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论学习

时间:2019-05-15 07:30: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孔孟论学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孔孟论学习》。

第一篇:孔孟论学习

《孔孟论学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儒家代表人物关于读书学习的观点,领会读书学习的基本道理。2.比较孔孟言论的语言特色。3.识记古汉语词句的有关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

疏通文句、理解文意。领会读书学习的道理。

三、教学时数:三课时

四、预习要求:

1.诵读并抄写课文的前面七节(即《论语•学而》、《论语•为政》(三节)、《论语•公冶长》《论语•雍也》《论语•述而》。2.参照注释,口译这七节课文。3.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下来。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检查诵读(1—7节)情况(小组读、个人读)。

2.同桌二位同学相互检查抄写(1—7节)情况,并对错别字进行登记。3.教师在黑板上对错别字进行汇总,并与学生一起进行订正。

4.请学生说出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加以解答(也可以留待课文讨论时解答)。

(二)导入课文

学习第一节:《论语•学而》

1.分别请二位学生口头翻译这一节。

2.请其他同学评价这二位同学翻译的情况(如有误译,要指出来)。3.教师总结学生的口译和其他同学的评价,订正误译并说出自己的翻译。重点解释:而(而且)习(温习)说(通“悦”,高兴)4.请学生交流本节内容所说道理的经验或体会。学习第二、三、四节:《论语•为政》(三节)5.分别请二位学生口头翻译这三节。6.请其他同学评价这二位同学翻译的情况。

7.教师总结学生的口译和其他同学的评价,并说出自己的翻译。重点解释: 而(从而)为(成为)罔(迷惑而无所得)殆(疑惑)知(在“是知也”中属于通假字,通“智”。)8.请学生分别交流这三节内容所说道理的经验或体会。9.小结 [内容要点] ①《论语•学而》:孔子的观点,在学习之后按照一定的时间去温习,是一件快乐的事。这一种快乐,需要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去体验。

②《论语•为政》

(一):在学习中,温习旧的,往往会有新的发现,旧的就转化为新的了。这就产生了发现的乐趣,而且,按照孔子的意见还可以成为老师。③《论语•为政》

(二):这一则强调的是学与思的关系,可以说是相辅相成。④《论语•为政》

(三):能够把自己知道的和不知道的分清,并承认自己所不知道,是一种智慧。这不仅是学习,也是处世的一种智慧。以上四则讲的是自己学习的道理。

(三)背诵课文

当堂背下以上四则课文。

(四)学习探究(5—7节)

1.分别请二位学生口头翻译这三节。

2.请其他同学评价这二位同学翻译的情况(如有误译,要指出来)。3.教师总结学生的口译和其他同学的评价,订正误译并说出自己的翻译。重点解释:敏(聪敏灵活)耻(羞耻,意动用法,以„„为羞耻)好(在“好之者”中,爱好)隅(角落)

4.请学生交流5、6内容所说道理的经验或体会,也可以按以下问题思考:1.“敏”与“好学”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并提?2.“乐之”为什么比“好之”更值得肯定?教师说说7节的经验体会。5.小结 [内容要点] ①《论语•公冶长》:学习中要克服世俗的羞耻感。“敏”与“好学”是并列关系,说明具有良好的学习素质。

②《论语•雍也》:善于在自己的学习中培养学习的乐趣。乐于学习,就会在学习中拥有无限的乐趣。

③《论语•述而》:一般而言,学习中遇到困难可以请教老师,但必须是自己认真思考。“不复”是促使他去思考。

(五)背诵以上三节课文。

(六)布置作业。1.巩固1—7节的背诵。2.诵读并抄写8—10节。3.参照注释,口译这三节课文。4.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起来。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和预习。1.检查1—7节课文的背诵。

2.检查诵读(8—10节)情况(小组读、个人读)。

3.同桌二位同学相互检查抄写(8—10节)情况,并对错别字进行登记。4.教师在黑板上对错别字进行汇总,并与学生一起进行订正。

5.请学生说出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加以解答(也可以留待课文讨论时解答)。

(二)学习《说苑》和《孔子集语•子贡第二》 1.分别请二位学生口头翻译这二节。

2.请其他同学评价这二位同学翻译的情况(如有误译,要指出来)。3.教师总结学生的口译和其他同学的评价,订正误译并说出自己的翻译。重点解释:孰(谁、哪一个)居(居住,生活在一起)期(相约、会面)4.请学生分别就这二节内容所说的道理交流经验或体会。5.小结

(1)《说苑》:读书要有自己的思考,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自己解决,因而向别人请教极为重要。

(2)《孔子集语•子贡第二》:读书要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重要的就是要深入文章的情景。这就需要我们在读书时设定与作者交谈的情景。

(三)背诵以上二节课文。

(四)学习《孟子•离娄下》

1.分别请二位学生口头翻译这一节课文。

2.请其他同学评价这二位同学翻译的情况(如有误译,要指出来)。3.教师总结学生的口译和其他同学的评价,订正误译并说出自己的翻译。重点解释:道(方法)自(自觉)居(保有)资(积累)原(通“源”,水源)4.师生共同交流本节课文所说的道理。

可以参照以下问题:在学习中如何才能做到左右逢源?你有这个体会吗? 5.小结

文章所说的是君子,但每一个同学在学习中也会有这样的一个感悟:学习方法得当,知识的积累和感悟就会深厚,一旦使用就会文思敏捷,左右逢源。6.背诵这一节课文。7.课堂小测

一、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义。1.学而不思则罔

()2.思而不学则殆

()3.敏而好学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5.不愤不启

()6.不悱不发

()7.受学重问

()

8.读书诵诗,与古人期

()

二、说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所指代的内容。1.学而时习之

()2.知之为知之

()3.君子深造之以道

()

三、解释下面二组加点词的意义。

A.①可以为师矣

②人物之往来,以为戏具

B.①诵诗读书,与古人居

②自得之,则居之安

② [参考答案]

一、1.迷惑而无所得2.疑惑3.机敏,聪敏灵活4.比不上5.苦思苦想仍然不能领悟的样子6.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样子7.请教8.相约、会面

二、1.学习的内容2.知识、道理3.指所学的东西,学问

三、A.①成为,作为②作为B.①生活在一起

②保有

(五)布置作业

1.巩固8—10节的背诵。2.诵读并抄写11—13节。3.参照注释,口译这三节课文。4.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起来。

第三课时

(一)检查作业和预习情况 1.检查8—10节课文的背诵。

2.检查诵读(11—13节)情况(小组读、个人读)。

3.同桌二位同学相互检查抄写(11—13节)情况,并对错别字进行登记。4.教师在黑板上对错别字进行汇总,并与学生一起进行订正。5.请学生说出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加以解答(也可以留待课文讨论时解答)。

(二)学习《孟子•告子上》

1.分别请二位学生口头翻译这一节课文。

2.请其他同学评价这二位同学翻译的情况(如有误译,要指出来)。3.教师总结学生的口译和其他同学的评价,订正误译并说出自己的翻译。重点解释:暴(pù,通“曝”,晒)奕(通“弈”,围棋)诲(教导)俱(一起)与(通“欤”,句末语气助词,吗)奕之为数(围棋作为一种技艺。之,结构助词,没有意义)惟奕秋之为听(“惟听奕秋”的倒置,意思是只听奕秋的教诲。惟,只、只有。之,结构助词。)为是(造成这样的结果。为,动词,造成。是,这样(的结果)

4.师生共同交流本节课文所说的道理。

可以参照以下问题:“一暴十寒”和“奕秋诲人”的故事各说明什么道理?这二种的情况你经历过吗? 5.小结

以这二种情况联系我们的生活,我们并不陌生,有的同学可能还有类似的经历。设想我们得到同学如果在学习上是一暴十寒,其结果是可想而知。同样的道理,认真听老师的讲课,与在课堂上心不在焉这二种情况,其结果也是不言而喻的。

6.背诵这一节课文。

(三)学习《孟子•尽心上》和《孟子•尽心下》 1.分别请二位学生口头翻译这二节课文。

2.请其他同学评价这二位同学翻译的情况(如有误译,要指出来)。3.教师总结学生的口译和其他同学的评价,订正误译并说出自己的翻译。重点解释:辟若(譬如。辟,通“譬”)而已(助词,罢了)仁人无敌于天下(介词词组“于天下”后置,翻译时要提到动词“无敌”的前面,即:仁道的人在天下没有敌手)

4.师生共同交流这二节课文所说的道理。

或可以参照以下问题:孟子所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是什么道理?你有过这一类的经历吗? 5.小结

不能迷信,不要拘泥于包括《尚书》一类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的经验,而社会在前进,因而在社会生活中处理事物,我们既要注意学习、借鉴前人的智慧,但也要根据社会生活做出我们的理解和判断。6.背诵这二节课文。

7、完成课后练习。

第二篇:《孔孟论学习》练习题

《孔孟论学习》练习

一、基础识记

1、默写:

⑴学而不思则罔。⑵不

,不

。⑶“乐学”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因为“

,”。⑷读书应有怀疑的精神,孟子的名言这样教导我们:“

。”

2、《孔孟论学习》中出现了哪些成语,你还能记起来吗?请至少写出六个来。

3、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A、学习并且及时地复习,不也是很愉快的吗?

B、学习而且时时地温习,不也是一件很高兴的事吗? C、学习而且当时就复习,不也是一件很高兴的事吗? D、学习并且按时温习,不也是很愉快的吗? ⑵受学重文,孰不顺成?()

A、接受教育,注重请教,谁不会顺利成功呢? B、接受学习,注重发问,谁不会顺利成功呢? C、接受教育,注重请教,怎能不会顺利成功呢? D、接受学习,注重发问,怎能不会顺利成功呢?

4、孔子,名

,字

,时期

国人,学派的创始人,大

家,大

家。《

》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孟子,名

,字

,学派最主要的代表人之一,《

》是记载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5、孟子说:“仁人无敌于天下”,但有人说,在当今社会中,“仁人”处处被骗,时时受欺,几乎寸步难行。针对此,你怎样理解这个“仁”字?(字数不少于50字)

二、理解运用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奕秋,通国之善奕者也。使奕秋诲二人奕,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孟子·告子上》)

6、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暴()

奕()

诲()

鸿鹄()

缴().....

7、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作解释:

⑴一日暴之,十日寒之

”通“

”,意思:

⑵有为者辟若掘井

”通“

”,意思:

⑶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 “

”通“

”,意思:

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通“

”,意思: ⑸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通“

”,意思:

8、下列“也”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奕秋,通国之善奕者也。

A、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

B、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C、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

D、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E、曰:非然也

9、下列加点字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A、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

B、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C、以至仁伐至不仁

D、何其血之流杵也 ....

10、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段首以“天下易生之物”为例,说明学习要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B、接下来又以“奕秋诲二人奕”之事为例,说明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能一心二用。C、“奕之为数,小数也”一句的交代是有言外之意的,即学习小的技艺尚且如此,学习大的技艺便更如此了。

D、这个小故事将学“奕”的二人对比来写,说理性很强,突出后者学不如人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智弗若”。

11、翻译:

⑴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

⑵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三、综合分析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①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②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③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砌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④而明辨之也。【注释】①达:通达,应用。②奚:何处,哪里。③有道:有道德学问的人。④审问:详细探讨。

12、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非学无以致疑

致疑:提出疑难问题

B、舍问,其奚决焉? 决:判断,解决 ...C、问焉以破其疑

焉:他

D、所谓就有道而正也

正:正确 ..

13、将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⑴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⑴从选文第2段看,作者对向他人请教(学习)持什么态度?这强调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新课程学习强调“合作交流,共同提高”,选文也涉及了这一学习方法。能体现这一学习方法的是哪一语句?请从文中找出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说:“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你对这一主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你的体会简要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7 《孔孟论学习》

1、⑴思而不学则殆。⑵愤 启 悱 发 ⑶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⑷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2、温故知新 不耻下问 举一反三 左右逢源 一暴十寒 专心致志

3、⑴D ⑵A

4、丘 仲尼 春秋 鲁 儒 思想 教育 《论语》 柯 子舆 儒 《孟子》

5、(思想积极,言之有理即可。)

6、pù yì huì hú zhuó

7、⑴“暴”通“曝”,意思:晒⑵“辟”通“譬”,意思:比如⑶“奕”通“弈”,意思:围棋⑷“知”通“智”,意思:聪明⑸“原”通“源”,意思:水源

8、C

9、B

10、D

11、⑴其中的一个人专心致志,一心只听奕秋所讲的。⑵这是因为(不专心学习的)这个人的智力不如(专心学习的)那个人的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12、D

13、⑴不学习钻研不可能发现(提出)疑难问题,不提问请教不能使知识广博。⑵这就叫做互相提出疑问,共同深入探讨,使道理明确起来。

14、⑴广泛请教(可以向“贤于己””等于己”“不如己”的人请教),各有所获;突出强调了问的重要性(或“问”的价值)。⑵问焉以资砌磋。

15、略

第三篇:孔孟论学习教学反思

孔孟论学习教学反思

本周周二、周三教学《孔孟论学习》。教学这篇课文用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孔子论学习,第二课时教学孟子论学习。

回顾两堂课的教学,感觉太注重于教学改革的形式,而忽略了课堂教学的实效。多年的教学让我感觉:文言文的教学,首先应注重诵读,力求当堂成诵。然后才是对文本艺术的赏析。《孔孟论学习》这样的文章更应注重诵读,然后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认识体验解读。但是课上完后,自我感觉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诵读得太少了,大多时候在完成导学案上的练习,背诵的任务都留在了课后,加大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教学第二课时,实施展示交流环节时,我试着让三个组展示,另三个组点评。为了不让点评组脱离课堂学习,在展示前让六个组抽签确定展示组与点评组,且提醒展示组可在展示时向其他组提问,让其他组回答问题。从实施情况看来,因为事先有可让其他组答问的许可,也因为有小组间的竞争,展示组在提问时稍点出难题与逃避难题的嫌疑。点评组活动不太积极,不会点评,点评参与度很低。课堂上怎样有效点评,怎样让点评这一活动动起来,又成为了我语文课堂上要攻破的一大难题了。

教学第二课时,学校验评听了我的课,对我课堂组织、设计的一些不足提出了很好的建议。第一,语文课堂教学,特别是文言文的教学应注重诵读。自主学习前可让学生朗读文章,带着问题有针对性的读文章。这样能有效帮助学生背诵文章,也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第二,课堂教学目标要明确。教学时应让学生明白本堂课的目标,可点明可朗读,这样让课堂教学有的放矢,听课者也能一目了然。

给自己一点建议吧,以后教这类文章展示什么?问题其次,背诵翻译第一。让各组在展示背诵的活动竞争,完成对文本的背诵与理解。

龚艳宁

2013-10-18

第四篇:7《孔孟论学习》教学设计

7《孔孟论学习》教学设计((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诵读课文,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全文。2?理解:习、说、罔、殆、知、愤、悱、居、资、暴等关键词语。3?了解孔子、孟子、及《论语》、《孟子》。

过程与方法目标:比较学习“孔子九则”与“孟子九则”议论方式的特点、优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诵读孔孟读书妙语中,受到启发、教育,思考自己的读书 学习体会。

[教学重点] 1?学习“习”等文言词语。2?理解诸则文意,结合自己的读书体会,辨析文中的读书之道。3?比较“孔”“孟”议论方式的特点、优点。[教学难点] 理解文意;分析文中议论方式。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中读书格言。

2?点拨法。点拨关键字、词、句;点拨自己的学习与格言的道理的异同;点拨文中的 潜在用意。

3?讨论法。发掘文中的疑点,一起讨论,作出自己的观点。[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学习“孔子论学习(前九则)”。2?学习“习”等关键词语。

3?理解诸则文意,结合自己的读书体会,辨析文中读书之道。4?孔子从几个方面谈了读书之道? 5?试发掘诸则语录片断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一?真切导入.同学们,八九年来,读书是我们大家最有真切感受的事。说说你的真实感受好吗?(学生发言)

或许你很厌烦,很害怕;或许你很快乐,很充实;或许你很盲目,很迷惑;或许你很明确,很主动„„不论怎样,这些都是大家面对读书学习会有的一些正常感受。不过,除了这些点滴零散的感受外,我们也应该有一些冷静深入的思考,想一想什么是我们需要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的原则,学习的意义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成为一个会读书学习的人。本单元,我们的话题就是读书,孔孟论学习,鲁迅谈读书,古今中外名人的读书妙悟,无论是格言警句,还是雄辩的推理,不管是风趣形象的阐述,还是精彩动人的故事,都将启迪我们的求知之路。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孔子,孟子的十则论读书学习的格言。作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们最有资格谈论读书学习,不过我们拥有自己的学习经历,也完全有资格去和他们对话讨论。大家一定要当仁不让,以我来注孔锰,敢于发问,敢于讨论。我们先来与孔子对话,看课文中的前九则。二?理解文意 1?结合课文注释,先读一读。))

阅读能力目标:1)熟悉文言文的语言现象,感知古今语言的不同。2)感知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思想。

写作能力目标:能够对读书生活中的人和事发表见解。思想教育:了解古今对读书的认识,树立良好的读书观。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言

二、作者、作品简介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现存《论语》一书,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孟子(公元前372——约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人。他是儒家学派中思(子思)孟(孟轲)学派的主要代表,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是孟子的弟子们整理的孟子言论,其间杂有弟子的话语。《孟子》现仅存“内书”七篇。《孟子》一书,除了阐述儒家的“仁”的主张外,还提出了“义”的观念,提出了“性本善”、“养浩然之气”等一系列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命题。

三、语文基础知识目标

(一)生字: 论语 lún 不亦说乎yuè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wǎnɡ dài 不悱不发fěi 举一隅yú 奕之为数yì 辟若掘井(pì)流杵也chǔ

(二)翻译课文。《孔孟论学习》参考译文:

第一则:学过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

第二则:温习旧的知识,不断吸取新的知识,就可以做老师了。或“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

第三则:学习却不思考就不能解决疑难问题。只思考却不学习也不能解决疑难问题。

第四则: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聪明。

第五则:聪敏而又热爱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辱。

第六则:对于一件事,了解它不如热爱它,热爱它不如发自内心地喜欢研究它。

第七则:不到他苦苦思索而仍然领会不了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又说不出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他一个方面,他不能推知其它三个方面,就不再教他。第八则:接受教育,注重请教,怎么会不顺利成功? 第九则:诵读《诗经》《尚书》,就好像与古人生活在一起;诵读《诗经》《尚书》,就好像与古人一起商讨,交谈。

第十则:君子遵循正确的方法以获得很深的学问,并想自己找到正确的方法。自己找到了正确方法,所学的东西就能掌握牢固;知识掌握得牢固了,那么学问积累就多;学问积累得多,就用之不尽,取之不竭。所以,君子都想自己找到正确的方法。

第十一则: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如果一会儿晒它,一会儿冰冻它,没有能够生存下去的。„„现在,围棋作为一种技能,是小的技能;如果不专心致志地学习,也学不会。一位名叫秋的围棋手,是全国最擅长下围棋的。让他教导两个人学习围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从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听从秋的教导,但心里却总是想着天鹅将要飞来,想着拿弓箭来射它,虽然和另一个人一起学习,但不如另一个人学得好。是因为这个人的智力不如另一个人吗?答案是:不是这样的。

第十二则:做学问就像挖井,井挖得很深了,还没有泉水,还是一口废井。

第十三则:完全相信《尚书》上所说的道理,还不如没有读过《尚书》这本书。我读《武成》,只是选择读其中的二三页罢了。仁道之君挥无敌于天下,以周武王这样极为仁道的人去讨伐商纣这样极为不仁的人,怎么会使血流得把舂米的木槌都漂起来了呢? 〖质询疑点〗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要遵循什么原则? “信”:忠实于原文,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不随意增减;“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雅”: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和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三、作业:试背全文。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文章主旨 :孔孟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同时,孔子提倡和赞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体现了孔子严谨的治学态度。关于学习的方法。孔孟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问题,最著名的莫过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与此同时,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殆。要求人们把学习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合,不能偏废。关于学习的内容。孔孟主张学习要博,要广,不能偏颇单一。他提出要用四种东西作为自己的学习纲要,这就是“文,行,忠,信”,即文化知识,品德修养,忠诚笃厚,坚守信约。这四项内容对于自己和别人都具有重要意义。关于学习的目的。孔孟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但重点在于“学以致用”。

二、重点语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解析 孔子讲的学习,包括礼(包括各种仪节)、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诗、书。孔子讲学习,不是学过了就算,要求按一定时间去实习。在学习中还要有体会,有心得,所以说不也喜悦吗?正因为学了有体会,所以感到喜悦。学习时有朋友来共同切磋,比一个人学习好,所以说有朋友来,不也快乐吗?这样,孔子讲的学习,不光讲学习书本知识,还要实习各种技能,还要跟德育结合,提高品德教育。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解析 这一句讲学和思的辩证关系。正确的知识,如科学一定要由浅入深、按部就班去学习。不学习而光思考,不按照科学知识去思考,容易陷入迷误。只有学习与思考结合,才能学到正确的知识,不致胡思乱想,陷于迷误。思而不学,只是空想,不知道自己想的问题是否前人已经解决,倘前人已经解决了,那再去想不是白费了?倘前人没有解决,不知道从前人已经研究过处继续前进,再从头开始,是再走前人已经走过的路,也是浪费。所以一定要学与思结合才行。

三、文章思路

(1)要有好的求知态度

好学——谦虚老实——以学习为乐

(2)要有好的学习方法

按时复习——总结复习,发现新知——学思结合——注重启发

(3)要有好的学习原则

居之安,则资之深——积累重要——坚持不懈

(4)要有好的学习原则——修养身心

四、写作特点: 论学的这几则也能充分地体现《论语》的文学特点。首先,它们全是用当时的规范性口语写成的,可以说是明白如话。其次,语言自然流畅,简约朴实,不事雕琢,不求辞采,却能表达出深刻的道理。再次,它们有一种从容不迫、多方启发的风格,体现出所谓“文如其人”的文章规律,使读者如同亲眼目睹那位被学生们誉为“循循善诱”的师长。最后,《论语》不以善譬称;但偶尔也有生动确切的比喻,使读者耳目一新。

关于《孟子》的语言特色,一般认为与《论语》基本相同,属语录体。孟子的比喻,有故事,有情节。课文中“弈秋诲人”的故事,就是一例。如“一心以为有鸿鹄之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这种故事往往就成了寓言。这样的寓言是为了说理,为了辩论。善于论辩,是孟子的特点。《孟子》里许多寓言至今仍然家喻户晓,如“五十步笑百步”、“揠苗助长”,等等。孟子的寓言,则多有民间故事色彩。

五、课后练习解答 板书: 1.温习的重要(第一,二则)。2.学习与思考缺一不可(第三则)。3.虚心好学(第四、五、八则)。

4.情感、态度于学习具有更重要的作用(第六则)。5.启发式教学原则,学习主体的第一性原则(第七则)。6.学习经典是与大师、先贤对话、交流(第九则)。

7.学习、深造的正确途径是依靠自己主动学习,主动获得(第十则)。8.学习的关键在于专心致志(第十一则)。

9.做学问要有成就必须持之以恒,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第十二则)。10.读书、学习要有怀疑精神(第十三则)。

第五篇:第7课《孔孟论学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儒家代表人物关于读书学习的观点,领会读书学习的基本道理。2.比较孔孟言论的语言特色。3.识记古汉语词句的有关知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疏通文句、理解文意。领会读书学习的道理。

三、教学时数 3课时。

四、预习要求

1.诵读并抄写课文的前面七节(即《论语•学而》、《论语•为政》(三节)、《论语•公冶长》《论语•雍也》《论语•述而》。2.参照注释,口译这七节课文。3.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起来。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检查诵读(1—7节)情况(小组读、个人读)。

2.同桌二位同学相互检查抄写(1—7节)情况,并对错别字进行登记。3.教师在黑板上对错别字进行汇总,并与学生一起进行订正。

4.请学生说出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加以解答(也可以留待课文讨论时解答)。

(二)导入课文 学习第一节:《论语•学而》 1.分别请二位学生口头翻译这一节。

2.请其他同学评价这二位同学翻译的情况(如有误译,要指出来)。

3.教师总结学生的口译和其他同学的评价,订正误译并说出自己的翻译。重点解释:而(而且)习(温习)说(通“悦”,高兴)4.请学生交流本节内容所说道理的经验或体会。学习第二、三、四节:《论语•为政》(三节)5.分别请二位学生口头翻译这三节。

6.请其他同学评价这二位同学翻译的情况。

7.教师总结学生的口译和其他同学的评价,并说出自己的翻译。重点解释: 而(从而)为(成为)罔(迷惑而无所得)殆(疑惑)知(在“是知也”中属于通假字,通“智”。)

8.请学生分别交流这三节内容所说道理的经验或体会。9.小结 [内容要点] ①《论语•学而》:孔子的观点,在学习之后按照一定的时间去温习,是一件快乐的事。这一种快乐,需要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去体验。②《论语•为政》

(一):在学习中,温习旧的,往往会有新的发现,旧的就转化为新的了。这就产生了发现的乐趣,而且,按照孔子的意见还可以成为老师。③《论语•为政》

(二):这一则强调的是学与思的关系,可以说是相辅相成。④《论语•为政》

(三):能够把自己知道的和不知道的分清,并承认自己所不知道,是一种智慧。这不仅是学习,也是处世的一种智慧。以上四则讲的是自己学习的道理。

(三)背诵课文

当堂背下以上四则课文。

(四)学习探究(5—7节)

1.分别请二位学生口头翻译这三节。

2.请其他同学评价这二位同学翻译的情况(如有误译,要指出来)。

3.教师总结学生的口译和其他同学的评价,订正误译并说出自己的翻译。

重点解释:敏(聪敏灵活)耻(羞耻,意动用法,以„„为羞耻)好(在“好之者”中,爱好)隅(角落)

4.请学生交流5、6内容所说道理的经验或体会,也可以按以下问题思考:1.“敏”与“好学”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并提?2.“乐之”为什么比“好之”更值得肯定?教师说说7节的经验体会。5.小结 [内容要点] ①《论语•公冶长》:学习中要克服世俗的羞耻感。“敏”与“好学”是并列关系,说明具有良好的学习素质。②《论语•雍也》:善于在自己的学习中培养学习的乐趣。乐于学习,就会在学习中拥有无限的乐趣。

③《论语•述而》:一般而言,学习中遇到困难可以请教老师,但必须是自己认真思考。“不复”是促使他去思考。

(五)背诵以上三节课文。

(六)布置作业。

1.巩固1—7节的背诵。2.诵读并抄写8—10节。

3.参照注释,口译这三节课文。4.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起来。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和预习。1.检查1—7节课文的背诵。

2.检查诵读(8—10节)情况(小组读、个人读)。

3.同桌二位同学相互检查抄写(8—10节)情况,并对错别字进行登记。4.教师在黑板上对错别字进行汇总,并与学生一起进行订正。

5.请学生说出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加以解答(也可以留待课文讨论时解答)。

(二)学习《说苑》和《孔子集语•子贡第二》 1.分别请二位学生口头翻译这二节。

2.请其他同学评价这二位同学翻译的情况(如有误译,要指出来)。

3.教师总结学生的口译和其他同学的评价,订正误译并说出自己的翻译。重点解释:孰(谁、哪一个)居(居住,生活在一起)期(相约、会面)4.请学生分别就这二节内容所说的道理交流经验或体会。5.小结(1)《说苑》:读书要有自己的思考,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自己解决,因而向别人请教极为重要。

(三)背诵以上二节课文。

(四)学习《孟子•离娄下》

1.分别请二位学生口头翻译这一节课文。

2.请其他同学评价这二位同学翻译的情况(如有误译,要指出来)。

3.教师总结学生的口译和其他同学的评价,订正误译并说出自己的翻译。4.师生共同交流本节课文所说的道理。5.小结

6.背诵这一节课文。7.课堂小测

一、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义。1.学而不思则罔()2.思而不学则殆()3.敏而好学()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5.不愤不启()6.不悱不发()7.受学重问()

8.读书诵诗,与古人期()

二、说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所指代的内容。1.学而时习之()2.知之为知之()3.君子深造之以道()

三、解释下面二组加点词的意义。

a.①可以为师矣 ②人物之往来,以为戏具

① ②

b.①诵诗读书,与古人居 ②自得之,则居之安

① ② [参考答案]

一、1.迷惑而无所得2.疑惑3.机敏,聪敏灵活4.比不上5.苦思苦想仍然不能领悟的样子6.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样子7.请教8.相约、会面

二、1.学习的内容2.知识、道理3.指所学的东西,学问

三、a.①成为,作为②作为b.①生活在一起②保有

(五)布置作业

1.巩固8—10节的背诵。2.诵读并抄写11—13节。

3.参照注释,口译这三节课文。4.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起来。第三课时

(一)检查作业和预习情况 1.检查8—10节课文的背诵。

2.检查诵读(11—13节)情况(小组读、个人读)。

3.同桌二位同学相互检查抄写(11—13节)情况,并对错别字进行登记。4.教师在黑板上对错别字进行汇总,并与学生一起进行订正。

5.请学生说出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加以解答(也可以留待课文讨论时解答)。

(二)学习《孟子•告子上》

1.分别请二位学生口头翻译这一节课文。

2.请其他同学评价这二位同学翻译的情况(如有误译,要指出来)。

3.教师总结学生的口译和其他同学的评价,订正误译并说出自己的翻译。重点解释:暴(pù,通“曝”,晒)奕(通“弈”,围棋)诲(教导)俱(一起)与(通“欤”,句末语气助词,吗)奕之为数(围棋作为一种技艺。之,结构助词,没有意义)惟奕秋之为听(“惟听奕秋”的倒置,意思是只听奕秋的教诲。惟,只、只有。之,结构助词。)为是(造成这样的结果。为,动词,造成。是,这样(的结果)4.师生共同交流本节课文所说的道理。可以参照以下问题:“一暴十寒”和“奕秋诲人”的故事各说明什么道理?这二种的情况你经历过吗? 5.小结

以这二种情况联系我们的生活,我们并不陌生,有的同学可能还有类似的经历。设想我们得到同学如果在学习上是一暴十寒,其结果是可想而知。同样的道理,认真听老师的讲课,与在课堂上心不在焉这二种情况,其结果也是不言而喻的。6.背诵这一节课文。

(三)学习《孟子•尽心上》和《孟子•尽心下》 1.分别请二位学生口头翻译这二节课文。

2.请其他同学评价这二位同学翻译的情况(如有误译,要指出来)。

3.教师总结学生的口译和其他同学的评价,订正误译并说出自己的翻译。重点解释:辟若(譬如。辟,通“譬”)而已(助词,罢了)仁人无敌于天下(介词词组“于天下”后置,翻译时要提到动词“无敌”的前面,即:仁道的人在天下没有敌手)4.师生共同交流这二节课文所说的道理。或可以参照以下问题:孟子所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是什么道理?你有过这一类的经历吗? 5.小结 不能迷信,不要拘泥于包括《尚书》一类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的经验,而社会在前进,因而在社会生活中处理事物,我们既要注意学习、借鉴前人的智慧,但也要根据社会生活做出我们的理解和判断。6.背诵这二节课文。

(四)关于“阅读练习•探究” 第一、三、四题已经在课文的学习中解决了,最后一个环节讨论第二题即可(参考答案见《教师教学用书》)。

下载孔孟论学习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孔孟论学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孔孟论学习》教学设计(共五篇)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孔孟论学习》教学设计 斌英中学 姚 娜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言文的音韵美、思想美。 2.掌握常用虚实词,结合个人体验,理......

    九年级语文孔孟论学

    《孔孟论学》 孔 子、孟 子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文言文的一般语气和节奏,感知每则语录的内容,揣摩作者的思想。 2.理解举例、对比、比喻说理的方法。 3.了解古人的学习态度......

    孔孟论学(月考复习用)

    孔孟论学 一、文学常识 略。(见初一复习课件) 二、释词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志:立志......

    孔孟论学先学后教教案

    《孔孟论学》教案 执教张玉平班级八1班 学教目标 1积累重点文章字词,疏通文意(前四则)当堂背诵默写前四则 2感受孔子对学习的态度和主张,体会课文的丰富内涵,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

    9孔孟论学(共五则范文)

    9、孔孟论学 一、教材分析: 课文的几则语录,体现《论语》的文学特点。首先,它们全是用当时的规范口语写成的,明白如话。其次,语言自然流畅,简约朴实,不事雕琢,不求辞采,却能表达出深......

    孔孟思想

    《论语》的主要内容及思想 《论语》共分二十篇,每篇由若干章节组成,篇名因每篇篇首字句而命名,并无特殊意义。如首篇《学而篇》,取篇首“学而时习之”的“学而”命名;次篇《为政......

    《孔孟》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了解孔孟思想言行的不同以及产生的不同的原因;[教学重点]孔孟之间的传承关系和二者的差异。[教学难点]孔孟之间的传承关系和二者的差异。[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第 一 课......

    孔孟论学详细的字词翻译理解

    篇章研究 本课选孔子论学语录四则,孟子论学语录二则,分别选自《论语》和《孟子》。 1.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