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古诗教学应注意“四当”
小学古诗教学应注意
当今小学界越来越重视古诗的教学,古诗教学的风格也越来越多,有重视“逐词逐句稳步理解诗意”的扎实式教学,有追求“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也会吟”境界的诵读积累式的教学,有崇尚“在自学中提高理解古诗能力”的放手式教学,有沉迷“进入意境,品味诗意,写成小品文”的赏析式的教学等等。笔者以为,不管采取何种教学风格,小学古诗教学必须处理好以下四方面的问题。
一、当问则问
古诗与现代文不同,字少意深,理解诗意是教学中的头等而事,而借助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是有效的途径之一,但平铺直叙地逐词逐句地提问讲解或问题居高临下,不考虑学生的实际,均会影响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效果。我认为,问题的提出,关键所在是把准脉搏,切中要害,难度适中,当问则问。如教学《山行》一诗,全诗28个字共写了六处景物,弄清楚这六处景物极其特点也就成了理解诗意牵一发动全身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学中我主要提了“全诗写了那些景物,分别有什么特点?”一个问题,顺着对这一问题的逐步理解,结构严谨的诗当现代文来学,化难为易,学生学来积极踊跃,老师教来轻松自然,丝毫无“滞”、“涩”之感,效果明显。
二、当讲则讲
小学教材中所选古诗大多属于唐宋时期,历史久远,文言色彩浓厚,故很多字词的意思与现代文相比,相差很大,学生往往会产生异解现象。对于这些词,老师若让学生采用查阅资料等自学方式去理解,势必造成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浪费,且凭小学生的能力未必能找到确切答案,反而影响了对整首诗的理解;若片面追求启发式,必生搬硬套,故弄玄虚,使古诗教学苦涩无味。我以为,像这些词,就应“当讲则讲”,即向学生毫不保留地讲解,灌输。如《山行》一诗,对“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中“坐”、“于”两字的理解,就可采取老师向学生完全讲授的形式,省时省力,效果实在、明显。
三、当议则议
古诗,讲究韵律,结构严谨,用字精当,有些字词意思似乎很明白,但放到具体诗句中理解一时又很难与整体连成一片。这些字,往往要经过老师的诱导和学生集体的讨论才能逐步得出结果。同时也很好佳地锻炼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所以我认为,这样的字词理解,决不可轻易放弃,应“当议则议”。如《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中“寒山”的理解就是此例,若让学生自学则会理解成“寒冷的山”,若老师讲解则让学生失去了锻炼的机会,理解也不会深刻。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三个小问题诱导学生讨论:
1、诗写在什么季节?
2、秋季山上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3、这样的景色特点给人什么感觉?在回顾全诗逐步深入讨论的基础上,学生自然深刻地领悟了“寒”字的意思。
四、当放则放
大凡唐宋古诗,内涵丰富,意义深邃。而不同的个性,不同的境遇,不同的文化水准对诗都会产生不同的见解,所以古诗教学,若局限于对表面诗意及浅层次的且固定式的思想感情的理解上,不仅把美诗学死了,还遏止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以为,古诗的教学,能使学生初步理解诗意和思想感情外,还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等特点,大胆放手,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充分体会作者当时当地的心境,对诗进行较深层次的感悟,即需“当放则放”。如《山行》的教学,在学生能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我没有结束教学,而是设置一个学生能自由发挥的过程,即让学生根据诗所描绘的意境,扮作诗人,亲自去感受大自然,再感悟诗意,并写成小品文。而之后,当学生再一次回过头来品味诗的时候,看到的不再是一句句生疏的文字,而是有血有肉的一个个生动的场面。
以上所述,是古诗教学中应注意的四个问题,当然这些问题在教学中不是独立分开的,而是融会贯通的。而要真正把握好这四方面,教师必须严把教材关和学生关,切中要点,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弄巧成拙。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应注意什么
小学语文教学应注意什么?
一、语文教学要朴实
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朴实、扎实。我们要欣赏并实践“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当前,我们语文教师应该把握好语文教学的方向,并努力做到“面向现实,课堂真实,教得朴实,学得扎实”,让语文教学回归常态,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学生是幼苗,需要知识甘霖的滋润;学生是火炬,需要教学智慧的点燃。”语文教师的职责,就是点燃学生心头的智慧之火,使他们爱语文;语文教师的职责,就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导读、导思,导练,使他们爱学语文,并逐渐学会语文,学会做人。
二、语文教学要赋予语文双基以时代内涵
所谓语文双基,从传统意义上来说是指语文知识——字、词、句、篇;语文能力——听、说、读、写。根据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语文学科应着重从两大方面为学生打好基础:一是打好文化的基础,如学生要掌握字、词、句、篇等基础知识,要有初步的中国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积累,要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二是打好精神的基础,如学生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提高阅读品位,要学会与人合作、与人相处要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三、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多读
语文教学只有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基础上,才会健康地发展。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基本经验就是多读多写。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离不开读写实践。如何改进读写训练,提高教学效率,用尽可能少的时间,取得尽可能大的效益,是当前语文教学追求的目标。例如,背诵是积累语言材料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但背诵也要得法,我们不能不给学生任何指点,就让学生摇头晃脑地一味死记硬背。
四、语文教学要形散而神不散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我们教师要在用好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地引导学生收集相关资料,阅读相关文章,以增加他们对文字作品的了解,拓展他们的学习内容,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当然,游离了对文本的学习,将课上成了自然课或社会课,让课堂成了“资料展示厅”,而忽略了如何引导学生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选择、整理等问题也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
五、语文教学要讲究低成本、高效率
在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首先要清楚为什么用,应该怎么用;不要只注重形式,而要讲成本与效率。传统的小黑板、教学挂图、卡片等成本低,是行之有 效的教学手段。近年来,在语文课堂上,指导学生读课文不用教材而用屏幕,教材中精美的插图非要做成多媒体课件不可,有的地方上教学观摩课,如果教师没有使用多媒体就评不上奖„„这种现象也值得我们大家思考。
六、语文教学要注重个性化
在阅读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读懂全文的前提下,发表自己的个性化见解,但个性化阅读强调的是阅读个性的不可代替性,而不是“想怎么读就怎么读”“爱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个性化阅读,学生要在理解作者思路和文本价值取向的前提下,有根据地阐释,有条理地发散,不能养成浮光掠影地读书和不假思索地阐释的坏习惯。
七、语文教学要避免形式主义
我们的语文教学常常因受大形势的左右,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以前过于偏重知识技能的掌握,而忽视了对学习过程和方法的研究,现在则又出现了不够重视知识技能的掌握的倾向。
具体表现就是:一些教师在一节课中又是搞合作学习,又是用多媒体,又是让学生表演,又是让学生做游戏,语文学习的目标极不明确,最终使应该传授的知识都没讲清楚。这是因为他们在备课时把主要精力都花在了设计这些形式上,而把语文学习的目标却忽略了。
八、语文教学不要忽略教师的作用
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充分发挥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要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主动性、积极性;要防止由过去老师牵着学生走的串讲串问和一问到底式的费时低效的教学状况,发展到放任自流或教师被学生牵着走的教师在教学中无所适从式的教学状况。我们可以把教师的活动压缩到最低限度,但在教学过程中节不能忽略发挥教师应该发挥的作用 小学语文教育要注意:让学生读好书、写好字、做好文。
小学语文教育要注意:人生是花,语文是根课内外的阅读和积累,逐步培养语感与理解运用能力。注意在教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习与生活的能力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陕西省西乡县城北小学
杨春荣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应注意以下问题:激发和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重视解题思路的训练;小学数学应生活化;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2-141-01
一、激发和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为了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首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融洽的感情。学生喜爱老师,就会对老师的课产生极大的兴趣。当然不是让老师一味的迁就学生,而是要求我们的老师从学生的生活、学习等方面要爱严结合循循诱导。其次是以课堂和课外向学生反复讲述学好数学的重要性,使学生重视教学,爱好数学,并有决心和信心学好数学。其三是广泛利用直观教学,发挥电教作用,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生动有趣的实物,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积极主动地学好数学。其四是注意在课堂上引进竞争意识,利用小学生自尊心强、好胜的特点,开展不同形式的竞赛,活跃课堂气氛,在各种竞赛活动结束后,教师及时总结或适当给予学生一些奖品,使学生感到学习的快乐,提高学习兴趣。
二、重视解题思路的训练
应用题之所以难学,问题本身比较复杂是一个原因,但从教学法来说,更重要的是解题思路(思维过程的顺序、步骤与方法)缺乏应有的训练,使许多学生感到问题无从下手,不知道怎样去想。对于这一点,我们只要把它同计算题做一比较,就清楚了。如做计算题时,学生对运算法则、运算顺序和步骤,都是清清楚楚的。学生的思维过程同运算顺序是一致的。计算的每一步都在式子里反映出来,看得见、摸的着,学生计算的对与错一目了然。计算题通过训练学生容易掌握。而解应用题就不同了,学生要了解题意,分析条件与条件之间,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各种数量关系,要通过分析、综合,找到解题的途径和方法。从审题到列出式子思维过程少则也有几部,都是用内部言语进行的思维过程,教师既难易知道学生的思维是否合理、正确,有无错误更难以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对于这样的问题,根据学生智力活动的形成是从外部言语到内部言语这个特点,在应用题教学中要设计一套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解题思维过程化,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学生的解题思路。
三、小学数学应生活化
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的形成,首先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实践活动,也就是使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成为学生看得见、摸的着、听得到的现实,使数学抽象知识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概念。在教学中,把那些脱离学生实际的应用题还原为取之于学生生活实际,并具有一定真实意义的数学问题,以此来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始终提倡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 ”将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数学学习的自然组成部分;提倡选择有现实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具有一定数学价值的、具备一定探索性的问题;提倡选择图画、表格、文字等多种形式的呈现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对问题情境的探索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和实际的联系,形成数学应用意识,初步掌握一些应用数学的技能,加强数学的应用。
数学教学应该改变过去封闭、僵化、灌输的单向专制特点,走向开放、多样、超越时空限制的双向交流的民主化趋势,加强数学与生活的,把抽象陌生的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让数学知识生活化。现代学生心理学表明,学生学习数学时的心智活动离不开具体实物的支持。而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到亲切,有兴趣。只有数学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更贴近的时候,他们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然后真正感受和体验数学的魔力与价值。
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首先从数学的特点看。数学本身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的体系,这些判断是用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数学语句来表达的。并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一些新的判断。而这些判断的总和就组成了数学这门科学。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再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里所说的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指形式逻辑思维。
值得注意的是,《大纲》中的规定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和足够的重视。一个时期内,大家谈创造思维很多,而谈逻辑思维很少。殊不知在一定的意义上说,逻辑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基础,创造思维往往是逻辑思维的简缩。就多数学生说,如果没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训练,很难发展创造思维。
《大纲》中强调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是表明以它为主,并不意味着排斥其他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正在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是形象思维并不因此而消失。在小学高年级,有些数学内容如质数、合数等概念的数学,通过实际操作或教具演示,学生更容易于理解和掌握;与此同时,学生的形象思维也会继续得到发展。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
1.设法唤起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学生学不好数学,不能全怪学生,教师首先要找自己的原因,教师的任务就是把学生从不懂教懂,从不会教会,学生答不出教师的问题,教师先要检查自己的教学工作有没有漏洞。教师发现学生作业中的普遍性错误,先要自我检查,这样会使学生受感动,自觉去纠正错误。2.铺设台阶,引导探索。教学中适当地分解知识难点,合理划分课堂教学层次,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由低向高一步步攀登,让学生尝到探索之乐、成功之乐。教师在指导学生做课堂练习时,首先要建立起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条件,即给他们一些铺垫性的容易解出来的问题。然后预先告诉学生,老师将要给你们一些难题(而实际上还是他们力所能及的题)。事后,当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和信心因此增强,从而产生了再想解题的愿望时,教师再给他们一些稍有难度的题,这种做法对增强学生自信心会起到极好的作用。3.抓好测试,善于训练。学生对学习成绩是很敏感的,分数对情绪的刺激亦是很大的。特别是差生,他们因各种原因每次考试成绩普遍低,心理上受到的打击较深,为此,我对训练和测试大胆进行改革。训练时,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需要、动机、性格
和学习的基础等诸方面因素,将学生分成A、B、C、D四个程度组;A组独立练,B组指导练,C组讨论练,D组扶着练,并辅以激励的评价方法,让学生体验成功之乐。测试时,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分类要求,分类评价,发挥测试的反馈功能作用。4.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有些学生不愿自己动脑筋,一切知识等着老师“喂”。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我开展了“四环一步”(预习——上课——整理——作业)的学习法讲座,让他们学会怎样预习、怎样上课、怎样整理知识、怎样做作业,知道只有忠实完成这四个环节中的每一环节,才能跃过章、段这一大步,进入下一阶段内容的学习。也就是说,只有当学生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掌握了学习主动权,才能使思维活动更加持久,更加深入,从而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并学好数学。
一、基础知识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不论什么时候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总是教学的出发点,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状况是教师导学、导思的依据,教师要通过观察、对话、作业分析、与家长交流等途径,了解学生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能力水平、兴趣倾向,分析课堂反馈信息,了解阻碍学生学习的困难。教学时,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帮助学生形
成正确的数学概念,初步学会科学的思考方法。引进新知识要简洁、明了,要引起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揭示矛盾,从中提出新的课题。或者从学生所熟悉的事物中选取典型事例,引导学生提出新课题。如教学《小数加减法》时,我从学生熟悉的内容——元、角、分的角度进行教学,学生就会感到自然、不陌生。利用卡通书字典的价钱来引入求两本书一共多少钱,就把几元和几元相加,几角和几角相加,几分和几分相加。这就是笔算小数加减法的第一步: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加。当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时,学生就能理解到:分和分相加满十时,就是1角,就在角的这位上加1,就多了一角;当角和角相加满十时,就是1元,就在元的这位上加1,就多了一元;依此类推。这样,学生对小数的退位减法也就能轻松地掌握,不感到茫然,也不感到困难,因为他们在计算时想到了买东西找钱的情景。
二、培养能力要重视基本能力的训练 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因此,在进行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要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在各年级教学的始终,既要循序渐进,又要突出重点,注意基本能力的训练。如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加强基本计算训练,因为任何一个较复杂的计
算,都是若干个简单的基本计算综合起来的,如果基本计算的能力提高了,那么较复杂的计算能力也会随着提高。一般地说,口算与估算是计算的基本能力。随着各年级教学内容的不同,计算能力也有所不同。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需要有一个长期培养和训练的过程。对于小学生来说,首先通过观察、比较,能够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考,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这是一种基本能力。应用题教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还要鼓励学生根据具体情况运用简便算法或解法,以利于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三、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高于生活。小学生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教材为学生提出了许多实践操作的机会。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要让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真正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学以致用。要挖掘教材中与实际生活有联系的因素,让学生做一做、量一量、验一验、用一用,学会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如在教学梯形面积计算时,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小组协作,动手操作“割”、“补”、“拼”、“摆”,自行探索,发现推导梯
形的面积公式。
四、要重视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从小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是“教书育人”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严格认真、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并且持之以恒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同时还应从旁协助学生认识自己、肯定自己,尽量发挥他们自己的潜力,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创新能力 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知过程,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探究活动无疑需要问题的参与,否则无法进行探究与发展。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才可以驱动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教学《圆面积计算》时,先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自己提出问题思考:(1)圆可以转化为什么图形来计算面积;(2)转化前后图形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通过动手操作,学生自己发现了圆的面积公式。在教学中,不妨多给学生一些时间,引导他们向老师提问题。引导学生质疑,帮助学生释疑,这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重要途经。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竟提出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如“长方体有6个面,一个面4条边,为什么
长方体的棱不是24条,而是12条?”“一条棱有2个端点,长方体有12条棱,为什么只有8个顶点?”“长方体和长方形究竟有什么不同?”在讨论中,有一位学生对“长方体和长方形究竟有什么不同?”提出了一个颇为生动新颖的例子,他说:“我们在纸上画一个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即长方形,它有长和宽,没有高,我把这长方形剪下来,这时它就有了高,所以它是长方体了。”通过质疑问题,自由讨论,学生潜在的创造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总之,数学课堂应富有趣味性、探索性和挑战性,教师要灵活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和促进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的轻松、学的愉快,提高教学效率。
1、在教学方法上多加探索
2、该讲清楚的内容要讲的通俗易懂,要用最简单的词汇进行讲解。
3、备课的内容应要全面的、系统的、有计划的、丰富多彩的去准备。备课内容决定课堂教学的质量。如果我们讲课时,准备充分,教学计划完善,尽然有序,突出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学生就能很容易掌握所要传授的知识。
4、教师的外表要整洁大方。平易近人,语言生动,精神抖擞,教师应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穿
装打扮。教师在课堂上讲课能够精神有力,讲课生动有序,就能感染学生,与教师一起抖起精神,洗耳恭听。相反,讲课准备不充分,内容单一,学生就很容易分神,情绪低落,不想听你讲课,就会出现厌学、不愿学等现象。除此,教师为了上好课,显得自己又风趣,便在课堂上胡言乱语,将一些不着边的话,那么就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课堂用语。
5、充分利用示范教学和电化教学手段。小学生是在具体的事物当中进行思考的,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示范教学和电化教学,同时,要注意示范教学的内容要和课题吻合。
6、利用启蒙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出小问题,开拓学生的智能。教师在利用此教学方法是,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知识层面,制定所要提问的问题等级,为后进生也提供答题的机会,通过激发学习兴趣,使他们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才能使精神等到解放,对学习知识从满信心。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我自认为能够成功的上好小学数学课。
第五篇:小学英语语法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
小学英语语法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
在小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新课程改革已提出改变传统语法教学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的讲解、传授,淡化语法教学。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淡化语法不等于不讲语法。所以我认为在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从小培养学生的语法意识
所谓意识,是指自觉的心理活动,即人能够自觉地以知识、概念、思想等观念形态在头脑中对客观事物进行反映,并且在这一活动过程中体现出人的主动性。而语法意识是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不知不觉地实现对词和句表现规律的认识和理解。让我们看下面的实例: 三年级Unit 10补充习题
Listen and judge: 图片显示一纸盒牛奶,听力内容为 A: Some milk? B: Yes,please.一位学生回答说:我认为是错的,理由是milk后面没有加s,我们所学的Some cakes Some eggs 后面都有s。这个孩子有可贵的语法意识,他已经注意到some后面是可数名词的复数这一语言形式。有些老师会认为三、四年级的孩子还小,语法对他们来说太深奥,就忽略语法意识的培养,其实不然,在此阶段的教学中,我们不可能让学生准确的理解可数名词、不可数名词的含义,some后面既可以加可数名词也可以加不可数名词,但我们一定要让学生们感知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是有区别的,名词有单数与复数的区别。如果在孩子刚接触英语时不逐一渗透相应的语法知识,何时渗透呢?语法意识对指导儿童开展语言交际活动是十分重要的。
2、让语法教学充满生动性、交际性
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用概念话的语法术语,或更多的运用演绎法来开展儿童语法意识的培养并不恰当,这就要求我们利用课堂,更好的使用教材,让孩子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通过运用演示、模仿、故事、对话和其他活动形式的教学方法,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不知不觉地实现对词和句的表现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3、运用归纳法,促进语法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仅仅依靠单纯的模仿来学习英语是远远不够的,语言知识特别是语法知识可以使学生越学越明白,越学越轻松,从而激起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师先向学生逐步渗透具体的语言现象,然后让学生观察分析并找出规律,归纳和总结出语法规则,使学生对某一语法现象理解更透彻,使语法更容易被学生掌握应用。如基数词变序数词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