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科研名师彭贤智教授的印象
教科研名师彭贤智教授的印象
秦皇岛市海港区教师发展中心 陈燕
(一)2018年8月27号上午的骨干教师培训由我们教科室负责,主任告诉我,这天请的专家是彭贤智教授,让我26日下午做好接站准备。
彭贤智,好熟悉的名字,似曾相识,好象在哪里听过他的讲座。功课自然是要做的,抽空用百度搜了一下,哇,好多头衔不翼而飞成果:
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教授、河北省初中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河北省学校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唐山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撰写了11本专著,公开发表了76篇文章,在全国做过几千场的教育和学校文化的专题报告……
26日下午,我们提前半个小时就赶到车站了。好在高铁整点,4点33分彭老师走出站台的时候,我一眼就认出了他:人如其照,甚至比照片上更精神。白衣黑裤,很是儒雅。我一边朝他招手,一边轻轻地叫了一声:“彭老师……”。我的声音并不大,彭老师看见了我们,快步、微笑地朝我们走过来。
彭老师是一个健谈的人,一路上,他问了我们培训的原因、主办方、组织情况、参加人数,当听到有将近八百名骨干教师参加的时候,彭老师也惊叹了,说真是不少。我说一线教师特别需要专家接地气的指导,彭老师说的确如此。他说记得有一次在外省做讲座,参会的也是一线教师,两个培训会场只是一墙之分,旁边同时开讲的是一位留学归来的专家,讲着讲着,不知怎么搞的,隔壁场的老师都聚集到了他这个会场里来了,而且越聚越多。讲到最后,隔壁只剩下了几十位老师。后来,和参会的老师一打听,才知道是因为隔壁专家讲的理论性太强,缺少实践指导性,所以大家都挤到彭老师这边来了。看来,只有真正了解教师需求才能做好培训工作。同理,教师要想搞好教学,了解学生需求自然也应该是第一位的。
这样一路说说笑笑很快就到了宾馆。
因为还要等另一位专家,大约七点才能用晚餐,本来我们想让彭老师休息一下,彭老师坚持要和我们交流,这样边聊边等很好。我心里不禁一喜,心想,正好可以向彭老师请教一二。彭老师把他写的早间思考《读书 思考 写作 行动 反思》一文发给了我,文章引经据典地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教师的课堂要想具有文化品位,就要把读书、思考、写作与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文中写道:读书思考写作是思想的产生和经验的系统化的过程,但是要想把有价值的东西变成现实,就需要教师持续的行动,也就是带有反思性质的教学实践,向内求,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发生真正的变化……
我说:“这不就是课题研究的过程吗? ”他说:“是的。这个问题我明天还会讲到。”
我又问他:“彭老师,您每天都写早间思考吗?”他说一直在写,已经坚持了三年多了,大约累积有50多万字。
“那您几点睡觉,几点起床呢?”
“12点睡觉,5点起床,开始写作,写到七点多……”
我心里想,比我还勤奋啊,要不人家怎么会成为全国知名文化建设的专家呢!看来,自己还是功夫不到啊……
看着彭老师发给我的文章,让我对第二天的讲座充满了期待。
(二)第二天,讲座如期举行了。彭老师讲座的题目是《中小学教师如何做教育科研》,他用生动的案例、风趣诙谐的语言对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做了深入有效的指导。讲座内容既有高度,又接地气,操作性强,得到了我区骨干教师们的高度赞扬。整个讲座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彭老师针对大多数中小学教师不认同教师这一角色的现状出发,提出要对教师这一职业进行思考,指出教师要认同自己的职业角色,达到自我文化管理的四个层次,包括角色认同、明确目标、制定契约、形成习惯,努力做一名幸福的、有思想的、有生命尊严的教师。并总结了构成教师幸福感的七个维度、如何才能成为有思想教师的五个做法,及实现最高生命尊严的六个努力,从为人为师的角度诠释了教师这一职业的内涵和外延,为从师从教者指明了人生的目标和方向。如何成长为这样的教师,彭老师指出做课题研究和做教学研究是教师成长必备的两个车轮。
第二部分的内容为怎样设计研究课题。彭老师说,要做教育科研,首先要树立三种意识,即问题意识、学理意识、方法意识;针对这三种意识,培养三种习惯,即思考的习惯、读书的习惯、研究的习惯。其次,介绍了课题研究的八要素和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然后针对中小学教师在科研中遇到的难题,从四个专题对如何设计研究课题深入浅出的进行了讲解。
专题1:怎样选择研究课题。这一部分详细阐述了选择课题的意义、原则(价值性、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以及科研课题的来源。特别强调了一线教师要做贴近教学的小课题研究,并详细举例加以说明。这些观点和我们教科室提倡的学校教育科研应侧重“基于实情、以校为本”的基本定位,以实践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为主,面对学校自身发展中的关键问题、突出问题,以及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问题,以教研组为单位,形成校级研究共同体,通过课题引领,实现科研与教研的有效融合,从而来破解这些难题的要求不谋而合。
专题2:怎样查阅文献资料。本专题介绍了查阅文献资料的作用、方法,去何处查阅以及怎样去找相关的文献。内容详尽,案例生动,有很强的操作性。
专题3:怎样设计研究课题。该专题采用生动的案例诠释了课题研究的七个要素,包括课题名称的确立、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课题研究的目标、基本内容、课题研究的方法、课题研究步骤、成果的形式、课题组成员分工和经费预算与设备条件要求,详细具体,易于操作。特别是在梳理课题研究内容、理清其内在逻辑结构时,彭老师提出了让老师们尝试画问题树的方法,对我深有启发。他说,教师要把教学、课堂、班级、学校看作一个系统,去分析它的结构和要素。在这个基础上,尝试着去画问题树。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把你想要解决的所有问题罗列出来;第二步,按问题的类别和层次,分析和梳理这些问题;第三步,在你的脑里形成“树图”,到此为止就可初步知道你能解决什么问题;第四步,付诸行动。这个方法非常好,因为我在审阅教师们的研究方案和指导他们做课题研究时发现,很多教师在结题时还没有搞清楚自己要研究的问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混乱不堪,研究思路不清晰,这样的研究成果也就可想而知了。而彭老师讲述的这种以树状图形系统地分析存在问题及其相互关系的方法,即问题树分析法恰恰能帮助教师理清整个问题的构成,弄清楚问题涉及到的每一个要素,从而有利于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
专题4:课题研究方法。这部分主要反映了课题研究要“做些什么”和“怎样做”的问题。介绍了常用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实验法、调查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叙事研究法等。彭老师清楚地阐述了每种方法的特点,适应什么样的研究,如何操作等,还举了叙事研究的名篇“有感于老师被考倒了”,与教师们一起分享,号召老师们要做小课题研究和叙事研究。
整个第二部分易于操作,简便实用,最后彭老师还总结了优秀课题设计方案的8个标准,便于教师进行比较和对照。
第三部分:如何撰写研究论文。这一部分也是教师的弱项。很多教师有好的经验,但在将经验提升为理论时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彭老师说,要想写好教育研究论文,首先要了解它的含义、作用。教育研究论文是一种应用于教育研究的学术文体,具有一个中心两种功用。所谓一个中心,就是论文要直接服务于教育教学,而两个功用则是指一要促进教育教学研究,二要反映教育和教学成果。其次,要了解教育研究论文的特点,诸如科学性、创新性、理论性、论述性、针对性、可读性等等,正是这些特点决定了教育研究论文其写作方向最好与自己的工作结合起来,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做到教学与科研两不误。然后,在写作中明确研究的问题,围绕着问题搜集相关资料、写作提纲的设计,再进行有逻辑层次的表达,最后,对论文进行修改。我在写文章时深有体会,如果没有广泛查阅资料,真正研究过,是不可能写出高质量的研究论文的。很多教师习惯闭门造车,这样造出来的车估计也不会走多远,也不可能有什么实际的价值。
整个讲座历时三个多小时,教师们用经久不息的掌声向彭老师表达自己的敬意。
(三)彭老师在讲座开篇时,给大家讲了一个哲理故事。“从内心的光明开始述说”。他说:“月明则天明,天明则地明,天明地明则心明。心明,你周围的世界就会敞亮。用阳光的心态,照亮你的生活;用阳光的心态,照亮你的工作;用阳光的心态,照亮你的未来。做一个具有三处的人:看人长处;帮人难处;记人好处。”
最后,他又用自己的思考作结。他说:优秀是自己努力的结果。他把这样一段话送给大家。他说:
叙利亚著名诗人阿多尼斯说,太阳只能照亮愿意被照亮的事物。
一个人能否得到阳光,就看你愿不愿意走到门外;一个人能否得到灯塔指引,就看你愿不愿意向前航行;一个人是否愿意成长,就看你自己愿不愿意坚持读书、思考、写作、实践。能不能这些美好的事作为享受。
太阳始终在,灯塔始终在,书籍始终在,人的心态和行为决定权在自己手里。作为太阳,它是可以普照万物;作为灯塔,它可以为你导航;作为领导,希望每个人都能成长。问题是你愿不愿意成长?
每个人要做一盏灯,照亮自己,要照亮别人。虽然我们不能决定太阳什么时候升起,但我们能决定自己几点钟起床,也许现在还是一只蜗牛,但我们要永远向前爬行!
这起始、作结的两段话犹如阳光一般照进了我的心里。是啊!当你自己就是一枚小太阳,在天空中灼灼发光时,又何惧那些阴暗呢!
因为你走到哪里,哪里就是光明,哪里就是温暖。
相聚的时候,总是很短。又到了要说再见的时候。望着彭老师离去的背影,我们也送上自己深挚的祝福:
愿彭老师在教育这个大舞台上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在教科研的征途中越走越远。同时,也希望这次讲座激励骨干教师们在教科研这条路上走得更加自觉、更加坚定,更加有科研的品位……
第二篇:智贤中学“李震教授工作室”揭牌
智贤中学“李震教授工作室”揭牌
12日,赣榆智贤中学为省政府督学、省首批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教授级高中教师、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教育专家李震的“李震教授工作室”举行揭牌仪式。
李震教授1952年出生,从一名普通教师,一步一个脚印,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成长为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先后被评为江苏省“333”跨世纪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江苏省名教师,江苏省首批教授级高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其编著的《曾巩研究资料汇编》由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列入《中国古籍整理出版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主持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课题、教育部规划课题、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江苏省教育科学“九五”“十五”课题,专著《曾巩年谱》荣获江苏省第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主持省政府立项的“六大人才高峰”资助课题《中学生言语与心理素质同步发展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
李震教授从教四十年,凭着勤奋和执着,在教育阵线上,默默奉献,辛勤耕耘,学术成就令人瞩目。为进一步弘扬李震教授的研究成果,发扬光大其扎实的学术素养,引导一大批年轻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研究,为后学们开启前进的方向,智贤中学经过长时间运筹,决定投资筹建“李震教授工作室”,力争为全县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发挥重要作用。
第三篇:个人简历 彭贤君
个人简历
姓名:彭贤君性别;男出生年月:1968年8月 出生地:四川宜宾现籍;浙江绍兴文化程度:双硕士学位 政治面貌:党员婚姻状况:已婚就读专业:中医学生物学 联系电话:***微信公众号:W070518FFBK 教育经历
1986年-1991年就读于广州佛山科技学院中医学与植物学专业 1991年-1994年就读于北京大学研究生学院中医学生物学(委培)1995年-1999年任宜宾市红岩乡副乡长
1999年-2008年在四川宜宾五粮液职工医院工作
其中:1999年-2004年中医科门诊医师
2003年在北大考取临床营养师
2004年-2008年中医科主任
2006年在北大考取临床营养
2008年12月办理停薪留职
2009年-2012期间 就任嵊州超帅集团精数钣金科技 总经理 来自全国高才生职业登记统计 仅供参考
第四篇:聆听彭贤智教授的《中小学养成教育内容与培养策略》报告的感想与收获
中小学养成教育内容与培养策略
――聆听彭贤智教授的报告的感想与收获 张思
很早听说彭贤智教授是我国知名的学校文化建设的指导专家,在全国各省市的中小学进行学校文化建设的指导,以学校文化建设为抓手,带动学校的德育、课堂教学、课程、社团、管理、教师和学生等方面的发展,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很想结识这位知名的学者。
2017年11月21日上午,我有幸在石家庄藁城区聆听了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东北师大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北省学校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彭贤智教授的专题报告。报告题目是《中小学养成教育内容与培养策略》,全方位地论述了养成教育内容,报告中的大多内容都是彭贤智教授在中小学文化建设指导实践中的操作成果,所以内容既有高度,又非常接中小学养成教育的地气,非常有可操作性。整个报告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论述了养成教育内涵、内容和实施养成教育的必要性,用古今中外的思想家论述了养成教育的重要性;第二部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主要内容:个人仪容、仪表和仪态的规范与要求;课堂礼仪的规范;校园中学生和教师的文明礼仪的654321的规范与要求;运用三字经的形式,把学校礼仪、家庭礼仪和社会礼仪进行了编排,易于学生记忆和操作;讲授了良好10个学习习惯的养成;讲了中小学教师和学生文明礼仪训练的目标、阶段和评价指标,如何通过典型带动,每个阶段选拔不同层次的礼仪之秀、礼仪之星和礼仪的形象大使,来推动文明礼仪教育训练,礼仪之秀、礼仪之星和礼仪的形象大使选拔有具体的标准和操作方式。他还具体介绍了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3个具体可操作的方法,即榜样法、契约法和训练法,每种方法都有具体操作内容和步骤。彭贤智教授认为,中小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的形成,教师只靠单调的说教和制度的约束是不能形成的,必须进行持续不断地训练,才能让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固定下来,对我有深刻的启发。我校也在进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但多次说教,学生行为习惯没有发生变化,必须按照彭教授说的,文明礼仪知识+文明行为习惯的训练+制度约束+每天的督导检查讲评,才能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第三部分,阐述了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的形成和学生思维习惯的养成等。对良好的语言习惯的培养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实施策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4多”方法;让学生张嘴巴学会表达的5步曲;如何解决学生“不想说”,“不会说”,“学会说”到“说得好”的训练方法。提出了养成良好语言习惯的评价标准等;在思维习惯方面,提出了如何解决消极思维的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习惯,善于发现问题的习惯,善于分析问题的习惯等。
在最后,彭贤智教授阐述了养成教育的十六字方针:真抓实干,贵在真抓,重在实干,作风务实,想问题、解决问题;严格要求,首先,严于律己,其次严格进行管理,做事不糊涂,讲原则;精细管理,细检查、总结讲评;持续坚持,明确目标,分解任务,每天围绕着目标去努力工作,持续不断地坚持养成教育,学生素质终将发生改变。没有春天、夏天的辛勤耕耘与管理,就不会有秋天硕果的满枝头。彭贤智的报告语言幽默,常常引发了一阵阵笑声,特别是中间穿插了一些哲理故事和他指导学校文化建设中如何开展养成教育的鲜活案例,整个报告充满哲理、启迪和实践操作性,非常有实用价值。彭贤智教授的报告特点是:站位高,有深度,内容具体,可操作性强,中小学校长回到学校就可以进行实践操作。最后,我们一起朗诵了他写的人生赞歌:
人生是一种宣言,昭示着奋斗的激情。人生是一种勇气,渴望奔向梦想的美景。人生是一种积极的心态,腾飞的翅膀永远不会消停。
人生发展的魅力,要靠打拼才能赢。奋斗者的人生,在不断创新中得到振兴。历史长河中的优秀者,他们都在朝夕苦干的经营。人生是用来奋斗的,挥霍时光只能平庸。当我们回首往事时,没有碌碌无为的悔情。想到的是――尽心竭力的付出,心理才能真正获得欣慰与安宁。
第五篇:侯贤灯教授简介
侯贤灯教授简介:
侯贤灯博士:1980-1987年,成都理工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学习。
1987-1994年,先后任成都理工大学助教、讲师和副教授。1994-1999年,在美国康涅狄格大学攻读分析化学专业博士学位,其间任教学助理,1999-2001 年在美国韦克福理斯特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任四川大学教授(2001 年-)、博士生导师(2003年-)、分析测试中心主任(2005年-),兼任国际学术刊物Journal of Analytical Atomic Spectrometry,Spectroscopy Letters,Microchemical Jounal 及中文学术期刊《分析化学》、《分析科学学报》、《化学研究与应用》、《中国测试技术》编委;中国分析测试学会理事;国家计量认证高校评审组评审员。先后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大学985平台学术带头人。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科技部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等科研项目15项;研制成功国内第一台便携式原子吸收光谱仪器,并已经在北分瑞利公司投入生产,授权专利4项。获中国分析测试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次(排名第一)。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收录6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