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指导学生克服中长跑中出现的极点现象
如何指导学生克服中长跑中出现的极点现象
庄 发
(海南省临高二中,571800)
摘 要 为了引导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推进“阳光体育”的开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体育考试也作为初中升学考试的一大部分,尤其今年还提高体育考试在招生录取中的份量。其中,男生的1000米和女生的800米中长跑作为必考项目占了重要部分。但是,学生对中长跑都没有多大的兴趣,甚至产生畏惧的心理。尤其产生的极点现象是中长跑中较难克服的一个障碍,很多问题都是围绕极点而产生的,所以有效的克服极点对提高中长跑的成绩和兴趣都至关重要。本文针对该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分析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克服中长跑中出现的极点现象。
关键字 中长跑 畏惧 极点
克服
一、问题的提出
为更好地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引导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推进阳光体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体育考试也作为初中升学考试的一大部分,尤其今年还提高体育考试在招生录取中的份量。体育考试的分值由原来的3分,提高到5分。不但是分值提高了,而且还作为省、市县重点高中学校录取的一个门槛,体育考试在招生录取中的份量明显加重。今年的必考项目30分,自选项目20分,共50分,得等级分5分。必考项目是男生1000米跑、女生800米跑。[1]因此,中长跑作为必考项目占了很大比例。
但是,中长跑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是一项需要具备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精神的运动,但从平常的体育课和考试测验来看,学生对中长跑都没有多大的兴趣,甚至产生畏惧的心理。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中长跑的兴趣和克服畏惧的心理。本文通过对初三体育考试学生进行调查分析,旨在帮助学生有效的克服中长跑极点,为教师指导学生提供一些依据。
二、极点如何产生
针对学生们在面对极点时很多学生会选择放弃,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极点”现象?它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训练不足身体素质较低的人,通常在运动开始后不久(特别是长跑运动),就会有两腿发软、全身乏力,呼吸困难等感觉。在运动生理学中,这种现象称为“极点”。
“极点”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内脏器官的惰性造成的。因为人体从相对安静状态到剧烈运动时,四肢肌肉能迅速适应,进入工作状态,而内脏器官,如呼吸、循环系统等,都不能很快发挥其最高的机能水平,造成体内缺氧,大量的乳酸和二氧化碳积聚,使植物神经中枢和躯体性神经中枢之间的协调遭到暂时破坏,表现为极点的产生,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它与训练水平、运动前的准备活动有关,经常参加锻炼的人,极点出现得晚,持续时间短,身体反应也较轻;反之,极点出现得早,且持续时间长,表现得也较重。[2]
任何人在中长跑过程中都要产生极点,不过有的人表现强一点,难受的程度大一点,有的人表现则没有这么明显。
三、学生畏惧极点原因分析
学生在面对极点时会产生畏惧甚至放弃的心理,通过研究,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原因造成的。
一是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练习方法不当。在体育教学中,部分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认为只有学好文化课,体育成绩无所谓,从而造成对体育学习的冷漠,影响了对体育技术、技能的掌握。加之运动能力较差,难以掌握练习的乐趣和体验成功的喜悦,势必产生生理和心理上的畏惧。
二是由于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方面的原因。体育教学中,由于练习的内容缺乏新意,讲解语言单调、贫乏,动作示范不够规范、正确,没有吸引力。另外,练习手段的重复雷同,运动负荷波动大,使学生感到体育课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恐惧心理,给学生造成心理负担和很大的精神压力,感觉难以承受,甚至产生再也不想跑的念头。[3]
三是由学生畏难心理,意志薄弱。现在的学生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使他们怕苦怕累、意志薄弱,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平时又缺乏锻炼,身体素质较差,因此会畏惧甚至放弃。
四、如何指导学生克服中长跑中的极点现象
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和造成原因的分析,以及对初三年级体育考试学生进行调查,下面分析如何帮助学生有效的克服中长跑中出现的极点现象。
1.使学生了解中长跑的生理特点,增加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
在中长跑的过程中,出现身体不适应的生理现象,特别是“极点”现象往往使学生失去信心。教师应及时向学生讲明出现“极点”现象的原因、时间及过程,了解中长跑的生理特点,这样学生在了解了这是一种正常现象,每个人都会产生时,就会减少以至消除学生对中长跑的畏惧心理,保持锻炼的积极性。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正确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源泉。中长跑不仅是中考的项目,而且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很大帮助,通过长期的中长跑运动,不但能减少疾病,使体魄普通健壮,而且还能延年益寿。教师应该经常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未来社会既是高智能社会又是竞争更激烈的社会,不仅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更需要强健的体魄。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内在动力,自觉的通过意志努力去克服困难,消除各种心理障碍。
3.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提高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和承受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通过正面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正确思想认识,鼓励学生自觉地、刻苦地加强思想和身体素质锻炼,从各方面不断强化自己,培养自身的吃苦耐劳精神、顽强拼搏作风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在中长跑过程中,身体出现一些不适应,例如呼吸困难,四肢无力,信心不足等,这就需要坚定的意志,增强心理自我调节与承受能力,与困难斗争,来战胜出现的各种困难。[4]
4.让学生加强锻炼,提高耐力跑能力,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
由于大部分学生对中长跑没有信心,害怕完不成任务,对中长跑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因此提高他们的耐力跑的能力是减少畏惧心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改变过去单一的数圈跑的耐力练习。比如爬山、跳绳、跳台阶、游戏中的耐力跑等,提高学生耐力跑积极性,增强耐力跑的信心。提高学生的训练水平,学生经过系统训练或较长时间的长跑锻炼可以有效的减轻极点时的难受程度,这也是克服极点最有效的治本方法。长跑中出现极点是正常的,对机体没有任何不良影响,经过一段时间长跑后就会逐渐适应和克服。
5.提高教师教学手段和方法,建立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作为教师,应科学合理安排制定教学训练计划,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努力创造活跃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良好的、兴奋的心态下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帮助她们克服困难,树立良好心态,使她们的体能在学习和训练中得到逐步改善和提高,逐渐适应大强度的学习和训练。
6.让学生掌握中长跑技能技巧,克服产生的极点现象。
长跑前,做好准备活动,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强各系统器官的机能活动,克服生理惰性,为长跑做好体力和精神准备。极点出现后应坚持继续跑下去,这时可以减慢跑速,同时应注意加大呼吸深度,尤其是加深吸气,减少呼吸次数,使呼吸双循环系统机能提高,排出大量二氧化碳和吸入氧气来满足肌肉活动的需要,必要时可以把两手叉在腰间,走一段距离,调整节奏后,难受的感觉就会减轻,沉重的两腿也会轻松。
五、结束语
经过调查研究,大量的事实证明,中长跑对的中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最佳的自我放松,自我精神调节,意志磨练的过程。中学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就必须要有紧强的意志和健康的体魄。作为教师,要指导学生克服中长跑中出现的极点现象,首先要让学生有正确的学习动机,了解中长跑的生理特点,并且加强心理素质,加强锻炼,改善教学方法,掌握中长跑的技能技巧,从而达到克服极点现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海南省教育厅.2011年海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工作方案[R].琼教中招〔2011〕1号,2011-2-17.[2]百度百科.极点[Z], http://baike.baidu.com/view/251930.htm#8,2011-03-16.[3]邓永明.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和消除方法[J].体育师友, 2001,4.[4]谭志刚.现代中长跑运动[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07-01.
第二篇:在教学中常常出现学生喜欢玩却不喜欢上体育课现象
在教学中常常出现学生喜欢玩却不喜欢上体育课现象。小学生应该是最喜欢体育活动的人群。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在体育游戏中小学生是那样情不自禁地全力投入。由此可见,学生并不是从内心讨厌体育活动或体育课,而是对一些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教的内容、教的方法感到枯燥厌倦甚至反感。这是体育教学中教与学的对立。因此,体育课如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呢?
首先,“磁化”是前提,所谓“磁化”,就是增加教学的吸引力。罗伯特?特拉费斯说过:“教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它区别与其它的表演艺术,这是由于教师与那些观看表演的人的关系所决定的。”体育课表演的技巧性、和谐性和美感愉悦性的特点,就是教师内在的人格显露。教师的表演同演员一样在声、神、行等方面具有艺术修养,向学生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真实情感,只不过不象演员那样“自我”罢了。我认为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与其责怪学生,不如反问自己。要使体育教学有实效,第一要紧的是要把学生的心“磁化”过来,使学生乐学。这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便形成合力,产生“磁化”效应,从而产生师生间的情感共鸣。其次,“变化”是关键,所谓“变化”,就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变换教学方法,以求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1、把猜谜、讲故事引进体育课
目前,体育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讲解动作概念、要领,示范,然后学生随教师进行模仿练习,方法单调,吸引不住学生的兴趣,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如果采用提问式教学,可收到良好的效果。针对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猜谜语的特点,我在教《前滚翻》时,出了个谜语让学生猜:“两手用力撑,两脚迅速蹬,团身如球滚,展体似雄鹰。”谜语一出,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易学易记,从而达到了寓教于学的目的。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法,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常变常新,步步深入,始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想学、乐学的自觉行动。
2、做一些集中注意力的练习,由于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针对这一情况,我根据教材内容,编一些韵律操,配上音乐或指挥学生做反口令练习、模仿动物动作等各种新颖、有趣的集中注意力的练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多采用小型竞赛,低年级学生争强好胜,热衷于小型竞赛,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如:当学生掌握快速跑动作后,就可以组织他们进行直线接力跑、十字接力跑;单脚跳可演变成跳进去拍人和斗鸡;投掷小垒球可组织学生打坦克、打飞机比赛,由于比赛激烈,学生就能较好地全身心投入。又如:学生甲在走廊上玩,学生乙在其背后打了一下,只见甲猛一转身,拔腿就追,直到甲、乙两人都气喘嘘嘘地趴在地上为止。此种在操场上屡见不鲜的镜头引起我们的思考:为什么学生在学习起跑时反应就不那么快?为什么学生练习耐久跑时就不能那样卖力?其实,学生在玩耍时都显露出其个性心理特征,如果教学过程能适应其个性,能激发其个性倾向性,那么教学效果就会大大的提高。
最后,“感化”是目的教学活动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具体表现为向师性和向生性。这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感情融洽、心理相容、形成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苏霍姆费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教师在教学中,从爱护学生出发才能客观地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他们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特别是对一些 “问题学生”,教师只要把全部的爱心献给他们,对他们给予了解、尊重和信任,时刻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和表扬,就能把问题学生转变过来。
第三篇:如何正确对待学生中出现的问题(精选)
如何正确对待学生中出现的问题
盘县红果镇教师:陈勇
论文内容摘要
作为一个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在做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千头万绪,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还要通过教师的教导,使学生成为一个既有丰富知识,又有高尚健全人格的于社会有益的人。
学生中出现的问题非常多,如何正确对待学生中出现的问题,以我本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点滴经验与同仁交流。
关键词:违纪、早恋、厌学
教育,既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工作,也是塑造灵魂的事业。这就是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仅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还要通过教师的教导,成为一个既有丰富的知识,又有高尚健全人格的于社会有益的人。
一个班,几十名学生,组成一个较复杂的小群体,学生中出现的问题非常多,如何正确对待学生中出现的问题,以我本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点滴经验,谈几点看法。
一、如何正确对待学生的违纪行为?
1、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对于学生中的课堂一般违纪行为,在我们每节课中都或多或少时有发生,我在教学中对于学生中那些爱讲小话、吃零食、玩东西、看课外书、打瞌睡、做其他学科的作业、做小动作、与其他学生打闹等诸如此类的常见违纪行为,我在课堂上一般是舍不得拿出时间在学生中专门批评学生的,我通常是用眼神或小小的一个动作提醒或暗示学生,不要再继续违纪,对于这种方法,大多数学生是能够接受并马上改正的。但也有少数学生对于老师的提醒或暗示视而不见,仍然我行我素,照样违纪,对于这样的学生,我采取的方法是只要他们在课堂上没有对其 1
他学生造成多大影响,就暂时不再惊动他们,等到有时间后,我再找他们个别谈话,帮助他们分析这种小小的违纪行为对于他们的个人养成习惯、对于他们的学习、对于周边学生所造成的不良影响进行教育引导,帮助他们克服缺点错误并及时改正。总而言之,作为老师要视其情况,尽可能地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不应该故意把事态扩大,弄得满城风雨,草木皆兵。在我们的教学中,老师和学生发生摩擦,学生和老师在课堂上顶撞甚至有时在课堂上与老师对骂或者是师生之间发生打架事件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我想作为老师要站在比学生更高的角度,把学生当成自己不懂事的孩子,对于学生中出现的过急言行,一定不能操之过急,而应该调节自己的心态,时常不忘提醒自己:我是老师,也是成人,他们是学生,也是孩子。只有这样才能平心静气的把问题解决掉。我常常记得有一个学生在和我闲谈时说过的一番话:“老师,你的眼睛会说话,你在讲课时,你的眼睛经常在我们周围转来转去的,当我们表现好时,你的眼神会告诉我们:‘你很棒,要加油噢!’,当我们开小差,或讲小话时,你的眼神会提醒我们:‘请集中精力,专心听讲。’”
2、人无完人,孰能无情
对于学生中的迟到、旷课、夜不归宿、抽烟酗酒,打牌赌博、上网玩游戏成隐、打架斗殴,以强欺弱,拉帮接派,甚至于偷盗抢劫,强行敲诈勒索等严重违纪行为,作为每一个教师,不管你是不是班主任老师,遇到这种事情都不能“事不关已,高高挂起”,都要把自己作为老师的职责放在第一位,配合班主任老师或学校教育管理好学生,但是一定要把握好自己对学生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自己的言行教育感化学生,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那是在前几年发生的一件事情,有一个学生是从离我们学校很远的一所市级中学转学过来的,据说这个学生在读小学时学习基础并不差,也比较懂事听话,但后来转学到离他家较远的市级中学读书后,由于这个学生从小都是在家长身边,这一下子离开了家长的督促管教,便对上网玩游戏产生了浓厚兴趣,开始时,只是利用课余时间去玩玩而已,但越陷越深,后来发展到逃学躲课,夜不归宿,整天泡在网巴里玩游戏。学校的规章制度,教育管理不起作用,最后被那所中学劝其退学了。就这样他的家长只能又想办法把他转到了我们学校,又恰好转到了我们
班,当我了解到他的这些情况后,也非常但心,心里一直思考着:如何才能帮助这个孩子戒掉网隐,把精力集中到学习上来呢?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我发现这个学生,性格开朗活泼,有很多的兴趣爱好,比较欢喜画画,并且写得一笔好字,我抓住他的这些特长,在学校或班级开展的各项活动中,我非常关注他的表现,尽量给他参加的机会,在平时也经常与家长配合,互通信息,及时了解他在家里的表现,让家长多与他交流谈心,对于上网玩游戏,也不能一棒子打死,建议家长每个星期的周末可以监督他适当玩一两个小时。经过一个学期下来,他成了班上文娱骨干,以他本来也不差的学习基础,在我们班上成绩也很快赶上来了。
二、如何正确对待学生的“早恋”行为
1、不虚张声势,采取冷处理
对于现在的学生,尤其是中学生,出现“早恋”现象是再正常不过的了,甚至于我现在所教的普九班的那些学生,他们知识基础相当差,根本无法写出像样的一篇作文,但是在课堂上或课后他们对于其他同学那种模糊不清的“好感”即是他们认为的“爱情”,他们经常会通过写一些小纸条或是通过手机发短信向对方表达出来,当我发现这种现象时,总是不伸张甚至是悄无声息地在课堂上先制止学生的这种行为,然后放到课后去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建议或帮助他们找一些有关中学生“早恋”的心理辅导书阅读,从书中正确认识“旱恋”现象是他们这种年龄阶段的一种正常的心理或身理上的需求,但是要清楚他们现在的主要任务是把精力放到学习文化知识上,正确对待同学之间的友谊和友情的关系,弄明白自己那些言行是正确的,那些言行是不正确,并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工作或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
2、方法得当,有的放矢
学生中的“早恋”现象的教育和妥善处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自己的工作中寻求学生愿意接受的方法。曾记得,那是我当班主任工作的时发生的一件事,有一个女生在我们班上长得漂漂亮亮,学习成绩优秀,但有一段时间以来,我观察到这位女生在课堂上总是注意力不集中,心事重重,学习下降。我便对她进行了个别调查了解,据个别学生透露,这个女生因为和我们班上的另一名女生都同时喜欢上了班上的学习委员而闹情绪。
我发现这种事情后,因为心里特别着急,就毫不犹豫地找那两名学生谈话,并单刀直入地给她们指出这种“早恋”现象的危害,要她们调整自己的心态,把精力集中到学习上来。殊不知,过了不久,那个女生却给我写了长长的一封信,信的大概意思是说我不近人情,蛮不讲理,为什么就断定她们是在“谈恋爱”呢?这件事已经过去几年了,但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在后来的工作中使我时刻牢记,在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时一定要注意方法得当,否则使得其反,达不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3、如何正确对待学生的厌学情绪
三、不论是自己的子女还是学生,他们大部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没有自觉学习的习惯。在家里,孩子放学回家后,家长总是会问:“今天有没有作业?”然后是非常操心地督促检查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据我了解,能够在老师和家长都不闻不问的情况下非常主动学习的孩子是不太多的,甚至于有部分学生特别是学习基础不太好的学生,他们非常讨厌学习,把学习当成是一种痛苦的事。在我们农村老家还流传着这样一则笑话:有一个孩子因为特别怕读书,在他家庭并不富裕的情况下,其他的兄弟姐妹都因为那几年经济条件不好,而上不起学,他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父母竭尽全力培养他读书成才,但是这孩子并不喜欢读书,每天放学回家都在吵着闹着说:“家里七、八口人吃饭,为什么偏偏拿他一个人读书?”显然,现在的孩子们不是因为条件好而读不起书,而是因为各种原因怕读书,进而有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结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作为我们教师如何正确对待学生的这种厌学情结,是我们教师中经常探讨的话题,也是我们每一个教师所急需解决的问题。
1、结合实际,对症下药
对于我们农村学校来说,据我了解,学生的不想学习、讨厌学习都是有原因的。对于农村家庭的孩子来说,他们的父母因为辛苦劳作,知识水平有限,对于自己子女的学习并不是特别放在心上。如果从小懂事的孩子,他们非常体谅父母的辛苦,会用自觉学习来报答他们对父母的养育之恩,而有很多学生,并不会因为家庭条件不好,而发奋学习,相反,因为家长的放任自流,而放松了学习,使他们的学习基础一落千丈,有的学生虽然读七年级了,他们的知识水平远不及小
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这样的学生,他们不喜欢学习,就会把精力放到其他地方,如课堂纪律涣散,经常逃学躲课,参加打架斗殴、经常上网玩游戏等等。也就产生了我们平时说的“学习纪律困难”学生。我对于这样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并不是急功近利,而是首先要抓好学生的课堂纪律,花大量的精力培养学生的养成教育。对于课本上的知识进行从新设计安排,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得轻松愉快,让他们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痛苦。
2、表扬多于批评,还学生一遍天地
人的心态是很奇怪的,不论是大人或是小孩,都不喜欢别人对你说三道四,品头论足。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我前不久因为生病住院,我出院的那天,自己从医院“打的”回家,当我快要到家时,因为拿的东西比较多,我便给在家的婆婆打了个电话,要她带上装东西的箩筐来我们住的小区大门口接我一下,当我打完电话时,那个出租车司机很奇怪地问我:“你妈多大年纪了?”我说:“不大啊!怎么了啦?”她听了这话,接着说道:“我是看你的年纪应该是当奶奶或当外婆的人了,怎么你妈还能来接你。”我听了她的话,心里特别不是滋味,很生气地说:“你看我的年纪很大吗?我既没有当奶奶,也没有当外婆。”然后就一句话也不想和她多说了。从这件事上,使我便联想到,人啊,总爱听别人的赞赏,不喜欢听别人对你说出对你不利的话(那怕是并没有恶意的话)。更何况是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孩子。所以在教育教学中,如果你对于那些厌学情绪比较严重的学生,只要抓住他们的一点点优点,经常不择时机地对他们进行表扬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老师对他们的表扬越多他们就会越自信,越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虽然他们的学习成绩不会一下子就好到那儿去,但最起码能够管好自己不会和老师唱对台戏,能够自己遵守课堂纪律,这就是一个好的开端,这样一步步地才能把我们的学生带入正轨,促进他们各方面的发展。相反地如果老师对他们的批评大于表扬的话,他们就会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更谈不上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朝好的方向发展了。
上面就是本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关于如何解决学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一点看法,写下来和同仁们共勉。
第四篇: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克服学生的恐惧心理
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
摘 要:在体育教学中,有些项目对于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较差的学生来讲,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学生会产生不同的恐惧心理,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文主要探析体育教学中学生恐惧心理产生的原因,提出减少和消除学生心理恐惧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体育教学 恐惧心理 消除
一、前言:
所谓恐惧心理,是指人受到外界威胁时产生的一种情感反应,其表现为胆怯、恐惧、畏缩不前,缺乏自信等心理行为。恐惧心理对于学生学习运动技能,掌握练习方法,提高运动兴趣等方面,无疑地会产生消极影响,如果不给予必要关注,及时地消除与克服,必然会影响到教学活动的实施及教学质量的提高,甚至可能产生意料不到的严重后果。当前体育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因为自身的心理素质较差,身体素质也不够高,参与体育活动和练习的水平的技能也较低等因素影响,使许多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着一定的恐惧心理。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学中教师不能采取有效地措施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而只是依赖枯燥的学习内容、陈旧的练习方法、不断增大运动量和运动强度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就会使学生在身体上和心理上就容易产生疲劳感、畏惧感,参与体育教学的厌烦情绪随之产生。怎样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激发学习的主动性,是每位体育教师关注而重视的一个普遍问题。现就恐惧心理形成的原因及消除的方法浅谈一自己的一些拙见。
二、学生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及表现
在体育教学中尤其是器材类教学中学生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及表现大致有以下几点:
1、由于生理方面的缺陷而引起对体育课缺乏兴趣。有的学生身材矮小、肥胖、体弱或其他方面的生理残疾等,在技术动作的练习中常常怕动作做不好引起同学的讥笑,因而产生对运动的恐惧感。
2、在练习中缺乏主动性,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由于少数学生对某一运动项目存有恐惧心理,因而在学习时缺乏主动性、积极性,特别是在初学某个技术动作阶段更为明显。有的学生对完成某一动作的困难看得过多、过重,总担心自己做不好或做不了,情绪低落,信心不足,害怕失败。在动作练习时总是不敢迎难而上,力不从心并错误地夸大动作难度,加上他人并无恶意的说笑,严重挫伤了他们的自信,对练习感到害怕,有一种身处危险之中或危险就要来临的感觉。这种心理反应久而久之越来越强烈,害怕心理无节制的积累、递增和泛滥,恐惧的心理就形成了。
3、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结合不好,教师要求的标准过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安排应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开展,如教师都一味的不分层次用同一标准要求学生,这样就使学习困难的学生长期遭受失败的困扰,而对新的学习内容产生恐惧心理。
4、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在有些练习中,教师自己觉得动作简单只给学生做简单的示范动作,而且对动作要领讲解又不够具体和透彻,使学生对该练习活动处在茫然的状态下,教师就组织学生开始练习,因而学生就会产生畏惧心理。
5、教师教学行为不当。对正在学习技术动作过程中的学生过多地、没有分寸地指责、批评,甚至讽刺、挖苦、冷落乃至惩罚学生。还把他们当作反面教材,使他们有失意、沮丧感,从而产生烦恼与紧张情绪。
6、学生缺乏锻炼、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差。有的学生由于自身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较差,在完成某一动作时无法达到自己对安全的心理需要,加上某些技术动作结构较复杂、害怕教师的保护不到位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学生丧失了自信心,产生畏难、胆怯的情绪,造成学生产生恐惧的心理。
多种多样的原因产生的恐惧心理给正常的体育教学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少数学生的恐惧心理还可能演化成群体效应,使教学无法继续。及时发现并有效克服、消除学生的这些恐惧心理,对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尽 2 快掌握运动技能、增强体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恐惧心理是体育教学的阻力,但不是固定不变的,是可以克服的,关键在于运用行之有效的手段方法。
三、如何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
1、加强身体素质练习
在教学中针对性的进行身体素质和专门性练习相结合。结合教材内容安排发展身体素质的练习项目,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练习活动做到由易到难逐步加大,循序渐进的使学生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慢慢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
2、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诱导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讲解要语言生动、简明扼要、条理清晰。示范要准确、协调、优美。让学生可以较快领会动作要领,提高学习积极性。教师要采用生动、活泼、多变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教师在上课中的教学情绪也对学生情绪起着诱导作用,教师情绪振作与沮丧,高涨与低沉都会对积极性产生潜侈默化的影响。此外,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内容安排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有较大影响,如每次课的学习难度,进度,运动强度,练习密度及教法手段等安排是否合理,都会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影响。为此在选择教材和安排练习时,既要考虑到教材的科学性、系统性,又要注意到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质和接受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做到生动活泼,有张有驰,节奏鲜明,使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到学习之中。
3、加强师生之间的双边交流活动
师生之间的真挚感情可以减少学生恐惧的程度,教师风趣的语言、生动的形象的比喻、亲切的关怀、热情的鼓励,都有助于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发现胆怯的学生要善于引导,经常与他们交流,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解决,但同时也不要低估他们自身的运动能力,对他们每一点微小进步都要及时鼓励,一旦他们尝到甜头,就会逐渐消除胆怯。另外利于集体从众功能,促进学生形成战胜自我,克服困难,努力学习的心态。如在教师或学生的保护或帮助下水平一般 3 的学生成功地完成某一动作,使学生们产生“他能做,我也可以完成”的竞争心理,从而战胜恐惧的心理,坚定完成动作的信心。
4、做好保护与帮助
合理地运用保护与帮助,可以增强练习者的信心,有效地消除恐惧心理,增强学生的安全感。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改善练习保护条件,如在俯卧式跳高教学中,落地采用沙坑或垫子其结果截然不同,采用垫子学生的完成率较高,所以保护条件好或保护者多,练习者心理稳定性就高,易产生安全感。另外,在一些学生心目中总认为教师的保护最安全,不会有危险。因此,对个别“重点对象”教师应亲自保护与帮助,做好保护与帮助,即要了解该运动项目的特点,单个动作的技术规格以及动作之间的有机联系,又要选择适应的位置与时机,采取天确的手法确保安全。此外,教师要教会学生自我保护的正确方法,增强其自信心,亦可减少恐惧心理。
5、增强娱乐兴趣。
在体育教学中,增强其娱乐性,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是消除恐惧心理有的有效办法之一。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提高其教学艺术性,适当组织一些带有竞争性质的活动,调节课堂气氛,使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力性,恐惧心理就会不攻自破。
6、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及设备条件来实施教学。
教师除了要做到明确任务、明确要领外,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电视录像,教学图片等)进行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学,使学生明白应该如何动作,从而避免对动作概念的误解,由动作错误而导致恐惧心理的产生。
7、教师要注意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克服急躁心理与简单粗暴的行为,对学生要循循善诱、不得斥责、讽刺、挖苦学生,更不能惩罚学生,避免诱发学生无所谓的逆反或恐惧心理。
8、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注意对学生大胆泼辣、勇猛顽强的思想品质的培养、激发学生正确的、间接的学习动机。在新动作学习前告诉学生学习的实际意义,让学生用动机的驱动力,顽强的意志品质去对待学习、战胜困难、克服恐惧。
9、加强心理训练
在实际教学中,体育教师往往忽视了心理训练法。因为心理训练法比其他方法来得复杂,难以掌握,但在实际教学或比赛中却能够解决上述方法难以解决的心理障碍。除了加强课前的心理训练外,还可以有针对性的采取一些心理训练的措施。如可以让学生调整放慢节秦,深呼吸,做放松练习加以语言诱导以缓和和稳定学习情绪,使这种情绪逐渐减弱,或在这种情绪达到一定强度时,回忆轻松愉快的训练比赛场面,用积极的情绪逐渐代替消极情绪。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及时发现并科学分析产生恐惧的原因,尽快采取相应的和有效的科学方法,解决和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和育人手段,用爱心去感染学生,使其增强战胜挫折与困难的信心和毅力。只有师生零距离接触,学生才能真正轻松愉快地学习,教师也才能收到预期的培养效果。参考文献
1、陈露《体育教学中学生恐惧心理的抑制》,《学校体育》
2、孙佑娥《全育教学中学生恐惧心理的表现、原因及克服方法》,《中国学校体育》。
第五篇:在体操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
在体操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
体操运动与其他运动项目不同,一般来说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为有很多的体操动作都是日常生活中不常见的。因而学生在练习体操时,往往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影响了教学顺利进行。那么在体操技术动作教学中,怎样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呢?我觉得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
1、准备活动要充分
上课开始时教师要强调准备活动的重要性,因为体操教学要求全身的协调用力,所以教师一定要带领学生对身体各个关节进行充分的活动,对各肌肉充分拉伸减轻肌肉的粘滞性。充分的准备活动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进行学习的安全感,敢于去做一些难度较大的技术动作,间接上对提高体操的学习效率有很大的帮助。
2、课前分发导学案让学生了解并理解动作技术形成的理论知识
在进行体操各个教学内容的学习之前,教师都应熟练动作的基本理论,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并且课前分发导学案,详细介绍所要学习的技术动作已经学习的重点难点,让学生在学习开始时先建立正确的概念。教学过程应该把握好动作从易到难、由浅到深,由单个分解动作开始学习,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完成成套的技术动作。
3、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轻松的学习氛围能使学生更快更主动地掌握各种技术、技能,而且能增加体育运动的兴趣,体会学习的乐趣,享受成功的愉悦。当然,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具有一定难度或者有一定危险性的动作时难免会有心理障碍,但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关怀、鼓励、表扬等积极的心理暗示来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4、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具体情况精心组织教学
我们体育教师在平时设计课的过程中多动脑,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符合学生的教学方案,让学生做动作时感到轻松愉快,完成动作的质量高,这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努力创新新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重视各种教学工具的利用。
5、到位的保护与帮助
学生产生恐惧心理很大程度上因为练习过程中存在的各种不确定性和潜在的危险性,指导好小组成员正确掌握保护与帮助的方法非常重要。要严肃课堂态度,杜绝在学习过程中嬉笑打闹等不安全的行为举动
6、基本素质的练习
体操学习对力量,灵敏性,柔韧性,协调性等素质相对要求较高,很多学生也因为力量不够、柔韧性不好等原因而产生恐惧心理,所以课前、课的准备活动、课的结束部分以及课下都要组织和强调好各项基本素质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