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农民工子女教育调研报告(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2 01:27: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爱农民工子女教育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爱农民工子女教育调研报告》。

第一篇:关爱农民工子女教育调研报告

前言:近年来,随着外出务工农民数量的不断增多,农村流动、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安阳全市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总数高达27万多名。而作为农业大县同时也是劳务输出大县的滑县,近年来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加,总数已经超过30万人,由此而产生的农村留守儿童约为9.07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农村留守儿童达到74790人,占同龄儿童的40%以上。诸多数量的留守儿童存在,不仅影响了儿童自身的成长,还给社会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二、结果分析

三、农民工子女实际上包括了两个群体,一个是流动儿童,一个是留守儿童。这两个群体之间,从整个变化态势来讲,是动态的,今天的流动儿童可能会成为明天的留守儿童,今天的留守儿童也可能成为明天的流动儿童。

(一)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成因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围绕解决“三农”问题和增加农民收入,加之城市劳动力的缺乏,广大农民纷纷进城务工就业。随之而来的人口迁移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尤其是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日趋突出。

(二)农民工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 1.心理问题突出。

文化背景各异、学习方式不同, 农民工子女心理发展不平衡。一些流动儿童大多来自经济条件比较差、物质和精神生活相对贫乏的农村,且都是从农村的学校直接进入本地,他们和真正的农民并不相同,而是介于城市和农村这两个群体之间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生活,不同的教学进度以及不同的教学方式使得他们的成绩较本地孩子差,使农民工子女极易产生自卑、自控能力不强、意志力薄弱、戒备能力强等不良心理。来自本地孩子的歧视,内心世界对社会差别感受到的强烈不平等,也让农民工子女承受着一定的心理压力。另外,多数农民工子女流动儿童具有较强的家庭归属感,但同时,感到父母对自己的期望过高。多数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对家庭生活的心理认知方面,一般都处于“到过年时候我爸爸妈妈都会回来送我很多我想要的东西”的自我满足感中,一般只会在“快到过年的时候很想爸爸妈妈”,主要原因是平时爷爷奶奶等长辈或亲戚都非常疼爱、照顾他们。

在社会交往的心理认知方面,两种大多数农民工未成年子女都认为自己比较合群,朋友较多,但相互信任的比例相对较低,说明现代诚信危机已经延伸触及到了未成年群体。

在对学校活动的心理认知方面,两种农民工子女普遍认为自己的同学关系较好,但见到老师普遍感到紧张;两种农民工子女都记得“自己所学的东西”,但对画画、口头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评价相对较低,在游戏与体育中“只看不参加”,说明他们普遍具有较强的识记能力,但由于生活环境和经济等原因,他们的兴趣爱好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在自我心理认知方面,多数流动儿童感觉“父母对他很严格”,而留守儿童则感觉很自由,这说明了两种不同的农民工子女受到父母的管束力有天壤之别。

调查发现,对于一些经过种种努力已经进入城市学校就学的农民工子女,当父母把他们送进校门时,也就是问题就接踵而来的时候。“过年妈妈总是不给我买新衣服,同学笑我家穷,我很难受。”一个农民工女孩李琼说。“他们笑我不会玩游戏,不买零食,我真恨他们”,“我普通话不标准,同学们总笑我,我都不敢说话了。”我们在一个孩子的书上发现了这样的两句话。孩子是张白纸,可以画最美的图画,也可以留下道道阴影。是谁在歧视农民工?是谁向孩子示范着这种歧视?!这种歧视正在伤害着无辜的一代人,在影响着这一代人之间本应有的正常交流和纯洁友谊。在不少地方、不少时候,鸿沟替代了交流,隔膜阻挡了友情。农民工子女已深刻感受到城市里孩子与自己的差别和这种差别的难以逾越,成长在边缘状态,将扭曲他们的心理,加深他们的被歧视感和对立感。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不是城里人对他们的恩赐,而是他们的权利,而当孩子们在自卑和怨恨中蹉跎掉求学岁月,这将不仅是他们命运中抹不去的遗憾,甚至是悲剧,也肯定是全民教育的一个失败。

2.安全无法保障。

对于流动儿童来讲,流动人口的工作大多不稳定,工作变动导致了居住场所的不固定,而且流动人口出于经济上的考虑,租住房往往都是在环境较差、出行不便、租金低廉的地方。这样一来,学校和家庭无法建立稳定的联络方式,致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无法有机结合起来,学生脱离家长监护问题非常突出,而且导致学生的出行安全无法保障。

大部分留守儿童都寄居在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家中,其年龄在5至10岁最多。其最需要帮助的问题有,白天很少有人看管、成绩跟不上、上学害怕老师等。

3.教学内容相异。

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还发现了一个特别突出的问题,就是农民工子女的文化基础较差,不同的教学进度、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及不同的学习环境导致流动儿童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都出现了不能适应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没有学习热情,缺乏成就感,情绪不稳定,如忍受性低、孤独感强等;二是缺乏团体归属感,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如反抗倾向、被压迫感等。同时, 农民工子女还普遍存在自信心不足、自我评价偏低、自卑、自闭、压抑等心理特征。这些原因导致流动儿童产生厌学态度。

4.家长思想观念落后。

家庭能否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上的帮助对学生适应性有很重要的影响。调查表明,大多数家长对其子女的教育还是非常关注的,但是由于各种客观原因,家长不能对子女的学习进行有效的辅导。流动人口多半来自经济、文化较为落后的农村,较低的文化程度和生活上巨大的压力让他们没有能力、时间和精力来科学合理的教育孩子。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严重脱节,家里根本没有读书学习的氛围,以致流动儿童在学习心理上也存在一定问题。有很大一部分农民工子女家长,在心态上更缺乏融入城市主流文化的足够准备。农民工子女普遍希望“到自己的学校”去读书,以获得文化上的认同和精神上的平等。

5.社会现状的制约。

在走访调查中发现,上学费用是农民工子女求学路上的最大困难,占53.6%,没有城市户口是农民工子女求学路上的拦路虎,占22.3%,心理压力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占25.1%。

(1)上学费用高——入学的第一道坎

目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将近2000万流动儿童。虽然国家规定,公办中小学要建立和完善保障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和机制,但真正要到公办学校上学,对农民工子女来说,还是一个奢望。农民工的收入不稳定且较低,50%的人月收入在800元以下,维持温饱已属不易,在子女教育费用上往往力不从心。在我们深入的走访调查中,85.6%的人表示在城市中就学有困难,而最大的困难就是“借读费用太高”。调查显示,64.3%的农民工希望自己的孩子获得的最高学历是大学本科及其以上学历,而按目前的经济情况,能供孩子获得大学及其以上学历的农民工仅15%,有45%的人只能供孩子读到小学毕业。现实打破了农民工的梦,更加深了他们的悲哀与失望,接受教育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然而在公办学校的高收费门槛和家长羞涩的钱囊面前,教育成为了奢望。尽管许多城市的主管部门都承诺并着力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但近乎残酷的现实是,很多农民工子弟仍处于无学可上的“漂泊”状态。(2)城市户口——求学路上的又一拦路虎

受城乡户籍制度的影响,有些城市公办中小学仍不愿意接受户口在外地的农民工子女上学。尽管各地都放宽了城市入户的政策,但对于普通农民工来说,这似乎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调查发现,来城市工作的农民工,他们总在不停的变换工作,哪里有需要,他们就流向哪里,而工作的流动性使得农民工子女上学权益很难得到保障。在来省城打工的农民工中辗转3个城市以上的占49.6%,到过2-3个城市的占37.1%,只到过1-2个城市的仅有26.6%。农民工子女没有城市户口,流动太频繁,他们随着父母工作地点的变迁随时搬家,这样,公立学校就会频繁地办理进退学手续,势必影响正常教学,因此不愿接受农民工子女进校。而频繁的转学使得孩子们的学习成绩偏低。调查表明,农民工子女在城里“学习较其他孩子更优秀且品行更为良好的”占17.1%,“成绩相仿,品行更为良好”的占33.3%,“成绩较差但品行更为良好”的占22.2%,“成绩更优秀但品行较差”的占13.1%,“成绩相仿,品行较差”的占6.1%,“成绩较差且品行也较差”的占8.1%。他们与其他孩子站在了不同的起跑线上。

三、建议

贫困让许多农民工子女不得不提前品味人生的艰辛,而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使他们本来就崎岖不平的求学之路愈加艰辛。我们应该让同在蓝天下的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少年儿童一样,共同沐浴阳光雨露,一起茁壮成长。

(1)社会要提高对农民工的认识。农民工有权得到与自己劳动付出相符的经济收入、社会地位。农民工子女与城镇孩子拥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不应有任何外来不公正的限制与束缚。我们要消除对农民工的偏见,不要只承认农民工的劳动,却忽视甚至去破坏他们应有的权益,让农民工及其子女生活在一个平等的国度里。

(2)政府要放宽政策,加大教育资源的配置。

根据农民工分布情况,合理划分教学单位,在每个单位内根据适龄入学儿童的人数,调查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在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的基础上,根据农民工子女的实际情况,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减轻农民工的负担。

(3)关心农民工子女,多与农民工子女沟通。

要认识到,农民工子女其实是很“懂事”的,他们有良好的自强自立意识,但同时也有孤僻、自卑的性格倾向和与社会对立的不良情绪,必须对他们进行健康、积极、向上的教育。“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这是温家宝总理曾经在学校黑板上写下的一句话。我们相信,城市流动花朵的绽放,也会使春意格外盎然。

四、小结和展望

农民工子女,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需要社会各界的进一步关注和关心,就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户口等与他们息息相关的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工作仍旧面临严峻的考验和挑战,这是中国特殊国情所致,需要长期应对。但是,社会各界智囊出谋划策、政府出台给予支持和帮助,加大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工作经费,共青团加大宣传力度并投入行动,农民工子女所面临的问题可以有所缓解。

第二篇:关爱农民工子女教育调研报告

安阳师范学院 计算机学院 软件学院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关爱农民工子女教育

调 研 报 告

二○一○年七月

前言:近年来,随着外出务工农民数量的不断增多,农村流动、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安阳全市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总数高达27万多名。而作为农业大县同时也是劳务输出大县的滑县,近年来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加,总数已经超过30万人,由此而产生的农村留守儿童约为9.07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农村留守儿童达到74790人,占同龄儿童的40%以上。诸多数量的留守儿童存在,不仅影响了儿童自身的成长,还给社会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针对本次安阳师范学院大学生“关爱农民工子女”暑期调研,我们选择了安阳市滑县。

一、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滑县周边地区农民工子女的问卷和统计资料进行了分析。

二、结果分析(具体调查结果见附页)

农民工子女实际上包括了两个群体,一个是流动儿童,一个是留守儿童。这两个群体之间,从整个变化态势来讲,是动态的,今天的流动儿童可能会成为明天的留守儿童,今天的留守儿童也可能成为明天的流动儿童。

(一)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成因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围绕解决“三农”问题和增加农民收入,加之城市劳动力的缺乏,广大农民纷纷进城务工就业。随之而来的人口迁移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尤其是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日趋突出。

(二)农民工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 1.心理问题突出。

文化背景各异、学习方式不同, 农民工子女心理发展不平衡。一些流动儿童大多来自经济条件比较差、物质和精神生活相对贫乏的农村,且都是从农村的学校直接进入本地,他们和真正的农民并不相同,而是介于城市和农村这两个群体之间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生活,不同的教学进度以及不同的教学方式使得他们的成绩较本地孩子差,使农民工子女极易产生自卑、自控能力不强、意志力薄弱、戒备能力强等不良心理。来自本地孩子的歧视,内心世界对社会差别感受到的强烈不平等,也让农民工子女承受着一定的心理压力。另外,多数农民工子女流动儿童具有较强的家庭归属感,但同时,感到父母对自己的期望过高。多数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对家庭生活的心理认知方面,一般都处于“到过年时候我爸爸妈妈都会回来送我很多我想要的东西”的自我满足感中,一般只会在“快到过年的时候很想爸爸妈妈”,主要原因是平时爷爷奶奶等长辈或亲戚都非常疼爱、照顾他们。

在社会交往的心理认知方面,两种大多数农民工未成年子女都认为自己比较合群,朋友较多,但相互信任的比例相对较低,说明现代诚信危机已经延伸触及到了未成年群体。

在对学校活动的心理认知方面,两种农民工子女普遍认为自己的同学关系较好,但见到老师普遍感到紧张;两种农民工子女都记得“自己所学的东西”,但对画画、口头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评价相对较低,在游戏与体育中“只看不参加”,说明他们普遍具有较强的识记能力,但由于生活环境和经济等原因,他们的兴趣爱好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

在自我心理认知方面,多数流动儿童感觉“父母对他很严格”,而留守儿童则感觉很自由,这说明了两种不同的农民工子女受到父母的管束力有天壤之别。

调查发现,对于一些经过种种努力已经进入城市学校就学的农民工子女,当父母把他们送进校门时,也就是问题就接踵而来的时候。“过年妈妈总是不给我买新衣服,同学笑我家穷,我很难受。”一个农民工女孩李琼说。“他们笑我不会玩游戏,不买零食,我真恨他们”,“我普通话不标准,同学们总笑我,我都不敢说话了。”我们在一个孩子的书上发现了这样的两句话。孩子是张白纸,可以画最美的图画,也可以留下道道阴影。是谁在歧视农民工?是谁向孩子示范着这种歧视?!这种歧视正在伤害着无辜的一代人,在影响着这一代人之间本应有的正常交流和纯洁友谊。在不少地方、不少时候,鸿沟替代了交流,隔膜阻挡了友情。农民工子女已深刻感受到城市里孩子与自己的差别和这种差别的难以逾越,成长在边缘状态,将扭曲他们的心理,加深他们的被歧视感和对立感。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不是城里人对他们的恩赐,而是他们的权利,而当孩子们在自卑和怨恨中蹉跎掉求学岁月,这将不仅是他们命运中抹不去的遗憾,甚至是悲剧,也肯定是全民教育的一个失败。

2.安全无法保障。

对于流动儿童来讲,流动人口的工作大多不稳定,工作变动导致了居住场所的不固定,而且流动人口出于经济上的考虑,租住房往往都是在环境较差、出行不便、租金低廉的地方。这样一来,学校和家庭无法建立稳定的联络方式,致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无法有机结合起来,学生脱离家长监护问题非常突出,而且导致学生的出行安全无法保障。

大部分留守儿童都寄居在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家中,其年龄在5至10岁最多。其最需要帮助的问题有,白天很少有人看管、成绩跟不上、上学害怕老师等。

3.教学内容相异。

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还发现了一个特别突出的问题,就是农民工子女的文化基础较差,不同的教学进度、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及不同的学习环境导致流动儿童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都出现了不能适应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没有学习热情,缺乏成就感,情绪不稳定,如忍受性低、孤独感强等;二是缺乏团体归属感,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如反抗倾向、被压迫感等。同时, 农民工子女还普遍存在自信心不足、自我评价偏低、自卑、自闭、压抑等心理特征。这些原因导致流动儿童产生厌学态度。

4.家长思想观念落后。

家庭能否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上的帮助对学生适应性有很重要的影响。调查表明,大多数家长对其子女的教育还是非常关注的,但是由于各种客观原因,家长不能对子女的学习进行有效的辅导。流动人口多半来自经济、文化较为落后的农村,较低的文化程度和生活上巨大的压力让他们没有能力、时间和精力来科学合理的教育孩子。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严重脱节,家里根本没有读书学习的氛围,以致流动儿童在学习心理上也存在一定问题。

有很大一部分农民工子女家长,在心态上更缺乏融入城市主流文化的足够准备。农民工子女普遍希望“到自己的学校”去读书,以获得文化上的认同和精神上的平等。

5.社会现状的制约。

在走访调查中发现,上学费用是农民工子女求学路上的最大困难,占53.6%,没有城市户口是农民工子女求学路上的拦路虎,占22.3%,心理压力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占25.1%。

(1)上学费用高——入学的第一道坎

目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将近2000万流动儿童。虽然国家规定,公办中小学要建立和完善保障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和机制,但真正要到公办学校上学,对农民工子女来说,还是一个奢望。农民工的收入不稳定且较低,50%的人月收入在800元以下,维持温饱已属不易,在子女教育费用上往往力不从心。在我们深入的走访调查中,85.6%的人表示在城市中就学有困难,而最大的困难就是“借读费用太高”。调查显示,64.3%的农民工希望自己的孩子获得的最高学历是大学本科及其以上学历,而按目前的经济情况,能供孩子获得大学及其以上学历的农民工仅15%,有45%的人只能供孩子读到小学毕业。现实打破了农民工的梦,更加深了他们的悲哀与失望,接受教育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然而在公办学校的高收费门槛和家长羞涩的钱囊面前,教育成为了奢望。尽管许多城市的主管部门都承诺并着力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但近乎残酷的现实是,很多农民工子弟仍处于无学可上的“漂泊”状态。

(2)城市户口——求学路上的又一拦路虎

受城乡户籍制度的影响,有些城市公办中小学仍不愿意接受户口在外地的农民工子女上学。尽管各地都放宽了城市入户的政策,但对于普通农民工来说,这似乎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调查发现,来城市工作的农民工,他们总在不停的变换工作,哪里有需要,他们就流向哪里,而工作的流动性使得农民工子女上学权益很难得到保障。在来省城打工的农民工中辗转3个城市以上的占49.6%,到过2-3个城市的占37.1%,只到过1-2个城市的仅有26.6%。农民工子女没有城市户口,流动太频繁,他们随着父母工作地点的变迁随时搬家,这样,公立学校就会频繁地办理进退学手续,势必影响正常教学,因此不愿接受农民工子女进校。而频繁的转学使得孩子们的学习成绩偏低。调查表明,农民工子女在城里“学习较其他孩子更优秀且品行更为良好的”占17.1%,“成绩相仿,品行更为良好”的占33.3%,“成绩较差但品行更为良好”的占22.2%,“成绩更优秀但品行较差”的占13.1%,“成绩相仿,品行较差”的占6.1%,“成绩较差且品行也较差”的占8.1%。他们与其他孩子站在了不同的起跑线上。

三、建议

贫困让许多农民工子女不得不提前品味人生的艰辛,而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使他们本来就崎岖不平的求学之路愈加艰辛。我们应该让同在蓝天下的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少年儿童一样,共同沐浴阳光雨露,一起茁壮成长。

(1)社会要提高对农民工的认识。

农民工有权得到与自己劳动付出相符的经济收入、社会地位。农民工子女与城镇孩子拥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不应有任何外来不公正的限制与束缚。我们要消除对农民工的偏见,不要只承认农民工的劳动,却忽视甚至去破坏他们应有的权益,让农民工及其子女生活在一个平等的国度里。

(2)政府要放宽政策,加大教育资源的配置。

根据农民工分布情况,合理划分教学单位,在每个单位内根据适龄入学儿童的人数,调查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在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的基础上,根据农民工子女的实际情况,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减轻农民工的负担。

(3)关心农民工子女,多与农民工子女沟通。

要认识到,农民工子女其实是很“懂事”的,他们有良好的自强自立意识,但同时也有孤僻、自卑的性格倾向和与社会对立的不良情绪,必须对他们进行健康、积极、向上的教育。“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这是温家宝总理曾经在学校黑板上写下的一句话。我们相信,城市流动花朵的绽放,也会使春意格外盎然。

四、小结和展望

农民工子女,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需要社会各界的进一步关注和关心,就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户口等与他们息息相关的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工作仍旧面临严峻的考验和挑战,这是中国特殊国情所致,需要长期应对。但是,社会各界智囊出谋划策、政府出台给予支持和帮助,加大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工作经费,共青团加大宣传力度并投入行动,农民工子女所面临的问题可以有所缓解。可喜的是,就在我们进行问卷调查的前不久,安阳市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关爱工程现场会在滑县隆重召开,安阳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长崔振亭,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崔春林,市妇联主席李志弘等市县妇女儿童工作负责人及各县区代表共计120余人参加。体现了各级组织,对于农民工子女的高度重视,在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五、附:部分调查结果统计(按百分比计算)

1、您是否接触过农民工子女?()

A、有 B、没有(跳过1a)

100806040200AB

1a、您接触的农民工子女在怎样的年龄层次?()(可多选)A、小学以下 B、小学 C、初中 D、高中 E、大学及以下 403020100ABCDE2、当提及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时,您的第一印象是()A、比起同龄人,由于经济、父母工作等关系,受到的教育较差 B、和同龄人没有区别

C、由于受到社会重视,比同龄人受到更好的教育 D、不知道

50403020100ABCD3、您认为农民工子女和其他孩子相比,大部分()

A、成绩更优秀且品行更为良好 B、成绩相仿,品行更为良好 C、成绩较差但品行更为良好 D、成绩更优秀但品行较差 E、成绩相仿,品行较差 F、成绩较差且品行也较差 G、说不清 35302520151050ABCDEFG4、您认为这些农民工子女的情况与家庭教育()

A、非常有关 B、有关 C、一般 D、无关 E、完全无关

50403020100ABCDE5、您认为农民工子女接受到的家庭教育与其他孩子相比()A、更多 B、一样 C、较少

50403020100ABC6、您所知和认为的农民工教育子女的方法有()(可多选)A、批评式 B、打骂式 C、惩罚式 D、鼓励式 E、谈心式 F、引导式 G、其他

302520151050ABCDEFG

7、您怎样看待农民工教育子女的方法?()A、都合理 B、有些合理,有些不合理 C、都不合理

6050403020100ABC8、您认为合理与不合理的比例是()A、合理的多 B、均等 C、不合理的多

50403020100ABC9、您认为农民工合理的家庭教育方法源于()A、理解孩子,善于沟通 B、子女至上的思想 C、有正确的教育方式 D、其他 6050403020100ABCD10、您认为农民工不合理的家庭教育方法源于()A、工作繁忙,没有时间 B、学历底下

C、与孩子有代沟,无法正确交流 D、心情烦躁 E、其他

50403020100ABCDE

11、农民工子女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有的品学兼优,有的成绩行为都较差,您认为主要的原因是()(可多选)

A、其本身 B、家庭教育 C、学校教育 D、社会关注 E、其他

50403020100ABCDE

12、您是从何种渠道获得对于农民工子女教育情况的看法?()A、身边的例子 B、媒体上看到 C、在与他人交流中得知 D、其他

50403020100ABCD

作者: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关爱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调研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队

第三篇: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调研报告

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调研报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批农民纷纷进城务工就业,而那些随父母进城务工的孩子以及那些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日益引起了广泛的重视。由于受到家庭、社会以及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甚至入学很困难,所受教育水平很低。本文就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状况展开了调研,正确分析了农民工子女在受教育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以及解决的措施。

关键字: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随迁子女,教育状况,调研。

随着农民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农村留守儿童人数随之增加。他们不仅是缺少父母看管的孩子,也是这个时代的孤儿。由于长期被托养或寄养,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很容易导致心理缺陷,又由于老人的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使孩子们缺少正确的引导。还有那些随父母进城的孩子,可能由于受到不一样的待遇而引发的种种问题,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都有不利的影响等等。这些都真正的关乎着祖国的未来,孩子是未来、是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是社会进步的前提,他们需要我们更多的关注和照顾。

一、调研方法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家庭教育现状,以及带来的影响,我在村里展开了全面的调查。调研方法主要有问卷调查、访谈以及电话调查,对于那些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采取了问卷调查以及访谈的调研方法,而对那些随父母迁到城里的子女采取了电话跟踪调查。内容主要是了解孩子监护人的基本情况和他们教育孩子的观念以及方法,更重要的是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

二、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采取问卷调查以及访谈的方式,从问卷调查的结果以及和留守儿童监护人的谈话里,我了解到了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以及分析了发生这种状况的原因,并提出相对的解决措施。

1、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

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家务劳动甚至一些农活都落到了留守儿童的身上,不能保证他们的学习时间,导致他们的学习成绩因此而直线下降。再加上临时监护人对孩子们的学习督促不够,甚至方法不当,容易使孩子产生厌学、弃学现象。另

外,由于目前农村教育资源不足、教育质量偏低,致使很多留守儿童都没能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导致孩子的受教育程度偏低。

2、存在这种教育状况的原因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及城乡二元分割的教育制度是产生以上问题的根本原因,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和第三产业的飞速发展,农村剩余的劳动力大量向城市涌进,然而这些进城务工的农民虽然在城市工作、居住和生活,但是他们受到的待遇却与城市居民完全不同,城里的高消费让他们无法支付自己孩子在城里读书的费用,以至于要把自己的孩子留在农村给老人或亲友看管。此外,乡村的学校由于教学资源不足、教学观念传统,常忽视引导孩子主动认知外部世界,而课本里的知识永远满足不了孩子的好奇心,致使他们没有兴趣主动学习新知识和也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才会产生以上的教育状况。

3、解决的措施

(1)家庭方面: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落差,进城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然而赚钱养家固然重要,但父母也应主动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多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多关注他们的兴趣、满足他们的需求以及帮助他们解决困惑,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坏境。更重要的是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培养孩子科学的生活习惯、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另外,父母不应只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更要注重孩子素质的培养。对于那些单亲家庭的孩子以及失去双亲的孤儿,可以开办监护人培训班来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2)学校方面:学校应当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怀和呵护,可以建立健全的留守儿童档案,用来增强老师与留守儿童的交流,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关爱,便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还可以在学校开通亲情热线电话,为留守儿童提供可以与父母定时交流的方便。此外,还要开展各种有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让他们从内心里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重视,唤起他们的信心,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热情。

(3)政府方面:政府应制定并及时实行一些政策,如禁止未成年人到网吧、游戏厅等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地方,因为留守儿童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而且那些地方对自制力较差的儿童有很大的吸引力,容易使他们误入歧途。此外,政府应尽可能的为当地的农民提供一些工作岗位,尽量减少因为父母进城务工而导

致对孩子的长远影响。

三、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对于那些随父母进城读书的孩子,我从村委那里了解了一下他们的家庭状况,他们一般都是相对于其它的家庭富有一些的人家,能够支付得起孩子在城里读书的费用,或者就是找不到人托付而必须把孩子带在身边的人。我通过用电话联系了一些监护人,了解到了他们在城里的生活状况以及其随迁子女的读书状况。

1、教育状况

农村与城市的教学差距,让这些从农村来的孩子无法适应城市的教学,以至于使他们产生一种自卑的心理,感觉自己被城里的孩子看不起,他们的内心是无比脆弱和敏感的,而这种无法适从使他们无法安心去学习,尽管他们知道父母拼了命也要给他们最好的教育,但这种双重压力只会使他们更加喘不过气,学到的东西还不如在农村学到的多。

2、存在这种教育状况的原因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必将带来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而这些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进城务工的农民大多工作不稳定,流动性大,没有固定的场所居住,这就造成了孩子上学的不方便,加上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远远不如本地或城里孩子那么优越,孩子就容易产生被歧视的心理。再加上进城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关注很少,使他们缺乏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而在这个最佳的教育时期,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3、解决的措施

(1)定时举行家长座谈会,提高农村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监护人的素质。学校必须要从家长的实际出发,向家长宣传教育的重要性,并指导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以及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并强调为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坏境所需要配合学校的一些具体做法。引导家长督促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经常犯的错误进行耐心细致的讲解,还要帮助孩子买一些课外书籍,订阅一些

健康有益的报刊杂志,培养孩子对读书的兴趣,借以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和丰富他们的人生阅历。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2)教师在对待每一个学生的态度和期望上都应该是一视同仁,而不是厚此薄彼。所以学校应当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定时举行一些有意义的专题交流会,让老师和学生一起参加,如有关教育、心理方面的专题交流会,加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特别是那些内心封闭的学生,应及时引导他们走向正途,以免误入歧途。如果学校能给予这些进城务工农民的子女更多关注,为他们洒下更多的爱,相信能让那些随迁子女不管是在生活还是学习上都有很大的鼓励。学校有义务帮助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克服他们的自卑心理,和帮助他们重拾自信、自强、自立,让他们能和城里的那些孩子一样安心的学习。

四、结束语

经过此次调查,我发现有很多家长尽管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生活的所迫让他们没有那份心思去正确的指引孩子培养那种努力上进的心。而那些孩子本该是处在被父母疼爱关怀的童年时代,他们却不得不独自留在家中,成了留守儿童,独自忍受着孤独寂寞与苦难生活,还有那些随父母到城里读书的孩子,却不得不忍受同龄人的歧视。因此,我们在努力改善农民工子女入学环境的同时,必须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政府在引导广大农民工增加收入的同时,必须要出台一些政策来培养他们的教育意识,必须要让他们清楚的知道,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孩子接受的教育好坏关乎着社会的进步。

第四篇:农民工子女教育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随着我国粮食产量的提高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入到大城市,农民工问题应运而生,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成为了当今社会急待解决的问题。

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

一方面,农民工子女入学困难。农民工子女入学必须要有“四证”,才能够到暂住地附近的公办学校就读,并且要缴纳高昂的借读费或者赞助费,这对于收入低微的农民工来说无疑是个难题。

另一方面,教育的管理与服务滞后,教育质量不高。由于各种原因,大部分农民工子女只能就读于农民工子弟学校。而这些学校往往师资水平不高,教学环境差,甚至还存在一些非法运营的学校,得不到国家和社会的认可。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原因

一是长期形成和执行的“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义务教育体制,致使地方政府职责不明确。

二是现行户籍制度与人口流动需求不相适应,导致了农民工子女就地接受教育要付出高昂的借读费和赞助费。

三是公办学校存在困难。首先,教育规划是按照地区人口数量来设置的。农民工子女大量导入,与原地居民的子女入学产生矛盾,使得城市公办学校压力越来越大。其次,农民工流动性大,居无定所,其子女为了就近入学只好跟着转学,这部分学生数量大,转学频率高,也给学校学籍管理部门增加了难度和工作量。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解决办法

1.改革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和改革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变“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为“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破除城乡分割,保证教育投入,维护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和谐健康发展。

2.探索建立“就地入学”的管理服务体制。各地政府要把农民工子女教育作为全面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抓,确实加强领导,强化政府行为,合理整合资源,竭力增加投入,降低成本,全面提供援助,为农民工子女创造平等,宽松、优越的教育环境。

3.大力扶持兴办农民工子女学校。各级政府要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积极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兴办农民工子女学校。教育部门要建立公正合理的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给予农民工子女学校合法身份,大力支持其发展,增加农民工子女就学机会,减轻公办学校的压力。

第五篇:关于关爱农民工子女调研报告

关爱农民工子女调研报告

摘要:农民工子女,是农民工家庭的重要成员,也是临沧市青少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民工的未来和寄托,也是临沧市下一代的未来和希望。因此,做好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工作,是建设山清水秀景美民富新临沧的工作前提之一。共青团临沧市各级团组织,积极响应市政府、市委的号召,在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工作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人力、时间、智慧等支撑。在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宣传方面,临沧市各级团组织积极活跃,表现突出,成绩斐然,但由于经费等客观因素,就进一步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具体行动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但是,从这次调研中我们也切实认识到了团中央、团省委对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的高度重视,这给临沧市各级团组织进一步做好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工作给予了更大的信心。

关键词:农民工子女 临沧市 共青团 临翔区

前 言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临沧市农村人口到市内市外进城务工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农民工子女是农民工家庭未来的希望和寄托,因为农民工问题已经成为我国重大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农民工子女这个特殊的群体理应更受人关注。临沧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与缅甸接壤,距离省城昆明较远,全市地势高峻,交通不便,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临沧的发展。临沧市2009年国民生产总值为177.1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16.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6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719元,在全省处于中下水平。临沧市总人口约为238万,其中,农村人口约为190万,约占全市总人口的79.8%(2009年)。临翔区是临沧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区辖7乡1镇2个街道办事处,93个村民委员会,9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总人口约为28万人,其中,农村人口约为18.8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67.2%。临翔区,聚集了大量来自全市八县(区)的农民工在此打工(包括来自临翔区里相对落后的乡村农民)。因此,针对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子女的调研,我们选择临沧市农民工聚居最为集中的临翔区的塘平社区,而针对留在农村的农民工子女的调研,我们选择临翔区中

发展相对落后的圈内乡昔木村。为求简便,以下我们以“进”农民工子女、“留”农民工子女作为两种不同的农民工子女的简称。

一、调研内容

1、两种农民工子女的分布、年龄段、最需要帮助的方面。

2、两种农民工子女对家庭生活、社会交往、自我心理等认知方面。

3、社会各界对两种农民工子女的了解度、关注度。

4、团组织在关爱农民工子女方面已开展的工作情况。

二、调研开展情况

1、调研时限:调研于3月10日至3月13日进行。

2、调研范围:临翔区塘平社区;临翔区圈内乡昔木村。

3、调研组织:成立了由临沧团市委青年工作部部长为组长的调研领导小组,并在临翔团区委下设办公室组成专题调研工作小组。认真研究调研内容,制定调研方案,安排调研活动日程并开展具体工作。

4、调研方式:采取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个别探讨交流等方式展开调研工作。

5、调研数据: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并可参考的为292份;开展座谈会3场,座谈会参加人员包括:临沧团市委青年工作部、临翔团区委、塘平社区办公室相关领导和干事,青年志愿者代表6名,农民工子女6人、家长11人,前进小学教师3名、学生25名,临翔区一中教师4名、学生25名,临沧日报社记者1名,临沧市“12355”青少年维权服务热线心理咨询专家1名等,累计共95人。

6、座谈情况:围绕农民工子女家庭经济基本情况、受教育情况、医疗保障等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和农民工自身生活、工作等各方面的需求进行了详细的了解。与会代表畅所欲言,充分结合自身实际及身边所见所闻,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大家表示:国家非常关注农民工生活,出台政策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险,切实保障了农民工的福利待遇,提高了农民工及其子女的生活水平。但随着进城打工者的日益庞大,大部分农民工子女成为了留守儿童,希望政府能更加重视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加大教育资源分配,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三、调研取得的共识及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1、大部分“进”农民工子女家庭住所都为租房,比较简便,所租房子靠近学校的居多;其年龄段在11至15岁最多;其最需要帮助的是教育问题,有成绩跟不上、在班集体活动中很难克服害羞、害怕老师等问题。大部分“留”农民工子女都寄居在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家中;其年龄在5至10岁最多;其最需要帮助的问题有,白天很少有人看管、成绩跟不上、上学害怕老师等。

2、对家庭生活的心理认知方面,多数“进”农民工子女具有较强的家庭归属感,但同时,感到父母对自己的期望过高;而多数“留”农民工子女对家庭生活的心理认知方面,一般都处于“到过年时候我爸爸妈妈都会回来送我很多我想要的东西”的自我满足感中,一般只会在“快到过年的时候很想爸爸妈妈”,主要原因是平时爷爷奶奶等长辈或亲戚都非常疼爱、照顾他们。在社会交往的心理认知方面,两种大多数农民工未成年子女都认为自己比较合群,朋友较多,但相互信任的比例相对较低,说明现代诚信危机已经延伸到了未成年群体。在对学校活动的心理认知方面,两种农民工子女普遍认为自己的同学关系较好,但见到老师普遍感到紧张;两种农民工子女都记得“自己所学的东西”,但对画画、口头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评价相对较低,在游戏与体育中“只看不参加”,说明他们普遍具有较强的识记能力,但由于生活环境和经济等原因,他们的兴趣爱好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在自我心理认知方面,多数“进”农民工子女感觉“父母对他很严格”,而“留”农民工子女则感觉很自由,这说明了两种不同的农民工子女受到父母的管束力有天壤之别。

3、从问卷调查中我们得出,社会上大部分人对农民工子女的生存状况只是停留在“了解一点”程度,多数人对“进”农民工子女的印象是“跟随打工的父母来城里求学”,绝大部分人对“留”农民工子女的定义是“留宿儿童”。几乎所有人都表示很有必要关注农民工子女的经济困难、户口跨地、教育等问题,多数人认为可以通过增加农民工工资、政府出台让部分学生融入当地普通学校等途径加以解决现在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存在的问题,大部分人城里居民都表示愿意学校招收大量农民工子女和他们的孩子在一起读书,原因是一方面可以让农民工子女有更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另一方面是城里孩子可以在农民工子女身上学到老实、淳朴、勤俭等有点,互相影响相互学习。绝大多数人都表示,农民工为城市

建设出一份力,对于社会农民工的生活困境社会监管救助不到位总的说来还是挺同情的。

4、近几年来,临翔区团委在在关爱农民工子女方面的宣传工作表现突出,成绩优秀,在全区大范围惠及到农民工子女展开的具体工作有:

①加大香港“苗圃行动”助学金申请的宣传力度,督促学校受理助学金申请时对其中的农民工子女给予特殊审理和照顾;

②团区委采用由团委向辖区所在学校分配名额,再由学校老师核实的方式向学校所在读的农民工子女发放“爱心棉被”,据不完全统计自2005年至今临翔区团委向辖区农民工子女学生累计共发放“爱心棉被”4200套;

③在每年的青少年服务月活动中,开展到区福利院看望福利院儿童,向农民工子女赠送书本文具,为农民工家庭文艺义演等活动,就临沧市2010年青少年服务月活动中,临翔区向各级团组织下拨的资金共达3万元;

④在近期的抗旱救灾中,临翔区团委组织青年志愿者共350人次深入到辖区的农民工家庭进行帮扶,开展了为泡核桃苗浇水、疏通水渠、甘蔗抢收等活动,共投入资金10700元。

四、临沧市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青年志愿者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农民工子女是青少年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因此,做好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工作是共青团组织的重点任务,解决农民工子女所面临的问题也是各级共青团组织刻不容缓的工作。

1、农民工子女作为农民工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子女的问题,其实质还是农民工的问题,所以在整体上当地政府应该狠抓关爱农民工的举措,解决了农民工的问题,农民工子女的问题也就游刃有余。劳务繁重、报酬少、文化程度偏低、家中没有书籍摆设,是农民工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农民工子女健康成长、接受良好教育。因此,当地政府可以考虑以下措施帮助农民工从而进一步帮助农民工子女:

(1)提高农民工的薪水,一定保证农民工的工资不被拖欠不被骗走,从而保证农民工子女的成长有稳定的物质保障,保障子女有更多的资金可以投入到买资料、买文具等读书受教中;

(2)减少农民工的务工时间,让其多抽出时间陪伴他们的子女,使“进”农民工子女可以得到父母更多的照顾和管理,使“留”农民工子女能经常接到在城里打工的父母的电话关爱;

(3)为即将在城市落户的大量农民工子女提供最基本的免费或廉价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如图书馆等文化卫生教育设施。从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农民工的家庭没有书籍摆设,农民工子女在家中无法得到书香的氛围和环境,政府应该考虑把农民工子女引到免费或廉价图书馆、青少年宫等文化卫生教育场所,给农民工子女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2、由政府出台和号召,共青团组织在加大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宣传工作的同时,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分别对“进”、“留”农民工子女加大关爱力度,具体建议如下:

(1)对于“进” 农民工子:

①至少一次以上定月不定日组织青年志愿者深入“进” 农民工子女聚居区开展书本赠礼、文艺汇演等活动;

②成立青年志愿者与“进” 农民工子女“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挂钩帮扶政策,主要帮助“进” 农民工子女辅导学习、有烦恼时进行心理疏导、遇到突发事件可及时援助等;

③共青团组织的活动中,如“三·五”学雷锋、“五·四”青年节、服务青少年活动月等活动中,纳入一定数量的“进”农民工子女作为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之一接受学习和教育,同时让他们在做事中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和共青团组织对他们的重视。

(2)对于“留” 农民工子:

①考虑到农村交通不便、路远等因素,至少一次以上定季不定日组织青年志愿者深入农村看望“留” 农民工子女,开展书本赠礼、文艺汇演、帮助其所在寄养家庭打理农务等活动;

②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成立青年志愿者与“留” 农民工子女“一人对一村”或“多人对一村”的挂钩帮扶政策,深入农村尤其留宿儿童家中对他们开展陪玩、陪读等活动;

③为进一步拓展“留” 农民工子的视野,从而激励“留” 农民工子勤奋学习,不定期尤其在国家重大节庆市里举行活动时,组织留宿儿童到城市进行参观教育活动。

(3)对于共青团组织及青年志愿者积极开展关爱农民工工作的鼓励措施: ①基层各级团组织资金有限,当地政府等有关部门提供专项经费保障; ②政府出台号召,加大农民工子女关注力度,把关爱农民工子女列入各级团组织和领导的绩效考核之一;

③由团省委和当地政府联合牵头,对于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做得很成功的团组织和领导给予授牌表彰和资金奖励,对于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做得很突出的青年志愿者团队和个人给予证书表彰和资金奖励,这些鼓励措施作为团组织评优、团领导升迁、青年志愿者参加各种考评考试的重要依据。

五、小结和展望

农民工子女,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需要社会各界的进一步关注和关心,就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户口等与他们息息相关的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工作仍旧面临严峻的考验和挑战,这是中国特殊国情所致,需要长期应对。但是,社会各界智囊出谋划策、政府出台给予支持和帮助,加大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工作经费,共青团加大宣传力度并投入行动,农民工子女所面临的问题可以有所缓解。可喜的是,共青团临沧市各级组织,积极响应当地政府等有关部门的号召,在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工作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关爱农民工子女调研报告

体育教育系

09届 11班

09011107 赫双双

下载关爱农民工子女教育调研报告(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爱农民工子女教育调研报告(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调研(共五则)

    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调研 摘要:春节期间,趁大量的农民工携带子女回家过年之际,家住农村的我也趁此机会进行了调研。此次调研包括家庭总人口、总收入、对子女教育的投入以及子女......

    乐安县关于如何加强新生代农民工子女教育和管理的调研报告

    乐安县关于如何加强新生代农民工子女教育和管理的调研报告[摘要]2010年中央1号文件中首次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工"的说法,文件中也首次提出要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与此相......

    农民工子女教育总结

    一、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分析关于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早在2003年9月,国务院就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规定流入地政府应采取措施,......

    农民工子女教育之我见(汇编)

    农民工子女教育之我见 解决农民工流动子女教育问题的建议及措施 (一)正确认识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 农民工子女有良好的自强自立意识,但也有孤僻、自卑的性格倾向和与社会对......

    江西省关爱农民工子女调研报告

    江西省关爱农民工子女调研报告 为迅速贯彻落实2010年全团青年志愿者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调研、掌握和分析各地农民工子女现状,总结共青团特别是青年志愿者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

    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调研1(共五篇)

    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调研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13亿人口当中就包含了8亿农民,而这么多农民的子女的教育问题也就渐渐成为了一个焦点话题。每年过年,浩浩荡荡......

    社会实践心得体会“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调研活动”

    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今年暑假,我十分有幸跟随我们建工学院纪检部的社会实践服务队开展了“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调研活动”,并且深有体会。 农村的教育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

    河北省部分地区农民工子女教育情况

    河北省部分地区农民工子女教育情况 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农民工子女你的性别(A男、B女) 现在上学情况(A休学B上学) 你的受教育水平(A小学以下B小学C初中D高中E大学及以上) 上学费用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