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案

时间:2019-05-15 07:09: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案》。

第一篇: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案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一、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本课内容主要是从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来介绍政治制度的发展。

本课第一目“七国之乱与汉武帝的集权措施”,讲西汉处理、解决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问题重点叙述汉武帝化解封国、强干弱枝和强化皇权的史实及其影响。第二目“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讲唐朝安史之乱后的政治形势;第三目“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讲宋太祖解决唐末以来的藩镇割据的问题,以及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制度、措施及其作用和影响。在中国延续了上千年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势力的矛盾和斗争,是串联本课教材知识的主要线索,它构成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政治史的重要部分。

二、学生分析

西汉前期的分封与削藩、唐朝的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在初中时已经讲过,这里不必过多讲解。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初中涉及的不细,应作为知识难点给学生讲清。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这一课的课件设计中,插入了更多的历史图片,通过历史图片的展示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提前组织学生在网上下载精美图片,协助教师制作课件,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也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治”“乱”的原因(2)郡国并行制 七国之乱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陈桥兵变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独立整理、总结知识结构的能力。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斗争激烈,表现形式都是什么,有哪些措施,应该会说。

(2)、根据教材的总结,培养学生宏观的分析概括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特点的能力,并把本节的内容与整个大专题联系起来。

3、情感目标

通过认识汉武帝的集权措施和宋初中央集权强化,以及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初步理解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地方分权和分裂割据的辩证关系,从而明白统一局面的来之不易,明白维护国家统一认识,反对分裂势力,仍是我们现在的民族大义。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汉武帝的集权措施和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难点

论从史出地分析、说明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五、教学方式

采用接受式学习的方式,以教师分析为主,辅之以师生的交互讨论。

六、教学用具

采用制作PowerPoint课件的方式辅助教学。

七、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

1.组织学生通过网络下载有关历史图片,初步了解教材的相关内容。2.思考课后的知识链接和解析与探究。

(二)导入设计 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教学导语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并非一帆风顺,从西汉到北宋,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一直延续不断。西汉的“七国之乱”、东汉末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唐中叶的“安史之乱”和以后的藩镇割据,都表明了中央集权过程的坎坷。那么,导致这种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它给后人留下了什么启示呢?由此导入新课。

一、汉唐时期的地方割据与集权措施(地方割据与中央集权的斗争)

(一)西汉专制集权的加强

1.西汉的建立:秦朝灭亡以后,刘邦打败项羽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2.七国之乱出现的原因:

A.汉初的地方管理措施及后果:西汉初年,刘邦在推行、郡县制、逐一消灭异姓诸侯王和功臣的同时,又分封同姓诸侯王。他以为依仗刘氏“天下一家”的格局,就能巩固皇权,稳定天下。

★郡国并行制:汉代地方政权组织。汉初,郡和王国同为地方高级行政区划,郡直隶中央,王国由分封的诸王统治,实行地方行政制度郡国并行制。汉初建立了许多诸侯王国,本来的目的是拱卫中央,加强中央集权,但后来的发展却适得其反。诸侯王依恃其政治、经济、军事势力与中央对抗,并进而觊觎皇帝的位置,以致造成对中央的严重威胁。吴楚七国之乱以后,汉中央为了削弱诸侯王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使诸侯王不复治国,而由中央置国相以治民,职如太守;后又令诸侯王仅衣食封国的租税,王国实际上和郡无异。隋以后,废国存郡,虽封王带有郡县名号,但不回到自己的封地,在京师居住,享受一定政治经济待遇。明代曾分封诸王于各地,靖难之役后,也将权力收回。

教学过程设计 教材处理 师生活动

A、汉初地方管理措施的后果:中央和封国矛盾的激化:汉惠帝以后,诸侯王羽翼丰满,形成割据势力,甚至觊觎帝位,对中央构成严重威胁。

B.有识之士及主张:诸侯国已成尾大不掉之势,贾谊、晁错等有识之士纷纷上书,主张削减封国,强干弱枝。

C.汉景帝的举措:削夺王国封地:公元前154年,汉景帝采纳晁错建议,着手削夺王国的封地。

3.七国之乱的经过:

削夺王国封地,引起诸侯王的强烈不满。吴王刘濞借口“清君侧”,串通楚、赵、胶西、胶东、菑川、济南六国诸侯王,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4.七国之乱的结果:太尉周亚夫率军平叛,三个月后,平定了叛乱。

★ “七国之乱”是西汉中央与封国激烈矛盾斗争的突出表现,西汉中央政府平定了这场叛乱,使中央的权威得到极大的增强,西汉政府利用这一时机加强了对王国的控制。平定“七国之乱”是西汉解决王国问题的重要举措。(Ⅱ)汉武帝的集权措施

1.目的:为强化皇权,巩固国家统一。2.措施(1)建立中朝

★关于中朝:汉武帝即位后,为了削弱相权,强化皇权,建立新的决策机构“中朝”(又称内朝),由皇帝的左右亲信充任中朝的主要官吏尚书令、侍中、常侍等职。从此,中朝成为朝廷决策的重要机构,原来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机构,逐渐成为执行机构“外朝”。九卿有事,上报中朝,丞相无权过问。中朝成为皇帝直接控制的中枢决策机构。

汉武帝用内朝官来压抑外朝官以侵夺相权,是汉代中央政治制度发展的一个突出特征。宰相是封建国家行政管理的最高长官,为天下政本所在。汉武帝要加强皇权专制,自然会与宰相制度发生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汉武帝任用地位较低的主父偃等建立内朝,参与谋议。自霍光辅政,至于东汉,遂成为外戚与宦官专政的局面。外戚当政者则加“将军”名号,宦官专权者又多加“中常侍”。不论外戚还是宦官,都是作为内朝官而专权的。

汉武帝鉴于汉兴以来丞相御史二府的职权过重,因而把处于身边的内朝私人秘书“尚书”官的地位提高,又相继设有侍曹、二千石曹、户曹、客曹。诸曹尚书多引用宦官或外戚担任,内朝近臣自大将军、.教学过程设计

教材处理 师生活动

太傅、侍中以下,常领录尚书事以参决朝政。而外朝的长官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的职权逐渐为内朝尚书台所侵夺。所以,汉武帝以后以至成宣年间,是尚书势盛,内朝权重,与外朝的相府形成权力转移交替时期。

尚书本属于少府,从秦至汉武以前,不过是掌管往来章奏的小吏。但自御史变成监察官之后,皇帝的诏令等事,也成了尚书的专责。武帝时期尚书发展成宫中的重要机构,置尚书四人,分四曹以主众务。常侍曹主丞相御史事,二千石曹主刺史二千石事,户曹主吏民上书事,客曹则主外国四夷事。成帝时又置三公曹以主刑狱事。显然尚书已由公文的传达机关进而为公文的处理机关。而且处理的结果,并不经过丞相,也无需和外朝的相府商讨,而是直接送呈皇帝。

(2)设置刺史

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各置刺史一人,刺史位卑权重,代表中央监察地方。

★西汉的“刺史”实质上是皇帝的的“特派员”,主要职责是代表中央监察地方。设置“刺史”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措施。

(3)实行“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又通过酎金夺爵,剥夺列侯的爵位。逐步解决了王国问题。

★P10课中思考题提示:共同之处在于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3.评价

(1)积极作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2)但权力的过于集中也带来一些弊端,东汉后期100多年间,即位皇帝大多幼小昏弱,“代行天威”的外戚和宦官互相倾轧,导致政局长期动荡。

★中国古代多次出现外戚或宦官专权的根源在于皇权过重,缺乏制约机制。

(二)唐末五代的割据战乱

(Ⅰ)藩镇割据

1.背景:安史之乱的影响、地方节度使的设立:

唐朝中叶,边疆军镇节度使势力恶性膨胀,导致了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叛乱平定后,安史旧部还保留着相当大的势力。唐代宗为求暂时的安定,将河北地区分授给安史降将,封其为节度使,教学过程设计 教材处理 师生活动

带兵平叛的刺史也被封为节度使。

★唐代的节度使除控制大量军队外,还掌握着地方的行政权和财政权,势力异常强大。2.表现:节度使的继任方式:

节度使所辖地区大者十余州,小者三四州,权力不断膨胀,职位往往父死子继,兄终弟及,或由部下拥立,朝廷只能事后追认。他们名义上是唐朝的藩镇,实际上割据自立,形成藩镇林立的局面。

★唐朝藩镇的特点:事实上拥有政治上的自主权,节度使自己任免官吏、管辖州县;节度使职位往往父死子继,兄终弟及,或由部下拥立,不受中央委派。经济上有财权,节度使本地税收,自己支配。军事上拥有强悍的武装,将士世代相承,待遇优厚,和节度使建立起封建依附关系。

3.影响:导致了国家分裂(Ⅱ)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1.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出现

(1)原因:唐朝末年,藩镇割据势力进一步发展。

(2)出现:唐朝灭亡后,中原一带先后经历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史称“五代”。同时,在南方各地和北方的山西,先后存在十个割据政权,史称“十国”。(3)影响:政权更迭频繁,人民生活困苦。

★①“五代”是前后相继的,“十国”基本上并立的。②五代十国实质上藩镇割据局面的继续和扩大。2.江南经济的发展

这一时期,南方局势相对稳定。一些政权保境安民,劝课农桑,所辖地区的经济得到较大发展。

★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了北方。3.后周的壮大 五代后期,后周世宗积极改革,南征北战,为以后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周世宗改革是后周迅速崛起的决定性因素。

(三)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Ⅰ)北宋的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是为宋太祖。

教学过程设计

教材处理 师生活动

军、作战等一切权力都集中于皇帝。厢兵、乡兵、蕃兵是地方部队,战斗力较弱。(2)削实权:宋初削弱或剥夺了宰相、节度使、州郡长官和功夫悍将的权力。中央——分割相权为三

地方——州郡直属中央、置通判限制州郡长官、废武用文

为了削弱藩镇的行政权力,政府规定所有州郡直属中央。在州郡长官之下设置通判,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宋朝废除了节度使管辖驻地以外州郡的制度,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州郡不得由武将掌握,以免拥兵作乱。

(3)制钱谷:政府规定各州郡的财赋,除自留一小部分外,其余运往京师开封或其他指定地点,由中央掌握。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核心是集中军权、行政权、财权、司法权。特点是“分化事权”“强干弱枝”“守内虚外,内外相制”。主要表现在军事上“三衙”的互不统属和“三衙”与枢密院的相互压牵制;中央机构中设枢密使、三司分割宰相的军权、财政权,后来又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地方上知州与通判相互牵制等。

2.影响:一方面,达到了“以大系小,丝牵绳联,总合于上”、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另一方面,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却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积贫积弱的后患。

教学日记:

教学过程设计 教材处理 师生活动

(Ⅱ)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1.措施

(1)收精兵

★P12课中思考题提示:赵匡胤在朝中大将势力尚未发展起来的时候,采取和平的方式剥夺他们的兵权,避免了杀戮和政治动荡。同时,避免了被世人指责为“暴君”。

A.改变机构设置:宋太祖将实力强大的禁军分别归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 “三衙”统领。在中央设枢密院,负责军务。

★枢密院:中国古代国家军政机关。唐中叶以宦官为枢密使,掌内廷枢机之任。五代后唐始称枢密院,掌军事。宋沿置,与中书省对掌文武二柄,合称“二府”。职在管理军籍、武官之升迁调转、军事机密、边防布置及作战计划。以枢密使为首长,另设枢密副使、知枢密院事等官。金元因宋制,唯元例由皇太子兼领枢密使;且枢密院已不再与中书省并列,地位低于中书省;为征战需要,两代均有行枢密院之设。此外,辽代亦有枢密院之设,但其制较为特殊。辽在北面官系统的北南宰相府下设有北枢密院,相当于兵部;南枢密院相当于吏部;在南面官系统中,初以枢密院兼行尚书省事,行政机关吏房、兵刑房、户房、厅房等,皆归其统辖。后尚书省独立,枢密院始作为纯军政机关存在,但其职任较轻,以掌管汉人兵马之政为主。明代改枢密院为大都督府。

B.部门相互牵制:三衙互不统属,它们统领禁军,却无发兵之权。枢密院直接对皇帝负责,有发兵之权,而自己手中无兵。这样就实现了统兵权和调兵权的分离,有利于皇帝控制军权。★宋初的军队分为禁军、厢兵、乡兵、蕃兵四种。禁军是军队的主力,赵匡胤即位后从各方面加强禁军的实力。首先是选练,禁军选全国精壮充任。禁军聚集在京师,太祖亲自教阅,加强训练,并给以优于外州的俸禄。其次是建置,禁军约半数驻守京城及其附近,半数分戍边境及内地若干重镇;禁军每一年或两年必须换防一次,一则习于劳苦免于怠惰,二则因统帅并不随地易防,从而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将不得专其兵”的局面。最后是军权。聚集在京师的禁军分别由殿前都指挥使、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和侍卫步军都指挥使统辖,称为三衙。三衙只在平时负责对禁军管理、训练,无权调遣。禁军的调动权归枢密院,枢密院又直接由皇帝指挥。禁军外出作战,由皇帝派遣将帅,并由皇帝亲自制定作战方略,将领不得擅改。这样,禁军的选练、建置、驻守、出征、行

第二篇:2018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案岳麓版

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汉初的郡国并行制与“七国之乱”;唐朝中叶的“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明朝废除丞相,内阁、军机处的设立及作用;“七国之乱”爆发的必然性;“安史之乱”的影响;宋初强化中央集权措施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后果;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与斗争的发展历程。

通过学习,使学生领悟高度集中的专制皇权实际蕴涵看中国封建制度衰败的因素 教学重点:汉武帝、宋太祖的集权措施;内阁和军机处的设立与作用。教学难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特点,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导入新课:

自从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国家以来,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君权与相权的斗争长期延续,成为中国政治史上的重要的一幕,各朝各代的中枢权力体系也不断变化。地方势力有时导致中央机构的瘫痪甚至废弃,酿成全国的**局面,给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西汉的“七国之乱”,东汉末年的政局长期动荡不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更是战火连天,几百年来人民苦于战乱,虽经隋唐统一全国,并出现了唐朝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但是“安史之乱”之后中国又进入小国林立的局面,大一统的局面不复存在。那么古代中国为什么会经常出现如此的局面?中央政府怎样才能有效地克服地方分权并加强集权,从而维护大一统的局面?如何看待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和地方分权问题,这将是我们这一节课所要研究的内容。

讲授新课:

一、汉唐时期的地方割据与集权措施 1.西汉王朝的分权集权 ⑴汉高祖巩固政权

秦朝被农民起义的暴风雨埋葬之后,汉朝建立,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为巩固刘氏王朝能时代延续,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分封同姓诸侯王。因此,汉初的政治制度被称为郡国并行制。那么,刘邦推行郡国并行制以后,其统治效果到底怎么样呢?

(学生答)诸侯国逐渐不服从中央,后来发生了“七国之乱”。

刘邦大封同姓王,以为依仗刘氏“天下一家”的格局,就能巩固皇权,稳定天下。刘邦认为秦朝迅速灭亡的重要原因是没有分封子弟作为王侯来拱卫中央,所以陈胜、吴广农民大起义一爆发,秦王朝就覆灭了。所以他分封同姓诸侯王的土地面积甚至超过中央直接管辖的土地面积。结果在他死后不到18年,诸侯王就发动了叛乱。

面对诸侯国的尾大不掉的隐患,西汉的有识之士提出了怎样的建议?(学生答)晁错等人主张削减封国实力,强干弱枝。⑵汉景帝平息叛乱

于是汉景帝决定“削藩”,结果引发了“七国之乱”。面对地方叛乱的威胁,惊恐万状的汉景帝怎样收拾残局呢?(学生答)诛杀晁错,命周亚夫、窦婴等平定叛乱。

平定叛乱之后,汉景帝下令废除诸侯王的政治权力。这样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地方势力一定程度上被削弱。到汉武帝时,中央采取了更为有效的措施,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到汉武帝时,他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的呢? ⑶汉武帝加强皇权

(学生答)实行“推恩令”。

过渡: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成功,应该得益于汉景帝“削藩”和自身的雄韬伟略。地方势力对中央的服从,也是建立在中央政府的权威和有力统治之上的。唐朝是中国封建王朝的鼎盛时期,然而当唐玄宗晚年沉迷于享乐、对地方统治疏于监管和监管无效的时候,地方对中央政权的威胁和冲击又一次卷土重来,出现了安史之乱。盛唐时期出现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的原因之一是唐玄宗统治后期政治败坏,只图享乐,任由奸相当权。另外还应该有很多原因,这里我们要研究的是他没有处理好中央与地方上的关系,或者说他疏于对地方的监督,造成地方势力过于膨胀,地方威胁中央所致。

2.唐中叶后的割据分裂 ⑴盛唐的“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对社会造成了那些严重的影响?(根据唐代后期藩镇割据图进行分析)(学生答)造成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局面,最终导致唐朝的灭亡。⑵藩镇割据的形成

尽管唐大将郭子仪、李光弼最后平定了叛乱,但藩镇割据的局面已经形成。在唐朝后期的140多年里,河北三镇的57各节度使中,真正由朝廷任命的只有4人。唐朝内地许多节 度使也效法三镇,各占一方,唐朝的统一局面遭到破坏,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过渡:乱世中崛起,剧乱中窃权的赵匡胤,深知武将专权和腐败政治的危害,因此他黄袍加身后,采取了严格而特别有效的措施来进一步削夺地方实力,以强化中央集权。

3、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⑴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夺权后的赵匡胤是彻夜难眠啊!他整日担心别人也效仿“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做法。因此,他千方百计地筹划稳固政权的办法,那他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采取了那些措施?

(学生答)收精兵、削实权和制钱谷。⑵改革权、钱、兵

在中央,设三衙、枢密院,兵权互相牵制;行政权归宰相;财权属三司。在地方,州郡属中央,设通判监视;文臣做知州,转运地方财赋。宋代初期中央政府本着“强干弱枝,守内虚外”,“重文轻武”等方针,从权、钱、兵三个方面分散军权、分化事权、割弱地方,达到强化中央集权的目的。

⑶“三冗”积重难返

宋朝初期强化中央集权的一系列措施达到了预期效果,基本上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但这也存在着弊端,造成了权力过于集中,导致人浮于事,机构臃肿,形成“冗官”;军队制度混乱,形成“冗兵”,战斗力衰退;财政危机严重,形成“冗费”,造成北宋中叶的积贫积弱的现象。

与历朝开国之初“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良狗烹”的做法相比,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等举措高明在什么地方?

宋太祖用怀柔的政策解除了朝中大将的兵权,既避免了历代开国皇帝用杀戮的手段对待功臣所造成的社会动荡和矛盾激化,又顺利地削夺了朝中大将的兵权,加强了皇帝的权力,达到了不激化社会矛盾而巩固政权的目的。

过渡:自汉代以来,通过打击诸侯王势力、削弱武将军权、分割地方官权力,中央集群日益加强。到了宋代以后,中央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已处于绝对上风,政治制度上体现出新的特点——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变得突出起来。

二、皇权的不断加强 1.废除丞相

明朝时,明太祖朱元璋诛杀了胡惟庸(胡惟庸(?—1380),安徽定远人。1355年投奔朱元璋。1370年升至中书省参知政事。后任丞相七年。朱元璋感到胡惟庸是极大威胁,以 “擅权枉法”罪把他逮捕,并将其处死,牵连致死者达3万余人,史称“胡狱”。胡惟庸被杀后,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使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皇权极大加强。)后废除丞相制度,你同意他的做法吗?

积极方面:有利于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消极方面:缺少制约皇权的机制,社会的兴衰完全维系在皇帝身上,有利于君主的独裁专制,同时也使皇帝政务繁多,身心疲惫。

过渡: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8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

2.设立内阁

票拟就是秘书起草对公文的审批意见;批红就是领导对审批意见的认可与否。假如你是明太祖,面对废除丞相后日益繁杂的国家事务你将如何应对?(学生答)设立殿阁大学士帮助他处理政务。

这样,皇帝就能够直接控制自己的最高权力不受侵犯了。只是道口后来也出现了问题,那就是阁臣的权力过大而出现专权的现象,这一问题直到清朝才彻底得到了解决。

3.设立军机处

军机处设置的时间及其原因?

(学生答)军机处设置于清雍正年间,是为了处理西北的紧急军务,又在皇宫隆宗门内设立军机处。

军机处的职能是什么?

(学生答)军机大臣最初只参与处理军务,后来职权不断扩大,可以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等机要政务。

但他们的地位比较低下,因为他们本身品级不高,不得私自和官员交往,日夜轮流在军机处值班。受皇帝召见,只能跪奏笔录。

那么,军机处有什么样的作用呢?

(学生答)相当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军机处无专官,军机大臣、军机章京都以原官兼职,皇帝可以随时令其离开军机处,回本衙门。军机大臣既无品级也无傣禄。其任命也无制度上的规定可遵循,完全出于皇帝的自由意志。军机大臣的职务也无规定,一切都是皇帝临时交办的,所以军机大臣只是承旨办事而已。军机处办公的地方不称衙署,仅称值房,初仅板屋数间,后来才改建瓦屋。军机章京的值房,最初仅屋一间半、后来才有屋五间。军机处 能够迅速处理各地呈送的各种文书,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行事快捷,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军机处的设立时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化的趋势和特点可以通过以下知识结构图示来加深理解: 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变化示意图:三公九卿制(秦朝)→三省六部制(隋唐)→二府三司制(宋朝)→中书一省制(元朝)→废丞相、设内阁(明朝)→增设军机处(清朝)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化的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遭到压抑。其本质是加强皇权,维护专制统治。

讨论:明清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

积极作用: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消极作用:皇帝绝对君主专制,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绝对君主专制,又使大小官吏只能唯上是从,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的风气。而皇帝的权威成为维系社会统一稳定的精神力量,社会对皇帝的崇拜造成了对个人自然权利流失的麻木,结果导致近代民主共和制的建立缺乏必要的社会基础。所以这种皇帝崇拜使人们缺乏民主思想,对中国人的性格,人生观,世界观形成有很大影响。

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的相关习题。课堂小节:

概括总结本课的内容,可以归纳为两条主要线索: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变化,中枢权力体系的变化。关于第一条线索,同学们应认识到:自秦建立中央集权制度之后,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一直持续不断,到宋朝时地方对中央的威胁基本解除。而且从中国古代历史看,中央集权强盛时期往往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国势强盛的时期。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由于古代中央集权往往和皇权专制制度紧密结合,因此中央集权制度也会因皇权的专制带来一些问题,而且这一问题随着皇权专制的加强越来越严重。

关于第二条线索,同学们应认识到,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发展变化的趋势是相权逐渐被削弱,到明朝被废除;皇帝的权力不断扩大,专制皇权不断加强,到明清达到高峰。相权逐渐被削弱被废除、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本质是维护统治。

板书设计:

一、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1.西汉王朝的分权集权 ⑴汉高祖巩固政权;⑵汉景帝平息叛乱;⑶汉武帝加强皇权 2.唐中叶后的割据分裂

⑴盛唐的“安史之乱”;⑵藩镇割据的形成; 3.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⑴陈桥兵变,黄袍加身;⑵改革权、钱、兵;⑶“三冗”积重难返

二、军权不断加强

1.明朝:⑴明太祖诛杀胡惟庸,废除丞相;⑵明成祖设立内阁 2.清朝:⑴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⑵雍正设立军机处

第三篇:第4课《蚂蚁》教案

第4课《蚂蚁》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并学习文中对蚂蚁传神生动的描写。

2.掌握文中由蚂蚁引发思考的感悟式写法。

3.借助,加深对生存、生命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中的第一、二点为重点,第三点为难点。

教学时数:2课时。

课前预习:

1.认真朗读三遍以上,并标画出描写蚂蚁的生动词语。

2.思考:本文通过蚂蚁想告诉我们什么?

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

理解、分析文中对蚂蚁的生动描写;感受对生存、生命的深刻思考;理解感悟式的写法。

教学步骤:

一、学生朗读全文,积累词语。

畏畏缩缩

左顾右盼

义无反顾

怜悯

主宰

蹒跚

戳破

(建议:要有侧重点地掌握词语的音、形、义)

二、整体把握(划分层次,明确主要内容)。

本文层次十分清晰,可分为两部分,如何划分?

明确:1-5为第一层次

6-9为第二层次

请概括层意。

明确:第一层(对一只发现饼干屑蚂蚁的生动描写);第二层(由蚂蚁而引发的个人感悟)。

三、分析,理解感悟式写法。

1.第一层次理解与分析

1-5自然段有四个自然段是描写蚂蚁的。请同学们专注朗读1、2、3、5四个自然段,想想这是只怎样的蚂蚁?

(朗读后,学生交流)明确:胆小而又自足的蚂蚁。

请同学们标画出表现蚂蚁“胆小”和“自足”的相关语句,再读读。想想作者为什么能把蚂蚁写得如此传神呢?

(学生交流)明确:因为作者采用拟人化手法,生动刻画了蚂蚁的动作、神态、心理。

请选择你认为最传神生动的词句,说说你的感受(词句品味)。

(可结合课后“词句品味与积累”,交流展示)。

(结合练习题一):文中运用了一系列拟人化的词语来写蚂蚁是为了赞扬蚂蚁吗?目的是什么?

(学生交流)明确:不是为了赞扬蚂蚁。在文中作者只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目的是为了传神生动地描写蚂蚁,同时有一定的幽默感(如:义无反顾、重大判断等)

总结:像作者一样,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态、心理,你笔下的动物就可能写得生动形象、活灵活现。但这必须建立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

板书:细心观察--对象人格化(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态、心理)

2.第二层次理解与分析

第二层是写作者的内心感悟。请同学们细读6-9自然段,分析作者是如何感悟的,感悟的切入点是什么?

(学生交流)明确:(蚂蚁)凭借运气获得了饼干屑,就快乐得要晕过去,不知道上方就有一副怜悯的眼光在居高临下地观察它,更不知道某一根手指顷刻之间就能将它捻成碎末--(联想)--(我)另一高度上面同样有一副眼光正在注视着“我”,主宰“我”的命运。

由上述可知,虽然蚂蚁在人类的眼中是个十分渺小的事物,然而我发现此时我们与蚂蚁却有着惊人的相似,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交流)明确:往往自足于眼前的幸福,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

从整个生物界来说,我们与蚂蚁一样只是生物链中的一个因素,我们何尝不也是一只渺小的蚂蚁!

板书:

末尾说“蚂蚁是令人感慨的动物”而不是说是令人感动的动物,为什么?

(学生交流)明确:从全文上看作者对蚂蚁毫无感动之情,而是一种怜悯和同情,不忍心伸手戳破它的快乐,而由蚂蚁联想到人类自己。请同学们想想,作者内心有怎样的感慨?

(自由发言)明确:对生命的悲悯、同情,对自足于眼前幸福的反思,对无法主宰自我生命的无奈,对生命意义的冷静思考等等。

四、作业:

根据平时的观察,选择你熟悉的一种动物,写一则生动的片段(200字左右)。

要点:细心观察,对象人格化(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态、心理)。

第二课时

主要内容:

针对感悟式的写法和对动物的生动描写,通过写作深化认识,学会运用。

教学步骤:

一.展示学生所写的动物片断。

1.以四人为一小组,互阅习作

2.小组代表上台朗读习作,学生互相点评。

3.教师总结,并让学生在原作上加以修正。

二.感悟式写法的训练。

从《蚂蚁》一文可知,感悟式写法必须借助联想,同时联想还得有恰当的契合点。《蚂蚁》一文就以“自足于眼前幸福,无法主宰命运”为契合点。请同学们在原作的基础上,找个契合点,由物及人进行联想,续写一段自己的感悟。

学生(现场写作,在原文基础上续写一段感悟),学生代表交流展示,教师点评。

三.明确感悟的特殊性。

感悟还要有特殊性,不要落入俗套。作者南帆就是这样。一般人可能由蚂蚁感悟到勤劳或生命力顽强等等,但作者却与众不同,由蚂蚁感悟“幸福”“命运”等问题,这是十分可贵的。同学们能否对自己的感悟再作思考,也力求与众不同,有一定高度。

学生(现场交流,修正)

四.课后将抄正、上交。

第四篇:第4课 画中画教案

第4课

画中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一种有趣的图画方式,丰富表现手段。

过程与方法:画一副画中画,获得一次记忆与想象的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充满情意的学习中受到一次环境保护的教育。

教学重点:探究怎样从小画不断拓展成一幅大画。

教学难点:使已画的形象与未画的内容相关连。

教学过程:

一、儿歌导入

揭示课题

1、邀请小画家参加“画中画作品展”。——什么是画中画?怎么画呢?

2、出示儿歌《画中画》——画好老鼠,画好老鼠;再画猫,再画猫;画张大床,猫儿睡啊;画中画,画中画。

(师生拍手唱儿歌,教师提示认真看、仔细听)。

二、师生探讨

添画方法

1、问:画中画了什么?先画了什么?

2、先画好老鼠后,为什么画只猫呀?怎么想到画张大床?

3、“画中画”找朋友。

问:“画中画”会找哪一张画做朋友?(提示:画中的老鼠画在哪了?猫画在哪了?)(板书:包围添画)

4、你发现“画中画”的奥妙了吗?(小结:由小变大,层层关联,包围添画。)

三、创设情境

引导联想,师生共同完成一幅画中画作品。

1、由小苹果你联想到了什么?

(老师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苹果,学生说说自己所联想到的相关形象,说说理由。)

2、请一名学生在小苹果基础上添画。

3、再请一名学生继续添画,学生欣赏“小苹果”的故事。

四、启发想象

明确要求

1、出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品味情趣,明确要求。

2、出示作业要求:

先画一个较小的简单形象,然后层层包围添画相关联的形象,画一幅“由小变大”的想象画。

五、学生创作

体验情趣

1、学生创作,教师行间个别辅导。

2、学生粘贴作品,布置画展;教师提示:让“作品”有秩序的登上“画展小列车”。

六、作品展评

拓展延伸

观看“画中画”作品展,说说画中的故事。

9.有趣的拓印

教学目标:

1、学会观察、寻找生活中物体的美丽纹理。

2、掌握拓印的技巧和方法。

3、培养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

重点:掌握正确的拓印方法,表现出物体的美丽纹理。难点:线条力度的均匀。

教学准备:硬钱币、钥匙、树叶、范图。教学过程:观察导入:(投影仪)

师:请同学们看,这里画的是什么?这是画吗?(学生议论回答)

小结:对,是硬币和钥匙,是画,叫拓印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拓印画。(板书:有趣的拓印)

一、了解、认识。

拓印就是最早的印刷,我们书上的文字,现在是印刷厂印出来,是靠电脑制版的,过去是人工将一个个的小小铁字排成版后再印刷,再过去是在石头上刻字后印刷,也就像拓印一样。

1、想一想:为什么硬币、钥匙能拓印?拓印要什么条件?(讨论)小结:物体的一个平面中有凹凸不平的纹理,就可以拓印。

2、找一找:生活中有什么物体可以拓印?(硬币、钥匙、树叶、象棋、花玻璃、树皮等)

小结:硬币、钥匙、象棋、花玻璃、树皮这些物体都是比较硬度东西,就是树叶比较软,树叶要找叶脉背面纹理深硬一点的。

3、拓印的工具:铅笔、蜡笔。

4、水彩笔能拓印吗?:不能!因为水彩笔的水容易渗到凹凸处,使纹理不清楚了。

5、怎样有漂亮的拓印?:(比较两图)结论:拓印要用力均匀,线条方向一致。

二、学习方法。

1、握笔:拇指、食指、中指从上方拉笔。

2、托物放平,上面将作业纸盖住,左手按紧,右手蜡笔在纸上涂线,线条要轻、要长,方向一致,直到纸上印出的物体纹理清楚。

3、请同学上台试一试。

三、学生作业,老师指导。

(分析上台学生的作业,提出要注意点。)你们还想来画?那我们大家都来练练吧!

1、帮学生选好拓印物。

2、指导拓印方法、姿势。

3、展示线条涂抹好的、图案清晰的作业。

4、方法掌握好的学生,可以出教室去找树皮拓印。

四、作业评价。

对完成好的作业,不仅给予“优”还加上“★”。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拓印画,拓印画也是一种表现物体美的一种形式,我们今后还要多多的练习,只要你发现物体的表面有凹凸不平,你就可以进行拓印,经常练习,你会越练越好,手会越来越巧。

《动物唱歌时的模样》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仔细观察,抓住动物的特征,对动物唱歌的表情、动作进行描绘。

技能目标:观察动物唱歌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培养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告诉同学们,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培养同学对小动物的爱护之情,懂得人与动物应和睦相处。【重点难点】:

重点:抓住动物唱歌的外形特征以及唱歌时的表情和动作。

难点:动物唱歌的动作描绘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教材、图画本、铅笔、橡皮、水彩笔、油画棒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播放视频

师:同学们,现在有一群动物在开演唱会呢,大家想不想看?

生:想

师:好的,可是!你们要仔细看看都有谁在唱歌,它的表情和动作是怎样的?在观看的时候能不能说话?做个仔细观察的孩子。

师:老师有点担心你们忘记,我们要观察什么?观察什么?(播放视频)

师:动物们唱歌的模样真是生动又可爱,今天这堂课啊,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动物唱歌的模样》。(播放PPT导入课题)学习的怎么画动物唱歌的模样,三十五分钟后我们也要给动物“开一场演唱会哦”。

(设计意图:以轻松诙谐的动物演唱视频导入的形式,创设了情境,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吊动学生的学习欲望。

师:动物们唱歌的模样真是生动又可爱,今天这堂课啊,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动物唱歌的模样》。(播放PPT导入课题)学习的怎么画动物唱歌的模样,三十五分钟后我们也要给动物“开一场演唱会哦”。

(设计意图:以轻松诙谐的动物演唱视频导入的形式,创设了情境,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吊动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观察比较,探究发现:

1.外形特点

师:这里有位演唱嘉宾,你认识它吗?(播放PPT)

师:这样,大家认识吗?(播放PPT)

生:认识

师:你从哪看出来的? 生„„

师:所以,我们画动物,一定要画出它的特点,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特点,那„„这些动物有什么样的外形特点呢?(PPT展示3张清晰的动物照片,引导孩子观察其动物的特点)生:„„

小结:不同种类的动物,它的外型特点是不一样的,同学们只要你善于观察,抓住动物特有的外形特点,就能很好的画出小动物了。

2.表情动作

师:我们看看这儿有两只动物,它在干嘛?(播放PPT)这样呢?

生:在唱歌,师:你从哪看出来的? 生:„„

师:你们观察真仔细

师:(出示PPT)有只驴子唱得好陶醉,我们来看看,他的表情是怎样的?

生:(眼睛闭着、嘴巴张开、耳朵竖起来了、脖子伸长了)

师:你们观察得可真细致!唱歌的时候,动物们不仅表情到位,动作也十分可爱呢。(播放PPT)

师:你看看他们还化了妆,戴了帅气的帽子„„(播放PPT)

小结:我们画动物唱歌的时候,一定要把它的表情画出来,和动作夸张地画出来。还可以给它们打扮打扮哦。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分析动物的不同特点,引导学生去观察动物唱歌时的表情和动作。)

三、体验感受 演唱《闪烁的星星》

师:图片看累了,接下来,我们来放松放松,小朋友们起立,《闪烁的星星》会唱吧?我们一起来,(播放PPT)你可以装作拿着话筒,或者弹着吉他,还可以一般边唱一边跳哦„„互相看看大家的表情和动作。

小结:同学们唱歌的时候,表情,动作也是十分可爱啊。

(设计意图:在课中插入这段,既让学生适当地放松了,又能让他们在唱歌的过程中,去亲身体验和感受动物们唱歌时的表情和动作。)

四、想象表现

1、老师示范

师:我这里有张小朋友为我们待会的动物演唱会准备的作品,你觉得画得好吗?为什么?那该怎么画呢?你们教教我?(PPT展示,老师按学生提示,现场示范。)

快乐、勤劳的小蜜蜂嘉宾,已经被老师请到了,你们可不许再画蜜蜂了哦。

2、创作表现:

师:这里有些有些其他孩子画的《动物唱歌的模样》,我们欣赏一下。(播放PPT)接下来啊,就要请同学动手了,展开想象,画一画动物唱歌的可爱模样。(注意画出动物的特征,唱歌的表情和动作,添加适当背景。)一会儿要请唱歌样子最可爱的动物来参加我们的演唱会。

(设计意图:通过示范,强调绘画注意事项,学生在创作表现中,掌握本课的重点。)

五、交流评价:

把部分学生作品在屏幕上展示

1.请小朋友向大家介绍你的画。

2.评评同学的作品,说说你最喜欢的那一张。为什么?也可以给别人一点小建议。

教学目标:

第18课 灭火英雄

1.认识消防装备,能仔细观察并画出感兴趣的某个细节。

2.能想象并组织画面,画出消防队员英勇救火的场景。

3.了解消防常识,能体会到烈火无情,养成小心用火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消防队扑灭火灾的整个过程。教学难点:能画出火场紧张激烈的气氛。

教学程序:

一、故事导入,引发学习兴趣。

1.打火机点火,介绍“小火苗”给大家认识,观察小火苗的样子。

2.我们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小火苗”,它是我们的好朋友。不过要小心,它的脾气可不太好。如果惹它生气了,它会变成可怕的“大火魔”!

3.课件展示煤气灶忘记关火引发起火的情景。

4.课件呈现楼房起火的情景,观察楼房起火的样子。问:小火苗变成大火魔了,怎么办啊?

5.课件呈现消防队赶到火灾现场的情景。揭示课题:灭火英雄

二、初步观察,了解灭火设施及方法。

1.首先赶来的是灭火英雄——消防救火车!

课件呈现消防车并自我介绍,它能从消火栓吸水并加大水压。

2.灭火英雄——消防队员手持消防水枪开始灭火了!水压好大啊,两个人才能抓稳消防水枪!一个人拿的水枪,水压可要调小一点哦!问:楼上也着火了,怎么办啊?

3.问:哎呀!楼上有人呼救,怎么办啊?

云梯车出场并自我介绍,云梯是营救火场高处居民的最佳工具。

4.受伤了也不用害怕,救援队已经赶来准备好了!

5.灭火英雄们真厉害啊!让我们为他们鼓掌吧!

三、细致观察,强化理解与记忆

大火魔终于被扑灭了!我们来感谢一下这些灭火英雄吧!

1.问:刚才出场的灭火英雄们都有谁啊?谁来说说?

2.展示消防队员的图片,鼓掌感谢并仔细观察。

3.展示消防灭火车的图片,鼓掌感谢并仔细观察。

4.展示消防云梯车的图片,鼓掌感谢并仔细观察。

5.展示医疗车队的图片,鼓掌感谢并仔细观察。

四、赏析画作,指导表现创作

赏析优秀学生作业,说一说作者观察并画出了灭火场面的什么情景?

五、表现创作,评议作品

1.学生自主表现,画一画消防队员英勇救火的场景。

2.讨论评议

完成创作的同学将作业贴至展示板,展开自评、互评和师评。

六、小结下课

除了救火,英勇的消防队还要在各种危急情况下营救人和动物呢!

第五篇:美术课教案 第4课

第4课 美术中的比例知识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能发现美术中的比例知识。初步懂得透视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提高描绘五想的能力,时绘画作品更真实。

逐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

透视知识运用到绘画中,使描绘的现象更真实。教学难点

绘画实践中运用所掌握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提高同学们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教学准备

投影片、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察书中的范画,你有什么体会?

师:你能用简单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

2、讨论

(1)在纸上表现的事物

(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近大远小)

二、新授

宋代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描写了我国陕西一带的风光。山处在画的中央,顶天立地,雄伟壮观。《维鲁维斯的人》时达?芬奇在和罗马建筑师维鲁维斯研究人体比例所绘,用以说明人伸张四肢和立正时,应当是圆形和正方形的比例关系。

小资料:把一条线条分成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的比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的比,使用1:0.618的比值分割称为黄金分割,因这种比例在造型上比较美观而得名。

三、讲评上节课作业

1、透视现象是否正确?

近大远小、近疏远密、近宽远窄的规律是否正确的运用在图画中。

2、说说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

3、这些透视现象你能在绘画中表现出来吗?

4、选择简单、典型的场景通过写生让学生描绘。

5、在绘画上色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近处的色彩颜色亮一点、鲜艳一点,远处的 颜色灰暗一些。

四、学生做画老师辅导

在造型艺术领域中比例是形式美法则之一,《美术中的比例知识》正是让学生认识比例知识的一节课,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黄金比例,能在生活中发现比例的美,会用比例知识分析,欣赏物品。本课教学中让学生充分的动手测量、计算,找出黄金分割比,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们能够知道黄金比例并且会用比例知识进行绘画,课堂效果很好。

下载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4课 音乐教案

    第二课 盼红军 教学内容 一、歌曲《盼红军》 二、综合训练 三、欣赏《二泉映月》——华严钧 教学目的 一、引导学生找出歌曲节奏的特点。 二、通过为歌词选择旋律的练习,进一......

    书法教案 - 第4课 两点水

    第4课两点水 教学目标: 1.掌握两点水旁的书写要领。 2.了解带有这个偏旁的一般书写规律。 3.写好例字“冰、准、资”,要求写得正确、端正,结构比例恰当。 教学重点:掌握两点水旁......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教与学的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甲午战争的起因,学会通过《甲午战争示意图》掌握甲午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和英雄事迹;熟练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 2.过程与......

    第4课 图文并茂显身手 教案

    第 4 课 图文并茂显身手 教学目标 1、插入图片,插入艺术字,插入文本框。 2、图片格式的设置,艺术字格式的设置。 3、培养学生整体排版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图片格式的设置,艺......

    小学心理健康教案第4课

    第四课学会与人合作一、教学目的 教育学生懂得在集体生活中,与人合作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教育学生懂得,学会与人合作对自己的成长有好处;引导学生在与同学相处时,学会与人交往。......

    第4课 制作月历教案

    第4课 制作月历 教学内容:在表格插入图片及艺术字,用”平均分配各行各列”的方法调整表格行宽,设置表格边框和底纹 教学目标: 1、会按照课本的详细步骤制作月历 2、通过自主学......

    六年级语文教案第4课

    4*索溪峪的“野” 第一课时 2013年9月13日 周二 总第7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恶作剧、不拘一格、年过花甲”等词语。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述再具体描写的......

    新概念第二册第4课教案

    Unit 4 An Exciting Trip Teaching objects: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eaching aims:teach Ss present perfect tense and find + sth. + adj. structure through 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