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2019关于哲学思维在青年干部能力体系中的地位研究论文
关于哲学思维在青年干部能力体系中的地
位研究论文
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出来了一篇关于哲学思维在青年干部能力体系中的地位研究论文,喜欢哲学思维的朋友可以跟小编一起学习参考一下哦!
总书记曾指出:“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方法,必须学习和掌握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客观地而不是主观地、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孤立地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过程中把握事物发展规律,这是学习和掌握唯物辩证思想的基本要求。”
在党校学习,我们常常围在一起讨论青年干部、特别是青年领导干部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这引发了我的思考。当前,学界一个较普遍的共识是:“领导干部的素质是指在先天禀赋的生理素质基础上,主要通过后天学习、实践、锻炼而形成的,在领导工作中经常起作用的那些内在要素的总和”。我想,青年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也是其日常开展工作、完成任务所必须具备的品德、个性、视野、情商、智商、知识、方法、技巧、艺术等要素的总合与内化。
在我国古代,人们这样描述军事领导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到了近代,有人将
领导者的基本素质概括为:“德、才、学、识”。笔者认为,无论表述如何变化,领导者基本素质能力的民族性、多元性、融和性、动态性、发展性的基本特征是稳定而持久的。而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领导者的决策环境和工作方式较之古人,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其能力素质的要求也前所未有的提高和升华。
一位知名作家这样描述优秀领导者的基础素质:“有着哲学家的思维,经济学家的头脑,组织家的才干,政治家的度量,军事家的果断,幻想家的想象,律师的善辩,战略家的眼光,外交家的纵横,新闻记者的敏感„„”从而将领导者的才干大致分为十种要素,而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哲学家的思维”。
哲学,从人类社会萌芽时期的朴素自然观到与宗教相结合的神学思想,进而发展到后来的怀疑论、认识论、本体论、唯心论、唯物论,等等。一路走来,哲学高度浓缩人类智慧的结晶,集中体现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文思想精华。回归人文荟萃、哲学思维博大精深的中华大地,国学大师冯友兰曾谈到:“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历来被看为可以和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相比拟。”在古代中国,《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莘莘学子的必读书目;就连认字孩童所念《三字经》的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也体现出浓浓的哲学意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
中华民族。由此可见,哲学在我国具有启蒙和开智的重要地位,崇尚哲学的基因业已融入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其深刻内涵和高超智慧正从无数看视无奇、实则精深的成语典故、村规民约、乡俚俗语中幽幽散发出来,只是很多时候我们“日用而不知”罢了。
时至近现代,哲学已不再是耸立于神坛之上的“火炬”,早已成为人们认识和研究宇宙普遍规律的思想方法,甚至作为很多高尖端学科的发端和基石,以其特有的方式引领着人们去富于哲理地感受和思考宇宙、世界和人生。19世纪中叶及其后期,马克思、恩格斯站在世界历史发展的高度和先进工人阶级的立场上,以当时经济较发达、工人运动较活跃的西欧国家为考察重点,对人类在哲学思想上的历史经验和成果进行了系统归纳和总结,形成了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也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用毛泽东同志的话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诚然,对于青年干部特别是青年领导干部而言,在整个素质能力体系中,要学习掌握的知识、方法、思维和技能有很多,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肯定是其中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和能力。因为事实证明,这一素养是决定其未来发展空间和责任担当能力大小的重要标志。进一步说,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哲学思维,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思维,对
于青年领导干部洞悉全盘谋划工作、思考全面服务大局将大有裨益。
通过一段时间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相关文献的学习,笔者深刻感到,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活的思想科学。马克思主义的旺盛生命力就在于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走的就是一条普遍科学原理与中国建设发展实际紧密结合的道路。我们把这条道路称之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旗帜鲜明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其核心要义应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要真,自觉做到“在坚持中发展”;另一方面,是学会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实践相结合,始终做到“在发展中坚持”。而要做到以上两点,学懂学会学深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就显得十分关键和必要。在此,联系日常工作的实际,谈一点不成熟的思考,以期抛砖引玉。
首先,“物质的第一性原理”在日常工作中的实践与运
用。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作为客观存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是第二性的。,意识反映物质。正确的思想认识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而错误的思想认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物质的第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这一原理提醒我们,想问题、做事情都应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自觉使主观符合客观,以此奠定正确的决策基础。进一步讲,干工作、出业绩,不能仅凭一时的“头脑发热”和“干劲冲天”,而必须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推动地方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自觉做到前期有调查、有论证、有征询,中期有监督、有调控、有纠偏,后期有总结、有提升、有承接,努力使我们的工作始终在实事求是的正确轨道上运行,保证工作方向和措施始终与国家大政方针相一致,始终与全省政策与部署精神相吻合,始终与一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相协调,始终经得起人民和历史的检验。
第二,“对立统一规律”在日常工作中的实践与运用。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内部和事物之间都包含矛盾的两个方面,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事物的运动发展在于自身的矛盾运动,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统一于客观事实。”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
心。从这一规律看,事物作为矛盾的对立统一体,其自身具备的优势和劣势总是在某些因素作用下,促进和制约着事物本身的发展,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换。同时,矛盾的普遍性反映事物的共性;而矛盾的特殊性则体现事物的个性。
这就提醒我们,谋划和推动一方发展,既要看到现有优势和有利因素,增强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也要客观分析存在的劣势和瓶颈,将困难估计得充分一些。在干工作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学会固本强基保持优势,抓住机遇转化劣势,使优势更优,劣势变优。同时,推动一方发展,固然要向其他地区虚心学习,但也不能一味的只会“拿来主义”,不讲条件、不看个性照搬照抄,这就容易犯“邯郸学步”的毛病。我们做好本职工作,必须在把握大规律、大政策、大方向的前提下,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牢牢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开展工作,将“好钢”(有限资源)用在“刀刃上”(促发展的关键处),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第三,“量变质变规律”在日常工作中的实践与运用。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产生新质。然后,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质变规律深刻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路径和普遍特征。
这就提醒我们,事物的发展是一个逐渐积累、不断演化的过程,期间或长或短总要经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们谋划和推动一方发展,不能幻想一蹴而就、一步登天,必须始终保持一份理性、清晰、扎实的思想认识,正确处理好局部与整体、量变与质变、过程与结果之间的关系。首先,要具备战略眼光,保持战略定力,摒弃急功近利,自觉培养“功成不必在我”的情怀和觉悟,牢固树立“久久为功、驰而不息”的决心,不为蝇头小利所诱,不以一得一失为惑,舍得下苦功去做艰苦细致的工作。其次,要清晰梳理分析推动一方发展所需的各种关键性要素,抓好科学统筹,着力保持要素间的充足、平衡与协调,进而促进一方经济社会的平稳、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第三,要经常性地分析研究各“参战单位”在“攻坚战役”和发展大局中的定位与作用,科学规划战略蓝图和阶段任务。既要强调各司其职、守土有责,又要做好统筹规制,保持“战斗队形”,防止不讲战法“单兵冒进”破坏整体部署。
第四,“否定之否定规律”在日常工作中的实践与运用。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是事物内部的肯定和否定两方面矛盾斗争的结果,是事物自我发展的过程。但是,否定并不是全盘抛弃,而是‘扬弃’,是克服和保留的统一。新事物否定旧事物,然后又被更新的事物否定,一切事物均以‘螺
旋式’向前发展。”否定之否定规律深刻揭示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统一,新生事物替代旧事物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这就提醒我们,谋划和推动一方发展,必须正确处理“扬”与“弃”、“继承”与“发展”、“学习”与“创新”的关系。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和继承前人艰苦奋斗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与物质遗产,不断赋予好经验、好做法以新时代的内涵和特征,让其发扬光大、造福后人;另一方面,要具备“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勇气和志气,敢于检讨以往工作中的缺憾与不足,团结同事,开拓进取,努力保持推动一方发展的朝气和斗志。“否定之否定规律”对于青年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而言,还有另一层更为切身的哲学启示--对自己,要始终保持一颗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不断完善、积极阳光的心态,勇于检视过去的自己,扬长补短,有针对性地不断提升自我学识、眼界和修为;对别人,要始终保持一颗开放包容、以诚相待、换位思考、不惧竞争的心态,敢于接受“新人”的挑战和替代,不可忘记“前辈”的引领与栽培。只有这样,我们才算是从个人修养与为人处世的层面,体味到了一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哲学意蕴。
当然,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唯物辩证法的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对包括我在内的广大青年干部的指导和启发,绝不止上述这些。学无止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将不断学习和领
会,力争学以内化、学以致用。此处一家之言、一孔之见,谨供商榷探讨。
第二篇:高校教师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的主体地位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校教师 质量监控体系 过程控制 质量管理环
[论文摘要]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存在着监控主体单
一、缺位等缺陷,必须改革监控模式,实现质量监控由单视角向多视角转变。文章从教师也是教学过程管理的监控主体的观点入手,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质量活动中应扮演组织者、监测员和管理者的角色;教师应在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发挥主编、主导、主检和主管作用。
随着教育部评估工作的推进,各高校纷纷建立了新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有的甚至参照ISO9001管理标准,建立了各种规范标准,人才培养质量目标也进行了层层分解,然而,全员参与的问题未能完全解决,教师参与管理的热情不高,有的甚至有抵触情绪,其原因是教学质量监控的主体主要由教务处、院系、教研室领导承担,教师仍然处于被管理的状态。发挥教师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的主人翁作用,应是当务之急。
一、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主体缺位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指学校根据教育规律对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条件、教风学风状况、教学效果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等因素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全员性的监控与评估,并对教学工作进行有效调控,以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管理系统。实施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首先要解决谁来监控的问题,即教学质量监控的主体有哪些。从目前情况看,对谁是教学质量监控的主体有以下几个片面认识:
其一,监控主体是教学管理部门领导者。认为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学校为了评估,是学校领导的事,是新的行政性检查、评比,检查过了即可完事大吉;似乎教学质量监控只是教学管理部门领导者的事;认为质量监控体系和传统的目标管理、教学管理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变一变形式而已,教师认为与己无关。
其二,将教师看做被管理者。在教学管理活动中,教师成为“监控与评价”的对象,对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有抵触情绪。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教学过程的控制是学校职能部门对教师实施的一种行政管理,教师只要按程序写好计划、备好课、准备好教学资料、按教学课程表上课就行了。
其三,教学过程难以监控。职能部门认为,教学过程的监控难度太大,它不像企业生产流水线上的管理。教学过程的监控,只能对那些操作性比较强的环节进行,如教学环境(教室、灯光等)、教学进度、教学设备的检查以及教学计划、教案、课程考试等环节的审核。忽视了教师在教学过程管理中的作用,对教学内容的研究、教学与考核方式的改革、教学与社会的紧密联系重视不够;对教师实践能力和是否能在实践环节中有效教学重视不够。似乎教师的课堂理论教学就是教学质量监控的全部,而对实践教学、课程质量和学科专业质量等缺少质量监控。
其四,教学监控过程是走过场,对审核和评估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缺乏有效的解决措施。虽有解决的方法却未能落实到具体的单位和个人,对效果怎样、会不会再发生则关心较少;更没有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及时做出相应调整,缺少宏观规划。
其五,片面夸大学生在教学监控中的主体作用。认为教学质量高不高、教学效果好不好由学生说了算,有的甚至将学生评教的结果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主要指标。
其六,教师缺乏管理意识。从教师个人意愿出发,在教材选用、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方面随意,开设课程缺乏整体设计和科学依据。
二、对教师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主体的思考
1.教学质量监控的主体应是多元的。教学质量是多层面的,“教学质量由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质量及由教与学质量进而形成的课程质量、学科专业质量、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等组成”。①高校每一个院(系)、处室教职员工的教学、服务质量都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构成教学质量监控的主体也应是多元的。一是教务处、院(系)教学管理机构在教学质量监控中起主体作用;二是成立各级教学督导组,构成教学质量监控的专家主体;三是组建教学信息员队伍,构成教学质量监控的学生主体;四是引进社会各行各业专家,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构成教学质量监控的社会主体。除此之外,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创造性的劳动,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策划与组织,因此,教师也应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主体。
2.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由若干个小的质量环构成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核心是把质量管理从传统的对结果(产品)实行的评估,转为对过程实施的控制。即对形成最终结果的全过程实施控制,对影响质量的各个环节——教学计划、课程大纲和所有保证计划实施的教学文件的编制,以及招生、师资、设备、教材、学生管理、毕业就业指导等方面进行监测、纠错、反馈、修正,以保证每一过程的质量管理在严格的监控下进行,确保在计划—教学和培训—学生合格毕业各个环节的培养质量。因此可以说,质量体系是一个大的闭环管理系统,而这个大的系统又是由以质量要素为核心的若干管理闭环和以质量活动为内容的若干小管理闭环组成。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全过程中,大、中、小各个质量管理环均按照计划—实施—检查—纠正处理进行闭环管理。各个质量管理环相互联系,没有若干个小质量管理环的高质量,就没有质量体系的高质量运行。
3.教师是课程教学过程质量活动的组织者、监测员和管理者。对教师个体来说,处在各个中、小管理环的交汇处(或者说是处在质量体系的重要监测点上)充当着多种角色。既是被监测的对象,又是守卫在这个监测点的监测员;既是被管理者,又是管理者;既是质量活动的执行者,又是组织者。在教学过程控制与管理的闭环中,教师作为质量活动的被监测者,所有质量活动都要接受上级的检查;作为监测员,要做好质量活动记录,及时发现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作为被管理者,教师必须服从上级的领导并接受业务指导,不断改进工作;作为管理者,有责任对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实施控制与管理,确保本课程的教学质量。作为质量活动的执行者,教师必须按照教学规范和一定的管理程序进行教学准备,按教学的进度实施教学和训练;而作为组织者,教师要围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培养素质来高质量地完成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同时,教学质量监控不是对监控对象的管制,而应充分分析研究教师在被监控中的心理状态和心理障碍,减少教师对监控的反感情绪和逆反心理,变对教师的监控过程为培养提高的过程。要重视育人过程,不断提高所用之人的水平,注重满足教师的高层次需要。
4.教学过程管理是由职能部门和教师共同完成的。教学活动是教与学互动的双边过程,教师教学的质量决定和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由于教育的滞后性和教师职业的独立性,每位教师承担一门或多门课程的教学过程质量,虽然学校职能部门对操作性比较强的教学环节进行管理,但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质量却缺乏控制。多年来,各高校虽然都在开展教师教学质量评估的研究,有的已把教学质量评估纳入质量体系,这无疑对完善质量体系的运行起着促进和保障作用,但在实际的操作中效果并不大。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没有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管理中的主人翁作用。在课程教学这个小的质量管理闭环中,教学过程管理的主角应该是教师。职能部门负责对教师的工作态度、教学前准备和教学进度,以及对教学环境、教学设施等环节进行检查;而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管理者,有了主人翁意识和质量意识,才能有效地组织质量活动。教师的管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的控制,通过教学改革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率;二是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指导解疑等进行教学过程管理。因此,只有职能部门和教师共同协作,才能真正有效地对教学过程进行控制。
三、教师在教学过程管理中的作用
教师实施课程教学过程管理是学校教学过程控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纳入学校的质量体系,我们认为可从计划—实施—检查—纠正处理四个方面实施控制并编入程序,把课堂教学的质量活动作为质量记录归档,充分发挥教师以下四个作用:
1.教师在编制授课计划中担当主编。课程教学目标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均有描述,但如何实施、怎样完成却是教师的创新工作。教师在编制授课计划中作为主编,从目标分解到课时分配均需精心设计。教师要以“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进度表”为依据,吃透教学大纲,在内容、课时、授课方式以及实验和教学实习安排、技能考核项目的落实等方面综合考虑,制定出完成课程总目标的若干阶段计划,真正担负起主编的责任,既要防止出现教学计划、课程授课计划不一致的现象,又要制定单元教学和训练目标。
2.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教学过程控制,学校职能部门只能从教学进度方面实施调控,而学生究竟学得如何,教学目标的阶段实施计划是否完成,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自觉进行教学调控。在教学准备中,明确“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和教的效果”,并进行双轨道教案设计,把教学过程分为教师和学生两大块,既备教学目标又备学习目标,既备教法又备学法,既备教师活动又备学生活动。在教学中,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真正做到为培养学生能力而教,为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而教,具体体现为:
(1)强调苦学转变为乐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变“一言堂”为群言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发展;
(3)教师的教学形式,转移到导趣、导疑、导思、导创、导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创新能力;
(4)突破教材体系,及时向学生传授新知识、新技术。力争用最短的时间、最简洁的方法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3.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质量检查中当好主检。教学过程检查是质量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环。学校职能部门通过教学检查、课程考试来了解教学效果,并对教学和训练过程实施控制。教学中查出的问题及其解决,不像企业流水线中的检测纠错那么快。因此,加强任课教师的日常教学监测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质量检查中应是主检查官。课堂教学进行了一个阶段后,教师进行综合练习或活动,以了解本阶段学生学习的效果及困难,并将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疑点、难点及时归纳整理,填入课程教学过程质量记录,作为教师纠偏和辅导解疑的依据,同时也作为职能部门进行教学评价的依据之一。
4.教师在不合格的纠正中充当主管。学生在学校期间的某一课程不合格,相对于四年或五年的教育来说,仍是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一门课程不及格可以重修、补考;多门课程不及格,可以补学或退学。然而,对于某一课程而言,学生课程不及格却是一种结果。为此,要保证教学质量,教师对发现的问题还应及时纠偏,行使该门课教学过程主要管理者的职责。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通过辅导解疑和补课,把学生的不合格消除在日常教学之中。辅导解疑的纠偏记录填入课程教学过程质量记录。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是一项复杂的、动态的、长期的教学管理工作,必须考虑教育自身的特点,既要强化学校职能部门的教学管理,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编、主导、主检、主管作用,完成从计划—实施—检查—纠正处理的闭环管理,使教学过程的控制与管理落到实处。
[注释]
①黄秋明,王正,龚蓓.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3(1):21.[参考文献]
冯永平.构建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测与保障体系[J].中国农业教育,2003(1).
第三篇: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
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下面选项中不属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目标的是()A.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政府各部门之间的职能和权限比较明确 B.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基本形成。C.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基本建立。D.政府各职能明确分工,互不干涉,各自执法。
2、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下列不属于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的是()A.依法行政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 B.必须把维护政府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 C.必须维护宪法权威,确保法制统一和政令畅通
D.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3、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依法界定执法职责,科学设定执法岗位,规范执法程序。要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评议考核制和执法过错或者错案责任追究制,评议考核应当听取()的意见。要积极探索行政执法绩效评估和奖惩办法。A.公众 B.领导 C.监察机关 D.人事机关.
4、《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要求法律.法规.规章得到全面.正确实施,法制统一,政令畅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得到切实保护,违法行为得到及时纠正.制裁,()秩序得到有效维护。A.经济社会 B.政治社会 C.文化社会 D.生态社会
5、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不包括()A.合法行政 B.合理行政 C.程序合法 D.高效便民
6、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下面不属于完善行政监督制度和机制,强化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内容的是()A.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
B.接受人民法院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对行政机关实施的监督 C.加强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监督
D.认真贯彻行政监察法,加强行政复监察工作
7、《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要求法律.法规.规章得到全面.正确实施,法制统一,政令畅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得到切实保护,违法行为得到及时纠正.制裁,()秩序得到有效维护。A.经济社会
B.政治社会 C.文化社会 D.生态社会
8、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下面不属于提高制度建设质量方面内容的是()A..加大政府管理成效的力度
B.按照条件成熟.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科学合理制定政府立法工作计划。C..改进政府立法工作方法,扩大政府立法工作的公众参与程度
D.积极探索对政府立法项目尤其是经济立法项目的成本效益分析制度
9、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依法界定执法职责,科学设定执法岗位,规范执法程序。要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评议考核制和执法过错或者错案责任追究制,评议考核应当听取()的意见。要积极探索行政执法绩效评估和奖惩办法。A.公众 B.领导 C.监察机关 D.人事机关.
10、焦某为县公安局民警,与李某为好友。在一起案件侦破中,焦某怀疑系本县村民王某所为。李某举报王某正在非法贩运药品,焦某遂将路途中的王某截住并带回公安局审查。此后,焦某将王某车内的药品私自交给李某到外县卖掉,将所得钱财与李某平分。后经县医院举报,查明此药品系县医院委托王某运送,并非王某非法贩运。则,本案中,县医院能否向焦某所在公安局请求国家赔偿?()
A.以,因为焦某违法行使职权并给县医院造成损失
B.不能,因为焦某的行为不是行使职权的行为,而是个人行为 C.能,因为公安局是焦某所在单位
D.不能,因为县医院的损失是由焦某的职权行为与李某的共同行为造成
11、焦某为县公安局民警,与李某为好友。在一起案件侦破中,焦某怀疑系本县村民王某所为。李某举报王某正在非法贩运药品,焦某遂将路途中的王某截住并带回公安局审查。此后,焦某将王某车内的药品私自交给李某到外县卖掉,将所得钱财与李某平分。后经县医院举报,查明此药品系县医院委托王某运送,并非王某非法贩运。则,本案中,县医院能否向焦某所在公安局请求国家赔偿?()
A.以,因为焦某违法行使职权并给县医院造成损失
B.不能,因为焦某的行为不是行使职权的行为,而是个人行为 C.能,因为公安局是焦某所在单位
D.不能,因为县医院的损失是由焦某的职权行为与李某的共同行为造成
12、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下列属于国家不予赔偿的是:()
A.某地政府为挽救当地一濒危倒闭的国有企业,强令另一企业与该国有企业订立订购合同,该企业不服,政府将其银行帐户冻结 B.税务局工作人员钱某与一个体户赵某素有嫌隙,以赵某偷税为名借税务局名义没收其价值5000元财物
C.工商局张某骑自行车上班途中与人相撞,发生争执后将人打伤 D.狱警梁某的朋友被犯人陆某打伤,梁某指使同监犯人将陆某打伤
13、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下面不属于提高制度建设质量方面内容的是()A..加大政府管理成效的力度
B.按照条件成熟.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科学合理制定政府立法工作计划。C..改进政府立法工作方法,扩大政府立法工作的公众参与程度
D.积极探索对政府立法项目尤其是经济立法项目的成本效益分析制度
14、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下列不属于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内容的是()
A.依法界定和规范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 B.合理划分和依法规范各级行政机关的职能和权限 C.完善依法行政的财政人事保障机制 D.改革行政管理方式,推进政府信息公开
15、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要求,行政机关不得设立任何形式的“小金库”;严格执行()制度,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必须全部上缴财政,严禁以各种形式返还。
A.收支两条线 B.罚缴分离
C.执法上审裁分离 D.决策上审裁分离
16、胡某系某个体音像行老板,因为被怀疑出售黄色淫秽光盘,而被县行政执法机关将其全部光盘没收。胡某不服,于是向市一级行政主管机关提起行政复议。复议机关经过复议后不仅没有撤销原具体行政行为,反而对胡某又处以1000元的罚款。后查明,胡某并没出售黄色淫秽光盘。胡某认为行政机关的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胡某应当向何机关提出行政赔偿?()
A.应当由复议机关赔偿对其造成的全部损失
B.应当由最初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承担赔偿责任 C.县级行政机关应当对其没收行为承担赔偿责任,复议机关应当对其加重处罚的部分承担赔偿义务
D.胡某可以向二者中任何一个行政机关要求赔偿损失
17、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下面选项不属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是()
A.党的十六大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并明确提出“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推进依法行政”
B.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以及依法治国的客观要求相比,依法行政还存在不少差距
C.行政决策程序和机制不够完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时有发生,人民群众反映比较强烈
D.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制约机制相对健全,一些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行为得到及时.有效的制止或者纠正,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得到及时救济
18、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下列不属于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内容的是()
A.依法界定和规范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 B.合理划分和依法规范各级行政机关的职能和权限 C.完善依法行政的财政人事保障机制 D.改革行政管理方式,推进政府信息公开
19、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下列不属于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的是()
A.合法行政 B.合理行政 C.注重政绩 D.高效便民
20、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出法律议案和地方性法规草案,制定行政法规.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等制度建设,重在提高()。A.质量 B.数量 C.总量 D.积累量
21、我国国家赔偿法的原则是违法归责,下列对违法的含义不正确的理解是:()A.违法指的是行为违法 B.违法指的是行为结果违法
C.违法指的是违反法律,是一个客观标准
D.行政违法既包括积极的作为,也包括消极的不作为
22、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下面不属于完善行政监督制度和机制,强化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内容的是()A.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
B.接受人民法院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对行政机关实施的监督 C.加强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监督
D.认真贯彻行政监察法,加强行政复监察工作
23、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下列不属于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的是()A.合法行政 B.合理行政 C.注重政绩 D.高效便民
第四篇: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
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
法学又称法律科学,是一切专门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总称。法学体系:是一个由各个互不相同但有联系的分支学科构成的知识体系。以研究一切法律现象为对象的所有学科构成一个体系,这就叫做法学体系。
在法学体系中法理学占的地位:法理学与部门法学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法理学是将全部法律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它的产生、发展及其演变的。它所研究的这些问题不是某一个法律或几种法律的问题,而是法学作为一个整体的共性的问题。所以说,它与部门法学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研究的是一般的具有共性的理论问题,而部门法学是某一个部门具有特殊性的问题。法理学为我们研究部门法学提供了立场、观点。我们站在什么样的基本立场上,持有什么样的基本观点学习法学呢?这是法理学所要解决的问题。法理学除了提供观点、立场、根基以外,法理学所阐述的基本理论、原理、问题又指导着部门法学。
法理学与法史学之间是论与史的关系。论是指法理学研究的是基本的观点、理论、学说。法史学研究的是史,史就是历史的发展。论来源于对历史的研究和发现,但是论又要在新的时期有新的观点,不局限于历史的范围,要在历史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突破,这样才能给新时期下的法律制度提供一个正确的、持续发展的方针理论观点。
通过一般与特殊,论与史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出法理学在整个法学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法理学,同时把法理学作为必修课的原因。
第五篇:双语教学在高校教学体系中的定位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双语教学 地位
论文摘要:双语教学的定位是指双语教学在大学整个教学体系中的位置。双语教学和相关的其他专业课程教学都属于二级学科教学,双语教学、基础英语教学和专业英语教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共同组成了有英语共性的大学课程教学的整体。在具体安排教学时,必须妥善处理好这四者之间的关系。
2004年8月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方案》中指出,“适宜的专业特别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金融、法律等双语课课程比例≥10%才能评为A等”,把双语教学的展开情况列入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中。要顺利开展双语教学,首先要弄清楚双语教学在大学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
一、双语教学与其他专业课程教学的关系
双语教学在大学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定位是指双语教学在大学整个教学体系中的位置,即它与相关课程的教学的关系。这样的课程教学主要有两类:一是内容有关联的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二是基础英语教学(EGP)和专业英语(ESP)教学。双语教学和相关的其他专业课程教学的关系比较简单,都属于某一级学科专业内的二级学科教学,一般属于同一学院或系里的课程,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里有机组成部分。
二、双语教学、基础英语教学以及专业英语教学的关系
双语教学、基础英语教学和专业英语教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共同组成了有英语特点的大学课程教学的整体。三者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所使用的课堂语言中,英语都占据重要地位。英语在基础英语教学中是占支配地位的课堂教学语言;专业英语教学虽然包含一定的专业知识,但它是基础英语教学的延伸,在教学语言中英语当然优先与汉语;在双语教学中要求用外语授课的课时占该课程课时的50%以上。
2.在教学内容中,英语都是必须掌握的重要部分。基础英语教学中的教师讲授和学生学习的内容是英语语言共核部分,包括具体的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等;专业英语教学讲授的内容是专业英语词汇等语言知识和专业文化背景等;双语教学中英语语言的学习是重要内容之一。
3.在教学目标中,英语都是教学目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英语思维能力以及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使学生能用英语进行比较流利的交流;专业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科技文献的阅读翻译能力、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和初步利用口头英语进行本专业科技交流的能力;双语教学的目标包含了学生用英语进行专业知识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在汉语英语文化之间融会贯通的能力。
4.英语在这三者中,都是作为一门技能来掌握的。把英语作为一项技能来学,而不是作为知识来学,从而能使用英语进行流利的交流是基础英语教学的目的;在专业英语教学中,虽然也讲构词法、句法、修辞手法,但最终是为了使学生能利用英语这一工具来初步读懂英语科技文献,获取一定的专业知识;英语作为一门技能和媒介进行专业知识学习更是双语教学的目的之一。
双语教学、基础英语教学和专业英语教学的区别主要有五个。
1.性质不同。基础英语教学和专业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双语教学是专业教学。基础英语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英语语言的一般知识,专业英语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某个专业的英语语言知识,双语教学却是为了通过英语的使用来让学生学习到专业知识。
2.教学主要内容不同。基础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语言知识、文化背景等英语语言共核,一般而言选材要广、各学科内容要均衡。基础英语会涉及到一部分科技文章,但大多浅显易懂,没有过多的专业英语词汇,也不系统讲解专业英语的特点。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是一级学科中通用的英语,是关于专业基础知识的英语语言部分,包括相关的专业词汇和科技英语知识等,强调的还是语言的教学。相对于双语教学,它不十分强调专业知识的系统性。而双语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专业知识,一般属于二级学科,专业性更强,英语和汉语只是教学中所使用的语言而已。
3.教学目标不同。基础英语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使学生掌握英语语言共核,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用英语进行一般性质的交流。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科技文献的阅读翻译能力、科技论文(文摘)写作能力和初步利用口头英语进行本专业科技交流的能力。双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在某一专业领域内,能用汉语和英语进行自由交流,从而得以了解世界范围内该专业的动态,时刻站在专业的前沿的能力。
4.教师的来源和要求不同。基础英语教学的教师主要来源于英语专业毕业的学生,精通英语即可胜任。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师主要是外贸英语等专业英语毕业的学生,不排除粗通英语的学科教师,需要他们精通英语和略懂专业。双语教学的教师必须是同时精通英语和专业的教师,可以是国外学者、专家以及留学回国人员。
5.对学生所要求的英语水平不同。基础英语教学中,学生的起点最低,大学一入学就开始了基础英语的学习。通过一段时间的基础英语学习后,学生全面掌握了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等基本知识,才可以进行专业英语学习。双语教学要求学生能流利而准确地进行汉语和英语进行专业交流,这意味着他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越强,专业词汇越丰富,这种交流越顺利。所以双语教学对学生的要求最高,学生的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的根基必须牢固。
由上述三者的联系和区别可以看出,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基础英语教学和专业英语教学。如果用楼房比喻的话,基础英语就是第一层,专业英语是第二层,双语教学是第三层。离开了第一层和第二层,第三层就是空中楼阁。第一层的宽广度和结实度决定了第二层的宽广度和结实度,二者又决定了第三层的宽广度和结实度。学生要想在双语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其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的知识必须扎实。当然,三者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促进的关系。如果一个学生专业英语和双语课程学好了,反过来会促使他基础英语的学习,进而提高基础英语水平,形成三者良性互动的局面。
三、结束语
双语教学在我国还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有许多问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深入探索和研究,对双语教学定位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认清双语教学的性质,从而更好地开展双语教学。学校负责教学安排的单位在具体安排教学时,需要妥善处理好双语教学与其他课程教学的关系,促进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作者单位:1.河北金融学院;2.保定市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1]韦曙林.高校双语教学的课程定位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201-201.[2]余子新.高校双语教学基本问题初探[J].教学研究,2004.1:85-87.[3]张维佳.双语教学的性质、条件及相关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4: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