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职学分制相关情况汇报
中职学分制相关情况汇报
学分制定义:学分制,教育模式的一种,与班建制、导师制合称三大教育模式。学分制的原则是:学生某一课程成绩合格,即取得该课程的学分,不同课程的学分累加,若达到学校规定的总学分数,就准予毕业。学分制实行弹性学制。学生修满学分可以提前毕业、提前就业。对于在规定的年限内难以达到毕业要求的学生,允许其延长学习时间。学分制是在选课制的基础上产生的,选课制是允许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学科、专业、课程和教师的一种教学制度。
一、政策支持
2001年9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在职业学校进行学分制试点工作的意见》。2000年2月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深化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和《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中明确提出:“中等职业学校要开展学分制的试验,改革教学组织和管理制度,使学生能够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兴趣、条件选择课程和学习时间。”2002年5月辽宁省下发了《关于在中等职业学校试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实施办法》。全国很多省、市开始了中职学分制改革。辽宁省部分城市进行了学分制试点工作。
二、实施学分制的优势
实施学分制,有利于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有利于培养多层次多规格的优秀人才;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有利于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使职业教育既适应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也适应深化改革、社会发展的需要。
另外,对中职学校重点评估的评定标准中有学分制的权重,包括省级示范校、省级示范专业的评定,也有相应的要求。
三、现已实施学分制的学校
从目前能找到的资料上来看,全国13000余所中职学校,约有10%开展了不同程度的学分制改革。剩下约90%的中职学校只是或多或少的进行过调研、探讨。
辽宁省的大连市、辽阳市下发过文件,全市中职学校进行学分制改革试点,本溪市也有一所卫生学校作为学分制改革试点。但是在学分制改革实施过程中遇到了种种困难,目前基本都没有实行学分制。很多学校只是建立起一套学分制制度、标准。
四、现阶段实施学分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建立选课系统难度较大。一套适宜的网络选课系统,一般与学籍系统、考试系统、查询系统、校园一卡通合并在学校网站上,即便是只做选课系统,涉及到学分统计、上课时间、上课地点、任课教师、选课满员、第二批次选课、选课不足、课时不够、时间冲突等问题,系统程序难度较大。如果选修课比较少,可以采取纸质选课的方式,只是统计工作较为繁琐,耗费时间较多。
2.重修、免修、改修、辅修等配套制度运行有瑕疵。比如所修课程不及格,次年重修,这对一年级学生来说还有机会,对二年、三年的学生就会耽误学生实习和高考。改修和辅修都会涉及到学籍上报工作,没有省里政策的支持,很难开展。
3.提前毕业和延迟毕业有难度。提前毕业仍然需要省里政策支持。延迟毕业(主要指的是半工半读)会导致学生流失。
4.教学管理难度大。基本上是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专属课表,排课的工作量增大100倍不止,期末考试、上分、统计学分、绩点等工作量也很大。每一个学生从入学开始,所有的学分都需要累计统计,每一个学生能否毕业,何时毕业均 有不同。因此学分制在教学过程管理上、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同时也给教务处的教学管理尤其是学籍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如果不采用信息化管理是很难胜任的。
5.学生管理工作难度大。因为每个学生选课不同,原有班级编制将被打乱,变成流动班级。学生集体荣誉意识下降,参加团队活动热情减退,缺乏主人翁精神。在选修课上,会出现老师不能认识所有学生的情况,堂堂课点名的话会占用上课时间,不点名会出现冒名顶替甚至缺席的现象。学生在选课的时候可能不是按照自身的爱好,而是喜欢松散、集群,或者是奔着男女朋友去选课,课堂管理难度会增大。6.选修课爆满或者不足。因为学生选课大多数不是站在提升自我的角度上选择,非理性的选课会出现部分选修课爆满,或者没选上此课的学生对其他课程不感兴趣,部分课程学生没人报名。造成教学资源不足或者闲置。
7.教师、教室不够。近几年招生人数逐步上升,教师与教室勉强满足正常教学。从学年制转变为学分制,教师和教室至少要各增加30%,才能满足教学需求。尤其是“任意选修课”需要多间大的阶梯教室。
8.高考、会考的要求。现阶段高考、会考制度还是以前学年制的模式,这也是考察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杆。实施学分制会对高考和会考造成一定影响,或多或少会影响学校声誉。
9.教材选购存在一定问题。现阶段教材订购采取提前半年上交采购计划,而实施学分制,是上课人数定下来之后才能采购教材,甚至有的选修课没有教材,需要编写校本教材。可能会耽误教学。
10.学历互认、承认学分。“学分制”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建立学校之间、相近专业之间学分相互承认的机制,允 许学生跨专业、跨学校选择课程”。但是这个大环境目前尚不具备。例如:高中生转到我校,我校只能承认其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的学分,其他所有专业课的学分他都不具备,让他修满所有专业课学分再毕业有很大困难。11.学费问题。现阶段我们采取的是按学年收费,实际上学分制应该按学分收学费,包括重修、免修、辅修如何收费,但是目前还有没按相关收费的标准。
五、解决的方法
推行学分制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诸多因素,其中良好的学校内部的条件和协调的外部社会条件是实行学分制的基础。自2002年辽宁省教育厅下发文件到现在14年过去了,相应的制度还没有健全,作为必须按照政策执行的公办学校,只能不断的强化自身,积极争取对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有利的政策。
其他的诸多困难,其实只要政策支持还是可以克服的。
六、我们学校适宜采取的方式
综上所述,在现有的政策和教育环境下,我校还不适合开展完全学分制(弹性学分制)。参考其他中职学校已经实施或者研讨的相关信息,结合我校具体情况,本人建议我校可以先开展学分制调研、研讨,然后逐步采取非完全学分制,也就是学年学分制。在每个专业内每年划定必修课、限定选修课、任意选修课,按照6:3:1的比例。采取学校强制要求必修课(如: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德育、入学教育、国防教育、社会实践等)和限定选修课(高考专业综合课和技能实训),让学生集体选择任意选修课(由每个专业部拿出3-4门专业相关的考察课程、公共教研室拿出3-4门开拓学生视野见识的课程。少数服从多数选2-3门),这样既可以在不影响高考 升学和学校教学质量的同时,积极探索学分制的运行机制,健全和完善学分制的相关制度,积累学分制改革经验,将来在整个社会大环境合适的时候逐步开展完全学分制的改革。
第二篇:学分制考核汇报材料
新城镇干部教育培训学分制工作
情况汇报
(2010年12月7日)
名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区干部教育培训学分制考核领导小组专程来我镇对全镇科级和一般干部全年学习成果进行考核评定,这是对我们工作的极大鞭策和鼓励,在此,我代表新城镇党委、政府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新城镇基本情况以及今年以来干部教育培训学分制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我们新城镇地处西固城郊西约18公里处,镇域总面积达53平方公里,是通往河西走廊、湟水流域的交通要道。国道109、312,兰新、兰青、兰武二线横贯东西。辖区有6个村民委员会,4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20502人(农业人口9347人)。农业耕地面积4828亩,发展高效日光温室达2000亩,建成了千亩枣园基地、千亩桃园基地、千头牛羊养殖基地,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85%以上。辖区内有蓝星、兰维、水泥厂等骨干企业28家,各类非公企业8家。
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区委九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围绕区委确立的 “强石化、调结构、聚中心、建新城、治污染”和“建设兰州国际物流新城,再造一个新西
固”的宏伟蓝图,进一步审视镇情,提出了“511”总体发展思路。(“5”是指“五个一”即,一是做好一个工业园区建设。重点围绕1318和LNG项目服务,进一步加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新城工业园区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二是搞好一个中心建设。为“建设兰州国际物流新城”这个中心,做强做好服务。三是做好一个整治。围绕物流新城和工业园区建设,抓好西新线整治工作,做好环境整治和畅通交通工作。四是做好黄河新城段一线旅游开发工作。合理利用下川水车、青石津、八盘峡等文化文物设施,做好镇域内的黄河风情线的旅游开发工作。五是做好城乡统筹一体化建设。下川、园艺、新联村以物流新城建设为契机,青春、新合村要以工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大力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1”是指一个保障,即把“抓班子带队伍,创先争优强保障”作为一项工程,建设一个钢班子,带出一支铁队伍。“1”是指落实一个机制,即实行领导干部包村(社区)制度,上下联动共同做好全镇各项工作。)围绕这一发展思路,全镇上下一以贯之,狠抓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推进了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
今年,我镇干部教育培训学分制工作在区委组织部、党校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干部、用先进的知识充实干部、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干部、用多种实践锻炼干部的指导思想,以学习致用、学习立德、学习增智为工作原
则,以实现干部教育工作的体系化、制度化、层次化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新举措、新方法。我镇把干部教育培训学分制工作臵身于实现全镇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高度上去谋划和思考。镇党委于2月份召开了党委会议,专题研究干部教育培训学分制工作,并成立了镇干部教育培训学分制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年初区干部教育培训学分制考核领导小组的安排部署,我镇对在职干部的教育培训提出了明确要求。按照统一计划、统一学习笔记本规格、统一检查、统一笔记字数及心得体会篇数“五个统一”要求,加强了对干部在职自学的管理,保证了政治理论学习效果。全年每名干部至少撰写了3000字以上的学习心得2篇,学习笔记达到1万字以上,科级领导干部全年至少撰写了5000字以上的学习心得1篇,1万字以上论文1篇,学习笔记达到2万字以上。并安派专人对干部的学习笔记、学习心得、论文和各类培训机构学习、学历教育、讲学、挂职锻炼的加分凭据进行收集和登记,为区干部教育培训学分制考核领导小组对全镇科级和一般干部全年学习成果进行考核评定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中职招生汇报
2013年春季中职招生工作汇报材料
为认真贯彻落实《2013年中职春季招生工作实施意见》精
神,切实做好我校2013年中职春季招生工作,结合本校实际,近期又做了如下工作:
一、成立了学校2013年中职春季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制
定实施方案,分解任务,加强奖励机制。由领导小组把中职招
生任务分解到班级,制定了相应的奖励措施。班主任签订了承
诺书,为中职招生工作的顺利完成提供了保证。
二、再一次召开动员会,统一认识。通过召开领导班子会、班主任会、九年级学生会、分层次召开毕业生家长会,使全年
级师生的思想统一到中职招生工作上来。
三、加强中职招生的宣传,营造招生的良好氛围。①学校
设立长期宣传专栏,张贴招生简章。宣传中职招生政策,将招
生信息及时准确的传达给毕业班的学生和家长。②突出重点的宣传职业学校的办学特色与就业形势;宣传职业教育的各项奖
励优惠政策等。
四、再次组织学生及家长到另外几所职业学院参观并下发
传单资料,增加学生和家长对学校的了解认识,使其做到不盲
目择校。组织有报名意向的25名学生及部分家长在学校一楼
多媒体召开动员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仍有大部分家长想
让孩子中考结束后,再去上。
在中职春季招生工作中,我校共有23人去上职招,还有
25人想在中考结束后去上职招。
对于中职春季招生工作,我们将继续加大量化积分,对完
成好的给予奖励,工作不到位的进行严厉批评,力争确保今年
我校在中职春季招生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2013年4月15日
第四篇:大学学分制
湖北师范学院学分制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依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湖北师范学院学生管理规定》和《湖北师范学院学生学籍管理办法》,为规范我校学分制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的高级专门人才,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章 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
第二条
各专业需按照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制定本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经校长批准后实施。必要时,校长或教务处可根据学分制改革的需要指令修改人才培养方案。
第三条
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明确规定本专业学生达到毕业应修满的总学分数、各类课程应修满的学分数、每学期应修读的课程学分数。
第四条
在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
第五条
必修课。必修课是培养学生专业基础、学生必须修读并取得相应学分的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职业技能必修课以及实践性课程(含军事训练、教育实习、专业实习、社会调查、毕业论文等)。必修课学分占课堂教学总学分的75%左右。
第六条
选修课。选修课程是指以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主的课题,包括专业指定选修课、专业任意选修课和跨系任意选修课。学生可以从若干门课程中选修几门,或从若干课组(系列)中选择一组,也可以从每课组中各选几门,但必须达到规定学分。选修课学分占课堂教学总学分的25%左右。
第七条
课程的学分。学分是测量课程教学量的计算单位,是课程内容深浅难易的量化表示,也是学生修读课程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反映。每门课程都应规定学分数。
第八条
课程学分规定。原则上一门课程每周上1学时、上满18周计1个学分。计算办法为:课程学分 = 周学时×培养方案中规定的上课周数÷18
对不同性质课程的学分作如下规定:
一、专业理论教学课程:每学期(18周)每周课堂教学1学时计1学分
二、实践性课程
1.独立开设的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实验课、习题课、公共体育课、体育专业技术课、艺术专业技术课等,每学期(18周)每周上2学时,计1学分。
2.教育实习、专业教学实习、毕业论文、集中进行的社会调查等,每周计1学分。军事理论课计2学分。
3.各类分散进行的实践性课程,每20学时计1学分。
4.入学教育、党团活动,公益劳动、运动会、毕业教育以及培养方案中未安排的其它社会实践活动等不计学分,但学生必须参加,否则不能毕业。
三、公共必修课学分的规定: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2学分
2学分
《毛泽东思想概论》
2学分 《邓小平理论概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学分 《思想道德修养》 《法律基础》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文科)《大学语文》(理科)《高等数学》(文科)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3学分
《大学英语》(非英语专业)
15学分
《大学体育》(非体育专业)《计算机基础》(非计算机专业)
4学分 6学分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非计算机专业的理科)
5学分 《军事理论课》
2学分 《就业指导》
2学分
四、师范专业职业技能必修课学分的规定: 《心理学》 《教育学》 《电化教学》 《教师口语》
《艺术》(非美术专业)《课程教学论》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2学分 2学分 3学分
第三章 学分绩
第九条
学生课程学习的质量用学分绩表示。课程学分绩=课程成绩×课程学分×课程难度系数
课程学分绩(课程成绩×课程学分×课程难度系数)之和
平均学分绩=
培养方案规定的修读课程学分之和
课程学分之和分两种情况计算:当课程学分之和大于培养方案规定的总学分时,按学生实际取得的总学分计算。当课程学分之和小于培养方案规定的总学分时,按培养方案规定的总学分计算。
第十条
学生必须参加培养方案规定课程的学习和考核,成绩及格者方可获得该课程学分。考核成绩及学分记入学生成绩登记表,并归入本人档案。
第十一条
课程结业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和结业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由作业(含未独立设课的实验、实习、调查等约占30%),课程讨论(约占30%),平时测验(约占40%)等组成。学生平时成绩和结业考试成绩各占比例一般分别为20-40%和60-80%。课程结业考核形式有开卷、闭卷、笔试、口试、技能测试等。考查课程的结业考试由各院系组织,考试课程的结业考试由教务处与各院系共同组织。
第四章 课程的修读
第十二条
选课制是实行学分制的基础,应健全和完善选课制度。各教学单位和教务处定期公布开课计划,供本系或全院学生选课。第十三条
学生依照各专业指导性培养方案自主选定课程。但必须首先保证选修必修课、指定选修课,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再选任选课。有严格选修后续关系的课程,必须先选修前期课程。
第十四条
学生选课应从个人实际出发,学有余力者可以选修多于培养方案规定学分的课程;个别因学习困难或健康原因准备延期毕业的学生,经个人申请、由所在院系主管领导批准、报教务处审批备案后,可以选修少于培养方案规定学分的课程。
第十五条
学生选定课程后一般不得变动,个别需改选者必须在开学后第二周前提出申请,由开课院系主管领导审批后,报教务处备案;跨系选修课必须教务处审批。
第十六条
如果某门专业选修课的选修人数少于15人、跨系选修课的选修人数少于40人者,则该课程停开。由开课院系或教务处通知学生改选其它课程。
第十七条
学生要求提前选修高年级课程必须取得部分课程免修、免听的资格。由个人申请、院系主管领导批准。所选课程考试合格者承认学分,不合格者可随原年级重修,原来考试不及格记载注销。
第十八条
未办理选修手续者,不能取得有关课程学分。选修后未参加考试或考试不及格者,也不能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
第十九条
同时间开设同一课程时,学生可选任课教师;若一门课程选修的学生超过限定人数,教师可选择学生。
第二十条
选课程序
1、每学期第13—14周,各专业根据培养方案安排下一学期的教学任务,聘定任课教师,向学生公布开课目录、课程简介和任课教师名单。
2、在办理选课手续前,各院系应向学生作选课辅导报告,介绍课程主要内容及师资配备、教堂辅助设备情况等。
3、第15—16周学生自主选课并填写选课单,由院系教学秘书审定汇总。
4、第17—18周各院系填写好各课程“选课学生名单”一式三份,一份送开课教研室及教师,一份送教务处,一份院系留存;同时填写“选课汇总单”交教材科,教材科凭此单订购、发放教材。
第五章 成绩考核
第二十一条
课程成绩,应按百分制评定,无法按百分制评定时,可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分制评定。百分制与五级分制的折算标准为:
优秀
良好
中等
及格
不及格 90分以上
80分-89分
70分-79分
60分-69分
60分以下。无法按上述两种记分制评分的课程,如上课时数过少(少于25学时)、属讲座性质及纯实验操作的课程,可采用“合格”、“不合格”两级评分制评定。
第二十二条
公共必修课应按照培养方案中考核方式的规定,按学期进行考试或考查。公共体育课成绩考核以考勤与课内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活动进行综合评定,各项目的考核可随堂安排。因病残原因不能参加正常体育课的学生,经学校医院证明和体育系确认,可免予参加确有困难的体育项目的教学活动,但须参加适合其身体情况的保健体育或其它锻炼项目并据此考核,具体安排由体育系负责,及格者取得体育课成绩和学分。
第二十三条
学生学习一门课程无故缺课累计超过学期授课总学时三分之一或缺交作业累计达全学期作业总量的三分之一者,不得参加该门课程考试。
第二十四条
学生因故不能按时参加课程结业考核时,必须事先向所在院系提出缓考申请(因病须凭校医院病假单,课程考试后送交的申请或证明无效),院系主管领导签署意见,并报教务处备案后,方可缓考。获准缓考者,平时成绩作相应记载,其缓考后的课程成绩按原考试成绩评定办法加权处理。未经请假或请假未准擅自缺考的学生,按旷考论处,成绩以零分登记并注明“旷考”字样,不得参加正常补考。
第二十五条
考试作弊者,课程成绩以零分登记并注明“作弊”字样,并按《湖北师范学院学生考试违纪处理办法》给予纪律处分。
第二十六条
登记课程结业考核成绩时,平时成绩和结业考试成绩均应如实列出。总评成绩不及格者,不能获得该课程学分。
第二十七条
学生获准免修的课程,以免修考试成绩(有实验环节的应以实验课成绩与免修考试成绩的总评成绩)登记并计学分。凡因特殊情况获准免修而未参加免修考试的课程,成绩栏内填写“免修”字样,不能取得该门课程学分。第二十八条
学期课程考试,一般由教务处统一安排在学期末两周内进行,考查课程和体育课考核均应在此之前结束。不满一学期或因特殊原因需提前考核的考试课程,在征得教务处同意后由各院系自行安排。
第二十九条
考试、考查成绩一经评定,即不得更改。学生如对评分有疑问,本人不得找教师查阅,应书面报告院系教学秘书,经院系主管领导签字同意后转教师所在教研室代为查阅,核实后成绩有更改的,由任课教师和院系教学秘书在成绩登分册上更改并签名,以备今后查档。
第六章 学分奖励
第三十条
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学校实行学分奖励制度,达到一定奖励积分的学生可申请免修相关课程。
第三十一条
学分奖励范围及奖励学分标准
1.在各种竞赛中个人获国家一、二等奖、各种国家科技发明奖或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创作的作品等,每项(篇)奖励5学分。
2.各种竞赛中个人获国家级三等奖、优胜奖或省级一、二等奖、各种省级科技发明一、二等奖,或在省级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创作的作品等,每项(篇)奖励4学分。
3.各种竞赛中个人获省级三等奖,每项奖励3学分。
4.在学校各项学术研究、科技创新、学科竞赛活动中个人获一等奖,每项奖励1学分。
5.毕业时所有奖励学分按每学分80折算为学分绩,与课程修读学分一起计入学生总学分绩,参与平均学分绩的计算。
第三十二条
申请办法。凡符合奖励条件的学生,可到教务网站上下载《奖励学分申请表》,按要求如实填写,由学生所在院系主管领导审核并加盖公章,与获奖证书及作品复印件一并交教务处。奖励学分的最终认定权在教务处。学校将对奖励学分情况在校园网上进行公示,若有弄虚作假者,取消奖励学分并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第七章 重修、免修与免听
第三十三条 补考与重修:
补考:必修课、指选课不合格者可给一次补考机会。补考成绩在及格线上者均记作“及格”,学分记为该课程基本学分,补考不收费。
重修:必修课、指选课不合格或为获得高学分绩者,可随同下一年级相同课程按成本付费重修。重修课也要按课程修读要求进行,由课程所在单位安排跟班听课或指定辅导教师,课程成绩按正常成绩记入。重修时间均安排在第三学期至第七学期期间进行,而且一般在下一学年的对应学期进行。如不能按时重修,须由本人提出缓修申请,经院系审核,教务处批准后方可缓修。只有第七学期不合格的课程安排在第八学期重修。重修考试不合格者,可在规定学制期限内再付费重修。任选课考试不及格者可付费重修或在任选课内另选,直到四年内取得规定的学分为止。第八学期的课程不合格者,也可直接参加毕业前的清考。
第三十四条
免修:学习成绩优秀,通过自学已掌握某门课程者,可在该课程开课前一学期内向所在院系提出免修申请,并提交自己的学习笔记、作业、作品或足以证明自学的材料,经院系主管领导审核同意报教务处安排考试,考试成绩在70分以上(含70分)者可取得学分,按考试实际成绩记入档案。但公共政治理论课、公共体育课、各种实践课(实验、教育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等)不得申请免修。
第三十五条
免听:学生申请某门课程免听,须经任课教师面试,任课教师确认该学生对该门课程有自学能力后报院系主管领导批准,但学生必须提交作业、参加实验及期末考试,课程成绩合格者可取得相应学分,考试不及格者可重修但不得再次申请免听。
第八章 学业性警告、学业性退学、试读
第三十六条
学生在一学年内取得的学分数达到或高于所在院系该学年额定学分数的60%,可以继续下一学年课程的修读,但必须同时重修上一学年未通过的必修课和指定选修课程,是否重修未通过的任意选修课程,由学生自行决定。
第三十七条
学业性警告。学生在一学期内取得的学分数低于所在院系本学期应修学分60%者的,将被学业性警告。被警告的学生应该重修警告学期中未通过的课程,同时修读本学期的课程,并且不得授予任何学业性优秀或先进,不得享有奖学金。
第三十八条
学业性退学。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将被学业性退学。1.累计四次被学业性警告者。
2.经过重修后,累计仍有六门及六门以上必修课程或指定选修课重修考试不及格,或未按要求重修而未取得学分者。
3.在校延长学习时间累计满六年不能毕业者。
第三十九条
试读。学生因第三十八条原因受到学业性退学处理而要求试读的,可按《湖北师范学院学生试读管理办法》申请试读。
第九章 毕业与学位
第四十条
凡注册取得学籍的学生,德育、体育合格、修完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修满规定的各类学分和总学分者,准予毕业,发给毕业书。
第四十一条
未满学制年限而达到毕业要求的学生可提前毕业。凡取得提前毕业资格的学生可经本人申请、教务处审核、校长批准后,作如下选择:
1、提前毕业,报省教育厅批准发毕业证书。
2、提前就业,届时发毕业证书。
3、学生学有余力,可修读其它专业课程,根据修读的学分数,发给辅修课程证书或辅修专业证书或第二学位证书。
第四十二条
取得毕业资格且所有课程的平均学分绩达到90分的毕业生或被批准提前毕业的学生,学校将发给“优秀毕业生证书”,优先推荐就业或免试推荐攻读本校硕士研究生。
第四十三条
学生可根据个人实际情况提出休学申请,学校保留学籍,到社会上工作一段时间后再返校继续学习,原来所得学分继续有效。每次休学时间为一年,累计休学次数不超过2次。要求休学或复学者,须在开学前提交申请,报教务处备案。
第四十四条
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本科生最长不超过6年。本科连续4年(科连续3年)修完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但未能取得规定学分者,可发结业证书,也可继续学习。本科6年(专科5年)内尚不能取得规定学分者,应于第6学年结束时离校,发给结业证书。
第四十五条
凡作结业处理的学生,结业后一年内可申请补考一次,成绩及格并修满规定学分者,凭原始结业证书换发毕业证书。教育实习不及格者可在参加工作一年后由所在单位对其表现与工作能力做出评定,报我校审核;毕业论文不及格者,可在参加工作一年内重作并报我校审核。以上两种情况,凡审核合格者,给予相应学分,凭原结业证书换发毕业证书。凡审核不合格或超过2年不申请补考者,不再换发毕业证书。
第十章 附则
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适用于在我校接受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本科专业学生,从2005年9月1日起生效,第四十七条
本办法由学校教务处负责解释,未尽事宜由教务处根据具体情况处理。
一九九五年九月颁布 一九九九年九月第一次修订 二○○五年九月第二次修订
第五篇:学分制实施细则(范文模版)
湖南工程学院学分制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学分制是以学生自主选课为机制,以学分与绩点作为衡量学生学习量与质的计算单位,以取得一定的学分和平均学分绩点作为毕业和获得学位的标准,人才培养规格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
第二条 为深化我校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发挥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加强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和《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学分制收费管理试行办法》,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章 学习年限
第三条 我校本科专业的学制,除建筑学专业为五年外,其余均为四年。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实行弹性学习年限制。四年制本科在校学习年限为3-6年,五年制本科在校学习年限为4-7年。
第四条 学生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学完人才培养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修满毕业要求的总学分,准予毕业;对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湖南工程学院授予学士学位实施细则》的学生,授予学士学位。
第五条 学生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因患病、出国、创业等原因可申请休学1-2年,休学期限以学年为单位计算,学生最多可申请休学2次,累计时间最多2年。学生休学须本人提出申请,经家长签字确认,学院院长审核,报教务处批准。
第三章 课程、学分与成绩考核
第六条 人才培养计划内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对各类课程和实践环节均有最低学分要求规定。
必修课 指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包括通识教育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程。
选修课 指为加深专业基础、拓宽专业知识面以及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课程。分为限制性选修课(简称限选课)和任意选修课(简称任选课)两种。限选课指与专业密切相关的知识、技能以及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课程;任选课指为扩大学生知识面的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学习能力以及就业方向选修的课程。第八条 学分计算
学分计算以该门课程在人才培养计划中安排的学时数为主要依据。课内教学(含课内实验),原则上16学时为1学分。
集中安排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实习、课程设计(大作业)、毕业论文(设计)等,原则上1周计1学分。
体育课32学时为1学分,每学期1学分,两年共4个学分。
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项目学分,可作为全校性任选课学分,但最高不超过4学分。同一项目按最高获取的等级计分,不重复计分。具体规定按《湖南工程学院创新性实践学分实施办法》执行。
学分计算以0.5为单位。第九条 总学分
以人才培养计划规定的最低总学分为主要依据,四年制本科毕业总学分为170-180学分,五年制本科毕业总学分为220-230学分。
第十条 学生修完人才培养计划规定的某门课程,考核及格即获得该门课程的学分。
课程考核及成绩管理按照《湖南工程学院课程考核管理规定》和《湖南工程学院学生成绩管理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 为了更好地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学习的质量,采用学分绩点制。课程考核成绩与绩点关系如下:
(一)百分制成绩绩点计算方法:
一门课程的成绩在60分(不含60分)以下不能获得学分,也不进行学分绩点计算,60-100分之间按下式计算:
所获课程学分绩点=(一门课程最终评定成绩-50)÷10
(二)五档等级制成绩绩点计算方法:
优秀-4.5; 良好-3.5; 中等-2.5; 及格-1.5; 不及格-0。
(三)每学期结束及修业期满,均应计算学生的课程学分绩点和平均学分绩点,计算方法如下:
1、一门课程的学分绩点数=该课程的课程绩点×该课程的学分数;
2、一学期或学年的平均学分绩点=所修课程的学分绩点数之和/所修课程的学分数之和。
第四章 导师制与选课
第十二条 实行导师制,以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导师应根据学生个人的能力、志向和特长指导学生制订个人学习计划,实行对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全程负责。对导师的要求与管理,按《湖南工程学院本科生导师工作暂行条例》执行。
第十三条 学生在班主任或导师的指导下,按照本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有关选修课的安排,选读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和完成实践环节,以取得人才培养计划规定的学分。选课具体办法按照《湖南工程学院本科生选课暂行管理办法》执行。
第十四条 学生修读课程的数量和顺序应以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为依据,首先要保证修完人才培养计划的必修课程,对于有先后修读顺序的课程,应按先后顺序选课。
第十五条 一学期内,所修学分(含重修)一般为20-30学分左右;允许上学期获得平均学分绩点达到3.0者,增选学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允许其减选学分,以降低其学习负担,但一学期所修学分最少不能低于15学分。
第十六条 凡未按规定办理选课手续而自行听课的学生,一律不准参加课程考核,若自行参加考核,其成绩无效;未按时办理退选手续而不听课者,作旷课处理。缺考者不准缓考,按不及格处理。
第十七条 面对全校的公共选修课人数少于30人的课程不予开设。
第五章 重修与免修、免听
第十八条 人才培养计划内的必修课程和专业限定选修课考核不合格者,可参加补考一次。补考仍不合格者,必须重修。考核不合格的其他选修课程,可重修或改修其它课程。考试缺考课程直接重修。
第十九条 重修课程经考核合格,按重修成绩登录,取得相应课程学分和课程绩点。
已注册学分的课程可以重修,以取得的最高成绩登录。课程重修必须经过再次选课,重修次数不限。
第二十条 由于课程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的变化,导致现重修课程内容、考核方式等与原修读课程不一致时,以最新的课程内容和考核方式进行重修和考核。第二十一条 允许部分学生免听、免修部分课程,同时鼓励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前修读后续课程,有关规定与要求按《湖南工程学院关于免听、免修及跳级管理的暂行规定》执行。
第六章 主辅修、双专业
第二十二条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培养复合型人才,在实行专业主修的同时,学校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努力扩大知识面,实现学科间的交叉渗透,设立主辅修、双专业等制度。
第二十三条 主辅修、双专业的有关规定与要求《湖南工程学院普通全日制本科跨专业选课、辅修、双专业管理办法》执行。
第七章 缴费与注册
第二十四条 学生应按规定缴纳修读本专业的学费,学费分为专业学费和学分学费两部分。学生缴费与注册按《湖南工程学院本科生学分制收费管理办法》执行。
第二十五条 学分收费标准按物价部门批准的学费标准执行。重修费按学分学费标准收取。
第二十六条 凡由于学生本人原因导致退学、退选、退专业等,已缴学习费用不予退回。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适用于湖南工程学院本科各专业,专科专业参照执行,本办法从2009级学生开始实施。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在实施过程中,如与上级有关新规定存在不一致之处,以上级的有关新规定为准。如与本校其他规定相冲突,则以此办法为准。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未尽事宜参照学校有关规定执行。凡实施过程中发生而本办法未说明之情况,经所在学院教学委员会提出情况报告和处理意见,由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最终裁定。
第三十条 本细则由教务处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