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警惕地方财政危机引爆多重风险
【警惕地方财政危机引爆多重风险】
在中国的债务分类中,如果按照债务规模和风险大小排序,分别是企业债务、政府债务、个人债务。其中,政府债务被认为是没有短期迫切风险,但债务规模仍在不断增大。
根据国家审计署公布的截至2013年6月底的政府债务,全国各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206988.65亿元,负有担保责任的29256.49亿元,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66504.56亿元。其中,中央政府上述三项债务分别为98129.48亿元、2600.72亿元和23110.84亿元;地方政府上述三项债务分别为108859.17亿元、26655.77亿元和43393.72亿元。其中,省、市、县、乡镇各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分别为17780.84亿元、48434.61亿元、39573.60亿元和3070.12亿元。
此后,虽然中央开始大力压缩政府债务,但实际债务仍在继续增长。据财政部数据,截至2015年末,纳入预算管理的中央政府债务10.6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16万亿元,两项合计,全国政府债务26.66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9.4%。加上地方政府或有债务(即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和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按照2013年6月审计署匡算的平均代偿率20%估算,2015年全国政府债务的负债率上升到41.5%左右。
乐观地来看,上述债务水平低于欧盟60%的预警线,也低于当前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债务水平——如日本超过200%、美国超过120%、法国120%左右、德国80%左右、巴西100%左右。从债务率来看,总体上,我国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政府债务仍有一定的举债空间。
对于政府来说,债务规模和举债空间只是政府运作的一个方面,反映了政府对债务的承受能力。政府运行还有切切实实的另一个方面——需要不断满足规模庞大的财政支出。就像一辆汽车要开动,就必须不断加油一样。而在当前经济下行的压力下,恰恰是在加油的环节出了问题——政府财政增收越来越困难,不仅仅是财政增收放缓,财政减收的阴影正在不断扩散。对地方政府来说,财政减收往往来自三大原因:产业不景气导致的税收收入减少,房地产业不景气造成的土地出让金减少,以及反腐廉政带来的各种非税收入减少。
从官方数据来看,国内政府财政收支的增速缺口在拉大。2016年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85514亿元,同比增长7.1%;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7164亿元,同比增长3.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8350亿元,同比增长10.1%。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9165亿元,同比增长15.1%。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12970亿元,同比增长7.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6195亿元,同比增长16.6%。从政府财政收支数据,可以看到两个“剪刀差”在加大,一是全国总体财政收入与支出增速差距在加大,二是中央与地方支出增速差距在加大。
实际情况比统计数据更加糟糕。据安邦智库(ANBOUND)在多个地方调研所了解,地方实际财政状况普遍恶化,在产业发展放缓以及房地产市场低迷的双重打击下,许多经济还不错的城市在2015年的财政收入就已出现了负增长,为了让数据好看,大多会在统计口径上做文章,如“剔除房地产收入之后的地方财政收入维持了增长”。市场性减收、政策性减收(包括各种“反腐性减收”)相互叠加,让地方财政收入显著减少,这一趋势还将延续下去。与此同时,各种近乎刚性的支出则保持了顽强的增长。省、市、县、镇各级地方官员都向安邦智库研究人员反映,当前地方财政遇到了空间的挑战,“以前多多少少还有一些回旋余地,现在则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了”。安邦智库研究简报曾报道过“西部十强县”陕西省府谷的例子,这个昔日的明星县在2016年1-5月的地方财政收入3.47亿元,但同期仅工资支出就需要5.75亿元,仅此一项就消耗光了收入。按照“三保”财政支出最低限度要求,前5个月府谷县资金缺口5.48亿元。为“保工资”,财政不得不“挪用”城乡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专款资金7433万元,同时挪用上级转移支付资金5.2亿元。此外,该县财政出借资金9亿多元目前难以收回,全县债务余额高达81.9亿元。在经济发达地区的情况也不乐观,我们在长三角地区某工业大镇了解到,该镇的债务余额高达100亿元,每年的财政收入除了吃饭,剩下的钱只够还银行利息。当地官员感叹,“现在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地方政府都是在为银行打工”。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对于中央政府来说,需要警惕的是,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情况正在迅速恶化,再加上债务负担有增无减,尽管有关部门出台了“拿时间换空间”的债务置换措施,但在地方支出刚性压力之下,部门地方政府的财政危机的风险在迅速加剧,不排除少数地方财政风险、金融风险和社会风险等多重风险同时爆发的可能。(AHJ)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中央以专项行动强化督察各地去产能】
对于去产能过程中涉及到的项目、企业的债务处置问题,在日前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表示,要建立涉金融的黑名单,对于恶意逃废债的要列入黑名单,然后要进行联合惩戒;另一方面,要依法依规,该破产的要依法破产,能够兼并重组的,通过政府引导等多种措施实行兼并重组。属于不良贷款符合核销条件的,按规定进行核销。对于市场广泛关注的债转股,连维良表示,现在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综合措施的提出,党中央、国务院已经安排相关职能部门专题研究降低企业杠杆率的综合措施,其中也包括债转股。他透露,相应的债转股的具体措施正在研究制定当中,总的原则是遵循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进行债转股。此次吹风会上透露的数字显示,截至7月底,钢铁行业退出产能2126万吨,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量4500万吨的47%。为确保全年去产能目标任务严格按照进度要求和时间节点顺利完成,国务院决定在全国开展一次对钢铁煤炭化解过剩产能工作专项督查,8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专题部署了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专项督查工作。此次吹风会的主题之一,就是介绍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专项督查工作方案有关情况。连维良称,这次督查将采取自查和实地督查相结合的形式。首先是各地开展全面自查。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对照督查重点,自我查找问题,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措施和政策建议,在此基础上形成全面自查报告。与此同时,部际联席会议组成10个督查组,于8月下旬至9月上旬对产钢、产煤省(区、市)和相关中央企业开展实地督查。通过督查,要进一步压实目标责任,持续推动重点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和推广典型,确保今年目标任务顺利完成。(RZJX)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降税和增收是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根本途径】
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表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相互配合,为此除了降税以外,我们可以增加财政赤字。之所以如此建议,一是国家债务绝大多数都是内债,外债比例不到1%,绝大多数都在我们国内,这相对还比较稳定,是我们防风险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二是短期国债比较少,大部分是长期国债。再加上各级政府的税收和国企的上缴红利等还款来源,都决定了我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们可以财政赤字有所突破。至于要提高企业的投资回报率应降税费还是降息,盛松成表示,降息、降税都是有效的,都是有用的,但是当你的利率降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继续降利率效果未必特别好,这个时候降税效果反而更好。在一定条件下,降税更有力,尤其是对我们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降税可能对它更有发展意义。盛松成认为,总体讲企业负担是相对比较重的,不仅是税,而且有各种费,所以要实质性降低企业的税收比较紧迫,也是应该比较积极实行的政策之一。盛松成还指出,针对我国企业杠杆率增长过快的风险隐患,各界也提出很多方案比如国企改革、债转股等等,它们都有一定的可行性。如果从不同部门的收入支出角度来考虑企业的杠杆率,会发现只有我们的企业是净支出部门,也就是企业部门的收入是远远小于支出的。到目前为止,企业部门的收入只占了GDP的17%,而企业部门的支出占了GDP的34%,差不多是一倍,因此它必定要向别的部门(居民个人储蓄)融资。由于现在资本市场不是非常发达,债券和银行贷款等融资活动都会使得企业杠杆率升高,因此建议从收入支出上去解决企业的高杠杆问题。(RZJX)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重拳去产能不可避免将导致新一波下岗潮】
目前,中国工业界的裁员行动正在扩大,特别是受过剩产能困扰的重工业首当其冲。以钢铁、煤炭和石油等大型国有企业为中心,不少企业出炉了数万人规模的裁员计划。以首钢集团为例,继2015年粗钢生产减少10%之后,2016年也计划大幅减产,随之实施大规模裁员。首钢将在2016年内在整个集团削减员工1.6万人,相当于8万名员工的20%,首钢已开始在河北等地工厂征集提前退休者。此外,持续减产的武汉钢铁集团也计划裁员1万人以上。裁员行动也扩大到了能源等领域。中石油集团(CNPC)旗下的大庆油田正在讨论暂时解雇5万人,这相当于全部员工的20%。黑龙江龙煤矿业控股集团也计划裁减数万员工。分析认为,追溯重工业裁员的震源,会发现2008年雷曼危机后中国政府推出的4万亿元经济刺激对策。当时,各企业在大幅超过需求的情况下加强产能,很多产业形成了30-40%的过剩产能。如今,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以钢铁和煤炭等原材料产业为中心,产能过剩问题日趋严峻。当前,中国正加快调整经济结构,中央强调将在国家主导下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分类化解过剩产能。外界评价,由于中国政府态度坚决,曾经优先保证就业的国有企业也相继开始裁员。在实施大幅减产的企业中,有很多人进入了暂时休假或者缩短工作时间,下调和拖欠工资的情况也在增多。在龙煤集团的主要煤炭工厂内,工人的月薪只有1000元,据称还不及顶峰时的1/10。有分析担心,如果供给侧改革进展加快,各国有企业将被迫实施进一步裁员。据中央政府此前估算,仅钢铁和煤炭业就将有180万人失业。有分析警告,裁员和下调工资有很大的可能变为社会不安的隐患,而对就业前景的堪忧也将对社会消费增长带来一定影响。(LZJX)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上海迪士尼开业两个月业绩远逊预期】
开业两个月的上海迪士尼乐园,现在热潮渐退,入场人数远达不到预期。黄牛的售票行情是很好的观察窗口。据上海《劳动报》报道,原价499元的旺季迪士尼成人票,近日在黄牛的手上标出200元至470元不等的折扣价。数名黄牛现场兜售门票,对方声称“绝对比在网上或窗口便宜”且“成功入园后再付款”。有一家三口就被吸引,以450元一张从黄牛手里买了现票。最终,三人持票顺利进园。400多元一张仅仅是早晨高峰时的价格。多名黄牛表示,如果选择在中午入园,那时的票价只要200元,晚些还能更便宜。上海迪士尼今年六月试运营期间,门票曾炒至千元一张,如今大减价,不免令人意外。对此,黄牛党、官方合作旅行社均表示,主要还是客流不到预期。有黄牛称,“试运营期间,门票不对外销售,一时僧多粥少、水涨船高。如今,门票四处在销售,早已不稀奇。更何况,现在以团队客居多,自行前来游玩的散客不多,大部分人都已在网上订票。囤着的这些现票贬值,只能贱卖。”
七、八月份是暑假,本应该是旅游旺季,但由于国内机票贵、天气热,以及园内设施等一些负面报道,影响了客源。正因如此,不少旅行社开始悄悄降价。在携程网上,上海迪士尼成人票加“狮子王”演出票原价1399元,现售799元。此前业界预测上海迪士尼每年可达1500万至1700万入场人次,但按照浦东新区商务委刚公布的上海迪士尼日均接待量约2.7万人次来推测,沪迪士尼首年客流量只有985万人次,远不及预期。据了解,上海迪士尼乐园开始推出一系列优惠活动,力谷客流,包括乐园内八折购物,餐饮买二送一等。要指出的是,此前曾被热炒的上海迪士尼的经营状况是一个很好的观察窗,可以看到全球顶级主题乐园在中国大陆市场的销售情况。现在看来,如果销情比预期大打折扣,对国内其他准备修建顶级乐园的地方是一个“警告”。(BHJ)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国内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将于近期调整】
对于电动汽车的补贴政策,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副司长宋秋玲21日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夏季论坛上说,财政部将配合工信部,在提高技术门槛的基础上提高财政补贴政策。她表示,普惠财政补贴容易使企业患上依赖症。未来要提高进入推荐车型目录的企业和产品的门槛。技术落后、市场认可度低的产品将拿不到补贴。宋秋玲确认,中国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政策近期将要调整。除了技术门槛和补贴标准双提高外,调整方向还包括:补贴标准应在弥补成本差价和促进技术创新上实现基本平衡。目前,新能源汽车成本随着规模效应已逐渐下降,部分车型的成本下降较快,有必要根据产业发展、推广规模、成本变化等因素完善补贴标准。在监管方面,加快建立基于互联网的信息监管平台。要应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动态掌握车辆生产、销售、安全运行、充电设施的运营情况。宋秋玲表示,“在这个方面,我们的补贴政策也会相配套,以后再作假也不是太容易的事情了。”同时还要建立市场化的发展机制。宋秋玲称,相比直接的财政补贴,借助市场力量激励和倒逼企业把更多资源投入到产品的研发和创新上。财政部将积极配合工信等部门加快建立相关制度,确保财政补贴政策退出后新能源汽车扶持的力度不断档。(LWX)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雅万高铁获全线建设许可也带来建设压力】
历经重重波折,中国印尼联合承建的印尼首条高铁——雅加达至万隆的高速铁路项目(雅万高铁)最终获得了全线建设许可证。印尼当地媒体雅加达邮报19日援引印尼交通部铁路运输负责人PRASETYO BOEDITJAHJONO的消息称,雅万高铁的建设许可证已于上个月发出。财新21日也确认,雅万高铁正式获得全线建设许可证。获得建设许可证将为雅万高铁项目获得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的融资铺平了道路。后者提供的融资将覆盖该项目51亿美元总工程费用的75%。在印尼政府签订的协议中,项目总造价从中方去年提出的55亿美元左右调整到了51.35亿美元。雅万高铁由中国和印尼的合资公司KERETA CEPAT INDONESIA CHINA(KCIC)负责建设和运营。该合资公司由中铁总牵头组成的中国企业联合体与印尼维卡公司牵头的印尼国企联合组成,所涉其他中资企业包括中国中铁、中国电建、中国中车、中国通号。雅万高铁是中国高速铁路从技术标准、勘察设计、工程施工、装备制造、物资供应,到运营管理、人才培训、沿线综合开发等全方位整体走出去的第一单项目。中方希望借此实现“中国高铁走出去”全产业链输出的历史性突破。国家发改委去年10月曾介绍,根据中印尼双方联合编制的可研报告,雅加达-万隆铁路线路总长约150公里,将采用中国技术、中国标准和中国装备,设计时速为每小时250-300公里。建成后,雅加达至万隆的行车时间将由现在的3个多小时缩短至40分钟以内。不过,尽管获得了政府批准的全线建设许可,但雅万高铁仍遭遇很多阻力。印尼政府对KCIC公司给出的雅万高铁项目固定特许经营权期限为50年,从2019年5月31日开始,这意味着该工程项目必须在那时竣工。(RTXS)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中巴经济走廊建设面临的困难不小】
据报道,投资达460亿美元的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CPEC)项目遭到沿途所要经过的巴控克什米尔地区人民的抗议反对。近几个月来,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Gilgit-Baltistan)出现一系列抗议活动,反对中巴经济走廊在该地区建设项目。据印度ANI新闻报道,克什米尔当地人认为该项目开采其水资源,但仅仅造福于巴基斯坦国民,同时他们还担心中国在该地区增加影响力。巴基斯坦《每日新闻》(Daily Times)说,巴基斯坦政府没有给予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地区在中巴经济走廊项目中应有的份额和利益,这是导致不满抗议的主要原因。这条长达3000公里的巨额大型工程项目建成后将连接中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包含高速公路、铁路运输、石油天然气管道等基建项目。而计划的线路将通过颇具争议的巴控克什米尔地区。据《每日新闻》称,在这一地区组织抗议活动的“人民行动委员会”(Awami Action Committee)的召集人表示,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是中巴经济走廊项目的中枢,但是高层官员似乎完全忽略了这一点。这位召集人说:“联邦政府还忽略了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人民对他们的代表应该在巴基斯坦议会中获得代表席位的要求。”据悉,这些抗议活动受到了巴基斯坦安全部队的打压,上周巴基斯坦军队逮捕了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地区500多名上街抗议、要求巴军撤离的年轻人。巴方官员对此表示,反对该项目的抗议者将受到《反恐法》的指控。安邦智库(ANBOUND)通过在巴基斯坦的实际调研还发现,目前巴基斯坦各方围绕中巴经济走廊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利益争夺现象,中央政府也很难摆平相关各方。这种抗议活动不仅将持续,而且今后还有扩大的趋势,经济走廊建设也不可能像巴方预计的那样在2017-2018年完工。此外,围绕经济走廊项目引发的土地问题也引发了部分失地人口对中资企业的不满(强权人物先收走土地,然后卖给大商人,大商人在卖给小商人,失地人口很不满),实际反映了巴国内的深层社会问题。(LZJX)返回目录
第二篇:建材营销,警惕三大风险(本站推荐)
建材营销,警惕三大危险
一:低价遭受海外市场的抵制
由于中国的人力成本比较低,中国制造在海外市场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中国制造因为“物美价廉”曾被外国消费者所欢迎。但由于价格低廉往往会导致国外企业经济受损,最终导致其产业工人失业或者收入降低。所以说中国制造的产品受到一些国家抵制是很正常的。建材产品也是如此。因此中国建材企业在其他国家进行建材营销的风险很高:比如说政府采取的反倾销诉讼,或者技术壁垒等。还有来自民间建材行业群体对中国建材产品的过激行为,如号召抵制甚至采用暴力。这些行为会让中国建材企业的建材营销行为举步维艰。二:国外品牌抢占中低端市场
由于中国建材企业输出低价产品,外国建材企业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损失。在这个背景下,很多国外建材品牌已经开始转变建材营销策略,不再固守高端市场,开始抢占中低端市场。近些年来其纷纷在中国建材市场里推出低价细分建材产品。由于其在品牌、资金上具备天然的优势,一旦开始抢占建材中低端市场,中国的绝大多数建材企业将会面临极大的挑战。尤为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当中国建材企业向全球倾销建材产品时,国外品牌一定会将其在中国抢占中低端市场的经验复制到全球的建材营销活动中,而一旦某家品牌建材企业这样做取得了成功,那么其他国外建材品牌企业必将纷纷效仿。如此中国建材企业的低价策略将不再有效,那么,中国的建材企业还有什么优势参与全球建材市场的竞争呢?
三:中国建材企业缺少建材营销创新能力
当国外品牌纷纷进入中低端市场,狼真的来了。不仅擅长生产低端产品的中国建材企业将面临灭亡,国外建材品牌也以牺牲高利润获取市场份额,建材市场必将十分惨烈。生存或死亡将是每一个中小型建材企业面临的课题。面临即将到来的竞争,你做好准备了么?以往的建材营销模式是否能够继续有效?你是否具备足够的建材营销创新能力?
建材营销者?请慎重思考。
本文转载自广联达建材营销系统,更多建材营销专业文章请登录http://t.bitaec.com
第三篇:公共安全风险应有多重化解
公共安全风险应有多重化解
只要是人为造成,就能以更细致、更全面的方法“人为消除”
伏暑时节,高温暴雨,“人困马乏”,也进入公共安全事故频发的“多事之夏”。7月19日,沪昆高速湖南境内邵怀段汽车追尾爆燃,40多人遇难。21日消息,已有20名责任人被控制,其中10人被依法刑拘。这个月初,杭州、广州等地因人为纵火,导致公交车爆燃,造成不同程度人员伤亡。频繁的交通安全事故,警示着公共安全问题丝毫不容懈怠。
有人说,我们现在是处于“风险胶囊”之中,人员流动更快、聚集更多,技术发展也让隐患水涨船高——放在20年前,手扶电梯尚不多见,遑论逆行伤人了。媒体、网络屡屡把安全问题以惨烈的方式呈现公众眼前,不厌其烦地猜想“飞机去哪儿了”,让人登机时总有点不安。在高速路、公交车已成很多人日常生活一部分的情势下,当风险似乎“无处不在”,难免就让人心生疑惑、恐惧甚至是无力之感,似乎安全这一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在今天有点“供不应求”。
公众焦虑和期望并存的矛盾心情,可以理解,更应尊重。这也意味着,面对层出不穷的公共安全问题,我们绝不应束手无策。近期的这些安全事故——公交车因纵火燃烧,小货车非法改装运输乙醇,说到底,都是“人祸”。只要是人为造成,就能以更细致、更全面的方法“人为消除”,这是基本法则。
公共安全作为重要的公共产品,政府无疑是第一提供者、第一责任人。事实上,加强公共安全管理的理念,也正不断付诸行动。针对接连发生的公交车纵火案件,公安部近日紧急部署,进一步加强地铁公交安全保卫工作,要求在每列地铁、每辆公交车上配备安全员。马航客机坠毁事件发生后,许多国家也要求国内很多航空公司调整航班航线,避免飞往或飞越乌克兰空域。
但也要看到,尽管全国性的交通道路整治行动雷厉风行,“红眼客车”的违规疲劳驾驶还是屡禁不止,装载危险化学品的“流动炸药库”仍能伪装上路——这正是沪昆高速特大交通事故的两大主要原因。对于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而言,提高违法成本,加强打击和监管力度,为公共安全保驾护航依然任重道远。
正如“海恩法则”所揭示的:每一起严重事故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如果事先多一点对国内外公共安全形势的分析、研究和判断,周密安排、提前布控,或许就能减少事故的发生。正因此,把每一次灾难带来的沉重伤害,尽快转化为深刻教训,通过仔细查清事故真相,认真总结事件发生原因,构架起更加牢固的公共安全体系,理应成为控制公共安全风险,强化全社会对安全心理预期的积极态度和正确选择。
既然每个人都可能是安全事故的受害者,那么每个人也都应该成为安全的守护者。当我们在感叹受害者面对事故惊慌失措时,可曾想过,自己的防范意识和保护能力也可以进一步提升?当我们看到有可能破坏公共安全的行为之时,可曾想过,自己也是一个安全员,应该勇敢地向可能威胁生命的行为说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公共安全,群防群治,同样每个人都可以行动起来。
无论政府、机构还是个人,时刻敲响公共安全的警钟,担负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努力将身边的公共安全风险降到最低,把公共安全隐患化于无形,才能守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
第四篇:警惕集团公司特有的风险管理难点
警惕集团公司特有的风险管理难点
关键词:风险管理,集团管控
今年的经济形势被喻为近十年来最严峻的一年,这一点已得到众多专家的共识。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企业管理者越来越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纷纷咨询专业的咨询公司,寻求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然而,很多咨询公司和企业管理者并未深入理解集团公司与单体公司的风险管理区别,所设计的方案与单体公司大同小异,这样是很难解决集团公司特有的风险管理难题的。在此,AMT咨询为您浅析一下集团公司的特有的风险管理难点及解决方案。
一、集团公司特有的风险管理七大难点
集团公司与单体公司在经营管理上有着巨大的区别,因此集团公司的风险管理比单体公司要复杂得多,其难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治理和跨层次治理带来风险管理的巨大挑战
集团治理结构及其复杂,集团有集团的董事会和监事会,子公司作为独立法人,有子公司的董事会和监事会,母公司对整个集团的管理必须要通过层层的委托传导,委托关系越长,就有越多的代理成本,风险也就容易被相应地放大。
2.容易出现总部空心化风险
在中国存在一种怪现象,就是子公司的牛人不愿意到总部来工作,因为总部的薪酬体系其实是不够合理的,没有一个老总敢拍着自己胸脯保证总部的人比子公司相应岗位上的人拿的工资高,为什么?子公司的人在相应岗位上,哪怕他表面上拿的工资低,最后他的职务消费综合下来就可能会比总部高,那么这就出现一个悖论,优秀的人在子公司干得有声有色,但是,把他提拔到母公司,他的业务线条断掉了,社会关系断掉了,专业能力断带了,把他沦为一个管理者,那么怎么去补偿他,怎么用股权跟基金去补偿他?很多集团公司里都没有相应的补偿(在风险管理中称为风险补偿机制),这样就势必导致母公司有能力的人往子公司跑,实在跑不下去,就辞职,最后剩下一些兢兢业业,能力超强的高管层和能力有待培养的中层组成的一个母公司或者总部。总部的空心化导致了总部能力的缺失,成了集团管控之大弊。
3.母子公司间、子公司之间的利益博弈,导致集团无法协同 这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情况: 其一,由于母公司当初对子公司的扶持和管理不到位,所以子公司必须自己去开辟江山,自己找客户,自己做市场,自己来搞运作,自己搞关系,母公司到最后只是一个出资人,对子公司的发展作用不大,在这种情况下,子公司天然与母公司的情感交流少了,母公司就沦为了一个简单的出资人。
其二,在子公司小的时候不去管控,觉得小的时候不用管控,等慢慢大了,诸侯化了,母公司再想把管控线条搭下去,就会非常的困难。子公司也知道,一旦把线条拉下来,可能把一些内部利益破坏掉,而母公司也不注意方法,老是大张旗鼓喊,要把采购集中起来,营销集中起来,所有财务资源集中起来,搞得子公司非常害怕,甚至抵触。
其三,各子公司为了发展都伸手向公司要资源,但母公司的发展是有取舍的,难免会厚此薄彼,这就造成了各子公司之间争夺资源和母公司之间相互博弈的格局,这样的格局发展下去,会造成子公司间的内部资源竞争,甚至反目成仇,而母公司难以协调。
4.环节多、速度慢造成的信息传递风险和决策风险
相对单体公司而言,集团公司层级多,部门多,这样导致信息的传递和决策速度更慢,信息传递的准确度更低,多部门、多子公司构成不同的利益团体的可能性也会更大,相互博弈造成协调成本增加的风险也会加大,这一系列风险又有交叉放大的可能性。
5.协同陷阱
集团公司很多时候不能从过去的收购或重组中取得协同效益,于是不得不进行业务剥离。仔细分析协同失败的原因,有些时候完全是因为经理们盲目地追求其实并不存在的协同效益而造成的。他们总是试图把根本不是竞争优势来源的业务或技能联接起来或是实现共享,错误的分析判断或低劣的实施手段是导致失败的主要原因。某些情况,尽管潜在的协同效益是显而易见的,甚至公司上下也都对此形成了共识,但是这些协同效益似乎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公司总是无法真正地实现它们,这就是所谓的协同陷阱。
6.产业组合和外部环境导致风险复杂化
集团公司大多都是跨行业经营,经营的行业经验不会完全相同,甚至会完全不同,这将导致面对的外部环境更复杂,对环境的控制能力会更弱,同时因为母公司需要在既定的资源条件下经营更多的业务,往往会面临资源在每个特定的业务被摊薄的风险。
7.风险在集团内部交叉传递和叠加放大带来的新风险管理要求 由于集团管控体系的实施,集团公司内部有联通性,风险就有联通和放大的危险,故而对实施管控的集团来说,风险管理尤为复杂,风险在集团内部交叉传递和叠加放大带来的新风险管理要求,需要进行以母公司为主导的涵盖集团总部及子公司的跨层级风控体系运作,同时要求母公司派出足够的专业人员来牵头进行该体系的建设、运作与监督。
第二,集团公司风险管理要点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也将必然变大。很多集团公司建立了风控体系但运作不起来,或者仍然发生重大风险事件,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上述问题的认识不足,没有将集团管控融入到风控体系中,往往造成企业管控基础不足,从而无法高效运转风控体系。
1.正确认识集团公司的风险特点。
很多企业认为集团公司的风险就是总部的风险加上各子公司风险总和,这是大错特错的。子公司风险传导到集团层面,常常会交叉放大。比如说,一个集团公司的战略并非各个子公司战略总和,所以集团战略风险也并非简单的各个子公司战略风险总和;再比如,产业链运作的集团公司,各个子公司负责产业链中的不同模块,一个子公司发生了重大风险事件,影响的远不止它本身,还会影响整个产业链,这个风险传导到集团总部,可能导致整个集团的产业链运作瘫痪。
2.明确集团管控在风控体系中的重要性。
鉴于集团公司的风险管理难点,只有在风控体系建设和运作中融合集团管控思想,才能实现集团层面、总部层面、子单元层面风控体系的融合及联动管理,以集团管控体系为基础,强化集团公司由上至下的风险管理能力。
3.正确把握集团管控与风控体系的融合要点。
其一,在风险管理组织中融合。风险管理组织常见的有三道防线,但这是只对公司自身的防线,融入集团管控思想后,可以建立纵向风险管理组织,形成人力资源风险管理条线、财务风险管理条线、资产风险管理条线、生产风险管理条线、营销风险管理、审计风险管理、信息风险管理条线等多个纵向风险管理条线,然后,针对不同风险管理条线界定清晰的权、责、利关系以及风险监控、报告重点,真正将子公司的风险纳入到整个集团的风控体系。
其二,在风险识别与评估中融合。我们常用的风险识别方法有内外部风险识别法和五大类风险识别法,这对于集团公司是不够的,必须站在集团管控视角,识别企业是否存在战略管控风险、人力资源管控风险、财务管控风险、资产管控风险、生产管控风险、营销管控风险、审计管控风险、信息管控风险等,对于这些风险需要进行专项的风险评估。
其三,在预警管理中融合。预警管理是风控体系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在设计预警指标时,不能只考虑集团总部自身的预警指标,还必须设计总部对子公司的监控指标,指标值的预警强度直接反映了总部对不同子公司的管控深度及宽度。
其四,在风险管理制度及流程中融合。风控体系的运作需要建设一套风险管理制度及相应流程,那么在设计风险管理制度及流程中需要明确总部对子公司的风险管理权责及事项,监管要求及重点,工作内容及具体事项等,并体现在相关流程中,例如风险评估流程、风险预警流程、风险应对流程、风险管理报告流程、缺陷整改流程、风险管理考核流程等。
其五,在风险管理考核中融合。风控体系实施落地是离不开专项考核的,在设计风险管理考核指标时,不能只考虑总部部门自身的风险管理情况和指标,还必须考虑对子公司相应风险的管控情况,子公司风险管理开展及实施情况等,这个考核指标也反映了集团公司对不同子公司的管控深度及宽度。
随着企业集团化运作、国际化以及产融结合的发展态势,集团公司必将面临更多更复杂的风险因素,风险管理已成为大型企业赖以稳健成长的重要和必要的内容。集团管控与风险管理的融合,是集团公司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的必由之路,AMT咨询近年的研究及实践成果——GRM(集团风险管理)体系正是这样一套为集团公司设计,深入融合集团管控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期望为集团公司提供最好的风险管理解决方案。
中国的企业家们在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不断成长,积累了丰富的管理实践经验和丰厚的资金实力,然而近些年,中国的金融市场、资本市场异常活跃,企业的经营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逐渐进入了微利时代,如何突破瓶颈、成功实现企业转型,创造新的辉煌,成为迫切关注的问题!
资本时代赋予了企业很多新的机遇,同时对企业的经营模式也敲响了警钟。21世纪要求企业家们在做好主业的同时既要熟悉“企业投资、不动产投资、金融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各种投资方式,又要了解企业的各种融资方式,并在投融资过程中,了解资本市场的大环境、明确自身资本战略、熟悉基本流程、掌握关键点、规避法律和财务风险,才能在资本运作实践中做出科学正确的投融资决策,从而实现企业财产快速增值!
第五篇:警惕银行卡“洗钱”风险 落实存款实名制
警惕银行卡“洗钱”风险 落实存款实名制
2011年08月15日 09:23 来源:金融时报
银行卡支付具有方便、快捷、安全、卫生等优势,具有化整为零、手段隐蔽、形式多样的特点。但从洗钱的各个阶段分析,银行卡交易中还存在着洗钱风险,亟待采取措施,堵塞漏洞。
资金放置阶段。资金放置阶段是犯罪分子进行洗钱活动的第一阶段。在此阶段,犯罪分子所运用的主要洗钱手段:利用假身份证件开立银行卡账户存入赃款;通过单位银行卡账户实现资金放置,洗钱者往往通过娱乐业、餐饮业等合法注册的公司,开立单位银行卡账户,将黑钱作为公司收益存入银行卡中;直接将黑线存入反洗钱管理松懈的地区所在银行。用赃款归还银行卡账户透支款。在发卡银行普遍推动贷记卡业务的现实背景下,一些以洗钱为目的开设的公司或被利用洗钱的企业单位,往往是先在其银行卡账户上进行正常业务经营货款及费用的开支,使银行卡账户上发生透支,然后通过现金还款方式归还银行卡账户所欠的本金利息。
资金转移阶段。洗钱者利用银行卡转移资金的方法:一是洗钱者往往在国内开立多个国际卡账户,在各账户中存入大量外汇后携带出境。二是洗钱者可以用银行卡在境外进行消费,或在银行卡犯罪监管不严密的地区进行取现,或与商户勾结以虚构交易方式套取现金,然后在国内分多次用小额资金偿还信用卡账户欠款,实现资金的转移。三是跨行转账,洗钱者将黑钱存入金融机构后,可以利用网上银行、电话银行、ATM等先进支付工具在多个银行卡账户之间进行多次跨行转账,使监管机构难以追查资金的真正来源。四是通过信用退款转移资金到境外。
资金归集阶段。资金转移的真正目的是改变资金的赃款性质及来源,将非法资金“合法化”后,进入经济体系运行。洗钱者通过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或ATM转账等非面对面的交易方式或其他方式,用经过两次清洗、多次转移的资金进行房地产、汽车、金银珠宝、古玩等贵重商品交易,也可以购买机器设备、原材料、厂房进行再生产。洗钱者可以购买股票、债券、企业股份,或开办合法企业,或补充所办企业的流动资金,扩大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收益,使得合法收益与非法收益难以有效区分。
那么有何对策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呢?落实存款实名制,切实履行客户尽职调查。发卡机构在办理银行卡业务过程中,应严格执行《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规定》,避免由于借记卡管制较松,而给洗钱分子可乘之机。同时,在银行卡消费过程中,还应尽职调查有关大额资金消费情况。对于收单行及第三方服务公司,在发展特约商户时,也应认真审查商户的经营情况、法人资信情况及资金运行情况等。
明确大额和可疑资金交易报告主体及报告范围,避免出现重报、漏报、错报现象。基于发卡行在持卡人、特约商户、交易流水账等方面的信息优势,建议在银行卡业务中,发卡行负主报告义务,对于收单行和银联负辅助报告义务。
加强对特约商户清算环节的监控。加强对特约商户的审查,特别是针对高风险行业的商户,不仅要严格执行商户协议书条款,还应采取严格完备的风险防范措施;加强对商户的业务培训和管理工作,提高商户反洗钱意识;加强对POS机及ATM等机具的管理工作,防止商户与犯罪分子勾结,利用POS机刷卡消费套取现金;通过协议要求特约商户必须履行配合执行大额和可疑资金交易报告义务。
建立银行卡业务主体之间的反洗钱工作协调机制。建立由人民银行领导,由各发卡机构、收单机构和中国银联参与的银行卡反洗钱联席会议制度,作为协调各主体之间银行卡反洗钱的工作机构,定期开展银行卡反洗钱工作的沟通和交流;在银行卡业务各主体建立专门的反洗钱岗位,建立银行卡反洗钱联络员制度,加强各机构在反洗钱方面的协助和沟通效率;在人民银行指导下,共同研究利用银行卡洗钱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和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