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行为科学理论之需要层次理论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
课程报告
姓 名: 张 周 容
专 业: 英 法
班 级: 41400807
学 号: 414008070
5指导教师: 葛 静
论行为科学理论之需要层次理论
学完管理学这门课程后,让我印象最深刻最触动我的就是行为科学理论。这个理论强调从人的作用、需求、动机、相互关系及社会环境等方面研究其对管理活动及结果的影响,研究决定人的的行为的因素,以及如何去激励人,如何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有效地引导成员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其主要理论学派有三种,而让我体会最深刻的就是第一派:需要层次理论。这个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通过大量的研究提出的,因而又被称为很著名的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他把人的需要分为五类: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社交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在接下来我将结合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体验与感受,来讲述我对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理解及感悟。
这五个需要由低到高梯式排列,像金字塔一样:
(1)生理的需要,是一个人生存的基本需求,位于“金字塔”的最底部,是对食物、衣服、空气、水、住、睡眠和性的需要。它们的满足对于生存是必不可少的;(2)安全的需要,包括心理上与物质上的安全保障,例如偏爱劳动安全的职业,要求有社会保险和退休金等;(3)归属和爱的需要,也称社交的需要,包括社会交往,参加某一团体或俱乐部,通过人际交往建立与他人之间的亲密关系;(4)尊重的需要,这种自尊、自重和来自他人尊重的需要。例如实力、成就、优秀、自由、威望和名誉等等;(5)自我实现的需要,要求实现个人聪明才智、理想与抱负。这是最高层次的一种需要。马斯洛把自我实现一词加以限定:说道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指促使他的潜力得以实现的趋势,这种趋势可以说成是希望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任务,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自我实现能促进和丰富人的成长,趋向更大的愉快和欢乐,趋向心理上的“成就”,趋向更多的顶峰体验。
马斯洛将生理的需要和安全的需要归为低级的需要,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绝大多数人都可以得到满足的。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的需要,是人类所特有的,得到满足的只有10%,真正能自我实现的仅占1%,且高级需要具有强大的激励力量。同时他认为,人类的需要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高峰式的满足,但尚未完全消失时,高一层次的需要已开始出现并逐渐占优势,形成一个波浪式的演进过程。所以,在某一时期内,一个人可能同时受到不只一种需要的激励,其行为受到多种需要的影响。但是,在一个时期内,只有一种需要占主导地位,起支配作用,其他需要则处于从属地位,对人 的行为的影响较轻。假如社会没有基本秩序,不稳定,连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障,那么人是不可能奢望得到别人尊重的。正如同我国古代思想家管仲所说的:“仓禀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马斯洛认为,行为是由优势需要所决定的。当优势需要获得满足以后,它的动力作用随之减弱,高一级的需要才处于优势地位。
当然,马斯洛的这个层次顺序并非“刻板”的,少数人的优势需要出现了“跃级”。例如涉及理想、崇高的社会和价值,具有这样价值观的人会成为殉道者。匈牙利爱国诗人裴多菲的诗即验证了这一点——“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我认为,一个人在不同的状态下做相同的事情,决定他行为的优势需要并不一定是同一层次的。对于一个饥肠辘辘的人,他看到桌上摆满了丰盛的晚餐,他会狼吞虎咽,以此满足自己最底层的生理需要。若他成为一个功成名就的有钱人,不愁吃穿,他把进食当作人生的享乐,他会从满满一桌的佳肴感受到自己的实力、自信、自尊等等,这时,起主导作用的则是尊重的需要,而假如这时候餐桌的对面坐着的是他心爱的人,也许吃饭这件事情满足的就是他的归属和爱的需要。
不同的人做同一件事情,也很可能是出于不同的需要。同一种工作,对于一个心态很好的人,他能够在工作中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才智,全身心的投入而感到了极大的快乐和成就感,这项工作对于他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但是,假如是一个心态不好的人,竞争意识太强而把别人都当成潜在竞争者和敌人,他会将许多精力放在防止和抵御那些潜在的威胁,他工作时将会缺乏安全感,充满了紧张的情绪,工作之于他可能只是为了在社会上生存而进行的活动。这时,他的主导的需要层次就出现了“降级”。
在现代社会中,大多数人的较低层次的需求都能够得到满足,但仅仅达到不愁吃穿或小康生活的水平,还不是一种充实的,能够令人心满意足的生活,更高层次的追求能够促进人的进步。如果一个人的生存需要得到满足后没有更高层次的追求,就会出现“衰变综合征”,最后陷入麻木,绝望和精神错乱。可见对高层次需要的追求十分重要。
高层次的需要,特别是自我实现的需求,具有强大的激励作用。
因此,我大胆的提出一个设想:如果我们能够把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所属的需要层次提升,就能更好的激发出自身的潜力。我们的生活将会更加快乐而充满意义。
不知大家是否有这样的经历,当你发自内心的热爱你所做的一件事情,你无需考虑生计,无需担心他人的看法,你认为你在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这个时候,你才能够爆发出强大的力量,展现出聪明才智,实现理想与抱负。这时的你很幸福。
在具有启发意义的印度电影《三个傻瓜》中,同一屋檐下住着三个工程学院的学生,他们都天资聪颖但是学习动机却不同。拉吉来自一个贫苦的家庭,肩负着整个家庭寄托的重任,他生活在恐惧中,害怕因为自己无法成为一个工程师而没法让家人过上好的生活;法涵则是为了实现他父亲对他寄予的希望而读书,然而他真正向往的职业是动物摄影师;兰彻与其他两人不同,他认为学习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他不在乎是否拿得到学位,亦无所谓以后能否找到好的工作能赚多少钱,他把学习当作一件提升自己的事情,为了满足自己的求知欲而非为了考试。他擅于打破传统思维,具有很强的创造力。期末考试的结果出来了,兰彻是第一名,而拉吉和法涵则是倒数的一、二名。
看来,当我们怀有不同的动机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过程和结果可能都会不同。追求自我实现则是人的最高动机,它的特征是对某一事业的忘我献身。
那么,如何才能提升一件事所属的需要层次呢?或者,换句话说,如果提升我们的动机的层次?
首先,应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培养统一和谐的人格和健康的自尊,能够独立自主,不受文化和环境的束缚,具有自己的人生信仰;然后,专注于我们认为重要的并且是自己热爱的工作、任务或责任,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再者,培养民主型的性格结构,乐于与他人相处,谈吐应具有哲理性、友善和幽默感;最后,我们要学会用一种知足常乐的态度对待较低层次的需要,以便更容易进入更高层次的需求,如果一个人的追求永远只停留于物质,那么他绝对不可能成为一个自我实现者。
试想,如果人们学会了利用提升自己的需要层次完善自己,距离自我实现者越来越接近,甚至成为了自我实现者。那么,你走到街上,看到的将会是一张张洋溢着自信和幸福的笑脸。
所以,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在学完这一伟大的理论后,我们是不是应该用它来更好地指导我们的行动呢?对于我自身,自己会通过努力达到最难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第二篇:需要层次理论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是是国家的梦,也是国人的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2013年3月17日,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为13亿国人再绘“中国梦”,并寄语全国广大青少年:“要志存高远,增长知识,锤炼意志,让青春在时代进步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这是党对青年的殷殷期盼,这是国家对青年的深深呼唤。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上,飞扬的青春将是最亮丽的一道风景!为此,中国青年网从即日起推出“青春助力中国梦”系列报道,让我们共同创造出彩人生。
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泉源,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实行变革是民主与科学提出和实现的途径,理性精神、个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与科学的内容。而所有这些,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因此,纪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应该把这些方面结合起来,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中国梦”对我们青年人来说,就是成长的梦、青春的梦、充满朝气的梦。只要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追逐“中国梦”,“中国梦”就一定会成为复兴的梦、强盛的梦、自豪的梦。追逐“中国梦”,就是追逐青年的未来,追逐自我价值的实现,就是与祖国一同成长。
马丁·路德金曾说:“我有一个梦想,它深深扎根在美国之梦中。”现在我也有一个梦想,它在民族复兴之路上茁壮成长。
第三篇:需要层次理论和多元智能
3.2.The Accordance between the Implement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in Primary Schools and the Maslow-Need-Hierarchy Theory
On the basis of Maslow-Need-hierarchy theory, in light of the needing theory, it is not uncommon that human have the desire to acquire the security, to obtain the reputation, to get the basic materialistic, to hold them in this regard, be respected, to accrue their knowledge, to achieve self-worth, to pursue the perfect.If students would like to achieve the abovementioned, they will be pushed to create more, to work harder.By virtue of this theory, the article boldly draws this conclusion, in our practical teaching, when teachers meet th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and physical needs, students can bring their potentiality into full play.For the point of emotional development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they are in a position of immatureness.The multiple intelligences can, to some extent, fulfill the students’ various needs.These activities correlated with the multiple intelligences meet their needs for bi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needs, safety needs, belongingness and love needs, esteem needs, cognitive needs, aesthetic needs, self-actualization needs.According to these activities referred to the multiple intelligences, students can get a sense of achievement, they can realize their potentials.They can establish a steady relationship with their peers.It is a realization of their self-worth.They can attain knowledge and be recognized by others.In the meantime, they can improve themselves in appreciating beauty by being close to the nature, by being exposed to different colors, by observing.More importantly, it can let students have time to play and let them be happy in learning and be excited at play.An old saying goes: All work and no play will make Jack a dull boy.Therefore, it must be noted that play is of vital important in primary English learning and teaching.
第四篇: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论述马斯洛需要层次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的内涵: 马斯洛是目前比较有影响的美国心理学家,1954年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需要的这五个层次,是一个由低到高逐渐形成并逐渐得以满足的。需要层次论把人的需要看作多层次的组织系统,反映了人们的需要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趋向,也反映了需要与行为之间的关系。这一理论适用于人类社会的许多领域。同理,将其应用于教育教学工作,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此,我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工作谈谈如何应用这套理论有效地引导学生。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有一系列复杂的需要,按其优先次序可以排成梯式层次,其中包括四点基本假设:第一,已经满足的需求,不再是激励因素。第二,大多数人的需要结构很复杂,无论何时都有许多需求影响行为。第三,只有在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求才会有足够的驱动活力。第四,满足较高层次需求的途径多于满足较低层次需求的途径。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这一理论深刻地探讨了需求的实质、需求的发展以及需求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把人的需要看作一个层次组织起来的系统,反映了人的需要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趋势。这一理论适用于人类社会的许多领域。同理,将其应用于教育教学工作,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此,我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工作谈谈如何应用这套理论有效地引导学生。
一、付出爱心、关心学生细微,满足学生的生理和安全需要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教师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的奥妙”,可见爱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教师应该深入细致的了解学生,真诚真意地关心学生,对学生既严格又亲切。教育之爱既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又能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心理满足、一种期望、一种积极评价,可以促进学生把内部的需要深化成行为的动机。
对学生的爱,应该从关心学生的细微入手。这些细微着重体现在学生在生理和安全的需要上,要使学生在吃、穿、住、行需要和人身财物安全等方面得到保障。比如,留意学生的饮食穿着;哪怕是节日里的一句问候,都会让学生心头温暖甚至感恩戴德。尤其在教育过程中不能采取责骂和体罚。责骂和体罚更使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受到伤害,从而留下心理障碍。
二、搞好班级建设、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满足学生爱与归属的需要
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说,学生在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归属和爱的需要只能在家庭和学校里寻求。搞好班级建设,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至关重要。班集体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全面育人,班集体的育人功能首先是从班集体内在的对集体成员的心理影响功能开始。我们不应该把班级再看成是纯属教学基本单位,而是要树立班级是教育、教学、管理三位一体微社会体系的观念。班集体对学生的心理影响全面发挥,促使集体成员的凝聚心理、驱动心理和同化心理迅速形成。良好的班集体和文化氛围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生活学习,才不至于厌弃学校和班级,从而留住学生的心。
三、因材施教、完善学生评价体系,满足学生的自尊需要
在教师的眼里不应有好学生、坏学生,优等生、差等生的区别,只有先进生和后进生的分别。承认学生在思维方式上、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注意因材施教,是热爱学生的最好体现,这才不会做出歧视学生、伤害学生自尊的事情来。在尊重学生方面,首先要注意对后进生的工作。对于后进生,切莫轻易地否定他们,损伤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应付出更多的热情来关心他们。尊重学生的人格,正视差异,善于随时寻找捕捉后进生在学习上和其他方面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更为关键的是,建立和完善学生评价体系,客观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能起到促进动力的作用,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更加明白自己的处境,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需要改进的是什么。在建立和完善对学生的评价体系时应注意评价标准要与时俱进,具有多元性;评价要真实可靠,具有客观性;评价要在第一时间反馈给学生,让学生知道自己行为正误并加以调整,具有及时性;评价要讲求方式方法,把握好最佳时机,具有艺术性。
四、加强教师自身人格和知识修养,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
教师的自我修养对学生具有强烈的示范作用,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要用高尚的人格和丰富的学识来感染学生,成为与时俱进、深受学生欢迎的知识传播者,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来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
五、为学生成功提供平台,帮助学生实现自我
每个中职生都有表现的欲望,都希望最大程度上把自己长处展现在别人面前。虽然他们知道不能做得最好,但他们都希望做得更好,好在老师家长们面前博得一丝好评价,在同学们面前有一丁点“虚荣”资本。这种“自我实现”一直伴随着人的一生。学生如果在“自我实现”上受挫,他们会表现得十分沮丧和压抑、情绪低落、自信下降,学习和上进的动机减弱。作为教师,正好利用学生的自我实现需要,为学生的成功创造条件、提供平台,让学生更充分地展现自我、实现自我。我们可以在校内举办各类文体活动,给他们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自信心,充分体验成功感觉、实现自我。
结 语
总之,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看,教育目的实现的基本理论应该是“满足—需要—价值”。所以,只要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阶段的不同需要,才能有的放矢,从而培养出更优秀的学生,营造出一片教育工作的蓝天碧海。
第五篇:从需要层次理论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
从需要层次理论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
[摘 要] 本文从激励角度对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进行阐述,基于此理论分析高校教师的需要,对高校教师激励机制进行理性思考,根据需要理论提出相应的教师激励措施。
[关键词]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激励机制;
一、从激励角度阐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管理学家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他在《人类动机的理论》一书中提出了需要的五个层次如下:(1)生理需要。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的需求,包括饥饿、干渴、栖身、性和其他身体需要。
(2)安全需要。这是人类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摆脱丧失财产威胁、职业病侵袭、严酷的工作条件等方面的需要。(3)社交需要。包括爱、归属、接纳和友谊。(4)尊重需要。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是指自尊、自主和成就等,外部尊重是指地位、认可和关注等。(5)自我实现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追求个人能力极限的内驱力,包括成长、发挥自己的潜能和自我实现。
人的需要总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高级需要的出现以低级需要为前提。马斯洛认为,一个人只有当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后,高一层次的需要才会充分表现出来。但这种需要层次逐级上升,并不遵照“全”或“无”的规律,任何一种需要并不因为其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灭,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依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比重减弱而已。只有高级需要得到满足才能产生令人满意的主观效果,才能得到鼓舞力量。马斯洛认为,一个人的低级需要满足后,它就不再具有激励作用。但是高级需要越得到满足.人们就越具有从事这种工作的热情。因为高级需要永远无法完全满足,具有久远的激励作用。低级需要是缺失需要,高级需要是生长需要。
从激励的观点来看.需要层次理论对学校管理者如何有效调动人的积极性有启发作用。人是不断追求满足的生物,真正的驱动力在于满足与非满足之间,虽然不存在能够完全满足的需要,但那些获得满足的需要将不再具有激励作用。所以,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如果要激励教师,必须知道他现在处于哪个需要层次上,然后去满足这些需要及更高层次的需要。一方面,要保证教师低级需要的满足,另一方面,要适时引导其向着更高的需要层次奋进,在有效协调基础上激励学校教职工的积极性。
二、高校教师需要的基本特点
1、高校教师更注重高级需要。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通过调查发现,有近98%的教师有尊重的需要,他们希望自己的能力和才干能得到别人的承认和赞赏;近88%的教师有自我实现的需要,他们希望在自己的工作岗位或学科领域充分展示个人才能;近80%的教师有社交的需要,他们渴望自己有较好的人际关系获得爱和友谊,获得别人的尊重和良好的评价;近50%的教师不得不经常考虑生存的需要,他们希望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没有后顾之忧。
新时期的教师不仅要教书育人,还要为人师表;不仅要教好专业知识,还要重视科研;不能成为“教书匠”,而要成为“教育家”。所以当今教师在物质需要得到满足的条件下,更多的是苛求精神的需要,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别人的尊
重。随着需要层次的不断满足,对自我实现的需要非常迫切。希望自己在工作岗位或专业领域里能发挥自己的能力,更希望在专业领域里得到更多深造的机会,能够受到更多人的关注。
2、高校教师的需要具有其矛盾性。
首先是需要层次性的矛盾。如有的教师只满足于低层次的需要,只重视低层次的需要的满足,能够吃饱、穿暖就行了;有的教师只追求个人自我实现的高层次需要,而不注意自己身体健康,导致有些很年轻的老师就因疲劳而死去或积劳成疾;有的甚至因为没有满足自己在情感和社交等方面的需要而选择自杀或进行犯罪行为。
其次是需要选择过程中的矛盾。表现为在多种需要的选择中,难以确定自己的主导需要,如有的教师在专业成长的机会中同时面临生存的需要,为了生存必须多上课挣钱,养家糊口、买房,从而放弃了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有的教师由于学校工资太低,不能满足自己各方面的需求而不得不重新选择自己的工作单位,导致学校人才的流失。
3、高校教师的需要还具有差异性,高等院校人员结构复杂,在年龄、性别、民族、文化修养、专业素质、职位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的存在导致了人和人之间对各方面需要的差异;另外在不同成长时期、生命的不同阶段,由于生理、心理发展的成熟度不同以及主客观条件的变化,需要也会发生变化。
一线教师最关切的需要是自尊和荣誉的需要、创造和成就的需要、学习培训及发展的需要;科研人员最关切的需要是科研上取得成果及强烈的成就需要,行政服务人员最关切的需要是社交和尊重需要。
三、基于需要理论的教师激励措施
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就要针对高校教师需要的基本特点,采取不同的激励手段。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处理好各层次需要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这种辩证关系表现为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的主导作用和低级需要对高级需要的基础作用。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与教师需要的不同特点,提出以下相应的激励措施:
1、尽量满足教师合理的基本需要,发挥基础性作用。
从教师的需求层次来分析,工资奖金待遇的差异,住房、工作条件等方面是生理需要满足的相关因素,这些条件的合理满足能使他们稳定下来,认真工作以尽到相应的责任。当前,被生理需要支配的教师极少,但由于工资水平不能满足教师日常开销,不能满足衣食住行的基本需要而分心的情况仍然存在,导致有的老师不得不多上课或者到学校外面去兼职。这就需要我们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在教师工资待遇、医疗保健、住房、工作条件、子女读书、就业等方面应尽可能地为教师提供最好的条件,解除老师的后顾之忧,从而才能更好地教学,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2、积极关注高级需要,发挥主导作用。
尊重信任老师,满足教师尊重的需要。尊重教师,发现他们的优点、特长,激励他们不断自我发展,热情为他们服务。学校领导应关心并了解、爱护每一个教师,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真正做到以教师为中心,把教师当主人,要通过具体、实际、可感知的管理办法、措施、活动,让教师亲身体会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要充分尊重教师的民主权力,支持他们对学校教学工作、管理工作、后勤服务工作发表自己的意见。
提供更多专业成长的机会,满足教师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
层次需要。教师是专业工作者,在教学的同时,希望自己在专业方面有继续发展的机会。学校应该建立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公开、公正、公平地从在职教师中选派人员到重点高校、优秀企业中学习、进修、深造,让每位老师都感到有足够的成长空间和发展空间,以人为本,争取从多方面满足教师的多层次需要,做到“制度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我们要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给老师,同时也要鼓励老师多写论文、著作等来满足做科研型的教师,还要鼓励去参加各种比赛,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获得各种荣誉,得到同行、社会的认同,来实现其自身的价值。
3、针对教师需要的差异性,满足其不同的需要。
高校的教学、科研人员的主导需要为成就、尊重需要。所以,管理者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承认和肯定他们劳动的艰辛和成果的重要,创造机会让他们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采纳他们的建议和意见,并在职称评聘上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
行政、服务系统人员的主导需要是社交、尊重需要,这就要求我们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满足其社交需要。在管理中我们要融洽各种关系,建立和谐的同志关系和师生关系,建立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和谐的工作环境,让教师在这里怀着愉快的心情工作、交流,能够将科研成果直接服务于社会,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4、建立客观公正的、具有激励性的评价机制
前面说过,98%的教师有尊重的需要,那么针对教师的评价机制,就要以保护教师的自尊心,激发教师教学热情,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为目的,这就要求评价机制必须具有以下特点:(1)强调对教师不同发展阶段评价的适宜性,不以一次评价作为终极评价,而是通过对教师各阶段评价的比较来激发教师发展的潜质;(2)强调评价过程民主平等的原则,教师对评价的参与及评价者在对评价项目的理解认可方面的一致,它尊重教师的人格与尊严,倡导民主平等,能够激发教师的专业发展热情与内在动力;(3)强调评价的多元化,除了学校领导,学生家长评价外,它尊重教师的自我评价,有利于教师的自我反思、自我激励、自我发展。
四、需要层次理论在高校教师激励应用中的局限性。
首先, 理论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马斯洛分析了需要的层次性和多样性, 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对于一个人十分复杂的需要来讲, 这五个层次的需要不一定全部存在, 最明显的就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在社会残酷的竞争中, 大多数人迫于生活的压力放弃自己感兴趣的职业, 即使从事自己喜爱又擅长的工作, 也很难寻求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有效途径, 自我实现的需要只能是一种理想中的空谈。此外,对于不同的人,这五个层次的需要在心目中偏好排序不同, 决定了不可能严格按照一个层次递进模式发展, 千篇一律。
其次, 这一理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困难。马斯洛的五个需要层次是在众多的需要中分类得出的, 这就涉及到一个分类是否清晰的问题, 给各种分类之间的界定带来一定的困难。此外, 按照马斯洛的理论, 低层次的需要满足后,高层次的需要才会发挥主导激励作用, 那么低层次的需要满足到什么程度才算做充分满足,,才能过渡到较高层次的需要呢?这一问题在实际激励中难以把握, 存在操作困难。
激励作为管理的核心问题, 承接了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的特点。因此, 在高校教师激励机制中, 高校管理不可以照搬任何一种理论。认识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利弊, 是灵活运用这一理论进行教师激励的前提,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才能够使理论更好地指导实际, 更有效地完善高校教师激励机制。
五、参考文献:
[1]谭小金.浅谈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教师队伍管理中的运用.当代教育论坛,2008年第10期
[2]林智, 陈雅玲.浅议激励理论在学校师资管理中的应用.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2004.6
[3]周连文,张存兰.需要层次理论在高校教师激励机制中的应用探析.高教高职研究,2007年10月号上旬刊
[4]王虹艳,张显倩,陈双.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看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决策信息,2008年第8期
[5]缪国茹.马斯洛需要理论在教师管理中的运用[J].学校管理策略,2006(2):
[6]李志.从需要理论的视角谈高校教师管理[J].经营管理,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