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教师培训模式的分析与思考

时间:2019-05-12 11:23: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多元化教师培训模式的分析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多元化教师培训模式的分析与思考》。

第一篇:多元化教师培训模式的分析与思考

多元化教师培训模式的分析与思考

X

黎琼锋

(贺州地区师范学校, 广西贺州 542800)[摘 要] 对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及当今几种教师培训模式如校本培训模式、远程教育模式、反思模式等进行分析和思考, 旨在探讨适合现代教师的培训模式, 以满足在新世纪中对人才培 养提出的更高、更新的要求。

[关键词] 教师培训;多元化;校本培训;远程教育;反思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5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7070(2001)02-0022-04 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以脱产培训为主, 面向的是极少数教师。在培训过程中, 培训者一般是行业的专家, 他们在培训时处于

中心地位, 其任务就是将知识(概念、程序、模式等)清楚、准确地传授给受训教师, 而受训者就是听专家讲解, 吸收专家的知识, 以

便日后在教育教学中运用这些知识。

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的主要目标是使教师获得新的理论知识, 并以新理论带动教学行为的改变。因此, 在培训过程中是以传

统的培训方式——讲授为主, 以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掌握为着眼点, 培训者处于支配地位, 接受培训的教师则处于次要的、被动 的地位。这种培训模式, 不但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更不能满足教师作为培训学习主体的需要, 也不可能为教师 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 探讨新型的培训模式极有必要。

一、以提高教师素质、促进学校发展为目的的校本培训模式

(一)校本培训的内涵及特征

校本的含义有三: 一是为了学校, 意指要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二是在学校中, 即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

中人来解决;三是基于学校, 意指从学校出发。归根结底, 一切以学校为本。校本培训指的是源于学校发展的需要, 由学校发起和

规划的, 旨在满足学校每个教师工作需要的校内培训工作。它既可以在整个学校进行, 也可以在部分部门或某一科目上进行, 同

时还可以是两三所学校间相互合作地进行。[1 ] 校本培训最大的特点是培训的需要产生于教育实践, 培训的场地主要也是在任职学校。这使得任职学校经常处于培训活动 的中心, 能够充分调动任职学校的积极性, 而且能够理论联系实际, 最大限度地为学校服务, 为教师服务。校本培训的方式不拘一

格, 能够使培训目标易于达到, 培训具有很强的实效性, 而且符合我国的国情。顾泠沅在《走向21 世纪的教师教育》一文中就将其

作为21 世纪教师继续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作了介绍, 认为这种形式比较符合我国地域分布广、培训任务重、经费短缺、又要保持

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等实际情况, 因而可望成为一种与离岗(职)培训优势互补的运作方法。[2 ](二)校本培训与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素质最基本的构成部分为: 职业素养、教育教学能力、人格修养。对在职教师进行的培训, 主要目的是为了教师职业的进

一步专业化, 由此而促进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因此, 在培训过程中, 主要是围绕培养教学实践能力、更新科学和教育知识、进行专

业化的训练和再训练而进行的。校本培训能够充分利用其自身优势达到以上目的并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 从而促进学校的发展。

1.校本培训课程的可选性, 有助于促进教师人格的自我完善

校本培训以校为本, 以满足学校每个教师的需要为出发点。所以, 在开设培训课程时, 必然要考虑教师们的需要。教师在培训

前后可以参与设计培训的内容和课程, 对于出自校方需要而开设的课程, 也完全有权自己作出选择。这种自主参与机会的获得以

及自由选择的权力, 不仅可以带给教师在培训时的乐学情绪, 还逐渐培养起教师的自主精神, 促进教师主体性的发展。这种受教 22 X [收稿日期]2001-03-20 [作者简介]黎琼锋(1969-), 女, 广西贺州人, 贺州地区师范学校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是教师教育、教师管理。

育过程中培养的主体性, 正是作为教育者的教师要求学生所获得的。教师主体性的形成, 不仅符合当代教育改革的需要, 更新教

师的育人观, 提高其育人水平, 还能够促进教师完美人格的塑造。教师的自主精神和自由参与行为的获得可以使教师形成积极正

确的自我认识, 唤起教师对人生境界更高层次的追求, 自觉地运用人类文明的精华和时代精神塑造自己的人格, 在能动的实践活

动中不断追求和实现自身价值, 完善自己的人格。[3 ] 另外, 在校本培训过程中, 教师通过选择自己需要的、有兴趣的内容或课程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 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也是

促进人格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人格的核心部分是指人的内在素质, 即人的精神境界、思想意识, 这些都与人的文化素质密切相

关。文化素质的获取, 是一个人长期坚持自我学习, 在不断提高自我修养的需要的促进下, 广泛涉猎知识, 多方吸收文化精华的结

果。一个人只有想学、愿学、乐学时, 才能真正地学到知识并进行内化, 才可能提高文化修养。在校本培训中, 教师们可以根据专业

兴趣或个人兴趣选择课程甚至是设计课程, 从而学到更精深更广博的知识, 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2.校本培训方式的多样性, 有助于教师提高职业的专业化程度

许多国家的教师教育改革主要是通过促进教师教育的专业化来实现的。所谓“专业化的教师教育”, 它涵盖的内容包括三方

面: 以培养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为目标的有关教育科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学论、学科教学法等)与教育研究的

理论学习、连贯的临床学习、教育科学的学习与临床学习的整合。

从以上内容不难看出, 作为一种职业, 教师既要不断充实或更新教育教学理论, 又要注重这些理论与自身实践的密切联系, 使自己的职业不断专业化。因此, 培养和提高教育实践能力非常重要。而一般的离岗(职)培训, 很难使受培训的教师及时将所学 的新理论付诸实施, 不一定能使整个学校受益。校本培训以学校自身为基地, 可以联系实际考虑多种培训形式的运用。第一类是

“边学边用”的培训方式。最简单的如将教育专家、特级教师请到学校作专题报告, 或者将一些教育专家讲学的录像、光盘在学校

播放, 以满足全体教师学习新理论的需要, 随后开展讨论, 然后将新思想、新观念带入自己的课堂教学, 实现及时运用与创新;第

二类是以实验和研讨为主的方式, 可以鼓励教师参与研究及满足教师参与研究的愿望。如根据学校自身的特长开展一些专业学

术会议, 可以邀请同行专家、教师们参加;或者根据教师们的需要和兴趣特长组成各类专业或课题方向组, 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

教育科学研究或教育实验操作, 提高教师的教育教研能力, 并有意识地办成特色学校。还有一类就是利用微格教学系统和采取示

范教学的方式, 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微格教学是培养新教师、探讨新教法的有效手段, 有条件的学校都应该建立一套微格教学

系统, 在校本培训中充分利用, 采取示范教学则可以依靠校内优秀教师促动其他教师改进教学, 或者与别的学校的教师共同探讨

教育教学方法, 总结教育教学经验。通过听课、评课、反思, 执教者与听课者都能得到提高, 增强了解学生的能力和教会学生的信

心。这些方式多样的校本培训, 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业务素质的全面提高和职业的进一步专业化。

3.校本培训人员的互动性, 有助于教师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教育工作能否产生应有的效果, 不是仅靠教师个体劳动所能达到的, 需要教师集体的共同努力。在校本培训中, 由于参与培

训的人员都是相互熟悉(或是大部分相识)的, 有共同的职业和目标, 有助于形成培训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培训目的容易达

到, 培训学员的团结、合作精神及与人分享知识的能力得到优化, 这给以育人为天职的教师的劳动带来极大的效益。

首先是组织培训者(或单位、小团体的领导)与培训学员之间的双向互动。培训过程中教学的开放性, 促成了一种动态的教

学、管理模式。组织培训者必须立足于以培训学校、教师为本, 加强一种双向的沟通, 如通过听取培训学员的建议, 使培训课程与

培训方式都有意识偏向教师的兴趣、爱好。这种尊重他人的行为也容易产生受人尊重的相应行为。双方在一种平等、融洽、合作的

关系中, 给双方的交往行为带来鼓励与支持, 也使培训任务得以顺利完成。而且, 在适度的强化之后, 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会进一步

增强, 双方的积极性也得到提高, 培训目的得以实现。教师们可以将这种经验经过改造后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加以运用, 育人效 果也会大大提高。

二、以发展自我学习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远程教育模式

(一)现代远程教育的内涵及特征

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将教育信息传送给受教

育者, 包括应用电脑、网络等技术手段, 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将大量的信息展现在受教育者面前。现代远程教育是构筑知识经济时

代人们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5 ]现代远程教育具有以下特征及优势: 1.突破时空限制——学习是自由自愿的

由于计算机网络具有实时双向传输信息的功能, 这使得课堂不仅仅局限在一间教室里, 甚至不局限在一座城市、一个国家

内。只要是计算机网络联通的地方, 都可以成为学习的场所。计算机网络可以把各种教育机构、科研机构和公共文化设施联结在

一起, 组成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 人们只要坐在计算机面前, 运用一下鼠标, 便能超越时空的阻隔, 从这巨大宝库中任意找寻自己

想要的知识。这样, 学习便是在一种完全自由的背景下, 由学习者自主进行。

2.资源共享——扩大受教育机会

在不同的地方进行远距离教育活动, 大家可以共享有限的教育资源, 在一定的时间内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专业或教师上课。现 23 黎琼锋

多元化教师培训模式的分析与思考

2001 年6 月

代远程教育还可以实时地在网上转播一堂公开课, 使在不同地方的人如同在一个教室里聆听教师上课一样, 有身临其境之感。人

们还可以选择到一些自己所喜爱的学校或教师的课堂中听课, 与在校生一样享有这些学校或教师的教育机会, 并且因为享有名

校、名师的教育而随之产生一种成就感, 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

3.特色教学——网上交互式学习

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有其独特的方式。除了网上传授知识之外, 对于一些学生经常要碰到的知识点上的疑难问题, 教师可以

通过长期积累, 把它们编成一个个问题条, 组成一个答案库, 放置在学校网上。现代远程教育系统提供具有智能搜索引擎的数据

库系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遇到了难点, 可以利用问题包含的知识点的关键词或某种算法条件对现代远程教育网进行查询。同

样, 系统提供的问题分析系统, 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问题分析结果, 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完善答案库。这种非直接性的解答问题 的过程, 可以促使学生自主地去找寻答案, 锻炼其独立的思维能力。[6 ]另外, 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异地实时交流, 学生可以与教师

对话交流或进行公开讨论, 也可以通过转换系统的不断切换看到异地的学习情景, 并将自己融入其中, 或通过E2mail 与教师交

流。这种方式快捷、方便, 利于及时反馈。

(二)现代远程教育与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广大教师而言,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和陌生的领域。而教师的职业又要求他们必须具有这种思想以及更高的

素质水平, 要求他们在已有的受教育的基础上继续接受更高或更多的教育, 以不断适应时代发展对教师的要求。这既是教师接受

培训的原因, 也是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之一, 还是教师作为一个发展的个体所必需的。因此, 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掌握一定的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有较强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 有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 有合理的知识结构与储备。现代远程教育系统 可以帮助教师达到这些目标。

1、现代远程教育为教师的培训以及终身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持 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中一个关键所在便是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 而且这种知识和技能要不断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而更新变

化, 这就促使教师们不断地接受教育甚至反复地接受教育, 这也是终身教育的要求所在。已受过一定程度教育、已有固定职业的

教师们, 要想在原有基础上获得继续发展或是追求更高的学历, 就必须选择一种适合他们的时间自由、学习方式灵活的教育形

式, 现代远程教育正好符合上述特点。现代远程教育的开放式, 可以吸收众多已有学业基础但仍需继续提高的在职教师们。而且

在时间的选择方式上, 自由、灵活是在职教师喜爱的方式。在职教师可通过不断地接受继续教育, 进行不断的知识更新和知识创

新, 这样才能保证自身的持续发展。

此外,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提高、信息技术的运用、家庭电脑的逐步普及更使许多教师圆了曾经不能圆的“大学

梦”。他们不必千里迢迢去求学, 教育被推送到了面前, 教师们可以自愿、自觉、自由地选择想学的课程。作为现代远程教育一种新

方式的网络教学, 成为高等教育可以充分利用的发展空间, 更成为教师们自主接受培训的重要方式以及实现终身教育的主要支 撑点之一。

2.通过远程教育获得自主学习能力是教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现代社会里, 知识增长的速度不断加快, 无论是在国际还是国内的人才竞争中, 更新知识是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 学习能力

也便成了新的核心竞争力。要实现自身的价值及满足社会对教师的需求, 教师们必然要不断地促使自己去获取更多更新的知识。

而且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也要求教师们将学会获取知识作为发展的第一要素。所以教师在教学生学会学习的同时, 自己也得具备

自主学习的能力, 只有这样, 才能促进自我学习, 为其不断地接受教育和进行自主的学习提供极大的积极主动性。

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的开放性为教师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提供了种种机会。在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过程中, 师生之间的交

流机会少, 迫使受教育者学会自己去探求知识、获取知识, 逐步发展了一种会学习的能力。这种自己获得的用以教育自己的能力

便是自主的学习能力。在实现教师的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 最重要的是这种能力的获得。通过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获得知识, 只是

受教育者需要获取的知识的一部分, 他们要利用这一部分去延伸、扩展, 而且要一边习得一边为更多的习得探寻一种良好的方

法、路径。“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的主体, 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 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

人自己的教育。”(《学会生存》)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之下的学习者, 实际上是网络学校中进行自我教育的主体, 必须通过自己对

自己的教育, 才能获得知识和发展。并在这样一种教育系统的支持下, 不断成为自主学习的人, 成为自己的教育者。

三、以改进教师教学行为为着跟点的反思模式

(一)反思模式的涵义 反思(reflect ive p ract ice), 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

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7 ](P208)20 世纪70 年代以来, 反思性教学逐

渐成为西方教师教育理论界的一股重要思潮。在这一背景下,“反思型教师”成为理想的教师类型。反思活动可以使教师对自己的

内部状态和外部行为及结果获得更为明晰和理智的意识。反思型教师会从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的角度来看待教师职业, 把教师

职业作为实现个人生命价值的条件。对理想自我的建构, 会不断地促使教师对已有的状态和期望达到的目标进行反思。24 2001 年6 月

桂林市教育学院学报

第15 卷第2 期(总第45 期)以反思为基础的教师培训模式是对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的挑战。反思模式中, 培训者所扮演的是一个教学反思的促进者的

角色, 教师们成对或成组地进行讨论, 有时同时进行角色扮演, 培训者有时也会提供一些信息, 但更多的是与教师们一起讨论, 听

教师发言。在这样一种模式下, 教师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尊重, 主动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7 ](P208)(二)反思模式与教师的教学行为

1.反思模式的着眼点就是为了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

反思模式中教师培训不以现成理论的掌握为主, 其意义主要在于促进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觉察, 看到所倡导的理论与所

采用的理论之间的差别, 并帮助他们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通过培训, 教师获得的是个体知识, 即个体通过经验获得的知识;还有

问题性知识, 即通过批判性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而构建起来的知识。在此过程中, 教师从检查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开始, 通过自

我的反思, 找到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差距, 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 不断成长。或者通过微格教学系统, 把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完

整地拍摄下来, 然后让教师一边看一边分析, 反思自己课堂上的一言一行, 将改进后的教学行为运用到实际的课堂中;也可以组

织部分教师一起分析, 让集体受益。总之, 与教学行为有关的因素几乎都被纳入到培训过程中。

2.反思模式对教师作为培训主体的充分尊重是实现培训目标的有效保证

反思模式的涉及面可宽可窄, 内容可多可少, 重要的是教师作为培训活动主体的地位得到尊重, 可以作为研究者参与到“自

我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自己的学识结构、德行、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反思。如教师通过自学一些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对照

自己的工作实践进行反思, 写出自学体会进行交流;还可以配合师德教育, 对自己的言行进行世界观和方法论层面上的反思, 对

自己在学生、家长、社会中的地位进行客观定位, 从而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还可以在更新的基础上, 对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

管理进行反思, 以及在班集体建设、凝聚力焕发、创造力培养、问题意识的保护等方面以现代教学观为参照, 进一步尊重学生的个 性,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8 ] 反思模式为教师培训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虽然它与校本模式有相同之处, 但校本模式立足点在学校(包括学校教师), 而反思

模式的着眼点是教师的教学行为, 目标更具体, 操作性更强, 明显突出了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因此可作为一种独立的 模式出现。

从以上几种模式可以看到: 无论是内容还是方法、形式, 教师培训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色彩。现代社会里, 科学技术知识的迅

速增长以及社会进步速度的不断加快, 学习化社会已展现在人们面前。培训模式的多元化趋向, 为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

育都带来了极大的好处, 满足了教师的需求和发挥了教师的受教育自主权。但也要清醒地意识到: 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之间是有

机衔接的统一体, 未来教师的培养应从在职教师的培训中获得经验和吸取教训;传统模式与现代模式也应结合起来相互取长补

短。因此, 必须不断提高师范教育的质量, 加强培训机构与中小学之间的联系与密切合作, 使我国的教师教育的质量更上一层楼。[参考文献] [ 1 ] 郑金洲.校本: 教育改革的新走向[N ].中国教育报, 2000—05—06.[ 2 ] 王秀美.对校本在职进修的认识与思考[J ].师资培训研究, 2001,(1): 33-35.[ 3 ] 邢少颖, 贾宏燕.试论教师完美人格的塑造[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1,(1): 56-58.[ 4 ] 张贵新.欧洲教师教育的现状与改革方向[J ].教育研究, 2001,(1): 60-65.[ 5 ] 靖士明.谈谈远程网上教育[J ].上海教育科研, 2000,(9): 45.[ 6 ] 雷庆.现代远程教育: 实践终身教育思想的有效途径[J ].中国现代远程教育, 2000,(9): 12.[ 7 ] 张建伟.反思——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新思路[A ].文萍.心理学理论与教育[C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8 ] 陈立群, 乔世伟, 任奕奕.构建学校自培体系促进教师自主发展[J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2001,(3): 57-58.(责任编辑 25 彭志雄)黎琼锋

多元化教师培训模式的分析与思考

2001 年6 月 __

第二篇:校本培训模式的初探与思考

校本培训模式的初探与思考

云南省楚雄州双柏县第二中学

李莹涛

【摘要】:校本教师培训在教师教育中具有重要及独特作用;校本教师培训应从实际出发,按教师专业发展阶段,采取多种形式分期开展;在转变 培训观念的基础上,要建立和完善校本教师培训机制。【关键词】:校本培训 模式

初探与思考

教师继续教育中的校本培训是教师教育的应用模式之一。校本教师培训是以学校为培训基地,在上级培训机构的指导下,由校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充分利用校内外培训资源,直接服务于学校,服务于教师,服务于教学的培训活动。它以应用为目的,以教师素质提高为目标,培训内容适用于本校实际,并且以教师的实际工作状况来评价培训的效果。

一、教师校本培训模式产生的背景

教师校本培训模式对传统的培训观念有重大的理论突破,对充分利用学校培训资源,提高教师参训的积极性,加强培训效果的针对性、实效性、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等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

背景一: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西方国家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回到校园,所形成的校本培训概念即美国的“学校本位”及欧洲的校本在职教育为我们借鉴后,正顺应了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宗旨:一切为了学校,培训在学校中,基于学校的教师。因而形成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主要在学校的组织下,立足于本校、本职、本岗的校本培训定位。

背景二:信息时代的到来.一方面是知识更新加快,打破了教师专业知识终生管用的格局,教师职业特色与社会因素不可能为每一个教师创造均等外出进修的机会和频繁集中培训的机会,因而校内培训不愧为最经济、最实 惠、最有效的学习。另一方面现代科技普及与应用,如多媒体、互联网等手段的应用,又为学校教师自主学习带来可能。

背景四:校本培训模式的理论依据(1)“学校文化”理论

教育社会学对作为一种“制度”、一种“社会组织”的学校的“组织文化”,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理论资料。基于一个学校的传统、风格、社会生态环境、社会期望以及校长的教育哲学、教师群体亚文化、学生亚文化等等而形成的“学校文化”,具有自己的独特性、传承性和排他性。任何一所学校都是具体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实体,它所具有的复杂性是其他学校的历史经验、现时体验和对未来的发展所不能完全说明的,也是理论上不能充分加以证明和诠释的。学校的一切创新与创造活动,都是与学校本身文化的独特性、个别化和多样性分不开的。(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的基本精神是强调学习发生在解决问题为目的的“真实情境”中,强调学习者凭自己的“经验”进行“意义建构”,强调社会性相互作用的“经验”进行“意义建构”,强调社会性相互作用的“对话”、“合作”、“人际互动”等等。教师无疑只有在学校工作实践这样的“真实性学习”中方能获得更的成长。(3)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新近兴起的“教师专业化”运动,对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态度、专业知识和能力等关系到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方面面给予了全方位关注。如教师的敬业精神、负责任的态度以及信念结构,离开了学校的具体任务和实践中的具体体验,它的“生成”就象纸上谈兵;教师新手与专家的比较表明,教师的知识不仅有量与质的问题,而更重要的是结构问题——教师所需要的本体性知 识、条件性知识、经验性知识和背景性知识,只有在具体的学校教育实践中能才真正整合;教师的能力形成和动态发展高度依赖于教学活动中的经验“类化”;教师解决问题的“范型激活”,是情境、问题和使用方法之间关系的整体……而目前提出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策略,如实践反思、行动研究等等,都只能在学校层面上展开。(4)教师教育理论

当今的“教师教育”正发生深刻的变革,有人提出要将“教师个人模式”转换为“学校教育改善模式”(今津孝次郎1994),从而引发了一系列新概念。教师的“培训模式”正在受到挑战,“开发模式”应运而生。强调教师主体性、个性化、深层开发,发展教师创造力和“拓展能力”的研究成果不断出现。它们都无一不突出学校以及学校教育实践在教师发展中的巨大作用。(5)学校建设与管理的理论

办“特色学校”的理论与实践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学校的“正确定位”和“发展战略”愈益受到重视。“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建设的根本”的“人本”原理,更加注重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和潜能开发、强化他们的进取行为、引导他们“自我实现”。如何使学校成为“学习型组织”,教师继续教育的目标管理、动机激发、分类指导、工学矛盾、质量与效率、效果评估等问题,实际上只能倚重于“校本”才能解决。

从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实践过程看,有相当部分的学校在以往多年的教师继续教育中,主要的是重视教师显性技能训练,即基本功训练。基本功虽然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外功”,但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上却是远远不够的。我国幅员辽阔,中小学数量多,分布广,中小学教师达千万之多,地区与地区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教师个体与个体之间,都存在着相当的差异,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由于地域分散,教师编制紧,工作量大,继续教育培训任务重,工学矛盾突出,加之经费短缺,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推进缓慢,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要想实现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全员继续教育培训目标,使所有学校的教师继续教育得以延伸与拓展,就必须学习借鉴别人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寻求一种既符合我国大多数中小学实际并能够有效克服当前中小学面临的诸多困难,又能保证培训质量的培训形式。而校本培训模式正是适应了这样的背景而被移植、逐步发展形成的一种全新意义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的校本培训模式更有助于达到培训对象的全员性,有利于实现全员性培训的目标;培训内容的整体性,使培训的内容与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实际结合起来;培训形式的多元性,多元性可以满足各类教师的不同需求;培训过程的实效性,按需施教,注重实效是我们校本培训的一大特点,培训过程的实效性,也表现为发展过程的有序性,也就是说对校本培训要做出规划,有步骤分阶段实施。

三、校本培训模式的特点

校本培训贴近学校实际,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针对性强,有利于解决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覆盖面广,便于实施全员培训,有利于满足不同层次教师学习需求,缓解工学矛盾,形成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在动力,提高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有利于加强教师间的协作和交流,增进团结与友谊,形成良好的校内人文环境;校本培训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人、财、物、信息等有限资源,充分发挥学校在继续教育中的导向、管理、监控、评估、激励等功能。其主要特点有:(1)时效性强

培训在教师任职学校,教师能够及时地将培训所获应用于教学实践;校 长等学校领导干部及考评小组成员也能及时地对教师进行检查、考核、评估,将考评意见及时通知教师;教师也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任教效果,便于对自己的教学加以改进。(2)针对性强

专门的教师培训学校对教师进行培训时,把教师当成了学生,从基本的教育理论到各科的教学内容、方法等进行系统的培训,也就是全面的培训,这样的培训有它的优点,但针对性不够,因为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而校本培训可以扬长避短,很好地解决这类问题。教师长期在学校任教,教师之间、校长与普通教师之间,每人的长处、短处彼此都十分了解。比如,年轻教师课堂经验不足,不能很好地把握上课的进度、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能很好地调动等,校长、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就可针对这些常规问题对青年教师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这些指导可以在课堂中、也可以在课堂外、办公室里。所以,这样的培训模式针对性强,在某些方面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尤其是在培训的内容上,可以视学校改革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和未来问题而灵活应变。此外,培训实施也可以做到灵活机动,既可针对教师个体培训,也可面向全体教师施培。(3)可操作性强

由于培训在本学校进行,校长以及开展校本培训的教师可结合本班的学生实际情况,本校的教学计划等开展培训,无论是从培训计划的制定,还是培训结果的考核、教师综合素质评定等,可以较容易地进行,其结果更真实可靠,减少了脱离本班、本校实际情况而产生的不确定性。

(4)亲融性强

一所学校的教师相互了解,沟通起来也就非常容易,在具体指导过程中,也就少了隔膜与距离,受训教师对培训人员所指出的问题更容易接受。从我国城乡大数中小学现阶段的情况看,校本培训比较符合我国地域分布广、学校与学校之间差异大、教师继续教育任务重、工学矛盾突出,培训经费短缺等实际。可见校本培训既有利于保证中小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又能满足广大教师在职培训提高的需求。因此,校本培训在我国中小学继续教育理论研究和培训实践中引起了人们相当的重视。

四、校本培训模式的运作与管理

1、转变培训观念,建立完善的校本培训机制。一些校长习惯上把教师培训看作是上级培训机构的任务,尤其是重点校依靠自身的优势,能从其他学校中把优秀教师“挖”过来,所以把培训教师看作可有可无的工作。所以,要转变校长的教师培训观。为了加快教师成长,必须建立以下四个培养机制:

科学的选拔机制---构建符合教师成长规律的选拔、培养机制,发现、培养潜在的青年骨干教师。

正确的导向机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集体舆论,建立和谐的学术交流关系创设互帮互学的良好的氛围,制定学校教师培训规划和培训制度等,使学校自身成为一个学习化的社会。

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调动教师的内在驱动力,开发教师的潜力,增强教师的自我发展能力。

合理的保障机制---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信息、时间和物质条件,帮助教师解决实际困难,解除后顾之忧,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与学习中。

2、组建校本培训资源。首先要充分发挥本校骨干教师的作用,他们有丰富的教育教学实际经验,这是重要的校本培训资源。通过本校骨干教师“传、帮、带”,指导青年教师成长。其次要借用校外培训资源,将当地大专院校、教育科研单位、进修院校以及外校的优秀教师请进校门,组成导学团诊断本校教师工作,进行提高指导性培训。

3、加强对校本培训效果的评价。目前对教师的评价主要是用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价教师的工作,所以必然造成教师加班加点,加重学生的负担。为解决这个问题,校本培训的评价目标,不是简单地为了区分工作的优劣,而是为了促进教师发展。从评价培训效果出发,要对教师发展进行全面评价和针对教师发展阶段进行全程评价。

对处于适应期的青年教师要加强对他们的职业道德的评价,考查他们的教学基本功,打下他们成长的教学基础。对处于发展期的合格教师则要评价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引导教师结合自身工作,自选科研课题,进行课题论证,开展实证研究。不要笼统地以论文发表的篇数和等级来区分教师的科研能力等。为了反映校本培训工作的效益,更为重要的是评价本校青年教师成长为各级骨干教师所需的时间长短,在教育教学实践与改革中所起的支撑作用和指导作用等。

4、加强对校本培训的管理。校本培训应与院校培训相结合。开展校本培训并不是要取代或削弱进修院校专门培训机构的工作,而是要二者相互结合,各自发挥自身的优势。校本培训是院校实施专门培训的基础,可以使教师有序地建构自身的经验系统,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而院校专门培训机构应加强对校本培训的管理,检查学校的培训规划,交流各校开展培训工作的经验,评估校本培训的效益,上级培训机构还要加强对校本培训的支持指导工作,承担起对高层次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

五、校本培训发展与思考

校本培训是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验过程中孕育的,许多理论问题和 实际操作方式都有待进一步探讨,一些影响课题深入发展的问题已经摆在我们面前,校本培训内涵的界定,即可否形成一种通用的概念的问题的研究;校本培训外延性即校本培训的广延性问题研究;校本培训规范性研究;校本培训周期性研究;校本培训与院校集中培训关系的研究;校本培训管理机制研究。参考文献:

(1)刘文修.教育管理学[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2)袁振国.新世纪教师教育丛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肖新发.教师培训的取向革新与走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1999(2).(4)周立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模式研究.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1999(2).(5)刘爱华,张济清.努力展校本培训模式研究,充分挖掘农村小学内部潜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1999(3).(6)张香莲.浅谈英国中小学师资培训.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1998(2).

第三篇:新形势下“材料物理”课程中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新形势下“材料物理”课程中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针对目前部分大学生学习态度散漫、学习目标模糊、学习动力不足等学习问题,根据“材料物理”课程的性质和特点,结合授课教师多年来学习和教育工作经验,笔者尝试了在教学中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采用以课题驱动、学研结合为主的教学方法,适当地引入与理论知识相关的科学名人典故、生活实例以及前沿的科研成果,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促进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形成。

关键词:材料化学专业 材料物理 教学模式 科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3(a)-0181-02

材料化学专业是材料科学与现代化学等多门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发展形成的具有强大活力的新兴交叉学科,是运用材料化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材料的制备、组成、结构、性质及应用的学科。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科学前沿领域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材料物理是材料化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在修完“大学物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材料化学”、“材料合成化学”等有关课程后,开设的一门起承前启后作用的专业基础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1]。目的主要是让材料化学专业的学生了解利用物理学的方法处理材料科学中问题。学会从物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定律出发,说明材料的微观结构、组织形貌、原子电子运动状态及它们与材料性能和成分之间的关系。该课程要求理解材料的力学、热学、电学、磁学、光学、声学以及材料的功能转换等内容。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深刻理解材料的各种性能及主要影响因素,并能在材料研究中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阐述材料结构、性能和它们在各种外界条件下发生的变化及其变化规律。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在“金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具有较深远的影响。该课程最大的特点是涉及的知识面广、信息量大、应用性强,涉及的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因此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带来了一定的挑战。而新形势下,培养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最为重要的历史责任。然而,传统教学中的“填鸭式”等问题,不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开发。因此,教学方法的改革迫在眉睫。

教学过程是通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有效地互动配合实现的,因此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在《材料物理》的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摒弃传统“填鸭式”灌输的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立体的教学模式,调动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自主思考,以问题为导向开展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思和科学思维方式。优化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材料物理课程具有学科知识面宽、概念抽象、公式复杂、理论性强并且难于理解等特点,而传统的板书式教学手段由于其单调、枯燥、抽象等缺点,导致学生出现厌学甚至弃学等消极情绪,大大地降低了教?W效果。而多媒体辅助教学是集图、文、像、色、声为一体的现代教育技术,可使抽象复杂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以直观生动地形式表现出来,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枕,使得学生自主地学习知识,提高了教学效果。针对较为抽象易混淆的概念,可以采用动画模拟的方式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加深理解。比如,晶体塑性形变的两种基本形式是滑移和孪晶,很难用学生的既往知识经验来理解和区分,因此,采用动画模拟演示和同步解说功能的微视频讲解,直观地体现出两者的差别,充分调动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营造体验式教学情境,瓦解传统教学的时空障碍,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在脑海中留下画面。例如,吸声材料中关于焦点这部分知识时,导入北京天坛公园的回音壁和三音石等图片和视频,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了解中国古人的聪明才智,并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等社会热点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多媒体教学并不是时时处处都适合的教学手段,针对一些公式的推导,例题以及课后习题的讲解过程,需要结合传统教学模式,循序渐进的分析讲解,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理解和解决相关问题。引入课题式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材料物理”课程知识内容较为抽象,内容繁杂,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较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常常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作为一门理论与实际应用结合较紧密的专业基础课,利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还可以锻炼学生应用知识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自主探究能力。课题式教学方法属于构建性的教学,是一种崭新的启发式教学模式。课题式教学方法是指在学生具备一定知识储备后,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科学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动地搜集文献、获取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迎合当今社会对高素质、全方面、具有创造力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课题式教学注重问题导向,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水平,获取实用方法。

因此,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采用探究性的课题式教学模式,以课题为载体、问题为导向、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注重学研结合和思维训练,有助于学生开展体验式的学习模式,在自主思考、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培养思维方式,发展与人协作的精神,锻炼科学研究的素养,最终在知识与技能、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培养锻炼。结合材料物理的内容特点,课题可以分为材料的力学、材料的热学、材料的电学、材料的磁性、材料的光学、材料的声学六大类,设置课题,如集成电路用基片材料、LED发光显示材料的发展、高温超导材料的应用、单分子磁体的研究现状、光纤通讯材料的发展、航天航空复合材料的选取、生物材料、储能材料的研究现状、太阳能电池的发展等。由学生自由选择合作学习小组,学习小组内部确定个人分工,开展对该领域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思、当前难以突破的技术瓶颈以及研究热点的文献调研。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个人搜集材料、小组讨论的方式,一方面锻炼了学生获取知识、提取和选择有关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小组内部的协调讨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最终可以选择通过撰写专题文献调研报告、小组讨论与答辩、开展相关专题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地参加学习活动,让学生能够体验到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快感和成就感,体会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思维方式。另一方面,还可以引导学生参加科研项目,整体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在课题式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创造性思维、团体意识以及科学探索精神,完成传统教学达不到的教学效果。

开展学生讲授,集中讨论的模拟教学模式,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主要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相对比较被动地听,由于课程内容比较深奥和抽象,很多学生在课堂上较难跟上老师的思路和节奏,因而出现精力不集中、?^脑僵化、困倦等问题,由此恶性循环,最终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导致教学效果降低。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而教师除了完成传道受业的责任外,还要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潜能,要教会学生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能力。因此,开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有些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采取模拟教学模式,由学生讲授、课堂讨论的方式实现对知识的接受与消化吸收,在此过程中,一方面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去预习、搜集材料、分析知识内容的逻辑性与连贯性,在过程中,学生需要去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可以引导学生去搜集一些材料科学名人的科研事迹,去学习前辈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为学生们提供一些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让学生在学习知识内容的同时,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体会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在进行角色互换的同时,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组织语言的能力,去理解学习的过程,了解教师备课、授课的整个过程,感受教师在其中的努力,培养学生体恤和尊重他人的品质,达到情感与价值观的教育目的。比如,可以让学生去了解中国科技大学谢毅院士关于热释电材料方面的工作,介绍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张洪杰院士在高性能稀土发光材料的研究工作,北京大学高松院士在高密度磁存储材料等方面的研究等,这样不但拉近了学生与科研世界的距离,让学生们了解当前科研的前沿方向和课题,去理解所学知识的必要性,增强学习的动力和兴趣。结语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新形势下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也发生了改变,因此要求作为教师也要不断地去学习和摸索适合现阶段学生的教学模式。不摒弃传统教学方法,也要不断地思考与改革,去融合新的教育理念,运用和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总之,教学是要以人为本,坚持学生为主体,尝试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学会思考问题的方式,成为一个不仅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知识、并且具有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欧梅桂,杨春林.材料物理专业材料物理化学课程的定位与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4(43):115-117.[2] 鄢波,马洪锋.材料物理课程教学方法的思考与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6):74-77.[3] 田春贵.奠定基础知识走近学科前沿――黑龙江大学材料合成化学课程的思考与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4(18):221.[4] 耿桂宏,马金福,房国丽.《材料物理与性能学》课程内容模块化构建与教学实践[J].科技信息,2012(25):22-23.

第四篇:刑事诉讼法多元化教学模式探析

刑事诉讼法多元化教学模式探析

摘要:在刑事诉讼法的教学中,通过实施多元化教学改革,构建一种教学内容多样化、教学方法多元化的新的教学模式,使相对抽象的刑事诉讼课程增加直观性。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知识面的拓展,增加教学的信息量,使学生在对本学科知识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增强感性认识,促进学生对本学科的理解。将诉讼法课程视为一个与实体法相对应的体系,正确应对法学教育中提出的一系列要求,从而塑造应用型、复合型的高素质法律人才。

一、刑事诉讼法多元化教学的必要性

(一)刑事诉讼在法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刑事诉讼法》课程是高等学校法学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也是教育部制定、颁布的法学主干课程之一。刑事诉讼法学在整个教学计划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长期以来,诉讼法仅被认为是实现实体权利的手段和工具,认为是辅助性部门法。很多人由此认为实体结果正确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法学教育中也存在着重实体轻程序的观念。实体法因调整主体实体权利义务关系,所以备受重视。但若没有诉讼法的程序保障功能,义何以保障结果的正确和法律的公正性呢?特别是在刑事诉讼法这一被称为第二宪法的部门法的实践中,关乎人身自由和生命之最重要的权利 此,在诉讼法类课程的教学工作中贯彻“ 序 障” 程序公正”的理念,对纠正在司法界、学术 仃 的“重实体,轻程序”的错误观念具有十分 的意义。

(二)刑事诉讼法学学科的自身特点法律属于规定性的上层建筑,在特定情况下可能发生、应该发生的事情在法律中都事前有所规定。

抽象的法律被规定在成文法条之中,假定的事实被记录在教科书或有关的法律报告中,法律的学习者通过参加书面练习和测试掌握有关的法律知识。由于法律职业的高度技术性和刑事诉讼的程序性特征,使得刑事诉讼法的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从事法律职业不仅需要深厚的法学理论素养,还需要有清晰明了的表达、敏捷准确的思维、健康稳定的心理、超凡卓越的人际沟通等能力以及实际操作的经验。1 我国法学教育历来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性教学则是一个很薄弱的环节。正规的法学教育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以高度抽象甚至是思辨性的问题为中心,这样似乎脱离司法实践。

刑事诉讼法学在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存在教学内容单

一、抽象的情形,这成为我国刑事诉讼的司法水准与国际标准的差距和将来教学侧重的方向,教学中也会涉及刑事诉讼法学学术研究领域以及司法实践领域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由于刑事诉讼法属于程序法,相对于实体法来讲更具有抽象性特点,加之学生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社会阅历和经验,对诉讼程序缺乏直观性的认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急需一些感性的认识,以帮助他们加强对刑事诉讼法的理解。法律职业的专业性不仅指法律职业人具有法律专业知识,还包括运用法律的专业技能。对专业技能的灵活运用有时甚至比专业理论知识的拥有量更为重要。

二、刑事诉讼法教学模式的多元化

(一)注意相关学科的联系学生对相关学科的比较以及对刑事诉讼前沿问题的了解欠缺,使学生对现行刑事诉讼法律规范在具体规定上的缺陷、漏洞,甚至于与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的比较理解不够,因而无法激发学生对相关问题的探究兴趣和钻研热情,也缺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的法律知识基础。

法律实践往往呈现出杂乱无章和不系统性。每日发生的事件都是偶然的,且具有很大的意外性。

学习过程中设定的问题并非法律职业者每天都要处理的或者经常遇到的问题,只是为了提高法律职业人员应对实践问题的能力。就像医生面临不断涌现的、不同的疑难病症一样。新的病因和症状不断出现,医生要用事先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对新的病因进行分析,从而找到解决和治疗的方法。正规的法律教育课程,就像医学教育一样,将研究的问题系统化,总结各部门法之间的关联性,找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的共性,从而使学科教育中对法律的讲解,都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安排。另外,现代高校法学教育呈现出二元结构。表现在:第一,在法学教育的培养目标上,既要为法律职业部门培养人 2 才,也要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人才,甚至还要培养治国人才和管理社会的人才。第二,在法学教育的内部结构上,高等法学教育应当既具有高等学校法学教育部分,亦具有法律职业教育部分。第三,就法学教育的性质而言,高等法学教育既是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法律人才制度,甚至是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法律职业教育部分的内容须由诉讼法类课程来完成。在刑事诉讼法的授课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刑法中的犯罪构成和定罪与量刑。还会涉及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相关问题的比较,例如,刑事辩护制度与民事代理制度的比较,教师在讲授时应相互呼应,不能拘泥于自己的学科。

这样可以在刑事诉讼的教学中基于程序法律特点,形成与实体法、其他程序法等法律专业教育的系统化,形成一个知识的共同体、语言的共同体。

(二)组织理论性学术讲座在刑事诉讼法的教学过程中同样会经常遇到热点、难点问题,由于课时所限致使这些问题不可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展开。例如,我国刑事诉讼法确立的证据制度、证明标准体系、律师辩护权问题,侦查羁押问题、简易程序、自由裁量权问题,公开审判问题以及死刑复核程序等等。这部分内容除常规课堂教学内容之外,还可以将相关的改革与完善作为知识的补充。可以针对本学科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举办一系列的学术讲座,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其钻研问题、探究问题的途径。

在专业科研讲座中,学生和教师都有机会分享专家、学者们潜心研究的成果,聆听他们的观点和见解,同时,学生有机会与各位专家、学者直接交流,让同学们领悟对本学科前沿问题的直觉和洞察力。通过有关讲座,使学生了解刑事诉讼法修改的最新动向和刑事诉讼法修改的背景等问题。理解刑事诉讼法的修订是在总结司法实践之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已签署的国际公约以及宪法保障人权理念的需要,形成刑事诉讼法的修订基础。同时,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应当坚持宽严相济政策、打击犯罪和保护人权的关系、强化制约与监督的基本原则。

学术讲座既是大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拓展学习视野的一种很好的途径。

大学校园里的学术讲座以其形式多样、内容广博、启发引领性强等优势而备受大学生的青睐和推崇。丰富多彩的讲座在繁荣校园文化,活跃学术气氛,鼓励理论研究和学术创新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将实践性教学定为一种教学常态刑事诉讼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我们培养的本科法律人才绝大多数要从事法律实务工作,而非从事学术研究,因此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具备实践工作能力。大陆法系的法律讲授往往是以理论为主,先作出高度的抽象理论总结,然后再作具体的实践分析,是从抽象到具体的教学模式。而英美法系则是由具体到抽象的讲授模式,其特点是先讲若干案例,再从中抽出这类案例共同适用的规则。两大法系的讲授方法各有优劣。美国法学院的课程设计主要围绕法律专业知识和法律实务技能两方面展开。美国法学院的教授们大都出身法律职业,具有执业资格,很多人具有丰富的实务经验。同时,法学院还聘请很多专职律师到法学院讲授一些课程,法官能否公正审判、律师在法庭上能否取胜,不仅取决于对案件事实的发掘和对法律的理解程度,而且取决于在法庭上对事实和法律的表达和说明,因此,优秀的律师或法官一定具有优秀的口才和文字功底。法学院开设有法律写作课程,锻炼学生的说服性写作技能,法庭辩论课程和比赛则是训练学生的法庭表达能力。法学院还普遍开设司法实践教育,学生像律师那样受理案件和到法庭出庭,不仅能够掌握相应的职业表达能力,而且能够学到法律人的思维。美国大法官霍布斯在他的《普通法》一书中曾断言:“法律的灵魂从来不是逻辑,而始终是经验。” ]

在以往我国法律院系的课程教学中,更多注重理论的总结,很少考虑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也很少考虑社会的实际需求。这样无法塑造应用型的法律人才,而刑事诉讼实践环节具有许多课堂教学所不具备的优点,它改变了教师与学生的思维习惯,为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感性材料,为理论联系实际提供了很好的桥梁,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的 4 培养。实践性教学在刑事诉讼法课程中设置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除了向老师和课本学习外,还要通过亲自去参与司法实务活动,经过一定的司法流程,了解书本知识的有限性与社会司法实务的无限繁杂性,从中积累一定的司法经验,增强操作的能力和诉讼的技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经常与司法实践部门联系,增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实践的机会。

三、刑事诉讼教学手段的多元化设置

(一)组织开展模拟法庭模拟法庭是高等院校法学院(系)普遍进行的具有法律实践性质的教学辅助方法。模拟法庭式教学,是通过选用一个真实的案例,让学生分别充当公诉人、法官和诉讼参与人(包括被告人、辩护人、被害人、证人等),模拟真实的刑事庭审的情景,按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进行模拟审判的一种教学模式。

在组织模拟法庭的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具体承担的角色中。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参与同一案件的审理,并全力以赴地为所扮演的角色争取最有利的结果,对模拟法庭课程进程的推动起着决定性作用。没有实际参与角色的同学也可以从观看的过程中直观地学到庭审的知识。教师作为模拟法庭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在模拟法庭课程教学中起辅助和引导作用。教师为学生提供典型案例,同时对学生在组织模拟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给予明确的答复,或提供解决的思路,或提供必要的资料帮助,并做好庭后总结和评价,帮助学生总结经验和认识不足,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种师生双向活动式的法律实务训练,可以使学生理论与实践的学习达到和谐的统一。

模拟法庭式教学是一种在校内较容易开展的教学模式,既可以培养学生综合的法律职业能力,也是最能体现高等法律院校办学特色的最佳方法,是诉讼法教学过程中的必需。由学生饰演诉讼中的各种主体角色,要求学生严格按照程序法和实体法的规定对诉讼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模拟。从刑事案件的庭前准备,到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到最后宣判的整个完整过程,既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可以提高学生对庭审中控、辩、审三方技巧的驾驭能力。

另外,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与法院等司法实践部门联系,使法院 5 的真实庭审走进校园,让学生有机会观摩真实的庭审过程,增进学生对诉讼中庭审的直观的感性学习。

(二)增加案例讨论在教学中的运用在刑事诉讼法的教学过程中,案例的运用可以使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毕业后也能迅速适应司法实践中的工作。在案例教学中,事先选择一个或几个典型案例,并附加若干问题,交由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对案例的阅读、讨论、分析、思考、辩论和总结,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扩大了视野。教学中,选取典型案例,学生针对案例中所反映的问题,通过自己的研析和判断,提出解决的方案,不但增进了对本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使相关学科的知识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得以温习和巩固。例如,在讲到证据的种类和分类时,给学生一个案例,让学生通过每个证据的表现形式,分析该证据的种类名称以及在理论分类上的所属。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发言甚至相互辩论,最后,由任课教师作出总结,使学生不但巩固了所学的理论知识,也可以使他们相互学习,弥补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

由于我国的法学教育是第一学历教育,不像美国是在其他本科教育完成之后的第二学历教育,所以学生在学习中首先还是基础理论的学习。增加案例的穿插教学,可以增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过去教学方法上多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辅助性教学手段不多,课堂气氛易出现沉闷和懈怠情形,学生思维不活跃,对教学内容回应不够,教和学之间交融程度不够高。案例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也可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针对不同的观点展开辩论,从不同角度提高对问题的认识,以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教师在点评时用精练的语言针对事实和现行法律逐一分析,突出重点,根据所依据的法律原理、法律规定进行讲解,甚至可以涉及学科前沿问题的分析,还可以引导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使学生在分析案例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灵活性在刑事诉讼法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将图示教学方法融入教学,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 6 和趣味性,把理性、抽象、艰深的法律问题形象化、生动化。让抽象的内容增加一些直观性,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结构图。例如,现代民主法治国家的刑事诉讼中控诉、辩护、审判三大基本诉讼职能的关系结构图,控辩平等、对抗、审判中立所形成的控辩审三者关系应当保持等腰三角形结构,是现代刑事诉讼的基本理念,也是实现司法公正的保障。

再比如,在讲解检察机关的抗诉程序时,通过图示,对二审程序的抗诉途径与再审程序的抗诉途径做一个形象的比较(如图所示)。运用图解使这些概念更易于理解和掌握,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化。

刑事诉讼法是具有很强操作性的课程,实行案例教学法、模拟法庭教学法,有时也不能反映整个刑事诉讼的全貌。案例是有限的,案例教学也难以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刑事诉讼整个体系的理论知识。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可以弥补实际操作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运用多媒体,使用一定的电教仪器设备辅助教学,会增强案例教学的效果。通过图片、图示、动画、影像等将刑事立案侦查、审查起诉、审判和执行的整个过程展现出来,使枯燥的教学内容生动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创立刑事诉讼法立体化教学模式。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增加司法技术模拟分析室、侦查实验及其他侦查技术方面的相关的教学辅助设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直观地了解刑事诉讼需要经过哪些法定程序、如何展开刑事侦查、如何分析和认定刑事证据、如何撰写法律文书、如何对被告人定罪量刑等,将平时学习的零星的知识汇总起来,使刑事诉讼程序中的知识点串联成线,从而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刑事诉讼这门相对抽象的学科知识,也使刻板的课堂教学气氛变得轻松些、活跃些。

通过实施多元化教学改革,构建一种教学内容多样化、教学方法多元化的新的教学模式,以求实现优质的教学效果。所以,以整体联系的视角看待刑事诉讼法这门课程的教学,有助于将相对抽象的诉讼法课程视为一个与实体法相对应的体系,正确应对法学教育中提出的一系列要求,从而塑造应用型、复合型的高素质法律人才。

第五篇: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多元化与启示

关于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多元化与启示

一、目前世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四大阵营。

第一阵营是以德国为主的高职教育培养模式——“双元制”培养模式。

这类职业教育模式主要有德国、奥地利及德语圈国家,其主要特征为:一是职业教育模式呈现明显的“双元”特点,所谓“双元”主要是指企业与职业学校共同承担学生的职业培训与文化理论教育。二是职业教育的供需关系由政府按照企业提供的培训岗位确定。三是培训内容与方式注重教育性与经济性,学生具有两个身份(学徒与学生);两个学习场地(企业与学校);两个教育培训模式(企业与学校),四是培训者有企业培训机构和职业学校,具有明显的双元特征,企业参与培训并起决定性作用。五是职业教育费用分为两类,企业培训由企业出资,职业学校经费由财政提供。

第二阵营是以美国、加拿大为主的以市场调节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模式。

这类职业教育模式主要特征为:一是几乎没有正规学历的职业学校体系,没有系统化的职业学校教育模式;生产一线劳动者的培训主要由企业、社会培训机构或者短期培训职业学校承担。二是职业教育的供需关系主要由市场决定,由企业决定。三是培训内容与方式主要根据企业的职业要求确定,具有显著的“订单导向”特征。四是培训费用主要由用人单位与个人承担,高中后职业教育的部分经费由财政承担。一般来说,这类模式注重在普通高中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的内容,如美国有许多职业的培训内容都是通过普通学校(综合高中)的课程来完成的。美国、加拿大的社区学院与职业技术学院,注重职业资格证书体系的作用。第三阵营是以英国、澳大利亚为主,以市场调节为主导、国家主管的职业教育模式。

该模式在职业教育上叫CBET模式,澳大利亚的教育是总结了德国的“双元制”和美加CBE模式,创新了CBET模式,其主要特征为:一是建立全国统一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系统,将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整合在一个系统下,将职业资格证书与文凭(全日制教育)结合起来,与学历教育相呼应。二是供需关系主要由政府会同行业共同依据市场需求确定。三是培训机构主要是国家为企业提供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官方公共服务机构-TAFE系统,也称TAFE学院。四是培训内容主要是政府按照经济界与企业的要求,制定国家资格框架、认证框架和培训包。五是职业教育经费主要由财政负担,目前开始呈现多元化特征。

第四阵营是以中国、韩国、日本为主的以职业学校为特征的职业教育模式。

该模式主要特征:一是具有完善的职业学校教育系统;二是职业教育的供需关系主要由教育行政机构来平衡;三是培训内容与方式注重教育性与经济性,学生毕业具有学历与就业双重资格;四是培训者以职业学校为主,具有较多的学院教育色彩,企业也参与培训,但不起决定性作用;五是职业教育费用主要依靠财政拨款,逐步呈现多元筹资特色。该模式也是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二、澳大利亚的教育现状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模式。

1、完善的教育体系。

澳大利亚国土面积有八百多万平方公里,接近于中国国土面积,人口只有两千万是我国的1/70,安徽省的1/3,地广人稀,人均收入较高,教育事业发达。澳大利亚公民16岁以前如果不接受教育,其父母要受到严厉的罚款。除上私立学校以外,教育全部公费。私立学校都是名校,其学费也可向国家申请贷款。澳大利亚国家规定,毕业后贷款人的年收入超过35000澳元需还贷,低于35000澳元无需还贷,还贷期限是30年,贷款人还贷压力不大,这样澳大利亚人学习气氛很浓。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从中学开始,澳大利亚没有职业高中和中专,那么职业高中和中专的职能都融会贯通在中学教育里面,澳大利亚跟我们一样有中学十二个年级,学生在中学课程里面要接受职业教育,在中学期间学生必须学会电焊、刨工等生活基本技能。中学毕业后,可以发给学生一级初级工,二级初级工的证书,使其能从事刨工、电焊工等职业。我们的中学很大程度上是高考应试教育,澳大利亚没有高考,中学生毕 业时每门功课都在70分以上的50%可以上大学,学习成绩低于70分的上TAFE学院,接受职业教育,所以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很发达。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体系发达还体现在“学分银行”上,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学分互认,所以高职毕业以后,还可以上本科,本科毕业以后,回过头来到TAFE学院还可以学习他的职业教育,技能合格以后,然后去工作。

2、先进的办学理念。

澳大利亚的办学理念从总体上和我们有些相似,但是在有些提法上比我们更具体,我把它总结了这么几句话,它在办学上总体是“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技能教学为中心,以企业和行业岗位标准为依据,以知识点和技能点传授为要求,以先进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为载体,以职业资格和技能鉴定为手段,注重教学策略开发,以人为本,突出个性,因材施教,形成了教学方式多样化、实践教学应用化、教学测试实践化,证书就业一体,构建了普教、职教、成教、职教职后教育互为一体的终身教育体系”。

3、科学有序的办学模式。(1)、面向市场,灵活设置专业。

澳大利亚的专业设置必须满足四个条件:一是企业需要的专业,二是学生愿意学习的专业,三是学校对这个专业具备的基本条件,四是政府和行业对这个专业的宏观论证;在学院上面有一个行业委员会,这个委员会有政府部门、教育部门、企业、行业、和社会专家组成。委员会审查专业申报的论证报告,从师资构成、设备赠添、办学经费等方面进行调查论证,论证如果可行,同意开办这个专业,论证报告所提出的要求,委员会基本满足,学校的硬件不够,政府可以给你投入,企业也可以给你投资,所以他们设置专业比我们容易。因为体制不一样,它是企业和学校共同建设这个专业。(2)、构建灵活多样的课程体系。

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课程体系的建设。每个专业的大纲计划最终都是由课程形成的,这个专业要开多少门专业课,开多少门专业基础课,这些课的开设要有科学性,不必要的课不要开,需要的课必须开。所以课程体系建设是高职教学改革的重点和突破口,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为教育思想、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等都要通过课程教学来实现。澳大利亚非常重视灵活多样的课程体系建设。①独特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制定办法。

澳大利亚是国家把教学大纲的主旨和教学思想,技能考核的等级标准全部定位好,学校按照规定的标准培养人才,教学计划和大纲的制定比较科学,是按照行业和企业的标准来制定的,这一条我们要学习,要努力按照行业和企业的标准来制定我们的大纲和教学计划。②“三结合”的课程设置。

澳大利亚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只有三类: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澳大利亚没有思想政治课、体育课和英语课;而这三类课程占我们国内教学计划的三分之一。澳大利亚是个英语的国家,外语是开选修课,在正规的教学计划里面没有英语这个课程,学生可以选中文、法语、德语、日语等选修课去学,不占教学计划的主要课时。所有的高校,没有运动场地,没有食堂,没有学生宿舍,这些全由社会承担,所以它无需开体育课,但是社区的运动设施非常丰富,各种场地都是免费的,学校就是集中精力办学。“三结合”的课程,淡化理论课和基础课,重视学生技能的培养,学生质量很高,优势很明显。③专业设置、专业课开设规定严格。

澳大利亚非常重视专业课的开设,因为学生的技能知识主要是通过专业课来掌握的,开设哪些专业课程,课程的模块如何组合,均由国家和相关行业委员会或顾问咨询组织根据行业发展、企业市场的信息以及就业的需要来确定,非常严格。

4、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设置都是蓝本,把这个蓝本和知识交给学生,让学生学得好、又愿意学,这是他的教学方式先进之处。大纲制定得再科学,计划制定得再严密,课程设置得再合理,但老师不能把知识传授给学生,那还不是失败吗?澳大利亚的教学方式灵活多样:(1)、采用分段式和模块式的教学方法。(2)、把知识变成问题,再把问题还原为知识的还原教学法。(3)、因材施教,强调个性的兴趣教学法。(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零距离”教学方法,又叫超市教学法。(5)、“用户选择”式的学习方式。

5、科学有效地考核方式与技能鉴定。

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有统一的注册考核技能鉴定办法,所有的课程和技能都要经过国家技能鉴定和考核,学校设有每个子模块的考核办法。我们现在也是模块教学,每一个模块教学结束以后,必须进行实践考核,由学校发技能鉴定合格证。最后以小证换大证毕业。澳大利亚理论考试与技能考核比例是5:5,理论考试成绩占50%,技能考核50%;美国是3:

7、德国是4:6。澳大利亚是淡化理论考试,强化技能考核,理论考试只要求及格,技能考核必须合格。这种以技能考核为主,理论考试为辅的考核方式比较先进。目前在技能考核上,如果国家没有配套标准的。我们可以根据行业和企业的岗位要求来制定标准,比如摄影摄像、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都可以设立岗位标准,可以发给相应证书。这样学生在技能方面才能真正过关。监测手段不科学,考核手段不科学,质量难以提高。

6、严格的“双师”标准与授课流程。(1)、严格的“双师”标准。

澳大利亚对教师的要求很高,他的“双师”标准,第一个叫院校标准,所有老师必须具备“五证”:学历证、教师任职资格证、专业职务证、技能等级证、继续教育证。第二个叫行政标准,澳大利亚政府规定,高职学院的老师必须在企业工作三至五年,或者每年有一个月时间在企业见习。第三个标准是“学者”标准,就是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对于老师的要求,澳大利亚的“双师”要求比我们国家更明确,我们的“双师”没有讲“五证”标准、行政标准、学者标准。在澳大利亚一个高职学院的老师,三个方面达到标准要求,你就可以来校任教,三个方面不够,你就自己去锻炼,所以他们的“双师”标准和要求非常严格,也很明确。(2)、科学有序的授课流程。

对于教师授课,一是要求把知识变成问题,二是要求把课堂变成模拟公司和教学工场。课堂即模拟公司,学生即模拟职员,它用这种理念搞职业教育,学生很快就进入了角色。教学的流程是教师提出问题,教给任务,剖析问题,演示操作;教师再提出若干子问题,根据学生程度、问题难易度、因材施教。学生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问题,做练习、去操作,然后等待着老师的检查。学生提问非常积极,有些问题老师当场回答,有些问题老师全部把它收集起来,第二堂课反馈给学生。澳大利亚教室有个黑板,上面有好多种颜色纸,每位授课老师有一种颜色,学生对老师有疑问,就把问题写在有颜色的纸上然后贴到磁板上,等待着老师把属于自己颜色的纸收回去,然后再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这种教学当中师生互动的问答方式比较个性化,学生学得好。

7、注重学生毕业设计、毕业证书发放和学习成果展示。

澳大利亚非常重视学生毕业设计、毕业证书的发放和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他们告诉学生到学校读书最神圣的一刻是发毕业证书的时候。澳大利亚对毕业证书的发放非常重视,开隆重的大会,着正规的学士袍,逐个的念学生名单、逐个的发证,学生感到很神圣。我们现在发毕业证书,有的学生打个电话托人拿毕业证书,这很不严肃。所以这个问题我们要从源头解决,要严肃对待这个问题,要让学生感受到发毕业证书的时候,就是大学毕业了。我们要教育学生有大学意识。大学意识非常重要,学生自己有大学意识,他就成为大学人,他自己就会提高自己,他光讲自己大

一、大

二、大三了,如果没有这个大学意识是不行的。毕业 设计这个环节,我们现在做得比较简单,以后我们必须严格去做,他们是理综类的做毕业设计,文综类的做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有严格的毕业论文答辩,毕业设计有严格的毕业设计考核。做毕业设计也是让学生很自豪的事,毕业设计和论文答辩比听一堂课自豪多了,让学生有一种成功的意识,有一种自豪的感觉。澳大利亚重视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教室走廊和教室墙壁上全是学生作品的展示。学生就是这个心理,你把他的作品挂在墙上,他才感觉自己有成功的意识,他就自豪,他就快乐。这次回来,影视艺术系和其他的系在搞学生作品展示,非常好。所有系都要重视起来,还要妥善保存学生的作品,这是我们的教学成果,要通过学生成果的展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功意识。我总结了几句话叫“强化以人为本,提升专业意识,强化专业技能,坚定专业态度,升华专业情感,培养成功意识”。

三、对我国的启示

1、要融入与国际接轨的办学理念,更新观念,解放思想,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

要融合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西方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当中的有用的部分,要用人家先进的办学理念,来更新我们的思想,来推动我们的工作,来促进我们的教学改革。首先是理念先行,以技能教学为中心的理念能不能确立,零距离超市式教学法能不能接受,先进的考试办法能不能改进,先进的课程设置办法能不能引进,“双师”队伍的要求能不能做到,教学当中具体环节的有用部分能不能借鉴。我们不能照搬照抄资本主义国家的整个模式,但能结合我们学院实际的,要做一点是一点,改一点是一点,不要一点都不做。首先要进一步地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融入国际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来促进我们学院的教学改革;

2、从课程改革入手,深化“宽基础,活模块”的教学改革。

再好的教学计划,再好的教学大纲,再好的教师,最终的落脚点都是落实在课程上,所以课程设置要加大改革的力度。必须从课程改革入手,深化我们“宽基础、活模块”的教学改革;构建新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指导思想,建立起一套以行业、企业标准为依据的课程设置方案。使每个模块的课程开得实用有效。

3、创新教学模式,大胆偿试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推进教法改革。

澳大利亚的教法比较先进,也比较实用,我们要大胆去做,大胆创新教学方式,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推进学院的教法改革。我们现在教法比较老套陈旧,几十年不变,不少老师基本上是从概念开始,满堂灌。因此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学习国外先进的开放式教学法,超市式教学法,兴趣教学法、仿真式教学法、模拟式教学法,把知识变为问题的还原式教学法,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零距离教学法,以及其他先进的教法,推进教法改革;

4、改革考试办法,完善技能鉴定,推进以技能考核为主,以理论测试为辅的考试改革。

我们现在的考试,基本上还是理论考试为主。技能考核起步较慢,力度较弱。职业教育应该加大技能考核,我们要转变理念、更新观念,研究我们的技能考核要占多大比例,我们的技能考核方案怎么制定,我们子模块的技能鉴定怎么去操作,我们的证书怎么发放。用这样一系列的改革举措来敲动考试这个杠杆,用考试办法的改革和考试杠杆的作用来促进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5、制定优惠政策,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改进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方式。

我们要研究“双师型”队伍建设的办法,内部的队伍建设,要靠政策来引导教师提高知识水平和技能,要加强培训,加大投入,培养好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培养名讲师、名教授,要加大教学研究的力度,鼓励教师多出教学成果。外部引进要靠优惠政策,筑巢引凤、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真正建设一支数量够用、质量较高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下载多元化教师培训模式的分析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多元化教师培训模式的分析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海尔多元化战略分析

    以海尔多元化失败分析 从1992年开始,海尔从一种产品开始向多种产品扩张,全面实施多元化战略。通过兼并、收购、合资、合作等手段,迅速由单一的冰箱产品进入冷柜、空调、洗衣机......

    多元化养老保障改革思考

    摘 要:人口老龄化“银色浪潮”在席卷发达国家之后,正迅速向发展中国家袭来。由于它关系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关系包括老年人在内生活问题,因而世界各国对老龄化问题十分重视,使得养......

    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的分析与思考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需要我们的教育培养出创造型的人才。创造型人才不仅需要扎实的知识、能力基础,更需要有敢于创新、善于合作的意识,有百折不挠......

    医院奖金核算模式的分析与思考[五篇模版]

    医院奖金核算模式的分析与思考 摘要:奖金核算是将医院收支结余再分配的一个重要过程,良好的核算模式能够在核算的过程中合理地体现员工工作的数量、强度、难度等方面的成果,达......

    美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分析及思考

    美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分析及思考城市生活垃圾是城市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美国在处理城市生活垃圾上有其独特的优势,本文介绍了美国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性质、分类、收集......

    农药新产品经营模式分析思考

    随着农药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农药新产品的经营模式是长期以来营销者探讨的问题。笔者通过十多年的农药营销实践,深刻意识到农药产品的推广服务工作对展现其......

    多元化网络营销培训心得(大全)

    多元化网络营销培训心得在慧聪公司举行的多元化网络营销应用培训主要帮助我们如何运用并整合众多营销工具,从而达到品牌的传播和产品行销的目的。通过昨天下午的多元化网络营......

    以人为本”的多元化实验教学评价模式探索与实践

    以人为本”的多元化实验教学评价模式探索与实践 实验教学评价是分析和衡量实验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方法和手段,是高校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