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调解在我市的实践与思考[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2 16:11: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民调解在我市的实践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民调解在我市的实践与思考》。

第一篇:人民调解在我市的实践与思考

人民调解在我市的实践与思考

《人民调解法》的颁布实施,对加强我市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促进社会平安和谐,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结合新法实施,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人民调解工作,是我市平安建设和法治建设的当务之急。

一、人民调解涵盖了公平正义的法治追求和谦让和谐的人文理想

首先,人民调解是群众自治权利实现的重要方式。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人民调解是基层群众自治权利实现的重要方式。人民调解的本质是基层群众自治,人民调解委员会主要由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设立,其调解活动是我国基层民主自治的重要内容。宪法和现行有关法律关于人民调解是人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属性及定位,是我国人民调解制度赖以存在的基础,也是长期以来人民调解工作保持生机与活力、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根本原因。人民调解委员会作为群众性组织,是让人民群众组织起来,实现自我管理。调解组织之间没有层级关系,与国家机关和其他社会组织没有隶属关系。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委员由群众推选产生,人民调解委员会根据需要,依照法定条件聘任人民调解员,所有调解员都来自群众、代表群众、服务群众。根据调解纠纷的需要,人民调解员还可以邀请其他人员以群众身份参与调解活动。人民调解通过群众平等协商解决自己的矛盾纠纷,双方当事人之间地位平等,当事人与人民调解员之间地位平等。其次,人民调解是基于自愿原则的一种选择权。人民调解是纠纷各方当事人通过司法裁判解决争议以外的另一种选择,即通过人民调解组织的居间协调达成解决争议的结果。英国学者金恩教授认为,“调解服务已合理地成为解决争议的一环,为不幸牵涉在民事争议的人提供一个选择。”从社会管理的角度,人民调解有助于在符合当事人意愿的前提下,降低解决争议的时间和费用成本,节省司法资源,成为司法裁判的有效补充。再次,人民调解更注重社会关系的修复。曾宪义教授认为,“中国的调解制度之所以能自古至今兴盛不衰,决不可能只是靠制度条文的完善,也不仅仅是因为它是一种简单、经济而又有效的纠纷解决方法。调解制度不衰的深层原因应该是在于调解制度的核心理念——‘和谐’,对于人类社会来说所具有的普遍意义。而且这一理念在现代社会中也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调解的目的并不在于仅仅是确定法律上的责任或过失,而更大程度上是旨在协助当事人各方寻求一个大家可以接受的方法来解決争议。与司法裁判相比,从主体看,人民调解员或人民调解组织并没有裁决权,人民调解是当事人各方妥协的结果;从程序看,人民调解的对抗程度更低;从关注点看,人民调解更加关注与法律事实相关但不仅仅局限于法律事实的公序良俗和人情世故;从效果看,人民调解更加注重通过当事人各方基于谦让与谅解来修补相互之间的关系,达到案结、事了、人和的社会效果。

二、创新机制、注重实效是近年来我市人民调解工作实践的集中反映

在平安湖州和法治湖州建设中,人民调解功不可没。我市的多年成功实践证明,做好新形势下的人民调解工作,一是必须注重实效。2008年至2010年,全市人民调解组织共调处纠纷47386件,平均每年增长9.4%,成功率平均达97.6%。全市建立各级调解组织1928个,其中村居、乡镇街道调解组织建成率达100%,200人以上企事业单位调解组织建成率达80%以上,行业性、区域性调解组织87个,已初步形成以村(居)人民调解组织为基础、乡镇(街道)人民调解组织为主导、区域性行业性专业化人民调解组织为补充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体系,并涌现出一大批在全省范围有影响的“吴美丽式”优秀基层调解干部。二是必须强化指导。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湖州市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关于建立诉讼调解与人民调解对接机制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人民调解化解矿山纠纷工作的意见》、《关于推进人民调解化解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工作的意见》、《关于开展人民调解质量工程六项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指导性文件,对全面规范我市人民调解工作,引导人民调解工作从常见的婚姻家庭、邻里等常见纠纷向矿山、物业、劳动争议、医患等社会热点领域拓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三是必须创新机制。近年来我市全面推行人民调解“以奖代补”激励保障模式,在全省率先成立首家人民调解员协会,在基层人民法院(法庭)建立诉调服务窗口20个,在各县区交警大队、中队普遍设立交通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市县区全部成立医疗纠纷专业调委会,并组建劳保、环保、矿山、物业等新型领域调解工作机制,并总结了“人民调解专家会诊制”、“五四”调解法等一批在全省有影响的经验,通过机制创新,提升了调解水平。

三、以提高人民调解公信力为抓手,积极为建设乐活宜居的新湖州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近年来我市已进入工业化、城市化的快车道,矛盾纠纷的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公民与法人、公民与公共机构之间的群体性矛盾明显增加,引发矛盾转换、激化的变数明显增多,必须最大限度地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人民调解法》的实施,为人民调解工作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对我市而言,以提高人民调解公信力为抓手,全面提高人民调解工作质量,是人民调解工作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务之急,一要全面落实以奖代补政策,建立人民调解员准入制度。要加大各级财政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投入,确保人民调解工作必要的工作经费和人员报酬。根据《人民调解法》的相关规定,积极在建筑、医疗、劳动争议等领域内,探索建立人民调解员准入制度,改善人民调解员的专业结构。二要制定调解工作具体规则,规范调解活动。根据《人民调解法》的有关规定,制定与我市实际相适应的调解工作具体规则,进一步规范和明确受案、调解过程、结案、司法确认等环节的工作流程和质量要求,全面提升人民调解工作质量。三要加强沟通配合,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人民调解的浓厚氛围。主动与人民法院、行政机关、行业协会和法律工作者建立必要的联系沟通制度,加强在调解技巧、专业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与交流。人民法院、行政机关、行业协会和法律工作者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和专业特长,积极指导和参与人民调解工作,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和始发阶段。四要积极稳妥地引导人民调解工作向新领域拓展。按照《人民调解法》的要求,发展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逐步形成家政、社区物业、劳动争议调解、消费服务、商业等专业性调解体系。探索职业化人民调解组织,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建立具有品牌效应的专业人民调解组织,提升人民调解工作层次。

第二篇:我市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工作实践与思考

我市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工作实践与思考

近几年我市出现的矛盾纠纷中,以道路交通事故、医疗纠纷、房屋拆迁、劳动争议、环境污染等矛盾最难调解,也最容易激化引发群体性事件,为解决传统调解模式的弊端,结合今年1月1日《人民调解法》正式施行,我们积极探索建设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下面,结合我市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实践,谈谈我对这一课题的思考。

一、我市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的主要做法

我市在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中,主要抓好五个环节: 首先,统一思想抓筹备。一是深入基层调研,充分论证。市委书记张社教多次带领市委主要领导到司法局及相关单位调查研究专业调委会工作;二是取得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整合力量。如司法局多次向市委市政府专题汇报专业调委会筹建工作,使市委、市政府认识一致,从人、财、物上给予充分的支持和保障。市委政法委先后多次主持召开公安、环保、司法、劳动、卫生、建设、规划、房产、国土等部门参加的联席会,确立了建立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牵头单位、参与部门及各部门工作职责,明确了专业调委会的阵地建设、经费保障、筹备工作等;市委政府两办下发《关于加强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的实施意见》(武办发[2011]8号),明确提出建立道路交通事故、房屋拆迁、劳动争议、环境保护、医患纠纷、联合专业的六个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市综治委牵头多次招集人保、平安、太保、阳光财保、中华联合等保险公司负责人参加的协调会议,就人民调解与保险理赔对接进行探讨。三是组织考察学习。为学习借鉴外地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先进经验,2010年3月26日至4月1日经市委同意,由市委政法委、市司法局、刊江办事处、大法寺镇、石佛寺镇等单位负责同志及各司法所长组成学习考察组,赴浙江省富阳市、慈溪市、玉环县就人民调解工作开展了为期5天的考察学习活动,分别考察了人民调解“以奖代补”、医疗纠纷专业调委会、道路交通事故调委会;2010年10月市委政法委、司法局、卫生局的相关负责同志赴汉川、应城专门考察学习了医疗纠纷专业调委会;2011年5月市司法局、交警大队的相关负责同志又赴钟祥、宜昌考察学习了道路交通事故调委会。通过考察学习,借鉴了外地的先进经验,增强了建设武穴市行业性专业调委会的信心。

其次,紧贴实际建组织。根据我市近年来最易产生重大疑难纠纷与突发事件的行业和领域,在巩固现有“市、镇、村、组”矛盾纠纷四级调解网络、公安派出所“三调联动”组织和镇处社会联动维稳中心的基础上,大胆探索、积极创新,把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组织建设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在5至6月份先后组建成立了六个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分别为武穴市联合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武穴市道路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武穴市房屋拆迁人民调解委员会、武穴市劳动争议人民调解委员会、武穴市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武穴市环境保护人民调解委员会。

再次,精细规范抓管理。进一步健全完善行业性专业调委会的工作制度和管理机制,通过加强工作程序和制度建设,不断提高调委会的软硬件水平,最终实现调委会的制度规范化、调解程序化、管理网格化和工作服务化。一是规范工作程序。首先是热情接待,然后是予以受理,再根据情况作出办理、交办、转办、合办的处理意见并实施,最后对调处情况进行督查和回访。二是规范工作原则。制定了谁主管谁负责原则,谁受理谁处理原则。三是完善制度。制订了《武穴市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制度》及调解工作相关规定;四是建设阵地。按照有标识牌、工作场所、印章、记录簿、档案柜的“五有”和标牌、印章、徽章、程序、制度、文书“六统一”的要求进行阵地建设。其中各调委会的标牌、印章由司法局统一制作,下发了《关于启用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印章的通知》。五是组建队伍。武穴市人民调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武穴市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成员名单的通知》,明确了各专业调委会的人员组成。市道路交通事故调委会在离退休有业务专长的老同志中聘请了两名专职的首席调解员和两名专职人民调解员;根据工作量大小,为其他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配备2至5名律师或法律工作者作为调委会副主任、首席调解员和调解员;

第四,业务运作重指导。市司法局不断加强对行业性专业调委会的工作指导,坚持一般矛盾纠纷调委会自行调解,重大疑难纠纷司法局指导、协助调解的原则,切实发挥调委会在维护行业领域和谐稳定中的基础性作用。一是确定业务指导人员。市综治委下发了《关于成立武穴市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指导小组的通知》,明确规定了司法局干部在各行业性专业调委会的业务指导人员。二是加强对调解员的业务培训。针对各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纠纷的不同特点,重点在调解技巧、文书制作、档案管理、排查预防等业务方面加强指导,并对调解人员进行岗前业务培训和定期业务培训,以提高调解员整体业务工作水平。三是全面推行了标准化的文书格式。统一了《人民调解申请书》、《人民调解调查记录》、《人民调解记录》《人民调解协议书》、《送达回执》、《人民调解日常工作登记表》、《当事人权利义务告知书》、《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申请书》等调解文书示范文本。

最后,强化措施抓落实。一是定期考核。对调解委员会的组织建设、业务开展、制度建设、案卷质量等方面的工作每半年一次初评,年终全面进行细化考核。二是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市综治委将专业调委会建设及工作情况以百分制量化考核的方式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范围。通过检查考核督促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截至目前,全市各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共受理纠纷187件,调解成功187件。成功调处了4.11坠楼非正常死亡案件、4、28特大交通事故案件、4月23医疗事故停尸闹丧案件、5.12小孩蓄水池溺水死亡案件、7.27三少年采石坑溺水死亡案件等有重大影响案件。我市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工作的开展,在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方面显示了优越性,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和老百姓的高度评价,它既方便了群众就近解决纠纷,又为党委政府分忧解难,彰显了专业调委会的职能和作用。

二、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工作的现实困境

我市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工作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工作中也存在如下制约因素:

首先,没有建立有效的部门协调机制。从法院审理的一组数据来看,2009年武穴法院共受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92件,调解12件;2010年共受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125件,调解35件。从以上数据看出,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的调解率很低,主要是当事人之间的矛盾尖锐,调解难度大。另外有一客观原因,就是交通事故案件涉及到保险公司,而县市级保险公司无权自行决定赔偿金额,必须报请上级审批,即使有些案件达成调解对保险公司有利,但保险公司还是希望法院判决,只有判决书才能依法作为理赔的依据。尽管在道路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后,由综治委牵头多次招集相关保险部门负责人协调会,但无法形成共识。

其次,专职人民调解员制度急待完善。全国很多地方聘任了金牌调解员,并以政府的名义落实聘任制和奖励制度。尽管我们不能做到,但首席调解员必须加大落实力度,相关制度必须尽快完善。目前,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人民调解员除道路交通事故调委会聘请了4员专职调解员外,其他均为本行政执法部门干部和职工兼任,严格来说并不是真正意义的“第三方”调解。

再次,人民调解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目前尽管各行业性专业调委会的组成人员大部分都是由各职能部门的业务骨干组成,但由于刚刚接触,对人民调解的性质、程序、调解的技巧及文书的规范制作在一个认识提高的过程。

最后,经费保障不到位,影响了人民调解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根据有关规定,人民调解是不收费的,其工作保障经费和调解员的补贴经费由财政解决。但实际工作中,目前建立的行业性专业人民调委会是依靠各职能部门先行垫资运作,调解工作的运转经费和调解员的补贴经费无着落,给调解工作的开展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严重制约了专业人民调解工作的发展。

三、进一步推进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工作的一些思考

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适应新时势需要而产生,这就要求我们的人民调解工作要进一步转换观念,完善措施,不断提高调解能力和工作质效,以更为有效地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首先,要改善调解组织人员结构。人民调解员职业化是人民调解工作未来发展的趋势,要逐步改变目前由各部门班子成员兼任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的做法,积极推进选举与聘任相结合的制度,可以借鉴外地人民调解员由政府出资聘任的方法。由财政出资聘请吸收一批在当地有威望、有一定的法律知识、热心人民调解工作的退休教师、老法官、老检察官、老警官、老律师进入人民调解员队伍,提高人民调解的水平和实效,促进人民调解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其次,强化业务培训,不断提高队伍素质。针对各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工作的特点,要进行科学规划,制定出不同层次不同类别队伍的教育培训规划,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改变集中培训上大课或以会代训的方式,多开展一些能让人民调解员参与,引起互动的方式。如定期召开调解案例点评分析会、组织人民调解员旁听法庭庭审、组织观摩人民调解示范庭等培训方式,更能提高人民调解员参与教育培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改被动培训为我要培训,改理论灌输为具体实践指导,从而提高教育培训的质量。

第三,落实三项经费。财政部 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的意见》(财行[2007]179号)就人民调解三项经费(司法行政机关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补助经费、人民调解员补贴经费)早就有明确规定,但在现实中这三项经费几乎为零,调解员的调解工作都是义务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可想而知,因些建议尽管落实三项经费,保障人民调解工作更高效运行。

第四,要加强部门协调,特别是保险理赔与人民调解的对接。尽管公安部、司法部、保监委《关于推行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道路交通事故民事损害赔偿工作的通知》中规定“在道路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下达成的人民调解协议,可以作为保险理赔的依据”,但在实际操作存在很大的困难和阻力,而有些案件调解成功与否直接与保险理赔相关联,如何做好保险理赔与人民调解的对接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新课题。

2012年4月13日

第三篇:我市农村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加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逐步解决农村文化产品和服务相对缺乏的问题,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山东省文登市按照既鼓农民“钱袋”又富农民“脑袋”的思路,重视维护农民的文化权益,尊重农民的精神追求,致力解决农民的“文化温饱”,有力地加强了农

村文化建设。

一、构建文化体系,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从根本上说,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就是要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文登市立足农村文化建设的实际,从完善体制机制入手,大力构筑农村文化体系。

构建农村文化网络体系。文登市将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农村社会总体发展规划,成立了由市主要领导任主任的社会文化工作委员会,协调指导全市的农村文化工作,发挥宣传、文化、科技、教育、妇联、团委等市直部门和群众团体的职能作用,实行上下联动,齐抓共促;镇级成立文体站,建立文化活动中心,配备工作人员和基层文化辅导员,组织和指导农村开展文化活动;健全村级群众团体和各种组织,建设农村文化大院。经过这样的努力,全市形成了市、镇、村三级文化网络体系,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了组织保证。

建立农村文化责任体系。文登市将农村文化建设的任务细化、量化,作为市、镇领导任期责任目标和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做到奖惩兑现。各镇、村把农村文化工作同农村干部的工资、奖金挂钩,实行文化工作与经济工作一起布置、一起检查、一起考核、一起验收,为推动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了制度保证。

健全农村文化投入机制。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投入是难点,也是关键。为此,文登市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建立了以政府投入为主的投资保障机制,每年从财政预算中划拨专项资金用于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和活动经费支出,确保农村文化建设资金不低于当年财政总支出的2%;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入的新模式,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文化建设,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物质保障。

二、坚持三级联动,搭建农村文化载体

文化设施落后、文化阵地匮乏,是农村文化单调乏味的主要原因。文登市坚持市、镇、村三级联动,为农民参加文化活动提供场所、搭建载体。

市级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重点抓好一批龙头。近几年,文登市投资2亿多元,先后建起了市中文化广场、召文台公园、抱龙河公园等一批现代化文化设施。投资3000多万元兴建的市中文化广场,占地5万平方米,月月有安排,周周有活动,节日不闲场,被山东省委宣传部评为“优秀文化广场”。2004年,市财政投资40余万元,建成山东省第一家县市级电子阅览室,购置48000册电子图书,并加入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市图书馆每年接待读者20余万人次,连续三届被评为“全国一级馆”。

镇级强化示范引导职能,重点建好“一个中心”。文登市结合小城镇建设,按照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要求每一个镇规划建设一处包括影剧院、图书馆、农民夜校和各类游艺室在内的综合性文化活动场所。现在,全市14个镇全部建起了镇文化中心,11个镇建起了文化广场,7个镇建起了投资300万元以上的农民文化宫。高村镇自筹资金70万元,修建了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青龙河公园。开园当天,20多个村自发组成文艺演出队前来助阵演出,像过节一样热闹。

村级突出经济实用原则,重点管好“两网、一院、一室”。“两网”是指有线电视网和远程教育网。文登市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建设有线电视网,全市有线电视进村率达到100%,入户率达到96%,成为全国第一个采用光缆远距离传输、村村通有线电视的县级市。市电视台还专门开办了农科频道,定期播放政策、农技、卫生保健等方面的节目。另外,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在全市872个村(居)全部建起远程教育设施,实现资源共享、一网多用。“一院”是指在全市农村开展创建文化大院的活动。一到农闲季节,人们就自发地聚集到大院中来,看戏跳舞,打球下棋,吹拉弹唱。戏迷们都说:“过去一听到麻将响,手就痒痒;现在一听胡琴响,嗓子就痒痒。”目前,全市已有200多个村建起了较高档次的文化大院。龙山路街道办事处西楼居委会投资1000多万元,建起了可容纳1400多人的大剧场,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一大亮点。“一室”是指建立农村图书室,旨在倡导全民读书活动,设立家庭图书角,培养知识型农民,鼓励群众“少抽一盒烟,少喝一瓶酒,多买一本书,多学一点科学文化知识”。如今,全市农村藏书超过5000册的图书室40个,藏书500册以上的图书室426个,总藏书量达220万册。泽库镇地处沿海,渔民长期出海打鱼,生活乏味。针对这种实际,镇党委、政府积极引导各村建立“海上图书室”,渔船出海前送上一个流动图书箱,一箱50册书,一个航次一更换。捕捞之余,摇惯

第四篇:关于我市殡葬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我市殡葬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一、基本情况

1996年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市殡葬改革领导小组,1997年全市实行遗体火化,2004年开展了坟墓“双整治”活动,整治“一空一实”、“双空寿坟”,2007年开展了“三沿五区”坟墓搬迁治理,全市现有市、镇(街道)、村级生态公墓595个,2010年我市出台了《临安市殡葬基本服务项目免费办法》,对城乡低保户、困难家庭和特困户家庭成员,以及烈士遗属等重点救助对象给予不同程度的减免,截至2014年7月,享受殡葬基本服务项目免费的有10008具遗体,减免金额800余万元,进一步减轻了群众办丧负担。

二、存在问题

(一)管理职能不明。我国的《殡葬管理条例》中有关条款操作性不强,已明显滞后于实际工作,尤其是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殡葬管理职能不明确,执法条款缺乏刚性,执法主体权限含糊不清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殡葬服务市场、公众丧葬习俗行为缺乏应有规范,导致少部分地方出现乱葬乱埋回潮、丧葬用品市场无序等现象。

(二)公墓政策滞后。依据《公墓管理暂行办法》:公墓分为公益性公墓和经营性公墓。公益性公墓是为农村村民提供骨灰安葬服务的公共墓地。经营性公墓是为城镇居民提供骨灰安葬实行有偿服务的公共墓地,属于第三产业。而我市目前只有九仙山公墓是合法的经营性公墓,其它都是农村公益性公墓,但现状是,在农村公益 1

性公墓中存在着对外经营行为,特别是我市主城区周边的农村公墓,事实存在,但查处难。

(三)财政投入不足。近年来,我市各级公共财政对殡葬事业的投入明显不足。在殡仪馆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近年来,我市财政几乎没有投入,大部分殡仪馆的基础设施建设、设备更新维护、人员工资福利等费用,绝大部分来源于殡仪服务、丧葬用品销售收入;在公墓建设方面,经费严重不足,导致公墓建设档次低,品位不高,不能满足群众需求;在坟墓治理方面,由于经费投入不到位,林地散坟迁移难以有效开展,“三沿五区”坟墓整治不够彻底,尤其随着城市化新交通干线的不断延伸,新一轮“三沿五区”坟墓又将凸现。此外,殡葬惠民政策的延伸也需要加大投入。

(四)工作进度不一。由于各镇、街受地理环境、交通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镇、街之间的殡葬改革工作差异较大,存在不平衡现象。做好比较好的如青山湖街道,全街道只有一个集中安臵的公益性公墓,节约土地,管理到位,群众认可。但有少数镇、街没有把殡葬改革工作放到重点位臵,对市委、政府的文件精神领会不透,工作上产生畏难情绪,加上宣传力度不到位,导致建新坟、做“双空”寿坟、老坟新修、修豪华坟、点多面广、管理无序现象仍然存在。

三、目标任务

到2020年,我市“惠民殡葬、公益殡葬、绿色殡葬、阳光殡葬、人文殡葬”五位一体的现代殡葬实现突破性发展,处于杭州地 2

区领先地位。全市范围内实现殡葬基本服务免费,建立完善的困难群体殡葬救助保障制度;殡仪馆实现设施现代化、环境园林化、管理规范化、服务人性化;建成占地500亩的高标准经营性公墓,新增死亡人员实行生态葬法,逐步推行树葬、花葬、建骨灰灵堂等不保留骨灰葬法及节地葬法;建立覆盖城乡的服务网络,满足城乡居民文明治丧需求;全市“三沿五区”视线范围内的坟墓整治和青山白化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厚养薄葬、文明节俭办丧事成为社会主流风尚,实现殡葬文明和进步。

四、主要措施

(一)坚持便民惠民,完善基本殡葬惠民政策。

1.扩大惠民殡葬政策享受对象范围。除原有规定的享受对象外,针对全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残疾人、持证困难家庭、重点优抚对象、百岁老人等特殊群众,建立以免费殡葬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殡葬救助保障机制,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殡葬需求。完善社会资金参与殡葬惠民事业机制,新建或扩建经营性公墓要预留一定比例的墓穴数,免费提供给困难群众。

2.增加惠民殡葬政策保障项目。有重点、有步骤、分层次地推动惠民政策保障项目实施,除原有规定的遗体接运、遗体停放、遗体火化、骨灰寄存等四项费用外,逐步增加保障服务项目,提高减免补贴标准。

3.简化殡仪基本服务免费申请程序。尽可能简化操作程序,减少结算环节,推行惠民项目减免“一站式”结算服务,确保便民、快捷、高效。

(二)坚持规划先行,加快完善殡葬设施建设。

1.制定殡葬设施专项规划。整合现有殡葬设施资源,科学合理确定殡葬设施布局、规模及数量,改造和使用先进的殡葬设施,严格控制骨灰公墓建设和发展,有计划推进大型骨灰灵堂建设,由政府购买服务,积极引导群众将保留骨灰方式从“入土”转为“入室”,实现骨灰处理以集中骨灰灵堂存放和生态葬法为主。近期要加快公益性生态墓地、经营性公墓、骨灰灵堂、殡仪服务中心的规划建设。规划远期,要在完成大型骨灰灵堂、骨灰寄存处建设的基础上,分阶段、分步骤整合公益性墓地安葬形式,骨灰处理实现以大型骨灰存放室存放为主,同时积极推广骨灰树葬、花葬、草坪葬等生态型葬法,全面达到绿色、环保、节地的目标。

2.严格公墓建设标准。严格按照《浙江省公墓管理办法》规定的标准和批准的规划建设公墓,要按照节约土地、保护山林、美化环境的原则建设,坚持坟碑小型平臵、地表无坟头、墓区生态化,实现墓区规范化、园林化、个性化、艺术化。提倡镇街、村村联片联办的方式建造公墓和骨灰堂。将墓地绿化纳入当地绿化造林计划,对绿化造林达标的给予补助,确保新建墓地绿化覆盖率不得低于90%。同时,每个公墓都要划出一定区域作为树葬、花葬、草坪葬示范区,在这基础上各镇、街要对墓区搞好四至定位,防止墓区无边界的发展。

3.强化公墓日常管理。根据公墓公益属性,从严掌握收费标准,切实加强对公墓的依法管理。建立健全公墓日常监管制度,对违规公墓建设行为及时予以查处,实现对公墓建设的有效管理。

(三)坚持管理创新,着力提升殡葬服务水平。

1.推行集中文明治丧。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和全国第四次殡葬会议的精神要求,以便民原则,在城区合理划定一个或几个区域,建设集中治丧殡仪服务场所,提供治丧、吊唁、守灵等殡仪服务,有序推进人口集聚区丧事集中办理,切实从根源上消除丧事扰民现象。殡仪活动应当文明、节俭,不得妨碍社会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不得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得在丧事活动中占用城市道路、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设臵灵堂、灵棚、围丧、游街、吹打、燃放鞭炮等,不得在城市居民区内和繁华商业街区两侧摆放花圈、花篮,影响周围群众正常生活。

2.规范殡葬服务行为。严格执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殡葬服务单位合理带头降低市场调节价,发挥平抑物价的作用,规范殡葬服务收费项目,保证同类殡葬用品价格不高于市场价,中低价位殡葬用品足量供应。全面落实殡葬服务项目、收费标准、服务内容、服务程序、服务承诺、服务监督“六公开”制度,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和行风示范窗口建设。

3.创新殡葬服务方式。加大殡仪服务力度,提供“一站式”服务和引导服务,从不同层面和程度上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既让经济条件较好的逝者家属办好丧事,又让生活困难的群众办得起丧事。各社区依托社区服务中心,设臵殡仪服务窗口,配备社工为社区居民提供丧事咨询、丧事引导、丧事代理等殡仪服务。推出网络祭奠、鲜花祭扫等时尚祭祀方式,开通“时空邮箱”、“时空短信”业务,提供虚拟网络祭扫、悬挂追思心愿结、折千纸鹤等绿色祭扫渠道,引导群众文明安全祭扫先人。

(四)坚持移风易俗,全面推进绿色殡葬。

1.加强殡葬宣传。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新闻媒体舆论阵地作用,用殡改文化熏陶、引领群众,积极倡导厚养薄葬、丧事简办的文明新风,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参与殡葬改革的自觉性和认同感,为深化殡葬改革建设现代殡葬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2.治理青山白化。结合我市“绿色家园、富丽山村”精品村、特色村创建和打造“百里画廊”的有利时机,抓好村中坟、林地散坟和生态墓地整治。一方面按照艺术化、生态化、园林化、小型化的要求,制订坟墓生态化改造标准,坚持典型引路,逐步推进生态墓地改造整治。另一方面,针对村中坟、林地散坟以及其他地方现有私坟,采取“能改则改,应迁则迁”的方法,综合治理,逐步根治青山白化现象。

3.实行奖励补助。各经营性公墓和公益性公墓要积极推行树葬、花葬、草坪葬等生态葬式,公墓安葬以生态葬式为主。政府出台生态葬法奖励、补贴办法,大力推广树葬、花葬、草坪葬、建设骨灰灵堂等方式,逐步实现由保留骨灰到不保留骨灰的“二次变革”。

(五)坚持务实管用,建立健全殡葬管理长效机制。1.建立健全殡葬改革领导机构。市殡葬改革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正副组长,负责全市殡葬改革工作的重要决策、部门的协调指挥、执法的监督检查;镇、街也要调整充实相应的领导小组机构,负责本镇、街殡葬改革的全部工作,并设立以镇、街民政

所为主体的综合办事和执法机构。

2.建立健全联动协作机制。建立市殡葬改革领导小组牵头,民政、建设、国土、发改等多个部门参与的分工协作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协调制度,及时对殡葬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进行研究和解决,实现管理信息互通、执法协调联动,形成问题联处、执法联动的管理格局。其中,民政部门要负责殡葬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加强殡葬行业管理,提升殡仪服务质量,会同相关部门统筹协调殡葬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公安、城管执法、环保等部门要依照各自职责,依法对丧事扰民、影响环境的行为进行劝阻、处罚,并协助有关部门加大对殡葬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国土、林业部门要依法查处非法建坟,擅自改变土(林)地用途的违法行为;规划部门要会同民政、环保等部门对墓地及殡仪服务点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新闻单位要加强移风易俗、文明殡葬的宣传;文明办要把文明治丧纳入文明社区(村)评比的重要内容;发改(物价)部门要加强对殡葬服务项目、收费标准的价格监管;工商部门要严格市场准入,对违法制造、销售丧葬用品的企业和个人进行查处;其他相关部门也应主动做好配合工作,确保我市殡葬改革顺利推进。

3.建立健全四级管理机制。民政部门是殡葬管理工作主管部门,在市、镇、街、村(社区)下分别设立殡葬管理工作站、管理员、协理员负责殡葬管理日常工作,形成完善的四级殡葬管理网络,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其中,镇、街要建立专职殡葬管理队伍,设立社区殡葬信息员,做好本辖区的殡葬管理工作。

4.建立健全督查考核机制。市政府与各镇、街,各镇、街与各

村委会逐级签订殡葬改革和管理责任书,严格落实管理目标,同时明确各级管理责任人,确保殡葬管理工作目标到位、责任到人。将殡葬改革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各镇、街和相关部门的重点项目考核内容,由市殡葬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制订考核细则,会同市考评办殡葬改革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为鼓励先进,市财政每年要拨出专项业务经费用于各镇、街考核奖励,推动殡葬改革工作。建立党员干部殡葬改革违规行为问责制度,纪检部门要将之作为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对违反殡改规定,涉足封建迷信活动、丧事活动大操大办的党员干部按照党纪、政纪严肃处理。

5.建立健全政府公共财政保障机制。对殡葬惠民政策、“三沿五区”、“四边三化”坟墓治理、乱葬乱埋整治、生态化葬法、殡葬执法、基层殡葬专(协)管员补贴等,要安排专项工作经费,并纳入财政预算。进一步加大对殡葬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出台入葬生态化墓地的奖励补助政策,确保殡葬改革各项工作的深入推进。

第五篇:推进我市残疾人就业工作实践与思考

随着我国劳动就业方针、政策、制度的不断完善,残疾人就业作为劳动就业总体中的特殊部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残疾人就业由计划向市场导向机制转轨,就业方式从集中就业为主向多样化发展,促进就业手段从单纯依靠政策向法律、行政、经济、道义、教育等手段多元化发展,就业规模迅速扩大。我市经过多年的改革,残疾人就业形成了集中就业(主要是福利企业

就业)、按比例分散就业及个体就业并存的就业形式。

一、我市残疾人就业发展现状 据统计,我市现有残疾人3万余人,经市残联鉴定登记持证残疾人11140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23%,其中有劳动能力且在就业年龄范围内的持证残疾人7575人,占68%,已进入企事业单位就业有4782人,占63.13%,其中43家福利企业安置1935人,1012家企事业单位分散安置2847人。办厂、开店、从事家庭加工业的有867人,占11.45%,其余残疾人有的在家务农,从事种养殖业,还有的迫于生计不规范经营或成为无业人员,这些残疾人除了依靠家庭、亲戚供养外,大多数依靠政府、社会各界的救助。因此,解决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残疾人就业工作面临困境,所以,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制定相应对策,切实解决有劳动能力残疾人的就业。

二、目前我市残疾人就业存在困境

1、社会就业形势竞争处于劣势。我国的人口总量决定了供大于求将在我市长期存在。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十分突出,当前以及相当一段时期的社会就业问题难以解决,残疾人由于受残疾的影响和外界的障碍,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不利地位,严重影响到残疾人的就业,残疾人就业竞争明显处于劣势。

2、社会对残疾人事业热心不够。一些企业和单位对残疾人有歧视,不了解残疾人能干什么,对残疾人就业工作不理解不支持,认为健全人尚未解决吃饭问题,更何况残疾人呢?致使残疾人就业更是难上加难。所以有些单位宁可缴纳保障金也不肯录用残疾职工,怕招惹不必要的麻烦。

3、就业要求提高。随着我国加入wto,经济与全球化接轨,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对企业来说,同站一个平台,做大做强做优是唯一选择,所以健全人、多面手和高精尖者成为首选,残疾人就成了遗忘群体。

4、残疾人自身素质有待提高。残疾人文化水平整体偏低也是残疾人就业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家庭、社会和历史的原因,年龄较大的残疾人大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自身综合素质状况的相对低弱,使残疾人群体在追求效率的市场竞争中成为弱者,被迫退出竞争行列。同时,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也发现有的残疾人眼高手低,能从事的工作不愿做,没有吃苦耐劳精神,影响了社会对残疾人的看法。

三、推进残疾人就业若干对策和方向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要改变残疾人就业难的现状首先得先转变认识,要通过广泛宣传,使全社会认识到做好安置残疾人就业工作不仅仅是某个部门的事,而是各级政府的职责所在,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我市残联通过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现代信息网络,闹市区的固定电子宣传屏幕、宣传横幅,广泛宣传残疾人就业工作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专门编制了残疾人工作《政策汇编》读本,通过残疾人“十佳自强模范”巡回演讲、“残疾人在我心中”征文、残疾人事业公益广告作品征集、“保障残疾人权益、共建和谐社会”法律咨询、“爱心·助残·和谐”专场文艺等多种形式,宣传残疾人事业,让全社会都了解残疾人劳动就业的重要意义和依法推进的必要性。争取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重视,部门单位的支持,社会各界人士和用人单位的理解,从而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残疾人就业的氛围,并为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2、依法推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工作。按比例就业工作规定了各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责任和义务,这是保障残疾人就业权利,促进残疾人就业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自1995年浙江省政府颁布《关于推行按比例分散安置残疾人劳动就业的通知》(浙政发〔1995〕175号)以来,我市全面推行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不断深入,我们始终坚持以安排残疾人就业为目的,以收取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为手段,向那些未达比例单位积极推荐残疾人就业。对一些单位录用残疾人时,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没有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要求单位予以补办;对有些单位长期让残疾职工待岗居休或同工不同酬等现象及时指出给予纠正,切实维护残疾职工合法权益。近5年来,我市新安置分散就业954名,残疾人就业率达到87%以上。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已成为我市残疾人就业的重要渠道。2007年,我市以政府令的形式,出台了《平湖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为残疾人就业提供了更扎实的政策依据,为依法推进残疾人就业铺平了道路。

3、加强就业培训,提高残疾人就业竟争力。第一,开展教育培训。教育是立身之本,生存之基,提高残疾人教育水平是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的根本措施。因此,加大对残疾人教育的投

下载人民调解在我市的实践与思考[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民调解在我市的实践与思考[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我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共同繁荣具有重要......

    我市推进农村三大合作的实践与思考

    我市推进农村“三大合作”的实践与思考 发展农村“三大合作”,是解决“三农”问题、创新经营机制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途径,是建设新农村、实......

    我市农村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5篇范例)

    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加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逐步解决农村文化产品和服务相对缺乏的问题,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我市十年征管改革的实践、发展与思考(本站推荐)

    一、征管改革十年历程回顾我市地方税收征管改革始于1995年,从改革的历程来看,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95年-1996年,为征管改革的试点和扩大试点阶段。作为全省首批18个省......

    我市开展健康共享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我市开展健康共享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市人口计生委主任兰祥义近年来,宜宾市在推进人口计生综合改革中大力实施“健康共享”促进工程,积极为群众提供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

    关于人民调解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关于人民调解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倪亮 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24期 【摘 要】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工......

    解析推动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衔接的实践思考

    推动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衔接的实践思考 卢杰 【提要】受多种因素制约,当前行政调解在很多情况下需要借助人民调解平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人民调解在一定条件下也有赖于行政调......

    关于我市农村老龄工作的实践与思考(共五则)

    我市农村老龄工作起步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十多年来,历经了长期的实践和探索,走过的是一条坎坷之路。带给社会和人们的是面对日益严重的农村老龄问题所作的沉重思考和焦虑。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