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德育学分制工作总结
德育学分制工作总结 乐都区第四中学
乐都区第四中学是第一轮乐都区学校布局调整合并的学校,学生大部分都来自于山区,学生的养成教育、行为习惯差异大,加上单亲,留守儿童比较多,给班主任、任课教师、生活管理员、学校的管理带来了很多的困难。但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全体管理人员和教师群策群力,克服了种种困难,解决了许多疑难问题。但是有好多问题学生,由于家校合力得不到应有的发挥,批评教育得不到应有的作用。通过实施德育学分制,学校的管理有了抓手,老师们有了办法,学校的各项工作都有了明显改观。
一、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 组长:时先元 副组长:南积虎
组员:华复兴 余万伍 赵海宏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赵海宏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各班设立以学校行政领导为组长、班主任为副组长、任课教师、班委会成员为组员的评分小组。
设立以余万伍为组长、生活管理教师及宿舍舍长为组员的寄宿生管理评分小组。
三、《德育学分制》实施办法
1、根据教育局下发的有关规定并结合我校的实际,制定了《乐都四中德育学分制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根据德育学分制的实施细则修订和完善《乐都四中文明班级评选方案》和《值周检查细则》。并于2014年10月11日下午由政教处组织召开有全体教职工参加的德育学分制实施启动大会。使《德育学分制》的隐形道德指标尽可能显性化,简单、规范、有序操作,并要突出德育学分制的初衷。学校专门成立了评定督查小组(副校长,政教处)督促评分小组经常和公正化,促进学生自身管理日常事务的能力,改变学校原来教育学生“查、盯、管”的被动模式,2、利用班、团、队会等时间,班主任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德育学分制”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要求学生熟记于心。利用学校宣传栏、班级黑板报进行宣传教育。由组长(行政领导)和副组长(班主任)组成班级评分小组,由班主任、任课教师和班委会分别记录每周学生的行为养成习惯和加减分情况。班主任负责收集、汇总、整理。汇总班级学生日常情况检查登记时要说明加、扣分的日期、原因并有学生的签字,组长审核每周的填写情况并于下周星期一交到德育学分下设办公室。负责人及时汇总做到周公示和月公示。学生的学分统计、核对一式两份,一份学校公示,一份政教处存档。班主任依据公示进行分析和总结,利用班会课时间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意见,指出违纪违规学生今后努力方向。对优秀学生提出表扬,通过多种形式激励他们继续努力。
3、学校教师全员参与,共同抓学生教育管理。学校统一印制《德育学分学生日记录表》分发给每位教师。本着“谁发现、谁记载“的原则,每位教师都必须积极参与全体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及时记载学生的不良行为和值得表扬的举动,并将《日记录表》统一交到相关班主任,班主任对照德育学分制对反馈信息进行审核。
4、学校行政值周1人,教师值周5人,每周在行政值周的带领下从学风、纪律、卫生(教室、环境)、仪容仪表、黑板报、三操、品德七个方面对各班进行检查,并量化评分,每周五汇总,汇总是分小学组和初中组进行排名,排名尽可能不能并列。汇总结果一式两份,一份公示,一份上交政教处存档。为了激励班级管理,公正、公平的对班主任进行考核,学校政教处、教导处、寄宿制管理处、总务处根据德育学分制细则制定出相应的检查细则,每月对各班进行量化评分,月底上交政教处。政教处按照值周员评分占30%,各处室总和打分占70%,评选出文明班级,予以公示,颁发文明班级流动红旗。如有严重违纪违规现象,将取消该班本月文明班级的评选资格。此项量化结果是班主任评优选先,学期考核的直接依据。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及时知道和了解本人、本班、本周和本月的优缺点,为做好下周(下月)工作做出调整。
5、学期末通校生按照50分,住校生按照55分为基础分,根据一学期的加减分班主任进行统计,一并与文化课成绩返还给家长。
三、《德育学分制》实施的成效
1、学分制宣传的深入,师生观念发生了巨变。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行德育学分管理,通过加分和减分的办法,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的基本能力。由他律变为自律,由被动做“人”到主动行“仁”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
2、注重过程管理,强调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充分发挥了德育学分制的激励作用。
3、人人参与,大家介入,相互监督。用事实说话,公正、准确、客观地评价每位学生,增强了德育工作合力,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4、德育学分制的实施,改变了以往注重对学生的“管”,加强对学生的“育”,通过记分,明确指出错在哪里,应该怎样才行,使学生对自己的错误有明确的认识,即对学生本人及周围同学有警示作用,又给学生留下了改正的机会,真正达到了管理育人的目的。
5、避免德育的盲目性,使德育工作有的放矢。传统模式下的德育评定,教师往往凭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平时印象。在“操行”栏中填上优或良,评价结果千篇一律,如出一辙。而“德育学分制”是根据学生平时的知、情、行、意等第一手资料的积累而进行的综合性评价,避免了德育评价的主观性,同时,评分小组统计结果反映的问题学生,要求教师必须立足现实,深入学生,剖析问题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做好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
四、存在的不足
1、德育学分制的学习、宣传、贯彻都还不够。
2、各年级组对德育学分表现类项目的加减分标准不统一,有的班随意性太大。由于操作者自身素质的差异,会导致最终评定的结果准确性,从而影响实行“德育学分制”初衷,对操作者进行各方面培训尤为重要和必要。
3、未建立合理的德育学分制补救机制。尤其是家校配合教育缺失或不协调的情况下,一旦学生自己不想读书了就容易破罐子破摔。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1、继续加大对德育学分制的学习、宣传、贯彻,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教师,特别是每一位教职员工要真正在思想上统一对学分制的认识,在内容上理解学分制的每一条款,在执行上全员育人,齐抓共管。
2、德育学分的量化评分应与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相结合,把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与班主任、任课教师、班干部的量化评分相结合,真正发挥激励功能。
3、建立合理可行的补救机制。学分制的初衷是让学生自我管理,对一些问题学生可以合理运用“惩戒”教育,在量化上适当灵活处理,尤其是对哪些在学期中就已经不及格的学生,可以采取与评分组签订保证,在后半学期如果达到学生的保证或者达到学校要求的一学期德育学分一半的及格分即可认为及格,可以看作进步加分。
乐都四中
2015.1.4
第二篇:实施学分制工作总结
“学分制”工作总结
我校根据上级文件的有关精神与兄弟学校的实验,以我校机电专业为试点积极实行学分制的同时,结合本校的实际进行深入的探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与经验。现把我校学分制试点工作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组织落实
我们认识到,实施学分制是满足学习社会化、终身化与个性化的需要,是职业中学主动适应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对人才培养多样化的需要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客观要求。实施学分制是教学管理制度乃至整个职业教育制度的一个根本性变革。因此我们在思想上予以高度的重视,重视抓好理论学习、课题研究、教育宣传与思想发动工作。
学校由主管教学副校长分管学分制的实施工作,并由教务处、政教处与就业培训处等有关处室领导组成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学分制的实施。
二、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以前,学分制主要是在高校中实行,中职学校实施学分制还是一件新生的事物。尽管省市各级行政部门对此提出了一些原则性的指导意见,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碰到许多问题,必须积极探索,勇于开拓创新。我小是把实施学分制这个问题作为一个重大课题进行研究的,在研究中实施,在实施中研究。通过研究与实践,我们提出了“替代学分”与“过程学分”的理论,在以下四个方面实施了新的突破。
1、实施“替代学分”,在学生不能取得某门必修课规定的学分时,允许学生以其他学分来代替,只要学生取得规定的总学分,就可以毕业。
2、在课程设置上,增加了特色课程。即把必修课分为常规课与特色课程。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用必修课总课时的20﹪上特色课。所谓特色课就是自编教材,紧密联系当地的生产实际和学生的就业、生活实际的课程。
3、突破了只有通过考试才能拿到课程学分的限制,把课程学分分解为“过程学分”与“终结学分(即考试学分)”。所谓“过程学分”。就是把各科的一部分课程学分分解细化到教学过程中具体的子目标,使学生每达到一个具体的学习目标就能得到相应的学分。
4、突破了学分制原来的涵义,实施思想道德素质学分。我们把学分制定义为:学分制是让学生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自主地选择课程,在一定是时间内只要达到规定的学分,就可以毕业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即是学校培养人才的规格与目标的一种量化,是表示学生综合素质的分值。
三 培养师资,提高素质
实施学分制,其中有一个难点是教师队伍的水平问题。要开设选修课,要实行过程学分,对习惯于传统教学的教师来说是一大挑战。为了实施学分制,我校对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进行多种方式多种内容的培训。
1、抓校本培训。学校成立了教师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每个学期初都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培训工作计划,每星期进行一次培训活动。培训形式有请校外专家和名教师来校讲座,有请校内领导和教师讲座,有上示范课、研究课,开展各种教学比赛活动,举办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班,外出参加学习等。培训内容有如何实施学分制的理论与操作讲座,如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等。做到集体办班与个人钻研相结合,专题讲座与业务研讨相结合,每次培训活动都能做好考勤,列入教学考核。
2、抓学历进修。抓学历达标,要求学历没有达标的教师,通过函授与成人自考,达到本科学历,抓学历提高,每学期学校都有计划派出教师参加省级、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
3、抓拜师结对。凡是新分配的教师,必须签订拜师协议,拜老教师为师。由教务处进行严格管理,每到期末要按拜师协议进行严格考核。
4、抓随机听课。教务处组织由领导与教师参加的听课小组,坚持每天随即进入课堂,对教师进行不事先通知的听课,真实地了解教师课堂教学与学分制的实施情况等。每个月听课小组向全体教师作出听课情况小结,提出存在的问题与今后努力的目标。
四、成效显著
由于实施了学分制,取得的成效是比较显著的,我们学校的实践证明,实施学分制具有巨大的优越性。
1、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在实行学分制的过程中,我们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与学生的需要,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激发了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积极性和主动性,绝大部分的学生学习潜力能充分发挥出来,学生的学习热情高,学习风气好,流生率大大降低。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由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在学习成绩方面表现出明显的进步。职业中学有许多学生的学习基础是很差的,但是由于实施学分制后,许多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进步了。一些家长说:“当初把孩子送到这里来只是想让学校给我管住,想不到还能学到这么多东西。”实践证明,职业学校只有实施学分制,才能招得进、留得住、学得好,才能保证成绩差的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学以致用。
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中学的学生尽管在理论学习方面感到困难,但是动手能力却是他们的特长。实施学分制,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与特长,真正实现扬长避短、因材施教,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全部分学生都取得三技能证书。
总之,学分制的实施,使学生能够根据个人的兴趣和条件选择专业、课程和学习的时间,能够根据个人特长展示自己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才华,能够使学生以成功者的姿态走向社会。
2、促进了教师队伍建设
在学分制的实施过程中,学校充分认识到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启动名师工程,大力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同时,广大教师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紧迫感与危机感。通过认真的学习、研究和实践,提高了教学水平,增强了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短短几年来,中学高级教师从原来的2人增加到现在的20人,有30多人成为双师型教师。
总之,由于实施学分制,极大地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极大地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极大地推动学校高速的向前发展
五、问题探讨
尽管我们通过一年的实践,在实施学分制的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与经验,但毕竟还是处于起步阶段,在学分制的理论与实际操作方面都还存在着许多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1、关于必修课的学分是否必须如数取得的问题。
我们知道,实施学分制后,把必修课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不能免修,并且必须考试合格,即使通过重修,也要达到合格。之所以这样规定,是为了确定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规格,不能因实施学分制而降低教学质量。根据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多元化的要求,我们认为学生的个性化是多样化的,人才培养规格也应该是多样化的,设置统一的必修课,而且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要修习,而且必须考试合格,这不等于把具有不同个性,在毕业后其工作岗位也千差万别的学生都培养成同一规格的人才吗?不等于用同一个模子铸就有不同个性和需求的学生吗?
有人会说,必修课是体现学生今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共同要求,必须达到,体现不同个性与需求是开设选修课的方式实现。但是现实情况如何呢?能达到这个要求吗?职业中学招收的绝大部分是普通中专招收剩下的三类苗,其学习基础差,特别是数学、英语这几门必修课的基础更差。在150分的中考成绩中,许多学生成绩在30分以下,有的成绩是个个位,按照现行的教学要求,这些学生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考及格的,即使再重修,也是如此。那么这些学生怎么办。就是不让他毕业?还是搞一下补考,或放宽要求,或让他们作弊以达到“及格”?显然这都是不可取的。而这些学生,在其他方面却有他们的特长,能否用他们的其他特长来代替必修课中的某些学分呢?看来这是客观实际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我们认为必修课必须开设的,但是如果学生通过学习还是得不到规定的学分,应该允许用其他学分代替,于是我们提出了代替学分的概念。我们的实践证明,替代学分不仅是必须的,而且在实践中是切实可行的。
2、关于课程学分是否只有通过考试才能取得的问题。通过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这是最常见也是最简单的办法。根据系统论的原理和教育管理、教育评价的原理,考核评价不但要重视结果,同时也要重视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许多有创造性的见解,在许多具体的目标上,他们是能够实现的,而这些学生可能在考试中会不合格。一些基础差的学生,仅从考试中是很难得到学分的,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不能在学习过程中就让学生得到一定的学分?于是我们提出了过程学分的概念。实践证明,过程学分对于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信心能产生巨大的作用。
3、应该有更宽松的政策环境 目前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对我们实施学分制的学校提出了比较宽松的政策。我们认识到,实施学分制,这是职业教育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改革,是一项探索性的活动。应该明确,每一个职业中学在激烈的竞争中都有生存与发展的强烈意识,决不会随意把自己的学校搞糟。因而应该采取更宽松的政策,只要在实践中是有效的、能与其他学校或各种学习方式建立学分互认机制的方法与措施,都应该允许试验。
“学分制”工作总结
望都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2009年6月
第三篇:高职院校德育学分制探讨论文
1德育学分制的内涵及特点
学分制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随着选修制的产生而发展建立起来,是一种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学业完成情况的教学管理制度。1978年后国内一些大学开始陆续尝试并推广,目前已在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全面推行。学分制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弹性、灵活、兼容”[1],创设了一种“个性化”学习和成长的外部环境,其核心是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及特长,根据社会需求情况,自主选择发展方向,满足社会需求,实现自身发展与社会需求的一致性。德育学分制是借鉴学分制管理模式对学生开展德育工作,即设计并实施在一定的德育目标指引下,系统推进学生德育工作(包括教育及实践等),通过统一规划学校德育工作中的理论学习、行为养成、社会实践、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及就业与创业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各项德育活动中,通过课堂理论学习、日常行为及参加各类实践活动等的表现,对其进行过程性的、较为全面和客观的评价,以此作为评优及各类推荐等的依据,强化学生的自律意识,加强德育工作的系统性、规范性和实效性。德育学分制的基本特征如下。首先,系统性。系统性是根据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整体规划德育学分制的各个组成部分,在考虑到德育目标与德育内容一致性,德育过程和德育评价一致性及课程设计与实践活动一致性的基础上,开展一系列整体建设工作,即课程体系建设、“校本化”德育建设、校内外德育实践资源建设、德育实践活动建设、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设、组织保障体系建设等,同时还要注重各项教育活动及工作之间的层次性及逻辑性,做到明确目标、整体设计、重在建设、有序推进,从而突出系统性的特点。其次,实践性。德育工作重在实践,学生在学校创设的各种德育实践活动中,通过亲身感受,获得亲身体验,边体验边感悟,边行动边思考,实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与之相应,德育学分制是对学生日常各种行为及表现的一种全过程记录,不仅包括学生日常遵规守纪、言行举止的情况,还包括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完成实践任务的情况,体现出了德育工作实践性、过程性的特点。再次,开放性。德育学分制实施过程中要力求体现出学分制的基本特点,即“弹性、灵活、兼容”,具有开放性,突出个性化、特色化教育。开放性主要体现在德育内容、方式及评价方法上。德育内容要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实际,同时做到与时俱进;德育方式要多样,除课堂教学、讲座之外,还要充分利用网络、微信、社团、各类实践活动、见习等,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理解社会的道德要求,感悟职业的基本素养,培养合作精神及社会责任感;同时要注重评价的多元性,即重视形成性评价、即时性评价、社会评价、自我评价及用人单位的评价等,让评价的结果能够更加真实、全面反映学生的基本状态。开放性还应体现在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及需求,自由选择课程及实践项目。
2高职院校德育学分制的不足
2.1德育理论课程的学分制
课堂教学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理论课程的学分制,即将有关德育各类理论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通过学生课堂听课、讨论,完成作业,参加考试,给予相应学分。这种德育学分制是传统德育工作的主要方式。
2.2德育行为表现的学分制
行为表现的学分制是根据学生教育管理要求,按照学生日常行为标准,把对学生的考核结果换算为相应学分,以此加强和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考核内容涵盖了学生在安全、卫生、纪律等多个方面的表现。对考核结果进行阶段性(月度或学期)汇总,其实质是,将学分制作为一种管理手段,约束学生的相应行为,主要体现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功能。
2.3德育实践活动的学分制
德育实践活动的学分制是将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德育活动的数量及结果作为主要依据,量化出学生的学分,借以推动学校德育活动的开展。这种评价方式更加强调学生参加各类思想教育活动的过程和收获,通过学分制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扩大德育活动的受众面,重在学校教育功2.4德育综合活动的学分制对于综合活动的学分制是上述两种或3种学分制的部分综合,不仅体现学生理论课程修得的学分,还将学生参加各类德育活动的情况以及个人行为表现量化为学分,形成一个综合的学分,兼顾学校教育及管理两方面的功能,类似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上不同模式的德育学分制,各有侧重,各有所长,但同时也各有不足之处。首先,覆盖面不广。除德育综合活动的学分制外,其余3种只是侧重了德育工作的某一个方面或者某些渠道,即使是德育综合活动学分制,也只是综合了德育工作的某些方面,在德育工作的广度上均有所欠缺。其次,差异化不强。以上模式都以标准化的量化指标衡量学生的各种行为,强调的是统一性、通用性、标准化的因素,忽视了学生个性化的特点及发展的差异性、多样性,忽视了高职院校学生这一特定群体在未来职业中所应具有的基本职业道德及职业素养的培养,对德育中以人为本、人文关怀及职业特色的要素关注不足。再次,体系性不强。比较而言,德育学分制更加注重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功能,而教育功能有所欠缺;重视对学生考核体系的构建,而德育资源的整合及各类活动的举办、衔接比较薄弱。在学校德育工作机制和系统建设上,缺乏系统性的布局及整体建设,不能有效衔接学生校内校外、课上课下、不同课程间的资源及活动,德育体系建设有待强化。
3高职院校德育学分制的发展方向
结合德育学分制的内涵、特点,分析德育学分制推行过程中的不足,今后高职院校德育学分制的发展,可以从强化体系建设、明确目标和过程、彰显以人为本的理念及突出职业特色4个方面探索改进。
3.1强化体系建设
完善的德育机制体系建设是有序、有效推进德育学分制的基础。德育学分制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高职院校在推进该项工作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统筹、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明确目标,全面布局,突出系统化建设[2]。首先,要制订一个全面完整的教育方案,对学生德育工作进行总体规划,不仅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途径、教育管理和评价等方面,而且要实现德育工作和专业教学计划同步实施、同步管理和同步评价,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对德育系统中的理论学习、行为养成、社会实践、道德教育、就业与创业教育、身心发展等内容进行统一规划。其次,推进德育学分制体系建设还要注重德育师资队伍建设与各类德育活动资源的开发,提供德育实践的有效载体,开发德育活动的各类资源,保障德育实践活动有效开展。在开展德育学分制的具体过程中还要注重德育理论课和实践活动的结合,德育课与专业课德育内容的衔接,德育内容与实际需求的一致。通过德育学分制体系建设,实现德育工作从建设到落实、评价、运用一体化、系统化。
3.2明确目标和过程
在推行德育学分制的过程中,要明确德育学分制的目标是为了实现不同特点、不同层次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学分制只是一种手段,学生取得量化的分数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学生的一些表现,如学生参加各类活动的数量及成效,其自律程度等,但不是对学生个体行为中德性内容和程度的评价,不能轻易妄断为品德评价[3]。德育学分制实施中应重点关注学生向着正确目标努力矫正、改进态度、行为和语言等,让他们在各类实践活动中,通过亲身实践,收获体验,感悟道理,弥补不足,为此德育评价的目标及过程一定要清晰、明确。不仅要按照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要求,制订细致、明确而具体的德育目标及要求,让学生易于理解,便于践行,对自己的发展和成长有明确的目标,而且要明确德育学分制评价的过程及应用,做到及时反馈,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分数及相应的不足,为其指明今后努力及改进的方向,达到教育的目的。
3.3彰显以人为本的理念
学分制的特点是“弹性、灵活、兼容”,在推行德育学分制的过程中,要注重这些特点的充分发挥,尊重不同学生的个体化差异,促进其个性化发展。在德育过程中,向着以人为本的目标迈进。首先,德育学分制在整体设计上不仅要考虑大多数学生道德发展的要求,也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明确学生不同阶段的具体要求,突出学分制的“弹性”和“灵活”的特点。其次,在德育内容的选择上突出“兼容性”。在德育理论课程中,不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内容,增长相应的知识,而且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创造性地开发一些德育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再次,在德育学分制的评价中,要扩大评价主体,实现多元化评价[4],同时要增加自评分,让学生在自己给自己评分的过程中,通过分析指标内容,明确自身的不足和差距,培养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3.4突出职业特色
高职院校的德育学分制不仅要贯彻党和国家对学生德育工作的普遍标准和要求,鉴于学生未来岗位工作要求,还要特别在德育内容中突出职业特色,针对不同岗位学生,逐步帮助其树立相应的职业意识,培育相应的职业素养,满足社会相应岗位的需求。为此德育目标要体现出行业需求及职业特色,教育内容应综合考虑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及就业、创业教育。教育过程要注重职业情感的体验式教育,充分利用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德育资源,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特色办学模式,搭建平台,努力引导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中,通过自觉、自发的行为,感悟职业道德,培育职业素养,树立职业精神,向着职业目标迈进,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人。
参考文献:
[1]施伟萍.创新驱动背景下高职德育学分制的实践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20):55-56.[2]田雷.关于职业院校德育学分制内涵与价值的反思[J].教育与职业,2011(33):46-48.[3]陈斌.推行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学分制的探索与实践[J].文教资料,2014(23):97-99.[4]沈荷英.学生德育学分制评价模式研究[J].文教资料,2011(31):133-134.
第四篇:三峡高中德育学分制管理方案范文
三峡高中德育学分管理制度(试行)
一、实施《德育学分制》的意义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学校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这给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现行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尤其是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学校对学生的教育不仅要着眼于升学的成功,更着重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其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将来能更好地融入社会,最大限度地施展自己的才华,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高中阶段是形成审美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关键期,现在有部分学生由于长期以来缺乏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规则意识淡薄,纪律涣散,在行为习惯、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不少的问题。尤其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学分制的今天,将学校德育工作纳入学校实施新课程的框架下,进行统一思考,构建德育学分的教育机制是提高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的积极探索。德育学分是根据德育要求和中学阶段的特点,结合学校德育工作的实际情况,把德育的管理过程和结果学分化,把学生在校内外的实践活动、行为规范等方面的表现学分化,把学生的表现和班集体的成长结合起来学分化,由此构建德育学分评价机制。学校实施《德育学分制》,既是为了增强学生的规则意识,懂得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同时也是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为自我发展做积极准备,懂得先成“人”后成“材”的道理,逐步铸就诚信、积极、独立、和谐的个性。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克制、学会生活、激励自我,学会分析判断和选择,成为一个受欢迎和尊重的人、一个发展进步的人、一个追求幸福的人,从而成为建构自我有意义人生的主体。这是我校实施《德育学分制》的根本目的之所在。
二、实施《德育学分制》的原则
《德育学分制》是用学分来反映学校德育的要求和评价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规范的一种德育管理制度。它把隐性的道德尽可能显性化,给学生的日常行为、参与社会实践等作量化评价,让问题的长期效应在短期内有所反映,从而建立长效的德育管理机制。将德育量化成学分,便于把口头说教变成行为教育,有利于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定要遵循以下原则:
1、强调过程原则。德育学分制以常规分评价为依据,将德育的过程和结果量化,通过对学生《一日常规》、《教室管理制度》、《寝室管理制度》、《体育运动规范》等常规管理制度的综合考评来实施。达到规定的德育学分是学生毕业、评选、奖(助)学金和贫困生资助的必备条件之一。
2、教育为主原则。教育是目的,扣分是手段,不能以扣分代替教育过程。如学生自习讲闲话,第一次提醒,第二次批评教育,第三次不仅要批评教育,同时还将扣德育分0.5分,以后自习课每出现一次讲闲话扣德育学分0.5分,以此累加。
3、公开公正原则。德育学分制由学校德育领导小组组织实施,在政教处的指导下,由班主任具体操作。班主任建立《三峡高中学生日常行为记载表》,结合平时的巡查,值日教师、任课教师、生活辅导老师、全员德育制导扶老师和学生会干部的检查结果,详细记载每个学生的日常表现,并依据本方案第三条实行德育扣分。学生违纪扣分程序是:由班主任通过填写《三峡高中学生德育学分扣分申请单》报告给政教处后再扣分,重大违纪由政教处直接扣分,同时通过填写《三峡高中学生德育学分扣分通知单》将学生德育扣分情况书面反映给学生家长,所有学生的德育得分情况也将同步更新并公布在《三峡高中校园网》上和记录到《学生成长档案袋》中。
三、学生德育学分计分与处理办法
1.学生德育学分每学年满分为12分,高中三年德育平均学分按一年级30%、二年级30%、三年级40%计入学生档案,其中三年德育学分底线为6分,否则不予毕业。
2.每学年学生德育学分累积扣分达到2分,学校将给予警告处分(矫正期为三个月,下同);累积扣分达到4分,将给予严重警告处分(三个月);累积扣分达到6分,将给予记过处分(六个月);累积扣分达到8分,将给予记大过处分(六个月);累积扣分达到10分,将给予留校察看处分(一年);累积扣分达到12分,将给予开除学籍、勒令退学处分。矫正期结束后因表现较好,可申请取消处分,同时所扣德育学分减半记入档案。德育学分累积扣分不大于4分,由班主任约见家长;扣分不大于6分,由年级主任约见学生和家长;扣分不大于8分,由政教处主任约见学生和家长;扣分不大于10分,由学校副校长约见学生和家长;扣分超过10分,由校长直接约见学生和家长。
3.每学年学生德育学分得分及高中三年德育平均学分得分<6时,综合素质评价中“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评为待评定,“交流与合作”定为D等;若6≤得分<10时,“交流与合作”定为C等;若得分≥10时,“交流与合作”可以定为B等,若符合申报A等条件,可以申报A等。
4.被评为先进班集体的班级学生德育学分整体上浮10%。优秀团员(干部)、三好学生(标兵)和优秀学生干部(标兵)德育学分应不低于11分;若德育累积扣分超过2分,将取消奖(助)学金和贫困生补助资格,取消大学推荐、保送资格。
四、考核细则
1.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第一次提醒、第二次批评教育、三次及三次以上在批评教育的同时扣德育学分0.5分。
(1)自习、就寝讲闲话,看课外书籍,行为拖拉;同一学科无故欠交作业、抄作业;上课不专心听讲,受到老师点名批评的。
(2)仪表不端庄、衣着不得体(穿拖鞋、背心,女生穿高跟鞋等)、谈吐不文明;乱丢废弃物,攀摘瓜果枝,乱钉、乱贴、乱画;行为不文明。
(3)不按要求整理寝室内务、打扫教室和环境卫生,不积极参加大扫除等公益劳动;在教寝室高声喧哗、疯赶打闹或从事体育、文艺活动;将熟食带入教寝室;无故在规定的时间以外让家长送饭。
(4)不认真做广播操和眼保健操,上操迟到或无故不上操、课外活动;不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体育节、艺术节。
2.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扣德育学分1分。(1)将手机、mp3(4)等带进校园。
(2)染头发(染黑除外)、烫发、理怪发、染指甲、纹身、化妆、佩戴饰物(手链、手镯、项链、护身符等);男生蓄长发(标准:头发不盖过双眉,不碰耳尖,不留鬓发)。
(3)教寝室违规使用火种、电器,私接电线。(4)旷课达2课时以上者(含2课时,下同)。3.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扣德育学分2分。(1)有故意损坏公物的行为(还需照价赔偿)。(2)白天不假外出上网、去游戏厅等娱乐性公共场所。(3)作伪证。
(4)旷课达5课时以上者。
4.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扣德育学分4分。
(1)在公共场合男女生勾肩搭背、有过分亲呢的举动。(2)以劝架为名偏袒一方,促使事态恶化者或直接参与打架。(3)不服从管理,干扰教学秩序,粗语顶撞师长。(4)旷课达10课时以上者。
5.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扣德育学分6分。(1)在校园内参与吸烟、喝酒、赌博。
(2)故意损坏公物,造成恶劣影响(还需照价赔偿)。(3)考试作弊或协同作弊(该科成绩计为0分)。(4)旷课达20课时以上者。
6.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扣德育学分8分。
(1)私自携带公安机关禁带的凶器(如管制刀具、管制枪械等)。(2)有偷窃行为(包括偷开水瓶)。(3)策划打架,动手打人致伤他人。(4)旷课达30课时以上者。
7.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扣德育学分10分。(1)深夜不假外出上网或夜不归宿。(2)有明确的早恋行为。
(3)拒不接受教育,辱骂教职工。(4)旷课达40课时以上者。
8.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扣德育学分12分。(1)被处以管制、拘役、徒刑等刑事处罚者。
(2)有诈骗、抢夺、抢劫行为;参与聚众斗殴,邀集他人(含校外人员)威胁报复打人。(3)有明确的早恋行为,并造成恶劣影响者。(4)旷课50课时以上者。
五、说明:
1.学生违纪后,若能及时认识问题、勇于承认错误并有改正错误的决心,或在事态发生过程中有立功表现,可以减少德育扣分,但不能低于应扣分的50%。
2.德育学分制与处分存在着关联性。学生因违纪先扣除相应的德育学分,然后给予相应的处分。处分程序是:第一步,班委会根据本方案填写《三峡高中学生违纪处理报告单》,并签署班委会意见后交班主任;第二步,班主任根据该生的平时表现、认错态度,并结合本方案签署班主任后交政教处;第三步,政教处提请学校召开德育领导小组会议形成处理结果;第四步,政教处以《三峡高中学生违纪处理通知单》的形式通知给班主任和学生家长,并在公告栏张贴《布告》;第五步,班委会以班会的形式向全班学生公布学校处理意见,违纪学生谈对违纪问题的认识和今后的矫正措施,全班同学对其进行帮扶并通过交流提高认识,最后将班会记录及学生发言稿一并交政教处存档。
3.德育学分制与受奖存在着关联性。德育学分制不设奖励分,仅作为学生学生毕业、评选、奖(助)学金和贫困生资助的必备条件之一。
4.实施本制度的关键要素有两点:一是班主任必须公开、公正、详实地记载学生的日常行为,并严格按本制度实施德育学分管理;二是学校必须公开、公正、严厉地执行本制度。
5.本制度的解释权在学校德育领导小组。
6.本制度自2011年3月1日开始试行,4月1日正式实行。
三峡高中德育领导小组2011年2月21日
第五篇:我对德育学分制实施的一点心得体会
我对德育学分制实施的一点心得体会
我班学生大部分自觉、自制、自控能力差,服务意识薄弱,劳动态度消极,主人翁集体精神低落。带班以来,我一直为努力规范和教育每个学生而不断思考,寻求一些创新的解决方法。基于我校德育学分制条款的整体内容和精神,我在本班将一些条款进行更新设置。其原则是:严谨、完备、创新、多元。即本着完善人格,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为出发点,包含出勤、仪容仪表、行为习惯、学习纪律、劳动、文艺、道德等方方面面,做到 “无孔不入”。
1.“屡教不改者” 重点整治,加大扣分力度,如逃做放学值日生,扣2分/次;课间在教室、走廊、楼梯处肆意打闹、大声喧哗或做危险性动作,扣5分/次;由学习委员监督,课代表统计,旷交作业1分/次
2.“跳一跳,伸手就能够得着” 设置一些简单易行的服务内容,如搬饮用水,考场布置搬桌椅,1.5分/次
3.“鼓励人人争取加分机会的向上氛围” 在运动会、文化艺术节、主题班会等活动上做文章,有参与,有加分,推动学生的主人翁精神。
4.“增强集体荣誉感” 设置:每日常规评比中的早操、升旗仪式、胸卡、眼保健操等集体项目,得100分,全班加1分/人/项;低于95分,全班扣1分/人/项。每日常规评比中,本班日排名进前5名,全班加2分/人
5.“人人有其责” 在实现班委成员涵盖面最大化的基础上,为调动每个人身上的积极因子,对组长、课代表、班委许以加分奖励,并针对具体表现拉开分值量。其中体育委员、学习委员、劳动委员各有监督管理项目,形成学生间相互监督制约。班干部(课代表)工作认真负责,表现突出,受全班公认的,一学期加5-10分/人 6.特色条款:推出“承包制” 承包打扫倾倒字纸篓,加3分/周,承包擦黑板(槽)、瓷砖、窗台处,加3分/周, 承包擦前后黑板(槽),讲台,饮水机台面,三角桌,早中晚三次,加3分/周;领操同学,10分/学期;领早读同学,10分/学期
通过建立理性化的德育目标和可描述性的评定标准,使学生在德育实践中不断改善自己的道德行为,促使良好品德的内化;通过建立弹性化的可增可减的德育学分评分规则,使学生在自我审视、自我调整、自我激励过程中,形成自信心和责任感,不断积极进取,使学生在集体生活中得到他人的关注和认同,增强归属感和荣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