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产业转移与区域合作 二轮复习课教案设计
产业转移与区域经济合作
二轮复习课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产业转移是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趋势 2明确产业转移的方向、产业特点
3分析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合作及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
1产业转移的方向、产业特点、产业转移的区位分析 2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合作及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
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合作及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具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PPT)、习题等。 复习提问:
影响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自然、经济、社会、环境)及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其对工业布局的影响 教师归纳:
区位分析的类型
1.评价区位是否合理
2.判断影响区位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 3.分析某类事物最佳区位的选择
4.分析影响某一区位的有利区位因素或限制性区位因素 要求熟练掌握区位分析的基础知识: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地理位置、地形、自然资源 人文因素(社会、经济、)
1、交通:沿河、沿海、沿铁路线、沿高速公路、靠航空港等的地区,交通发达
2、市场:经济发达,腹地大,人口多的地区消费市场广阔
3、政治:政策、国防要求等因素
4、经济水平:产业基础及协作、产业结构
5、历史:历史原因和传统习惯
6、人口:劳动力数量和质量;分布
环境因素(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噪声)例题1
图2中城市①是我国著名的钢铁工业基地之一,其形成和发展的有利条件有哪些?制约该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的主要自然因素是什么
有丰富的煤铁资源;交通便利(有成昆铁路经过);水资源丰富;二滩水电站提供廉价的水电 地形
例题2
依据图8中的信息,分析环渤海经济圈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07-北京
地理位置优越:东北亚的核心区。资源丰富:煤、铁、石油、天然气、海盐等;
海陆交通便利; 劳动力丰富; 市场广阔; 科技发达; 工业基础好; 社会协作条件好 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经济发展导致地租、劳动力价格、素质、环境要求、产业结构、交通、通讯。。。的变化。导入新课 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是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是发生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之间的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 国内的产业转移叫做区域产业转移.跨国的产业转移叫国际产业转移。
1、东部发达地区如长三角、珠三角、闽南地区受资源、劳动力成本、环境、市场等综合因素影响,要获得更大发展空间和市场,必须寻找新的增长点;产业结构调整、传统产业转移是必然选择。例如上海因申办世博会成功,计划在2010年前将数千家企业外迁,一批传统产业将退出上海。
2、东部地区目前都将发展技术密集产业作为地区新一轮产业优化升级的选择; 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是,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淘汰和转移低层次劣势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提升区域产业的整体竞争力。随着东部地区经济的发展,产业面临升级的压力
3、从西部来看,经过多年的财政投入和市场调整,西部也具备了承接产业转移的条件;产业转移的加速现象表现明显。
4、中西部地区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不仅有利于加速中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而且有利于推动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在全国范围内优化产业分工格局。
5、东西部产业转移是中国应对国际经济竞争的战略需求
国际区域合作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向,在增进各国经济互惠与文化交流、促进区域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例题分析
例3.乙省向甲省转移的主要产业是
①技术密集型产业②资金密集型产业
③资源密集型产业④劳动密集型产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产业转移对甲省的有利影响有
①提升产业结构 ②增加就业机会
③提高城市化水平④改善生态环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例4
1、改革开放初期,发生了图中③的产业转移,试分析当时珠江三角洲发展加工工业的区位因素
改革开放初期,政府出台了如经济特区等许多吸引外资的政策措施;有充足的廉价劳动力;
沿海地区,交通便利,毗邻香港等经济发达区(或珠江三角洲为侨乡,在海外有许多愿意回国投资的华侨)2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珠江三角洲的产业进行了调整,逐步形成了“大珠三角”的概念,加工工业出现了图中④的产业转移。试分析这一转移原因及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随着加工产业不断集中,产生了许多问题:①人口稠密、交通拥挤(2分);②土地紧张、地租提高,生产成本增加(2分);③自然资源日趋短缺(2分);④环境污染加重(2分)。
周边地区的劳动力更为廉价、自然资源丰富、土地地租低,生产成本低(2分)。对区域发展的意义:缩小了地区差别,共同发展,使区域内部的发展趋向平衡
例5 1分析青岛成为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核心的优势区位条件
位置优越:毗邻日、韩,处于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前沿;海陆交通便利;市场腹地广阔;
科技和教育发达;劳动力资源丰富且素质高;制造业基础较好;政府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等。2青岛接受国际产业转移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①防止污染型工业、高耗能工业、资源型工业的引进; ②加大科技投入,创自主品牌
结合例题分析师生共同完成知识归纳、整理
一、产业转移的背景
环境要求、经济发展政策、新兴工业的发展、产业结构优化
二、产业转移的方向: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
1、工业化之初,资金缺乏,技术、管理落后,但劳动力丰富且低廉。
2、按经济发展水平由高到低逐次转移。
3、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劳动力价格相应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又会向劳动力价格较低的国家或地区转移
三、产业转移的类型
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能耗高、污染严重 高新技术产业转移的特点:装配及低端产品
四、产业转移的意义
促进工业的扩散、促进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可能导致污染转移
五、产业转移的区位评价----输入地
1、资源、劳动力、地租、交通、市场、政策、环境要求、动力、产业基础与产业协作、科技水平。
2、优势发挥、提高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发展。
六、产业转移的区位评价----输出地
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发展新兴工业的需求、环境要求提高、地租、劳动力成本提高 短期内可能造成失业增加
七、跨国公司
1全球化战略
2促进人员、资金、技术的跨国界转移 3容易实现转移的产业:劳动、技术密集型 课堂巩固 练习1 江西省区近年来接纳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经济发展较快,试分析主要有哪些区位优势? 当地应采取哪些措施促进产业转移
优势: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地价较低;能源资源较丰富。技能培训;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练习2 我国与东南亚国家加强经济合作的重要意义是
有利于我国西部地区的开发; 有利于流域内各国国际大通道的建设;
有利于流域内各国资源优势互补与市场共享;有利于流域内各国经济共同发展与繁荣 课下作业-限时练(略)
第二篇:《产业转移与就业》学习心得
《产业转移与就业》学习心得
面对当前产业转移形势,就大学生就业的提出以下几点思路和对策
(一)学生:要调整观念,提升素质
1、要注重专业学习。在大学期间的学习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重要基础。在湖北工业大学发放的问卷调查中表明,有65%的毕业生认为在求职过程中,自身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水平是企业首要看重的。所以相应的技能是大学生进入职业领域的资本。
2、要提升综合能力。虽然学习和专业知识很重要,但社会中需要的是复合人才,职业中更是非常看重情商和逆境商。所以,大学生还需要掌握其他综合能力。大学生应该通过几年的学习,让自己能真正独立和成熟起来,让自己以良好的形象进入职场。
(二)学校:要深化教学改革,促进供需对接
1、科学调整专业设置。学校应该建立高校生源报考录取比预警系统、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反馈系统,通过实际考察后根据不同专业科学地制定扩招规模。同时学校也应该应对瞬息万变的就业市场需求,对现有专业进行大胆的调整、改革。
2、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学校应该着力解决大学生求职技巧的培训。学校应增设职业培训机构或增加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将职业素质培训与实习有效结合,弥合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的断层。在发放的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湖北工业大学有73%学生甚至是毕业生不清楚本校的就业指导机构的职能和办公地点,从中可以看到一些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的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一些适当的调整。
(三)政府:应注重加强宏观调控,营良好就业环境
积极创造就业环境。一是要建立完善大学生就业市场信息系统。建立公信度高的就业信息发布平台,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二是要通过政策调整来鼓励企业招聘应届毕业生。三是要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地区、农村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通过助学贷款代偿、考研考公务员加分等优惠政策鼓励毕业生去基层、西部就业。政府设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并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专业指导、创业失败生活保障等服务。
相信在政府的亲切关怀、学校的合理引导、学生的不懈努力下,大学生就业难这个问题,最后一定能得到良好的解决。
第三篇:因数与倍数复习课教案设计
因数与倍数整理复习
祝现英
复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系统掌握本单元的概念,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能灵活用这部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说理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使每个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复习重点:
1、复习整理这一单元的概念,使其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网络。
2、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复习难点:
1、复习整理这一单元的概念,使其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网络。
2、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复习过程:
一、导课明向
同学们,我刚跟同学们认识的时候,大家都问了我的QQ号码,很多同学都加老师为好友,有空会和老师聊聊天,尤其是和老师讨论数学问题,为了方便同学们一起参与讨论和交流,我建了个我们五年级六班的班级群,想知道这个群的号码吗?不过老师要大家来猜一猜,谁猜对了,老师就让他当这个群的管理者。好吗?先给自己鼓鼓劲:比一比,我最棒!
二、探究交流
请大家看小黑板(小黑板出示QQ聊天内容)这个群号是一个8位数: 第一位数字是2和3的积;第二位数字是8的因数的个数;第三位数字是最小的自然数;第四位数字是9的最小倍数;第五位数字既是7的倍数又是7的因数;第六位数字是6的最大因数;第七位数字是自然数的单位。第八位数字是最小的奇数与最小的偶数之和。依次出示每句话:
第一位数字是2和3的积;怎样得到6的? 2×3=6。(板书这个算式)你从这个等式可以得到什么信息?
2和3是6的因数,6是2和3的倍数。(板书因数与倍数)
辨析(习题):因为5×8=40,所以5和8是40的因数,40是5和8的倍数。对吗?得出:
因数和倍数是在非0的自然数范围内研究(板书)因为2×4=8,所以2和3是因数,8是倍数。对吗?
得出:因数和倍数是互相依存的。(板书)
第二位数字是8的因数的个数;你是怎样知道4个的。你是怎样求8的因数的?你发现8的因数个数能算得清吗?最小是几?最大是几?(板书:个数:是有限的,最小是1,最大是它本身。)练习:求2、1、9的因数,通过个数对比,第三位数字是最小的自然数; 第四位数字是9的最小倍数;
怎样求9的倍数?有多少个?最小是几?(板书:个数:无限的,最小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练习:写出2的倍数。
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这些2的倍数我们叫它什么?0是不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什么?你还知道哪些数的倍数有明显特征的?(得出:偶数、奇数的概念和2、5、3的倍数的特征,并板书)
三、展示精讲
一个数要能同时是2和3的倍数要具备什么特征?2和5?3和5?2、3、5?2是什么数:9是什么数?怎么2又叫偶数又叫质数?引导学生弄明白因为分类的方法不同,所以名称不同,就象人,按性别分和按年龄分等等。练习:用0—9的数字卡片组数,说出是什么数,同桌练习。
第五位数字既是7的倍数又是7的因数; 第六位数字是10以内既是质数又是偶数; 第七位数字是自然数的单位。
让学生明白,1不但是自然数的单位,还是所有自然数的因数。然后让学生对照板书,看到因数倍数还知道哪些知识?得出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完善板书。告诉学生这些内容下节课复习。
第八位数字是最小的奇数与最小的合数之和。得到群号码:64297215 同学们太了不起了,从一个群号码里面就能把我们一个单元的内容给整理出来。这也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复习的内容。
请同学们根据黑板上的结构图,仔仔细细地看一遍书,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问同桌或老师。等学生自学完后,再帮助学生梳理一次。你能制出比老师更逼真的知识结构图吗?小组讨论方案,交流。
四、反馈总结
(一)判断练习。
1、因为18÷9=2,所以18是倍数,9是因数。()
2、一个自然数最大,它的因数个数就越多。()
3、一个数的倍数一定比它的因数大。()
4、个位上是3、6、9的数都是3的倍数。()
5、一个数如果是24的倍数,则这个数一定是4和8的倍数。()(二)选择练习
1、甲数×3=乙数,乙数是甲数的()。A倍数 B因数 C自然数 3、1是(),4是()。A素数 B合数 C奇数 D偶数
(三)、填空练习
1、在2、15、22、14、60、55、13、59、11、42、99、43、20、45中,2的倍数有,3的倍数有:,5的倍数有:
2、在非0自然数中,最小的奇数是(),最小的偶数是()。
3、同时是2和5倍数的数,最小两位数是(),最大两位数是()。
4、一个小于30的自然数,既是8的倍数,又是12的倍数,这个数是()。
5、一个最小的三位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又有因数5,这个数是()。
6、用0、5、6、7这四个数字,组成是5的倍数的最大三位数是(,组成一个是3的倍数的最小三位数是()。
7、三个连续偶数的和是186,这三个偶数是()、()、()。
第四篇:因数与倍数复习课教案设计
因数与倍数复习
复习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系统掌握本单元的概念,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
2、使学生能灵活用这部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3、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说理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使每个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复习重点:
1、复习整理这一单元的概念,使其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网络。
2、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复习难点:
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复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同学们好,上课之前,我想送大家一句话,师手指大屏幕,请齐读:温故而知新。谁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预设:(对学过的知识要抓紧时间复习,才能有利于后面的学习。)(教我们学习的方法)
是的,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复习、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做到事半功倍。今天我们一起来进行因数和倍数的整理与复习。有信心上好吗?(板书课题)
二、结合问题,自主梳理。
要求:请同学们根据课件上的问题,仔仔细细地回顾一下,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问同桌或老师。
1、因数、倍数:板书
(1)根据3×6=18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3和6是18的因数,18是3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a×b=c(a,b,c都是不为0的整数)
(a和b是c的因数,c是a的倍数,也是b的倍数。)
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不是独立存在的。
(2)练一练
18÷6=3
()和()是()的因数,()是()的倍数。
在下面各数中,4、9、24
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
(3)找一找:
36的因数:(1、2、3、4、6、9、12、18、36)
36的倍数有:(36、72、108、···)
通过活动,你有什么发现?
生答:(1、一个数的因数,2、一个数的倍数)
一个数,既是28的倍数,又是28的因数,这个数是(2、2、5、3的倍数特征:板书
生答:2的倍数,个位上的数是2、4、6、8或0。)
5的倍数,个位上的数是5或0。
3的倍数,它各位上数的和一定是3的倍数。
总结:(2、5的倍数关键是看个位,3的倍数关键看各个数位)找一找:在1,2,15,48,60,13,39中,(1)2的倍数有:
(2)3的倍数有:
(3)5的倍数有:
(4)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有:
(5)有因数2,3,5 的有:
3、质数、合数:板书
说一说:质数(素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
2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
1呢?
练一练:在 1,2,15,48,60,13,39 中,(1)质数有:
(2)合数有:
(3)奇数有:
(4)偶数有:
你是怎样找的,有什么好的方法?在班内交流一下。
三、练习巩固。
1、抢答。19
(1)最小的自然数是()。
(2)最小的质数是(), 最小的合数是()。
(3)10以内的最大奇数是()。
(4)5的最小倍数是()。
2、判断并说出理由。
(1)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2)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
(3)所有的合数都是偶数。()
(4)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5)自然数中除了奇数就是偶数。()
(6)自然数中除了质数就是合数。()
(7)12是倍数,3是因数。()
(8)1是奇数而不是质数。()
(9)2是偶数也是质数。()
3、根据题意填上合适的数字。2 □
(1)要使这个数能被 3 整除,□里可以填
(2)要使这个数能被 5 整除,□里可以填
(3)要使这个数能被 2、3整除,□里可以填
(4)要使这个数能被 3、5整除,□里可以填
(5)要使这个数能被 2、3、5整除,□里可以填
四、拓展应用。
1、小朋友到文具店买日记本,日记本的单价已看不清楚,他买了3本日记本,售货员阿姨说应付134元,小红认为不对。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
2、幼儿园里有10多个小朋友,王老师拿了63颗糖平均分给他们,不管怎么分都剩下3颗.小朋友的人数可能是多少人?
生独立完成,后组内交流,班内展示时指生说明理由。
五、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板书设计:因数与倍数复习
质数
因数1
合数
奇数
2的倍数
倍数偶数5、3的倍数
当堂检测:
1、一个数的倍数一定比它的因数大。()
2、2的倍数一定是合数。()
3、所有奇数都是质数。()
4、所有偶数都是合数。()
5、一个合数,肯定有3个或3个以上的因数。(6、是奇数又是合数且最小的是15。())
第五篇:产业转移与大学生就业论文
上个世纪80年代,国外学者对产业转移原因的研究归纳起来大体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在20世纪6O年代,发达国家工业增长速度不断加快,使大量的劳动力不足。劳动力成本上升造成产业发生了转移。发展中国家具有丰富且廉价的劳动力,产品生产随之进行转移。86 经济导刊2010/08“大量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包括大量制造业转移到中国。在现令中国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
大,但是人口红利再下降,劳动力价格高于中西部地区等因素使劳动密集型产业发生了地区转移。”
第二种:雁行模式。这一模式最早由日本学者赤松要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综合原来》一书中提出。赤松要对日本棉纺工业从进口发展到国内生产,再发展到出口的历史性考察,认为后进国家的产业发展应遵循“进口一国内生产一出口” 的模式,使其产业相继更替发展。工业化初期,日本曾以出口丝棉、棉纱和棉布等消费品来换取工业发达国家的纺织机械等生产资料,随后,日本对进口的纺织机械进行了替代性的生产,并由此带动了日本的机械工业发展;日本的机械工业又依次带动了钢铁、机电等产业,由此获得的外汇收入用来购买并且消化吸收先进的技术,逐渐建立起自己的科研和开发体系。日本的各个产业相继顺次起飞的进程被称为“雁行模式”理论,于产业转移承接地具有极大的启示作用,转移过程中不是一味的按部就班,而是注意消化、吸收和创新,从而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才能真正促
进经济的发展。
第三种:产品生命周期。弗农在《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 中提到的“产品生命周期说”,以发达国家为视角,阐述了产业如何由发达国家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进程。他认为工业部门和工业产品像生物一样,它的发展都要经历创新、发展、成熟、衰老四个阶段,产品和技术发展的周期性变化,决定了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产品地点发生变化。该理论反映了发达国家如何从创新起步,经过发展、成熟、衰落的阶段性演变,实现有关产业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
第四种:边际产业扩张。小岛清根据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践,在比较优势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边际产业转移扩张理论”。该理论认为,一国向外投资的产业,应该是该国已经处于或者即将处于劣势的产业,小岛清把这些产业称为边际产业。通过产业移动,来回避产业劣势或者扩张边际产业,显示其潜在的比较优势。
当前大学生就业优势
作为即将面临就业的特定群体,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劳动力资源具备独特的特点,更加适应产业转移的需要,大学生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特点:
首先,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大学生有一定专业知识基础,职业定向性较为明确。大学毕业生还可以在已有学科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深造,给大学生的求职和工作提供优势。理科生的优势在于对于技术的原理和应用结合的更为紧密,而且扎实的数学基础,给未来的技术
应用提供了基础。文科生的专业优势在语言表达、写作和人际交往方面提供了更好的平台。学校社团的各种辩论赛、知识竞赛、文艺活动和特长比赛,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其次,大学生思想积极,善于接受并创造新事物。大学生处于青年时期,对新技术的掌握能力快,思维善于创造,这对于产业转移承接地的地区来说具有极大的人力资源优势。产业转移大多数是较成熟的产业,除了按部就班的实行原有的技术外,在吸收消化的基础上,如何创新就成为发展的创新点,而大学生素质符合这一特点。国内各大高校已经开始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潜质。
最后,大学生大多积极参加职业认证资格考试,注重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缺乏职业技能逐渐成为大学生就业的软肋,这个现实问题极大地促进了在校大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的热情。导演证、秘书证、教师资格汪、商务英语、心理咨询师等各种职业考试,吸引了大量的大学生,很多大学生积极报名参加,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添砖加瓦。
利用产业转移促进大学生就业
产业转移给承接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机遇,有利于承接地区域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挥各个区域的优势,更新承接地区域观念,促进承接地经济的发展。但与此同时,我们应该看见,我国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产业类型,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高耗能及资源型产业以及一部分加工贸易型企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但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高消耗低回
报、资源极大浪费,使产业转移的社会效益过低。如何在企业结构转移中发挥大学生作用,可以促进承接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首先,积极承接技术、知识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通过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获得了新的发展机会。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半导体、激光、碰撞超导等关联行业的成长,加速了生物工程和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的成长。而这类产业对于大学生来说,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得到更好的发挥。大学生的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对于发展技术、知识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产品的设计、相关原料的采购、订单处理、批发零售和终端零售都将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也是获利最高的一些环节。发挥大学生所学专业优势和现代管理技术的结合,可以为承接地地区带来更多的经济收入。
其次,积极承接产业链整体转移的产业。产业链条的整体转移,一方面有利于承接地对于承接产业更好的吸收和消化,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带动承接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国内区域内的产业转移中,产业链的整体转移比较困难,东部的产业链条NINll发展成熟,很多配套措施都比较完备,而中西部的基础设施不完备,生产过程中会出现配套设施不能充分满足生产需要的情形。但在国际产业转移中,产业链整体转移的趋势开始明显,并且在我国东部地区表现突出,政府出台的相关措施都要求促进传统产业新型化和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并要求提升产业集群发展层次,要求按照生态产业链进行规划布局和建设改造,推动产业集群向资源节约和生态环保方面发展。同时在承接
产业转移时,有目的地延伸产业链,使产业集群附加值升级。产业链条整体转移更注重承按地区的技术、人才、研发能力等综合知识优势和信息基础设施、体制条件等,这对大学生就业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都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最后,积极承接如金融、旅游、咨询等服务业,使转移的产业多样化。目前国内的产业转移都侧重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诸如纺织、服装和部分污染比较严重。资源消耗量大的重工业,多是以高投入低产出作为经济增长方式。金融、旅游、咨询行业并未完全进入转移的行业中,但这些行业在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
(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
2010/08经济导刊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