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年组小结(浅谈户外区域运动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
浅谈户外区域运动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
薛晓莉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当幼儿活动时,教师就是幼儿的最佳观众和听众,倾听幼儿的交流,观察幼儿的表现;当幼儿对活动规则模糊不清时,教师要耐心示范引导,帮助幼儿逐步建立规则意识;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是幼儿的合作者和支持者,为幼儿搭建起成功的桥梁。教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能进一步地催化幼儿对经验的掌握,也能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所以教师协助参与到活动中去,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本学期我们青年组的老师们围绕“户外区域运动观察与指导”进行了学习和探讨,通过理论学习和不断实践中的反思,在户外区域运动中针对各个年龄段的幼儿,如何进行观察与指导,有了一些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其中我觉得加强有目的的引导和指导很重要。在活动区域中进行指导时,教师要十分注意对幼儿活动过程的观察。在指导幼儿的过程中,教师要常用启发式的语言,给幼儿一个自己思考、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
有一次我组织幼儿一起玩运粮食的活动,我以农民伯伯的口吻说:“今年粮食大丰收了,可是我年纪大了,运不了这么多的粮食,你们来帮帮我的忙好吗?”幼儿齐声回答:“好!”我说:“可是你们不知道怎么把粮食回到仓库区,这样我先带你们走一走这条运粮食的路,看看谁能记住今天的路线。”告诉完孩子们运粮食的路线后,孩子们开始运粮食了。可是这条路上有许多挑战点,尤其是碰到上桥的时候。孩子们不断的探索,尝试各种姿势和方法,有的两个人把车抬上桥,有的自己把车抬上桥,有的则往后退一退快速上桥„„看到孩子们不同的方法,随后我集合小朋友:“你们真会动脑筋,想出许多不同方法穿过小桥,本领真大!可是你们的速度都有点点慢,而且如果小车里的粮食很多的话,是不是就抬不动小车了呢?有什么方法能即快速又方便的让小车通过小桥呢?”赵敏诗说:“我能通过小桥,到小桥前面,我往后退两步,然后推着小车使劲往前跑就能通过小桥了”。
于是我请赵敏诗示范给大家看,孩子们看后纷纷觉得自己已经学会了。然后我请了另外的一个孩子来用赵敏诗的方法尝试一下,可是他却没有成功。接着,我马上又问,“你们觉得他们两个人哪里不一样,为什么一个能过小桥,同样的方法另一个却过不了小桥?谁发现了其中的秘密?”很多孩子说了各自的道理,我请这两个孩子再次尝试一下,结果有孩子发现了赵敏诗的手是往下压的,身体是往前弯下去的,另一个孩子是指着身体过去的,所以过不去。发现了问题,孩子们纷纷在上桥的时候弯一弯身体、压一压手腕,小车子真的就听话的快速穿过了小桥。
在此次的活动中,我观察到了孩子们在运粮食中的问题,那么针对这个问题我又有目的的请了两个孩子进行示范,让孩子们自己通过观察比较来解决出现的问题,这样孩子们不仅能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得以了提高。
在区域运动中,我们一定要时刻关注孩子在运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观察这些问题的成因来加以引导和指导,这样孩子就能在活动中真正得以锻炼。在身体得到发展的同时,还能训练到孩子的思维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加上老师的参与,让孩子在活动的不断思考,并得以真正的发展。
2014年6月18日
第二篇:运动中教师的观察
运动中教师的观察 张毅
一、什么是观察
观察是知觉的高级形式,是一种受思维影响的有目的,有计划,比较系统,持久的知觉活动。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为本,观察先行。”没有仔细的观察,就谈不上正确的、有效的教育方法。(选点很好)观察是教师的基本功。教师如何观察幼儿,观察什么,观察的重点是什么等等都是我们在以后的教研实践中针对不同形式的体育活动需要研究,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调查问卷)有效观察的条件
观察的效果如何,取决于观察目的任务是否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越明确,具体,观察者对观察对象的反映就越完整,越清晰;相反,目的任务不明确,盲目地去观察,整个观察过程便会毫无目的,抓不住要领和关键,得不到应有的收获.因此,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和任务。那么在运动中教师该观察什么呢?(观看教学录像)
一、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显性影响的因素
1、幼儿的动作发展
基本动作:走、跑、跳、平衡、钻爬、投掷 如今,在健康教育领域,体育活动的重心已从机械和单纯训练幼儿的基本动作转向了如使幼儿喜欢并积极的参加运动。动作是人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发展领域, 儿童动作发展是发展心理学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而运动是实现动作发展的基本途经之一,所以在运动中教师要观察幼儿的动作发展是否协调、柔韧、灵敏性平衡性及速度和耐力如何等。
2、幼儿的情绪状态
幼儿在运动中的情绪状态也可称作运动心境。
a、观察幼儿对运动是否有兴趣
兴趣是儿童天生的一种情绪,兴趣就是一种内在的动力。
b、观察幼儿在运动中是否快乐
当儿童运动的需要得到满足,当儿童的运动充满趣味,都会让幼儿产生愉快的情绪。
c、观察幼儿在运动中是否有生气、愤怒、悲伤等消极情绪
这也是儿童在体育活动中可能体会到的情绪,让幼儿体验这些情绪或许在当时来说并不太好,但从长远来说却能够丰富幼儿的情绪经验,对幼儿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抗挫能力的培养)。
通过剧烈的运动,可以发泄孩子的消极情绪,通过轻缓运动,可以控制孩子的情绪冲动。教师应让孩子进行一些他们所喜爱的运动,如玩水、玩沙、打球,在运动中促使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
3、幼儿在运动中的规则
规则是任何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的影响因素。对于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而言,规则的应用是活动成功的关键。但是,在活动中,这又是极有可能被忽视的一个教学设计环节,因为教师往往会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活动内容的设计上。事实上,体育活动中规则的运用(规则的设计一和传达)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教学策略的问题。一般而言,规则可以相对分成三类:
第一类称之为秩序型规则。侧重控制整个活动局面、维持活动纪律和秩序。例如活动中的站位、队形、分组等之类的规则,比如,在一个主要是发展幼儿跑步能力的活动中,教师要求幼儿号令发出前脚不能够越出起跑线,规则制定后教师就要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执行情况。
第二类是技术型规则。是指教师指导幼儿在活动中动作的细节、动作技巧的规则。比如在小班幼儿爬的活动中,教师非常清晰地传达:“在爬的时候小屁股要向上抬,小眼睛要朝前看。”又如在《蚂蚁搬家》活动中教师指导幼儿在爬行时:“身体往前挺,脚尖都着地,一步一步向前爬;手和脚一块向后移动,一步一步向后爬”。在教师的指令传达后教师就要观察孩子是否在活动中是否掌握了这个动作的技术要领。
第三类是任务型规则。是指表明本次活动或者活动中某一环节的主要任务的规则。任务型规则的传达直接影响到活动局部和总体目标的达成。一旦教师对任务型的规则交待不够清晰,就会导致活动的走样,最终偏离活动的原先目标。但是如果执教教师教学灵活机智,那么就能够进行立即调整,澄清活动的任务。
当然,这三种规则的分类是相对的,有交叉的部分。除了这三种规则外,还会出现幼儿在活动中自发制定的活动规则,教师要予以保护。明晰规则的类型,有助于教师依据具体活动环节和情境相应地运用适宜的规则,促进体育活动合理、顺利地进行。(观看教学录像分析规则运用)
二、对幼儿的发展产生隐性影响的因素
1、物质环境——活动中的物质材料
a、教师要观察器械、材料的投放是否安全、是否与场地相适宜
比如,架放梯子是否牢固,会不会移动;再比如:在草地上提供跑冰车就不太合适,因为草地阻力过大,跑冰车在草地上几乎不能前进,这就会使幼儿失去运动兴趣而得不到锻炼效果;
b、教师要观察器械、材料的投放是否满足幼儿的需要 这就需要教师在活动中仔细观察幼儿经常需要哪种器械、材料?又不喜欢哪种器械、材料?从而及时调整,满足幼儿对器械、材料的需求。比如,小班幼儿在玩跑冰车时,就非常喜欢 “送牛奶”——把空牛奶盒叠高放在车上,从场地一侧运到另一侧,但是牛奶盒不够了,教师根据观察到的这一现象及时提供了更多的空牛奶盒和绳子,不仅满足了他们的运送需要和情感的需要,更体现了教师的作用。c、教师要观察器械、材料的投放是否方便幼儿的取放
幼儿是器械、材料的主要使用者,因此取放地点应是幼儿容易拿到的地方,这样自然就能激发起他们的运动兴趣。
d、教师要观察所提供的材料是否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性
一些废旧的半成品材料具有重要的价值,它可以引导幼儿不断创造新的玩法,丰富活动的内容,提高参与活动的兴趣。在活动中还可以激发孩子探索的愿望,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比如:纸箱、纸杯、可乐瓶、报纸、轮胎等……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水平来选择这些富于变化的材料,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创造了抛接球、羽毛球、小推车、报纸球、树挂等多种游戏材料,使幼儿在快乐的体验中获得大肌肉和小肌肉方面的锻炼。(观看国外教学录像或照片)
2、心理环境的创设 蒙台梭利强调指出,对于幼儿生理和心理的正常发展来说,准备一个适宜的环境是十分重要的。她说:“必须注意为儿童期设置一个适当的世界和一个适当的环境,这是一个绝对迫切的需要。”所以除了要注意场地、设施、器械等方面的防护外,更应从心理上满足幼儿的安全需要。
a、教师要观察幼儿在活动中是否有胆怯和畏惧心理
比如幼儿在走有一定高度的平衡木时,会产生自己亲自去尝试一下的欲望,但真正面对时却又十分胆怯,常常不敢走或要拉着老师走,这时如果教师只顾重复动作要领而没有顾及孩子已经产生的胆怯和畏惧心理,那么孩子就更不敢尝试了;反之教师若能及时调低平衡木高度,或者在幼儿通过时伸出手扶一扶、拉一拉给予一定保护和鼓励,使他们感到有心理上的安慰,那么幼儿的畏惧心理就会慢慢减退,就会大胆尝试这一动作,从而获得身体平衡能力的发展以及成功的愉快体验。
值得强调的是教师要尊重幼儿不想参加活动的权利。有些幼儿由于性格或其他原因而不会、不想、不敢自主进行活动时,不要急躁地替孩子选择,不妨多用些耐心,多给孩子一点时间,引导幼儿慢慢参加自主活动。b、教师要观察幼儿在活动中是否有成就感和失败感
对幼儿来说,每一种体育活动都可能是富有挑战性、都是有一定危险的,但只要幼儿造运动中取得成功,哪怕是一个孩子成功的爬上一段台阶,也会给幼儿带来成功的体验,这种成就感对幼儿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体育运动有许多规则,比赛中经常会有成功和失败,所以教师要及时地观察到幼儿的情绪变化,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调整。(介绍国外的心理游戏)
3、幼儿的运动经验和活动能力
1、教师要从孩子的活动状态中观察了解这项活动是否适合本班幼儿的身体发展水平
2、教师要从孩子的活动状态中观察活动的的设计与制定是否有效、是否具有锻炼价值。
(不展开,以后在实践中详细分析)
总之,教师的观察,不但要做到心中有目标,行动有方向,而且还要做到勤反思、善捕捉、多记录。
观察是指导幼儿活动的基础、前提和保证,有了充分的观察,教师才能对每个幼儿做出正确的判断,才能有的放矢地实施有效的教育,才能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发展。
第三篇:户外体锻投掷区教师如何观察指导
户外体锻投掷区教师如何观察指导
教师要不断摸索户外活动规律,研究观察与指导的方法,以利于提高投掷区活动的价值,教师观察与巡回指导的目的之一,是发现和解决好孩子在投掷区活动时所出现的问题。观察指导的好坏,不仅能检验教师基本能力,还对孩子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那么,观察些什么内容和解决些什么问题呢?
1、观察孩子对活动的兴趣是否浓厚。
2、观察投掷区活动设置是否符合孩子年龄特点,了解孩子接受能力,及时调整投掷距离与高度,提高活动科学性。
3、观察孩子掌握投掷技能情况,让技术差的幼儿尽快地掌握,让技术好的幼儿有新的提高,实行因材施教。以激发幼儿投掷兴趣,调动幼儿的参加活动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锻炼身体的实效,完成活动目的。
4、观察孩子的一切行动和表现,及时抓住活动中不良行为和突发事件,进行适当的表扬与批评,要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对每个成员进行及时教育,将寓德于教原则贯穿于整个体育活动之中。
二、怎样进行观察与指导呢?
(一)要精通投掷动作,提高指导能力。
l、教师应熟悉投掷动作以及各投掷游戏玩法,创设有趣情境,想办法让孩子较快掌握基本动作。
2、对孩子在投掷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有预见性,提前纠正。
3、对水平不同幼儿标准不同。
(二)教师的观察位置、辅导方法、巡回指导路线要合理。
教师在选择观察或辅导的位置时,即要考虑不妨碍孩子做动作,又要有利于及时进行保护、帮助,并能有效地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视野不仅能顾及教师面前所要重点观察的孩子,也要能观察到分散在远离教师面前的全班孩子。应对体质弱、技术差的学生,重点加强观察指导,以防顾此失彼。
总之,观察与指导是教师很重要的一项基本功,在户外投掷区中,教师要不断摸索活动规律,研究观察与指导的方法,以利于提高投掷区活动的意义与价值。
第四篇:户外运动观察与指导专题小结(佳佳)
专题小结
——户外区域运动观察与指导
本学期我们大教研围绕“户外区域运动观察与指导”进行了学习和探讨,通过理论学习和不断实践中的反思,在户外区域运动中针对中班幼儿,如何进行观察与指导,有了一些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一、加强有目的的引导和指导。在活动区域中进行指导时,教师要十分注意对幼儿活动过程的观察。在指导幼儿的过程中,教师要常用启发式的语言,给幼儿一个自己思考、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有一次我组织幼儿练习跳跃能力的活动,我以小白兔的口吻说:“今天跟我一起来玩小兔跳的游戏好吗?”幼儿齐声回答:“好!”我说:“先请你们跳一跳,看谁学得最像。”幼儿自由在场地上练习双脚连续跳。我在中间走动观察幼儿跳跃动作,发现有很多幼儿落地较重,就以小白兔口吻说:“我们兔子起跳时很有力,落地时是轻轻的。而且兔子还会用不同的姿势跳,你们会吗?”幼儿自由探索,尝试创编不同姿势跳的方法,有的双手撑地跳,有的把双手背在背后跳,还有的两臂屈在前胸跳„.。随后我集合小朋友:“你们真会动脑筋,想出许多不同的兔跳的动作。你们刚才是一个人在跳着玩,还可以几个几个在一起跳着玩,你们会吗?”于是大家自言自语:“几个在一起?”这时王袆问:“两个人一起行不行?”我马上给予肯定:“当然可以。”于是王袆找王卉灵互相抱着做双脚跳,有的小朋友手拉手一起跳。其他幼儿在旁边观察一会儿后创造出多人手拉手跳;三人手搭肩跳;多人一个拉一个跳。孩子们兴致盎然,欢快地跳跃着。。这样,既发展了幼儿的跳跃能力,同时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二、运动不仅促进孩子运动能力的发展,同时与孩子的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经常参加运动的孩子往往表现得更为自信,自我发展水平较高。但由于孩子的运动能力以及个性都存在较大的差异,特别是运动能力相对较弱、性格内向的孩子,容易被大家所忽略,往往缺少表现的机会,这对孩子的发展是很不利的。有一次,在南三平衡区域的运动中,我创设了一个“过桥”(走竹梯)的情景,引导幼儿身体保持平衡在竹梯上行走,从而发展孩子的身体平衡及协调能力。过一会儿,只见轩轩两手扶着竹梯,双腿跪在上面,后面的小朋友排成一队焦急的催着他:“快点走呀,别挡着我们!”我走过去问:“轩轩为什么爬在上面啊?”轩轩说:“我怕摔倒。”我鼓励他站起来说:“没关系的,站起来试一试。”虽然很犹豫,但随后在我的指导下他慢慢站起来,完成了站稳——向前走的动作,经过几次尝试,.虽然都是慢慢地进行的,但看的出他已经没有刚开始时的胆怯心里。后面的小朋友也一起喊:轩轩,加油!就这样在老师和大家的鼓励下,轩轩显得更加自信了,明显的加快了速度,顺利地走到了终点。因此,在组织体育活动时,教师应该在语言和行动上处处照顾每一个幼儿,多用肯定和鼓励的语言与幼儿交往,尤其对那些活动能力较差的幼儿,要在语言和情感上给予积极评价,使幼儿体验到体育活动的快乐和满足,激起幼儿喜爱体育,乐于上进的愿望,而应避免消极的评价给幼儿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让幼儿生活在强调优点而不是缺点的氛围中,并逐渐学会保持自信。
三、教师的指导应富有启发性,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例如:为了发展幼儿双脚立定跳和单脚跨跳的动作和培养幼儿与同伴合作的意识与精神。我在操场南二场地准备了绳子、纸棒、彩纸条、橡皮筋等器械材料。在做好热身活动后,我引导幼儿观看提供的材料,请幼儿自由找同伴,自选材料,两两组合在地上做一条“小河”(可宽可窄),然后动脑筋跳过河。在巡回观察指导中我发现多数幼儿做的小河都比较窄,可以双脚立定跳或者跨跳的方式比较容易的跳过去,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难度,而且跳的姿势和方法都有一定的问题,甚至有的幼儿由于动作不正确,跳过去由于惯性还会有摔倒的现象。于是我集中幼儿,请他们说说自己怎样做小河、过小河。在交流过后我说:“屈老师也要做小河。看跟你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然后现场做了两条“小河”,一条窄的,一条相对宽的。而后一边做一边示范讲解正确的动作姿势:窄的小河可采用双脚并拢立定跳的方法用力跳过去,注意身体要下蹲,双脚同时离地向前跳,并且手臂用力往上扬,落地时前脚掌着地,这种跳法叫双脚立定跳远。宽的小河双脚过不去可用一只脚在前、另一只脚在后的单脚跨跳方法跳过去。根据我的提示,孩子们跃跃欲试,再次尝试、体验。因此,在活动中教师要给于幼儿较大的自由度,保证幼儿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自由活动;当好幼儿的参谋和助手,要把握时机,全面观察了解幼儿最需要关心与指导的地方,但不能指手画脚,中断孩子的活动,而是准确把握时机和方式给于适当的指导,提供适度的帮助;要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应处的位置,扮演观察者、指导者的角色,以游戏者的身份介入指导。
屈晨霞
2009-01-07
第五篇:浅谈区域活动中的教师观察
浅谈区域活动中的教师观察
【摘要】:
区域活动就是孩子自主的活动。教师除了在活动区域提供多种多样符合幼儿需要、兴趣的材料,要给予幼儿较大的自由度,保证幼儿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活动,让幼儿在宽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外,还要当好幼儿的参谋和助手,根据需要提供适度的帮助。要支持幼儿,就要了解幼儿;要了解幼儿,就必须通过观察。怎么观察?怎样的观察才是有效地?在观察中又如何处理好各种有效信息,从而给予幼儿适时的、有效的支持和帮助?教师在游戏中通过有目的的观察,注重观察的方法,及时捕捉真实的信息,从而学会及时处理观察信息,为幼儿提供及时有效地帮助,让幼儿把游戏开展得更精彩,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
【关键词】:
区域活动 观察 材料观察 观察方法
【正文】
观察是通过教师的感官知觉了解儿童的过程。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说过:唯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儿童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协调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幼儿成长的需要。教师只有通过细致的观察,才能更好地了解幼儿,以便幼儿在需要时提供恰到好处的帮助。因此,教师在支持区域活动时,始终要清楚自己应处的位置,扮演好观察者和支持者的角色。下面就区域游戏的几方面谈谈是如何进行观察与分析的。
一、明确观察的目的
每一次区域活动前教师都要明确本次区域活动或本周区域活动自己要重点关注和观察的区域是哪几个,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有哪些,要重点观察哪些幼儿,教师要明确自己要做什么和为什么而做,这样教师才会进入较好的观察状况
(一)材料的观察
1.观察投放的材料是否具有实效性。区域游戏时,材料是幼儿活动的对象。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经验、能力和需要相适应的材料能引发幼儿的活动欲望。幼儿在对材料操作摆弄的过程中,会不断地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从而提高了自主
学习的能力。就如数学区中成品的操作材料,幼儿经过几次操作后就失去了兴趣,不愿再去操作。在区域游戏时,我们老师就要观察提供的材料是否能满足幼儿的需求。
2.观察投放的材料是否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在区域游戏时,提供给幼儿的材料必须考虑其操作性。因为一些操作性不强的材料往往就是失去了它的意义。在区域游戏中,教师在科学区投放了放大镜。开始的时候孩子们还挺新鲜的,可没过两分钟就觉得没意思,不想玩了。接下来这边转转那边转转,还要搞点小破坏。这样一来使原本有序的活动也无序了。观察后教师在下次科学区就要进行调整,要投放操作性强一点的材料。
3.观察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是否具有积极性。有的区域幼儿玩过了还想玩,有的区域幼儿玩得兴致很少。这时教师就要不断观察,分析原因。经过观察后我们了解到:活动材料老是这么几样调动不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此时教师可根据幼儿游戏的进展,有目的地投放材料。材料的投放不能一下子就投入进去,也不能一直放着这么几样不换。因为这样导致幼儿的参与意识不高,满足不了他们的兴趣。材料的投放要及时更新。在区域的创设时我们也不能着重布置哪一个区而忽略了哪个区;在对新材料的投放时教师不能悄悄地放进区域中,应该告诉幼儿: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什么东西。你们可以去尝试玩玩。这样孩子们在玩的时候会尝试玩老师提供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发现新的东西,解决了他们的问题。
(二)幼儿游戏过程的观察
1.观察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更多的是在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充分展露个性、获得个体发展的。同时,生动、有趣又富有变化的材料只有通过和幼儿的交互作用,共同丰富,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例如“娃娃家”活动中,我和幼儿在一起讨论,“娃娃家还缺少些什么?”马上就有一个孩子说:“我觉得有个电视机就好了,我们可以在娃娃家里看电视。”在他的带动下,立刻又有几个孩子补充:“我想在娃娃家里有个微波炉,可以烧菜的。”“我想有个电话,可以打电话的。”就这样,经过我们的共同出谋划策,一些新的游戏材料便诞生了。
2.观察孩子与孩子间的互动。以前活动区游戏中幼儿交往仅限于本区范围内。随着区域活动的开展,区域之间的联动也出现了。当老师提示过后,在一次区域活动中,娃娃家里的陈晨曦对我说:“老师,我想带我的宝宝到大舞台去看表
演。”“当然可以,你想的真好。”陈晨曦高兴地抱着娃娃走到大舞台说:“我带宝宝来看你们的表演,可以吗?”正在表演舞蹈的高欣媛和李鸣枭愣了愣,转头看着我,我向他们点了点头,高欣媛马上笑着说:“好吧,你抱着娃娃坐在椅子上看我们表演吧,我们跳舞给你们看。”陈晨曦看了一会儿表演区的小朋友们的表演后抱起娃娃说:“现在娃娃困了,我带他回家睡觉,谢谢你们的表演,下次我还会来看,再见!”以上的事例表明,在不影响各区正常游戏的前提下,鼓励、引导各区游戏之间的联动、合作有利于拓宽幼儿交往舞台,增强幼儿之间相处和交往的技能。
二、注意观察的方法
在观察中,我们首先要做个旁观者,选择适宜的观察记录方法。在区域活动中,要想观察记录更有效的为活动的开展服务,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有目的地进行观察记录,经过相关的理论培训我们知道几种有效的观察记录方法:
1.全面性观察记录。也叫扫描式观察记录。在班级区域活动开始前两位教师已进行定位,确立有一位教师负责扫描式观察记录,对整个班级活动去进行全面的观察,主要观察区域的整体情况。如:幼儿进区情况,游戏中幼儿是否出现状况,区域活动中材料使用情况等等,对活动区整体的一个全面的、大致的观察记录。
2.定点观察。班上的另一位教师到某个区域中,对幼儿个人或该区域中的一组幼儿进行观察记录,主要记录该区幼儿的情绪、个性行为、材料使用、合作等的情况详尽了解幼儿在特定区域活动中的具体行为表现,从而方便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和提供更适宜的材料。
3.多种观察记录形式。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对幼儿观察后,不能忽视记录,如果只是单纯观察,很多重要的细节,很多教育的契机会因为一些时间而被遗忘,失去了引导和教育的时机,所以在观察的同时,教师应把观察的情况详细地记录下来,记录方式采用多种记录形式结合。(1)在区域活动中一般采用用文字的形式详细记录幼儿活动情况,这种形式会比较具体。常用于定点观察某个区域一组幼儿或某个区域某个幼儿的游戏发展情况。如:什么时候XXX小朋友在做什么,她和同伴是怎么交流的,是怎么操作材料的等。(2)表格形式。这种形式比较的方便,班级幼儿人数比较多的时候想在短时间内了解幼儿的情况时,只靠文字观察记录就比较难,就可以借助表格形式进行记录。如:幼儿的进区情况就可以用这种表格,教师可以清楚的了解娃娃家有谁?各个区域中都有些谁?谁哪个区域
不经常去的等等。
三、学会及时处理观察信息。
幼儿对活动感兴趣吗?他们的关注点是什么?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如何及时处理观察信息,捕捉活动中的教育契机,不断开发教育内容,这需要每位教师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及时了解幼儿的需求,给予适当的帮助与肯定。通过关注幼儿的活动了解幼儿的活动意图、思维方式,对幼儿的活动水平做出正确的诊断,对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情况进行正确的判断,然后根据观察情况进行分析,考虑是否需要介入或进行引导或是对材料进行丰富和调整等。我们要注意参与介入的时机,在正确时机参与幼儿的活动,可以扩大并丰富幼儿活动内容。但如果时机不对,可能导致幼儿终止活动。因此,教师应事先观察,再决定是否加入或何时加入。如:在一次建构区,小朋友们都在认真地搭建城堡。祝逢泽小朋友走过来,一边在搭好的城堡上抽掉了两块,一边说道:“你不和我搭城堡,我也不让你搭。”被他这么一抽,城堡倒塌了,夏淳希急得大哭了起来。区域的其他小朋友看见了,有的冲着祝逢泽大喊大叫,有的还想打他。这时我及时的介入了:“哎呀,城堡倒了怎么办,娃娃家的爸爸妈妈马上要带着宝宝来参观了呀?”这时孩子们似乎想到了什么,重新拿起积木进行搭建。这样孩子们又重新开始游戏了。又如理发店没客人了,店员们无所事事,开始在区域中打闹,这时我以客人的身份参与其中,要他们帮我设计一个发型,于是店员们开始忙乎了,梳头的、卷发的、夹夹子,帮我设计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发型。
在区域游戏中,我们要做一个优秀的活动者参与游戏,教师在适当的时候以平等的身份和幼儿一起活动,不要强加干涉而要学会观察,不要过多地限制孩子,因为这样既会阻碍孩子的思维。久而久之也会造成依赖心理。教师要留心观察幼儿游戏情况,及时介入游戏,通过支持,帮助幼儿拓展游戏情节。
总之,在区域活动中的中教师始终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什么因素影响幼儿的发展?二是教师如何支持每个幼儿发展?我们教师在幼儿的游戏中要善于观察,洞察孩子最热切的需要,及时捕捉真实的信息,从而提供及时有效地帮助,把游戏开展得更精彩。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当做一个敏锐的观察者,善于抓住教育契机,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给予幼儿适时的帮助和支持,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
参考文献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解读 李季湄 冯晓霞主编
《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 蔡春美 洪福财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