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式区域促进小班幼儿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

时间:2019-05-15 07:27: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家庭式区域促进小班幼儿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家庭式区域促进小班幼儿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

第一篇:家庭式区域促进小班幼儿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

家庭式区域促进小班幼儿主动学习的实践研究

摘要:

为幼儿活动创造宽松的家庭式区域环境,让每个幼儿都主动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支持和引发幼儿在平等、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参与活动,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发现主动建构有关的知识经验。这也体现了师幼互动、生生互动、生境互动的价值所在,因此幼儿区域环境创设需要切实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关键词:

区域环境

宽松

主动学习

一、问题的提出

(一)小班幼儿的情感需求

对4岁的小班幼儿来说,他们进入幼儿园,是离开父母、离开单纯、熟悉的家庭生活环境,进入了一个复杂、陌生的全新社会性集体环境,无论从心理还是生理,都是一个重大的环境转变,这种无形的环境压力对小班幼儿是十分巨大的。因此,环境应最大化地与家庭接轨,营造一种轻松、方便、安全、家庭式的环境,并帮助孩子尽快地喜欢、适应这个新“家”——幼儿园,因此“亲爱儿童,满足需求”,首先要重视幼儿的情感关怀,强调以亲为先,以情为主,关爱儿童,赋予亲情,满足幼儿成长的需求。

(二)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

1、创设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的环境促进幼儿身心和谐

儿童心理学家的研究告诉我们,4岁左右幼儿发展特点是生长发育快,直觉行动思维,但动作协调性差,有较深的依恋情结,以自我为中心,情绪不稳定。小班孩子的这一年龄特点,决定了小班幼儿的生活、游戏、运动、学习是融合在一起的,而良好的、适宜的环境是孩子喜欢的环境,也是激发孩子行为的主要动因。孩子在自己喜欢的环境中,才会有相应的行为跟进,而后在与环境的积极互动中,积累经验,快乐成长。因此创设家庭式的区域环境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是孩子喜欢的,能够更大程度上促进小班孩子身心和谐发展。

2、运用符合小班幼儿学习特点的教学手段促进幼儿主动学习

在我们用《纲要》的精神审视幼儿园教育现状后,发现了原来习以为常的一些做法的弊端。

(一)营造温馨、宽松的家庭式氛围

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他们最早接触、最熟悉的环境就是家庭。由于年龄小,对家人非常依赖,因而从家庭中走出,来到陌生的幼儿园,会有一个害怕——焦虑——稳定——适应的过程。因此要从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出发,营造安全、温馨、动态的家庭式环境。

1、创设温馨、安全、自由的家庭式区域环境(物质环境)

在班级环境创设上,我尝试营造一种家庭式的氛围,宽松、安全、和谐、温馨,让孩子能自由随意地活动,体验“家”的快乐,感受情感的温暖。像新进小班的孩子,初次与家人分离,从家庭到幼儿园,大多数要经历或长或短的分离焦虑过程,他们大多通过非语言的方式——哭闹,来宣泄。而小班的孩子刚从一个小家庭的环境转入陌生的大环境里,对于陌生的环境总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和不安全感,就容易“沉默寡言”,不愿意参加活动。

案例:张梓嫣刚入园时,情绪很不稳定,可是每次只要让她到区域里去玩,张梓嫣马上就不哭了,在娃娃家里坐坐、抱抱小靠垫、抱抱娃娃还对着娃娃安慰自己:“我不哭,外公会早点来接我的”慢慢地张梓嫣在区域里玩的时候喜欢和小朋友们一起说说、玩玩了。因此,创设一个温馨的“家”的环境,对于小班的孩子尤为重要。

分析:班级里的区域设置是开放式的,像“家”一样有床,有靠枕,有餐厅,区域与区域之间相互打通,就像“家”一样的可以随意走动、玩耍,能让幼儿感到像家一样的熟悉,自然而然能让幼儿产生安全感。而且温馨、自由的区域也能帮助幼儿更好的适应幼儿园这个新环境,减少幼儿的分离焦虑。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也就乐意与同伴相互交流了。

2.营造亲近、温柔的交流方式。(心理环境)

小班孩子刚从妈妈的保护伞下出来,尤其显得稚嫩。这就需要教师充当妈妈的角色。

首先,注意要轻声地对孩子讲话,让孩子逐渐感到一种亲切感。与孩子交流时,可以蹲下来搂着孩子,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并且与孩子轻声细语地说话。

其次,注意说话要慢节奏。小班孩子注意力不易集中,理解能力差,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慢慢讲话,让孩子仔细听,让孩子听得清,听得懂。

面包袋包糖果

糖盒包装饼干

2、材料层次分明:材料投放层次分明能够满足不同能力幼儿的需求,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以及能力程度选择活动操作材料。

案例:快乐手工区里,小朋友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剪了很多的面条、薯条,在此基础上,老师把幼儿剪的薯条、面条投放到礼品包装店,让小朋友开始包转面条、薯条。在包装店里老师根据能力的不同,投放了两种不同的包装盒,一种是按颜色一个维度包装的;另一种是按照颜色和数量两个维度来包装。

按颜色一个维度

按颜色、数量两个维度

3、材料调整及时:区域材料的调整可以及时跟进幼儿能力的发展,促进幼儿能力的不断提高。同时也能够让幼儿对区域活动始终保持兴趣,乐意自己主动、积极的投入到区域活动中。在此过程中感受到自己在区域活动中的进步,体验其中的成就感,进一步刺激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意愿。

案例:学期初期根据幼儿的能力水平和发展要求,我们在快乐手工区投放剪薯条(剪长短直线)、剪面条(长短曲线)的区域活动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活动幼儿对于剪长短直线、曲线的能力已经明显提高,有的幼儿已经剪的很好,小朋友对活动的兴趣也慢慢减弱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及时调整区域内容,把剪薯条调整成剪饼干(各种不同的形状),幼儿的兴趣马上又被调动起来,大家都主动要求去快乐手工去做饼干师傅。

使幼儿更快适应幼儿园。

2、在家庭式区域活动中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幼儿的学习兴趣、尝试、探索的欲望得到充分激发。

3、同伴之间形成良好的交往氛围和交往方式,在此基础上幼儿的交往能力得到发展。

4、通过各种不同的角色体验,幼儿角色意识得到的发展。

二、教师层面:

1、探索了一种新型的小班区域活动创设的形式和方法,对小班家庭式区域的内涵和特征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成为培养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一个有效途径。

2、积累了小班区域创设的实践经验,对于小班区域活动的创设、材料的投放有了更多的教学经验。参考文献:

1.《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性探索能力》焦婷.[J].学前教育研究.2006(03)2.《上海市0——3岁教养方案》

沪教委基〔2003〕66号文件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年第一版

4.《 学前教育学 》

阎水金

1997.5

第二篇:小班角色游戏中促进幼儿积极情绪情感的实践研究

基于幼儿体验分享的角色游戏重构的实践与研究

——小班角色游戏中促进幼儿积极情绪情感的实践研究 我们都知道,“幼儿期是游戏期”。学龄前的儿童对于模仿成人活动、反映他(她)熟悉的周围生活有着相当浓厚的兴趣,这就使得幼儿园角色游戏的产生成为一种必然。

我们幼儿园非常注重体验分享的理念,而对于小班的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主要体验分享些什么呢?“积极的快乐的情绪情感的体验”。如何来帮助幼儿获得呢?主要是通过各种感官,如:看、摸、闻、尝等不同的方式帮助幼儿获得情绪情感体验。

角色游戏做为幼儿一日活动中重要的一个内容在过程中培养幼儿积极的情绪情感尤为重要,其实幼儿积极的情绪情感包括两个方面:对人的积极情感、对社会的积极情感。我们的孩子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生活在这个社会里,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爱憎分明,是我们角色游戏中重要的教育内容。之所以这么说是角色游戏本身性质所决定,角色游戏就是幼儿模仿成人活动、反映社会以及人际关系的游戏。

那么角色游戏中如何培养幼儿积极的情绪情感呢?如何带领教师在指导幼儿的角色游戏中朝着培养幼儿积极情绪情感的方向去研究呢?我们的老师是不清晰、也没有方向的。于是前期我们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设想,以下是我对本课题研究的一个汇报。

一、前期的思考和准备 1.确立研究重点和方向(1)组建课题核心组:成员

(2)学习总课题报告,确立研究参考书籍

我们课题核心组的成员先对总课题报告进行全面的学习,然后确定以下资料做为此课题研究的参考书籍《儿童游戏通论》、《幼儿园角色游戏指

导手册》、陈善娥培训讲座《幼儿园自主性游戏——角色游戏的观察与指导》、《朱幼课程目标——游戏目标》、《课程实施方案——体验分享目标》、《创造性游戏指导手册》。

2.确定子课题的研究名称与内容

(1)子课题名称:《角色游戏中促进幼儿积极情绪情感的实践研究》(2)研究线索:确立一个重点研究的主题(娃娃家、美食店等)——分析该主题下幼儿体验分享的目标——研究达成目标的策略和方法(环境、材料、交流分享、老师观察与指导)

(3)研究内容:

 小班角色游戏体验分享的目标  优秀角色游戏案例

 促进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获得积极情绪情感的策略和方法(环境、材料、指导、交流)

3.确立子课题的研究形式(1)理论学习

教师要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积极的情绪情感,必然需要对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年龄特征、教育目标及游戏在幼儿情感发展中的作用有所了解和感悟,才能够在角色游戏的实践中培养幼儿积极的情绪情感,所以我们进行了以下学习:

 朱幼课程目标中游戏目标的学习、课程实施方案中体验分享目标的学习。通过这些大方向目标的学习让老师们清晰我们朱家角幼儿园体验分享的理念,使教师们将体验分享的理念渗透于角色游戏中乃至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

 小班幼儿角色游戏年龄特征、教育目标的学习。帮助教师能够把握本年龄段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从而有效的开展角色游戏。

 什么是情绪情感、游戏在幼儿情感发展中的作用有哪些,游戏对幼儿

情绪情感发展有哪些积极意义,这些也都必须通过理论的学习帮助教师清晰,让老师们在有一定的理论积淀的基础上去指导幼儿的角色游戏、通过角色游戏来培养幼儿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2)实践观摩

将所学的理论应用到实际的班级角色游戏中,通过各班角色游戏展示,重点从幼儿的游戏状态、材料的投放、教师的指导策略及分享交流的内容进行认真观摩,并通过交流研讨分析材料、指导策略及分享交流内容对幼儿积极情绪情感培养的作用。

(3)专家指导

有时组长的组织学习可能视角不够广,讲述不够生动和详细,所以为了提高我们研究教师在角色游戏领域方面的专业知识,我们还聘请了区教研室的陈善娥老师进行角色游戏的专项讲座,让我们老师从理论、实例中进一步感受如何去指导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

二、研究过程

1.调整游戏时段,确保游戏的顺利研究

 原先:我们班级的角色游戏是放在早上来园时间段的,一段时间角色游戏组织下来,发现幼儿陆续的来园,老师又要接待来园的幼儿,根本无法集中的去观察和指导幼儿的游戏,而且游戏前也没有集中的交流,因此孩子们的游戏中比较随意、游戏水平提升较慢,游戏的情节也没有进一步的拓展。

 调整:针对这样的状况,我们将角色游戏的时间与下午个别化学习的时间进行了对调,角色游戏放在下午之后,游戏前老师可以先和孩子们进行一个集中的交流,让孩子们带着一定的游戏主题去进入角色游戏,这样一来,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角色意识更强了,游戏也有了一个主题,班级的角色游戏一下子变生动了,孩子们角色游戏的积极性也更高了,角色游戏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2.自学相关角色游戏书籍,明确角色游戏阶段目标和指导要点 自学《幼儿园角色游戏指导手册》、《创造性游戏指导手册》,通过自学,让老师明确小班不同阶段可开展的主题有哪些?梳理:各主题下的价值取向,指导要点,形成一份学习资料,也是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依据。

3.自拟本班各角色游戏主题下体验分享目标,了解教师对相关的内容的内化程度

每个主题下到底发展幼儿什么?(目标)教师是模糊的,所以我提供了自学的平台(《朱幼课程目标——游戏目标》、《课程实施方案——体验分享目标》),效果怎么检验,怎么内化,所以输出,设计了一张表格,让老师尝试自拟。

4.核心组分析教师梳理的内容,调整并确立典型游戏主题区域的体验分享目标

组长怎么判断教师梳理的目标是否适宜,最终梳理出适宜小班角色游戏体验分享目标,由于组长自身能力的有限,需要借助核心组的共同商讨,于是核心组通过几次思维碰撞,最终梳理出娃娃家及服务类游戏主题下的体验分享目标。

5.组织学习梳理后的体验分享目标、以实践观摩的形式进一步深入研究

(1)思想上储备好了,实践中要进一步验证,于是指导教师围绕体验分享的目标进行材料的调整、指导方法的调整及分享交流内容的调整,并通过实践观摩共同研讨进一步分析、改进。

(2)实践观摩中的问题:

有目标、有话题,但是教师在研讨中不聚焦目标和研讨话题,研讨的过程往往一盘散沙,研讨的点很多,没有办法聚焦。

(3)自我反思:没有给老师观察的方向和方法  观察方式的调整

原先观摩班级角色游戏时老师们可以随意看、扫描法、定点法都可以,虽然观察全面了,但深入性不够,个体对问题的分析是流于表面的——定点,有针对性、要求更加明确,让教师记录孩子的实录,有了观察的指标,但由于观察指标比较笼统,老师的分析也是流于表面——不但定点、还根据观摩人员的特长进行分角度观摩,这个人可以观摩材料的研究,另一个是对情绪情感的研究。 观察工具的调整

从原有只有研讨话题——有过程性提示,比较笼统——把观察中的要点和方式方法都写进去了。

(4)表格用了之后的好处:

观察的点更聚焦了,分析的角度更明确、更深入了,更关注孩子的游戏、他们的情绪体验,我们的指导策略是让孩子更多的关注生活,迁移生活中的点滴经验,为孩子获得游戏的快乐,积极情感服务的,而不是让孩子玩我们的游戏,教会孩子怎么玩?怎么扮演更像?评价幼儿游戏的角度不断发生转变,以前总是找问题,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现在我们找的是“快乐一刻”,让孩子分享自己的积极情绪,快乐的缘由,即使是问题,也更多的让孩子帮助孩子,而不是老师帮助或教给孩子。

实施一段时间后孩子们的游戏有了很大的改观:幼儿参与角色游戏的积极性更高了,每天都盼望着角色游戏时刻;游戏中幼儿更会关心、爱护他人了;孩子们开始使用礼貌用语进行交流,出现了更多的文明用语;游戏中看到的是每一个孩子忙碌的身影,开心的笑脸。

三、实践研究

(一)我们的收获 1.教师和幼儿的转变

观念和行动上的改变:原来,孩子的游戏状态不佳,我们会在孩子身上找原因:孩子玩不来是孩子小,没有经验不会玩,孩子笨,教了半天不

会玩,也会在学校层面找原因,提供的材料太少,教室空间太小了,甚至会认为家长不配合。

通过研究发现,孩子其实都会玩,他们在游戏中总能找到让自己快乐和满足的源泉,只是我们不懂得去欣赏和分享,对小班孩子游戏的要求太高,以至于让孩子玩我们设定的,和生活实际完全契合的游戏(仿真度很高),如小医院的游戏,我们总是教孩子有病人来看病,他今天咳嗽,我们应该先要请病人挂号、再请医生给病人看病,咳嗽的病人必须用听诊器听一听、再量体温、再看喉咙、再配药打针或挂盐水,让孩子们玩程式化的游戏。

现在我们了解到:当我们更多的关注孩子在游戏中的积极情绪情感,并通过我们的分享交流与之放大,我们发现孩子越来越爱游戏;当我们不再纠结于结果和规则的时候,我们突然发现,其实孩子很会玩游戏,总会有这样那样的想法;当我们把游戏中的问题抛给孩子去互相解决的时候,孩子的游戏会更独立,更有创造性;当我们学会适当的等待,不急于扩充游戏情节,而是让幼儿慢慢积累生活经验的时候,我们发现孩子的游戏情节自然而然会丰富起来的。

2.目标的梳理

通过核心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及实践观摩的不断调整,我们梳理出了娃娃爱及服务类游戏主题下的体验分享的目标:

 娃娃家主题下体验分享的目标:培养幼儿爱家人的情感;学做爸爸、妈妈,体验做大人的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 服务类主题下体验分享的目标:喜欢所扮演的角色,积极模仿老板收银、服务员招待客人的行为,体验为他人服务的快乐;能够与同伴友好互动,有买卖交往的愿望和意识,体验参与买卖游戏的快乐。3.组织的策略方法

根据角色游戏体验分享的目标在组织的策略上我们也进行了调整,幼

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我们教师更多的是以观察者的身份观察幼儿的游戏,不过多少介入幼儿的游戏。

当幼儿的游戏出现问题需要帮助时我们老师更多的会以角色的身分介入,以减少对幼儿游戏的破坏性,使幼儿的游戏能自然的发展。

每次游戏结束我们都会抓住幼儿游戏中积极、快乐的点进行分享交流,让所有孩子共同体验游戏中快乐的、积极的情绪情感,为幼儿后续的游戏提供支持,对于游戏中的问题我们也会在交流分享中通过和孩子们共同讨论想出进一步解决的办法,同时根据幼儿的交流及时的跟进和调整材料以支持幼儿的进一步游戏。

4.教师的案例收集

通过一次次的观摩、交流、研讨,老师们对于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积极情绪情感的思路也越来越清晰了,老师们在自己的实践中也有各自的收获和想法,并撰写了生动的角色游戏案例,这些案例中有的是关于角色游戏中材料的提供的、有的是关于角色游戏讲评的、有的是关于角色游戏指导方法的,但都是紧紧围绕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积极情绪、情感的研究展开的。以下是收集的教师撰写的各类案例:  案例一:我很忙

实录:四个孩子,他们分别当了一个娃娃家中的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妈妈在为宝宝穿衣服,然后把宝宝放在了推车里。爸爸说:“我来烧菜,你去买点菜。”妈妈推着宝宝走了。爷爷坐在桌前玩电脑和玩具。奶奶就在洗衣服,折叠衣服。爸爸叫奶奶帮忙洗菜,奶奶说:“你去叫爷爷,我忙着呢。”爷爷没有反应,我对爷爷说:“我今天来你们家做客吧。”爷爷就马上去倒茶给我喝,然后帮爸爸洗菜了。而奶奶开始为另外一个宝宝洗澡换衣服了,直到妈妈回来,爸爸和爷爷烧好菜了,大家坐在一起吃饭了。

皮皮家 暖暖家 分析:娃娃家中的孩子渐渐有了角色意识,他们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事情,而且愿意做这些事情。幼儿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他们对一切都很好奇,想自己尝试。他们想自己吃饭、穿衣,有自己的想法。教师以客人的身份参与游戏,让幼儿充分感受到游戏中角色的意识,并享受到参与角色游戏的快乐。他们在娃娃家中尝试独立完成一些事情,比如自我服务中的洗手、吃饭、拿茶杯取水、挂衣服等。游戏活动中自己取放玩具、整理活动用品等,给孩子独立自主的机会,完成一些事情的过程中,体验其中的快乐,激发积极的情绪情感的产生。 案例二:能干的理发师

实录:诗颖走进了理发店,因为还没有客人,她就对着“娃娃头像”,仔细端详了一番,“妹妹,我给你卷个头发吧。”然后拿起一条卡纸将两头粘住,贴在了娃娃的头上,随后又拿起了一条卡纸重复刚才的动作,一会娃娃头上装满了彩色的卷头发。一旁的“理发师”孙新乐则将剪好的长条形的卡纸撕成一段一段的,我好奇的走过去问:“你在做什么发型啊?”乐乐抬起头看了我一眼说:“这个娃娃是弟弟,头发是短短的。”

分析:由于前期开展过“漂亮妈妈”的集体活动,让孩子们尝试为妈妈设计过不同的发型,孩子们已经了解了几种简单的发型的做法,比如用毛线、卡纸既可以做直发也可以做卷发。我们在理发店中投放了“卡纸、毛线”等半成品材料,没想到孩子们很快派上了用场,从游戏过程来看,孩子们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做漂亮的头发,但是这个游戏中最让我惊喜的是乐乐的创意,其他几位小朋友做的发型都是我们以前尝试过的,而且都是长长的、适合妹妹的发型。而乐乐能抓住弟弟头发的特征,将卡纸变短然后粘贴,做成一个帅帅的短发。简单的半成品材料的投放不仅丰富了幼儿游戏方式、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更是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可见,角色游戏中材料投放的种类、投放的时机等都会给幼儿的游戏行为带来影响,我们应认真观察幼儿的游戏,并根据幼儿的游戏情况不断地跟进、调整材料,使幼儿在游戏中能不断地获得新的游戏体验,从而不断激发出幼儿积极的情绪情感。 案例三:娃娃家的好妈妈

实录:一天在娃娃家游戏中,娃娃家的妈妈先是在家中为娃娃洗澡、抹香香,穿衣服,衣服穿好后,妈妈将娃娃抱进童车,又叫来娃娃家的爸爸给娃娃的奶瓶里装满水,然后爸爸妈妈推着娃娃车去了大舞台,让宝宝看表演,在看表演的过程中妈妈时不时的有拍拍哄哄娃娃、喂娃娃喝水的行为;接下来几天的游戏中妈妈又出现了带着娃娃去看病,并将配的药带回家喂给娃娃吃;带着娃娃来到肯德基吃东西,妈妈除了自己吃,还伴有喂娃娃吃薯条、汉堡等行为。

分析:近段时间一直围绕娃娃家的好爸爸、好妈妈在进行交流分享,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游戏的情节也越来越生动,孩子们开始将自己在生活中的经验在游戏中再现。因此做为老师我们应认真地观察幼儿的游戏,及时地将幼儿游戏中精彩的片断记录或拍摄下来,并通过交流分享把幼儿的游戏情节再现,把个体的游戏经验变为集体的经验,并通过讨论、交流,不断拓展幼儿游戏的内容,让全体幼儿通过一次次的交流分享不断地拓展游戏经验,这样不仅提升了班级幼儿整体的游戏水平,也让每一个孩子体验到了角色游戏带来的快乐,做到了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积极情绪情感的体验。

从老师的案例分析中可以看出对于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从积极情绪情感的培养去实践的思路是正确的,对于幼儿的游戏我们不在追求结果,而是更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积极情绪情感的体验。

(二)后续研究的方向

对于“角色游戏中促进幼儿积极情绪情感的研究”我们才实践了一学期,我们实践的每一位老师都在努力尝试指导观念的改变、讲评方式的改变,但观念的真正转变是需要一段过程的,只有每一位老师将新的观念转变为自己的行动,我们的研究才会进一步深入,对于幼儿角色游戏的指导才能真正做到彻底的改变。因此在后续的研究中我们还需要:

1.大量积累实践的经验,将理论与实际结合,不断积累交流分享的案例,特别是一些好的交流分享的案例,通过好的交流分享案例的交流研讨,为教师们指导幼儿角色游戏提供支持,使教师们在相互学习、借鉴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角色游戏的指导水平。

2.围绕积极情绪情感的研究,角色游戏材料推进的策略是很重要的,如何根据幼儿的游戏状况调整和跟进材料,何时跟进材料、怎样跟进来推进幼儿的游戏水平,这些都是我们接下来研究的重点。

3.围绕积极情绪情感的研究,教师的交流分享尤为重要,每个角色游戏主题我们可以抓哪些交流分享的点,如何去交流分享才能有效地围绕积极情绪情感的体验分享目标,这些也是我们后续研究的重点。

角色游戏是幼儿最最喜欢的游戏,大家都说“没有游戏的幼儿园不是真正的幼儿园,不会指导游戏的老师不是个好老师”,因此做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在幼儿角色游戏中,既要尊重幼儿游戏的意愿,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效的指导幼儿的游戏,引领小班幼儿走进角色游戏世界,充分享受游戏的快乐,进而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积极的情绪情感的体验。

第三篇:幼儿小班12月区域活动

小班12月份区域活动

时间:2016、11、28--2016、12、23

一、教师重点指导区:

活动内容:美工区:《种子造型》、《沙画》等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各种种子制作动物造型,丰富幼儿想象、创造力。

2、培养同伴之间的合作能力。活动准备:

收集5种豆豆、种子贴成的动物图片、牙签、硬板纸、胶水等 指导要点:

一、引入课题

1、出示几种常见的种子,(已经对种子有初步的了解)让幼儿加深印象。

师:小朋友看,这是什么?(红豆、绿豆、豌豆、黄豆、蚕豆……)

师:对,我们把这些种子宝宝养在水里或者埋在泥土里,它们不仅可以发芽,长成各种各样的植物,而且我们还可以让它变魔术呢!你们想不想看一下,老师把种子宝宝变成了什么呢?

2、师出示范例。

1)师:小朋友看,老师用种子宝宝变成了什么?(青蛙、小鸡、小鸭等)

2)幼儿仔细观察每个小动物都是用哪些种子制作而成的。

二、教师示范制作步骤

1、师示范制作,要求幼儿使用牙签时注意安全。

2、师:小朋友想用种子宝宝来变什么呢?(师利用动物图片启发幼儿想象)

三、幼儿制作。

教师指导并鼓励幼儿大胆而仔细制作,引导幼儿相互讨论、交流。

四、展示作品,教师讲评。

请幼儿谈谈自己是利用哪几种种子宝宝制作而成的。

二、幼儿自选区域:

语言区:《小狗汪汪》 音乐区:《走路》 操作区:《拼动物》《尾巴配对》 数学区:《点数》 结构区:《动物园》

活动反思:

时间:2016、11、28--2016、12、2

老师在美工区里投放各种材料《种子造型》、《橡皮呢》等让幼儿选择玩,我们的孩子对这个非常感兴趣,有一部分孩子选择了这个区域,特别是男孩子。但真正了解这个区的玩法不多,每次都能听到孩子的争吵声,老师得去评理呢。要不有个别幼儿一会儿玩种子造型,一会儿玩橡皮呢,根本没专心。对于这种情况我们两个老师的策略是下次区域材料不要放的过多,只要放一两种,其余的幼儿可以在旁边观看,鼓励观看者轮流玩,享受成功的喜悦。

活动反思:

时间:2016、12、5--2016、12、9 这次我们两位老师放手让孩子自由创造,自己动脑,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有时老师只需要轻轻一引导,孩子们就能领悟,应该给孩子们多一点的发展空间,让幼儿在区域里轻松、快乐的玩,可在遇到困难时,又容易放弃或转移活动。

活动反思:

时间:2016、12、12---2016、12、16 两位老师及时发现幼儿的困难所在,适时适当的给予支持和帮助。但有幼儿的能力存在悬殊,至于个别幼儿拼布来,受挫严重,表现:有时还发脾气、哭鼻子、耍赖不遵守规则等。策略:

1、举自己的例子給幼儿听,教育幼儿输赢乃兵家常事,有输才会认真思考,怎样才会智慧对付对手。

2、把能力相当的幼儿安排在一起。

3、鼓励幼儿回家向家长讨妙招。

活动反思:

时间:2016、12、19---2016、12、23 幼儿的规则意识有所加强,但不爱护玩具的行为在小班经常有发生,即使材料掉了珠未能及时拾起,假装没看见,收拾材料的幼儿寥寥无几,还是在老师的多次催促下才完成。策略:

1、加强爱护玩具的教育。以故事的形式鼓励幼儿争做玩具的好朋友,及时带迷路的玩具回家。提示幼儿及时将掉下来的材料拾起,并给以表扬,强化好习惯的养成。

第四篇:在操作活动中促进幼儿自主学习

在操作活动中激发幼儿自主学习

李晓玲

内容摘要:幼儿园教师应改变教学教育观念,把“灌输教学”转变为“操作教学”。幼儿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要通过反复的操作、多次亲身体验才能获得。在数学操作活动,教师的引导、适宜的材料和方法,以及充足的操作时间,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

关键词:数学 操作 自主学习

《纲要》提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为贯彻这一新理念,教师要从传统的“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过分强调了老师的作用”的圈子中跳出来,树立“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的指导思想,让自己成为教学中的引导者、学习环境的创造者,幼儿自主学习的支持者和帮助者。只有这样,才能从重视教师教转向重视幼儿学;从重视幼儿学习结果转向重视幼儿学习过程;从重视幼儿单一的接受学习转向重视幼儿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能更好的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精神。

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把以往的“灌输教学”变为“操作教学”,操作,顾名思义就是活动幼儿通过反复的操作,并在操作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自主学习,操作活动可以有效的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能力,激发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那么怎样借助数学操作活动,来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操作材料的投放

皮亚杰说:“数学首先是,也是最重要的,是作用于事物的动作”。“有材料陪伴”的学习,是孩子的学习特点,材料的适宜性,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自主学习的成效。因此,老师要为孩子提供丰富多彩的、生动有趣的操作材料,充分激发幼儿操作的愿望和参与活动的兴趣。幼儿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极强,在学习中他们往往以兴趣为出发点,所以给幼儿提供的操作材料必须新颖、鲜艳、丰富多彩,材料的大小,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而定。但是,由于有的教师对操作材料在教学中所起作用的认识不够,加上怕麻烦等原因,教学中老是几套操作材料反复使用,幼儿当然没有操作的兴趣。

教师在投放材料时要注意:

材料品种多: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物品都能成为数学操作的材料,如树叶、小棒、珠子、七巧板、卡片、扑克、算盘、棋子、数卡、点卡、橡皮泥、操作板、废旧盒子、塑料空瓶、包装盒、小木块、小石子、火柴棒等等。

材料数量足:提供的各类材料能满足全班人同时操作,这样既有利于幼儿对操作环境产生兴趣,又有利于幼儿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材料的投放还要遵循以下原则:

层次性:一方面幼儿存在主体的差异,材料设置要体现层次性,不同能力的幼儿可以选择不同难度的材料。另一方面,随着幼儿操作的熟练,在操作的过程中体现层次性,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逐渐增加难度。我在小班进行《分类》的教学时,能力强的幼儿提供颜色、大

小不同的卡片,给能力弱的幼儿则提供只有一个变量的卡片,这样他们分类时没有干扰,就显得简单了。再如《认识长短》时,我给能力强的幼儿提供了三个长短不同的小棒,给能力弱的幼儿则是两个,只有让每个幼儿进行适合自己的操作,才能让他们有成就感,有自信心。引导性:幼儿操作性学习的过程,是幼儿自由、自主地直接感知,进行探索并获得数学经验的过程,所以教师应提供具有引导性的数学操作材料,让幼儿在操作中获得发展。我在小班复习《几何图形》时,给幼儿提供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圆形、正方形,让幼儿区分并涂色,在操作纸的上面,有一个颜色标记图,红色三角形、黄色圆形、蓝色正方形。幼儿看标记图进行操作就可以了。在《水果丰收了--按数取物》教学中,为了让幼儿自主操作,我在每个小筐头上贴上数字卡片,幼儿看筐头上的数字取水果图片,因为我准备的材料充足,能力强的幼儿用时短,可以多次操作;能力弱的幼儿取放一次就可以了。引导性的操作材料,能诱发幼儿主动探索,主动获得,真正是学习的主人。

多功能性:虽然数学活动中所提供的材料要丰富多样,但也不能太泛,要尽可能地一物多用,这样既有利于幼儿容易发现操作目标,又能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

二、操作活动的优化

《纲要》指出:“教育活动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因此,操作活动应生活化、游戏化。

1、生活化

幼儿的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幼儿周围的事物都表现为一定的数量,有一定的颜色、大小、形状等,这就为幼儿获取数学体验提供了丰富的源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注重对幼儿进行渗透性、随机性的教育,培养幼儿注意发现、获得、数学知识的能力,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带幼儿户外活动时,可以拾落叶,引导幼儿按大小形状、特征的不同进行分类或排序;把饮料瓶盖收集并涂上漂亮的颜色,让幼儿按颜色分类;冰糕棒涂上的颜色,让幼儿拼摆不同的形状,按数取物,收插塑玩具的过程也可以成为一种有趣的数学学习活动,请幼儿将插塑玩具按形状、大小分类收拾到玩具柜上;请幼儿点数玩具的数量,长方形的有几个?圆形的有几个等等;请幼儿用插塑玩具按某种顺序排序;我还请幼儿将不同形状的玩具分别放在玩具柜的上、下格里。午餐时通过分发碗、勺,理解“1和许多”“ 一一对应”等数概念等。在《复习几何图形》活动中,我利用幼儿喜欢玩娃娃家的心理,把大可乐瓶做成大嘴娃娃,贴上图形标记,幼儿看标记,把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卡片放进大嘴娃娃嘴里。在《比较多少》教学中,我创设了幼儿生活中最喜欢的故事情景,猴哥和猴弟去摘桃子,幼儿通过操作桃子卡片,有的点数,有的对应摆放,学习的积极性特别高。

可见,数学活动与生活因素是密不可分的,运用贴近幼儿实际的“生活情景”进行随机教学,就能便于幼儿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认识数学规律,真正使幼儿能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

2、游戏化

游戏是幼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是幼儿最喜欢、最感兴趣的,因此在数学活动时,尽量采用游戏的活动形式,让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有趣,让简单重复的练习变得生动。在学习《大小排序》时,我采用了孩子们喜欢的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故事:美羊羊被灰太狼抓走了,我们要去救她,去的时候看好灰太狼是怎么走的。幼儿的注意力一下被我吸引过来了,非常专注地观察、摆放大、小脚印图片,很快找出大脚印、小脚印的排序规律。游戏的情节贯穿整个活动,让幼儿以角色的身份,轻松、自然的完成各种操作任务。在《按数取物》教学中,我也是以游戏“小兔种萝卜”的形式来开展,给每位幼儿一些卡纸萝卜和一块“种植地”(泡沫板上画有数个小圆,圆内写着不同的数字)然后要求幼儿按所示数字在圆内种上相应的“萝卜”,最后比一比看谁种得又对又快。再次游戏时,让幼儿交换“种植地”进行操作。这种游戏化的操作活动很受小朋友的喜欢,活动中每个幼儿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又如在《手口一致点数》教学中,我用了“逛超市”游戏,幼儿在“超市”里选择自己喜欢的各种物品,要求要一个一个拿,边拿边数,幼儿在这种游戏活动中学习,觉得特别有意思。因此,操作活动游戏化既能让幼儿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能促进幼儿自主学习的发展,是培养幼儿自主学习有效的教学形式。

三、操作时间的充足

幼儿通过操作活动获得知识需要一个过程。在操作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为幼儿留足操作的时间,使幼儿通过动手、动脑进行积极的探

索尝试,最终达到正确掌握知识的目的。特别是对小班幼儿,思维欠敏捷,动作较慢,又不熟悉操作方法,在教学中,我们要为每一个幼儿都有充分的操作时间,自己去操作、探索、去发现问题。教师还要注意个别差异的存在,有的幼儿能力强,动作快,有的幼儿能力差,动作慢,教师要等待那些动作慢的幼儿,让他们完成操作活动;对一些数学能力较差的幼儿多加观察,对他们提出简单的要求,鼓励他们完成操作。在教学中,教师更不能因为时间的原因,急于求成,忽略幼儿自己动手实现自主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

四、操作中的讨论交流

在操作活动中同伴间的讨论、互相合作,能开拓幼儿的思维,促进幼儿合作能力,能提高幼儿探索活动的水平。幼儿在操作中出现对操作结果有不同的看法,教师不能简单地肯定或否定,而应让幼儿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以加深幼儿对所获得知识的印象,同时让幼儿互相学习,互相评价,讨论出正确的答案。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以及数学活动本身的特点,创造机会,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和集体形式的合作、讨论和探究活动,促进幼儿自主性学习的能力。

五、操作中教师的作用

首先处理好幼儿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关系,教师要启发幼儿通过操作发现问题、寻找事物的内在规律并适时地给予指导,帮助幼儿总结、得出结论,不能让幼儿的操作验证教师给出的结论。在教学中,教师应提出明确的操作目标,说明操作的程序和方法,减少幼儿操作的盲目性、随意性。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对幼儿的操

作仔细地观察,观察幼儿的操作步骤,操作材料的使用情况,了解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通过简明扼要的语言,及时对幼儿提出建议,指导幼儿的操作活动,使幼儿在正确主动的操作活动中获得知识。幼儿在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是常有的事,教师要注意保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教师应让他积极思考,大胆动手,主动探索;对于能力差的幼儿,如果实在不能独立完成操作任务,就该走过去,和他共同完成操作活动。在《感知3以内的数》活动中,陈宥慈在粘贴点子时,一下贴多了,她没有扣下来,就把操作纸拿到我面前:“我不想贴了”,说着眼泪就下来了,我一看就知道了原因,告诉她:“我帮你”,等我把多余的点子扣下来,她又高高兴兴回去粘贴了。所以,在操作时,老师要多观察,保护幼儿对操作的兴趣,幼儿的操作活动重在参与,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我们都应该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对操作活动产生兴趣,为幼儿下次操作活动打好基础。

总之,“以幼儿发展为本”是课程的核心理念,在操作活动中,教师尽可能多地给孩子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让孩子用眼、手、脑去发现、去创造,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幼儿的身心都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第五篇:促进小班幼儿自我意识萌发的探索实践

内容摘要:自我意识是人类独有的高级心理活动情势,是特殊的熟悉进程,是主体对自己和四周事物的关系的熟悉,它指导个体适应社会生活,并对四周社会生活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小班幼儿正处于自我意识构成早期,他们主要通过亲身经历、重要他人、环境等取得自我意识。帮助小班幼儿构成积极的自我意识对其自我人格的建构、社会性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试图通过笔者的实践,介绍一些增进幼儿萌生良好自我意识的途径。

一、萌生小班幼儿自我意识的必要性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种情势,是指主体意想到自己的外部行为和内心活动,并且能够恰当地评价和支配自己的熟悉活动,情感态度和动作行为,由此逐步构成独立性、主动性、自尊心、自信心、自制力与支持性等性情特点。研究表明,自我意识的出现是在婴儿24个月以后。我国研究者对学前儿童的自我发展进行了协作研究后提出:34岁幼儿是自我意识构成阶段,即小班幼儿正处于自我意识构成早期,他们主要通过亲身经历、重要他人、环境等取得自我意识。因此,帮助小班幼儿构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对其自我人格的建构,社会性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帮助幼儿萌生积极自我意识的几种策略与方法

1、在教学和生活活动中,帮助幼儿取得积极的自我意识。①建构有效的主题活动,了解个体自我与客体小班进园阶段是幼儿从家庭环境过渡到幼儿园环境的关键期。幼儿进园前在家中倍受庇护和关爱,多数家长对孩子的行为表现比较模糊。在幼儿园新生进园时我们经常发现一些不适现象:哭闹不止、神情紧张、坐立不安,有的乃至自由涣散、不受束缚。对小班特殊期的孩子,教师可以创设行之有效的主题活动,让幼儿对个体自我和客体有所了解。

如,《我》:介绍我和我的家庭;熟悉自己的身体;《我的物品》:熟悉自己在幼儿园使用的物品;《我的朋友》:熟悉同伴及一起玩游戏;《我的幼儿园》:熟悉幼儿园、老师、医生、食堂的叔叔阿姨等。通过这些主题活动使他们熟悉自己,对自己与幼儿园的人、事物的关系建立初步的概念。与此同时,教师请幼儿将自己最爱好的照片和玩具带到幼儿园来,使他的自我情感得到满足,从而进一步悦纳四周的环境。②捉住平常生活契机建立幼儿自信心

由于家长过分溺爱,生活小事也一味包办代替,这一定程度上造成孩子自理能力差,依靠性强。幼儿园的平常生活非常琐碎,却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占相当多的时间,捉住平常生活中的每个契机,对小班孩子建立自信尤其重要。

如,在进餐中,教师可以先给幼儿少盛一些饭,鼓励幼儿很快吃完,教师及时给予表扬:你真能干,真棒!有了一次成功的体验后,幼儿马上会添第二碗饭。又如:为鼓励幼儿积极参与生活能力锻炼,可以在班级中展开能干宝宝评比活动:自己吃饭嘉奖红五角星、自己穿***服嘉奖绿五角星、自己整理玩具嘉奖黄五角星。通过适当的鼓励让每一个孩子得到不同的五角星,长此以往,自信心也随之建立,自我意识会逐步强化。

[!--empirenews.page--]

2、在游戏交往中,帮助幼儿取得积极的自我意识。让幼儿从自我中心中摆脱出来,使其正确熟悉自己,并能正确熟悉他人。

小班幼儿对角色扮演有着浓厚的爱好,但他们只关心自己扮演甚么角色,而不能与他人调和角色分配,他们所处的是自我中心状态(让·皮亚杰Jean Piaget 18961980)。那末,如何想法改变这类自我中心状态,帮助幼儿公道分配角色,使自我主体与集体相互调和?

开始游戏时,教师可以先帮助幼儿相互调和分配角色,启发幼儿制定轮番交换角色的规则,让每一个幼儿都能机会均等地担负自己喜欢的角色。对有忍让行为的幼儿以五角星、小红花等给予强化表扬,而对特别自我中心,不能调和的幼儿则采取一些必要的惩罚,如取消他想得到的嘉奖(五角星、小红花),同时告知他为何得不到嘉奖,在下一次游戏角色分配前再提示他争获得到想要的嘉奖。通过这样正反两方面的强化,有助于帮助幼儿逐渐学会协商、合作,学会克制自己,是非分明。

在交往中,我还发现小班幼儿常常会以自我为中心,以为甚么都是我的,因此在同伴相处中经常出现一些纠纷。全托小班的阿伟正想拿玩具柜上的毛绒小熊玩,豆豆走到他跟前,一把夺太小熊,阿伟绝不示弱想夺回来,两人开始争抢玩具,边抢还边说:我的,我要玩的。这样的事情在小班幼儿中屡见不鲜。在他们的意识中以为我喜欢的东西就是我的。

对此类题目,教师可以应用移情教育法让幼儿理解和分享他人的情绪,如:让幼儿体验玩具被抢走时的难过心情,碰到困难时焦虑心情,分享同伴的快乐时的愉悦心情,从而,体验他人的感受,让幼儿从自我中心中摆脱出来,正确熟悉自己和他人。

3、在良好的环境中,帮助幼儿取得积极的自我意识。刚进进小班的幼儿,正处于自我意识发生时期,他们通过镜映(lookingglass process)构成镜像自我(looking-glass self)的进程,即把他人当作一面镜子,通过他人对自己的表情、评价和态度来了解和界定自己,构成相应的自我概念,因而可知,教师的评价对孩子自我概念的构成非常重要。

我发现,教师在表扬某个幼儿时,没得到表扬的幼儿则会以为自己不乖,很懊丧;教师在对一个幼儿做出亲热拥抱时,在边上的其他幼儿也会要请教师抱抱,没有被抱的幼儿还会回家告知父母说:老师不抱我,不喜欢我。因此,教师要在面向全体幼儿的同时尽量关爱每一个幼儿,用亲切的微笑、和蔼的语言让他们感遭到教师对他们的爱:老师最喜欢我。

小六班的毛毛年龄偏小,开始来园时情绪不稳定、自理能力差,总是和集体格格不进。对这些个别幼儿我进行了个案追踪。一开始,我总是找机会和他聊聊,摸摸他的小脸蛋儿。起初毛毛总是以审阅的眼光注视我,一段时间后,我和毛毛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他一看见我便会主动向我问好,我便适时地表扬他,如:毛毛真是有礼貌的好宝宝、毛毛吃饭真干净,使他渐渐融进班集体中。耐人寻味的是,有时在毛毛眼前一句赞美的话会引发其他孩子的极大反应。有的孩子乃至跑到我的跟前对我说:我也是有礼貌的好宝宝、我也是,一些孩子还亲热地抱住了我。

[!--empirenews.page--]孩子的行为表现说明他们非常需要借助成人的评价来评价自己,取得自我满足。反之,假如教师忽视给进步的幼儿予以表扬,那幼儿从中取得的便可能是较低的自我评价我不聪明、我不行、我不是好孩子。因此,教师的正面评价对幼儿取得积极的自我意识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帮助小班幼儿萌生积极自我意识的几点建议

笔者以为,帮助小班幼儿取得积极的自我意识的途径应来自家庭、幼儿园、社会各方面。

1、幼儿园

①教师应尊重幼儿、相信幼儿,让他们每时每刻感遭到他人对自己的尊重,从而构成积极健康的自我熟悉。观察他们的行为表现,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及发展状态,进步自己的评价水平。在平常生活中,要多鼓励,少批评,让幼儿在鼓励中健康成长。同时我以为,对发展状态不同的幼儿应给予不同的关注。帮助个别胆小幼儿克服胆小、自卑心理尤其重要,帮助其找朋友,使他们建立良好的个体与群体关系,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②用多元智能的理论来建立多重评价标准。了解和发现每一个幼儿都有不同于他人的优点和特点,使评价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如:有的幼儿在绘画方面有天赋但语言发展却不好,有的幼儿音乐天赋好而数学逻辑智能却不行,因此给予每一个幼儿积极的鼓励和肯定有助于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

③展开区域活动有助于幼儿自我意识的进步。在区域活动中,分层次制定目标,教师可和时关注到幼儿目标完成的情况,给予鼓励、肯定,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对没有完成目标的幼儿则鼓励他们在下一次活动中继续努力。由于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水平不同,接受事物的能力不同,所以,在教师眼里应当没有完成不了目标的幼儿,这些幼儿通过第二次、第三次的活动一定会完成目标。

④建立幼儿成长记录袋。记录袋中是我的作品、我的活动记录,教师、家长、自我的评价。通过记录袋让幼儿体验自我的成功,构成初步的自我成绩感。记录袋还能让教师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检查对每一个幼儿的关注程度,及时纠正自己的教育行为。

用自画像或照片创设心情墙、心情角,让幼儿我不开心、我生气了我很兴奋的种种心情在那里流露、表现,教师亦可以借此了解幼儿心理,便于疏导。

2、家庭

①家长要建立正确的观念,熟悉帮助幼儿构成积极自我意识的重要性。

②教师常常和家上进行交换,帮助家长全面了解自己的孩子。孩子在家和在幼儿园表现不一定完全一致,因此通过交换、家园联系、家长观摩、家访等情势使家长了解孩子在园表现,教师了解孩子在家表现,家园可以共同配合进行教育。

③正确评价孩子的行为。幼儿经常会以成人的评价往评价自我和他人,有些孩子说不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即便说出也是平时成人在表扬或批评他的。因此,家长要纵向地评价孩子,留意发现孩子的优点,多给予支持与鼓励,帮助孩子正确地熟悉和评价自己。

[!--empirenews.page--]

3、社会交往

幼儿是一个独立个体,同时又是一个社会人。固然小班幼儿的自我意识尚处于发生发展阶段,影响他们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他人多为家长、教师或同伴,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愈来愈多参与社会交往。社会交往不但会通太重要他人影响幼儿自我概念的发展,而且对幼儿自我整合进程也有重要的作用,带幼儿(特别是中大班)走进社会中,参与社会、社区活动,使之从自然(科学)人走向社会人。如:到社区进行环保宣传,展开我为社区服务、到超市购物,和福利院儿童联欢等活动都能让他们取得来自社会的信息,从而潜移默化地使幼儿构成调和的自我意识。附:

一、幼儿个案: 这是机关幼儿园小班的新生,在进园第一个月中,通过教师的帮助,渐渐摆脱自我中心的案例,在这里,只截取了一部份幼儿行为表现及教师的指导策略。情况分析:嘟嘟在班里年龄偏小,进园前曾上过4天托儿所,由于分歧群,家人怕孩子吃亏而未坚持下往。进园以来,嘟嘟对幼儿园的抵牾情绪很强,宁愿一个人缩在墙角。也不愿意与老师小朋友在一起,谢绝参加一切游戏活动,总以审阅的眼光来关注四周的人和事,有时还采取抵牾情绪,不愿从自我中心中走出来;动手能力弱,且不愿意学。

行为观察及措施:片断一:第一周事件:嘟嘟情绪相当低落,固然没有象其他孩子那样嚎啕大哭,但却不声不响地缩在墙角,一动也不动,听凭大小便解在裤子上,既不吃饭也不睡觉。

分析:嘟嘟的个性既内向又倔强,教师几次让他回坐位,但都遭失败。以后,教师采取软攻,先带他到图书角,任由他看书(发现他很喜欢);中午不肯睡,也没有委曲他,而是坐在他的边上给他讲书上好听的故事,渐渐消除他对教师的戒备心理,终究肯回坐位坐下。

片断二:第二周事件:通过前一周的接触,嘟嘟与老师之间已建立一点信任感。对集体生活有了一些适应,愿意坐在自己的坐位上,往厕所解小便,吃饭时还会说:嘟嘟要吃这个,不要喝汤了。固然始终不愿意自己动手,但还会喃喃自语嘟是黄星宝宝。

分析:天天都是老师喂嘟吃饭,评吃饭能干的黄星宝宝总也轮不上,妈妈来接时会问:嘟今天是黄星宝宝吗?嘟有些羡慕他人,所以才会喃喃自语说自己是黄星宝宝。老师针对嘟的这类心理状态对他说:今天嘟要当黄星宝宝了,一半自己吃,一半老师喂。嘟开始自己吃了,吃得满天满地都是饭粒,终究当上了黄星宝宝,老师大大表扬了嘟,嘟自己吃饭的积极性也大了很多。

片断三:第三周事件:已玩过好几次滑梯了,可嘟都不愿意玩。又玩滑梯了,老师对嘟说:滑梯多好玩呀,你往试试。嘟摇摇头不肯往。第二天又玩滑梯,嘟看见小朋友玩得很开心,也在一边载歌载舞,却不敢上往。

分析:由于家庭中过份的保护和他内向、胆小的个性,造成了自我保护意识过强,不愿参加自以为畏惧的活动。实在,从他的行为外显看,心里还是很想玩的,应当让他尝试一次。老师捉住他的心理特点对他说:上往试试,真的很好玩。顺势把嘟抱上滑梯,嘟快要哭了,但还是滑下来了。还好,感觉其实不是那末可怕。在老师的鼓励下,他又试了一次,又成功了,嘟尝到了奇妙的滋味。

[!--empirenews.page--]片断四:第四周事件:这些天,嘟终究克服了心理障碍,克服了自己,敢玩滑梯了,和同伴玩得可起劲了,终究融进了集体当中。昼寝了,老师到处找嘟,原来嘟在教室帮老师放凳子,老师表扬嘟,他越干越有劲,喜欢听老师的表扬,说明他有上进心和自信心了。

评析:曾让老师担心不已的嘟变化很大,已能开始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首先,老师采取尊重他的意愿的方式,答应他不入坐、不昼寝,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活动。这些方法排除嘟对上幼儿园的抵牾情绪,给予他安全感。其次,教师利用各种机会顺手推舟,采取鼓励、表扬的方法帮助嘟克服了胆怯心理,建立我不怕,我能行、我喜欢的想法,大胆参与集体活动,一步一步摆脱自我中心,建立了自信心。

二、活动案例:增进小班幼儿萌生自我意识的系列活动

小班幼儿开始经历从家庭到幼儿园的环境变迁,他们从家庭有限的人际交往活动转向更广泛更有爱好地与同伴之间的交往活动,以下系列活动的设计引导幼儿喜欢和同伴游戏,学习一些简单的交往技能,晓得一些集体规则,使之逐渐从自我中心摆脱出来。

活动一:好听的名字

目标:通过活动,使幼儿喜欢自己的名字,并愿意在集体眼前大胆地说出自己的名字。

预备:布袋木偶小狗一只。

进程:

1、幼儿围坐在教师身旁,教师手持布袋木偶小狗向小朋友问好,介绍自己的名字叫小花狗。

2、教师以小花狗的口气告知幼儿,它的鼻子特别灵,只要闻一闻,就可以猜出小朋友叫甚么名字。小花狗闻闻幼儿,猜出三个幼儿的名字,并请这三个幼儿大胆地说出自己的名字,大家为小花狗猜对了拍拍手。小花狗闻闻幼儿,故意说错两个幼儿的名字,请两个幼儿响亮地说出自己的名字,小花狗请全体幼儿教它。

3、小花狗夸小朋友真能干,都知道自己好听的名字,小花狗就和谁亲亲。

活动二:我带小动物往玩

目的:愿意与同伴友好玩,不争先,一个挨着一个轮番玩。玩时能照顾好自己的小动物,不碰坏同伴的小动物。

预备:每一个幼儿一只哥哥姐姐送的自制小动物。

进程:

1、教师告知幼儿:小动物想到操场上往玩,这么多小朋友和小动物一起玩,怎样玩才能玩得兴奋。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

2、请每一个幼儿牵抱好自己的小动物,一个挨着一个走到操场上往玩。幼儿可以抱着自己的小动物滑滑梯,可以和同伴一起牵着小动物漫步等,教师留意提示幼儿遵守必要的规则。

3、教师以小动物的口气表扬不争先、一个挨着一个轮番玩的幼儿,表扬照顾好自己的小动物、不碰坏同伴小动物的小朋友。

活动三:小小手印叠一起

[!--empirenews.page--]目标:让幼儿通过手印画,初步感受与好朋友合作画画的愉快。

预备:装有浸各种颜料小毛巾的盆子若干只。

进程:

1、教师以小小手印握握手来引发幼儿与好朋友一起印手印的爱好。

2、两位教师当场示范印画,教师请一名幼儿做好朋友,教幼儿印画的步骤:伸出一只小手按在浸有颜料的小毛巾上,使手掌心和手指都沾有颜料,用力按在白纸上,不移动,放开小手,手印便印画好了。两个好朋友一个印好后另外一个再印,两只小手印叠在一起,就像两个好朋友握握手。提示幼儿保持衣服桌面干净,印画后即往洗手。

3、幼儿先找好朋友,然后选自己喜欢的颜料印画。画好洗干净小手后,请小朋友说说哪只小手印是自己的,哪只小手印是好朋友的。

延伸活动:请幼儿与好朋友一起说说两只小手印叠在一起像甚么,教师根据幼儿说的添画几笔就成了一幅画。例:两只手印叠在一起可以像胡蝶,交叉叠可以像小狗等,并可以剪下来布置教室。

活动四:表达愿看

目标:会使用人称代词:我,你,能用完全短句表达自己的愿看。

预备:设置五个娃娃家,预备玩具、食品等给娃娃的礼物;幼儿常见的玩具、物品图片及玩具食品。

进程:

(一)游戏给娃娃过生日

1、放录音:祝你生日快乐,告知幼儿娃娃要过生日。

2、逐一出现教师预备的礼物,请幼儿说是甚么,留意纠正幼儿不正确的发音。

3、教师问:你想送娃娃甚么生日礼物?

4、送礼物。幼儿每人拿一件礼物到娃娃家送礼,送时要说:我要把XX送给你,我送你XX。要求幼儿用完全句子表达愿看。

(二)游戏买东西

1、教师扮演售货员,请幼儿来买食品、图片或玩具,买时讲清楚,我要买图片XXX或我要买XX。要求幼儿用完全句表达愿看。

2、幼儿表达愿看完全清楚,发音正确,就能够卖给他。

3、教师可以发问题如:你要买几张图片?你买这个想干甚么要求幼儿回答。

(三)平常对话

1、在活动区游戏中,教师可以启发幼儿表达自己的愿看。

2、在平常生活中,教师要为幼儿创造条件启发幼儿交谈。教师保证天天跟几个幼儿谈话。

3、天天留几分钟时间让幼儿自己说话,如:早餐前说说自己在家里的事;昨晚看甚么电视了;午餐前说自己喜欢甚么事,想干甚么等。教师启发幼儿谈话内容,留意指导幼儿要语意清楚的交谈。

下载家庭式区域促进小班幼儿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家庭式区域促进小班幼儿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班幼儿自主游戏案例

    篇一:小班幼儿角色游戏案例分析二则 小班幼儿角色游戏案例分析二则 案例一:在一次角色游戏中,我正在“理发店”旁忙着收拾东西。“小姐,你要理发吗?”一个甜甜的声音在背后响......

    有效利用生活材料促进幼儿区域自主游戏的发展

    怎样利用生活材料促进幼儿区域自主游戏的发展 《规程》中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开展好游戏首先离不开物质环境的提供和游戏材料的准备。要使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发展就......

    小班幼儿户外体育区域活动环境材料创设的实践与研究

    小班幼儿户外体育区域活动环境材料创设的实践与研究 幼儿园户外体育区域活动是一项深受幼儿喜爱的活动,是在幼儿动作发展和思维活动相结合的过程中来实现其教育目标的,对幼儿......

    创建区域活动 促进幼儿发展

    创建区域活动 促进幼儿发展 《纲要》中提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而区域活动正是游戏化的小组教学活动,区域活动是由教师为幼儿提供合适的活动场地、材料、玩具和学具......

    区域活动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区域活动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幼儿心理健康是指幼儿整个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的相互协调、适度发展,并与客观环境相适应的状态。随着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学习和贯......

    解读小班幼儿区域游戏活动

    解读小班幼儿区域游戏活动 游戏是童年时代的伙伴,在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游戏是占有特殊地位的重要活动,是幼儿园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方式,是幼儿获得快乐的原动力。游戏是幼儿最......

    幼儿内务自理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小班)

    幼儿内务自理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小班) 一 课题背景: 小班幼儿年龄小,刚从家庭来到幼儿园,可塑性很大。幼儿从小养成的良好常规习惯,将会受益终生;反之,将会很难纠正,会加大中、......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黄亚妹 关键词:实践研究 生活自理 小班 幼儿 摘 要: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要解放孩子的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