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的魅力》课例分析

时间:2019-05-15 07:32: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工业设计的魅力》课例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工业设计的魅力》课例分析》。

第一篇:《工业设计的魅力》课例分析

《工业设计的魅力》课例分析

今天聆听了一堂美术设计课《工业设计的魅力》,这节课给我的印象比较深,也很新颖。该堂课从导入到思维启发都有很清晰的思路和教学法,虽然在最后作业要求的控制上略显失去重心和针对性,但整堂课在有条不紊中让人感受到了一股浓浓的创意气息,有着很多耐人寻味的过程,来看看她具体是如何做的。设计课重在创意思维的启发,是培养学生创新想象力的拓展课,是非常考验老师对学生的创意引导能力。从该堂课教学目标定位看,郭老师通过对工业设计的欣赏,对生活中设计物的观察、分类和想象,来一步步循序渐进地使学生融入设计氛围,体验设计方式,激发创造性思维。应该说教学目标的制定比较符合该学龄段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教学效果也比较明显。

在视频导入阶段,马老师就以一段创意无限的新型座椅的设计吸引了全体学生的目光,这段精心编制的设计视频在整堂课中起到一个引领性的情境安置作用,使课堂一下子进入创意世界,不仅如此,学生在欣赏视频中,还能看到诸多的生活设计在眼前一一闪现,一一变化,在脑海里首先埋下了一个创意可以无限的基本认识,为之后的作业设计,提供了想象引导和拓展,这种首尾在本质上的接应,看似无意,实则是一种精巧的教学设计。所以优秀的导入并不仅仅是设置一个教学情境,更是可以起到引领整堂课思维发展的一个总领性作用。其实郭老师在接下来概念理解和作品赏析两个教学阶段里所出示的设计产品同样是与导入的理念相呼应的。在这两个过程中,郭老师充分发挥了自己娴熟的教学能力,条理清晰,师生互动良好。而整堂的高潮和问题所在,是接下来的座椅赏析和作业设计阶段。从各式各样的座椅过渡到生活用品,非常自然,学生很容易接受对这个事物的认识,老师对不同功能的座椅的分析和理解推动也是重点明晰,层次清楚,使学生对接下来的设计有了很好的直观认识和铺垫。事实上到此为止已经很好地完成了一堂设计课的基本教学元素,前期目标基本达成。但是老师在作业设计的要求上,提出了一个有点游离于整节课教学引导的主题:设计出具有特色的新颖的生活用品。老师的作业要求提出后却没有作进一步的引导,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没有头绪,老师也没有更多的启发,如果这时板书一下设计思路和草图,这样学生知道怎样去思考就完美了,结果从课堂最后作业效果看,学生的作业也完成的不好。为这堂课留下一个不大不小的遗憾,有待改进。

总的来看,这是一堂内容丰富,教学层次分明的好课,尤其在对设计产品的赏析和引导思维想象的环节上做得很出色,无论对学生还是老师,都有不少启发意义。而其中存在的问题,更是对我们自己未来的教学设计有很好的防范和指导意义。

第二篇:课例分析

平均分的认识

教学设计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

(一)》中“平均分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乘法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景,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要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在教学时,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听故事、了解“每份分的同样多”的生活实例,引出“平均分”,并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平均分矿泉水、帮小熊分筷子……,在丰富的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在大脑中形成了相应的表象,为学习除法做好铺垫。

教学内容:平均分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份分的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通过动手实践,探索“平均分”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平均分”。教学准备:

教师:投影片、筷子、水果(苹果)、盘子、小熊生日图一幅、表情图两幅。

学生:小组准备学具、小石子、竹棒。

点评:在设计该课时教学时,着眼于学生在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中,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探索出分的同样多就是“平均分”的道理,而且还充分体现了平等参与的理念,教学紧紧围绕平均分,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在快乐的学习过程中,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增加了学生的成就感,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自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喜欢春游吗?看!二(1)班的小朋友明天要去春游,他们买了好多食品,请大家来看看都有什么?

1、师:边谈话、边放投影仪,出示春游情景图。

2、生:看图,自由说说图中有哪些食品?

3、师:小结,如有面包、桔子、火腿肠、糖果、香蕉、巧克力等,现在呀,要把这些食品分给二(1)班的每一位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帮助他们好吗?

4、学生开始自由讨论:怎么分?想分什么?分给谁?反思:投影春游图导入、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

二、新课

1、教学例1(1)师:谈话并讨论:要为二(1)班的同学分这些食品,首先要知道什么?愿意说就站起来。(2)生:要分给几个人;

(3)师:在分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呢?(4)生:学生疑惑。

(5)师:现在请同学们用准备好的学具:小石子、竹棒代替食品,帮助二(1)班的同学分一分,好吗?(6)生:小组合作动手分。(7)师:点拨要分公平

(8)生:各小组展示分配结果,并汇报分的方法及想法。(9)师生评议;分的最好的一组,大家请他们吃这些食品。(10)生:表演吃或喝的口形。

(11)教师总结性引导:同学们分的真好!像这样公平的分就叫平均分。那么你能举例说说平均分吗?(12)生 :自由发言。

(13)师:延伸:你还知道生活中那些现象是平均分的吗?(14)生:自由交流后,点名发言。课后反思:该片断教学,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增加了学生的成就感。活跃了课堂气氛,对平均分有了感性认识。

2、课堂实践:课本第十一页“做一做”。

(1)师:师提出要求,先看题互相说说题意,说说“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

(2)生:学生用学具代替面包分一分,同桌互相检查是不是分成了5份,每份同样多。(3)教师巡视,个别指导。(4)师问:什么是平均分?

(5)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平均分?

3、教学例2(1)教师出示苹果、(15个)盘子(三个)

师:一天,小熊过生日,家里来了好多客人,小熊要给客人端苹果,家里有15个苹果,由三个盘子,小熊不知道每个盘子应该平均放几个苹果,那个小朋友热心帮助小朋友分一分呢?

(2)生:小组讨论交流,让一名学生上台动手分,其他同学注意看分的方法和过程对不对?

(3)让最好的小朋友评议、指正。

(4)教师小结:平均分的方法:把15个苹果分成3份,可以每份分一个或几个,最后要使每份分的同样多,每一份就分得了5个苹果。

(5)师:出示小熊烦恼图,我们帮小熊分好了苹果后,小熊就端给客人吃,小熊的妈妈正在做饭,让小熊给客人分筷子,这下又把可爱的小熊难住了?看,它好烦恼,你们愿意为小熊解除烦恼吗?

(6)生:小组合作把20支筷子分给10个人。每份得一双(两支)。

(7)师:出示小熊开心图,瞧,我们大家都来帮助小熊,小熊多高兴啊!它笑着对我们说:“谢谢你们”,那么我们就一起为小熊祝福。为它唱支最好听的歌

(8)齐唱生日快乐之歌。

课后反思:通过看图,讲故事,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了平均分,在教学过程中不但渗透了思想教育,而且通过唱歌极大的提高了兴趣,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课堂实践:第十四页“做一做”;(1)师: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三份,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2)生:学生分组讨论;动手分一分,然后汇报分的情况,巩固平均分。

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明白了什么?

五、作业:练习近平均分。

课 例 分 析

和政县罗家集学校 王燕凤

第三篇:工业设计现状分析

4工业设计现状分析

4.1世界工业设计现状

4.1.1发展工业设计使必然选择。

现代工业文明从它的产生到发展至今,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物质财

富、创造辉煌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给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来了灾难性的后果。首先是环境污染问题,其次是资源问题,再者是第三次世界人口爆炸性增长。面对这些问题,发展工业设计使必然选择。

4.1.2世界工业设计发展的多样化趋势

保护自然环境和使生态系统免受人为破坏,这是绿色设计的目标。作为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之所在,今后的主流设计不会脱离这一根本宗旨。在此宗旨指导下,世界工业设计将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1)人性化设计

从当今设计的发展趋势来看,人性化设计越来越受重视。人性化是指

以人为核心,全面考虑人的精神和物质需求。

(2)个性化,多样化设计

人们需求的多元化导致了市场的多元化,必然是产品的设计向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

(3)仿生设计

仿生设计,正从简单的形态模拟趋向模仿生态系统的原理建造技术系统。

(4)拆装式设计

人们要求市场提供的商品是可以拆装的。

(5)计算机辅助设计

信息技术在上世纪后半叶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作为一种设计工具,它对设计的渗透日益广泛而且深入。

4.2中国工业设计现状

4.2.1中国工业设计发展问题

一、设计教育先天不足

二、企业缺少创新动力

三、大众在文化后势心态下原创意识缺失

四、政策投入中的“隔靴瘙痒”倾向

第四篇:工业设计毕业论文分析

一个完整的毕业设计,除了毕业论文,还要有设计概念,草图,分析,完善,效果图,实物图,尺寸图,模型等等,其实毕业论文就是阐述这些.先写市场调查,表明为何做此设计,有何市场;再对现在情况进行分析,找到突破口,也就找到设计方向,再从此突破口寻找设计灵感等,进行草图描绘……

简单的说,毕业论文就是用文字和图片的方式,将你的毕业设计前因后果等阐述清楚明白

现代工业设计中的艺术因素研析

工业设计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作为人类设计活动的延续和发展,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经历了长期的酝酿阶段,直到20世纪20年代才开始确立。工业设计就是对工业产品的功能、材料、构造、工艺、形态、色彩、表面处理、装饰等,从社会、经济、技术等方面进行综合处理,使之既符合人们对产品物质功能的要求,又要满足人们的审美情趣。在对工业产品进行外观设计时,不仅要考虑产品制造的可能性、操作的可靠性、经济上的合理性、形态表现的艺术性等,同时还要考虑产品的社会价值,对环境的影响,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的作用。工业设计的艺术性是一种综合性的概念,它不仅包括产品的造型、色彩、纹饰等与视觉效果相关的处理,还包括对人的触觉、听觉以及心理诉求的综合效果的处理。工业设计已经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语言,作为人类造物活动的延续和发展,它同样是一种艺术文化。工业设计中的艺术因素,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艺术种类或手法。工业设计是一种独特的创造性的活动,其区别于兄弟艺术门类的主要特征之一便是独创性。因此,可以这样认为,工业设计中的艺术因素,是一种比较特别的“美”,即设计之美。设计之美的第一要义就是“新”。设计要求新、求异、求变、求不同,否则设计将不能称之为设计。这个“新”有不同的层次,它可以是改良性的,也可以是创造性的。但无论如何,只有新颖的设计,才会在大浪淘沙中闪烁出与众不同的光芒,迈出走向成功的第一步。设计之美的第二要义是“合理”。一个设计之所以被称为“设计”,是因为它解决了问题。设计不可能独立于社会和市场而存在,符合价值规律是设计存在的直接原因。设计之美的第三要义是“人性”。归根结底,设计是为人而设计的,服务于人们的生活需要是设计的最终目的。设计之美自然也应遵循人类基本的审美意趣。这三个要义,使得工业设计师有别于纯粹的艺术家和纯粹的工程师,他们的任务,就是要在设计中寻找“美”的平衡点。工业设计这些特有的审美要求,并不是空穴来风,它背后有着客观的依据和需求。工业设计之美,依托的是市场规律,这是残酷的市场竞争和适者生存的法则所决定的。

二、现代工业设计与艺术的关系 设计与艺术之间,从一开始就有一座相衔互济的桥梁。随着社会的发展、边沿学科的渗透、科学知识的普及与科学化程度的提高,它们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任何真正的富有创造性的产品设计都必然渗透、交织和表现着美。设计中的审美、直觉和想象等都孕育着强大的艺术感染力。设计与艺术是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互相启发的。我们细心地观察,就会发现任何工业产品的设计与运用过程,实际上都是按照美的规律去勾划、去造型的。没有对艺术的深刻认识,纯公式化的设计是不会成为真正有创造力和感染力的产品设计的。工业设计创造中充满了艺术的美感和想象力,而艺术创造同样地受到工业设计发展的制约与影响。艺术创造在工业设计中的作用和影响不是局部的、个别的、具体的,而且是宏观的、整体的、广博的。从工业文明开始,工业设计与艺术创作被人为地分割成为互不相干的独立专业和领域。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的信息时代,人们开始重新审视科学、技术、设计、艺术的关系:其内在本质是一个总体,它之所以被分割成单独的专业,不是取决于事物的本质,而是由于人类认识的局限。实际上,设计与艺术是一个不能打断的链条。在用计算机设计出的一张张图纸、一幅幅画面,以及一件件三维空间的产品设计面前,人们似乎感到自己处于某种边缘地带,觉悟到设计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艺术不再仅是抽象的哲理,而是具体的感受,不再仅揭示一种存在,而是一种创造,这是设计中技术与艺术的新联盟。纵观工业设计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看出,设计与

艺术经历了最初的一体化,逐渐形成各自不同的专业领域,直至发展为当今设计和艺术的新融合。设计过程中自始至终都渗透着艺术。所以,我们不能孤立地强调功能主义,而忽略艺术对产品的影响,同时也不能过分为表现艺术而忽略功能性。我们的目标是实现艺术与设计的完美结合。

第五篇:《丰碑》课例分析

《丰碑》课例分析

——10文11 10011004 王寸

《丰碑》课堂实录

一、引入课文师:同学们,红军长征的队伍飞夺泸定桥后,又踏入了茫茫的雪山之中。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其中的一些画面——(播放录像)。

师:看后,你想说什么?

生1:红军长征的岁月真是太艰苦了!

生2:红军以顽强的毅力爬过了雪山,走过了草地,他们真了不起!

师:是啊!在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路上,发生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个。

师:(板书碑)你知道碑是什么样的吗? 生:石头做成的,上面刻有字。师:(板书 丰)加了个“丰”字,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指高大的石碑。

师:课文中的“丰碑”指的是“高大的石碑”吗?我们学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变序切入法”直奔中心 师:课文写谁成了丰碑?

生:课文写军需处长成了丰碑。

师: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出军需处长成了丰碑的一个句子,并画下来。(生读课文、找句子、画句子)生:这个句子是:“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出示这个句子)全班齐读。

师:你读了这个句子,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风很狂,雪很大。

生2:我知道了大雪把军需处长的身体覆盖了。师:风这么狂,雪这么大,说明了什么? 生1:说明了当时环境非常恶劣。生2:说明了红军行军非常艰苦。师:读了这句话,你还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什么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师:你真会思考问题。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课文。

三、体会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电脑出示课文插图)

师:你看了这个场面,哪里最感人?

生1:我觉得军需处长穿着单薄的衣服很感人。

生2:我觉得军需处长被冻僵了,可是还为战士们指明前进的道路很感人。„„

师: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描写了这动人的场面? 生:第七自然段。师:(出示第七自然段)请你读一读这一段话,读后告诉老师,你读懂了什么?不懂的地方请记上记号,等会提出来。同桌可以互相交流。

(生读课文、画词句→同桌讨论→汇报学习结果(体会人物的动作、神态、衣着)→质疑、解疑)

师:(出示课文插图)“他左手微微向前伸好像在为战友指明前进的道路”,从这个动作,你想想他好像还会干什么?

生1:他的烟被风雪打灭了,他好像在向战友借火。生2:他好像在推辞战友递给他的棉衣。

生3:他好像在鼓励战友们要战胜困难,走出雪山。师:同学们,这是一个怎样的场面呀? 生:感人的场面。

师:想一想,这些句子该怎么读? 生1:用低沉的语气读。生

2、用悲伤的语气读。生3:用崇敬的语气读。

师:好,请你就用这样的语气练习读一读这段话中最感动你的句子。(生练习读后指名读,读后评价)

师:读了这段话,在你的心目中,军需处长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生1:军需处长是个一心为别人着想的人。生2:军需处长是个关心战士的处长。

生3:军需处长是个舍己为人、不怕牺牲的人。(板书:舍己为人、不怕牺牲)

师:这段话之所以写得那么生动,就是因为作者抓住了—— 生:人物的动作、神态、衣着。

师:对。作者就是抓住了人物的这些外部形象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电脑出示:外部形象(动作、神态、衣着)→ 内心世界],我们今后写文章也要学习这样的写法,把文章写得更好。

四、体会将军的情感变化

师:课文中,还有一位重要人物是—— 生:将军。师:请四人小组用上面的方法共同学习讨论描写将军的句子,并在文中将有关句子画下来。

(生分小组共同学习、讨论)师:请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生1:课文描写了将军的神态、动作、语言。(生读画出的句子)

生2:课文写了将军的情感变化。师:你能说具体些吗? 生:将军开始听到有人死了时愣住了,然后见没人去叫军需处长时生气了,甚至发怒了,当听说被冻死的就是军需处长时将军又愣住了。

师:将军怎样生气?怎样发怒? 生读描写将军生气、发怒的句子 师:(出示句子)比较句子

1、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2、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这两个句子中的“愣”意思有什么不同?

生1:第一个句子中的“愣”是说事情来得很突然。生2:第二个句子的“愣”是说将军没有想到冻死的人是军需处长,出乎意料。师:(出示动画插图)风那么狂,雪那么大,将军却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在想什么?如果你就是将军,你会说什么?

生1:将军为有这么好的军需处长而自豪。生2:将军为刚刚错怪了军需处长而难过。„„ 师:(引读)是啊,将军想到了那么多,因此,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师:请同学们再练习读读这段话,好处体会一下将军此时此刻的心情吧。生:练习朗读并做动作→请生读→齐读。

师::这篇课文主要是写军需处长,为什么要对将军的形象作详写? 生::是为了衬托军需处长的崇高品质。

五、理解“丰碑”的深刻含义

师:出示句子“风更狂了„„他成了一座晶莹的碑”。生齐读句子。

师:你现在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吗?(出示动画插图)这里有碑吗? 生:没有。

师:课题的“丰碑”是指高大的石碑吗? 生:不是

师:那是指什么?

生1:大雪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看上去像座碑一样。生2: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精神像座丰碑。

师:是啊!军需处长这种舍己为人的红军精神是不朽的,它像一座闪闪发光的丰碑,激励着红军战士勇往直前。(完成板书)

六、进一步理解丰碑的深刻含义,总结全文

师:出示音像画面(录像片段配上最后一自然段的朗读)。生、看、听 师:“那声音”指什么? 生:指坚定有力的脚步声。师:“那声音”似乎在告诉我们什么?

生:那声音似乎告诉我们,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师:这是一个什么句? 生:是一个反问句。师:谁能改为陈述句?

生:胜利一定会属于这样的队伍。师:这样的队伍指什么样的队伍? 生1:指舍己为人,不怕牺牲的队伍。生2:指为人民服务的队伍。

生3:指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队伍。„„

师:这精神的丰碑是不是仅指军需处长一个人呢? 生:不是。

师:你还知道哪些人也具有军需处长这样的品质? 生:将军、董存瑞、黄继光、李向群 „„

师:是啊,正是因为有了千千万万个军需处长,我们的队伍才取得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胜利,才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也正是因为有了无数李向群式的战士以及许许多多默默奉献的人们,我们的祖国才会如此繁荣昌盛!这是一座闪烁着英雄光芒的精神丰碑!让我们把他们牢牢地记在心中吧!

课例分析

《丰碑》这篇课文讲述了红军在云中山行军过程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赞扬了他舍己为人,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

这节课在教学设计上及教学过程中,周老师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将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学习紧密结合在一起。周老师力图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探索学习方法、求同存异”这几方面进行创新的尝试,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思维和表达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成功之处在于: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开课,首先让学生欣赏一个红军长征的片断,通过看和听了解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看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出示课文的插图,让学生说出最感动他的地方,这样一开课就抓住了学生的心,使学生很快地融入到课文所要描述的情境中,为学习课文作了一个好的情感铺垫。

2.采用“变序切入法”直奔中心。从中心句切入,以中心句为主线,引导理解课文,层层深入,领悟思想内涵。这种教法,重点突出,目标明确,避免了串读课文,过多分析情节内容的弊病。

3.想象说话,发散思维

让学生以动作为依托,想象说话,融理解于想象之中。如从军需处长左手微微向前伸想象他似乎还会干什么,从将军久久地站在雪地里,想象他究竟在想些什么。

4.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古人云:“学成于思,思源于疑。”常有疑点才能思考,才有创新。第一次出示中心句后,让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然后整节课,都围绕着这个疑问去学习课文,寻找答案。学习第7自然段以及学习描写将军的句子时,都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学习,提出疑问解决疑问。他在这个过程中,适当引导,从而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5.以读为本,鉴赏品味。

小学语文九义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在教学时,他重视了读的训练,让人人有读的机会,有体验情感的机会,使学生在读中感知了人物的外部形象,在读中领悟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另外,这节课他还恰当地运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板书的设计也图文并茂。

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能力。有效的学法指导,有利于学生形成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使“学生参与”不再成为一句空话。周老师在教学中,注意教给学生质疑、品读、析句以及观图的方法,这些方法的运用,对提高课堂效益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其次,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渠道很多。这篇教案设计,注意采用了两种方法。一是注意训练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例如:老师让学生从军需处长左手微微地向前伸的动作,想象他会干什么?将军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在想什么?通过这样的想象训练,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得到了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得到激发。二是注意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例如:设计逆向质疑“这篇课文主要写军需处长,为什么要对将军的形象作详写”,“这篇课文谁成了丰碑”逆向设疑,要学生从相反方向思维,使其思维得到有效的发散。

最后,创设愉悦情景,以疑导学。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为学生、提供各种课堂学习条件,适时、适当地给予点拨、激励、唤起他们的学习意愿和学习热情,让他们入境入情,从而以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去获取知识,体验成功的快乐。周老师以疑贯穿教程始终,把学生摆在主体地位,精心组织达标。如提问设计,力求从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的角度出发,让学生从已有的学习经验入手,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再现语言环境,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释疑,并以精读、品读的方式去感悟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最后通过播放录像及动画插图,让学生进行角色心理换位,使学生的感情朗读更投入,更到位。

因此周老师这堂课的教学是很成功的,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下载《工业设计的魅力》课例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工业设计的魅力》课例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例分析1

    课 例 分 析 贺昆 案例:准备活动的新尝试,在准备活动当中,教师用哑铃(布置学生课前用空矿泉水瓶子装满沙制成哑铃,人手两个)做为教具,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自编"哑铃操"练习,配以......

    惊弓之鸟课例分析

    《惊弓之鸟》课例分析 王小英 《惊弓之鸟》这是一则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手更羸只拉弓不射箭,便使天上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事。 教学时以声音引入新课,激......

    教材分析课例

    为了方便大家阅读和检测,本人特以三年级的第八单元教学为例,试析一下三年级的语文教材和相关课例。 第八单元的内容我主要是按照“教材概况-教学目标-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这几......

    《再别康桥》课例分析

    《再别康桥》课例分析 高二语文组 汪国良 教材分析: 《再别康桥》是《诗两首》里的一首诗。《诗两首》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的第2篇......

    Cinderella 课例分析

    Cinderella课例分析 主题的确定: 本月的研究内容是搜集课外故事教学材料,创编出第二篇故事(取材自西方的经典童话故事)。我选择了学生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Cinderella》。 文本......

    课例分析《鸡兔同笼》

    教学内容:第112~115页。 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使学生体会假设和列方程的一般性。 3.在解决......

    英语教学课例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为供一年级使用的儿童英语 Lesson 4 《 Let's be Friends 》教学设计方案一课,这是本单元的第 1 课时。通过学习,学生应该认识几种常见的动物......

    江苏课例分析

    语篇视域下的小学英语阅读理解 ——江苏课例分析 小学英语的阅读,因为受制于学生的语言能力,往往是在词句层面上来回倒腾。来自南京的桂婷婷老师,非常准确地将她的阅读课的首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