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艺术的意义和目的探讨当代版画发展方向
从艺术的意义和目的探讨当代版画发展方向
[摘 要]作为传统的架上绘画的一份子,版画在如今数字媒体泛滥的时代其当前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呢?本文试通过论述艺术的意义和目的来探讨版画在当今数字时代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艺术目的 艺术家 艺术作品 数字时代 版画 未来
一、“艺术作品”对于人类精神世界的意义和目的1、“艺术”的意义。“现实中根本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很多时候,我们在讨论某一件事物时,自然会把它放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来叙述。正如贡布里希所说,“艺术”这种东西,本不存在,只有当艺术作品作为桥梁作用于艺术家以及观者之间的互动,“艺术”才被呈现,才有意义。
2、“交流”在“艺术”过程中的重要性。艺术作品作为客观载体,通过情感互动,使艺术家和观者都得到精神满足。换句话说,就是艺术家和观者都是通过艺术作品来使自身和“外部世界”交流,从而获得新的精神经验。不同的是,艺术家为了抒发内心情感,而“创作”作品,那是艺术家主观的能动的对世界的理解和看法反映在他的作品上,它满足创作者自身宣泄或者抒发情感的需求。
另一方面,观者观看艺术作品,这个过程需要艺术家和观者有着共同的生活语境或精神领域的相似点。交流过程才得以实现。艺术作品与观者的互动,这是“艺术”带给人们的精神影响的关键实现部分。是人们常说的“现实的意义”。每一件艺术作品的产生自然有其社会历史背景。然而,艺术作品的魅力最大地体现在它将主动权极大地赋予了观者自身。通过艺术家“小我”的展示,可以影射世界另一角落的状态甚至代表众体生命,这是“创作”的可贵之处,也正是“艺术”在人类社会和世界中存在的目的。因此,从这一点上,“艺术”的意义和价值,更多地体现在艺术作品被观看时带给观者的那一瞬间心灵上的震撼。交流过程得以实现时,透过艺术作品,与艺术家“面对面”的交流和对话的观者,仿佛可以多出一双眼睛超越时间、空间看世界,使生命体验受益匪浅。
谈到这里,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传统”艺术形式会在科技手段多样化的今天,受到冲击。或许是因为我们当今的生活语境和百年前的状态有了不同,看待艺术作品的方式和接受角度也略有不同。
二、“版画”在当今状态和所遇到的问题
1、从技术层面看“版画”往昔的“黄金时代”。我们今天所了解的版画技法,是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史上,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长期实践总结使用后得来的技法。人类文明史上,欧洲摄影技术发明之前,人们需要一些技术来完成复制,宗教,文字和图画信息传播。石版画,铜版画,木刻版画等作为“复制版画”是最为经济、便捷的视觉传播途径,能大规模复制绘画,图像,被广泛地运用于社会生活领域,产生出大批具有很高文献价值和审美价值但是不是为创作而进行的艺术创作。特别是石版画,在十八世纪末,它的出现在当时的印刷界绝对是先进文明的代表,当时的这种廉价材料为资本者提供了大量的利益。在此后百年的演进中因为它较强的绘画性,不断有专业画家投入到石版画的创作中来。因此,19世纪成为版画史上最为活跃的一段历史时期,是版画发展最为辉煌的时刻。
摄影技术的出现,使版画从技术需求中解放出来,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冲击,版画“复制”时代开始逐渐走向衰竭。
2、先进技术的渗入给传统“版画”带来的冲击和影响。19世纪,欧洲的版画制作开始向创作版画发展,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不再单纯用版画来复制其他图像,而是使用“版”的特殊的艺术语言及效果来完成自己创作的需要,开始自己独立的创作版画。延续前几个世纪的版画技术铜版画,木版画,木口木版画基础上,艺术家们开始了新的版画技法的探索。比如珂罗的珂罗版,德加的综合材料独幅版画。新的艺术创作技术在工业革命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不断更新的情况下开始不断给版画技法注入新的血液。对比我们今天所处的情况,是不是很相像呢?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发展迅猛,信息交通技术日新月异,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交流方式已经远远超乎古人想象。从电视,有线电话,广播形式发展到今天的数字视频,数字音频等多媒体数字时代对于传统的“版画”的技法来说,似乎复制手段在被更为快速,便捷的现代印刷所代替。传统的艺术形式“版画”在今天的状态似乎不乐观。这不仅是版画在当今面临的“困境”,再说广泛点,也是传统架上绘画在“当代艺术”领域面临的“困境”。但是,我们为什么不换一种角度看待问题?
3、作为艺术作品的“版画”该如何看待自己的位置和价值。艺术表现手段将随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不断改变,这是必然。全球化的交往在今天日益紧密,这也使得艺术创作的语境复杂而多元,使生活在其中的艺术们与古时的艺术家的创作状态截然不同。当然观者与以往也大不相同。
现代观者了解世界,接触世界的方法更加多元。数字信息媒体,网络,改变了我们的生命经验,生活方式,以及交流手段,使我们的思想和观看世界的方式与两百年前大相径庭。现代的艺术创作对现代的艺术实践者和观者,势必会有全新的呈现形式和表达方式。
每一个时代,都有艺术特有的表现手法,但是“艺术”对于人类精神世界的影响和意义从未改变。伟大的艺术作品的诞生,都有其特定的历史和地域背景。中国的活字印刷发明之后,木刻版画已及欧洲的铜版画技术也被兴起,成为当时最重要的视觉图像传播手法;在工业革命起步阶段,丝网印刷,摄影技术的革新,使版画艺术手段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给其他架上绘画带来新的表现方式。面临新的数码时代,新的数字技术和影像技术的发展下的现代技术应该成为艺术家们新的呈现作品的手段,而不是枷锁。我们不能消极地看待今天“传统”的艺术形式,而是要在传统的基础上,更好地利用新的,更为自由的,丰富的表现手法的呈现适应新时代特征的新的作品。
我们生活的时代早已与“传统”不同,但今天的时代,有今天的艺术家,和今天的观者,三者之间必然在当今特有的时代和全球化区域特点下拥有独特的交流方式。我们不惧怕新技术的出现带给艺术的影响力。例如:在版画领域,当代版画的形式已然多样化。数字时代下,艺术家们利用先进机械复制技术综合艺术创作和设计,呈现给人们全新的版画艺术形式,如数码版画。事实上当代版画人的身上,我们已经常可以看到具有数字技术的“当代版画”的身影了。从此可以看出,这并不影响版画艺术家们通过作品感染今天的“观者”完成“艺术”的使命及意义。
总结
关注“艺术”本质,寻求艺术的真理是艺术家创作的目的,是作品带给观者可贵的他人的生命体验,这始终是“艺术”对于人类的终极意义。只不过,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有不同的表现手法和特质。对于版画实践者来讲,我们生活于现代数字技术浸染下的同时,也依然执着于传统“版画”技法的魅力,富有光泽的版画印刷油墨经过手工印刷,将深浅不同的自然痕迹印制在古老的手工制纸上,这样的过程本身对于艺术家来讲是不可替代的创作感受,仿佛亲自孕育生命般将情感赋予在作品中,这是机械化制图和复制所不能让我们经历的。版画作为传统的,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和语言,从未消失,一直以来都是我们表达情感的方式之一。
有些保守派们,一方面否定“现代技术”在当代艺术创作中的参与,一方面苦恼着“优雅”,“传统”的“艺术”的“困境”与末路,这是何其可笑。传统和新技术,对于当今时代的版画艺术创作都是不可缺少的,两者并非敌对关系。让我们站在历史的根基上,注视艺术创作的本质属性,客观积极地定位当代版画艺术创作及其发展,将传统与当代有机地统一在我们这个时代,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艺术作品。
(责任编辑:刘小红)
第二篇: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当代意义
陕西科技大学2009-2010-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期末课程考核•论文
班级:工管082姓名:牛伟帅学号:200807010223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现代意义
摘 要:毛泽东思想把中国从黑暗中拯救出来,又引领着中国走向独立、民主、富强。在中国的各个历史发展阶段,它给予了不同的引导,在历史的潮流中不断进步,完善。在祖国一日千里的变化里,它依旧就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意义
毛泽东思想是指以伟大领袖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的丰富经验进行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在历史上,毛泽东思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邓小平所说:“没有毛泽东,中国人民还会在黑暗中摸索。”在**的年代,中国的社会情况一变再变,毛泽东思想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有日军大扫荡式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有中日对峙时的“在精神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有反动派猖獗时的“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有在即将迎接光明时候的“向日军发起最后一战”,它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不断自我更新,自我完善,为新中国的到来立下了汗马功劳!
邓小平也曾作过这样的回顾:“回想在一九二七年革命失败后,如果没有毛泽东的卓越领导,中国革命有极大的可能到现在还没有胜利,那样,中国各族人民就还处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下,我们党就还在黑暗中苦斗。所以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这丝毫不是什么夸张。”
新华网报道曾提到,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数十年的革命实践证明,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正如刘少奇所说:毛泽东思想“是客观的真理,是唯一正确的救中国的理论与政策”。“当着革命是在毛泽东同志及其思想指导之下,革命就胜利,就发展;而当着革命是脱离了毛泽东同志及其思想的指导时,革命就失败,就后退”。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找到了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道路,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提出了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国防、外交等方面的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观点。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人民不仅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而且积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财富。中国共产党是鸦片战争以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进步潮流同十月革命以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进步潮流相交汇中应运而生的。它从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更是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这一鲜明特点。毛泽东思想,一方面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另一方面又完全是中国的,是中华民族智慧的最高表现和理论上的最高概括。毛泽东思想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从而“把我国民族的思想水平提到了从来未有的合理的高度”,它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支柱,将长期激励和指导我们前进。
由此,也许有人会说,毛泽东思想确实为中国的独立,自主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但是随着改革开饭的春风,时代的变迁,毛泽东思想已经过时了。如果这么认为的话,谭荣邦教授会给予你答案。
江泽民同志始终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1
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特别是他关于社会主义建设中十二大关系的思想和《 论十大关系》 的联系,关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纲领和《 新民主主义论》 的联系,更具有历史的典型性意义。可以这样说:只有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有着深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功底,才能更深刻地领会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更好地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同时谭荣邦教授认为,泽东思想是开拓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锐利武器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过程中产生的毛泽东思想,反转来又成了认识和改造中国的锐利武器。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一个国家革命要胜利,最根本的一条经验就是:各国共产党应根据自己国家的情况,找出自己的革命道路。毛泽东思想的实践价值,就在于它根据理论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原则,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为特征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以和平改造为特征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还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出发,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这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发展阶段和发展任务的科学把握,也是对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三农”建设理论和实践的继承和发展。尽管毛泽东本人没有明确提出建设新农村的概念,但从他的有关论述、文稿及在他指导下形成的一系列文件指示中,仍可大体勾勒出他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构想。其中,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走农业生产合作化和人民公社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农村基本的组织形式;采取多种措施发展生产,逐步改善农民生活,是建设社会主义农村的中心任务;大力兴办农村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体育事业,是建设社会主义农村的重要内容;注意协调好各种关系,是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农村的重要保证;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支援农村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农村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今天,我们总结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经验教训,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不动摇,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不动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动摇,坚持以人民利益为本不动摇。
所以,无论是改革开放、三个代表,还是和谐社会、三农问题,都和毛泽东给思想紧密相连。毛泽东思想正如一座永不衰竭的矿藏,等待着人们一步一步的挖掘,每进一步就会有新的认识,新的惊喜。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毛泽东思想承载着中国的历史,也暗藏着中国的未来!
参考文献:
谭荣邦毛泽东思想
郑言实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一十周年
毛泽东与20世纪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学术研讨会综述
汉江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一、毛邓三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3.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2、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
义。邓小平理论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振兴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1.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3.邓小平理论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尽管现在国际国内的形势比起当年有很多新的变化,但是邓小平理论为我们确立的基本思想依然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2.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3.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一系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目的、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等重要思想,对我们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长期的指导意义。
第三篇:论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当代意义
论文题目:论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当代意义
叶树珍
11级###班48号
摘要: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它既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又是中国化的,是植根于“中国土壤”之中的。因此,毛泽东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当代意义
正文: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20世纪最辉煌的精神成果,它的产生和发展既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经济、政治运动的必然反映,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合乎规律的发展。它既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又是中国化的,是植根于“中国土壤”之中的。它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而产生的理论原则的代名词。因此,毛泽东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 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规律。从毛泽东思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关系而言,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了,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崭新阶段。
毛泽东思想,是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宇宙观与社会观——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即在坚固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根据中国这个民族的特点,依靠近代革命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斗争的极端丰富的经验,经过科学的缜密的分析而建设起来的;也是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方法,概括中国历史、社会及全部革命斗争经验而创造出来的。
二、毛泽东思想是开拓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锐利武器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结晶,它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毛泽东思想是世界革命局势影响下的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也就是它指导中国革命根据地迅猛向前发展的过程。
毛泽东思想于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的发展,对于社会上层建筑的结构和走向,以及人们的社会心理和价值取向、甚至语言和文风等,无一不发挥着巨大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可以说毛泽东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新中国的社会精神风貌。这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是在长期革命斗争当中逐渐形成的,已经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存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仍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一、当前学习毛泽东思想是为了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昨天的中国和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发展。近现代中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了解中国共产党是了解中国国情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发展、壮大、执政都与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分不开。不学习毛泽东思想就不会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也不会了解20世纪的中国。
二、当前学习毛泽东思想,是因为毛泽东思想中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观点、对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有指导意义。毛泽东的一生和中华民族苦难深重的近代史紧紧相连,也同中华民族崛起奋斗的光辉历史紧紧相连,他以劳动人民的痛苦为痛苦,以劳动人民的欢乐为欢乐,以劳动人民的愤怒为愤怒,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和富强,英勇奋斗了一生,为民族解放事业和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的进步事业作出了卓越的不可磨灭的贡献。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我们必须珍视半个世纪以来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优秀成果,在今后新实践中运用和发展这些成果,保证我们的事业沿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轨道继续前进。
第四篇:论毛泽东思想的历史意义和对当代的意义
论毛泽东思想的历史意义和对当代的意义
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这是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整毛泽东在天安门主席楼上庄严地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声音,这向全世界传递了一个信号,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民主社会,使中国摆脱了战火的困扰,人民开始有更加稳定,和谐的生活,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伟人,他就是毛泽东,一个传奇人物,优秀的军事家,政治家,诗人,在走向建国的同时,他也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特色的思想,就是我们熟知的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和产物,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把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特性经验作了概括而而形成的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适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在20世纪中叶时,在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的指引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历经艰辛,开辟了波澜壮阔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使中国社会历史发生了具有世界意义的深刻变革。毛泽东思想教育、哺育、影响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和无数中华儿女,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深深地融入我们的血液之中。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
位与当代价值早已载入史册,在随着历史的逝去、时代的变化和形势的发展,人们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学术界和理论界需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对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当代价值进行深入研究,使毛泽东思想得以继续传承下去,更好地为新世纪的中国服务。
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和创造地回答和解决了十月革命以来无产阶级世界革命所遇到的一系列重大历史问题,为无产阶级在取得政权之后继续革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从而把马克思主义极大地推向前进,在1936年之后,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对马克思列宁主义进一步发展的伟大代表产物,他进一步的发展和阐释了马列主义,丰富并发展了世界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新中国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条件,毛泽东思想在新中国诞生前,毛泽东思想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伟大功绩,它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那一代人民抗争的精神支撑。中国革命是从大革命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中兴起的,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两次失败和两次胜利的的历史经验充分显示出:毛泽东思想是被中国革命实践检验所证明了的正确理论原则,在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陷入恐怖的紧要关头,正是
在毛泽东创立的“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指引下,才开辟了井冈山等农村革命根据地,有了星星之火的燎原之势,开始了土地革命,在毛泽东正确的军事战略战术思想指导下,才有了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取得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军事奇迹,保卫了根据地和红色政权,而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是由于执行了“左”倾路线,违背了毛泽东思想的正确理论原则和军事战略战术,使党的事业遭受了重大损失,正是由于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核心地位,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马克思主义的中央领导集体,才实现了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挽救了全党,挽救了中国革命。随着抗日战争的兴起,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争取对统一战线和民族解放战争的领导权,制定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和斗争原则,坚持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克服国民党顽固派的投降、分裂和倒退,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党领导下的军队和人民武装才能在抗战中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坚持持久战方针和人民战争的军事路线,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并把它上升到战略地位,开辟了大面积的抗日民主根据地,使日本侵略军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正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的战火中才能发展壮大为一个全国范围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坚强的中央领导集体,以巨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影响力成为团结全国各民主党派和民主力量的坚强领导核心,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中流砥柱。
有人说,在现代毛泽东思想己经过时了,对新中国的建设没有多大的用处,其实不然,毛泽东思想包含的许多基本原理、原则和科学方法,具有普遍意义,它依然是中国人民不断奋进的指导方针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它将长期指引和激励我们前进。第一点,毛泽东思想对现代青年们有指导意义,接受毛泽东思想的教育,共产党的培养,养成了时时处处以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观点看问题的理念,但是我们处在的是一个变革的世界和社会,虽然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但是精神生活却没多大进展,有多少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丢失了,比如:义务劳动,党中央提出要以德建国的伟大号召,这令我们感到异常欣慰,因为毛泽东思想的灵魂,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现在是文化传播迅速的时代,要抵御西方腐朽思想的入侵,就要求我们完整的、准确的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提高自己分辨是非的能力,学习毛泽东思想,还有助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落后的、愚昧的、腐朽的东西和与改革发展背道而驰的不正之风,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有效遏制,许多人在市场经济弊端的笼罩下,渐渐地迷失了自己,造成这些的原因只有一个,脑海中的思想不完善,不成熟,甚至不健康,为了追求物质文明而忘记甚至放弃了精神文明,这就需要我们去学习毛泽东思想中的优秀品质,不断地去改正现实中的不良作风。
毛泽东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就,也是世界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理论之一,无论在旧时代还是在新世纪,毛泽东思想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21世纪是一个充满着机遇与挑战的世纪,在新的世纪中,我们更应坚持毛泽东思想的优良部分,结合时代的特征,发展和补充毛泽东思想,令毛泽东思想顺应时代的潮流,更好地为新中国服务,不断解决国际国内的各种问题,把我们的国家建设的更好。
第五篇:从大地艺术谈起-当代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介入
从大地艺术谈起之当代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介入
“
上帝说要有光,于是便有了我们
“
上世纪六十年代一群艺术家,厌倦了现代都市生活和高度标准化的工业文明,他们试图回归自然,将不朽的长城、金字塔、吴哥窟等永恒闪耀的人类艺术瑰宝重新带回到人类到艺术视野中来。于是,“大地艺术”诞生了。
大地艺术的诞生,无疑给快速发展的后现代艺术及艺术家们带来新的审视:“
自然和艺术对于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人们是否还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而这种价值将在未来将以何种形式呈现、以什么方式与人连接?”
人类试图替代上帝,创造自己生存所需的一切,而生存亦让他们终于无法和自然、艺术彻底分离。既然我们无法质疑自然和艺术的价值,如何在当代城市空间中将自然和艺术完美结合且真正介入到类人生活的罅隙,就变成了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人类的公共环境是一个以社会群体部落为形象的活动舞台,是一个与地貌、人种、文脉、生态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人类生存环境。当人类试图将艺术介入自然和城市生活的时候,公共艺术就诞生了。和几十年前那些活跃在冰川沙漠的大地艺术家们一样,当代艺术家们正在用公共艺术,创造属于城市的“大地艺术”。
我们总在期许未来,那么未来到底是什么?广义上来讲,未来就是全人类共筑理想家园。过去30年时间中国城市进程已经完成“需求阶段”,未来30年中国城市势必要进入“智能+人文”的“智慧城市”阶段。“智”是科技、智能,“慧”是文化、人文。只有具备的人文精神的公共城市空间,才是属于未来的、足以称之为“美”的公共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