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改善民生、开创全旗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新局面
转变发展方式 着力改善民生开创全旗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新局面 ——阿书记在中共杭锦旗十一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中央、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及市委二届九次全委会议精神,总结2009年工作,部署2010年任务,动员全旗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实施“两大战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全旗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下面,我代表旗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工作。
一、认真总结成绩,准确把握形势,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2009年,是我旗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夯实基础、共谋发展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面对周边地区竞相发展的态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旗委、旗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实施“结构转型、创新强市”、“城乡统筹、集约发展”战略,围绕“建设新型杭锦”的奋斗目标,按照“坚持一条主线、加快两个转移、建设三个城镇、加强四个基础、构筑五大园区、发展七大产业”的思路,团结带领全旗各族干部群众,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加快发展步伐,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圆满完成了旗委十一届五次全委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成功举办了全市科学发展现场观摩会,向全市集中展示了我旗科学发展取得的突出成就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潜力,极大地激发了全旗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廉政建设,为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旗各地区、各部门齐心协力、扎实工作的结果,是全旗各族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结果。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对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用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审视我们的工作,我旗经济总量小、财力状况差、相对贫困落后的基本旗情仍然没有大的改变,现阶段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与我们确立的目标和时代赋予的使命还不相适应;用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审视我们的发展,我旗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卫生、居民住房等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等方面还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惠民政策还处于较低水平、全面覆盖的状况,民生的保障和改善与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还不相适应;用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个基本要求审视我们的发展,我旗城镇化水平较低,服务功能不完善,辐射带动能力弱,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生态环境仍很脆弱,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还存在一些不相协调的矛盾和问题;用统筹兼顾这个根本方法审视我们的发展,尽管我们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实践中提高了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但与科学发展的要求相比,我们领导干部的政绩观、权力观、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还有许多亟待加强和改进的地方。这些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最终还要靠发展。
2009年12月3日和12月29日,中央、自治区分别召开经济工作会议,针对当前我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积极变化和不利影响同时显现、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相互交织、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相互影响的发展实际,对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和方向进行了战略性调整,把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作为今年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面胜利、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主要措施。前不久,市委又组织召开了二届九次全委会议,全面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提出了以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为重点,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深入实施“结构转型、创新强市”、“城乡统筹、集约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这是我们做好今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我们要认真学习,准确把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对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战略要求上来,紧密结合杭锦旗实际,把党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落实好,坚定信心、再接再厉,力争今年各项工作取得更大成绩。
二、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全旗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我旗经济社会发展中非常关键的一年。高起点谋划和构筑今年的工作,对于我们巩固和拓展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态势,为“十二五”规划启动实施奠定良好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二届九次全委会精神,坚持“创新、发展、惠民,建设新型杭锦”主线,以率先构筑低碳循环经济体系为重点,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着力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农牧业发展方式、城镇发展方式和社会事业发展方式,推进全旗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主要预期目标是: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9%左右,财政收入增长45%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9%左右,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确定这样的思路和目标,是旗委、旗政府深入分析形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兼顾了速度、质量、效益,兼顾了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是积极稳妥的,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力争完成的更好。
实现上述目标任务,我们有基础,有潜力,也有信心和能力。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良好发展态势,始终保持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一)构筑高端产业集群,大力发展低碳循环经济。从国家能源发展战略来看,短期内油、气等能源供给趋紧的局面不会改变,有利于我们加快发展煤电、煤化工、天然气化工等清洁能源,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从全区工业发展的现状来看,“一煤独大”的产业格局弊端开始凸现,因为二氧化碳和硫的排放问题,煤炭、电力和煤化工已受到国家的全面限制,这对我旗构筑的煤炭、电力和煤化工产业造成严重地影响。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怎么办?出路只有一条,就是全面构筑高端产业集群,大力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市委二届九次全委会提出“要做强、做深、做精优势特色产业,建设国家战略性生态能源基地”,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运用低碳循环经济理念构筑、改造、提升和推进我旗经济发展。
第一,要高标准构筑低碳循环经济园区。要坚持走“大项目、大循环、大园区、大产业、大市场”的路子,全力推进低碳产业发展。一是要按照发展低碳循环经济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杭锦能源化工区和煤电园区。杭锦能源化工区引进的煤制油、煤制气以及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等煤化工项目,要充分利用IGCC(煤气化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二氧化碳捕捉和转化技术,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实现低排放。要积极引进二氧化碳制乙二醇、二氧化碳气肥、二氧化碳食品保鲜、二氧化碳地下盐碱水质改善、碳酸二甲酯等高科技碳利用技术,对园区内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回收利用;煤电园区要积极引进IGCC、煤矸石发电、煤炭提热等项目,发展清洁、高效煤电产业,提高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二是要启动建设鄂尔多斯新能源产业示范区。按照“一区两园”的发展布局,依托现有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加快推进新能源装备制造园和发电园建设,大力发展生物质发电、装备制造、新能源应用产品开发、新能源发电以及新光源装备制造等产业,不断提高新能源在能源产业中的比重。要积极与国内顶尖的新能源技术科研单位结对联合,开展自主研发,实现资本与科技、市场的无缝对接,使新能源产业成为拉动我旗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第二,要建设中小企业创业园区。锡尼镇、独贵塔拉镇、巴拉贡镇要开工建设中小企业创业园,要制定优惠政策,大力发展新型建材、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农副产品加工、日用品加工和药品、保健品研发生产等产业,形成多极支撑、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
第三,要全力促进现代服务业健康发展。加快推动塔然高勒、独贵塔拉和巴拉贡物流园区规划建设,积极引进培育一批物流企业,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坚持把文化、体育、科技、旅游业作为全旗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大力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引进高端科技旅游项目,打造颇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文化科技旅游品牌;要改造提升商贸、运输、餐饮等传统服务业;要大力发展房地产业;要着力培育现代金融、现代信息等新型业态,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吸纳大量转移人口,以产业集聚要素、资源、人气,增强现代服务业发展后劲。
第四,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层次和水平。要改造提升无机盐化工产业,对现有化工生产线进行重组、提升,扩大硫化碱、元明粉生产能力,引进煤焦化项目,开发生产电石下游产品,延长产业链,形成循环发展格局。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形成结构转型的支撑力和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二)转变农村牧区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城乡统筹进程。要把转变农牧业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和农牧民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作为转变农村牧区发展方式的原则要求和实现“城乡统筹、集约发展”的主要措施,把现代农牧业建设、生态建设、人口转移和基础建设作为推进农村牧区发展方式转变的突破口,与工业发展、城镇发展、社会事业发展统筹谋划,强力推进,促使城乡统筹发展上层次、上水平。
第一,推进企业化经营,提高现代农牧业发展水平。要把推进企业化经营作为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的主要手段,积极发展规模化农牧业、设施化农牧业、节水农牧业,构建高投入、高效益的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一是优化发展区要按照规模化种植、集中化养殖、企业化经营、机械化作业、设施化建设、品牌化销售 的要求,全面建设现代农牧业。积极探索农村牧区产权制度改革,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大规模承租农牧民的土地,大力发展公司化农牧业,加快推进有机食用菌工厂化产销基地、有机果蔬生产基地、饲草料基地、肉羊肉牛繁育养殖基地建设,走农牧业集约化发展路子。二是限制发展区和禁止开发区要将农牧业重点向沿河优化发展区转移,人口向城镇、现代农牧业和二、三产业转移,实现种植结构由传统种植业向生态经济型种植业转变、养殖结构由以小畜为主向大畜和禽类为主转变、畜牧业由自然放养向建设养畜转变、经营方式由分散的单家独户向专业合作组织和公司化转变。
第二,加大农牧业人口转移,转变农牧民生活方式。坚持把产业集聚、城镇建设作为人口转移的突破口,促进产业向工业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在工业化、城镇化协调互动中推进城乡一体化。人口转移必须做到先有住房后转移,要加快锡尼镇、独贵塔拉镇、巴拉贡镇市政重点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廉租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开发建设力度。人口转移必须做到有工作、有收入,要在各转入地构筑和发展适合转移农牧民就业的产业体系,要在各转出地大力发展生态林、经济林、能源林产业,让转移农牧民在当地能有产业收入。必须全面落实转移农牧民的社会保障和生活补贴,对转移农牧民社保个人交缴确有困难的必须帮助解决。必须高度重视转移农牧民大学生子女的就业问题,要优先介绍就业和聘用。必须高度重视转移农牧民的培训工作,特别要重视少数民族转移人口的培训和教育引导工作,每户少数民族转移家庭要有一名干部承包联系。要确保转移农牧民生活城镇化、管理社区化、就业多元化、观念现代化。
第三,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重点生态区为核心,以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为抓手,坚持自然修复与生态工程措施相结合,自然修复与人工建设并重,切实搞好生态综合治理。要积极争取国家生态建设工程,继续推行禁牧休牧划区轮牧政策,2010年新增禁牧面积20%,在三年内实现全面禁牧;按照政府补贴、多元投入、全民建设、成果共享的原则,组织和动员干部职工、农牧民和部门、企业积极参与生态建设,大力实施“六大”生态建设工程,掀起全民建设的高潮;旗政府要制定积极的生态产业政策,扶持移民在当地发展与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相得益彰的产业。支持和鼓励企业承包移民的沙地、荒地进行生态林、经济林、能源林、绿化林建设;要实施生态科技工程,强化与国内外知名大学、科研院所合作,开展植物多倍体培植技术研究,大力发展沙柳种植、文冠果种植等与生态保护和建设相和谐、相促进的林沙产业,提高生态建设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
第四,加大投入,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要确立基础设施为新型工业、现代农牧业、现代城镇、现代生态发展服务的理念,要确立用基础设施统筹城乡的理念,进一步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多元投入的体制和机制,通过争取国家投资、企业化运作等方式,全面加强水利、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田和草牧场水利设施建设,推进蓄滞洪区、水权转换、园区输水等重点水利工程;加快推进全旗主要电源点和电网通道建设,完成主要用电地区的输配电工程,增强城乡居民生产生活保障能力。构筑立体化对外交通体系,加快推进铁路、公路、运煤专线建设,推进机场的规划审批,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推进“数字杭锦”建设,为加快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基础条件。
第五、创新政策制度,全面转变支农支牧方式。我们要转变农村牧区的发展方式,就必须转变政府、部门、金融、科技的支农支牧方式。政府的人、财、物要由支持传统农牧业向支持现代农牧业转变,部门的支农支牧方式要由扶贫向扶持现代农牧业转变,金融的支农支牧方式要由支持传统分散的农牧户向支持进入现代农牧业领域的企业和经济合作组织转变,科技人员的支农支牧方式要由走村串户服务向服务现代农牧业园区、服务现代农牧业企业和经济合作组织转变。
(三)突出绿色舒展大气,全力打造宜居宜业现代城镇。按照市委“三年大建设、三年大变样”的总体要求,坚持“科学规划、产业支撑、吸纳就业、集聚辐射”的发展思路,以规划设计的大手笔、大气魄,拆迁建设的大力度、大投入,品位形象的大改变、大提升,产业支撑的大扩张、大突破,推进城镇改造建设。
一是要以超前理念完善提升城市规划设计。按照“生态自然、舒展大气、精彩魅力、安全方便、人文厚重、幸福和谐”的理念,坚持把历史文脉、民族特色和现代风格融为一体,着力塑造多样化、唯一性、有特色的城市布局、空间形态和单体造型,打造富有民族风格、体现时代气息、彰显人文底蕴的特色城镇。规划设计要大手笔、大气魄,要具有前瞻性、战略性,要向国内外一流水准看齐。在城市发展定位、空间布局、功能配备等方面的规划设计上,既要立足当前的发展现状,更要考虑长远的发展需求,留足城市发展空间,在城市建设上少留遗憾、多留遗产,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
二是要以大力度大投入抓好城市拆迁改造。城镇的拆迁建设是转变城镇发展方式的突破口,我们要牢固树立“大拆才能大建、大建才能大变”的思想,各地区、各部门、各级领导必须全面推进城镇拆迁改造建设工程,特别是要抓好锡尼镇的改造建设和陶赖沟生态公园规划建设。要按照《锡尼镇旧城区改造实施方案》和《房屋拆迁补偿安臵暂行办法》,严格工作程序,严格工作纪律,全民动员,切实做到依法拆迁、阳光拆迁、富民拆迁、和谐拆迁,全面完成城市改造建设任务。城市拆迁建设要有精品意识,精品意识既要体现在综合功能上,又要体现在舒展大气上,更要体现在绿色生态上。要按照“变新、变大、变强、变美”的城镇建设要求,坚持旧城改造与新城建设并举,切实加大对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与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综合功能,解决好不通不畅、不美不亮、不干不净等问题,实现城市形象大改善、品位大提升。要精心设计建设一批突现视觉美感、展示独特内涵的标志性工程,体现个性,突出特色,展现魅力。要围绕营造“舒展绿色”的城镇风貌体系,增空间、增道路、增绿地,增水系,着力打造“林在城中、城在绿中”的舒适宜人环境。
三是要突出经营城市,创新城市管理。坚持把城镇经营管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从统筹发展的高度来经营城镇,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来管理城镇,实现城镇建设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要进一步加大城镇国有土地收储力度,采取企业融资、财政投资、储备贷款等筹资形式,大力度收储镇区规划内土地,保证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用地需求,最大限度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臵。全力抓好创城工作,重点抓好公共场所的公共秩序和道路交通秩序整治,加强市容市貌管理,切实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营造整洁、有序、文明、安全的城市环境。要寓人性化与管理之中、寓亲和力与服务之中,变以管为本为以人为本,以科学 的城镇管理促进居民素质的不断提高,以高素质的居民来推动城镇管理工作的不断进步。
(四)推进民生政府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根本目的是让广大群众过上富足的生活。要坚持惠民当重、富民优先,凡涉及民生的问题必须全力解决,要全面落实市委提出的“二十件”实事,紧紧围绕“学有优教、劳有丰酬、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目标要求,加快完善“六大保障体系”,争取用更多的财力、物力改善民生,用更多的政策、措施普惠民众,全力建设民生政府。
一是完善教育保障体系,努力使全旗人民学有优教。继续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推行“十二年免费教育”,进一步加大对少数民族教育的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实施“名师、名校、名校长”“三名”创建工程,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工程,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二是完善就业保障体系,努力使全旗人民劳有丰酬。继续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坚持面向高校毕业生、转移农牧民、城镇下岗失业人员三大群体,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强化服务指导,加大技能培训,千方百计增加就业。积极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大力促进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各种服务业加快发展,通过为创业者提供法律咨询、信贷支持等,鼓励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三是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努力使全旗人民病有良医。继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强化重点公共医疗服务设施建设,招聘和引进高水平的医疗人才,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工资实行全额财政拨款,力争把旗人民医院建成全市旗区较高水平的综合性医院。进一步加强苏木镇和嘎查村标准化中心卫生院和卫生室建设,不断完善社区标准化卫生服务站功能,进一步提高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筹资和报销标准,基本形成覆盖全旗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实行药品零差价,对农牧民和困难群体大幅下调理疗、医疗装备、医疗器械服务价格,为群众提供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四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使全旗人民老有颐养。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低保标准、企业退休人员生活补助标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和少数民族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政策性补贴标准,着力构建社会保险、社会补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相衔接、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农村牧区贫困家庭和城镇困难家庭享有基本社会保障。
五是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努力使全旗人民住有宜居。结合“三年大建设、三年大变样”的要求,将保障性住房建设与人口转移工作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大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力度,扩大住房供给,提高住房品质,让普通居民、中低收入者买得起房、住得上房。大力实施危房改造工程,切实解决城乡居民危房户安全住房问题,建立起面向不同阶层的多层次住房供给体系。
六是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努力使全旗人民居有所安。要更加注重食品和饮用水安全,建成旗级标准化食品和饮用水安全检测中心,实现食品和饮水安全监管全过程、全覆盖。切实加强社会维稳工作,建立各方联动、落实在基层、有效控制局面的工作机制,始终绷紧稳定这根弦。始终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更加突出位臵,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创新信访工作理念和方式,突出抓好信访案件排查解决,畅通民意反映渠道,切实在解决民生问题中推进信访工作。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深入推进“平安杭锦”建设,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安全感和对社会的满意度。
三、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科学发展水平
党的建设要始终高举科学发展的旗臶,把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与地区实际结合起来,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到实处,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加快发展的优势,以党建工作的创新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突破。
一是要总揽全局,切实提高领导和驾驭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发展是第一要务,是最大的政治。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一定要强化发展意识,牢固树立不抓发展就是不称职的理念,切实把抓经济、抓发展摆在首要位臵,牢牢抓在手上,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要按照政治坚强、思想先进、民主团结、实践创新、作风纯洁的要求,始终站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时代前沿,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旗臶鲜明,切实增强科学发展的坚定性、自觉性、原则性和创造性。要驾驭全局,科学决策,志在高远,加强对重大经济社会问题的研究,善于聚集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组织资源、人才资源和各种要素办大事,真正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新实践中发挥坚强的领导核心作用。要立足现实,谋划长远,统筹协调,既要管方向、管政策、管稳定,又要抓经济、抓项目、抓发展,扎实推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既要抓物质文明,又要抓政治文明,努力营造清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政治氛围和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抓好班子,带好队伍。特别是我们的“一把手”要切实担负起抓班子、带队伍的责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大力倡导工作讲原则、处事讲风格、为人讲诚信、班子讲团结,营造和谐奋进的工作氛围,激发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凝心聚力,干事创业。
二是要精心组织,认真开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社会”实践活动。“学习是前进的基础”,开展“双学”实践活动是市委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重要举措,对领导干部来说,学习力决定着执行力、创新力。因此,各级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开展“双学”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明确责任,狠抓落实,通过开展“双学”活动这个新载体,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不断走向科学化、制度化,并形成长效机制,使各级党组织真正成为用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领导核心。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境界、一种终身追求和一种生活习惯,不仅要向书本学,而且要向实践学、向群众学;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而且要学习经济、科技、金融、管理等业务知识,在学习中开阔眼界、提升境界、增长本领;要发挥表率作用,带头学习,成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社会的精心组织者、积极促进者、自觉实践者。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问题的思考研究,着力提高运用科学理论解决
问题的能力,努力做到学有所成、学以致用。旗委组织部、宣传部就此项工作要做出专门安排和部署,并纳入干部考核。
三是要深化改革,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干部选人用人机制。推动科学发展,既是党委和组织部门衡量干部的“一把尺子”,也是干部自身成长成才的“一面镜子”。因此,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就必须紧紧围绕加快科学发展来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要坚持“重品行、重实绩、重公论、重基层、重能力”的用人导向和“公平、民主、竞争、择优”的选人机制,加大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的力度,加大从新型工业、现代农牧业和城镇建设的主战场选拔干部的力度,真正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要严格执行《中共杭锦旗委员会贯彻落实市委关于进一步科学规范选人用人工作暂行规定的实施意见》等六项干部选用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公开选任的程序及方法,提高选人用人的公开性和透明度,确保群众广泛参与,确保德才兼备、表现突出的干部进入组织视野。要坚决整治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用事实来净化用人风气。坚持“管严、管活”的原则,严把入口,畅通出口,切实加大治懒治庸力度,对那些不能胜任现职或在其位但不能谋其政、忠其事、尽其责的领导干部坚决予以调整。允许干部在创造中有失误,但绝不允许占着位子不作为。要加大对优秀年轻干部和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不断优化领导班子的年龄、知识等结构。要大力引进和培养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继续公开招聘大学生到农村牧区、工矿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优化干部队伍结构。要加强对干部的能力培养和监督管理,把开展大规模干部培训同轮岗交流、挂职锻炼等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的能力。严格监督管理是对干部最大的关心爱护,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考核、严格监督,对各级党政正职和关键岗位的领导干部要实行重点管理。要不断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引导各级干部干事创业、改革创新、争先创优。
四是要夯实基础,大力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要以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为基础,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根本,探索党内民主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最大限度地发挥基层党组织创造活力,凝聚智慧和力量,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社区党建要围绕推进城镇化进程,紧密结合人口、产业布局和管理体制改革及社区建设的实际,以搞好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为主题,以完善社区居民自治为重点,以创新社区党建工作机制、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为动力,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着力创建和谐社区、生态社区、幸福社区、数字社区。农村牧区党建要“创特色、树典型、促发展”,嘎查村党支部重点是配强班子,提高素质,深入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着力培养选拔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带头人。苏木镇党委要强化服务职能,建立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加强生态建设,引导和帮助群众调整种养殖结构,外出务工经商,尽快发家致富。机关党建要围绕“服务中心、建设队伍”的主题,发挥自身优势,切实解决部分机关党员干部在服务群众方面存在的感情不深、意识不强、本领不大、效果不好等突出问题,提高各级党政机关的执行力、公信力和亲和力。企业和“两新”组织党建要以提高组建率、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为重点,从提高认识、培养队伍、强化服务、完善机制入手,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管理、经营和
企业文化活动来进行,充分调动“两新”党组织和党员在企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五是要从严治党,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坚持从严治党、从严治政,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标本兼治,源头治理,切实提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维护党的肌体健康。要严格落实“三重一大”规定和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实施意见,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对重要部门、关键岗位人、财、物的监督,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的力度,严肃查处工程建设领域项目手续不完备、档案不完整等违规行为,以反腐倡廉建设的成效树正气、聚民心、促发展。要以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推动机关作风大转变。坚持“严”字当头,坚决查处“吃拿卡要”、部门本位主义、部门利益至上等不良现象,整肃纪律作风,提高行政效能,真正把管事的领导、管事的部门变成干事的领导、干事的部门,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纪检监察和组织部门要把整顿机关作风抓在手上,扎扎实实地抓出成效,使机关干部的内在素质有新的明显增强,对外形象有新的明显提高,机关作风有新的明显改进。
同志们,做好今年的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市委二届九次全委会议精神,团结带领全旗各族干部群众,把握发展机遇,以坚定的信心,昂扬的志气,迎难而上,奋发进取,为圆满完成“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建设科学、和谐、精彩的新型杭锦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努力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努力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重庆日报讯(记者 商宇)日前,市委就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以下简称《讲话》)精神发出通知,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把认真学习贯彻《讲话》精神作为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切实用《讲话》精神统一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促进我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
巴山春早,重庆花开。3月8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同志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给重庆直辖10周年带来了最好的“礼包”。总书记指出了重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三大定位和一大目标:“要把重庆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通知指出,胡锦涛总书记就重庆工作发表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重庆直辖以来特别是过去一年改革发展和各项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进一步明确了重庆发展的“三大定位”,科学确立了重庆发展的“一大目标”,明确提出了新阶段重庆需完成好的“四大任务”,并语重心长地强调了领导干部要增强“三种意识”的工作要求,为重庆新阶段发展作出总体部署,充分体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新兴直辖市的高度重视和对重庆人民的亲切关怀,具有很强的战略性、针对性和指导性,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旗帜和纲领,是推动重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方针。认真学习贯彻《讲话》精神,对于我们充分调动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在前十年“打基础、建平台、增后劲”的基础上奋力开创“求突破、大发展、上台阶”的新局面,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把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把《讲话》精神领会好、把握好、运用好,切实把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
通知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党组织要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上下功夫,安排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学习、全面领会、准确把握《讲话》精神实质,特别要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三大定位”、“一大目标”、“四大任务”的总体部署和对领导干部增强“三种意识”的要求,力求学懂弄通、学深学透。要在结合实际、狠抓落实上下功夫,紧紧围绕“314”的总体部署,按照“率先”和“加快”要求,坚持把各地各部门的各项工作置于“314”的总体部署下来谋划、来推进,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制定具体措施,使科学思路和各项措施真正起到推动工作、寻求突破、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的实在效果。
胡锦涛总书记为新时期重庆勾画了一幅发展蓝图,提出了“三大定位、一大目标、四大任务”的发展方向。三大定位,即努力把重庆加快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一大目标,即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四大任务,即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力度,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革步伐;着力解决好民生问题,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加强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胡锦涛总书记还要求重庆干部群众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抓住机遇,率先改革创新。同时,还要求所有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和节俭意识,大兴创业兴业之风、大兴真抓实干之风、大兴探索创新之风,抓住机遇,真抓实干,脚踏实地,实实在在干工作。政府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制定更多就业政策,帮助城市下岗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和困难群体再就业。完善居民基本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制度,关注弱势群体,抓好民心工程,将帮扶政策落到实处。
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使我县干部群众感到压力大、责任重,我们必须坚定信心,自强自立,加快发展,把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到工作中去。要借助重庆是西部和长江上游的“窗口”、“龙头”地位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巫溪发展。同时,要正视差距,真抓实干,一心一意谋发展,抓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培育山区支柱产业,为共同建设和谐富裕巫溪做出积极贡献。
第三篇: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王冬生
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在全国建立“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我省“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为总体战略,以富民强省为中心任务”。可见,如何实现“三化”协调发展,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问题,也是“十二五”期间,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
城市化使得农业的耕地资源减少,工业化使得农业劳动力大量转移,工业化和城市化又使得农业和农村资金流向城市和工业,造成农业发展资源短缺。加之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缺乏有效体制和机制,农业面临的问题比较突出。
现代农业建设面临的问题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文化素质偏低,缺乏对先进适用技术的接纳和吸收能力,难以适应现代化生产的要求。据国家农业普查结果显示,1996年至2006年末,我国51岁以上农业从业人口比重从18.5%上升至32.5%,年均增加1.44个百分点。随着经济发展,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给农村发展和农业生产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留守老人”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他们大多为小学文化,近三分之一为文盲,观念陈旧,思想保守,仍属于体力型和传统经验型劳动者,不仅难以适应现代化生产对劳动者的技术要求,也缺乏对先进适用技术的接纳和吸收能力,直接影响了农业科技的推广、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土地的合理流转,导致农业发展的后劲不足。
农户兼业化,农业生产缺乏技术创新的动力和采用生产新技术的能力。由于土地是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在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外出务工的农民不愿放弃自己的承包耕地,随着经济的发展兼业农民迅速增加,兼业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外出务工收入,对低收益的农业生产重视程度不足,往往是以简单的物资投入(如化肥)替代劳动投入,保持传统的生产方式,对采用新科技和调整农业结构缺乏兴趣,农业生产率难以提高。
兼业农民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尽管最近1~2年中承包地的流转出现加速现象,但我省农户户均土地经营规模没有改变。小规模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生产效益偏低,缺乏技术创新的动力,也没有能力采用生产新技术。
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稳固,区域农业生产结构雷同,生产效益不高。从总体看,农业近10年来的发展,农业科技投入要素逐年增加,生产手段不断改良,农业的生产资金总量投入在增加,但是农业的投入结构、生产结构和农民的收入结构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根据农户生产数据分析,主要表现为:1)农业生产投入产出比呈下降趋势,2000年3.76∶1,2008年下降为2.96∶1;2)农林牧渔之间的比较效益没有发生变化,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较低没有改变;3)农户生产的资金支出结构基本没有变化,农业占15%左右,牧业占25%左右,林业占10%左右;4)农业生产结构和作物种植结构基本没有向好改变,农业总产值中农业产出占60%左右,牧业占35%左右,其他生产比例很小,粮食占67%左右,棉花占6%左右,油料占11%左右。2009年,河南农业总产值中种植业占58.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7.5个百分点,比山东、江西分别高4.5个和16.1个百分点,而相对效益较高的林牧渔业比重不高。农业结构不优,高效农业占比低,使农民增收受限。5)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收入结构也没有较大的变化。
土地流转“非粮化”趋势严重,缺乏农业生产结构布局,影响粮食安全。种粮的比较效益比较低,土地承包权流转之后,原本种粮食的土地,有很多改种经济效益更高的非粮作物,搞农业生态旅游、农家乐之类的项目,这种现象被称为土地流转中的“非粮化”现象。据省农业厅统计,截止到2009年底,全省898.84万亩流转土地中,非粮食生产达到了346.19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38.52%;在全省18个省辖市中,农村土地流转“非粮化”率达到或超过40%的有13个,达到60%以上的有6个,其中郑州市流转面积为24.72万亩,用于粮食生产的只有
4.49万亩,“非粮化”率达到了81.84%;许昌市流转的75万亩土地中,有21.54万亩用于粮食生产,“非粮化”率达到了71.28%,而洛阳市和三门峡市则分别达到了67.1%和65.4%。以增加农民收入、调整农业结构,解放农村非农务工生产力为目的“非粮化”本无可非议,但如果没有政策上的布局调控,也会直接影响到中原经济区的“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道路”的实施。
改善农业发展方式的建议
由于全省各地区农业自然和发展不平衡,现代农业建设不能采用统一模式。首先应建立现代农业发展改革实验区,实施以下措施:
实现农业劳动力实质性转移。改革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增加城市廉租房数量,满足农民工需求,同时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以此实现农业劳动力真正意义上的转移。农业劳动力的实质性转移后才能加速土地流转,通过土地流转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业科技利用从而发展现代农业。
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潜力。作为粮食生产大省,河南省目前仍有近50%以上的中低产田,不少地方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老化严重,重建轻管,毁坏严重。据省地调队调查,全省有近一半的农田水利设施无专人管护。应改革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把田间水利设施纳入公共管理体系,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强力改造中低产田。
在粮食生产核心区重点用政策鼓励规模经营,扶持粮食生产合作社,促使土地向粮食生产大户和粮食生产合作社流转,限制向企业流转。如,完善粮食补贴方式,增加粮食规模生产农户的补贴标准,增加对粮食专业合作社的生产补贴。
降低农民利用先进科技的成本。可以考虑政府出资,赋予农业高等院校和农业科研部门科技推广职能,作为目前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补充,进一步强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⑦4
作者系河南农业大学农业政策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第四篇:强化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开创我旗农村牧区改革发展新局面
强化发展理念 转变发展方式 开创我旗农村牧区改革发展新局面
——在全旗农村牧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阿 木
(2010年1月29日)
同志们:
今天,旗委、旗政府组织召开全旗农村牧区工作会议,规模之大、规格之高、参会范围之广,是近年来少有的,充分体现了旗委、旗政府对“三农三牧”工作的重视和推动农村牧区改革发展的决心。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二届九次全委会和旗委十一届六次全委会精神,全面把握新时期农村牧区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入实施“城乡统筹、集约发展”战略,强化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开创我旗农村牧区改革发展新局面。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准确把握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新时期农村牧区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长期以来,党和国家一直非常重视农业和农村工作。十一届三中全会下发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出台了发展农业生产力的25项政策措施,1982年至1986年,中央和国务院连续下发5个“1号文件”,建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整农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004年至今,中央和国务院再次连续下发7个“1号文件”,调整农业与国民经济的关系,建立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了“五个统筹”,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两个趋势”的论断,农业和农村工作进入城乡统筹发展的新阶段。十六届五中全全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重申了2002年提出的“多予、少取、放活”原则,彻底免除了延续2600多年的农业税,再次激发了农业和农村的内在活力。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已不能适应科学技术支持下的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要求,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的要求。严重制约了农牧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农牧业,就是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牧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牧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牧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牧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牧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牧业。党的十七大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对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也提出了明确要求,确定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理念。所有这些政策措施都为我们转变农村牧区发展方式奠定了理论基础、创造了政策条件。
进入新世纪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先后出台一系列涉农涉牧文件和惠农惠牧政策。2000年制定下发7号文件,指导农村牧区税费改革。2003年一年内接连出台23号、24号和25号3个文件,促进农牧民增加收入、加快产业化经营和林业发展。2007年制定1号文件,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2008年又用1号文件强调加强农牧业基础建设、促进农牧业发展和农牧民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
近年来,鄂尔多斯在发展现代农牧业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实践,探索出一条具有鄂尔多斯特色的现代农牧业发展道路。2000年,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市委将生态问题与“三农”问题合并解决,提出建设“绿色大市、畜牧业强市”的发展思路。2005年,市委一届八次全委会提出“收缩转移、集中发展”战略,从根本上破解“三农”难题,确定了加快农牧业区域布局、种养结构、畜牧业生产方式、人口居住布局、农牧业产业化和资金投入方式“六大调整”的农牧业发展思路,按照“生产基地化、产品标准化、经营产业化”的要求发展现代农牧业。2009年,全市农村牧区工作会议在深刻总结过去农村牧区改革发展所取得的宝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城乡统筹、集约发展”战略,确立了新时期全市农村牧区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方针。中央和上级党委、政府一系列政策的发展变化,为我们发展现代农牧业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从我旗来看,农牧业发展同样走过了从集体到分散再到集中,并正向高度集中、建设现代农牧业转变的发展道路。2000年以前,我旗的农牧业是典型的“温饱型”农牧业,整体处在粗放型经营水平。2000年全市农村牧区工作会议召开之后,旗委、政府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准确把握旗情的基础上,确立了“立草为业,养畜为本,以种促养,以养增收”的农牧业发展思路和建设“绿色大旗、畜牧业强旗”的战略目标,通过对农村牧区经济结构的大力度调整,我旗农牧业发展重心开始向沿河转移,优势产业呈现集中发展趋势,打破了传统的“北粮南牧”产业格局。2006年,我旗召开了全旗农村牧区工作会议,按照“收缩转移、集中发展”战略的要求,开始对农村牧区产业布局进行深层次、大力度调整,做出了建设生态自然恢复区、发展现代农牧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重大决策。2007年,依托水权转换工程的实施,我们开始了建设现代农牧业的探索与实践。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我们取得了农牧业发展最快、农村牧区变化最大、农牧民得实惠最多的巨大历史性成就。到2008年底,粮食总产量是1978年的13.6倍,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是1978年的40.7倍,人均耕地面积是1978年的1.7倍,牲畜总量是1978年的2.4倍。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尽管从政策或者理论上讲农村牧区的基本经营制度是集体加农牧户型的双层经营体制,但由于村集体经济“空壳化”的问题严重存在,统一服务功能难以有效发挥,从而使单一家庭承包经营的局限性逐步显现出来,一个农户作为三五口人之家,三两个劳动力,其生产经营能力、参与竞争能力、投入发展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好多事情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或者办了也不合算,农牧业发展难有大的飞跃。
综上所述,十一届三中会到现在为止主要是调动农牧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牧区的生产力,解决了温饱问题。同时,对农村牧区的进一步发展进行了诸多的探索,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可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出的生产力已经发挥到极限。要想使农牧业在新的生产力条件下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迅速提高农牧民收入,全面改善农牧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就必须按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在坚持农村牧区基本经济制度的前提下对农村牧区基本经济制度进行全面创新,并统筹好解决好创新基本经济制度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那么,如何创新基本经济制度是我们首先要面临的一个问题,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一是通过引进企业把农牧民的土地和草牧场以反租、承包的形式实现规模化、企业化经营;二是通过农牧民与企业合股实现规模化、企业化经营;三是通过发展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实现规模化、企业化经营。这些形式都坚持了农村牧区的基本经济制度,同时提高了统一的能力和水平,为进一步解放农村牧区生产力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通过对农村牧区基本经济制度的创新,必然会引发农牧业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和农牧民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变化。必然会引发种植规模化、养殖集中化、作业机械化、经营企业化、建设设施化、销售品牌化、生活城镇化、管理社区化、就业多元化、观念现代化。这是农村牧区发
展的必然规律,谁能够更早地认识、掌握和实践这个规律,谁就会抢占农村牧区发展的先机,率先走上一条农村牧区快速发展,农牧业快速增效、农牧民快速增收的统筹城乡、集约发展之路。
2009年,我旗顺应发展规律,按照“城乡统筹、集约发展”战略部署,提出了“要彻底转变农牧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转变农牧民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农村牧区发展要求,对农牧区发展方式作出战略性调整。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引进企业直接开发和经营农牧业,组建旗现代农牧业开发公司,培育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启动建设现代农牧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现代农牧业的框架基本确立,现代农牧业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实践充分证明,这一思路和方向符合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符合中央和上级党委对发展现代农牧业的要求,符合杭锦旗实际,我们要按照既定的思路坚定不移地快速推进。
二、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开创我旗农村牧区改革发展新局面 当前,我旗农村牧区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新时期农村牧区改革发展,我们面临非常好的条件和机遇:一是我旗有沿黄河南岸242公里肥沃的土地资源和相对富集的水资源,加之近年来的水权臵换和土地整理整合项目的实施,已经具备发展现代农牧业的基础;二是我们规划建设五大园区、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重点加快三个中心城镇建设,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创造了良好条件;三是中央、自治区、市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我旗农牧区发展、农牧民增收提供了政策保障;四是随着我旗发展现代农牧业成效的日益显现,农牧民对建设现代农牧业的积极性普遍提高;五是通过“两委”班子换届,一批政治素质高、致富能力强的干部充实到领导岗位,为我旗农村牧区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因此,我们要紧紧抓住有利时机,转变观念,创新思路,扎实工作,全力开创农村牧区改革发展新局面。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旗农村牧区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实施“城乡统筹、集约发展”战略,以现代农牧业建设、现代生态建设、人口转移、现代村镇建设为重点,切实转变农牧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转变农牧民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推动农牧业现代化与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互动发展,全力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新牧区。2010年主要预期目标是:一产增加值预计达到9.6亿元,同比增长10.3%;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0元,同比增长25%;农村牧区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和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这仅仅是一个最低的目标,如果我们措施得力,方法得当,我们将会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实现上述目标和任务,在具体工作中我们要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以公司化农牧业为突破口,彻底转变农牧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现代农牧业首先是规模化和公司化经营的农牧业,是现代技术高度密集的农牧业,是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的农牧业,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农牧业。建设现代农牧业就必须破除分散、粗放、传统的农牧业发展方式。从当前我旗的发展来看,大部分地区都开始推进规模化种植、集中化养殖,但仍然是单家独户的形式居多,大部分只注重形式上的规模化、集中化,而没有真正实现运作上的规模化、集中化,农牧业的生产经营方式还没有从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中转变出来,农牧业科技含量低、生产经营分散、规模小、机械化水平滞后仍然是当前农牧业发展的主要特征。为此,我们要通过引进农牧业企业、成立农牧业专业合作社、培育农牧业大户等形式,彻底转变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实现农牧业种植规模化、养殖集中化、经营企业化、建设设施化、作业机械化、销售品牌化。
一是以公司化农牧业引领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转变。公司化农牧业是农牧民闯市场、抗风险、增收入的农牧业,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优化资源配臵为手段,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由公司统一租用农牧民的土地,集中统一经营,农牧民可以根据需要进入企业打工,获取工资性收入,也可以转移到其他产业就业。我们要加快土地整理整合,完善土地流转政策,通过转包、租赁、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加大土地流转力度。要进一步整合资源、资金和技术,发展壮大旗现代农牧业公司,充分发挥其规划设计、对外招商、科技服务、打造品牌、市场开拓、融资平台的作用,使之成为引领我旗公司化农牧业的龙头。要采取政府投入建设规模化种植和集中化养殖园区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办法,吸引更多的大型企业参与农牧业开发建设。加快推进现代农牧业开发公司、伊泰集团、汉森集团等企业的农牧业开发项目。要依托沿河地区自然环境好、污染少、气候适宜等优势,坚持“打有机牌,走特色路”,依托农字号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加快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和有机品牌认证,努力把绿色有机果蔬产业做大做强;要引进企业建设集中化养殖园区,打造沿河百万头只肉羊肉牛养殖基地,提高养殖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要围绕集中化养殖园区建设,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配套建设乳制品、肉制品等农畜产品加工基地;要结合设施农业和集中化养殖园区,配套建设大型沼气工程,形成设施农业、集中养殖、农畜产品加工、有机果蔬加工、沼气利用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
二是以专业合作组织推动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转变。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是公司化农牧业的雏型,是当前我旗发展现代农牧业的重要形式之一。但专业合作社规模小、覆盖面窄、组织形式单
一、融资困难、带动能力较弱,尤其是民主决策、风险控制、利益分配等机制运作不够规范是我旗专业合作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要按照金融和市场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积极发展、逐步规范”的原则,积极开展农村牧区专业协会合作组织组建指导工作,引导龙头企业、科技人员和农村牧区能人领办农村牧区专业合作组织,培育扶持流通大户和农牧民经纪人队伍。充分发挥合作组织在信息指导、产品流通等方面的作用。各苏木镇干部要对口承包专业合作社,帮助那些具有特色、成长性好的专业合作组织,尽快注册,取得合作组织合法地位,拓宽融资渠道,不断发展壮大,吸纳更多的农牧户加入到各类合作经济组织中;要抓住国家出台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意见,多渠道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扶持,增强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后劲。各职能部门要配合支持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开展工作,使农村牧区合作组织更好地发挥“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作用。
三是以培育种养殖大户带动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转变。从当前的情况看,我旗现有种养殖大户产业层次低、经营规模小、管理水平差,特别是缺乏市场理念,与大市场对接的难度大,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极弱。我们要围绕全旗已经初步形成的优势产业的发展和龙头企业的加工需求,科学规划,合理培育种养殖大户,支持规模经营,利用重点户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促进基地建设,引导大户向公司化转变。逐步建设一批规模大、集中连片的优势农畜产品产业和生产基地,更好地满足龙头企业在数量、质量、标准、安全等方面对加工原料的需求,使企业与种养殖大户形成利益共沾、风险共担的共同体。要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加大信贷资
金投放,在现有种养殖大户中有重点的培育一批效益好、规模大、会经营、有特色的大户,大力发展肉猪、肉牛、禽类养殖业和沙地蘑菇、有机蔬菜等特色种植业,大力推广农牧业优良品种,引导猪、牛养殖户改变小规模分散饲养、粗放经营的方式,向数量规模化、技术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的种养殖模式转变。
(二)以培育新农民建设新农村为重点,彻底转变农牧民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鄂尔多斯市加快人口转移和我旗转变农牧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的成果,为转变农牧民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同时随着我旗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也必将会为农牧民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转变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新时期的农村牧区,已不再是城乡分割、二元封闭的农村牧区,也不是完全属于农牧民自身的农村牧区,而是开放的农村牧区;农牧民不是从事简单农牧业生产的体力劳动者,而是具有一定文化素质和现代理念,具有某种劳动技能和一定科技水平,参与现代农牧业企业的生产经营股东和产业工人,是建设现代农牧业的新型农牧民。要实现这样的转变,我们就必须在转变农牧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的基础上,采取强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彻底转变农牧民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实现农牧民生活城镇化、就业多元化、管理社区化、观念现代化。一是加快农牧民城镇化住宅区建设。居住城镇化、集中化是农牧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转变的必然结果,我们要按照集约化中心集镇、功能化中心居民区、景观化产业复合式农牧庄园的三级村镇布局体系,统筹考虑人口和产业要素,认真做好新村庄布点规划,逐步优化村庄布局,强化工作措施,集中建设高档农牧民住宅小区,统筹运用人口转移各项政策,把愿意搬迁转移的农牧民尽可能地纳入转移退出范围,迁入移民住宅小区生活,引导农牧民向基础条件好、有发展空间的地区集中,让他们的居住实现集中化,生活实现城镇化,管理实现社区化。政府要统筹规划,在各苏木镇集中建设移民住宅小区,综合运用各项移民政策和措施,加快推进小区建设进程。
二是加快推进支撑配套产业发展。构筑支撑产业是实现农牧民就业多元化的根本途径。我们要更加注重通过产业拉动就业、促进增收。第一,要全面启动建设中小企业创业园区,在锡尼镇、独贵塔拉镇、巴拉贡镇要开工建设中小企业创业园,加快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选择一批具有一定规模、成长性高、发展后劲足、市场前景好的企业,从政策、金融等方面集中扶持,促使其尽快做大,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吸纳农牧民转移就业的作用。要制定优惠政策,大力发展新型建材、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农副产品加工、日用品加工和药品、保健品研发生产等产业,吸纳更多的农牧民实现就业,成为产业工人。第二,要依托城镇建设,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物流、配送、商业、餐饮、金融等现代服务业,积极扩展社区服务、休闲娱乐、物业管理、家政服务等新领域,为转移农牧民提供更多的就业空间。第三,要在农村牧区大力发展生态农牧业和有机农牧业,通过引进企业、成立农牧民合作组织和培育种养殖大户推进集中化养殖园、设施农业基地建设和生态林、经济林、能源林及草原散养鸡等产业,使转移农牧民能从转出地实现增收。
三是加快农村牧区社会事业发展。以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进一步优化公共资源配臵,统筹公共服务的分配与布局,形成城乡统筹的公共服务新格局,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配臵城乡教育资源,优化农村牧
区学校布局,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整合城乡卫生资源,加强旗、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向农牧民提供安全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坚持预防为主,扩大农村牧区免费公共卫生服务和免疫范围,加大地方病、传染病及人畜共患病防治力度;大力发展农村牧区文化事业,加强苏木镇文化活动场所和队伍建设,改进面向农村牧区的广播、影视、图书、报刊、演出工作,加大文化下乡力度,丰富农村牧区群众文化生活;大力发展社会保保障事业,优先安臵转移农牧民大学生子女就业,减少转移农牧民后顾之忧。
四是加大农牧民教育培训力度。要充分发挥企业的示范引导作用,让农牧民在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中掌握先进的种养殖技术和经营管理技术,通过做给农牧民看、领着农牧民干、让农牧民在干中学、让农牧民在干中得实惠的办法,把农牧民培养成新型农牧民,把部分农民培养成现代农牧业的发展者,成为现代农牧业企业的股东或职工。要根据我旗工业经济和城市发展方向,集中捆绑各类培训资金,以规范化、市场化运作模式,委培就业企业按照不同行业、不同工种直接对农牧民进行定向培训、订单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适用性,健全转移农牧民培训体系,使农牧民尽快实现观念、知识和技能现代化。
(三)以人口转移和生态保护建设为重点,实现生态环境整体好转局部优良。去年10月份,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自治区调研时作了重要讲话,特别是对内蒙古的生态建设提出了“在三年内实现由整体遏制局部好转向整体好转局部优良转变”的要求。从鄂尔多斯来看,随着全市经济的迅猛发展,经济发展总量和速度已跨入自治区的第一方阵,在推进生态建设中鄂尔多斯市也应首当其冲。按照李源潮部长提出的生态建设要实现“整体好转局部优良”的战略部署,我市提出争取在三年内实现全部禁牧,使生态建设走进自治区前列。从我旗来看,近年来我们积极争取国家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建设项目,全面实施禁牧休牧、划区轮牧政策,国家生态建设项目已达到1300多万亩,全旗禁休牧面积达2000多万亩;全力推进人口转移,人口整体退出区面积占全旗总面积的近一半。实现三年内全部禁牧,推进农牧业集约化、设施化的条件已具备,我们要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工作方法,优化工作措施,不断加强生态保护建设,力争三年内实现生态由整体遏制局部好转向整体好转局部优良的转变。
一是加快人口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坚持把产业集聚、城镇建设作为人口转移的突破口,促进人口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要按照为转移进城农牧民“提供一套住房,培训一项技能,找到一份工作,落实一份社保,发放一份补贴”的目标要求,进一步完善就业培训、住房、社保等配套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农村牧区人口有序转移。要增加公共财政支出,全面落实转移农牧民的社会保障和生活补贴政策,对于转移进城农牧民,要按城镇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标准对待,对转移农牧民个人交缴确有困难的必须帮助解决,切实解除后顾之忧;要加快建设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解决转移进城农牧民的住房问题;要高度重视转移农牧民的培训工作,加大农村牧区劳动力免费培训力度,特别要重视少数民族转移人口的培训、教育、引导工作和转移农牧民大学生子女的就业问题,每户少数民族转移家庭要有一名干部承包联系;要实行农牧民自主创业税费减免、小额贷款和公益性岗位优先安臵等扶持政策,确保每一个转移进城的农牧民实现当年就业。
二是加快农牧业的重点向优化发展区转移。要把农牧业产业发展的重点转向优化发展区,农牧业发展的资金投向转向优化发展区,集中人力和物力建设现代农牧业。要把沿河地区作为全旗农牧业人口转移和产业转移的承接地,把全旗畜牧业和现代农牧业向沿河地区转移集中。对生态环境较差、农牧业基础薄弱、农牧业生产资料分散的地区,要坚持保护与建设并重的原则,对生产条件极差的地区,加快推进人口和产业向全旗优化发展区或本地发展条件较好的地区转移,对有条件的地区进行集中建设。要加大畜种结构调整,压缩小畜养殖,发展大畜和禽类养殖。要转变农牧业灌溉方式,沿河区逐步推进由黄灌模式向井灌模式的转变;梁外区要积极探索大型喷灌用于牧区草原浇水抗旱的方法和措施,合理利用草原水资源。通过产业转移、畜种结构调整、转变灌溉方式等,减小生态压力,提高生态再生能力,实现生态自然修复和生物链的良性循环。
三是加强整体退出区管理与建设。当前我旗整体退出区的面积已占到全旗总面积的一半,整体退出区人口和产业转移出去后,对转移出去的人口和留臵下的土地如何进行管理和建设,是关系全旗农牧业和生态建设协调发展的关键。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人口属移入地管理、生产属移出地管理”的原则,加强对转移农牧民的跟踪调查,掌握转移人口结构、转移方向、就业领域和收入状况,切实保护好转移农牧民的民主权利和人身权利;要严格整体退出区的日常管护,由旗人民政府聘用专门人员、核定专项工作经费,具体负责生态自然恢复区森林草原防火和管护工作。对管护人员要按照《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管护人员管理办法》进行聘用和管理,严禁管护人员在生态自然恢复区内从事传统农牧业生产经营活动,管护人员的聘用,重点考虑当地文化素质较高、责任心强、熟悉情况的农牧民;要高度重视移民后的生态恢复区建设,制定扶持林沙产业政策,引导移民在当地发展与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相得益彰的产业,支持和鼓励企业承包移民的沙地、荒地进行生态林、经济林、能源林、绿化林建设,实现由治理生态向经营生态转变、由单纯的生态效益型向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目标转变。
三是加大生态建设工程实施力度。要积极争取国家生态建设工程,继续推行禁牧休牧、划区轮牧政策,2010年新增禁牧面积20%,在三年内实现全面禁牧;坚持生态富民理念,按照政府补贴、多元投入、全民建设、成果共享的原则,组织和动员干部职工、农牧民和部门、企业积极参与生态建设,大力实施“六大”生态建设工程,掀起全民建设的高潮;要实施生态科技工程,强化与国内外知名大学、科研院所合作,开展植物多倍体培植技术研究,委托国内知名科研院所开展杭锦旗植物志的编纂工作,为全旗植物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要根据全旗气候、土壤情况,科学选用生态建设苗木种类,扩大沙柳、柠条、文冠果等种植面积,积极探索沙蒿地改造沙柳地的方法与措施,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四)完善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为现代农牧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现代农牧业是高投入、高科技、高效益的农牧业。我们建设现代农牧业,就是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牧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牧业。在推进现代农牧业建设进程中,政府必须解决好现代农牧业的投入问题、科技问题和市场及物流问题,确保现代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全面提高现代农牧业装备水平。要适应农牧业规模化、企业化经营的发展趋势,坚持用先进、适用的机械装备农牧业,不断改善农牧业生产经营条件。
积极推广应用施肥、打草、除虫等农牧业机械,推进现代农牧业全程机械化作业。加快大型灌区水利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全面推行现代农牧业大型喷灌和设施农业滴灌、微灌技术,发展节水型农牧业。加快推进养殖园区和日光温室建设,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提高农牧业集约化水平。要立足现代农牧业发展的要求,高标准完善和配套优化发展区电源点、电网、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现代农牧业发展基础。
二是加强现代农牧业服务体系建设。要加强科技队伍建设,政府和企业都要大量招聘科技人员,把科技人员作为我旗第一代现代农牧民;要完善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突出抓好农畜产品质量监测、投入品监管、标准化基地建设、农畜产品认证和品牌培育,建立健全有机食品认证体系,引导和鼓励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实行标准化生产;要鼓励现代农牧业企业从事农畜产品深加工,努力构建种养加、产供销一体化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格局,拉长产业链条,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要瞄准国内外发达地区的高端市场,做好市场定位,加快现代农牧业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引进和支持农牧业专业物流公司,建设农牧业物流园区,完善农畜产品物流体系;要开展生物技术研究,组织实施重大农牧业科研项目攻关,切实加大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食品生物工程技术等高新技术的推广力度,争取在良种培育、先进种养技术集成配套、农畜产品精深加工、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三是彻底转变支农支牧方式。我们要想转变农牧业的发展方式,就必须转变政府、部门、金融、科技的支农支牧方式。政府的人财物要从支持传统的小农经济向支持现代农牧业转变,部门要从扶贫向扶持进入现代农牧业领域的企业和扶持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转变,金融要从小规模扶持千家万户的农牧户分散种养向支持进入现代农牧业领域的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转变,科技要从走村串户服务向服务现代农牧业园区、现代农牧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转变。旗内每一个金融部门都要对口承包、支撑、服务经济合作组强和种养殖大户。通过支农支牧方式的转变,整合所有资金、科技、人才资源,集中力量推进现代农牧业建设。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新时期农村牧区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推动新时期农村牧区改革发展,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全旗各级党组织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站在政治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新时期农村牧区工作的艰巨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做好农村牧区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全力实施“城乡统筹、集约发展”战略,坚决贯彻党在农村牧区的各项政策,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队伍建设为重点,切实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农村牧区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一)要在统一思想中提高领导农村牧区工作的能力。实施“城乡统筹、集约发展”战略,实现农村牧区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任务非常繁重,对我们的执政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全旗各级党组织要把思想认识进一步统一到旗委、政府的重大决策上来,把转变农村牧区发展方式、加快推进现代农牧业建设作为解决“三农三牧”问题的核心任务来抓,善于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规律,以新的思维、新的理念、新的方法,进行新的构筑,不断提高领导农村牧区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注重对市场的研究,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和措施,用市场化的理念指导农牧业工作,提高科学发展的本领。要在抓现代农牧业建设、抓生态建设、抓人口转移、抓城镇建设的实践中提高领导农村牧区工作的能力,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成效检验其执政水平。
(二)要在转变职能中增强服务群众的本领。各地区、各部门和各嘎查村党组织要认真研究、深入思考新形势下自身职能定位问题,明确“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切实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把主要精力转移到抓人口和劳动力转移、抓现代农牧业、抓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上来,把工作职责定位在维护稳定、服务群众、促进发展上,切实提高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各职能部门,特别是农口部门要切实履行好职能作用,加强相互间协调配合,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千方百计为农牧民增收致富提供政策、法律、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实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为农牧民创业增收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要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中发挥战斗堡垒的作用。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牧区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始终把服务群众作为主要职责,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着力解决农牧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要切实做好团结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的工作,善于把党的主张、旗委的决策宣传到广大群众中去,使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成为群众信任和拥护、不折不扣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的坚强战斗堡垒。要切实担负起化解矛盾的责任,提高化解矛盾的能力,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和调处工作,教育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深入推进村民自治,开展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抵制歪风邪气,树立文明村风。积极探索选聘高校毕业生和苏木镇年轻干部到嘎查村任职的有效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农村牧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领导核心。
(四)要在狠抓落实中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今后一个时期,全旗农村牧区发展战略目标和任务已经明确,关键在于抓好落实。抓落实必须加强领导,要通过抓领导的落实,把工作目标任务和工作任务落实到项目,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各个工作环节中去。抓落实必须突出重点,各苏木镇、各个部门、每个领导都要认真分析各自的工作重点,集中力量抓大工程、大项目,竭尽全力取得新突破。抓落实必须严格责任,对于落实不到位、措施不得力的地区和部门要严格追究主要领导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毫不手软,决不姑息。抓落实必须转变工作作风,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要有实施新战略、加快新发展的行为方式和精神状态,有追求大作为、实现新跨越的信心和决心,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开创抓落实的新局面。坚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以实干得民心,以实干促发展,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保证各项任务的完成,集中精力把目标变为现实。
同志们,新时期农村牧区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一定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旗委的决策部署上来,认真贯彻落实“城乡统筹、集约发展”战略,强化发展理念,彻底转变农牧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转变农牧民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坚定信心,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我旗农村牧区改革发展新局面!
第五篇:努力转变产业发展方式 开创现代花卉业发展新局面(范文)
努力转变产业发展方式 开创现代花卉业发展新局面
——2011年中国花卉协会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工作报告
江 泽 慧
同志们:
在全党全国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精神,科学谋划“十二五”发展蓝图的关键时刻,我们召开这次会议,全面总结 “十一五”花卉工作,认真谋划“十二五”发展思路,安排部署2011年协会重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现在,我向会议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关于“十一五”我国花卉业发展情况的简要回顾
“十一五”时期,我国花卉业抓住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契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南方雨雪冰冻天气等重大自然灾害的严峻挑战,调整产品结构,优化产业布局,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升级,大力推进现代花卉业建设步伐,使我国花卉产业继续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势头,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产业规模稳步扩大,产业布局不断优化,产业效益明显提升。据统计,2009年,全国花卉种植面积83.41万公顷,年产值达719.76亿元,每公顷收益8.63万元,比“十五”末2005年分别增长
2.95%、43.00%和 38.90%,实现了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可喜变化。花卉龙头企业迅速崛起,涌现出浙江森禾种业等一批大型花卉企业,北京东方园林、广东棕榈园林等花卉企业成功上市。花卉产业不断向优势区域集中,基本形成了以云南、北京、上海、广东、四川、河北为主的切花生产区域,以山东、江苏、浙江、四川、广东、福建、海南为主的苗木和观叶植物生产区域,以江苏、广东、浙江、福建、四川、湖北为主的盆景生产区域,以四川、云南、上海、辽宁、陕西、甘肃为主的种球(种苗)生产区域。一些我国特有的传统花卉产区和产品,如洛阳、菏泽牡丹,大理、金华茶花,长春君子兰,漳州水仙,鄢陵腊梅,天津菊花等,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云南已成为我国鲜切花特色大省,以昆明杨月季、虹之华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企业,在专业化生产、市场开拓、品牌打造、科技研发等方面的特点和优势逐步显现,产业聚集效应明显增强,产业效益显著提升。北京市花卉生产每公顷收益达到30万元,成为花卉产业效益最高的地区之一。
(二)科学技术平台逐步完善,研发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产业服务水平日益提高
到2009年,我国拥有花卉专业队伍14.96万人,比“十五”末2005年增长13.05%。产前、产中、产后等领域取得和贮备了一批科技成果。“全国花卉标准委员会”、“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全国性花卉科技平台逐步建立和完善。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河南等省(市)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优势,组织花卉育种研发团队,联合科研教学机构与企业协作攻关,搭建了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平台。玫瑰、康乃馨、非洲菊、含笑、杜鹃等一大批花卉新品种相继自主培育成功。截至2009年底,国家林业局共授权花卉新品种167个;截至2010年底,农业部共授权花卉新品种76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玫瑰新品种“中国红”,成为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颁奖用花。种苗种球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和组培脱毒技术的推广应用,提升了我国花卉种苗种球生产质量;花期调控技术和促成栽培技术等精准化栽培技术实现了目标花期生产和供应;切花、草花连作障碍攻关取得进展。全国初步形成了以各级农林业技术推广部门、各级植保植检机构、花卉重点产区园林研究教学机构为主体的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和以协会组织、企业带动、花农参与为基本格局的花卉产业服务体系。中国花协建立了中国花卉协会网、协会各分支机构大多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四川、河北等十多个省(市、区)建立了花卉网站,基本形成了多层次花卉信息网络,社会化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三)配套加工快速发展,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品出口明显增长
“十一五”期间,涌现出一大批园林机械、花卉温室、花卉薄膜,以及花肥、花药、花器、基质和花材等生产资料生产企业,对于提高设施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2009年,全国工业和药用花卉种植面积发展到19.16万公顷。以菊花、玫瑰、薰衣草、茉莉、桂花等为代表的众多花卉,开发出花茶、香袋、精油等系列化深加工产品,涉及休闲旅游、医疗、保健、食品、日用化妆品等众多领域。2009年,全国花卉出口4.06亿美元,比“十五”末2005年增长了163.31%。产品主要出口日本、荷兰、韩国、美国、新加坡及泰国等。云南、广东、辽宁、福建已成为主要花卉出口基地。俄罗斯、乌克兰、东盟、中东和中亚新兴出口市场正在形成,大批国产花卉经过新疆口岸进入中亚市场。
(四)花事活动蓬勃开展,花卉文化日趋繁荣,引导消费能力明显增强
“十一五”期间正值奥运会、世博会在我国举办,花卉界积极参与两大盛会,开展花卉景观布置,提升花卉园艺技术水平,扩大产业影响力。北京花卉协会在北京奥组委支持下,举办迎奥运插花花艺大赛、“奥运与花卉”论坛等活动,组成奥运花店运行团队,成立奥运花卉配送中心,高标准、高水平完成奥运颁奖用花工作任务。上海市全面推进花卉景观布置,让鲜花扮靓全市区县、主要特色景观道路和花坛花境,以花团锦簇诠释“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世博主题。
中国花协在北京顺义区和山东潍坊市成功举办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每年在北京、上海两地轮流举办中国国际花卉园艺展览会,在西安举办中国杯插花大赛。中国花协各分支机构、各省(区、市)花卉协会花事活动形式多样、精彩纷呈。中国花协兰花分会举办了中国兰花博览会、国际兰花旅游文化节、海峡两岸国兰精品博览会、中国兰花产业化研讨会和国兰敬教师等活动,梅花腊梅分会分别在成都、合肥、青岛和上海举办了全国梅花蜡梅展,荷花分会在九个地市举办了五届全国荷花展,茶花分会在云南和重庆市举办了两届茶花博览会,月季分会在常州举办了中国月季花展暨2010世界月季联合会区域性大会。此外,牡丹与芍药分会、杜鹃花分会、桂花分会、蕨类植物分会、零售业分会、盆栽植物分会、绿化观赏苗木分会、花文化委员会,以及省(区、市)花卉协会举办了行业性或区域性展览、展示、展销和研讨活动。安徽合肥、河南许昌、浙江萧山、福建漳州、山东青州、云南昆明等地连年举办大型花木展会,极大地促进了本地区产业发展。各花卉主产区充分挖掘花卉文化内涵,将花卉产业园区建设、主题展览展示与休闲观光旅游相结合,以赏花为主题的旅游市场逐年升温。
(五)宏观指导不断加强,行业管理进一步规范,产业发展步入法制化轨道
“十一五”期间,中国花协组织开展了全国花卉发展中期战略研究,组织编写了《切花月季生产技术规程》等30多项花卉行业标准。北京市、浙江省、云南省、河南省等省市,许昌市等一些地区都编制了区域花卉苗木产业发展规划,北京、广东、浙江等省(市)组织编制了花卉地方标准,加强对产业发展的引领、规范和指导。北京组织开展全市花卉生产、流通现状以及花卉进出口情况专题调研,建立企业和市场电子档案,规范行业管理。云南省2009年颁布《云南花卉产业发展条例》,成为我国首部关于花卉产业的地方性法规,标志着我国花卉产业发展进入法制化轨道。
(六)对外开放加速推进,国际交流不断加强,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
“十一五”期间,中国花卉协会正式成为亚洲花店业协会成员,提高了协会在该领域地位,促进了亚洲地区花艺交流。成功举办了第四届亚洲杯插花花艺大赛、2006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第十届亚太兰花大会。规范了世界园艺博览会申办办法,成功申办了西安、青岛和唐山世界园艺博览会。成功组织参加了2006年在泰国举办的世界园艺博览会,建造了具有我国江南园林特色的室外展园——中国唐园,并赠送泰国政府。组织北京市、上海市、西安市、洛阳市参加了2010台北国际花卉博览会。
过去的五年,是我国花卉业发展史上极不平凡、成就辉煌、影响深远的五年,是花卉业地位不断提高、内涵不断丰富、功能不断拓展的五年,也是花卉业实现产业转型、调整产品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效果最为明显的五年。花卉业的发展,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改善人民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林农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产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同时,积累和丰富了成功经验,主要体现在:
一是在发展方向上,坚持把建设现代花卉业作为产业发展的主题和方向,转变经营方式,促进产业现代化。现代花卉业在投入上具有资本密集、科技密集、管理密集和人才密集特征,组织上具有工厂化、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特征,产出上具有高效益、高辐射特征。“十一五”期间,我们确立了现代花卉业的发展主题和方向,使花卉业有了科学的发展目标。
二是在发展方式上,坚持以经济功能为主,兼顾社会、生态和文化功能,积极实现产业由单一功能向多种功能转变。实践证明,不断开发花卉业的多功能,是花卉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和潜力所在。开发花卉经济功能,就是要突出第一产业中种(球)苗业、高档盆(切)花业和出口创汇型花卉业和第二产业中花卉设施业和花卉产品加工业;开发花卉生态功能,就是要突出发展循环花卉业,走低碳经济之路;开发花卉社会功能,就是要突出发展现代花卉物流业、现代花卉零售业、现代花卉租赁业等第三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开发花卉文化功能,就是要突出发展插花花艺、景观园艺等花文化创意产业。
三是在发展机制上,坚持“部门联动、政策集成、资金聚集、资源整合”推进机制。重点推动现代花卉科技创新体系、生产体系、流通体系、资金投入体系和组织创新体系等花卉产业综合体系建设。建设科技创新体系,就是要促进种质资源保护、新品种创新、新技术研发和推广,先进设施设备应用,建立科研、推广、生产三位一体机制;建设生产体系,就是要不断完善产业规划,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引导企业实现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经营、科学化管理;建设流通体系,就是要不断发展高效快捷的现代物流业;建设资金投入体系,就是要不断加大扶持力度,积极营造多元化投融资环境;建设组织创新体系,就是要不断加强行业协会建设,积极发展新型花农合作组织。
上述成就和经验的取得,归功于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归功于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归功于花卉界广大同仁艰苦努力。在此,我代表中国花卉协会,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花卉业建设的各有关方面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 我国花卉产品质量和效益都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没有形成高端、高效、高辐射特征,花卉产业多功能、多效益潜力远远没有发挥出来。当前我国花卉产业正处在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关键时期,产业发展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育种水平滞后,自主创新能力弱;设施化、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劳动生产率水平较低;流通体系不健全,花卉物流发展水平低下;花卉业管理水平和组织化程度不高,市场竞争不规范;花卉企业融资和保险困难;产业扶持政策不到位,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认真研究,采取措施,逐步解决。
二、关于我国花卉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加快花卉业发展、全面开创现代花卉业发展新局面的战略机遇期。
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现代林业建设,需要把花卉产业作为现代林业产业体系建设和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快发展。一方面,我国花卉种植面积位居世界第一,是世界花卉生产和贸易大国,花卉业已成为新兴朝阳产业,被纳入国家《林业产业政策要点》、《林业产业振兴规划》和《全国林业
发展“十二五”规划》,成为林业发展十大主导产业之一,花卉产业作为现代林业产业体系建设重要内容的地位已经确立。另一方面,我国是世界“园林之母”,花卉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继承传统花文化,赋予时代特色,不断创新发展,满足时代需求,既是发展我国花卉业的需要,也是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二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发挥花卉产业消费潜力巨大的优势。花卉从生产、科研、流通、市场到销售,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价值链。发展花卉生产,可以带动上游种苗、种球、种子产业,下游花卉加工业、花卉物流业和花卉服务业的发展;可以带动温室、机械、花肥、花药、花器、花材等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发展;还可以渗透到休闲旅游、医疗、保健、食品、日用化妆品等领域,具有明显的市场竞争优势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三是提升生态文明水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建设幸福家园,需要发挥花卉产业独有的精神文化产品特性,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花卉不但是物质产品,也是精神产品。它以独特方式愉悦人们心情,阳光人们心态,陶冶人们心灵,净化人们心境,保健人们身心。研究表明,在日常生活中,花卉对人们生理和心理健康大有裨益。以植物栽培和园艺操作活动为特点的园艺疗法,可以丰富精神生活,缓解精神压力,改善身体状态,促进心理健康。花卉业这一特殊功能,为我们实现内心和谐,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提供了新思路。
四是促进农村就业和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发挥花卉产业市场化程度高、比较优势明显的优势。花卉业经济效益显著,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每一个花卉生产者,平均要有若干人为其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在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发展花卉业,可以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下岗人员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促进社会安定团结。实践证明,随着花卉业的发展,花卉产区农民依靠花卉生产走上了致富路。很多农民通过直接生产花卉或为花卉生产提供服务等渠道,增加了经济收入,过上了富裕生活。
五是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把花卉产业作为农林业主导产业加以发展。低碳经济是指温室气体排放量尽可能低的经济发展方式,尤其是二氧化碳这一主要温室气体排放量要有效控制。在全球变暖大背景下,低碳经济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花卉业是一项绿色产业,符合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要求,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改变,实现花卉生产模式、价值观念现代化,提高花卉业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可以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做出应有贡献。
六是建立森林城市、园林城市需要把花卉产业作为城市建设的基础产业加以发展。加强城市绿化美化,完善城市生态功能,成为市民普遍愿望,也引起政府高度重视。大力发展花卉业,可以为城市提供更多更好的绿化美化材料,提升城市绿化美化水平,这既是城市发展对花卉产业的要求,也是花卉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
在看到有利条件同时,也要看到诸多不利因素。一是城市迅速扩张导致自然资源紧缺,土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等成本快速上升,从而削弱了我国花卉业的传统竞争优势。二是发端于城郊和农村的花卉产业发展,受到城乡二元结构和农村地区发展落后、基础设施薄弱、社会事业滞后等因素制约。三是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花卉生产环境保护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和约束。四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花卉业面临消费需求升级、国内外市场竞争加剧的挑战。
总之,“十二五”时期我国花卉业发展机遇大于挑战,有利条件多于不利因素,只要我们满怀信心,审时度势,科学应对,趋利避害,加快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就一定能够推动现代花卉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三、关于“十二五”花卉业发展思路和2011年协会重点工作
基于对我国花卉业发展新形势的判断,结合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我们提出“十二五”时期花卉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产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推进现代花卉业建设为核心,坚持“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区域布局、增加科技含量、提高经济效益”的原则,构建花卉良种选育推广、现代花卉栽培技术研发推广、花卉产业集群、花卉现代化信息系统、花卉文化等五大体系,不断提高我国花卉产业发展水平。
一是着力提高品种创新能力,开展花卉种质资源调查和收集保存工作,在保护名贵珍稀种质资源基础上,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优良品种,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商品化潜力大、推广性强的名特新优品种。
二是着力提升产品质量,注重商品花卉品种收集与保存、花期调控和花卉采后保鲜、冷藏、包装、运输、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研究和推广。
三是着力发挥产业集群效应,打造完整的区域产业链,保证花卉生产基地、包装运输、市场销售等产业上下游、相关配套企业、技术服务机构、技术标准等的建立与完善。结合区域优势和发展现状,重点发展花卉种子(种籽、种苗、种球)生产基地建设,引导切花切叶、盆花、盆栽观叶植物、盆景、花坛植物、绿化苗木中心产区基地建设。
四是着力构建信息服务系统,建立和完善全国花卉信息网络,打造现代信息交流发布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便捷服务。
五是着力引导市场消费,系统挖掘整理花文化与提升国民生活品质密切相关的特点,大力宣传、普及花文化,引导花卉消费。
六是着力深化改革,理顺花卉管理体制,强化花卉行业指导。把花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良种选育引繁、栽培技术研发推广纳入公益性事业发展;对于花卉生产基地和物流构建等给予必要扶持。积极争取国家扶持政策,保证我国花卉事业和花卉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我国花卉产业发展关键一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关于今年的重点工作,在1月12日召开的中国花卉协会会长座谈会上已经进行了研究部署,有的工作如举办第五届中国(三亚)国际热带兰花博览会、组织参加洲际杯插花花艺大赛等已经完成。在这里,我重点强调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制定全国花卉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科学谋划新时期花卉产业发展
为科学指导全国花卉产业发展,确保花卉产业在宏观规划指导下又好又快发展,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全国花卉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由我会秘书处具体负责组织编制。我们要在认真调查总结我国“十一五”花卉产业发展现状,深刻分析存在问题和社会对花卉需求的基础上,科学规划新形势下产业发展布局和发展重点,提出相应保障措施,为指导新时期花卉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从今年1月开始,计划用7个月时间编制完成,争取由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林业局联合发布。希望各省(区、市)花协、协会各分支机构群策群力,积极配合,完成《规划》编制工作。
(二)筹备、举办好几项大型展会活动
一是积极筹备第八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前期申办工作将告一段落,举办城市今天即将产生。无论哪个城市举办,希望大家积极支持、热情参与。二是落实好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和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秋季年会各项工作。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将于4月28日-10月22日举行,是AIPH批准的A2+B1类国际性花卉博览会,也是今年国内最大的花事活动,希望各参展单位抓紧认真做好布展等相关工作,确保展会圆满成功。也希望各省(区、市)花卉协会组团观摩考察。三是组织好2012年荷兰世界园艺博览会参展工作。该博览会是A1类世界园艺展会。应荷兰大会组委会和中国驻荷兰大使馆请求,经国务
院批准,由国家林业局代表中国参展,中国花卉协会负责具体工作。要抓紧组织专家确定设计方案和施工单位,尽快赴荷兰进行施工建设。四是有序推进“2014年青岛世园会”、“2016年唐山世园会”筹备工作。“2014年青岛世园会”工作重点是:完成国内报批手续,成立组织机构,制定总体方案,完善实施方案,加强宣传工作,开展各项筹备工作。“2016年唐山世园会”工作重点是:开展调查研究,学习借鉴各地举办世园会的经验和做法,制定好总体方案和实施方案,提前做好国内审批的相关工作。五是积极协助海南省三亚市申办2017年第22届世界兰花大会。
(三)强化行业服务,加强行业指导
一是加强花卉标准化工作。3月份,已完成7项花卉林业标准专家审定工作,要争取尽快通过报批并发布;要根据全国花卉业发展需要,提出2012年花卉标准申请项目;要加强花卉标准宣传和贯彻力度;要适时召开全国花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换届工作会议。
二是做好命名授牌工作。《中国花卉协会命名授牌管理办法》刚刚获得通过。按照这一办法,各省(区、市)花卉协会、协会各分支机构要积极组织,严格把关,规范运作,切实树立一批产业发展样板和典范,真正让命名授牌工作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三是办好第七届中国花卉产业论坛。实践证明,通过举办论坛,交流发展经验,加强理论研讨,开展舆论宣传,对指导全国花卉产业发展作用重大。今后要紧紧围绕现代花卉业发展内容,列出系列主题,每届逐一研讨,真正达到推动花卉业发展的目标。今年论坛的主题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希望大家围绕这一主题,认真做好准备。
四是大力推进花卉信息化建设。要加强《中国花卉园艺》杂志和中国花卉协会网站资源整合,完善信息资源收集、发布协作机制,充分发挥好杂志和网站的宣传优势;要壮大《中国花卉园艺》杂志社通讯员队伍,加大权威性、前瞻性报道,提升编辑水平,进一步扩大发行数量;增加中国花卉协会网站信息量,不断提高信息更新速度,拓宽信息覆盖面;要抓紧完成“中国花卉电子博物馆”建设;要联合协会各分支机构、各省(区、市)花卉协会网站和杂志,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花卉信息网络,加大资源整合,促进信息共享,使之成为弘扬花卉文化、引导花卉消费的重要载体。
(四)加强协会自身建设,提升协会服务能力和水平
一是确定中国花卉协会和中国花卉博览会会徽。做好这项工作关乎协会形象和对外宣传,至关重要。要根据协会宗旨和行业特点,认真组织征集、审议,确定最佳设计方案,提交中国花卉协会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
二是指导分支机构举办好各项活动。长期以来,协会各分支机构根据各自业务特点,针对不同领域专业属性,开展了各具特色的花事活动,成效显著。分支机构是这一领域的全国性权威组织,一举一动关乎协会形象和声誉。各分支机构必须严格按照协会统一要求,规范管理,既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又要与协会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产业发展。特别是举办各类活动要做到高层次、高规格、高品位。协会秘书处要制定办法,加强监管。
三是完善协会各项规章制度。要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落实民主集中制,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为业务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同志们,回顾过去,我们倍感自豪;展望未来,我们满怀信心。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机遇,科学谋划,扎实工作,努力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全面开创现代花卉业发展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九十周年!