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3. 看星座》教案1
《3.看星座》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自己的记录与别人交流星星的观测情况。
2、能够通过建立“我的星座”的方式认识天空的主要星星和星座。
3、能够在夜空亲自观测星星。
教学准备:
有关星座的图片、文字及影像资料等,透明胶片、投影仪、指南针、量角器等,多媒体电脑。
教学过程:
1、建立“我的星座”。
(1)从认识星座导入。在课的开始,先展示美丽的星空图,用优美的语言吸引学生注意力并提出相关的问题,教师用多媒体出示北斗七星和其他一些著名的星座(出示大熊座、仙后座、猎户座等),然后撤去屏幕上星座间的连线,并介绍:古人把星星和星星之间用线连起来,将之看成是动物、人或其他东西,这就是星座。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和适当的讲解,让学生初步认识星座,学生也更容易理解“什么是星座”。
谈话:既然古人能建立星座,同学们也可以回家后各自观察星空,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星星去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星座。
通过谈话,要求学生建立“我的星座”。
(2)学生回家观察星空,选择星星建立自己的星座。
根据学生观察的结果,让他们把自己喜欢的星星用线连起来,建立自己的星座,并在透明胶片上把“我的星座”画出来(投影胶片上画好网格)。
天体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而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的前提就是要让学生每天都想去观察星座,让每个学生都去建立“自己的星座”,这样,学生就可以张开想象的翅膀,按照各自的心愿,满怀兴趣和关心去观察星星。
2、讨论“我的星座”。
教师组织交流“我的星座”:说说建立了什么样的星座?说出命名的理由。学生各自到讲台上,用投影仪介绍自己的星座。(有的叫三角座,有的叫四方座,有的叫蜘蛛座,有的叫房屋座,有的叫镰刀座等等。总之,每个学生的星座都不一定相同。)介绍完就按东南西北的方位,把“我的星座”贴在教室四周的墙上。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我的星座”:仔细观察这些星座,看看能发现什么?学生观察后发表意见。
观察星座的注意点是观察的时间和地点、星座所在的方位和高度、星星的颜色和亮度等特征,但是如果直接把这些条件告诉学生,学生即使观察完了,也觉察不到这些条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在教学中,要开展讨论“我的星座”的活动,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就能发现观察时必须注意什么,于是再进行新的观察活动,产生新的发现。这样,就能使学生积极地、满怀兴趣地去进行观察活动,学生在课后就能很好地利用仪器确认“我的星座”和其他同学的星座,并用投影胶片准确标出自己星座中的星星。
3、介绍“我的星座”。
谈话:为了让同学们了解你的星座,请你把“我的星座”介绍出来。(这一次的介绍和上一次不同,要求明确星座的方位、高度和特征。)
学生分别介绍各自的星座,然后把“我的星座”标到教室里的大投影片上,再按方位用胶带纸把星座贴在教室四周的墙上。最后把四个方向的投影片用胶带粘成一整块,形成一幅完整的星图。
教师把学生分成东、西、南、北4个小组,将“我的星座”和其他同学的星座进行观察、比较、讨论,然后发表自己的意见。
讨论是验证观察结果、思考观察方法的重要手段。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观察时间、观察方位的不同进行分组讨论,不但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见解和思考方法,而且也让学生把主观空间变成客观空间,使自己的想法得到同学的承认,同时也接受同学的影响而加深自己的理解。
第二篇:《3. 看星座》教案2
《3.看星座》教案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认识星座。
能够通过建立“我的星座”的方式熟悉星星和星座。知识与技能
认识四季的主要星座和天空中的主要星星。会记录星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观测星空需要恒心和毅力,科学需要持之以恒。
教学重点
利用北斗七星找到北极星。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难点
看夜空,认星座。
有关星座的图片、文字及影像资料等,透明胶片、投影仪、指南针、量角器等,多媒体电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现在是什么季节?(投影在屋顶出示秋季全天星图,同时说明计算机时间是11月,所以大家看到的是秋季星图)
2、正如民间谚语所说:“斗柄西指,天下皆秋”,谁能说说这是什么意思?(可以让学生用激光笔直接在秋季星图中指出“斗”是什么?教师利用学生相互间的交流,适时介绍什么是恒星,什么是星座)
设计意图:关注计算机的时间为了让学生知道不同季节的星空是不一样,另一方面也暗示学生如果想看其他季节的星空可以通过调整计算机时间的方法来解决。利用谚语“斗柄西指,天下皆秋”引导学生认识北斗七星,进而为认识北极星、大熊星座、小熊星座做好铺垫。同时在学生解释谚语的过程中可以很方便的介绍恒星和星座的基本定义,这样既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也节约了时间,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星座的热情。
二、认识北斗七星、北极星、大熊星座、小熊星座
1、谈话:刚才大家已经找到了北斗七星,那么它是属于什么星座呢?
2、提供大熊星座和小熊星座卡片,让学生对着星空图,按照星座卡上的标示的位置寻找星座。如果符合就是大熊、小熊星座了。
3、多媒体展示依靠北斗七星寻找北极星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利用这种方法,尝试在模拟星空图中寻找北极星。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创新部分,这里采用了星座卡,让学生能够在模拟星空图中去尝试星座和北极星,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教会学生今后认识星座的一种新方法。例如:小熊星座卡下。
4、出示不同季节的星空图,是否能在同一位置找到大熊星座?比较有什么不同?
5、小结:不同季节星空是不一样的。一个地区所能观察到的星座,有一半只能在夏季看到,另一半只能在冬季看到。
三、尝试建立“我的星座”
1、谈话:大家刚刚找到的大熊、小熊星座其实就是将一些恒星连成了不同的图像,由此想象出来的。人们为了便于观察星空,将星空分成了88个区域,称为“星座”。我们也可以在星空中选择一些星星组成一个特别的图像,建立一个“我的星座”,最好能像刚才那样画出“我的星座卡”。
2、学生交流,根据星空图,尝试建立“我的星座”并画下来。
3、将“我的星座卡”给其他同学,看看他能找到你的星座吗?
4、介绍自己的星座并起名字,学生相互点评。
第三篇:《3. 看星座》习题1
《3. 看星座》习题
一、填空
1、每个星座 可连成不同的图形。古代人发挥想象,常用神话中的 或 为星座命名。
2、是小熊星座中最亮的恒星。北斗七星是 星座的一部分。
3、银河是由许许多多 构成的。像太阳这样的恒星在银河中有 多亿颗。从太空俯视银河,看到的银河像个。
4、像太阳那样炙热的、巨大的发光气体球,我们称它们为。
5、人们把星空分成 个区域,称为。
6、北斗七星是 星座的一部分,北极星是 星座中最亮的星。
7、北极星在小熊座的 上。北极星的位置比较稳定,只要是晴天,黑夜可以用 辨认方向。
8、北斗七星构成 形,斗柄的三颗星是大熊星座的,斗勺的四颗星是大熊的。
9、北斗星围绕 运转,尾巴 指东是 季,斗柄指南是 季,斗柄指西是 季,斗柄指北是 季。
二、单选
关于银河系说法错误的是()。
A、银河,又称为“天河”,看起来像一条白茫茫的亮带。B、银河系在太阳系里面。C、有2000多亿颗恒星。
D、在太空俯视银河,看到的银河像个漩涡。
第四篇:《3. 研究透镜》教案1
《3.研究透镜》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镜片特点;
2、通过实验,观察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是否放大和聚焦的性质;
3、通过教学知道光行进过程中遇到凸透镜和凹透镜时会改变行进路线;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教学准备
凸透镜、凹透镜、水杯、筷子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仔细观察过放在水杯中的筷子吗?
2、水中的筷子看起来怎么了?在什么地方弯曲了?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3、师: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直线传播的,但当光通过两种不同的透明物体时(这里就是空气和水),传播的方向会在交界面即这里的水面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就叫光的折射。在这里,光的行进路线改变了,也就是发生光的折射现象,所以水中筷子看着像变弯了。根据这种原理,人们制成了透镜。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研究透镜。
二、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形状特点
1、学生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镜片。
师:老师给每个小组提供两块不同的透镜,再加上你们自己准备的放大镜、老花镜和近视镜,现在请同学们通过目测和手摸,仔细观察比较它们的镜片在外形上有什么特点?你能给它们分一分类吗?并试着画出它们的侧面图。(师表演)用手摸时,因它们是光学仪器,后面我们又要用它做实验,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手摸它们,应隔着餐巾纸摸一摸它。同时注意透镜是玻璃做的,不要用它相互敲击或是敲桌子,以免损坏和划伤手指。
2、学生小组实验,感知,交流,记录。
3、学生汇报,小结:分为两大类,一种镜片中间厚、边缘薄,像放大镜、老花镜;一种镜片中间薄、边缘厚,像近视镜。
4、师:你们能根据它们的形状为它们取个名字吗?(学生回答)
5、师总结:(接着学生的回答)对,一般我们把中间厚、边缘薄的镜片叫凸透镜:把中间薄、边缘厚镜片叫凹透镜。根据生活的需要,透镜会做成不同的样子,只要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都是凸透镜,只要中间薄、边缘厚的都是凹透镜。
三、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透镜对光的折射现象)
1、提问:你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各有什么作用吗?
2、学生讨论、汇报。
3、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并记录 实验1:用透镜观察物体。实验2:尝试用透镜聚光。实验3:尝试用透镜在纸屏上成像。
提醒学生:千万不要用凸透镜对着太阳看,以防灼伤眼睛。
4、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5、提问:现在,你知道透镜有哪些作用?
6、师:大家想一想,为什么透镜会产生这些奇妙的现象呢?
7、师生共同总结:是由于光线经过透镜时发生了偏折的缘故。
8、师:通过以上实验,你能解释老师为什么不让你们用放大镜看太阳吗?戴老花镜呢?
四、拓展活动:制作望远镜
1、谈话:大家见过望远镜吗?它为什么能够看到远处的物体?(引发学生思考)现在把凹透镜和凸透镜放在一起看远处的物体会有什么效果?由此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操作实验,交流。
3、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如何制作望远镜。
4、学生制作望远镜。
5、学生作品交流。
第五篇:《3. 心脏和血液循环》教案1
《3.心脏和血液循环》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
2、知道心脏的形态和功能。
3、会测量自己的脉搏,知道心跳和脉搏的关系。
4、知道坚持锻炼有利于心血管的健康。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心脏。难点:认识心脏的功能。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模型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心脏的知识
教学过程设计
一、认识心脏和心跳
1、谈话:
今天我们先来搞一个比赛,比赛就叫“看谁找得快”要求大家在老师说完比赛内容后,迅速去找,然后坐端正。
2、教师讲解:
血管遍布我们的身体,它们有的粗,有的却很细,最细的毛细血管10根合起来才有一根头发粗,如果把一个人全身的血管连起来,足足有9.6万多千米,这个长度是1路车从姚家跑到火车站4800多趟的距离!血管里装满了血液。血液在血管里是静止的吗?你怎么知道的?
3、提问:那么是什么推动血液在血管里不停的流动?
4、学生猜测,汇报。
5、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血液要想在血管里不停流动,必须有一个动力源,这个动力源就是心脏。你知道心脏是什么样子吗?
6、学生回答。
7、结合学生回答教师出示心脏模型,向学生介绍心脏的形状和大小:心脏是由肌肉构成的,形状像一个桃子,大小和自己的拳头接近,成人的心脏重量在300克左右,和一个大鸡腿的重量差不多。
8、提问:心脏大致在我们身体的什么位置,请你找找看。
9、学生找后汇报。
10、提问:你是根据什么找到心脏的位置的?
11、根据学生回答再问:你知道心脏是怎样跳动的?
12、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导学生看课件并小结:心跳就是由心脏的收缩与舒张产生的,人们常常用心脏停止跳动来表明生命的结束。的确,只要还有一口气,心脏就会跳动。一个正常人的心脏每天跳动10万次左右。
二、认识心跳的作用
1、心脏不停的跳动和血液在血管里不停的流动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来研究一下。
2、教师出示课件,学生对照课件试着说心脏跳动与血液流动的关系。教师讲解:心脏就像一个泵一样,借助不停的收缩和舒张来压出血液,同时又抽进血液,把血液泵到全身各处血管中。血管也跟着收缩和舒张,这就是脉搏。血液就是这样在全身不停的流动。
三、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
1、血液为什么要不停的流动呢?你能联系前几课所学的知识推测一下吗?
2、结合猜想,教师出示课件讲解。
3、小组讨论:为什么运动之后,呼吸和心跳会同时加快?
4、汇报讨论结果。
四、讨论应该怎样关爱自己的心脏
1、心脏是如此重要,如果这个泵出现毛病,那么人的生命就岌岌可危了,全世界每年由于心脏和血管出现问题而死亡的有1670万人,占总死亡人数的29.2%。常见的心脏疾病有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心瓣性心脏病、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等。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呢?
2、讲解阅读资料。
3、小结: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心脏的收缩能力;但是体育锻炼一定要适当,否则会增加心脏的负担。烟酒对心脏、血管伤害很大,烟能使血管硬化、血液循环不畅,过量饮酒能使心脏麻痹,甚至停止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