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生源流失
关于如何解农村中小学生源严重流失的建议 反映,近年来,由于我国城乡中小学发展不平衡,导致农村中小学生源流失十分严重。生源的流失使农村中小学校面临许多困境,尤其严重的是部分学校面临着无生可教的地步,甚至被迫撤并。通过认真调查分析,得出农村中小学校生源流失的原因。
一、根本原因是我国多年来城乡教育发展严重失衡。在当前条件下,提高教学质量是首要任务。近年来,我县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质量普遍有所下降。其原因有:乡村教师的教学水平落后于城镇及周边县市的教育发达地区。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师多居于农村,加上交通、设施等条件不足,造成了许多教师的教学理念固化,现代教学水平严重滞后;②农村中小学教师师资力量不足。包括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学校多数是文化课教师,音体美教师严重不足,这影响了学生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不利;③教师队伍的平均年龄偏大,近年来,我县农村中小学年轻教师偏少。全县教师4500人左右,平均年龄在35岁以上,受编制、学校规模等因素的影响30岁以下的教师不到1000人,我县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后备力量不足,制约了学校未来的发展;④教师数量的不断萎缩。我县有些边缘地区的中小学校不仅面临生源的减少,还面临教师数量的减少,有些教师想方设法调往学校规模大、质量高的好学校,有些教师吃不了苦自动
离职或者提前退休,都造成了教师人数的减少。
二、农村中小学校基础设施不到位,影响教学环境。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小学校“普九”教育的重视,在资金上加大投入,我县农村中小学校的基础设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对于大多数学校来说,还要面对许多问题,如现代远程教育的普及不到位、多媒体教学设施的短缺教学楼老化、餐厅、宿舍楼的修建、卫生厕所的改造等。如果这些基础设施和办公条件得不到有效的改善,将会大大制约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农村经济发展对家长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的收入有了很大得改善,家长有了钱对子女的教育投入也随之加大。有的家长为了让子女得到更好的教育,千方百计把子女送到县城、市里或者周边的教育发达地区,这也造成了部分生源的流失。
四、计划生育造成学生人数直接下降。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出生人口逐年减少。由于计划生育在农村的影响,使农村的独生子女增多,直接造成了现在中小学校人数的下降。
五、周边县市地区的公办学校及私立学校暗地里争夺我县农村中小学校的生源。以我县来说,农村学校的生源多被周边的盐湖区、稷山、河津、临猗、新绛等部分公立学校及私立学校招录。部分县市的私立学校为了本校的利益,通
过免学费、奖励奖学金甚至直接用金钱将学生挖走。
农村中小学校生源的流失对我县的教育机构、人才培养、学校生存等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
1、学生流失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中小学校的生源严重缺乏。生源缺乏必然会影响学校的生存,有的学校因为学生大量流失被迫接受撤并或改造的命运。
2、优秀学生不断流失,使学校班级的教学质量下降,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对代课教师的压力也会加大。教师的状态不好,必然影响教学质量,那对学生又会产生副面作用,如此将会恶性循环。
3、部分学校撤并后,原地学校学生不得不到更远的外村、乡镇或周边地区的学校上学,这也给学生的安全带来了许多不确定因素。
4、增加农村中小学生源的争夺。生源的减少,使学校之间不仅要面对周边县市学校来争夺生源,还要面对兄弟学校之间的生源争夺。近几年来,农村中小学校在寒假、暑期两个假期要腾出大量人力、物力、时间去招生。前几年是高中、初中这几年已经蔓延到小学和幼儿园了。这种情况的出现给学校和教师都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亟待解决。
三、解决的措施:
1、抓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成绩。组织学习和培训,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水平;②增加部分师资薄弱学校的
师资力量,保证正常的教师队伍;③调整学科结构,通过公开招聘特岗、从县城师资力量雄厚的学校下派教师,从事地方音体美教师数量;④增阿基年轻教师比例,对一些年龄偏大、身体条件差的老教师,允许其提前退休;⑤严查在编不在岗,由于全县教师队伍庞大,一些人长期在编不在岗不容易查,对这些人教育主管部门应严查、强插,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师队伍的稳定。
2、设立奖学金,扶持优秀学生。教育部门可以设立相应的奖学金制度,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予以奖励;对于家庭困难,品学兼优的学生应采取扶持政策,除了减免学生的学费、住宿费外,海英协调民政部门、乡镇、村委会等对其家庭进行帮扶,尽力解除学生的后顾之忧。
3、严防周边县市的私立学校私下肆意挖学生。对此,各乡镇学校及包村干部要多渠道采取措施。学校在寒假、暑假放假之前要做通学生工作,让学生及学生家长不要被小恩小惠所迷惑,稳定学生的心态,让学生不要左顾右盼,摇摆不定。包村干部要组织人力巡查,防止周边私立学校进村乱挖学生。
第二篇:阳光实验幼儿园生源流失调查报告
阳光实验幼儿园生源流失调查报告
阳光实验幼儿园建园五年来,在卢校长的阳光教育办学思想的影响下,引起了本地区中高档家境家长的关注,很多有远见的家长,把选择有优秀办学思想、优秀的教育方法、优秀的育人环境的幼儿园作为子女启蒙教育的摇篮,让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与熏陶,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所以阳光的名字具有吸引力。前段时间出现生源充裕,教育教学工作进展顺利,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技能、素质都名列前茅,得到家长的认可和赞赏。但社会的形势瞬息万变,消费水平的下降,家长工作或家庭的变动,人、情、理的变化,都会影响到幼儿园生源升降,形成一种不稳定性因素。我们今天也陷入这种生源短缺的被动局面。我们根据社会调查情况并对幼儿园的近况进行了冷静细致的分析。从主观和客观方面入手,对幼儿园的工作进行剖析、评价、批判和建议,寻求复活之路。具体分析如下:
一、造成幼儿园生源非正常流失的因素。
1、竞争对于争夺生源导致流失。随着周围幼儿园的发展,多家优质的幼儿园给家长提供了选择的机会。如果从市场营销活动角度看,我们会逐渐认识到幼儿园具备的条件应该满足家长的需求,他们才会选择。而要做到满足家长不断的变化需求,一定要符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清楚家长心中的尺度,让他们觉得可接受并乐意接受。在人、财、物具备可行性,才能留住生源,才能参与竞争。例如:调查本地区家长的经济承受能力,因交学费让他们望洋兴叹、另作选择的流失生源占三分之一。
2、名校效应的失效导致生源的流失。
以前,人们认为,阳光幼儿园与城南中英文都是一家人,能在阳光幼儿园读书,进入城南中英文就有希望,因为阳光能照亮他们的求学路。但今天随着城南中英文招生制度的改变,优惠的政策被均衡,所以家长非常现实,从原来向城市名校名园挤逐渐向中等学校或农村学校退,所生源也自然出现非正常的流动。据调查统计,这方面的流失生源占三分之一。
3、幼儿园本身细节管理疏忽造成生源流失。
我们从自身的工作中检查,如果幼儿园的老师没有事业心和责任感或不细致,就非常容易在细节上引起家长的不满。如经常扣错纽扣;忘记梳头;吃的沾满衣服。长久下去家长就会对我们的工作产生了不信任,心中起怀疑,孩子离开也就成了迟早的事。另外在幼儿园应该一视同仁,关爱每一个孩子,不要带有色眼镜看人。如果家长感觉到你对他的孩子不理不睬的时候,生源也是不会在这里长久了。园中这些因素还是存在的,所以必须进行人员调整。
4、园中实施的优惠政策不明确造成家长脚步徘徊。
家长是最会精打细算的。学校给的优惠政策应该让家长明确,时间多长,金额幅度多大,具体优惠哪些项目。如果你只口头说优惠,是很难让家长相信和接受的,更不能欺骗家长,不要舍本求末,一定要有明确的答复。
二、挽回生源流失的策略。
1、降低收费标准,吸引家长。
具有优质教育的阳光幼儿园,如果能做到利他在前,最后就能收获利己。本园应该利用现有家长认可的优势,调查周边园的收费标准,结合自己的情况,重新规划收费标准,从调查的情况中反映本园中每月应收取的保教费、伙食费、辅导费等共
元。比具有同等水平的幼儿园高出
元。只有平衡家长心中的经济杠杆才能挽回生源。
2、实施优惠政策,稳住家长。
世间的好多事物,如果都以经济为中心,就会出现唯利是图,没有关爱、信任。没有感情做基础,生源的稳定有如水上浮萍,漂流不定。本园如果能实施优惠政策,从现有收取的各项指标中研究、调查,从特殊项目中给予免费优惠来吸引家长,同时注重情感投资,重点培植在地域有影响力的“名嘴人才”,做好宣传广告,传播信息。
3、加强幼儿园与家长的关系。
幼儿园与家长的关系可以说是唇齿相依的关系。没有家长,幼儿园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所以在管理中要树立家长导向观念。在经营中要处处为家长着想,及时沟通汇报幼儿园的活动情况,及时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认真对待家长的投诉、质询、批评等,把工作做细。当家长感受到孩子在这样的老师身旁会健康快乐地成长时,就不愁生源不稳定了。
4、打造教育亮点。
本园在跟着社会办学态势向前走的情况下,要精心打造自己的亮点,这样才能让学生有学点,家长有看点。根据本园的情况,我们要选择几项专项教育,做深做细,例如硬笔书法、幼儿衔接培训、手工等,让这些教育能出好成果,并注意参加活动、展示或出版,用实际水平说话,就能打动家长的心。
5、实行人员调整。
幼儿园的保教质量是园的生命线。保教质量的好坏来自于教师自身的态度和能力。老师的形象代表着幼儿园的形象。从本园的情况看,应该让少部分教师适当地流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有这样,才能激发活力与生机。
第三篇:关于我县教育生源流失现象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县教育生源流失现象的调查报告
在我县只要谈到教育,生源流失总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学校有难处、家长有怨言、社会不满意。生源的流失,尤其是优质生源的外流,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县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不解决优质生源流失问题,我县的教育难以振兴,人文兴县的战略难以实现。
说起生源流失,不外乎两种情况,一种是学生辍学流失,一种是生源外流。我县的优质生源外流在小学阶段基本很少,初中阶段有俞演俞烈之势,高中阶段最为严重(主要是因为高中的成绩直接决定了学生能考什么样的大学,家长期望值较高,再者孩子到了高中以后,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家长对其在外就读比较放心)。由于我县初中升高中的优质生源首先由一中录取,流失的优质生源绝大多数就是本应由一中录取的学生,从一中报到率可以看出,这些年我县优质生源的流失率相当惊人,近两年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前200名的生源流失情况仍然比较严重,如此大量的优质生源流失自然对我县教育的发展,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生源流失问题在我县已经存在多年,而且愈演愈烈,特别是在部分乡镇更为严重。就其成因来看,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实原因;既有内部原因,又有外部原因;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分析起来,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新的读书无用论。近来,读书无用论又有所抬头,发出此种呼声的主要是农村。曾几何时,在农村孩子中,有句比较流行的话,叫“知识改变命运”。然而,这条曾经的确让无数人改变了命运的路径却让许多人举步维艰,原因可能很复杂,但最直接的就是因为大学文凭已经无法保证有一份稳定工作。更有一些学习成绩不很理想的学生,自觉升学无望,于是就放弃学业,步入社会。所以好多学生家长在孩子初中阶段或者初中毕业后就选择了赴外地打工。
2、恶性循环的怪圈。其实我县的教育在教学理念、师资队伍、科研水平、学校管理、布局优化等方面与周边县市相比,还是有一定的优势的,但是我县一开始对生源外流并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等发现形势严峻的时候,已经积重难返,优质生源流失与教学质量下降互为因果、恶性循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在教育竞争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3、招生秩序不够规范。这几年随着教育竞争的加剧,生源大战愈演愈烈,一些外市、县学校在本地区优质生源不能满足自身需要的情况下,更多地把目光投到我县,部分学校在招生时不择手段:各种虚假宣传层出不穷,各项优惠政策撩人心动,目的就是先把人招过去再说;用回扣等手段收买当地人,一些人员贪图钱财,甘心充当外地学校的掮客,极力撺掇考生到外地学校就读。
4、思想认识上的偏见。由于我县教育近几年发展成果对内对外宣传得不够,县内外很多人对我县教育已经存在相当大的偏见,他们对我县教育的进步与发展视而不见,对东光这几年本二以上上线人数不断上升闭口不谈,而我县教育有了一点问题,则上纲上线,夸大其辞,把我县教育说得一无是处。一些家长也存在着一定的攀比心理,认为外面的学校总是比家里的学校好,以把子女送到外地学校上学作为本事大、能量大的体现,也不管这些学校是不是真的比本地的学校好,事实上每年都有先前把孩子送到外地就读,后来又要求转回本地学校的例子。
控制优质生源外流是东光教育发展必须要迈过的坎,只有迎难而上,采取得力措施,努力改变优质生源外流的现状,我县的教育才有希望。
1、打牢基础,认真做好义务教育阶段控流工作。一个学生如果在义务教育阶段到外地学校就读,那么这个学生回东光读高中的可能性很小,小学升初中的生源流失正越来越严重,所以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外流至关重要。教育部门一方面要继续提高各个义务教育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均衡教育,另一方面要做好调研,在制定推进均衡教育政策的时候,充分考虑到社会的承受能力和周边地区的进展情况。
2、苦练内功,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群众评价一个学校的好坏很简单,也很实际,就是看考上学生,尤其是考上多少重点大学,如果你这个学校与其他学校相比,你这个地区与其他地区相比,考得太差,群众就不信任你,就要把孩子送到外校、外地去就读,就是勉强动员来了,也很难留得住。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优质生源流失问题,关键还是要在教学质量上取得突破,这就需要学校,包括我们的初中学校,强化内部管理,提高师资水平,完善考核机制,加强行风建设,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争取在本二以上上线人数和名牌大学录取人数再有所突破。
3、突出重点,举全县之力办好一中。一中作为全县窗口品牌学校,有其特殊的地位。要在教育投入、师资引进、学生招录等方面要继续予以倾斜,一中在提高本二上线人数的同时,要把着力点放在冲刺清华、北大、浙大等名牌学校上,只有这样才能与市外的重点高中一争高下,吸引更多的顶尖生源留在本地就读。要加强与全县初中优质生源接触,可以想方设法增加初中学生对一中的了解,也可以组织部分优秀教师到重点初中举行各类专题讲座,让这些教师用渊博的知识、睿智的语言、儒雅的风度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折服学生,增强一中对学生的吸引力。
4、强化考核,严肃执行各项招生政策。各初中学校校长、班主任、教师想尽办法动员优质生源留在本县就学,这项制度要继续执行下去。同时,要充分整合本县相关部门力量,坚决抵制和查处县外学校在我县的各类违规招生行为。
5、落实政策,加大对优秀考生的奖扶力度。目前各地对优质生源的招生竞争已呈白热化状态,各高中学校对优质生源争先开出各种优惠条件,我们只有进一步加大对优质生源的奖扶力度,才能在招生工作中争得主动。在吸引顶尖生源留在本地就读方面,建议县里出台政策,对本县中考成绩前100名且在一中就读的考生予以一定的奖励,可按学发放,另外对于高考分数达到本一分数线且在本县高中就读的考生,也可考虑给予一定的奖励。这两项经费的筹集可以采取社会化运作的方式,引导热心教育事业的企业和个人出资,并进行表彰宣传。
第四篇:农村素质教育解决农村中小学生厌学和生源流失调查报告
农村素质教育解决农村中小学生厌学和生源流失调查报告
治愈厌学
症结所在)素质教育是什么?农村学校素质教育如何搞?这些问题找不到正确答案,厌学只会越来越厉害。
众多家长误解:素质教育不关注课堂,无非是培养文体特长,开展课外活动,对学业帮助不大;农村条件差,缺乏资源,搞不了素质教育。
2007年,口镇中学根据学生综合素质划分为4类不同发展类型或层次,同桌为相近类型,前后桌包含四个层次类型。课堂上按照自学、互学、助学、体验各10分钟进行教学。并依据学生自我诊断与教师诊断情况,开展“同质走班、专项辅导”,对学生分类、分层进行学科综合及专项辅导。
2006年3月一个下午,亓文武老师上初二年级思想品德课程第四单元第二课《我爱你,中国》,就课本讲述知识,板书内容提纲及要点。学生头埋向桌子,课堂死气沉沉。2011年的春天,还是这节《我爱你,中国》,仍是亓文武老师,课堂却很“喧闹”。当图片、视频展现“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史料、祖国壮美山河时,学生时而嘘嘘感慨,时而握拳愤怒,现场有小组代表发言、讨论。这只是课改的一个缩影。
(EDUALPHA评点)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教学目标达到,农村学校厌学病就治好了。
留住良师
(症结所在)2006年6月,三所农村初级中学合并成为口镇初级中学。学校教师弥漫着进城、厌教情绪,背后有三个问题:硬件差,教职工170多人挤在一排平房及教学楼里狭窄空间办公,起身出门经常磕碰。不幸福,学校驻地离城区仅有10分钟的车程,但待遇低,没奔头,合校前学校连续六年没有获得任何教学综合荣誉。
2006年,张伟带着让农村孩子享受到最好教育的梦想担任口镇中学校长。他理解教师,并付诸努力:加强学校自身建设,让学校最大限度发展,增强校园影响力和吸引力:“班主任节”效应。干了十几年班主任的郑荣没有想到,每年4月第二周的周四成了学校“班主任节”。尽管班主任补贴没变,但职业幸福感增强了。
“贷书制”福利。学校每年按照公用经费5%预算教师外出学习经费。2008年,学校实行“贷书制”,让教师自主购书,经学校审核读书心得后报销书款。学校鼓励老师开博客,进行校本研训,教学反思,一些老师的博文大受追捧。
EDUALPHA评点)校长定下心办学,教师有尊严有发展,城乡差别的心理落差就不可怕了。如果政府在待遇上加大倾斜,更能留住教师的心。
家校同心
家长素质不高。谈起推进素质教育,注重“跳农门”的农村家长质疑声比城市家长更强烈,或者托关系把孩子送到了城里中学。
家长参与意识差。口镇中学往年开学之初全校家长会,家长总是迟到、拖拉,不少学生家长避之不来。不少家长把孩子成长责任全推给学校。
学校认识偏差。认为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干扰正常教学秩序和管理,农村家长对学校不可能有帮助。
(口镇实践)如何让家长成为教育同盟者,担当素质教育的推进者?近两年,随着山东省中
小学家长委员会建设的整体推进,口镇中学动起来:
教师走出去。学校把教师散出去家访,与家长交心。今年开学之初,全校3400多名家长无一迟到,积极记笔记,提建议。
家长请进来。把家长请进课堂、参与课改。每学期开学之初,学校整合教育资源推出艺体、人文、科技、实践、环境5大门类课程选修“套餐”供学生选择,其中不少由学生家长任教。
家校携手。学校家长委员会委员、初二学生家长李德会有工程经验,在学校道路硬化、学校停车场建设中当义工,参与定价、监理、验收,确保了工程质量。
家校同心,赢得满园春色。口镇中学中考成绩近3年稳居全市前列,600余人次学生在省级以上征文、书画、科技大赛和才艺展演中获奖,其中有多项全国奖。难怪张伟说,留在农村不后悔,我为我们学校深感自豪。
(EDUALPHA评点)全国有许许多多所农村初中,祝愿更多校长从心里说出这句话。到那一天,中国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将迎来更加灿烂的春天
互动教育为素质教育的实现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
一种新的互动教育概念正在被研究和应用,把游戏引入教育当中,让青少年在玩的同时得到知识和智慧,更重要的是为亿万青少年提供一种适合其玩的网络游戏,把他们从打怪、竞技、格斗等传统网游那里拉过来,这才是真正为青少年戒除网瘾找到了治本之路。
这种教娱结合的互动教育理论和产品为互动教育和素质教育提供了新方法,这种游戏化学习的概念也正在被学生、家长和教师逐步接受。有一位专家说“学习的最高境界就是游戏化学习”,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这种理念会被更多的人理解和接受。素质教育不是花架子、走过场
互动教育模式是将“交互作用”论、“师生统一主体”论、“情知互促”论、“人境交互决定”论等理论应用于素质教育研究与实践中而构建起来的一种现代教育范式。通过优化协同与竞争相统一的活动管理机制,营造协调、和谐而催人奋发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促使学校系统内部诸要素及学校系统与社会环境之间,以更有效的组合方式和运行程序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相互推动,并促使学生主体性得以增强,其意向动力系统和认知操作系统得以开启,各种素质和个性得以全面、和谐、主动发展,从而实现学校教育系统结构功能整体优化,并形成“人境互动”德育特色和“主体互动”教学特色等办学特色。
教育活动是沟通理想‘此岸’和学生发展‘彼岸’的具有转换功能之‘桥’
互动教育教育解决素质教育僵化、僵硬的成分,把素质教育转化为鲜活的、可交流的教育内容,只有“互动”,我们才能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实现教育的目标,形成相互关心、相互学习的良好风尚。
互动教育模式解决了教育的单一化和僵硬化,为素质教育提供了实现途径
互动教育模式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舞台。最重要的特征是把教师与学生看作密不可分的整体,阐释为一枚硬币的两面;最重要的途径是搭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灵之桥;最重要的依托是科学管理优化育人环境——这就抓住了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找到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最佳突破口。
第五篇:如何解农村中小学生源严重流失的建议
采取有效策略稳定生源预防学生流动
最大限度预防学生流失
新洲区仓埠中学黄金怀
近年来,由于城乡中学发展不平衡,导致农村中学生源流失十分严重。生源的流失使农村中学面临许多困境,尤其严重的是部分学校面临着无生可教的地步,甚至被迫撤并。采取有效策略稳定生源预防学生流动,最大限度预防学生流失是当务之急,在我看来农村中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抓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成绩。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的生命线,只有教学质量提高了,学校才具有影响力,才会被社会和家长认可,才能真正留得住学生。
二、设立奖助学金,鼓励优秀学生,扶持贫困生。学校可以设立相应的奖学金制度,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予以奖励;对于家庭困难,品学兼优的学生应采取扶持政策;深入调研,使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的发放落到实处;利用团队活动,开展“手拉手、献爱心”活动,使贫困生在校安心学习,决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或变故而失学。
三、落实逐级包干责任制,分好包干跟班责任人。校长为学校防流控辍工作第一责任人,年级组长为年级组第一责任人,班主任为班级第一责任人。防流控辍不仅是学校领导、班主任的责任,也是每一个任课教师的重要责任。要建立和完善“校长——年级组长——班主任——教师”控辍管理分级负责的长效机制,将防流控辍工作列入考核和绩效工资考核之中,并将其作为教师工作绩效考评、年终考核、评先评优的主要依据之一,明确和落实责任。
四、建立和完善访万家和家长会制度。要求班主任、科任教师采取家访、电话等多种形式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每学期要对学生进行家访一次;对特殊学生要常访、多访。继续实行召开家长会,提高家长会质量,提高学校、家庭、社会“三维一体”教育效果。
五、排查摸底,做好有流动倾向的学生工作。班主任或科任教师发现学生的思想、学习不正常变化,应及时和家长取得联系,了解情况,实施正确、合理的教育。同时落实班主任对流失生及时汇报制,做好落实发动流失生的工作,建立与村委会联系的制度。
六、建立后进生转化制度。培养优秀生、培养中等生与转化后进生同样重要。学校将把转化后进生与教师的业绩挂钩起来,健全评价制度和激励机制,考绩要计算后30%平均分,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把转化后进生工作落到实处。
七、教师“一对一”跟踪帮扶制度。以课程改革为契机,通过活动课等方式吸引学生兴趣,做好差生的辅导,各专任老师要制定帮教计划,教师义务为“学困生”辅导,优等生友情为“学困生”解惑,建立好师生、学生帮扶对子,使学习困难的学生“留得住,学得好”。
八、加强学藉管理。学藉管理工作由学籍管理员负责,严格执行生学藉管理方法,真正做到在籍即在校。
我想学校如果真正把工作做实、作细,就会有效预防生源流动,也可最大限度的预防学生流失。
树立全面质量观将面向全体学生落到实处
树立全面质量观应从以下入手:
一、建立健全评价体系。由对学生全方位进行综合素质考评取代以往的单纯的以成绩论好坏。
二、调整考绩的计算方法。由原来的考绩只注重优秀率调整为计算班级平均分,重视后30%作为权重计算考绩。
三、注重毕业生分流。在老师和学生中加强对职校的正确认识,对九年级没考取一、二、三类的学生进行正确引导,让他们到区职高就读,学一技之长。将各班就读职高学生数作为中考目标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应从以下着手:
一、切实摆正教与学的位置关系。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每个教学环节、手段、方法要切实建立在有利于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形成能力基础。
二、切实改革“以讲代学’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师生真正从“教师什么都讲清楚,学生什么都听清楚”这种不正常的关系中跳出来,大胆引导和放手让学生通过主动去感知和领悟知识,促进学生“自主化”学习;三是切实改变“以少代全,忽视一片”的现象,既重视“个性发展”又注重“全体积极参与”。
三、精心设计“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为学生创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让每个学生都有通过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并形成能力的机会。尤其是中、慢生,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当学习有了成绩而受到鼓舞,才会产生对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尽量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减轻心理压力,引发他们积极参与的意识,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为“主动”。
四、认真、科学地备好课。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如果教育对象不能分得太细,至少要考虑三种不同层次的学生(成绩好,反应快的学生;中等水平的学生;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将其学习目标定在“最近发展区”。只有这样备课,上课时才能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全体学生。
五、教学内容难易要得当。教学的内容安排要求难易恰当,既能发展成绩好的学生又能顾及成绩差的学生。对于较难的问题,可以先让成绩好的学生回答,然后再让后进生补充或者回答,两者都给予鼓励。对于相对简单的练习,例如认识生字,进行组词等,可以让后进生多回答,锻炼他们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并通过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
六、教学形式多样化。老师在课堂上注重创设情景教学,经常变化教学形式,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时时刻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特别是激发后进生的参与兴趣。只有这样,全体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才会高度集中,思维敏捷,发言积极。总之,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严格要求,通过帮助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技能、方法,不断鼓励,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并时刻做好各种问题的教育预防工作,从而使教学取得理想的效果,从而真正做到教学面向全体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