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品德课课内有效教学的研究策略年度总结
小学品德课课内有效教学标的策略研究年度总结
环山路小学
一、课题研究概述
课题的研究工作从 2013 年 9 月正式开始,实验初期我们建立了课题研究组织机构,明确了分工。召开课题研究会议,制定了课题实验方案和计划。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有关理论,分别召开课题组、全体教师、学生会议,明确实验研究的目的、意义,统一认识,形成合力。通过课题的研究,实验教师在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课题研究经验中,科研能力逐步提高,逐渐由实践型向科研型转变,个人素养、教学水平等等也获得同步发展。我们的研究对象是各实验班的学生,通过课题实验,在近期的调查中,90%以上的参与课题的学生都认为《品德育生活(社会)》学科很有趣,98%以上的同学更是认为通过《品德育生活(社会)》可以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实践能力和学习成绩。互动的学习环境,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心理环境,教师关注的目光,亲切的笑脸,激励的语言,使学生敢说、愿说,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培养了语言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实验做法
课题研究立足课堂,结合学生实际,结合具体学科、具体教学内容、具体教学环节等,开展深入的课堂教学研究是我们课题实验研究的重点。课题组坚持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解决课堂教学实践中出现或遇到的问题进行课例行动研究,开展课程改革新理念下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科学有效地组织和评价课堂教学,利用并开发学科课程资源的实验研究工作,切实反思和转变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1、小课题研究汇报课。
课题研究立足课堂,以“小课题研究汇报课”研究为龙头,带动常规课的研究。小课题研究展示课集大家智慧攻关重点问题,常规课鼓励个人探索彰显个性特色。课题组成员借助“小课题研究汇报课”研讨,开展多样化的课堂教学研究。通过两年的实践和探索,“依托课例研究,构建有效阅读课堂教学”的小课题研究汇报课已成为课题研究的一大亮点和特色,如今已形成科学的操作模式:“集体备课——课例实践——课后反思——互助交流——经验总结”。让老师共同进步,共享研究成果。
2、课例评析研究。
开展理论学习与课例研究相结合的课例评析研究,总结经验、查找差距和不足。实验教师在确定研究内容和目标后准备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一个教学实例。研讨时先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理论,然后进行听课,接着以理论和课例为载体进行评析,重点研究教学中的无效问题,促进实验人员课堂教学实践和反思的能力。
3、“同课异构”课例研究。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研究的起点,深入进行课例的分析和钻研,课题研究中期,我们采用“同课异构”课例研究。课题研究先选定一个教学内容,两名实验教师各自独立完成教学设计,然后课题研究组成员集体观摩课堂实录,比较和反思两位执教者的差距,他们共同关注的是哪些地方,各自的课堂教学有什么效果和特色,形成示范课例,然后在全体教师中推广。这种课例研究的方法使实验教师置身于课堂教学的最前沿和最高平台上,不断锤炼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操作,提高课堂教学实践和反思的能力。
在这些多样化的课例实践和反思的过程中,执教者努力钻研教材,大胆使用教法,努力把理念融于实践,其他人员也积极地参与做、听、评、思的过程,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共同经历课例研究过程,共同成长。
三、交流反思,提炼总结。
一年来,实验教师们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的进行《小学品德课课内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酸甜苦辣,味在其中。在课题实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有很多的想法做法,也有很多的感受,同时遇到很多新的问题或困惑,实验教师们及时进行反思并交流实验中的点点滴滴,认真总结并撰写实验中的心得体会和得失收获。每学期教师个人专题研究坚持期初制定实验工作计划,期末撰写实验阶段性小结。每一次外出学习、课题培训、课例研究或专题自学,实验教师根据学校要求写出自己的心得与体会、感受与建议、收获与问题,或进行相关的课例实践研究。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实验教师们把自己所实践的、所发现的、所思考的、所验证的、所积累的等等进行总结,撰写了大量的优秀教学设计、反思、案例、论文……既记录了我们课题实验研究工作一路走过的历程,又反映了我们课题实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同时提高了实验教师的理论工作水平、写作水平以及综合素质。
四、取得的成效
两年多来,课题教师在《小学品德课课内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这一研究课题的实施过程中,付出了艰辛与汗水,也看到了阶段性的喜悦和成果。
1、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日渐提高。
经过这一阶段的研究,课题组成员的课堂教学方法发生明显变化,课题意识、课改意识得到加强,科研水平得到显著提高。课题组一位老师执教的语文课在威海市优质课评比中获奖,一位老师在文登区教育资源评比中获奖,一位老师的执教了文登区语文教学研讨课。
2、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是实施有效阅读教学的关键。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实验教师通过典型课例等行动探索,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及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形成和积累点滴经验:(1)重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知识的动机和欲望;(2)让学生经历操作和实践的过程,获得经验形成知识;(3)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感悟、探索知识;(4)指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在互动中学习。
3、课前充分准备与预设是实施有效阅读教学的前提,教学预设是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在课前准备与教学预设中,教师关注了学生的知识点,既注重纵向的教学顺序,又注意横向的师生交往形式,突出教学的重点,以此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4、探索并总结了有效的教学评价方式。(1)在评价形式上采用多元化,如:生生自评、互评、教师评;(2)在评价手段上,注意有效的激励,如注意情感的投入,能在特定的教学过程中随机捕捉学生突发事件对学生进行评价;结合学生实际采取一些外显评价(开展评先、评优活动,树立先进典型进行宣传……)(3)在评价内容上: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用真诚的语言去评价学生。低年级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注重使用显性的课堂组织和评价方式。教师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消除距离,教给学生一些固定的常规短语:如“一二三,做好来”等,收集评价短语丰富自身评价语言等;高年级教师认为问题对课堂教学的组织非常重要,更注重通过问题的创设来组织课堂教学。
五、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反思这两年来的课题研究过程,我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也发现研究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学校课题实验管理的相关制度建立不够健全,执行不够严格,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教师参与课题实验研究的热情,阻碍了课题实验研究的纵深发展。
2、课题研究还只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次,还只是一些零散的经验,未能建立完整的体系;
4、教师理论支撑的力度不够,归纳总结的能力不强,课题实验工作的开展和反思过于单薄,研究的深度广度不够,对实验研究过程中的经验难以提升。
5、研究过程中关注教师的过多,对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参与性研究尚不够全面、深入。
虽然我们这两年来在理论上做了一些探讨,在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但限于理论水平和实际经验的不足,研究的效果还是不够理想,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在下一阶段的研究中,我们希望有专家的指导和帮助,把我们的课题做得更科学,更完善,更有成效。
第二篇:本色课堂 — 小学课堂教学研究策略
本色课堂-----小学课堂教学研究策略
教学交流 2010-05-18 20:29:28 阅读51 评论1 字号:大中小 订阅
语文:
(一)“自主--探究”课:低年级“自主---探究”四环节阅读教学策略:自读识字---合作交流---品读领悟---巩固延伸。中高年级“自主---探究”四环节阅读教学策略:预习探究---合作交流---品读感悟---巩固延伸
(二)四环节口语交际课教学策略:情景体验、引起话题---研究话题、明确方法---围绕话题、互动交流---延伸话题、综合运用
(三)低年级写话课:低年级“三环五步”写话教学策略:积累(定向观察、搜集素材)---尝试(交流评说、丰富语言,放胆试写、实现迁移)---评改(展示交流、互评互动,佳作欣赏、借鉴提高)。中高年级“三环五步”写话教学策略:积累(定向观察、搜集素材)---尝试(合作交流、拓展思路,放胆试写、自主修改)---评改(回扣要求、交流习作,佳作欣赏、借鉴提高)。
(四)“自学---交流”课:“自学---交流”课堂教学策略:预习探究---展示交流---反馈纠正---达标测试。
数学:
(一)探究式新授课教学策略:创设情境、生成问题---探索交流、解决问题---巩固应用、内化提高---回顾整理、反思提高。
(二)探究式练习课教学策略:情景引入、回顾再现---分层练习、强化提高---自主检测、评价完善---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三)探究式复习课教学策略:创设情境、导入复习---回顾整理、构建网络---重点复习、强化提高---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英语:
(一)词汇教学课:preparation准备活动---preparation呈现新知:
1、单词呈现
2、听读正音
3、合作学习---preparation巩固练习---preparation输出运用---preparation检测提高。
(二)对话教学课:preparation准备活动---preparation新知呈现---preparation巩固练习:
1、听音正音
2、机械操作
3、意义操练---preparation输出运用:
1、表演展示
2、任务型活动---preparation检测提高。
(三)读写教学课:preparation准备活动---阅读前活动---阅读中活动---阅读后活动---检测提高。
(四)复习教学课:preparation热身活动:听、说、玩、演、唱、画和TPR活动---preparation梳理再现:
1、单词训练
2、词句链接
3、归类点拨---preparation交际练习:
1、整合话题
2、分层训练
3、自主展示---preparation输出检测:
1、知识积累
2、整合训练
3、话题运用---preparation总结提高:
1、总结评价
2、作业布置
3、课外延伸。
科学:
(一)“探究---体验”式课堂教学策略: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方案---实施探究---展示交流---拓展创新。
(二)“探究--体验”式课外实践教学策略:确立活动主题---自行制定方案---自主开展活动---展示交流成果---拓展与创新。
品社:
(一)“生活体验式”课堂教学策略:课前体验、初步感悟---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1、引入话题、唤醒生活
2、合作学习、体验生活
3、深化感悟、引导生活---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二)“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策略:课前初探---课中深究:
1、汇报展示、合作探究
2、感悟深化、提升认识
3、生成问题、拓展延伸---课后践行。
音乐:
(一)唱歌课课堂教学策略:情景导入:
1、创设情境、情感铺垫
2、师生互动、探求新知---寓教于乐:
1、自主学习、感受音乐
2、多次聆听、学习新歌
3、演唱歌曲、体验音乐---创造表现:
1、合作探究、创造实践
2、表演展示、交流评议
3、拓展延伸、开阔视野---完美结课。
(二)鉴赏课课堂教学策略:激趣(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欣赏:
1、自主聆听、直观感受
2、理解感悟、探究体验
3、深入聆听、提升审美---创造---拓展(归纳拓展、情感升华)。
美术:
(一)“造型、表现”课课堂教学策略:欣赏、感悟、畅想---体验、表现、创新:
1、观察、收集素材、展开想象
2、精心设计、反复推敲、构成画面---展示、交流、评价:
1、展示学生作品
2、多层面交流
3、相互评价。
(二)“设计、应用”课课堂教学策略:目标确定---搜集信息---欣赏感受---创作实践---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三)“欣赏、评述”课课堂教学策略:预见教学、明确目标---搜集资料、感知欣赏---创设氛围、激活课堂---对话交流、质疑解疑---展示收获、评价整合。
(四)“综合、探索”课课堂教学策略:课题确定---目标定位---方案设计---资料搜集---探索尝试:
1、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
2、逐步深入、善于引导
3、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
4、自主、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评级定位---拓展升华。
体育:
体育课教学策略:明确教学目标---情绪提升、积极热身---掌握技能、发展体能---自主选择、主动发展---合作交流、分享成果---体育公德、运动兴趣---学会评价、全面提高
信息:“五环节”课堂教学策略:情景创设、激发兴趣---自主探究、交流分享---合作学习、释疑解难---实践创作、展示评价---梳理总结、拓展延伸。
第三篇: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研究
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研究
作为我国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核心课程之一,《品德与社会》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国家公民良好道德品质的重任。对《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视与否,课程上得好与坏,是德育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虽然国家教育改革的方向一直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但不能忽视的是受应试教育的干扰,学校教育工作中出现的“重智轻德”现状未取得的良好改观。特别是在农村小学,思想品德课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脱离社会、脱离家庭,教师的任务不外乎讲解教科书,单纯地进行知识的灌输。教育教学偏离和违背了这一课程教学的总目标。笔者作为农村小学的一名品社教师,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体会,逐渐《品德与社会》教学现状有了一些浅见,现就该课程的一些问题以及总结的经验教训谈谈自己的拙见。
一、认识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现状
1、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学思想陈旧。
从我校学生生源和教学现状来看,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社会、学校、家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重视这门课程、教师本身素质跟不上这门新课程的发展等。由于农村小学规模小,教师人数有限,再加上年龄偏大的老师比重大,造成一线老师十分紧张。学校首先确定好语文、数学两科教师,《品德与社会》课等其他科目基本上就是兼任。兼任课程通常是以教师的工作量的大小、课时的轻重来搭配,很少考虑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方式很随意,从而客观上造成了《品德与社会》兼课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另外有些学校,则
是直接指派一些老教师担任该课程,这些老师由于年级过大,不能跟上教育的发展等诸多原因,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往往均采用了单一的、古老的教学模式,课堂没有生气。教师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在教学中仍存在说教化、简单化、灌输化和成人化的倾向,依然存在脱离学生实际、脱离社会实际的现象。
2、教学研究活动少,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严重滞后。
农村小学担任《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师一般不把该课程当成教学教研的主攻方向,他们对该课程的教学没有太多的热情,既不钻研教材,也很少研究教法。由于没有开展专门的教研活动,许多老师业务不精,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严重滞后。有的教师就容易流于说教的弊病,大多数学生很难接受这种直接灌输的教育,形成了知、行不能统一的问题。有的语文教师把《品德与社会》课上成了语文课,只注意讲解课文的语言文字,没有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违背了《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目标。有的教师则把《品德与社会》课当成高中的政治课,满堂空洞的说教,没有从小学生的实际感知能力出发,没有在活动中与学生积极互动,也不能达到三维目标。凡此种种,这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落后严重影响了《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目标的实现,形成教学与教育的矛盾。
3、教学目标设定不明,应试教育阴魂不散。
《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与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由于没有专职的教师,很多教师把大部分或全部精力用在了主课上,而对《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标准
学习、钻研不够,教学中教师不能对整个教材体系进行整体把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设定不明确,很难达到教学目标。加之,偏重知识技能的应试教育依然盛行,教师在教学中也就容易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偏重追求学生考试成绩,学生的生活体验。
《品德与社会》课担负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的任务,是培养文明和谐社会合格公民的最重要的途径。上述几个方面,制约了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严重影响了《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效果,解决这些问题已迫在眉睫。
二、转变观念,改变现状
《品德与社会》是国家重视小学德育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工具。因此,我们应该反思教学工作,转变观念,从思想上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好书,上好课”,让《品德与社会》真正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影响他们的心灵,在《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以下几点:
1、学校要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农村小学要努力做到《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师队伍的稳定,即使是兼职教师也要相对稳定,不能随意兼任。学校要大力开展《品德与社会》课教研活动,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的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整体把握教材体系,加强村小教师队伍的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帮助教师走出应试教育的阴影,把《品德与社会》课的课程改革落到实处。
2、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
《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包括发现探索在内的获得知识的全过程,教师不是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应该更好的扮演好欣赏者、倾听者、学习者、合作者……去为学生的学习感知服务。一个人即使他的知识再渊博,如果没有一种积极正确的思想,那么他终究将被这个不断发展的社会所淘汰。作为传道授业者的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文化修养、道德修养,更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只有具备了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准确的评价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并适时调整教学。只有努力钻研专业理论,加强教法研究,不断改进教法,优化教学过程,才能面向全体学生科学教学。只有与时俱进,掌握新的教具和新科技手段辅助教学,才能调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创建开放型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小学品社课程的教学。我们应从农村小学教学实际出发,对比传统教学模式,构建《品德与社会》课开放式教学模式,即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通过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品德与生活》的教学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的,课堂教学中离不开学生的生活体验,也就是说教师可以把鲜活的生活、沸腾的社会、可爱的大自然引入教学,增加学生亲切感和熟悉感。在使用教材时教师要整合组织教材,更加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重视学生实践活动。传统教学空间囿于学校和课堂中,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农村小学的开放式教学课堂可以从学校
实际出发,就地取材,把学生引向农村生活,拓展课堂学习内容,丰富社会阅历,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4、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农村小学教学资源不足,教师要从学生生活入手,寻找学生自身资源来充实教学,在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达到丰富教学资源,为教学服务的目的。比如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农村科技知识的教育,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讲述一下自己司空见惯的农业方面的知识,再回到课堂上进行总结,这样学生就会抢着发言,激发出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就会顺水推舟的引导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性,完成新课标要求的知识与能力的目标,接着也很容易实现情感价值目标,即增强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自觉性,培养他们从小爱农村、爱家乡、爱自然,树立建设家乡的思想意识。教学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多向交流系统,让学生在教学中多参与、多实践,自主探究,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能力。小学《品德与社会》是一门崭新的课程,教师都应该在现有的教学环境中让学生立足生活、回归生活、自主实践,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并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第四篇: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研究总结
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研究总结
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兴趣是学生学好语言的关键。因此在教学词汇的时候,教师应注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词汇教学贯穿到娱乐之中。我觉得下列方法有助于教师教学词汇。
一、情景教学法
教师教词汇应尽量避免直接板书词汇到黑板上教学生认读的教学方式,而是要努力地创造语言情景,把学生置于情景中学习词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词汇套入特定的句型中反复练习,直至能够灵活运用为止。
二、直观教学法
直观教学法又叫直观呈现法。它是利用和借助实物、图片、卡片、动作、肢体语言和多媒体现代化教学设备等进行教学的方法。使用直观教学法,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而且还能加深学生对词汇的印象,强化记忆,同时也能够启发学生用英语去思维,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习惯。
三、语音教学法
语音是语言的最基本的要素之一,正确的语音不仅仅是交际的必备条件,也同样是学习及记忆单词的重要基础。通过总结读音的规则来教学词汇,对词汇的记忆大有作用。因此,在平时的词汇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语音教学的渗透,通过反复不断的练习,使学生逐步形成独立拼读单词的习惯。
四、全身反应法
学生在学习、操练词汇的时候,不仅要口动,还要让他们的全身都动起来,全方位感受单词的含义,这种单词教学方法就叫TPR全身反应法。在英语课堂中采用TPR教学法,可以让课堂活起来,使词汇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TPR教学法在教动词类词汇时特别适用。如教学 swimrunjumpplay basketballplay football stand upsit down等单词时,可以让学生一边读词汇、一边做动作;或做动作,猜词汇。从课堂反应来看,学生非常感兴趣,记词汇的效率也大大提高。
五、游戏教学法
英语新课程强调英语教学应寓教于乐,学生应在做中学,在玩中用,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词汇,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及积极性。在教学的巩固环节中,游戏教学的优越性显得尤为突出。如在教完动物单词后,可以设计一个“Go hunting”这样的游戏,让几个学生扮演动物,另外几名学生扮成猎人,当猎人喊“tiger”,并作举枪状瞄准老虎的动作,“砰”地扣动扳机时,扮老虎的同学就应声倒下。这种游戏在学生中反响很大,学生很快掌握了所教的词汇。这时老师要趁机教导学生应该保护动物,珍爱动物,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六、歌谣教学法
歌谣读起来琅琅上口,节奏欢快,深受学生的喜爱,在教学词汇中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如在教学人称代词(I / you / we / they /„)和be动词(am / is / are)的搭配时,由于这些搭配学生很难准确的记忆,使用时也容易混淆,于是我就自编了一首简单的歌谣:我是am,你是are,is用于他、她、它,所有复数全用are。通过说唱背诵这首歌谣,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这些人称代词和be动词的搭配,也能正确使用了。
英语词汇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词汇教学中,应该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词汇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面对的对象是小学生,作为英语教师的我们,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应遵循“音、形、义、用”四位一体的教学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和掌握知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要努力使英语课堂充满更多的欢声笑语。
第五篇:《小学语文比较教学研究》总结
《小学语文比较教学研究》总结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让学生进行阅读,在大量的阅读中学会阅读方法,提高阅读与写作能力。而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材中,每册书仅选编了30篇课文,一学年共60篇。如果将语文阅读教学仅仅局限于教材本身,那么学生在一学年只能学习到课堂中的60篇课文,这样势必导致学生阅读经历单调,阅读量不足,阅读视野狭窄,不利于促进语文能力的提高。因此,必须对传统语文学习方式进行突破,建立和形成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真正不断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比较阅读不失为一个好方法。通过这次学习,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引导:
1.引导学生在词句的比较阅读中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词句着手,抓住文中重点语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使学生体会不同词语的表达所传达出来的不同的效果,从而不断感悟、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在段落的比较阅读中学会写作方法
在小学阶段,写作方法往往是通过阅读教学进行渗透的,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写作方法的渗透应适度,应适合于学生的年龄特点,易于学生理解与接受。所以,我们应运用比较阅读教学,引导学生自己去学习感悟不同文章选择的不同写作方法。
3.引导学生在篇章的比较阅读中提高阅读能力 在比较阅读究中,我们要逐步引导学生从对词句、段落到对篇章的比较阅读。一篇文章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如果孤立地阅读,有时候不一定能够准确地把握住,但如果把它和同类的读物进行一番比较,读物中的本质特点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把握。因此,对同一体裁不同文章的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比较,在篇章的比较阅读的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有理解,才能形成知识结构,才会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兴趣。教师运用比较阅读教学,激发了学生深入、独立思考得出结论的探索精神。在比较阅读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识能力,阅读感悟、理解能力和作文能力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一定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