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德育论文-如何培养和激发少先队员的爱心
如何培养和激发少先队员的爱心
【内容摘要】爱心是少先队员最纯真的爱,但当今社会独生子女
越来越多,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十分重要,父母长辈对独生子女宠爱有加,让他们在一个被爱的环境下成长。大部分家长却忽略了教会孩子用自己最纯真的爱去爱别人。依据现实情况我认为:以爱心调动爱心;以爱亲人激起爱心;以“自己的伙伴自己帮”引导爱心;以开展实践活动体验爱心。从而培养少先队员的爱心,促进少先队员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培养 少先队员 爱心 【正 文】
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当今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十分重要,父母长辈对独生子女宠爱有加,让他们在一个被爱的环境下成长;然而,大部分家长却忽略了教会孩子如何去爱别人。我认为,在少先队工作中加强爱心教育对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何加强孩子的爱心教育呢?学校是培养少先队员爱心的主阵地,在少先队中队工作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以爱心调动爱心
冰心说过:“有爱就有一切”,只要有爱,就能教育好孩子,就能培养孩子的爱心。的确,作为少先队辅导员,只有真心实意地爱每一个少先队员,才能换来他们爱的回报。这种爱,将会延伸到对学习,对他人,对生活的爱以及学会如何去爱。在我们学校,有这样一位少先队辅导员,面对少先队员的优点,会用巧妙的方法启发少先队员将心比心,会在许多方面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当这位老师调出学校的那一刹那,一群群孩子,对老师依依不舍的场面,就好像要永别一样……,她们喜欢那个爱她们的辅导员。她们记忆中的老师是那么的爱她们。因此,这个中队的少先队员团结友爱,同时大家都爱上了这个队集体。辅导员的爱换得了一颗颗锃亮的童心。中队辅导员的爱对队员来说是一种友爱、一种信任、一种尊重,也是一种鞭策、一种激励、一种导向,更是一种可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只有辅导员走进队员的心中,在他们的心底打上暖融融的爱的印记时,队员们才会无私的奉献出他们的爱心,给需要他帮助的人。重要的是:少先队员在奉献爱心的同时,他们的情感得到激发,心灵得到升华,明白爱的伟大。
二、以爱亲人激起爱心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一个小孩没有学会爱自己的亲人,将来会成为一个铁石心肠的人。这样的人是不可能爱人民,是不可能忠于崇高理想的。”父母是孩子的双翼,他们对孩子寄予了很高的希望,也给了他们无私的爱。但由于现代少
先队员多为独生子女,娇宠有加,凡事形成以自我为中心,不会关心,体贴他人,很多少先队员关注自己的生日却不知道父母的生日,向父母索要喜好的东西却不了解父母的喜好。认为奶奶爷爷背着书包送上学是天经地义的,认为奶奶爷爷省着好吃的给他们是正常的。在他们眼里家人对他们所有的付出都是应该的,或者是熟视无睹的。面对这样一代少先队员,辅导员更要密切联系家长,双方配合教育。让家长意识到自己对他人表示关爱和同情时,孩子在一旁学习和模仿。如:当孩子拿到吃的,应该引导孩子先给长辈吃,还有为孩子做了某事时,可以跟孩子说:现在我们大人为你做,等你张大了就应该为我们做。对少先队员,可以开展护蛋一周活动,让学生当妈妈,保护好自己发到的蛋宝宝,并对保护得好的进行奖励,活动结束要组织他们讨论自己的护蛋经历,从而体会父母抚养孩子的艰辛。还可以指导孩子开展“今天我当家”的活动,让孩子从做早饭开始到买菜做饭洗衣,一直到晚上,体会父母操持家务的艰辛。还可以布置一些特殊的家庭作业,如:亲口对父母说声“我爱你”,给长辈捶背、洗脚,三八节和母亲节给妈妈送上一份礼物,自己生日时给妈妈写封感谢信。少先队员在这些活动中加深了对父母的爱,增进了家庭的和谐,为培植爱心撑起了另一片蓝天。
三、以“自己的伙伴自己帮”引导爱心
《中国少年先锋队章程》明确指出:“激励队员在组织中当家作主,学习自己的活动自己搞,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伙
伴自己帮,自己的进步自己争”。任何一个中队中都有一些后进队员,有学习方面的还有道德方面的,对于这样的队员作为辅导员首先不能鄙视他们。然后再引导优秀队员去帮助他们,可以模仿陶行知的“小先生”制,采用“师徒”结对的形式帮助这些队员进步。经过讨论,每个“小师傅”根据自己实际面对的“徒弟”制定帮助方案,并征求对方的意见,最后完善后就严格执行。他们每对都有一本沟通本,“小师傅”不仅能每天帮助督促对方记录好回家作业还经常会在本子上写上几句勉励的话,或者写几句话给对方的家长,有时会把他们在学校被老师表扬的事告诉家长,有时会表扬他们的作业完成得好,有时会用婉转的语言提醒家长督促他们认真完成作业。甚至有时会电话提醒,“叔叔,阿姨”叫得有些本来不负责的家长都不好意思了,从此开始关心孩子的作业了。在队集体中,一对对师徒展开比赛,比一比哪组配合最好,赛一赛哪组进步最大,看一看谁的徒弟先出师。当然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辅导员应时刻注意他们的情况,尽量避免“师傅”欺负“徒弟”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也要尽量避免“徒弟”威胁“师傅”,有的徒弟因为有了师傅就不自己做作业了,就抄师傅的,师傅不给就抢,甚至威胁。少先队员从小有了“自己的伙伴自己帮”的意识,相信这样的孩子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就一定能与同伴合作,共同进步了!
四、开展实践活动体验爱心
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
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难以想象,如果世界缺乏了爱的基础,爱的根基,这世界将会是什么样?
由于现在的孩子是在父母的精心爱护之下成长起来的,爱往往呈单向性,孩子尽享父母的爱,却认为是理所应当的,很少想到父母抚养他们成长所付出的心血、辛苦和爱,更难想到父母也需要爱、关心和帮助。这种简单的爱,很难激发孩子内在的情感体验。为此,开展《孕妈妈体验活动》,在每个同学的书包里放入生鸡蛋,倒背着重重的书包在自己的胸前,里面不仅放着书本,书包是他们的肚皮,里面东西的重量代替胎儿的重量,一般都有二三公斤。他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保护鸡蛋不被打碎。为了体验妈妈的辛苦,“怀孕”的学生要倒背书包至少8小时,连睡午觉都不能放下书包。体验刚开始,小学生们觉得挺着“大肚皮”很好玩,可是没到两小时,就有学生嚷嚷着书包沉,行动不方便。其他同学赶紧给泄气的学生打气,“妈妈怀孕时都能忍住,我们也能挺住。”大家互相鼓励,好动的学生尽量做小游戏,身躯小的学生尽量坐着。“倒背着书包很沉,很难受,吃饭的时候都够不着桌子。”学生说。体验半天后,她嫌累,想放弃,但听说妈妈在怀孕期间一直坚持劳动,她就咬咬牙,坚持了下来。有些学生说:“为了保证鸡蛋不被压着,我们中午几乎没有睡觉,在床上怎么躺着都不舒服,最后靠在被子上半坐半躺,凑合着睡。” 有的父母不忍孩子背着书包睡觉,就劝孩子放下书包,但是孩子们却委婉地拒绝了父母的好意,说一定要感受妈妈的艰辛。放学时,有很多大人对她们的“状态”感到诧异,我班张聆彦同学骄傲地说:“我在体验妈妈怀孕的辛苦,这是件伟大的事。”大人们惊讶之后,连连竖起大拇指,称孩子们懂事了。当两天的活动结束后,孩子们激动地抱着自己的爸爸妈妈“我爱你!”、“爸爸妈妈辛苦了!”孩子们发自内心地对父母有了感激和感恩。中国有句古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让孩子时刻怀有一颗感恩的心,让孩子懂得珍惜,懂得回报。在活动中孩子们从“受爱者”向“施爱者”转变,他们亲身体验了父母在教养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付出的爱与辛苦。
“爱”是人类社会一个不可缺少而又举足轻重的元素。对于学生,我们不但要为他们创设一个被爱的环境,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学会如何去爱别人。只有在“爱”与“被爱”的双重环境下,我们的下一代才可能健康地成长起来。因此,教师在给予学生爱的同时,也要不失时机地对他们进行“爱心教育”,努力让学生的个性品质得到全面的发展,从而使我们的下一代拥有一个更加光明、辉煌的未来!
【参考文献】
1、《中国少年先锋队大全》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全国少工委 编
2、《试论如何培养少先队员的爱心》周红芳
3、中国文化教育网《播下爱心种子 开启美好心灵》 王 云
第二篇:德育论文-培养孩子的爱心
如何培养农村孩子的爱心
[内容摘要]一个将来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要从小培养,他必须具
备的前提条件是要具有爱心。家庭、学校、社会是培养小孩子爱心的环境,作为一位小学农村一线教师我深知农村孩子具有爱心的重要性。因此,通过近十多年的教育教学,我认为培养孩子的爱心要从小做起;爱心要榜样示范;同时保护好孩子的爱心;为孩子提供爱心教育的场所;提供奉献爱心的机会;让孩子学会感恩。
[关键词] 爱 培养 家庭 学校 父母 老师等。[正文]
爱是人类一种伟大而高尚的情感,是人类借以维持自身发展和繁衍的基本力量。助人为乐、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爱心其实就是知恩知得,能关心人、体贴人、帮助人。然而“爱 这种崇高、无私的情感、不是先天具有的,也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产生的,更不是只要父母给孩子充分的爱,孩子就会自发产生相应的爱的,而是经过后天培养才会产生的情感。作为一位小学农村一线教师,如何培养农村孩子的爱心呢?
一、爱心要榜样示范。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沃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孩子的
性格、品行、智能、习惯首先在家庭中养成。只有拥有爱心的父母,才能培养出富有爱心的孩子。孩子时时刻刻把父母作为自己的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身教重于言教就是这个道理。因此,父母平时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孝敬老人、关心孩子、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等,让孩子觉着父母是富有爱心的人,自己也要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父母同情别人的困难、痛苦的言行会深深打动孩子的心灵,感染和唤起孩子对别人的关心。比如,邻居家老人生病,父母带着孩子去探望问候,帮老人做事。经常看到大人是怎么同情、关心、帮助他人的,对于培养孩子善良品质是最好不过的了。
二、爱心要从小抓起。
一位儿童教育家说:“只知索取,不知付出;只知爱已,不知爱人,是当前独生子女的通病。” 仁爱是人类最光辉灿烂的人性,最崇高最伟大的品德。教子做人,首先要赋予他一颗仁爱之心。“自私自利”“自我中心”是爱心的大敌,但它不是孩子与生俱来的,不是孩子的天性。它根源于父母的私爱和溺爱。为了不让孩子的爱心枯渴、泯灭,为人父母者不仅要爱孩子,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爱。假如只管耕耘不问收获,那么这种父母之爱,就很容易变成一种对孩子的私爱、溺爱。爱心需要一个慢慢培养的过程。在家庭教育中,要善于发现孩子们身上点点滴滴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
三、保护好孩子的爱心。
卢勤老师说:“孩子的爱心是稚嫩的,你在乎它,它就会长大;你忽视它,它就会枯萎;你打击它,它就会死去。” 然而有的父母由于工作忙或其他原因,对孩子表现出来的爱心视而不见,或训斥一番,把孩子的爱心扼杀在萌芽之中。比如:一个小女孩为刚下班的妈妈倒了一杯茶,妈妈却着急地说:“去去去,快去写作业,谁要你倒茶”。再如有个小孩蹲在地上帮一只受伤的小鸡包扎,妈妈生气地说:“谁让你摸它了,小鸡多脏呀!”孩子的爱心就这样被父母剥夺了。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父母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在不经意间伤害或剥夺孩子的爱心。如果你想拥有一个富有爱心的孩子,那就请你在生活中培养它、呵护它吧。涓涓之水,汇成江海,爱的殿堂靠一沙一石来构建。
四、提供爱心教育的场所。
班集体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乐园,为孩子营造和谐、有爱心的班集体氛围,让爱心洒满每一个孩子的心间,是我们做班主任的责任。比如:我班有一名学生家庭条件不好,在孩子的言谈中,我得知班里很多孩子欺负他,歧视他。我与家长取得联系后,从家长的谈话中得知:家长在物质上的给予孩子的比较多,但孩子平时在家很少与人交流。于是我找来班上比较活泼、开朗的一名学生,与她谈起这位孩子所处的环境,这名学生听后,很愿意配合老师、家长,主动和那个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一起玩,一起做
作业并相互交换礼物。慢慢的,更多的同学和那个孩子一起玩,老师适时鼓励,从此再没有同学欺负那个孩子。孩子们在和谐、有爱心的班集体中生活学习。
五、提供奉献爱心的机会。
1、利用节日为孩子提供献爱心的机会。如:每年的“教师节”,让孩子把亲手做的贺卡或礼物交给老师; “三八妇女节”,开展“三个一” 活动(做一朵小红花,讲一句祝贺语、帮妈妈做一件小事);“三月文明礼貌月”,开展“学雷锋活动”(组织学生到街上送水)。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孩子知道妈妈,阿姨及他人工作的辛苦。从中让孩子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长辈用血汗换来的,平时要学会体谅父辈的艰辛,要尊敬长辈、考敬长辈。使孩子从小养成尊老、敬老的良好品德。
2、用身边的实例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如:学校一些特困家庭的孩子因交不起生活费用时,我们便开展献“爱心” 活动,发动孩子捐款,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同时通过与孩子交流,使孩子知道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事情,如:捐献骨髓、扶贫助学、无偿鲜血、领养孤儿等一系列的动人事迹,让孩子知道,人人都需要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六、让孩子学会感恩。
教育孩子对社会、对环境、对周围的人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老师的谆谆教导,感恩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我对孩子说,每天都有很多人为我们服务,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并用行动回馈社会。让孩子懂得:关心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而有意义的事情。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会用爱心回报他人和社会。比如:我校现正遇百年不遇的大旱,全校师生正常的生活用水十分紧张。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了解到这一情况,及时向我们伸出了援助之手,给全校师生捐了十吨纯净的矿泉水,他们同我们共度难关,给了我们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我找到这一事例让孩子学会感恩。
家长平时注意对孩子一点一滴的培养,一言一行的引导,在平时生活中关注孩子,培养孩子的爱心,那仁慈博大的爱心,就会在孩子心头扎下根,并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不断扩展和升腾。我们的每个孩子都有一颗仁爱之心,爱父母,爱朋友,爱老师,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我们每个人未来的生活也才能更加幸福而安详。老师和父母有责任为孩子营造爱的氛围。为了家庭能多一份温馨,为了社会能多一份祥和,老师和父母应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我们责无旁贷,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参考文献]
1、《云南教育》第九、十期。
2、《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3、《好习惯,成就大未来》
4、《好习惯我们要从小抓起》等
第三篇:爱心教育德育论文
现在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所以,学校在教育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上具有不容忽视的责任,而具体的教育工作就全部落到了学校教师的肩上。因此,学校和教师要认清当前形势,明确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把爱心教育当做重要内容,认真研究重视这项工作,而开展对学生的爱心教育正是坚持了党的教育方针。
一、爱心教育的起始点是教师对学生的真情关爱,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爱是相互的,只有爱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爱。
在日常和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缺少父母疼爱的孩子,由于感受不到爱的温暖,得不到父母的呵护,分享不到父母及他人的真情,容易失去自爱、自信和对社会的热情,他们对生活冷淡,对人冷漠,对前途无望,对未来失去想象和憧憬。反之,生活在父母用爱筑成小家中的孩子,对生活充满热情乐观,在他们好奇的眼里,天是蓝的,水是绿的,一切都是美好的。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担任三年级班主任兼语文数学老师,今年的六一既是孩子们的节日,又是我们班上一个学生的生日,可是这个学生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她已经几年没有过过生日了。因此,我在班上为她设计了个小的生日聚会。六一儿童节那天,孩子们开心的参加完学校的活动后,我领着他们回到班上一起庆祝。我说今天除了是六一儿童节你们的节日外同时也是我们班马杨同学的生日,让我们共同为她庆祝好不好!我把事先准备好的生日蛋糕拿出来,把蜡烛一一点亮,就在所有蜡烛都全部亮起来的那一刻,孩子们用一双双大大的眼睛深深地凝视着她,都不约而同的唱起了生日歌。最后,他们又都齐声对她说:“祝马杨,生日快乐”。就在这一刻,她流下了幸福的眼泪,我也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老师。
二、爱心教育贵在渗透、融汇,落实在教育各环节的一点一滴中,做到“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爱心教育不能挂在嘴边,而是渗透、融汇于知识学习、课外活动、生活琐事中。
我们班上有这样一个孩子,上课时爱东张西望不认真;做功课的时候反映特别慢;和同学在一起时也不怎么说话。同学们都不喜欢和他在一起。记得在一次班级活动时,我就问他:“当你和同学遇到困难、处在危险中,你会怎么办?”他毫不犹豫的说:“老师,我自己能保护好我自己”。而在后来一次课外活动时,他不小心扭伤了脚,疼得厉害。这时,有几个同学就把他背到我这。后来我问他:“你真的能保护好自己吗?”他低下了头,什么也没说。通过这件事后我发现他和同学们的关系融洽了,他的性格也改变了很多。
三、爱心教育的内容要贴近生活,目标可达到,形式要多样。爱心教育是德育的一方面,我们的目标和要求不要太高,从小事、从身边做起。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都很受宠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而这是不利于孩子的自立的。有一次,我在班上就问:“同学们,你们的生日是每年都过吗?你们的爸爸妈妈每年都记得你们的生日吗?”他们异口同声的说:“是的。”我接着又问:“那你们记得你们的爸爸妈妈的生日是哪天吗?”这时候同学没有举手的,都默默的低下头。我说:“爸爸妈妈爱我们,我们也要爱爸爸妈妈,可是爱不能只是嘴上说说就行,我们要用实际行动来说明我们的爱,让爸爸妈妈感受到我们的爱。比如说我们自己洗衣服,帮妈妈择菜扫地,帮爸爸买东西等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爸爸妈妈感受到我们的爱好不好?”他们都说:“好。”后来,有好多家长反应,说孩子在家懂事了很多能帮助我们干一些小事了,听完家长的话我心里暖暖的。
爱心教育作为整个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地位和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它对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具有重要作用。我虽然在一个农村小学,但却深深地感受到爱心教育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师、家庭和整个社会的高度重视,全方位的参与。正如有一首歌中所写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第四篇:德育论文-班干培养
2011-2012学年上学期班主任德育论文
高中阶段班干部如何培养
【摘 要】一个好班级,除了一名优秀班主任,还需要一批得力的班干部。班主任要培养班干部,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选拔班干部,培训班干部,帮助班干成长,让班干学业有成。班主任通过这四个方面的工作,帮助班干部成长为管理班级的骨干力量。
【关键词】高中;培养;班干部
高中阶段,要建设好一个班级,除了需要班主任,还需要一批得力的班干。现在的高中生都是90后。这些高中生普遍自信,敏感,追求个性。一个班有几十名性格不同,素质各异的学生,要把他们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班集体,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做好这工作,光有班主任一个人是不够的,还需要一批得力的班干部。这就要求班主任把班干部培养成管理班级的骨干力量,让班干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做好班的各项班级工作。要培养出合格的班干部,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选拔班干部:一要关心集体;二要愿意做事
这无疑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选对了人,对于工作的开展是很重要的。要选对人,选班干的时机就很重要。具本人经验,班主任可以在开学的两星期不用急着选班干,只要多和学生接触,多给学生布置各样任务,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这些任务。班主任只需在一旁观察学生,是很容易发现合适人选。再有,一两个星期后新同学都熟悉了,自由竞选和同学推荐也比较容易选出好班干的。但对于新生而言,不管何种方式,选班干都应该注意两个原则:一要关心集体;二要愿意做事。同时具有两个优点的学生能更好的胜任班干工作。
二、培训班干部:岗前培训四步骤
班干选出来后,班主任就要开始对班干部进行岗前培训了。培训到位,每个学生都可能成为好班干。
培训的第一步是让学生明确当班干的目的。高中的班干绝对不是班主任的
2011-2012学年上学期班主任德育论文
跟屁虫,更不是专门打小报告的“小汉奸”。高中的班干是学生自治的领头人,班干的存在是为了帮助所有的学生(包括班干自己)能获得一个更加好学习环境。只有意识到这一点,班干才能找到工作重心,才能获得同学认同和尊重。
培训的第二步是给班干分工,让班干明确具体该做什么。班干人数不是越多越好,但是不管班干有多少,班干分工一定要明确,让班干明白他究竟要做什么,怎么做。只有这样才能让各位班干不至于迷茫。高中班干一般工作一般为以下几个方面:出勤登记,纪律管理,学习管理,劳动卫生,体育运动,文艺宣传,宿舍管理等几个方面。班主任可以按任务分派给班干专人管理。
培训的第三步是指导相应的班干写出工作细则或是计划。班主任可以按任务分派任务给班干后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指导班干写出工作细则或是工作计划。这一步一定要做,而且由班干自己来做。这样做好处:一来可以减少班干对班主任的依赖,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再者可以加深班干对即将上任的工作的认识。同时。这份计划还可以作为评价班干工作绩效的依据之一。可谓一举三得。
培训的第四步是召开主要班干部会议,协调班干之间的工作,促进班干之间交流与合作。班干虽然要各司其职,但是齐心协力更加重要。毕竟,高中生很多集体活动,一个班干是很难推动的。这就要求,班干间能互相帮助,一起努力。班干能齐心协力,班主任就不必事必躬亲。班主任不包办又能反过来促进班干独立工作,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
三、帮助班干成长:建立定时述职报告制度
很多班主任都有这样的烦恼:大包大揽班级工作自己太累,大胆放权让班干部做工作又不放心。要解决矛盾,班干的力量是关键。那么,如何才能让班干成长为管理班级的骨干力量?本人经验,帮助班干成长的一个方法就是建立班干定时进行述职报告制度。这一制度让班主任能及时了解和指导班干的工作。
常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很多班干部新上任时,对待工作是很有热情的。却因为缺少经验,所以会在工作中会遇到很多困难。这时如果缺少能提点和帮助,将会终挫伤这些班干的积极性。如果建立起班干定期述职报告制度,班干每星期都向班主任汇报工作情况。班主任就能及时了解到班干部遇到的困难,并能及时帮助班干解决问题。这样做不但能让班干部体会到班主任的对自己的关怀,更能帮 2
2011-2012学年上学期班主任德育论文
助班干提升信心,提高工作能力。还有一类情况:一些班干在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和责任心,很难让同学信服,让老师满意。要改变这一状况,定期述职的作用就更明显。在班干述职的过程中,班主任可以发现班干的不足之处。能及时督促班干改进工作方式,督促班干按时完成任务。这样做的好处,不但可以尽量发挥每一个班干作用。同时也是在帮助了班干培养积极的工作态度,提升工作能力。
班干定时进行述职报告制度更大的好处是,班主任可以在班干的述职报告中把握班级最新动态,及时调整管理策略,促进班风学风建设。
四、要让班干学业有成:发动班干带动学风。
想要让班干真心的为班级做事,就得让班干能在岗位上真正的提升自己的素质。很多有能力的同学之所以不愿意做班干,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担心当班干会影响学习。不但学生有此担心,有些老师也会有此担心。要解决这个问题,只需做到一点就好:让班干带头好好学习。
老师们总会用各种方法促进班级的学风,这个时侯,就可以让我们的班干作为排头兵了。我就曾经在班级中建立过一个学习先锋小组——先飞组。成立这个小组目的就是希望学生笨鸟先飞,利用一些课外时间,努力学习。起先,我让几个成绩好的同学作为小组的骨干,起带头作用,然后慢慢发展壮大这个学习组。但是效果不很理想,来来去去就是几个骨干能在课后坚持学习。后来,我强制班干加入学习组并成为骨干。这样一来事情求起了变化。班干本身觉悟还是比较高的,加入学习组后,随着成绩的慢慢提高,他们也慢慢的体会到课外学习的好处。就自愿成为了先飞组的成员。而且不是每个班干都是学习尖子,同学看到他们的进步后,也就萌发加入先飞组的想法。而这些班干在自己进步的同时,也自发的动员了更多同学加入了先飞组。班级的学风也在不知不觉慢慢好转。更令人意外的是,班干部们不但没有为了学习放松的工作,反而工作更加积极了。同时,班干在同学中的威信也越来越高。
由此可见,班干工作和学生学习本身并不矛盾。很多时候是我们的班主任们在要求班干做好工作时忽略他们的学习。其实,班干都是很有上进心和荣誉感的一群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积极分子,让他们成为建设班级学风的带头人。让班干提高工作能力的同时学业有成。
2011-2012学年上学期班主任德育论文
班干部的培养是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班主任从多方面的关注班干部的成长,帮助他们克服自身不足,发挥自己长处,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责任意识;最终成为班级管理的骨干。
第五篇:如何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是对学习的一种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上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学习动机的主要成分是学习自觉性与认识兴趣,学生一旦有了自觉性,他就会对学习迸发出极大的热情,表现出坚毅精神,产生积极行动。因此,教师必须十分重视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一、学习目的明确。
学习目的是学生近期内或长远的达成目标,正如有了靶子才能瞄准射击,有了目标才能为之努力奋斗,不管有多大困难,都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排除一切干扰,达到理想的彼岸。学习目的教育,可以使学生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把学习与崇高的共产主义事业、远大的理想联系起来,与集体利益联系起来,从而形成正确的、间接的、长远的学习动机。这类学习动机具有持久而强大的动力作用,它能推动学生产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应采用生动的、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与个性特征的教育方式,易于接受,生动具体,富有感染性,使社会和教育的要求转化为个人的学习动机。诱导学生将自我人生价值的实现与国家人民利益结合起来,不要产生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的不良倾向。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分,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哪里有兴趣,哪里就有知识”,要让学生认识到知识对社会和对自己的意义而产生学习的需要,而且在满足这种需要所从事活动的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产生进一步的学习需要。教师在讲授每门学科或每章每节之前,必须生动有力地讲清目的、要求和任务,并结合教材内容阐明其对社会的意义以及它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认识兴趣。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法,使学生获得更直观、形象的认识。丰富有趣、逻辑性和系统性强的教学内容,生动的教学方法及作业的多样化,可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三、及时反馈。
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动机。因此,应让学生知道自己作出的正确答案、学习成绩的进步以及在实际中应用知识的成效等,以激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在教学中,有时进行一种专项训练,可以让学生自行做练习,并规定在一定时间、条件下完成。通过反馈,让学生产生成就感和紧迫感并及时了解自己的欠缺,及时取长补短激发上进心。如果没有反馈,则缺乏激励很少进步。无论哪一门学科,没有随堂检测,效果往往不佳。
四、及时的表扬与鼓励
对学生的成绩给予评价和表扬鼓励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活动,从而巩固和发展正确的学习动机。表扬、鼓励比批评、指责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因为前者能使学生产生成功感,而后者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表扬与鼓励是教师对学生免费的赐予,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不要吝啬你的表扬鼓励。
总之,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既有其理论性,更有其实践性,我们应在实际操作中获得认识的提升和飞跃,最终促进全面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