苏舜钦、欧阳修。著名诗人王安石。宋诗代表作家苏轼、黄庭坚的诗的共同特点:诗的散文化,诗中议论成分的增多。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和他的创作:他所处的时代,他热望恢复中原而不得志,他的作品的主要内容。南宋最后的爱国诗人文天祥。
宋代散文的革新。欧阳修在宋代散文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巨大影响。王安石、苏轼在散文上的成就。历史文学家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的文学价值。南宋散文家:朱熹、吕祖谦和陈亮。
宋代话本的产生背景。话本主要分为“说经”“讲史”“小说”三类。“讲史”和“小说”对后代小说发展的影响。宋代“小说”的艺术特点和思想价值。
宋代戏剧承继唐代杂剧的进一步发展。宋代文学在我国文学史上承前启后的地位。
第一学年第二学期背诵的作品
(这里所列要背诵的课文,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的增减。)李白:子夜吴歌(二首)杜甫:兵车行登高 王维
孟浩然:过故人庄
白居易:从“转轴拨弦三两声”起到“四弦一声如裂帛”止。韩愈
柳宗元:“原毁”里从“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起到“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止。小石潭记
苏轼:念奴娇 辛弃疾:菩萨蛮 陆游:关山月
第二篇:文学鉴赏教学大纲
《文学鉴赏导引》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B21015025
2、课程英文名称:Guide to Literary appreciation
3、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4、课程总学时:32(其中:理论学时32;实践学时0)
5、学分:2
6、适用专业:广播电视编导
7、考核方式:考试
二、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本课程是文化素质教育课。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四个方面,其中思想道德教育素质是灵魂,文化素质是基础,专业素质是骨干,心理素质是保障。我们所进行的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重点指人文素质,主要是通过加强大学生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加强高校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本课程即致力于培养并巩固学生对于文艺作品的审美能力,通过对文学作品深层次的解构分析,提高学生对文学活动、文学审美的敏感度,从而达到将来对文学文本的建构。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了解基本的文学活动,包括文学的诸多要素及其形成过程,从而完成对中外经典文学得以延绵发展的初步认识;应使学生理解关于文学鉴赏的基本原理,包括文学鉴赏这一活动的性质及其心理过程,完成所谓文学鉴赏即具体文本的鉴赏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使学生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本课教学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掌握对文学以及文学鉴赏基本术语及具体文本的示例性分析,从而能独立完成具体文本的解构和建构。
四、课程主要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
导论(2 学时)
教学目的:通过对文学鉴赏基本内容的学生,应使学生了解文学鉴赏的性质、过程、要求等基本内容。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文学鉴赏的性质、文学鉴赏的过程、文学鉴赏的要求(2)重点内容:文学鉴赏的过程与要求(3)难点内容:文学鉴赏的要求 基本要求:
(1)了解文学鉴赏这一术语名词及其属性;(2)理解文学鉴赏的性质;(3)掌握文学鉴赏的要求。
第二章
诗歌鉴赏(4 学时)
教学目的:通过诗歌鉴赏基本知识的概述,方法的介绍,部分范例的解读,完成对诗歌鉴赏的认识与把握。教学内容:(1)主要内容:诗歌、诗歌鉴赏基本知识概述,诗歌的鉴赏方法,经典作品解读;
(2)重点内容:诗歌的鉴赏方法;(3)难点内容:古今中外经典诗歌鉴赏。基本要求:
(1)了解诗歌的性质、类别以及特点;(2)理解诗歌语言、意境、情感.;(3)掌握诗歌鉴赏基本方法。
第三章
散文鉴赏(4 学时)
教学目的:通过散文、散文鉴赏基本知识的概述,散文鉴赏的基本方法,部分范例的解读,完成对散文鉴赏的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1)主要内容:散文、散文鉴赏基本知识概述,散文的鉴赏方法,经典作品解读;
(2)重点内容:散文的鉴赏方法;(3)难点内容:经典散文鉴赏导读。基本要求:
(1)了解散文基本知识及特点;
(2)理解散文的情感美、含蓄美、构思美、语言美.;(3)掌握散文鉴赏基本方法..。
第四章 小说鉴赏(4 学时)
教学目的:通过小说基本知识的概述,小说鉴赏的方法介绍,部分范例的解读,完成对小说鉴赏的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1)主要内容:小说、中外小说发展历程概述,小说的鉴赏方法,经典作品解读;
(2)重点内容:小说的鉴赏方法;(3)难点内容:经典小说鉴赏导读。基本要求:
(1)了解小说基本知识及其发展历程;
(2)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塑造、情节和结构、作品主题、语言特色艺术.;(3)掌握小说鉴赏的基本方法。
第五章
戏剧鉴赏(4 学时)
教学目的:通过戏剧基本知识的概述,戏剧鉴赏的方法介绍,部分戏剧的解读,完成对戏剧鉴赏的了解与理解。教学内容:(1)主要内容:戏剧、中外戏剧基本知识概述,戏剧的鉴赏方法,经典戏剧文本解读;
(2)重点内容:戏剧的鉴赏方法;(3)难点内容:经典戏剧鉴赏导读。基本要求:
(1)了解戏剧基本知识;
(2)理解戏剧冲突美、人物性格美、戏剧结构艺术.;(3)掌握戏剧鉴赏的基本方法。
第六章 影视文学鉴赏(4 学时)
教学目的:通过影视文学的基本特性、性质和特点、分类,影视文学鉴赏的方法介绍,部分作品解读,完成对影视文学鉴赏的理解与把握。教学内容:(1)主要内容:影视文学基本知识概述,影视文学鉴赏方法,部分影视文本解读;
(2)重点内容:影视文学的鉴赏方法;(3)难点内容:经典影视文学鉴赏导读。基本要求:
(1)了解影视文学基本特性、性质和特点以及分类;
(2)理解影视文学中的画面造型美、情节和矛盾冲突,个性化的人物性格、影视文学作品的结构节奏特点,表现手段;(3)掌握影视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
第七章
网络文学鉴赏(4 学时)
教学目的:通过网络文学的基本特点、审美特点,网络文学鉴赏的方法介绍,部分网络文学作品解读,完成对网络文学鉴赏的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1)主要内容:网络文学的基本特点、审美特点,网络文学鉴赏方法,部分网络文学作品解读;
(2)重点内容:网络文学的鉴赏方法;(3)难点内容:现有经典网络文学鉴赏导读。基本要求:
(1)了解网络文学的基本特点、审美特点;
(2)理解网络文学调动感官系统全方位感受、欣赏与创造相结合的艺术;(3)掌握网络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
第八章
通俗文学(2 学时)
教学目的:通过通俗文学、通俗文学基本知识概述,鉴赏方法的介绍,部分作品的解读,了解通俗文学的鉴赏路径与意义。教学内容:(1)主要内容:通俗文学概述、通俗文学鉴赏方法,部分通俗文学鉴赏导读;(2)重点内容:通俗文学的鉴赏方法;(3)难点内容:部分通俗文学文本鉴赏导读 基本要求:
(1)了解通俗文学;
(2)理解通俗文学故事选材、情节、人物形象、主题选取与构造的艺术;(3)掌握通俗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
五、实践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无
六、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基于通识教育基础课程《大学语文》关于文学素养的铺垫,而面向后续的影视相关类课程以及编剧类课程,亦又是其它课程的重要基础储备课。
七、推荐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教材:贺明亮.文学鉴赏.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5月第1版。参考书:杨毓敏等.经典文学鉴赏.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第1版。
八、其它说明
本课程部分章节课时随着教学进程可能会做出相应调整。
执笔人:何英 审核人:
院(系、部)教学主任:
制订时间:2013年9月5日
第三篇:美国文学教学大纲
美国文学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和认识美国文学史上一些较有影响的作家的创作倾向、思想方法、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成就以及对本国文学乃至世界所产生的影响等等。在此基础上,使学生了解一些名家的代表作品的思想意义、文学价值、写作手法、语言技巧等,提高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和鉴赏水平。为学生毕业后的教学、研究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对美国各历史段代背景和重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品的介绍,使学生了解美国文学发展的历史及各个时期的主要文学流派及其创作特点。通过文本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阅读、理解与鉴赏能力以及口头与书面表达等语言技能;并且通过大量阅读与讨论加强学生对文学本质的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人文素质,增强他们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理解。
三、学时分配 章次
内容
学时数
课堂讲授学时
一
美国殖民地时期的文学 6
二
理性和革命时期文学 6
三
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学 6 6
四
现实主义文学 8
五
二十世纪文学 6
总学时数
四、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讨论、课后延伸阅读、观赏有文学作品改编的影片。
五、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试采取“平时考核”(占40%)与“闭卷考试”(占60%)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平时考核”主要包括学生作业和读书报告,主要考察学生查资料、归纳总结、比较评价等能力。“闭卷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测评学生的理解、判断、分析、综合等能力。考试时间按照教务处的统一安排。
六、参考文献:
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1版。
李宜燮,常耀信《美国文学选读》,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1版。
张儒林,《美国文学史》,甘肃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1版。
李公昭,《20世纪美国文学导论》,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版。
邓炎昌,《现代美国社会与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第1版。
史志康,《美国文学背景概观》,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版。7《美国文学阅读教程》程爱民,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8月。8《美国文学教程》胡荫桐、刘树森,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年8月。
七、教学基本内容 美国殖民时期的文学 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是学生掌握殖民时期的美国文学的特征,理解清教的历史渊源及思想内容和清教主义对美国文学的影响 2.教学具体内容: ⑴新大陆的发现。
⑵本土文学(印第安人的文学)
⑶清教的历史渊源,思想内容及对文学的影响。
⑷殖民时期的美国文学的总体特点,代表作家及艺术特色。
重点:本章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早期新英格兰文学及其清教主义思想对美国文学的影响。难点: 熟练掌握殖民时期的美国文学的总体特点,代表作家及艺术特色。第二章
理性和革命时期文学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十八世纪美国文学历史上的两个代表作家的创作生涯,人生观及价值观和他们的历史地位。掌握代表作品的主题思想,语言风格,同时结合注释,读懂选读作品,并掌握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培养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2.教学具体内容: ⑴背景简介
a.十八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及其对美国的影响 b.美国这一时期的变化 ⑵乔纳森·爱德华滋 a.生平简介
b.宗教思想及贡献 c.主要作品简介
⑶本杰明·富兰克林 a.生平简介
b.人生观及价值观。c.主要作品简介 ⑷选读作品讨论 a.主题
b.艺术特色
c.富兰克林的《自传》 d.节选部分内容概要 e.主题 f.艺术特色
重点:掌握美国革命时期美国文学的特征,理解启蒙运动对美国文学的影响。难点:运用所学的背景知识和这一时期的文学特点,分析两个作家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第三章美国的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学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基本特点和主要作家的文学主张和特点,理解欧文的《瑞普·凡·温克尔》,新英格兰超验主义,爱默生的《论自然》、霍桑的《红字》、麦尔维尔的《白鲸》、爱伦·坡的《乌鸦》、梭罗《沃尔登》、惠特曼及狄金生诗歌的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在于掌握这些作品的主题、写作手法和浪漫主义特色。2.教学具体内容: ⑴美国浪漫主义概述
a.产生的背景:国外/国内 b.特点
⑵华盛顿·欧文 a.生平
b.创作生涯
c.创作思想及其作品的艺术风格 d.代表作简介 ⑶詹姆斯·库伯 a.生平
b.创作生涯
c.创作思想及其作品的艺术风格 d.代表作简介
⑷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 a.生平
b.他的超验主义思想:哲学观及自然观 c.主要作品简介
d.创作思想及艺术风格 ⑸亨利·大卫·梭罗 a.生平
b.梭罗瓦尔登经历及意义
c.他的超验主义思想:哲学观,人生观及自然观 d.主要作品简介
e.创作思想及艺术风格 f.历史地位
⑹瓦尔特·惠特曼 a.生平
b.创作生涯
c.他的思想特点:民主思想,个人主义
d.他的诗作创作意图,思想感情及艺术特色 e.代表作简介 ⑺爱伦·坡
a.坡的生平及创作生涯
b.坡的短篇小说理论及其作品特点 c.坡的诗歌理论及其作品特点 d.坡在文学上开辟的新疆域 e评价
重点:本章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艾伦·坡, 爱默生,梭罗,霍桑,麦尔维尔,惠特曼等作家及其作品。
难点:掌握浪漫主义的文学观,浪漫主义的重要分支---超验主义,以及“天人合一”论并运用所学的超验主义产生的背景和主要思想,分析选读作品的思想及艺术特色。第四章美国现实主义文学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美国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及文化背景,掌握它的主要特点,意义。重点掌握本章所列的两个代表作家的创作思想,代表作品及其艺术风格。同时结合注释,读懂选读作品,并掌握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培养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2.教学具体内容: ⑴美国现实主义概述 a.产生的背景:
b.美国的南北战争及战后美国社会的巨大变化 c.特点
⑵威廉·豪威尔斯 a.生平
b.创作生涯
c.创作思想及重要性(文学批评思想和小说创作思想)d.代表作简介 ⑶亨利·詹姆斯 a.生平
b.创作生涯:早期/中期/晚期 c.小说的主题 d.小说艺术特色:“视角”与心理分析 e.文艺理论著作:《小说的艺术》 f.詹姆斯的“现实主义” ⑷马克·吐温 a.生平
b.创作生涯 c.代表作简介
d.他与其他现实主义作家的异同 e.作品中的地方色彩 f.马克·吐温的语言特色
重点:了解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点和主要作家,以及必然发展至自然主义文学的趋势。难点:本章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马克·吐温的《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及《加拉维斯县臭名昭著的跳蛙》中重要章节的主要内容,掌握其独特的语言特点和主题思想。美国二十世纪文学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二十世纪初期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现代诗歌的兴起,重点理解意象派的主张和代表作,庞德的《在地铁站》、《艺术》。掌握一战对美国的深刻影响,还要了解“喧嚣的二十年代”“迷惘一代”主要作家作品,阅读海明威、菲茨杰拉德、斯坦贝克的代表作品。难点在于理解美国南部的神话和南部作家的作品,掌握福克纳的《给艾米丽小姐的一朵玫瑰花》中所表现的神话对人的影响及引起的幻灭感。2.教学具体内容:
⑴
美国二十世纪背景简介
a.两次世界大战及美国社会的巨大变化 b.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对美国的影响 c.“爵士乐时代”与“迷惘的一代” d.时代特点 ⑵意象主义概述 a.特点
b.代表诗人
⑶爱兹拉·庞德 a.生平
b.创作生涯
c.庞德的诗歌理论艺术特色 d.代表作简介及艺术特色 e.影响
⑷ F·斯各特·菲茨杰拉德 a.生平简介
b.作品主题与艺术风格 c.主要作品简介
⑸欧内斯特·海明威 a.生平简介
b.作品主题与艺术风格。c.主要作品简介 ⑹威廉姆·福克纳 a.生平
b.创作生涯
c.创作思想及其作品的艺术风格 d.技巧方面的创新 e.代表作简介
重点:本章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一战对美国的深刻影响,重点了解“喧嚣的二十年代”“迷惘一代”主要作家作品,阅读海明威、菲茨杰拉德、斯坦贝克的代表作品。难点:难点在于让学生掌握现代派诗歌隐藏在形形色色形式下的共同点。并且理解美国南部的神话和南部作家的作品,掌握福克纳的《给艾米丽小姐的一朵玫瑰花》中所表现的神话对人的影响及引起的幻灭感。
第四篇:幼儿文学教学大纲
幼儿文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幼儿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 课时数:64 编写单位:五年高职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幼儿文学》是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内容为幼儿文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幼儿文学概说,幼儿文学的特征、功能及中外幼儿文学发展的基本状况)和幼儿文学的体裁分类一(包括文体介绍、欣赏及创作)。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教学首先应熟悉幼儿文学的基本理论,了解婴幼儿的生理、心理及语言特征,从而为后续的文学体裁及其代表作品的欣赏,创作的学习提供理论指导;其次是明确各章学习重点,拟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再次是结合各章后的“思考与练习”反顾学习,巩固学习的成果。与本课程相关联的课程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儿童教育学》、《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美术)》及《艺术欣赏》等。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幼儿文学》的课堂教学材料是《学前儿童文学》该书以幼儿文学和幼儿心理学理论知识为指导,以作品鉴赏为基础,突出专业基础课程特色。要求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要熟悉婴幼儿不同年龄段的生理、心理及语言发展特点,有选择性地讲解一些符合不同年龄婴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思想性、艺术性结合较为完美的作品,同时应积极开展课堂研讨活动,从互动中加深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理论及内容的理解。文字主教材内容含量较大。在教学过程中,建议引导学生认真、反复地研读教材,弄懂教材中的主要内容。注意利用相关媒体教材,注意利用教学网络加强教与学的沟通。做好规定的练习题,及时复习巩固已学到的知识。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 幼儿文学基本理论 教学要求:了解幼儿文学的概念。认识幼儿的生理、心理及语言特点。教学内容: 第一节 幼儿文学概说 儿童文学的三个层次。幼儿文学的概念。幼儿文学与幼儿读物的关系。第二节 幼儿接受文学的特殊性 幼儿的心理发展 特征。文学的特殊方式。幼儿文学的本体特征 浅语的艺术。启蒙的文学。诗性的文学。快乐的文学。第三节 幼儿文学的美学特征 稚拙美。纯真美。质朴美。第四节 幼儿文学的功能 教育功能。文化功能。
第二章 儿歌 教学要求:了解儿歌的起源与发展,掌握儿歌的分类及传统儿歌的功能与特点。教学内容: 第一节 儿歌概说 儿歌的概念。儿歌的发展概况。儿歌的功能。第二节 儿歌的特征 节奏。音韵。语言。内容。情趣。主题。第三节 儿歌的分类及传统艺术形式 摇篮曲。问答歌。连锁调。数数歌。游戏歌。颠倒歌。谜语歌。字头歌。时序歌。绕口令。第四节 儿歌的创作 积累素材。立意。语言。节奏和韵律。情趣。表现角度。艺术形式。表现手法。
第三章 幼儿诗 教学要求:了解幼儿诗的概念及发展情况,掌握幼儿诗的语言特征与艺术表现形式。教学内容: 第一节 幼儿诗概说 幼儿诗的概念。幼儿诗的发展概况。幼儿诗与儿歌的区别。第二节 幼儿诗的特征 情感。节奏韵律。意境。想象。构思。语言。第三节 幼儿诗的分类 幼儿抒情诗。幼儿叙事诗。幼儿童话诗。幼儿讽刺诗。幼儿散文诗。幼儿题画诗。幼儿寓言诗。第四节 幼儿诗的创作
第四章 幼儿童话 教学要求:了解幼儿童话的概念、源流与发展,掌握童话的特点和分类。教学内容: 第一节 幼儿童话概说 童话的概念。幼儿童话。童话的起源。童话的发展概况。第二节 幼儿童话的特征 艺术幻想。表现手法。类型化与拟人。叙事方式。
第五章 幼儿故事 教学要求:了解幼儿故事的概念,掌握幼儿故事的特征与创作原则。教学内容: 第一节 幼儿故事概说 第二节 幼儿故事的特征 现实针对性。故事单纯。幼儿生活情趣。语言口语化。第三节 幼儿故事的分类 幼儿民间故事。图画故事。文字故事。生活故事。历史故事。人物故事。动物故事。第四节 幼儿故事的创作 幼儿故事的创作要求。创编幼儿故事的方法。第五节 儿童小说与幼儿故事的区别
第六章 幼儿图画故事 教学要求:了解幼儿图画书的概念及主要特征,了解幼儿图画书的分类以及创作原则。教学内容: 第一节 幼儿图画书概说 幼儿图画书的概念。幼儿图画书发展概况。幼儿图画书的功能。第二节 幼儿图画书的特征 形象的直观性。整体的传达性。画面的趣味性。第三节 幼儿图画书的分类 第四节 幼儿图画书的创作和改编 绘画要求。文字要求。
第七章 幼儿散文 教学要求:了解幼儿散文的概念,掌握幼儿散文的特征与分类。教学内容: 第一节 幼儿散文概说 幼儿散文的概念。幼儿散文的发展。第二节 幼儿 散文的特征 贴近幼儿生活。表现童心童趣。语言活泼流畅。第三节 幼儿散文的分类 幼儿叙事散文。幼儿抒情散文。幼儿写景散文。幼儿知识散文。幼儿童话散文。第四节 幼儿散文的创作
第八章 幼儿戏剧 教学要求:了解幼儿戏剧的概念与发展,掌握幼儿戏剧的特征与分类。教学内容: 第一节 幼儿戏剧概说 幼儿戏剧的概念。幼儿戏剧的历史和现状。第二节 幼儿戏剧的特征 游戏的娱乐性与集体参与性。富有儿童情趣的戏剧冲突。语言动作化、形象化。人物性格鲜明。第三节 幼儿戏剧的分类 幼儿话剧。幼儿歌舞剧。幼儿戏曲。幼儿木偶剧。第四节 幼儿戏剧的创作和改编
第五篇:唐文学教学大纲
第四编 唐代文学
教学内容
主要介绍唐代文学发展的概况。
唐代文学全面繁荣的原因包括客观的社会原因和文学本身发展的原因两个方面。唐代文学一般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发展时期。初唐是唐文学繁荣的过渡时期,主要进行诗风的革新运动。盛唐时期诗歌达到繁荣的顶峰,出现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更有李白、杜甫双峰并峙。中唐是唐代文学的又一高潮时期。出现两大文艺运动:白居易倡导的新乐府运动和韩愈、柳宗元为代表的古文运动。诗坛流派众多,传奇创作达到成熟和鼎盛阶段。晚唐文学有所衰落,但出现了李商隐、杜牧这两位杰出的诗人。此期小品文也很有成就。
五代十国时期,开始流行新的诗歌形式--词。温庭筠和李煜是晚唐五代成就最高的词人。
第一单元 初唐盛唐诗歌
(一)本单元教学目标
1什么是“初唐四杰”;“初唐四杰”的诗歌特点; 2.什么是边塞诗派,什么是山水田园诗派; 3.赏析《春江花月夜》;
4.陈子昂的诗歌革新理论及其诗歌成就。2.比较高岑边塞诗之异同。3.比较王孟山水田园诗之异同。
(二)知识点和教学内容 1.“初唐四杰”及其诗歌。2.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评析。
3.陈子昂的革新理论和诗歌创作《登幽州台歌》。4.盛唐边塞诗和山水田园诗兴盛的原因。5.高适的生平概况。6.岑参的生平概况。
7.王维的生平、思想及诗歌创作《山居秋暝》。8.孟浩然与盛唐其他诗人的诗歌创作。9.高适《燕歌行》。
第二单元 李白与杜甫
(一)本单元教学目标 1.李白的思想性格。
2.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精神的主要特征。3.李白诗歌的艺术特点。4.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5.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
6.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7.背诵积累李白和杜甫的部分选诗。
(二)知识点和教学内容
李白是继屈原后的又一座浪漫主义高峰,是时代哺育出来的歌手。重点讲授诗歌的浪漫主义精神和艺术成就。1.李白的生平及思想。2.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精神。
3.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4.李白的诗作:《蜀道难》《将进酒》《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子夜吴歌》
5.杜甫的生平和思想。6.杜诗的思想内容。
7.杜诗的艺术成就。
8.杜甫的诗作:《望岳》《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阳楼》
第三单元 中唐晚唐诗歌
(一)本单元教学目标
1.掌握韩孟诗派及其诗歌主张
2.分析韩愈、孟郊、李贺等人诗歌的艺术特点 3.掌握刘禹锡、柳宗元等人的诗歌风貌 4.试述“小李杜”不同的诗歌风格 5.分析掌握晚唐诗歌的特点。
(二)知识点和教学内容
中唐诗是唐诗的又一个高潮,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贞元前处于创作萧条不振的时期,贞元元和年间又出现新的繁荣局面。中唐时期诗歌流派众多,主要讲授上述诗人诗派的创作持点。唐诗发展到晚唐,不复有盛、中唐的繁荣景象。本章讲授以“小李杜”为代表的晚唐诗歌的基本风调,重点在于分析杜牧、李商隐的诗歌创作及其与时代的关系。1.元结、顾况诗歌的特点。元结的诗歌是白居易新乐府运动的先声。
2.刘长卿和韦应物创作广泛,都擅长山水诗,善于描写山水景物,表现隐逸情趣。语言清新秀美,风格高雅闲淡。4.李益以写边情、宫怨著称。
3.“大历十才子”多写唱和应制之作,诗风平庸,艺术技巧比较高。钱起、卢纶稍可称道。
4.韩孟诗派的代表韩愈、孟郊、贾岛等人的创作风格及选诗。5.刘禹锡和柳宗元是革新派的诗人。
6.李贺是诗坛“鬼才”,其诗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7.了解杜牧的生平。
8.掌握杜牧的诗歌类型:政治诗、咏史诗、风景抒情诗几类,七绝尤为称道。
9.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分析李商隐的艺术成就,背诵掌握其选诗。
第四单元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一)本单元教学目标 1.什么是“新乐府运动”;
2.白居易的诗歌可分为哪几类,各类代表作分别是什么; 3.《长恨歌》与《琵琶行》的赏析。
(二)知识点和教学内容
新乐府运动是中唐时期一场重要的诗歌运动。本章讲授新乐府的概念、新乐府运动的指导思想和几位主要成员的诗歌创作。重点内容是白居易的诗歌。
1.白居易的生平和思想。2.白居易的文学主张。3.白居易诗歌的思想艺术性。
第五单元 韩愈柳宗元与唐代古文运动
(一)本单元教学目标
1.掌握什么是古文运动,古文运动的理论主张; 2.掌握韩柳的古文创作状况。3.赏析背诵韩愈的《师说》。
(二)知识点和教学内容
本章讲授古文、古文运动的概念、古文运动的发展过程,在中唐出现的原因,古文运动的指导思想。重点讲授韩愈、柳宗元的散文创作。1.古文的概念及古文对抗骈文的发展过程。
2.韩愈、柳宗元古文运动的指导思想:主张文道合一;强调作家的修养;反对因袭,主张独创。
3.韩愈是古文运动的领袖。韩愈散文的思想艺术性、分类及代表作品。
4.柳宗元散文的分类及代表作品。
5.重点文章韩愈的《师说》;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杜牧《阿房宫赋》。
第六单元 唐代传奇
(一)本单元教学目标
1.掌握什么叫“唐传奇”,唐传奇的体制特点;
2.分析唐传奇发展阶段及各阶段传奇的创作呈现出的特点; 3.分析唐传奇的艺术特点。4.选文赏析。
(二)知识点和教学内容
本章讲授唐代小说发展的整体概况和对后代文学的影响,重点介绍盛、中唐传奇。1.奇”这一名称的来由。传奇繁荣的原因。传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小说已成熟。宋人洪迈把唐代的诗歌和小说,并称为“一代之奇”。
2.唐传奇发展的三个时期及每时期的特点。3.传奇在思想和艺术上的成就。
4.赏析:白行简《李娃传》;元稹《莺莺传》;蒋防《霍小玉传》。
第七单元 唐五代词
(一)本单元教学目标 1.掌握唐五代词在体制的特点; 2.掌握“花间词派”的定义及特点; 3.赏析李煜词并分析特点。
(二)知识点和教学内容
1.新的诗体“词”在晚唐五代的成熟概况 2.温庭筠的创作、花间派的风格特点 3.李煜的生平与词作的关系。
4.赏析: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李煜《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帘外雨潺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