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语文老师要走出课堂“活”的误区

时间:2019-05-15 07:48: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改语文老师要走出课堂“活”的误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改语文老师要走出课堂“活”的误区》。

第一篇:新课改语文老师要走出课堂“活”的误区

新课改语文老师要走出课堂“活”的误区

陕西省洛南县保安中学 王身荣

内容摘要: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一些语文课堂却不尽人意。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师唱独角戏,推行“满堂灌”,现在的语文课堂,热闹非凡的活动使人眼花缭乱,轰轰烈烈却没有实际价值。那么如何既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又能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①精心设计问题,让问有深度。②给学生深入思考的时间,寻找恰当的停顿。③给学生动笔的机会,进行适当的“写话”。课改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只有勤于动脑,勇于探索,才能使语文课堂做到轻松愉快,自然和谐,双向互动,简约高效,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感受到那份“和谐”与“安静”,才能走出新课改中语文课堂“活”的误区,才能让语文教学逐步走向理性,走向真实。

关键词:语文课堂 课改 误区 安静 效率 理性

近几年,在各级教育部门的积极倡导下,老师们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学改革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壮阔场面。笔者作为一名基层语文教师,认为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种种现象却不尽人意:课堂轻松愉快,学生却自由散漫;民主互动,学生却随意讲话;分组讨论,却信马由缰;“满堂灌”变成了“随意满堂问”。表面上看,课堂是民主了,轻松了,宽容了,学生得到尊重了。而实际上学生的自控力减弱了,课堂的随意性泛滥了,课堂效率下降了。难道这样就把学生推到了主体地位?难道这就是理想中的语文课改? 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唱独角戏,一篇课文的分析完全由教师主宰,教师滔滔不绝讲解、抄写,学生昏昏欲睡,似听非听,苦不堪言,这样的课堂效果可想而知。面对这种局面,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它能让我们的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充满了生命的激情。可完全抛弃原来的方法后,静下心来审视我们的语文课堂,却发现我们原来从一个误区进入了一个更危险的误区。

现在的语文课堂,热闹非凡的活动使人眼花缭乱,丰富多彩的图片动画让人目不暇接,悦耳动听的背景音乐此起彼伏,热闹活泼的互动层出不穷,这样的语文课堂表面上热热闹闹的,结果学生心里空荡荡的,知识技能的掌握训练,思维深度的开发挖掘,情操智慧的熏陶锻炼、能力素养的增强提升都没多大变化,让人感到许多的浮躁与华而不实。仔细想来,这样的语文课堂其实好像飘在空中,没有根基,这样的语文课堂好像是一场烟火美丽灿烂但只是在一瞬间。值得我们高度警惕的是,千万不要把缺少思考和情感而又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课堂误以为充满了活力充满生机的新课堂。我们丢失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静”,我们抛弃了孔子学法中的“思”。

语文课堂的喧闹让很多问题浅尝辄止。很多时候学生是对课堂的形式感兴趣,而忽略了内容和实质,特别是农村初中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应有的知识视野,太多喧闹让学生无暇顾及到课堂的实质,而教师也会在这种喧闹中失去理性和控制,没有了课堂的深度,学生的语文能力便被放到了一边,大家激动着、兴奋着,其实,这样的教学氛围已经对学生学习语文形成了许多干扰,造成新课改的语文课堂效率低下。

语文课堂的喧闹对后进生不公平。学生的思维水平、理解能力是有差异的,语文课堂教学应尊重这种差异。素质教育要求我们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位学生的头脑都动起来,让所有的孩子都有进步和提高。而这种语文课堂成了语文尖子的舞台,他们尽情的表演着。发言多的是他们,活动多的也是他们,很多时候,后进学生就成了观众和“跟屁虫”,他们只是在被动的跟跑,跑下来,他们一定收获很少。

古人云:“宁静致远”,“静能生慧”。所以,在强调“书声琅琅”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静思默想”。学习也是一个反刍的过程,需要慢慢咀嚼,需要慢慢吸收,而这种咀嚼和吸收需要一个独立的空间,需要一个安静的心灵。只有这样才能调动起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从不同的角度对文本进行不同的解读,产生独特的体验,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孩子在属于自己的天空放飞绚丽的梦想,那么,怎样才能让语文课堂静下来呢?

1、精心设计问题,让问有深度

问题是教学的核心,没有问题就没有教学,没有提问,就没有课堂。我们发现,正是一个个问题,串起了我们的语文课堂,正是问题使得孩子们凝神沉思,理性聪慧,正是问题使得学生在知识的殿堂勇往直前,所以,语文教学必须重视“问题”的研究,必须钻研“提问”的艺术。部分教师过分追求课堂的气氛,学生回答声不断,表面看起来教学过程很顺,但学生思维的深度得不到有效训练,就是因为提问太碎,太过随意。一个好的问题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能引领学生更好地与文本对话,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能让学生进入“思”的境界,学生一旦进入“思”的境界,课堂便会安静下来,便能让孩子们进行“自我的收获”。一个好问题真的可以“四两拨千斤”,语文教师应下功夫研究“提问”。

2、给学生深入思考的时间,寻找恰当的停顿

学生思考问题应该有一个过程。一般来说,思考的时间越长,回答的结果将会更周全,更科学。要有意识地要求学生思考问题要周全,语言表述要严密。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这样会提高学生思维品质,会让学生变得更优秀。而这样做的前提是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特别是对后进学生,这就需要有意识的制造“冷场”,给那些思维速度稍慢的学生以较充分的时间。这样做也体现了公平,体现了“语文教育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这一新课程理念。程度好的学生想出答案并不是无事可做,可让他们组织一下自己的语言,或再考虑一下有没有另外角度的说法,程度差的学生也有了思考的时间,也就有了“追赶”的可能。

3、给学生动笔的机会,进行适当的“写话”。

笔者在实践中发现,“让学生在课堂上动笔”不失为一个“让语文课堂静下来”的好办法。“动笔”不是让学生写作业,写笔记,而是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安静下来思考,把思考的过程与结果用书面形式呈现,这样便使得学生思考的参与面扩大了,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来,随声附和的学生没有了条件,滥竽充数的学生没有了机会。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写的内容发言,使得学生的思维更深刻更全面,使得学生的发言更周密、更精彩。“让学生在课堂上动笔”,让我们喧闹的课堂静下来。

那么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如何使课堂真正地安静下来,让学生善于倾听、述说、交流、分工与协作,真正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一位名人用诗一样的语言给我们语文老师进行了诠释:“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迷蒙的双眼带来澄明,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微的人们带来自信。”笔者认为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是学生的天堂,作为一个始终爱着学生的教师,努力使自己的课堂做到轻松愉快、自然和谐、双向互动、简约高效,让学生们能真正感受那份“和谐”那份“安静”。

课改需要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我们广大教师以全新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施教方法去驾驭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更要勤于动脑,勇于实践,走出新课改中语文课堂“活”的误区,让语文教学逐渐走向理性、走向真实!

第二篇:口译备考要走出三大误区

口译备考要走出三大误区

对于第一次参加口试的考生,怎么复习是摆在面前的一个首要任务。而对于已经参加过口试而失利的考生,该怎么复习以应对第二次挑战同样也很重要。笔者将结合在新*东*方中高级口译课堂的教学经历和口译口试监考的心得体会,从口译备考中的 3 大误区谈一下提高口译能力的方法。

第一个口译考试误区是认为口语不重要。

很多人在口译备考时都会忽略口语准备,认为口语部分好应付,很容易通过,而把大量的时间用在背词汇方面。固然,词汇是非常重要的,但不能偏废口语的练习。在新*东*方学校,笔者曾教过一些初中和高中生,他们的笔试成绩平平,但口试却一次通过,原因是他们的英语口语非常流利,表达合乎习惯,换句说法,也就是语感好。口译和一个人的口语水平息息相关,如果口语不出色,做汉译英时翻出来的句子可能不是很通顺,抑或存在语病。

口语是练出来的,练好口语关键的就是多说,如果有机会和英语国家的人经常交流是最好不过的,这样的交流有极大好处:第一,很容易学会他们的语音语调;第二,通过交流,学习到课本中学不到的文化背景知识;第三,由于是相互交流,在说英语之前,你一般得听懂对方在讲什么,因此,你首先提高了自己的听力,而且还锻炼了自己的反应能力

当然,如果没有机会常和老外练习口语,不妨多听磁带和多看原版片,主要是培养自己的兴趣,看多了,听多了,很多表达便会脱口而出。跟着磁带大声朗诵可以使自己的发音和语调纯正,特别是有些同学说英语带有浓重的地方口音,一定要花时间纠正,虽然我们不必像播音员那样字正腔圆,但有严重发音问题的考生往往口试不能过关,因此马虎不得。

另外,背诵好的演讲稿也不失为一个好的提高口语的办法,特别是CCTV 大学生演讲比赛的获奖者的演讲文章,这是因为比赛的命题演讲的题目和即席演讲的题目都与中国现实社会密切相关,和很多口语的考题重叠,因此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当然,提高口语还和提高词汇量和表达有关,阅读报纸会帮助你扩大知识面和提高词汇量。此外,由于口语的考试比较类似口头作文,平常多看和多模仿一些作文不仅有助于你的写作能力,更能帮助你在短时间内组织篇章结构,很多作文中的技巧都可以在口语考试中使用。

第二个口译考试误区是死背书。

很多考生考前都会把大量的时间用来背教材中的译文,希望能押中考题。其实,口译考题有四篇,来自教材的最多是四分之一,因为有的一套题目有一篇来自课内,有的全部来自课外,而且最近的几次考试更表现出这种趋势。

笔者认为,中高级口译考试主要是突出口译能力的考核,因此以后出题来自课内的内容只会减少,而不会增多,但教材依然非常重要。这是由于课本里几乎囊括了常见的口译题材,但每篇皆背绝不是一个好方法。

首先,没有必要。我们都知道,口译主要看信息的准确及完整,只要把要传达的信息和意思表达出来即可。译文可以是多样的,只要意思正确,语法fff">基本无误。所以,把译文当作正确答*案来背没有必要。

第二,这样做太耗时。参考译文一般是笔译,是让读者作为参考的,一般语言比较正式,句型较为复杂,如果死记硬背,花的时间很多,而且没有培养自己的分析能力。

正确的复习方法是,先过一遍生词,然后做口译练习,英译汉最好是听录音做,这样可以练习自己的听力理解力;汉译英较难,要先看一下课文,把其中的难点划出,然后看参考译文,将这些难点解决,接下来可以做视译,或者边听边译。不要强求与答*案一致,但要注意积累一些套话和提高词汇量。

第三个口译考试误区是只听新闻。

很多考生也意识到听力的重要性,因此每天听,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听力。听新闻固然不错,可以扩大词汇量和适应快语速,但不是最佳的听力选择。口译考试从来不会拿一段新闻让考生翻译,因为将来工作也没有这样的需求。在日*本,由于媒体的开放,口译新闻是一大职业,这种口译是同传的一种形式。通常,口译员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看着稿子口译,这种口译我们称为半口译,难度也很高。英语中高级口译的考试大纲中明确指出,我们是为了满足国际会议、商贸洽谈等口译需求而进行的资格认证考试。

为了确保拿到口译合格证*书的人可以尽快适应口译工作,中高级口译专家小组在出题时一般都采用真正的口译案例来考,因此推荐大家阅读人教社出版的英汉和汉英口译实战案例,以及新*东*方出版的《中/高级口译口试备考精要》中的中级和高级口译案例各 60 篇,平时多观摩记者招待会的口译案例。

练习听力要选择英汉口译实战案例中的领导人发言及商界、教育界领导人的发言,这样不仅提高了听力,而且针对口译考试有的放矢。

第三篇:体会:新课改使我走出教学误区

只有不断地改革,才能不断地进步,因此新一轮的课革不仅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今年我国实行了第八次课改,其根本的目的是促进教育的发展,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为了响应课改的号召,真正地做到教书育人,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不管是上级领导,还是身在一线的教师们都尝试着从多方面来进行改革,同时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从响应课

改的精神到付诸于实践到理在已有一段时间了,在这段时间里,作为一名小学的语文老师,我已看了新的变化,且有了较深的体会:

(一)教师地位的转变

由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主体地位,转变为教育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与参与者。在传统的学习方式中,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在课堂上,学生被当成是单独的学习个体,而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有点唯老师独尊的架式,而且一味地强调学生接受老师灌输的现有知识,很少甚至没有考虑过学生的真实感受。而此次课改中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我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为了升学,因此,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窨,有了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胆,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

(二)学生地位的转变

变过去传统的被动学习状态的客体地位为主动学习的主体地位,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我会学”,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学生是共同管理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这个观点必须牢固地札根于教师的头脑中,切实贯彻于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这是培养学生主体的必然要求。因为只认识到这一点,教师传统的一些做法才会相应地改变,才不会像以往那样强迫学生学习,使得大部分的学生失去学习的主动性。而今,通过课改,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方法也改变了,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如此一来,学生学习的积极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变得爱学习了。

(三)教学评价体系的转变

打破过去单一地以“考试”分数为评价手段的一统天下,建立全方面、多角度,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以往,不管是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还是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是以考试作为手段,从而形成了“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的局面。而今,按照课改的精神,将不再以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我们都知识评价与考试主要是为了发现学生的进步与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发展和改进教学。如果只在学习期末对学生评价和考试则不能有效地达到这一目的;而且有很多的学业与非学业的内容不适合通过一次评价与考试进行检查,某些考试也要求评价不能局限在很短的时间内,如需要较长时间的任务和活动。因此,现在我们提倡学期末对学生的评价应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期末评价与平时评价相结合,这样既能减轻学生的期末考试的负担,避免出现“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同时也有助于通过不断的日常评价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和改进教学。

以上是我在新课程改革的学习和实践中得到的一些体会。

第四篇:干部选拔任用要走出“四个误区”

为增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力度,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最近,我们对近年来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发现绝大部分单位党组织能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但椰油个别单位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概括来讲,主要是没有走出“四个误区”。

误区之一:“善于弄钱”就能当干部。个别单位主要负责人不加分析地把会弄钱作为入党、提拔的唯一标准。谁会为单位弄钱,谁在村里最富,就提拔他进领导班子或让他来当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笔者认为,当干部固然要具备经济头脑和经营才干,但也要看是什么样的“经济头脑”。我们提倡守法经营,合法赚钱,兴办经济实体,减轻财政负担,这种会弄钱的人当干部越多越好。可是,有些人靠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偷税漏税,钻政策空子,行贿拉关系弄钱;也有的靠向下属单位和群众索拿卡要、权钱交易弄钱。这样“善于弄钱”的人不仅不能当干部,还应根据情节轻重受到政纪法纪处理。

误区之二:“会出点子”就是好干部。当干部要会想办法、出点子。但是点子要出好点子,不能出歪点子,要对领导负责,对群众有利。有些人表面看起来点子挺多,但出的都是“鬼点子”、“歪主意”,什么请客送礼、行贿领导、欺上瞒下、弄虚作假、坑害群众等。这样“点子多”的人当上干部,就会损人利己,贻误事业,损害公仆形象。

误区之三:“能说会道”就是强干部。我们一贯提倡干部既要有“唱”功,又要有“做”工,既能说会道,有脚踏实地勤恳工作,反对只说不做。然而,某些领导干部偏爱“能说会道”的人,忽视了务实苦干的同志。他们看干部只听其言,不观其行;只听汇报,不辩真假;只看总结,不看实绩。有的干部作风漂浮,华而不实,吹牛拍马,骗取组织信任和重用。有的干部搞虚假政绩、短期行为,劳民伤财,只因能说会道,吹牛夸海,却不断荣升,群众反响强烈。

误区之四:“敢闯敢干”就是硬干部。胆子大,敢冒敢试,敢闯新路,敢于干事业,必须以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为前提,必须以群众满意为评判标准。那种胆大妄为,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对待群众不会做过细的思想解释工作,轻则骂人、罚款,重则抄家、打人,这样的干部胆子越大,越“敢闯敢干”,工作越“硬”,背离党的宗旨就越远,对党和国家的事业危害也就越大。我们要求的“硬”干部是坚持原则的“硬”,执行政策“硬”,清政廉洁“硬”,维护群众利益“硬”,而不是违法乱纪“硬”,坑害群众“硬”。

第五篇:走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误区

走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误区

以前我们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从中年级开始,每学一篇课文都要求分段、概括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津津有味地让学生分析:“哪一句是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哪一句描写人物的语言?”“对表现人物的思想起什么作用?”等等不,看似内容充实,把力用在点子上,其实这样的分析除了对付考试,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并无太大的作用。现实的情况是学生能够分析什么是比喻句,但在作文中却较少运用比喻句;能够分析人物的各种描写,但在写人的作文中却把人写得干巴巴的千人一孔。这样教语文知识,除了对付考试,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有何实际意义?下面是笔者就产生这个误区的主要原因进行的初步分析,并提出的几点解决方法:

一、产生这个误区的主要原因:

目标把握上的错位。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是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即要让学生能够读得懂,并能积累较多的语言,以至能够说,能够写,运用语言这种工具进行交际。可是现在较多的老师把阅读教学目标定在: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段落结构、人物形象,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以及遣词造句、布局谋篇方面的特点等。虽然这些分析与运用语言有一定的联系,但它绝对不是小学生所掌握的技能。

教学要求认识上的越位。教语文的老师可能有同感:不少文章的分段有多种方法,不知用哪一种好,有些文章的中心比较隐晦,自己读了几遍,也不能明确把握中心,必须借助一些参考书才能把唯一标准的答案很困难地搞出来。受过一定专业训练的教师尚且如此困难,哪以怎能叫刚刚入门的三、四年级的学生去分析文章呢?

在语言学习上的不到位。长期以来,由于阅读教学的重点是放在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文章的能力上,整个教学过程的重心往往朝文章的理解分析倾斜,严重忽视了语言的积累,很少进行运用语言的训练。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在“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训练时间分配上,比例严重失调,几乎不成比例。语文教学一直存在着这样一种误解,以为学习语言的关键在“理解”,只要理解了,就能自然而然会运用,但真正积累下来的不多,会灵活地在自己说话、写文章时用的少得可怜。

二、走出误区的方法

1、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2、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引导学生形成阅读期待,进行阅读反思、阅读批判,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3、语法和修辞知识不能单独从课文中拿出来学习,应该放到课文中随文学习。

下载新课改语文老师要走出课堂“活”的误区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改语文老师要走出课堂“活”的误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走出传统语文教学的误区

    教学反思三 走出传统语文教学的误区 五市二中尹庆军 在中学所有学科的教学中,语文是最受指责和抨击的一门学科。很多业内人士为此忧心忡忡,他们对传统语文教学的质量深表怀疑......

    走出生成误区 有效教学语文

    走出生成误区 有效教学语文 响水中心小学 董燕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统一体。”叶澜教授也说:“一个真正把人的发展放在关注中心的教学......

    谈走出政治新课改的三个误区(范文模版)

    谈走出政治新课改的三个误区 新课程无论从内容的编排还是从对学生的要求来讲,都发生了质的飞跃。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或对新课改理解不到位,在实施过程中,有的教师走进了一些误......

    走出新课改的误区扬帆起航数学教学反思

    经常听到老师们这样评价课改后学生的变化:“课改后,课堂的气氛活了,学生们的思维活了,问题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多了。课堂上老师们说的少了,学生们讲得多了。”因此有的老师为了体......

    廉政文化建设要走出五大误区(合集五篇)

    近年来,廉政文化建设蓬勃发展。各地区各单位认真贯彻中央《实施纲要》的要求,积极探索廉政文化建设的新途径、新形式和新方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从廉政文化建设的进程和效......

    语文论文语文教学要走出“文道结合”的误区_3863

    语文论文语文教学要走出“文道结合”的误区_3863.txt恨一个人和爱一个人的区别是:一个放在嘴边,一个藏在心里。人生三愿:一是吃得下饭,二是睡得着觉,三是笑得出来。语文教学要走......

    走出高校思政课堂吸引力问题误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但目前社会对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现状及效果的认识存在普遍误区,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吸引力......

    让语文教学走出“课堂”

    让语文教学走出“课堂” 四川省剑阁县闻溪小学校 王小元 传统的语文教学以课堂为教学的主阵地,教师不离三尺讲台;学生则被尘封有形的教室之中;很难发挥出自己的个性。因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