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以自然界中存在着的种间斗争为基础,充分利用某些生物或生物的代谢产物防治病虫害的方法。生物防治法可以改变生物种群组成成份,且能直接大量抑制病虫害的发生与发展。生物防治法有许多优点,对人畜植物安全,没有污染,不使病虫害出现再猖獗现象和形成抗性,并能经常起作用。生物防治法比较经济,可以在简易条件下繁育,施用时一般不需要大量人力和物力,利于推广应用。特别是近十几年来,由于不合理地施用化学农药,出现了一些问题,生物防治法得到了新的发展。但是,必须充分认识到生物防治法还不能取代其它防治方法,也有它的一定局限性,必须与其它防治方法有机地配合,开展综合防治,才能发挥它应有的效果。
利用生物防治害虫,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公元304年左右晋代嵇含著《南方草木状》和公元 877年唐代刘恂著《岭表录异》都记载了利用一种蚊防治柑桔害虫的事例。
明代有个名叫陈经纶的人就在一个名为《治蝗笔记》中详细地记载了自己发明养鸭治虫的经过。陈经纶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曾从菲律宾的吕宋岛把甘薯引种到福建进行试种,以后他和他的子孙们又积极致力于在各地推广甘薯种植,甘薯成为普通大众的食粮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陈经纶和他们一家。养鸭治蝗便是他在推广甘薯种植的过程中发明的。有一年,陈经纶在教人种甘薯时,看到天边飞来了一群蝗虫,把薯叶全给吃光了,一会儿又飞来了几十只鹭鸟,把蝗虫又给吃掉了。他从中受到启发,认为鸭和鹭的食性差不多,于是便养了几只鸭子,放在鹭鸟活动的地方,结果发现,鸭子吃起蝗虫来,比鹭鸟又多又快,于是就号召当地老百姓大量养鸭。每当春夏之间,便将鸭子赶到田地里去吃蝗虫。后来,这种方法果然成为江南地区治蝗的重要办法之一,不少的治蝗专书中也都提到了这种治蝗办法。
明清时期,养鸭还不仅用来治蝗,同时还用来防治蟛蜞。蟛蜞,是螃蟹的一种,它它以谷芽为食,因此,成为稻田害虫之一。明代,珠江流域地区的人们已开始养鸭来防治蟛蜞对水稻的为害。养鸭治虫,是中国历史上利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生物防治技术,它不仅可以消灭害虫,保护庄稼,同时还能促进养殖业的发展,起到化害为利的效果,是中国生物防治史上一项了不起的发明。
利用生物防治法防治害虫,大致可分成以虫治虫、以菌治虫及其他有益动物的利用等三个方面。1.以虫治虫
利用天敌昆虫消灭害虫,称为以虫治虫,就是利用昆虫的克星防治害虫。在田野里的害虫种类虽然很多,但真正需要防治的害虫只占1%左右。为什么呢?如果我们细心观察一下,发现在自然界中有许多益虫捕食害虫,又有许多益虫寄生在害虫身体内部或外部,有效控制某些害虫的猖獗发生。
其中天敌昆虫的种类最多,但它们也常受不良环境、气候和生物及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其不能充分发挥其抑制害虫的作用。因此,如何改善或创造有利于自然天敌的环境条件保护其发生发展是很重要的。一般来讲,常采用增加自然界害虫天敌的补充食料;应用农业技术以增加天敌的数量和增强天敌的效能;施用农药时注意协调防治,减少天敌伤亡等。同时,有时还可以采取引进天敌和人工繁殖害虫的天敌的方法,以增加天敌的数量和种类。昆虫天敌主要有捕食性天敌和寄生性天敌两大类:捕食害虫的叫做捕食性天敌,占昆虫数量的28%;寄生在害虫体内或体外的叫做寄生性天敌,占昆虫数量的24%。
捕食性天敌种类很多,如瓢虫、革龄、胡蛛、蚜蜗、食虫扩、猎姑、步行甲以及蜘蛛和益捕等。这类天敌,一般食量较大,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个,必须吃掉几个、几十个甚至几百个虫体才能完成发育。因此,在自然界抑制害虫的作用十分明显。
寄生性天敌主要包括寄生蜂和寄生蝇两类。
寄生蜂是以寄生在其它昆虫体内为生的蜂类。种类很多,已知有一万五千多种,其寄生习性十分复杂,是目前生物防治中以虫治虫应用较广、效果显著的重要天敌。
寄生蝇多寄生在蝶蛾类的幼虫或蛹内,以其体内养料为食,使其死亡。寄生蝇的生殖力很强,一生中能产五十至五千个卵或幼虫。
目前,我国以虫治虫最常见的有:
以瓢虫治虫:瓢虫有肉食性和植食性两种。肉食性是益虫,植食性瓢虫为害植物是害虫。肉食瓢虫的成虫鞘翅上无细毛,有光泽,颜色鲜艳有花纹,上颚有基齿,触角着生在眼的前方。幼虫毛庞多、柔软、不分枝、生性活泼。瓢虫主要捕食蚜虫、介壳虫、粉虱、红蜘蛛等。我国最常见瓢虫有异色瓢虫、龟纹瓢虫、七星瓢虫、稻红瓢虫、大红瓢虫、澳洲瓢虫等。我国南方曾利用大红瓢虫防治吹绵蚧获得成功,另外利用七星瓢虫防治棉蚜,异色瓢虫和龟纹瓢虫防治麦蚜等。
利用草蛉虫治虫:草岭又名草蜻蛉,幼虫叫蚜狮。草蛉成虫和幼虫的捕食能力都很强,主要捕食蚜虫、介壳虫、红蜘蛛和多种昆虫卵,也捕食蛾类幼虫。我国常见的有大草蛉、丽草蛉(小草蛉)、中华草蛉、叶色草蛉、亚非草蛉等。如在棉铃虫产卵盛期,每亩棉田放出草蛉卵3万至5万粒,从卵里孵出的草蛉幼虫就能捕食害虫,四天后效果就很显著。
以蚁治虫:以蚁治虫我国最早开始,早在公元304年,晋朝稽康所著《南方草木状》中就记载南方桔农曾利用黄柑蚁防治柑桔害虫的事例。解放后利用红蚂蚁防治甘蔗螟,利用黑蚂蚁防治松毛虫都已经取得了成功的经验。
利用蛛螨治虫:蜘蛛和捕食螨均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分别属于蜘蛛目与蜱螨目。蜘蛛只捕食昆虫不害农作物,只捕活虫不吃死虫。利用植绥螨防治柑桔红蜘蛛,效果很好,现正在柑桔生产上示范推广。
另外,利用胡蜂防治棉铃虫、小造桥虫、卷叶虫、豆荚螟和菜青虫等鳞翅目幼虫,防治效果也很显著
利用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来防治园林害虫,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保护和利用当地天敌昆虫 对当地天敌昆虫的利用,主要是创造有利环境,促进其发育、繁殖。例如寄生性天敌昆虫的成虫,一般需要进行补充营养,补充营养物能提高其产卵量。因此,在公园、苗圃中,适当栽植主要虫种的蜜源植物,对提高其寄生率有很大关系。又例如天敌昆虫越冬有困难时,应采取措施保护其安全越冬。
施用化学药剂防治害虫时应注意天敌昆虫的安全,如选用具有选择性的杀虫剂,或在天敌昆虫不活动时期使用药效期较短的药剂,都可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在苗圃、公园周围营造防护林,可以削弱风的强度,有利于天敌昆虫的活动。
(2)外地天敌昆虫的引进和驯化 引进外地天敌昆虫,一般必须经过调教、选择、运输和驯化才能大胆释放。2.以菌治虫
以茵治虫,就是利用害虫的病原微生物(真菌、细菌、病毒)助治害虫。不同微生物之间相互斗争或排斥的现象,称为抗生现象;这种相互斗争的排斥作用,叫做拮抗作用。凡是对病菌有拮抗作用的菌类,叫做抗生菌。抗生菌所分泌的某种特殊物质,可以抑制、杀伤,甚至溶化其他有害微生物,这种物质称抗菌素。我们就是利用抗菌素来防治植物病害的。目前我国已投产使用的农用抗菌素有井冈霉素、春雷素、多抗霉素、内疗素、灭瘟素、床丰霉素、放线酮等。特别是井冈霉素是防治水稻纹桔病特效药,已取得很好防治效果。目前世界上已知的病原微生物有二千多种。以菌治虫,具有繁殖快、用量少、不受植物生长期的限制,与少量化学农药混用可以增效、药效一般较长等优点,近十年来使用范围日益增大。但是,必须指出:有些病原微生物由于对害虫的致病性较弱,对湿度的要求较高,因此在应用上受到一定的限制。目前,可以利用的病原微生物有细菌、真苗、病毒三类。
(1)细菌 目前应用的杀虫细菌有苏云金杆菌(包括松毛虫杆菌、青虫茵、杀旗杆茵,均为变种)以及近年来在湖北发现的“7216”芽泡杆菌。这一类杀虫细菌对人、畜、植物、益虫、水生生物等均无害,无残余毒性,有较好的稳定性,可与其它化学农药混用。这类细菌在昆虫取食时随食料进入捎化道而感病,虫体软化,组织溃疡,从口及肛门流出浓臭液而死亡。上海地区利用吉虫苗防治刺蜗已取得良好效果,杀虫效率可高达90%左右。
(2)真菌 使昆虫感病的真菌种类较多,据统计有五百多种。但是,目前主要利用的是白僵菌防治害虫。白僵菌是一种半知菌类的虫生真菌,能寄生在许多目、科的昆虫体上,其传播主要依靠孢子扩散和病体接触,当孢子接触虫体而有适宜的气候条件即行萌发,茵丝从体壁上,特别是气门、足节和口腔侵入,使虫体感病、僵硬而死亡。菌丝从虫尸伸出,布满在体表形成一白色丝状物,以后产生白色粉状孢子向外扩散。
白僵菌不但能寄生害虫,也能寄生益虫,如家蚕、柞蚕、蜜蜂等.所以在应用时有其局限性。
(3)病毒 利用病毒防治虫害,目前还是一种比较新的方法。病毒对害虫有较严格的选择性,在自然界,往往只寄生一种害虫,不存在污染环境问题,在自然界中可以长期保存,反复感染。可以造成害虫的流行病,且用量少而效果好。现在发现对昆虫致病的病毒有三百多种。
病毒制剂目前还不能大批生产,主要困难是病毒不能脱离活体繁殖,所以不能象细茵、真菌那样用培养基、发酵生产。到目前为止,即使是已经成为商品出售的,例如棉铃虫、甘蓝夜钡的几种病毒,都不得不仍然采用活虫接种老方法生产。3.其他有益动物的利用
利用益鸟控制害虫是有发展前途的。食虫益鸟有燕子、大山雀、大杜鹃、啄木鸟、红尾仙伯、黄鹏、喜鹊、红脚隼等都是捕虫能手,它们在果园和森林中啄食为害果林的害虫,如梨象虫、刺蛾、松毛虫、桃小食心虫、天幕毛虫、舟蛾、巢蛾、尺蠖,叶蜂,蝗虫等。据调查一对大山雀一年能消灭果林害虫 10500~157504只。山东泰安林科所及平邑县浚河林场从一九六五年起招引啄木乌防治光肩星天牛及其它树干害虫,经过三个冬季,光肩星天牛由原来一百株树80条幼虫下降到0.8条;个别发生吉丁虫危害的柳树林,经过一个冬季,越冬幼虫被啄木鸟啄食97—98%;越冬的杨二民舟蛾、黄刺阳、大蓑蛇等食叶性害虫,也被大量消灭而不成灾。还有一种生活在柳树皮下危害的秘痪纹,冬季被啄木鸟吃掉75-100%。
青蛙也是捕虫能手,也包括蟾蜍和雨蛙,它们主要以昆虫及其他小动物为食料,据浙江对22种蛙类进行调查,发现食物中有害动物的数量占82%,有益动物占5.16%,益害不明的动物占12.84%,捕食对象主要是昆虫和螟虫、叶蝉、飞虱、蝗虫、蝽象、蝼蛄、蟋蟀、蛾类、金龟子、叩头虫、叶甲、天牛、蚜虫、白蚁、象甲、蚊子、苍蝇等等。它的食量也很大,一只青蛙每天能吃70~90头叶蝉和飞虱,对防治害虫起到很大作用。
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强宣传,教育群众,不要随意捕杀对人类有益的动物,给它们一个安居之所。
生物防治方法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上是重要的,也是有前途的,应该大力提倡。
图片展示:
七星瓢虫捕食蚜虫(图片来源网站:教师家园中小学教师资源站)
草蛉虫(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蚜虫的天敌——小花蝽(图片来源网站:贵州希望网)
两栖类动物是捕害虫能手(图片来源网站:动物数字博物馆)
第二篇: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资料
中国森林生态价值评估技术方法研究
北京中林资产评估有限公司
王宏伟、霍振彬、宋力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它不仅为社会提供有形的物质产品,同时也向社会提供良好的生态服务。由于森林所提供的有形产品可以通过市场交换实现其价值, 而其生态功能是无形的, 缺乏成熟的直接可以交换的市场,其价值量化也需要大量的科学研究成果和相关数据积累来支持,评估难度大,因此往往被忽视。但由此导致不合理开发和利用森林资源,使得森林结构失调、林分质量下降、森林综合效能下降、生态环境恶化,最终威胁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资产评估各方当事人合法权益时,缺乏科学的、客观的价值参考依据。
1.国内外研究进展
目前国外有关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的研究已经广泛开展, 包括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概念、对全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划分、服务价值评估以及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专题研究。进入21世纪以来,千年评估工作组(MA)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类方法开始逐渐成为主流评估方法,这是首次在全球范围内开拓性地对生态系统及其对人类福利的影响进行的多尺度综合评估。
我国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也十分重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中明确了森林经营者有获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权利。在我国相关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管理规定及评估技术规法中也都做出了相关的规定和解释。其后,随着国外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内涵和价值评估方法的引进,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工作在国内陆续展开。
北京中林资产评估有限公司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于05年成立了森林生态系统价值评估研究中心,同相关科研院所合作,将资产评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同国内外的有关科研成果相结合,积极开展森林生态系统价值评估的理论研究和市场实践,得到了有关专家和市场的认可。
我们研究森林生态功能及其服务价值的评估,是在资产评估的范畴内研究的,因此,森林生态功能及其服务首先应该符合资产的定义才能作为资产进行评估的对象,即“资产是可能的未来经济利益,它是特定个体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中所取得或加以控制的”。森林生态功能及其服务价值的评估,首先要确定评估的目的,明确资产评估的范围,是评估存量的森林生态价值,还是评估的森林生态功能在未来提供的服务价值,或者是兼而有之。分清这点,是做好森林生态价值评估的前提。
本文在分析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及服务的基础上,建立生态系统功能及服务价值评估指标体系、指标,并提出了目前我国常用的生态系统功能及服务价值评估的方法。
2.评估指标的选择
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森林生态学的理论框架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构成分解为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其中,经济价值包括林木生产和林副产品价值;生态价值主要包括涵养水源、固土保肥、改良土壤、固碳释氧、生物多样性维护和防风固沙等;社会价值主要包括森林游憩、观光旅游、科考探险和增加就业机会等。2.1经济价值
森林不仅为人类提供木材产品,还能生产丰富的非木质林产品,包括干鲜果品、木本油料、药材、工业原料、林产化工产品、森林食品等,满足人们物质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是社会生产和生活用品的重要来源,能够产生直接经济效益。其评估的方法亦有相应的评估准则和规定,这里不再赘述。2.2生态价值
森林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基础,森林生态平衡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前提条件,人类的产生、进化和发展都与森林生态系统息息相关,因而具有生态价值。在估算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价值大小时,首先要确定森林生态系统所提供的各类生态服务功能项目。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依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森林生态服务的涵养水源、固土保肥、改良土壤、固碳释氧、净化环境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6个方面的价值进行定量评估。2.3社会价值
森林资源不仅仅是一种物质资源,同时还是人类所拥有的一种有限的自然美学资源,它的历史、文化、美学、休闲等方面的社会价值同样非常丰富。森林具有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珍贵的历史遗迹、耐人寻味的自然艺术、丰富灿烂的文化内涵和健康疗养的功能,满足人类的生理、心理、精神、旅游、休闲、娱乐和健康保健等多方面的社会需求。3.评估方法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的方法分为两个方面,首先是生态服务功能物理量的计测,然后是其经济价值量的定量评估。3.1生态价值评估方法 3.1.1涵养水源价值
森林涵养水源价值量的评估方法较多,但它们存在共同之处,就是评估步骤都是先确定森林涵养水资源的数量,然后再采用适当的方法获得“水资源”价值。对于森林涵养水资源数量的确定,具有代表性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水量平衡法
森林拦蓄水源的总量是降水量与森林地带蒸发散量的差,该方法计算的森林涵养水源量是最科学合理的,但在实际中林木的蒸发散量需要多年乃至数十年的的观测数据。
其计算公式:
V= w×(1-K)×S×P 式中:V————涵养水源的价值;
S————森林面积;
w————年平均降水量(mm); K————蒸发散系数(%); P————所评估地区当地水价。
公式中的w×(1-K)×S即为森林拦蓄水源的总量,所计量的内容包括削洪补枯、降水储蓄、净化水质。
(2)径流深法
利用所评估项目区流域多年平均径流深计算涵养水源量。其计算公式:
V = w×S×P
式中:
V———— 涵养水源的价值; S————森林面积;
w————年平均径流深(mm)P——所评估地区当地水价。(3)森林土壤蓄水法
采用森林土壤蓄水法确定森林涵养水源的贮水量,计算其价值的公式为:
V=∑si.hi.ti ×P
i=1,2,3,…,n
式中:
V——涵养水源的价值;
si——第i种土壤的面积;
hi——i种土壤的的深度(m); ti——i 种土壤的的粗孔隙率(%); P——所评估地区当地水价。
森林土壤蓄水量法评估森林涵养水量,简便易行,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但测定的大孔隙(或粗孔隙)持水并不是土壤蓄水的全部水量,计量的最终结果必然会小于森林涵养水源的总量。
(4)其他方法:
对于森林涵养水资源价值的确定,目前国内外广泛运用的是替代工程法。它是把森林涵养水源功能等效于一个蓄水工程,而且该工程的价值是可以计算的,那么该工程的修建费用就可以替代那个森林涵养水源的价值,从而间接地测知森林涵养水源的价值。在实际工作中,最常见的替代技术方式有蓄水工程费用法(水库)、电能生产成本法(电站)、海水淡化费用法(海水淡化设施)、平均生产成本费用法(区域性或全国的工程费用均值)4种。这4种方法实质是将物理量转换为价值量所采用的价格参数,而物理量的计算除水量平衡法、径流深法、森林土壤蓄水法外,还有毛隙孔法等。
根据我公司的评估实践,森林涵养水资源物理量的计算,水量平衡法、径流深法在操作上最为简便易行。将物理量转换为价值量时,宜采用评估项目当地的商业用水价。3.1.2固土保肥价值
森林固土保肥的价值主要包括森林减少土壤侵蚀价值和森林减少土壤肥力流失的价值。(1)固土减淤价值:
假设将森林皆伐会导致土壤的流失,流失掉的泥沙会淤塞河道,使防洪清淤工程的工程量增大,利用有林地与无林地的土壤侵蚀模数差值和泥沙输移比值计算土壤的流失量,再通过清淤工程费用计算固土减淤能力价值。
其计算公式:
V =S×D×T×P 式中:
V———固土减淤价值; S————森林面积;
D——— 有林地与无林地的土壤侵蚀模数差值; T————泥沙输移比值(%); P————清淤工程费用。
森林减少土壤侵蚀的价值评估方法还有农作物产值替代法、林地经济效益替代法、土地价格差法。
(2)保肥价值:
森林水土流失的同时也带走了土壤中的养分,如N、P、K等,减少土壤肥力流失的价值等于同等肥力化肥的价值,即按照有林地比无林地每年减少土壤侵蚀量中N、P、K的含量乘以N、P、K肥市场售价折算后带来的间接经济效益。其计算公式如下:
K V =D×S×(∑W i/ Ti×Pi +M×Pi),(i=N ,P ,K)
i=N
式中:
V————保肥价值;
D————有林地与无林地的土壤侵蚀模数差值; S————森林面积;
Wi————单位森林土壤中含纯N、P、K量;
T i————化肥中含纯氮(N)、磷(P)、钾(K)的比例(%); M————单位森林土壤中有机质含量;
Pi————氮(N)、磷(P)、钾(K)化肥及有机质价格的市场销售价格。3.1.3固碳释氧价值
森林与大气的物质交换,主要是 CO2 和O2 的交换,确切地说,是固定并减少大气中的CO2 和提供并增加大气中的O2,这对维持地球大气中的CO2 和O2 的动态平衡,减少温室效应及提供人类生存基础,有巨大而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产生很大的经济价值。
固碳释氧的价值评估先计算出森林固碳释氧的物理量,然后再计算其价值量。目前固碳释氧物理量的计算方法主要有3种:一是根据光合作用方程式来计算固碳释氧量;二是实验测定森林每年固碳量,即实测法;三是根据数学模型来估算森林每年固碳释氧量。固碳(CO2)的价值量计算方法具有代表性的是:人工固定CO2成本法、造林成本法、碳税法、避免损害费用法;释氧的价值量计算方法具有代表性的是:工业释氧法,造林成本法。
(1)根据光合作用方程式结合碳税法计算森林现有植被的固炭价值: 其反应式为:
CO2(264g)+H2O(108g)→O2(193g)+葡萄糖(180g)
多糖(162g)
其计算公式:
V =W/ T 1×a×b×T 2×P 式中:
V————固碳价值; W————森林总蓄积累量;
T 1————蓄积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 a————木材比重; b————固定二氧化碳常数; T 2————二氧化碳中的纯碳比例; P————二氧化碳排放权价格。
注: 计算森林今后每年可增加的固炭价值时,W为年蓄积净生长量。(2)根据光合作用方程式结合工业释氧法计算森林每年的释氧价值: 其计算公式为:
V =W / T×a×b×P
式中:
V————释氧价值; W————年蓄积净生长量(立方米/年); T————蓄积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 a————木材比重; b————植物释氧常数; P————制氧价格。
(3)森林土壤(包括枯落物层)的固炭价值:
V = W×S×P
式中:
V————土壤碳储量价值; W————区域土壤储碳平均值; S————森林面积;
P————二氧化碳排放权价格。3.1.4积累营养物质价值
K V =S×W/ T×a×∑W i/ Ti×Pi,(i=N ,P ,K)
i=N
式中:
V————林木营养物质积累价值; S————森林面积;
W————年蓄积净生长量(立方米/年); T ————蓄积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 a————木材比重;
Wi————林木含纯N、P、K量;
T i————化肥中含纯氮(N)、磷(P)、钾(K)的比例(%);
Pi————氮(N)、磷(P)、钾(K)化肥及有机质价格的市场销售价格。3.1.5净化环境价值
森林净化环境的功能主要包括:(1)对SO2、NOx、HF、CL2等有害气体的吸收;(2)对粉尘(TSP)的减少及吸收污染物、灭菌、降低噪音和释放负离子等方面。森林减少酸雨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对酸雨物质成分的吸收,这部分价值的核算可以利用估算减少酸雨损害的价值来实现。森林净化环境的估算的评估方法主要针对计算提供负离子、吸收污染物和阻滞粉尘的价值的方法。(1)提供负离子价值
V=5.256×1015×S×H×P×(T-600)/L 式中:
V————提供负离子价值; S————林分面积; H————林分高度; P————负离子生产费用; T————林分负离子浓度; L————负离子寿命(分钟)。(2)吸收污染物价值
森林对污染物的吸收:面积——吸收能力法。其计算公式为:
V = Pi×(W1i×S1+W2i×S2),(i= SO2、NOx、HF、重金属)
式中:
V————吸收污染物价值;
Pi————消减SO2、NOx、HF、重金属的治理费用;
W1i————针叶林对SO2、NOx、HF、重金属的年污染物吸收能力; W2i————阔叶林对SO2、NOx、HF、重金属的年污染物吸收能力; S1————针叶林面积; S2————阔叶林面积。
此外,森林对污染物的吸收评估还有阈值法、叶干重估值法。(3)森林降尘的价值估算: 其计算公式为:
V= P×(W1×S1+W2×S2)式中:
V————滞尘能力价值; P————降尘治理费用; W1————针叶林滞尘能力; W2————阔叶林滞尘能力; S1————针叶林面积; S2————阔叶林面积。3.1.6保护生物多样性价值
对森林生物多样性的总体价值的评估采用市场价值法和机会成本法,对森林潜在使用价值的评估采用支付意愿法。
(1)市场价值法:它是由森林生物多样性交易和转让或投标竞争中,直接形成的市场价格。这种价格尤其适合于一些动植物物种的引进和交易。该方法需要有完善的市场体系,即具有森林生态多样性的实际市场价值,可进行市场交易。但是,在许多情况下,生物多样性资源很少或不进行交易。
(2)机会成本法:任何一种自然资源的使用都存在许多相互排斥的备选方案,为了做出最有效的经济选择,必须找出社会经济效益最大的方案。资源是有限的,选择了这种使用机会就放弃了其他的使用机会,也就失去了其他获得效益的机会,我们把其他使用方案中获得的最大经济效益,称为该资源选择方案的机会成本,公式如下:
V=S×P
式中: V————物种保育价值;
S————林分面积;
P————单位面积年物种损失的机会成本。
单位面积年物种损失的机会成本划分为7级,3000元/公顷.年~50000元/公顷.年。
3.2社会价值评估方法
森林生态系统提供的社会价值评估内容包括森林游憩和提供社会就业两个方面。3.2.1游憩价值
对森林游憩的评估方法研究较多,常用的有旅行费用法、条件价值法、费用支出法和收益资本化法。
(1)旅行费用法:简称TCM法,它是比较流行的森林游憩价值评估方法之一。利用旅游者的旅游成本来反映游憩地的价格,借以推算出对游憩地的需求价值。该方法从森林游憩产品的最终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根据不同旅游者前往某一森林游憩地所花费的旅游费用及时间机会成本、门票等,画出该旅游地的需求曲线,并计算出包括消费者剩余在内的经济价值。
(2)条件价值法:
此法是通过对游客进行问卷调查,测算游客对景观的平均支付意愿,并以此作为合理门票价格,从而获得森林景观资产评估值的方法。
具体公式:
Q;WTP;QV j1K1Q;j1K1AB1r1Cm1pm1r2
nkm1r1rnK2式中:
V—— 评估值
Q—— 年游客数量
Q;—— 评估前的年游客数量
K1.K2—— 评估前某
WTP;—— 评估前游客支付意愿 A—— 其他经营项目经营收入 B—— 其他经营项目经营费用
Cm—— 经营项目投资
pm—— 评估前社会平均投资利润率 r—— 本金转化率
n—— 森林景观资产经营期限
(3)费用支出法:费用支出法形成于20世纪初,自50年代后广泛应用于森林景观价值的经济评估。它是以效用价值论和消费者剩余理论为基础,从消费者角度出发,以游客为获得森林景观服务而实际支出的各种费用作为森林的景观价值。
计算公式如下:
V=A·Nm
式中
V ——游憩价值
Nm——环境最大年可容纳游客人次数
A ——平均每人次游憩收益
其中,森林每年最大可容纳游客人数即森林游憩地的环境容量,是指在不破坏森林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森林游憩地所能容纳的最大游人数量。3.2.2提供就业机会价值(略)
4.结论
鉴于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和过程非常复杂,至今对其功能的分类和评估方法尚不完善,国内外的学者也都在不断探索中。尽管在评估理论、内容和方法上存在不少的问题,但可以认为即使这样一个部分的估计的价值评估也有助于人们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了解,认识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并为森林生态系统保护政策的制定及生态功能区划和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满足社会和市场的需要,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资产评估各方当事人合法权益。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补充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物质量的测定精度和数据库,以及由物质量向价值量转化的计测方法、计测模型和有关参数的确定。
参考文献
[1] Daily G.Nature’s Services: Societal Dependence on Natural Ecosystems [M].Washington, DC: Island Press,1997.[2] Costanza R.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J].Nature,1997b, 387: 253-260 [3] 侯元兆,吴水荣.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评估与补偿研究综述[J].世界林业研究.2005,18(3).[4] 李文华,李芬等.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研究现状于展望[J].自然资源学报, 2006,21(5).[5] 联合国千年评估报告 千年生态系统评估项目工作组 2005 [6] 欧阳志云,王效科,苗鸿.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的初步研究[J].生态学报,1999,19(5):607-613.[7] 周晓峰,蒋敏元.黑龙江省森林效益的计量、评估及补偿[J].林业科学,1999,35(3):97-102.[8] 周晓峰.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C].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4.[9] 蒋延玲,周广胜.中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公益的评估[J].植物生态学报, 1999,23(5):426-432.[10] 陈仲新,张新时.中国生态系统效益的价值[J].科学通报,2000,45(1):17-22.[11] 赵同谦,等.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J].自然资源学报,2004,19(4):480-491.[12] 靳芳,鲁绍伟,等.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J].应用生态学报,2005,16(8).[13] 王晓俊.风景资源管理和视觉影响评估方法初探[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2,16(3).[14] 王晓俊.森林风景美的心里物理学评估方法[J].世界林业研究,1995(6).[15] 黄艺.森林净化大气中有毒气体的效益估算方法初探.森林环境价值核算[M](侯元兆主编).北京.中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11~117.[16] 张颖.绿色核算——森林资源核算及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理论、方法、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17] 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编写组.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C].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
第三篇:雨城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
雨城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
土地资源管理:贾林平指导教师:蒋远胜教授
摘要:土地利用是人与自然交叉最密切的环节,土地利用类型以及由此导致的土地覆盖类型变化必然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通过地球生物化学循环过程,引起大气化学成分变化,进而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因此,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过程对维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起着决定性作用,研究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下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2000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以来,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以雨城区为研究区域,基于2000~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数据,运用市场价值法、影子价格法、影子工程法和机会成本法等估算了雨城区农田、森林、草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的食物生产及原材料、生态旅游、涵养水源、保持土壤、净化空气、废物处理和维持生物多样性七项服务功能的价值,揭示了雨城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有以下五点:
(1)2000~2005年雨城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变化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是其上升的主要原因,说明了合理的人类活动能够改善和促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发挥。
(2)雨城区各生态系统类型生命支持功能有着显著的差异,其中森林生态系统生命支持功能的单位面积服务价值最大,是农田的3.16倍,草地的1.94倍,因此必须重视森林在维系整个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的基础和重要地位,加强退耕还林工程的管理。
(3)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不仅改变了该区域内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服务功能的类型和大小,同时引起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构成的变化。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演变与实际生态环境变化的对比发现,两个演变情况基本一致,因此可以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引入生态环境的动态检测。
(4)2000~2005年雨城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年均增长速率小于GDP增长速率,表明生态建设速度小于经济建设速度,因此应加大对生态建设的投入力度。
(5)2000~2005年雨城区生态旅游价值增长量对“十五”期间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量增长的贡献率为40.96%。因此,在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前提下,加大发展生态旅游,使雨城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生态价值不断永续地转化为经济价值。
关键词:土地利用类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价值;评估;雨城区
第四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
篇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内容主要涉及《生物课程标准》科学探究和生物与环境两个一级主题,同时与生物圈中的植物、生物的多样性等主题都有联系。主要涉及的具体内容标准为:
1、理解科学探究,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2、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首先从教材的内容地位和特点来看,“生态系统”一节是本章的重点。保持生态平衡,防止环境污染以及自然保护等都是当前各国政府关注的问题,是世界性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的研究都与生态系统有着密切关系,所以本节课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与其他单元又有密切的联系。
本节有关生态系统的基本知识很多,特别是基本概念、名词特别多,如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食物网等,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如果要学生准确地把握,必须在教学中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趣味性,教学语言的科学、严密,而且要注意概念讲解和分析时的准确、科学,通过各种各样的学生活动使学生有明确、正确的理解。所以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使学生从上课开始就兴趣盎然,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对于农村中学初二的学生,对新鲜事物还保留有强烈的好奇心,所以教学中还应该力求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一旦被调动起来,教学就会变得很轻松。
1.生态系统生物功能类群及其地位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因为:
(1)生态系统的组成可分为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两大部分,生物成分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是依据它们各自代谢类型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特征而划分的。
(l)尽管生态系统的类型多种多样,范围有大有小,但它们组分中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之间的关系,归根到底是食物的关系,也就是吃与被吃的关系。
(2)食物链与食物网是生态系统功能的结构基础,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网)的各个营养级而流动的。
3.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级三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是本节的难点知识,因为
(l)食物链是生物间单方向的食物联结,食物网是生物间多方向的食物联结,而营养级是食物链上同一环节上所有生物的总和,所以有的生物会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第1课时
(一)、复习提问,进入新课
(二)、食物链和食物网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食物链和食物网,要求同学们能够熟记它们的概念,能够连接食物链和食物网。第2课时
(一)、引入新课
(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篇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理解生态系统四种组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理解营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掌握营养级的概念以及营
2.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分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培养
3.通过了解生态系统各组分的相互关系及食物网,渗透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的教育;通过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渗透人是生态系统中一员的观点,从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分析:
三、教法: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结合阅读指导法、谈话法、四、学法:
五、课时安排:3课时
六、课前小测:
1、研究生物与之间的关系以及生物与
2、在一定内,所有及其
3、生态系统具有多种类型,如、、和等;但所有的生态系统一般都有四种基本的组成成分,即、、参考答案
1、环境生物
2、自然区域内 生物生活环境 生物圈
生物生活环境
3、森林生态系统 湖泊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非生物因素
七、新课学习
知识点一:食物链与食物网
(1)植物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具有什么作用?
(2)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动物与植物有 什么关系?
(3)草原生态系统中各种动物之间有什么关系?
(4)通过上面几个问题,你认识了草原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吗?能
否举例加以说明?
组织学生讨论:(1)什么叫食物链?
请同学们将图23-3草原上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链表示出来,并观察
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是否是孤立的?
引导学生讨论:什么叫食物网?
2)、一个生态系统中有条食物链,各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复杂的网状联
系,称为。3)、食物链的起点是,写出其所
答案:
(1)草原生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为该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动物提供
4)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直接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3、消费者、消费者、被食6、1)、消费者 消费者 吃与被吃食物链
物质和能量 食物链 2)、许多食物网 营养结构 3)、绿色植物 树木→蝉→螳螂→黄雀
知识点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2、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回答问题:
(1)水箱中生活着哪些生物?
(2)、水箱中的各种动物如何获得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3)、水箱中各种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来自何方?这些植物是怎样获得所需
要的能量的?
(4)、水箱中各种生物之间有什么样关系?
(5)、生态系统中能量是如何在其中流动的?
(6)、各种生物所获得的能量是不是可以全部用于它们的生命活动?
3、指导学生观察教材第77页图23—7,分析回答所提的问题:
(1)、能量的来源?
(2)、能量的流动方向是怎样的?(3)、在能量流动过程当中,能量会出现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4)、能量流动的这种变化对于生物体的数量有着怎样的影响?
4、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伴随物质循环的过 作用固定太阳能。
5、流入到植物和动物体内的能量,大部分用于生命活动,其中有一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一部分用于动植物本身的、答案:
2、充分讨论,并回答问题:
(1)、看图回答
(2)、通过捕食植物或其他动物而生存。
中。
3、仔细看图。
(1)、太阳能
(3)、能量在流动过程中,会出现能量逐级减少的变化,因为生物体在生命活动
后端,4、能量光合食物链食物网10%~20%
5、散失 生长发育繁殖后代 10%~20%(少部分)
6、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
知识点三: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1、引导学生观察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图,以此来认识绿色植物的作用,并讨论有
关碳循环的问题:
(1)、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是通过什么生物,以什么方式进入生物体的?(2)、与生产者相比,消费者获得含碳化合物的方式有什么特点?
2、认真分析课本p78图23-9 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完成下列问题:
⑴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物质在 与
之间的过程。⑵ 在碳的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们通过,利用 和水,合成,并释放,从而维持自然
⑶动植物残体可被 分解后放出,重新回到 中去,参与新的碳循环,或者被掩埋在地层中可能形成 或,这类物质经过燃烧也会产生
3、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对物质转化不可缺少的是
4、如果人们不断地向农田施加农药,有毒物质会沿着
答案:
(2)、绿色植物可以直接利用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而消费者只
2、⑴ 生物环境 往返循环 物质循环
⑵生产者(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有机物、氧气、碳氧
⑶分解者、二氧化碳、大气、煤、石油、二氧化碳
3、生产者 分解者
4、食物链 人体内 积累(累积)
八、巩固练习:
课堂练习:
1、不同生物之间由于__________而形成的链条式联系,叫做___________
2、食物网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反映了生物之间因为食
篇三: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案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第一课时教案
孝昌县王店中学 李润洲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2)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2.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与思考”培养观察能力;
3.情感目标
(1)确立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二、重难点
(1)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生态系统的概念是什么?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什么?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为哪两部分?它们各自包括了哪些?
(二)、故事导入
1.讲述:有这么一则故事,大家一定非常熟悉,想不想听?
螳螂捕蝉的故事
2.提问: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在这个例子中,存在怎样的食物关系?
讲述:为了表明“谁被谁吃的关系”我们可以用箭头表示(板书:蝉 → 螳螂 → 那蝉吃什么呢?
(完善板书:树汁→ 蝉 → 螳螂 → 黄雀)
提问:在大自然中,像树、蝉、螳螂、黄雀一样,各种不同的生物之间通
过食物关系产生联系,你还能举出其他例子吗?
(三)、师生一起学习食物链和食物网
1、回顾农田生态系统,组织学生讨论问题:
(1)农田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有什么关系?
(2)这些关系可以用什么来形象地描述?
2、(小结)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形成了吃与被
提问:(1)什么叫食物链?
请同学们将农田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链表示出来,并观察在生
态系统中食物链是否是孤立的?
4、分析农田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它们相互交叉而形成网状结构,引导学生
5、小结:食物链和食物网反映了生物之间因食物关系而形成的复杂关系,(四)、了解食物链破坏所带来的后果
们相互之间的联系到底有多紧密,其中一种生物对链上的其他生物影响有多大
呢?
我们以这条食物链(粮食→老鼠→蛇)为例,老鼠吃的不仅是草籽,还吃
样会带来什么后果呢?
学生分小组讨论这样所带来什么后果
(五)、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你怎样理解“生产者”的生物学涵义,人属于生产者吗?
2、在一个由草→田鼠→猫头鹰组成的食物链中,若消灭了全部的猫头鹰,田鼠的数量会如何变化
a.缓慢上升 b.仍保持相对稳定 c.迅速上升 d.先迅速上升后急
黄雀)剧下降
3、在一个由水稻、蝗虫、青蛙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如果将青蛙
杀光,蝗虫的数量变化可以用下列曲线图来表示的是
这节课学习了食物链和食物网,要求同学们能够熟记它们的概念,能够连接食物链和食物网。
第五篇: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教案
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应用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能量传递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能运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课堂课外的习题训练,通过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物质运动和物质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通过赛达伯格湖能量流动的分析和能量传递率的理解,体验能量、物质乃至生态系统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2.教学难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和逐级递减的原因以及能量流动相关知识的计算。
3.解决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为手段,借助其形象、直观、动态等多种功能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突出重点。再通过经典例题跟进、教师详解、学生分析来强化知识,突破难点。
三、课时安排:本节内容讲授一课时。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组合教学模式,采用自学、讨论与讲述法等。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主要用于图片展示、动画演示、案例展示等。
六、学生活动:
1.自学生态系统的能力流动的部分内容,学生间相互讨论,相互启迪,教师点拨指导。
2.交流总结,相互取长补短,获取新的知识体系。
3.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学生相互提问解答,归纳小结,完成课后练习。
七、教学过程
1.导入:作为生物与环境组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不仅具有一定的结构,而且具有一定的功能。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一是能量流动,二是物质循环,首先学习讨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2.讲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最重要联系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联成一个整体,所以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渠道。学生活动:观看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电视录像片和多媒体课件,使学生身临其境,看完录像后,师生共同讨论。
(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什么地方开始的?能不能从动物开始为什么?
答: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这里指的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因为只有绿色植物才能把太阳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所以,流经生物群落中的能量是从绿色植物开始的。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起点不能从动物开始。通过动植物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学习,我们知道绿色植物的细胞结构有特殊的叶绿体能固定太阳光能,而动物细胞结构没有叶绿体是无法固定太阳光能的,所以只能利用现有的有机物。(2)能量流动的数量及作用:
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它们制造的有机物中。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就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后,就是一切生物生命活动的动力,也是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动力。
(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全过程:(分组讨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的涵义)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起点:地球上所有的生态系统所需的能量都是来自太阳,是从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就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所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光能开始的。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数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光能,就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这些能量在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中进行流动。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途径:通过食物链阐述能量流动的过程,结合播放能量流动的多媒体课件,加深学生的印象。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课件看完后,推荐一个学生归纳其中心内容,其他学生补充,老师点拨指导。
第一、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生产者自身的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即呼吸作用消耗掉了;另一部分能量随着植物遗体和残枝败叶等被分解者分解而释放出来;还有一部分能量被植食性动物摄入体内。
第二,植物被草食动物吃了以后,一部分以粪便等排泄物被动物排出体外,其余大部分被动物所同化。这样能量由植物流入动物即能量从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各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掉;另一部分用于各营养级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消费者的尸体、粪便等与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一样,被分解者分解利用,并通过分解者的呼吸作用将其能量释放到环境中去,最终消失。
3.讲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
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明确提出了“十分之一定律”。从理论上讲,一个人靠吃鱼增长身体1kg,就得吃掉10kg鱼,10kg的鱼则要吃掉100kg的浮游动物,100kg的浮游动物要吃掉1000kg的浮游植物。也就是说,1000kg的浮游植物才能养活10kg的鱼,进而才能使人增长1kg体重。(根据林德曼能量传递的“十分之一定律”,编制成多媒体课件,图、文、音、形并茂,形象逼真,学生一目了然。)
观看后,学生归纳小结如下:
第一、能量流动不是循环的而是单向的:从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食物链各个营养级的顺序是不可逆的,而各个营养级的能量总是以呼吸散失热能。即必须源源不断地输入,又不断地散失。
第二、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传递率为10%~20%,一条食物链的营养级一般不会超过五个营养级,因营养级上升一级,可利用的能量相应要减少80%~90%,能量到了第五个营养级时,可利用的能量往往少到不能维持其生存的程度了。由于生态系统能量流量逐级递减,其传递率为10%~20%,即构成了能量金字塔。所以,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流经生态系统过程中逐级递减,单向不循环,最终在环境中消失。
4.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目的
提问:能不能改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规律?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答:不能,人们虽然不能改变能量流动的客观规律,但可设法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例如,在森林中,最好使能量多储存在木材中;在草原牧场上,则最好使能量多流向到牛、羊等牲畜体内,获得更多的毛、肉、皮、奶等畜产品。
5.课堂小结:
从能量传递过程看,流经生态系统的能量就是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这些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各个营养级传递,可见生产者是消费者和分解者获得能量的源泉,是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从能量传递的数量和效率看,能量流经各营养级是逐级递减的,单向不循环的,传递率为10%-20%,因为大部分能量用于各营养级自身的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另一部分随遗体等被分解者所利用,真正流入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只有10%-20%。所以,一条食物链一般不能超过五个营养级,到第五营养级时,可利用的能量已减少到不能维持其生存的程度了。
学生活动思维训练:
为什么肉类食品的价格比小白菜价格高?(引导学生根据林德曼能量流动的“十分之一定律”来阐述这个问题,如鱼体重增加1kg,所需浮游植物100kg等,结合日常生活实际讲解。)
6.布置作业
八、板书设计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一、概念:能量的输入、传递、散失的过程
二、过程:
输入:总能量为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传递:沿食物链(网)逐级传递
呼吸作用消耗 散失:流入分解者
被下一营养级所同化=摄入量—粪便量
三、特点:
1、单向流动
2、逐级递减:传递效率为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