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快乐的游戏中自主高效地学习——《好事情》教学设计简介-教学教案
在快乐的游戏中自主高效地学习——《好事情》教学设计简介 滨城区第四小学 李香菊
《好事情》是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十五单元“长大”中的第二篇主体课文。课文描述了一个叫尤拉的小朋友一心想做好事情,但只想到去做哪些惊天动地的大好事,却没有意识到正发生在身边的一些小事也是好事情,也更需要去做。课文内容生动有趣,贴近儿童生活实际,是进行语文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
一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历了半年学习生活,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能力习惯也得到了初步培养,还感悟了一点学习的方法策略,但注意力仍容易分散,自我约束力差,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意识能力都十分薄弱。
针对教材的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我们确定了《好事情》一课的学习目标——
基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认识15个生字(下限)。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部分优生能略带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感悟学习方法,自主反思评价学习效果,培养初步的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并进行合作学习的初步指导。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课堂上积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心理健康,寓学于玩,在活泼有趣的游戏活动中组织扎扎实实的学习训练,使学生受到启发教育,意识到帮助别人须从身边不起眼的小事做起。
以上目标虽是分别提出的,但在教学过程中却是相互贯通的,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依据教学目标,我们计划融合语文天地中的内容用三个课时完成教学。第一课时熟悉学生,初读课文,认识和书写一部分生字;第二课时,认识和书写一部分生字,熟读课文理解课文,渗透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教育;第三课时,举行“我长大了”好事情汇报会,识字写字。我重点介绍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和意图。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课前配乐讲故事《小公鸡做好事》,内容为:小公鸡经过多方努力终于学会唱歌,每天打鸣叫人们早起,为人们做好事。
2、谈话:听了故事后你知道小公鸡想为人们做什么好事情啊?咱们课文里的尤拉想做些什么呢?
3、放课件:课文中的尤拉插图,画外儿童音:早上尤拉醒了,他看看窗外,天气很好,心里想:“我能做什么好事情呢?”,随着声音按笔顺动画展示“好事情”三个字,揭示出课题。
4、板书课题请学生与老师一起书空“好事情”随机识字“情”与心理活动有关,在哪里用过这个字,会组什么词?
(设计意图:本环节选择了讲故事和动画配音的方式揭示课题,首先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在课堂进行之初就能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心,使其注意力保持集中。这也是课标积极倡导的,积极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态度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前提和关键。讲故事后设计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和识字,一方面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和表达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另一方面又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立足课题、设计进程
谈话:看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想学些什么?
梳理谈话:同学们想知道的有课文内容方面的,这需要我们读课文去了解,读课文要读得怎样呢?(正确、流利,有的还可以略带感情);还有的同学想学习课文里的生字。读课文和学生字就定为这节课的目标吧!我们先学什么呢?(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会生字是读好课文的基础,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可以复习生字,学习运用生字。)
(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四大基本理念之一就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语文学习的规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引导学生逐步建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年级学生虽然年龄小,自主学习的意识比较薄弱,但并不等于他们就不需要、不能够自主学习,他们也希望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目标。教师应当满足他们的需求。从另一个方面说,高年级学生要实现高水平的自主学习,低年级就必须打下自主学习的坚实基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自主学习方式的转变也要从一年级抓起。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安排了这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自主规划学习进程,明确学习任务,问一问学生准备学些什么。接下来就要坚定不移地做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合作者、服务者,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规划完成识字、读课文的任务。努力在真正意义上尊重学生的发展需要。
三、在游戏中识字
1、读课文随文识字,一边读一边注意课文里的生字,看自己能运用学过的方法学会哪些生字?
2、拿出生字卡片,一边读生字一边分类摆放卡片,将认识的生字摆在远处,不认识的生字摆在近处。
3、重点指导学生不认识的生字。(1)学生自学。(2)汇报经过努力认识了哪些生字?怎么记住它?如“腿”_可以做拍腿动作,也可以联系“月肉旁”来记忆。
4、用游戏来巩固识字成果。(1)师拿出卡片说:“请你拿出‘事情’的‘情’。”学生也拿出相应的卡片,说:“我就拿出‘事情’的‘情’。”(2)选出难认的字,前面拿的速度较慢的字再做游戏。(3)请学生领着做游戏。
(意图: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人们逐渐注意到引入游戏后教学效率有所降低的现象,分析原因就是学与玩不能兼顾,为什么要引入游戏,怎样利用游戏方式提高学习效率的问题没有解决。游戏的形式、时机把握不好,游戏中学生学习参与面小,以少数人的展示活动削弱了大面积参与的扎实训练。如全班学生一块开火车,学生真正参与强度大的也就是开到自己面前的那个字,其余时间都处在低强度参与的状态中,学生的注意力并没有真正集中到学习本身上来,游戏反而成了干扰教学的因素。有这样一句教育名言:“我听,我忘记!我看,我记忆!我参与,我消化!我吸收,我运用!”意思是说一个人只有真正参与到活动中,并且是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有可能真正地吸收理解运用。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设计了前面的识字游戏。其特点是:
1、整个的识字教学就是一个游戏活动。
2、增大了参与面与参与强度,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游戏中来。游戏中有意识地加强了训练的强度。所有的学生都要集中注意力,用脑记,用手摆,在反复“再认”的过程中强化记忆,完成识字任务,提高识字效率。)
四、以读促思,以说促读
1、谈话:认识生字后我们再来读课文,比一比谁能读的正确流利?请同学们同位互相帮助读课文,同位之间怎样互相帮助呢?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同位不会的教教他,读得好的地方夸夸他。
2、同位互读互助。
3、集体交流同位互读的结果。(1)请一组同位朗读。(2)引导学生评议。(3)请另一组同位朗读。(4)师评与学生评相结合。
4、再次自由读课文,力争读的正确流利。思考:尤拉想做哪些好事情?
5、谈话:尤拉想做的好事情都是些应该做的大好事情,它做成了吗?为什么没做成?他应该怎样做呢?我们来劝劝他吧,告诉他应该怎样做?学生依据课文内容劝导尤拉,如:尤拉,你应该带马莎去玩。尤拉,你应该给小狗喝水。等
6、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大家的劝说中看出大家已理解了课文内容,你能选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段,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一读吗?练习读课文,指名读课文。
(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对话过程中,学生和教师都积极通过文本与作者和课文中的人物进行交流沟通,逐步加深体验和理解,从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力图做到:
1、注重整体感悟,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2、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转换角度,与书中人物尤拉进行对话,对其进行劝导。这种角度的转换,使得学生有一种超越书中人物的“优越感”,使学生觉得自己似乎比尤拉更明白应该怎样做,带着这种“优越感”来劝导他,在劝导过程中自己也实现超越和提升。这种角度转换以艺术审美理论和现代阅读学的成果为依据,通过对话这一具体方式,把理解课文与学生的自我教育有机地统一起来。
3、强调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允许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内容理解朗读。
4、认真指导低年级的小组合作学习。一年级的学生合作意识薄弱,合作能力较差,人数一多内容一复杂就容易闹起来。从这个实际出发,一年级的最初合作要从内容较简单、人数较少的低度合作开始,力求使合作更有实效。如同位合作读课文,我们先明确了合作的目标:同位互助,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又明确了合作的方式:一起读或互读,对方读时认真听,读得好的夸夸他,不够好的地方提提建议。这样就保证了合作的有效性)
五、活动拓展,练习口语表达
1、谈话:我们除了劝尤拉做课文中写的好事情以外,还可以劝尤拉做哪些好事情?
2、创设活动情境:听了我们的劝导尤拉会有什么表现?
放课件:尤拉动画图及儿童配音:谢谢你们,听了大家的话,我知道好事情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现在,我要开始行动了。大家一起来吧!
3、尤拉邀请咱们一起来,咱们一起成立一个“做好事情小队”好吗?请想当队长的同学想一想如果你当了这个队长,要领着同学们做哪些好事情?
4、队长竞选演说:
(1)小组内演说,选出一名同学参加全班演说。
(2)全班竞选演说
(3)授旗宣布小队成立
(4)教师寄语:说得好不如做得好,愿我们临时成立的小队能真正的开展活动,等大家活动后咱们再来进行队长演说,看谁说得好又做得好。
第二篇:在快乐的游戏中自主高效地学习——《好事情》教学设计简介
《好事情》是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十五单元长大中的第二篇主体课文。课文描述了一个叫尤拉的小朋友一心想做好事情,但只想到去做哪些惊天动地的大好事,却没有意识到正发生在身边的一些小事也是好事情,也更需要去做。课文内容生动有趣,贴近儿童生活实际,是进行语文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
一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历了半年学习生活,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能力习惯也得到了初步培养,还感悟了一点学习的方法策略,但注意力仍容易分散,自我约束力差,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意识能力都十分薄弱。
针对教材的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我们确定了《好事情》一课的学习目标
基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认识15个生字(下限)。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部分优生能略带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感悟学习方法,自主反思评价学习效果,培养初步的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并进行合作学习的初步指导。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课堂上积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心理健康,寓学于玩,在活泼有趣的游戏活动中组织扎扎实实的学习训练,使学生受到启发教育,意识到帮助别人须从身边不起眼的小事做起。
以上目标虽是分别提出的,但在教学过程中却是相互贯通的,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依据教学目标,我们计划融合语文天地中的内容用三个课时完成教学。第一课时熟悉学生,初读课文,认识和书写一部分生字;第二课时,认识和书写一部分生字,熟读课文理解课文,渗透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教育;第三课时,举行我长大了好事情汇报会,识字写字。我重点介绍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和意图。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课前配乐讲故事《小公鸡做好事》,内容为:小公鸡经过多方努力终于学会唱歌,每天打鸣叫人们早起,为人们做好事。
2、谈话:听了故事后你知道小公鸡想为人们做什么好事情啊?咱们课文里的尤拉想做些什么呢?
3、放课件:课文中的尤拉插图,画外儿童音:早上尤拉醒了,他看看窗外,天气很好,心里想:我能做什么好事情呢?,随着声音按笔顺动画展示好事情三个字,揭示出课题。
4、板书课题请学生与老师一起书空好事情随机识字情与心理活动有关,在哪里用过这个字,会组什么词?(设计意图:本环节选择了讲故事和动画配音的方式揭示课题,首先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在课堂进行之初就能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心,使其注意力保持集中。这也是课标积极倡导的,积极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态度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前提和关键。讲故事后设计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和识字,一方面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和表达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另一方面又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立足课题、设计进程
谈话:看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想学些什么?
梳理谈话:同学们想知道的有课文内容方面的,这需要我们读课文去了解,读课文要读得怎样呢?(正确、流利,有的还可以略带感情);还有的同学想学习课文里的生字。读课文和学生字就定为这节课的目标吧!我们先学什么呢?(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会生字是读好课文的基础,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可以复习生字,学习运用生字。)
(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四大基本理念之一就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语文学习的规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引导学生逐步建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年级学生虽然年龄小,自主学习的意识比较薄弱,但并不等于他们就不需要、不能够自主学习,他们也希望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目标。教师应当满足他们的需求。从另一个方面说,高年级学生要实现高水平的自主学习,低年级就必须打下自主学习的坚实基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自主学习方式的转变也要从一年级抓起。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安排了这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自主规划学习进程,明确学习任务,问一问学生准备学些什么。接下来就要坚定不移地做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合作者、服务者,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规划完成识字、读课文的任务。努力在真正意义上尊重学生的发展需要。
三、在游戏中识字
1、读课文随文识字,一边读一边注意课文里的生字,看自己能运用学过的方法学会哪些生字?
2、拿出生字卡片,一边读生字一边分类摆放卡片,将认识的生字摆在远处,不认识的生字摆在近处。
3、重点指导学生不认识的生字。(1)学生自学。(2)汇报经过努力认识了哪些生字?怎么记住它?如腿_可以做拍腿动作,也可以联系月肉旁来记忆。
4、用游戏来巩固识字成果。(1)师拿出卡片说:请你拿出事情的情。学生也拿出相应的卡片,说:我就拿出事情的情。(2)选出难认的字,前面拿的速度较慢的字再做游戏。(3)请学生领着做游戏。
(意图: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人们逐渐注意到引入游戏后教学效率有所降低的现象,分析原因就是学与玩不能兼顾,为什么要引入游戏,怎样利用游戏方式提高学习效率的问题没有解决。游戏的形式、时机把握不好,游戏中学生学习参与面小,以少数人的展示活动削弱了大面积参与的扎实训练。如全班学生一块开火车,学生真正参与强度大的也就是开到自己面前的那个字,其余时间都处在低强度参与的状态中,学生的注意力并没有真正集中到学习本身上来,游戏反而成了干扰教学的因素。有这样一句教育名言:我听,我忘记!我看,我记忆!我参与,我消化!我吸收
第三篇:《快乐做操 高效学习》教学设计
《快乐做操 高效学习》教学设计
学 校 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
执 教 许蕾蕾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营造安全、坦诚、信任、温暖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初步了解健脑操的基础知识,学会做几节健脑操,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健脑操的兴趣,开发大脑潜能,促进高效学习。
二、学情分析
学生目前处于小学阶段学习,由于大脑还处于发育阶段,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总是对记忆背诵感到头疼,背诵的过程总是耗时很多,并容易遗忘。一定时长的书写会让孩子觉得手累,注意力容易分散。帮助学生更高效,更愉快地处理好这些问题是必要的。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初步了解健脑操的基础知识,跟着教师学会做几节健脑操。2.激发学生学习健脑操的兴趣,开发大脑潜能,促进高效学习。
四、课前准备
把座位分成若干小组;每位同学准备两张餐巾纸,一张方格纸,一个装有温水的水杯;积木;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暖身活动
1.游戏123: 伸出1根手指,让学生确认是几;伸出2根手指,让学生确认是几;伸出3根手指,同时问1加1等于几,让学生说答案。
2.明确上课要求:认真倾听(不仅要用眼认真看,还要用耳仔细听);表达真实的感受(心理辅导活动课也没有标准答案,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就是最好的);积极参与(投入到老师组织的每一项活动中)。
二、体验活动
1.同学们,我们天天都会写作业,觉得自己写字速度快的举手?有没有注意过自己1分钟能写多少字?我们来试试。请大家在一分钟内,尽快地工整地抄写这段文字,它节选自课文《珍珠鸟》。(学生在方格纸上写)
2.紧张吗?手酸不酸?一行十个字,快速统计一下,写了几个,把数字写在后面一个格子。找4-5个学生说。
3.同学们很厉害,想不想更厉害一点?写字更快一点?这样玩的时间更多一点? 4.跟我来做操:
伸出你的手掌,把它摊到最大,撑直;在把它缩到最紧的,握紧;再把它伸开,伸
到最大,收到最紧,然后最大,然后最紧,最大,最紧。
再次,小指先来,最后拇指收进来,攥紧,从小指开始,慢慢依次放开,不断地这样做,慢慢来,清清楚楚的,依次来完成,但要慢。
然后呢,放松,甩一甩,甩一甩。
手这么放,碰到你的指尖,推过去,直到两手掌完全重合,然后重新松开,完全松开,然后再一次,一直用力推过去,慢慢来,不要一推就推过去,看老师示范,慢慢变成直变成弯,慢慢才并进去,慢慢来,不要快,然后松下来,推进去,松下来。
然后做一做手腕的运动。好,我们做完手部的小肌肉运动之后,再来做一点点大肌肉运动。
伸手臂,先把左手向上伸直,右手从脑后抓住左上臂,两个手臂都尽量往后靠。1,2,3,4,交换。
甩一甩肩膀。捏纸头→展开
这两张纸很神奇哦,请大家对折好,放在桌子右上角。5.再次测试:用最快的速度,工整地往下,再抄一分钟。6.再次快速统计一下,写了几个,把数字写在后面一个格子。7.比较,第二次写的多了的举手。找4-5个学生说。字数多了几个。8.除了字数多了,手部感觉有什么变化?找3个人。
怎么样,许老师教的手指操有效吧?一分钟多写5个字,十分钟就能多写50个字,知道吗,这样不知不觉中,你就把时间节约出来了。
9.那有的同学要问了,老师,那做操也要花时间啊,这怎么办呢?别急,老师帮你编了一套简化的手指操。8个8拍。简单吧!如果放学回家写作业的时候,觉得光做操还不过瘾,那就把桌角两张神奇的餐巾纸也用起来哦。
(板贴:有能量的肌肉+愉快的心情=效率)
三、学习健脑操
(一)、了解健脑操基础知识:由(美国)保罗·丹尼逊博士 & 姬尔·丹尼逊创造,通过自然、简易的动作与练习,刺激脑部功能,促进及改善人整体的学习功能、发展智慧、调和身心。根据人脑的结构,丹尼逊博士把人脑的运作分为三个范围:左右两侧、前後与上下,三位一体。健脑操的动作就是在改善人脑上下、前後与左右之间的沟通功能,促进脑神经与身体感官系统之间的联系,让内在原有的学习本能释放出来,更有创意地把潜在的智慧与体能表现出。左脑控制右边的身体,右脑控制左边的身体,当左右脑一起开动的时候,就能更好地帮助我们进行读、写、思等学习活动。前脑和后脑的顺畅运作,对我们的理解能力有关键性的影响,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提升注意力,搞清楚整体与细节的联系。
(二)、学习做部分健脑操。
1.喝水
有能量的肌肉+愉快的心情=效率
2.通常,除了写,老师还会让我们背课文吧?挑战一下,看能把这段文字用五分钟背出来吗?有两种挑战方式:一直接默读、背诵。二老师先用一分钟时间,教大家做两节操,然后再边做操边默读、背诵。
交换位置,选一的坐到屏幕附近。
如没有人,班级推选3个最擅长背诵的孩子坐到屏幕附近。第一节:对称写数字。0-9 第二节:交叉爬行。做2个8拍,好,现在,我们一边交叉爬行,一边背诵。别忘了,背诵高手已经提前背了哦,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加油背。不发出声音。
3.检测PK选一的同学集体背;选二的同学集体背。
4.有比赛,就有输赢,不过在老师看来,大家都是赢家,因为大家都做到了积极参与。选二的同学,谁来说说,一边做操一边背诵和平时背诵有什么不同吗?
5.小结:对称写数字也好,“交叉爬行”也好,左脑将需要的传送讯息给身体右半边,右脑将需要传送讯息给身体左半边。发挥头脑的潜能和身体的智慧。交叉运动同时开启了我们的大脑、眼睛和身体。有能量的肌肉+愉快的心情=效率
6.让左右脑同时运转,可以让我们更有效率。接下来,我们看看如何用好前后脑,这对提高我们的理解能力有很大帮助。发挥前后脑的作用,听着很神秘,其实,有个最简单的方法,那就是坐姿端正。摆积木。这样可以让我们的身体更平衡、中正,稳定性更强。蛙跳,推手,核心肌肉,阅读的时候,如果书离眼睛较近,会让我们不由自主地关注细节,而当书本离眼睛稍远的时候,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关注整体。所以你有没有发现,说到古人吟诵,总有这样摇头晃脑的动作,原来,这里还蕴含着科学依据的。我们的大脑在自动调节。
有能量的肌肉+愉快的心情=效率
7.准备活动学到这里,我们来调整一下能量吧。揉翻耳廓,能量哈欠。
请3个人说身体感受。
四、总结深化
健脑操是一门看似简单,实际复杂的学问,这堂课,我们学了手指操,准备活动中的喝水、交叉爬行、正确的读写姿势,调整能量运动,实际它还有很多很多操,比如……可以有效帮助我们听说读写算记,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体育科学。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可以找这些书来读一读。
六、板书设计
快乐做操
高效学习
有能量的肌肉+愉快的心情=高效率
七、教学反思
健脑操是一系列简单而有趣的运动。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性很高,反响热烈,在每个步骤都能按照教师的指导,认真完成。在暖身活动和体验活动时,孩子们通过简单的动作对健脑操就很感兴趣,并且注意认真体验。在学习关于健脑操的简单理论知识的时候,我尽量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对它进行讲解。唯一有缺憾的是,在体验背诵环节,孩子们边做交叉爬行,边背诵,课堂有些不易掌控。
第四篇:幼儿园教学设计 让幼儿在游戏中成长
让幼儿在游戏中成长
【内容摘要】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是幼儿的天性。前苏联的阿尔金称游戏为“儿童的心理维生素”。幼儿游戏蕴藏着幼儿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发展的多样性、差异性、自然性等特点在游戏中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这是游戏的本质所决定的。那么,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又如何发挥游戏的作用呢?本文通过自己的工作实践,摸索、总结出利用各种游戏的方式,帮助和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游戏 了解 塑造 扩大 培养
众所周知“幼儿期就是游戏期”。学龄前的儿童对于模仿成人活动、反映他熟悉的周围生活有着相当浓厚的兴趣,这就使得教学游戏的产生成为一种必然。而作为一个幼儿老师,在游戏中抓住幼儿的年龄特点,并予以指导教育,这便是最重要的任务。游戏仅仅作为幼儿的随意游戏是远远不够的。事实上游戏也是教师进行教育的一种手段。下面我就谈谈在游戏开展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一、通过游戏让幼儿了解社会,塑造良好的个性。
游戏是幼儿反映社会、反映成人活动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带有很大的模仿性。幼儿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模仿来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老师提供了一个游戏的场景,创设了一个游戏情节,让幼儿从不同的侧面了解社会,这是游戏较其他活动的一个不同所在。
如:一次在玩打电话的游戏时,有一个小朋友说:“我是专门听电话的,” 我马上接下去问:“你听电话后干什么?” “我听后可以 1 帮助别人。”于是小朋友开始打电话请其帮忙。不一会儿这个小朋友就急了,喊道“不行、不行,我帮不了你们!”“他不能够帮我们。有谁知道打什么电话就会有人帮我们?” 旁边一个孩子叫起来:“打110!” “对,打110”小朋友齐声附和着。“是的,110热线服务台就是专门帮助别人解决困难的,任何人有困难都不用害怕,只要拨通电话就行了。”这样的一个游戏帮助孩子们了解社会,了解当今社会上的新机构以及新机构成立的宗旨。
当然,把幼儿身边的、经常见的、熟悉的事情穿插在游戏中,能更好的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建立自我。
如:有一次一个小朋友做汽车上的售票员,我对他说:“我是你的老朋友,可我今天没带钱,你就让我上车不买票吧!” 他听了我的话愣住了,但经不住我再三说好话,最终他同意了。就在这时,有一个小朋友说“妈妈跟我说:‘上车就得买票’。”一句话就引起小朋友争论。结果意见变为二种:一种认为既然是老朋友当然可以不买票;而另一种则认为不行。一个小朋友激动地说:“我爸爸就是司机,每次上车,他就会跟我说:乘车规则,那就是‘上车要买票,月票请出示’,这条规则人人都要遵守。” 经她这么一说,大家多不再争了。第二天,当我们再重复昨天那段情节时,我们的“售票员”说什么也不同意了,他一本正经地说:“我已经知道乘车的规定,干嘛还要再做呢?” 可见游戏中传授给幼儿的道德意识、行为规范在孩子心目中是根深蒂固的。在游戏中讨论发生在周围的事,让孩子通过讨论知道一些道理,对于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有很大好处
二、通过游戏扩大孩子的知识面。
我们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孩子的知识是从经验中获得的,而孩子的生活本身就是游戏。”由此在游戏中让幼儿获得知识,对孩子来说学得自在;对老师来说也教得自然。事实上,在游戏中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有许多许多。诸如:四大发明、交通规则、交通工具、人体的发育成长、世界著名的建筑物、中国文化历史等等。这些知识的传播在游戏中是幼儿最渴望获得的,若你能雪中送炭,效果会比一次一次说教来得好得多。
三、利用游戏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幼儿的游戏除了能引起情绪上的愉悦外,往往会有不少新的发现。比如让幼儿发现颜色的变化,我把三个玻璃瓶分别装上红、黄、蓝三种不同颜色水,让幼儿自己去操作,将这三种颜色按不同的方法混合,发现颜色的变化,勤于思索的孩子就会纳闷儿:为什么颜色会变呢?这时,教师就可以不失时机地向孩子介绍一些有关科学道理。这样,当孩子发现自己的好奇竟同科学道理结合在一起时,心理就会得到极大的满足,会进一步激发他们去思考,去探索科学的奥秘。幼儿在游戏中,也可以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如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的玩具和游戏材料,优美动听的音乐、语言优美而生动的故事,以及各种人物、动物的头饰等等,都给幼儿美的感受。幼儿在游戏时往往还会有美的创造,如他们在折叠糖纸、粘贴树叶、制作玩具、搭积木等过程中不仅能显示出自己的智慧,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 美的创造能力。
总之,游戏是以孩子们为主体的意愿游戏。老师只有把目标记在心里,并掌握幼儿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来加以引导,这样的游戏会更生动、更受欢迎、更有价值。游戏是幼儿最最喜欢的游戏。现在我真正体会“没有游戏的幼儿园不是真正的幼儿园,不会指导游戏的老师“ 不是个好老师”这句话的含义,也真正发现游戏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现代幼儿园游戏大全》 作者:本书编委会
2、《幼儿园角色游戏与指导》 选自中国教育文摘
4、《〈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版 作者:李季湄
5、《让幼儿咋游戏中快乐起来》 《教坛聚焦》2010年第24期
第五篇:在幼儿表演游戏中应用程序教学
在幼儿表演游戏中应用程序教学
作者: 来源:《学前课程研究》 上传时间:2008-04-23 08:00:00 关键词:游戏,数学
在幼儿表演游戏中应用程序教学
一、表演游戏对幼儿智力发展的意义及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表演游戏对幼儿智力发展有重要意义
有人曾在实验研究游戏与智力的关系时,把3~5岁幼儿分成四组,进行不同内容的活动。第一组是表演游戏组,幼儿按童话故事《三只山羊》和《三只小猪》进行表演游戏。第二组是想象讨论组,幼儿听了《三只山羊》和《三只小猪》的故事后。结合自己的想象来讨论故事。第三组是角色游戏组,幼儿按日常生活经验玩游戏,如“医院”游戏、“幼儿园”游戏。第四组是控制组,幼儿进行传统的剪纸、粘贴等活动。实验六七个月后,所有幼儿经过同一内容的测验,结果表演游戏组和角色游戏组在四组中的得分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其中,表演游戏组得分高于角色游戏组。这一实验表明,表演游戏和角色游戏可以促进幼儿智力发展,而表演游戏比角色游戏更有利于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因此,幼儿园应更加重视表演游戏的开展。
(二)幼儿表演游戏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有学者曾对幼儿园表演游戏开展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幼儿园实施表演游戏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一刀切”现象较严重。幼儿照搬文学作品的内容,表演游戏成为故事理解与记忆的工具,成为故事教学的附属品。二是教师对表演游戏的理解不够深刻。大多数教师将表演游戏与歌舞表演、戏剧表演、角色游戏等混为一谈,这就导致教师将表演游戏的内容扩大或转移。三是教师强调表演游戏内容生动形象性.忽略了表演游戏的游戏属性。四是对表演游戏内容的选择上,多数教师是以幼儿园所订阅的语言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或教师选择、改编的文学作品为主要来源,很少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创编故事,作为表演游戏的材料。五是教师的干预过多,幼儿游戏被动化。幼儿只能跟着教师的统一指挥进行表演游戏。
由此可见,幼儿园实施表演游戏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忽视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根据自己的设想(臆断)实施教学,未对所教内容做深入研究。
二、幼儿表演游戏中应用程序教学的必要性
(一)程序教学的心理学基础
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比较突出地表现在词汇量的发展、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等方面。第一,幼儿在词汇方面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一般来说幼儿的词汇量呈直线上升的趋势,3~4岁词汇量的年增长率最高,内容的涉及也非常广泛。在词汇数量逐渐增加和所涉及内容逐渐广泛的情况下,幼儿对词义的理解受到思维发展水平的制约。过于抽象的、离幼儿生活较远的词,幼儿很难正确使用。教师在选择表演游戏内容时必须考虑这一因素。第二,幼儿在口语表达能力方面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随着活动范围的扩大,幼儿的独立性大大增强,他们常常有“告诉”的需要,即把他们的各种体验、体会、印象、意愿等告诉成人。教师可以在表演游戏中抓住幼儿“告诉”的需要,让幼儿将听到的故事先告诉教师或其他幼儿。第三,幼儿在思维方面的发展具有以下特
点: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进行思维是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幼儿思维的具体化还派生出幼儿思维的经验性、表面性、拟人化等特点。因此,教师在选择表演游戏的内容时要尽量选择能让幼儿展开想象的故事或童话。
(二)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是开展幼儿表演游戏的理论基础
根据斯金纳的观点,把幼儿表演游戏的内容分成具有逻辑联系的“小步子”,即若干小块,尤其是大班幼儿的表演游戏内容较复杂,更需要把表演游戏内容分成若干小块。在程序教学中,要求教师对幼儿所要表演的情况做出积极的反应。例如,幼儿在表演游戏中对动物进行大胆夸张的假想,教师要即时表扬或鼓励。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反应及时反馈或强化。例如,幼儿对小猫变成大老虎很感兴趣,教师可根据此种情况做出大老虎的样子与幼儿嬉戏。
三、表演游戏与程序教学
这里提出的“程序教学”是指能让幼儿展开想象的故事或童话中前后内容互相联系,与幼儿表演游戏紧密相关,对幼儿发展有一定影响,能体现教师指导游戏的技能技巧与水平,能充分发挥幼儿主体性的较短的一个故事情节。
(一)幼儿表演游戏中程序教学的特性
第一,问题性。问题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设计的问题;二是幼儿对故事或童话的质疑。
第二.启发性。这里的启发性是指教师要引导幼儿去思考故事或童话中的人物形象、特点或幼儿感兴趣的地方,增强幼儿对故事或童话的理解。启发幼儿创造性地对角色及角色的语言、动作、表情、文学作品的内容情节加以渲染、补充。第三,集中性。这里的集中性是指幼儿可以对故事或童话中的一个片段进行理解,发挥想象。第四,变异性。教师提供给幼儿的故事或童话不应成为幼儿进行表演游戏的固定蓝本。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表演他们经过想象或加工后的故事或童话。即幼儿可以用不同的语句表达蓝本中的角色对话,也可以用自己的语句拓展蓝本的内容情节。
第五,连续性。教师要组织幼儿把想象或加工过的每个片段连接起来,作为一个完整的故事进行表演,这样可以训练幼儿逻辑,整合思维,避免零散的思维方式。
(二)幼儿表演游戏中程序教学的原则
在运用程序教学开展表演游戏时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小步骤内容不宜过多,以1~2分钟内完成为宜;第二,故事或童话的内容易理解;第三,语言要简短,朗朗上口;第三,故事或童话中的场景不要太复杂;第四,人物表情、动作语言要丰富,能提供幼儿展开丰富想象的基础;第五,允许幼儿对故事或童话中的角色进行增减。
(三)幼儿表演游戏中程序教学的应用
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在表演游戏中实施程序教学的方法主要有听、想、说、演、议。
听即幼儿听教师有表情、有动作地讲故事。教师在讲故事时要引导幼儿专心听。要求幼儿边听边思考,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人物,应该怎么做。例如,教师在讲《小马过河》的故事中,小马遇到困难――河太深,不敢过河,心里很着急。教师要引导幼儿体会小马着急的心情。然后引导幼儿想象自己过河时着急的情形。教师要抓住幼儿的兴趣来讲故事。这样,幼儿才会听得仔细,才会理解得更深刻。
想即根据故事做一些假想,让幼儿置身于故事情境中去。以情境为依托,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例如,《小猴请客》故事中的角色有小猴、小狗、小猪。扮演主人的任何一个幼儿,可以邀请别的客人到家里做客。例如,小猴可以邀请老虎、狮子到家里做客。老虎、狮子到小猴家做客后会发生什么呢?教师可引导幼儿大胆地展开想象。说即把想到的说出来。幼儿也可以把看到的一只小手想象成一朵花、一只鸟或一棵树。让幼儿把想到的东西具体地说出来。幼儿对一只小小的香蕉的态度是怎样的呢?面对香蕉,幼儿是漠然,还是激动的?香蕉在幼儿的眼中是不变的还是千变万化的?教师要及时捕捉这些信息,引导幼儿大胆表达。‘
演即把想到的、说出来的内容用行动演出来。教师对幼儿的表演,不应太苛刻,可以让幼儿根据故事或童话内容随意表演,允许幼儿夸张地去表演故事内容。
议即表演游戏结束时,教师要幼儿开展“议”的活动。“议”其他幼儿在表演游戏中的表现,如在表演游戏中谁玩得最开心?谁演得最好?议幼儿自己在游戏中的体验,如你在这次的表演游戏中高兴吗?为什么?每个幼儿在游戏中的体验都是不同的。每个幼儿都能在表演中进行自我表现,分别在与同伴的比照中认识自我、他人和周围世界,在体验中获得个人发展的意义。教师最后可作出小结性的谈论。教师的小结性语言是对幼儿所反馈的信息进行概括和梳理的表述,应有助于幼儿经验的提升。教师在评价时不应以既定的同一目标为依据,应视每个幼儿在自己原有水平上是否进步。
五、幼儿表演游戏中应用程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应帮助幼儿选择表演游戏的内容
教师要为幼儿选择适合于幼儿表演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需具备以下几个特点:思想健康;表演性强;故事情节性较强,角色对话易于用动作表演;能吸引幼儿参加表演游戏的准备工作。
(二)教师要提高教育机智,灵活应对幼儿的回答和行为
教师的回应要善于及时捕捉幼儿言行中有意义的信息,并将其作为教育资源充分利用,使活动过程体现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的生成。
(三)教师要合理引导幼儿展开表演游戏,防止出现无序、散漫的现象
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表演游戏时必须明确自己是游戏的指导者,幼儿是游戏的主体这样一种较理想的关系。在这种师幼关系中,教师指导的特征是根据幼儿的需要帮助和支持幼儿的游戏,幼儿行为的特征是积极的、主动的。
(四)教师要帮助幼儿丰富游戏情节
幼儿游戏的主要目的是从中得到快乐。反复用同样的内容来表达故事,会削弱幼儿对表演游戏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引导幼儿充实游戏的内容,允许幼儿加入自己的想象成分,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对话和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