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因地制宜、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之探索与实践

时间:2019-05-12 12:30: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开展“因地制宜、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之探索与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开展“因地制宜、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之探索与实践》。

第一篇:开展“因地制宜、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之探索与实践

开展“因地制宜,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之探索与实践

【内容摘要】《纲要》中指出“要因地制宜地创设适合儿童发展的、积极的、支持性的环境,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兴趣、爱好需要和发展水平将周围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作为发展儿童的重要资源。”在自然资源极度浪费又极度匮乏的今天,我园充分利用本地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开展了有本地特色的体育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因地制宜

形式多样

自然资源

竹制器械

一、问题的提出

据了解,一些园所户外活动器械在种类与数量上不可谓不丰,且利用率低。而体育活动器材的提供直接影响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影响幼儿锻炼的效果,因此为幼儿提供的材料应是开放的,丰富的,可选择的。因为“也许在某些智能领域里有天分的人,若没有接触到能发挥他智能的材料,他还是不会有多大的成就。”为了满足每个幼儿活动的需要,我园进行了一系列体育器材的开发。在自然资源极度浪费又极度匮乏的今天,建设节约、环保型社会事关全局。《纲要》中指出“要因地制宜地创设适合儿童发展的、积极的、支持性的环境,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兴趣、爱好需要和发展水平将周围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作为发展儿童的重要资源。”《规程》中也告诉我们:组织教育活动应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有利条件,以积极的运动器官为原则,灵活运用集体活动和个别活动形式为幼儿提供充分的运动机会,注重活动过程,促使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提高。我园正是地处山城,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对幼儿充满魅力,这些特有的自然环境为幼儿成长提供了便利条件。我园充分发挥本地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制作各种体育器械,不但促进了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究、培养了健康活泼、勇敢自信的品质,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在实践中,我园开展的有本地特色的体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我们的探索与实践

(一)掌握原则——确保器材的适宜性

借鉴老的教玩具的思想:有趣、坚固、启智、多变、安全的原则,并结合本地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竹、苎麻等,我们教师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共同设计器材的制作方案,并在研发体育器材时注意了以下五条原则:

1、安全、实用性原则 自制体育活动器具,安全性是首要原则,并有实际使用价值。

2、地方性、丰富性原则 因地制宜、因人制宜,根据自身幼儿园的环境特点,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器具。

3、多用性、可变性原则 自制的体育器械,要能一物多玩、一物多用。

4、稳定性、长效性原则 自制的体育器械有的可长期使用、有的可不断地更新变换。

5、系统性

配套满足幼儿走、跑、平衡、跳、钻爬、投掷、球类活动等各种动作练习的器械。

一旦明确了方向,我们就充分发挥“人多力量大”的作用,我们打破班级的界限,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分工合作,使各班所做的物品不雷同,确保了物品的多样性,同时又避免了教师的重复劳动。在制作过程中,我们必须遵循“安全性、实用性、美观性、耐用性”的原则。

如制作“竹蜻蜓”时,有的老师利用竹片扎在竹筒上成“T”字状使用,然而,它在空中旋转的过程中存在着安全隐患,这样的玩具就不符合标准,应予以改进或放弃;又如“扑蝶网”,将竹条弯成球拍状后,有的老师用旧丝袜染成各种颜色后包在竹条上,虽然美观又利旧利废,但丝袜和竹条摩擦很容易破,不实用,需进一步改进,后来有的教师想到了用沐浴球拆开来当网,美观又耐用。

通过我们对器械的整理后,最后我们再通过“自制竹制器材”教学观摩研讨活动进一步筛选确定。到目前为止,自制竹制器械78种、2576件,平均每位幼儿人手1~2件,创编自制竹制体育器材活动80则。

(二)统筹安排——提高体育器械的利用率

1、统筹放置,资源共享

虽然园里的场地较大,但我们也使用得很充分,所有的自制器械都分类摆放于楼梯下过道处或场地的四周分别固定在一个区域里,在其相应的墙面注明物品的名称,以便归类整理。这样,幼儿可以在场地上自由跑动,也可以选择场地周围的各种器材进行活动。例如,跳马、云梯、手榴弹、竹制弓箭、担架、爬高的绳或杆、推车等。而全部器械同时供年级组以及全园其它的班级相互借用。另外,沙池和相应的竹铲、竹桶等材料是我园必备的,沙无定形、可塑性强,是孩子们最喜爱的,通常吸引了很多孩子尽情戏耍。

2、建立常规,有条不紊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确保活动更好地开展,我们建立了相应的户外体育活动常规,如户外活动安排表,统筹安排了活动的时间、地点和部分内容,协调好各班活动的时间,合理地利用场地、器材,确保每天有1个小时以上的户外体育活动时间、每周不重复玩同一玩具和游戏内容;同时,帮助幼儿建立游戏活动的常规,如,让幼儿知道玩具用好后要放回原处;玩集体游戏时不推、不挤他人,人太多时学会等待、轮流、谦让等等。我们还将班级户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与每周“文明班级”的评选进行挂钩,确保活动有条不紊开展的同时,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3、灵活使用,增强幼儿兴趣

一成不变的玩法,会使幼儿兴趣减退。如何让熟悉的材料充分发挥其应有的魅力,满足幼儿不断发展的需要呢?材料的灵活组合、变通很要紧。每种器械的功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在各类器械的运用中,有许多玩法。

(1)“一物多玩”,如“跨栏跳”,可以调整到合适的高度跨着玩,将两侧垒高的竹筒放倒可当梅花桩,还可以当障碍物练习“S”绕着走。

(2)“多物一玩”,让幼儿自选不同器械,使其达到同一目的,如:百变竹节、拉力器、套圈等都可以进行组合的练习,如许多幼儿一环套一环地变成火车奔跑等等。

(3)“多物多玩”,多种不同类的器械,让幼儿自由组合,如将高跷与竹球结合,在沙池里可进行“投篮高手”比赛。将扑蝶网与大型几何竹圈结合,可进行网小鱼游戏等等。

(三)情景交融——推进教育环境的影响力

我们所做的探索研究是以促进幼儿健康发展为首要目的的,可以说这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和价值的工程,光靠幼儿园“闭门造车”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争取家庭、社会的关注、支持和帮助。

1、园内的布置

我们在园内宣传窗中定期布置“好玩的竹制玩具”、“有趣的竹制玩具游戏”等幼儿游戏活动照片展览,并辅以文字说明,分别注明了活动的名称、材料、玩法等,并用各种颜色的纸进行装饰;走廊上的自制玩具整齐的分类摆放着,更成了活生生的教具。所有的展品都集美观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呈现在大家的面前,让家长和来访者了解幼儿园的情况、了解孩子的兴趣与需要,了解体育活动对孩子发展的影响。

2、活动的设置

除了以上介绍一日生活中户外体育活动外,我们每学期都开展“自制体育玩具活动”的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定期邀请专家、同行前来观摩指导;在“家长半日开放活动”、“冬季运动会”、“春游”、“六一游园会”、“亲子郊游”等各项有家长或同行共同参与的活动中,我们都会因时因地设置几项自制体育器械游戏活动,使得“自制体育器械”以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多姿多彩地呈现在大家的面前,成为孩子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四)推敲斟酌——提高活动实施的有效性

1、设置角色

在开展自制体育玩具中,我们常常根据教学任务、内容的要求,让幼儿扮演角色来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如大班《寻宝历险记》、小班《蚂蚁搬豆》等活动中,幼儿分别扮演小工兵、小蚂蚁等角色。另外,我们还对没有生命的体育玩具进行了拟人化的角色设置,如,小年龄段幼儿玩竹筒等自制玩具时,我们在筒身贴上五官,称呼它们为“竹筒宝宝”、“竹娃娃”,利用孩子的心理特点,激发活动兴趣。

2、情节激趣

情节的出现可以让原本乏味的活动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如小班自制竹制玩具“几何竹圈”活动中,设计该器械的目的是练习幼儿听口令能迅速跑到指定的图形竹圈内。有的教师能巧妙地把幼儿比作小鱼,小鱼跟着鱼妈妈到美丽的大海里去玩,可大海里也会有危险,如果看到“渔夫”拿着“网”(竹网)捕鱼的话,就要听“妈妈”的口令躲到“海葵屋”(几何竹圈)里。使活动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幼儿兴趣盎然,身心愉悦,活动中基本上每个幼儿都达到了活动目标。

3、音乐鼓兴

在活动中,我们除了示范讲解过程,其余部分用音乐贯穿始终,并且,不同的环节,采用不同的音乐,使之与运用节奏、气氛相吻合。如热身运动一般选用节奏强烈、活泼欢快的音乐,让幼儿随着音乐舒展肢体,活动筋骨,逐步进入兴奋状态;“小解放军”正在执行任务时就配上枪林弹雨、战火硝烟的声音,让在场的每个人都如同身临其境般紧张激烈地执行着任务;在基本动作练习中,我们则根据运动的节奏来选择背景音乐,如《高人,矮人》活动中,配以风趣幽默的高音音阶和低音音阶,伴随着与幼儿运动节奏合拍的音乐,原本单一的蹲走运动成了富有艺术情趣的肢体运动,大家无不感受到了音乐所带来的神奇效应。

三、我们的收获

开展“因地制宜,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不仅促进了幼儿健康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我们也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年来,我园组织幼儿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自制体育器械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幼儿户外体育活动内容,每天1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不再枯燥、单调。宽阔的户外场地到处可见孩子们玩游戏时欢快的身影。这一切无不感染着家长、来访的同行以及社会各界。家长们纷纷把孩子送入我园,幼儿的人数成倍增长。今后我们会在不同的领域倡导因地制宜、倡导可持续发展,并且引导孩子从小养成节约资源和合理利用资源的良好习惯,把这项有着重大意义的活动做得更广阔、更深远。

【参考文献】

[1]刘焱.《儿童游戏通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2]刘馨.《幼儿体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3]孙建婷《提高农村幼儿园体育活动的质量》..浙江幼儿教育研究文集.新时代出版社 2003 [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4 [5]国家教育委员会.《幼儿园工作规程》1996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幼儿园玩教具配备目录》 1992.12

[7]陈鹤琴.《玩具与教育》.云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1.10

[8]许政涛.《幼儿园游戏与玩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4

第二篇:开展幼儿园分区户外体育活动的实践与探索

开展幼儿园分区户外体育活动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浙江学前教育网 作者:西塘镇中心幼儿园庄帆发布时间:2008-1-17 浏览:[2797]感谢西塘镇中心幼儿园庄帆上传

一、问题的提出

户外体育区域活动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是对幼儿园基本的体育活动形式的一种补充。它是指幼儿在一定的体育活动区域内自主自愿的游戏活动。它可以打破幼儿年龄、班级界限。扩大幼儿之间的接触与交往,使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相互影响、共同提高与发展,同时也能满足幼儿多方面的需要,充分体现幼儿是活动的主人。

新《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我们西塘镇中心幼儿园积极贯彻落实《规程》精神,在保证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新颖多变的游戏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积极探索游戏的玩法;同时。因地制宜,充分搜集废旧物品和自然物制作各种户外体育器械,并且就开展户外分区体育活动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二、概念的界定

新《纲要》在健康领域中指出,“幼儿园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

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这使我们强烈地意识到:开展户外分区体育活动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增强幼儿的体质,更大的价值在于通过体育锻炼,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三、理论的支撑

法国著名学家蒂索从医学的角度来评价体育活动:“运动能代替药品,但世界上任何药品都不能取代运动的好处”。幼儿期是身体发育最快的时期,而运动则成为他们锻炼身体的客观需要,以实现其身体发育和运动能力发展的平衡。从心理发展的角度看,运动则是幼儿探索客体环境的最有效手段,他们不仅需要通过运动来感知世界,而且需要通过运动来积累经验,从而为他们的心理发展打下基础。因此,不论从新《纲要》提出的幼儿园任务,即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中,还是从幼儿一日活动内容时间安排中,都将体育活动放在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位置。

四、现状的分析

在当今家庭育儿方式上存在着一些重智育轻体育,重保育轻锻炼的现象,加上多数家庭住在新村高楼,独门独户,因此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很少,普遍缺乏锻炼。而在幼儿园的实际工

作中,常常偏重有形的使用运动器械的活动,形式上热热闹闹,而运动质量却不高,对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和意义存在认识上的不同:有的认为户外体育活动的场地大,教师不好组织,有的认为体育活动容易出事故,还是少开展为宜。由此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常常流于形式,或停留在计划上,而真正的实际活动时间和活动质量却得不到保证。

五、实施过程

为了将我园教师的注意力从“形式”引向“过程”,从“内容”引向“发展”从而增强教师的意识,2000年我园的县级立项课题《开展体育活动区活动的尝试》经过一年的研究于2001年圆满结题,2002年我园扩大了该课题的研究范围,开展了《幼儿园分区混龄户外活动》的研究,在探索中有收获,也有困惑。下面就我园在开展分区幼儿体育户外区域活动的情况作一介绍:

(一)注重对户外体育区域活动的研究

《纲要》中明确地把“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

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作为重要内容之一,这对促进幼儿发展,逐步提高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在户外区域活动上作了一些探索,我们幼儿园是20世纪90年代初新建的园所,办学规模不大,没有多余的辅助用房,对开展区域活动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把重点放在户外体育区域活动上,并进行了一年多的课题跟踪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与2002年进行全园性推广、普及。

1、积极创设适宜、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环境

首先我们充分挖掘并利用幼儿园现有的户外活动场地和锻炼器械的最大功效,巧妙地利用与开发环境,按一定方式进行区域划分,按不同的基本动作进行分区。将全园的场地、器械按照其功能的不同,幼儿年龄层次、能力差异的不同分成了各种活动区,如:钻爬区、触跳区、投掷区、平衡区、拍球区、综合区等,保证幼儿户外锻炼的时间,将体育课与户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因地置宜,充分利用阳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合理规范地设置场地。这种区域式活动使得孩子们锻炼的目的性强、层次性、差异性得到了保证。其次,教师们自己动手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了大量简易而牢固、美观而实用的晨间体育器械。如用易拉罐制作了练习近平衡能力及训练幼儿胆量的“梅花桩”,用可乐瓶做成套圈的“靶子”、用铁丝制作了会滚动的铁环等。另外在户外活动场地的创设上我们不仅注重物质条件——“硬环境” 的创设,而且还注重文化氛围——“软环境”的营造,把“硬环境”和“软环境”紧密结合。刚开始我们各区域没有标志,幼儿活动时较盲目,发现问题后我们马上在各个活动区域内,设置明显的标志,在标志上配上符合区域特点的图画文字,创设文化背景,如在活动区里:我们设置了“我勇敢”、“互相帮助”、“不推不挤”以及各种体育动态等图画,让幼儿从中学会不怕困难,勇敢坚

强;学会互相谦让,学会合作。环境的创设为幼儿开展体育活动提供了物质的保证。充分体现了《纲要》中健康领域的要求:即“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思维理念。

2、积极开展晨间分区体育活动

为了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既能愉快的玩,又能达到锻炼的目的,我们既规定幼儿每天可以在两个不同主题的区域中锻炼,在每个区域中又鼓励幼儿自己选择不同的游戏器械进行锻炼,从周一到周五轮流交换不同的主题活动区,由于一周中每天没有重复锻炼的内容,幼儿始终能保持参与活动的兴趣,幼儿锻炼的积极性、主动性也提高了,幼儿在活动中不仅发展各项基本动作,提高身体素质,而且体验到了参与的快乐,身心愉悦,促进了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二)科学指导并建立常规

在活动区中,教师的指导不仅指指导幼儿的活动,还包括活动计划的制定和活动区常规的建立。

1)精心制定活动计划

活动计划的制定是实现科学指导的切入点。它能增强教师指导的目的意识,规范教师的教育行为。因此,在制定计划时,我们首先依据各活动区教育功能与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结合教育总目标,确立阶段性的目标和重点。其次,我们充分体现了计划和目标的渐进性和发展性,在月、周的游戏目标中逐步提高要求,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切实的针对性。a)在设置区域面积大小时,我们根据本园场地大小恰当安排,每个区域我们安排一位教师负责该区域的活动,以便较容易地实施管理和指导。

b)各区域有明显的标志和确定的活动范围,而且各区域之间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以使区域的分布更为明显,这样有利于幼儿选择区域,也有利于幼儿在换区域活动时作适当的身体调整。

c)活动环境创设与活动材料的投放因考虑幼儿的年龄、能力以及兴趣的差异,如钻爬区,摆放的障碍物有高有低,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幼儿活动的需要,有助与幼儿体能不断发展。

2)建立良好的常规

建立良好的活动区常规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还可以培养幼儿的自律行为和责任感。由于活动区打破了年龄班的界限,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活动区教师之间都不熟悉,这便给各区组织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我们通过研究与讨论,决定以佩带胸卡的方法来进行组织,每个班佩带一种动物胸卡,并写上姓名及身体情况。同时还制定了活动区常规,主要包括:1)每个活动区的标志。2)活动区的人数。3)玩具材料合理利用,有序摆放。

4)设计活动登记表,登记幼儿参加活动情况等。在活动中教师们还帮助幼儿建立了取放玩具的常规,换区活动的常规。进区时要求幼儿向指导教师问好,出区时主动道别。指导老师

看了幼儿的胸卡并作活动记录,活动结束后,各班教师统计幼儿在活动区活动的情况,并建议和提醒部分幼儿多玩几个区域活动。

(三)开展混龄区户外活动,增加合作机会

开展大带小分区混龄幼儿户外体育活动能扩大幼儿的合作面,提高幼儿交往能力,我们尝试在开展混龄幼儿体育活动的基础上,进行指定范围内的分区混龄体育活动,为幼儿创设一个主动合作的群体环境,能培养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尝试中我们发现有组织的大带小,大带中的混龄体育活动,幼儿之间的交往从一对一交往,过渡到组对组的交往,在活动中孩子们既享受到了游戏的快乐,又体验到了交往合作的乐趣。

(四)教师在活动区教学中的主要作用

区域性自由活动是放开幼儿的手脚,不是放弃教师的指导。活动前,教师应对幼儿想做什么,有可能怎样做要有心理准备。指导要放在活动前的组织上。其次在活动中观察每个幼儿的一举一动,以便引导帮助。

1)组织幼儿做好身体的准备与放松,由于进入活动区活动时,幼儿情绪高涨,活动量较大,而且各活动区的活动内容又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幼儿参加活动区活动之前,我们带幼儿进行一些身体的放松整理的活动,以保护他们的身体健康。

2)在区域活动中,我们要相信孩子,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如首先让幼儿熟悉场地,熟悉各种活动器材的性能,还让幼儿熟悉各区指导老师。许多幼儿怕生人,特别是小班幼儿多依赖本班的老师,在陌生教师面前变得拘谨,容易使活动受局限。我们在为幼儿提供了适宜的活动环境以后,教师就引导幼儿到活动中去,鼓励他们多玩些地方,采用换位的方法,以教师的“动”来引导幼儿的“动”,开始时教师换位的次数稍多一些,随着活动的展开,幼儿不再依赖本班教师了,换位的时间逐步延长至定位。

3)在活动中,我们将与孩子平等相待,将教师是“传授者、维持者、调解者的角色转向幼儿活动中的支持者、合作者与引导者”。在活动中仔细观察每个幼儿的一举一动,发现某个幼儿的创新动作,马上引导其他幼儿模仿,发现危险动作及时制止,对胆小能力弱的幼儿扶一把,帮一把;对运动量过度的幼儿及时提醒,使活动成为幼儿“真正的游戏”。

(五)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能力

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他们集长辈的疼爱于一身。一般的要求都能得到满足,久而久之有的幼儿心中只有自我,毫无旁人。如玩玩具各自枪一大堆自管自玩。走楼梯时俩人拉手走得快根本不管走得慢的是否跟上,这种缺乏合作精神的行为对他们将来发展是很不利的,所以在区域活动中我们精心设计、提供机会,让幼儿尝试合作带来的乐趣。

在平衡区,我们因地制宜,利用围在草坪边上的轮胎(轮胎大半埋在地里)当做“独木桥”,供幼儿练习近平衡。轮胎踩上去有弹性,胆小的幼儿别提了,原来会走平衡木的幼儿有的也不敢走了。我们采用大帮小两人合作,一个幼儿在轮胎上走,一个幼儿当“拐杖”,两人轮流进行,他们相互支持帮助越走越快,渐渐地学会了独立走轮胎。平衡区虽小,却给幼儿带来成功的喜悦,同时培养了幼儿不怕困难,积极进取、友好合作的良好品质。

但有些活动想让几个幼儿一起活动,就是效果不太好。那么我们在区域活动中有意设计了小轿子、箩筐、滚筒等活动材料。使用这些活动材料,就要求幼儿与他人合作,幼儿为了玩到这些材料,力求去寻找伙伴,久而久之,幼儿学会了合作。

六、经验和体会

经过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我园不仅探索出一套适合孩子身心特点的户外分区体育活动方法,而且对幼儿身体发育、心智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首先由于区域活动内容丰富、生动活泼,富有自主性、启发性,幼儿都乐意参加。区域活动的开展,使我园晨间活动参与率达百分之九十六以上。其次在自由探索中诱发了幼儿的创造性,发展了幼儿的创造力,丰富了幼儿的知识,在体育活动中幼儿通过自己的创造和想象发展活动,独立快速和机智灵活地处理活动中发生的各种问题,使观察和注意、思维和想象力得到较大发展。第三,培养了幼儿的情感,发展了幼儿的个性。在户外分区体育活动中,幼儿学会了与同伴相互交往,学会了关心年幼的弟妹,培养了规则意识、集体观念及交往能力,促使了幼儿的社会性的发展。

总之,在提倡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的今天,能充分让儿童自主探索、自由交往、独立学习的活动区活动形式是幼儿园教育模式发展的大趋势。我们应认真总结,不断反思,以期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活动模式,更好地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第三篇:实践与探索

§22.3实践与探索(1)说课教案

兴化市板桥初级中学宗树信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已有的一元二次议程的学习基础上,能将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建模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2.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并在其中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3.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通过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应用数学的自信心.重点难点:

1.重点: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对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建模,从而解决实际问题.2.难点:会分析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自主探索得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最佳方案.教具准备:投影仪,自制胶片.学具准备:边长为10cm的正方形硬纸板,剪刀,胶带纸,计算器.

第四篇:运用社团模式开展课余体育活动的实践探索

运用社团模式开展课余体育活动的实践探索

摘要: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是保证学生整体健康水平不断上升的基本措施之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社团应该“因势而变”,以新的形式、内容来吸引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意志品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以社团模式开展课余体育活动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满足学生的兴趣倾向,是保证课余体育活动实效的一种新的活动模式。

关键词:社团模式;学生;体育活动

体育活动是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明确规定:“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规定:“对学生在校期间每天用于体育活动的时间给予保证。”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普遍不足,这种现象固然有客观成因,如有一些教育行政部门对这项工作缺乏认识的问题,没有制定强有力的制度保证,资金投入不足等;也有学校不重视体育工作的问题,由于课业负担重挤占体育活动时间,忽视师资、场地、器材的建设等,但其中更重要的原因是学校体育由于形式和内容的制约对学生缺乏强大的吸引力。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可供学生选择的课余生活内容多了,看电视、听音乐、玩游戏机、上网聊天等等才是学生的兴趣所在,体育活动对学生的吸引力远不如这些,只要能为学生创设一个适合课余体育社团的环境和氛围,学生参加课余体育社团的个人愿望和兴趣还是比较高的,学生还是愿意挤时间参加体育社团的。

一、开展社团模式开展课余体育活动的客观因素

学生对体育社团比较感兴趣,并且愿意与兴趣相同的同学参加活动,因此,采用社团模式为学生创设一个合适的活动平台,学生就容易做到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从而达到最佳的锻炼效果,这与学生的年龄特点是相符合的,也有利于学生运动习惯的养成和终身体育观的形成。

综上所述,结合现时期学生喜欢参加社团活动的兴趣倾向,运用社团模式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满足学生群体认同的心理需求,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同时对于学校的师资、场地、器材的要求也不是特别高,所以用学生社团模式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是切实可行的。

二、运用社团模式开展课余体育活动的实践探索

(一)实践以社团模式开展课余体育活动的四点做法

1、以共同兴趣为纽带组建社团。以社团模式开展学生课余体育活动,就是把对某个运动项目具有兴趣倾向的学生自愿组成一个集体,按照社团的要求来开展群体活动,使社团成员能够得到有效锻炼。在我校开展社团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根据学校的客观实际,拟定要成立的体育社团,以共同兴趣为纽带组织学生报名参加社团活动。由于每个社团都是由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组成,因此社团内部存在着一种客观的亲和力,同学们通过社团这个平台互相交流、共同锻炼,提高综合素质,培养个人爱好,完善自我,从而使社团的亲和力和凝聚力逐步增强。

2、以学生自治为原则培养社团干部。学生自治是社团活动的基本机制,关键在于社团干部的自治自理和自主活动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对社团干部进行培养和引导,放手让他们大胆开展工作,对他们多鼓励少责备,引导他们在工作中克服缺点和不足、完善自我,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利用培训班、座谈会,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载体,使他们掌握一定的管理知识,培养其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指导和鼓励他们组织开展健康有益的社团活动。我校在筹备开展体育社团时,高度重视对社团干部的培养,对社团的首批负责人,我们在学生中选拔在某个运动项目有特长、又热心为同学服务的同学担任社团的组织者,同时规定社团的组织者作为各社团的首届负责人,以后各社团的负责人由社团选举产生。对确定的社团组织者我们进行专业技能和组织能力的培训,提高社团骨干的素质,使这些同学在社团成立以后能够自主开展社团工作,并对社团的发展、凝聚社团成员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3、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激发学生参加活动的热情。全面客观的审视学生社团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给学生社团一个准确的定位,结合上级的政策性文件和本校的实际,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社团工作制度,是社团健康发展和激发社团活力的重要保障。在完善社团制度的基础上,把重点放在制度的落实和贯彻上。通过建立“优秀社团”、“优秀社团活动”、“优秀社团干部”等评比表彰机制,使一批优秀社团脱颖而出,形成鲜明的导向,进一步促进学校社团文化的全面繁荣。通过实践,形成一套较为成熟和完善的社团组织管理、活动开展和考核评价办法。

4、以和谐为目标调配活动资源。要引导社团主动顺应时代要求,针对学生特点,以活动为载体,通过组织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格调高雅的社团活动,不断增强青年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提高青年学生的综合能力,扩大社团的覆盖面和学生的参与率。同时,要鼓励创新,注意培育特色,提升学生社团的层次,做到特色出人才、特色出效益,通过创新增强社团的凝聚力,达到营造和谐社团的目的。另外要积极培养社团成员的协作意识、沟通意识、服务意识、声誉意识,激发全体社团成员的活力,科学地吸引、发现、使用和留住社团人才。

(二)以社团模式开展课余体育活动的成效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以社团模式开展课余体育活动已取得初步成效,学生课余体育活动呈现出一派良性发展的蓬勃景象。

1、促进了学校的群体活动。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通过参加社团组织的健身性、娱乐性活动来放松紧张的精神,在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增强体质,调整生活节奏,陶冶个人情操,丰富课余生活等方面起到良好的作用。现在每天下午放学后,学校的运动场、校园各个角落都是学生社团开展活动的欢乐天地。好多同学都深有感触的说:“现在一天不参加社团活动,就感觉心中空荡荡的”。以社团模式开展课余体育活动有效地吸引了学生,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明显增加,极大地促进了学校的群体活动。

2、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不仅确保了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而且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兴趣、积极性、主动性不断提高,学生在社团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也得到充分体现,从而慢慢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逐渐树立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的观念。另外,学生在参加社团专项体育锻炼的过程中,逐渐掌握该项目的运动技能和锻炼方法,为以后终身体育锻炼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有利于运动苗子的发现与培养。通过学生社团的活动,挖掘和发现了一批有运动天赋的体育人才。

三、体育社团新模式的实践意义

1.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学生们通过体育课的学习和活动课的实践,不但使自己的身体素质得到锻炼,还掌握了许多体育游戏的方法和体育运动技能。通过小型体育比赛,了解自己在身体素质方面的优势与不足,明确了自己要保持和努力的方向。学生们也在活动课中找到了自己的体育兴趣,他们不再满足体育课的体育活动,开始走进专业体育社团去更深入的学习体育专业知识。

2.有利于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

学校每学期的小型体育竞赛的开展使体育教师感到了压力。因为比赛成绩不但是对学生身体素质和活动能力的检验,也是对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和态度的检验。课堂上,体育教师必须保证教学的有效性,还要注意学生的反馈,及时和学生交流。社团训练中也要求教师不断地钻研教材,总结思考,找到技术突破口。例如:阳光伙伴社团中两人三足比赛,要想获胜就得跑得快。怎样跑得快呢?解决技术问题(默契和跑的节奏)。怎样解决呢?听节奏先由踏步到小步,由小步到大步,再由走到跑地练习。这些是教材没有的,必须教师自己总结。在这个总结过程中,教师通过自己的思考,积累,会使自己的经验越来越丰富,对教育教学的理解越来越深刻,专业素质也会不断得到提高。

3.有利于校园文化的繁荣和体育习惯的促进

学校内开展多种多样体育社团活动,不但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又营造了一种健康向上的人文氛围和环境,并且将这种氛围辐射到了家庭和社会。我校12月的小型体育竞赛是跳绳,开幕式中跳绳社团的精彩演出,吸引了许多孩子的目光。学生们就利用一切时间练习跳绳,争取加入跳绳社团,除了课堂上,还有清晨的操场上,课间的楼道里,小区内„„学生的认真态度也吸引的家长,他们也十分关心孩子的锻炼效果,纷纷打电话来咨询,“跳多少个可以打破记录?什么时间比赛?跳绳有没有什么窍门?能否来观看比赛?现在,怕体育活动影响学习成绩,而阻止孩子参加体育运动的家长越来越少,要求并支持孩子加入体育体育社团的家长越来越多。

小小社团蕴含着大智慧,要把社团活动搞好,还需要我们不断开扩眼界,不断创新思维,不断探索未知。

参考文献:

[1]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2]学校体育学.李祥.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3]运动生理学.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4]我校体育课外活动组织管理模式的探析.屠晓燕.体育与健康课程网

第五篇:开展课题研究的探索与实践

课题研究的探索与实践

内容摘要:在高级中学中开展课题研究,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新事物,我们的经验还十分有限,如何选择设计课题研究的内容,如何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如何评价课题研究的过程和成果,都需要积极开展研究实验。本文尝试对以上内容进行探索。

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应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传统的物理教学是以传授知识,解决书本问题为目的,脱离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多数学生学习物理是被动的,学生缺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得不到发展。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新的课程标准中规定,在物理新教材中设立“课题研究”的研究性学习项目。

在物理教学中尝试以学科渗透为发展方向的“物理课题研究活动”是指以生活、社会与自然中的问题和现象为研究专题,以课内课外结合的形式,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收集资料,分析处理信息,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物理问题,开展类似科学探究的一种综合学习活动。这种学习方式是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的重要环节。这项活动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课题研究主要着眼于这些能力与意识的培养,而不在于某项具体知识的学习。在高级中学中开展课题研究,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新事物,我们的经验还十分有限,如何选择设计课题研究的内容,如何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如何评价课题研究的过程和成果,都需要积极开展研究实验。

我们知道,各级各类教育活动的总目标都是“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而教育总目标的实现,还有赖于具体化的实施过程,我们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课题研究活动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改革物理教学,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课题研究,强化应用物理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使学生体验、认识和运用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将“接受——理解——巩固——解题”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参与——体验——内化——外延”的新型教学模式,对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已成为当今中学物理改革的目标。

2.丰富中学物理实验,强化物理教学的实践环节,使学生通过内心的体验学习物理。

现代物理教学观指出,教学过程应从强调论证知识的结论向获取知识的科学过程转化,从强调单纯积累知识向探求知识方向转变。通过指导学生进行物理课题研究,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使学生在进行物理课题研究活动中联系实际、联系技术和社会,体验近代和现代物理的新内容、新思想、新观点,体验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成就,使学生“通过内心的体验学习物理”。

3.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物理野外考察、1环境调查和社会访问不仅可以增长学生大量的物理学科内的科学知识和跨学科的相关知识,还可以锻炼体魄,增强劳动观念,培养坚忍不拔的毅力,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以及善于合作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研究的理论意义集中表现为比较全面地深层次地建构高中物理开展课题研究的内容、指导策略和评价学生课题研究模式的个性化操作艺术与技巧,从而丰富和创新现代教学方法的基础理论。

一、高中物理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开发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课题研究的内容

(1)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新教材,了解学生实际以及生活和生产中的各种信息,收集可利用的素材,选择课题内容(探索性物理实验、科技制作、新科技问题的学习报告、物理学史研究、社会调查、扩展性学习等)。

(2)深入开展对课题研究课程的理论研究,使课题研究的内容设计得更合理、更科学。

2.研究如何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的实践在高中物理开展课题研究的指导策略的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实践和理论探索:

(1)学生组织的指导策略研究。主要研究群体的学生组合,大小规模,不同能力学生角色安排及变动。注意研究以下几方面策略:①兴趣相近者②特长互补合作③小组规模适中④组织协调有合力⑤允许人员变动。

(2)收集资料,捕捉问题的指导策略研究。研究指导学生掌握获取资料信息的基础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查阅资料、调查法等),研究估计捕捉问题的研究可能性及成果形成的基本评估。注意这方面的指导不能教师包办,可以安排学生开展交流,鼓励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自主地开展社会调查,实验制作,查阅文献,收集需要的信息。

(3)分析资料与信息处理的指导策略研究。在获得第一手资料后,选定了课题,开展进一步研究,指导的内容是针对选定的课题,研究如何指导学生树立相关资料的价值观和掌握判断资料价值的一般方法(定性、定量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因果分析法,图表分析法,实验论证法)。注意这方面的指导要结合学生在课题研究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启发引导,鼓励学生采用不同方法,提出不同见解,独立思考,协作研究,直至弄清问题。

(4)表达形式与成果反映的指导策略研究。研究如何指导学生对课题成果的最佳表现方式进行选择,如何指导学生写好小论文或科学报告,如何指导学生制作仪器、设备等。

3.构建课题研究活动的初步评价模式

(1)评价原则:注意以下原则的研究:①.既重视结果更重视过程的原则。②.管理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③.体现学生个性特点个性化的原则。④.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2)评价内容:学生参与课题研究态度、能力、协作精神,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研究成果的质量等。

二、课题研究的原则:

1.学科性原则。课题研究要以学科教学为立足点,要有利于提高学科教学质量;有利于突出学生发展为本,让所有学生都能生动、活泼、主动地去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有利于加强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和创造力的科学培养。上述“三个有利于”是检验本课题研究成效的标准。

2.实践性原则。教育是实践过程,教育科研的生命植根于各类教育实践之中。

课题来源于实践,课题的研究过程更要以实践为基础,研究效果要在实践中检验。

3.整合性原则。课题研究目标定位在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探索高中物理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与传统物理教学的优势互补与整合,重点突出物理课题研究内容形成序列化的研究。

三、物理课题研究内容开发的思路:

1.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新教材,了解学生实际以及生活和生产中的各种信息,收集可利用的素材,选择课题内容(探索性物理实验、科技制作、新科技问题的学习报告、物理学史研究、社会调查、扩展性学习等)。

注意选题的基本原则:需要性原则:指选题必须着眼于社会实践的需要、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创造性原则:指选题应具有创造性,即课题应是前人没有解决或解决得不够好的问题,能达到前人没有达到的新水平。科学性原则:指选题必须具有事实根据或科学理论根据,体现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保证工作方向的正确性。可行性原则:指选题要从主、客观条件考虑有没有实现的可能性,要量力而行,不能脱离本身的知识水平和实际能力。

2.根据不同年级和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向学生提出课题或指导学生提出课题。注意选题要适应差异,发展特长;高一要上好指导课,使学生了解课题研究的过程和要求,课题内容主要是探索性物理实验和所学物理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研究;高二物理课中的课题研究要求要高一些,学生应在独立思考、深入探究、团结协作等方面加强训练,课题内容主要是科学原理在社会问题中的应用研究;高三进行开放的综合课题研究。

3.深入开展对课题研究课程的理论研究,使课题研究的内容设计得更合理、更科学。

课题研究内容的特点①.课题与探索性实验相衔接。以往的学生实验,除了某些单纯的技能训练性实验外,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验证性实验,即在学过相应的知识之后通过实验进行验证,例如“验证牛顿第二定律”、“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另一类则是知识的应用,例如“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这两类实验的前提都是认为学生已经掌握所涉及的知识,因此实验的目的不是探索新的知识。这些实验对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没有很大的作用。探索性实验是为弥补这些不足而设立的。以“研究弹簧振子的周期和小球质量的关系”为例。教学大纲并不要求学生学习这个知识点,因此实验的前提是学生不知道振子的周期和小球质量的定量关系。做这个实验时,学生在测出若干组数据后列表,在坐标纸上描点,作出拟合曲线,用相应的函数表达这条曲线。如果再换其他几个弹簧做这个实验,还可以进一步解释函数式中参数的物理意义„„

按照过去对于验证性实验的处理,要先学习这个知识点,实验前学生已经知道相应曲线的形状,实验后假若有的点不在这条曲线上,要分析出现误差的原因。但是,在这个研究课题中,学生事先并不知道它的图象是什么样的,只是在看到这些点的分布和走向之后才意识到它也许能用某个二次函数来近似地表示。在这种想法的鼓舞下,有些学生会尝试作出T2和m的关系曲线,在这之后就会明确地得到周期与小球质量的定量关系。在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这两种不同的作法中,实验内容可能相似,但是按照两种不同的思路去设计,学生的心理活动不一样,得到的训练也不一样。中学阶段并不要求学生掌握弹簧振子的周期和小球质量的关系,但是这个实验所用的方法却是科学研究中一个非常典型的方法,学会这个方法将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受益无穷。大纲安排这个实验,目的是进行

研究方法的教育,而不是为了多学一个知识点。“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研究材料的保温性能”也是这样的课题。

②.课题与新科学技术相衔接怎样缩小中学物理课程与当代新科技的距离,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有几个研究课题打算在这方面进行一些尝试。刹车防抱死系统(ABS)是近年来的一项新技术,它在汽车刹车时自动控制摩擦片与轮盘(轮毂)的压力,使车轮不与地面产生滑动摩擦,这样司机仍然能够控制车的运动方向。这种情况下大部分机械能消耗在摩擦片与轮盘的摩擦上。这项技术虽然很新,但是它的物理模型并不复杂,利用高中物理知识可以做些较为深入的研究。“刹车时车轮被抱死的利与弊”就是基于这种考虑设计的。“科普报告:从电冰箱到臭氧层”、“科普报告:温室效应”、“科普报告:阿尔法磁谱仪与暗物质”等几个课题也都和科技与环境的最新热点有关。

③.课题与社会问题相衔接大纲修订版在选择研究课题时注意了科学技术与社会问题的联系。例如,臭氧层的保护涉及无氟冰箱的推广,但是无氟冰箱比氟利昂制冷的冰箱成本高,消费者花较多的钱但本人并不直接受益,对这个问题应该采取什么宣传策略?许多报导说臭氧层的破坏使得皮肤癌的发病率上升,其实皮肤癌主要是白色人种生的病,黄种人很少有这种病,黑种人更是与它无缘。当今世界上的医学资料大部分来源于西方国家,国际传播媒体也基本上由他们控制,事情的严重性会不会被夸大了?也许这里面也有某种形式的种族偏见?研究课题为这类问题的深入讨论留出了很大的空间。气体燃料比固体燃料更方便,然而使用不当容易引起爆炸和火灾,还可能使人中毒,使用气体燃料是否利大于弊?天然气比焦炉煤气贵,但是燃烧值高,实际使用时哪种燃料更经济?对于不同地区,用电烧饭和用燃气烧饭哪种燃料更经济,对环境的影响更小,更能符合中国人的烹调习惯?这些都可以在“调查研究:灶具的演变”中讨论。过去在物理课中只讲物理原理,最多讲一讲技术应用,但是科学原理的应用及其评价一定涉及社会问题,二者密不可分,我们的学校育应该为学生做这方面的准备。

④.课题与其他学科相衔接氟利昂不是一种单纯的化学物质,其中有的成份能够破坏臭氧层,有的不能。无氟冰箱中制冷剂的化学成份是什么?它有什么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制冷的机理是什么?学生们在“科普报告:从电冰箱到臭氧层”中可以进行讨论。“调查研究:灶具的演变”要求研究柴灶、煤球炉、蜂窝煤炉、液化气灶、煤气灶(天然气灶)、电炉、电磁灶、微波炉的燃烧原理(加热原理)和效率,比较燃料的燃烧值。“用电解法测定元电荷”要用化学课中学到的知识测量基本物理常量。

总之,开展课题研究能充分发挥教学中教师的组织者、指导者的主导作用,可使教师对所教内容有更为充分的准备,教学效果更好,开展课题研究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形成对知识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适应时代的要求。

下载开展“因地制宜、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之探索与实践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开展“因地制宜、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之探索与实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校阳光体育活动开展的实践与思考

    我校阳光体育活动开展的实践与思考 江苏省淮安市袁集乡初级中学 张家兵 在全国中小学中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其目的是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走进操场,奔向大自然,沐浴在阳光下,积极参加......

    远程教育探索与实践[★]

    2003年9月,东江镇田心村被列入资兴市首批36个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试点之一。为切实把试点工作搞好,把远程教育站点建好,并发挥效益,田心村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一、初步实......

    大联动机制探索与实践

    “大联动”机制的探索和实践主要做法:以“整合资源抓源头、服务民生谋发展、综合治理保稳定、化解矛盾促和谐”为目标,建立了区、街镇和居村委工作站三级组织架构;整合了职能部......

    《实践与探索》说课稿

    实践与探索——应用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实践与探索》,取自华东师大版教材《数学》八年级(下)第十七章《函数及其图象》,第五节的第......

    远程教育探索与实践

    2003年9月,东江镇田心村被列入资兴市首批36个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试点之一。为切实把试点工作搞好,把远程教育站点建好,并发挥效益,田心村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一、初步实......

    思想政治实践与探索

    在中宣部、教育部下达的《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和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

    创新实践与探索

    潞市中心小学德育工作创新实践与探索我校有一大部分学生的父母外出打工,孩子主要依靠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因为父母疏于对孩子的管教,而大多数的爷爷奶奶根本管不住这些调皮的......

    有效开展QC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有效开展QC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油田通过10多年组织开展QC活动的探索实践发现,有效开展QC活动不仅需要企业领导重视,提供培训等各种资源,还需要广大基层员工积极参与,要有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