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观察与指导
谈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观察与指导
福州二中:张祖仁
体育教学中,教师观察与巡回指导的目的之一,是发现和解决好课堂中所出现的问题,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它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的基本部分更为重
要。观察指导的好坏,不仅能检验教师教学水平,更重要的是对完成教学任务,及时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日常体育教学中观察与指导,往往被教师所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着重体现在队列队形、准备活动、示范讲解的组织教法上,而在有目的观察、分析、判断的基础上,积极有效地指导学生,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进行“寓德于教”、“教书育人”,让学生尽快掌握、改进、巩固、提高基本技术,基本技能,促使动作规范化的巡回指导不够。如学生练习时,出现教师不择位置的站立,看不出学生练习过程中的问题,或形式地忙乱巡回于学生练习场地中,无目的的观察,不能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语言提示,不能对差生进行鼓励、诱导、帮助,不能根据教材特点,课中所发生的情况进行“德育”方面的教育和必要的保护、帮助。甚至学生进行跑的练习时跌倒,进行体操项目练习失手,或保护方法不当从器械上摔下来,竟没有被教师发现的现象是经常存在的。这样不仅造成学生心理上的负担,影响顷利地掌握动作和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也影响教师确切地了解学生学习实际,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观察些什么内容和解决些什么问题呢?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教师的责任,就是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观察出来,准确判断,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原则,运用目视告诫、语言提示法、动作练习法、预防纠正法,进行及时的思想教育和技术辅导,并着重解决好如下问题:
1、观察学生学习情绪,使课堂低沉的学习气氛,转交为活泼热烈而有生气。
2、观察学生积极参加锻炼后身体的反映,了解学生接受能力,检验在课前预计的课的度与运动量是否适当,及时调整课的练习份量和时间分配,加强教学的科学性。
3、观察学生掌握教材技能情况,让技术差的学生尽快地掌握,让技术好的学生有新的提高,实行因材施教。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锻炼身体的实效,完成教学任务。
4、观察学生的一切行动和表现,及时抓住课中的不良行为和突发事件,进行适当的表扬与批评,要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对每个成员进行及时教育,将寓德于教原则贯穿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举一例说明:我在初中教学中,有一学生体胖动怍迟缓,在一次游戏比赛中,组里不乐意要他,我及时观察发现,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说:“××同学虽然胖,内心还是挺要强,每次活动都想练,总想给组争点光,同学之间要互爱,哪个组愿意帮助他?”几乎全班学生鄙举手表示愿意帮助他。这样就加强了同学之间的团结,使练习和比器顺利进行。
怎样进行观察与指导呢?我的体会有两点:
一、要精通业务,提高教学能力。有的学生掌握体育动作慢、差,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属于技术问题,有的则属于学习态度问题。究竟鼍哪一方面的原因,要当场一针见血地指出来。要使学生掌握、改进、提高技术,就要求教师要精通业务,要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因此教师必须注意:
l、要反复学习教学大纲,体会每项教材的动怍要领和教学难点、重点;认真备课,钻研教学规律,琢磨怎样让学生学得快,由不会到会,由动作不正确到动作规范化的手段及帮助保护方珐。
2、对教材教学中学生所容易犯的错误要有预见性与所要采有的纠正、保护等教法,要有针对性,以剩观察有目标,指导有方法,胸中有把握。
3、掌握不同学(健康的、一般的、差的)练习这一动作所需要的时间和脉膊频率。这样即有利于实现对这一教材教学密度和运动量的事先估计,也有利于教师进行重点的和全面的辅导,以及辅导时的时问分配与移位。解决好上述三点,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观察与指导,才
能指到点子上,这是做好观察与指导的基础。
二、教师的观察位置、辅导方法、巡回指导路线要合理。教师在选择观察或辅导的位置时,即要考虑不妨碍学生做动作,又要有利于及时进行保护、帮助,并能有效地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视野不仅能顾及教师面前所要重点观察的学生,也要能观察到分散在远离教师面前的全班每一学生。路线顺序,应以新教材巡回到复习教材;复习课,从难度较大的教材巡回到难度较小自々教材,并应对体质弱、技术差的学生,重点加强观察指导,以防顾此失彼。下面举例说明:例
一、短跑教学:教起跑时,教师立于起跑线侧面或后面,目的是为了指导学生认真进行有组曼只的起跑,观察学生起跑的动怍是否符合技术和规则要求;观察l一2轮次后,可转移至起跑线前约15公尺的跑道外侧的地方,观察指导学生起跑和起跑后的疾跑。
教途中跑时,教师站在跑距中部侧面,除看是否跑成直线、跑的姿势外、应重点观察指导途中跑技术。
教终点冲刺技术时,教师站在接近终点或终点侧面。
有的教师把起跑和冲刺结合起来教,那教师的观察位置,待观鬃指导起跑一两轮次后转移至终点。
例
二、长跑教学(以在学校操场教学为例):教师观察指导的位置,应采取在内圈和学生同方向的侧面适量随跑和必要的后退跑方法,或位于视野能观察到全班学生的位置。定点和移位观察指导方法,两者最好结合起来应用。即可全面观察学生跑的练习全过程,也可个别观察指导。
例
三、投掷和体操的教学:示范讲解后学生进行投掷练习时,教师站立在投掷区正前方的安全地点;体操练习时,教师位于距体操器械3—5公尺视线能见到全班的地方,观察各组学生是否有组织地进行练习,以及学生练习动怍和技术上的共同的优缺点,观察一两轮次练习后.教师按l、2„„小组,或健康分组,顺序转移,深入到每个组,站在投掷区、体操器械侧面(根据教学需要也可前可后)进行一一观察指导或重点的辅导。观察指导结束后,教师再转移到练习开始的位置上,进行全面观察,以检验通过巡回指导后,技术掌握与技术改进或提高情况,并注意发现新问题予以解决,以巩固教学成果。
总之,观察与指导是教师很重要的一项基本功,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摸索教学规律,研究观察与指导的方法,以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篇:在观察中比较(教学设计)
《在观察中比较》教学设计
三明市梅列区实验小学 杨瑞花
【教材分析】
本课作为单元的起始课,学生将先从观察套娃开始,比一比套娃模型的大小。本课对学生具有挑战性的是,通过活动,他们会意识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比较方法,比较方法不同结果可能会所不同。另外,他们还要学会用排序的方法来描述比较的结果,同时需要鼓励学生根据不同的结果再来描述物体的大小。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学会有意识地进行“公平比较”。
【学情分析】
到学习本单元时,一年级的学生经过一个多月的数学学习,已认识了数字1至5,同时也学生了比多少,能够用“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的句子来描述比较的结果。同时,数学课中的比较通常是通过图形(两种事物一一对应排列),一目了然的看出谁多谁少,因此 当我们让学生比模型大小的时候,一年级的孩子往往会仅凭“一看”来下定论,这个定论的潜在依据可能是比较模型的胖瘦,也可能是比较模型的长短,还有可能是比较模型的高矮。这恰恰是学生比较的前概念,可成为我们课堂生成资源,引导学生学会用不同方法对物体进行不同角度的比较,结果可能也会有所不同。
【教学目标】
1.观察物体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3.能从多种角度观察和比较物体。
4.尝试用排序的方式来描述和记录观察的结果,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5.具有对探究过程与方法进行反思的意识及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乐于进行同桌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
能用合理的方法对不同物体进行比较。【教学难点】
理解比较物体是需要公平的。
教学准备:
每组四个套娃模型(要求:长短不同、高矮不同、胖瘦不同)、课件、篮子、和、托盘
课前: 【教学过程】
一、导课: 生活中的观察
眼看:衣服的色彩;物体的形状
手摸:杯子的冷、热;桌子的硬与衣服的软; 耳听:听周边的声音
小朋友们,刚才我们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手摸,这些都是“观察”的方法。(板书:观察,带读两遍)
4.让我们继续认真看、用心听(视频)
买水果的时候,发现有些水果大,有些水果小,下面这两个水果哪个大,哪个小?上体育课时,小朋友们跳绳,有的喜欢跳长绳,有的喜欢跳短绳,这两条绳子哪条长,哪条短呢?做操排队的时候,一般情况都要按照身高来排队,矮的排在前面,高的排在后面,这两位小朋友谁高谁矮呢?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比一比,这两个苹果谁大谁小,这两根跳绳呢?这两位小朋友呢?(请生回答)
小结:苹果的大小、跳绳的长短、个子的高矮,我们是通过比一比知道的。这就是比较(板书:板书。)
5.揭示课题,完善板书。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在观察中比较。(出示课题:在观察中比较)
二、聚焦: 1.情境导课: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几位小伙伴,瞧——,它们是我国北方有名的玩具,名叫套娃。看,老师给它们都编上了号,这是(生:1号、2号、3号、4号)
2.聚焦问题:(比较小娃娃)
课件:这四个套娃它们有什么不同吗”,看一看,想一想,想好的请举手。指名回答。
三、探索:
小朋友们刚才观察的很仔细,发现了四个套娃有大小的不同,高矮的不同,颜色的不同,那要用什么办法,才能正确的比出这些娃娃的高矮、大小呢?
(一)比高矮、大小 :
在比之前,想问问小朋友,平时是怎么比高矮的呢?请两个小朋友上来试试„„ 小朋友真聪明,我们在比高矮要注意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要怎样比才叫公平。视频:比高矮 活动: 小朋友知道怎样比高矮才公平,现在,我们也来比一比这四个娃娃的高矮,大小,并给它们按顺序排排队,好吗?
1.在比之前,老师有几个小要求:希望小朋友们认真听,(1)待会在比较的过程中,小朋友们要文明,不能抢,要一个一个比,可以先1号和2号先比,再2号和3号在比,3号和4号,比好了,最后给这四个小娃娃,按顺序排排队。(2)要注意保护小娃娃,不要拆开和丢地上(3)听到音乐的时候,表示活动结束,2.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教师参与学生活动中。交流、汇报:
请一小组的两位同学上台展示比较的结果。
引导学生用“谁比谁大”“谁比谁小”的句式来描述比较的结果。小组里用“谁比谁大”“谁比谁小”的句式互相说一说比较的结果。
(二)比轻重
1.师一手一个套娃,全班齐用“谁比谁大”“谁比谁小”的句式说比较结果。
2.这儿两小娃娃,这个大,这个小,你们猜,它们哪个轻哪个重呢呢?那该怎样比呢?谁愿意上来试试,哦,你是把这两个娃娃放在手里比的,这种比较方法在科学上,我们叫做掂一掂。
每个学生通过练习掂娃娃和笔擦,掌握掂的方式。课件:正确的掂的比较方法
小朋友用这种掂一掂的比较方法,一个一个的比比这四个娃娃的,也给它们排排队。
四、拓展
1.收集整理材料,课堂小结:
用不同的方法比较这些娃娃,比出来的结果是不太一样的。2.生活中处处有比较,老师带来一个故事:《猜猜我有多爱你》 3.课件: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 4.小结
第三篇:《在观察中比较》教学设计
《在观察中比较》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在观察过程中,人们会有意无意地对观察的事物进行比较,这种比较常常是事物之间互为参照物的对比,比较结果也是一种相对的结果,不是标准化测量的结果。本课作为测量单元的第1课,学生将先从观察恐龙开始,比一比恐龙模型的大小。我们也许会发现,学生们对恐龙模型的大小仅“一看”便有了定论,这个定论的潜在的依据可能是比较恐龙的胖瘦,也可能是比较恐龙的长短,还可能是比较恐龙的高矮。对学生具有挑战性的是,通过活动,他们会意识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比较方法,比较方法不同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另外,他们还要学会用排序的方法来描述比较的结果。在活动的最后,需要展示所有小组的比较结果,使学生养成关注他人信息的习惯,同时,需要鼓励学生根据不同的结果再来描述恐龙的大小。在研讨环节,可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比较过程,引出公平比较的话题。比较需要公平和准确的话题也将贯穿于整个单元的始终。【学生分析】
一年级学生观察和比较时通常会集中在物体外观的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上,例如物体的颜色、形状等。生活中,他们已有丰富的比较经验,例如比身高和体重。学生在比较恐龙模型大小的过程中,会有意识地把恐龙对齐后比较长短或把它们放在同一桌面上比较高矮,这是“公平比较”的行为表现,也说明学生已意识到只有公平的比较才能得出有说服力的结果。学生对多个物体之间的比较结果的描述是有困难的。【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观察物体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就是在进行比较。2.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科学探究目标
1.能从多角度观察和比较物体。
2.尝试用排序的方式来描述和记录观察的结果,并与同学讨论交流。3.具有对探究过程和方法进行反思的意识。科学态度目标
1.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2.乐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观察和比较是人们经常用到的认识活动。【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从多角度观察和比较物体,能认识到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难点:尝试用排序的方式来描述和记录观察的结果,并与同学讨论交流。【器材准备】
为每组学生准备:4只恐龙模型(要求:长短不同、高矮不同、胖瘦不同,最好是缩放比例相同的恐龙模型)、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
一、聚焦部分 1.情境导入。
首先让学生观看一段有关恐龙的精彩视频,然后请学生说一说对恐龙的了解。2.聚焦话题。
(1)PPT出示教科书中的图片。
(2)提问:图中的恐龙,哪只大?哪只小?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鼓励学生将恐龙之间进行比较,恐龙与大树比较等。(板书课题:在观察中比较)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并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恐龙,引发学生思考:我们需要比较,这样才能知道恐龙的大小。
二、探索部分:比较恐龙模型的大小 观察任务一:比较恐龙的大小
1.探究要求:两人一组,可以用多种方法比较。2.比较恐龙模型的大小。
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教师观察学生比较的过程。3.学生交流初次比较恐龙模型的情况。(1)恐龙模型哪只大?哪只小?(2)你是怎样比较的?(3)这样的比较方法可以吗?(4)你认为比较时什么最重要?
设计意图:学生初次对恐龙模型进行比较,大多数学生是任选两只模型比较。通过比较恐龙模型的高矮、长短、胖瘦等,使学生明白比较的方法和标准很多,所以大家的比较结果有所不同,进而得出公平比较最重要这一结论。
观察任务二:比较4只恐龙模型的大小,并给它们排序。1.学生按要求进行观察比较,并记录结果。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1)有几种比较结果?
(2)关于恐龙模型的大小排序,小组内大家都认可吗?(3)怎么比才更准确?
设计意图:4只恐龙模型进行比较,同时要描述比较的方法和结果,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指导。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教科书中“谁大谁小”的意思不只是“谁最大、谁最小”,关键是让学生描述比较结果时建立“谁比谁大”这个意识。
三、研讨
1.学生展示各组的比较方法,说出比较的结果。
2.提问:我们用了哪些方法来比较恐龙模型的大小?我们怎样描述比较结果?
设计意图:学生自述比较的方法,教师注意聆听,关注比较方法有什么不同,鼓励学生用清晰易懂的语言表达比较结果。教师不必纠结比较结果的准确性,而是应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比更准确上,为下一课“起点与终点”的教学做铺垫。
第四篇:谈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
谈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
“观察不仅是获取作文题材的一个重要途径,而且由此让学生来认识周围世界,这是基础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通过对自己生活的观察,获得大量的写作素材,将在课文中学到的观察方法和思想方法用于写作中,学习观察日记的方法和格式,养成在生活中勤于动脑、乐于观察、勤于动笔的好习惯。
一、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写观察日记,在观察中做到:准确、细致、透彻。
二、指导学生观察事物,训练学生写观察日记。
三、及时给与评价,激励学生写日记。
当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情绪的储备达到了比较丰满的积度,就会产生写作的冲动。由此,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只有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指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第五篇:谈在教学中如何融入法制教育
谈在教学中如何融入法制教育
【关键词】思想品德 法制教育 案例
随着近年来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呈现的两大特征:一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率直线上升;二是青少年违法犯罪渐趋低龄化。面对令人堪忧的状况,思想品德课如何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帮助他们掌握学习、交往和社会生活中必备的法律知识,培养守法习惯,学会应用法律知识来保护自己,使自己能够健康成长。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教师“既注重教书,更注重育人”的一项常规。作为学校的一名思想品德教师,主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丰富学生的法律知识,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受到这方面的教育。
现如今随着学校教育和社会的深入接轨,教学之中或多或少地都要渗透一些法制教育的相关内容,所以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之中要不断给学生讲解和渗透相关的法律法规。我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尽量为学生安排充实丰富的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去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从现实的例子中理解法制法规,加速道德认识的内化,促进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为了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能很好的融入法制教育,我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提高教师法制意识,率先垂范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对中学生进行法制教育,首先就要提高教师自身的法制意识。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绝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教师只有提高了法制意识、掌握了丰富的法律知识,才能做到学高为师、融会贯通,使思想品德教学更 加生动风趣、游刃有余,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其次,教师要遵纪守法、率先垂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工作不只是传授知识,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情感才能唤醒情感,教师的巨大力量在于做出榜样、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是身教胜于言教,必须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形象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只有身正为范、遵纪守法为先,对学生进行的法治思想教育才能水到渠成。
二、从课堂下手,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案例引入。
在我国,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制教育就必须要从小抓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知识内容选择一些法律当中典型的案例来引发学生对相关法律知识的理解。充分给学生时间,让他们去讨论、辩论,让学生从中去理解法律知识,总结出相关的法律知识,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到引导和总结作用。通过事例向小学生传授一些简单的法律知识,使小学生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我在进行讲课的时候,并没有单纯地讲解法律条文,因为我知道单纯的理论说教得不到好的教育效果,学生年龄小也不一定乐意听,所以我采用了实例分析的方法让学生讨论后再得出结论。我经常在课堂上举一些很有代表性的例子,让学生通过课堂的学习和具体案例,能够对法制教育有一个形象的理解。比如:一天,学生小丽放学以后,正在校门口等她妈妈来接她回家。这时,一名陌生男子骑着自行车到小丽身边,说:“你在等妈妈接你回家是吗?”小丽点点头。那名男子接着说:“你妈妈在单位里正开会,让我接你回家。”小丽听这人说得有板有眼的,没有半点犹豫,就跨上了自行车。但是,当车子骑出去不远,小丽发现不对了——回家可不是这 条路!啊!她知道上当了,大声地哭道:“放我下车,我要回家!”喊声惊动了行人。行人围拢过来,问明了情况,将骑车人扭送到派出所。原来,此人是专门拐卖儿童的罪犯。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人们保护自己的主要武器便是法律。所以通过课堂上的教学进行法制教育渗透是很有必要的。
三、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与日常管理工作相结合,在课外活动中开展法制教育、渗透法制教育
课外活动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不可缺少的途径,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在课外活动进行法制教育是很有价值的,并且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丝毫不会感觉疲惫。这种组织形式在国外是经常见到的。在我们学校,学生成立了普法小组,经常举行一些小故事比赛,从故事中了解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相关法律法规,趣味性特别强,学生也积极参与。
另外,我还通过谈话的方法,给学生讲解相关的法律法规。有时候也带着学生观看法律知识节目,增强法制教育。小学生形象思维好,模仿能力强,通过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情对他们进行法律知识的传授,往往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我们可以告诉他们:你们能够在这里接受教育,是《义务教育法》的规定,老师不能体罚学生,这是《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的,父母必须抚养他们,他们长大以后必须赡养父母,这是《婚姻法》规定的,偷东西、杀人要被判刑,把人打伤要赔钱,这分别是《刑法》、《民法通则》规定的等等,使他们能从身边的一些事而了解一些法律知识,并能够按照这些要求去做。使他们了解生活中的法律法规,学会珍惜今天,把握好明天,实现自我价值,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有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关的法律知识,为了开阔他们的眼界,丰富他们的法律知识,我与美 术教师联合起来,利用漫画的形式,宣传法律知识。学生们热情极为高涨,在活动中也受到了很好的法制教育。
总之,在教学中融合和渗透法制教育思想是社会主义法制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搞好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在青少年中开展法制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因为教育工作中育“人”才是根本,而育人首先要注重塑造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这里面还包括使学生学习和完善法制知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结合学科进行有机渗透更是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因此,我将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课的优势,将法制教育更好地穿插到课堂教学中,这样,学生们才能从小在民主法制的教育氛围里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成为一个知法、懂法、守法、护法和用法的好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