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5号周丽华—浅谈乡村幼儿园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乡村寄宿制幼儿园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周丽华 大姚县桂花镇中心学校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自身在幼儿园的工作实践,从家长对学前教育意识不强、地域差异和经济条件的制约、领导重视不够,师资力量薄弱、乡村幼儿园园长管理水平有限,管理水平有待提高、考核机制不能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安全压力大,工作辛苦、管理费发放不及时,幼儿园工作开展有一定难度等七个方面论述了乡村寄宿制幼儿园发展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利用各种渠道宣传,提高意识、合理计划,开源节流,减轻家长负担、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保教质量、完善幼儿园考核机制,调动教师积极性、充分利用管理资源,提高办园质量五方面的对策。
关键词:意识、师资、管理
我所在的桂花镇中心幼儿园,成立于2013年9月,校舍由原桂花中学实验楼经过改造而成。建园初期,校舍改造相当成功。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桂花镇中心学校领导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对桂花中学实验楼进行了彻底的改造,通过采购设备,合理配置,建成了一所环境优美、设备设施先进、办园优质的农村幼儿园。经过三年多的发展,桂花镇中心幼儿园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和进步。全园由办园初期的30多名幼儿,三位教师、一名保育员和一名炊事员发展到了现在的90多名幼儿,五名教师,两名保育员和一名炊事员的规模,办园质量和效果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家长的认可。
2016年9月,我从小学转岗到幼儿园担任园长,从事幼儿园管理与保教工作。在两个月的幼儿园工作中,对乡村寄宿制幼儿园发展有过许多的思考,在实际工作和实践中有很多的困惑。下面就从我园实际,谈谈自己对乡村寄宿制幼儿园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乡村寄宿制幼儿园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对学前教育意识不强
由于我园地处大山深处,是一个彝族集聚的山区乡镇。家长对学前教育了解较少,关注度不够,没有意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很多家长都认为幼儿园是领孩子玩的,老师就像保姆,幼儿到园学不到什么知识,而且幼儿园离家较远,每个星期接送非常麻烦,还不如让幼儿在家里,等到上小学的时候再送来。正因为家长落后的教育意识,导致我园每年的招生工作都非常难正常开展。很多时候都是老师亲自下村做思想工作才勉强送孩子入园。
(二)地域差异和经济条件的制约
我园所在的乡镇,彝族群众散居在各个村落。很多幼儿家离学校较远,不可能做到每天接送。所以幼儿来园后只能寄宿在学校,穿、睡、学习、玩耍都在幼儿园。年龄小的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差,送到幼儿园家长不放心。所以到6岁左右,家长才把幼儿送到幼儿园直接读大班。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家长认为读幼儿园费用高,经济压力大。幼儿园不属于义务教育阶段,不享受国家寄宿生生活补助,对一些常年生活在高寒山区,家里又没有固定收入的家庭来说,上幼儿园的费用他们的确难以承担。所以很多家长都是迫于压力才把孩子送来读大班(读大班或学前班才能读一年级)。交流中很多家长都只愿意读一年,读两到三年的家长只占少数。
(三)领导重视不够,师资力量薄弱 我园从建园三年多来,没有一个专业的学前教育的教师。所有教师都是从小学转岗来的教师。在教师的安排上,领导从长远角度考虑较少,没有从幼儿园长远发展方向上真正做到要为幼儿园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对一些适合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年轻老师没有真正吸收到幼教队伍中来。从事多年小学教育的教师转岗幼儿园教学后,很多的不适应。在组织幼儿活动中常常把小学的那一套搬来用,教学活动中有幼儿园教学小学化的倾向。通过私下交流,很多转岗教师面对幼儿五大领域非常陌生,面对教材无从下手,不知道教什么?怎么教?很多活动的组织非常的单一,对幼儿身心关注不够。虽然也有培训的学习的机会,总是因为很多原因不能参加。如此一来,很难在短期之内提高幼儿园教师的整体素质。
(四)乡村幼儿园园长管理水平有限,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在短短的两个月乡村幼儿园管理中,我经验严重不足,难以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管理仍处于“经验型”的水平,不具备国家规定的合格学历和任职资格,没有受过幼教专业培训。管理素质较低,管理水平有限,短期很难胜任科学的管理工作,导致我园的管理仍停留在“经验型”的水平。管理缺乏目标,整天忙于具体事务,能做多少算多少;工作不分主次;办事凭感觉和经验;对上满足于所布置的工作,对下满足于发号施令,指挥多于引导,命令多于说服,无暇学习和钻研管理理论,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更是难以提高。
(五)考核机制不能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我所在的乡镇每年都进行年度履职考核,绩效工资分配。对全镇中小学教师的考核以教学成绩为依据,而幼儿园教师因为没有成绩,不参与考核。绩效分配都是岗位工资提剩之后返还老师,但往往很多教师都拿不回自己扣除的绩效工资。而且缺少一套对幼儿园教师的考评机制,幼儿园教师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没有真正把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调动起来。而且幼儿园教师的评先推优都有很多限制,导致许多教师不愿意到幼儿园来工作。
(六)安全压力大,工作辛苦
我所在的幼儿园是农村寄宿制幼儿园,10天才放一次大周假,幼儿晚上寄宿在幼儿园,给幼儿教师增添了很大的工作量。我们幼儿园总共5位教师,分小班、中班、大班。由于安全工作压力大,每天从早到晚教师的精神都高度紧张。无缝对接的幼儿园安全管理,让教师在组织活动期间没有时间休息一下,有时找不到教师来顶替,连上个厕所都是不可能的。早上8点45接班到11点放学,每分每秒的视线都不可能离开幼儿。特别是晚饭后组织活动,直到8点休息,无形中和不是寄宿制的幼儿园相比,寄宿制幼儿园教师的工作量非常大。这也是许多教师不愿意到幼儿园来工作的原因。
(七)管理费发放不及时,幼儿园工作开展有一定难度
对于农村寄宿制幼儿园来说,不像义务教育阶段一样有公用经费,保障了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每年幼儿园今年的管理费要到次年的九月份才拨付使用,无形中给幼儿园的许多工作造成了被动,使得很多工作不能及时开展。也让幼儿园园长和总务主任感到经费压力大,工作难干。
二、解决乡村寄宿制幼儿园发展存在问题的对策
在短短的两个月幼儿园管理工作中,在对幼儿园存在诸多问题的思考中,也有一些自己对存在问题解决的对策,虽然有些对策不是那么成熟,但是相信在不断的实践中会摸索出更好的对策。
(一)各种渠道宣传,提高意识
随着家长文化程度的提高,手机的普及,信息网络的发达,可以通过短信、QQ和微信等信息交流平台,向家长宣传国家、云南省相关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育儿常识、学前教育重要性、幼儿园组织的活动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家长意识,转变家长的观念,让家长由要求读幼儿园转变为为了孩子更好的发展,主动送幼儿接受学前教育。同时加大幼儿园经费的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把我园打造成一所社会满意,家长满意的农村优质寄宿制幼儿园,以先进的办园理念,优质的服务,关注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宗旨,吸引更多的家长转变观念,愿意把幼儿送到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
(二)合理计划,开源节流,减轻家长负担
家庭经济贫困,是目前制约我园正常招生的一大障碍。很多家长难以承担孩子在幼儿园三年的费用。特别是一些单亲、留守的幼儿家庭尤其突出。而学前教育每年分配的贫困幼儿补助名额有限,很难解决大部分幼儿入园难题。我园办园到现在,一直本着开源节流的方式,合理用好每一笔资金。很多需要幼儿购买的物品,都通过教职工例会讨论决定由幼儿园统筹经费统一购买,最大限度减轻家长负担。在幼儿就餐上,我园本着营养均衡、少食多餐的原则,保证幼儿餐餐吃好、吃饱而又不浪费,最大限度降低幼儿的伙食费。通过努力,确实减轻家长负担,让更多的家长有能力送幼儿入园。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保教质量
一所优质的幼儿园,除了有先进的硬件设施做支撑,还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各乡镇主管教育的领导要高度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对幼儿园教师的配备要做长远的规划,把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在学前教育上有潜力的年轻教师吸收到幼儿园教师队伍上,取消转岗幼儿园教师晋职称需到小学轮岗的政策,最大限度稳定教师队伍,加大教师园本培训力度,争取各种机会把教师送出去观摩培训,同行间互相学习,不断提高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才能真正办好一所优质的幼儿园。
(四)完善幼儿园考核机制,调动教师积极性
干好干差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如果对幼儿教师没有一个合理的考核机制,大多会消极怠工。很多幼儿教师得不到公平对待,在工作中看不到希望,有着悲观情绪的不在少数,特别是一些转岗的小学教师,为晋职称都不愿意在幼儿园从事幼教工作。只有在政策的制定上结合幼儿园工作实际完善考核机制,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才能把幼儿园的保教工作落到实处。
(五)充分利用管理资源,提高办园质量
整体优化,合理组合,充分利用管理资源,提高管理效益。任何管理都离不开人、财、物、时间、空间等资源,利用和配置资源,使其发挥更高的管理成效,关键是要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资源进行整体优化,合理组合。对幼儿园来讲,就是管理要从总的目标和任务出发,合理安排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优化园领导班子和保教队伍,使其在年龄、素质、能力等几方面达到最佳组合。
2、合理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生活,搞好一日生活各个环节的衔接,发挥每一次活动的教育功效,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3、充分利用现有环境和设备设施,减少闲置和浪费。
乡村寄宿制幼儿园发展还处于初步阶段,对于从事一线幼教工作的我来时,只能从自己的实际工作出发,以本园存在的问题以及与对策浅谈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和看法,很多问题可能是共性的,也可能只是个别存在。但都是乡村寄宿制幼儿园发展存在的问题。只有找到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寻找对策,让我们的乡村寄宿制幼儿园发展得更好。让更多的教师愿意从事乡村寄宿制幼儿园的保教工作。只有学前教育得到充分发展,才能为我们的基础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发展乡村旅游存在问题
内容单调档次不高 乡村旅游“想说爱你不容易”
上农家土炕、吃土鸡、摘水果,这些似乎已经成为乡村旅游“千村一面”的服务项目。记者近日在青海省贵德县农家风情旅游区看到,很多旅游接待点没有特色旅游项目,游客品尝完农家饭菜之后,便围坐在桌前玩麻将、打扑克,旅游内容十分单调、乏味。
在黄河岸边经营着一家“农家乐”的农民马宏介绍说,近年来,游客到乡村旅游已不纯粹是吃吃喝喝了,他们更希望感受和体验农村生活、农业生产、民俗文化等多种内容。由于配套设施不全,档次上不去,一些地区的乡村旅游接待点难以适应消费者需求。经常驾车旅游的西宁市民李作明介绍说,青海的很多“农家乐”不提供住宿,即便能住,房间里也没有洗漱用品及电视等设备。
青海省社科院研究人员丁忠兵介绍说,很多地区在发展乡村旅游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无序性,产品雷同,特色服务不明显,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再加上没有统一规划,乡村旅游多年来仍是小打小闹,很难形成规模性产业。
第三篇: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乡村旅游市场需求旺盛、富民效果突出、发展潜力巨大,如今乡村旅游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各大旅行社也纷纷开辟新的乡村旅游产品,农家乐、民俗村、古村落、乡村度假村等特色产品层出不穷。途牛旅游网监测数据显示,2018年,途牛有关“乡村”、“农家乐”、“乡村度假”等关键词的搜索量相比2017年增长了30%。与此同时,乡村旅游产品的咨询量、预订量也在持续上升。
一、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根据《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监测报告(2019年上半年)》显示,2019年上半年全国乡村旅游总人次达15.1亿次,同比增加10.2%;总收入0.86万亿元,同比增加11.7%。截至2019年6月底,全国乡村旅游就业总人数886万人,同比增加7.6%。各类乡村旅游产品层出不穷,但主要以周边游、农家乐等形式普遍存在于各个城市周边。主要存在的问题为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设施及环境建设滞后
目前制约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基础设施落后,由此导致接待能力低,接待水准不高。不少乡村的道路、民宿等基础的旅游条件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卫生环境也令人担忧,很容易使游客产生花钱买罪受的感觉。
2.乡村旅游缺乏合理有效的规划和策划
目前乡村旅游开发和经营中普遍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各类资源无法形成合力,普遍存在规模小、品牌弱、质量差等问题,很多村政府对于乡村旅游的文化的理解十分片面,忽视了乡村旅游建设的整体性,对乡村的建设缺乏合理有效的规划。
3.各地方开发产品雷同严重
很多乡村在进行旅游开发时,都是别的村庄做什么挣钱就进行跟风,导致旅游项目、旅游产品十分的雷同和相似,并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忽视了对自身民俗文化、乡土文化的开发建设,没有自身的地域特色进而导致经营惨淡。
4.专业人才缺乏
目前乡村的人员外流现象十分的严重,不少受过高等教育的乡村子弟在毕业后都去往大城市,而其他城市的精英也少有去往乡村的,精英人士的外流进和外来人员引进的缺乏而导致专业的管理经营人员的缺乏,乡村旅游的服务人员也缺乏意识和培训。
二、解决对策
1.通过乡村金融体系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乡村旅游要想提高体验质量,对于基础设施的建设是重中之重,如今国家的乡村金融体系建设已经相当的完善,可以再次筹集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或增加农民参与度,进行群体性众筹,使其能够参与决策并分享相应收益。
2.深入挖掘本土乡村特色
依托本本土的自然资源、原有的产业基础以及独特的历史文化,打造相关的产业品牌,通过对自身文化的深入挖掘形成独特的旅游风味,通过增加游客量以打造完整的乡村旅游产业链。
3.建立乡村旅游的标准体系
在进行乡村旅游开发之前要做好相关的规划和策划,并对服务标准进行详细的建设,并聘请专业的人员进行服务意识的培训,实现高质量服务和品牌化建设。
4.建立人才引进机制
对于乡村人员的外流可以实行相关的回乡建设奖励扶持机制,激发当地居民对本地区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对于外来人员的引进,一是要进行相关的扶持,二是要提供相应的工作岗位,三是进行全社会的招聘和宣传。
第四篇:浅谈农业科技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oc
浅谈农业科技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工作经验,阐述了农业科技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农业科技问题解决的对策,提供给大家参考。关键词: 农业科技管理;对策
1、我国农业科技管理的现状
现代农业科技管理是依据农业科技自身发展规律和特点,运用科学管理理论和方法对各项农业技术活动进行组织和策划,以求在时间和经济上最合理、最有效地达到预定的农业技术发展目标。它是现代科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农业经济功效最大化的有效途径。然而新中国成立以来,为尽快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我国实行的是以城市为基地的工业化战略,把业中的资金强制性地转移为工业化积累,在工业化战略的推动下,我国的现代工业在城市迅速扩张。而相比较而言,农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却整体徘徊不前,发展艰难。
改革开放以来,面对新的国际国内形势,国家加大了对农业科技资金的投入,加强了科研院所的组建,加快了科技成果的转化,以法律形式规范了农业科技专利成果交易。农业要发展,农民要增收,除了对国家政策的需求外,关键要靠农业科技的支持。然而由于一些体制不健全的客观因素制约,使得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与经济总体不相适应。其原因有三个方面。
①是农业科技管理的主体不明晰。现代农业就是利用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把传统农业的旧“四靠 ”转变为一靠科技、二靠人才、三靠投入、四靠管理的新„四靠”。在我国由于长期以来农业科技的管理主体是以各级政府纵向调控和直接领导为主,农业科技管理机构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一直没有在法律上得到应有尊重。同时,一部分农业科技投资主体和收益地位不明晰,产权关系不明确,使生产者和经营者缺乏积极性,没有产生出应有的效益,也严重制约了地方农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以政府的行政指令为转移,农业科技管理需要管理者遵循科技发展的普遍规律,因此在制度化的前提下,也应该赋予地方科技管理部门以一定的自主权和灵活性,因地制宜地发展地方农业。
②是地方农业科技管理资金匮乏。国家每年都会在财政预算中拿出相当部分资金用于农业科技的改革和完善,同时也要求地方各级政府投入部分财政资金以支持本地农业经济发展。但由于我国实行的是中央和地方两级预算,而地方自留可支配财政资金并不多,所以各级地方政府对于大量资金投入效果并不明显、对 GDP增长贡献不高、且见效期长的农业科技的热情 自然不高,也就造成了一些具备发展高新农业的地方因缺乏政府财政的大力支持而错过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③是政府对农业高新技术宣传力度不够,农民对采用高新成果缺乏热情。农民是农业关系的主体要素,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是要有广大农民的支持和拥护。而在现阶段我国农业科技管理基本还是由政府主导和垄断,政府对农业科技的宣传缺乏力度,加之市场化的农业科技交易体制没有完全形成,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难。
2、农业科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农业科技的研究与开发不论从制度的安排还是投入的方向以及开发活动的微观管理方面都在相当程度上脱离中国的实际。其主要依据是:第一,中国农村实用技术供给的短缺局面已持续20余年,这一局面至今未有实质性的改善。政府从80年代已认识到了实用技术不足而造成农业生产后劲不足的问题,提出了科技兴农的口号。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小农户型节水、节肥等农作技术一直未有所突破。第二,农业科技研究与开发方面的突破未能有效地引发农业生产的变革,这是由于研发的科技目标与用户的经济社会条件相背离所致。第三,非正式(不是由国家支持的,或不是由大学、研究所所执行)研发活动开始不断涌现。这应该是对主流研究与开发效益低下的一种不满。
农业研究主要在横向两个系统和纵向二个层次来进行。大学研究机构贯穿于从中央到地方两个层次。虽然对这一系统的评价应遵循系统,科学的评估,但至少可以说这一系统的效率是值得讨论的。在我国广泛运用的杂交水稻、掖单系列的玉米均不是来自于这一系统的研发,而且在初始还受到这一系统的抵制。对研究系统低效益问题的注意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并一直延续至今。主要的问题是决策的政治需要与追求经济理性之间的冲突。大学研究机构中的激励评价体系的非机构化,专业利益驱动化,严重影响学科向应用领域的接近,并进而排斥综合性、运用性的研究与开发。首先,近年来农业科研中高技术化倾向十分严重,激励导向几乎完全趋同于“高、精、尖”,如分子生物学、遗传工程等。从事这些领域的研究优先获得大量的资金及荣誉,从而极大地伤害了从事应用研究人员的积极性。这就便得在许多国家级的大学及研究机构中已经没有多少人研究农民所需要的技术。其次,大学与研究机构把论文及获奖作为晋升与发展的主要指标,从而严重影响从事应用技术研究人员的个人发展。可以说,大学的研究机构这种非用户、非市场型的制度配置是造成农业应用技术供给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国家在科技奖励方面的改革正朝着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迈进。袁隆平先生获奖一事将会鼓励更多的研究人员和研究机构调整研究方向,转向研究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应用性研究。
民间技术开发与推广的崛起是近年来科技体制改革与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结果。这对农村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据调查估计,全国大部分地区农业技术的创新活动都主要来源于这种民间性的开发与推广。保护地栽培技术在省际 间、县、乡间的迅速传播以及在传播过程中不断地适应与改良显示了我国民间科技力量的巨大潜力。同时大批科技人员通过受聘于民间从而引发了人才的良性流动。在许多地区技术人员使农民的收入提高了几倍。
3、农业科技发展问题的对策
逐步建立以诱导型制度变迁为主要手段的农业技术政策体系,使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资本节约型的技术能够获得良好发育的环境。意味着农业技术政策将更趋向于制度化政策激励而非物质化的项目激励。农业研发项目的制定应始终围绕如何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资本的节约。农业技术变革的方向将遵循劳动力价格,土地的价格与资本价格之间的有机互动。就目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对土地及资本的替代型技术将会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的技术选择方案。消除岐视性政策激励,对涉及国家未来发展实力的研发活动的重视,如生物工程等不应成为“高水平研究”的标志。研发活动的阶层化已经造成了十分严重的负面影响。这一方面引发了资源的不合理配置,而且诱发了研发活动在微观水平上的配置失衡。
发育并建立以用户参与为核心的农业研究优先序列选择的体系。彻底打破由专家垄断农业研究规划的局面。农业研究的规划,大中型研究项目的执行要实行公开招标的公司监督管理制,将项目的制定、执行、监测评估的利益主体分离,逐步建立以效率、效益为主要指标的农业研究管理体系。
鼓励发育基层性的研究与开发机制,包括建立地区性的,由中央、省与县共同投资的县级研究基金以及地方性的开发型与运用型的研究机构,从而适应农业地域性强的特点。同时应将地方性的研究视同于任何一项国家级的研究计划,从而使过剩的农业研究力量向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上集中。这就如同把工业性的研究机构挂靠企业一样,可以促进农业研究机构的改革。
4、结束语
进入新世纪新科技革命蓬勃发展,科技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国际竞争更趋激烈,科技进步将成为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增强综合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成为农业比较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应当从宏观上总体把握现代转型农业发展的全局,全面把握好农业现代化改革的历史性机遇,勇于开拓创新,构造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农业科技新体系,为建设一个生机盎然的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第五篇:“乡村少年宫”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探讨
“乡村少年宫”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探讨
“乡村少年宫”作为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途径和创新型载体,目的是要有效利用农村中小学现有场地、设施和师资,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组织开展面向农村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文体活动、科普活动等普及性课外活动,丰富广大乡村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化、一体化发展。2011年8月8日,中央文明办、教育部联合印发了《乡村少年宫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指出:“乡村学校少年宫,是指依托农村中小学现有场地、教室和设施,进行修缮并配备必要的设备器材,依靠教师和志愿者进行管理,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组织开展普及性课外活动的公益性活动场所”。把“乡村学校少年宫”功能定位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阵地、文体活动的平台、科普活动的场所,强调“乡村学校少年宫”在使用时要遵循公益性、普及性、资源整合的原则,并就其日常运行、活动内容、组织管理、工作职责等进行了相关规定和说明。
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急剧转型,我国基础教育得到长足发展,教育区域性差异不断缩小,教育公平得到改善,但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基础教育的迫切期望和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加大,基础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区域差别、城乡差别、群体差别等现象也逐渐凸显出来。作为地处祖国边疆地区的xx县,近年来县委、政府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基础教育得到良好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受经济、环境、文化等因素制约,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城乡教育存在一定差距。
一、“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现状
硬件方面:近年来,xx县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积极争取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按照“覆盖广、花钱少、抓得住”的原则,依托乡镇牧业寄宿学校现有场地、教室和设施,进行修缮,对学校现有教室采取“一校两用,一室两用”方式建立少年宫,并配备必要的设备器材。2012年,xx县启动乡村少年宫项目,在xx乡寄宿学校建立了首家乡村学校少年官,少年官开班后,利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先后采购了12万元的体育器材和音乐器材。2015年在xx镇牧业寄宿学校建立第二个乡村学校少年宫,2016年在xx镇牧业寄宿学校建立第三个乡村学校少年宫,并按照要求配备了各类设备和器材。目前,全县共建有3个乡村学校少年宫,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建立让农村的孩子们在课堂之外有了更多的课余选择,还为农村孩子搭建了与城市里的孩子平等的成长平台。
软件方面:乡村学校少年宫以全面推进少年儿童素质教育为主线,严格规范少年宫内部管理,加强队伍建设,充分利用和整合学校资源和社会资源,开展一系列学生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突显乡村学校少年宫作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阵地、文体活动和双语教育平台、社会实践基地作用,为农村未成年人开展实践活动、提高综合素质创造了条件,有效改善了农村未成年人课外活动场所薄弱状况。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活动主要由“乐、技、读”三部分组成,即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达到以乐促智的目的,开展力所能及的技能培训活动,达到以技促能的目的;开展内容鲜活的经典诵读活动,达到以读养德的目的。各乡村学校少年宫根据自身情况,做好与学校教育教学的有效衔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和双休日开展绘画、音乐、拳击、摔跤、篮球、足球、科技等近20个培训课程。同时,在少年宫课程设置上,注重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在培养学生兴趣过程中,传承和发扬民族特色文化,陶冶道德情操。2013年xx乡牧业寄宿学校少年官科技兴趣小组获得了xx县举办的第二届“驾驭未来飞向太空”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活动优秀奖”、2016年xx镇牧业寄宿学校少年官足球队在阿勒泰地区“萌芽杯”小学生足球比赛暨自治区青少年足球联赛、校园足球活动选拔赛中荣获小学女子组第一名、小学男子组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并晋级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足球决赛。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建立,极大地培养和激发了农村孩子对艺术.科技、体育方面的兴趣。(二)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系列活动。
乡村学校少年宫同各学校同安排同部署,将传统文化经典这一思想道德教育资源,结合“我们的节日”活动,开展经典诵读展示、汇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等系列活动,引导农村未成年人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经典内涵,提高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让乡村学校少年宫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培育践行阵地。(三)完善乡村学校少年宫制度建设。
为尽快使乡村少年宫发挥作用,从乡村少年宫的建设到运行、从各功能室的使用到辅导教师的配备、从少年宫的相关制度到每一项活动的开展,xx县文明办、财政局、教育局进行及时检查督促,确保把乡村少年宫打造成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四)加强少年宫辅导员队伍管理。
为加强辅导员管理,定期举办少年宫辅导员培训班,并利用社会资源,支持鼓励辅导员参加舞蹈家协会、音乐家协会、美术家协会等组织培训班,提高辅导员教师的技能和教学水平。二、存在问题
1、管理模式不规范。乡村学校少年宫是个新鲜事物,如何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是一个崭新的课题。由于缺乏明确的指导意见,也没有可参考的经验,在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上有些学校难免出现偏差。
2、辅导员队伍不固定。由于每学期教师变动较大,少年宫活动项目随着教师的变动而不得不进行改变,开学需重新登记教师特长及课程安排,在增加工作量的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特长的长期有效发展。
三、加强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建议对策
(一)规范管理模式。
建议建立从上到下规范管理制度,明确主管单位权限,明确职责,对如何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进行规范。规范活动的设置,明确乡村学校少年官是对农村学生开展素质教育的阵地,活动项目的设置必须围绕素质教育的目标进行。对课程计划提出明确要求,要求每门课程要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和授课计划,杜绝授课的随意性,确保学生学有所得。规范活动时间,明确乡村学校少年宫的活动时间为星期一至星期五放学后一段时间、周末一段时间和寒暑假一段时间,并对总体时间提出一个下限,督促各学校切实开展活动。(二)规范管理制度。
乡村学校少年宫要真正发挥作用,要逐渐建立完善政策保障体系、监管机制、考核评估与奖惩等制度,细化考核细则,从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制度建设、经费落实、师资队伍、活动开展、运行效果等方面对学校进行考核评估,并及时讲考评结果公示,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评估体系。同时通过组织风采展示、倡导示范课等形式,开展各类展示、竞赛活动,发挥有效激励机制,促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工作积极性、创造性。(三)加强师资队伍培训管理。
以专业教师、志愿者、少年宫专职辅导员为对象,创新乡村学校少年宫师资补充机制,扩大乡村学校少年宫专兼职辅导员范围,及时补充师资力量;定期举办少年宫辅导员培训班、观摩交流会、专题讲座,加强辅导员培训力度,促进全县乡村学校少年宫整体师资水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